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望诊-排出物课件资料

中医诊断学

望诊

第三节望排出物

是观察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某些排体外的病理产物的形、色、质、量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望痰涕、望涎唾、望呕吐物、望二便

规律

色白、清稀、(腥臭味)——多虚证、寒证 色黄、稠浊、(臭秽味)——多实证、热证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在液为涎(一)望痰

[意义]:判断脏腑(脾肺)病变,以及病邪性质

[内容]:色、质、量

痰白,量多而清稀——寒痰

痰白滑,量多,易于咯出——湿痰

痰黄稠有块——热痰

痰少而黏,难以咯出——燥痰

痰中带血,色鲜红者(咯血)——肺阴虚火旺;肝火犯肺

咯吐脓血痰,气味腥臭(肺痈)——热毒蕴肺,肉腐成脓

(二)望涕

[意义]:诊查肺病变

[内容]:

鼻塞清涕——外感风寒

鼻塞浊涕——外感风热

阵发性清涕量多,伴喷嚏频作(鼻鼽)——风寒束肺

久流浊涕,质稠量多,腥臭(鼻渊)——湿热郁阻

(一)望涎

[意义]:诊察脾胃病变

[内容]:

口流清涎量多——脾胃虚寒(阳虚)

口中时吐黏涎——脾胃湿热

小儿口角流涎(滞颐)——脾虚不能摄津;胃热虫积

睡中流涎——胃中有热;宿食内停;痰热内蕴

(二)望唾

[意义]:诊查胃肾病变

[内容]:

时吐唾沫——胃中虚冷,肾阳不足,水邪上泛

多唾——胃中宿食,或湿邪留滞

三望呕吐物

[意义]:了解胃气上逆的原因和病性的寒热虚实

[内容]:色、质、量

呕吐物清稀无酸臭味——(寒呕)胃寒

呕吐物秽浊有酸臭味——(热呕)胃热

呕吐不消化食物味酸腐——伤食

呕吐黄绿苦水——肝郁横逆犯胃;肝胆湿热

呕吐清水痰涎,胃有振水声——痰饮

呕血,挟有食物残渣吐——鲜血:肝火或胃热;紫暗有块:瘀血

(一)望大便

[意义]:诊察脾胃肠的病变和肝肾的病变,以及病性的寒热虚实[内容]:形、色、质、量

大便清稀如水样——寒湿泄泻(外感或内伤)

大便黄褐如糜而臭——湿热泄泻(外感或内伤)

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或如鸭溏——脾肾阳虚

大便粘冻,挟有脓血——痢疾(湿热蕴结大肠)

大便燥结,干如羊屎、排出困难——(便秘)肠道津亏(热盛伤津、

胃火亢盛、阴血亏损)

大便出血——血色鲜红(近血)——痔疮、肛裂

血色暗红或紫黑(远血)——瘀血

(二)望小便

[意义]:诊察肾、膀胱、肺、脾、三焦病变;了解津液盈亏和病性寒热虚实

[内容]:色、质、量

小便清长——虚寒

小便短少——实热

尿中带血——(尿血、血淋)热伤血络;脾肾不固;湿热蕴结

尿中沙石——(石淋)湿热蕴结

小便浑浊——(尿浊、膏淋)脾肾亏虚;湿热下注

中医诊断学课件

第一单元绪论 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内容。特别是四诊和辨证是中医诊断的精华部分,考试所占比例很大。要背标题(大标题、小标题),要熟记临床意义。 结合习题复习内容,容易掌握。 第一单元绪论 中医诊断的三大基本原则(重点记标题) (一)整体审察(审察内外)分两个层面来理解 1.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 2.人与周围环境的统一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时刻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诊断、治疗用药时要综合考虑。 (二)诊法合参(四诊合参) 概念:是指望、闻、问、切四诊并重,诸法参用,综合、详尽收集临床资料的方法就是 四诊合参 为什么要四诊合参:《医门法律》说:“望闻问切,医之不可缺一。” 1.诊断的准确性取决于医生的主观感觉以及患者的主观感觉与自述,如果这些主观感觉与自述发生偏差,就有可能作出错误诊断,为了减少偏差,必须充分搜集尽可能全面与详尽 的资料,才能进行确诊; 2.望、闻、问、切四诊,各有其独特的功能,又都具有局限性,只能相互补充,不能互 相替代。 (三)病证结合(辨别病证)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所属证候,把辨病和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 质,即所谓“辨证求因”。 第二单元问诊 问诊的意义: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治疗经过、患者的自觉症状、既往病史、生活习惯、饮食嗜好等,是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这些资料只有通过问诊才能获得。 要求:掌握各种症状的临床表现,及其对应的临床意义。 细目一:问寒热 意义:辨别病邪性质和机体阴阳盛衰的重要依据 (一)恶寒发热

(二)但寒不热 1.新病恶寒:病人突然感觉怕冷,且体温不高的症状。主要见于里实寒证。 2.久病畏寒:病人经常怕冷,四肢凉,得温可缓的症状。主要见于里虚寒证。 (三)但热不寒见图表所述 1. 壮热 高热持续不退。属里实热证。 2.潮热 A.日晡潮热(亦叫阳明潮热):常于申时即日晡(下午3~5时)之时发热明显,或热势更甚。主胃肠燥热内结之证。 B.湿温潮热:发热以午后明显,特点是身热不扬(肌肤初扪之不觉很热,但扪之稍久即感灼手),为湿热内盛。 C.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常表现为骨蒸痨热,兼见盗汗,颧红,五心烦热,口燥咽干,由于阴液不足,阴不制阳,阳热亢盛,虚热内生之故。 3.微热 气虚发热:长期微热,劳累则甚,兼少气自汗。 血虚发热:时有低热,兼面白头晕、舌淡脉细。 阴虚发热:长期低热,兼颧红、五心烦热等症。 气郁发热:每因情志不舒而时有微热,兼胸闷,急躁易怒等症,亦称郁热。 小儿夏季热:小儿于夏季气候炎热时长期微热,至秋凉自愈者,多属气阴两虚。 (四)寒热往来 概念:指恶寒与发热交替发作,为半表半里证的主要特点。 1.寒热往来无定时 多见于少阳病,为半表半里证。 2.寒热往来有定时 每日或二三日发作一次,发有定时的症状。常见于疟疾。 【习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