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 肝硬化

内科护理学 肝硬化
内科护理学 肝硬化

肝硬化早期症状及考点

肝硬化早期症状及考点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也是各类医疗考试重点考的一个疾病。所以,今天中公医疗卫生网主要和大家分享肝硬化临床表现的相关内容。 大家看到这个题目很好理解,肝硬化就是肝脏质地变硬等一些病理变化,从而引起身体发生一系列的临床表征。此期通常会考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表现主要有?在答题的时候要注意与代偿期的临床表现注意区分。 这种病理变化会引起我们身体发生什么样的症状呢?肝硬化病程缓慢,潜伏期长,临床上把它分为两期,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顾名思义就是我们身体还能代替补偿肝脏的功能,此期症状可无可轻,主要是消化系统症状。重点在于失代偿期的症状,主要为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所致的全身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我们先来看下肝功能减退的症状,此期病人一般状况较差,精神不振,面色晦暗呈现肝病面容。食欲减退,伴有恶心呕吐,肝功能严重减退者会出现黄疸。由于肝脏合成凝血因子减少、脾功能亢进,导致凝血障碍,会出现出血的症状,从而导致贫血。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能力减弱,病人体内雌激素增多,部分病人会出现蜘蛛痣、肝掌的病理特征。 针对于以上临床表现,考试中经常会考属于肝硬化失代偿期最突出临床表现的是?蜘蛛痣形成的原因是?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

现?所以大家要着重记忆肝硬化失代偿期肝功能减退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再来看下门静脉高压的临床表现,由于门静脉高压致脾静脉压力增高。脾淤血而肿胀,形成脾大。门静脉压力增高,来自消化器官和脾脏的回心血液流经肝脏受阻,使门腔静脉交通支开放并扩张,建立起侧支循环,临床上重要的侧支循环有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力增高,组织间液吸收减少而漏入腹腔、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等因素引起失代偿期最为显著的临床表现——腹水。 以上就是肝硬化临床表现的重点内容,大家要重点记忆,以利于顺利的通过考试。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方歌

肝胆病证 一、胁痛 1. 肝郁气滞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2. 肝胆湿热 龙胆泻肝汤10:龙胆草泻肝黄芩柴胡当归,生地栀子木通生甘草车前子泽泻推。 3. 瘀血阻络 血府逐瘀汤11:血府逐瘀,桃红四物,牛膝桔梗枳壳,甘草柴胡。 复元活血汤8:复元活血柴胡穿山甲,桃仁大黄瓜蒌根红花当归甘草。 4. 肝络失养 一贯煎6:一贯麦冬生地,北沙参当归身川楝子枸杞子。 二、黄疸 (一)阳黄 1. 热重于湿 茵陈蒿汤3:茵陈蒿、栀子、大黄 2. 湿重于热 茵陈五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茵陈蒿 甘露消毒丹11:甘露消毒白蔻仁藿香,茵陈滑石木通菖蒲,黄芩连翘贝母射干薄荷,湿热流连正治方。 3. 胆腑郁热 大柴胡汤8: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黄芩半夏白芍枣生姜。 4. 疫毒炽盛(急黄) 千金犀角散5:犀角散中犀角黄连,升麻山栀茵陈全。 安宫牛黄丸12:安宫牛黄开窍方,黄芩黄连山栀郁金朱砂雄黄,犀角珍珠冰片麝香金箔。 羚角钩藤汤10:羚角钩藤生地茯神,桑叶菊花白芍生甘草川贝鲜竹茹。 紫雪丹17:紫雪羚羊角犀牛角朱砂朴硝,硝石磁石寒水石滑石石膏,丁香沉香木香麝香升麻玄参炙甘草,更用黄金法亦超。 (二)阴黄 1. 寒湿阻遏 茵陈术附汤6:茵陈蒿白术附子,炙甘草干姜肉桂。 2. 脾虚湿滞 黄芪建中汤7:小建中汤[桂枝汤5(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饴糖]+黄芪 (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 湿热留恋 茵陈四苓散6:五苓散5(白术泽泻猪苓桂枝茯苓)去桂枝+茵陈蒿、栀子 2. 肝脾不调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归芍六君子汤8:六君子汤6(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制半夏、陈皮)+当归身、白芍 3. 气滞血瘀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鳖甲煎丸23:鳖甲煎丸金匮方,?虫鼠妇及蜣螂,蜂窠石韦人参射干,桂枝厚朴紫葳丹皮芍药干姜,瞿麦柴胡黄芩阿胶半夏,桃仁葶苈大黄赤硝。 三、积聚 (一)聚证 1. 肝气郁结 逍遥散8:逍遥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炙甘草薄荷煨姜。 木香顺气散12:木香青皮橘皮枳壳川朴甘草,苍术川芎桂心砂仁乌药香附。 2. 食滞痰阻 六磨汤6:六磨沉香槟榔,乌药草枳壳大黄。(四磨沉香槟榔,乌药人参。五磨沉香槟榔,乌药木香枳实存。)(二)积证 1. 气滞血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失笑散2:蒲黄、五灵脂 2. 瘀血内结 膈下逐淤汤12:膈下逐瘀桃仁牡丹皮,赤芍乌药延胡索甘草,当归川芎五灵脂红花枳壳,香附开郁血亦安。六君子汤6:四君子汤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陈皮、半夏 3. 正虚瘀结 八珍汤8:四君4(人参茯苓白术炙甘草)+四物4(四物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化积丸10:化积丸中三棱莪术阿魏,海浮石香附雄黄随,槟榔苏木瓦楞子五灵脂。 四、鼓胀 1. 气滞湿阻 柴胡疏肝散7:柴胡疏肝枳壳炙甘草,香附陈皮川芎芍药。 胃苓汤11:胃苓汤有五苓散5(泽泻桂枝,茯苓白术猪苓),生姜枣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加。 2. 水湿困脾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感冒与风温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中医内科学教材

第一章肺系病症 第一节感冒 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疾病。感冒又有伤风、冒风、伤寒、冒寒、重伤风等名称。 感冒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之广,个体重复发病率之高,是其它任何疾病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轻型感冒虽可不药而愈,重症感冒却能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可危及小儿、老年体弱者的生命,尤其是时行感冒暴发时,迅速流行,感染者众多,症状严重,甚至导致死亡,造成严重后果。而且,感冒也是咳嗽、心悸、水肿、痹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和加重的因素。故感冒不是小病,须积极防治。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对已有流行趋势或流行可能的地区、单位,选用相应中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收到显著的效果。 感冒有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之分,中医感冒与西医学感冒基本相同,普通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普通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时行感冒相当于西医学的流行性感冒,故西医感冒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1.六淫病邪风寒暑湿燥火均可为感冒的病因,因风为六气之首,“百病之长”,放风为感冒的主因。六淫侵袭有当令之时气和非时之气。由于气候突变,温差增大,感受当令之气,如春季受风,夏季受热,秋季受燥,冬季受寒等病邪而病感冒;再就是气候反常,春应温而反寒,夏应热而反凉,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人感“非时之气”而病感冒。六淫之间可单独致感冒,但常常是互相兼夹为病,以风邪为首,冬季夹寒,春季夹热,夏季夹暑湿,秋季夹燥,梅雨季节夹湿邪等。由于临床上以冬、春两季发病率较高,故而以夹寒、夹热为多见而成风寒、风热之证。 2.时行病毒时行者指与岁时有关,每2—3年一小流行,每10年左右——大流行的邪气;病毒者指一种为害甚烈的异气,或称疫疠之气,具有较强传染性的邪气。《诸病源候论·时气病诸候》:“因岁时不和,温凉失节,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者,多相染易”,即指时行病毒之邪。人感时行病毒而病感冒则为时行感冒。 六淫病邪或时行病毒能够侵袭人体引起感冒,除因邪气特别盛外,总是与人体的正气失调有关。或是由于正气素虚,或是素有肺系疾病,不能调节肺卫而感受外邪。即使体质素健,若因生活起居不慎,如疲劳、饥饿而机体功能状态下降,或因汗出衣裹冷湿,或餐凉露宿,冒风沐雨,或气候变化时未及时加减衣服等,正气失调,腠理不密,邪气得以乘虚而入。 因此,感冒是否发生决定于正气与邪气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正气能否御邪,有人常年不易感冒,即是正气较强常能御邪之故,有人一年多次感冒,即是正气较虚不能御邪之故,“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提示了正气不足或卫气功能状态暂时低下是感冒的决定因素;二是邪气能否战胜正气,即感邪的轻重,邪气轻微不足以胜正则不病感冒,邪气盛如严寒、时行病毒,邪能胜正则亦病感冒,所以邪气是感冒的重要因素。 以风为首的六淫病邪或时邪病毒,侵袭人体的途径或从口鼻而人,或从皮毛而人。因风性轻扬,《素问·太阴阳明论》说:“伤于风者上先受之”,肺为脏腑之华盖,其位最高,开窍于鼻,职司呼吸,外主皮毛,其性娇气,不耐邪侵,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肺卫首当其冲。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其基本病机是外邪影响肺卫功能失调,导致卫表不和,肺失宣肃,尤以卫表不和为主要方面。卫表不和,故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全身不适等症;肺失宣肃,故见鼻塞、流涕、喷嚏、喉痒、咽痛等症。 由于四时六气不同,人体素质之差异,在临床上有风寒、风热和暑热等的不同证候,在病程中还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感受时行病毒者,病邪从表入里,传变迅速,病情急且重。 【临床表现】 感冒起病较急,骤然发病,无潜伏期(或潜伏期极短)。病程短,少者3-5天,多者7-8天。以肺卫症状为主症,如鼻塞、流涕、喷嚏、咳嗽、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表现呈多样化,以鼻咽部痒、干燥、不适为早期症状,继则喷嚏、鼻塞、鼻涕或疲乏、全身不适等,轻则上犯肺窍,症状不重,易于痊愈;重则高热、咳嗽、胸痛,呈现肺卫证候。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肝硬化的病例分析报告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血常规示:血小板230×10∧9/L,肝功能示:AST134u/l,DBIL24.8u/l,TBIL53.6umol/l,r-GT188u/l。 入院前诊疗经过:患者在院外行护肝治疗,一直服用拉米夫定、普耐洛尔以求护肝及防治出血并发症。现患者腹壁静脉曲张程度有加重,迂曲静脉扩张到胸壁,迂曲的静脉团增多,遂入我科以求进一步治疗。 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 血常规示:红细胞4.02×10∧12/L,白细胞5.08×10∧12/L,血红蛋白124g/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3.0%,淋巴细胞百分比16.5%,血小板210×10∧9/L,单核细胞百分比8.7%。 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大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 凝示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浆凝血酶原比值1.56,PT国际标准化比值1.64,纤维蛋白原含量4.78g/L。 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TP53.0g/l,ALB25.4g/l,A/G0.92,TBIL20.1umol/l,DBIL15.1umol/l,IBIL5.0umol/l,ALP197.5u/l,GGT32.2u/l,BUN7.388mmol/l,CREA54.2umol/l,BUN/Crea136,尿酸716umol/l,K+3.3mmol/l,Na+132.2mmol/l,CL-101.6。心肌酶谱未见明显异常。 乙肝两对半示:HBsAAg(-),HBV-DNA复制水平无。 血清肿瘤标志物: CEA、CA199、AFP及CA153均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胸片示:心影稍增大,右膈及肋膈角显示不清。 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 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 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 ×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窄不一的血管,盘曲重叠成团,内径7——18mm,肝前见夜行暗带9mm。 进一步诊断: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腹壁静脉曲张。 诊断依据: 1.男性患者,38岁。 2. 有肝炎病史,七月前于我科住院,胆红素高,凝血功能异常。 3.腹壁静脉迂曲、扩张10余年,进行性加重。 4. 腹壁静脉扩张,呈蚯蚓状改变,以脐上出现,脐下未见。进一月发现腹壁静脉扩张、迂曲静脉团较前增多,并向胸壁扩展。 5. 血常规示:血小板210×10∧9/L。尿常规示:胆红素2+,潜血1+,蛋白质2+,上皮细胞57.0ul,管型11.80ul。凝血功能示:凝血酶原时间19.3秒;血生化示:AST135u/l,ALT115u/l,K+3.3mmol/l,Na+132.2mmol/l。 6.腹部CT见:少量腹水,肝右叶见多个钙化影。食道钡餐X线检查见食道中下段静脉曲张。B超探查肝上界第5肋间,肋下及剑突下未探及肝脏,脾厚85mm,肋下80mm×50mm,门静脉宽18mm、距体表5mm深处腹壁可探及多条弯弯曲曲宽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 . .. . . .. .专业 . . 1.感冒 1、 荆防败毒散 葱豉汤<葱白,豆豉>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羌活胜湿汤 羌活胜湿独防风,蔓荆藁本草川芎, 祛风胜湿止痛良,善治周身风湿痛。 防风通圣散 防风通圣大黄硝,荆芥麻黄栀芍翘, 甘桔芎归膏滑石,薄荷芩术力偏饶。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2、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3、香薷散 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参饮 参饮用皮,枳壳前胡半夏卉, 干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羌防芎辛桂枝齐, 阳虚卫弱感风寒,助阳发汗解表宜。 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麻黄细辛附子汤 麻黄细辛附于汤,助旧解表代表方, 阳虚外感风寒证,寒重热轻脉沉良。 5、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根与生; 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 2.咳嗽 1、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止嗽散用百郁菀,白前枯草荆研, 宣肺疏风止咳痰,汤调服不必煎。 麻杏甘石汤 仲景麻杏甘石汤,辛凉宣肺清热良, 邪熟壅肺咳喘急,有汗无汗均可尝。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2、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温燥医。 杏散 杏散夏前,枳桔苓草枣研, 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4、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5、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黄芩泻白散<黄芩+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3.哮 1、射干麻黄汤 射干麻黄亦治水,辛半夏枣五味, 紫菀款冬降肺气,痰喘咳逆俱能退。 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辛夏草从, 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饮最有功。 子降气汤 子降气祛痰方,厚朴前甘枣, 肉桂纳气归调血,上实下虚痰喘康。 2、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肺萎咳逆因虚火,清养肺胃此方珍。 3、二汤 二汤用半夏,苓草梅一并存,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大枣> 涤痰汤 涤痰汤有夏橘草,参朮竹茹枳枣; 胆星菖蒲齐配入,主治风痰迷心窍。 4、华盖散 华盖麻杏紫子,茯苓草桑白皮; 风寒束肺痰不爽,急宜煎服莫迟疑。 四逆散 阳郁厥逆四逆散,等分柴芍枳实甘, 透邪解郁理肝牌,肝郁脾滞力能堪。 补肝汤 补肝汤中熟地黄,当归川芎芍药襄。 麦冬木瓜草枣配,滋阴养肝此方尝。 5、玉屏风散 玉屏组合少而精,芪术防风鼎足形, 表虚汗多易感冒,固卫敛汗效特灵。 生脉散 生脉麦味与人参,保肺清心治暑淫, 气少汗多兼口渴,病危脉绝急前斟, 6、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理中丸 理中干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 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芪参术,炙草升柴归助, 清阳下陷能升举,气虚发热甘温除。

复习指导:肝硬化临床表现

复习指导:肝硬化临床表现 起病常隐匿,早期可无特异性症状、体征,根据是否出现黄疸、腹腔积液等临床表现和食管静脉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可将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 (一)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病人无特异性症状。常在肝活检或手术中发现。可有食欲减退、乏力、消化不良、腹泻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表现同慢性肝炎,鉴别常需依赖肝脏病理。 (二)失代偿期肝硬化 1.症状 (1)食欲减退:为最常见症状,在进展性肝病病人中十分明显,有时伴恶心、呕吐。 (2)乏力:为早期症状之一,其程度自轻度疲倦感到严重乏力,常与肝病活动程度一致。 (3)腹胀:为常见症状,可能由于低钾血症、胃肠胀气、腹腔积液和肝脾肿大所致。 (4)腹痛:常常为肝区隐痛,与肝肿大累及包膜有关,有脾周围炎时可有左上腹疼痛,也可因伴发溃疡病、胆道及肠道感染引起。 (5)腹泻:较普遍,常与肠壁水肿,吸收不良和肠腔菌群失调有关。 (6)体重减轻:为多见症状,晚期病人伴腹腔积液及浮肿时会使体重减轻不明显。 (7)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可出现牙龈、鼻腔出血、皮肤粘膜紫斑或出血点,女性常有月经过多。 (8)内分泌系统失调:男性有性功能减退,男性乳房发育,女性常有闭经及不孕。肝硬化病人的糖尿病发病率增加,表现为高血糖、糖耐量试验异常、高胰岛素血症和外周性胰岛素抵抗。进展性肝硬化伴严重肝细胞功能衰竭病人常发生低血糖。 2.体征 患者常呈慢性病容,面色黝黑,面部有考试大网站毛细血管扩张、口角炎等。皮肤表现常见蜘蛛痣、肝掌,可出现男性乳房发育,胸、腹壁皮下静脉可显露或曲张,甚至在脐周静脉突起形成水母头状,静脉上可听到静脉杂音。黄疸常提示病程已达到中期,随着病变进展而加重。1/3病人常有不规则发热,与病情活动及感染有关。胸腔积液、肝性腹腔积液、下肢水肿常发生在晚期病人。

(完整word版)中医内科学试题库第四章肝胆病证

第四章肝胆病证 一、填空题: 1.胁痛在病证方面,有————有————,而以————为多见。 2胁痛之实证以————、————、————为主,三者又————为先。 3.鼓胀后期多因出现————、————或————等危候,使病情恶化,必须及时抢救。 4.鼓胀的病机多由于————、————、————三脏受病,————、————、————瘀积腹内,以致腹部日渐胀大而发鼓胀。 5《金匮要略·黄疸病》指出:“黄家所得,从————得之。”又对治疗提出“诸病 黄家,但————”。 6.黄疸的证候,一般是以————继则遍及全身,或黄如————,或如————。 7. .眩晕病位在————,由脑髓空虚,清窍失养,或痰火上逆,扰动清窍,与———— 之脏关系密切。 8.眩晕若兼头胀头痛,心烦易怒,————者,应警惕发生中风。 9.中风病急性期是指发病后————以内,中脏腑类最长病期可至————;恢复期是 发病两周或1个月至半年以内;后遗证期系发病————以上者。 10.如何防治————是中风病急性期治疗的关键,首先必须区别————、————。 二、单项选择题: 1.胁肋刺痛,痛有定处,入夜更甚,胁下有徵块,舌质紫暗,脉象沉涩,治疗选用( ) A.龙胆泻肝汤 B.旋复花汤 C.丹栀逍遥散 D.柴胡疏肝散 2.胁痛一证,其病位主要在( ) A.肝脾 B.脾胃 C.肝胆 D.肝肾 3.下列哪一病证可兼黄疸( ) A.水肿之湿热壅盛型 B.不寐之痰热内扰型 C.热痹之痰浊壅寒型 D.胁痛之肝胆湿热型 4.寒湿困脾型鼓胀的治法是( ) A.疏肝理气,祛湿散满 B.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C.温补脾肾,攻下逐水 D.温阳化气,解表行水 5.湿热蕴结型鼓胀,聚然大量吐血,下血,可用( ) A.中满分消丸 B.紫雪丹 C.安宫牛黄丸 D.犀角地黄汤 6.鼓胀的病位在( ) A.肺脾胃 B.心肝肾 C.心脾肾 D.肝脾肾 7.患者腹部胀大半年余,胁下胀痛不适,纳减,食后腹胀,尿少,下肢微肿。检查:面 色暗晦,周身皮肤发黄,腹胀大,胁下可触及痞块,双下肢按之微肿,脉弦细,舌苔腻,应诊断为( ) A.水肿 B.黄疸 C.积聚 C.鼓胀 8.患者腹大坚满半月,脘腹撑急,面目皮肤俱黄,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赤涩,大 便溏垢,舌尖红,苔黄腻,脉弦数,属何病何证。( ) A.热重于湿型黄疸 B.湿重于热型黄疸 C.湿热蕴结型鼓胀 D.气滞湿阻型鼓胀 9.下列哪项不属阳黄与阴黄的鉴别要点( ) A.小便黄与不黄 B.病程较长与较短 C.黄色鲜明与晦暗 D.虚证与实证 10.黄疸发病涉及的脏腑是( ) A.肝胆 B.肝脾 C.肝胆脾胃 D.肝胆脾肾 11.身目俱黄,右胁疼痛,牵引肩背,恶寒发热,大便色淡灰白,宜用( ) A.大柴胡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乌梅丸 12.下列哪项不符合阴黄的临床特征( ) A.身目俱黄 B.黄色晦暗 C.纳少脘闷 D.发热口渴 13.风阳上扰型眩晕宜选用( ) A.镇肝熄风汤 B.大定风珠 C.天麻钩藤饮 D.龙胆泻肝汤

《中医内科学》总结

第一篇肺系病证 感冒的基本病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咳嗽病位:主脏在肺,与肝脾有关,久则及肾咳嗽痰湿蕴肺证的治法和主方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三子养亲汤 肝火犯肺证清肺平肝、顺气降火-泻白散合黛蛤散 哮证和喘证的鉴别要点 哮病的病位:主要在肺,关系到脾肾肝心病机:痰阻气道,肺失宣降 哮病的病理因素:以痰为主(伏痰) 哮病的治疗原则: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朱丹溪)即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冷哮热哮寒包热哮风痰哮虚哮证的治法和主方 喘证病位:在肺和肾涉及肝脾 喘证辨证要点:首辨虚实,实喘在肺,虚喘责之肺肾 上实下虚喘证的概念治法和主方 喘证表寒肺热痰浊阻肺肾虚不纳证的治法和主方 肺痈的基本病机:邪热蕴肺,热雍血瘀成痈,血败肉腐为脓 肺痈四期的治疗原则和主方 肺痨的临床特征:咳嗽咯血潮热盗汗身体消瘦 肺痨病理性质:主要在阴虚并可导致气阴两虚甚则阴损及阳 肺痨治疗原则:补虚培元抗痨杀虫 肺痨肺阴亏耗证气阴耗伤证的治法和主方《十药神书》我国现存第一部治疗肺痨的专著 肺胀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及于心病理因素:痰浊水饮血瘀 肺胀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第二篇心系病证 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肺肾密切相关 心悸基本病机:虚证:气血阴阳亏耗心失所养实证:痰饮气火扰乱心气心主不安 惊悸和怔忡的鉴别 心悸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治法和主 方 胸痹的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三脏基本病机:心脉痹阻(阳微阴弦)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气虚阴伤阳衰及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标实:瘀血寒凝痰浊气滞痹阻胸阳阻滞心脉) 胸痹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病机主治和主 方 不寐的基本病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治疗原则:补虚泻实,调整阴阳,安神定志 不寐治疗可分为哪几个证型治法和主方 痴呆和癫证的鉴别 癫狂的基本病机 痫证的临床表现基本病机 痴呆的基本病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病理性质:本虚标实(本虚——标实——) 第三篇脾胃系病证 胃痛的病位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胃痛的辨证要点:辨虚实寒热,在气在血治疗原则:理气和胃止痛

肝硬化早期症状

肝硬化早期症状

————————————————————————————————作者:————————————————————————————————日期: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 当一个肝病患者出现了肝硬化症状,说明其肝病已经进入了后期,非常危险,而且治疗难度很大。因此,肝病患者千万要注意防肝硬化于未然。但是,由于肝脏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器官,没有痛觉神经,患者一般较难发现肝硬化症状。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些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以便患者们及时发现并及时治疗。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一:脸消瘦、面黝黑,1/3以上患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患者,其面部、眼眶周围皮肤较病前晦暗黝黑,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导致黑色素生成增多所致。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二:慢性消化不良症状:食纳减退、腹胀或伴便秘、腹泻或肝区隐痛,劳累后明显。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三:主要有乏力、易疲倦、体力减退。少数病人可出现脸部色素沉着。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四:少数肝硬化的早期症状可见蜘蛛痣,肝脏轻度到中度肿大,一般无压痛。脾脏可正常或轻度肿大。 肝硬化的早期症状之五:肝硬化的早期症状还包括乳房胀、睾丸缩,肝脏对人体血液中性激素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肝硬化的早期症状时雌激素增加,雄激素减少,男性可见乳房增大、胀痛,睾丸萎缩。对女性来说,肝硬化也会引起月经紊乱、乳房缩小、阴毛稀少等。 肝硬化患者在平时要注意休息,可以做适当的运动,要完全戒酒,保持愉快的心态。为了辅助肝硬化的治疗,患者还要适当地补硒,因为硒这种“神奇的护肝因子”可以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并且能够抗氧化,修复肝脏细胞的损伤,从而加速肝硬化病情的好转。补硒一定要选择安全、有效的产品。 【肝硬化的危害】 肝硬化的并发症对患者有很大的威胁。 1、首先是上消化道大出血,肝硬化常常导致肝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当受到粗糙食物、化学物质或腹内压升高等因素刺激时,曲张的血管极易破裂,发生大出血。 2、其次是腹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引发肝性脑病(肝昏迷)和肝肾综合征、肾功能衰竭,这些并发症预后极差,是造成肝硬化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 4、肝硬化患者脾功能亢进,机体免疫功能减退,加之门一体静脉间侧支循环的建立,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肝胆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张某,女,43岁,突然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不能开目,苔白腻,脉滑数,测血压130/80mmHg,做头颅CT未见异常,素无耳病。 第1题: 为明显诊断,下列检查哪项最合适 A.血清钾钠氯检测 B.肾功能 C.颈椎X片,经颅多普勒 D.MRI E.肝功能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检查结果示:颈椎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辨证为 A.肝火上炎 B.痰郁化火 C.痰湿中阻 D.气血亏虚 E.肾精不足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其治法是 A.平肝泻火 B.清热化痰 C.化痰祛湿,和胃降逆 D.补益气血 E.补肾填髓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其选方是 A.龙胆泻肝汤 B.黄连温胆汤 C.半夏白术天麻汤 D.归脾汤 E.左归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40岁,腹部胀痛半年余,现症:自觉腹中有条索状物隆起,按之痛更甚,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第5题: 其诊断是 A.瘀血内结(积证) B.气滞血阻(积证) C.肝胃不和(痞满) D.食滞痰阻(聚证) E.肝郁气结(聚证)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其治法是 A.疏肝和胃 B.疏肝解郁,行气散结 C.理气消积,活血散瘀 D.理气化痰,导滞散结 E.祛瘀软坚,扶正健脾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其选方是 A.膈下逐瘀汤 B.柴胡疏肝散 C.逍遥散

D.六磨汤 E.疏肝健胃丸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若患者痰湿较重食滞不化,苔腻不消,宜选方 A.化积丸 B.枳实消痞丸 C.平胃散 D.保和丸 E.二陈汤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9题: 若患者兼瘀象者,可加 A.五灵脂、蒲黄 B.桃红、红花 C.元胡、莪术 D.当归、川芎 E.刘寄奴、姜黄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某,女,65岁,左胁下包块年余,曾做B超示脾大,肝功能正常,血小板正常,现症觉左肋下胀痛不适,包块质软而不坚,固定不移,舌质淡稍暗,脉弦细。第10题: 本病例诊断为 A.正虚瘀结证(积证) B.气滞血阻证(积证) C.瘀血内结证(积证) D.食滞痰阻证(聚证) E.肝气郁结证(聚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中医内科学方歌_完整版

1.感冒 1、风寒束表 辛温解表 荆防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的枳枯共, 薄荷少许姜三片,去参加入荆防风。 2、风热犯表 辛凉解表 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 清暑祛湿解表 新加香薷饮 新加香薷连翘朴扁豆鲜花一起煮。 4、气虚感冒 益气解表 参苏饮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 干葛术香甘枯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5、阴虚感冒 滋阴解表 加减葳蕤汤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 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感冒与风温 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 2.咳嗽 外感 1、风寒袭肺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 止嗽散 止嗽桔草与白前,荆陈紫菀百部研。 2、风热犯肺、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 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 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桑杏汤 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 内伤 4、痰湿蕴肺 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痰热郁肺 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统旨方,芩栀桔麦二母桑, 瓜蒌橘红草茯苓,清热泻肺痰火宁。 6、肝火犯肺 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泻白散 泻自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黛蛤散<青黛、蛤蚧> 7、肺阴亏耗 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沙参麦冬汤 沙参麦冬扁豆桑,玉竹花粉甘草襄, 肺胃阴虚燥象见,胃嘈干咳最堪当。 咳嗽特点,咳痰特点,咳嗽与咳喘鉴别。 3.哮 1、冷哮 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小青龙汤 小青龙汤桂芍麻,干姜细辛草味夏。 2、热哮 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定喘汤 定喘白果与麻黄,款冬半夏白皮桑, 苏子黄芩甘草杏,宣肺平喘效力彰。 麦门冬汤 麦门冬汤用人参,枣草粳米半夏存, 3、寒包热哮 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小青龙汤加石膏汤 4、风痰哮 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虚哮 补肺纳肾,降气化痰 平喘固本汤 平喘胡桃苏橘红,党参半夏坎脐冬; 沉香五味磁虫草,肺肾双疗固本雄。 喘脱危症 补肺纳肾,扶正固脱 回阳急救汤合生脉散 人附姜草肉桂陈 6、肺脾气虚 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六君子汤 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朮茯苓甘草比。 益以夏陈名六君,健脾化痰又理气 肺肾两虚 补肺益肾 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生脉地黄汤=生脉饮加六味地黄丸 金水六君煎=四君子汤+当归,熟地。 哮病与喘证,哮病与支饮 4.喘 实喘 1、风寒壅肺 宣肺散寒 .麻黄汤合华盖散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 华盖三拗陈,桑皮苏子芩。三拗:麻杏草2、2、表寒肺热 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麻杏甘石汤 3、痰热郁肺 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桑白皮汤 桑白皮汤半夏苏,杏仁贝母芩连栀, 清泄痰热病根除,痰热郁肺喘可治。 4、痰浊阻肺 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二陈汤 二陈汤用半夏陈,益以茯苓甘草臣, 理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三子养亲汤 三子养亲祛痰方,芥苏莱菔共煎汤, 大便实硬加熟蜜,冬寒更可加生姜。 5、肺气郁闭 开郁降气平喘 五磨饮子 五磨沉香槟,乌药木枳存 虚哮 1、肺气虚耗 补肺益气养阴 生脉散合补肺汤 补肺味参芪,熟地菀桑皮 2、肾虚不纳 补肾纳气 金贵肾气丸合参蛤散 金匮肾气丸:六味地黄丸了+附子,肉桂 3、正虚喘脱 扶阳固脱,震摄肾气 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黑锡丹:黑锡硫附桂,芦巴故纸对。茴沉楝木香,肉蔻起石配。 喘证与气短,喘证与哮病 以下无用 五皮散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皮;

中医内科学资料—血证

中医内科学——血证 细目一:概述 一、血证的概念及源流 1.血证的概念 凡由多种原因,致使血液不循常道,或上溢于口鼻诸窍,或下泄于前后二阴,或渗出于肌肤,所形成的疾患,统称为血证。 2.血证的源流 《内经》对血的生理及病理有较深入的认识。有关篇章对血溢、血泄、衄血、咳血、呕血、溺血、溲血、便血等病证作了记载,并对引起出血的原因及部分血证的预后有所论述。《金匮要略》最早记载了泻心汤、柏叶汤、黄土汤等治疗吐血、便血的方剂。《诸病源候论》将血证称为血病。《备急千金要方》收载至今仍广泛应用的犀角地黄汤。《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并以“血证”之名概之。《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景岳全书》将血证的病机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二、血证常见病证鼻衄、齿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紫斑的概念 鼻腔出血,称为鼻衄。齿龈出血称为齿衄,又称为牙衄、牙宣。血由肺及气管外溢,经口而咳出,表现为痰中带血,或痰血相兼,或纯血鲜红,间夹泡沫,均称为咳血,亦称为嗽血或咯血。血由胃来,经呕吐而出,血色红或紫黯,常夹有食物残渣,称为吐血,亦称为呕血。便血系胃肠脉络受损,出现血液随大便而下,或大便呈柏油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小便中混有血液,甚或伴有血块的病证,称为尿血。血液溢出于肌肤之间,皮肤表现青紫斑点或斑块的病证,称为紫斑,亦有称为肌衄及葡萄疫者。 三、《血证论》、《景岳全书》、《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关于血证病机、治则的论述 《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对各种血证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有许多精辟论述,该书所提出的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确实是通治血证之大纲。 《景岳全书·血证》对血证的内容作了比较系统的归纳,将引起出血的病机提纲挈领地概括为“火盛”及“气虚”两个方面。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吐血》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四、血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中多种急、慢性疾病所引起的出血,包括某些系统的疾病(如呼吸、消化、泌尿系统疾病)有出血症状者,以及造血系统病变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血证的常见病因 内因:情志过极,饮食不节,劳欲体虚,久病之后(久病阴伤、气虚、血瘀)。外因:感受外邪,以热邪及湿热所致者为多。

中医学科内科学常用方剂方歌

中医内科学常用方剂方歌 第五章肾系病证 第一节水肿 309. 越婢加术汤:越婢汤(麻杏石甘汤去杏仁加生姜、大枣)+白术 310. 越婢加术金匮方,麻黄石膏枣生姜,甘草白术共相配,风水相搏自尔康。 311.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312. 麻黄连翘赤小豆,桑白杏枣姜草助,宣肺解毒清湿肿,湿热兼表黄疸廖。 313.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公英,野菊银葵地丁。 314. 五皮饮:五皮饮用五般皮,陈苓姜桑大腹齐,或用五加去桑白,脾虚湿浸腹胀宜。 315. 胃苓汤=五苓散(五苓桂术,茯苓泽猪)+平胃散(平胃散好,苍陈朴草)。 316. 疏凿饮子: 317.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用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 318. 实脾饮:实脾苓术与木瓜,甘草木香大腹加。草果附姜兼厚朴,生姜大枣阴水夸。 1. (实脾白术,四逆槟朴,木香果仁,木瓜枣苓。) 319. 济生肾气丸: 320. 真武汤:真武汤壮肾中阳, 1. 真武术附,生姜芍茯 321. 桃红四物汤:四物芎当,熟地芍汤。 322. 五苓散:五苓桂术,茯苓泽猪。 第二节淋证 323. 八正散:八正散通车扁瞿,栀军灯芯六一。 324. 石韦散:石韦榆苓瞿,葵车通六一。 325. 小蓟饮子:小蓟六一导赤,蒲黄藕节归栀。导赤散(生地、木通、甘草、竹叶)326. 沉香散: 327. 沉香散出《金匮翼》,沉香石苇滑陈皮,冬葵芍归草留行,气淋实证此方医。 328. 329. 330. 2 331. 无比山药丸 332. 无比山药膝,六味去丹皮,五味赤石脂,杜菟苁巴戟。 333. 《局方》无比山药丸,六味地黄要去丹,苁蓉菟丝仲巴戟,牛膝五味石脂全。 第一节附尿浊 334. 宜早图。 335.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芪参,归陈术草柴升。 336. 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 337. 鹿茸固涩丸: 338. 癃闭 339. 八正散:八正散通车扁瞿,栀军灯芯六一。

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复试题目

2011 名词解释:瘿气,鼓胀,关格,其他的请大家补充 简答: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的鉴别,胃痛和真心痛的鉴别。 论述:虚劳的定义和辨证要点。 病例:便血--脾胃虚寒型--黄土汤加减。症状与七版中内脾胃虚寒型证型便血一样 2010 1. “阳微阴弦”的出处及病机W$u/tRF 2. 治痿独取阳明的出处及具体含义F0+@FS0 3. 痰饮、溢饮、悬饮、支饮的含义 c|~f[ 4、苏子降气汤的组成X:gE mcXc 989 5、渗出液与漏出液的鉴别j*@EJ"Gm> 6、莫氏1型和2型传导阻滞的区别及其临床意义ScTeh 病例分析4个,40分:v/}h y$7 1、中医:吐血sBWLgJz?C 胃中积热 2、中医:肺胀痰蒙神窍 3、中风(中医),脑卒中(西医) 4,胸痹(中医),心绞痛(西医) 2011 战汗雷头风尿浊口僻肾着 简答题:每个8分 癥积与瘕聚的区别与联系 补益法治疗虚劳应注意什么 如何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消渴病的并发症及其病机与治疗 简述:每个10分 怎样理解头痛“巅顶之上,唯风可到” “提壶揭盖法”的含义、理论依据、具体运用 理解痿病“泻南方,补北方”的原则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解 病案1道16分 水肿-脾阳虚衰-实脾饮(我认为是这样,不知对不) 2011中西医 一:名词解释 1.食医 2.关格 3.奔豚 4.急性冠脉综合征 5.癫痫 6.卒中 7.慢性阻塞性肺病 8.高血压危象 9.癃闭10.中寒 二:填空 1.陈无择三因是哪三因 2.最早海藻治疗瘿病的书名 3.止血四法 4.叶天士《__》,创立__学说 5.脑出血常见部位 6.痞满的病机 7.霍乱由__所致,属__传

肝硬化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慢性肝炎进入肝硬化的危险信号:(1)长期疲乏,不能胜任工作;(2)反复腹胀;(3)食欲减退,厌油腻;(4)便溏;(5)长期尿黄;(6)体重下降;(7)面部色素沉 着加深--肝病面容;(8)肝掌;(9)反复出现蜘蛛痣;(10)脚踝水肿;(11)粒细胞或 血小板减低;(12)反复或长期肝功能异常;(13)GGT高出正常值2倍以上;(14)长期 小黄疸不退或间接胆红素异常升高;(15)脾中度肿大;(16)肝包膜不光滑;(17)肝区 出现结节;(18)纤维化指标持续升高。出现上述情况需要立即评估病情是否进入肝硬化, 采取适当治疗。 乏力腿酸:与肝脏功能损害程度平行;主要由于转化乳酸成为糖原能力下降导致,所以 运动后乳酸蓄积于肌肉;乳酸过多让人易怒、没有耐心,情绪容易波动,睡眠差、学习能力 下降、视力不好、眼睛酸涩;长期疲乏是进入肝硬化的先兆。 食欲减退、腹胀、便溏:肝硬化的消化道症状较慢性肝炎阶段更加明显;门脉高压导致 胃肠道、胰腺、胆囊等水肿,消化功能下降,食欲减退,腹胀,重者可引起恶心、呕吐、鼓肠;免疫力下降,肠道局部分泌型免疫功能不足,出现溏泄;胆汁酸障碍,消化肉类、油脂 能力下降,患者多厌油; 尿黄:肝脏摄取衰老分解的红细胞释放的胆红素,加工成能够直接从肾脏排泄的直接胆 红素,经胆汁排泄到肠道,如果肝细胞坏死,胆红素从肝细胞进入血液,血液中的胆红素浓 度升高,会在皮肤、巩膜等处沉积,形成黄疸,小便也会发黄;长期尿黄体现肝脏炎症有活 动性。 脚踝水肿:白蛋白降低和水钠的潴留引起下肢水肿,早期肝硬化常在脚踝部轻度可凹形 水肿;病情加重进入肝硬化中晚期可引起整个下肢的水肿。 腹水:(1)门静脉压力升高超过300cm水柱,腹腔脏器、肠系膜的组织液漏入腹腔;(2)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导致白蛋白降低30g/L以下,腹腔脏器、肠系膜的毛细血管内的水分向腹腔内外渗;(3)肝静脉压力升高,肝淋巴液增多,从肝包膜向腹腔渗漏;(4)激素代 谢紊乱,体内水、钠潴留。腹水形成后,肠道功能紊乱,进一步加重食欲减退、腹胀、便溏 症状,容易被细菌寄生,诱发上消化道出血。 静脉曲张:门静脉压力升高后,血液会经其他通路流回心脏;主要有三大静脉丛形成静 脉曲张,食管下段和胃底静脉曲张,可因粗糙食物、胃酸、腹压加大诱发破裂出血;腹壁静 脉曲张;直肠静脉曲张,患者容易发生痔疮,反复不愈,有发生肛周脓肿的危险。 胸水:大量腹水可经横膈膜转移到胸腔;继发感染可致严重的胸膜炎、肺部感染;继而 引起心衰威胁生命。 脾肿大:慢性肝炎的脾肿大原因和免疫消耗有关。肝脏固有单核细胞消耗和功能不足, 脾脏代偿性功能亢进,单核-巨噬系统增生活跃,造成脾肿大;病毒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刺激脾功能亢进过度产生免疫球蛋白;脾肿大容易发生上消化道出血;单核-巨噬系统增生活跃吞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造成肝硬化患者贫血、血小板降低、粒细胞降低,以血小板减少 最明显。 转氨酶升高(ALT\AST):5倍正常值以下为轻度升高,15倍以下为中度升高,15倍以 上为明显升高;肝硬化主要特征为AST较ALT高,酒精性肝硬化最明显; γ谷氨酸转肽酶(GGT,γ-GT)升高:提示肝炎慢性化加深,肝硬化常在2倍正常值以上。 碱性磷酸酶(ALP):提示伴随淤胆。肝硬化患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病情加重、进展;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ALB/GLB):肝硬化常有ALB降低,GLB升高;白蛋白降低是腹 水形成的重要原因;白蛋白降低是肝硬化直接证据;

中医内科学治法方药总结(打印版)

一、感冒 1. 风寒束表证: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 2. 风热犯表证: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 3. 暑湿伤表证: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 4. 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 5. 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A 外感咳嗽 1. 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止咳散 2. 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 3. 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B 内伤咳嗽 1. 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平胃散、三子养亲汤 2. 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 3. 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 4. 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 二、肺痨 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 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合参苓白术散 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 四、噎膈 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 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 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 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补气运脾汤 五、呃逆 A 实证 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平呃丁香散 2胃火上逆:清胃泻热,降逆平呃竹叶石膏汤 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 B 虚证 1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 2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合橘皮竹茹汤 五、哮证 A. 发作期 1冷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 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 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 4风痰哮证: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 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 附:喘脱危证补肺纳肾,扶正固脱回阳急救汤合生脉饮 B.缓解期 1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补益肺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六、喘证 A.实喘 1 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 2 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减 3 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 4 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 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 B.虚喘 1 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 2 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合蛤蚧粉 七、痰饮 A、痰饮 1脾阳虚弱: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 2饮留胃肠: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 B、悬饮 1邪犯胸肺: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 2 饮停胸胁:逐水祛饮椒目瓜蒌汤合十枣汤或控涎丹 3 络气不和: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 4 阴虚内热: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 C、溢饮表寒里饮: 发表化饮小青龙汤 D、支饮 1 寒饮伏肺:温肺化饮小青龙汤 2 脾肾阳虚:温补脾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 八、血证 A 鼻衄 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 2 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 3 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4 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 B 齿衄 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C 咳血 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 2 肝火犯肺: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 3 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 D 吐血 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 2 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 3 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E 便血 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或槐角丸 2 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 3 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 F 尿血 1下焦湿热: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 2 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 3 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 4 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 G 紫斑 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 2 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 3 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 九、心悸 1 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 2 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 3 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 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