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根据贵阳市乌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下一步.

我局根据贵阳市乌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下一步.
我局根据贵阳市乌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下一步.

说明

我局根据贵阳市乌当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下一步发展的科技需求,围绕国家、省科技发展规划及《贵阳市乌当区“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展专项规划》精神,结合国家、贵州省2009年度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和有关科技管理部门意见,编制了《贵阳市乌当区科技项目申报指南(2009年度)重点领域》。

我区各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请以此为依据,重点领域中没有涉及的有关内容请各申报单位参照各项规划内容,或根据实际情况向我局提出项目申请。

目录

01 材料领域

02 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和软件开发领域

03 机械装备领域

04 食品与轻工领域

05 中药现代化科技领域

06 新兴产业领域

07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领域

08 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

09 农业科技攻关与科技示范领域

10 贵阳市乌当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领域

1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域

贵阳市乌当区科技项目申报指南(2009年度)

重点领域

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

力,建设创新型贵阳”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结合我区产业发展重点,

针对我市经济发展中的科技需求,围绕《贵阳市乌当区“十一五”科学与技术发

展规划》主要目标任务,特制定《贵阳市乌当区科技项目申报指南(2009年度)

重点领域》作为贵阳市乌当区科学技术局2009年度科技计划重点支持方向。我

区各有关单位申报科技项目请以此为依据,重点领域中没有涉及的有关内容请各

申报单位参照各项规划内容,或根据实际情况向我局提出项目申请。

01 材料领域

一、煤及煤化工

1、电法探水预防煤矿透水事故技术的研究及开发

二、磷及磷化工

1、功能型磷肥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2、专用型、功能型精细磷化工产品的开发与产业化

3、磷矿伴生氟、硅镁等有价元素回收及利用技术开发

4、黄磷尾气生产化学品开发及产业化

5、黄磷炉渣、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

6、中低品位磷矿等高效利用技术

三、高性能金属材料

1、高性能有色金属合金结构材料及加工技术

2、高性能钢铁材料及应用

3、金属材料的新型表面加工及处理技术

5、金属材料的新型加工成型工艺技术及制品

四、其他化工材料

1、高性能水泥的研究与开发

2、新型建筑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02 制造业信息化、电子政务和软件开发领域

一、数控机床、加工中心与装配设备的数控、自动化、自适应、检测、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引进和研发数字化设计、数字化装备、数字化生产和数字化管理技术及软件产品开发。

二、基于4CP/ PLM、MRPII/ERP、CRM、SCM、DRP、管控一体化等单元技术、集成技术的应用示范;基于龙头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协同设计制造系统。

三、针对现代物流、城市公共管理(含智能交通)、制造资源共享、制造服务、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中的共性需求,突破关键技术,创新服务模式,开发相关软件平台、构件和工具,并结合现代服务业典型示范工程进行应用示范,为现代服务业应用发展提供公共支撑服务。

四、电子政务综合业务信息系统。

五、嵌入式软件开发。

六、适合重点产业发展的特色、重大、共性应用软件开发及应用。

七、信息技术外包研究及应用示范。

03 机械装备领域

一、先进制造技术

具有先进制造技术和制造工艺的单元设备、制造系统、生产线等。

二、清洁特种高新加工技术及其装备

如激光、能束、超声水切割等加工技术及其装备。

三、精密轴承、基础液压元件、飞机配套件等关键零部件的制造技术

四、显微测量测试技术及仪器、计量器具产品开发及产业化(包含传感器技术)

五、机电控制技术及智能化、自动化仪器仪表相关技术及产品

六、先进机电液控制技术及产品开发

七、节能高效转化和环保技术及其装备

八、物料清洁输送设备及其自动化技术

九、矿山、工程设备及其加工技术

十、重大先进装备及其关键零部件

十一、智能化电力电子设备、功率电子装置、元器件及关键技术

十二、汽车零部件及交通运输设备关键技术

十三、专用特种数控装备及其技术

04 食品与轻工领域

一、食品安全科技研究

1、食品安全现代快速检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贵阳食品安全隐患调查,污染物检测及食源性疾病预防与控制研究

3、食品生产与流通过程中的危害分析及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4、乳品工程与安全技术中心平台建设

二、食品加工技术研究

1、优质特色食品资源的研发与利用

2、现代生物技术在名烟、名酒及名茶工艺创新中的应用与示范

3、现代乳、肉制品及辣椒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与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4、果蔬深加工及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三、食品储运保鲜技术研究

1、现代食品物流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2、现代果蔬保鲜技术、贮藏技术及运输技术研究与应用

05 中药现代化科技领域

一、新药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方面

筛选经过长期中医临床应用证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有特色、组方简单的经方、验方、古方,按申报国家新药研究要求,进行组方、开展工艺、质量标准(特别是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技术应用)、毒理、药效学研究;临床前审评后,进入临床研究。研制开发出具有创新性,工艺成熟合理,质量标准完善、疗效确切,功能主治清楚准确,使用安全、方便、高效、质量可控的现代中药(民族药)制剂新品种。优先支持地产药材的新药研发项目。不支持单纯的改变剂型及已有标准的中药仿制项目。

二、对优势品牌老产品的二次开发

在保证中药(民族药)疗效的前提下,改进中药(民族药)传统制剂和制备工艺,提高质量控制水平,发展疗效确切、质量可控、使用安全方便的中药(民族药)换代新产品,进一步提升我市品牌老产品、优势产品的质量。

三、中药材标准化建设

集中省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力量,选取一批市场前景好,产品附加值高,并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材,尤以地产中药材,系统性地组织开展规范工艺及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通过对药材炮制原理和现代炮制方法的对比研究,优选出最佳的炮制工艺;开发先进的饮片加工技术,制定药材的全套质量标准;促进饮片的HPLC指纹图谱建立。支持传统饮片与现代炮制法饮片的对比研究。

四、中药材种植技术研究

促进中药材规范化和规模化的种植,大力支持通过中药材种植技术与质量管理规范化的认证项目及如何防止品质退化研究。

06 新兴产业领域

一、新型可再生能源的研究与开发

二、动漫产业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三、现代物流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四、其他新兴产业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依靠电子、信息、生物、海洋、空间等新兴技术发展而来的新兴产业

07 节能减排与环境保护领域

一、“两湖一库”环境保护与科技治理

二、合成氨节能、降耗新技术产业化

三、合成氨生产过程中排除二氧化碳及尾气综合利用技术

四、磷肥生产过程中低品位热能利用技术

五、金属材料清洁、节能降耗生产关键技术

六、煤化工产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七、铝工业节能减排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

八、低毒、高效农药的创新及产业化

九、其他环保产业关键技术及装备的研究与开发

08 人口、健康与公共卫生领域

一、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疾病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等技术的研究,建立规范化、个性化和综合化的治疗方案。

二、常见恶性肿瘤的早期预警和诊断研究,建立贵阳市恶性肿瘤疾病谱和数据库。

三、贵阳多发病、职业病、地方病的研究。

四、建立传染病信息库,并进行预防和治疗技术的研究。

五、遗传性疾病早期筛查,出生缺陷、生殖健康、围产医学和孕产妇保健等技术研究,妇女和儿童常见疾病的防治和研究。

六、乡镇社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监控、预防、治疗、康复技术的研究,建立远程诊疗和技术服务系统。

七、建立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建立标准化的中医药评价技术,保护资源及知识产权。

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与应急体系建设。

九、中心实验室、动物实验中心等基础平台建设。

09 农业科技攻关与科技示范领域

一、区域性种植业示范基地建设

1、组织开展良种繁育推广体系、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2、重大病虫害预测预报、防灾减灾技术体系

3、绿色(无公害)标准化、园田化基地建设

4、农产品采后商品化处理及加工技术的引进与开发

二、无公害养殖示范基地建设

1、主要畜禽无公害、标准化繁殖配套技术集成攻关

2、主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建设

3、畜禽养殖粪污无害化处理综合利用技术体系构建

4、主要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示范建设

三、花卉、苗木的研究与示范

1、鲜切花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及关键技术研究

2、苗木、盆景关键技术研究

四、特色农业产业化技术集成攻关

1、特色蔬菜产业化技术集成攻关

2、优质蚕桑产业化技术集成攻关

3、有机茶叶产业化技术集成攻关

10 贵阳市乌当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领域

一、重大研究专题

1、贵阳市乌当区创新文化环境建设研究

2、贵阳市乌当区科技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的相关性及其应对策略研究

3、贵阳市乌当区培育国际科技合作环境对策研究

4、贵阳市乌当区建设生态文明城市支撑体系研究

5、贵阳市乌当区科技发展水平目标体系研究

6、贵阳市乌当区拉动内需政府作用研究

二、重点研究领域

1、高新技术领域(电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中药现代化、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新材料技术、环保产业技术等)关键技术发展计划及产业化研究

2、贵阳市乌当区集成创新的重点、路径与政策研究

3、贵阳市乌当区重大专项组织管理模式和路径选择研究

4、贵阳市乌当区旅游、休闲产业发展研究

5、贵阳市乌当区科技体制改革研究

6、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发展地区经济对策研究

7、加速贵阳市乌当区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对策研究

8、贵阳市乌当区知识产权状况和管理制度建设研究

9、贵阳市乌当区大型科学仪器设施资源共享机制研究

10、贵阳市乌当区科普场馆建设、功能配套和有关扶持政策研究

11、贵阳市乌当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关问题研究

12、贵阳市乌当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点、难点和对策研究

13、职业教育促进就业模式的发展研究

14、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研究

15、贵阳市乌当区社区服务标准化研究

16、贵阳市乌当区乡镇社区卫生服务医疗机构模式的建设及统筹管理的研究

17、贵阳市乌当区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研究

18、贵阳市交通体系战略发展研究

19、贵阳市乌当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

20、贵阳市乌当区公共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21、贵阳市乌当区教育发展研究

11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领域

一、中国·西部(贵阳)高新技术产业研发基地

二、磷、铝、煤循环经济科技发展平台

三、电子信息产品及制造业信息化研发平台

四、新材料产业科技平台

五、中医药产业科技平台

六、生态农业科技平台

七、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军民两用公共条件平台

八、科技公共基础服务平台

九、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

十、贵阳市科普基地建设

十一、知识产权保护服务平台

贵阳市的区域优势

2009级资环专业学号:0910******** 夏小川贵阳市的区域优势分析 我的家乡是那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她是贵州省的省会贵阳市。贵阳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东部,是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关于贵阳市的区域优势分析我们先来进行直观的区域评价: 一、采用单一指标评价:国内生产总值(GDP)评价 根据贵州省人民公报公布的数据,2010年,贵阳GDP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121.82亿元,同比增长14.3%,增速比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个百分点,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2010年,贵阳市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稳定投资增长为主线,着力改善民生,提高经济实力,全市经济总体呈现较快增长的发展态势,完成财政总收入304.64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地方财政收入1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9.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97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5976元,比上年增长12.4%。 从以上GDP的增长可以看出贵阳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竞争力和发展前景是非常可观的,这些GDP的增长得益于贵阳本身的

区域资源,而这些区域资源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也就是区域的优势。 二、区域优势的分析 1、地理位置: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区域地理位置优越,是西南的交通枢纽。地处云贵高原的东斜坡上,属全国东部向西部高原过渡地带。地形、地貌走势大致呈东西向延展,地势起伏较大,南北高,中部低。奇特的喀什特地貌大量分布,既有高原山地和丘陵,又有盆地和河谷、台地,海拔最高为1762米,最低506米,市区中心海拔1071米。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市的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的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的黔西、金沙两县和遵义市的遵义县。 2、自然资源:贵阳市具有良好的能源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特色的民族药业资源、雄厚的机电制造业基础和彰显特色的文化资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贵阳将深入实施“产业耦合、资源整合、交通融合”的互利共赢战略,加强与泛珠三角区域内各方的全面合作,努力提高城市发展力,实现区域经济和谐发展。主要的举措是承接区域产业梯度转移,努力实现产业耦合;推动区域城市化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市场整合;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交通融合。 3、经济发展:贵阳市是全省的工业基地和经贸中心,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城市;2009年贵阳市的国民经济摆脱了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了较快增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市消费模式已基本实现转型,未来城市消

贵州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以贵阳市为例

目录 1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目的和意义 (2)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3) 1.3 研究重点和难点 (4) 2 会展经济相关理论介绍 (4) 2.1 会展经济的含义 (4) 2.2 会展经济的特点 (5) 2.2.1会展经济的带动性 (5) 2.2.2 会展经济的聚集性 (6) 2.2.3 会展经济的科技性 (6) 2.3 我国会展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6) 2.3.1 1949年至1978年的计划管理阶段 (6) 2.3.2 1978年至2001年的计划向市场过渡阶段 (7) 2.3.3 2001年至今的市场运行阶段 (7) 3 贵阳市会展经济发展研究分析 (9) 3.1 贵阳市会展经济发展现状 (9) 3.1.1 会展经济快速发展 (9) 3.1.2 场馆建设力度加大,硬件设备得到改善 (9) 3.1.3 政策性规章制度与管理体系的逐渐完善 (10) 3.2 贵阳市发展会展经济的SWOT分析 (10) 3.2.1 优势(strengths) (10) 3.2.2 劣势(weaknesses) (10) 3.2.3 机遇(opportunities) (11) 3.2.4 威胁(threats) (11) 3.3 贵阳会展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2) 3.3.1 基础硬件设施发展不完善 (12) 3.3.2 定位不明确 (12) 3.3.3 市场化程度低 (12) 3.3.4 宣传力度不够 (12) 3.3.5 缺少专业化的人才,教育培训力度不够 (13) 4 贵阳市会展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3) 4.1 加快相关项目的建设,完善会展硬件设施 (13) 4.2 明确定位,增加品牌影响力 (13) 4.3 提高市场化程度 (14) 4.4 加大会展活动的宣传力度 (14) 4.5 注重专业人才的教育,充实人力资源 (14) 5 结论 (16) 致谢 (16) 参考文献 (17)

贵阳市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

贵阳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序言 世纪之初,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开局良好,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十一五”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今后五到十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全面推进生态经济市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率先实现历史性跨越的极其重要的五年规划。制定一个积极进取、切实可行、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十一五”规划,作为全市人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共同行动纲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纲要》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及《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指导,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是综合性、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的规划,是“十一五”期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宏伟蓝图。 本《纲要》由序言和关系到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十个方面内容组成,《纲要》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及发展环境做出了分析判断,提出了“十一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总体思路、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及保障措施等。整个纲要始终贯穿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重要的长远目标,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的指导思想。 本《纲要》的编制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体现时代精神,从贵阳市情出发,突出贵阳特色。《纲要》主要阐述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政府将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和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切实履行职责,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强统筹协调,努力完成《纲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 第一章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 第一节“十五”计划执行情况 1、“十五”计划胜利完成 “十五”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经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胜利完成了“十五”计划,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提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展顺利,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预计突破500亿元,年均增长12.8%,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4400元,年均增长1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十五”期间累计超过1220亿元,年均增长24.8%;地方财政收入预计突破60亿元,年均增长2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长13.2%;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达8225万美元,年均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预计达9928元和3135元,年均增长8.5%和6.6%;非公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预计达42%左右;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人才、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城市建设力度加大,管理水平提高,改革开放成绩喜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加快,城市文明程度提高,市民素质增强。 总之,“十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总量增大,综合实力增强,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城市功能明显提升,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是贵阳市近二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城乡面貌变化最大、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全市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加快发展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

贵阳经济发展方式路径的选择

The National High-Tech Developmental Zones 国家高新区 昆明国家高新区协办 走绿色发展之路建生态科技新城 ——贵阳高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选择 ■贵阳高新区管委会 贵阳高新区是贵州省唯一的国 家级高新区,由新天高新技术工业 园、金阳科技产业园和沙文生态科 技产业园三个园区组成。在国家实 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 产业的背景下,贵阳高新区正围绕 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战略目标,进 入了以“绿色发展、生态文明”为主 题的跨越发展时期。 一、生态科技新城之由来: 拓展发展空间,培育经济亮点 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展贵阳 高新区的发展空间,规划建设贵阳高 新技术生态产业经济带, 贵州省、 贵阳 市对高新区的管理体制作了重大调整, 积极支持贵阳高新区申报建设沙文生 态科技产业园,并提出将贵阳高新区 打造成为一个现代化生态科技新城。 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 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大 力支持下,2009年11月,国务院批 复同意贵阳国家高新区调整区位, 正式认可和支持沙文生态科技产业 园的建设,标志着贵阳高新区正式 形成“一区三园”

(新天园、金阳园、 沙文园)的发展布局,标志着规划建 设麦架—沙文—扎佐高新技术生态 产业经济带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 有力促进全市乃至全省高新技术产 业迈上新台阶。从生态园区到生态 产业经济带再到生态科技新城,贵 阳高新区旨在突破发展瓶颈,走出 一条新的发展之路。 二、生态科技新城之内涵: 发展绿色经济,构筑产业支撑建设生态科技新城的基本内涵: “绿色之都、产业高地、创新之城、黄 金商圈”。 1.绿色之都 “绿色之都”就是天更蓝、地更 绿、水更清、气更爽、居更佳,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深入贯彻落 实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要求, 形成绿 化特色, 塑造园区个性, 形成自然、 清 新、生态的园区环境风貌;重点加强 对沙文园区现有森林生态系统、 自然 与人工湿地以及水域生态系统的保 护、建设与管理,最大限度地减轻人 为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在主要水 系、主要干道和各个功能区之间,高 标准规划具有生态、绿化、美化功能 的绿色通道、绿色走廊和防护隔离 带, 不断优化空气、 水等环境质量, 着 力打造富有生态内涵的现代化园区; 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 着力 发展绿色产业、绿色文化,建设绿色 企业、绿色单位,积极倡导绿色GDP、 绿色文明等等,使人与自然、人与社

2013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 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 2014年3月18日 2013年,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特别是全市半年经济工作会议以来,按照实现“四个突破”、处理好“三个关系”的要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以实体经济为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稳中向好,经济总量增加、产业结构优化、质量效益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建设取得新进展,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2085.4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81.52亿元,比上年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84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115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为3.9﹕40.7﹕55.4。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2%,其中食品价格比上年上涨5.5%,增幅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3.1%。 表1:2013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3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3%;油菜籽播种面积3.92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4%;烤烟播种面积1.17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8%;蔬菜播种面积10.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5%。 全年粮食产量43.26万吨,减产2.8%。其中,夏粮产量8.64万吨,增产5.1%;秋粮产量34.62万吨,减产4.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2385公顷,比上年增长9.4%。油茶籽产量113吨,比上年减产13.1%;核桃产量234吨,比上年增产35.3%;板栗产量168吨,比上年增产15.9%。 全年肉类总产量15.16万吨,比上年增长4.9%;牛奶产量45965吨,比上年增长13.2%。 表2:2013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全市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61.4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全年实现机耕面积8.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机播面积2070公顷,比上年下降1.2%;机收面积3380公顷,比上年增长7.1%。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4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7.0%;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42万吨,比上年下降3.4%。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 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 2017年4月14日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得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产业瞧,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得比重分别为4、3%、38、6%与57、1%。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与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指标绝对数 (万吨) 比上年增长 (%) 粮食作物产量44、19-2、6按夏秋粮分 夏粮8、51-4、3秋粮35、67-2、2按类别分 #稻谷17、81-2、4小麦0、93-7、9玉米16、37-0、4大豆0、806、6薯类8、13-6、2油料作物6、59-4、0 #油菜籽6、35-3、4

贵阳市的主导产业

师大地环学院夏天 分析确定贵阳市的主导产业 摘要:贵阳市作为贵州省的省会,位于云贵高原的东部,是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被誉为“高原明珠”。贵阳是国务院确定的“黔中产业带”、“成渝经济区”和“泛珠三角经济区”内的重要中心城市,是一座以资源开发见长的综合型工业城市。是全国最大的铝工业生产基地之一,磷矿工、精密光学仪器是全国三大生产基地之一,电子仪器仪表是全国五大生产基地之一。航天、航空、电子是全国三大国际科学工业基地之一。卷烟、磨具磨料、轮胎、钎钢、汽车配件、中成药等是全国重点生产基地,冶金、机械、化工、食品、建筑业已形成地方供应的五大支柱产业。同时贵阳市现在也十分注重服务业的发展,生态贵阳山川秀丽、物产丰富、交通便利,是自然和旅游资源的富集之地,尤其适宜发展旅游、文化、现代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因此,贵阳市将着力调整产业结构,使第三产业达到较高比例,稳定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同时三次产业都要向生态化方向发展。 贵阳市经济近此年持续稳定增长,GDP保持了较好的增长势头。在贵阳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过程中,正确选择贵阳市的主导产

业,合理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是决定贵阳市今后的综合竞争能力和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区域主导产业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区域主导产业的内涵。 所谓区域主导产业就是一国或者地区各个不相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中,处于产业系统的主导和支配地位的一个或者若干个产业部门。区域主导产业与其辅助和配套产业共同形成功能齐备的地区产业群。主导产业在地区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较大、综合效率较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对国民经济的带动作用大,带动地区的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发展。 (二)贵阳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原则。 贵阳市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坚持以下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在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充分考虑贵阳市当前的主要经济和社会矛盾,既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又要重视社会稳定,增加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水平;(2)市场需求原则。贵阳市的主导产业不但能在贵阳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而且它能带动贵阳经济的全面发展;(3)关联度原则。产选择关联效应大的产业作主导产业,可以再一定程度上推动和带动区域内其它产业的发展,产生经济发展中的连锁反应和加速效应,从而推动和促进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4)经济效益原则。提高经济效益是区域发展的最终目标。贵阳市的主导产业应在各产业产值和收入的构成中具有较大的份额的行业中确立,所确立的主导产业应有较高的产出投入比和明显的比较优势。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贵州区域经济发展状况及发展方略 摘要:贵州省是西南地区一个落后的省份,其经济水平始终处于全国最低层。其独特的自然条件与地理状况,使当地的经济格局具有地域特色,经济发展同时面临机遇与困难。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贵州经济水平落后的原因,并提出了几点解决问题的建议与办法。 关键词: 贵州区域经济地理条件发展方略 1.贵州经济现状 贵州省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位于云贵高原东部,省会是贵阳,东毗湖南、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面积约万平方千米,占中国国土面积的%,共有9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88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1,2]。 大多数人对贵州的认识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业等重化工业,极大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增长,改善了地区人民的生活,贵州的经济面貌也因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与周边省区乃至西部省区的平均水平相比,贵州经济的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差距却在不断拉大。与此同时,贵州当前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矛盾与问题却更加突出,如:收入分配秩序问题,“三农”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水平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等等[3-5]。 总体来说,贵州一直处于一个经济欠发达、欠开发的状态。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社会发展滞后,人均水平低;二三产业不发达,结构产业低;区域发展不平衡[6,7]。但是经过多年的摸索与发展,贵州特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区域经济特色,即,以贵阳为中心的“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型式。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法规类别】机关工作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黔府发[2010]15号 【发布部门】贵州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0.10.23 【实施日期】2010.10.2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贵阳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 (黔府发[2010]15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阳市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贵阳作为省会城市,各项经济指标在全省占有很大比重,其发展事关全省大局。为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进一步发挥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特提出以下意见: 一、进一步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贵阳市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全省唯一的特大型城市,

是全省发展要素最集中、高等级要素最多的区域,不仅是我省的“窗口”和“形象”,更是引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当前,贵阳市已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其所处地位、发展潜力和作用以及人民群众的期盼都要求贵阳市率先突破,拿出大魄力,实现大发展。贵阳快则全省快,贵阳强则全省强,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就是推动全省加快发展。只有抢抓机遇,通过加快贵阳市发展,切实提高其辐射带动功能,才能引领黔中经济区率先崛起,促进全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加大对贵阳市的支持力度,尽快把贵阳建设成为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二)工作要求。省有关部门要坚决贯彻执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切实增强支持贵阳市加快发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勇于突破,敢于创新,拓宽思维,坚决摈弃部门利益,对贵阳市给予特殊支持,切实为贵阳市发展“松绑、让利、开绿灯、出政策”。贵阳市要按照“做表率、走前列、作贡献”的要求,强化又好又快、更好更快的发展意识,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奋力创优争先、赶超进位,集中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重点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在三次产业提速增效、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民生改善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发展目标。贵阳市要力争四年、确保在五年内,实现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超过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超过10000亿元;基础设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适应“十三五”、“十四五”更大发展的需要;新型工业化、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继续加强,环境质量明显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人民群众更加和谐幸福。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6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⑴ 贵阳市统计局 ? 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 2017年4月14日 2016年,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主基调主战略,努力打造以大数据为引领的创新型中心城市,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全市经济社会实现了持续较快增长。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⑵315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37.14亿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218.79亿元,比上年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180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1.9%。人均生产总值67771元,比上年增长10.1%。 全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3%、38.6%和57.1%。与上年比,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0.2个和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 表1: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1%,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9%。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2.2%。 表2:2016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全年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比上年上涨5.2%,二手房价格比上年上涨1.9%。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69万公顷,比上年下降4.0%;油菜籽播种面积3.8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7%;烤烟播种面积0.57公顷,比上年下降35.8%;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2.24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7%。 全年粮食产量44.19万吨,比上年减产2.6%。其中,夏粮产量8.51万吨,比上年减产4.3%;秋粮产量35.67万吨,比上年减产2.2%。 表3:2016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2008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努力克服百年难遇的雪凝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7.21亿元,增长7.2%;第二产业增加值380.95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382.89亿元,增长15.0%。三次产业结构为5.8:47.0:47.2,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0.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值达20638元,比上年增长12.6%。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7.0%。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8.1%。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11.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8%,生活资料价格上涨4.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6.3%。房屋销售价格上涨6.6%。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单位:%

二、农业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7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2%;蔬菜播种面积7.0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7.7%;烤烟播种面积1.2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8.1%。 全年粮食产量63.16万吨,比上年增长2.7%;其中,夏粮产量10.51万吨,比上年增长1.7%;秋粮产量52.65万吨,比上年增长2.9%。 表2:2008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183公顷,退耕造林面积223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8843公顷。 表3:2008年主要林产品产量 单位:吨

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分析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66094466.html, 贵阳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综合分析评价 作者:董船熊丽萍 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8年第02期 摘要:贵阳市是贵州省的省会和西部地区重点城市,在贵州全省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首要地位。文章通过构建了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阳市2004~20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做了纵向分析比较。为贵阳市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出政 策性建议和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贵阳;经济社会发展;因子分析 贵阳是贵州省的省会和西部地区重点城市。作为贵州省中心城市,贵阳市的综合发展是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贵阳市一直是该地区经 济和社会发展的“火车头”。中心城市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城市自身和周边地区的进步。贵阳市在全省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具有综合功能和多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是全省发展的重点。因此非常有必要首先对贵阳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从而有效地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采取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效措施。 客观、全面、科学地衡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前提是构造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遵循科学性、通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可比性原则,很多研究均致力于建立一套可对不同城市进行从多角度测定、评价和分析的综合体系。 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是将多个描述被评价事物不同方面且量纲不同的统计指标转化为无量纲的相对评价值,并综合这些评价值以得出对该事物一个整体评价的方法。因子分析法自1904年由查尔斯·斯皮尔曼提出以来已被众多学者用于多指标综合评价。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从众多经济社会指标中提取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子,使得每个主要因子都能够反映相互依赖的经济社会指标间的共同作用,从而方便对中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综合上述分析,本文首先构建反映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贵阳市2004年至2015年12年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做纵向分析比较以对贵阳市的发展状况与趋势做出客观评价与分析,为贵阳市今后的发展方向提供依据、为今后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贵阳市的经济繁荣与社会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应尽量综合准确地反映中心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选取的指标直接影响着实证分析的结果。本文参考相关研究文献并综合考虑统计年鉴上指标数据的可得性选取以下综合反映中心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的指标构成评价指标体系。

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

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战略 规划理念 (1)生态规划理念。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以打造“避暑之都”和“温泉之城”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特色规划理念。以“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原则,强化自然山体、通风走廊保护,尊重、顺应自然,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3)统筹规划理念。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水、电、气供给保障水平;统筹各片区协调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疏解老城区人口,积极促进各片区功能完善;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统一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人本规划理念。大力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全面协调空间规划与文化规划,培育和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 (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城市性质与发展目标 城市定位 具有典型喀斯特生态环境和良好避暑自然条件,适宜居住、适宜旅游、适宜创业的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性质 贵州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西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城市职能

贵阳的城市发展

贵阳的城市发展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贵阳的城市发展 一、早期贵阳的兴起与文化发展 学者:秦坤 城市发展在中国历史上主要有三个阶段。其一,乡村式城堡阶段,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夏初,城的主要作用是防御功能,这时候市还没有出现。其二,城、市分离阶段,大约从夏初到西周时期,市已经产生了,但城的防御功能和市的买卖功能是各自分离的。其三,城、市结合一体化阶段,从西周开始,城和市的功能开始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上具有真正意义的城市开始出现了。 而城市的发展基于一个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文化。一个城市的文化环境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推进和制约的作用。在经过工业时代之后,人们对城市的发展有了新的看法。文化的大幅度前进带动了城市的发展。这也是我们大家说的每一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对此,我们提出了“卫生城市”、“生态城市”、“文明城市”等诸如此类。其实,这本质上也反映了我们城市与文化的完美融合。研究早期贵阳的文化能够一定程度上了解贵阳的城市文化。研究早期贵阳城市产生的文化基础,我们能够明白整个城市的起源。 大约在距今数十万年前,贵阳所处的黔中地区已经有了古人类的活动。其中最具影响的是毗邻贵阳市的黔西观音洞,平坝飞虎山、开阳打儿窝,黔西观音洞里出现了近4000件石器。1978年考古队在南明河上游的平坝县飞虎山发现了极具研究价值的古人类活动遗址。考古学家对此展开了3个月的调查,对其出土的文物也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得出了结论。这一结论将贵阳的历史追溯到了一万年以前。

春秋时期贵阳被称为“南蛮”或者“荆蛮”。到了战国中期,这一时期是贵阳城市兴起的重要历史时刻。在那时贵阳还被古夜郎统治着。他的国家性质只能说是一种部族联盟,但他的辖地非常辽阔。这一时期的夜郎古国由于文献资料的稀少,该地的历史状况很难得到一个推断。直到汉武帝下令让大量的富商和农民来此地垦荒。文献资料才逐渐增多。汉族移民的到来促进了汉文化和土着文化的交流。在黔中出土的一些汉墓,他们出土的文物既带有汉文化的特点又带有巴蜀文化的特色。 随着两种文化的交融,文化渗透在了城市的发展之中,使得贵阳无论建筑上还是人文上都带有自己的风格。 二、抗战时期的贵阳城市近代化 学者:吴光俊 城市近代化是指城市由传统的封建封闭型,向近代工业化民主化为主要特征的开放型转化过程.是城市经济、交通、市政建设、文化教育等全方位、多层面近代化的动态系统。地处西南一隅的内陆封闭型城市贵阳在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政治、经济重心西移及1941年贵阳市政府的成立,为贵阳城市近代化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促进贵阳的城市建设。 抗战以前,贵阳只是一个典型的农副产品的集散地,既没有一定的规模,也缺乏科学的生产资料与生产方式。由于此地过度的偏僻,哪怕各地都陆陆续续的闹过革命,但是贵阳依然延续着一种传统的生活方式,大部分人还维持着小农生活,对大机器的生产模式一无所知。抗战爆发后,随着东部地区大量工厂、科研机构、学校纷纷西迁进入贵阳,不仅带来了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而且带来

2007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贵阳市统计局网站https://www.360docs.net/doc/b66094466.html, | 更新时间:2008-04-15 | 来源:贵阳市统计局 字号:【大】【中】【小】【复制本页地址】【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贵阳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贵阳调查队 2008年3月25日 200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一致,开拓进取,谋求跨越式发展,按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努力构建和谐贵阳,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就。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96.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三次产业结构为6.5:46.7:46.8,第一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比上年下降1.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上升1.5个百分点。全市人均生产总总值达19564元,比上年增长15.2%。 表1:2007年生产总值 单位:亿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2.48万公顷,比上年下降1.6%;油料种植面积4.0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6%;蔬菜种植面积5.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1%;烤烟种植面积1.11万公顷,比上年下降0.8%。

表2: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万吨 林业生态建设继续推进。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559公顷,退耕还林面积 471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11757公顷。 表3:2007年主要林产品产量 单位:吨

畜牧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20.54万吨,比上年增长6.6%;牛奶产量2.53万吨,比上年增长2.7%;水产品产量1.19万吨,比上年增长3.4%。 表4:2007年主要畜产品产量 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1.7%;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2.89万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6.52万吨,比上年增长0.8%。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266.03亿元,比上年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4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十大工业行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05.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4.0%,对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的贡献率达83.5%。 表5: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单位:亿元

贵阳市城市规划的发展战略

贵阳市城市规划发展战略 规划理念 (1)生态规划理念。将生态观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综合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城市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发挥贵阳市在区位、交通、生态环境、气候、地理等方面具有的比较优势,以打造“避暑之都”和“温泉之城”为目标,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2)特色规划理念。以“显山露水、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为原则,强化自然山体、通风走廊保护,尊重、顺应自然,构建“一城三带多组团、山水林城相融合”的城市空间布局形态,打造“山中有城、城中有山;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湖水相伴、绿带环抱”的城市特色。 (3)统筹规划理念。统筹城市基础功能和服务功能建设,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城市水、电、气供给保障水平;统筹各片区协调发展,加快老城区改造步伐,进一步疏解老城区人口,积极促进各片区功能完善;统筹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发展,统一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4)人本规划理念。大力推进“六有”民生行动计划,提高市民生活满意度;全面协调空间规划与文化规划,培育和弘扬“知行合一、协力争先”城市精神。 (5)经济规划理念。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投资创业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规划范围 市域范围:即贵阳市行政区划范围,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清镇市、修文县、开阳县、息烽县;总面积8034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范围:东起南明区永乐乡,西至清镇市红枫湖镇,南起花溪区青岩镇,北至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含南明区、云岩区、白云区、花溪区、乌当区、小河区及清镇市青龙办事处、红枫湖镇、百花湖乡和修文县龙场镇、扎佐镇;总面积3121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范围:东起小碧乡、永乐乡、东风镇,西至朱昌镇、金华镇、久安乡、石板镇,南起党武乡、孟关乡,北至麦架镇、沙文镇、都拉乡;总面积1230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年-2020年 近期2009年-2015年 远期2016年-2020年 远景2020年以后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市级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 【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机构编制 【发文字号】筑府办函[2015]149号 【发布部门】贵阳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5.09.22 【实施日期】2015.09.22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贵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 的通知 (筑府办函〔2015〕149号) 各区、市、县人民政府,高新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合保税区、贵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市各直属事业单位: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计划》已经市委、市政府审议通过。为切实做好“十三五”市级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编制原则 专项规划是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定领域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总体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细化。市级专项规划主要指为支撑和细化总体规划纲要而编制的专项规划,

规划期限原则上要与总体规划纲要保持一致。市级各专项规划的编制要紧扣上级精神,确保方向一致,口径统一,步伐协调;要注重前瞻性,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守底线、走新路、打造升级版”的要求,编制出更加符合发展规律、适应时代要求、体现人民意愿的规划;要增强可操作性,抓好规划衔接,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强化项目支撑;要遵循编制程序,把握好时间节点,凝聚发展共识,按规范推进编制工作。 各专项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遵循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同级规划相互协调的原则,加强市级专项规划与上级规划、总体规划纲要以及城乡、国土、生态环保等规划的衔接工作。最广泛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提高部门间协调配合力度,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规划编制工作。各专项规划牵头部门要统筹协调规划编制过程,市发展改革委要加强对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协调推进和业务指导,参与专项规划的讨论和论证。 二、进度安排 各牵头单位要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会同各有关单位立即开展专项规划编制的相关工作。 (一)各专项规划要在2015年11月底前,完成征求意见工作。根据征求到的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后,于2015年12月5日前报市“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祖章能;联系电话:87989063;电子邮箱:ghc063@https://www.360docs.net/doc/b66094466.html,)。 (二)各专项规划要在2016年1月底前,完成专家论证工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贵阳市委关于制定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市委、市政府的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政府履行职责、编制实施年度计划和制定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是全市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行动纲领。 (一)发展基础和环境 “十一五”期间,面对百年不遇的凝冻、干旱等自然灾害,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向纵深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纵深推进期,实施工业化、城镇化战略的加速期,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期。 (二)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的理念,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作表率、走前列、做贡献”的要求,牢牢把握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遵循“走科学发展路,建生态文明市”的基本路径,突出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扩大投资为重要举措,以三次产

业提速增效为主攻方向,以科技和人才为核心支撑,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基本前提,以改革开放为强劲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大力实施城市拓展计划,促进主城区和各功能片区有机融合,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产业聚集能力;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着力巩固生态优势;大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十大民生工程,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民生改善,提升全体市民的幸福指数;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当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黔中经济区崛起的“发动机”,为率先在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奠定决定性基础。 经济发展。力争四年、确保五年内,实现生产总值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超过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财政总收入翻一番(超过6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超过10000亿元;基础设施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基本适应“十三五”、“十四五”更大发展的需要;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明显提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格局。 社会发展。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6‰以内。全社会R&D占GDP比重和科技成果转化率逐年提高;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1年以上;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扩大优质卫生资源覆盖面,各项卫生指标达到全国西部省会城市的平均水平;文化、体育事业加快发展。 人民生活。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基本同步,力争2015 年达到西部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收入差距逐步缩小。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和水平稳步提高。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保持“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