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法律基础知识测试题

法律知识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的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周岁的公民。

A、11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2、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让未满()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居住。

A、十四

B、十六

C、十七

D、十八

3、以暴力或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诽谤他人,侵犯了公民的()。

A、人身自由

B、政治权利和自由

C、生命健康权

D、人格尊严

4、王某因其弟被人打伤而纠集几名同学将打伤他弟弟的人打成重伤,王某的行为构成()。

A、无罪

B、正当防卫

C、故意伤害罪

D、一般违法行为

5、教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应该依法()。

A 、进行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D、不予处罚

6、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必要时,也可以由政府()。

A、处罚家长

B、罚款

C、教育

D、收容教养

7、我国刑法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小周只有15岁,却

多次组织并亲自参加了抢劫,他是否应该负刑事责任?()

A、是

B、不负刑事责任,只对他进行治安处罚

C、等他到16岁时再判他的刑

D、根据情节来定

8、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招用未满( )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A、14

B、16

C、18

D、12

9、小明今年13岁,他认为自己还小,不负刑事责任,但实际上如果小明做了严重

犯罪的坏事,法律规定可以( )处理

A、没有办法

B、收容教养

C、拘留

D、劳动教养

10、以下哪种刑罚不适用于未成年人?( )

A、有期徒刑

B、死刑

C、罚金

D、管制

11、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引诱、教唆、强迫未成年人吸食、注射毒品或

卖淫,应依法( )

A、处罚

B、从重处罚

C、加重处罚

D、减轻处罚

12、《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

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

A、国防教育

B、纪律教育

C、纪律和法制教育

D、法制教育

13、《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国家对未成年人实行()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A、教育

B、尊重

C、爱护

D、惩罚

14、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与犯罪行为的预防,是依照()的规定执行。

A、义务教育法

B、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C、刑法

D、治安管理处罚法

15、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A、8周岁

B、10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16、16岁的林林在小区内被两个认识的朋友拦住,要求帮助望风,他们要去盗窃摩托车。一开始林林不同意,但是他们说:“你只管望风,出了事情也不要你负责,不要那么胆小。”下面哪个选项是正确的?()

A、由于怕被嘲笑,林林答应帮忙

B、林林只管望风,没有亲手去偷摩托车,所以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林林只管望风,也没有要卖掉摩托车后的一分钱,所以他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D、林林和其他两个人都构成盗窃罪

17、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A、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B、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C、已满18周岁不满20周岁

D、已满20周岁不满22周岁

18、下列不属于教育与矫治未成年人的严重不良行为的方式有()

A、送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B、依法予以治安处罚

C、依法收容教育

D、劳动教养

19、询问不满十六周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应当通知其()到场。

A、学校

B、班主任

C、父母或其他监护人

D、亲属

20、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

年人的(),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

A、年龄因素

B、智力因素

C、身心特点

D、其他

二、多选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正确,多选、错选、少选均不得分)

1、天天歌厅是一家营业性歌厅,每晚都有一群十六七岁的少年穿梭于歌厅之内,此情况经行政执法机关查核属实,则可能根据下列法律法规对此歌厅予以处罚:()

A、《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B、《娱乐市场管理条例》

C、《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D、《民事诉讼法》

2、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甲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和乙构成什么罪?()

A、甲构成盗窃B、甲构成抢劫 C、乙构抢劫 D、乙构成故意伤害

3、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A、打击

B、挽救

C、感化

D、教育

4、《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下列行为有可能构成犯罪的有()。

A、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B、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C、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强行索要他人财物,多次偷窃

D、传播淫秽的读物或音像制品等

5、下列哪些行为被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禁止?( )

A、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B、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C、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者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D、旷课

6、下列哪些行为违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

A、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网吧吸引小学生和中学生上网玩游戏

B、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卡拉OK歌舞厅,并且声明学生光临可以给予优惠

C、某经营者在学校附近开设一家快餐店,方便学生就餐

D、某小商贩在学校附近向学生出售日本暴力打斗连环画

7、父母对孩子的下列行为,哪些是违法的?( )

A、伟伟的爸爸常喝醉酒打骂伟伟

B、乐乐因为玩耍和同学打架,妈妈批评乐乐

C、妈妈因为元元是女孩子,就不让元元读书,而让弟弟读书

D、佳佳的爸爸沉迷赌博,佳佳常常一连几天吃不上饭,多亏了居委会好心的张奶奶照顾她

8、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犯下列哪项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 )

A、盗窃

B、放火

C、爆炸

D、抢劫

9、未成年人有效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利的条件是,要在不妨害()权利的情况下,才受法律保护。

A、国家

B、学校

C、他人

D、集体

10、青少年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因为()。

A、毒品严重损害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使人中毒死亡;

B、吸毒浪费大量钱财,影响家庭幸福,甚至导致家破人亡;

C、吸毒诱发各种犯罪;

D、吸毒影响智力发育

三、判断正误(每题2分,共30分,判断为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可以拒绝履行作证的义务。()

3、依法免于刑事处罚、判处非监禁刑罚、判处刑罚宣告缓刑、假释或者刑罚执行完毕的未成年人,在复学、开学、就业等方面,不可与其他未成年人享有同等权利。

()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5、如果发生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予以劝阻、制止或向有关部门提出检举或控告。()

6、一个14岁的人,以大欺小抢劫同学仅10几元,肯定不会构成犯罪,被抢劫的同学告发也没用。()

7、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等出版物的,依法从重处罚。()

8、小马(16岁)被劳动教养一年后,参加了当年的高考,成绩超过了报考学校的分数线,但学校因其曾被劳动教养过而拒绝录取。学校的做法是正确的。()

9、14岁甲同学和乙同学一块放学回家,乙同学说:“一会我抢一个孩子的钱,你和我一块去不用你抢”。甲同学想:“去了我不动手就不会犯罪”。 ( )10、姚某今年17周岁,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现假释。他是可以参加高考的。()11、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在预防犯罪方面与其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职责相比,继父母、养父母对受其抚养教育的未成年继子女、养子女应当履行较小的职责。()12、打人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负法律责任。打人致伤,经法医鉴定分为轻微伤、轻伤、重伤。对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致人轻微伤可以行政拘留,致人轻伤可以判刑,致人重伤应当劳动教养,但都应该赔偿损失。 ( ) 13、人民检察院免予起诉、人民法院免予刑事处罚或者宣告缓刑以及被解除收容教养或者服刑期满释放的未成年人,复学、升学、就业不受歧视。()14、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十四周岁的人违反治安管理的,不予处罚,但是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15、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吸烟、酗酒。

()

答案

1单选

CBDCB DABBB BCABC DABCC

2、多选

AB AC BCD ABCD ABC ABD ACD BCD ABCD ABCD

3、正误

√××√√×√××√××√√√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法律基础知识(法院检察院考试版)

法律基础知识(法院检察院考试 版) 法律基础知识(法院检察院考试版) 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 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人身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人身权是一种与特定民事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专属性的民事权利。通常情况下,人身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让与他人,即不得买卖、转移、赠与或继承。(2)人身权是一种没有直接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的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因此人身权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观念对其作出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身权与财产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人身权与财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是财产关系发生的依据并为权利人带来财产利益。

(3)人身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之外的任何人都是义务人,都负有不妨害权利主体人身权的义务。民事主体在自己的人身权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时,可依法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 人身权是一种支配权,其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自主行使该权利,而无须他人的协助。如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利可直接进行支配,并且在支配这些权利时不需要特定的义务人予以协助。 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不动产物权的变更与交易以登记为要件; 动产物权的变更与交易以交付作为要件。 物权的保护方式;反还原物;损害赔偿;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著作权: 著作权人包 括: (一)作 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 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

继续教育法律基础知识4

民间借贷配套试题 一、判断题(每题2分,对的打√,错的打×) 1、民间借贷,是指自然人之间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 2、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从事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因发放贷款等相关金融业务引发的纠纷,不属于民间借贷。(√) 3、出借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凭借据就可以得到人民法院支持。(×) 4、当事人持有的借据、收据、欠条等债权凭证没有载明债权人,持有债权凭证的当事人提起民间借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被告对原告的债权人资格提出有事实依据的抗辩,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告不具有债权人资格的,裁定驳回起诉。(√) 5、借贷双方就合同履行地未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事后未达成补充协议,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仍不能确定的,以接受货币一方所在地为合同履行地。(√) 6、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

7、保证人为借款人提供一般保证,出借人仅起诉保证人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借款人为共同被告;出借人仅起诉借款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不追加保证人为共同被告。(√) 8、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民间借贷行为本身涉嫌非法集资犯罪的,应当继续审。(×) 9、人民法院立案后,发现与民间借贷纠纷案件虽有关联但不是同一事实的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的,人民法院应当继续审理民间借贷纠纷案件,并将涉嫌非法集资等犯罪的线索、材料移送公安或者检察机关。(√) 10、民间借贷的基本案件事实必须以刑事案件审理结果为依据,而该刑事案件尚未审结的,人民法院应当裁定继续审理。(×) 11、借款人涉嫌犯罪或者生效判决认定其有罪,出借人起诉请求担保人承担民事责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12、民间借贷合同自合同成立时生效的。(×) 13、法人之间的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14、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本单位内部通过借款形式向职工筹集资金,用于本单位生产、经营,且不存在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本规定第十四条规定的情形,当事人主张民间借贷合同有效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法律基础知识题库2020

2019年法律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和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和普通法 B.一般法和特别法 C.国内法和国际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和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C )。 A.行政法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2017年重庆市法检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7年重庆市法院、检察院公务员录用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真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3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 0 分) 1.《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理所当然地包括在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中。() 2.2004 年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的从业人员”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3.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赔偿。() 4.市政府在未征求和听取民众意见的情况下决定在市区内建一个大型垃圾焚烧发电厂并进行施工,此行为违反了程序正当原则。() 5.抽象行政行为合法有效的一个重要条件是内容不得违反上位法的规定。() 6.暂扣许可证和执照是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 7.行政诉讼中,出庭作证的证人证言在效力上优于未出庭作证的证言。() 8.行政处罚中“一事不再罚”原则,是指一个违法行为,多个处罚主体不能根据不同法律规范作出不同种类的处罚。() 9.行政机关应当坦诚公开所有的政府信息,以便公众查阅。()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法官和检察官不适用。() 11.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属无效民事行为。() 12.民事责任是民事法律规定的,不能由当事人约定。()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规定,依法负担被监护人抚养费、赡养费、扶养费的父母、子女、配偶等,被人民法院撤销监护人资格后,应当继续履行负担的义务。() 14.人身权是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的,没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 15.甲见一老人晕倒在地,误以为是乙的父亲,送往医院急救。后得知是丙的父亲。甲对乙、丙均构成无因管理。() 16.法人之间为生产经营需要订立的民间借贷合同,属于违反金融管理秩序的拆借资金行为,应当认定无效。() 17.不动产权利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 18.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不能以劳务出资,普通合伙企业中合伙人可以以劳务出资。() 19.国家工作人员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构成贪污罪,其为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符合其他罪名构成要件的,只定贪污罪,按照贪污罪定罪处罚,不数罪并罚。() 20.必须由特殊主体构成的犯罪,在共同犯罪中,不具有特殊主体身份的人可以成为这些犯罪的共犯。()2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犯罪,经过五年不再追诉。() 2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对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也可适用缓刑。() 2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二审法院裁定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法院应当另行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4.民事诉讼与民商事仲裁都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有效方式,但两者在制度上有所区别,民事诉讼实行两审终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 25.人民法院对离婚案件、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应当不公开审理。() 26.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或者被害人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 27.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28.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 12 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 24 小时。() 29.审判第一审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合议庭,只能由审判员组成。() 30.法院通过邮寄方式向葛某送达开庭传票,葛某未寄回送达回证,送达无效,应当重新送达。()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精华知识 依法执教——当代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法律素质 1、依法执教:就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按照教育法律的规定,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逐步使教育教学工作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2、依法执教具有四个特点:①执教主体的特定性;②执教依据的专门性;③执教性质的特殊性;④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①依法执教的主体是特定的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只能是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任教的教师和其他从事教育管理工作的人员;②作为整个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环节——实施教育的教师的执教活动,必须依照教育法律进行并受教育法律调整和规范;③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行为,既不能任意行使也不能随意放弃,而是集权利处义务为一体,表现为权利和义务的双重性。 3、当代教育为什么必须依法执教?(或简述当代教师依法执教的义务)答:当代教师依法执教是因为:①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②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③教师法律素质的亟待提高;④教师以德执教的必然要求;⑤教师依法维权的迫切需要。 4、简述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哪几部?答:全国人大制订教育法律有:①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②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④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⑤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⑥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⑦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微博@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教育有关法律《未成年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 5、我国第一部教育法律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颁布实施至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0年。 6、“依法执教”和“以法执教”区别:依法执教是指依据法律来进行执教活动,其内容和形式都必须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和具体规定。以法执教则是指运用法律手段进行执教活动,它侧重于法律形式的应用。 【教师资格证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一

百度文库专用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按照规定的内容、法律地位和制定的程序不同,法律可以划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其中,根本法又称 A宪法B民法 C刑法D行政法【】 2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称为 A法律编纂B法律制定 C法律整理D法律汇编【】 3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评价作用B教育作用 C强制作用D指引作用【】 4下列选项中属于国务院职能范围的是 A修改宪法

B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 C批准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划分 D对国防、民政、文教、经济等各项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5《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对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权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诉或者检举。这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 A政治权利B监督权利 C社会经济权利D人身自由权利【】 6公民的下列违法行为中,属于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是 A不遵守合同约定,长期拖欠房屋租金 B拒不赡养年迈、丧失劳动能力的父母 C故意损毁或者擅自移动路牌、交通标志 D为境外机构、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情报【】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下列情况中,行为人不受行政处罚的是A受他人胁迫有违法行为的 B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危害后果的 C配合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有立功表现的 D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

2010年重庆市法检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法律基础知识》真题及详解

2010年重庆市法检系统公务员录用考试 《法律基础知识》试卷 满分100分时限60分钟 一、是非判断题(每小题0.5分,共20分。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你认为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全部涂A或B,均记为0分。) 1.近代法治的核心归结为“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强调法律至上。() 2.近代宪政的核心观点是社会契约论。() 3.《国籍法》和《义务教育法》属于宪法性文件。() 4.甲与乙签订一份租赁合同,结果乙用假币履行合同义务,此案中因客体的违法而不存在合法的法律关系。() 5.《植物检疫条例》规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农业部门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负责行使植物检疫权。此行为属于行政授权。() 6.某县人民政府作出有关规范该县集贸市场秩序的决定,这一行为属具体行政行为。() 7.根据我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民事纠纷的仲裁、调解或处理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但对行政机关就土地、矿产、森林等资源所有权或使用权归属的处理决定不服的,可申请行政复议。() 8.某甲与乡政府约定,若引资100万,则乡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后甲利用关系引进资金150万,但是乡政府却不愿奖励。于是,甲向县政府提起行政复议。对甲的申请,县政府不应受理。() 9.法律、法规未规定行政复议是行政诉讼的必经程序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既提起诉讼又申请复议的,应由法院先受理,因为处理复议与诉讼的关系应遵循司法最终解决原则。() 10.某市政府决定对本市一酒厂减免地方税以提供财政支持的行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11.根据《产品质量法》的规定,产品质量缺陷责任一律适用举证责任倒置。() 12.王某尚在试用期间,患病在医疗期间不能继续工作。对此,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关系。() 13.依照《土地法》及有关行政法规的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部分成员转为城镇居民的,原属于其成员集体所有的土地属全民。() 14.依据我国《环境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凡是向已有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的区域排放污染物的,应当执行地方排污标准。() 15.甲将自己的一头牛借给乙耕地,租金200元。该牛在乙家产下牛犊一头,乙将牛犊卖得500元。500元应归甲所有。() 16.某甲的儿子患重病住院,急需用钱,某乙表示愿意借给5000元,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根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甲乙之间的借款合同因乘人之危而无效。() 17.甲拾得乙丢失的牛,在积极寻找失主的同时,对该牛进行管理。属于无因管理。() 18.根据我国继承法的规定,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属于遗产范围。() 19.甲某今年8岁,随小姨到邻居家玩。当小姨与邻居等人看电视时,甲某一不小心将邻居的一个陶瓷花瓶打碎。对此,甲某的父母与小姨应承担连带责任。() 20.被代理人死亡后,被代理人继承人中二分之一以上明确表示承认委托代理,委托代理人实施的代理行为仍然有效。() 21.公司的经营范围必须依法登记,经依法登记的,才产生法律效力。() 22.孙某以自己的汽车向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发现孙某经常酒后驾车,导致投保的汽车常常发生损坏。依我国法律,保险公司可以解除合同。() 23.根据证券法有关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有权决定终止公司债券上市交易。() 24.唐某和李某合伙纠纷一案,唐某诉至法院,法院受理后,李某声称其与唐某之间并不存在合伙关系,经查,李某所叙述的内容属实。此时,法院应继续审理,作出驳回唐某起诉的判决。() 25.在民事诉讼中,上诉状既可向原一审人民法院提出,也可向原一审人民法院的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26.两家国内公司,在加拿大共同投资兴办企业,因对股权争议而进行的仲裁属于涉外仲裁。() 27.对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必须规定明确,这是罪刑法定原则的体现。()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一: 1、狭义的教育法,是特指国家最高权利机关制订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即教育法律,在我国它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最高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简答,重点看) 2、教育法的特点:①教育法是一种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规范。这是从教育法所具有规范性角度来探讨的;②教育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国家意志性的角度探讨) 国家能过法定程序采取制定或认可两种方式确定的行为规范才能成为法。 ③教育法是统治阶段在教育方面意志的体现。(鲜明的阶级性角度)④教育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特殊的强制性角度)⑤教育法是教育客观规律法定化了的行为规范。(遵循的客观规律性的角度) 3、教育法的体现的统治阶段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统治阶段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复定的。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①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原则; ②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③保障教育的公共性原则;④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原则;⑤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原则。 5、体现教育的民主性原则体现受教育机会一律平等。教育机

会平等表现三个方面:起点上(入学上)的平等、过程上(就学过程)的平等和终点上(学业成就上)。 6、教育法的作用:①指引作用;②评价作用;③教育作用;④预测作用;⑤强制作用;⑥奖励作用。 7、教育法律规则的结构三要素:假定、处理、法律后果。 8、教育法律规则的类别:三个类别,分别是①按照教育法律规则调整方式的不同划分授权性规则和义务规则。②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强制性程度的不同划分,强制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③按照教育法律规则内容确定性程度的不同划分,确定性规则、委托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二: 1、判定是不是教育法律关系标准:如师生是,朋友不是。 l是教育法律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权利和义务。 2、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 3、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一般必须同时具备法律规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在少数情况下至少也应具备权利能力。 4、行为能力: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5、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为:①公民;②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③国家机关。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按照制定与实施法律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划分为(C)。 A、根本法与普通法 B、一般法与特别法 C、国内法与国际法 D、实体法与程序法 2、我国依法治国的主体就是(C )。 A、党中央 B、国务院 C、广大人民群众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3、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B )适用我国法律。 A、一律 B、一般 C、可以 D、不能 4、法律( A)就是划分部门法的首要的、第一位标准。 A、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种类 B、调整的方法 C、保障权利的途径 D、调整的机制 5、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就是(D )年制定的宪法。 A、1949 B、1950 C、1952 D、1954 6、(C )就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就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制度。 A、民族自治制度 B、区域自治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族平等制度 7、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D )。 A、权利 B、权力 C、义务 D、权利与义务

8、最高人民法院就是我国的最高国家审判机关,(C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与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 A、领导 B、指导 C、监督 D、管理 9、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就是(C )。 A、行政法就就是指行政法规 B、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C、行政法规就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与行政法规就是效力不同的两种类别的规范性文件 10、私营企业就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雇工达到( D)人以上的营利性经济组织。 A、5 B、6 C、7 D、8 11、增值税属于(A )。 A、流转税 B、财产税 C、所得税 D、营业税 12、我国森林法把每年(C )定为全国统一的“植树节”。 A、3月5日 B、3月11日 C、3月12日 D、3月15日 13、刘迪,6岁,在北京幼儿园学习绘画数年,1989年夏天,某机构组织儿童绘画展,刘迪的画被选中参展,并获得一等奖,得奖金1000元。此时刘迪父母已离异,其母张某为刘迪的监护人,刘迪之父每月给刘迪100元抚养费。1000元奖金应归( D)所有。 A、刘母 B、刘父 C、幼儿园 D、刘迪 14、财产所有权中最核心的就是D )。 A、占有权 B、使用权 C、用益权 D、处分权

2020年8月23日重庆市法检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及答案

2020年8月23日重庆市法检考试《法律基础知识》试题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法定代表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法人承担责任。() 2一般情况下,代理人不得进行自己代理和双方代理。()3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是诉讼时效中止的事由。() 4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公民或者机构实施的恐怖活动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使刑事管辖权,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5小区内的停车位属于业主共有。() 6同一财产向两个抵押权人设定抵押的,后一抵押权无效。() 7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法典是《宋刑统》。()8相对刑事责任年龄的人实施了绑架后杀害被绑架人的行为,其罪名应当认定为绑架罪。() 9根据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防卫过当是指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的行为。() 10债务人支付令的异议必须以书面方式提出,口头方式提出的异议无效。()

11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 12县级以上公安机关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 13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以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一律不判处无期徒刑。()14监察机关可以对被调查人采取留置措施,但是留置时间不得超过三个月,且不得以任何理由延长。() 15王律师是全国人大代表,他在人大各种会议上的发言和表决,不受法律追究。() 16我国解释宪法和法律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17行政处罚的听证笔录具有拘束力,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是否处罚的决定。() 18某高校学生李某不服学校对其处以记过的处分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受理,因为这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 19甲乙是邻居,甲建新房妨碍了乙的采光,乙找甲理论,甲拿出相关行政部门的许可证明其扩建房屋的合法性,乙认为该许可违反了规划法律法规,欲提起行政诉讼,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乙没有原告资格。() 20请求外国将违法所得及其他涉案财物返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返还被害人的,应当在向外国提出没收请求时一并提出。()

法院检察院招录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 共

法院、检察院招录公务员书记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卷(13)满分:100分时限:120分钟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核分人 得分 第一部分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30分) l、按照法律的效力范围的不同,可将法律分为()。 A.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B.实体法和程序法 C.根本法和普通法 D.一般法和特别法 2、阐述某项法律规范在一定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的解释,属于()。 A.逻辑解释C.扩大解释C.系统解释D.文法解释 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法律的最本质的属性是()。 A.社会性 B.规范性 C.阶级性 D.强制性 4、健全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中心环节是()。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5、宪法规定,我国的根本制度是()。 A.人民民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度 6、在我国国家机关中,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国务院 C.国务院所属各部委 D.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机关 7、在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处罚的是()。 A.警告C.罚款C.免职D.行政拘留 8、行政法与行政法规的关系是()。 A.行政法就是行政法规 C.行政法与行政法规是效力不同的两类规范性文件 C.行政法是行政法规的渊源之一 D.行政法规是行政法的渊源之一 9、民事法律行为的最基本构成要素是()。 A.有设立、变更、消灭特定法律关系的目的

B.行为人的意思表示 C.行为符合法律且不违反社会与公共利益 D.行为人有民事主体资格 10、在下列各项中,属于民法而不属于商法的是()。 A.公司法 B.破产法 C.保险法 D.物权法 11、所有权人因所有权被侵害而请求保护时,有一种保护方法是必须适用的,那就是()。 A.确认所有权 B.排除妨碍或停止侵害 C.赔偿损失或返还不当得利 D.恢复原状或返还原物 12、依据继承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法定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是()。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13、在我国,民事违法行为()。 A.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B.属于民事法律行为,因而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C.不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也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D.属于民事法律行为,但不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 1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是()。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律基础知识点汇总 法的概念和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共同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基本特征:(1)法是调整人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3)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4)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 规范作用:作为由国家制定的社会规范,法具有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作用。 社会作用: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执行社会公共事务。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 (1)法与经济①法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中的作用:引导、促进、保障、制约作用。 ②法在规范微观经济行为中的作用:确认经济活动主体的法律地位;调整经济活动中各种关系;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纠纷;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 (2)法与政治、政策①法受政治制约体现在: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是影响法的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政治体制的改革也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发展的变化;政治活动的内容更制约法的内容及其变化。②党的政策指导法制建设的各个环节,社会主义法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和形式,同时又对党的政策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 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法的制定: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一种专门活动,一般也称为法律的立、改、废活动。 立法的指导思想:我国现阶段立法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而不能以别的思想为指导,不能离开社会主义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这个根本任务。 立法的基本原则:(1)立法必须以宪法为依据;(2)立法必须从实际出发;(3)总结实践经验与科学预见相结合;(4)吸收、借鉴历史和国外的经验;(5)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为标准,立足全局,统筹兼顾;(6)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7)保持法律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与及时立、改、废相结合。 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条例、单行条例;(6)行政规章;(7)国际条约。 法律部门:(1)宪法;(2)行政法;(3)民法;(4)婚姻法;(5)经济法;(6)劳动法;(7)环境法;(8)刑法;(9)诉讼法;(10)军事法。

最新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完整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

2020年书记员法律知识基础考试题库288题[含参考 答案] 一、选择题 1.【参考答案:D】人民法院对于下列何项应采取“决定”的形式。 A.有关撤诉的事项 B.有关中止和终结诉讼的事项 C.有关移送或指定管辖的事项 D.有关回避的事项(BC11.下列各项原则中,属于行政诉讼特有的原则是 A.当事人诉讼地位平等原则 B.审查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原则 C.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原则 D.人民检察院对行政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原则 2.某县公安局对林某违法作出拘留3天的行政处罚,林某向某市公安局申请复议,某市公安局违法作出拘留7天的行政处罚,为此()(1、2)(1)某县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3天的责任(2)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4天的责任(3)某县、市公安局共同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4)某市公安局承担赔偿拘留7天的责任 3.甲为工商局干部,乙为公安局干部,两人共同违法作出没收李某财产的决定,为此()。(2)(1)甲乙共同赔偿(2)工商局与公安局共同赔偿(3)甲乙分别赔偿(4)工商局与公安局分别赔偿 4.行政机关违法作出没收张某录像机的决定,张某气愤之极而砸毁了自己的录像机,为此()。(2)(1)应由某行政机关赔偿(2)张某不能主张行政赔偿(3)由行政机关与张某共同承担(4)减轻行政机关的赔偿责任 5.某甲因调戏妇女被带到派出所,有一警察从外面进来,看到某甲态度不好,便踢了某甲一脚,却造成某甲脾脏破裂。为此()。(2、4)(1)该警察所在的派出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2)该警察所在的公安局应对某甲承担赔偿责任(3)某甲自行承担(4)对某甲实行国家赔偿后,对该警察实行追偿 6.【参考答案:D】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内提出。 A.十五日 B.一个月 C.两个月 D.三个月 7.【参考答案:ABCD】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行政机关的行为提起的诉讼。 A.行政指导行为 B.重复处理行为 C.刑事侦查行为 D.调解行为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 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试题库完整

公共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1.立法必须以( )为依据。 A.党的政策B.客观事实C.宪法D.既定事实 2.在我国,16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应视为( )。A.限制行为能力人B.无行为能力人C.完全行为能力D.部分限制行为能力人 3.法律规定的不以当事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属于( )。 A.法律解释B.法律事件C.法律行为D.法律部门 4.社会主义法是社会主义国家对社会关系进行( )的手段。 A.强制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引导性调整D.约束性调整 A.某人因家中被盗而报告公安机关 B.某人因不服判决而向高级法院递交文书 C.某企业因对方不履行合同而将其告上法庭 D.被告因发现原告侵犯自己的权利而在诉讼过程中反诉原告 分享一点个人的经验给大家(经验分享部分看过的人不用看了)。我的笔试成绩一直都是非常好的,不管是行测还是申论,每次都是岗位第一。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

2020法检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民法典》中人格权考点

2020法检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民法典》 中人格权考点 一、死者人格利益保护 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死者没有配偶、子女且父母已经死亡的,其他近亲属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试题演练 1.甲因车祸去世。同事乙到处诋毁甲,并捏造甲生前的各项荣誉是通过学术造假所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甲已经死亡,各项权利随之消灭,所以被诋毁也无可奈何 B.甲虽然死亡,但死者的相关利益也收到保护。只有甲的配偶可以追究民事责任 C.甲死亡之后,相关的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等受到侵害,其配偶、父母、子女都可以要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D.甲未婚,父母已经去世。所以无人来追究行为人的民事责任

1.【答案】C。解析:死者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受到侵害的,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故本题答案选C。 二、人体捐献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有权依法自主决定无偿捐献其人体细胞、人体组织、人体器官、遗体。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强迫、欺骗、利诱其捐献。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据前款规定同意捐献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也可以订立遗嘱。 自然人生前未表示不同意捐献的,该自然人死亡后,其配偶、成年子女、父母可以共同决定捐献,决定捐献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试题演练 2.25周岁的甲是一名在读大学生,某天因发生车祸被送入医院。病危之际,在几名医护人员的见证下,甲留下口头遗嘱,表示愿意捐献眼角膜等器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见证人在场,没有书面形式,无效 B.虽然有见证人在场,但捐献未采取书面形式,所以无效 C.甲通过订立口头遗嘱的形式捐献器官,符合遗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教育法律法规基础知识 一、教育法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广义的教育法是指一切调整教育关系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所有的教育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教育的规定。狭义的教育法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大)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即教育法律。 特征:1教育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2教育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3教育法规定了教育主体的权力和义务;4教育法的实现由国家强制力作保障;5教育法为教育关系为特有的调整对象;6教育法的调整方法具有自身的特点。 二、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性; 2、体现教育的民主性; 3、保障教育的公共性; 4、确保教育的战略地位; 5、遵循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教育法的渊源和体系 1、教育法的主要渊源:1宪法,2教育法律,3教育行政法规,4地方性教育法规,5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6教育规则。 2、教育法的体系:1教育法体系的横向结构:教育基本法、基础教育法、高等教育法、职业教育法、社会教育法、学位法、教师法、教育投入或教育财政法;2教育法体系的纵向结构:第一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中关于教育的条款;第二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教育基本法;第三层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教育单行法;第四层级,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第五层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教育法规;第六层级,教育部及国务院其他行政部门制定的教育规章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务委会以及其他法定地方权力机关制定的教育规章。 3、教育法的作用:1指引;2评价;3教育;4保障;5规范;6强制。 4、学习教育法的意义:1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需要;2教育立法的需要;3教育执法的需要; 4保障受教育权的需要。 四、教育法律关系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有关教育活动的行为过程中形成的权力和义务关系。特征:1教育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形成的社会关系,是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2教育法律关系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关系;3某种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五、教育法律关系的分类与构成要素

法院检察院书记员招考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题

法院检察院书记员招考法律基础知识复习题 人身权: 人身权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与其人身不可分离而又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的民事权利。它与财产权共同构成了民法中的两大类基本民事权利。人身权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两大类,其中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名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身份权包括亲权、配偶权、亲属权、荣誉权。 人身权具有以下法律特征: (1)人身权是一种与特定民事主体的人身密不可分,具有专属性的民事权利。通常情况下,人身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让与他人,即不得买卖、转移、赠与或继承。(2)人身权是一种没有直接财产内容,不直接体现为一定的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因此人身权不能用金钱去衡量,只能用一定的观念对其作出评价。但这并不意味着人身权与财产没有任何关系。事实上,人身权与财产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往往是财产关系发生的依据并为权利人带来财产利益。 (3)人身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和支配性的民事权利。 人身权是一种绝对权,其权利主体是特定的,权利主体之外的任何人都是义务人,都负有不妨害权利主体人身权的义务。民事主体在自己的人身权受到他人的不法侵害时,可依法自行保护或请求有关机关予以保护。 人身权是一种支配权,其权利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可自主行使该权利,而无须他人的协助。如自然人对自己的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姓名权、肖像权等人格权利可直接进行支配,并且在支配这些权利时不需要特定的义务人予以协助。 物权: 物权是指权利人直接支配特定的物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 不动产物权的变更与交易以登记为要件; 动产物权的变更与交易以交付作为要件。 物权的保护方式;反还原物;损害赔偿;恢复原状;排除妨害;消除危险。 著作权: 著作权人包括: (一)作者; (二)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 第十条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 (一)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二)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三)修改权,即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 (四)保护作品完整权,即保护作品不受歪曲、篡改的权利; (五)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即以复制、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或者改编、翻译、注释、编辑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权利;以及许可他人以上述方式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 著作权归属 创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 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如无相反证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为作者。改编、翻译、注释、整理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其著作权由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人享有,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两人以上合作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由合作作者共同享有。没有参加创作的人,不能成为合作作者。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 编辑作品中可以单独使用的作品的作者有权单独行使其著作权。公民为完成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工作任务所创作的作品是职务作品著作权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有权在其业务范围内优先使用。作品完成两年内,未经单位同意,作者不得许可第三人以与单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该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可以给予作者奖励: (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计算机软件、地图等职务作品; (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合同约定著作权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的职务作品。 受委托创作的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由委托人和受托人通过合同约定。合同未作明确约定或者没有订立合同的,著作权属于受托人。 合同法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合同中的下列免责条款无效: (一)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 (二)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 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