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学的发展,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当今社会,数学方法及数学模型已经在经济学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数学模型经济学应用

自19世纪30年代开始,数学就开始被应用到经济问题研究中来,特别是70年代以来,出现了一股经济研究数学化的热潮。自此,经济学的研究不再完全使用纯粹的语言表达和推理方式,在研究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使用数学语言、数学工具、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其中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种经济理论确立之后,通过建立经济模型进而抽象出数学模型,再根据数学模型确定模型的未知量并对其进行严谨的理论分析,最终回到对经济结构的分析、经济预测、政策评价与调整上,指导实际的经济活动。现代经济分析离开数学已寸步难行,企业、部门、地区乃至国家的决策和计划管理,都需要有大量的数学专业人员参与分析和计算。

利用数学可以对经济问题做出简洁、精确的说明。单纯的依靠文字描述进行经济理论的分析,不能保证所研究经济问题前提的规范性及推理逻辑的严密性,也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理论体系的严密性。而数学语言能够使经济研究理论的表述更清晰准确,逻辑推理更严密。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说,在其中的命题、假说等的推导过程中结合使用数学语言,可以使表述精确简练、层次分明,从而可以减少由于定义不清所造成的争论,提高效率.

数学为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一个经济现象的产生是由现实中的诸多因素共同影响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因素都可以进行严格的度量,所以要想对这些经济现象通过科学的研究有所发展,就必须对这些因素进行一定的考虑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简化和抽象。

应用数学方法推导出的有关经济学的理论更加明确具体,可以得到仅靠直觉无法或不易得到的经济结论。在经济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使研究对象更加明确具体,使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数量化,使逻辑推理过程更加严谨,最终保证研究得出的结论具体明确、具有科学性,从而减少经济关系中。

在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数学知识,进一步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领域。一方面,经济事物的存在是质与量的统一,对经济事物定性研究是定量研究的前提,而定性研究向定量研究发展就是研究的深化。另一方面,数学使某些经济想法变成了理论,促使经济理论的创新,在这方面也拓展了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实例分析

(一)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最优化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问题都可归结为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在经济领域中相似的情况更多。每个消费者在符合市场条件的前提下,都在力求寻找对自己最有利的最优消费方案,即花费最少的成本而收到最大的效益;每个工厂、生产企业也都在寻求一定的产量、价格,以获得最大的利润,也就是在一定的成本下达到最大产量,或是在一定的产量下花费最低的成本。虽然这些问题表现不同,但归结起来都是关于最优化的问题。这些有关的经济问题都可以应用数学模型作为工具,寻找到最优方案。例如求函数的最大(小)值与经济生活的最优化问题就有密切联系,可用来分析社会经济中生产者和销售者的最大经济效益、资源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问题。下面举例应用导数的知识来优化分析、解决这些问题。解决此类实际问题首先是如何将它转化为数学问题,再利用导数知识去分析它、解决它。

例:设某商品可以保证至少销售10000件,每件售价为50元。如果销售量增加,可按每销售增加2000件,每件降低2元的比例适当降低价格。已知生产此种商品的固定成本是60000元,可变成本为每件20元,设此种商品是以销定产(即产量与销售量相等)的。试问产量为多少时,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解:设此种商品的产量是x件,则成本函数为T(x)=60000+20x,价格函数为,收入函数为D(x)=xP(x),利润函数为L(x)=D(x)-T(x),从利润大于等于零的角度考虑利润函数的定义域,解得x应该是大于等于1560,并且小于等于38500,又因为原题中的至少销售一万件的条件,可定出产量x的范围应该是大于等于10000,并且小于等于38500。令D`(X)=0,解得x=30000,而此时D``(X)<0,并且D(x)在[10000,38500]内只有一个驻点,则一定存在对应于收入最大的产量,由数学分析中导数的知识可知当此种商品的产量为三万件时取得最大收入。同理,又令L`(x)=0,解得

x=20000,而此时L``(x)<0,并且L(x)在[10000,38500]内只有一个驻点,则一定存在对应于利润最大的产量,所以当产量为两万件时利润最大。比较两万件和三万件时的利润收益,显然两万件时的利润收益要比三万件时大,所以产量定为两万件时可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为三十四万元。可见经营管理中不能单纯地追求收入最大,而不考虑利润如何,收入最大必须以利润最高为约束条件(崔宜兰,1997)。

上例说明应用导数求极值问题在经济领域中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实践也证明,用数学模型对经济问题所作的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是严谨的、缜密的、可信的。

(二)数学模型对经济预测的指导

经济预测借助于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据客观经济过程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规律,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状况进行描述、分析,并作出估计和推断。目的在于通过对客观经济现象历史规律的探讨和现状的研究,求得对未来经济活动的了解,以减少不确定性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合理的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结合数学理论,预测方法主要有三种:时间序列的趋势预测;回归预测;投入产出预测。其中线性回归分析法是经济预测的常用数学方法,即利用统计数据确定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并参考这种函数关系来预测未来经济发展趋势。

例如:某厂生产一种机床,最近几年的产量和成本分别为:1995年共生产10

台机床,其中每台的成本为600元;1996年共生产40台机床,其中每台的成本为300元;1997年共生产30台机床,其中每台的成本为450元;1998年共生产20台机床,其中每台的成本为550元;1999年共生产50台机床,其中每台的成本为400元。问:如果该厂计划年度产量为60台,用一元回归分析的方法预测该厂计划年度的总成本。

解:根据本题所给资料,在单位成本确定的情况下,影响总成本y的因素,只表现为产量x,其线性函数可描述为y=a+bx,其中a,b为待定参数。设预测的数学模型为yi=a+bxi,要使二者所有误差的平方和Q达到最小,可以通过求函数极值的方法来解决。使Q达到最小误差的平方和可用公式表示为:(为书写方便,均用∑表示,n为计算的年数5,下同)。为使误差的平方和Q达到最小,对a,b求一阶偏导数,并令其各式均为零,由题中已知条件得出:b=290,a=3800。则预测式为:

y=3800+290x。即计划年度生产60台机床预测总成本为:y=21200元。

由以上对于a,b的计算过程可知,对于任何一组统计数据(xi,yi),都可以推算出a,b,并据此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但x,y之间是否具有近似线性关系?该方程所揭示的规律是否比较准确?预测的精度如何?都没有给予说明。因此为了把握预测的准确程度还要求计算相关系数,进行相关性检验。设相关系数为r,且r的取值为-1≤r≤1,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x与y之间线性关系越密切。当r=1,表明x与y之间完全正相关;当r=-1,表明x与y完全负相关;当r=0,表明x与y

之间不存在任何联系。在预测分析中由于产量或成本均不会为负,故只有IrI趋近于1才有实际意义。利用相关系数的计算公式,经过计算得到本例中r=0.9073,这说明该种产品产量与产品总成本具有高度的正向相关性,因而计算结果是有效的(程小红,2000)。

(三)数学模型对经济政策的指导

政策评价是指决策者从众多的决策中选择一种最优的政策来执行。其中用到弹性函数、乘数、生产技术系数、边际效益等数学概念。

例如,某地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家庭的消费资料,得到该地某种经济作物的综合需求函数为f(x,p)=0.4p-0.7x0.8,其中p为作物每斤的价格,x为人均月收入,f(x,p)为人均月需求量。由需求函数的表达式可知该式为一个减函数,这与经济理论也是相符的。当价格上升时,需求量下降;当收入增加时,需求量上升。由已知的需求函数得到:若该地人均月收入为50元,该经济作物每斤1.30元,则可预测人均月需求量为7.61斤。利用此结果,就可以在调节作物种植时做出合理的安排。

如果该地人均月收入增加了2.50元,政府为了让种植户也增加收入,决定该经济作物的价格提高39%。同时,政府为了不使消费者受太大的损失,决定对消费者进行补贴,那么,应该补贴多少比较合适呢?

根据需求函数公式,由全微分公式得dy=fx(x,p)dx+fp(x,p)dp,近似地有Δy≈

f(x,p)。当p=1.30,x=50时,由于Δx=2.5,Δp=0.39,则Δy≈-1.3。由此计算结果可知,如果该地人均月收入增加2.50元、该经济作物的价格提高39%的前提下,每月该经济作物人需求量减少1.3斤。所以,为了保持需求量不减少,在提价39%的前提下,通过计算可知大约人均每月应补贴2.35元才能达到目的(杨丽贤、曹新成、关丽红,2006)。

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经济学是人类活动中有关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的一种力量,它作为社会科学的一个分支,受到历史、社会、文化、道德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并不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都可以用数学进行量化研究。甚至有些经济学思想是不能转化成简单的数学模型的。在经济研究中过分强调数学的应用,会失去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的人文性和真正的科学性。

经济学研究中要综合应用各种方法,不能将数学作为经济研究的唯一方法。在经济研究中过分强调数学的应用,会导致经济研究资源和研究方向的单一化,不利于经济学的发展。一种唯一的方法不可能形成对真实的经济事物的正确认识,经济学是一门非常复杂的科学体系,数学只是其研究方法中的一个,而不是全部。研究经济学的方法包含多个层次:一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特殊方法是系统抽象理论;辅助方法是电脑及信息手段,而数学方法是经济研究中某些方面的具体方法。所以,在经济研究中必须综合应用各种方法,才能使相关的经济问题有效解决,才能使经济理论真实有效,具有真正的科学性。正如凯恩斯曾经说过的那样,“一个好的经济学家,在某种程度上必须是一位数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哲学家。”

经济研究在应用数学方法时,要力求数学条件的设定与真实的经济现实相一致,不可设定一种脱离现实的完全竞争的经济模型。运用数学方法演绎出来的理论,是在给定的假设条件下的有效结论,如果假设是错误的,那么得到的结论也不是真实事物的表现。正如某些经济学家所说:“数学像磨盘一样,把撒在下面的东西磨碎,如果撒下的是蒺藜,怎么也不可能得到面粉的。”所以,要保证经济理论的真实性,

就要不断地追求假设条件和经济现实的最大接近,要找好数学与经济理论的结合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数学成为经济理论研究的科学依据。

综上,经济科学的发展,要求继续深入研究的同时,也要求加强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以便更有效地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因此,数学方法作为辅助工具,会一直在经济研究中被成功地运用。相信随着经济和数学的共同发展,在经济研究中还将更进一步地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更多的数学模型。数学模型作为研究的一种方法,是源于现实的,最终还要回到现实中去,去接受现实的检验,经得住现实检验的经济模型才能得以有效应用。

数学建模的目的是构建数学建模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诸多的思维活动中,创新思维是最高层次的思维活动,是开拓性、创造性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主要应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建模意识实质上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因为建模活动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还要求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而且在建模活动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所给问题的条件,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直觉思维、猜测、转换、构造等能力,而这些数学能力正是创造性思维所具有的最基本的特征,而这种创新思维可以让我们在软件开发方面有着过人之处.

参考文献:

1.崔宜兰.导数在经济领域中的最优化问题的应用.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7(2)

2.程小红.回归分析在经济预测中的应用.铜陵财经专科学校学报,2000(4)

3.杨丽贤,曹新成,关丽红.谈高等数学理论在经济领域中的应用.长春大学学报,2006(12)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论微观经济学的几个基本问题 摘要:西方经济学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资源配置问题。 关键词:微观经济学体系社会资源配置 一、微观经济学的产生 微观经济学的产生以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民财富性质原因的研究》为标志,至今已经有231年的历史了。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 斯密认为人的本性是利已的,从事经济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追求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但每个人都不能独立生存,通过分工使交换成为可能,并接受“看不见的手”的约束,实际这种对人类经济活动的抽象描述就是经济学范式研究的对象逻辑,因此,在此观念范式层提供的逻辑空间上,亚当·斯密提出了货币、使用价值、交换价值、工资、利润等经济范畴,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规则范式。斯密反对重商主义政策,主张放任自由政策,取消限制经济自由的种种障碍,建立起合乎规律的“ 自然秩序”,使每个人追求的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协调起来,最终促进社会财富的增长。这些促使财富增长的主张,构成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操作范式。当然以观念范式为基础,还可演绎出更多的定理,从而使其理论更加完善。 亚当·斯密通常被学术界认为是微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微观经济学从创建到目前不断有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充实到微观经济学的知识框架中,使得微观经济学的体系更庞杂,内容更丰富,分析工具和分析方法更加多样化。微观经济学由对经济问题的定性分析为主发展到要采用大量的定量分析才能得出相应的定性结论。现实生活中大量的经济学问题的解释和说明需要借助建立经济学模型并运用数学、微积分、运筹学、概率论等相关学科中的概念和工具分析才能完成。使得微观经济学的理论越来越抽象,越来越深奥,其逻辑性也越来越强,甚至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对某一问题的分析,因为假设条件不同,结论会差别巨大。有时对于同一个经济问题,不同经济学流派的观点与结论竟然截然相反。这就使得微观经济学成为财经类学生学习的难点,使得众多的初学者无从下手。对部分微观经济学教学人员而言,他们在讲授微观经济学的时候,往往迷恋于介绍复杂的经济学模型,繁琐的数理推导过程,忽略了对经济学基本思想的介绍,造成微观经济学成为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习难度系数最大的一门课程。 二、微观经济学的逻辑体系 微观经济学是一个严格的演绎逻辑体系。演绎逻辑的好处是只要给定前提假设,其结论的正确性就一定得到保证。它从反映人类偏好的最简单的5条公理出发,描述出人类偏好的效用函数,即无差异曲线,从而决定了人类经济行为中至关重要的主观交换比率,即边际效用替代率。在既定预算约束的前提下,客观交换比

中级微观经济学作业及答案

中级微观经济学第一次作业答案 1、假设政府对一个每月收入400美元的贫困家庭进行补贴。有三种方案:第一,允许该家庭购买400美元的食品券,单位美元食品券的价格为;第二,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美元的食品券补贴;第三,政府直接发给该家庭200美元的货币补贴。画出三种方案下该家庭的预算线,解释该家庭的最优选择,并分析三种方案的优劣。 解: 如上图所示,横轴表示花费在食品上的货币数量,纵轴表示花费在其他商品上的货币量,初始预算线为CD。 第一种补贴方案下,该家庭可以用200美元购买400美元的食品券,因此预算线变为折线CE1B,最优选择为E1点,效用水平为U1; 第二种补贴方案下,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美元食品券补贴,因此预算线变为CE2B,最优选择为E2点,效用水平为U2; 第三种补贴方案下,政府直接发放给该家庭200美元的货币补贴,因此预算线直接平移到AB,最优选择为E3点,效用水平为U3。 综上所述,因为U3>U2>U1,所以对于该家庭而言,第三种方案最好,第二种方案次之,第一种方案最差。 2、请画出以下各位消费者对两种商品(咖啡和热茶)的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A喜欢喝咖啡,对喝热茶无所谓; (2)消费者B喜欢1杯热茶和1杯咖啡一起喝; (3)消费者C认为,在任何情况下,1杯热茶和2杯咖啡是无差异的;

(4)消费者D 喜欢喝咖啡,讨厌喝热茶。 解:(1) (2) (4) 3、写出下列情形的效用函数,画出无差异曲线,并在给定价格(p1,p2 )和收入(m )的情形下求最优解。 (1)x1=一元纸币,x2=五元纸币。 (2)x1=一杯咖啡,x2=一勺糖, 消费者喜欢在每杯咖啡加两勺糖。 ()12121,min ,2u x x x x ??=????, 1122m x p p = +,21222m x p p =+ 解:(1)当p1/p2>时,x1=0, x2=m/p2; 当p1/p2=时, 当p1/p2<时,x1=m/p1, x2=0 (2) 解得:, 4、假设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 试问:给定商品1和商品2 的价格为和,如果该消费者的收入足够高,则收入的变化是否会导致该消费者对商品1的消费,并解释原因。 解:该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则有: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李海维

中南民族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学院 专业: 数学与应用数学年级:2008 题目: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的应用 学生姓名: 李海维学号: 08063041指导教师姓名:陈作清职称: 副教授 2012年5月1日

中南民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年月日

目录 1数学模型概述 (2) 1.1.1 数学的应用 (2) 1.1.2 数学建模 (3) 1.2.1 数学建模的方法 (4) 1.2.2 数学建模的基本过程 (4) 1.2.3 数学建模的分类 (6) 2数学模型的实际应用 (7) 2.1.1 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最优化问题 (6) 2.1.2 数学模型对经济预测的指导 (7) 2.1.3 数学模型对经济政策的指导 (8) 2.2 经济学研究中应用数学方法的注意事项 2.2.1 数学在经济学中应用的局限性 (9) 结论 (10)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在阐述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概念及相关理论知识基础上,分析了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实用性、严密性、抽象性与趣味性。当代西方经济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决策和预测。本文从“运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最优化问题”,“数学模型对经济预测的指导”,以及“数学模型对经济政策的指导三个方面”阐明了数学模型在经济学中的应用。最后阐述了正确认识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在经济学研究运用中的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模型应用最优化预测指导 The mathematics model application in Economics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ory of knowledg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he rationality, practicability, tightness, abstract and interest. Contemporary western economic thought, economics is the basic method of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b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economic model, derived from the economic principle and the theory of decision-making and forecasting. I use the mathematical model to solve the economic optimization problem, a mathematical model of economic prediction guidance, and mathematical model of economic policies of the three aspects of each give an example explai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n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s. Secondly,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mathematics method and mathematics model in economics research in the use of the trend, effect and limitation, have very important sense. Key words:Mathematical model;Graph maximum coverage;Optimization;Forecast;Guide

数学建模的作用意义

数学建模的背景: 人们在观察、分析和研究一个现实对象时经常使用模型,如展览馆里的飞机模型、水坝模型,实际上,照片、玩具、地图、电路图等都是模型,它们能概括地、集中地反映现实对象的某些特征,从而帮助人们迅速、有效地了解并掌握那个对象。数学模型不过是更抽象些的模型。 当需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和研究一个实际问题时,人们就要在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对象信息、作出简化假设、分析内在规律等工作的基础上,用数学的符号和语言,把它表述为数学式子(称为数学模型),然后用通过计算得到的模型结果来解释实际问题,并接受实际的检验。这个全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计算求解。人们常常把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比喻为如虎添翼。 数学建模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已成为现代应用数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为培养高质量、高层次人才,对理工、经济、金融、管理科学等各专业的大学生都提出“数学建模技能和素质方面的要求”。 数学建模在现代社会的一些作用 (1)在一般工程技术领域,数学建模仍然大有用武之地。在以声、光、热、力、电这些物理学科为基础的诸如机械、电机、土木、水利等工程技术领域中,数学建模的普遍性和重要性不言而喻,虽然这里的基本模型是已有的,但是由于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提出了许多需要用数学方法解决的新问题;高速、大型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使得过去即便有了数学模型也无法求解的课题(如大型水坝的应力计算,中长期天气预报等)迎刃而解;建立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基础上的CAD技术,以其快速、经济、方便等优势,大量地替代了传统工程设计中的现场实验、物理模拟等手段。 (2)在高新技术领域,数学建模几乎是必不可少的工具。无论是发展通讯、航天、微电子、自动化等高新技术本身,还是将高新技术用于传统工业去创造新工艺、开发新产品,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建模和模拟都是经常使用的有效手段。数学建模、数值计算和计算机图形学等相结合形成的计算机软件,已经被固化于产品中,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起着核心作用,被认为是高新技术的特征之一。在这个意义上,数学不再仅仅作为一门科学,它是许多技术的基础,而且直接走向了技术的前台。国际上一位学者提出了“高技术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的观点。 (3)数学迅速进入一些新领域,为数学建模开拓了许多新的处女地。随着数学向诸如经济、人口、生态、地质等所谓非物理领域的渗透,一些交叉学科如计量经济学、人口控制论、数学生态学、数学地质学等应运而生。一般地说,不存在作为支配关系的物理定律,当用数学方法研究这些领域中的定量关系时,数学建模就成为首要的、关键的步骤和这些学科发展与应用的基础。在这些领域里建立不同类型、不同方法、不同深浅程度模型的余地相当大,为数学建模提供了广阔的新天地。马克思说过,一门科学只有成功地运用数学时,才

经济数学模型的局限性

数学与经济学息息相关,经济理论研究也离不开经济数学模型。经济学从它产生时起,就在某种程度上运用着经济数学模型。几乎每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决策,都离不开数学的应用。利用数学工具来分析经济问题得到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经济学中使用数学方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西方经济学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预测、决策和监控。在经济领域,数学的运用首要的问题是实用性和实践性问题,即能否用所建立的模型去概括某一经济现象或说明某一经济问题。因而,数学模型分析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趋向,经济数学模型在研究许多特定的经济问题时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经济学日益计量化、定量分析的今天,数学模型方法显得愈来愈重要。在社会发展中,经济数学模型渗透到了许多方面。 1 经济数学模型的基本内涵 经济数学模型:①凡一切数学概念、数学理论体系、各种数学公式以及由公式构成的算法系统均可称为数学模型。②数学模型就是运用数学符号、公式和函数等数学语言,表示出客观事物特征、本质和规律的方法。那么经济活动中数量关系的简化的数学表达,简称经济模型。“数学模型是数学思想精华的具体体现,是对客观实际对象的数学表述,它是在一定的合理假设前提下,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和简化,基于数学理论和方法,用数学符号、数学命题、图形、图表等来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内在联系。当数学模型与经济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时,经济数学模型也就产生了。数学中有数、形、式结合原则。数表示量的大小,形表示量的集合,式反映了经济变量的联系及规律,三者之间形成了逻辑的统一。数学中图形是点的轨迹,点是函数的特殊值,因而也是函数和曲线的统一。可以认为经济问题是复杂经济现象中的一个点,函数则是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关系,图形就是经济运行的规律和机制。所以,数、形、式是建模的主要工具和手段,是解决客观经济问题的三个要素。” 经济数学模型强调直接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选择恰当的数学方法加以解决,教会人们善于从实际问题中提出数学问题。对于广大学习数学的人来说,这也是提高其数学素质的直要途经,是培养人们尤其是经济工作者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桥梁。而且,在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时可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应用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团结合作,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数学知识的发展过程,可以培养数学创造能力。 在经济数学模型中,用到的数学非常广泛,按数学形式的不同,经济数学模型一般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两种:①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包含的方程都是一次方程。②非线性模型是指模型中有两次以上的高次方程。③有时非线性模型可化为线性模型来求解,如把指数模型转换为对数模型来处理。数列,概率统计等。 模型要采取一定的数学形式来反映经济数量关系。任何数学形式主要由方程式、变量(它的数值随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改变,按其在方程式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为因变量和自变量)和参数(反映变量之间相互影响程度的系数)3个基本要素组成。简化是用模型来反

(完整word版)微观经济学各章知识结构图

第二章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概述 以及有关的基本概念 知识结构图 均衡含义 需求函数 需求曲线需求曲线和需求法则共同作用 供给曲线供给函数决定 供给曲线和供给法则均衡价格 变动 一般含义含义 弹性弧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点弹性 需求的价格弹性与厂商的销售收入的关系 需求的收入弹性 弹性概念的扩大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供给价格弹性 易腐商品的售卖 价格放开 运用供求曲线的事例限价:最高限价和最低限价 关于农产品的支持价格“谷贱伤农”

第三章效用论 知识结构图 效用论概述 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概述货币的边际效用 基数效用论和边际效用分析法消费者均衡 需求曲线的推导 消费者剩余 关于偏好的假定 无差异曲线的特点消费者均衡价格消费曲线 边际替代率 无差异曲线分析无差异曲线的特殊情况价格变化和收入变化 预算线的含义对消费者均衡的影响 预算线 预算线的变动收入消费曲线 含义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正常物品和低档物品的区别与收入效应 低档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从单个消费者需求曲线到市场需求曲线 不确定性 不确定性和风险 期望效用和期望值的效用

第四章生产论 知识结构图 生产要素 生产函数生产函数 固定替代比例的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的几种具体形式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短期生产函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1)内容;(2)成因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相互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的三个阶段 长期生产函数的形式 等产量曲线(1)含义;(2)形状及特征长期生产函数含义,表达式 边际技术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成因 含义,方程 等成本线 特征 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生产者最优要素投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入组合均衡条件 等斜线、扩展线的含义 规模报酬(1)含义;(2)类型;(3)规律

数学模型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吴亚兰

数学模型在微观经济学中的应用 建立一个形如U=Aa+(1-a)B关于某消费者的效应函数,两种商品Y的价格既定,消费者的收入既定,计算该消费者关于两种商品各消费多少?从中获得的总效应是多少? 问题分析: 需要建立一个效应函数来求商品的消费量和可获得的总效应。只有既定的预算线与一条无差异曲线的相切点,才是消费者获得最大效用水平或满足程度的均衡点。切点是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费消费者带来最大效用的商品组合。可知预算线的斜率与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相等意味着:MU X/MU Y = P X/P Y 模型假设: 1.假定消费者将其全部货币收入W用于购买两种商品X和Y; 2. 商品X和Y的价格分别为P X 和P Y ; 3. 消费者的收入为W. 模型建立: 消费者的效应函数可建立成:U(x,y)=alnx + (1-a)lny,a为(0-1)。得MU X=aU/ax=a/x;MU Y=aU/ay=(1-a)y 又X商品的价格是P X ,Y商品的价格是P Y ,则消费者的预算线方程可表示为: W=P X x+P Y y 模型求解: 根据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条件MU X/MU Y = P X/P Y 得a.y/(1-a)x = P X/P Y 从而y = (1-a)x P X/a P Y 根据预算线方程W=P X x+P Y y,得W=P X x +(1-a) P X x/a 从而x=aW/P X 把x=aW/P X 代入y = (1-a)x P X/a P Y,得y = (1-a)W/ P Y 即该消费者消费商品X和Y各为aW/P X和(1-a)W/ P Y,把x=aW/P X和 y=(1-a)W/ P Y代入效用函数,得U=aln(aW/ P X) +(1-a)ln[ (1-a)W/ P Y]

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高校的经济学教学中经常会融入一些数学模型的思想,实际上数学模型的建立与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有着很大的内在联系,两者之间有着必然的关系,文本笔者将会从数学与经济学的关系出发,具体的介绍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并对构建数学经济模型以及一些实例进行具体的论述。 关键词:数学模型;经济学;高校教学;应用 现如今的高校教学当中可以说数学建模与经济学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任何一项经济学的研究和计算都离不开数学模型的建立,采用数学模型来辅助经济学的发展可以更加直观的让人们从中看出经济的发展形势。例如在经济学的宏观控制和价格控制中,都有数学建模的融入,利用数学建模可以有助于经济学实验的宏观经济分析,在一些实验和价格控制当中,都经常会涉及到数学问题在微观经济中数理统计的实验设计,这时候就体现出了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促进性作用。下面笔者将会针对数学建模对于经济学的重要作用进行具体的分析。 1.数学经济模型对于经济学研究的重要性: 一般情况下,单独的依靠数学模型是不够解决所有的经济学问题,很多经济领域中的问题是需要从微观角度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够总结出其中的规律。要想利用数学知识来

解决经济学中所出现的问题,就一定要建立适当的经济学模型。运用数学建模来解决经济学中的问题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很多时候从经济学的角度仅仅能够知道问题的方向和目的,至于其中的过程并不能有着详细的分析,而利用数学模型就可以彻底的解决这一问题。数学建模可以通过自身在数字、图像以及框图等形式来更加真实地反映出现有经济的实际状况。 2.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要想利用数学模型来更好的解决现有的经济学问题,主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先要分清楚问题发生的背景并且熟悉问题,然后要通过假设的形式来完善现有的经济学问题,通过抽象以及形象化的方式来构建一些合理的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间的关系。这样可以得出一些有关经济类的数据,进而将建模中得到的数据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3.应用实例: 商品提价问题的数学模型: 3.1问题: 现如今经济学在很多的商场中都有所运用,例如同样的商品要想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既要考虑到规定的售价,又要考虑到销售的数量,如果定价过低,则销售数量较多,如果定价较高,利润是大了,但是却影响了销售数量。怎样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微观经济学基本架构 序论 经济学的起因:由于人类欲望无穷,而资源有限 古典学派历史学家 反古典学派社会主义学派 边际效用学派 新古典综合派 新剑桥学派 经济学的发展过程凯恩斯学派 序论货币学派 理性预期学派 供给学派 公共选择学派 新制度经济学派 存量与流量 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重要名词区别均衡分析与边际分析 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 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

一一一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个人需求与市场需求 供需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 个人供给与市场供给 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 需求法则与供给法则 E d,E s(注意:转嫁与E d,E s的关系) E d与总收益 应用题E d>1P与TR成反比 (TR)的关系E d=1P与TR无关 E d<1P与TR成正比 完全无弹性:|E|=0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相当缺乏弹性:|E|<0 弹性常弹性单位弹性:|E|=1 相当富有弹性:|E|>1 完全有弹性:|E|→∞ 替代品:E xy>0 交叉弹性互补品:E xy<0 :E xy=0 E M>1则为奢侈品 收入弹性正常商品:E M>0 0

? 第二章 效用论 基数效用分析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分析) 消费者均衡:MU 1 /P 1= MU 2/P 2 =……= MU n /P n =λ 由 MU 导出需求曲线 消费者剩余:CS = Q 0 f (Q )dQ -p 0Q 0 无差异分析:含义、特性、斜率(MRS 递减规律) 预算线:P 1X 1+P 2X 2=I 效 消费者均衡 用 序数效用分析 均衡条件:MU 1 /P 1= MU 2/P 2 论 (无差异曲线分析) 价格—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需求曲线 收入—消费曲线:导出消费者的恩格尔曲线 正常物品 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 低档物品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一次作业题

《中级微观经济学》 第一次作业 提交作业时间:2015年4月13日上课前 请各位同学抱着认真的态度,独立完成作业! 第一部分:预算约束与无差异曲线 1、消费者消费两种商品(x1,x2),如果花同样多的钱可以买(4,6)或(12, 2),写出预算线的表达式。 2、描述中国粮价改革. (1)假设没有任何市场干预,中国的粮价为每斤0.4元,每人收入为100元。把粮食消费量计为x,在其它商品上的开支为y,写出预算线,并画图。 (2)假设每人得到30斤粮票,可以凭票以0.2元的价格买粮食,再写预算约束,画图。(3)假设取消粮票,补贴每人6元钱,写预算约束并画图。 3、画出一元纸币(x1)和五元纸币(x2)的无差异曲线,计算边际替代率。 4、两种商品中,假定商品1为中性商品,即消费多少不会使消费者更高兴或者更不高兴,商品2为消费者喜欢的商品(good),画出无差异曲线,计算边际替代率 5、画出一下效用函数的无差异曲线: a) U(x,y)=min{2x,3y} ;b) U(x,y)=max{x,2y};c) U(x,y)=3x+y d) U(x,y)=?xy; e) U(x,y)=lnx+lny 注意以上x,y>0。

第二部分:消费者选择问题 1、孙悟空想给师傅买点蔬菜,他有60元,豆芽3元/斤,土豆5元/斤。请画出孙悟空的预算集?若师傅不想吃白菜,师傅的效用函数是U(.)=d12t12,其中d代表豆芽量,t代表土豆量。悟空该怎么买菜? 第三部分:价格效应分解 2、假设市场有x和y两种商品,某消费者的效用函数为U(x,y)=xy。 (a)假设(x1,yy1)为无差异曲线上的一点,求过该点的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替代率)。 (b)假设消费者的收入为400元,x的单价为1元钱,yy的单价也为1元钱。消费者将购 买多少单位的x和yy? (c)假设收入和yy的单价不变,但x的单价提至4元钱。此时消费者会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y?(d)假设x的单价提至4元钱时,消费者的收入有所增加,使他刚好可以回到原先的无差 异曲线上。此时消费者会购买多少单位的x和yy?(注:采用希克斯补偿) (e)在(d)中,x的单价提至4元钱所导致的对x的消费量的变化,多少可以归结为替代效 应,多少可以归结为收入效应? (f)将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在图上表示出来。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浅论数学建模在经济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代西方经济认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是分析 经济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经济模型,从中引申出经济原则和理论进行决策和预测。 关键词:经济学数学模型应用 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根据厂家各种资源、产品工艺流程、生产成本及客户需求等数据进行数学经济建模)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一、数学经济模型及其重要性 数学经济模型可以按变量的性质分成两类,即概率型和确定型。概率型的模型处理具有随机性情况的模型,确定型的模型则能基于一定的假设和法则,精确地对一种特定情况的结果做出判断。由于数学分支很多,加之相互交叉渗透,又派生出许多分支,所以一个给定的经济问题有时能用一种以上的数学方法去对它进行描述和解释。具体建立什么类型的模型,既要视问题而定,又要因人而异。要看自己比较熟悉精通哪门学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数学并不能直接处理经济领域的客观情况。为了能用数学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是为了解决经济领域中的问题而作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结构的数学刻划。或者说,数学经济建模就是为了经济目的,用字母、数字及其他数学符号建立起

来的等式或不等式以及图表、图象、框图等描述客观事物的特征及其内在联系的数学结构的刻划。而现代世界发展史证实其经济发展速度与数学经济建模的密切关系。数学经济建模促进经济学的发展;带来了现实的生产效率。在经济决策科学化、定量化呼声日渐高涨的今天,数学经济建模更是无处不在。如生产厂家可根据客户提出的产品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方式、交货地点等要求,根据快速报价系统与客户进行商业谈判。 二、构建经济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 1.了解熟悉实际问题,以及与问题有关的背景知识。 2.通过假设把所要研究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明确模型中诸多的影响因素,用数量和参数来表示这些因素。运用数学知识和技巧来描述问题中变量参数之问的关系。一般情况下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构架出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然后,再通过不断地调整假设使建立的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实际,从而得到比较满意的结论。 3.使用已知数据,观测数据或者实际问题的有关背景知识对所建模型中的参数给出估计值。 4.运行所得到的模型。把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分析比较。如果模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表明模型是符合实际问题的。我们可以将它用于对实际问题进一步的分析或者预测;如果模型的结果与实际观测不一致,不能将所得的模型应用于所研究的实际问题。此时需要回头检查模型的组建是否有问题。问题的假使是否恰当,是否忽略了不应该忽略的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框架.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教学框架 2009.9 一、经济学的内涵及研究目标 1.学说。指人们为解释自然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经济学则是解释经济社会复杂现象而形成的体系化理论。 ①解释,是对体系化理论的定位。我们一般描述人们对复杂现象了解、认识,按其认识深度分别采用说明、解释、揭示三个概念。解释居中,高于说明,低于揭示。意味其体系化理论仍然可能是不完备的,存在发展空间。经济学远没有达到揭示经济社会复杂现象的水平。 ②解释,通过体系化理论实现人们对现象认识的描述。解释与体系化理论等价。体系化理论不是现象本身,不能创造现象。但在体系化理论指导下可形成技术、规则、政策等行为, ③体系化,意味构成其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范畴、概念存在逻辑上的一致性,并联系在一起组成完备的系统。 2.经济学研究目标。是对解释的目的即体系化理论界定。目标不同,构成解释的理论不同。目前经济学研究目标的描述; ①解释资源如何配置。表述为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②解释行为主体的行为和结果。主体包括个体、企业、国家。行为包括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 ③解释市场的运行机理。行为主体在市场的行为和结果。 经济学是从行为主体的市场选择、决策行为方面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其提出行为主体市场选择行为依据的目标和条件。

二、经济学体系化理论形成的历史沿革 《高级微观经济学》第十四章“西方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评述”提要这里不是对经济学说的发展作系统地介绍,而是通过简要的勾勒出一个经济学主题思想演进的框架,提供一些背景分析材料,同时传达这样一个信息:经济学的学习,需要明确研究主题,并追索一下他的发展轨迹。这是我们深刻认识与把握理论并有所创新的基础。 所谓经济学主题思想,反映人们对经济活动的一种理性认识。不同时代、不同的经济活动水平,形成不同的主题背景。但有一些思想内容是超越时代的、跨时期的。按照拉卡托斯科学方法论的观点,这些主题构成了经济理论的内核。从历史角度考察,很多经济学主题向古典回归,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1.人类经济实践与经济思想是经济学理论形成的基础。 2.近代科学方法为形成经济学理论提供了大环境。 3.政策导向的早期重商主义、重农主义经济理论。 4.经济学说的诞生:亚当. 斯密《国富论》。 5.李嘉图的经济学方法与古典经济学派。 6.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体系。 三、高级微观经济学的理论主题 通过建立行为主体市场(交易)选择行为的目标和依据条件的理论体系,解释经济活动现象。该理论包括; 1.界定行为主体概念、市场概念、各行为概念、各行为目标的概念、实现选择目标的条件概念等理论;按概念内涵可定义相关要素(因素)、设定相关变量。

微观经济学作业习题答案

第一次作业(2010cdut) 1、粮食价格提高对猪肉的供给曲线有何影响?猪肉价格提高对猪肉销售量和猪肉供给曲线是否会发生影响? 答:粮食价格的提高将使猪肉的供给曲线向左移动。因为粮价提高将使猪的饲养成本上升,进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猪肉量随之减少。 猪肉价格提高将增加猪肉的销售量。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猪肉价格提高意味着增加猪肉这种商品的供应量将变得更加有利可图.因此生产和销售者将提供更多的猪肉上市,这表现为猪肉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但猪肉价格提高本身并不会对供给曲线的变动产生影响。 2、指出发生下列几种情况时某种蘑菇的需求曲线的影响,为什么? (1)卫生组织发布一份报告,称这种蘑菇会致癌;(2)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了;(3)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4)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了。 答:(1)对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左移。因为卫生组织发布的该蘑菇会致癌的报告会使得人们普遍产生对食用此种蘑菇的恐惧心理,从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大大减少对它的需求量。 (2)此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各个品种的蘑菇属于互替商品,当另一种蘑菇的价格上涨后人们会减少对那种蘑菇的需求量,并通过多消费此种蘑菇来实现替代。因而在任一价格水平下增加了对此种蘑菇的需求量。 (3)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因为消费者收入的增加意味着他们购买力的增强,这将使他们增加对这种蘑菇在内的正常商品的需求量,并且在任一价格水平下都是如此。 (4)此种蘑菇的需求曲线不变,如果不考虑培育蘑菇的工人作为消费者对此种蘑菇的需求的话。因为培育蘑菇的工人工资增加只影响蘑菇的供给成本进而影响其供给曲线,对需求曲线则不发生影响。 第二次作业 1.下面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经济学家认为,降低价格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是一条规律。可是这个规律也有例外。例如,2000年电脑的价格才8000元一台,但到2005年为4000元一台,然而销售量却增加3倍。可见,降低价格不一定会使供给量下降。”可见价格降低不一定使供给量下降.. 答案: ①这句话不正确 ②对一般商品来说,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降低价格一定会使其供给量下降这条规律是无可疑义的..但是,这且是一般情况,对于高科技产品, 由于科技进步,生产计算机的投入品价格降低,就是生产成本降低了,将导致供给曲线向右移动,从而在更低的价格下,供给量更大.. ③用均衡价格观点分析: 当技术进步,成本降低,如果市场价格保持不变(高于实际的均衡价格),则市场上出现超额供给(供给量增加),超额供给使市场价格趋于下降 总结:经济学家所指的是供给规律,前提是商品的其他条件不变,而题干中商品的科技条件提高了,所以不能从这个角度否定供给规律.. 2. 某城市公共汽车票价从32美分提高到40美分,提价后乘客为880万人次,与提价钱相比减少了12%,求需求的弧价格弹性。 57 .0) 2 1() 21(12122 /)21(2/)21(1000 % 12188018802,402,321-=++?--= ++???==-= ===Q Q P P P P Q Q Q Q P P P Q p E Q Q P P 3.设汽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其价格现为每加仑美元,试问汽油价格上涨多少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 解:由题设,ED=,P=假设汽油价格上涨△P 才能使其消费量减少10%,则由点弹性公式得:每加仑汽油价格上涨美元。

中级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2章预算约束 1.消费者的最初预算线是p1x1+p2x2=m。接着,商品1的价格提高了1倍,商品2的价格提高了7倍,收入增加了3倍。根据原先的价格和收入写出新的预算线的方程。 2.如果商品2的价格上涨了,而商品1的价格和收入保持不变,预算线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商品1的价格上涨了1倍,商品2的价格上涨了2倍,预算线是变得平缓了还是变得陡峭了? 4.计价物的定义是什么? 5.假设政府起初对每加仑汽油征税15美分,后来,又决定对每加仑汽油补贴7美分。这两种方法混合运用后的税收是多少? 6.假设预算方程是p1x1+p2x2=m。如果政府决定征收u单位的总额税、对商品1征收t单位的从量税,以及对商品2进行从量补贴s,新预算线的公式是什么? 7.如果消费者的收入增加了,同时有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了,那么消费者的境况会与原来一样好吗?

第3章偏好 1.如果我们有一次看到,某消费者在(y1,y2)可以同时得到的情况下选择了(x1,x2),那么,(x1,x2)>(y1,y2)的结论正确吗? 2.假设有三个人A,B和C,身高关系为“至少和…一样高”,比如“A至少和B一样高”。这样的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完备的吗? 3.假设有三个人A,B和C,身高关系为“严格高于”。这样的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反身的吗?是完备的吗? 4.某大学橄榄球教练说,任意给定两个前锋比如 A和B,他永远偏好身材更高大和速度更快的那个。他的这种偏好关系是传递的吗?是完备的吗? 5.某条无差异曲线能否与自身相交?例如,图3.2能否是一条无差异曲线而不是两条? 6.如果偏好是单调的,能否把图3.2看成一条无差异曲线而不是两条? 7.如果辣香肠和凤尾鱼都是厌恶品,那么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为正还是负? 8.解释为什么凸偏好意味着“平均束好于端点束”。 11.举例说明你的偏好在什么样的情形下为凹的。

数学建模背景

数学建模背景: 数学技术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学的应用不仅在工程技术、自然科学等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且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向经济、管理、金融、生物、医学、环境、地质、人口、交通等新的领域渗透,所谓数学技术已经成为当代高新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模型(Mathematical Model)是一种模拟,是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对实际课题本质属性的抽象而又简洁的刻划,它或能解释某些客观现象,或能预测未来的发展规律,或能为控制某一现象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数学模型一般并非现实问题的直接翻版,它的建立常常既需要人们对现实问题深入细微的观察和分析,又需要人们灵活巧妙地利用各种数学知识。这种应用知识从实际课题中抽象、提炼出数学模型的过程就称为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ing)。[1] 不论是用数学方法在科技和生产领域解决哪类实际问题,还是与其它学科相结合形成交叉学科,首要的和关键的一步是建立研究对象的数学模型,并加以计算求解(通常借助计算机)。数学建模和计算机技术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可谓是如虎添翼。 建模应用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是和各种各样的应用问题紧密相关的。数学的特点不仅在于概念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结论的明确性和体系的完整性,而且在于它应用的广泛性,自从20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日益普及,人们对各种问题的要求越来越精确,使得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在21世纪这个知识经济时代,数学科学的地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在从国家经济和科技的后备走到了前沿。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计算机的迅猛发展,数理论与方法的不断扩充使得数学已经成为当代高科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思想库,数学已经成为一种能够普遍实施的技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2建模过程 模型准备 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其实际意义,掌握对象的各种信息。以数学思想来包容问题的精髓,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进而用数学语言来描述问题。要求符合数学理论,符合数学习惯,清晰准确。 模型假设 根据实际对象的特征和建模的目的,对问题进行必要的简化,并用精确的语言提出一些恰当的假设。 模型建立 在假设的基础上,利用适当的数学工具来刻划各变量常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建立相应的数学结构(尽量用简单的数学工具)。 模型求解 利用获取的数据资料,对模型的所有参数做出计算(或近似计算)。 模型分析 对所要建立模型的思路进行阐述,对所得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 模型检验 将模型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形进行比较,以此来验证模型的准确性、合理性和适用性。如果模型与实际较吻合,则要对计算结果给出其实际含义,并进行解释。如果模型与实际吻合较差,则应该修改假设,再次重复建模过程。

《微观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1.基本概念:稀缺、经济学、效率、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 2.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权衡取舍、成本、边际量、激励 3.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贸易、市场、政府 4.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生活水平—劳动生产率、货币—物价、通货膨胀—失业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1.循环流量图(微观经济分析的基本框架) 2.生产可能性曲线:含义;考察(内部、外部、边界);表达(效率、选择、机会成本) 第四章: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1.概念:市场、需求量、需求定理需求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2.基本概念:低档品、正常品、替代品、互补物品 3.基本概念:供给量、供给定理供给曲线移动的影响因素 4.基本概念:均衡、过剩、短缺、供求定理均衡分析的步骤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 1.基本概念:弹性、需求价格弹性 2.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3.计算:中点形式(弧弹性),微分形式(点弹性) 4.收益与弹性关系 5.其它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供给弹性 6.弹性的应用:(1)谷贱伤农(2)OPEC 合谋的失败(3)禁毒的社会效应分析

第六章: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1.价格限制如何影响市场均衡(价格上限、价格下限) 分析步骤:(1)限制价格高于均衡时,……, (2)限制价格低于均衡时,…… 2.税收影响 (1)抑制了市场活动,销售量…… ( 2)买者与卖者分担税收负担 ( 3)对卖者或是买者征税,均衡效果一样 3. 弹性与税收归宿 ( 1 )基本概念:税收归宿 ( 2)供给富有弹性,需求缺乏弹性的时候,买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 3)需求富有弹性,供给缺乏弹性的时候,卖者承担更多的税收。 第七章: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1.基本概念: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需求曲线——支付意愿——消费者剩余 2.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3.基本概念: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成本——销售意愿——生产者剩余 4.价格变动对生产者剩余的影响 5.基本概念:效率、平等 6.市场均衡(完全竞争)的福利结果 ( 1 )自由市场把物品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由卖者的支付意愿来表示。 ( 2)自由市场将需求分配给可以以最低的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 ( 3)自由市场生产使消费者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产量。 结论:市场上的供求平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社会计划者通过增加或减少物品的生产量并不能增加经济福利。 第八章:赋税的代价 1.基本概念:无谓损失 2.税收对参与者的影响,画图分析 3.决定无谓损失的因素供给和需求弹性衡量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状况变动的反应程度,弹性越大意味着无谓损失越大。

微观经济学作业题及答案

A1 经济学是关于个人和国家如何 A. 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要 B. 用无限的资源满足有限的需要 C. 用无限的资源满足无限的需要 D. 用有限的资源满足有限的需要 B2 在任何时间生产出来的汽车、电视机和比萨饼的数量是以下哪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答案 A. 商品如何被生产出来 B. 生产什么和生产多少 C. 这些商品是为谁而生产 D. 谁做出经济决策 C3 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 A. 市场经济 B. 个体行为 C. 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D. 中央计划经济 C4 稀缺性的主要含义是 A. 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明天来买 B. 需要用政府计划来决定资源的运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生活水平会逐渐下降 C5 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 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不能被满足 B. 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 C. 必须做出选择 D. 价格必定上升 B6 “没有免费的午餐”这种说法的前提是 A. 不存在食品银行 B. 任何事物都有机会成本 C. 人们是自私的 D. 政府总是补贴食品生产 B7 下哪一项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 A.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的关系 B. 美国烟草歉收对世界烟草价格的影响 C. 贸易差额 D. 预算赤字对价格水平的影响D8 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是 A. 证明只有市场系统可以配置资源 B. 选择最公平的收入分配方法 C. 证明只有计划经济可以配置资源 D. 因为资源稀缺而必须作出选择 D9 关于经济学基本问题,以下哪个说法是对的 A. 只适用于混合经济 B. 只适用于受到调控的经济 C. 与混合经济无关,因为它们基于私利 D. 在中央计划中,由政府来做回答 C10 机会成本的起因是 A. 自私的消费者 B. 贪婪 C. 稀缺性 D. 眼界狭窄的生产者是非题 B1 “妇女应该与男子同工同酬”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 对 B. 错 B2 机会成本的起因是人们的自私 A. 对 B. 错 A3 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所有点都意味着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A. 对 B. 错 B4 “看不见的手”原理中,那只看不见的手指的是市政府的管理 A. 对 B. 错 B5 “看不见的手”原理是由凯恩斯提出的 A. 对 B. 错 A6 实证经济学主要回答“是什么”问题 A. 对 B. 错 B7 不管做出什么选择,已经被花费出去而且不能够收回的成本叫做机会成本 A. 对 B. 错 B8 等产量线只有在边际技术替代率为正时,其生产才是有效率的 A. 对 B. 错 B9只有落后的国家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和供给的短缺现象。 A.对 B.错 B10收入分配中有太多不公平现象是实证经济学的说法 A.对 B.错 D1在得岀某商品的供给曲线时,下列除()外均保持常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