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汇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汇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汇编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2.团体心理辅导

学校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具有专业水平的学校心理辅导员针对学生成长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预先设定目标、形式、内容、活动、情境等,以小组或班级为单位,在团体情景下为其成员提供心理援助的辅导方式。

团体辅导不仅可以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三方面功能,而且所涉及的内容较广泛,具有效率高、内容和形式切合实际、新颖、容易引发学生的兴趣等特点,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学习适应、亲子关系、同伴交往、异性交往、应对挫折、自信心培养、考试焦虑等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以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

3.活动课

活动课的特点是以有目的、有计划、操作性强的活动为主,给予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产生深刻的体验,再从切身的体验中领悟,并练习在某些特殊情景下的反应范式,以作为实际生活中类似情景的参照,并迁移到不同的生活情景中。这种形式的课程注重积极的参与、细心体验、深刻的领悟和技能的操作训练,既可以作为学习心理学原理的实践环节,也可以作为团体辅导的辅助形式,还可以独立进行。活动课的内容涉及人际交往规则和技能的训练、交流与合作能力的训练、自我表现能力的训练等方面。活动课的形式灵活多样,例如,演讲、辩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餐会等。

在活动课中,教师和学生的充分参与,是保证效果的前提条件。参与的含义有以下四个方面。(1)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均等。(2)对学生的参与,教师应给予及时和积极的回应,对个别参与活动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关注和个别帮助。(3)教师可以适当使用自我开放的技术,以自己的感悟引导、启发学生从体验中升华。(4)在适当的时机,教师应以平等一员的身份参与活动和交流,与学生一同成长并做出示范。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长期以来,以知识本位为特征的课程思想一度占主体和核心地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形式化,而忽视了人文精神、文化素养的陶冶,没有把人格的完美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1]“应试教育”的模式更是强化了这种课程体系建构思想,导致了以学科考试分数作为评价教育效果、衡量学生发展的唯一标准。基础教育在培养目标上要考虑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四个方面,学校课程目标的建立也是如此。[1]在以往的课程体系中,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培养都设有相应的课程,而心理素质的专门课程则被忽视,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应重视的问题。“关注全体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1]已成为新的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之一。

从社会发展的趋势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物质需要的满足达到一定的层次后,必然会对精神需求的满足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层次的提升、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具体表现在对

情感的真挚性、工作的丰富性、生活内容的充实性、人生价值的多元性、人生体验的自主、自为与自在性等方面的追求。这就使得人们对自己的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重视程度要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领域中,充分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充分体现对每个人的关心、尊重和理解,将成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价值准则。此外,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趋势,外部的竞争和人们内心的冲突有日益加剧的趋势,由此而带来的心理压力要求人们应具有更强的心理适应能力。这种发展趋势说明了关注人们的心理健康已成为满足社会需求、顺应时代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弥补以往忽视人文课程的缺憾,体现把人格的健全发展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目标的直接途径之一。在不断发展生成的教育课程结构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是与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同样重要的模块,或是作为健康教育、社会与生活等新课程模块中的重要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若要在新课程改革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今后的基础教育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最迫切的问题是如何科学落实规范管理、师资培训以及有关理论的论证和指导。

三、深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思考

(一)进一步强化学校行政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管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 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活动,是 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 的重要环 节。[1] 目 录 1 基本内容 1 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 健康教育 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 团体辅导 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 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 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充分开发 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 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 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 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 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 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 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 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良好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以及对自我生涯规划的能力。心理健康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一代新人发挥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课程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课程应该采用适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辅导内容和辅导方式进行,使心理健康课程能真正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服务。 一、课程性质 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以班级心理辅导活动课为主要手段,以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辅导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自助性和发展性是心理健康课程的基本特点。 心理健康课程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心理健康课程在非智力因素发展上的多重功用决定了心理健康课程在中等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地各级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测验或考试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手段。 (五)开发课程资源,拓展社会支持系统 心理健康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发展水平、贴近时代的丰富课程资源;要合理利用音像、电视、报刊杂志、网络信息等丰富的教学资源,拓展学习和教学途径;要积极鼓励学生建构和拓展自己的社会支持系统,积极与同学、家长、老师交流和学习;鼓励家长、教师和其他社会人士必要时也能参与到课程资源的开发中来。 三、设计思路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最新)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向全校学生开设的一门课程。本课程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应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最终的目的是:开发智能,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和谐的发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了解心理发展机制、特点及规律,掌握形成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与方法,提高自身应用心理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顺利适应学校生活,提高和增强学生心理素质,努力推进学生健康成才,将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本门课程通过理论授课、心理测试等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现代社会人类健康新理念、学生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青年期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以及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与防治等健康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理论,了解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各种因素。理解自我意识、情绪与情感状态、意志品质、人格特征、品德修养等个体心理素养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学生时代学习心理的促进、人际关系调试、青春期性心理与恋爱心理的维护以及挫折应对方式等适应方面的基本方

法与技能。 三、教学内容、学时分配 模块一说说心理健康(4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心理健康 任务二认识心理咨询 任务三认识心理资讯室 模块二成长的秘密 活动一青春期的困惑(2个课时) 任务一我是谁 任务二悦纳自我 任务三塑造自我完善自我 活动二认识青春期(2个课时) 任务一青春期我们的心理变化 任务二认识我们的青春期心理 活动三花开的声音(2个课时) 任务一认识我们的性心理 任务二正确面对性心理 模块三人际在线 活动一人际交往(2个课时)

小学三年级心理健康讲课稿

《把爱说出来》说课稿 郧阳区刘洞镇江峪小学李海龙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 我本次说课的主题是《把爱说出来》,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学习目标、说重难点、说教学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把爱说出来》选自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年级第十三课,目的在于让学生感受爱的同时,唤起学生回报爱、表达爱的良知,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二、说学情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三年级学生正处于情感价值观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的学生已具备初步感受他人关爱的能力,但心灵深处还缺少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他们不知道如何去爱他人、去表达自己的爱。本节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如何调动他们爱的情感,鼓励他们勇敢地把爱表达出来是这次的重点和难点。 三、说学习目标 在以上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我把教学目标定为:1、认知目标:通过活动交流,让学生知道爱,唤醒学生们心 中的爱,培养学生感受爱、表达爱的意识。 2、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自我反思、体验感悟的 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能感受爱和表达爱的心。

3、能力发展目标: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情感得以升华,能 用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周围的人和事。 四、说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爱 难点:培养学生爱的意识,在生活中学会如何表达爱 五、说教法 根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心理特点,我注重为学生们营造一种氛围,运用创设情境,合作交流,体验 感悟等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以学生发展 为主的原则。 六、说学法 主要采取“自主、参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的特点,使学生们在活动中感受、发现问题,并通过思 考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游戏导入,引入新课、情境体验,感悟爱、呼唤亲情,学会表达爱、拓展延伸,情感升华四个步骤来完成。 1、游戏导入,引入新课 教学开始,我先进行一个这样的现场测试:①你每年过生日,父母都为你做了什么;②你知道父母的生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吗?③父母过生日时,你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这样的一个小测试让学生明白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方案教案

学会人际交往的秘诀 一、教案主题:学会人际交往的秘诀 二、教案目标: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2、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教案重点 引导学生思考人际交往中如何与他人交流、学会表达、用心倾听 四、教案过程 第二次团体 单元名称:知己知彼,学会交流 单元目标:帮助学生发现和欣赏别人的优点,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会真诚的分享 活动准备:纸每人一张、笔每人一支 活动过程: (1)每个学生在纸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写完后按顺时针方向传给自己右边的同学,让别人写纸条主人的优点,然后再继续传下去,直到传过一圈回到纸条主人的手中。写别人优点的时候,态度要诚恳,努力发现别人的长处,避免伤害到别人。 (2)从第一个学生开始,依次坐到中间,每个学生真诚地望着他,对他说出赞美的话,并和他握手。 (3)两两之间用1分钟时间进行交流

(4)分享:当有人真诚地赞美你的时候,你的感受如何?当你真诚地赞美别人,看到别人愉快的样子,你的感觉如何?在交流的过程中,让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5)总结: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交流是很重要的,交流是人际交往的需要。用真挚的交流方式收获的是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学会欣赏别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 第三次团体 单元名称: 单元目标:如何向他人表达的技巧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教师设计一个情景,学生A与学生B约好一起逛街,但是B临时有事,不得不拒绝答应好A的事,这时B必须给A打电话,表明自己得爽约了,请同学们想想,如果打电话的那个人是你,你应该怎样向A表达出你的拒绝和歉意。 (1)、让每个学生思考并发言,说出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做 (2)、将每个同学的想法都写在黑板上,让大家讨论他们的做法,请他们想想,如果自己是被拒绝的那个人会比较喜欢哪一种被拒绝的方式,而那一种拒绝方式会让你不高兴,分别说出原因。(3)总结:学生们的回答,引出同样一句话表达的方式不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二、教学对象 适用于全院各专业大一高职学生 三、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院结合实施学生素质教育工程而开设的一门集理论知识教学、个体咨询、团体心理辅导以及宣传教育活动等为一体的必修和任选相结合的课程。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现实意义,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信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心理整体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健康的心理素质基础。 四、教学目标 通过主体体验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该课程的实训模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耐挫性,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顽强的意志品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达到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养的目的,从

而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 五、能力要求: 1.自我认知能力 要求:通过课堂学习、宣传活动和团体训练,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能够运用标准正确衡量自己,能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点,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特征、行为能力等客观地评价;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肯定自己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以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潜能,提高学习与生活质量;同时,探索适合自己的生活型态,作为未来职业选择的参考。 2.环境适应能力 要求:了解自己进入新环境后的困惑,了解心里有困惑时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和途径;认识人际交往在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性,掌握人际沟通的技巧;分享和了解别人的困惑,并学习使用倾听和共情两个最基本的技巧;要能够准确表述个人想法或意愿,并能以恰当的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增强同学间的团队合作意识,达到能够适应大学生活的目的。 3. 心理调适能力 要求:了解常见心理障碍及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学会觉察自己和他人的情绪,掌握简单的自我心理调适技巧,能够宣泄自己的困惑,及时调节情绪;能够辨证看待顺利与挫折、成功与失败,学会写心理日记。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

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科普性质的讲座主要是指面向全体学生,以系列讲座的形式普及心理学常识,从心理学的规律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的角度讲授有关知识。例如,有关心理健康的意义和心理保健的常识、不同年龄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情绪的功能和情绪的自我调控的意义、人际交往的意义和规律、自我意识的意义、记忆的规律和方法、思维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问题。这部分内容的讲授应淡化心理学的概念,切入学生的经验系统,注重心理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它所发挥的功能是预防心理问题的发生和提高生活质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 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 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 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 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 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 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 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 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要求,为在我区更好地推广和实施心理健康教 育,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袄一、指导思想 葿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教师

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以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创建和谐校园为重要抓手,坚持以人为本,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市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蕿二、指导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袅1 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节2 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薂3 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我院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悦纳自我,增强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压力管理能力、学习发展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科学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人生。引导他们拥有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学习,培养创造性思维,训练坚强意志,优化心理品质,培养健全人格,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全面成才。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有心理知识的传授,心理活动的体验,还有心理调适技能的训练等,是集知识、体验和训练为一体的综合课程。课程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课程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课堂互动活动,避免单向的理论灌输和知识传授。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具体表述如下:知识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基本概念,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大学阶段人的心理发展特征及异常表现,掌握自我调适的基本知识。

技能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自我探索技能,心理调适技能及心理发展技能。如学习发展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沟通技能、问题解决技能、自我管理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自我认知层面: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树立心理健康发展的自主意识,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等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在遇到心理问题时能够进行自我调适或寻求帮助,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并适应社会的生活状态。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 1、课程总计8学时,其中:理论2学时;活动体验6学时。建议学时分配表如下: 2、教学要求: (1)心理健康为你的大学生活保驾护航(2学时)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教学重点: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 03231023 (二)课程英文名称: Education of Mental Health in school (三)开课对象:心理咨询选修 (四)课程性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各大学心理学专业和教育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当中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定时期。本门课程就此讲述在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障碍的调适。为广大心理学专业学生以后从事心理教育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教学目的:让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的一些基本知识及方法,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六)教学内容: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常见的心理疾病及治疗;以及家长,教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影响。 (七)学时数、学分数及学时数具体分配 学时数:36学时 分数:2学分 学时数具体分配: 教学内容讲授合计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1010 发展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1626 其治疗 第三篇客观环境对中小学生心理健834 康的影响

考试236合计3636(八)教学方式:讲授法。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 考查科目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 第一篇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其心理发展 教学要点:心理发展的实质,心理发展的阶段 教学时数: 10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 二、两种发展理论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 考核要求 第一节心理发展的实质 一、发展的概念(掌握) 二、两种发展理论(掌握) 第二节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一、现代社会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领会) 二、人格发展的独有特点(掌握) 第二篇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 教学要点:神经症;精神症及一些身心疾病。 教学时数: 16 学时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 导读:本文是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教学目的】 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进入初三以后学习和心理的变化。 指导学生正确面对竞争,迎接挑战。 指导学生科学地调整自己的期望,根据实际,掌握实现梦想的方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在了解自己学习和心理的特点后,正确面对竞争,迎接挑战。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升学期待的弊端。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教学方法】 学生、教师谈话法,案例分析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案【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 案例一:小玉是一个学习优秀的女孩,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茅,平时,活泼可爱的小玉喜欢听流行歌曲,喜欢和邻居家的小妹妹玩娃娃,喜欢对妈妈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可是上初三后,妈妈发现小玉象变了一个人一样,成天郁郁寡欢,把心爱的mp3锁进了抽屉,把娃娃束之高阁,变得不爱说话了,经常叹气。小

玉在日记中写道:“我感到很累,尽管每次考试出来的成绩还算可以,可是总害怕考不好,让妈妈失望,我现在满脑子里都是想着学习、考试、成绩,只要一闭上眼睛,就好像看到妈妈期待的目光,看到妈妈忙碌的身影,看到妈妈失望的表情”。 分析: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自己们容易出现对自己学习上没有信心、对前途担心、对父母说教反感、心情烦躁焦虑等各种现象,其实这些现象在初三的学生身上表现出来也是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这些心理障碍不能得到及时的引导和化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就会越来越重,学习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 二、学生交流互动环节: ①请几名学生说一说对文中小玉的看法。 ②在生活中你的自己有类似的情况吗?您是怎样做的? 学生自由发言,请其他学生评论并支招。 三、教师分析:初三学生心理上常见到这些障碍: 1、学习氛围改变引起的心理适应问题 进入毕业班,学习和考试的科目增加了,时间安排也更紧凑,使得松散惯了的学生一时会感到顾此失彼、手忙脚乱。一些学生对学习上的困难估计不足,出现紧张、忧虑和恐惧等情绪。一些学生由于学不得法,一时成绩不如人意,就会导致自信心大大受挫,更感到迷茫、困惑,进而怀疑自己的能力水平,产生强烈的自卑感。 2、目标和水平脱节带来的心理适应问题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方案为了更进一步促进我校多元化校本课程开发特色实验学校建设,充分展现特色实验学校风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彰显学校办学特色,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设计思路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依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结合实学校际,针对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而开设的。根据《纲要》要求,除了应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重点主要是向学生传输健康的生活理念,教授科学的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学生自己解决这个年龄段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易发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目标 按照《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教学成果和学生心理健康程度要达到以下目标。 (一)总体目标 1.培养高中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完善的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 2.培养高中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去面对学习、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 3.帮助学生提高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交往角色辅导,以正常的心态参与人际交往,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4.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学习和升学的压力,进行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学习、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 5.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二)分层目标 高一级:根据高一级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初中,离开家庭独自一个人来到县城求学,在缺乏学习和生活指导的情况下,很难较快的投入大高中学习生活中,学校将高一级主要教学目标设置为认识高中阶段,适应高中学习,掌握高中学习方法;学会交往、学会合作,适应竞争和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充分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顺利走过高中过渡期。 高二级:高二是高中生活的关键,由于学生刚度过高一适应期,对高中生活失去新鲜感,我校大部分学生在校外寄宿,监管力度较弱,自控能力偏低,在这个阶段学生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心里比较浮躁,会出现早恋的苗头,容易在学习上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根据以上心理特点,将高二级主要教学目标设置为学会合理的调节自己的情绪,磨练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健全自己的人格,学会独立生活,正确的与异性交往,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为高三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020年小学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pdf

小学心理健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从旬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本书有以下两个特点。 突出实践操作性。为克服心理学教科书理论性太强、太抽象等弊端,采用案例教学的形式,选择小学生或者教师在教学中经常遇到的、带有典型性和普遍意义的一些难题作为案例,使得缺乏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小学教师及普通家长,都可以将书中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方法,直接用来分析与解决自己面临的小学生心理问题。讲述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心理活动特点,既可以帮助教师、家长更好地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可以使小学生增进对自身的认识,顺利度过人生的黄金时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果一个学生对自己不能正确估价,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自己不“认识”自己。苏东坡“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是很有道理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主要原因是心理上的片面性和表面性。片面性和表面性的心理常常使一些同学偏激,喜欢怀疑和争论,缺乏虚心请教精神,非常自信,行动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他们中间有的看问题总是抓住一点就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要么好的不得了,要么坏的一无是处;有的则把教师、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和忠告视为对其独立性的一种限制,因此往往听不进去,并在心里上产生反感。无数事实证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人,就好比是“盲人骑瞎马”,很难办成大事。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走近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扑面而来,它比过去的教育教学更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喜怒哀乐,更关注人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更关注人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更关注学生的尊严。这意味着,今后对老师的要求不仅是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而且应当成为一个合格的心理辅导员,承担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新任务。 因此在课程改革中科学、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谈两点自己在新课程改革中自己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点尝试和体会 儿童观是对儿童的总的认识,即各种看待儿童观点的总和;教育观是在一定的儿童观指导下,对儿童的态度和所实施的教育思想。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是教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选自高等教育出版社《心理健康》。中等职业学校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学大纲》开设《心理健康》课,此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必修的一门德育课。其任务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成长、学习、生活和求职就业中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发展性——是对心理健康课程根本的定位所在。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点灵活选用和改编,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教师不断提高辅导技巧和水平。心理健康课程不以任何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教案——观察力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活动了解自己的观察能力; 2、让学生通过故事感受观察的重要性,提高观察兴趣; 3、通过观察训练,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 1、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2、掌握提高观察能力的方法或技巧。 三、教学难点 1、学会观察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1、准备观察能力测试题。 2、多媒体教室。 3、ppt课件。 4、白纸。 5、教学时间:40min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法两军对阵,互相隐蔽在山坡和山坳里。一天,早上8点,德军某将领从望远镜中观察到对面山坡上有猫出现,第二天早上8点又观察到同一现象,第三天同一时间山坡上又出现了猫。假如,你是那位发现猫的将领,你对此现象会怎么解释? 那位将领得出这样的结论:“按照习惯,连级以下的干部不能带小动物,自有师级、旅级的长官才能带小动物。因此那个出现猫的地方就是对方的高级指挥所。”随后德军用大炮轰击那个隐蔽的指挥所。就是这只猫给法军带来了灾难。可见,在战争中,观察是否敏锐可以决定某场战役的成败。生活中亦如此。 那同学们想不想了解自己的观察力呢?

2、测试学生的观察力 图中有两对图形是完全相同的,同学能在多长的时间内把它们找出来? 测试结果:在1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最好;1-2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好;2-4min内找出来的观察力一般;4min后找出来的同学需要锻炼自己的观察力了。 3、观察力的训练 活动1,图中一共有几种动物?请同学们写出来?5min 请两位同学起来说出他们找到的动物 答案:大象、马、狗、老鼠、猩猩、猫六种动物。 点评:观察前我们要做好准备,在明确观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观察;观察注意顺序,先观察什么,后观察什么,按部就班,系统进行。可以考虑:从整体——局部——细节,再由细节——局部——整体,进行有系统、有顺序、有层次的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详]

本教材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编写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试行)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 建议学时: 32学时,(理论26学时,实践教学6学时) 适用专业:学院各专业高职学生 一、前言 作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高职生的心理健康备受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学业压力、人际交往问题、升学就业问题以及青春期的烦恼等方面的困扰,无不影响着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成长、成才,尤其是部分心理承受力差的学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有助于提高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心灵导航》课程教学以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为高职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为宗旨,依次从快乐体验、特别呈现、芝麻开门、领悟空间四个教学设计过程出发,在活动训练中产生体验,对案例分析进行谈论、解惑,对理论知识进行探究、分享,在领悟空间中已发思考、反馈,力图把心理学抽象的理论变为心灵的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领悟教学中的真知灼见,使高职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不断完善自我。 (一)课程定位 《心灵导航--心理健康教育》课是高职学生的公共必修课。本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普及心理保健知识,帮助大学生认识健康心理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指导大学生树立心理保健意识,认识心理活动的规律与自身个性特点,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学会化解心理困扰;指导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求职择业、人格发展、情绪调节和挫折应对等方面的困惑,化解心理问题,预防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发生,促进健康成长;指导大学生树立自我意识,学会正确认识评价自己,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2012年修订)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 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 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自我意识、情 绪调适、人际交往和升学就业等方面,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扰或问题。因此,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 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的若干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进一步科学地指导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 认真总结近些年来全国各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本纲要。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 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 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心理健康 1.前言: 1.1课程性质: 本课程以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在本课程的学习中,既是学生通过学习,逐步掌握心理健康保健常识,形成健康心理素质的过程;又是他们不断开发自我潜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过程,并致力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为其他专业课学习的基础,由此心理健康课程在我校基础教育中的独特地位。 1.2设计思路: ①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发展性 心理健康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不是治疗和矫正,而是预防和发展,因此心理健康课程是面向全体正常学生,而不是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治疗。因此,我校所有在校生均需要学习本课程,同时,本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学生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如学校适应问题、自我认识问题、学习策略问题、人际关系处理问题、异性交往问题、生涯发展与规划问题等。所以,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包括以下几点:自信教育、情绪管理、压力舒缓、生命教育、人际交往等。共分成两个学期,一个学期十课时,每周一课时。 ②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心理健康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对学生学校适应、自我意识、学习、人际交往、生涯规划的辅导,增进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生涯规划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在课程目标设计上,以整体目标为核心,设计菜单式的心理健康课程,各班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改,充分体现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③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分享 本课程倡导活动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参与、合作、感知、体验、分享等方式,促进自我觉察和自我成长。在课程中,活动只是一个载体,重要的是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并能在同伴之间相互反馈和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④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体系由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在心理健康课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注重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适等能力的发展。评价要有利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设计的思路是:采用主题系列单元活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小学心理健康课程标准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1] ?1基本内容 1基本内容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功能和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性质 借鉴近年来有关此类课程的论证,并依据我国的学校教育现状,笔者认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理解为团体心理辅导与学校教育特殊情景相结合的产物,应兼具科普、团体辅导和活动课的特点。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来命名,包括了以上三个方面的特点,同时也明确了团体心理辅导的理念、方法和技能与学校教育这一特殊情景相结合的性质,平衡了辅导与教育之间的关系。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功能 按照国家教育部的规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是: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在学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直接而且高效率地实现上述目标的主要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从心理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关注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为学生的人格发展起到导向和辅助的作用。其功能可以总括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轻度的心理障碍进行团体干预的功能,目标是心理障碍的缓解或消除;二是预防心理问题产生、维护心理健康的功能,目标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是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充分发挥潜能的功能,目标是使每个学生的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形式 1. 科普性质的讲座

最新中小学心理健康笔记整理教学内容

第一章心理健康 1.精神分析:(6个口)性本论、压抑的动机—无意识—语误、笔误、自由联想、梦升华—精神病 2.行为主义:环境决定论 一、绪论 3.认知建构 4.人本主义 二、内容 1.心理健康的标准 2.与全面发展的关系 3.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4.心理不健康的预防:积极心理健康教育 5.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辅导、咨询、治疗、干预 矫治 7原则 儿童心理:年龄发展、发展因素,智慧的核心:抽象,概括学习过程: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第二章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实现目的的途径、手段、措施) 实行因材施教的原因:心理差异:个体差异(能力、气质、性别即个别心理倾向性)群体差异(年龄、性别、民族) 二、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内容 宣传(家长) 传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同事 ) 1.积极强化法(正 强化)给予一个 喜欢的刺激:消 费性、活动性、 操作性、拥有性 社会性操作性。 2.派生法,代币管 制法 3.负强化:取走一 个厌恶的刺激物 4榜样学习法 增强合理行为的方法

第三章心理健康概述 一、概念:一种良好,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理论基础:统计学理论、测量学理论、社会适应、生活适应、经验理论。(二)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准则:通俗,现实,发展性原则 三、心理健康标准制定的问题 (一)二分和连续的问题 (二)状态与特质的问题(心理过程与个性) (三)正常与不正常的问题:1.年龄特征2.程度3.普遍性 (四)健康与境界的问题 四、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热爱学习 (二)情绪适当;乐观向上 (三)擅交往 (四)接纳自己 (五)性格健全 (六)适应社会:随波逐流、同流合污、兴风作浪。正确态度:1乐观开朗相信社会发展人类前途2.既有高于现实的理想又不沉免于理想,3对于困难态度积极4遵守社会所认同的共同规范。 五、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一)生理方面1.优生优育2.儿童时期营养3提供免疫和其他医疗措施 4加强体育锻炼5合理的休息与睡眠 (二)心理方面1给婴幼儿时期的孩子提供温暖、友爱和鼓励的气氛2进行必要的社会训练3提供科学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与训练 (三)社会方面 1减少社会压力2提供医疗保建机构3构建社会心理卫生网络 六、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 (一)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二)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三)对别人期望不要过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