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写作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基础写作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基础写作结构课程教学设计

《基础写作·结构》课程教学设计一、教案头

二、教学设计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0.5分钟)

除了材料、主题之外,结构也是文章写作中必须考虑到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关结构的内容。

步骤二:讲授(8分钟)

第一节什么是结构

篇章结构,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结构”一词原是建筑学上的术语,它指的是建筑物的内部构造,整体布局。由于文章的编织、构造和它的道理相通,所以,它很早就被借用过来,用以表现一篇文章结撰、布局的艺术。

因此,所谓结构简单地说,就是文章的组织构造,我们应知道,材料只能解决“言之有物”的问题,主题解决“言之有理”的问题,倘若不把这些纷繁众多的材料根据表达主题的需要加以适当的编织和穿结,进而解决“言之有序”这样一个重要表达问题的话,那么,材料归材料,观点归观点,它们各自游离而不能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能是一堆零散的材料,一些抽象的思想。

日本作家小林多喜二说:“正如结构二字的字面含义是盖房子一样,不管你的材料有多么精良,不管你的目的是多么高尚,如果盖的不好,摇摇晃晃,结果是毫无用场的。”这段话确实很形象地揭示了结构对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

所以,古今中外的作家对于结构问题都给予了很高的重视,对于结构之美进行执着的追求。可以说,结构是文章表达即表现形式的最主要问题,因此,在动笔写作的时候,对于结构要好好地谋划一番。例如,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衔接,分多少层次,划多少段落,何先何后,何轻何重,如何过渡,如何照应,以什么为线索,用什么点题等,都应一一想好,想好这些,也就搭好了架子,也就完成了结构布局。

广义上讲,结构的任务是寻求一种最佳的表情达意的方式。从一篇具体文章讲,是指安排情节和组织材料的具体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经过加工思索所形成的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通常把这种结构功夫叫做谋篇布局。

如记叙性文章,作者根据创作意图,把人物、环境和情节组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它包括情节次序的安排、人物的配备、环境的布局、以及协调人与物之间的关系等就是结构。

议论性文章,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某一思想观点,总是先提出自己的思想观点,然后摆出一系列的事实和道理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种用事实和道理来证实自己认定的思想观点所采用的方式、方法,反映到文章中所形成的层次、顺序等就是结构。

说明性的文章,作者为了说明某一事物,总是从构成某物的本质属性方面作阐释或说明。如先说明某物的成因、构造,再阐释或说明其功能、用途等。象这样按不同的事物的不同属性展开说明的方式与方法,反映到文章中所形成的层次、顺序就是结构。

步骤三:讲授(16.5分钟)

第二节结构的原则与要求

一、结构的原则

(一)文章的结构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内在联系。

文章是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反映,而现实生活、客观事物不管多么曲折复杂,变化多端,实际上它是有其自身的内在规律和内在联系的,即事物的条理性认识的愈清楚,愈透辟,反映起来也就愈清晰,愈有层次。因此写文章就是要依据这种客观规律和内部联系来安排结构。如记叙文的结构,要反映事件及矛盾冲突的发生、发展和解决的过程,反映出事件及矛盾冲突的阶段性以及各个阶段的联系。论说文的结构就要反映中心论点和分论点以及论点与材料之间的内在关系等等。所以,文章结构要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事理的客观规律和内部联系,就要求在动笔之前对客观事物下一番分析、研究、综合的功夫,努力做到对事物、事理有着比较透彻的认识,这样思路才会清晰,文章结构才会有条不紊。

(二)文章的结构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主题是灵魂、统帅,因此,文章的结构同样要为主题的表现服务,因此,安排结构就是要把材料恰当的安装到主题的轴心上,把材料组织成一个紧密的统一体。

文章主旨是“谋篇之主脑”,刘熙载说:“文固要句句字字受命于主脑”(《艺概·文概》)。因此,考虑文章结构的段落和层次,过渡和照应,开头和结尾,主次和详略等,都要服从表现主题的需要。

例如:杨朔的《荔枝蜜》利用的是先抑后扬的手法。

如果离开表现主题的需要,孤立地看一种结构形式,我们很难说它是好是坏,所以,结构形式多种多样,变化万千,但任何结构形式选用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为着服务于主题的表现。

(三)文章的结构要适应不同体裁的特点。

文章体裁不一,它在表现生活时的角度、容量、表现形式等特点也是不尽相同的,如诗歌,其特点在于抒情,其结构特点表现为分行分节,音乐性、节奏感都非常强;而戏剧,其特点在于以对话展开情节,塑造人物,其结构特点表现为分幕分场,必须有贯穿全剧始末的戏剧冲突;电影它是立体的表演艺术,其特点在于真实地再现生活,有着直接地诉诸于人们视觉的生动形象,其结构特点是以“蒙太奇”连接画面,剪辑巧妙,跳动自如,不受时空限制。

以一般文章而论,文体不同,其结构特点也有区别,同一文体的文章,之所以被划入相同的类型,是因为它们反映生活,反映客观事物的发展和内部联系有着共同的文体特点。共同的文体特点决定了这类文体的基本结构方式。例如记叙文以记人叙事为主,一般都根据展开事件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性格的需要来谋篇布局,文章结构章节层次的划分,要正确反映矛盾发展的阶段、时间地点的转换、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论说文以议论说理的方式反映生活,一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安排文章结构。可见,体裁不同,文章结构方式各异。所以安排文章结构要注意适应不同文体的不同要求。

总之,结构和文章的体裁大有关联,结构文章时应“因体”而制宜,要考虑并适应不同文体对文章结构的不同要求。

(四)结构要富于变化创新。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变化无穷,事物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文章,其形式无疑也应多姿多彩,变化万千。一篇好的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应该有它的特点,有它的个性,只有这样,才能准确地状写事物的特殊本质,描摹事物的独特风貌。

总之,把文章的表现形式,结构形态看成是凝固不变的,在写作时采取墨守

成规的,亦步亦趋的态度,是缺乏活力没有生气的表现,从来没有万古不变的结构模式。

二、结构的要求。

(一)完整统一

一篇文章总应该有头有尾,有中心,无论叙述一种情况,或说明一个问题,或抒发一种情感,都必须十分注意结构的完整和格调的统一。夏丐尊、叶圣陶在《文心》中说:“一篇文章犹如一个团体,每一节就同团体中一个人一样,都应该担任相当的职务。一篇文章犹如一所房子,每一节就同整所房子中的每一间房子一样都应该有它适当的位置”;又说;“通体维持着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这就是说,“篇”要有独立的内容,“节”(或段)也要有独立的内容,节与节之间又要相互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

(二)严谨自然

严谨指的是结构布局的精严细密,无懈可击;思想是严密的,没有挂一漏万,顾此失彼的情形,组织是严密的,没有颠三倒四,破绽百出的毛病。

自然,指的是结构布局的顺理成章,行止自如。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更不是牵强附会的生拼硬凑。应“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这就是对文章结构的要求。

当然,要真的做到这些要求,是很不容易的,但既是要求,我们就只能“取法乎上”,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如果我们把要求定得不高,那么,我们就可能取得其下了。

步骤四:讲授(56分钟)

第三节结构的内容

一、层次、段落与语段

(一)层次

1、层次的概念

层次是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反映和表现客观事物发展的阶段和矛盾的各个侧面。一个层次,在记叙文中,或是一件事情发展的阶段,或是相同性质材料的组合,或是人物事迹某一侧面的表现;在议论文中,或是某一问题的分析,或是某一道理的阐述,或是某一问题的论证。各层次间是有机地联系着的。有时人们把层次称作“意义段”。“结构段”或“部分”。

2、层次安排

(1)记叙文安排层次的方法

①以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安排层次

如《在逃犯就擒记》:

一月二十九日晚九时三十分,省民航局公安处值班室接到北京民航总局公安局电话通缉令:“山西省太原民航工业服务公司技术处科技助理张炳学与1986年12月30日携款潜逃。”

接到通报后,公安分处立刻做了部署,选派侦察员朱启生和刘振军两同志前往梨树县叶赫满族乡(张犯哥哥张炳真住处)开展缉查工作。

二月十九日十四时。朱、刘两名侦察员不顾旅途疲劳,下车后直奔该乡公安派出所和该所领导取得联系,讲明案情,要求配合。派出所同志立即表示积极配合。

次日清晨,他们火速赶到砬子沟。村干部介绍说:“张炳武是中师毕业后分配来的,时间不长,现任县中心校会计……”

根据村干部提供的情况,他们决定正面接触张炳武,经询问得知,张炳学是其三弟弟(张炳武、张炳真均为罪犯兄),于二月十七日从黑龙江省来他家,他们让张炳武带路,立刻来到他家。进屋后,见炕沿上坐着一个青年人,与通缉的体貌特征吻合,经审查,确系在逃罪犯张炳学。就地生擒。

通缉在逃犯张炳学,在逃三十六天,流窜数省后,被我省民航公安分处扑获归案。

(摘于《吉林公安》,作者侯晓东。有删节)

这篇记叙文,就是按时间顺序,从接到案情通知写起,一直写到此案侦破完结。

②按照空间变换的顺序来安排层次

如周定舫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一文,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来安排层次的。作者先写在天安门广场远眺纪念碑的印象,然后写登上第二层平台,近看碑身所见,接着写瞻仰碑身四面浮雕,接由东到南,由南到西,由西到北的顺序来写。空间的每次变换,文章便推出一个层次,各层次之间联系紧密,又井然有序。

③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采用纵横交叉的办法来安排层次。

例如《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篇通讯,从纵向方面来看,以时间的推移作为其开展情节的“经线”,同时又以空间方位的转移为其“纬线”。这样,就把同一时间在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事件十分巧妙而紧凑地交织在一起。既注意了时间的连贯性,又照顾了空间的平列性。一“经”多“纬”,变化而不乱,成功地表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协作精神。

④以材料的性质分类来安排层次

如魏巍《我的老师》,全文分三个大层次。在第二大层次中,又将对三位老师的回忆内容相对集中,分为三个小层次。写柴老师在教学中有体罚学生的现象,劝老师不要打孩子;写蔡老师的故事,希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象她那样,爱护孩子;写宋老师伤了孩子自尊心的故事,劝老师要理解爱护孩子。总之,魏巍在这篇文章中并非按着接触老师的先后安排结构,而是按类型、性质编排层次,为表达希望所有的老师都应有“一颗热爱儿童的心”这个主题服务。

⑤以作者的认识发展、变化的顺序来安排结构

如杨朔的散文《荔枝蜜》,开头写儿时被蜜蜂蛰过而不喜欢它。接着写喝了蜜,便动“情”了,经老梁一介绍,“心头不禁一颤”,有所领悟。尔后,由物及人,表达出对辛勤劳动的农民的钦佩。最后,居然“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表达了作者把自己熔于普通劳动者之中的衷心愿望,使全文的主题升华到高峰。

(2)议论文安排层次的方法

①递进式

各层意思之间是一层进一层,层层深入地联系,人们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这个过程,反映在文章的层次上,就是层层深入的结构方法。如《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采用的就是这种结构。该文共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阐明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第二个层次在第一个层次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原则”,指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会削弱理论的指导意义;第三个层次在前两层的基础上,向纵向发展,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知识论关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辨证统一的观点,就是任何思想、任何理论都必须毫无例外地、永远地、不断地、接受实践检验的观点,也就是真理发展的观点。这个论证步步深入,透辟有力。

②总分式

先总起来说,然后分开说,第一层和后几层的关系就是总分关系;或者前几层分开说,最后一层总起来说,最后一层和前几层也是总分关系。如《改造我们的学习》就是先“总”后“分”,先总述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面目“为之一新”的成绩,然后,再分述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和学习马列主义等方面存在的缺点,用“对照”的方法反复地加以分析、强调,并提出改造我们的学习的具体建议,先“总”后“分”,高层建筑。而《反对自由主义》则是先“分”后“总”,先缕述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然后,总述它的危害、根源、克服办法,论述十分自然。

③并列式

各层意思之间是并列关系。如周总理《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共分八个部分,除“引言”和最后的“话剧问题”外,中间六个问题:“物质生产和精神产生问题”、“文艺规律问题”、“遗产与创造问题”、“领导问题”,论述的角度一致,并列比较整齐。

《劝学》中论点是学不可以已。采用了并行排列的材料进行论证。从学习的意义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从学习的作用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从学习的态度说,“锲而不舍,用心一也。”

安排层次的方法,当然不限于以上几种。在一篇文章中可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如在一篇文章中,大层次按一种结构安排,而在大层次中安排小层次时则可以采用另一种结构形式安排。

(二)段落

1、段落的概念

段落是层次的外部标志,是构成文章内容的基本单位。有时,它是文章内容在表达时,因转折、强调、间歇等情况所造成的文字上的停顿。它在形式上有明显的标志,即另起一行。

2、段落的要求

①段落要单一、完整

所谓单一,是指一个段落只能有一个中心意思,不能包含几个中心意思,以免一段之内的意思杂乱、纠缠不清。

所谓完整,是要求在一段之内,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把意思说透。不能在这一段说一点,在那一段又说一点,把本来很完整的意思弄得支离破碎,使文章显得凌乱不整。

②段落要连贯

段落的意思要服从于层次,而不能游离于层次大意之外。在一个大层次中的各个自然段,彼此要紧密联系,文意贯通;上段要为下段打基础,下段意思应该是上段意思的继续和发展。

③段落要匀称适度

段落的安排要符合内容和表达的需要,该长则长,该短则短,但一般不宜过长。各个段落的内容,分量的轻重,自数的多少,都要做适当的安排;不可畸轻畸重,忽多忽少,长短失当。

④段落要反映层次

安排段落是为了更好地展开文章的层次,因此要精心地安排每一个自然段,把作者的思路有步骤地表现出来,从而帮助读者更好地领会各层意思,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

⑤段落的连接要自然和谐

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连接要自然、和谐,尤其是在内容发生了变化、空间发生了转换、地点发生了转移时,在段落与段落的衔接处,“针线”要紧密,不可有破绽,更不可能有脱节的现象。

(三)语段

1、语段的概念

语段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前后连贯,围绕着一个明晰的中心表述,组成比句子大一级的语言单位。它是组成文章内容的最小意义单位。也称它为“句群”、“句组”。如:

三年“严打”战役的实践证明,我们的干警队伍总的来说是好的。正因为有这样一支队伍,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与检、法、司等有关部门紧密配合,才保证了这场斗争的顺利进行,较好地完成了任务。

(摘自《内蒙古公安》《石占宽厅长讲话摘要》)

这是由两个句子组成的语段。这个语段阐述了我们的干警队伍总体来说是好的这一中心意思。

i.语段要正确反映事物的内在联系

凡事、物、情的发生、发展、变化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进行,那么在一个语段里,也应注意反映物、事、情的内在逻辑关系、内在联系。如:

近两年来,看守所人犯脱逃时间仍不断发生,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研究人犯脱逃的心理机制,即时捕捉人犯脱逃动机,做出防范措施,是当前看守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重要问题。

(摘自《内蒙古公安》,作者常观生)这个语段由两个句子构成。它是围绕怎样防止人犯脱逃来陈述的。前后两句就这一中心议题,从因果关系上来阐述,注意了事物的内部逻辑联系。

ii.注意语段间的衔接照应

一般情况下,一个段落包含着几个语段。这几个语段间就应衔接紧凑,照应紧密,不可支离。如:

间接证据,是与案件主要事实有间接联系的证据,它只能佐证与案件有关的个别情节或片段,而不能单独地直接证明案件的主要事实。但是间接证据对于查明案件主要事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常常是获得直接证据,侦破案件的先导,特别是重大刑事案件更是如此。

(摘自《四川公安》,作者向利容)

这个语段较长,共有三个单句。它们衔接紧凑,照应也严密,辨证地阐述间接证据对于侦破案件的作用与意义。中间用过渡词语(如“但是”),增强了句子的逻辑性。

iii.语段要详略得当

一个语段的组成,是句子多好,还是句子少好?这要根据具体内容来定。倘若内容丰富,非得用几个句子表述不可,当然多就好了;倘若一个意思只用两句来表述就可以了,却要用三个甚至更多一些句子来表述,那就有画蛇添足之嫌了。

二、开头、结尾

(一)开头

开头,指的是文章怎样选择角度,如何写下第一笔。

开头是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位置特殊,因而有着特殊的功用。好的文章开头,能抓住读者阅读的兴趣,使读者急欲读下去;好的文章开头,有“首句

标其目”的作用。使读者对该文的主题、思想、格调等趋向一目了然。

1、开头的要求

(1)要从文章的全局出发,要与下文衔接自然,格调一致。要服从主题的需要,紧扣提议,尽快入题。

(2)要新颖生动,富有吸引力,启发读者思考。避免陈词滥调,也不要故弄玄虚。

(3)要言简意赅,凝炼明快。不要做文字游戏、卖关子。

(4)要符合文体的要求。

司法文书的开头,一般均有定规。因为司法文书是有法律效用的,是实施政策、法律的工具,在写作上有其特殊要求。正因为它表现特定的内容,才决定它须采取特殊的形式。一般来说,它的开头要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注重实用。有啥说啥,“开门见山”,不需转弯抹角。要使人一看就懂。不允许作文学艺术的夸张、渲染和烘托。

2、常用的开头方法

①落笔入题,揭示中心

如朱自清的《背影》起句:“我与父亲不相见两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秦牧的《花城》起句:“一年一度的广州年宵花市,素来脍炙人口。”

这份调查报告的开头直截了当,简明扼要。

②说明动机,引出下文

毛泽东的《青年运动的方向》起句:“今天是‘五·四’运动的二十周年纪念日,我们延安的全体青年在这里开这个纪念大会,我就来讲一讲关于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的几个问题。”

③叙述情况,介绍背景

鲁迅的《为了忘却的记念》起头:“我早已想写一点文字,来纪念几个青年作家。这并非为了别的,只因为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至今没有停止,我很想借此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照直说,就是说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这个开头介绍了写作背景和写作时的心情。

④描写环境,烘托气氛

这种开头方法一般用于情节性较强的文章,基本上可称做艺术手法。这种方法可以造成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氛围,使读者情绪受到感染。如:

一起骇人听闻的迷信事件

凄惨惨的寒风刮过山岗,一位古昔老妪带着几个孙子呆立在两座新垒起的坟墓旁。她泪如泉涌,悔恨交加。一个好端端的家庭,因迷信而弄的家破人亡。

(摘自《四川公安》,作者游广)

这里有环境描写和气氛渲染。造成这种凄惨的气氛,为的是感染读者的情绪和控诉迷信的罪恶。

⑤回忆联想,抒发感情

杨朔《荔枝蜜》的开头:“花鸟草虫,凡是上得画的,那原物往往也叫人喜爱。蜜蜂是画家的爱物,我却总不喜欢。说起来可笑。孩子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蛰了一下,痛得我差点跌下来。大人告诉我说:蜜蜂轻易不蛰人,准是误以为你要伤害它,才蛰。一蛰,它自己耗尽生命,也活不久了。我听了,觉得那蜜蜂可怜,原谅它了。可是从此以后,每逢看见蜜蜂,感情上疙疙瘩瘩的,总不怎么舒服。”

这里,回忆孩提时的往事,为后面的抒情作铺垫。

此外,还有概括总体,介绍内容;言归正传,展开故事;针对敌论谬说,单刀直入;引用诗句、谚语、故事,增添文章的色彩等等。

(二)结尾

结尾,是指文章内容表达的终结,一般是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好的结尾能起到总结全文,深化主题,发人深思的效果。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结尾与开头同等重要。文学性的作品是很讲究收尾的技法的,讲究“含不尽之意与言外”,“余音袅袅”、“余味无穷”等效果。而司法文书的结尾却截然不同。不同内容的文书,有着不同的要求。一般都有硬性规定。属于呈上报告类的,结尾一般都写有请“批示”、“请领导审查决定”的文字。简报类,结尾一般都写有总结、提出问题、今后努力的方向等意思的文字。总体说来,司法文书的结尾出于某类文书功能的需要来采取不同的结尾方式,从风格上讲,一般表现为平直,言简意赅。

1、结尾方式

①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这种结尾方法,对全文的主题思想是“点睛之笔”。

例如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的结尾:“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些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文章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观点,具体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后总括全文,结论斩钉截铁,鲜明突出。

②篇尾点题,首尾呼应

冰心的《樱花赞》的结尾:“深夜回忆,暖意盈淮,欣然提笔作《樱花赞》。”茅盾的《白杨礼赞》结尾:“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柚木(那也是枝叶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这样的结尾与文章的标题、开头都有照应,篇末点了题。

③展示未来,鼓舞斗志

鲁迅的《灯下漫笔》结尾:“这人类的筵席现在还摆着,有许多人还想一直摆下去。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青年的使命!”这是号召,鼓舞青年向封建势力斗争。

例如夏衍的《包身工》“黑夜,静寂得象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还是终于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呻吟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文章在用典型生活事例愤怒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罪恶后,用文学手法义正词严地指出这种罪恶制度必将消亡,从而激发受压迫者起来反抗斗争,谋求解放,形象鲜明,感染力很强。

④抒发情怀,卒章显志

例如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在描述了志愿军战士三个动人事例后,深情地在结尾写道:“……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朋友!你是这么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伟大领

袖毛主席,你一定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作者希望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祖国人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热爱具有国际主义精神英勇抗击美帝侵略者、保卫世界和平的志愿军战士,情透纸背,意味深长,具有很强的感召力。

三、过渡与照应

(一)过渡

1、过渡的概念

过渡是指文章的层次与段落之间表示连接、承转的方式。它把前后层次或段落的不同内容环环紧扣地联系起来,使文章脉络清楚、连贯流畅,使读者的阅读思路得以顺利地由前者转入后者,而不感到中间有什么阻碍。

2、过渡的方法

①用过渡段

在层次或段落之间,安排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表示过渡。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的第二自然段:

但有一件小事,却与我有意义,将我从坏脾气里拖开,使我至今忘记不得。

这段不仅承接第一段,与“所谓国家大事”形成对比,而且为下面叙述这件小事作引子。

②用过渡句

在层次与段落之间,安排一个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表示过渡。这个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一般放在后段的开头,也有放在前段结尾的。如魏巍《我的老师》中最后一段的开头句:

上面,这就是和我一起渡过童年的几位老师。

③用过渡词语

如“因此”、“总之”、“可是”、“然而”、“综上所述”、“总而言之”等词语表示过渡。表示过渡的词语一般放在段落的前头。

3、过渡的运用

①文章内容由一层意思转换为另一层意思时需要过渡。

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写到“我”从百草园这个自由自在的“乐园”转到以“严厉”著称的三味书屋去读书时写了这样一段话: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这样,便使文章有机地联系起来了。

②论述问题由总到分、又分到总时要过渡

如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一文,第一层是总论,第二层由总论转到分述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这中间用一句衔接的“自由主义有各种表现”当分述完十一种自由主义表现之后转入总述时,又用一句话衔接:“所有这些,都是自由主义的表现。”再如《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提出了论题之后,进行分析之前,即由总述转入分述之际,用了一个过渡:“中国社会各阶段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便自然地由总述转入分述。分述完了以后,进入综述之前,又用了“综上所述”这句话来过渡,便从分述很自然地转入综述,使文章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

(二)照应

1、照应的概念

照应是指前后内容之间的照顾和呼应。它包括交代和呼应两个方面。交代,指的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的地方先提示一下,埋下伏笔。呼应,指的是对前面已经提示或埋下伏笔的内容进行必要的续写或回答。

2、照应的方法

①内容与标题照应

如陶铸的《松树的风格》,冰心的《樱花赞》,在行文中多次与标题照应,行文处处语不离题,对突出主题起了很好的作用。

②行文中的照应

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结构更为紧凑,主题更为突出、鲜明。如杨朔的《泰山极顶》,写泰山路上所见所感,设下伏笔:“细看山景,……象一幅规模惊人的青山绿水画”,“又象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的稿本”。但都没展开描述。当作者登上泰山极顶,看到祖国正在变化的壮丽奇景时,才对“画卷”、“文稿”作了解释:“如果说泰山是一幅徐徐展开的青山绿水画,那么这幅画才完全展开,露出画卷最精彩的部分。如果说我在泰山路上是翻着什么稿本,那么我才算翻到我的民族真正宏伟的创业史。”这几段话使得文章前后得以照应。

③头呼尾应,首尾相援

如杨朔的《香山红叶》一文,开头写游香山去看红叶,恰好找到一位老向导。结果,没有看到红叶,结尾写道:“我却摘到一片更可贵的红叶,藏到我心里去。这不是一般的红叶,着是一片曾在人生中经过风吹雨打的红叶,越到老秋,越红得可爱。不用说,我指的是那位老向导。”把红叶和老向导联系起来,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统一。

步骤五:讲授(8分钟)

第四节理清思路,安排好文章结构

一、什么是思路?

思路是指思想的线索,思想的脉络,也就是作者构思文章时思维的“路线”。

客观事物是第一性的,是构成文章的基础;文章则是作者对客观事物的一种认识的反映。显然,从客观事物到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这就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与认识的思维活动,以使作者的思想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我们要在工作实践中学会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这样写起文章来,思路就易于澄清,就容易与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产生“同步”,写出好的文章来。

如果我们要写一份侦查报告,那么,那个被侦查的案子总是有它的各方面复杂情况:罪犯作案的动机、目的和手段,作案时间,作案地点与情节,有无同伙以及对犯罪行为的认识等等。待这些问题搞清之后,如何写这一报告,思路就较为清楚了,就能使自己的思路在紧紧把握住案件本身的内在因素的基础上渐渐完善、成熟。一旦付诸于文字,那么反映在文章中的结构就具有科学性了。

司法工作者要写一份判决书或写一篇辩护词,就必须经过一个调查事实、分析案情、研究性质、直到引用法律条文审理案件的整个过程。在此基础之上再行成文书,思路就畅通了。

由此看来,思路既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观察和分析的结果,又是安排文章内容和结构的基础。安排结构,不是单纯的写作技巧问题,实际上是作者的思路在写作方法上的反映。不同作者根据文章的性质、题材,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总是采用不同的结构方法,这是由于每个人都有不同思路的结果。

二、构思的要求

(一)要讲求顺序

任何一种事物,一种事理,都具有他自身的发展变化的顺序和规律。如时间,分先后早晚、春夏秋冬;空间分上下左右、东西南北;人则从小到大、从少年到青年到老年等。我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时候,就必须符合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要讲究顺序。或从开始到结局,或从原因到结果,或从正面到反面,或从过去到现在,一定要有条理、有次序。只有准确地认识客观事物,才可能层次井然,恰如其分地组织安排文章材料。

(二)意思要连贯

意思连贯,是指前后意思的排列顺序要符合逻辑,具有必然性。如后面说的情况与前面说的情况有合理联系,后面的结果与前面的原因有必然联系,自己的某一观点与客观事实有正确的联系,这种联系,有的是“衔接关系”,有的是“转折关系”,有的是“并列关系”或“因果关系”。不管怎样,一个意思与另一意思总是有某种联系的,在构思和结构文章时首先要考虑这一点。

(三)要加以正确区分

所谓区分,就是对许多材料进行辨析,加以区别、分类。不同的意思一定要区别开来,划清界限;相同的意思要加以集中;相同或相近的意思加以辨析;相反的意思须断开。通过正确地区分,使思路更加清晰。

三、提高构思能力

(一)必须善于观察事物,全面深刻理解和认识事物

作者思路的产生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而客观事物是错综复杂的。因此,要思路清晰严密,就必须善于观察客观事物,充分理解和认识事物。从仔细观察和认真思考入手,活跃思维使思路既开阔活泼而又细致严密,这样文章的结构才能安排好。

(二)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开阔思路

凡是好文章,它的结构都是作者仔细观察、分析、加以精心构思而成的。读一点好文章,用心分析它的结构、层次,可以领会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

(三)练习缩写

所谓缩写,就是对一篇文章的浓缩或者纲要。缩写可以作概括能力的锻炼,或提炼能力的训练。

(四)养成编写提纲的好习惯

写作之前,编写结构提纲,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有条不紊地理清思路。一份写作提纲,就好象一篇文章的蓝图。动笔写作时,以蓝图为依据,即便作些变动调整,删节补充,总体上不必大动,以免出现有头无尾,文思混乱的现象。编写提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结构、材料的组织和安排。初学写作,一定要在每篇文章写作之前拟定好尽可能完整的思路结构提纲,这对理清思路,提高文章的结构能力是大有帮助的。

步骤六:课堂小结:(0.5分钟)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应重点掌握结构的内容,开头和结尾的方式以及过渡和照应在文章中的应用。

步骤七:课后练习:(0.5分钟)

编写写作提纲。

基础写作教程知识点整合 梁富曙

1、《文赋》:晋人陆机的文赋是一篇完整而系统地论述文章写作理论的专论。 2、陆机在“小序”里讲到:“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 3、《文心雕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所著的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写作理论专著。 4、《文心雕龙》中的文体论,可以归纳以下几个特点: ①每种文体各司其职,公用明确 ②文体论中设计的多种文体,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③文体论中,明显透露出刘勰反对浮靡文风的思想 5、感受:是指作者的感官到各种外界物(如形象、颜色、声音、气味、滋味、冷暖)的刺激所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理活动,它是通过感觉和知觉从生活中摄取感官信息,在与感情的同化中获得的一种智能。 6、感受的特点:①新鲜性②持久性③丰富性④爆发性 7、感受力:其实质就是信息获取能力,是指作者在感受事物的过程中,使感受的目的得以逐渐完成的心理特征和总和,也指直接影响感受的效率 8、观察:指在写作生活中,人们有计划地认识某个对象的知觉过程和认识过程 9、什么是观察?(8)观察的方法有哪些?:概貌观察、细节观察、动态观察、静态观察、对比观察、类比观察 10、思维:是人脑的一种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的规律性的一种间接地、概括的反应过程 11、对照写作中的思维,简述对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分析理解:以为的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被书本牵着鼻子走,而失去主见,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而如果一位孔祥却不去进行实实在在的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学习与思考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真知。 12、幻想:是愿望支配下的不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想象。 13、联想: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有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过程,或是由当前事物回忆这事物的过去及有关这事物的其他情况。 14、联想的基本形式: ①相似联想 ②接近联想 ③对比联想 15、运用联想的基本方法:①寓托,托物言志②追溯③化形④发散(举例说明联想的方法) 16、聚材:是指写作者通过搜集、摄取等行为来积聚各种主客观信息活动 17、材料:是指写作者从生活中积聚到的供写作用的各种主客观信息,诸如事件现象、人物、环境、理论观点、意识流动、生活感受、情趣感情等 18、素材:一般是指创作者在生活中积累起来而未经过加工改造的原始材料 19、题材:一般指构成作品内容的一组完整的生活时间或社会现象 20、资料:是指用作参考或依据的材料 21、怎样区分材料、素材、题材、资料这几个概念(见17~20) 22、结合和自己的理解谈谈阅读对于文章写作的重要意义: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为写作提供表达方式;促进写作提高;开阔视野、积累知识、丰富语言、陶冶情操;写有利于增强阅读的兴趣;体现阅读水品,缜密写作思维等 23、思路:写作者进行运思活动时思维运行的线路或轨迹,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怎样理解、观察、认识以及将要怎样表达的思维反应。 24、线索:是指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的纽带 《基础写作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知识点整合归纳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应用文写作基础教案.

第一单元导论 一、教学要求:让学生对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有一个概括性认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1、理解应用文的基本概念。 2、应用文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应用文概述 一、应用文的概念 应用文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公民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办理公务或个人事务时所使用的、具有某些惯用格式的文章的总称。 二、应用文的种类 行政公文:如公告、通告、通知、通报 通用类 事务应用文:如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公务文体 法律应用文:如起诉书、自诉状 经济应用文:如经济合同 专用类 礼仪应用文:如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应用文涉外应用文:如涉外函电、备忘录 书信类:如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申请书 私务文体条据类:如借条、请假条 其他 新闻文体:如新闻、消息、通讯 其他:如论文 三、应用文的作用 1、规范和准绳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交流和沟通作用 4、凭证和档案作用 四、应用文的一般特点 1、实用性 2、程式性 3、时效性 4、朴实性 第二节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材料真实典型 二、观点正确鲜明 三、结构严谨 1、层次清楚、段落分明 2、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3、开头结尾简洁明了 四、语言得体 1、庄重得体 2、通俗易懂 3、准确规范 4、简明扼要 五、格式规范 1、广泛阅读范文 2、大量实践训练

作业:在本单元学习了应用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后,你掌握了哪些新知识?有哪些感悟? 第二单元公文 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等9种公文的概念、特点、作用和使用范围。 2、掌握通知、通报、报告、请示、函、会议纪要等6种常用公文的行文关系及其具体的写作要求和方法。 3、学会仿照教材中的范文进行写作,做到格式规范。 二、教学重点:公文的格式和写法。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公文是国家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进行公务活动时所使用的体式完整、内容系统的各种书面材料。狭义的公文是指行政公文,主要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二、公文的特点 1、法定的权威性 2、明确的政策性 3、严格的时效性 4、程式的规范性 三、公文的作用 1、规范和指导作用 2、宣传和教育作用 3、凭证和依据作用 4、交流和沟通作用 四、公文的种类 (1)按适用范围划分为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共13种。 (2)按行文方向划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3)按缓急程度划分为特急、急件两种。 (4)按保密级别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五、公文的格式 1、眉首部分 眉首部分位于公文首页上部红色反线之上。 (1)公文的份数序号。简称份号,它是将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办法》规定:绝密、机密公文应当标明份号。份号标注在公文首页左上角第一行,用七位阿拉伯数码顶格标注,不足七位数用“0”补齐,如“0000006”。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秘密等级简称密级。《办法》规定:涉及国家秘密的公文应当标明密级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标注在首页右上角的第一行,密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保密一年以上的,注明年数;不足一年的,注明月数。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均应该标明紧急程度,分特急和急件。紧急程度标注在首页右上角密级之下。 (4)发文机关标识。一般由发文机关的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后加“文件”组成。若是几个机关联合行文,应将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5)发文字号。包括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三部分,如“中青办发〔2010〕22号”发文机关代字是发文机关名称的缩略语,如“中青办”“是共青团中央办公厅”的缩略语。(6)签发人。它是代表机关最后核查并批准公文发出的领导人姓名。签发人平列于发文字

写作基础教程复习资料

汉语写作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单选题15题15分 2、判断题10题10分 3、填空10题10分 4、名词解释5题15分 5、简答题2题10分 6、800字以上的命题作文40分 一、名词解释 1.写作素养: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应具备的先天和后天的质能与修养。 2.材料:是一个外延广泛的概念,它是作者为着某一写作目的,从生活中搜集、摄取并写入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与事理。 3.第二手材料:人们通过阅读以及其他方式(如通过试听设备),也可以获得写作的材料,这就是间接材料,即第二手材料。 4.鉴别材料:是对材料的意义和价值进行认识和判断的一项工作。 5.储材:即储存材料,指作者在生活中广泛搜集、占有材料的过程,是写好文章的基础。 6.审题:指对文章题目进行周密的揣摩、审查以把握题意的活动。 7.思路:就是作者为了深化和表达其思想认识而遵循的思维活动的轨迹。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的观察、理解、认识过程的反映。 8.语体:指语言在不同体裁的文章中长期形成的体式特征。大而分之,语体可分为文章语体与文学语体两种。按表达方式划分,语体又可分为叙述型语体、描写型语体、议论型语体、说明型语体、实用型语体。学霸还可以去看:写作规律、文章体裁、主题与客体、题材、素材、观察、感受、主题、笔在意先、结构、层次、段落、线索、过渡、照应、白描、语言素养等的名词解释。。。 二、简答题 1.“物---意---文”的双重转化。 作为第一自然的“物”作用于大脑,大脑通过观察感受分析提炼而得到“意”,“意”反作用于“物”选材剪裁而得“物象”,“物象”定体谋篇选技用词作为第二自然的“文”。如刘勰的《文心雕龙·物色》和郑板桥的《定则与化机》中所描述。 2.材料的意义、种类。 (1)意义:是写作的基础,写作必须先占有材料,这是由写作的目的和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决定的;是主题的支柱,写作总要表达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达正确的思想观点,决不能信口开河,随意为之;是文章的血肉,没有材料的文章,是空泛抽象、干瘪无力的,材料用得不够的文章,也会显得单薄、瘦弱。 (2)种类:直接材料,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或作者在生活实践中的所见、所感;间接材料(第二手材料)请看名词解释3:;发展材料,是在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作者的思考、分析、研究或一定的集中、概括而得到的材料。 3.储材的方式(正确途径):观察记录、生活札记、调查与采访笔记、读书笔记(标记式、评点式、摘录式、索引式、心得式)、报刊剪辑、资料卡片。 4.鉴别材料的真与假:是否能反映生面貌活的真实、是否能反映生活本质的真实(表象虚假,本质真实、表象真实,本质虚假)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基础写作课程标准 课程:基础写作 适用专业:初等教育(文) 开设学期:第一学期学时:56 一、课程性质和作用: 《基础写作》是我校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和骨干课程。通过系统讲授写作理论知识和进行写作实际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写作素质、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评论、鉴赏文章的能力,为今后从事各种文体的写作以及中小学语文的教学与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用: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系统掌握常见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文学性文体的特点及基本写法;能够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二、课程目的和要求: 1、了解和理解写作的基本能力 2、熟悉写作的基本流程 3、引导学生探索各类文体的文体格式,规范写作意识 三、课程理念设计与思路:

了解《基础写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理解和规范各文体的特点。通过基础理论的学习,引导学生探索各类应用文体的文体格式、写作方法和写作规律,明白“为何写”、“写什么”、“怎样写”。通过课堂讲授,以师生互动为主,多用启发式,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他们的丰富潜能,培养他们的批判精神、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牢固掌握关于写作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训练,使学生熟练运用写作理论知识分析、鉴赏文学作品;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语言流畅、文风端正并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四、教学重难点要求: 1、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2、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树立本体意识,让学生明确是“我要写作”而不是“要我写作”,提醒学生及时把握某些瞬间涌起的写作冲动。 3、要重视深厚的文学修养和扎实的文字功底。要求学生积累各种素材、加强背诵的要求,积累语言材料,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扩大学生对生活的认识,培

英语基础写作1授课教案

英语基础写作1授课教案 临沂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英语基础写作1》 教案 教材:《英语写作手册》,丁往道主编, 授课人:邢元平王之波 2008年9月 Contents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Course 1 period Chapter One Using Proper Words 5 periods Chapter Two Making Correct and Effective Sentences 6 periods Chapter Three Developing Paragraphs 6 periods Chapter Four Composing Essays 8 periods Chapter Five Manuscript Form and Punctuation 4 periods Chapter Six Practical Writing (1) 2 periods 授 课A Brief Introduction of A Basic Course in English Writing 题 目 教 学 Grasp the characters, aim,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目

的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s of the course. 与 要 求 教 学 方 Discussion, Explanation,Group Activity 法 与 手 段 The criterion of a good composition 教 学 The writing process of a good composition 重 点 与 难 点 Week 1 1 period 授课时间授课学时 I.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English Basic Writing Its characters, aim,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learning methods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ests. II. What is a Good Writing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基础写作课程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 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 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 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 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 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 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 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 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 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 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 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 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 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 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 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 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基础写作课程代码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适用对象 汉语言文学本科(师范类) 总学时数 92 周学时数第1学期2,第2学期4 开课学期 1、2 学分 6 先修课程 基本教材《现代写作教程》,董小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参考教材:1. 《基础写作教程》尉天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写作教程》,路德庆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二、课程描述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类)的一门专业必修课。 (二)课程教学目的 写作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兼具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并带有师范专业的特色。开设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和研究能力,为学习其他课程和今后的发展夯实“会写”的基础;同时,使学生了解中学作文教学的基本原理,初步熟悉作文教学的规律和方法,为将来胜任语文教学工作做好“会教”的准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基础写作理论和主体素养知识,结合写作过程训练和文字表述训练,使学生掌握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和实用文体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创造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相长和因材施教的原则。 写作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正确处理理论知识传授和写作训练的关系,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首先选准知识点精讲细讲,使学生进入写作学理论体系,形成写作和研究的氛围。其次根据每章节的重点进行写作实践训练,实现最终目标——每人一本“精品作文集”。讲授时以传统讲授为主要授课方法,以多媒体技术及教学课件为辅助教学手段。 2.为学生提供优秀范文,讲前用例文引路,让学生对相关写作理论有感性认识,讲后用例文分析印证写作理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写作理论。 3.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强调广泛阅读,培养学生读书和写作的积极性。 4.提倡自主创作,提倡为实际工作和学习写作,鼓励学生为各级各类刊物投稿,对发表或录用文章的学生给予奖励。 5.对学生的作文、作业认真批改讲评,每学期作文评改课不得少于6次,其中包括学生互评与自评。 三、课程各章建议学时分配 章次内容建议学时

《基础写作议论》课程教学设计.doc

《基础写作?议论》课程教学设计 、教案头 本次课标题:议论 授课班级上课时间2学时上课地点教室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了解有关议论的基本知识。全面熟悉在 各类文体写作中都具有重要作用的这种表达 方式。熟练地识别辨认议论的具体写作要求 及其主要写作方法手段。 提高层:在认知的前提下,熟练地运用 这种表达方式。 深入学习理解议论这 种应用广泛的表达方式在 各类文体写作中具有的重 要作用。掌握叙述的具体表 达手法。 能 力训练任务及案例任务一:了解什么是议论 任务二:熟悉议论在各类文体写作中的作用 任务三:议论的具体要求 任务四:议论的手法 任务五:学习《忠臣之死王朝悲歌》,深入学习议论的写作手法。 参考资料《新编写作教程》,王瑜辉、王丽丽,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现代汉语》(上、下),黄伯荣、廖序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中国文学史》,袁行需,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语言文字实用手册》,于学礼、刘靖年,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二、教学设计 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 知教内目告{学治W)1、介绍议论文 2、如何写作议论文 3、文体写作中的格式 4、几种写作注意事项 讲授(口 述) 多媒体课 件 课堂讨论90, 入任项) 引{务目什么是议论文?讲授 多媒体课 件 3, 练掌初或本J) 力操{握步基能议论文的分类讲授 多媒体课 件 30’ 化加对本力体 深{深基能的G 几种议论文的写作讲授 多媒体课 件 27, 归纳 (知识和能力)论证方法讲授 多媒体课 件 12, 训练 巩固 拓展 检验 课堂讨论10,总结小结5,作业写一议论文,题目自拟。3,后记 第八章议论 第一节议论的含义

基础写作教程复习整理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第一节:写作的定义: 文章的分类:文学类、杂交类、实用类、 写作的含义:写作是作者运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于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心智活动 首先,对写作的性质有一个明确的定位, 其次,应该确立作者的主体地位。 最后,还必须看到写作是以书面语为中介符号表情达意的。 第二节,写作的系统: 一、写作的主体; 写作是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包括认识世界和表现世界两个阶段。 写作主体十分丰富,包括作者的思想、品质、修养、等基本的人格精神。也包括写作个体的心理特征、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先天与后天素质、同时还包括写作主体的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主观意识和实际能力。 二、写作客体; 写作客体即写作的对象和写作的题材,回答写什么的问题。 “只有人化了的自然,才能与人发生审美的关系,人的本质力量才能在它上面显现出来,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应从主体对象来说,美不美在于人的本质力量;但从客体方面来说,美不美在于对象是不是人化,是不是与人发生了关系。”作为写作对象的客体,生活是以三种形态存在的: (一)、生活的客观形态,(人事物景) (二)、生活的主观形态,(这是对象化了的作者自身,它是以人的心灵世界为主要的在写作对象,写人的思想和感情。) (三)、生活的文化形态,(精神产品) 三、写作载体;(超越了文章的范畴,但仍以文章为主要的存在方式。) 四、写作的受体;(为谁写) 五、写作系统的组合(写作主体、写作客体、写作载体、写作受体) 第三节:写作的特性; 社会性:(写作对象、写作目的、写作效益的社会性) 个体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心智劳动,文章是作者的经验和智慧的结晶。

综合性: 实践性:(写作学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本身就具有实践性) 第四节:写作的功能: 一、传播功能:(与写作目的相联系的直接功能) 二、记载功能:(实际上超越时间的传播功能) 三、实用功能:(在传播、记载的功能里,都包含着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和管理性功能,“解决好实际问题”是实用写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 四、宣泄功能:(宣泄感情) 五、审美功能:(写作活动其实是一种审美活动,也是一种审美过程。) 第五节:学习写作的要求和方法: 一、学习写作的要求: 1、要有明确目的性 2、要培养学习写作的兴趣 3、要有刻苦训练思想准备 4、要掌握现代写作技术 二、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外功修炼与内功修炼相结合 2、阅读与写作相结合 3、系统学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 第二章:写作的主体: 第一节:作者的智力: 一、观察力;观察力是从事研究和写作活动最基本的智力。 1、外部分析器,(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 2、内部分析器:(内脏器官的感觉,) 3、立体分析器:(第六感觉:肌肉感觉、键觉、骨节感觉、平衡感觉等) 怎样观察? 1、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 2、宏观观察(整体感知)与微观观察(细部进行)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基础写作教程 重点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就其过程而言,写作是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就是关于一般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通常指作家的写作,即文学创作。 写作的完整过程:就写作活动自身来看,一个完整的写作过程通常包括采集、构思、表达、修改等环节,这些环节在写作过程中通常是循环往复、互相促进的。从社会生活的大视野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前写作、(显)写作、后写作。 写作活动的特点: 人文性:1写作不是一项纯技术的活动,它本质上是人的精神文化行为。 2无论何种类型的写作,都是人文性的创作。 3写作的目的既是“为己”,也是“为人”。 综合性:1就写作学科来看,它是一门边缘性、交叉性的学科,属于综合性的学问,其学科内容中经常要涉及相邻学科的有关知识和理论。 2就写作活动的过程来看,精神劳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合力”推动,写作过程总是体现着主体、客体、载体、受体的综合作用。 3就个人的写作能力来看,其强弱是知识、理论、生活经验、智慧、趣味、感受、思维能力、语言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发挥作用。 4写作成功是写作主体的生活经验、心理感受、思维加工、语言运用等多种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体现,写作能力属于综合性的文化能力。 个体性:1从写作的行为方式看,是一项个体化的劳动,他的劳动过程主要是以个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 2从写作的成功来看,也具有鲜明的个体特征。 创造性:1体现在各种文体的写作之中,分布在写作的不同环节之中。 2体现在劳动产品上,也体现在对写作主体的塑造上。 3体现为不同层次。 实践性:1写作必须通过实践才能产生劳动产品。 2写作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效地锻炼提高。 3写作学的知识、理论需要在写作实践中体认和内化。 写作活动的组成:主体(写作者)、客体(写作对象)、受体(诉诸对象)、载体(写作活动的物化形式)四部分,缺一不可。 引发主题写作行为的起因: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网络时代对写作主体的要求: 1思想理论要求:思想水平、理论水平 2知识结构要求:专业知识、综合基础知识 3思维能力要求:想象能力、联想能力、判断能力等 4表达能力要求:掌握本民族语言的使用规范;掌握一定的职业用语、行业术语、专业表达习惯等;善于向生活学习语言,向民间学习语言;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准确、简练、生动、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1]

介绍自己作文课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作文指导教案 介绍自己 一、教学内容: 1.本次习作要求我们介绍自己,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你。 2. 写完以后再加一个题目,如《我给自己画张像》《这就是我》《爱哭鼻子的女孩》。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有条理地做自我介绍。 2.认识“自我介绍”的训练跟我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能自觉地学习做自我介绍。 3.了解自己的特点是什么:如:外貌、穿着、性格、兴趣爱好、优缺点;了解做自我介绍的一些方式方法,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特点的方法:先概括后具体。 4.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抓住外貌特征,通过神态的描写反映一个人的性格。 2.难点: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关于习作素材的搜集: 1、搜集自己的照片。 2、打开记忆的闸门。 3、搜集自我介绍的有关习作。 4、学习别人的习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猜一猜1:有这样一个人,个子不高不矮,身体不胖不瘦,脸色不黑不白,眼睛不大不小,鼻子不高不低,嘴巴不宽不窄,耳朵不圆不长-------你猜他是谁?(同学们猜,猜不到。) 2、课件出示猜一猜2:有这样一个人,黑脸短毛,长嘴大耳,圆身肥肚,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提一柄九齿钉耙 ------你知道他又是谁(猪八戒)点拨:人物特点要选独特的来写。(板书:抓住特点) 二、指导写作 (一)指导习作开头 1、课件出示“我”外貌描写段落,让学生说说这段描写抓住了人物的哪些外貌特点? 2、课件出示外貌描写的例子。 3、学生选择一位同学抓住外貌特点进行描写,全班交流,同学猜,并评价。(板书:外貌描写) 4、教师总结开头的方法:可概括地介绍自己,如叫什么名字、几岁、在哪个学校上几年级等;也可以用幽默的语言讲出自己与众不同的外貌特点;或直接介绍自己,如我是一个喜欢画画的人。

基础写作重点

1.应用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性。2.应用文体与审美文体的区别。 3.查检科技文章主要有三大检索工具: 5.新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 6.公文的四个特点: 7.公文的分类 8.公文的格式 9.通知 10.通知的五大类型: 11.通报的三大类型: 12.通报的概念和特点: 13.请示与报告的区别: 14.报告的分类 15.函 16.函的特点 17.函的分类 18.商洽函 19.例 20.计划 21.计划的分类 22.计划还有哪些别称并作解释。 23.计划的特点: 24.计划的内容与格式 25.计划的主体包括(简答题) 26.总结按性质分为综合性总结和专题性总结。 27.总结的结构与内容 28.调查报告的特点: 29.新闻价值的五个因素: 30.新闻文体的特点: 31.消息的分类 32.新闻六大要素: 33.消息的结构 34.标题 35.消息头主要有哪两大类? 36.导语、报章体、倒金字塔: 37.背景 40.经济合同的当事人是法人或个体经营者。 41.经济合同的主要内容: 42.商业广告的三个特点 43.商业广告的标题 44.广告语(广告口号), 45.学术论文的特点: 46.学术论文如何选题? 47.如何拟提纲?

48.学术论文的基本格式: 49.学生论文 50.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 51.通知和通报的异同。 绪论 1.应用文最大的一个特点是它的实用性。 第一,内容真实;第二,对象明确;第三,格式固定;第四,讲求时效;第五,语言简明。 2.应用文体与审美文体的区别。 ①应用文是一种处理社会生活、组织社会生产的重要工具,审美文体对于现实生活没有 直接的实用效力,但却有着独特的征服读者,感染读者的社会价值;②应用文通常都以国家机关或者企事业单位的名义行文,反映的是集体的意志、态度或者立场,审美性文体不管是个人独著还是几人合著,著作权均属于个人,表达的是作者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感受;③应用文体是为了处理现实问题而写作的,针对性、时效性较强,读者对象是固定的,审美性文体追求的是“万事之真理而非一时之真理”,因而在时效上具有无限性,读者对象未知,难以确定;④就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言风格而言,应用文具有惯用的格式,叙述事由,分析问题,阐明观点,严格依法办事,因而行文语言平时简明,实事求是,审美性文体的写作虽然有规律可循,但无定法可依,文体形式灵活多样,叙事、描写、议论,追求的是艺术的真实,允许虚构,语言力求生动形象。 3.查检科技文章主要有三大检索工具: SCI(科学引文索引) EI(工程索引) 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也有三大检索系统: CSSCI(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A&HCT(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 ISSHP(社会科学与人文会议录索引) 行政公文(公文、通知、通报、请示、报告、函) 4.为使国家行政机关的公文处理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国务院办公厅2000年8月24日制定了新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并于2001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指出:“行政机关的公文(包括电报,下同),使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是依法行政和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行政公文具有发布政令、指导工作、沟通信息等重要功能。 5.新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共有13种:命令(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 6.公文的四个特点: ①法定的作者 ②法定的效力 ③规范的体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标准化的格式、一定的行文规则、约定俗成的语 言 ④特定的程序 7.公文的分类 按行文关系划分,党政机关的行文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三种。 ①上行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又属于呈请性公文的有报告和请示。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 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 (1)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所 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 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 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 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 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意→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 1.多瞧。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得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2.个体性。人得情感与产生、发展以及它得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得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得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得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得作用 1.情感就是写作得内驱力。 A、情感就是自我实现得一种途径;

基础写作教程教案·尉天骄主编·第一章绪论

基础写作教程 教案 第一课 授课课题:介绍、绪论(第一章) 授课时间:第1周授课班级:外语、体育 授课类型:理论课、讨论课 教学目标、要求: 知识与能力:了解“写作”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构建写作知识框架,了解学习重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写作有正确认识,愿意尝试写作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为了达到确定的教学目的而必须着重讲解和分析的内容; 教学难点,是就学生的接受情况而言的,学生经过自学还不能理解或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教学方法:讨论、启发、讲练 教学手段:多媒体、幻灯片 教时安排: 2课时 参考资料:备注 教学过程: 新师生互相了解 1.老师自我介绍 2.学生自我介绍 3.整体告知 讲授计划:(附后) 考核办法:(分数比例20%、80% 或自主考核日常分数占更大比例) 授课方式:课本讲解、写作练习、篇章分析、投稿模拟 尝试使用电脑和手机端写作软件、语音输入软件、新媒体运营 4.推选课程助教(推选1-2名课程学生助教、分组教学小组划分) 内容教学 一、引言 人提升自我、创造价值的有效方法,同一份时间使用多次。稍后会给大家介绍一种很不错的选择。 写作的重要性:

1.社会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写作人才; 2.素质教育要求提高写作能力,文武双全; 3. 考试和获取工作的需要; 4.写作可以作为自由职业谋生的手段; 了解本书: 《基础写作教程》第三版主编:尉天骄 2017年9月第三次修订 2019年印次约40万字 总序解读:(从中感受写作的“套路”) 1.很重要:开设的社会需求、教材整体目标要求; 2.很感谢:感谢出版方(金主)、感谢写作者(抬价、鼓气) 3.很专业:完整的课程体系、有什么缺漏 4.很特色:守正出新、狠抓实践、配套系统 5.很谦虚:再次感谢、谦虚接受 二、写作的内涵 1.什么是写作? 写作,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创造活动。以书面语言(文字符号)为主要媒介传递信息、表达思想、情感和认识,创造文字作品的精神劳动。 广义写作——关于普通文章的基础写作 狭义写作——作家的创作 2.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用什么来写作? 用“工具” 工具一:器具 刻刀、龟甲、兽骨、笔、墨、纸、砚、手、嘴(转文字)、电脑、写字笔…… 工具二:手段(媒介、介质) 主要是书面语言(不是的不称为为写作) 写作的工具不断发展,可以提高写作的效率,但工具对写作不具有决定意义,决定性的是主体(人)思维和表达能力。 3.写作和“说”的关系(两者都是表达的方式) 思考:写和说是否相同,或者是否同步? (1)两者概念不同,一方面好并不一定另一方面也好 (2)两者使用的媒介不同,表现出的效果也不同(一个是口头话语,一个是书面语言) “口头写作”、“作文如说话”的渊源: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为代表的“文学革命派”提倡说写结合。 合理之处:倡导反映社会人生,改造国民精神;语言上完全废除文言和僵化的,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见教材)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见教材P11—12)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26、27、38)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对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