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中医药文化

12级骨伤一班

杨慧、郑楠、席金涛、赵彩云、陈亦鹏、刘紫奕、黄金

摘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中,中国古代民俗文化与中医药文化紧密联系经久不衰,我们从中国古代五大传统节日中的经典民俗活动,论述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民俗活动蕴涵的中医药文化。在这些传统节日习俗中,主要体现的就是人们的“治未病”思想。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中医药文化;治未病思;

中国传统文是我国独有的宝贵文化,是从数千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出来的。在当时先进哲学思想指导下,对大量的实际经验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整理、研究,从中引出规律性的结论,并使之升华到理论高度,并根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体现在经久不衰的传统节日之中。这些节日中蕴涵丰富的中医药文化知识,现在我们从春节、清明、端午、重阳、冬至来论述中医药文化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从民俗文化中学到的中医药知识,其中最为突出的就算是“治未病”思想。

1、春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旦。春节的习俗除了有我们熟知的贴红春联、红窗花、放爆竹、守岁等习俗,还有饮屠苏酒。王安石在《元日》中写到“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可以看出传统的春节中饮屠苏酒也是春节的一种风俗。饮屠苏酒,意为屠绝鬼气,苏醒人魂。据说于元日早上喝此酒,可保一年不生病,以后便将春节喝的酒统称“屠苏酒”。所谓屠苏酒,其实是一种椒酒。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九伤寒上有:“辟疫气,令人不染温病及伤寒,岁旦屠苏酒方:大黄十五铢,白术十八铢,桔梗、蜀椒各十五铢,桂心十八铢,乌头六铢,菝葜十二铢,(一方有防风一两),此七味咀碎,袋盛,以十二月晦日日中悬沉井中,令至泥,正月朔日平晓出药,置酒中煎数沸,于东向户中饮之。大黄排各种滞浊之气,被称为药中的将军;白术健胃、利水、解热,久服能轻身延年;桔梗补血气、除寒热、祛风痹、下肿毒;蜀椒解毒、杀虫、健胃;桂枝活血化瘀、散寒止疼;乌头祛风痹祛痞、温养脏腑;菝葜驱毒、防腐、定神。综上所述,此配方对人体裨益甚多,诚可谓兼滋补保健、防病疗疾、驱邪避瘴等多种功能之良方。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之邪的功效。据《保生秘要》云:“和其肝气,勿食诸肝,以免死气入肝伤其魂也。宜烧苍术香,清晨饮屠苏酒、马齿苋,以祛一年不正之气。”可见屠苏酒还可以养肝护肝。

2、清明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它既是我国传统祭祀的节日,是人们扫墓和祭祖的日子,又是草木生发,万物生发的时候,神州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这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节。中医认为春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肝脏有密切关系。体内肝气随着春日渐深而愈盛大,在清明之际达到最旺。常言道过犹不及,如果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妨碍食物正常消化吸收,还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此时养生重在养肝。保健方法应以养肝为主

踏青就是春季养肝最好的选择,出门踏青能起到养肝的效果。人在春天适当增加运动,有助于人体肝气疏泄,阳气生发。肝开窍于目,肝气越旺盛,目也就越清明。春天还可以郊外踏青,可以使人气血冲和,心宁神安。此时天气转暖,不可在家坐卧太久。中医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久坐伤肉。杜牧在《清明》中写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梅雨时节湿气较重,人们在家待久了就会使人的心情变得郁闷,

这时就会影响肝气的疏泄作用,外出踏青就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它可以使我们保持乐观的心情,帮助阳气的生发。清明节的特色食物是青团,由青蒿和糯米制成。青蒿味苦寒,性能清热解暑,除蒸,截疟。清明雨水多,正是蚊虫滋生,疟疾多发时候。吃青团可以预防疟疾3、端午

五月初五的端午节起源自南方江浙一带,源于对恶月(即农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而得名)的禁忌,许多端午习俗都带有驱瘟避疫的成分。主要有驱五毒,饮药酒,佩香囊,悬艾草等。

五月被称为恶月,是由它的时令特点决定的:

1、夏季是暑气当令,易感受暑邪,发为暑温。暑邪虽为阳邪,但易夹湿。在夏季炎热气候下,地湿蒸腾,加之雨水较多。湿热交蒸,易发为暑温夹湿之证,又称暑湿证。它兼有暑邪和湿邪的特点,常见高热,烦渴,汗多,头身困重,脘痞,大便黏垢,小便黄浊,甚则谵语不安,清窍不利,神昏耳聋。

2、盛夏时节,正值植物葱茏、天气渐热、瘟疫易起、疾病易生,且百虫也四处觅食、到处活动、毒虫也易伤人的时候,故有“恶月”之称。此时易感受温热之邪,受虫蛇咬伤。毒蛇咬伤有严重后果,其在局部乃至全身分别引起不同的中毒症状,若不及时处理甚至可能会丧命。蚊虫是传播如疟疾、丝虫病、乙型脑炎,登革热等多种疾病的媒介。老鼠能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30多种疾病。

在夏季五月特殊的环境、气候条件下,许多端午节习俗都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思想,积极预防“暑湿”及“湿温”疾病:

1、佩香囊。香囊常用配方包括广藿香,佩兰,苍术,藁本,白豆蔻,丁香,茴香,白芷,香茅,菖蒲等芳香化湿之品。香薷,藿香,佩兰,苍术等药材气味芳香,药性温燥。芳香之品能醒脾化湿,温燥之品可燥湿健脾,适用于湿浊内阻,运化失常所致的脘痞,呕恶,便溏,头身困重,清窍不利等症。这些气味芳香的中药富含挥发油。研究表明此类药材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杀菌、刺激嗅觉、味觉及胃粘膜,促进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蠕动,以增强食欲,促进消化,排除肠道积气的作用。浓烈辛香的气味能驱赶蚊虫,降低如登革热等以蚊虫为媒介的传染病发病率。

2、饮药酒。药酒常见有雄黄酒,菖蒲酒。雄黃具有味辛温,具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功能。外用善疗痈肿疔疮,湿疹疖癣,蛇虫咬伤。内服治虫积腹痛及惊痫,疟疾等。古人认为雄黃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使之不得近身。菖蒲味辛苦温,芳香走窜,具有开窍豁痰,醒神益智,化湿去浊之功。善治痰湿秽浊蒙蔽清窍所致神智昏乱,及湿浊中阻所致脘痞腹胀之证。酒中或有添加冰片,可以清心开窍,清热泻火,治疗暑邪所致的如热闭神昏,疮痈肿毒等证。

端午节驱浊辟秽的思想可以在现代流行病防治中拓展运用。如2014年广州登革热疫情,及2012年汶川地震防疫等。

2014年6月份,正是端午节后,广州爆发感染登革热病例疫情。此次登革热疫情犹在广州受灾特别重。随后疫情在各地发展。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东南亚为高发地区,5月~11月最为流行。

登革热临床表现主要以出血倾向和皮疹为其特点,除此之外,还有全身疼痛、发热、乏力症状。登革热的前期症状首先是发热,通常起病迅速,患者有畏寒或寒战症状,高热达39~40℃,伴较剧烈眼眶痛,肌肉、头痛、骨及关节疼痛,极度乏力,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症状。病程的第5~8天。25%~50%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现象,如牙龈出血、皮下出血、鼻出血,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重型登革热出现发热3~5天后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脑膜脑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谵妄、狂躁、昏迷、抽搐、

大量出汗、血压骤降、颈强直、瞳孔缩小等。此型病情凶险,进展迅速,可于24h内死于中枢性呼吸衰竭。

登革热病属祖国医学温病范围。它具备温病特点:

一是有明显的季节性。5月~11月最为流行。

二是起病急骤,传变迅速。它急性发作,连续高烧二到七天,少数病者会恶化至登革出血热,并进一步出血、休克,乃至死亡。

三是具有地域性。我国广东、海南、广西、台湾和东南亚为高发地区。

四是临床的特殊表现性,具有起病急,传变快,发热为主且热象重,易内陷生变的特点。

登革热症候中提取的中医辩证要点:1、邪在卫分:发热,微恶寒,头痛,口渴。宜银翘散。2、邪在气分:热势壮盛,不恶寒,汗多,渴喜冷饮等。宜白虎汤等。3、邪在营分:身热夜甚,时有谵语,斑疹隐隐,口干反不欲饮等。宜清营汤等。4、邪在血分:身热灼手,躁扰不安,甚则神昏谵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斑疹密布等。宜犀角地黄汤等。

根据壮热多汗、不恶寒、烦渴、头痛、谵语、发斑、动血等症状,又起于夏天,故可称为暑温。暑多夹湿,若临床上出现头身困重,脘痞,腹泻,大便黏垢,小便黄浊、赤短,甚则见神昏耳聋,这是暑湿为患的见证。宜在清热剂基础上加苍术,藿香,佩兰,菖蒲,白豆蔻等燥湿之品。

登革热预防可以参照端午节习俗。

1、佩香囊。一般装有白芷,佩兰,苍术,藁本,白豆蔻,丁香,茴香,香茅,冰片,雄黄等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芳香避秽作用的中药药末。

2、服用中药或中成药。如藿香正气液、抗病毒冲剂、午时茶颗粒等。

3、或在房屋附近喷洒雄黄酒。

2012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中,中医对震后防疫做出了贡献。从中医学认识,此次地震发生于夏季,气候炎热;地震点在山区,又多湿。加之震后人员和动物的伤亡,灾区生活环境的污染,易产生秽浊之气。暑热夹秽浊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等感染人体而发病。

成都中医药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对此次汶川地震后的疫病预防等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和调治建议药方,主治以壮热烦渴,身重疼痛、食欲不振、便溏脘痞、舌苔厚腻为辨证要点的暑湿证:

方药:大青叶15g、连翘15g、香薷15g、葛根15g、藿香20g、柴胡10g、黄柏15g、石菖蒲12g、苍术15g、厚朴10g、生甘草3g。

南京中医药大学著名中医学家周仲瑛为汶川地震灾后防疫开出两张药方,其一方名:防疫化浊方,治疗以头身困重,胸脘痞闷,烦躁呕恶,发热汗出为辨证要点的外邪束表、暑湿内蕴的外内合邪证:

方药:炒苍术10g、白芷10g、苏叶10g、藿香10g、陈香薷5g、豆卷10g、厚朴5g、法半夏10g、陈皮6g、石菖蒲9g 。

4、重阳

九月九日,重阳节,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民间习俗是日食重阳糕,登高,饮菊花酒,插茱萸,以避灾求吉,祈福安康。

登高:从阴阳的观念来看,山为阳泽为阴,高为阳地为阴,山巅之上为极阳即重阳。所以重阳节登高由此而来。

饮菊花酒:秋菊自古以来被认为是“候时之草”“长寿之草”,菊花是中医中重要的入药植物,陶渊明说“酒能祛百病,菊能制颓龄”故重阳节赏菊饮菊花酒。菊花酿酒始于西汉,其酿制方法:菊花30g 米酒500毫升浸泡一周后开始饮用。据《西京杂记》记载:“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米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酒,

可以延年益寿。到了明清时期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它的更好好。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地黄地黄养阴生津,可以很好好的抵御秋天的燥邪。当归活血补血,菊花性寒,枸杞温补,正好互补又增强了清肝明目的功效。插茱萸:据《淮南万毕术》记载:“吴茱萸叶落井中,人饮其水,无瘟疫;悬子于屋,辟鬼行五行志,增年除害。”茱萸,名越椒,香味浓烈,能杀虫、祛邪、逐秽。晋代周处《风土记》中也有“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避除恶气,以御初寒”的记载。随着中医药的发展,茱萸的药用价值被进一步发现。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代表方剂《丹溪心法》中左金丸。山茱萸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代表方剂《小儿药证直诀》中地黄丸。

由菊花酒的润燥我们很容易想到,在秋天这个燥邪很重的季节,养生上应该以滋阴润燥为主。常选用的药材有:百合,杏仁,沙参,麦冬,玉竹等。更有百合杏仁猪肺汤,贝母糖梨,川贝枇杷膏等著名药膳。

百合杏仁猪肺汤:

猪肺一副,甜杏仁l5克,百合15克,蜜枣6个。猪肺洗净,加煲水5碗,煲2小时至猪肺熟透,可食肉饮汤。

功能:理气润肺、止咳化痰,对肺燥咳嗽者、或吸烟过多者很有帮助。

4、冬至

冬至,又称”亚岁”,是说它的地位仅次于作为一岁一次的春节.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气极而阳气升的交汇点.“冬至一阳生”指的就是此事。阳气时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对这一节气的重视,是人们对阳气重视的体现。冬至的节俗主要吃饺子、喝羊肉汤、祭祖。

吃饺子:有句谚语说道:冬至到,吃水饺。说起冬至的饺子, 还与我们的医圣张仲景有关.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年老辞官回乡途中,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所以我们冬至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娇耳汤里面的食材就是羊肉和辣椒。

喝羊肉汤:羊肉性温,味甘,可以増气力,补精血,助阳气,益虚损,是冬至理想的滋补强身佳品。早在汉代《金贵要略》中就有记载“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一食疗名方,用以治疗腹中冷痛,虚劳羸弱。《食疗心镜》记载“羊肉能壮元阳,益肾气”。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羊肉的药用价值阐述的更加明确,他认为“羊肉能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寒冷。”到了现在,人们发现羊肉对于慢性子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贫血、腰膝酸软、腹部冷痛都有很好的疗效。

其实无论是吃饺子还是喝羊肉汤其根本目的都是在固护阳气,冬季人体闭藏,生理功能处于低潮,消耗相对减少,故冬至温补阳气可以发挥最大的药效,只不过温补要以温而不散,热而不燥的原则。

中医学历来重视疾病的预防,《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 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就生动地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由上面五个节日的民俗活动,我们对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可见一斑。春节人们饮屠苏酒既防病疗疾、驱邪避瘴,又益气温阳、祛风散寒、避除疫疬;清明踏青使人体肝气疏泄,阳气生发;端午悬艾草,佩香囊以祛除身体的湿邪,预防暑湿及湿温,饮用雄黃酒來希望能夠避邪,让自己不生病;重阳节饮菊花酒养阴生津、清肝明目,头插茱萸避除恶气,以御初寒;冬至吃饺子补精血,助阳气以固护阳气。这些都体现了中医治未病思想深入到人们的生活中。

另外《灵枢·逆顺》:“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处“治未病”对医生的治疗经验和水平提出了要求,要想成为一名

高明的医生,要善于预防疾病,防患于未然。

总之,中国传统节日中的民俗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流传下来,从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中蕴含丰富的中医药文化,需要我们不断地发掘、创新。

传统节日课程纲要

传统节日课程纲要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纲要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担负起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重任,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文化营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教材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节日民俗,学习节日文化,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 (二)具体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2、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习俗。 3、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诗词文化。 4、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一】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20xx年xx月xx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xx月xx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

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二】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下面列举的这些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从这些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里,还可以清晰地看到古代人民社会生活的精彩画面。 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潜移默化地完善,慢慢渗入到社会生活的过程。它和社会的发展一样,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我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和天文、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这从文献上至少可以追溯到《夏小正》、《尚书》,到战国时期,一年中划分的二十四个节气,已基本齐备,后来的传统节日,全都和这些节气密切相关。 节气为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前题条件,大部分节日在先秦时期,就已初露端倪,但是其中风俗内容的丰富与流行,还需要有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最早的风俗活动是和原始崇拜、迷信禁忌有关;神话传奇故事为节日凭添了几分浪漫色彩;还有宗教对节日的冲击与影响;一些历史人物被赋予永恒的

中国传统节日和民俗简介(附英文).pdf

中国传统节日Traditional Chinese holiday 中国的传统节庆膳食是节日必不可少的伴侣。例如,我国的端午节(the Dragon Boat Festival)是纪念古代诗人屈原的日子。那一天,人们通常要赛龙舟、 吃粽子(zongzi)。中秋节是观赏满月的日子。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圆满,象征着家 庭团聚。因此,中秋节(TheMid-autumnFestival)的特制食品是一种圆形的月饼。 ,除了常见的家禽和春节是中国的农历新年(the Chinese lunar New Year’s holiday) 肉类之外,人们还要按各自的地方习俗烹制传统食物,如饺子和年糕。 端午节The Duanwu Festival 端午节,又叫龙舟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一位忠诚和受人 敬仰的大臣,他给国家带来了和平和繁荣。但最后因为受到诽谤(vilify)而最终 投河自尽。人们撑船到他自尽的地方,抛下粽子,希望鱼儿吃粽子,不要吃屈 原的身躯。几千年来,端午节的特色在于吃粽子(glutinous dumplings)和赛龙舟,尤其是在一些河湖密布的南方省份。 春节The Spring Festival 在我国,一年有很多节日,在这些节日中,我最喜欢春节。这不仅因为它 是一年中最大的节日,更因为它是新一年的开始,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也因 为它是亲朋好友团聚的时刻。不管身在何方,人们总会在春节前回到家里准备 过节。通常,我们会在除夕夜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之后家人团座一起,分享一 年以来的生活以及新年计划。有的人则会玩游戏或者出去玩。 大年初一,人们通常会早起,会与见到的人说吉祥话。孩子们会得到压岁 钱。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人们会带上新年祝福互相串门拜年。总之,春节是一 个欢聚一堂、供人享乐的日子。 元旦New Year's Day -day holiday, so I can go out have fun Today is the New Year’s Day. I have a three or stay at hometo have a good rest. Today, my parents take me out. We go to the mall. Many things are cheap somy mother buys many. I have a new cloth and a pair

传统节日课程纲要

传统节日课程纲要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中国传统节日课程纲要 节日是人类日常生活中的精华,在节日活动中,保留了该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具代表性的一面。中国历史悠久,所蕴育的节日活动多采多姿,无一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资产,个别的节日形式虽然风格迥异,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经验成果。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应担负起继承传统、传承文明的重任,从传统节日中汲取文化营养,继往开来开拓创新,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一、教材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让师生在学习中了解传统节日民俗,学习节日文化,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过程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宣传活动,挖掘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教育氛围,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凸现学校的特色教育。 (二)具体目标 1、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由来与传说。 2、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习俗。 3、了解中华传统的各个节日的诗词文化。 4、引导学生主动搜集资料,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深入了解传统节日内涵。 二、课程实施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趣味性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7篇

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7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 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英文作文(最全并附有对比文章)

如何用英语介绍传统节日 【写作任务】 假设你是李华,你的英国朋友John想了解中国的春节,请你给他写一封电子邮件介绍这一节日。 注意:1. 词数120左右(开头和结尾已给出,但不计入总词数);2. 可以适当增加细节,以使行文连贯。 参考词汇:阴历的lunar 春联red couplets 鞭炮firecrackers 压岁钱gift money Dear Joh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写作指导】 一、审题定调 本写作要求介绍中国的春节,属于说明文。介绍节日时,要注意介绍该节日的特色活动或描述该节日的主要特征。人称常用第三人称,时态以一般现在时为主。 二、谋篇布局 本写作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引出正文; 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春节的地位及春节前、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 第三部分:表达愿望(希望John来中国感受春节文化)。 三、组织语言 第一部分:引出正文。 第二部分:介绍春节的地位,春节前、春节期间人们的活动。

普通范文 Dear John, I'm very glad to tell you something about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first day in Chinese lunar year and it's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 in China. Before the festival comes, all the families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pray for blessings and prepare various delicious foods. On New Year's Eve, family members get together to have a big meal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New Year, people say “Happy New Year” to each other. And children are very happy to get some gift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grandparents and so on. I hope you can come to celebrate this special festival next year if possibl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高级范文 Dear John, It's my pleasure to introduce you to Chinese Spring Festival. As the most significant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the Spring Festival is the first day in Chinese lunar year and it marks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Year. With the festival approaching, all the families clean their houses, put red couplets on their doors to express sincere blessings and good wishes and prepare various delicacies. On New Year's Eve, people get together with their families to have a family reunion dinner and set off firecrackers. During the New Year, people say “Happy New Year” to each other. And what makes children very happy is getting some gift money from their parents and grandparents. I am expecting your coming to enjoy such a joyful festival next year if possible. Best wishes. Yours, Li Hua 【话题拓展】 Nowadays, many Chinese young people celebrate ... ... Festival, or ..., on the ... day of the ... lunar month, is a traditional festival full of love in China. The date of the festival is decided by the Chinese lunar calendar. ... was first celebrated in ... ... falls on ... The tradition dates / tracks back to ... The traditions originated in / from ... It is a custom which they thought would bring good luck. Chinese people have been celebrating this festival since ... It's the signal for the celebrations to begin. Everybody is part of the celebrations. Everybody has a good time. People forget their everyday problems and enjoy themselves eating and drinking.

【实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3篇

【实用】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3篇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的瑰宝,是中华文明给予我们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不要等它湮没在时代的潮流中才追悔莫及。今年春节以来,中国大江南北都在发起“光盘”行动——吃“光”你“盘”子里的东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作为未来社会的栋梁,我们南中学子更应多了解传统文化,并有责任坚守传统文化的阵地,时刻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为此,我号召全体师生:从我做起,从生活中的点滴做起,节约水电,珍惜粮食,

爱护公物,用实际行动来弘扬祖国的传统美德,真正做到“勤以修身,俭以养德”。最后,让我们以男生公寓楼的对联共勉:日新其德仁智修双,三省吾身知行合一。 谢谢大家! 女生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 我的父亲是一名中医。做外一个访问学者他怀着一个伟大的梦想去了美国,让全世界更多的人受惠于中国传统医学。但在那期间,他遇到了些中国同胞,他们不但主张废除中医,还说我父亲缺少国际公民的素质。 听了这个,我感到特别惊讶!这种话怎么会从我们自己的同胞嘴中说出呢?他们的话不禁让我深思:什么是国际公民?怎么又才能成为一个国际公民呢? 难道全球化就意味着我们舍弃自己的传统节日而盲目地过圣诞吗?或是在好莱坞电影前我们传统京剧的黯然失色吗? 当然不是!在我看来,国际公民身份意味着对世界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巨大尊重,但这种心态是建立在我们民族身份基础上的,只有我们充分地表现出我们的民族身份,才有可能成 为国际公民!换句话说,国际公民从家里做起!要成为国际公民,我们在意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身份,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要做些什么,向哪个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民族身份,我们才能被世界铭记与尊重。比如说孔子,他可是什么外语都不会说,但凭着对人类智慧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成了一个无人不知的中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讲稿13页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文化内涵一^讲稿(13 页) 一、春节:中华民族最大的节日春节之大,大在什么地方?第一,大在节期之长。我们通常说的春节不是一天,而是一段时间,其大幕在腊八粥的香味中徐徐拉开,过了正月五元宵节才结束,甚至北方不少地区将“二月二龙抬头”视为春节真正的落幕。如此,春节持续了近两个月的时间。第二,大在内容之多。民间流传当今一首童谣,以大人劝慰小孩的口吻叙述了春节的活动:“小孩小孩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三。二三,祭灶官。二四,扫房子。二五,磨豆腐。二六,去割肉。二七,杀只鸡。二八,贴花花。二九,蒸馒头。三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满街走。”这首童谣提到的活动不可谓不丰富,若与真正的节日生活相比,却又逊色得多了。第三,大在过节者之众。过春节的人,仅国内就有几亿之多,而伴随着春节文化的传播,其他国家也有不少民众成为春节的实践者。第四,大在受重视程度之高。春节是中国人在行动和情感上都绕不过去的“纽”。平时再拮据,到了春节也要买件新衣、割几斤肉;平时再慵懒,到了春节也要把屋子打扫干净、整洁;平时再忙碌,到了春节也要放下手头的活轻松轻松;风雪再大、路途再遥远,也阻止不了与亲人团聚的脚步;实在无法团聚的,心头定然升起

难以言传的孤独与寂寞,并一定不会忘记送一句祝福、报一声平安。 二、春节的符号系统及其表意手法 (一)春节是复杂的符号系统经过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春节形成了一套复杂的符号系统,具有很强的文化识别功能、文化传播功能和文化认同功能,体现在语言、活动和实物等方面。 1、语言符号系统(1)节日名称正月初一的“一"在我们的 传统文化中有着特别的含义,如“一生 二、二生 三、三生万物”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等。正月初一又称元旦、正旦、元日、元正、元辰、元朔、岁旦、岁首、岁朝、新正、三元之日,包含着开端之意。在中国传统的时空一体的宇宙 观中,春节所在的孟春之月、春季,位属东方,五色属青,是阳 气生长的季节,象征着生机与活力。(2)春节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主要围绕着春节及其诸多节俗活动而形成,如灶王爷的传说、春节的来历以及过年为啥贴对联、放鞭炮、规矩多等,广为 流传的年兽的传说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些传说故事,主要解 释了春节习俗的来历与意义,总是在春节期间得到更多的讲述, 是传承春节习俗知识和意义的重要方式。(3)春节歌谣谚语春节还有很多歌谣或谚语,主要包括节俗歌谣谚语、仪式歌谣谚语、 游艺歌谣谚语、苦情歌谣谚语、时令歌谣谚语等。比如腊月二三 祭灶,北京就有这样一首《祭灶曲》:“腊月二三,呀呀哟,家家

介绍中国传统节日英语作文

Dear distinguished chief judge; As the defense attorney of my client, I have made many surveys in secret after I took over the case. According to my client and all the information I have inspected about the case, now I have an deep and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case . Therefore , I want to show my opinions to you, and I hope the chief would accept them . . 1. The stolen car was found abandoned three hours after the theft with the engine still warm; at the time the car was found, my client was at the airport to meet the flight of a friend who was flying into town. 2. Lab analysis of muddy shoe prints on the floor mat of the car indicates that the prints came from a size 27 shoe; your client wears a size 25. 3. Lab analysis shows the presence of cigarette smoke in the car, but your client does not smoke. 4. The only eyewitness to the crime, who was 20 meters from the car, said the thief "looked like" your client; yet the eyewitness admitted that at the time of the theft she was not wearing her contact lenses, which had been prescribed for improving distance vision. 5. The car was stolen at about I p.m.; your client testified that he was in a town 400 kilometers away at 11 a.m. 6. In a statement to police, the eyewitness described the thief as tall; your client is short. Because of all the doubtful points , I think it is unfair to found guilty of theft to my client. Moreover, the basic standard of criminal sanction is that taking facts as a basis and laws as the criterion, so I hope the chief judge will give a reasonable judgment to my client finally. That’s all ,thanks.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校本课程纲要 八里中心小学 一、课程目标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浓缩了“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多方面知识,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它不仅为当代中国人所继承,而且引起世界许多国家人民的重视,传统蒙学课本《三字经》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儿童道德丛书》,许多经典被译成多国文字,所以,让中国的儿童诵读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其次,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约有140多亿个神经细胞组成,而经常使用的仅占脑细胞总量的10%——20%,大多数脑细胞处于修整、后备状态,也就是说,儿童的大脑有挖掘不尽的潜能,让他们背诵大量古诗、古文大有也处。因为他们的头脑里储存的东西不多,且由于相互干扰少,容易把东西装进去并不会遗忘。虽然很多经典的内容学生一时无法理解,只要让他们装在脑子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对知识理解能力的增强,这些东西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成为融会贯通的知识,到那时便是一笔丰富的财产。 再次,我校以“以人为本,追求卓越”为办学理念,确立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知识素养、浓厚的探究欲望、亮丽的爱好特长”的培养目标,以“厚德健体、崇文明理”为校训,经典的古诗词的诵读与积累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丰厚学生的人文底蕴,培养崇尚文明礼仪、行为文明雅致,明白事理,勤于探究,善于思考的西新人。

基于以上三点,我们决定在全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其目的在于宏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塑造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及现代意识为一体的跨世纪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在诵读中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陶冶情操,为学生健全的人格发展与良好的性情修养形成奠基。基于这种目的,我们确立《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程目标如下: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3、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4、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5、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内容 中国传统文化既有其精华之处,但也有其糟粕,所以我们应当具有选择性地吸取精华。故在诵读内容的选择上,我们一定要慎重。那些被称之为“经典”的诗文,和对学生的人格发展、性情修为乃至人世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的优秀篇章,是我们的道选。我们确定的诵读内容主要为以下六个:(一)唐诗宋词

【推荐】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四篇

【推荐】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演讲稿四篇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内容是保护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它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在昨天我们刚愉快地度过了这个法定节假日,但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在得知韩国端午祭在xx年11月25日申 遗成功时的愤慨。中国五千年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竟被他国争先抢夺,亦或跃跃欲试。从“端午祭”申遗到“汉字之争”,“中医之争”,再到近期的“风水之争”,文化摩擦在中韩坊间蹭出不少火花,而结果,绝大部分,中国的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韩国成功申遗了。 中国人在责怪韩国人的恬不知耻的剽窃行为时,是否有理性地看待这一系列事件,反省自己呢?遥想当年,中国软弱,帝国主义侵占中国领土,如今韩国的一些政客正在大规模抢占中国文化时,有一些从洋媚外的人正在风风火火地哈韩,韩国的二流肥皂剧和服饰潮流都备受国人的追捧。还没有到12月25日,大城市的各大商场,甚至政府出资在筹备平安夜、圣诞节,很多年轻人不知道中国古老而美丽的七夕节,却很早就翘首以待2月14日的情人节,或许现在就不奇怪为什么韩国可以一直申遗成功了,不要老是怪罪于政府的无能,也不要怪罪于韩国的无耻,因为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文化丢弃了。 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盲目的愤怒,而是要自己首先重视自己的东西,更重要的是我们要一直对祖国的文化保有高度的热情。利

用各种媒介,多多的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对国人从儿童时期起就教导他们重视,让更多中国人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而非盲目吸收别人的东西。政府也应该重视传统文化,重视“抓精神文明建设”的起步。加大传统文化在民间的教育宣传。这种高度重视的意识,从官府传递到民间,从我们这一代传递到下一代,我们国家的文化还会丢吗?小小韩国还可以这样张扬跋扈却可以屡屡得逞吗?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让我们刻苦学习,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五千年的斗转星移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历史的背影虽已渐行渐远,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却传承至今,散发着永恒的魅力。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被保留到现在。然而,一个严峻的现实正摆在我们面前,近年来“洋节热”现象层出不穷,而许多人对我们的传统节日却有些冷漠,了解甚少。xx年11月24日,韩国成功申请端午节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消息传来,举国震惊,但同时也为我们敲响了抢救中国传统文化的警钟。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节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情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自豪和心结。4月4日,是今年的清明节,国家将其定为法定节假日的意义并不是简单的放假休息,而是通过扫墓、祭拜等活动来追忆祖辈,传承文明,弘扬美德,从而使我们更加珍惜先辈已为我们创造的美好生活,心怀感恩,继往开来,奋力拼搏。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讲解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 涵 一、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文化学认为,文化的结构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层面。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自然也不例外。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物质层面 1, 传统节日中的饮食文化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的节日里蕴藏着丰厚的“吃”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节日就是一路“吃”过来的。如:春节吃饺子,正月十五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等。而且,绝大多数传统节日都是在古老祭祀仪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伴随着祭神、祭祖以及节日饮食而逐渐形成一种习俗的食物,都负载着一种深厚的民俗情感。它们不仅为后来中华民族饮食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且,节日食品的献祭、馈赠与集体分享,构成了中国节日物质生活的重要传统, ① 体现着中国人处理天人关系与社会关系的表达方式。 2, 传统节日中的服饰文化

每逢节日来临,人们都会穿上节日的盛装,这在春节时候体现得尤为明显。可以说,节日是一个民族的特色盛装的展示舞台。与便装相比,盛装雍容、典雅、庄重、讲究、繁琐,它更注重节日文化内涵的表达与展示,是我们研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艺术、工艺的重要参照,具有更为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和科学价值。比如唐装的演变和发展就是很好的例证。 2,传统节日中的节日仪式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最早起源于祭祀。发展到今天的节日庆典活动大多都与古老的祭祀仪式、迎神赛会、驱邪免灾等活动有密切关系。保留到现在的民俗活动,如安塞腰鼓、端午龙舟、上元花灯等,不仅增添了中华民众的节日乐趣,也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独特的一部分。另外,作为与节日仪式相关的民间文艺,如祭神神词、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样式,祭神歌舞、戏剧等表演艺术以及搭建神棚、扎纸结彩等民间工艺,也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宝库。 (二)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精神层面 1. 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和谐、美满:贵和尚美 贵和尚美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在传统节日中常有流露,传统节日是人们期盼和谐思想的具体体现。如:通过团拜、探亲等仪式活动密切了与周围人的关系;通过节日化装的巡游、节日锣鼓的敲打、节日竞赛的开展,释放内心的情感、期望,加强村落社区成员之间的情感依赖和精神交流,从而使这里的人际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秩序更加安定。 节日也调节了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关系。一方面,通过节日,一个民族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向其他民族展示自己的强大,弘扬本民族精神;另一方面,不同民族的人聚在一起庆祝节日,能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此外,元宵吃汤圆,中秋吃月饼等,这些都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的愿望。清明折柳,端午采艾叶,重阳遍插茱萸,这些驱恶辟邪的习俗也显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源及风俗习惯

中国传统节日的来历及风俗习惯 [大] [中] [小] 中国的传统节日自汉以后基本定型,有一定增减,民国以后,由于正式西化而发生了较 大的变化,但民间仍然坚持其中一些政府未法定的少数。直至文革,政府更削减了宣传除春 节以外的传统节日,即使对于春节,也被宣传成“过革命化的春节”。改革开放以后,民间开 始庆祝一些传统节日,报刊上也相应作了些介绍宣传。目前,包括法定假日以外,民间庆祝 的传统节日大约占传统节日的三分之一。 传统节日里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和传统人文观念,以及宗教因素,对于研究古代社会的 文化、历史和社会生活,有一定的意义,下面罗列主要传统节日,以饷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朋 友。 一。正月拜年 正月,又称元旦,或称正月初一。正月初一是一年、四季、十二个月起始的一天。《春 秋传》上将正月叫做端月。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因此,正月是从自有 历法以后,上古就有的节日。 正月有很多习俗,如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这项风俗至今还保持,饮椒酒,就是用 花椒花做成的酒,或者柏酒。但一些具体活动现已废弃,包括汉晋时期,如周处在《风土记 》里所说:“正旦,当生吞鸡子一枚,谓之练形。”《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政府在正月要举行 大朝会,皇帝和百官要举行大型团拜活动,并宴请各国使节,特别重视对辽、高丽使团的赐 宴待遇。此项活动保留至今。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法定保留的传统节日仅有正月,但改名为“春节”,并将元旦放 在西历一月一日,唯政府和民间都更重视春节,人民共和国政府法定春节放假四日,但目前 许多私人企业都不同程度将春节做了适当延长,有的甚至包括周末算在内,延长至元月十五 。 二。立春祭农 立春在元月一日至元月十五之间,这是古代传统的祭农节日,按东汉应劭《风俗通义》 ,祭农本在四月间开展,汉文帝改到二月,而在晋时,再改到立春。立春这天,官员要亲自 穿戴庆祝,坐小春牛表示支持和重视开春后的农事,民间也相应有庆祝活动,这个节日其实 才是真正的迎春。西晋傅咸《燕赋》说:“四时代至,敬逆其始。彼应运于东方,乃设燕以迎 至。〔羽军〕轻翼之歧歧,若将飞而未起。何夫人之功巧,式仪形之有似。御青书以赞时, 著宜春之嘉祉。”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 ,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中国结”校本课程

《中国结》校本课程纲要 曲广波 一、课程理念: 中国结艺是中国特有的民间手工编结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丰富多彩的变化,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传统手工艺中既包括技能的训练,又有传统文化、科学观念与艺术的融合,与一般劳动技能课相比,同样是强调手工劳作,中学生在进行传统手工艺劳动过程中,不仅可以获得知识,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还能亲身感受传统工艺文化的存在,弥补基础教育单纯依靠书本获取知识的缺憾,同时可以提高他们对传统工艺的认知能力。其意义远远超过工艺制作学习本身。 二、开发背景: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和新课改的推进,我校办学条件进一步完善,学校管理更为规范,素质教育日益深化,教学质量明显提升,高位均衡正在成为现实,在此基础上,倡导个性化办学,办有特色的学校,使我校在办学风格上呈现百花齐放、春色满园的格局,通过捕捉结艺亮点,构建校本课程,来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实践研究,最终实现新的目标追求。 让民间手工艺走进课堂,这一举措不但有利于孩子们想象力和创

造力的开发,还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很有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虽然传统手工艺是简单的手工劳作,但伴随着传统手工文化的衍生,创造了今天的现代文明,这种看似简单的手工劳作方式,是人类进程中不可磨灭的轨迹。文明国家的现代美育教育都离不开手工劳作的体验。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传统手工艺过程、感受传统审美的同时,也逐渐受到传统工艺文化的熏陶,从中认识、理解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科技文明的发生与发展。这在培养他们的创造思维、动手能力、造型能力、材料认知及科学精神和劳动观念等综合能力的同时,无形中增强和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及爱国主义精神,使他们切实从内心深处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的国家,热爱自己的文化,热爱自己的艺术。 三、课程目标: 1.总体目标: 了解中国结的起源、历史和各种结饰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分年级、有层次地掌握中国结的编结方法,认识结编特点及要领。结合现代艺术和日常生活,设计创编新颖、有特色的中国结。在编结中学会互相合作的团结合作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2.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 (1)通过中国结的制作,初步了解中国结的工艺过程及制作要求,掌握中国结的制作方法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掌握安全操作规程。(2)通过编制一些简单的中国结,让学生认识中国结一系列传统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