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如图,把5张画连在一起钉在墙上,需要()个图钉。

2.

(1)小刚买了()种文具,小娜买了()种文具,两人一共买了

()种文具。

(2)两人买的相同的文具是()。

3.

(1)喜欢唱歌的共有()人,喜欢画画的共有()人。

(2)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有()人。

(3)喜欢唱歌的和喜欢画画的共有()人。

4.统计午餐。

某食堂周六菜单如下:

麻辣豆腐香菇油菜

红烧肉糖醋鱼清蒸鸡

周日菜单如下:

蒜蓉西兰花香菇油菜

红烧肉炸鸡腿糖醋里脊

(1)周六和周日一共做了()道菜。

(2)重复的菜有()道,不重复的菜有()道。

二、做一做。

1.统计人数。

(1)把人名填在圈里。

(2)一共调查了(

)人,只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2.填整十数。

3.调查40户学生家庭,每户至少有两种物品中的一种。

有电脑的有摄像机的

33户28户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0×7=500×8=23×2=15×8=+=-=

2.列竖式计算。

465+278= 324+128=

403-156=423-86=

482+561= 312-115=

四、解决问题。

1.三年级有92个小朋友参加文艺会演,其中参加大合唱的有68人,

参加舞蹈演出的有64人,每人至少参加一项表演,三年级既参加大合唱又参加舞蹈演出的有几人?

2.三(3)班有30人去过西湖,有20人去过长城,其中有9人两个地方

都去了,没有一个地方都没去过的。三(3)班一共有多少人?

3.某工厂有180人,其中每个人要么会打乒乓球,要么会打羽毛球,要么两样都会。现知道会打乒乓球的有80人,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乒乓球的有20人,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只会打羽毛球的有多人?

4.一次数学测验。三(2)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拓展题的有21人,

做对第二道拓展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拓展题。两道拓展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5.三(1)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6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8人,其中有6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没有一个小组都不参加的。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第九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1.12 2.(1)4 4 6 (2)铅笔和橡皮

3.(1)6 5 (2)2 (3)9

4.(1)8 (2)2 6

二、1.(1)略(2)13 4 4 5

2.略

3.12户21户7户

三、1.210 4000 46 120

2.743 452 247 337 1043 197

四、1.68+64-92=40(人)

2.30+20-9=41(人)

3.180-80+20=120(人)180-80=100(人)

4.21+18-36=3(人)

5.16+18-6=28(人)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汇编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 毫米厘米分米 基础知识过关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公里= =1000米 1000米=1千米 1000米 = 1公里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块玻璃厚50()一只大象高3() 粉笔长75()床长约2() 回形针长约3()儿童漫画书宽约2() 学校操场长90( ) 一根跳绳长2( ) 小华身高130(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一把小学生尺子长2( ) 一幢楼高12( )

2、一枚1元的硬币厚度约是()。 [A.2克 B.2毫米 C.2厘米]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① 毫米② 厘米③ 分米 4、厚度最接近1厘米的物体是( )。 ① 文具盒② 电视机③ 数学书 考点二、比较大小 【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1、简单的比较大小 在○里填上“>””<”或者“=” 4分米○ 40毫米 70毫米○70厘米 3千米○2970米 4分米○39厘米 2、计算后比较大小 1米—3分米○ 7厘米 5米3分米○ 53米 7厘米+23厘米○3米 1米-2分米○8分米 1米○2分米30厘米 考点三、计算 87毫米-37毫米=( )毫米=( )厘米 1米-70厘米=( )厘米=( )分米 2千米=()米 3米—2分米=()分米 7千米—2000米=()千米 36分米—16分米=()米 4厘米的5倍长是( )分米 考点四、解决问题 1、足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100米,宽75米,小东沿着足球场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 2、王华身高140厘米,教室的门高2米,谁高?高多少厘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检测》附答案

第⑨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选择:羽毛球组的人数比围棋组的人数多()人 A. 6 B. 5 C. 4 2.下表是二年级学生喜欢的图书人数情况。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A.连环画 B.故事书 C.科技书 D.其他 (3)喜欢故事书的人数比喜欢连环画的少( )人。 A.10 B.6 C.4 D.8 (4)喜欢连环画的和喜欢科技书的一共有( )人。 A.30 B.20 C.26 D.12 3.小明、小芳和小兰进行口算比赛,他们分别完成了79道、111道、98道。小明说:“我不是最多的。”小芳说:“我做的最接近100道。”那小明完成了()道。 A.79 B.98 C.111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现在有15元钱,可以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4.小明、小丽、小刚三个人进行跳绳比赛,小刚说“我不是最后一名”,小丽说“我也不是最后一名,但我比小刚的成绩好”,第一名是()。 A.小明B.小丽C.小刚 二、判断题 5.(2019二下·吉林月考)用正字法统计数据时,“正”字的每一笔都代表5个数据。() 6.判断:下面的物体只能根据颜色来分类。

三、填空题 7.二年级(1)班和二年级(2)班举行百米短跑对抗赛。(1)班的三名队员的最好成绩分别是:1号14秒2,2号15秒,3号15秒1;(2)班的三名最好成绩分别是:1号14秒8,2号14秒8,3号15秒6。比赛规则是:一对一分别比赛,胜一次,得1分。最后结果是(2)班以2比1获胜。(2)班是如何取胜的呢? 二年级(1)班二年级(2)班本场胜者 第一场1号14秒2 ________ ________ 第二场2号15秒________ ________ 第三场3号15秒1 ________ ________ 8.下面是二年二班同学阅读课上阅读图书情况统计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表,并回答问题。 (1)喜欢阅读________的人数最多,喜欢阅读________人数最少. (2)二年二班一共有________人。 (3)学校图书室响购买一批新书,你有什么好的建议________。 9.下面是明明调查本班同学喜欢吃水果的情况。 葡萄男生:5人女生:7人 西瓜男生:10人女生:6人 苹果男生:12 女生:8人 菠萝男生:9人女生:5 请根据上面的记录填写下表,并回答问题。 (1) 水果葡萄西瓜苹果菠萝 人数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全班一共有________人。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2017-2018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一、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把形如)0(≥a a 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 ” 表 示二次根号。 2.最简二次根式:若二次根式满足:①被开方数不含分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3.化简:化二次根式为最简二次根式(1)如果被开方数是分数(包括小数)或分式,先利用商的算数平方根的性质把它写成分式的形式,然后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化简。(2)如果被开方数是整数或整式,先将他分解因数或因式,然后把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开出来。 4.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以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5.代数式:运用基本运算符号,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起来的式子,叫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0()(2≥=a a a )0(≥a a (2)==a a 2 )0(<-a a

(3))0,0(≥≥?=b a b a ab (乘法) (4))0,0(≥≥=b a b a b a (除法) 二、二次根式混合运算 1.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把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2.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与实数中的运算顺序一样,先乘方,再乘除,最后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或先去括号)。 第二十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一、一元二次方程 1、一元二次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叫做二 次项,a 叫做二次项系数;bx 叫做一次项,b 叫做一次项系数;c 叫做常数项。 二、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1.降次: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不管用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都是要一元二次方程降次) 2、直接开平方法 利用平方根的定义直接开平方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方法叫做 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 2 =b 或b a x =+2)(的一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主要包括九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和一个总复习单元,其中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四边形是本册的重点。在数与计算方面,这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有余数的除法以及分数的初步认识;在空间和图形方面,安排了四边形的认识;在量的计算方面,安排了长度单位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统计方面,让学生初步学习可能性。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数学广角"和两个数学实践活动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 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 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及习题全册

三上第一单元 一、填空 1、7000千克=()吨 6米=()分米 5千米=()米 10厘米=()分米 43毫米=()厘米()毫米 2分米5厘米=()厘米 1米-4分米=()分米 15厘米+25厘米=()分米 5200千克-200千克=()吨 8千米-2000米=()米 2、填上合适的单位: 小明的身高约是138()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高约468()北京到天津的铁路长120()一头大象重4() 一本数学书的厚约是7()一盏台灯的高约2() 一只猫重2()一个同学的体重是25() 3、把一根4米长的绳子,剪成同样长的8段,每段长()分米。 4、1袋面粉重50千克,()袋面粉重1吨。 5、3千克鸡蛋6元钱,1千克鸡蛋要()元。 、“>”或“=” 600米千米 5吨千克 4分米厘米 400千克+600千克吨 8000米-2千米千米 23厘米+27厘米分米 20厘米+90厘米米 三、选择合适的数量,把它圈起来。 一只足球重( 1吨 15千克 500克) 一枚一元的硬币的厚度约( 2克 2毫米 2厘米) 一辆大货车的载重量( 3000克 300千克 3吨) 四、实践操作: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75千米 800千米 18千米 5千米 三上第二单元 解决问题。 1、我们一班收集了135节废电池,二班比一班多收集69节。二班收集了多少节? 2、民间故事书有185本、童话书有210本、儿童小说有335本。儿童小说比童话 书多多少本。 3、水果店运来410千克水果,上午卖出139千克,下午卖出183千克,还剩多少 千克? 4、动物园上午有游客552人,中午有272人离去。下午又来了308人,这时园内 有多少游客?全天园内来了多少游客? 6、红红家、莉莉家、美美家在同一条路上。红红家到美美家有424米,莉莉家到美 美家有385米。红红家到莉莉家有多远?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0三上·安宁期末)二一班去动物园的有40人,其中参观熊猫馆的有30人,参观大象馆的有25人,两个馆都参观的有( )人. A. 10 B. 15 C. 20 2.(2020三上·镇原期末)三(2)班同学们订报纸,订语文报纸的有30人,订数学报纸的有26人,两种报纸都订的有8人。订报纸的一共有( )人。 A. 56 B. 48 C. 40 3.有101个同学带着矿泉水和水果去春游,每人至少带矿泉水或水果中的一种。带矿泉水的有78人,带水果的有71人。既带矿泉水又带水果的有( )人。 A. 48 B. 95 C. 7 4.(2019三上·萧山期末)301班有35人,每人至少参加一个兴趣组。参加“五子棋”组的有23人,参加“航模”组的有18人,两个组都参加的有( )人。 A. 41 B. 6 C. 35 5.(2019三上·余杭期末)我们班会打排球的有23人,会打篮球的有16人,两种都会的人最多不超过( )人。 A. 23 B. 16 C. 17 6.(2020三上·景县期末)三(1)班每人至少订一种课外读物,订《漫画大王》的有25人,订《快乐作文》的有29人,有14人两种刊物都订。三(1)班共有( )人。 A. 40 B. 54 C. 68 7.(2019三上·上虞期末)学校乐队招收了43名新学员,他们或者会拉小提琴,或者会弹电子琴,或者两种乐器都会演奏。据统计,会拉小提琴的有25名,会弹电子琴的有22名。那么,两种乐器都会演奏的有( )名。 A. 7 B. 4 C. 3 8.(2019三上·诸暨期末)同学们去果园摘水果的情况如图,( )的说法是正确的。 A. 摘火龙果的有32人 B. 一共有112人摘水果 C. 只摘蜜橘的有60人 D. 两种水果都摘的有20人 二、判断题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卷全册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一、口算。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 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 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590+70=800×5=440×0=25+16= 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 1. 常见的长度单位 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 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知识点归纳及练习

三年级上册数学寒假作业 (知识点总结归纳含题) 毫米厘米分米 基础知识过关 ... .. ... .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 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 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 (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 分米=10厘米1 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 厘米=1分米10 毫米=1厘米②进率是100:

1 米=100 厘米1 分米=100 毫米100 厘米=1 米100 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 1千米=1000米1 公里=1000米1000 米=1千米1000 米= 1 公里 考点一、填合适的单位 1、一块玻璃厚50( ) 粉笔长75( ) 回形针长约3( ) 学校操场长90( ) 小华身高130( ) 一把小学生尺 子长2( ) 2、一枚1 元的硬币厚度约是2( 3、数学课本的宽约是145( ) 4、手机厚度接近1 ( ) 。考点二、比较大小 1、简单的比较大小 4分米O 40毫米 3千米O 2970米4 一只大象高3( ) 床长约2( ) 儿童漫画书宽约2( ) 一根跳绳长2( ) 一本小学生字典厚4( ) 一幢楼高12( ) )。 【一定要化成相同单位】 在O里填上“ >”” <”或者“=” 70 毫米O 70厘米100 毫米O 10厘米分米O 39厘米23 分米O 2米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附答案)

第九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3分,共15分) 三年级(2)班有56名学生,某个月进行了两次数学测试:第一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6,9,15,16,27,33,56;第二次得100分的学生的学号是7,9,16,27,36,40,48,51,53。 1.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 A.5 B.7 C.9 D.3 2.第二次得100分的有()人。 A.5 B.7 C.9 D.3 3.两次都得100分的有()人。 A.3 B.5 C.7 D.9 4.只在第一次得100分的有()人。 A.2 B.3 C.4 D.6 5.只得过一次100分的有()人。 A.15 B.13 C.10 D.9 二、我会填空。(1题10分,2题9分,3题8分,共27分) 1.三(1)班参加语文、数学竞赛的学生名单如下表所示:

(1)把参加竞赛的学生名字前面的序号填在合适的圈里。 (2)参加语文竞赛的有()人。 (3)参加数学竞赛的有()人。 (4) 同时参加两种竞赛的有()人。 (5)参加语文竞赛或数学竞赛的一共有()人。 2.. 小丽爱吃的水果有()种,小明爱吃的水果有()种,他们爱吃的水果共有()种。 3.红星小学全校“月评比”,获得“卫生好”流动红旗的有27个班,获得“纪律好”流动红旗的有32个班,两面红旗都获得的有14个班。 (1)补充完整下边的图。

(2)红星小学全校获得“卫生好”流动红旗或“纪律好”流动红旗的一共有() 个班。 三、先计算下面各题的得数,再把算式前面的字母填在相应的圈内。(10分) A.265×4=B.18×6=C.380×7= D.576×4=E.410×5=F.355×6= 四、下面是参加跳高、跳远比赛的人员名单:(每题4分,共12分) 1.请根据表格内容填写参赛人员的序号。 2.上图的中间部分表示什么? 3.参加跳高比赛或跳远比赛的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21.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1.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1.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

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 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⑵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⑶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⑷若等号 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21.2.2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 根为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过程。 (3)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步骤: ①方程化为一般形式:ax2+bx+c=0(a≠0),一般a化为正值②确定公式中a,b,c 的值,注意符号; ③求出b2-4ac的值;④若b2-4ac≥0,则把a,b,c和b-4ac的值代入公式即可求解,

最新2019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测试题全套

最新2019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别: 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座号: _________ 得分: _______ 一、知识之窗(填空,每空 0.5 分,共 15 分) 1. 3 厘米 = ()毫米()厘米 =5 分米 3 厘米 5 毫米 = ()毫米 6 千米 = ()米 100 毫米 = ()厘米()米 =4 千米 40 毫米 = ()厘米 10 千米 = ()米 100 毫米 = ()分米 6 千米 300 米 = ()米 2. 1 吨 = ()千克()千克 =5000 克 4 吨 = ()千克 9000 千克 =( ) 吨 ( ) 吨 = 2000 千克 3 000 克 =( ) 千克 3. 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 1 ()卡车载重 8 () 三年级学生重 30 ()机场跑道长约 3 () 桌子高 85 ()大头针长 22 () 4. 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 400 米,还差()正好是 1 千米。 5 .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 , 最好用()作单位。 6. 一张白纸约重 3 (),一头大象约重 2 (),一个西瓜约重 4 ()。 二.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每题 2 分,共 8 分) 一座桥长 15 米 数学书厚 125 厘米 小青的身高 5 千米 一幢楼房高 8 毫米 三、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每题 1 分,共 7 分) 1. 一枝铅笔长 18 米。() 2. 数学书宽约 17 厘米。() 3. 一座三层楼房高约 10 分米。() 4. 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 1 吨。()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 易错点: a≠0 和a=0 方程两个根的取舍 知识点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ax2 + bx + c = 0(a ≠0).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 / 知识点一: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x2=a(a≥0)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x1=a,x2=a -. (2)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x2=p或(mx+a)2=p(m≠0)形式的方程,如果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3)) (4)方程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把左边配成完全平方式; (5)若等号右边为非负数,直接开平方求出方程的解。 公式法 知识点一: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一般地,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如果b2-4ac≥0,那么方程的两个根为 x= a ac b b 2 4 2 - ± - ,这个公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利用求根公式,我们可以由一元二方程的系数a,b,c的值直接求得方程的解,这种解方程的方法叫做公式法。 (2)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导过程,就是用配方法解一般形式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 0)的过程。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1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口算。(6分) 120-40=402×5=25×4=450×0=360-90=11+60= 630×3=560+40=72-24=9+50=630+70=120×5= 24×5=70×8=250×5=14+40=880×2=40×8= 57-28=801×9=120+20=250×1=28+68=100×0= 30×6=18×3=902×1=17×4=68-4=48-16= 70×2=200×8=280-70=320×8=30×6=180-60= 140-5=125×8=560+80=150×2=700×2=72×3= 42+30=902×6=90+70=800×5= 440×0=25+16= 303×3=12×2=470+70=64×0=25×8=72×6= 20×6=90×3=420×6=280+40=55×5=48×4=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到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试卷-第一单元 (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得分: 一、我会填 2分=()秒4小时=()分3分12秒=()秒2时12分=()分60分=()时90分=()时()分 75秒=()分()秒180秒=()分2分-30秒=()秒 二、想一想、填一填 1、时针走一大格,分针走()小格,是()分;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小格,是()分。 2、时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分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秒针从数字3走到数字6,经过的时间是()。 3、8:30:25是()时()分()秒。 4、分针走一小格,秒针正好走()小格,是()秒。 5、()时整,时针、分针重合。 6、时针从12走到1,分钟走了()小格,是()分。 7、秒针走60小格,分钟走了()小格,是()分。 8、时针从数字()走到数字6,走了5小时。 9、时针从一个数字走到另一个数字是()小时;分针走一个大格是()分钟。 10、课间从9:40开始,10:00结束,课间操的时间是()分。 三、比较大小 1时100分110秒2120分 5分500秒636秒404分 2504分1502时1分30100秒 250分2时20分901小时30分 四、填写合适的单位 1、洋洋每天睡9() 2、小明跑60米,用了12() 3、学校周一升国旗大约用了5() 4、小华吃早餐大约需要20()

5、摸摸自己的脉搏,1()大约跳了80下。 五、计算: 1分-5秒= 2时50分-2时15分= 11时30分-8时30分= 7时50分-15分= 11时50分-7时40分= 5时15分+45分= 10时40分+ 30分= 12时10分-11时40分= 六、选择合适的时间连线 1.小青跑60米1小时 2.小军每天写作业11秒 3.新闻联播20分 4.小明每天家务劳动30分 七、解决问题 1、足球比赛分上下两个半场,上半场45分钟,下半场跟上半场的时间一样,中间休息15分钟,全场比赛需要多少时间? 2、汽车每隔6分开出一班,妈妈想搭8:45的一班汽车,到达车站时,已经是8:48分,她要等待几分钟才能够乘下一班汽车? 3、联欢晚会在晚上7:30分开始,演出2小时20分钟后结束,结束的时间是几点? 附加题: 在100米比赛中,小明用了16秒,小锋用了15秒,东东用了14秒。 ◆他们谁跑得最快?谁跑得最慢?◆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新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第九单元单元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108页例1。数学广角第一课时是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开始新增设的一个内容,涉及的重叠问题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是属于集合思想一个数学体系。学生从一开始学习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如学习数数时,把2个三角形用一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而以后学习的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都要用到集合的思想。教材例1编排的意图是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和实际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总人数不相符合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渗透并初步体会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 学情分析 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集合理论可以说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数学,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了。针对三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在这里只是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去初步体会集合思想,为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学生只要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集合

教学内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课型】:新授【课时】:1节【节次】:1节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 2.过程与方法方面:使学生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培养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并能用数学语言表述。【教学难点】:初步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和能力,渗透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教具学具】:实物投影、情境图。 教学设计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明确主题 1、我想试试同学们反映快不快,请大家猜个脑筋急转弯。 两个爸爸和两个儿子去动物园,可是他们只买了三张票,便顺利地进了动物园,这是为什么?【板书:爷爷、爸爸、儿子】 2、两个爸爸【板书:2】,两个儿子【板书:2】,却只买了三张票【板书:3】。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部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知识之窗(填空,每空分,共15分) 1. 3厘米=()毫米()厘米=5分米 3厘米5毫米=()毫米 6千米=()米 100毫米=()厘米()米=4千米 40毫米=()厘米 10千米=()米 100毫米=()分米 6千米300米=()米 2. 1吨=()千克()千克=5000克 4吨=()千克9000千克=( )吨 ()吨= 2000千克 3000克=( )千克 3.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瓶酱油重1()卡车载重8() 三年级学生重30()机场跑道长约3() 桌子高85()大头针长22() 4. 明明绕学校操场跑两圈是400米,还差()正好是1千米。5.量数学课本的厚度,最好用()作单位,量学校操场的长度,最好用()作单位。 6.一张白纸约重3(),一头大象约重2(),一个西瓜约重4()。

长() 二.我会连(找出合适的单位用线连起来,每题2分,共8分)一座桥长15米 数学书厚125厘米 小青的身高5千米 一幢楼房高8毫米 三、谁是谁非(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7分) 1.一枝铅笔长18米。() 2.数学书宽约17厘米。() 3.一座三层楼房高约10分米。() 4.一辆长安小货车载重1吨。() 5.新城小学到万江汽车总站约4千米。() 6.一头猪重100千克。() 7.一头成年蓝鲸重30千克。() 五、我会画(每题2分,共6分) 1. 画一条长42毫米的线段。

2. 画一条长1分米2厘米的线段。 3. 画一条比7厘米短5毫米的线段。 六.计算(共28分) 1.计算。(每题2分,共20分) 6吨200千克=()千克1米—3分米=()分米 7千米—5000米=()米8毫米 + 2毫米=()厘米 82厘米—52厘米=()分米3厘米 + 2毫米=()毫米 1吨—700千克=()千克6吨—2000千克=()千克5200千克—3200千克=()吨200千克+1800千克=()吨2.在()里填上“=”、“<”、“>”。(每题1分,共8分) 2吨()960千克 1000克()3千克 45克()3千克 2050克()2049千克 4千米()4200米100毫米()1分米 15吨()15千克 5000千克()5吨 七、快乐ABC(在括号里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每题2分,共10分)) 1.最轻的是()。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九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 1.如图,把5张画连在一起钉在墙上,需要()个图钉。 2. (1)小刚买了()种文具,小娜买了()种文具,两人一共买了()种 文具。 (2)两人买的相同的文具是()。 3. (1)喜欢唱歌的共有()人,喜欢画画的共有()人。 (2)既喜欢唱歌,又喜欢画画的有()人。 (3)喜欢唱歌的和喜欢画画的共有()人。 4.统计午餐。 (1)周六和周日一共做了()道菜。 (2)重复的菜有()道,不重复的菜有()道。 二、做一做。 1.统计人数。 (1)把人名填在圈里。

(2)一共调查了()人,只喜欢篮球的有()人,只喜欢足球的有() 人,两种球都喜欢的有()人。 2.填整十数。 3.调查40户学生家庭,每户至少有两种物品中的一种。 有电脑的有摄像机的 33户28户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 30×7=500×8=23×2=15×8=+=-= 2.列竖式计算。 465+278= 324+128= 403-156=423-86= 482+561= 312-115=

四、解决问题。 1.三年级有92个小朋友参加文艺会演,其中参加大合唱的有68人,参加舞蹈 演出的有64人,每人至少参加一项表演,三年级既参加大合唱又参加舞蹈演出的有几人? 2.三(3)班有30人去过西湖,有20人去过长城,其中有9人两个地方都去了, 没有一个地方都没去过的。三(3)班一共有多少人? 3.某工厂有180人,其中每个人要么会打乒乓球,要么会打羽毛球,要么两样 都会。现知道会打乒乓球的有80人,既会打羽毛球又会打乒乓球的有20人,会打羽毛球的有多少人?只会打羽毛球的有多人? 4.一次数学测验。三(2)班36人中,做对第一道拓展题的有21人,做对第二道 拓展题的有18人,每人至少做对一道拓展题。两道拓展题都做对的有几人? 5.三(1)班参加语文兴趣小组的有16人,参加数学兴趣小组的有18人,其中有 6人两个小组都参加了,没有一个小组都不参加的。参加这两个兴趣小组的一共有多少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单位的换算,在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长度观念、质量观念。一些比较大的单位(千米、吨),由于学生很难用量一量、掂一掂的方式去感受,主要是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来帮助学生认识。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和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学会单位名称间的换算。 3.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四、单元课时安排:约6课时

第二单元: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三位数加、减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以前这部分内容与万以内的加减法(一)共同编排在第四册。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2.加强估算。 3.体现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4.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5.对于算理,不再借助直观图,也不再用动态的竖式计算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 单元教学要求: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单元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并且在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中来提高计算能力。 2、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体会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9课时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汇总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 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 1分=60秒 半时=30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二) 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 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 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 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 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 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