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开发与实践

摘要:《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开发小组与企业专家合作,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地方汽配企业生产的典型汽车板金零件为载体,进行了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0)29-0039-02

为了使《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更加适合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由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广西高职院校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小组,秉承“依托地方支柱产业、服务地方”的理念,与地方企业合作,在分析模具技术员岗位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对《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分析岗位工作,准确进行课程定位

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柳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跟踪调查结果,并通过走访调查南宁、柳州、桂林等合作企业,针对专业对应的“社会职业”进行分析,确定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主要应职工作岗位是模具设计员、绘图员、工艺编制员、模具钳工及机床操作工。在与企业专家一起对五个主要就业岗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对应于“分析、制定冲件成形工艺方案”、“冲模结构设计”、“冲模零件设计与制作”和“冲模装配及调试”四项典型工作任务,贯穿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这门核心专业课。课程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工作任务训练,使学生具有制定冲件的冲压工艺、设计模具和编制模具零件加工与装配工艺的能力,为获得国家高级模具技术人员(预备)职业资格证书奠定了基础。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过程

1.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能力目标

课程开发小组与企业专家一起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确定课程能力目标为:第一,会分析常用的冲模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第二,能够进行冲模工艺计算。第三,能根据不同的冲件确定合理的冲压成形工艺方案。第四,能设计简单零件的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和成形模。第五,会使用机械加工设备加工模具零件。第六,会装配和调试冲模。第七,会分析冲模在试模生产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解决措施。同时,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持续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制定完整工作计划的能力。

2.以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

课程开发小组在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考虑学生持续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师资、实训设施以及地方汽配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实训相集成,选取典型的汽车板金零件为载体,设计了学习性工作任务:①单工序冲裁工艺设计、模具设计制作;②复合冲裁工艺设计、模具设计、零件加工和装配;③弯曲工艺的设计、结构设计制作;④拉深工艺的分析与计算、结构的确定与制作;⑤胀形工艺的设计、结构的设计与制作;⑥翻边工艺的设计与结构设计。

3.遵循能力培养规律,设计学习情境

遵循能力培养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的设计原则,对学习性工作任务进行序化和整合,每类典型工艺为一个学习情境,分成4个学习情境,52个学习单元,共计132学时,4学分,新课程结构为:

①学习情境1——板类零件冲裁模设计与制造分为两个子情境:离合器——脚踏板冲裁模设计与制造和自动变速器换挡固定板冲裁模设计与制造。②学习情境2——举升泵固定板弯曲模的设计与制造。③学习

情境3——罩盖拉深模设计与制造。④学习情境4——其它成形零件的冲模设计与制造分为两个子情境:罩盖胀形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和消声器隔板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复合膜的设计与制造。

4.与企业专家合作开发教学资源

为了让课程设计更加贴近生产实际,符合地方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课程开发小组与企业专家合作,共同开发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设计相配套的教材、课件以及辅助教学录像。学生随时可以通过教材、课件、教学录像进行自主学习,边学边做。另外,还模拟企业工作环境对校内的实训场所进行改造和布置,创建了逼真的企业生产环境,让学生作为准员工体会企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通过模拟职业情境,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锻炼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和责任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改革

1.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课程组以行动为导向,遵循“能力培养循序渐进”的

规律,努力尝试了一些比较创新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小的、简单的任务训练时,比如:离合器——脚踏板和自动变速器固定板冲裁模设计,可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互动交流法等方法进行教学。由案例引出新的问题,教师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路,与学生一起互动、交流,最终得出正确的解答。这样做,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逐渐突出,使“教、学、做”一体化,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

在进行实际操作训练时,比如:模具制作,可采用示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实践操作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首先由教师示范完成工作任务,学生观看教师示范后,分小组完成任务,并接受教师的验收和考核。这种教学方法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练融合为一体,学生参与性强,积极性高,能够牢固掌握实践技能,教学质量好。

在进行复杂的、综合的任务训练时,比如:消声器隔板落料、拉深、冲孔、翻边复合膜的设计。学生通过前面内容的实施,已掌握一定的知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锻炼,已逐渐适应行动导向

教学法,此时可采用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进行教学。学生分小组进行,由实际工程项目引出任务,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前面所学过的知识,通过项目进行的过程(资讯、计划、决策、实施)训练,完成工作任务。教师验收后,安排学生展示交流成果,最后教师点评。通过实施这种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得到清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团队协作和知识的体系。

2.以“能力”为本位,改革课程考核形式

课程考核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考核的形式,加强过程性考核。课程考核分为三个部分:过程考核占40%,知识考核占40%,平时作业及表现占20%。

过程考核:在每个任务结束后进行,考核包括任务完成情况、工作态度、参与程度等。将各任务成绩累积平均后记为总成绩的40%。在学生小组内和小组间开展自评和互评,评定的结果作为指导教师考核的参考依据。

知识考核:以知识掌握、技能训练和专业能力目标为依据,实施应知应会的考核,在期末采用笔试闭卷的方式进行考核。

平时作业及表现:根据平时作业、课堂回答问题、学习态度以及出勤情况等给出学生的平时成绩。

参考文献:

[1]戴士宏.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https://www.360docs.net/doc/b617172598.html,/ 更多相关文章,可以在页面上方“搜索框”内搜索

工作过程导向

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中若干重要问题解读 ——姜大源研究员的讲座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第一章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 校企合作如果说是办学的模式,工学结合如果是人才培养模式,那么工作过程系统化很可能是在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情况下一个具体的课程模式。我经常说,可以没有专业,但绝对不能没有课程;可以没有教材,但绝对不可能没有课程;课程的组合就是专业,教材是没有的,拿教材教书的老师肯定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用课程教书的老师才是最有水平的老师。所以,课程始终是教育的核心,教师要围绕着课程,而硬件建设也要围绕着课程,所以我们始终把课程看成是教育,包括这一次第一批准备验收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课程在起作用,我们说传统的学科体系,我们现在觉得不对,不是说学科体系不好,而是说它不适合职业教育。 第一节概念解读 什么是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什么我们高职认可它了,为什么我们以前做的案例课程、模块课程、项目课程、CBE能力本位,为什么都没有最终成为我们写进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标准?为什么大家都认可这个东西?这肯定有它的道理。 一、课程开发将解决的两个问题 (一)课程内容选择的标准 1、职业课程的选择标准是什么?职业课程的标准叫做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就是我们的标准。但这仅仅是每个人心中的标准,这是一个口语的表达,这不是一个科学化的表达。理论知识够用为度,适度够用不是一个标准。双证融通——是我们所说的标准,我们讲零距离对于我们劳动部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部委制定的职业资格标准中作为我们课程开发的一个支撑平台,这是对的。但是如果以职业资格作为标准的话,那就意味着职业教育课程将永远滞后于职业的发展,因为先有职业才有资格,资格总是滞后于职业的发展。那么我们现在退一万步,我们起码还有职业资格作为我们课程

工作任务导向法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收稿日期:2009)11)08 作者简介:汤勇(1966)),男,四川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南校区工商二系助理实验师; 李富(1958)),男,河北省人,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南校区公寓管理中心经济师。 工作任务导向法运用中的问题分析 汤 勇,李 富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南校区,北京102602) =摘 要> 本文针对/工作任务导向法0在我国高职教育运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工作任务导向法; 运用;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222(2010)01-0060-02 /工作任务导向法0是源自德国/双元制0职业教育模式中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中得以运用。由于对/双元制0的内涵和机理理解不够深,实践中生搬硬套,出现了过度削减基础理论教学的倾向,甚至将专业课教材抛开,单纯采用/工作任务导向法0,使教学效果走向另一个极端。 一、工作任务导向法运用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德国的/双元制0职业教育模式是我国理工类职业院校竞相效仿的对象,/工作任务导向法0正是该模式的价值所在。 /工作任务导向法0要求教师根据专业课的教学内容,在课前设计一个有实际意义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任务,将此内容以/工作任务导向法任务完成过程表0等任务单方式下达给学生,学生分成若干个行动小组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过程表0包括任务名称、任务重点、任务分配、任务完成计划、重点资讯出处及内容等。任务完成后,学生要把完成任务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或困惑、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案、任务完成时间与程度评估、完成任务心得等总结出来,并填写小组成员对指导教师的满意度等。 学生需要自主或合作完成教师设置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包括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及目前最新的技术知识。当学生完成任务后,既可以建构本节课要学的新知识,又体验到创造带来的成就感,有利于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这种教学法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能够让学习者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台上讲、学生下面听,学生记不住、不会用、继续学习有新的障碍等弊端。 /工作任务导向法0有长处,但如果不真正理解这种教学法的本质和内涵,简单地生搬硬套,在实践中忽视或过度削减基础理论,甚至将整个专业课教材抛开,则会出现以下问题: 1.抛开基本理论教学,学生往往只学会一些基本的操作,学不到本质的东西,只简单地知道/怎么做0却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不能算是大学教育,而只是初、中级的岗位培训,不能体现高等教育的层次。 ) 60)第25卷第1期 总第88期 2010年3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 程整体教学设计 摘要: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是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以学生为本,服务未来工作需要为宗旨。本文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整体教学改革实践入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并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等四个关键环节进行阐述。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项目化教学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强调行动导向,学习内容来源于工作需要,通过职业技能活动来规划学习项目。从知识储备转向实际应用为主,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相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信息时代学生在工作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操作技能,通过课程教学尝试改革,运用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主导教学活动的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计

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工作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为及时掌握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以便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提供最准确的数据,笔者对我校2012级10个北京教学班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403份,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出以下问题: 1.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差距大 受九年义务教育计算机教育不平衡和学生家庭计算机使用习惯偏向娱乐性为主的影响,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经过对图1 计算机操作熟练程度统计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熟练度统计调查,能够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的学生占到了37.78%(包括“熟练”和“非常熟练”两项),而5.7%的学生不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见图1)。经过对计算机常用办公软件使用情况统计,63.23%的学生会使用Word 进行文字编辑,41.31%的学生会使用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而不会使用的也占到了9.32%,如此大的差距给教学工作带来极大的困难。 2.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厌学情绪 经统计,操作计算机用来上网聊天和打游戏的比例占到了84.81%,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不感兴趣的占到36.42%,这也说明一个现实的问题:职业学校学生没有升学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癫痫大发作的临床护生带教 发表时间:2012-07-23T11:31:49.02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2期供稿作者:王丽 [导读]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 王丽(淄博市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山东淄博 255200) 护生实习带教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一部分。传统的带教模式主要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且这些知识缺乏完整性,内容空泛,无法在需要时或在新的情境中迁移应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它是将课程进行全面整合,完全依照临床工作中的流程进行教学设计[1]。这种教学模式是职业教育实现教学目标的好方法,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笔者在充分考虑以上因素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现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方法运用于“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的带教中,取得了良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用在我科室2011年6月份至12月份实习护士60名,均为山东万杰医学院2008年入学的本科班护士,统一参加国家高考,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人。两组实习护士入学时成绩、已修课程的成绩、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以教师为中心,按照教学课程设置和目标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抢救技能。实验组采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带教模式,现以癫痫大发作的抢救流程为例介绍如下:(1)癫痫大发作抢救流程是体位处置→吸氧→呼吸道处理→静脉通路建立用药和肌肉用药→安全护理→环境护理→记录。将教材知识依据工作过程进行合理整合,将相关知识和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设计出教学思路及时间安排。在学习“癫痫”之前,学生在刚进入临床病房实习之前,已经进行了一个月的护理基本操作培训,具备了一定的基础。(2)模拟一例癫痫大发作病例,带教老师给出护理实践指南①评估和观察要点②操作要点③家属指导要点其余要求同学自己学习书本,观看多媒体,查看文献资料后自己总汇。整理出详细的操作步骤,然后演示操作。没5人一组,一人演示病人,两人演示抢救护士,2人演示换着家属。5人角色轮流转换。每抢救完一次,抢救护士都要汇报病例,做总结,记录。回答家属的问题,并对家属和患者做健康指导。带教老师现场不做评价,只做监督和操作知识点的考核。老师最后做点评和总结。 1.2.2 评价方法成绩由操作考核和理论知识考核两部分。实际操作考核分为5个必须完成的要点:①卧位的正确处理;②吸氧的正确处理;③气道开放的正确处理;④负压吸引器的准备和口鼻分泌物的正确处理;⑤静脉通路的开放,每个要点10分,共50分。另外操作具有整体节奏感和现场急救感,操作的熟练程度给予加分制度,满分为10分。操作中增加患者尿失禁,作为附加题。满分10分。实践操作总共70分;理论考核满分50分。由老师出卷,涉及疾病的病因,用药,健康教育,以及注意事项。 2.结果 两组成绩比较见表1。 3. 讨论 3.1 提高学生的能力试验组的理论成绩明显的高于对照班(P<0.01),实践考核也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1)。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给学生进行完整流程的示教,而是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工作过程,并尝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了护理技能实训中心的资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2,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了加强,团队合作更加有效,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提高[4] 。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困难,不再依赖教师,而是习惯性地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查找资料,这样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花费的时间会稍多一些,整个流程掌握慢一些,但是一旦掌握之后,不容易忘记,并且应变能力增强[5]。让学生在让学生在模拟工作情境中边护理患者、边学习知识,增加了动手动脑的机会,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 3.2 教师方面发挥“以教师引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提供教学资源,包括临床护理案例、教学项目与项目任务,引导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突出了以岗位为导向,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参考文献 [1] 刘丽华.互动式教学法在《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09,31(3):345—346. [2] 郎玉玲,安秋月,梁宇,等.《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6):101—102. [3] 任海静,李丽英.《基础护理学》态度目标教学模式的探索[J].护理实与研究,2010,7(4):90—92. [4] 陈晓燕,顾仿亚,项春燕,等.临床护理教育实施护理程序的培养及思考[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02— 103. [5] 郭春红,曹枫林.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在静脉输液法教学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5): 112-114.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浅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摘要:如何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实践能力,是技工学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以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减速器拆装为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置“全真+仿真”的工作环境,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训练学生的机械思维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减速器拆装评价激励 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机械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同时也提高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有了较大区别,因此学校及教师要根据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笔者在多年的机械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机械思维和动手能力有重要 意义。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界定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教学(模拟)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获得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职业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工作任务,亦区别于常规的趣味性任务,是把教学目标进行有效组织,形成具有职业性的工作任务。因此,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

务驱动教学法以工作任务为明线、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为暗线。下面以装拆zdy型减速器为例,浅谈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课例剖析 1.项目名称 拆装zdy型减速器 2.项目背景分析 减速器拆装在传统教学中略有涉及,通常先由老师讲解拆装要点,接着示范操作,学生很难真正参与其中。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学习减速器拆装对机械基础的学习有很大助益。 减速器拆装是继学习轴及轴系零件、齿轮传动和蜗杆传动之后的综合应用。它既是前面所学内容的运用和实际演练,又为深入学习机械基础提供了理论基础。教师通过研究学习,不但要解决理论问题,还必须解决实际操作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分析和探究能力。 3.教学资源准备 教学设备:减速器拆装多媒体软件、任务书(实训报告)与引导文、机械设计手册每小组一本、单级直齿圆柱齿轮减速器每小组一台拆卸及测量工具:活动扳手,螺丝起、木锤、游标卡尺、钢尺、内外卡钳等工具。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一、思路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兴趣为教学组织的起点并要求学生自始至终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依据。按照一个创业成功过程所需的因素进行教学组织。 二、特点 自主性——以独立或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课上和课下的创业活动 研究性——研究案例、与企业家座谈共同交流和探讨创业历程 开放性——走出课堂和校园参与市场调研、采访企业家 综合性——综合应用所学过的创业知识解决创业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实践性——模拟创业和真实创业结合,训练创业能力 三、教学组织 铺垫课市场ABC(课前准备知识) 培训目标:像企业家那样思考 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板笔白板 培训方法:讲授头脑风暴讨论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2课时

模块一认识企业 培训目标:企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影响,了解初创企业的基本特点;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二学习创业精神 培训目标:强化学员的创业意识,理解创业精神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培训工具:活页挂纸、彩色卡片、投影仪、白版及白版笔; 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4

模块三认识创业者特征 培训目标:帮助学生理解成功创业所需具备的个性特征 培训工具:投影仪彩色卡片白板白板笔活页挂纸纸球纸篮培训方法:讲解讨论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游戏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5课时

!!! 模拟经营游戏一: 企业运营周期 简介:该游戏在有四面墙壁的培训教室中提供经营一家企业的“ 实际”经验。游戏的初衷是给 学生一个机会,让他们做出各种决定和应对这些决定带来的后果,而这一切都是他们在实际操作企业时必须要做的。因此游戏是在模拟一个真实的企业环境。 培训目标: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模拟经营中了解企业运营周期。 培训工具: 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纸球 纸篮 培训方法: 讲解 讨论 游戏 培训课时: 2课时 模块四 开发创业者能力 培训目标:使学生能够理解成功的创业者和小企业的管理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决定性因素 培训工具:投影仪 彩色卡片 白板 白板笔 活页挂纸 培训方法:讲解 讨论 角色扮演 头脑风暴 游戏 案例研究 培训课时:3

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职电子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基于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高职电子类课程体系的构建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提升,对高职电子及相关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研究如何以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重新对高职电子类课程体系进行构建。 标签:教学模式;工作过程;学习领域;实践能力;课程整合 随着电子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提升,对电子信息类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和综合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以往高职电子类课程教学采用的是“理论课+实验箱验证型实验”的传统教学模式,专业课程内容设置和教学过程各自为阵,缺少连贯性,经常出现学习完一门课程丢一门课程的问题。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需要反复讲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接受处于被动状态。同时,由于各门课程不能有效的整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整个专业的定位不是很明确,学习缺乏积极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为了教而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只是为了学而学。忽略了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行业发展,与行业需求脱钩;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差,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已经不能满足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为了满足社会对新时代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1]为目标的教学内容的整合势在必行。 在教学改革实施过程,将所有的专业課程糅合起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模拟真实的工厂环境,将教学内容整合成一个个的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由若干个学习情境构成,不同的课程教学内容穿插在不同的学习任务中。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了学习内容,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由于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求知;从以往的学生对所学知识不知有何用,转化为寓教于乐,寓学于乐,学有所用;将以往的严肃的课堂教学转化为轻松快乐的实践教学;学生对电子专业课程的学习产生极大的兴趣,同时通过项目式教学“内容依次递进、能力培养递进”的学习过程[2],使得学生能够很好地完成对各门课程的知识及技能目标要求,并且在学习任务完成过程中进一步地训练了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得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由于教学改革的效果较好,学生和教师对电子类课程整合改革的重要性已达成共识。 高职电子类课程进行整合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电子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过程中,坚持推进“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职业素质为核心、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1]“工学结合,教学做理实一体化”的改革理念,按岗位需求、企业操作标准规程,对课程体系进行解构与重构,整合教学内容。 在课程整合实施过程中,坚持引入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标准,同时参照电子信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工作过程导向”的内涵分析 摘要:课程改革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最终都是通过课程体现出来,因此,文章从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入手,分析了当前高职校课程开发中普遍使用的四种模式的特点,并针对“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开发模式,着重论述了它区别于其他模式的独特内涵和工作流程,以及目前在推广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学习性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分析;学习情境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是指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模式。这种模式整合了理论与实践,能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发展轨迹 纵观国内外,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的课程开发大致包括了“学科系统化”、“学习理论导向”、“职业分析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等模式。 1.学科系统化的课程开发。这是我国传统的至今仍普遍使用的课程开发方法。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以本科为模式建立发展起来的,许多课程开发事实上都是从高校相关课程中选择“合适”的内容并按照教育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简化,编成压缩教材。这种模式可以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学科理论基础,但其学习内容与职业实践的关系是间接的,有时甚至是脱节的,难以满足学生就业的需求。 2.学习理论导向的课程开发。即针对现有职业,按照学习理论和人的发展规律确定课程结构和内容。这是一种典型的从普通教育移植过来的素质教育课程开发模式,其学习内容与职业活动联系不够紧密,可以说这种课程开发模式提供的只是一种职业预备教育。如近年来流行的“宽基础活模块”和“多元整合”就属于这种课程开发模式。 3.职业分析导向的课程开发。它是建立在职业分析和工作分析基础之上的课程开发模式。美国和澳大利亚实行的DACUM法,最为典型。此法在我国被称为CBE课程模式。CBE课程开发是以职业分析为起点,但由于没有理清能力组合与工作过程间的关系,在工作分析后的“教学分析”过程中,往往又回到学科系统化的老路上。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 摘要:高职教育是以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等教育,依我国情况来看,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专科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高职《门店规划与运营》课程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主要适用于连锁店的选址、销售、理货、收银、防损、客服及店长等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而设置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从工作任务分析、学习领域设计、考核评价措施几个方面研究。 关键词:高职教育;门店规划;门店运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5)15-0222-03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的革不断发展,以工作为导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建设项目改革已经成为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教育部在《关于在2007年度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申报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专业课要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理念,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在真实工作情境中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

实施。”明确指明了专业课程建设理念,指明了高职课程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 然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于1998年由上海商学院率先创办,至今不超过十七年的历史。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创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作为该院的首批重点专业暨中央财政拨款建设的专业,应如何将本专业开办得更好?笔者认为,应着力建设好本专业的核心课程,真正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 一、工作任务分析 《2010年中国连锁业人力资源发展报告》显示,由于行业发展加快而人才培育机制存在不足,连锁经营行业面临着人才荒。高职院校门店规划与运营这门课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主要适用于连锁店的选址、销售、理货、收银、防损、客服及店长等工作岗位的职业需求而设置的。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之本,创造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境,大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连锁经营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技能,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门店规划与运营这门核心课的先修课程有管理学基础、市场营销、连锁经营原理,后续课程有连锁企业信息分析、连锁企业推销技巧等。本课程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劳耐尔教授为代表的研究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化工原理”课程改革研究[摘要]文章提出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化工原理”课程进行改革,从重构课程 体系、重组教学内容、转变教学实施方式、改善教学情境、完善考核评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工作任务化工原理课程改革 一、课程改革的动因 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以提高新时期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满足新时代所需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当前,高职院校提出多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职业教育的生命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势必推动新的教学体系的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形成,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课程的改革既是教学改革的关键,又是教学改革的难点,不攻破这一难点,就很难办出高职特色,也很难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适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高职化工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化工原理”课程也面临着改革。 二、课程改革内容 (一)重构课程体系 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指导思路,打破传统学科型课程体系,打破“学科、课堂、实习”相对独立的教学过程,建立“校企结合”的教学模式,依据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的需要,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岗位能力,强化职业素质,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并按实际工作结构重新设计课程结构。 对于该课程体系的重构是以“工作分析—任务分析—教学分析”的思路来进行,采取的具体措施是:(1)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法接受来自企业的工作分析专家的引导和行业专家及已毕业学生对本课程的意见;(2)整合不同专家的意见,形成专家小组认可、线索清楚、层次分明的工作任务分析表。形成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如图所示。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教学法 “完整的行动”、综合职业能力必须依靠每一次教学来培养,围绕选定的训练学生能力的任务,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整个实训过程要以学生为主体,选择行动导向的教学法,主要有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基于项目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实验法、现代四阶段教学法等,做好教学过程设计,以实现技能、知识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将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集成于学生“能力的实训过程”中。 一、任务教学法 任务教学法是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来训练专业技能和并构建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法。“基于工作任务”是这种教学法的核心思想。 这种教学法是针对把知识与任务剥离开来的传统教学法的弊端提出的。在传统教学法中,知识被看成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独立于工作任务的符号体系,因而其教授也是在教室中,在纯粹符号层面上采取与工作任务相剥离的方式进行,这些知识的实践价值要通过学习者把它们应用到实践中来实现。 建构主义和情境理论对这种知识观提出了挑战,前者认为,只有当个体已有知识不能解决目前的问题时,真正的学习才会发生;情境理论则认为,知识只有在与实践情景的联系中才有意义。这是任务教学法的知识论基础。 从职业教育的角度看,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就要做到:(1)课程内容必须与工作任务密切联系,从课程中应能找到这些知识与工作任务的清晰联系;(2)必须形成学生的任务意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以工作任务为核心的知识结构,把知识和任务整合起来。前者是课程内容开发中需要完成的,后者虽然也需要相应的教材模式的支持,但最终需要运用任务教学法来实现。 任务教学法包括五个步骤:(1)提示工作任务,即教师首先给学生讲清楚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的内容、条件和目标,并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提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尝试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简单演示后,即让学生尝试完成任务,教师适当指导,如果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而难以完成任务,那么就应当尽快转入第三个阶段;(3)提出问题,如果学生通过模仿教师能够基本完成任务,那么所提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如何理解操作过程的,如果学生无法完成任务,那么所提出的问题就应当是针对问题解决的;(4)查阅并理解和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是实现高职医药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课程建设已得到各院校普遍重视,但因本课程建设起步相对较晚,且行业背景特殊,当前课程教学效率效果仍有待提高,需切实深化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教学改革,有效实现课程的功能目标。 标签:工作任务导向;市场营销;课程 课程是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各类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于职业院校而言,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前,随着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快速推进,医疗卫生行业得到大力发展,高职学院主动对接行业产业发展的需要增加,普遍加大了针对医药类岗位群的专业建设力度,因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得以兴起,并迅速成为了相关专业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立在市场营销基础之上,专门以医药类生产、流通和销售企业的营销活动与规律为研究对象,同时是建立在医药学、经济学、市场学、管理学和行为学基础上的综合应用科学,是医药管理、医药营销、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和医学类专业的选修课。经对湖南省内6所高职学院相关专业开设的本课程教学调研,以及16家医药制造企业、医药批发企业、医药零售企业岗位需求调研,认为深化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基于“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教学,有着非常紧迫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与教学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普遍理论繁杂而实践又欠缺真实性。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总体起步较晚,且基本借用市场营销课程建设成果,采取压缩调整、补充添加的方式确定教学内容,尚未在充分调研和广泛收集相关资源的基础上对课程进行重新解构和重构,造成市场营销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占据大量条目和篇幅,而富有针对性的与医药营销密切的实践内容明显偏少。其突出表现为,课程内容理论知识逻辑体系完整庞杂,实践体系则一定程度上存在分散、分割,且融合不足,明显缺乏来源于企业、市场的真实事例。大多是以理论体系中某个单一知识点来联系案例的方式呈现,而不是系统地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以系列化的实践项目或活动进行串联,造成实践教学内容必然缺乏真实体验和现场感受,导致学生实践训练脱离实际。由于课程内容与医药市场营销实际结合不够紧密,大部分参加顶岗实习的在校学生和离校上岗的毕业生,均无法适应纷繁复杂的真实市场,普遍反映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用不了,而所需的技能又寻不着、急需用。 (2)教学模式普遍过于传统而新理念难以落实。高职医药市场营销课程教学,普遍是采取理论教授加上少量案例分析的传统方式进行,过多强化教师主导,而学生主体地位尚未显现。同时,由于医药市场营销是偏向文科性质的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学校均未认识到基于情境设计的实践教学场所建设的重要性,导致教学设施条件明显不足。大多是仅仅依赖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籍来组织教学,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辅助条件。由此课程教学中不能做到以项目为载体,以案例为依托,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共4页文档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实用中成药”课程是五年制高职药品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介绍了中成药的应用情况,如药物组成、功效应用、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是今后从事药品经营必备的专业知识。目前,该课程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知识涉及面广,内容抽象难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中医思辨能力才能较好地学习;学时少,内容多,课堂教学时间有限;知识内容枯燥,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上学生被动听讲、做笔记,不能有效发挥学习主动性,课后知识内化缺乏监督、检测和评价。针对上述问题,笔者经过研究、试验,总结出一个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 工作过程导向源自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它建立在对工作岗位调研的基础上,以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内容引导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该模式充分体现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统一以及“教、学、做”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特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本文笔者就以“实用中成药”课程为例,简要介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设计,具体操作程序如下。 第一,分析工作过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该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单位主要有药品批发企业、药品连锁经营企业、社会药店等,其工作过程是药品的营销,转化成“实用中成药”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是中成药的销售。 第二,创设工作情境。在对典型工作任务做进一步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模拟社会药店这一工作情境进行中成药销售训练。例如,我校校内实训

基地“海王星辰”健康药房为仿真药房,其质量管理、布局、结构、操作规程均与社会药店一致,完全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工作场景。教学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体验客户、营业员、收银员、店长、经理、执业药师等各个角色,融入工作情境中,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 第三,分析教学内容,整合知识、能力和素质。中成药销售工作需要工作人员掌握中医辨证、中成药的功效与应用、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等知识,同时需要具备巧妙运用营销技巧的能力,学会中医正确辨证的能力以及正确指导患者用药的能力。要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职业道德素养、吃苦耐劳精神、团队合作意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将上述知识、技能和素养整合成基本素质、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三大模块。 第四,确定教学设计,仿真工作过程。教学情境为仿真社会药店、模拟中成药销售过程,采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营业前,学生按角色扮演客户、营业员、店长、经理、收银员、执业药师等角色,主要角色为营业员。营业员整理药品货架,分类摆放中成药,检查药品外包装,做好记录,并打扫卫生。这个阶段需要营业员正确掌握中成药的分类。营业中,学生需要完成四个工作任务:问、辨、荐、药(具体情况见表1)。营业后,学生要继续完成整理中成药、清点账目、总结销售情况等任务。整个过程务必做到真实、高效,让学生真正体会中成药销售的全过程。 任务一:问。这个任务的内容主要是营业员接待客户,询问病情或购药需求。这个任务的核心是询问病情,得到购药者的病情资料,如购药者是什么病症、有什么表现、持续时间、发病病因等,有效的询问是下一任务能否沿着正确方向进行的依据。期间,营业员需具有一定的营销素质,

网络综合布线“六步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模式的实践报告

网络综合布线“六步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教学模式的实践报告 摘要:德国的”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法作为目前世界上职业教育界最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于本世纪初被引入我国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并得到了迅速推广。我们把工作过程的”六步法”原则融入网络综合布线课程的5个工作项目当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六步法综合职业能力工作页 人们在各个职业领域的工作内容和所扮演的角色虽各不相同,但完成工作任务的步骤却基本上都是由“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 6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这就是德国联邦职教所BIBB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六步法”。 利用国家建设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的契机,我们把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六步法”引入到了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综合布线课程中。组织网络专业教师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访谈和顶岗实习等方式,汇总并提炼出了网络综合布线行业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把这些典型的工作任务转化成我们网络综合布线学习领域的5个从简单到复杂的综合布线项目:“两机互联、办公室布线、机房布线、楼宇布线、园区布线”。

下面我们给读者简单介绍一下学生是如何在工作页的引导下,按照“六步法”的工作步骤,一个一个地完成上述5个综合布线项目的工作任务的。 一、获取信息(资讯) 1、学生通过阅览合同、派工单、任务书或教师口授等方式明确工作任务。 2、通过与客户的语言交流或其他形式的探访,获取客户对项目的要求等信息。各小组成员用角色扮演法上台表演客户、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和项目经理等角色,培养学生工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重点帮助学生克服腼腆、害羞、紧张、怯懦等职场沟通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3、知识准备。学生自行以查阅产品说明书、阅读相关教材、收看视频资料、搜索互联网信息、询问同事(同学)、求教老师等方式,获取该项目设计、施工和测试的相关知识和经验,并预先认识各类布线耗材,掌握工具的用法、熟悉设备的性能参数。 4、到工程现场或模拟实训场地进行实地勘察测量,获取项目设计与实施的各项相关数据,尤其是场地布局、距离尺寸、信息点数量等。制作完成综合布线的信息点统计表。 二、制定计划 依据已获取的客户需求信息和现场勘测数据,规划设计出该项目一个初步可行的施工方案。网络综合布线的方案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 一、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 教育部[2006]16号文中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是职业教育课程的本质特征。高职课程设计应考虑的问题是:“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么教?什么时间教?在哪里教?”这里蕴藏着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式和课程内容的重大改革。 二、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高职教育培养学生三个层次的能力,即专业基本技能、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能力。 1、专业基本技能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人才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 2、社会适应能力 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 3、专业发展能力 专业发展能力是指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包括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方法设计与实践】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学教学 方法设计与实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而获得一项工作成 果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内科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过程是按照教材的顺序阐述每个病的概述、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其整体性强,涉及面广,内容繁多,同―个系统的疾病表现又大同小异,容易混淆。学生学习起来费时费力,收效甚微。由于条件的限制,学生临床见习机会少,给内科学教学带来困难,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矛盾较为突出。为解决内科学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困难,近两年我们在内科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模式能充分 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根据卫生工作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基层医疗岗位需求出发,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组织教学的出发点、教学过程的主线和质量考核的主要标准,在内科学教学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学生临床职业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

05级3+2临床专业大专阶段学生,实验组:05级1、2班,共120人。对照组:05级3、4班共118人。这些学生经过系统的中专阶段的理论学习和临床实习,对临床工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更便于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方法的实施。 2.方法 (1)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理论教学设计,着重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临床工作过程的思维能力,我们进行了理论课课程改革。例如,设定临床胸痛患者就诊工作情景:①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有哪些,总结出引起胸痛的疾病有以下几个方面:胸壁病变、肺及胸膜病变、纵膈及食管病变、心血管病变、横膈病变、精神因素及其他。②展示该病例的主诉。组织学生围绕着主诉及可以引起胸痛的疾病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医生对病人进行问诊。并提醒学生注意问诊过程中的注意事项。③展示该病例的现病史。引导学生思考该病人应重点做哪些体格检查,然后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做体格检查的操作,由教师规范手法。④展示体检后的病例,进一步启发学生.讨论该病例需要做哪些辅助检查。⑤展示辅助检查后的病例.分析其临床意义。引导学生分析、鉴别、判断,得出临床诊断。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开发 重要概念释义 职业成长阶段 ?职业成长阶段是指实践专家在其职业发展历程中从事过并对其个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工作岗位、生产车间(部门)和其它具体的企业工作经历。 ?这些工作岗位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反映各阶段工作(或经营)过程的特点; ?职业成长阶段与技术职务有一定关系,但不一定一一对应; ?阶段之间不一定有清晰的界限; ?职业成长阶段越高,获得的经验越多。 代表性的工作任务 ?是实践专家经历的、有案例性的具体任务; ?这些任务有一定的挑战性,完成它能够(或许要)提高工作能力; ?代表性工作任务的三个特点:存在的普遍性、个人职业发展经历中的重要性、工作任务的完整性和具体性; ?包括只有个别实践专家从事过,但是对本职业有普遍意义的工作任务; ?可添加所有实践专家都未从事过,但有代表性或不久以后肯定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 典型工作任务 一个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和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它反映了职业工作的内容和形式以及该任务在整个职业中的意义和、功能。 典型工作任务具有以下特征: ?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计划、实施以及工作成果的检查评价); ?能呈现出该职业的典型的工作内容和形式; ?在整个企业的生产(或经营)大环境里具有重要的功能和意义; ?完成任务的方式和结果有较大的开放性。

学习难度等级与学习任务的特征 难度等级一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处于一个学生能够简单概括和理解的整体化工作关系中。 ?学生可以看到任务的外延。 ?完成任务在一个特定的系统内进行,有必须遵循的特定的规则和标准。 ?学生能由此了解标准化工具和本职业的典型工作方法和过程。 ?学生能由此掌握典型的专业概念。 ?没有完成任务的时间压力或压力很小。 难度等级二学习任务的特征 ?让学生了解工作合同的基本要求,理解工作、系统和效果之间的关系。 ?可利用规律系统化地完成任务。 ?学生能针对部分任务和工作环节独立制定工作计划。 ?任务中包括一些小的专业难题,可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法和必要的(部分)答案。 ?学生按照教师给定的或者自己制定的标准选择不同的方法。 ?学生完成任务时需要自己选择工具、方法和工艺,必要时还要使用专门的工具。 ?任务应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但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度。 难度等级三学习任务的特征 ?学生必须获取超出一般教学资料范围以外的信息; ?仅按给定原则行事不行,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和经验; ?学生自己确定标准,去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做出决策并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确定必要的工作材料,协调其采购和调配 ?按照小组确定工作时间和工作分工独立完成任务,并关注产品成本; ?任务反映真实工作情境的要求,对时间要求严格。 难度等级四学习任务的特征 ?任务表述在一般技术文献(如生产商提供的产品资料)中不会记录的问题 ?有关任务信息是不全面的 ?学生需要自己明确并完成具体的任务。 ?任务没有标准解决方案,需要学生具备相当的解决新问题的经验; ?学生必须设计自己的工作方式,必要时自己制作工具和工作辅助用品,如软件等; ?学生对任务负责,协调实施、时间安排和费用等方面的事务 ?他们独立设计小组内部的合作以及与外部的协调; ?为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发展和优化自己的工作方式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