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姆定律的运用》导学案新部编版

《欧姆定律的运用》导学案新部编版
《欧姆定律的运用》导学案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20 -20学年度第—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r \?

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

一、知识和技能要求

1. 理解欧姆定律,能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 能根据欧姆定律以及电路的特点,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重点难点精析

1. 等效电阻

在电路中,如果一个电阻的效果和几个电阻在同一电路中的效果相同,可以认为这个电阻是几个电阻的等效电阻。这个概念可以结合“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对照理解。

电阻在电路中的作用即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这里的“等效”可以理解为在同一个电路中,即电源电压相同,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相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相同。

如果电源电压相同,在图1和图2中电流表示数相同,可以认为R为R1和R2串联后

的等效电阻,也称总电阻。

2. 串、并联电路中等效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

(1)串联电路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推导过

程:

结论:

(2)并联电路总电阻与各分电阻的关系

等效电阻电路如图3、图4所示。两个图中电流表示

数相同,说明R和R1、R2并联的效果相同,可以认为R

是其等效电阻。

推导过程:

圈3

结论:

3?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阻规律的应用

(1)串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推到结论:并联电路中,通过各支路电流之比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典型例题

例题1如图所示,电阻 R 1为10Q ,电源两端电压为 6V ,开关S 闭合后,求:(1)当滑动 变阻器R 接入电路的电阻 R 2为50Q 时,通过电阻 R i 的电流I ; ( 2)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

例题2如图所示,电阻 R i 为10Q ,电源两端电压为 12V 。开关S 闭合后,求:(1)当滑动 变阻器

R

2接入电路的电阻为 40

Q 时,通过电阻R 1的电流I1和电路的总电路I ; ( 2)当滑动 变阻器接入电

路的电阻 R 3为20Q 时,通过电阻 R 1的电流11,和电路的总电流I ,。

在如 图所示 的

串联电流电路一定,

6二朋

J 6 I

風 6 尽

推到结论:串联电路中,电阻两端电压之比 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并联电路电阻的规律:

并联电流电压相等,U = U\ = U Q

r tl. T

u —

5瓦6爲

- -

1 2 7 f

的电阻R 3为20Q 时,通过电阻 R i 的电流I ,。

,且保持不变,R仁10Q , R2=40Q .试U=8V

问:

(1)若开关S1闭合,S2断开,当滑片P滑到a端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2A,此时滑动变

阻器R的电阻值为多大?

(2)若开关S1、S2均闭合,当滑片P滑到b端时,电流表的示数是多

少?

四、课堂练习:

1. 有两个电阻阻值分别为 6 Q和9 Q,串联后接到某电源上,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

_____________ ,两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如把这两个电阻改为并联后接到原电路中,那么两电阻中的电流之比为_____________ ,两个电阻两端的电压之比为

2. 某段导体两端的电压为

3V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6A,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___ Q;当导体两端的电压减小一半时,则该导体的电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Q o

3. 把R1=15 Q和R2=5 Q的两电阻并联后接在电源上,通过R1的电流是0.4A , R2两端的电

压为_________ V,干路中的总电流为______________ A o

C. R1中的电流大于R2中的电流

6.如图所示电路,已知电源电压为3V,

D. R1中的电流小于R2中的电流R2为6Q,当S断开时,电流表

4. 学校照明电路的总电阻,当(

A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大

C.全校电灯开关都断开时最小

5. 电阻R1和R2并联在某电源上,且

)

B ?全校电灯开关都闭合时最小

D .全校电灯少用时最小

R1> R2,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R1两端的电压大于R2两端的电压B. R1中的电流等于R2中的电流

的示数为1A ,如把S 合上,电流表的示数为( )

A . 0.5A

B . 0.75A

C . 1A

D . 1.5A

7. 一个20 Q 的电阻,接在由 4节干电池串联的电源上,要测这个电阻中的电流和两端的电 压,电流表,电压表选的量程应为( )

A . 0 ?0.6A , 0 ?3V C . 0?3A , 0?3V

8. 为了使一只电阻为 10Q 、 那么电路中必须() A .串联一只30 Q 的电阻 C .并联一只30 Q 的电阻 9. 如图所示路中,电源电压为 阻值。(你有几种解法?)

B . 0 ?0.6A , 0?15V D . 0 ?3A , 0 ?15V

曽工作的电压为 6V 的电灯接在

B .串联一只10Q 的电阻 D .并联一只10Q 的电阻

6V ,电压表示数为 4V , R 2=4 Q

持不变,求:

⑴.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P 从a 端滑到b 端时,电流表和电

压表的变化范围;

⑵.如果滑片P 在a 、b 间的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读数是 4V , 电流表的读数是 0.4A ,此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那部分电阻是 多少?

1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R 1=400 Q, R 3=20 Q ,电源电压 U=12V 且保持 不变,当0、S 2断开时,电流表的示数为 0.1A ,求:

(1) R 2的阻值,(2)S 1、S 2闭合时电流表的示数。

10.如图所示的电路中 ,R i =10 Q ,滑动变阻

器 R 2的规格为“ 2A 、20Q” ,电源电压为6V 并保

12. 一只灯泡两端的电压是

如果把这只灯泡接到电压为 电阻,灯泡才能正常发光?

24V 的电源上能正常工作,

求电流表的示数为和 R 1的

第6课:戊戌变法 导学案

辰溪二中校本课程八年级历史(岳麓版)上册导学案 第6课戊戌变法 八年级历史备课组:张仁育(主备人)时间:9月23日 学习目标 1、知道“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2、记住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学习重点 百日维新的内容 学习难点 戊戌变法的性质及其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学习方法 “四环七步”教学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公车上书 阅读教材28——29页第二段,回答以下问题。 ①、公车上书的直接原因、时间、地点、发动者、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②、维新变法运动为什么会兴起?宣传维新变法的刊物有哪些? 2、戊戌变法(百日维新) 阅读教材29页第三段——31页 ①、“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揭竿斩木,已可忧危”是谁的上书内容?表 示“不能为亡国之君”的清朝皇帝是谁? ②★戊戌变法发生于何年?其主要内容有哪些? ③、戊戌变法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④、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变法触犯了封建顽固派和大部分旧官僚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顽 固派的实力强大(客观原因)。维新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力量 较弱。袁世凯的出卖和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直接原因)。中国资产阶级 维新派的软弱性(根本原因)。 ⑤★戊戌变法有何作用?它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问题(有何教训)? 二、合作探究 1、“允许官民上书言事”,这里的“民”具体是指什么人?戊戌变法的哪 些内容对封建旧势力冲击最大? 2在变法形势危急时,维新派把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三、学生交流展示 四、教师(或学生)点评 五、教师精讲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六、学生识记以下内容 1、公车上书的时间、组织者、影响。 2、戊戌变法时间、内容、作用。

沁园春雪导学案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风骚.( )今朝.( )莽莽 ..( )稍逊.( )妖娆.( ) ..( )滔滔 chéng jísīhán hóng zhuāng sùguǒ Sāo zhāo mǎng tāo xùn ráo 成吉思汗红装素裹 2.下列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惟余.莽莽(只) 大河 ..上下(黄河) B.须.晴日(等到) 红装素.裹(白) C.稍逊.风骚(差) 原驰.蜡象(奔跑) D.竞折腰 ..(折了腰) 数.风流人物(数得上) D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荣获“2015年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堪称新时代的风流人物 ....。 B.雪花在空中飞舞,使北国江山显得分外妖娆 ....。 C.昨夜一场大雪,早上出门一看,天晴了,好一派红装素裹 ....的绚丽景象。 D.一代天骄 ....李白豪放不羁,写诗慷慨淋漓,岂能和那些凡夫俗子相提并论。 B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B.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D.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C 5.根据提示默写。师题 (1)须晴日, , (2)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3)《沁园春·雪》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 (4)《沁园春·雪》中点明全词主旨的句子是: 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只识弯弓射大雕;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阅读《沁园春·雪》,回答问题。 6.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动静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2)欲与天公试比高。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7课《戊戌变法》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第7课戊戌变法 【学习目标】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和,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巨举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史称“”。从此,运动揭开了序幕。 二、年6月到9月,(人物)按照维新派(代表人物为、)的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这次变法被称为“”,又因这次变法历时103天,因此历史上又称它“”。 三、戊戌变法主要内容: 政治上,;经济 上,; 3、文化教育上,; 4、军事上,。 四、戊戌变法的影响: 1、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派发动和领导的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2、特点: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 3、目的:试图在不改变清朝统治的前提下,挽救民族危亡,发展。 4、作用:是近代史上的第一次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思想启蒙(解放)作用,具有爱国、进步的意义。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近代史上那位清朝皇帝“富有青年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不甘做亡国之君,积极支持变法”?() A.康熙帝 B.道光帝 C.光绪帝 D.宣统帝 2、梁启超说:“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以后始也。”“大梦唤醒”的表现是() A.地主阶级以“自强、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 B.各地人民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 C.甲午战败,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D.资产阶级开始领导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3、戊戌变法期间,一个英国外交官来到中国,此时他不可能了解到的情况是() A.英国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 B.沙俄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C.外国商人在上海租赁土地、开设工厂 D.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有外国军队驻扎 4、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为变法维新运动揭开了序幕②戊戌变法从开始到失败历时103天 ③慈禧太后镇压了戊戌变法④戊戌变法使中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沁园春雪》学生导学案

课题: 1、沁园春雪 姓名班级小组编号评价 【预习课导学】(晚自习30分钟) 预习任务: 资料准备:了解新闻的有关常识和这两篇课文的写作背景。 自主积累:结合本文的课下注释,理解这篇课文的重点词语,并在练习本上抄写记忆。自我感悟:试着找一找两则新闻的要素及导语、主体部分。 预习步骤: 初读文本读顺读畅:认准字形、读准字音,大声诵读把握诵读的节奏尝试读出诗人的感情。 第二步:再读文本,体会情感:1、边读边结合课下注释、自己预习的成果以及平时的积累试着理解诗歌的内容。2、再次默读课文,在诗歌中划出令你感受最深或最喜欢的语句和词语,并试着从字面义和语境义、主旨和情感等方面进行赏析。 【资料助读】 一、文体知识 词的相关知识:词,兴与唐,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词最初是配乐歌唱的,称为“曲子词”。后来词也跟乐府诗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称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句数,平仄。标题一般是词的内容的集中表现,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 二、走近作者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他留给后人的雄伟诗词,流光溢彩,瑰丽壮美,发黄钟大吕之强音,吐山川日月之精华,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深处激起强烈的共鸣。他的主要诗词有脍炙人口的《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水调歌头?游泳》等【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景及词的有关知识,能够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2、通过合作探究,反复诵读,把握词的意象,感受词的意境,深刻理解作者的情感、胸襟和抱负。 3、激情投入,阳光参与,感受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豪迈情怀。预习检测(课件显示) 【自研自探导学】 1、词的上阙是如何形象地勾勒出一幅严冬的雪景图的?(情由景生,景为情设,结合作者情感,先找出上阕选取了哪些意象?然后看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怎样的景象?)(朗读诗歌,找出意象描绘画面) 2怎样赏析“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抓住重点词语赏析表达效果) 3、怎样理解下阕中的“惜”字?(在理解“惜”字意思的基础上,再体会情感) 4、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要结合全词内容,抓住主旨句来进行分析体会)

2017部编新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

教案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人教版(改版)的最新教材,下载需谨慎。 目录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导学案

戊 戌 变 法(导学案)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难点探究】 1、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康有为一方面借用孔子的权威来宣传自己的变法主张,另一方面又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并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思想。梁启超明确提出了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严复借用西方进化论思想来阐述维新变法,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百日维新的主要特点:百日维新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高潮,其政令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要求,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并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加政治的可能性。百日维新显示了光绪帝和维新派除旧布新的决心,损害了顽固守旧势力的利益,但又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改革是不彻底的。 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努力追求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传播西方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文化,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通过维新派的宣传,维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国人的心态也随之改变,学习西学成为一种社会时尚,“变革”也成为不可遏制的思想潮流。 4 【巩固训练】 1.19世纪末康、梁维新派提出的救国图存思想的核心是( ) A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厚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D.用民主取代专制,用科学扫荡迷信 2.19世纪末,维新变法 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种政治运动,关键是: 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趋势 B .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 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结合起来 D .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 3.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A .公车上书 B .强学会的成立 C .《中外纪闻》创办 D .《定国是诏》颁布 4.1898年,康有为等人组织保国会,其宗旨不包括( ) A.保国 B.保民 C.保种 D.保教

2017年春季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部编新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主要教学内容 这一学期七年级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2016年部编最新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叙述从隋朝到清朝(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历史,共21课。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5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13课);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巩固(第14-第21课)。另外,增加了一节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共需34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20个课时,活动课占1课时,单元复习占3个课时,期中复习占2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个课时,其余为考试检测试卷分析)。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历史教师要用好教科书,必须在钻研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教科书的体例、结构、脉络和内容,并以教科书为依托,精心地进行教学设计。 因此,教师要钻研教科书,搞清楚教科书的整体结构及各个组成部分的功用,全面掌握教科书中的基本线索、基本内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等;要把握每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关注课与课之间的联接,力图做到融会贯通;要梳理清楚每课课文的逻辑层次,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并设计好相应的课堂提问和教学活动。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有很大的提高。 三、重难点及措施 重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措施: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四、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虽然经过上个学期历史课程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历史学习经验和方法,但是,学生个体差异较大。有的学生已经完全能自主学习了,有的学生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各个班级在班风、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

戊戌变法导学案.doc

戊戌变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 (因,成为 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 织,宗旨:、、。(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裁汰旧军增强国防力量二、戊戌变法的结果——以为标志,宣告了失败1、新政危机四伏(1)

遭到许多读书人反对(2)强迫光绪颁布三条上谕,慈禧实际控制了权,做好了扑灭新政的准备3456 2019-03-26 学习目标:1、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2、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教学过程:基础知识梳理巩固:一、戊戌变法第二阶段:具体实施阶段——百日维新(1)原因:诱因:(2)具体准备: a、1898年康有为上书 (因,成为 了)b、1894、4,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 织,宗旨:、、。(3)开始标志:1898、6、11光绪帝颁布诏书(4)、主要内容内容作用局限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改定律例;裁撤冗员;澄清吏治取消旗人特权,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有机会参与政权基本上反映了维新派的愿望和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取消旗人特权,有利于中国的发展文教废八股;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准许设立报馆学会;设译书局;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有利于的传播军事按西法训练新式军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雪 精彩开篇词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雪是一种能够令人产生多种情绪的精灵……当窗外那像柳絮、像芦花般的雪花,正在纷纷扬扬地从天而降的时候,当郊野大地被雪花装饰得像铺上白色的地毯一样的时候,望望它们,会有许许多多的感觉……….当一代伟人毛泽东看到北国茫茫的冰雪时,他的感受怎样,让我们一起走 进《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 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 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 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鲁迅认为北国的雪“如粉”、“如沙”,随着旋风蓬勃奋飞,那一代领袖心中北国的雪又是何种景象呢?这一节课,就先让我们一同去领略北国雪的风姿,同时也体 会诗人伟大的抱负和坚定的信念。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指导学生积累字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找出诗中的生字词,并注音。 分.外妖娆.()()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稍逊.风骚() (2)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

莽莽: 妖娆: 折腰: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数风流人物: 风流人物:。 2.了解有关文体知识 词,又称长短句。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 首词的题目。 “沁园春”,词牌名。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 “雪”是这首词的题目,内容与“沁园春”无关。 3.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背景知识 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迅速在人民当中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 信心。

沁园春雪 学案

《沁园春·雪》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本文的篇章结构,找准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理解诗歌写景、抒情相结合的特点。 3、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体会诗歌丰富的意境,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和豪迈的情怀。 4、朗读、背诵本词。 学习过程: 一、课前热身(学案发下来后,充分利用热身的时间,做好课前的准备!) (一)背景及体裁知识 1、背景简介:1936年2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军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河东征,开赴抗日前线。为了视察地形,毛泽东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轰动一时。 2、关于体裁和题目 词,又称。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比如《沁园春》《卜算子》等。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雪”是这首词的。 3、作者: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二)朗读课文,试着背诵。注意一些词语的音、义。 (三)疏通整首词的大意,解决疑难词语。 二、课堂探究 (一)朗诵展示,读出词的意境,诵出作者的感情。 (二)自主学习 1、基础字词注音、解释。 沁.()园春分.()外妖娆.()竞折.()腰稍逊风骚.() 成吉思汗.()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惟馀莽.莽.() 分外 .. ....原驰蜡象 ..红装素裹 ..妖娆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略输文采 ..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 2、本文结构一、 上阕二、表达方式 ()三、() 沁园春·雪 一、 下阕二、表达方式()三、() 3、上阕写了(地)的景。试按对景色的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脉络,把它分为 三个层次。(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4、下阕如何引入对人物的评论评论了哪些古人又评论了哪些今人试按此线索也将它分为三个层次。 (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5、这首词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但上、下两阕各有侧重,上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下阕又侧 重于哪两种表达方式(填写到课文结构表中)

初级中学历史部编版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doc

初中历史部编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2018年9月30日,我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部颁新编初中历史有关九年级教材解读与教学策略初探的培训。听了韩老师的讲解,我对教学方法与技能,以及所使用的教材都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通过培训让我受益非浅,它使我的教育教学理念得以进一步更新,对于自己今后的教学工作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韩老师首先讲解了核心素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通过故事的引入,及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不但了解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同时也知晓了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及课堂的重要意义,理解了课堂革命让核心素养落地。而后又讲了有关教材的解读与策略初探,单元教学解读与教学建议,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新课标的教育宗旨及历史教育的核心任务等内容。 通过主编的讲解及教学案例的展示,我们发现新教材与旧教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新教材内容生动,教师的启迪作用更加凸显,真正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的理念,所以在实施新教材过程中,教师尤其应该当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一般来说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确立学习动机---积累历史知识---培养认识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对相关历史知识、方法和理论的应用。新教材为构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奠定了基础。 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我们逐渐接受、理解了新教材的核心思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无论教学思路、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学法指导、能力培养、师生关系都要重新定位,理念上要开拓进取,内容上要推

陈出新,在形式上革故鼎新。因此,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曾有的困惑也逐渐释然。 1.对历史新教材的认识。 把知识目标放在教学的首位,“以知识传承为主”。在新理念指导下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把教材变成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学本”。发挥教材资源优势:利用导语、正文、资料、“史料研读”、“问题思考”、“相关史事”、“课后活动”、“课后知识拓展”。做到课文旁设充分用,课文后设课内用。引导学生依托课本内容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准确理解当代的政治特点。历史新教材强调面向全体学生,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2.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认识。 要倡导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要注意改变课程实施过程中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弊病,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相关史事、史料研读等栏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将学生活动直接引入教科书体系和课堂学习过程之中。利用课程内容的生动性、启发性和开放性,突出学习过程与方法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体现在每一节历史课教学中。 3.对教学方式和方法的认识。 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与学生平等交流,

八年级历史教案-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

八年级上册《戊戌变法》导学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主要从社会背景、过程、结果三个方面阐述了在甲午中日战争惨败,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代表的维新派发动了一场挽救中华民族命运的救亡图存的变法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和发展资本主义而进行的一次进步的、爱国的改革运动。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承接了前面近代中国屈辱挨打的形势变化,又启示后来的拯救民族的革命变化。在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变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是上册教材的重点与难点。 二、课程标准: 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新闻报道、图片、文字资料等各 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认识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罪过、振新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四、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的展开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1898年9月21日,残云如雪的北京已有了些许秋意。这天 早上,慈禧太后在随从的簇拥下,出颐和园走小路回到紫禁城,为时103天的百日维新在这一天结束了。慈禧一进紫禁城,就直奔光绪帝的寝宫,但光绪帝不在屋里。此时他已走到宫门前,有人说他要跑,有人说他去迎接太后,不管如何,他被侍卫拦回,从此便失去了自由。这一天,史称“戊戌政变”。 ――――资料来源:视频截图 教师:该组图文资料展示的是什么主题? 学生:戊戌政变……百日维新…… 教师:同学们,在学习本课之前,大家要分清这样几个概念:1898年是中国旧历(干支纪年法)的戊戌年;在这一年,以 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的变法称为“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103天); 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残酷镇压维新派的变法,称为“戊戌政变”。

部编版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版学生版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学习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体会作者伟大的抱负和革命情怀 3、.教育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二、学习指导 1、重 点:感悟诗词的意境,把握诗歌的感情。 2、难 点:理解诗中议论、抒情的作用。 3、注意事项:合理运用参考书。 4、学习策略: (1)、收集信息渠道:教材、教参及阅读资料 (2)、解决问题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三、读书体会与备用信息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 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黔北,集 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 (一 )读准字音 苍.山c āng 残.阳c án 莽莽..m ǎng 妖娆..y āor áo 风骚. s āo (二)多种形式诵读诗词。 (三)赏析娄山关 1、理解每句诗词的大意 2、概括上阕内容:写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行军的情景 赏析: A 行军的自然环境:秋季西风猛烈, B 红军出征的情形: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碎”写出行军“急”“”速 3、概括下阕内容 :写战斗结束后红军越上娄山关见到的情景。 4、讨论“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象征意义: “苍山如海”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残阳如血”象 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辉煌的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 (四) 赏析沁园春 雪 1、概括上阕内容:描写北国雪景 2、“望”中所见,哪些是静景,哪些是动景?把静景写成动景的句子是? 静景是长城、山和高原,动景是大河;静景写成动景的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沁园春雪 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及答案【学习重点】 1.体会作者作为一代风流人物要为中华民族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2.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学习难点】 1.理解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感情,体会最后三句的含义 2.上阕写景是为下阕评古论今,抒发情怀作铺垫的,这是作者的立意所在。 【自主预习案】 1.作者简介: 作者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他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2.写作背景: 1935年10月,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肩负起抗日救国的伟大使命。1936年1月,红军准备渡河东征,2月初,毛泽东在黄河边视察地形时,眺望祖国壮丽的河山,展望革命灿烂前景,激情满怀,写下此词。一九四五年八月二十八日,毛泽东从延安飞抵重庆,同国民党进行了43天的谈判。其间柳亚子屡有诗赠毛,十月七日,毛书此词回赠。随即发表在重庆《新华日报》上,轰动一时。 3.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 骚()数风流人物() 4.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 素裹()顿失tāo tāo() 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5.诗歌朗读: 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 6.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 (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 (3)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 3、qìn mǎng zhuāng zhéshāo hán zhāo fèn ráo sāo sh ǔ4、装滔滔娇骄 6、(1)上片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望(3)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课内探究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投入,明确目标。 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高山、原野、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面对这娇美万分的北国风光,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板书课题) ※朗读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效果。 (指名学生朗读,全班听读,检查学生课前自读情况。针对学生易错字音,进行正音教学。) 二、学案引导,自主探究,指向目标。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导学案 第4课

第4课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1.原因:维新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抵制和反对。 2.交锋举措 (1)旧势力:以慈禧太后为首。 ①解除支持新政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 ②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控制京津地区。 ③大部分中央和地方官员对新政抵制。 ④荣禄等人暗中勾结,密谋由慈禧太后训政。 (2)新势力:以光绪帝为首。 ①光绪帝革去礼部两名尚书及四名侍郎的职务,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 ②拉拢袁世凯,却不识其真面目,游说列强支持落空。 3.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 [思维点拨] 1.新旧势力各自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采取一系列措施,双方的交锋点是人事安排和军事力量的控制,交锋中新势力处在弱势。 2.维新派变法措施严重触及了守旧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抵制和反对。这些从中央到地方的反对势力汇聚在一起,形成了后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的社会基础。 二、百日维新的失败 1.导火线 (1)光绪帝受到慈禧太后训斥,召见杨锐商议对策,授以密谕。

(2)谭嗣同拜访袁世凯,但没有得到袁世凯的明确支持。 (3)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 2.过程 (1)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将光绪帝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 (2)慈禧太后下令逮捕“军机四卿”及其他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3)政变后除了京师大学堂被保留下来之外,其他新政措施全被取消。“百日维新”宣告失败。[历史认识] 戊戌政变的发生是必然的,这主要取决于守旧势力对自身根本利益的维护。戊戌变法的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维新变法运动,主要目的是通过变法在中国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这是封建地主势力的代表慈禧太后所无法容忍的。 三、变法失败的原因与变法的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 (1)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维新派势力过于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2)主观原因 ①资产阶级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又脱离广大人民群众,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对帝国主义列强抱有幻想。 2.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的道路是走不通的,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又坎坷的。3.历史意义 (1)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希望通过改革实现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 (2)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他们试图实行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3)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易错提醒]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不是袁世凯的告密。袁世凯告密加快了戊戌政变的进程及斗争的激烈程度。 [思维点拨] 维新变法运动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它点燃了爱国、民主的火炬,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

高二历史选修一_戊戌变法导学案

选修一:专题九 戊 戌 变 法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根源: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 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条件:维新思想的传播。 (1)产生:早期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 ①经济上发展 。 ②教育上兴办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③政治上建立 的政治制度。 (2)进一步发展:康有为的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思想特点:托古改制 ③作用:奠定了变法的思想基础。 (3)声势日大:(甲午战后) ①主张:维新派提出了旗帜鲜明的 口号,明确提出学习西方资本主义的 。 ②代表人物及主张: 梁启超:思想核心是 。 谭嗣同:大声疾呼“冲决网罗”。 严复:宣传西学的方式是创办报刊、翻译西书。影响最大的是 ,宣扬的社会进化论观点。是“精通西学的第一人”。 二、目的:一方面是挽救民族危亡,一方面是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三、戊戌变法的过程(1895----1898) 1、兴起——公车上书(1895) ⑴直接原因:《马关条约》草案电传回北京。 ⑵主要内容: ②富国、养民、教民和改革内政——长久之计。 ③模仿西方议会政治,提出设 一职。由各府、县民选产生,对皇权进行牵制和限制。 ⑶结果:由于保守派阻挠,“公车上书”未能递交到光绪帝手中。 ⑷影响:①以康有为为首的士人通过向统治者请愿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激情和参政愿望。 ②他们冲破了几百年来士人不得干政的禁令,显示了知识分子的群体力量。 ③“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此后,维新运动开始从 理论宣传走向 。 2、发展——建立组织、创办报刊 (1)表现: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园春雪》导学案 沁qìn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江山如此多娇 千里冰封,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万里雪飘。惜秦皇汉武, 望长城内外,略输文采; 惟余莽莽(mǎng );唐宗宋祖, 大河上下,稍逊(xùn )风骚。 顿失滔滔。一代天骄, 山舞银蛇,成吉思汗(hán ), 原驰蜡象,只识弯弓射大雕。 欲与天公试比高。俱往矣, 须晴日,数风流人物, 看红装素裹,还看今朝。 分(fèn)外妖娆(ráo) 词语注释: 1.北国:指我国北方. 2.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3.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游和下游,犹言整条黄河. 4.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5.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蜡做的白象在奔跑.“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蜡象,白色的象. 6.须:等到 7.天公:指天. 8.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白雪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9.分外妖娆:格外艳丽多姿. 10.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的意思.江山如此多娇 1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秦始皇赵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2.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13.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指的都是文学才华.这里用文学才华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风骚,原为《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也可指《诗经》和《楚辞》. 14.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天骄,“天之骄子”的省略语.意思是天所骄纵宠爱的人.汉时匈奴自称.后来也泛称强盛的少数名族或其首领. 15.唐宗宋祖:指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 16.成吉思汗:元太祖铁木真.建立了横跨欧亚的大帝国的蒙古征服者.见《汉书·匈奴传》. 17.射雕:《史记·李广传》称匈奴善射者为“射雕者”.有用射雕来称赞人武艺高强.雕,一种凶猛的鸟,飞得又快又高,不易射中. 18.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19. 风流人物: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沁园春雪导学案教师版

1、沁园春雪 班级:姓名:小组:评价结果: 编写人:刘兵备课组长:刘兵行政审查: 第一课时累计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解课文内容。 2、发挥想象,领略词的意境。 3、体会作者对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之情,以及他作为革命家的英雄气概,伟大抵抱负和坚定信念。 教学重难点:1、抓住关键语句,揣摩品味,理解课文内容。2、发挥想象,领略词的意境。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1、知识储备 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导师,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人。毛泽东也是杰出的诗人,著有许多气势磅礴的诗作,主要作品有《毛泽东选集》、《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诗词》等。 解读背景:《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当时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然后写下了这首词。 这首词首次正式公开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1945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后,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应柳亚子的要求,亲笔书写了这首咏雪词赠与他。11月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据传抄件刊出。其后,一些报纸相继转载,一时轰动山城。1951年1月8日,《文汇报》附刊曾将毛泽东同志赠柳的墨迹制版刊出。 了解文体:本文体裁是词,词又叫诗别体,长短句。沁园春是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由此得名。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长沙》等。 2、字词梳理 给加点字注音 莽.莽()滔.滔()妖娆.()稍逊.()风骚.()多娇.()折.腰()大雕.()略输.()天骄.()素裹.()成吉思汗.()辨清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 多jiāo()略shū()素guǒ() 天jiāo()比yù()由zhōng() 理解词义解释词语或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词语。 (1)折腰: (2):本指词藻。文中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 (3)风骚: (4)大雕: (5):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文中是无边无际的意思。(6)大河上下: (7):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部编版】2019秋九年级上册语文精编全册导学案(含答案)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沁园春?雪》导学案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一、学习目标 1.感受词中精炼的语言及丰富的表现力; 2.理解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3.体会诗人对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诗人的伟大抱负及壮志豪情。 二、知识链接 1.作者: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2.写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毛泽东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塬yuán :我国西北黄土高

原地区因流水冲刷而形成的一种地貌,呈台状,四周陡峭,顶上平坦。)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 3.词: 词兴起于唐,盛于宋,配乐歌唱,句式不齐,也称长短句。一首词的字数、句数、段数、韵律、平仄,都有固定的格式,这就是词谱,词人依照词谱填词,词谱的名称叫词牌。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常见的词牌名:沁园春、水调歌头、蝶恋花、菩萨蛮、念奴娇、采桑子、西江月、卜算子、虞美人、满江红、浪淘沙、浣溪沙、望江南、如梦令、钗头凤、点绛唇、木兰花、渔家傲、摸鱼儿……词按段的多少分为单调(只一段,也叫一阕)、双调(两段,也叫上下阕,或叫上下片),三叠(三段)、四叠等。按字数的多少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以上)。 毛泽东的这首词是用古典的形式写成的现代诗歌。 三、自主学习 1.注音、写字: 分(fèn)外惟余莽莽(mǎng)红装素guǒ(裹) yāo ráo(妖娆)稍xùn(逊)江山多jiāo(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