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财务知识)考研政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大国关系

(财务知识)考研政治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关系

2012考研政治当代世界经济和政治:大国关系

1.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深入调整

大国关系是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冷战结束后,大国关系进行了调整或重新定位。

第壹,20世纪90年代初发生的大国关系的调整,主要是俩极格局崩溃的结果。俩极格局的崩溃,意味原有的以美国为壹方,以苏联为另壹方的大国对抗关系消失。世界政治格局主角间的这种关系的调整和改变,势必引发其他大国间的关系的调整。

第二,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调整,主要是各大国从自身利益出发,为寻求有利于自己的国际环境和谋求于新的世界格局和秩序中的有利地位而进行的。由于中国实力增强,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西方国家纷纷调整对华关系,将中国纳入大国伙伴关系。和此同时,其他大国首脑会晤频繁,也建立了各种形式的伙伴关系。

第三,科索沃战争、“9·11”事件和美国入侵伊拉克等重大国际事件推动了大国关系的进壹步调整。中美、美俄关系壹度因为科索沃危机和小布什上台初期执行强硬的对华、对俄政策而变得紧张。美欧也由于小布什的单边主义立场和于导弹防御、执行京均议定书、中东、朝鲜问题上的政策分歧而关系受损。

第四,新世纪之初,大国关系的调整增加了新角色——印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印度经济迅速成长。于信息技术上,印度走于了世界前列,其软件研发和出口于世界上仅次于美国。于军事上公开成为有核国家,增加军费开支。于外交上纷纷和美国、日本、俄罗斯、欧盟建立伙伴关系,世纪之交印度和中国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

2.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1)实用主义主导了大国关系的调整,冷战结束后,各大国关系的调整均根据实实于于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意识形态。

(2)大国之间基本上不互为战争对手或者不明确地将对方视为敌人,尽力避免公开对抗。

(3)大国间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既相互协调又彼此摩擦,既相互合作又彼此争夺,是当今大国伙伴关系的主要内容。

(4)美国是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其他大国关系的调整深受美国影响。美国是当今世界唯壹的超级大国,其对外政策对其他大国周边环境、国际地位和利益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5)不存于其他大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前景。欧盟、日本同美国存于千丝万缕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政治上的联系,彼此互为主要贸易伙伴和投资对象国,主要的科技合作对象。(6)世界次等大国于大国关系调整中的重要性不断加强。美国壹贯的地区战略是联合、支持次等地区强国,防范、遏制头等地区强国。

3.中国和大国的关系

冷战结束前后,中国大国关系面临考验。从1989年6月开始,美国、欧盟、日本等几乎所有的西方发达国家均参和对华制裁,企图于政治上、外交上孤立中国,通过延缓贷款、撤走技术人员、恶化贸易等方式加重中国的经济困难,中止高技术和军事方面的合作,于军事上威胁中国,达到以压促变的政治目的。中国确立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强调从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家间关系,提出“坚持原则、利用矛盾、广交朋友、多做工作、打破制裁、避免孤立”的对策,首先巩固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谊,积极改善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关系。其次,利用西方国家的矛盾,从日本和欧洲突破开始。1990年7月日本恢复对华贷款,10月欧共体外长会议决定取消对华限制措施,恢复同中国于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正常关系。11月,钱其琛正式应邀访美,美国中止高层互访的制裁被打破。1993年11月中美领导人于西雅图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会晤,标志着西方大国制裁政策彻底破产。

以1992年邓小平南巡为标志,中国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进入全面崛起时期。2001年,中

国崛起效应开始全面展现。这壹年,中国加入WTO,彰显坚持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欧盟建立全面伙伴关系,促进中欧关系进入蜜月期;抓住“9·11事件”,促使中美关系走上成熟之道。于此背景下,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是舞台的总体外交战略布局。中国十分重视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强调“加强战略对话,增进互信,深化合作,妥善处理分歧,推动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和此同时,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大国群雄且起,中国积极加强和它们的战略合作关系,进而和各地区主要大国进壹步加强合作,中国大国关系体现出积极、建设性、全面性的特征。

(1)中美关系:1993年上台的克林顿政府对中国提出接触和遏制且行的主张,但于1995年6月李登辉访美的冲击下,中美关系跌至谷底,克林顿重新思考对华政策,开始体现出全面接触的态势。双方确认了中美关系赖以维系和发展的新基础:以互利的经济贸易关系为核心、以贸易和安全方面的合作为支柱。1997年******访美、1998年克林顿回访,双方宣布致力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对抗关系得以扭转。中美战略关系由联合抗苏逐渐转变和确定为于亚太地区发挥稳定作用。但总体而言,美国仍处于对中国崛起不适应的时期。

2001年“9·11事件”导致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大调整及对华政策的转机。以布什总统2002年、2005年俩次访华和2006年******主席访美为契机,中美关系迅速改善,美国明确表示反对“****”,对中国国际定位做了重大调整。2006年9月,中美启动战略经济对话机制(SED),以协商解决双边经济关系中需要长期关注的问题,是俩大国着眼于未来的战略安排。2007年9月,******于第十五次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提出中美既是利益攸关方又是建设性合作者的新定位,得到布什总统的赞同。2009年7月,于******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推动下,中美战略对话和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合且,且升格为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揭开了双方合作和协调的新篇章。2001年以来,中美高层互动常规化,协商平台制度化,军事交流全面恢复,体现出互补性、合作性、建设性、竞争性、创新性的特征,壹种复合的、相

互依赖的双边关系正于形成。可是,美国对华政策是具有俩面性的,其认为中国崛起已成为美国面临的主要国际挑战,于安全战略上对华防范心理明显,于对华交往中积极施加影响,力促中国社会制度及内外战略朝着美国所期望的方向演变。

2010年以来,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美国朝野对人民币汇率问题展开攻击,施加种种政治压力;从2009年底到2010年初的美国对台军售导致中美军事交流再次中断,到3月朝韩“天安号”危机爆发,美国航母陈兵黄海;谷歌事件;美国总统奥巴马会见****喇嘛事件等等,中美关系急转直下。为控制冲突升级、避免危机发生,中方壹再做出努力。******主席于2010年4月访美出席核安全峰会;后又和奥巴马总统多次会晤;第二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各领域交流合作继续推进;中美仍就朝鲜半岛局势、伊朗核问题、全球经济治理、气候变化等重大国际地区问题保持沟通协调,于壹定程度上缓和了紧张气氛,为双方关系的改善营造了良好氛围。

2011年伊始,继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后,1月18日至21日******主席的访美活动更是成果显著,推动中美关系峰回路转、向着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美国副总统拜登亲自前往机场迎接,奥巴马总统打破惯例于白宫为******主席举行私人晚宴。1月20日,******主席于华盛顿出席美国友好团体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发表题为《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演讲,重申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下壹个十年。

于俩国共同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中美致力于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推进俩国共同利益、应对二十壹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站于全局的高度和战略的角度促进高层交往;更加着力拓宽俩国关系的社会基础,扩展人文交流,探讨举办中国文化年等活动;美方对俩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持积极态度;美方承诺通过中美商贸联委会以合作的方式迅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和推进出口管制体系改革;双方确认建设健康、稳

定、可靠的俩军关系的必要性;俩国签署《关于于华建立核安保示范中心谅解备忘录》,等等。所有这些,为中美增加相互了解、扩大共同利益、共同应对全球挑战提供了机制保障和信心,为2011年的中国外交高调开篇。

2011年5月10日,为期2天的第三轮中美战略和经济对话于美国华盛顿落幕。双方签署了《中美关于促进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和经济合作的全面框架》,成为中美经济合作新的里程碑。框架文件对中美经贸的原则、细节和彼此的关切,做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对规避经贸风险,扩大经贸合作具有指导性意义。框架文件对中国关注的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对美投资环境以及美国关心的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均有所涉及,反映俩国对待经贸分歧更加坦诚、理性。

(2)中欧关系:1989年之后,德、法、英追随美国制裁中国,于****、售台武器、香港回归和西藏等问题上挑起纷争,和中国的双边关系跌入困境。1994年,中欧签署政治对话协议,双边关系开始有所改善。1998年3月25日,欧盟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同中国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的公报,强调鉴于中国于世界舞台上政治经济地位日益稳固,欧盟将中国视为世界伙伴,予以全面接触。同年,中欧建立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确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建设性伙伴关系。1995—2003年,欧盟相继发表了5份对华政策文件,于发展中欧关系上采取了主动。2003—2006年,中欧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积极的政治关系促进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欧盟成为中国第壹大贸易伙伴、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中国累计第壹大技术供应方和第四大投资方。和此同时,壹股不稳定的暗流也于涌动。2007年以来,中欧关系进入敏感期,于政治、经济、地缘、文化、生态等各层面出现矛盾冲突。中欧矛盾突显的国际背景于于美国有意识地修复欧美关系,欧洲对中国的战略需求开始降低,其深层原因却是结构性的,即中国迅速发展给欧盟带来经济上、战略上的冲击,欧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前景开始不适应。

2010年是中欧建交35周年,也是中欧关系大发展之年,其中有三大亮点:

壹是高层互访频繁。二是经贸合作成果丰硕。欧盟仍是中国第壹大贸易伙伴、第壹大出口市场。中国则是欧盟第二大出口市场,成为拉动欧洲国家经济复苏的重要动力之壹。三是人文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3)中日关系:冷战后,日本外交战略出现转型,国内政治走向右倾化。1992年,日本最早提出了“中国威胁论”。从1993年开始,中日关系进入摩擦期,出现“政冷经热”的态势。日本走上和美国联手牵制中国发展的道路,于历史问题上壹再翻案,提升日台关系,于对华经济援助中加重政治色彩,通过“经援牌”向中国施压,甚至于1995年对中国核试验进行制裁,导致俩国政治关系1996年进入冰冷期。为了抑制中日关系下滑的势头,俩国政府首脑于邦交正常化25周年之际进行了互访,1998年底中国国家主席******访日,双方宣布建立“致力于和平和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中日关系出现暂时稳定。但2001年小泉纯壹郎上台后,日本于靖国神社参拜、教科书、台湾、钓鱼岛、东海划界等问题上采取了壹系列不友好和侵犯中国主权的做法。日本力图于中国羽翼尚未丰满之际寻求更大的战略利益、更具弹性的战略空间。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决心,促使其将制衡中国作为首要的战略选择。日本加强和美国同盟、加深和东盟合作、力促美、日、印、澳联盟均以中国为假想敌人。和此同时,否认侵略历史、美化过去已经成为日本寻求国际地位的壹条路径。

2006年10月之后,安倍晋三的“破冰之旅”,使中日关系出现转机,双方确立了构建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中国总理******的“融冰之旅”,双方就构筑战略互惠关系的内容达成了广泛共识;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迎春之旅”,中国国家主席******的“暖春之旅”,签署了中日关系的第四个政治文件,俩国的战略互惠关系不断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日益增强。中日关系从强调日本对中国的援助到强调分歧,到强调保护自己的利益,到开始强调共同利益,积极色彩有所加强。

可是,日本右翼不时制造事端。2010年,日本于钓鱼岛海域非法抓扣我国渔民渔船,我国于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对日进行有理、有利、有节斗争的同时,从俩国关系大局出发,中国领导人出席了于日本横滨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18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主席和菅直人进行了直接对话,努力化解彼此分歧。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且出现了罕见的海啸袭击和严重核泄漏。灾难发生后,中国官方和民间层面迅速启动各种援助。震后七日,******主席前往日本驻华使馆吊唁地震遇难者,引发广泛关注。日本媒体分析称,这是中日外交史上,中国国家元首第壹次前往日本使馆吊唁逝者,宣示着中国内政外交政策和理念的演进。菅直人于4月11日于《人民日报》刊登题为《纽带》的文字广告。对中国援助赈灾表示感谢。此外,日本舆论界也赞叹中国于大灾面前,再壹次树立良好的大国形象。

(4)中俄关系:苏联解体后,1991年12月27日,中俄俩国于莫斯科签署《会谈纪要》,解决了俩国关系的继承问题。1993年俩国互视为友好国家,1994年1月双方宣布建立“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1996年4月,中俄俩国领导人签署了《中俄联合声明》,宣布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l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01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访问俄罗斯,同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将俩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和平思想和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的坚定意愿以法律形式加以确定,为俩国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奠定了的法律基础。

中俄双方以有关俩国边界的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经过多年谈判,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1994年9月3日和2004年10月14日签署了《中苏国界东段协定》、《中俄国界西段协定》和《中俄国界东段补充协定》。上述三个协定壹起将中俄边界线走向全部确定。

2008年7月21日,中俄外长共同签署俩国政府关于中俄国界线东段的补充叙述议定书及其附图,这标志着中俄4300km的边界全线勘定。

2005年6月底至7月初,国家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俩国签署《中俄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联合声明》。2008年5月23日,******于同来访的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会谈时就更好更快地发展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出四点建议:

第壹,进壹步增进政治互信,加强相互支持。第二,深化务实合作,提高合作层次和水平。第三,全面推进人文合作,进壹步增进俩国人民的友好感。第四,进壹步加强于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战略协作。

中俄俩国本着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密切协作、相互支持的精神,政治互信不断加强,各领域合作机制有效运转,俩国人民相互理解和友谊日益加深,双边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俩国建立了元首每年互访、总理定期会晤、外长经常磋商等机制,高层领导人互访不断。于维护各自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方面,俩国相互支持。双方于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的合作良好。

2010年以来,中俄俩国的关系越来越成熟,战略协作越来越密切,合作也越来越富有成果。中俄于经贸领域的合作迅猛发展。于科技方面,双方正于合作落实经济发展重点领域内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70多个科研项目。俩国于人文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很大成绩。俩国互办了国家年和语言年、中国于俄罗斯开设了孔子学院、俄罗斯于中国开设了俄语中心以及俄罗斯文化中心。俩国间的旅游发展态势良好,旅游往来人数增长了40%,俩国元首初步决定将于近几年互办旅游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