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教育学》课程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 教育概念(名词解释)

教育有广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是指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育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2 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教育学创立始于文艺复兴之后)

(1)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成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2)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范畴及其体系。

(3)从方法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研究的方法。

(4)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5)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1)“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西方最早较为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中国最早集中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学记》;

(2)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它为维护教师的社会地位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保障;

(3)1995年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选择判断题)

第二章教育的功能与教育的客观制约性

1 教育的功能(了解)

主要场所是学校;

(1)促进人的发展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即核心功能。

(2)教育的本体功能之所以是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由教育决定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矛盾时的着眼点所决定的。

(3)教育不仅要把有目的的培养人作为其本体功能,而且在现代社会中还应该把人作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来培养,这是由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

体地位以及这种主体地位在现代社会中的凸显所决定的。

(4)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5)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

2学校教育对人特别是对年轻人起主导作用的原因(简答P44-45)

(1)学校具有较强的目的性

(2)学校具有较强的系统性

(3)学校具有较强的选择性

(4)学校具有较强的专门性

(5)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3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掌握)

[1]概念: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所具有的的功用和效能;具体说就是教育通过培养符合一定社会需要的人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稳定、变革和发展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功能

(一)经济功能

A.教育劳动者再生产的基本手段

(1)能够把可能的劳动者转化未显示的劳动者

(2)能够把一般性的劳动者转型为专门性的劳动者

(3)能够把较低水平的劳动者转化为高水平的劳动者

(4)能够把一种形态的劳动者转变另一种形态的劳动者

(5)能够把单维度的劳动者转变为多维度的劳动者

B.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1)能够传递和传播教育知识

(2)能够发展科学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

(1)能够促进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2)能够促进政治民主化

(3)能够制造政治舆论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A.能够传承文化

(1)可以传递和保存文化

(2)可以活化文化

B.能够改造文化

C.能够创造与更新文化

[3]特点

间接性隐含性潜在性迟效性超前性有限性

4教育的社会制约性(简答题P60-66)

(一)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

(1)生产力制约教育的发展速度与规模

(2)制约着人才的培养规格

(3)制约着教育的结构

(4)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二)政治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

(2)制约着教育的权利与机会

(3)制约着思想道德的内容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简答题P69-70)

教育德行相对独立性是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指的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

(2)具有能动性

(3)具有继承性

(4)教育与社会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第三章教育规律、教育原则、教育艺术

1教育规律定义(名词解释)

教育规律就是指教育系统在其运动发展过程中内部诸要素之间、教育系统与其环境(物质的、精神的、社会的)之间的一种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2教育规律的分类(选择判断题P83-84)

(1)教育的结构规律

(2)教育功能规律

(3)教育的发展规律

3教育原则定义(名词解释)

教育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对教育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整个教育的根本准则。其包含四个层面的含义:

(1)教育原则是在总结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我必须坚持鉴于实践第一的观点,把总结国内外教育实践的历史与现实经验摆在探索

教育原则的首位;

(2)教育原则的制定受制于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

(3)必须建立在教育规律正确认识和理解的基础之上

(4)教育原则是知道整个教育工作的根本性原则,是上位原则,对所有下位原则都有指导性和规范性,但又不能代替下位原则。

4教育艺术定义(名词解释)

教育艺术是指教育者在教育双边活动中在大体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原则的基础上,稳定、综合地体现出的具有主观性、创造性、灵活性和感染力的教育智慧、个性、美感和灵性。

5教育艺术的要旨或特质(简答题P99-100)

(1)主观性

(2)情感性

(3)双边性

(4)创造性

(5)审美性

(6)独特性

第四章教育目的

1教育目的(名词解释)

(1)教育的唯一特性是复杂性

(2)概念

教育目的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对人的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关于教育对象的总体发展规格的预期设想或规定,它以观念或思想的形式存在并发挥作用。在我国,教育的目的是由国家来制定的,通常通过国家的教育方针和重大教育政策与法律来呈现。

2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简答题P118-120)

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完整发展”

所谓完整发展,即人的基本素质整体发展。人的基本素质可以有发展上的差异,但是缺一不可,否则就是片面发展。

(2)“和谐发展”

所谓和谐发展就是人的基本素质协调发展。在人的基本素质的发展上,现实中某些方面偏废的现象很少,但偏移却是普遍的。人的发展可以偏移,但不可失调,否则就是畸形发展。

(3)“多方面发展”

所谓多方面发展,即人的各素质要素在主客观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上的多样化发展。

(4)“自由发展”

所谓自由发展就是人的自主的、具有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发展。真正的全面发展一定是一种自由发展。

第五章现代学校制度

1现代学校制度的理念和价值取向(掌握)

P147-150

2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判断)

(1)学校办学自主权不足

(2)学校教育功能偏离

(3)教师发展不足

(4)学校活力缺乏

(5)《学校法》缺失

第六章教师与学生

1教师专业发展(简答题P171-173)

(1)高尚的师德修养和博大的人文情怀

(2)渊博的学科知识和宽厚的文化底蕴

(3)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育能力

2师生关系的基本内容(选择判断P182)

(1)教学关系

(2)情感关系

(3)伦理关系

第七章课程

1课程定义(名词解释P192)

课程就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这是广义的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中的课程,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一定内容从而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和形成经验的过程。人们通常所说的“课程”是指狭义上的课程。主要有六个特征:学习性、选择性、过程性、目的性、计划性、结果性。

2课程类型(选择判断P194)

(一)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

(1)国家课程是指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我国中小学主要是国家课程

(2)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确定的和组织实施的课程,其主导价值在于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

(3)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

(4)校本课程的开发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的课程开发”

3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选择判断P204-209)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4课程资源定义(名词解释P212-213)

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一切因素。它是在现代资源及其开发观的指引下,基于教材研究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课程研究的新兴主题。

第八章教学理论

1教学定义(名词解释P227)

教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学是指教的人引导学的人为着特定教育目的、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狭义的教学是指学校中为着特定的教学目

标,以课程为载体,张扬学习价值,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促进身心发展的专门性活动。

2教学的作用(简答题P228)

从教育目的看,教学的基本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思想品德、智力、身体素质、审美情感与能力)

(1)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

(2)促进学生智力的形成和发展

(3)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4)促进学生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从心理发展角度看,一方面教学的作用表现为促进学生认知智慧的发展,包括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形成一定的技能,发展一定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学在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同时,也促进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

3 教学设计定义(名词解释P242)

教学设计,其实质就是为了选自文化的教育内容转化为学习者学习经验,借助各种媒体和资源,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寻求教学要素和环节得到合理、优化配置的形态过程。其基本价值取向是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就。

4教学设计的基本取向(选择题P243)

(1)教师中心取向

(2)学生中心取向

(3)学科中心取向

5教学原则定义(名词解释P251)

教学原则,就是人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对教学的规律性认识而制定的有效进行教学的基本准则。教学原则既指向教师的教,有指向学生的学,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等方方面面的工作均起主导作用,是从事教学工作通常需要遵循的基本规范。

第九章教学实施

1教学方法定义(名词解释P261)

教学方法是指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进行专门内容的学习活动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程序的总和。

2教学言语活动定义(名词解释P269-270)

教学言语活动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语言开展教学,推动师生交往和互动,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教学言语活动的教育意义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它本身具有改善教学效能和促进个体发展的内在价值;二是教学语言对课堂活动还具有基本的维持和促进功能。常见的课堂言语行为有四种:教学提问、刺激、讨论、倾听。

教学板书的三个特点:

(1)即时性

(2)纲要性

(3)长时性

3教学组织形式定义(名词解释P276-277)

教学组织形式,即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教学组织形式可以划分三类:个别化教学、集体教学、综合教学。

现行最通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4教学工作基本环节(选择判断P280-290)

(1)备课

(2)上课

(3)课外作业的布置、指导和批改

(4)课外辅导

(5)考查与考试及成绩评定

5教学评价定义(名词解释P290)

教学评价是在收集必要的教学事实信息的基础上,依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质量标准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或局部质量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主要评价有三类:(1)他评价与自评价

(2)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性评价

(3)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6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选择判断P294-297)

(一)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方法

(1)学科成就测试

(2)日常考查

(3)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

(二)教师授课质量评价方法

(1)综合量表评价法

(2)分析法

(3)调查法(问卷和座谈)

第十章德育

1德育定义(名词解释P301)

德育即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具体来说,它指的是教育者根

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个体需要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主动的内化与外化,促进其养成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2德育功能(简答题P306-308)

(一)德育个体发展的功能

(1)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2)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3)激发和调节个体智力发展

(4)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二)德育对教育具有导向功能

(三)德育对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功能

(1)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合格公民

(2)传播和倡导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意识、观念和舆论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内容(选择与判断P315-316)

(1)爱国主义教育与民族精神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劳动教育

(4)民主、法制教育

(5)人道主义教育

(6)社会公德教育

(7)人生观与世界观教育

(8)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

4我国中小学的常用的德育方法(简答题P324-326)

(1)说服法

(2)角色扮演法

(3)情境体验法

(4)合作学习法

(5)榜样示范法

(6)实际锻炼法

(7)品德评价法

(8)修养指导法

第十一章班主任

1班级定义(名词解释P340)

班级指的是按照一定年龄、学业程度、师生比例所分编而成的相对稳定的学生群体,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的划分往往与学年、学级相联系,因而通常称为班级。

2班级功能和班主任职责(选择判断P342-345)

(一)班级功能

(1)归属功能

(2)社会化功能

(3)个性化功能

(4)选择功能

(5)保护功能

(二)班主任职责

(1)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全面负责班级日常管理工作

(3)组织和指导开各类班级活动

(4)协调和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3班主任对学业不良和品行不良的学生的指导(简答题P356-360)(一)学业不良及其指导

(1)激活学习动机

(2)消除厌学情绪

(3)矫正学习习惯

(4)改进学习方法

(5)调整评价方式

(二)品行不良及其指导

(1)立场转换策略

(2)态度改变策略

(3)兴趣转移策略

(4)内在激励策略

(5)任务驱动策略

(6)关系互动策略

4班级学生评价的主要策略(选择判断P363-364)

(1)操行评定

(2)成长记录袋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过秦论(知识点总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过秦论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衡”通“横”,连横。 2、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 3、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4、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5、而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 6、嬴粮而景从。“景”通“影”。 7、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二、一词多义 固 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险要的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④自以为关中之固(坚固的屏障) 因 ①因遗策(沿袭) ②因利乘便(趁着) ③因河为池(就着) 北 ①追亡逐北(V作n,溃败的军队)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n作状,在北面) 延 ①秦人开关延敌(请进) ②延及孝文王(延续) 制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统帅)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 (控制) 以 ①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连,用来) ②尝以十倍之地(介,凭借) ③以弱天下之民(连,用来) ④然秦以区区之地(介,凭借) 兵 ①赵奢之朋制其兵 (军队) ②收天下之兵(兵器) ③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兵器)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失去) ②追亡逐北(v作n,逃兵)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v,使……灭亡) ④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使v,使……灭亡) 三、古今异义 ①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山东”:崤山以东。 ②然后以六合为家。“然后”:这样以后。 四、词类活用 ㈠使动 1、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 2、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3、约从离衡(使……离) 4、流血漂橹(使……漂) 5、分裂河山(使……分裂)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1、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目标 2、课程内容:是指哥们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是一定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 3、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的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课程实施建议等。 4、课程开发:主要是指课程的功能不断适应社会、文化、科学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持续不断开发课程的活动与过程。 5、课程计划:是指学校关于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学习的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6、教学目标:是对教学活动预期效果的标准和要求的规定或设想。 7、生成性目标:又称“形成性目标”“生长性目标”“展开性目标”,它是在教育情境中伴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形成的课程目标。 8、表现性目标:是指每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的个性化表现,它追求的学生反应的多元性,而不是反应的同质性 9、普遍性目标:根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需要,而对课程进行总括性和原则性的规范与指导的目标。一般表现为对课程有较大影响的教育目标和教育宗旨10、行为性目标:是以设计课程行为结果的方式,对课程进行规范性与指导的目标,它指明了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 11、广义的校本课程开发:是指以学校为本的,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整体发展,学校自主开展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对学校课程的整体改造,能够体现学校的价值追求和教育理想。 12、校本课程:是指以学校为本,基于学校的实际情况,为了学校的发展,由学校自主开发的课程。 13、课程开发机制:是课程开发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原理和动力体系,它包括学校课程的设置程序和运行方式,特别是课程规划主题的认定以及课程的编制、实施、管理与监督之类的问题。 14、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相对于一定的标准而言的一种完美、完满的教学状态。它是改革探索、革故鼎新的产物。 15、教学模式:实在一定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相关教学理论的演绎或对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和所形成的一种指向特定教学目标的比较稳定的基本教学范型。 16、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课题,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索事物一种教学方式。 17、教学方法:所谓教学方法是指叫教师和学生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而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方式的总和。 18、讲授法:是指教师使化的方向发生变革的过程。 21、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教学的结构。 22、班级授课制:通常是指课堂教学,是把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由教师根据教学计划中统一规定的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按照学校的课程表进行分科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23、复式教学: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年纪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的方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24、谈话法: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过秦论文言知识点整理

《过秦论》梳理 一、通假字 ①外连衡.而斗诸侯/ 约从离衡.(衡,通“横”) 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 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 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 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 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①于是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 ..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 ③.山东 ..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 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之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 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 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 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13.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 向东;北,向北) ④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⑦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⑧深谋远虑(远,从长远)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笔记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实质上是以课程与教学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的目的和任务的。 2、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理解) 课程与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的基本任务可以表述为:认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课程与教学规律和指导课程与教学实践。 3、几本重要的着作(了解) 《礼记·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着。 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学术界常把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第二节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4、目前关于课程与教学关系的认识(理解) 在国外,对课程(论)与教学(论)之间的关系的看法,有四种不同的主张,形成了四种不同的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Dualistic Model)布鲁纳 2.相互交叉模式(Interlocking Model) 3.包含模式(Concentric Model) 4.二元循环联系模式(Cyclical Model) 第三节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演进▲ 5、一、萌芽期(前科学期) 1.背景:从课程与教学的产生到公元16世纪,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强权垄断,主要是上层社会的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2.代表人物与思想: 中国《学记》 西方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3、特征:有了对教育内容、学科问题的思考,但还是没成为独立的学科,课程与教学思想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和总结阶段。 二、教学论学科的形成期(建立期) 1.背景:17世纪到19世纪之间 2.代表人物: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人。夸美纽斯,赫尔巴特(教学阶段理论) 3、特征:教学论成为独立学术领域 三、学科的分化与多样化时期(繁荣期) 1、背景:20世纪至今,教学论的发展进入了分化和多样化的轨道。 2、代表人物与思想:杜威(教学五步骤),凯洛夫 3、被理论界视为二战之后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布鲁纳:美国,结构主义教学理论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理论 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教学理论 4、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 5、课程论的独立与大发展:

数的开方复习课教案与知识点梳理

数的开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及立方根的意义; 2.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意义; 3.熟练地求出一个正数的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实数的立方根; 4.会对实数分类以及进行实数的近似计算. 重点: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难点:算术平方根、实数的综合运算和代数与几何的综合运用 一、知识归纳 1、平方根 (1)平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这个数就叫做a 的平方根。a 的平方根 记作: 或 。 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 (2)平方根的性质 ①一个正数有 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②0有 个平方根,它是 。 ③负数 平方根。 (3)平方和开平方互为逆运算; 2、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的定义: 。 一个非负数a 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为:“ ”,读作:“ ”,其中 叫做被开方数 (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 ①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是 ; ②0的算术平方根是 ; ③负数 算术平方根 (3)重要性质: 3、立方根 (1)立方根的定义 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 (也叫 )。如果x 3=a , 则 叫做 的立方根。记作: ,读作“ ” 。求 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 。 (2)立方根的性质 ①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是 ; ②一个负数的立方根是 ; ③0的立方根是 。 (3)重要性质: 4、实数基础知识 =2a () =2a (a ≥0) = -3a

(1).无理数的定义: 叫做无理数 (2).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 有理数总可以用 或 表示;反过来,任何 或 也都是有理数。而无理数是 小数,有理数和无理数区别之根本是有限及无限循环和无限不循环。 (3).常见的无理数类型 ○1一般的无限不循环小数,如:1.41421356¨··· ○2看似循环而实际不循环的小数,如0.1010010001···(相邻两个1之间0的个数逐次加 1)。 ○3有特定意义的数,如:π=3.14159265··· ○ 4.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5,3 (4) 实数概念:________和________统称为实数。 (5)分类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 __ 有限小数或___ ___小数 _______ 实数 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无限不循环小数 _________ (6)、实数的有关性质 ⑴若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a+b= ⑵若a 与b 互为倒数则ab= ⑶任何实数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 ⑷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绝对值相等, 即a = ⑸正数的倒数是 数;负数的倒数是 数;零 倒数.实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 关系 (6).正数大于零,零大于负数,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 。 一般情况下,非负数有三种形式,即a ≥0 ;2a ≥0;a ≥0 二、典型例题 例1、x 为何值时,下列代数式有意义。 (1) (2) (3) (4) (5) (6) x 23+x x -+-2232+x 131-x 1 1-+x x 2)1(--x

北师比较教育考博真题

比较教育学专业考博真题 05教育哲学:1、名词:善端、个体文化内化、教育平等、自然教育、教育主体;2、全球化下中国传统教育哲学理论及现实意义;论述教育无能论和教育万能论 06教育哲学:名词:1、生活准备说 2、道德相对主义 3、有道者劝以教人(墨子)4、政教分离原则 5、学校消亡论。论述:1、讨论对教育现象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的必要性、可能性。2、运用主客体理论关系分析《学会生存》中“人在创造活动中并通过创造活动来完善自己”加以评论。 07教育哲学:名词解释:教育成层、良知良能、伊凡伊里奇、要素主义。论述:1、根据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谈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的得与失。2、从全球化背景探教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 北师大2009年比较教育学专业考博真题 2009年北师大教育哲学原理试题 1、比较终身教育思潮、全民教育思潮和全纳教育思潮的异同。 2、试析当前我国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3、试论大众化时代的高等教育质量观。 4、试析文化传统与教育变革的关系。 2009年北师大比较教育试题

1、试析实证主义与相对主义的基本主张。 2、论金融危机对世界教育改革的影响。 3、以比较的视角分析我国高中的文理分科制度。 4、以英美为例制度环境对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影响。 就今年的试题而言,考察的大都是教育热点问题,像高中文理分科、金融危机对教育的影响等等,直接从书本上找到的题目很少。 北京师范大学2010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 1.试用比较教育理论分析"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观点 2.试论比较教育研究中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3.试评述全球化时代比较教育在国家和地方教育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价值 4.试分析发达国家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经验 教育哲学: 1.试评述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潮的学术贡献与局限 2.试论教育发展中政府、学校与市场的权力关系 3.试从进步主义及其批判的视角评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4.试分析高等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2011年比较教育学考博真题 1.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教育发展中的社会参与。 2.试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谈高中教育发展的多样性。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 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 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 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 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提倡实用主义 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人本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视为一种个性交往、情感交流、艺术创造的过程,以价值实现、情感满足、艺术感受、心灵沟通等为教学的基本追求,在课程方面突出人文知识的重要性,在教学方法上推崇即兴发挥、灵感直觉和主观感悟。(要知道两者的区别) “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代表了当代教学论学科发展的不同方向。 第二章课程的基本理论 课程是指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 课程计划是关于学校课程的宏观规划,一般规定学校课程的门类、各类课程的学习时数以及在各年级的学习顺序、教学时间的整体规划等。 课程标准就是指学科课程标准。它具体规定某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基本理念、课程目标、

(完整版)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点梳理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 (一)数的认识 知识点一:数的意义和分类 自然数、整数、正数和负数、分数、百分数、小数 知识点二:计数单位和数位 1、计数单位:个、十、百……以及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都是计数单位。“一”是基本单位,其他单位又叫做辅助单位。 2、十进制计数法 3、数位:在计数时,计数单位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 4、数位顺序表 知识点三:数的大小比较 知识点四:数的性质 1、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2、小数的基本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知识点五:因数、倍数、质数、合数 1、因数和倍数 已知a、b、c均为正整数,且a×b=c,那么c就是a和b的倍数,a和b就是c的因数。倍数和因数是相互依存的。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的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一个数既是它自身的因数,又是它自身的倍数。 2、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最大公因数: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最小公倍数: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3、质数和合数 质数: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最小的质数是2。 合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最小的合数是4。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数的运算 知识点一:四则运算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4、小数乘法的意义: 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小数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是多少。 5、分数乘法的意义: 分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6、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知识点二:四则运算的法则 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整数乘法,分数乘法,整数除法,小数除法,分数除法 知识点三:四则混合运算 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含有两级运算,要先做第二级运算,再做第一级运算。 在一个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小括号里面,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 知识点四: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知识点五:通过运算解决问题 (三)式与方程 知识点一: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定律和计算公式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考博真题040101教育学原理(2004,2006---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原理2004,2006---2013 科目二:中外教育思想史2006---2013 040102课程与教学论(2002,2004,2007---2013)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学论2002,2004,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1,02方向):教育心理学2002,2003,2004(1),2004(2),2005,2007---2010,2012,2013 科目二(03方向):数学教育学2002,2004,2009---2011 科目二(04方向):语文教育学 040103教育史(2006---2012) 具体清单: 科目一:中外教育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外国教育史2009---2012 科目二:史学理论与方法2009 040104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外国教育史2009---2012

中外近现代教育史2007 科目二:比较教育学2007,2009---2011 040105学前教育学(2003---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学前教育学2003---2011 科目二:儿童心理学2004---2011 040106高等教育学(2002---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高等教育学原理2002---2011 科目二:高等教育的历史与比较2002---2011 040107成人教育学(2012新增) 具体清单: 科目一:成人教育原理 科目二:家庭与社会教育 040108职业技术教育学(2008---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技术与职业教育原理2008---2011 科目二:科学技术概论2008---2011 040110教育技术学(2002,2003,2006---2011) 具体清单: 科目一:教育技术综合基础2002,2003,2006---2011 科目二(01方向):软件基础2002,2003,2006---2011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详细有答案版)知识讲解

《过秦论》字词 一、通假字。 1、外连衡而斗诸侯 / 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是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2、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 3、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 4、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 5、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6、百有余年矣(有,通“又”) 7、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2、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指山东省。) 3、才能不及中人(中人:一般人) 4、铸以为金人十二(金人:金属人像,此指铜人) 三、一词多义 1.固 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地势) 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地) 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坚固的屏障) 2.因 ①因遗策(沿袭,动词) 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 ③因河为池(凭借,介词) 3.亡 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 ②追亡逐北(指逃亡的军队) ③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 4.制 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 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动词) ③履至尊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 5.兵 ①……赵奢之伦制其兵 / 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 ②收天下之兵 / 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 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 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

7.致 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 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 8.爱 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 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9.及 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 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 10.北 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 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 11.度 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 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衡量,动词) 12.遗 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 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 四、词类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一样;包,像布包一样;囊,像口袋一样)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在国内,对内;外,对外)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一样;响,像回声一样;景,通“影”,像影子一样) ⑤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⑥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在北方) 2.名词作动词 ①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②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帝王,称帝称王) ③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瓮作;绳,用绳子系) ④执敲扑而鞭笞天下(鞭,用鞭子抽;笞,用竹杖打) ⑤《过秦论》(过,指出过失)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序,招致) 3.形容词作动词 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小弱,变小变弱) 4.形容词作名词 ①据崤函之固(固,险要的地势。)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固,坚固的屏障。)

(完整版)《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小学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理解课程与教学的概念 课程的文本表现形式 理解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内涵 教学的基本要素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一些标志性的人物、事件、著作 古德莱德的五个课程实施层次:理想课程(观念层次)、正式课程(社会层次)、理解课程(学校层次)、正式课程(教师教学)、体验课程(学生) 第二章小学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理解课程目标的概念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标、教育目的的关系 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掌握课程内容的横向组织与纵向组织的内涵、课程内容螺旋式与直线式的内涵、优势与不足、课程内容的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的内涵 第三章小学课程类型及课程结构 课程的分类:按不同分类标准的课程类型 理解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的内涵、各自的优势和不足。 综合课程的类型 隐性课程 新课改下小学课程结构的特征 第四章无 第五章小学校本课程开发 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特征、校本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含义 校本的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内涵和区别 掌握校本课程与活动课、选修课的区别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从学校总体角度分析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方式 第六章小学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内涵 教学目标的分类:布卢姆、加涅 教学目标的表述:能够就一则具体的案例分析教学目标表述存在的问题、理解马杰的行为性目标表述法、格朗伦的内隐与外显相结合目标表述法和艾斯纳的表现性目标表述法。

第七章小学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 国外常用的小学教学模式 国内主要的小学教学模式 第八章小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小学教学原则的内容 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原则的内涵及教学要求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选用的依据 第九章小学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类型 小学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的涵义、特点、优势和不足。 教案的类型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第十章小学教学管理与评价 教学管理的内容 理解小学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考试题型为: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二、多选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三、判断题(14小题,每小题1分,共14分)。 四、简答题(4小题,共27分)。 五、实例分析题(2小题,共21分)。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孟繁华、邢永富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分析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学原理孟繁华、邢永富教育发展与教育政策分 析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招生14人,有7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孟繁华,男,1963年5月生人,汉族,山东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教师教育 邢永富,男,汉族,九三学社,1954年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政治学、邓小平教育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 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领导,教育制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

理,组织行为,学校改进,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 李孔珍: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专著:《大学组织管理创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教育英语文献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薛海平:湖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讲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参与课题研究: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2006;世界银行,“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研究”,2006;教育部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第二,专题信息汇总整理。每一位考生在复习专业课的最后阶段都应当进行专题总结,专题的来源一方面是度历年真题考点的针对性遴选,另一方面是导师研究课题。最后一方面是专业前沿问题。每一个专题都应当建立详尽的知识体系,

过秦论知识点梳理归纳

《过秦论》文言知识梳理归纳 ◆生字: 腴(yú)轸(zhěn)镞(cú)笞(chī)恬(tián)藩(fān)瓮(wèng)牖(yǒu)◆多音字:(判断在具体语境中的读音) 孝公既没.(mò)召.滑(shào)俯首颈系.(xì)践华.为城(huà)劲.弩(jìng)不及中.人(zhōng)墨翟.(dí)蹑足行.伍(háng)将.数百之众(jiàng)度.长絜大(duó)比权量.力(liáng)万乘.之势(shèng)朝.同列(cháo) 一夫作难.(nàn) 一、通假字 1.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 2.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突出,举起) 3.合从缔交(从,通“纵”,合纵,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的策略) 4.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影子) 5.百有余年矣(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6.约从离衡(衡,通“横”,连横,战国时期秦国离间六国,各个击破的的策略) 二、古今异义 1.爱人 古义: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义: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 2、不爱珍器 古义:吝惜。今义:爱惜。 3.铸以为金人十二 古义:把……作为,把……做成;今义:认为 4.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省 5.河 古义:黄河;今义:指一般河流

6.橹 古义:盾牌;今义:指外形似桨的一种用人力推进船的工具。 7.池 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 8.赢 古义:担负,背负;今义:胜或获得 9.以致 古义:用来招纳;今义:连词,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0.山东 古义: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今义:指山东人。 三、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①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席,像席子那样;包,像包裹那样;囊,像口袋那样) ②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云,像云那样;响,像回声那样;景,像影子一样) ③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南,向南;西,向西;东,向东;北,向北) ④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南,向南) ⑤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北,向北) ⑥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⑦陈涉瓮牖绳枢之子(瓮,用破瓮;绳,用绳子)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仅供学习参考)(1)

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 第一章 1、多层面理解课程和教学的概念: 1.课程即学问和学科(学科本质观) 2.课程即学习经验(经验本质观) 3.课程即预定的教学计划(手段本质观) 4.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目标本质观) 1.教学即教授 2.教学即教学生学 3.教学即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2、试分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模式: (一)国外的三种模式 1.二元独立模式 2.包含模式 一是大教学小课程;二是大课程小教学。 3.循环模式 课程与教学是两种系统,虽相对独立,但存在互为反馈的延续关系,课程不断地对教学产生影响,反之亦然。 (二)我国的三种不同见解 1.教学(论)包含课程(论) 2.相互独立论 3.课程与教学整合论 3、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历程: 一、萌芽阶段的课程与教学思想 一)教学思想的孕育 二)课程思想的前期准备 二、建立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系统教学理论的形成 二)系统课程理论的形成 三、繁荣发展阶段的课程与教学理论 一)现代教学理论的繁荣发展 二)现代课程理论的繁荣发展

4.你对学习课程与教学论有怎样的认识? 一)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二)联系实际,学思结合 三)注意扩展学习 第二章 1、比较分析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四种基本取向: 一)普遍性目标取向: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 二)行为性目标取向:具体性、精确性和可操作性 三)生成性目标取向:适应性、生成性、过程性 四)表现性目标取向:开放性、差异性、和创造性 2、分析讨论课程与教学目标确定的三个来源 一)对学习者的研究 二)对社会的研究 三)对学科的研究 3、简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一般步骤 一)目标分解 二)任务分析 三)起点确定 四)表述目标 第三章 1、分析课程与教学内容的三种取向: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科知识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经验 (三)课程与教学内容即学习活动 2、课程与教学内容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一)课程与教学内容要注意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二)课程与教学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 (三)课程内容要与学生和学校教育的特点相适应 3、分析不同类型课程的特点: (1)学科课程:以本门科学的知识体系为中心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中心 综合课程:把几门学科的教学内容组织在一门综合学科之中

复习课四、生命的思考 知识点梳理

中原回中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导学案复习课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 复习目标: 1、自读文本,找出相关问题并口述。 2、合作探究,梳理文本建立知识结构图。 3、典型例题解析,掌握基本解体方法。 4、学以致用,精题练笔。 基础知识梳理:第八课探问生命 一、生命可以永恒吗 1.如何看待生命 每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生命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运。生命是独特的。③生命是不可逆的。④生命是短暂的。⑤生命是宝贵的,生命至上。 2.如何正确看待死亡 我们每个人都难以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死亡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归宿,它让我们感激生命的获得。向死而生,让我们拥有一份好好活着的感动,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更加热爱生命。 3.生命有接续(生命的接续有什么意义) (1)在历史的长河中,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我们总能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2)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3)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因此,生命对于我们而言,不仅仅是身体的生命,还包括社会关系中的生命、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我们每个人都不仅仅是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也在精神上不断继承和创造人类的精神文明成果。 二、敬畏生命 1.我们为什么要对生命有敬畏之情 当我们对生命怀有敬畏之心时,我们就会珍视它。我们的生命都是宝贵的,每个人的生命都比金钱、权势等更重要。在这些外在的东西面前,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我们为什么要珍爱他人的生命 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仁者爱人”“推己及人”,具备这样的情怀,理解这样的道理,才会让我们自觉地珍爱他人的生命,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3.休戚与共(我们应如何敬畏生命) (1)敬畏生命,让我们从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使我们意识到每个人都需要与他人共同生活。 (2)我们只有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地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才会尊重、关注、关怀和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 (3)我们对生命的敬畏并不是谁的命令,而是内心的自愿选择。我们对待他人生命的态度,表达着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当我们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第九课珍视生命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一、专业的设置 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共招生14人,有7个专业,分别是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比较教育学、教育技术学、教师教育、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二、考试的科目

三、导师介绍 劳凯声,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学院副院长,教育系主任。学术兼职全国教育学研究会理事;主讲课程硕士生课程:教育学原理专题、教育法学与教育政治学专题、国外教育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研究;博士生课程:学术思潮与教育研究、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政策分析。 康丽颖: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教育研究》、《比较教育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

资料全文转载。先后主持和参与主编了第一本反映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的蓝皮书,第一本反映未成年人犯罪状况的红皮书。 孟繁华,男,1963年5月生人,汉族,山东人,中共党员,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教育经济与管理、教育政策、教师教育 邢永富,男,汉族,九三学社,1954年生于河北邯郸,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教育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讲授教育学原理、高等教育学、教育政治学、邓小平教育理论等课程,主要研究教育发展与政策分析、教育可持续发展、公民教育等问题。 傅树京,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领域:教育管理,教育领导,教育制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校改进,专业发展,教师教育等。 李孔珍:女,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政策、教育管理,专著:《大学组织管理创新》,山西教育出版社,2008年;主编教材:《教育英语文献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薛海平:湖北人,管理学博士,讲师。毕业于北京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主讲课程: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等。参与课题研究:世界银行/英国政府双边赠款,“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项目,2006;世界银行,“甘肃基础教育调查研究”,2006;教育部 石鸥:教授,出生于湖南省新宁县,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系,1984年入西南大学读研究生,曾先后任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教务处处长、研究生处长、研究生教育学院院长,教育学教授,湖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博士生导师、教育学博士后指导教师,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过秦论知识点整理

一.通假字 倔.起阡陌之中通“崛”:突然兴起非抗.于九国之师也通“亢”:强 孝公既没./始皇既没.通“殁”:死 合从.缔交通“纵”:纵向联盟赢粮而景.从通“影”:影子 百有.余年通“又” 陈利兵而谁何.通“呵”:盘问 约从离衡.通“横”:横向联盟 三.古今异义 国家古:国:诸侯国今:一个国家的整个区域 爱人古:爱护别人,体贴别人今:指丈夫或妻子,或指恋爱中的一方铸以为金.人十二古:把……作为今:认为 山东古:崤山以东的地区今:指山东省 西河.之外古:黄河今:一般河流 流血漂橹.古:盾牌今:使船前行的工具 因河.为池古:护城河今:池塘 赢.粮而景从古:担负今:获胜、胜利 以致 ..天下之士古:用来招纳今:连词 铸以为金.人十二古:铜人今:黄金 三.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状语 席卷 ..、包举 ..、囊括 ..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布袋一样 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声音一样 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 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南、向西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向东、向北 南.取百越之地向南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向北 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内.:对内外.:对外 (2)名词作动词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作窗户、做门轴 子孙帝王 ..万世之业也称帝、称王 外连衡 ..而斗诸侯采取连横的策略 履.至尊而制六合登上 将.数百之众率领 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按次序排列 会盟.而谋弱秦结盟 2.动词的活用 (1)动词作名词

追亡.逐北.逃走的军队(2)动词使动 外连横而斗.诸侯使……相斗流血漂.橹使……漂浮吞二周而亡.诸侯使……灭亡序八州而朝.同列使……朝拜却.匈奴七百余里使……退却约从离.衡使……离散 3.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险要的地势因利.乘便,宰割天下有利的形势(2)形容词动用 且夫天下非小弱 ..也变小,变弱 (3)形容词使动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弱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使……愚蠢 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使……弯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2)宾语前置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 陈利兵而谁何。 (3)被动句 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4)省略句 商君佐之,(秦孝公)内立法度 以(之)为桂林象君 聚之(于)咸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