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中国三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是中国的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一。相对於其他两个节日,「中秋节」的节庆活动就显得较「安静」。这可能和古老的月神传说故事以及「月圆人团圆」的祥和气氛有关。所以,「中秋节」在中国人的眼里,是个温馨和谐、极富诗情画意的节日,没有太多热闹的活动来庆祝。

∴∵∴∵∴∵中秋节的传说故事∵∴∵∴∵∴

◆嫦娥奔月

「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嫦娥奔月」。传说中,在远古时期,天地总共有十个太阳,由於十个太阳的热度太强,烤焦了各式各样的农作物,许多人们也因为气温太高而被热死,存活下来的人都过著非常痛苦的日子。

当时,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射手「后羿」,看到这种情形非常生气,他决定要拯救世间万物,便用他的弓箭将太阳一一射下来,只留下一个太阳,让大地停止被高温热「烤」,人民因而获得重生。百姓们为了感念后羿,於是拥戴他成为一国之君。可是,没想到后羿一当上国君后,就开始目中无人,作威作福,施行暴政,百姓们从此又陷入了另一场苦难中。

而后羿为了要长生不老,永远当皇帝,所以便派人到昆仑山向王母娘娘求取长生不老药。后羿的妻子嫦娥知道后,非常同情百姓的处境,她担心后羿吃长生不老药后,会继续肆无忌惮的施行暴政,使得百姓们更加痛苦不堪。於是,她便一个人偷偷将所有的长生不老药吃下去。没想到,她的身体却轻飘飘飞起来了,后羿发现后非常生气,看著嫦娥一直飞上天,他气急败坏拿起弓箭要将嫦娥射下来,但是一切都太迟了。嫦娥就这样的往月亮飞去,成为月亮里广寒宫的仙女了。

从此以后,民间就开始流传著月亮里住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是「嫦娥」,让遥远的月空里增添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

◆月中玉兔

另外,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就是有关陪伴在嫦娥身边的「玉兔」。这一只可爱的兔子,在「中秋节」里也扮演著举足轻重的地位喔!在『大唐西域记』(这是大家所熟悉的玄奘法师所写的)里头记载著一段故事:在古老的印度的森林里,住了兔子、狐狸和猴子三个好朋友。由於当时适逢战乱,民不聊生,很多人因而没有东西吃。有一天,他们在门口发现一位因饥饿而昏倒的老公公,为了救活老公公,他们分头出去找食物。但是,在当时战乱的情况之下,能找到食物的机率微乎其微,后来兔子为了解除大家的饥饿,便自愿牺牲自己,当成大家的食物。

就在兔子跳入热锅的一刹那,突然有一双温暖的大手,将兔子从滚烫的锅子捞出来。原来,兔子的善心,感动了玉皇大帝,於是便派人将兔子救出来,并且封他为「玉兔」,在月亮里陪伴月神娘娘-嫦娥,让大家时时感念兔子的慈悲心胸。

◆吴刚伐桂树

相传吴刚是一位醉心於仙术,但是又不肯专心学习的樵夫。由於,每天不努力於砍柴的工作,只会做白日梦,玉帝知道后,非常生气。於是,下令把吴刚带到月宫里,并且告诉他只要他砍倒桂树,就会得到仙术。但是,无论吴刚再怎麼砍,每隔一段时间,桂树就会愈合。所以,吴刚只好一砍再砍,一直到现在都无法将桂树砍倒,这就是玉帝给予吴刚做事不脚踏实地的惩罚!

传统节日文化调查问卷表

传统节日文化调查问卷表 一、您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农历7月15日)、中秋节、重阳节、除夕等传统节日是: 1、完全知道。 2、大部分知道。 3、大部分不知道。 4、其他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您能讲出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或故事吗? 1、能讲不少,而且讲得基本准确。 2、能讲一些,但不太准确。 3、知道一些,但不太会讲。 4、没听过,也不会讲。 三、您能了解传统文化节日的特定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吗? 1、基本能理解。 2、目前我还不能理解,因为我还小。 3、不能理解 4、没有考虑过 四、在现代社会,您认为如今的传统节日更多的是一种(注:可多选): 1、理性价值(如历史文化价值、社会学价值、人类学价值等)。 2、情感功能(如传统节日增进和家人亲人、已逝亲人的一种感情纽带)。 3、娱乐功能(朋友聚会、旅游)。 4、休假调整功能。 5、社交功能(办事送礼、社会交往的需要)。 6、其他因素。 五、对我们国家近几年重视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等节日安排假期,您是持什么态度: 1、觉得此举很好,很有意义。 2、无所谓。我们忙的从来没有节假日。 3、无所谓,我们一直很闲。 4、反对。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您对传统节日的所在日期: 1、能够确切掌握日期。 2、大体能够掌握具体日期。 3、掌握不了,因为传统节日都是用农历或节气来安排的。 七、您有无在以下途径中感受到节日文化的元素: 1、有,比如网络游戏、各种媒体上。 1/2页 2、有,比如广告或商业促销等活动中。 3、有,本地的风俗氛围和活动中。 4、没有。 八、关于节日风俗和现代生活之间,您认为: 1、节日风俗很重要。节日风俗对传统节日很重要,要过好传统节日,节日风俗要发扬好。 2、二者是矛盾冲突的。节日风俗与现代生活有着很大的冲突,现代生活方式不利于传统节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名称和日期.doc

春节夏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夏历正月十五日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阳历四月五日左右祭祖、扫墓 端午节夏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夏历七月初七又称星期,即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夏历七月十五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夏历八月十五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重阳节夏历九月初九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不放假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不放假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放假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不放假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吃元宵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不放假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老年节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不放假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除夕岁末,守岁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开斋节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不放假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 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 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 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

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 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7、(农历九月九)

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简介(附英文).pdf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伴侣。例如,我国的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那一天,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吃粽子(zongzi)。中秋节是观赏满月的日子。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圆满,象征着家 庭团聚。因此,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的特制食品是一种圆形的月饼。 ,除了常见的家禽和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holiday) 肉类之外,人们还要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传统食物,如饺子和年糕。 端午节The Duanwu Festival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忠诚和受人 敬仰的大臣,他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最后因为受到诽谤(vilify)而最终 投河自尽。人们撑船到他自尽的地方,抛下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 原的身躯。几千年来,端午节的特色在于吃粽子(glutinous dumplings)和赛龙舟,尤其是在一些河湖密布的南方省份。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在我国,一年有很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这不仅因为它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更因为它是新一年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也因 为它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不管身在何方,人们总会在春节前回到家里准备 过节。通常,我们会在除夕夜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家人团座一起,分享一 年以来的生活以及新年计划。有的人则会玩游戏或者出去玩。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会与见到的人说吉祥话。孩子们会得到压岁 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带上新年祝福互相串门拜年。总之,春节是一 个欢聚一堂、供人享乐的日子。 元旦New Year's Day -day holiday, so I can go out have fun Today is the New Year’s Day. I have a three or stay at hometo have a good rest. Today, my parents take me out. We go to the mall. Many things are cheap somy mother buys many. I have a new cloth and a pair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报告 端午节成粽子节,是革新还是遗忘? 不知从何时起,春节开始成为旅游度假,中秋节变成月饼节,七夕成了东方情人节?而西方 节日成为了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圣诞节万人空巷,元旦比春节更加重要? 中国传统节日将何去何从?五千年的传承到今日所剩多少?这是一个我们必须要直视的问 题。为此,我决定对此展开调查,以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现状。 目的与意义:在这个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西方节日对本土文化的冲击越来越大。如果我 们自己把自己的文化遗忘掉,那么中国文明体一定会被历史遗忘掉。这项调查意在了解社会 对于传统节日的认识,以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自己的文化。同时,也可以起到锻炼自 我的作用,并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出自己的一份力。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7月27日至8月3日 调查人群:主要为三十岁以下的80,90一代,以及40岁以上的70一代做对比。 调查结果如下: 受调查总人数:53人 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第五题 正确人数24 44 33 48 51 正确率45.20% 83.10% 62.26% 90.56% 96.22% 第六题第七题第八题第九题第十题平均值 正确人数28 52 35 38 47 40 正确率52.83% 98.11% 66.03% 71.69% 88.67% 75.47%

中学生对传统节日和文化认识的缺失值得反省

结果和想到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多数调查对象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尽人意,我们暂且不说75.47%的正确率,也不说37.7%的人不了解春节的习俗,仅以无数文人墨客感伤落泪,有着四千年历史的中秋为例,饮酒赏月的闲情雅致似乎在民众的印象中所生无几。在另一个小组的结果中,最好的成绩为答对5题,而最差成绩为0。这样的结果实在令人难以想像。在东西文化碰撞中的中国传统节日,被西方文化撞的支离破碎。 中华文化向来是东方文化中乃至世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历史,中华文化几度成为世界的最强音。然而进入清朝以来,华夏文明却渐渐失去了她往日的光彩,尤其是在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近代史,更可谓是中华民族的苦难史。如果近代中国的遭遇可以用"繁盛的农业文明无法与新兴的工业文明相抗衡"来解释的话,那么走进新中国,步入新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当西方文化正以咄咄逼人之态成为成为强势文化时,我们却不得不为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捏一把汗。我国传统节日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更是被各种西方节日冲击得支离破碎。如圣诞节狂欢的风靡,再如传统的七夕大有被西方情人节替代的可能,搞得现在的年轻人甚至都不愿认祖归宗。在西方节日面前,有着深厚底蕴的传统节日何故如此不堪一击,这个话题并不轻松。 让我们在看看我们的邻居韩国,他们的文化可谓是在中国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以端午节为例,1967年端午节就被韩国政府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2005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每年的端午期间,来到江陵观看端午祭的本土和世界游客达上百万之多。再看国内的端午节,已被粽子节无声无息地取代了。人家能做好,为什么我们不能? 中国传统节日经历了上千年的岁月冲刷,可现如今她为何逐年冷清下去呢?以下是我认为其存在的原因。 1:由于现代社会在时间方面普遍上使用西方公历为准,而中国传统节日都是农历时间。公历一年为365至366日,农历一年为354或355至383或384日,因而使现代中国大部分人很难准确知道中国传统节日日期。 2:家庭观念淡薄、社会倡导不足,是令中国节日没落的原因之一。 3:现代中国人古怪心态作祟,赶时髦、跟上潮流、相互攀比、面子问题得心态使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兴盛。 4: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能让商家获得更多、更高利润,因而商家会在洋节进行大范围促销行动,造成洋节比中国传统节日更热闹形象。 怎么做? 我国传统文化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辉煌的一幕,这是被人们所公认的。然而,从客观的看,传统文化中的确有许多不适宜现代社会的拖沓冗长的部分。对于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不应该采取且不可能采取一位抵制西方文化的方法,在这个时代,文化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文化得到了发展,并延续下去。因此,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耙,并结合利用现代化通讯及信息传播手段,使传统节日发扬光大,并再次走向全世界。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

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6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6日)。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调查问卷 1、你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何看法吗?() A、都很好 B、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前者更多 C、都不是很好 D、有其精华,也有陈旧的思想糟粕应弃之,但后者更多 2、你知道的中国传统节日(除24节气)的有多少(): A、少于3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3、你知道的外来节日的有多少:() A、少于3个 B、3-5个 C、6-7个 D、7个以上 4、相比外来节日,你更喜欢哪个:() A、传统节日(答第5题,跳过第6题)B外来节日(答第6题,跳过第5题) 5、你为什么喜欢传统节日:() A、自有古老的魅力 B、习俗有趣 C、有独特的内涵 D、习惯成自然 E、其它________ 6、你为什么不喜欢传统节日:() A、内涵传统没新意 B、习俗过时 C、周围没人还过 D、洋节更有意思 E、其它________ 7、你对国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放假有何看法?(多选)() A、能让我们更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 B、让我们有时间真正地过传统节日 C、能让青少年更好理解中国传统节日 D、只是又多了个能放松休息的日子罢了 E、哪怕恢复这三个节假日,效果也不大 8、你对于传统节日的态度如何:() A、人们仍然记得并期待传统节日的到来 B、除了还记得要吃粽子、月饼、元宵之类的,其他也没留下什么了 C、若重要的节日,如春节、中秋等,还是会和家人一起过节,但大多已没什么意思了 D、其他________ 9、你对外来节日的态度如何:() A、既然从外传进来了,自有它们吸引人的地方,也确实如此 B、在过了几次洋节之后,发现还是喜欢中国传统节日,这些洋节还是不适合自己 C、从最初就不喜欢这些从外传进来的节日,像文化入侵一般 10、你对传统节日的良好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A、恢复更多的节日并放假 B、政府应开展传统纪念活动 C、从现在创造一些有趣的活动并发展让它流传下去 D、对于外来的节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西合璧 E、其他________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中国传统节日介绍-中秋节 遥望明月共此时——亚洲国家中秋习俗集锦遥望明月共此时,欢度佳节同相知。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和东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同为中秋,但各国习俗不同,多样的形式一并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日本人中秋节不吃月饼在日本,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被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习俗,在日语里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习俗来源于中国,在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当地开始出现边赏月边举行宴会的风俗习惯,被称为“观月宴”。与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不同,日本人在赏月的时候吃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习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越南中秋节儿童唱主角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玩具大

战”使越南各地的节日气氛尤显浓烈。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市场上口味各异的各式月饼、千姿百态的花灯、五颜六色的儿童玩具等节日食品、玩具应有尽有,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对节日渴望。今年中秋节,首都河内的大小街道沿街摆卖月饼的店铺披红挂绿,上书“月饼”字样的大红灯笼高悬在店前的醒目位置,各种品牌的月饼摆满了货架。每年中秋节期间,越南各地都要举行花灯节,并对花灯的设计进行评比,优胜者将获得奖励。另外,越南的一些地方还在节日期间组织舞狮,常在农历八月十四、十五两晚进行。当地人过节时或全家围坐阳台上、院子里,或举家外出到野外,摆上月饼、水果及其他各式点心,边赏月、边品尝美味的月饼。孩子们则提着各种灯笼,成群结队地尽情嬉闹。随着近年来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千年中秋习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许多年轻人在节日里或在家聚会、唱歌跳舞,或结伴外出游玩赏月,增进同伴之间的了解与情谊。因此,越南的中秋节除了传统的合家团圆之意外,正在增添新的内涵,逐渐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新加坡:中秋也打“旅游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对于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向来十分重视。对新加坡的华人来说,中秋佳节是联络感情,表示谢意的天赐良机。亲朋好友、商

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篇一: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1月1日元旦节公历新年放假一天 3月8日国际妇女节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植树节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放假三天 5月4日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6月1日国际儿童节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儿童放假一天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月1日建军节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9月3日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9月10日教师节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10月1日国庆节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农历新年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赏灯,吃元宵 农历二月初二春农节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农历节气清明清明节扫墓祭祀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农历七月初七七夕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登高,老年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小年祭灶,送灶王爷上天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除夕岁末,守岁 篇二: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习俗简单罗列 1、 ( 农历正月初一) 即夏历(农历)新年 时间:狭义农历正月初一,广义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古称: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首祚、三元(“正”即正月之“正”) 俗称“过大年”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看春节联欢晚会) 元日(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 ( 农历正月十五)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赏花灯、等风俗。 3、 ( 节气清明) (时间):公历(阳历)四月五日前后 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4、 ( 农历五月初五)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语:Dragon Boat Festival 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饮雄黄酒 5、 ( 农历七月初七)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来源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中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 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6、 ( 农历八月十五)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英文:the mid-autumn festival 来源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爆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习俗 中秋夜人们会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到庭院赏月。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传统节日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贴窗花、贴福字。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为主;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有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带五色线,做香囊,门上插艾蒿。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描写七夕节的诗句有: 七夕 【唐】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中英双语中国传统节日介绍

The Festival of Lanterns takes place at the end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Celebration, on the fifteenth day of the first moon. Lanterns have been part of Chinese life for centuries so it's not surprising to see a festival of lanterns. People usually hang lanterns in the gardens, outside the houses, and on the boats. These lanterns are signposts to guide guests and spirits of ancestors to the Lunar celebration. After a sumptuous fifteen-day feast, these lanterns light the way for the spirits back to the world beyond. Silk, paper and plastic lanterns vary in shape and size and are usually multi-colored. Some are in the shapes of butterflies, birds, flowers, and boats. Other are shaped like dragon, fruit and animal symbols of that year. The most popular type of lantern is the "horse-racing" one, in which figures or animals rotate around the vertical axis of the lantern. The special food for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Yuen Sin or Tong Yuen. These are round dumplings made with sticky rice flour. They can be filled and served as a sweet snack or made plain and cooked in a soup with vegetables, meat and dried shrimp. The round shape of the dumpling is a symbol of wholeness, completeness and unity. The Lantern Festival is an occasion for families to get together and for everyone--young, old, rich and poor to have fun. 翻译如下: 年底举行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在正月15月的这一天. 灯笼一直是几个世纪 以来中国人的节日,所以没什么吃惊. 人们通常灯笼挂在花园外面的房子、船上. 这些指示标志灯的客人,是祖先的新年庆祝活动. 15点后两天大餐,这些灯照亮了回神后的世界. 丝绸、造纸、塑料灯笼形状和大小各不相同,通常多彩. 有蝴蝶形的、鸟、花、船. 其他都像龙、水果和动物的象征,一年. 最受欢迎的是一种花灯 " 赛马" 一、人物、动物,轮流在各地纵轴的花灯. 特别是粮食的元宵圆善或汤圆. 这些都是用与糯米粉圆、甜零食熟了汤,蔬菜、肉、虾米来填补。圆圆的形状,是象征团圆的整体性、完整性和团结. 元宵是和家人团聚的机会,使每一个人--青年人、老年人,不论贫富,都好好享受这个节日The Qingming (Pure Brightness) Festival is one of the 24 seasonal division points in China, falling on April 4-6 each year. After the festival, the temperature will rise up and rainfall increases. It is the high time for spring plowing and sowing. But the Qingming Festival is not only a seasonal point to guide farm work, it is more a festival of commemoration. The Qingming Festival sees a combination of sadness and happiness.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大] [中] [小]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 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 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 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 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 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 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 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 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 》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 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 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 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 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 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 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 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 著宜春之嘉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中国传统节日简介 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 英文:The Spring Festival 释义:春节是农历的一岁之首,俗称“大年”, 也叫“大年初一”。 起源:春节的来历,在中国大约有四千多年 的历史了。它是中国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一个传 统节日。古代的春节,是指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 “立春”时节,南北朝以后才将春节改在一年岁末, 并泛指整个春季,这时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人们 便把它作为新的一年的开始。到了辛亥革命后的民 国初年,改农历为公历[阳历]后,便将正月初一定 为春节。直到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才正式把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新年定为“春节”,因而至今仍有许多人将过春节叫过年。 习俗:守岁放鞭炮贴春联拜年吃饺子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英文:Lantern Festival 释义:是中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因此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而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习俗: 由于元宵有 张灯、看灯 的习俗,民 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 舞龙、赏花灯、舞狮子等风俗 清明节 时间:农历四月五日前后

英文:Tomb-sweeping Day 释义: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最适合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习俗: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英文:Dragon Boat Festival 释义:农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因为人们认为“五月”是恶月,“初五”是恶日,因而避讳“五”,改为“端午”。端午节早在西周初期即有记载,并非为纪念屈原而设立的节日,但是端午节之后的一些习俗受到屈原的影响。 习俗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英语:Chinese Valentine’s day 释义: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中国民 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所谓乞 巧,即在月光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 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 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 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习俗:妇女于七夕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 风俗,受西方国家的影响,中国越来越多的情 侣把那天视为中国情人节,男女双方会互赠礼物,或外出约会。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

中国的传统节日目前主要有八个,下面按照日期次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日期、相关习俗、相关诗歌名句摘录如下,供楼主参阅。 1. 除夕——农历十二月三十(公历2月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2月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17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清明节——农历三月初三(公历4月5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记录表

---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性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研究课题名称:广饶一中所在学校设计者姓名

历高二所教年级研究学科史联系电话电子邮件 课题组参与成员指导老师赵锡杰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我国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各个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和文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外的一些节日也逐步进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圣诞节、情人节、愚人他们对中国的传统的节节等。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对它反应冷淡,相反,日的理解只停留在很肤浅的含义上, 对于外国的圣诞节,反应强烈,以多种形式来庆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我们通过探寻,力图在生活中 全面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学习中国的传统知识,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流失的危机感,让学生传承民族文化,从而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通过对我国传统民风民俗的了解和认识,可以使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大团结意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课题介绍 、) (4 )农历一月十五日、清明节月5 日( (中国传统节日

有很多,如:春节农历一月一日) 、元宵节)、重阳节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 、. ( ) (农历九月九日) (农历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等。涉及的范 围比较广,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传统节日入手,探究它的来源、各个地方的习俗、蕴含中国那些文化以及如何传承这种文化等。也可以指导学生从一个切入点探究我国主要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 可按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或布鲁姆目标分类法)进行研究性学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目的和方法( 习的教学目和方法的阐述) 、知识与技能:1 ()增进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1 )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2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3()提高学生学习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4( 、过程与方法:2 )分组探究,确立主题。1( )协作分工,利用各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2 3()小组探讨,对资料进行整合。)形成总结论文,制作课件。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