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准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打叶复烤企业清洁生产的要求、数据采集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打叶复烤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

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

YC/T 147 打叶烟叶质量检验

3 要求

3.1 总要求

3.1.1 打叶复烤企业应遵循节约资源、预防污染的原则组织生产。

3.1.2 按资源优势合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倡使用清洁能源和低污染能源。

3.1.3 按照国家及行业要求开展大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防治工作。

3.1.4 应按GB 17167的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同时也宜按GB/T 23331要求建立相应的能源管理体系。

3.1.5 应按GB/T 28001要求对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安全防护。

3.1.6 选用资源利用率高、少废、无废工艺设备;减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害因素;采用可靠和简单的生产操作和控制方法,对材料进行循环利用。

3.2 生产工艺及装备

企业的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要求见表1。

表1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要求

3.3 资源能源消耗

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要求见表2。

表2 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要求

表2 (续)

3.4 资源综合利用

企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要求见表3。

表3 资源综合利用指标要求

3.5 污染物产生及控制

企业的污染物产生及控制指标要求见表4。

表4 污染物产生及控制指标要求

表4 (续)

3.6 产品特征

企业的产品特征指标要求见表5。

表5 产品特征指标要求

3.7 清洁生产管理要求

企业的清洁生产管理指标要求见表6。

表6 清洁生产管理指标要求

4 数据采集

4.1 数据格式及统计周期

各项指标的取样和检测按有关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执行。除注明统计周期外,原则上以自然年度为样本周期。统计数据取值保留有效位数后一位。

4.2 计算

4.2.1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率按式(1)进行计算:

N

S

S T T E

............................. (1) 式中:

S E ——设备故障率,单位为%;

S T ——年度内每次生产和动力设备因机械、电气或堵料等故障造成生产线或单台机组

停机至修复后重新启动运行正常的时间之和,单位为分钟(min );

N T ——年度内每次正常启动(非设备故障后启动)至正常停机(非设备故障停机)时

间之和,单位为分钟(min )。 4.2.2清洁能源利用比例

天然气、油(不含重油)、电、城市集中供热蒸汽、煤(含硫量1%)等能源消耗量占企业能源消耗总量的比例。 4.2.3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

综合能耗是生产过程及生产区域生活的能源消耗量总和,折算为标准煤计算。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按式(2)进行计算:

M

N Z z

z =

.............................. (2) 式中:

z Z ——单位产品综合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片烟(kgce/t );

Z N ——能源消耗量总和(折算标准煤),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

M ——年复烤生产的片烟数量,单位为吨(t )。

注:本文件提及能源消耗的界定及能源折算系数均以《烟草行业卷烟生产经营决策管理系统工商数据

采集系统数据报送制度》中的有关要求为依据。

4.2.4 单位产品生产能耗

生产能耗是生产活动所消费的能源消耗量总和,折算为标准煤计算。单位产品生产能耗按式(3)进行计算:

M

N Z S

S =

.............................. (3) 式中:

S Z ——单位产品生产能耗,单位为千克标准煤每吨片烟(kgce/t );

S N ——生产活动所消费能源总和(折算标准煤),单位为千克标准煤(kgce );

M ——年复烤生产的片烟数量,单位为吨(t )。

4.2.5 单位产品耗水量

单位产品耗水量按式(4)进行计算:

M

S S x

=

............................... (4) 式中:

S ——单位产品耗水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片烟(m 3/t );

x S ——生产过程及生产区域生活取用新水的总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M ——年复烤生产的片烟数量,单位为吨(t )。

4.2.6 包装箱损耗率

包装箱损耗率按式(5)进行计算:

%1000?-=

B

R

B P ......................... (5) 式中:

P ——包装箱损耗率,单位(‰); B ——年包装箱领用量,单位为套; R ——年包装箱实际使用量,单位为套。 4.2.7 打包带消耗量

打包带消耗量按式(6)进行计算:

X

L

D X =

.............................. (6) 式中:

X D ——打包带消耗量,单位为米每箱片烟(m/箱);

L ——年耗用打包带的长度,单位为米(m ); X ——年加工的总箱数量,单位为箱。

4.2.8水重复利用率

水重复利用率按式(7)进行计算:

%100r

r

?+=

V V V R l (7)

式中:

R ——水重复利用率,单位(%);

r V ——企业的重复用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l V ——企业的生产区域内取水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注:在企业内部,对生产和生活排放的废水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不包

括企业从城市污水处理厂购买的中水。企业废水在报告期每重复利用一次,计算一次重复用水量。

4.2.9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按式(8)进行计算: M

S S d f

=

................................... (8) 式中:

d S ——单位产品废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每吨(m 3/t);

f S ——复烤生产过程及其生产辅助环节废水排放量,单位为立方米(m 3);

M ——年复烤生产片烟数量,单位为吨(t )。

4.2.10 废水中化学需氧量COD 浓度(mg/L )、氨氮浓度(mg/L )、锅炉废气中的SO 2浓度

(mg/m 3)、NO X 浓度(mg/m 3)、颗粒物浓度(mg/m 3

)、黑度(林格曼黑度,级)。

政府相关部门或有资质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

4.2.11 车间粉尘(mg/m 3

)、车间噪声及厂界噪声(昼、夜,dB )

政府相关部门或有资质检测机构提供的检测报告。 4.2.12 产品得率

产品得率按式(9)进行计算: J

Q D D D X

= ................................. (9) 式中:

Q D ——产品得率,单位(%);

x D ——年度内各批次等级或模块的(复烤后片烟重量+复烤后烟梗重量+复烤后烟末重

量)之和,单位为吨(t);

J D ——年度内(原烟净重-生产过程剔除物重量),单位为吨(t )。

注:未复烤的烟梗和烟末折算成标准水分后计入烤后重量之和。

4.2.13 产品合格率

产品合格率按式(10)计算: %100?=

C

C R i

.................................. (10) 式中:

R ——产品合格率,单位(%);

i C ——总合格批次数,单位为次;

C ——总批数,单位为次。

5 评价方法

5.1 评价规则

采用综合评价打分制,总分500分。接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处罚的扣100分/次;被地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定排放未“达标”的,企业清洁生产评价得分为0分。

5.2 清洁生产水平等级

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综合评价总得分≥450分为一级;综合评价总得分(≥400分且<450分为二级;综合评价总得分≥350分且<400分为三级,具体见表7。

表7 复烤企业清洁生产水平等级判定规则

参考文献

[1]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2]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3]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改委、环境保护部、工业信息化部 2013年第33号)

[4] GB/T 20106 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

[5]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风险评价准则 通用版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危化品安全标准化《规范》及其其他相关内容,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以期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发展,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其基层诸项活动的安全生产、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 3、评价依据 a国家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c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d公司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e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5.1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5.2安全评价的取值标准 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5.2.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大小判断准则: 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

6 评价与治理 6.1风险评价的范围: 1. 人——人的不安全操作行为; 机——物的不安全状态; 环——环境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管——规章制度的建立与落实 2.(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阶段; (2)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8)企业周围环境;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 6.2 评价 依据公司目前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安全评价方法,对作业活动、生产设备设施、工艺过程等方面进行危害识别,进而按照风险评价的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划分风险等级,确定风险是否属于可接受风险。根据风险值的大小将其分为第(五)项所制定标准,分为巨大、重大、中等风险等级别,分别确定整改的期限和整改措施,措施采取之后,应该再做一次风险评价,确定风险是否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否则应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整改,直至达到人员可接受程度。 6.2 治理 对评价为重大风险以上级别的风险,各车间科室应该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按优先顺序进行控制治理。并且应对判定为重大风险的进行详细记录,并定期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教学文案

第三章清洁生产评价 第一节清洁生产概述 一、清洁生产的概念 1、清洁生产的含义 清洁生产的定义: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概念剖析 2个特性:源头削减,持续改进 3个内涵:清洁的能源与原材料、清洁的生产过程和技术、清洁的产品 4个效果: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减量化、再利用、无害化、资源化) 清洁生产的益处 (1)提高效益 ①改善环境形象 ②降低末端处理费用 ③提高利用效率 (2)减少风险 ①对环境的风险 ②对人类的风险 ③对自身的风险 二、清洁生产与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是污染控制的最佳模式,与末端治理有着本质的区别。 ①清洁生产体现的是“预防为主”方针;

三、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 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 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即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主,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 第二节环境影响评价与清洁生产的关系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小规模工业污染源的失控和末端治理的失控。 其原因在于: (1)由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主要针对大中型综合建设项目,而忽略了小型工业企业生产污染的管理; (2)其主要评价污染物产生以后对环境的影响,污染控制措施一旦未能有效执行,则环境影响评价就失去其有效性。 二、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评价 将清洁生产引入环评中的益处: (1)减轻建设项目的末端处理负担 (2)提高建设项目的环境可靠性 (3)提高建设项目的市场竞争力 (4)降低建设项目的环境责任风险 三、清洁生产分析思路 在环评中进行清洁生产分析是对计划进行的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因此应判明废物产生的部位,分析废物产生的原因,提出和实施减少或消除废物的方案。 4、清洁生产分析方法 (1)通过现场调查和物料平衡找出废弃物的产生部位并确定产生量; (2)分析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找出产生废弃物的原因; (3)针对每一种废弃物产生原因,设计相应的清洁生产方案,通过实验这些清洁生产方案来消除这些废弃物产生原因,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产生的目的。 四、环评和清洁生产存在着很好的结合界面 由于环评和清洁生产均追求对环境污染的预防,其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因此有很好的结合

风险评价方法

1.1 风险评价 1.1.1 风险评价方法 工贸企业宜选择风险矩阵分析法(LS),参见附录C.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参见附录C.2、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参见附录C.3等方法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1.2 风险评价准则 工贸企业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应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参见附录C)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判定准则的制定应充分考虑以下要求: ——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相关方的投诉。 1.1.3 风险评价与分级 企业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与风险判定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将各评价级别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等风险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表示,评价出其他级数评价级别的企业在进行风险分级划分时参照以下原则,结合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进行划分。 ——E级\5级\蓝色\可接受危险:班组、岗位管控。 ——D级\4级\蓝色\轻度危险:属于低风险,班组、岗位管控。 ——C级\3级\黄色\显着危险:属于一般风险,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需要控制整改。 ——B级\2级\橙色\高度危险:属于较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制定建议改进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A级\1级\红色\极其危险:属于重大风险,公司(厂)级、部室(车间级)、班组、岗位管控,应立即整改,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停产整改,需要停产整改的,只有当风险降至可接受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1.1.4 确定重大风险 以下情形为重大风险: ——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 ——发生过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事故,或三次及以上轻伤、一般财产损失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 ——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 ——具有中毒、爆炸、火灾等危险的场所,作业人员在10人及以上的; ——经风险评价确定为最高级别风险的。 1.1.5 风险点级别确定 按照风险点中各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 附录A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程序和内容

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一、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完成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2.基本完成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 3.技术装备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政策要求。 4.清洁生产审核期间,未发生重大及特别重大污染事故。 二、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企业需提交的材料: 1.企业申请清洁生产审核评估的报告。 2.《清洁生产审核报告》。 3.有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站出具的清洁生产审核后的环境监测报告。 4.协助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的咨询服务机构资质证明及参加审核人员的技术资质证明材料复印件。 三、重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过程 1.阅审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有关文字资料。 2.召开评估会议,企业主管领导介绍企业基本情况、清洁生产审核初步成果、无/低费方案实施情况、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及计划等;企业清洁生产审核主要人员介绍清洁生产审核过程、清洁生产审核报告书主要内容等。 3.资料查询及现场考察,主要内容为无/低费和已实施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现场问询,查看工艺流程、企业资源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记录、环境监测报告、清洁生产培训记录等。

4.专家质询,针对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及现场考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质询。 5.根据现场考察结果以及报告书质量,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进行评定,并形成评估意见。 四、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评估标准和内容: 1.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全员参与,进行了系统的清洁生产培训。 2.根据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原则进行了规范、完整的清洁生产审核,审核过程规范、真实、有效,方法合理。 3.审核重点的选择反映了企业的主要问题,不存在审核重点设置错误,清洁生产目标的制定科学、合理,具有时限性、前瞻性。 4.提交了完整、详实、质量合格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审核报告如实反映了企业的基本情况,对企业能源资源消耗,产排污现状,各主要产品生产工艺和设备运行状况,以及末端治理和环境管理现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不存在物料平衡、水平衡、能源平衡、污染因子平衡和数据等方面的错误。 5.企业在清洁生产审核过程中按照边审核、边实施、边见效的要求,及时落实了清洁生产无/低费方案。 6.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科学、合理、有效,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预期效果能使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达到国家或地方的污染物排放标准、核定的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物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doc 8页)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doc 8页)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危化品安全标准化《规范》及其其他相关内容,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以期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发展,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其基层诸项活动的安全生产、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 3、评价依据 a国家有关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b焦化行业的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及GB12710-2008《焦化安全规程》; c公司的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 d公司安全目标中规定的内容; e 本公司和国内外所发生相类似的事故统计资料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

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序号风险评价方法名称英文缩写适用性概述备注 1 安全检查表SCL 对各类静态设施罗列所需检查项目及 标准的表格形式 公司 采用 2 预危险性分析PHA 对各类项目进行前进行的初步或预防 性分析 公司 采用 3 工作危害分析JHA 主要针对工作活动过程的危险有害因 素进行风险性评价与辨识 公司 采用 4 故障类型和影响分 析 FMEA 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并分析可 能发生故障类型,以便采取相识对策, 提高系统安全性 未采用 5 故障树分析 F TA 重点对系统的危险性进行识别评价, 可作为安全分析、评价、和事故预测 未采用 6 危险和可操作性研 究 HAZOP 目的是找出过程中工艺状态的变化 (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后果 及可采取的对策 未采用 7 故障假设分析法WI 对系统工艺过程或操作过程的创造性 分析,可通过提问的方式发现可能的 事故隐患 未采用 8 危险指数法RR 通过评价人员对几种工艺现状,及运 行的固有属性进行比较计算,确定工 艺危险特性重要性大小,并根据评价 结果,确定进一步评价的对象 未采用 9 事件树分析ETA 用来分析普通设备故障或过程波动 (初始事件)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未采用 10 人员可靠性分析HRA 一般建议将该评价方法与其他安全评 价方法结合使用,能识别出具体的、 有严重后果的人为失误 未采用 11 定量风险评价方法QRA 该种评价方法能提供足够的信息,为 各级管理者提供有利的定量化决策依 据 未采用 12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 价法 LEC 主要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 量,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划分的危险 程度等级表,查出危险程度的一种评 价方法 未采用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风险评价准则 1、目的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的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用于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的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基层安全生产活动、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和岗位设备设施的日常排查活动。 3、评价依据 a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 b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61-2009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 -86 d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 -2009 e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2-2016 f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 DB37/T2971-2017 g 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的实际,安全评价目的和对象的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的对象和要达到的评价目的,选择适用的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的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的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的风险度R。风险度R=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 安全评价的取值标准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大小判断准则: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的防范、预防、检测和控制措施息息相关,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越大。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规模,将事件发生结果的严重性(S)罗列如下: 事件后果的严重性(S)判别准则

双重预防体系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淄博凯旋门业有限公司 2018年6月20日

风险评价制度及准则 一、风险评价的目的 对存在的危险危害进行辨识,对风险进行评价,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确定重大风险,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以便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二、风险评价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风险评价选用的评价方法 1、风险评价方法 安全检查表法和工作危害分析法 2、评价方法简介 安全评价方法(SCL)简介 安全检查表法(SAFETU CHECK LIST简称SCL)是系统安全工作中的一种广泛应用的系统危险评价方法,安全检查表分析的弹性很大,即可用于简单的快速分析,也可用于更深层次的分析,它是识别已知危险的有效方法。 工作危害分析(JHA) 从作业活动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订控制措施。 3、评价方法的选择

评估人员应根据所确定的评估对象的作业性质和危害复杂程度,选择一种或结合多种评估方法,包括安全检查表(SCL)、工作危害分析(JHA)等。 在选择识别方法时,应考虑: ——活动或操作性质; ——工艺过程或系统的发展阶段; ——危害分析的目的; ——所分析的系统和危害的复杂程度及规模;。 ——潜在风险度大小; ——现有人力资源、专家成员及其他资源; ——信息资料及数据的有效性; ——是否是法规或合同要求。 各部门首先制定安全检查表(SCL)对作业环境、设备设施进行危害识别,对日常工作活动、工艺操作等采用工作危害性分析(JHA)。 四、风险评价准则 5、安全风险评价准则的确定:1)安全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 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 2)评价准则制定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评价准则: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取值表 取值标准 5 现场无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无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河北省)

关于发布河北省地方标准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的公告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由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起草编制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DB13/T1579-2012)。该标准由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2012年8月15日起实施。 特此公告。 二○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DB13/T1579-2012)

DB13/T 1579—2012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促进清洁生产,规范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河北省环境保护厅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清洁生产分会、河北省清洁生产技术服务中心。 本标准起草人:孙彦敏、白进杰、魏志刚、杜静、于海、李志勇、周奇、韩建山、崔朝晖、程飞、谭金生、王婷、柳领君、冯建斌、杜鹏芳、于树梅、耿媛媛。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技术导则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的原则、内容、工作程序及要求、方法与结果。 本标准适用于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评估和验收。自愿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HJ 469 清洁生产审核指南制定技术导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16号《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清洁生产审核评估 Assessment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是指按照一定程序对企业清洁生产审核过程的规范性,审核报告的真实性,以及清洁生产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等进行技术审查。 3.2 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Acceptance of Cleaner Production Audit 是指企业通过了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并落实了中/高费方案后,对其清洁生产中/高费方案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验证并给出结论性意见。 3.3 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Compulsory Audit of Cleaner Production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七条规定的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 3.4 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 Voluntary Audit of Cleaner Production 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企业进行的清洁生产审核。 3.5 无/低费方案 Non/low Cost Option 是指无需投资或投资较少、容易在短期(如审核期间)内见效的清洁生产方案。 3.6 中/高费方案 Medium/high Cost Option 是指需要较大或很大投资、技术性较强的清洁生产方案。 3.7 合规性分析 Compliance Analyze 是指与法律、法规、规章或标准符合程度的分析。

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1 目的 为加强作业风险和岗位风险控制,便于对风险进行分级管理,制定本准则。 2 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3 术语 3.1 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S)的结合。风险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3.2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 职责 4.1 生产副领导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 4.2 安全部门负责风险评价归口管理; 4.3 各单位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风险评价。 5 控制程序 5.1 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5.1.1 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L值防护措施经验其它 5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保护、控制措正常情况下曾重复发生危害发生时不能被发现施危害 4 现场没有采取防保护措施或保护正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不易被发现,未严格措施不当遵守操作规程 3 现场没有采取控制措施或控制措异常情况下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容易被发现施不当 2 现场没有采取防范措施或防范措未发生过危害危害发生时能及时发现施不当

1 现场有防范、保护、控制措施极不可能发生危害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5.1. 2 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S值人员财产损失/万元停车其它 5 造成人员死亡 > 50 公司停车重大环境污染 4 造成人员重伤 >25 部分关键装置停车公司形象受到重大负面影响 3 造成轻伤 > 10 降低生产负荷造成环境污染 2 造成人员轻微伤 <10 影响不大,几乎不停车造成轻微环境污染 1 无人员伤亡无损失无停车无污染、无影响 5.1.3 风险等级R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等级风险(R= L×S) 控制措施 巨大风险 20,25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重大风险 15,16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 估 中等风险 9,12 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交流可接受风险 4,8 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定期检查可忽略风险 <4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保存记录 5.2 岗位(部位、装置等)风险等级判定 5.2.1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LEC)评价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 a.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 b.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 c.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 用公式表示危险性,则为:D = L×E×C 5.2.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目录 前言 (1) 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2) 2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3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的评价基准值和权重值 (5) 4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考核评分计算方法 (10) 4.1 定量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0) 4.2 定性评价指标的考核评分计算 (12) 4.3 综合评价指数的考核评分计算 (12) 4.4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企业的评定 (13) 5 指标解释 (14)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包装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主要用于评价包装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作为创建清洁生产先进企业的主要依据,并为企业推行清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企业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两级,即代表国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和代表国内一般水平的“清洁生产企业”。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指标体系每3-5年修订一次。 本指标体系由中国包装联合会起草。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指标体系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以纸、塑料、金属为原料的包装生产企业。 2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根据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和指标的可度量性,本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定量评价和定性要求两大部分。 定量评价指标选取了有代表性的、能反映“节能”、“降耗”、“减污”和“增效”等有关清洁生产最终目标的指标,建立评价模式。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实际达到值、评价基准值和指标的权重值进行计算和评分,综合考评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状况和企业清洁生产程度。 定性评价指标主要根据国家有关推行清洁生产的产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政策、资源环境保护政策规定以及行业发展规划选取,用于定性考核企业对有关政策法规的符合性及其清洁生产工作实施情况。 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分为一级评价指标和二级评价指标两个层次。一级评价指标包括资源与能源消耗、产品特征、污染物产生、资源综合利用以及生产环境、工艺与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五项指标。二级评价指标是一级评价指标之下,代表包装行业清洁生产特点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验证的若干指标。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定量、定性评价指标体系框架见图1、图2、图3所示。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定量评价指标体系定性评价指标体系 图1 包装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某某某公司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二0一八年二月二十六日

目录 1、适用范围 (3) 2、编制依据 (3) 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3) 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4) 5、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分级 (7) 6、安全生产风险级别确定 (8) 7、安全生产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8) 8、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9) 9、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方法 (9) 10、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分级 (14) 11、职业病危害重大风险的确定原则 (14)

安全生产及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准则 1、适用范围 本风险评价准则适用于本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和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价的管理。 2、编制依据 (1)《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 2882 (2)《工贸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4 (3)《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 2973 (4)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相关要求; (5)涉及规范、技术标准; (6)其他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7)本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安全管理及技术标准。 3、安全生产风险评价准则 本公司在对风险点和各类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时,结合本公司自身可接受风险实际,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值的取值标准和评价级别,进行风险评价。风险

判定准则的制定充分考虑了以下要求: (1)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2)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 (4)本单位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5)相关方的投诉。 4、安全生产风险评价方法 本公司选用风险程度分析法(MES)对风险进行定性、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按从严从高的原则判定评价级别。 (1)风险的定义 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1)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人身伤害事故和职业相关病症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人体暴露于危害(危险状态)的频繁程度E1;单纯财产损失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主要取决于对于特定危害的控制措施的状态M和危害(危险状态)出现的频次E2。 2)控制措施的状态M 对于特定危害引起特定事故(这里“特定事故”一词既包含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标准版)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及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评价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识别、评价出影响职业安全健康目标的危险源,确定并更新《重大危险源清单》,提供公司安全战略目标及危险源控制的科学依据。 二、评价范围 1、项目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三、评价方法 可根据需要,选择有效、可行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常用的方法有工作危害分析法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等。 1、工作危害分析法:从作业活动清单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该方法是针对作业活动而进行的评价。 2、安全检查表分析法:安全检查表分析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设备和操作有关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安全检查表分析可用于对物质、设备、工艺、作业场所或操作规程的分析。 四、评价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五、评价准则 采用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的评价法,具体评价准则规定为: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81483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 总则 1.1 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规范企业风险评价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有效辨识企业在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存在潜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分析评价,评定其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合理划分风险等级,确定优先控制顺序,为安全生产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根据《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1.2 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频次、准则及工作程序,明确各部门及有关人员在开展风险评价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 1.3 本制度主要从风险管理的范围与评价方法、风险评价、风险控制、隐患治理和风险信息更新等环节进行规定。 1.4 引用和支持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主席令第70号(2002年11月1日实施)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12.1实施) (3)《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AQ3013-2008 (4)《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5)《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6)《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7)《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9 (8)《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GBZ230-2010

(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2007 (1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 (11)《有毒作业分级》GB12331-1990 (12)《噪声作业分级》LD80-1995 (13)《高处作业分级》GB/T3608-2008 (14)《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l8218-2009 (15)《职业安全卫生术语》GB/T15236-2008 (16)《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7)《安全色》GB2893-2008 (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 18218-2009 (19)《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及标志》GB13690-1992 (20)《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5258-2009 (21)《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6483-2000 (22)其他相关规范、标准等 2 风险评价目的、范围与准则 2.1 风险评价的目的: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 2.2 风险评价的范围: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

广州市未来之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方案 1.适用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广州市未来之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水平评估,仅适用于对铝塑复合板的同类型企业。 2.规范性应用文件 本方案适用于广州市未来之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清洁生产水平评估,仅适用于对铝塑复合板的同类型企业。 GB/T-2016 评价指标体系通则 GB/T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 HJ/T 清洁生产标准制定技术导则 3.术语解释 下列术语和定义属于本方案。 3.1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消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生产工艺及设备指标 指对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自动化水平等方案的要求。 3.3资源与能源消耗指标 指在正常的生产工艺中,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新鲜水量、能耗的指标。 3.4产品特征指标

指影响产品合格率的指标。 3.5污染物产生与排放指标 指在正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的产生及排放量的指标。 3.6资源综合利用指标 指在生产工艺中,水、能源和物质利用的效率、重复利用率等反映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的指标。 3.5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指对企业制定和实施的各类环境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和措施的要求,包括执行环保法规情况、企业生产过程管理、环境管理、清洁生产审核、相关环境管理等方面。 4.清洁生产评价指标考核评定要求 4.1评定等级 本方案将清洁生产水平划分为三级: 一级:国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二级: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 三级: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 4.2评价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要求见表1

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 1、目得 为确保公司生产活动平稳进行,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必要得作业风险,根据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标准要求,结合公司生产实际状况,特制定本评价准则,用于指导公司各系统生产趋于良性循环,使全员明晰本岗位影响安全得风险及控制措施,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及知识水平。 2、适用范围 本评价准则适用于公司各部门(车间)及基层安全生产活动、操作与各项检维修活动,与岗位设备设施得日常排查活动。 3、评价依据 a 化工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实施指南(试用版) b 生产过程危险与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c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 6441 86 d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18 2009 e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DB37/T28822016 f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细则DB37/T29712017 g 山东省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验收评定标准(试行) 4、评价方法

公司针对当前安全评价方法众多得实际,安全评价目得与对象得不同,因每种安全评价方法都有其适用范围与应用条件,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应根据安全评价得对象与要达到得评价目得,选择适用得安全评价方法。 安全评价主要用得方法罗列如下:

5 安全评价所适用准则 5、1安全评价准则 公司制定得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 与事件后果得严重性S,以及与其对应得风险度R 。风险度R=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 ×事件后果得严重性S 。 5、2安全评价得取值标准 根据公司实际经营情况,相关标准罗列如下: 5、2、1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 值大小判断准则: 鉴于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与及其发生频率与现有得防范、预防、检测与控制措施息息相关, 倘若各项控制措施到位,并处于良好状态,则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值会大大降低。如下表所示,等级数值越大,说明事件发生得可能性越大。 事件发生得可能性(L)判断准则

风险评价准则(R=LS)

风险评价是分析评价项目风险程度并且确定其是否在可接受范围的程度,是发生 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级后果的结合,即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险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或在正常情况下经 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险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监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检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 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险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危险的 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检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险一旦发生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 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 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法律法规及其他要 求人财产损失、万 元 停工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 准死亡大于50 部分装置2或 设备停工 重大国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 准 丧失劳动力25 2套装置停工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上级公司要 求或行业的安全方 针、制度、规定等截肢、骨折、 听力丧失、慢 性病、重伤 10 2套装置停工 或设备停工 地区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 操作规程轻微受伤、间 歇不舒服 10 受影响不大,几 乎不停工 公司及周边范围 1 完全符合无伤亡无损失没有停工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风险度等级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实施期限 20-25 巨大风险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 业,对改进措施进行风险评价 立刻 15-16 重大风险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 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风险评价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中等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 强培训沟通 2年内治理 4-8 可接受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 需要定期检查有条件、有经费时治理 4 轻微或可忽略的 风险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风险评价准则

XXXXX有限公司 风险评价准则 编制:年月日 审核:年月日 批准:年月日 1目的 建立适用于公司的安全标准化风险评价方法,为风险评价提供指导原则。 2适用范围

公司所有作业活动、岗位、部位、装置等的风险评价和风险分级。 3术语解释 风险:风险(R)是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L)及后果(S)的 结合。风险R=可能性L X后果严重性S 危害: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4职责 (1 )总经理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生产副总协助风险评价工作,成立评价组织进行风险评价; (2)由安全部门负责制定风险评价方法; (3)由风险评价 使用部门选用适合的评价方法进行风险评价。 (4)职工对作业场所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对作业活动及设备设施及危险工艺进行风险评价。 5控制程序 5.1作业风险等级判定 5.1.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判定准则 表1 :危害发生可能性L判定

5.1.2危害后果严重性S判定准则

5.1.3风险等级R判定(表3) 表3:风险等级R判定 5.2工作危害分析(JHA) 作业危害分析将对作业活动的每一步骤进行分析,从而辨识潜在的危害并制定安全措施。作业危害分析有助于将认可的职业安全健康原则在特定作业中贯彻实施。这种方法的基点在于职业安全健康是任何作业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不能单独剥离出来。 所谓的作业”有时也称任务”)是指特定的工作安排,如操作研磨机”、使用高压水灭火器”等。作业”的概念不宜过大,如大修机器”,也不能过细。 5.2.1分析步骤 开展作业危害分析能够辨识原来未知的危害,增加职业安全健康方面的知识,促进操作人员与管理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助于得到更为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