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2019年精选文档

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出

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 它的核心是儒 家文化。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是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义不 容辞的历史责任。为了让每一个中国人都能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 文化,各级各类学校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将推广、传播中华传 统文化当作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积极努力地去完成。然而,令

人遗憾的是,除大学的文史哲类专业外, 其他各类学校的中华传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进行探索。

、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

令人担忧。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教材中所占比例过少。从课程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基本上属于语文课的范畴。

据了解, 目前中职学校使用的语文教材都是由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指定的

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的新教材, 这些教材都经过全国 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都有其权威性。经过仔细对 比,不难发现,这些教材中真正属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很少, 仅有一些古典诗词和短小美文。 有的教材甚至在编写说明中指出

“考虑到职业教育的特点,这些古典诗文设置的分量较轻,难度 统文化教育存在许多不足,

中职学校也不例外。本文对中职学校

从总体上看, 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安排上看,

不大,并且只强调感悟和积累,不苛求透彻理解”。这表明中华 传统文化在中职教育中明显不受重视。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堂上不一定成为任课老师的

中职学校学制本是三年,为了让学生一毕业就能走上工作 岗位,实现从学习到就业的顺利衔接,多数学校进行了改革,即 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则离校实习。学生在校两年间,除了 专业课,还要学专业基础课和公共基础课。作为公共基础课,语 文的课时往往被严重压缩,有的学校语文只上两个学期,一周才 安排两节课。而语文课中除了“阅读欣赏”外, 还包括“应用写 作”。由于教材内容较多,课时又有限,任课老师必然在众多篇 目中进行选择。古典诗词和短小美文只是“阅读欣赏”中的一小 部分,有的任课老师出于种种考虑, 上课时还不一定选择这些内 容,就算是选了,也上不了几篇。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是学不到 多少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

(三)中职学生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较为匮乏。笔者曾在某中

职学校进行调查,也曾与部分中职学生进行沟通, 发现中职学生 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相当匮乏。 中职学生来源于初中毕业生, 他们

文教材,其中虽有从《论语》 《孟子》《诗经》《礼记》《庄子》 《史记》等经典中节选的一些内容,但都只是片断,份量较少。

老师在上课的时候虽然会有补充的介绍与分析, 但传授的内容毕 竟还是有限。正因为初中学得少,到了中职学校后又没学到多少,

选项。 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来自初中。 笔者曾详细查阅初一至初三的语

所以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就知之甚少。 他们对孔子、孟 子等人物和《诗经》 《论语》等著作中的内容略知一二,但若问 起“四书五经”具体指哪些书, 孔子、孟子还说过哪些话等问题, 他们就不知怎么回答了。

(四)中职学校尚未形成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据

中职学校基本上还比较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成立各种协会、 社团等学生组织,开展各式各样的文体活动, 举办各种专业技能 竞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这是 很好的。但是,无论是从内容还是从形式上看,涉及中华传统文 化的却不是很多。虽然有的中职学校偶尔举行一些诸如优秀传统

经典诵读比赛、穿着汉服举办成年礼仪式或参加祭祀孔子、 国学 夏令营等活动,甚至有的还邀请国学专家到校做报告, 但由于类 似活动没有形成常态,因而没能真正在校园内形成学习中华传统 文化的浓厚氛围。

二、原因分析

中职学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之所以不容乐观, 主要是 如下两大原因。

(一)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无法成为重要选

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 使命,这一特点决定了中职学生必须以学习专业知识和掌握专业 技术技能为主。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大众对中职毕业生的能力要 求趋于功利化,因此,专业水平的高低成为衡量毕业生是否合格

调查,

项。

的最主要标准,至于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怎么样则在其次。

如果毕业生专业水平不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就会被淘汰, 接影响到就业率。而就业率的高低,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学校办学质量,进行各种评估的硬指标,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校的评价,影响到学校的办学规模,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在这种

情况下,中职学校自然要以狠抓专业教育为主,其他的如中华传

统文化教育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而且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很短,

专业课都安排得十分紧张, 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就更加安排不上

了。从某种角度看, 中职学校做出这样的选择实在是不得已而为

之。

(二)中华传统文化自身的特点给教和学等环节造成了困难。

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这给在中职学校

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造成了困难。具体有“三难”:

第一,内容选择难。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对我国影响最深

远的儒家思想学说,其代表作品是“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此外,中华传统文化也包括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各家学派的思想学说及其代表作品,如《老子》

《庄子》《荀子》《墨子》《孙子》《韩非子》,以及唐诗宋词和历

代史书美文等。面对如此众多的内容,中职教材应该如何选择

呢?是侧重于儒家著作,还是其他的?就算是从儒家著作中选,

那应该选哪些章节?选多少?这些都很成问题。因此,由于内容

选择难,又造成了教材编写难。 第二,教师教学难。中 职学校语文教师大都是大学中文专业毕业的, 他们在大学里虽然 学习、研究过一些古典文学,掌握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会比一般 的人多,但即便如此,也不可能学得很全面,或研究得那么透彻。

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之余要花大量的时间去自学, 要阅读大量的 原著,不懂的还要去查资料。对于查阅到的资料,要能深入地分

析,准确地理解,还要能记得住,甚至背得下,这样,在上课的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具备扎实的语文基本功, 没有一定 的生活阅历,要想做好这项工作确实不容易。

第三,学生学习难。中职学生大都来源于初中毕业生,他们

的文言文基础较差,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全部都是文言文, 因

有注解和译文,许多学生也往往看不懂。就算看得懂字面的意思, 但作品要表达的思想内涵他们也很难弄明白。 有时,老师花了大 量时间反复讲解后,虽然他们当时听懂了,但是过不了多久,他 们又忘记了。笔者曾做过调查,中职学生最怕文言文。因为看不 懂,所以不感兴趣;因为不感兴趣,所以不愿学。这样很容易造 成恶性循环。

三、对策

鉴于中职学校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

笔 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变。时候才能做到运用自如。由此可见,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项工作

此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在学习文言文作品的过程中,

就算课本中

(一)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要

性的认识。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

育是党和国家的方针,中职学校不能置身其外。长期以来,由于

一味强调专业更重要, 中职学校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问题重视程

度不够,没能认识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对提高个人文化素养有重要作用,因此做法上欠妥当。这容易让学生产生错觉,以为中华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以为现阶段的中职学生没有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加上学校在客观上缺乏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环境和氛围,学生在主观上缺乏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认识和要求, 而对中华传统文化失去兴趣。当前,中职学校必须统一思想,转

变观念,提高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学生灌输这

种思想,让学生明白这个道理。

以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加强中职学生的素质教育,用中华传统

文化理论来指导学生管理工作,解决学生中存在的诸多思想问题

是一种比较有效的办法。中职学校应该坚持不懈地将中华传统文

化教育的问题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这样既有助于在更大的范围推广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助于提高中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让他们成为推广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新生力量。总之, 在中职学校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值得好好研究。

(二)合理规划,重编教材,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

教学中。除了思想上要重视外,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最终还是要落

实到行动上,具体的就是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融入课堂教学中。

为此,有关部门应该认真研究,合理规划,组织编写新教材。

从长远来看,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问题将来一定会越来越受到

重视,宣传的力度一定会越来越大,普及的范围一定会越来越广,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高瞻远瞩,认真研究,早做计划和安排,在组织编写新教材的时候,相应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需要强调

的是,不仅要在语文教材中增加,还必须在德育课教材中增加。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继承优秀中华传统文化时指出: “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抓起,做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他还强调: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

因。”这些谈话充分表明国家领导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视。笔者认为,这里提到的“进教材”、“进课堂”并不仅限于语文课堂。另外,党的十七大曾提出“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要求。胡锦涛也曾强调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

工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这里提到的“诚信”、“四德”、“四观”教育,都属于德育课的范畴,而这些内容在“四书”,特别是在《论语》中都能找得到许多相关的言论。因此,如果要在新教材中增加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那么不妨多从儒家经典著作中去找。

中职语文课比较单纯,但德育课则包括“职业生涯规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