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拉拔工艺的基本概念

金属拉拔工艺的基本概念
金属拉拔工艺的基本概念

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姓名:教师:

目录1拉拔的基本概念

2拉拔的特点

3基本方法

4实现拉拔的必要条件

5管材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

6拉拔力

7拉拔速度

8反拉力

9拉制品的残余应力及主要缺陷

1拉拔的基本概念:

拉拔是指在外加拉力的作用下,使金属通过模孔以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塑性加工方法。

一般在室温进行,

只有室温强度高、 塑性差的合金如 钨、锌等才加热; 是管、棒、型、线 的主要生产方法

2拉拔的特点:

1)制品的尺寸精确,表明光洁; 2)工具和设备简单,维修方便;

3)可连续高速生产小规格长制品;

4)受安全系数 K 的限制,道次变形量小,简单断面型材也难一次成形。如:

3基本方法:

1)实心材拉拔 截面为实心,如棒、型和线材拉拔。 2)空心材拉拔 截面为空心,如管和空心型材拉拔。

P 制品

模子 坯料

4实现拉拔的必要条件:

作用在制品上的拉应力小于材料的屈服极限。

若定义: 为安全系数,则实现拉拔的必要条件是:安

全系数K >1。一般取 K =1.4-2.0。

本文以空拉管材为例介绍拉拔

5管材拉拔时的应力与变形

1)空拉:

按目的不同有:

减径空拉:目的是减径,主要用于中间道次,一般认为拉拔后壁厚不变; 整径空拉:目的是精确控制制品的尺寸,减径量不大(0.5-1),一般在最后道次进行;

定型空拉:目的是控制形状,主要用于异型管材拉拔,即用于圆截面向异型截面过渡拉拔。

L b K σ

σ=

2)应力

应力状态:与圆棒拉拔时类似,即:周向、径向为 压,轴向为拉,但

,且有

。(内表面为自由表面,径向变形阻力小。)

应力状分布规律:

3)变形(应变)

应变状态:轴向延伸、周向压缩、径向可能是延伸、压缩或为0(不变),

这取决于三个应力之间的关系。直观上看,轴向应力(拉)使壁变薄,周向应力(压)使壁变厚。从力学角度分析有:

r

r d σλε'?= ,λ 为瞬时的非负

的比例系数。又

)2(32

θσσσσσσ+-=-='L r m r r

,因此

当2)(θσσσ+>L r 时,壁厚增加; 当2)(θσσσ+=L r 时,壁厚不变; 当

2)(θσσσ+

由于 r σ 相对与L σ 和 θσ

较小,因此近似有:

当 θσσ+>L 0 时,壁厚增加; 当 θ

σσ+=L 0 时,壁厚不变;

θ

σσ+

由于 L σ 沿轴向上越来越大,θσ

越来越小,因此,某一断面从入口向出口的变形过程中,在不同部位壁厚的变化规律是:在模子入口处增厚,到一定值时开始变薄。空拉后壁厚究竟如何变化,取决于全过程变形的累积。

4)影响空拉壁厚变化的因素

相对壁厚:坯料的直径与壁厚之比,即 0

0S D ,研究认为:

当 00S D >7.6时,只增壁;当

0S D <3.6时,只减壁;

0S D =3.6-7.6时,随工艺参数的不同,可能增壁、减壁或壁厚不变。

合金性能:合金越硬,L σ 越大,增壁趋势越弱。 道次加工率:越大,L σ 越大,增壁趋势越弱。 润滑:润滑时摩擦小,L σ 小,增壁趋势增加。

总之,凡是使拉拔力增大的因素,均使增壁趋势减弱,减壁趋势增加。

5)空拉纠正管坯偏心的作用

挤压坯、斜轧穿孔坯往往是偏心的,在其后安排若干道次的空拉,可将偏心

纠正过来,原理是:

A 若同一圆周上的 r σ 分布均匀,则薄壁处的 θσ 大,因为 θσ

是使壁厚增加的因素,因此薄壁处增厚的多,直至壁厚均匀; B 由于薄壁处的

θ

σ 大,因此薄壁处先发生塑性变形,产生轴向延伸,

结果在薄壁处产生轴向附加压应力,使壁增厚;厚壁处产生轴向附加拉应力,使壁减薄,直至壁厚均匀,附加应力消失。 注:当管坯偏心严重时,由于

θ

σ 过大,此时不但不能纠正偏心,还会

导致管壁失稳而向内凹陷,尤其是管壁较薄时。

6)空拉的特点

A 能纠正偏心;

B 适于小管、异型管以及盘管拉拔;

C 拉拔力小,道次加工率大;

D 操作简单;

E 制品内表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

6拉拔力

拉拔力:作用于制品前端用以实现塑性变形的力。是选择设备吨位、校核工具强度、确定合理拉拔工艺规程的依据。

1 影响拉拔力的因素

1)合金性能:强度高,拉拔力大;

2)变形程度:变形程度大,拉拔力大;

3)模角:与挤压类似,存在一最佳模角,其值为6-9°。

4)摩擦与润滑:润滑时,摩擦系数小,拉拔力小。

7拉拔速度

当速度<5m/min时,拉拔力随速度的升高而升高;当速度在6-50 m/min 时,拉拔力随速度的升高而降低;再增加速度,拉拔力变化不明显。

8反拉力

反拉力对拉拔力和模壁压力的影响如图。随反拉力的增加,模壁压力下降,但拉拔力开始不变,直到Q值增加到c Q(称为临界反拉力)后才开始升

高。因此,采用反拉力小于临界反拉力值进行拉拔是有利的,体现在:在不增加能量消耗的情况下,可减小模孔的磨损。

9拉制品的残余应力及主要缺陷

1)残余应力的危害

A 导致某些合金制品如黄铜产生应力腐蚀;

B 导致制品在放置和使用过程中逐渐改变尺寸和形状;

C 继续机加工时,若残余应力不是对称消失,则导致制品变形、弯曲。2)残余应力的消除

A 根本措施是消除不均匀变形,如减小摩擦、选择适当的模角等;

B 矫直加工;

辊式矫直:仅表面变形,产生一封闭压力层,使边部的拉残余应力减小或消除;

张力矫直:施加拉力,使制品产生1-3%的拉伸变形,有残余拉应力的外层先进入塑性状态,进而产生压副应力;

C 低温退火,仅使金属发生回复。

3)拉制品的主要缺陷

(1)中心裂纹

A 特征:存在于内部;呈月牙形周期性分布;由变形区入口向出口越来越大;严重时表面出现细颈。

B 原因:棒材拉拔时,中心的轴向拉应力大于边部的轴向拉应力,因此中心易出现裂纹且呈月牙形。又由于轴向拉应力越向出口越大,因此裂纹一旦出现就越来越长、越来越宽。

由于裂纹的形成是能量的积聚和释放的过程,即拉应力达到一定值时,裂纹就出现,而裂纹的出现又使拉应力得到释放(降低),因此裂纹扩展道一定程度后即停止。随着变形过程的进行,又会出现第二条裂纹,呈周期性。

此外,拉拔坯料一般来源于挤压,而挤制品的外层强度高、中心强度低,这也是中心易出现裂纹的原因。

(2)表面裂纹

A 特征:存在于表部;呈月牙形周期性分布,又称三角口。

B 原因:不均匀变形使表面产生拉副应力导致的。

(完整版)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解析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2)答案 一、填空题 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 主应力 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 等于中间主应力 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 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 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 =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 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 。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B 。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A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由于屈服原则的限制,物体在塑性变形时,总是要导致最大的 A 散逸,这叫最大散逸功原理。 A、能量;B、力;C、应变;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 。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 B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 m B 中间主应力 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10.多晶体经过塑性变形后各晶粒沿变形方向显著伸长的现象称为 A 。 A、纤维组织;B、变形织构;C、流线; 三、判断题 1.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0.5。(×) 2.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小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挤压与拉拔新技术

挤压与拉拔新技术 静液挤压简介:挤压方式的一种。通过凸模加压给液体,由液体将压力传给坯料,使金属通过凸模成形。由于坯料侧面无普通挤压时存在的摩擦力所以变形均匀,可提高挤压变形量所需的挤压力也比普通挤压时小。主要用于挤压大变形量的线材、型材或是挤压低塑性材料。 静液挤压所使用的高压介质,一般有粘性液体和粘塑性体。前者如蓖麻油、矿物油等,主要用于冷静液挤压和500~600℃以下的温、热静液挤压;后者如耐热脂、玻璃、玻璃-石墨混合物等,主要用于较高熔点金属的热静液挤压(坯料加热温度在700℃以上的挤压)。 与普通挤压法一样,根据需要,静液挤压可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一般将金属和高压介质均处于室温时的挤压过程,称为冷静液挤压;在室温以上变形金属的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挤压过程,称为温静液挤压;而在再结晶温度以上的挤压过程,称为热静液挤压。 类型: 静液挤压的类型按挤压时的温度不同可分为冷静液挤压和高温静液挤压两种。(1)冷静液挤压在常温下进行。布彼克等人研究的一种兼有拉线作用的线材静液连续挤压,就属于冷静液挤压,它的原理如图2所示。被加工的线坯通过起拉伸作用和密封作用的入口模,在拉力和高压液体的共同作用下被挤出,借助于卷筒的不停转动,便可实现连续挤压。采用这种方法生产线材,可使道次变形率大大超过拉伸极限。冷静液挤压的主要缺点是设备结构与操作比较复杂,卷筒的传动部分在高压室外,需采用高密封技术,每次拉线前的准备时间较长。(2)高温静液挤压使用的高压液体的温度超过金属的再结晶温度的静液挤压。高压液体一般是动物油和矿物油,挤压温度可在300℃左右。采用耐热油脂作为高压液体时,挤压温度最高可达到1000℃;但当挤压温度高于500℃时,通常不用耐热油脂,而使用金属氧化物或一些盐类作高压液体。 优点:摩擦小,变形均匀,模磨损小,材料处于高压介质中,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变形能力,适用于低温大变形加工。 缺点:需要对坯料进行预加工,介质的填充和排泄,效率低,需要解决高压密封

金属腐蚀

1、金属腐蚀过程的特点是什么?采用那些指标可以测定金属全面腐蚀的速度。 答:特点因腐蚀造成的破坏一般从金属表面开始,然后伴着腐蚀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富士破坏将扩展到金属材料的内部,并使金属的性质和组成发生改变;金属材料的表面对腐蚀过程进行有显著的影响。重量指标:就是金属因腐蚀而发生的重量变化。深度指标:指金属的厚度因腐蚀而减少的量。电流指标:以金属电化学腐蚀过程阳极过程电流密度的大小。2、双电层的类型有哪些?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的定义? 答:类型: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花力大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金属离子和极性水分子之间的水化力小于金属离子与电子之间的结合力;吸附双电层。平衡电极电位:金属浸入含有同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参与物质迁移的是同一种金属离子,当反应达到动态平衡,反映的正逆过程的电荷和物质达到平衡,这是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电极电位的氢标度:以标准氢电极作为参考电极而测出的相对电极电位值称为电极电位的氢标度。 3、判断金属腐蚀倾向的方法有哪几种? 答:a腐蚀反映自由能的变化△G<0则反应能自发进行△G=0则达到平衡△G>0不能自发反应b标准电极电位越负,金属越易腐蚀 4、以Fe-H2O体系为例,试述电位-PH图的应用。 答:以电位E为纵坐标,PH为横坐标,对金属—水体系中每一种可能的化学反应或电化学反应,在取定溶液中金属离子活度的条件下,将其平衡关系表现在图上,这种图叫做电位PH平衡图。应用:预测金属的腐蚀倾向;选择控制腐蚀的途径。 5、腐蚀原电池的组成及工作历程?它有那些类型。 答:组成:阴阳极、电解质溶液、电路四个部分;工作历程:阳极过程、阴极过程、电流的流动;类型:a宏观腐蚀电池:异金属解除电池、浓差电池、温差电池;b微观腐蚀电池。 6、极化作用、极极化、阴极极化的定义是什么?极化的本质是什么?极化的类型有哪几种?答:极化作用:由于通过电流而引起原电池两级的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阳极极化: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阴极极化: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极化的本质:电子迁移的速度比电极反应及有关的连续步骤完成的快;极化的类型:电化学极化、浓度极化、电阻极化。 7、发生阳极极化与阴极极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阳极:阳极的电化学极化:如果金属离子离开晶格进入溶液的速度比电子离开阳极表面的速度慢,则在阳极表面上就会积累较多的正电荷而使阳极电位向正方向移动;阳极的浓度极化:阳极反应产生的金属离子进入分布在阳极表面附近溶液的速度慢,就会使阳极表面附近的金属离子浓度逐渐增加;阳极的电阻极化:很多金属在特定的溶液中能在表面生成保护膜能阻碍金属离子从晶格进入溶液的过程,而使阳极电位剧烈的向正的方向移动,生成保护膜而引起的阳极极化。阴极:电化学:氧化态物质与电子结合的速度比外电路输入电子的速度慢,使得电子在阴极上积累,由于这种原因引起的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阴极的浓度极化:氧化态物质达到阴极表面的速度落后于在阴极表面还原反应的速度,或者还原产物离开电极表面的速度缓慢,将导致电子在阴极上的积累。 8、比较实测极化曲线与理想极化曲线的不同点?极化率的定义是什么?极化图有哪些应用?怎样判断电化学腐蚀过程的控制取决于哪些方面。 答:区别:理想极化曲线是理想电极上得到的曲线,只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初始电位为平衡电极电位,实际极化曲线是实际测量得到的曲线,不只发生一个电极反应,初始电位为混合电位。极化率: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的变化率,即电极电位对于电流密度的导数。极化图的应用:用Evans极化图表示影响腐蚀电流的因素;表示腐蚀电池的控制类型。控制取决于:阴极极化控制、阳极极化控制、欧姆电阻控制。

金属腐蚀理论总复习题

金属腐蚀理论及腐蚀控制复习题 第一章 绪论 思考题 1.举例说明腐蚀的定义,腐蚀定义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是什么,耐蚀性和腐蚀性概念的区别。 答:腐蚀的定义: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化学或电化学作用而遭受的破坏 举例:工程材料和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而破坏 三个基本要素:腐蚀的对象、腐蚀的环境、腐蚀的性质。 耐蚀性:指材料抵抗环境介质腐蚀的能力。 腐蚀性:指环境介质对材料腐蚀的强弱程度。 2.金属腐蚀的本质是什么,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有哪些? 答:⑴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在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发生化学反应或是电化学反应后,腐蚀产物变为化合物或非单质状态;从能量观点看,金属与周围的环境组成了热力学上不稳定的体系,腐蚀反应使体系能量降低。 ⑵均匀腐蚀速度的表示方法:深度:年腐蚀深度 (p V )V P =t h ?=8.76d -V △h 是试样腐蚀后厚度的减少量,单位mm;V -代表失重腐蚀速度; t 是腐蚀时间, 单位y ;d 是金属材料的密度;V P 所以的单位是mm/y 。 失重:失重腐蚀速度(-V ) - V = St W -?=St W W 10- W0代表腐蚀前金属试样的质量,单位g ; W1代表腐 蚀以后经除去腐蚀产物处理的试样质量,单位g ;S 代表试样暴露的表面积,单 位m 2; t 代表腐蚀的时间,单位h 。 计算题 计算题 1. 根据表1中所列数据分别计算碳钢和铝两种材料在试验介质中的失重腐蚀速度V- 和年腐蚀深度Vp ,并进行比较,说明两种腐蚀速度表示方法的差别。 表1 解:由题意得: (1)对碳钢在30%HNO 3( 25℃)中有: V ˉ=△W ˉ/st

§1.1-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1)-金属电化学反应式

[组织教学] [复习] [引入] [补充知识] [讲解] [板书] [提问] [学生回答] [归纳] [强调] [板书] [举例] 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清点人数。 简单回顾腐蚀的基本知识,包括各种: 1、生活中常见的腐蚀现象? 2、腐蚀的含义? 3、化工生产中常见的腐蚀类型? 这些常见的金属腐蚀现象就是金属最常见、最普通的 腐蚀形式:电化学腐蚀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概念 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电解质溶液的概念:能导电的溶液。 通俗地来说,最常见的电解质溶液主要是是酸碱 盐的水溶液。 即:酸碱盐+水→电解质溶液 1、生活中最常见的酸、碱、盐? 酸:盐酸HCl、硫酸、醋酸 碱:苏打、小苏打 盐:氯化钠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概念: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 的电化学反应过程。 一、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反应式 1.金属+酸∈析氢反应 例:锌和盐酸的化学反应式: ↑ + → + 2 2 l n l 2 n H C Z HC Z 1分 5分

[讲解] [板书] [举例] [讲解] [板书] [举例] [讲解] [板书] [教学方式] 提问学生来描述锌和盐酸的反应现象,然后对学 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详细描述锌片插入稀盐酸溶液 中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2.金属+碱(或中性溶液)吸氧反应 例:铁和水的化学反应式: ()O H O F OH F O O H F 2 3 2 3 2 2 6 ) ( e e 4 3 6 e 4+ ↓→ → + +铁锈 提问学生来描述铁生锈的生活现象,然后对学生 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详细描述铁片生锈的整个化学反 应过程及其颜色变化等一系列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 趣。 3.金属+盐∈置换反应(包括沉积反应) 例:单质铁和硫酸铜溶液的化学反应式: ↓ + → +Cu SO F CuSO F 4 4 e e 提问学生来描述铁片插入硫酸铜溶液的生活现 象,然后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并详细描述铁片插 入硫酸铜溶液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中铁片表面及溶液颜 色变化等一系列现象,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腐蚀电化学反应的实质 课堂教学时,与<金属腐蚀的电化学反应式>部分 的内容分别一一对应地讲解,加深学生理解 1.金属+酸∈析氢反应~氢离子 例:锌和盐酸的电化学反应式: ?? ? ? ? ? ? ↑? → + ? ? ? → - + + 阴极反应 还原反应 成单质氢气的过程 氢离子得到电子被还原 阳极反应 氧化反应 成锌离子的过程 单质锌失去电子被氧化 2 2 2 2 2 H e H Zn e Zn 2.金属+碱(或中性溶液)∈吸氧反应~溶解氧 5分

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复习提问】 1、钳工的特点以及应用场合。 2、在机械生产过程中,钳工主要担负的任务及其分类。 3、安全文明生产注意事项。 【导入新课】 机械零件的制造方法有很多,如铸造、锻造、焊接、冲压、挤压、电加工、电化学加工、切削加工等。但凡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精度以及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零件,目前仍主要采用切削加工的方法制造。 【讲授新课】 第一章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1金属切削的基本概念 金属切削是利用刀具除工作上多余的金属材料,以获得符合要求的零件的加工方法。常见的金属切削方法如图所示。 一、切削运动 切削加工时,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叫做切削运动。按其功用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两种形式。 1. 主运动。将切屑切下所需的基本运动叫做主运动。 2. 进给运动(走刀运动)。为保持切削的进行,以逐渐切削出整个工件表面所需的运动,称为进给运动。进给运动一般速度较低,消耗的功率较小。 在切削运动中,主运动只有一个,它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进给运动可由一个或多个运动组成,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断的。 3. 切削加工时工件表面 在切削过程中,工件通常形成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1)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削的表面。 (2)已加工表面工件上经刀具切削后形成的表面。 (3)过渡表面工件上被切削刃正在切削的表面。它总是处在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之间。 二、切削用量 切削用量是指切削过程中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三者的总称,也称为切削用量三要素。它是衡量切削运动大小的参数。 那么我们来以车削外圆为例来说明一下这三个要素。 ) 1.切削速度( c

切削速度是指刀具切削刃上的某一点相对于待加工表面在主运动方向上的瞬时速度,单位为m/min(米/分)。 切削外圆时的切削速度为 c v =1000 n d w 式中 w d ── 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 n ── 工件转速,r/min(转/分)。 2.进给量( f ) 工件或刀具每转或往复一次或刀具每转过一齿时,工件与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的相对位移,单位为mm/r 。 ⒊背吃刀量(p a ) 背吃刀量是指工件上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单位为mm 。 车削外圆时背吃刀量的计算式为: p a = (w d - m d )/2 式中 w d ── 工件待加工表面直径,mm; m d ── 工件已加工表面直径,mm 。 三、切削用量的选择 选择切削用量就是要选择切前用量三要素的最佳组合,使 三者的乘积值最大,,以充分发挥机床和刀具的效能,提高劳动生产率。 1、背吃刀量的选择 粗加工时,除留出的精加工余量外,剩余的加工余量尽可能一次切完。如果余量太大,可分几次切去,但第一次走刀应尽量将 取大些。精加工时,背吃刀量要根据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要求来选择。(粗加工时,p a 大;精加工时,p a 小) 2、进给量的选择 在切削用量三要素中进给量的大小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最大,因此,粗加工时, 可取大些;精加工时, 可取小些。各种切削加工的进给量可根据进给量表选择确定。(粗加工时,f 可取大些;精加工时,f 可取小些)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金属工艺学》名词解释 第二篇铸造 1、铸造:将液态金属浇注到铸型中,待其冷却凝固,以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毛坯或零件的成形方法,称为铸造。 2、充型:液态合金填充铸型的过程,简称充型。 3、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液态合金充满铸型型腔,获得形状准确、轮廓清晰铸件的能力,称为液态合金的充型能力。 4、合金的流动性:液态合金本身的流动能力。 5、逐层凝固:纯金属或共晶成分合金在凝固过程中因不存在液、固并存的凝固区,故断面上外层的固体和内层的液体由一条界线清楚地分开。随着温度的下降,固体层不断加厚、液体层不断减少,直达铸件中心,这种凝固方式称为逐层凝固。 6、糊状凝固:如果合金的结晶温度范围很宽,且铸件的温度分布较为平坦,则在凝固的某段时间内,铸件表面并不存在固体层,而液、固并存的凝固区贯穿整个断面。由于这种凝固方式与水泥类似,即先呈糊状而后固化,故称糊状凝固。 7、中间凝固:大多数合金的凝固介于逐层凝固和糊状凝固之间,称为中间凝固方式。 8、收缩:合金从浇注、凝固直至冷却到室温,其体积或尺寸缩减的现象,称为收缩。 9、缩孔:集中在铸件上部或最后凝固部位容积较大的孔洞。 10、缩松:分散在铸件某区域内的细小缩孔,称为缩松。 11、顺序凝固:在铸件上可能出现缩孔的厚大部位通过安放冒口等工艺措施,使铸件远离冒口的部位先凝固;然后是靠近冒口部位凝固;最后才是冒口本身的凝固。

第三篇金属塑性加工 1、金属塑性加工:利用金属的塑性,使其改变形状、尺寸和改善性能,获得型材、棒材、板材、线材或锻压件的加工方法。 2、锻造: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和质量的锻件的加工方法。 3、冲压:使板料经分离或成形而得到制品的工艺统称。 4、挤压:坯料在封闭模腔内受三向不均匀压应力作用下,从模具的孔口或缝隙挤出,使之横截面积减小,称为所需制品的加工方法。 5、轧制:金属材料(或非金属材料)在旋转轧辊的压力作用下,产生连续塑性变形,获得所要求的截面形状并改变其性能的方法。 6、拉拔:坯料在牵引力作用下通过模孔拉出,使之产生塑性变形而得到截面小、长度增加制品的工艺。 7、塑性变形:当外力增大到使金属的内应力超过该金属的屈服点后,即使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

冷却水中金属腐蚀影响因素

工 业 技 术 1 影响因素:1.1 PH 值 PH=-log[H +] PH 值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它表征溶液的微酸碱的性质,PH=7,中性;PH<7,酸性;PH>7,碱性,因为许多化学反应都是在[H +]很小的条件下进行的,为了表示很小的浓度,避免用负指数的麻烦,通常用负对数来表示酸碱度,故引入PH 值的概念。 由此可见,冷却水的PH 值越小,酸性越大,对碳钢等金属在水中的腐蚀就会快一些,反之,会慢一些。 1.2 阴离子 金属腐蚀速度与水中阴离子的种类有密切的关系,水中不同的阴离子在增加金属腐蚀速度方面的顺序为: 冷却水中金属腐蚀影响因素 程明新 贾 在 蓝树宏 张艳强 (中国石油呼和浩特石化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在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化学清洗过程中,金属常常会发生不同形态的腐蚀,根据金属腐蚀的理论知识,通过观察试样或腐蚀设备的腐蚀形态,再配合一些其他方法,人们常常找出产生腐蚀的原因和解决腐蚀的措施。关键词:冷却水;金属腐蚀;硬度;金属离子;悬浮固体中图分类号: U664.81+4 文献标识码:A NO 3-

挤压与拉拔资料

压力加工:借助外力使金属产生塑性变形进而形成各种尺寸、形状和用途的零件和半成品。(不同于机加工)工业中广泛使用的零件一般通过下列方法获得: 铸造,如轧机牌坊;铸造——机加工,如轧辊;铸造——压力加工,如钢轨;铸造——压力加工——机加工,如螺栓等。 重要用途的零件一般均需通过压力加工。压力加工的主要方法有:轧制;挤压与拉拔;锻造与冲压主要产品有: 板、带、条、箔;轧制管、棒、型、线;挤压与拉拔各种零件如车轴、饭盒、洗衣机筒等;锻造与冲压 1)挤压与拉拔产品简介 A 管材 按截面形状分:圆管、型管如方、六角形管等; 按合金种类分:铝管、铜管、钢管等; 按生产方法分:挤制管、拉制管、焊管、铸管、盘管、无缝管等; 按用途分:空调管、压力表管、波导管、锅炉管、输油管、冷凝管、天线管等; 按性能分:M(退火态)、R(热态)、Y(硬态)、Y2(半硬态)、C(淬火态)、CZ(淬火自然时效态)、CS(淬火人工时效态)等; 此外:翅片管、蚊香管等。 B 棒、线材 棒材:D>6mm;分类与管材类似;大多是半成品,进一步加工成各种零件,如弹簧,螺栓、螺母等; 线材:D<6mm;多以盘状供货,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电子电力部门,如电线电缆等。 C 型材 非圆截面材,又称经济断面材(可提高材料的利用率);铝、钢型材较多; 许多型材只能用压力加工法生产,如 钢轨、变断面型材 2)产品的生产方法 产品的生产一般可分两步; 坯料制取(开坯):充分利用金属在高温时的塑性对其进行大变形量加工,如热挤、热轧、热锻。 制品的获得:进行目的在于控制形状、尺寸精度、提高综合性能的各种冷加工,如冷轧、拉拔、冲压。 目前研究:近终形成形技术、短流程生产技术 挤压:生产灵活、产品质量好,适用于品种、规格多、产量小(有色金属)的场合,但成本高、成品率低; 斜轧穿孔:生产率、成品率高;成本低;但制品形状尺寸精度差;尺寸规格受限制;多用于产量大的钢坯生产,有色金属厂基本没有; 铸造:产品的尺寸规格少、质量差、性能低;主要用于生产大尺寸、性能要求不高的产品如下水管;

§1.1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概念(3) 腐蚀电池的类型

[组织教学] [复习] [引入] [板书] [讲解] 师生互相问好,教师清点人数。 回顾上周课的内容: 1.腐蚀电池的概念 两种不同的金属互相接触并同时放入电解质溶液中,就组成了一个腐蚀电池 2.腐蚀电池的组成条件 1.不同金属 2.电解质溶液 3.短路连接 原电池腐蚀电池 三、腐蚀电池的类型 根据腐蚀电池中电极大小不同,可分为 ●宏电池腐蚀 ●微电池腐蚀 (一)宏电池腐蚀 1.电偶腐蚀电池(腐蚀电偶)(局部腐蚀) 不同的金属浸于相同或不相同的电解质溶液中

[举例] [板书] [讲解] [举例] [板书] [讲解] [举例] 轮船船尾部分结构 1-船壳(钢板) 2- 推进器(青铜) 2.浓差电池 1)金属离子浓差电池(铜):同一金属 与不同金属离子浓度的电解质溶液 相接触 金属离子浓差电池 Cu在稀溶液中易失电子。 溶液中金属离子 浓度越稀,电极电位越低; 浓度越大,电极电位越高 电子由金属离子的低浓度区(阳极)流向高浓度区(阴极)。 2)氧浓差电池(铁): 同一金属与不同含氧量的电解质溶液相 接触→形成缝隙腐蚀或水线腐蚀 .

[板书] [讲解] [举例] [板书] [讲解] [举例] 造成缝隙腐蚀的主要因素,危害性大。 O 2 +2H 2 O+4e → 4OH- (阴极反应) 氧的分压越高,电极电位越高。 介质中溶解氧浓度越大,氧电极电 位越高;而氧浓度较小处则电极电位较低称为腐蚀电池的阳极。 (一)微电池腐蚀 金属表面的电化学的不均匀性形成的自发而 又均匀的腐蚀。 1)金属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Fe 3 C和石墨; FeZn 7 ) 例如,工业生产中,纯锌-FeZn 7 、碳钢- Fe 3 C、铸铁-石墨等杂质,在腐蚀介质中,金属表面就会形成许多微阴极、微阳极,因此导致腐蚀。 2)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金属或合金组织内晶粒与晶界的电极电位不同) 比如,金属表面存在裂纹的情况

塑性成形方法

第五节其它塑性成形方法 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金属塑性成形加工生产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不仅要求生产各种毛坯,而且要求能直接生产出更多的具有较高精度与质量的成品零件。其它塑性成形方法在生产实践中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和广泛的应用,例如挤压、拉拔、辊轧、精密模锻、精密冲裁等。 一、挤压 挤压:指对挤压模具中的金属锭坯施加强大的压力作用,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挤压模具的模口中流出,或充满凸、凹模型腔,而获得所需形状与尺寸制品的塑性成形方法。 挤压法的特点: (1)三向压应力状态,能充分提高金属坯料的塑性,不仅有铜、铝等塑性好的非铁金属,而且碳钢、合金结构钢、不锈钢及工业纯铁等也可以采用挤压工艺成形。在一定变形量下,某些高碳钢、轴承钢、甚至高速钢等也可以进行挤压成形。对于要进行轧制或锻造的塑性较差的材料,如钨和钼等,为了改善其组织和性能,也可采用挤压法对锭坯进行开坯。 (2)挤压法可以生产出断面极其复杂的或具有深孔、薄壁以及变断面的零件。 (3)可以实现少、无屑加工,一般尺寸精度为IT8~IT9,表面粗糙度为Ra3.2~0.4μ m,从而 (4)挤压变形后零件内部的纤维组织连续,基本沿零件外形分布而不被切断,从而提高了金属的力学性能。 (5)材料利用率、生产率高;生产方便灵活,易于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挤压方法的分类: 1.根据金属流动方向和凸模运动方向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四种方式:

(1)正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如图2-69所示。 (2)反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如图2-70所示。 (3)复合挤压金属坯料的一部分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同,另一部分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相反,如图2-71所示。 (4)径向挤压金属流动方向与凸模运动方向成90°角,如图2-72所示。 图2-69 正挤压 图2-70 反挤压

挤压与拉拔复习题(改)

概念题: 1、拉拔:在外力作用下,迫使金属坯料通过模孔,以获得相应形状、尺寸的制品的塑性加 工方法。 2、挤压:就是对放在容器(挤压筒)内的金属锭坯从一端施加外力,强迫其从特定的模孔 中流出,获得所需要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的制品的一种塑性成型方法。 3、挤压缩尾:挤压快要结束时,由于金属的径向流动及环流,锭坯表面的氧化物、润滑剂及污物、气泡、偏析榴、裂纹等缺陷进入制品内部,具有一定规律的破坏制品组织连续性、致密性的缺陷。 4、死区:在基本挤压阶段,位于挤压筒与模子端面交界处的金属,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故称为死区。 5、粗晶环:许多合金(特别是铝合金)热挤压制品,经热处理后,经常会形成异常大的晶粒,这种粗大晶粒在制品中的分布通常是不均匀的,多数情况下呈环状分布在制品断面的周边上,故称为粗晶环。 6、残余应力:由于变形不均,在拉拔结束、外力去除后残留在制品中的应力。 7、粗化:许多合金(特别是铝合金)热挤压制品,经热处理后,经常会形成异常大的晶粒,比临界变形后热处理所形成的再结晶晶粒大得多,晶粒的这种异常长大过程称为粗化。 8、带滑动多模连续拉拔配模的必要条件: 当第n道次以后的总延伸系数λn→k大于收线盘与第n个绞盘圆周线速度之比γk→n,才能保证成品模磨损后不等式un> vn仍然成立,保证拉拔过程的正常进行。 9、带滑动多模连续拉拔配模的充分条件:任一道次的延伸系数应大于相邻两个绞盘的速比。 10、挤压效应: 某些高合金化、并含有过渡族元素的铝合金(如2A11、2A12、6A02、2A14、7A04等)挤压制品,经过同一热处理(淬火与时效)后,其纵向上的抗拉强度比其他加工(轧制、拉拔、锻造)制品的高,而伸长率较低,这种现象称为挤压效应。 简述题: 1、影响管材空拉时的壁厚变化的因素有那些?各是如何影响的? 2、挤压缩尾有那几种形式,其产生原因各是什么? 3、锥形拉拔模孔由那几部分构成,各部分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4、对于存在着偏心的管坯,通过安排适当道次的空拉就可以使其偏心得到纠正。请问:(1)空拉为什么能够纠正管材的偏心? (2)采用固定短芯棒拉拔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纠正管材的偏心,这是为什么? 5、挤压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影响挤压效应的因素有那些方面? 6、挤压机的主要工具有哪些,各自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7、什么是残余应力?画图说明圆棒材拉拔制品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产生原因。 8、简述在挤压过程中,影响挤压力的主要因素? 9、在挤压过程中,试详细阐述影响金属流动的因素? 10、产生粗晶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粗晶环对制品力学性能有何影响?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知识 本章主要介绍以下内容: 1、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 2、刀具材料 课时分配:1,两个学时,2,一个学时 重点、难点: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 1.1 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概念 一、切削表面与切削运动(见P4-5) (一)切削表面 切削加工过程是一个动态过程,在切削过程中,工件上通常存在着三个不断变化的切削表面。即: 待加工表面:工件上即将被切除的表面。 已加工表面:工件上已切去切削层而形成的新表面。 过渡表面(加工表面):工件上正被刀具切削着的表面,介于已加工表面和待加工表面之间。以车削外圆为例,如下图。

(二)切削运动 刀具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称为切削运动(即表面成形运动)。按作用来分,切削运动可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上图给出了车刀进行普通外圆车削时的切削运动,图中合成运动的切削速度V e、主运动速度V c和进给运动速度V f之间的关系。 1、主运动 主运动是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运动。它使刀具的前刀面能够接近工件,切除工件上的被切削层,使之转变为切屑,从而完成切屑加工。一般,主运动速度最高,消耗功率最大,机床通常只有一个主运动。例如,车削加工时,工件的回转运动是主运动。 2、进给运动 进给运动是配合主运动实现依次连续不断地切除多余金属层的刀具与工件之间的附加相对运动。进给运动与主运动配合即可完成所需的表面几何形状的加工,根据工件表面形状成形的需要,进给运动可以是多个,也可以是一个;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间歇的。 3、合成运动与合成切削速度 当主运动和进给运动同时进行时,刀具切削刃上某一点相对于工件的运动称为合成切削运动,其大小和方向用合成速度向量v e表示, 见上图。 V e=V c+V f 二、切削用量三要素与切削层参数 (一)切削用量三要素 1、切削速度v c 切削速度v c是刀具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瞬时线速度。由于切削刃上各点的切削速度可能是不同,计算时常用最大切削速度代表刀具的切削速度。当主运动为回转运动时: 式中d—切削刃上选定点的回转直径,mm; n—主运动的转速,r/s或r/min。 2、进给速度vf 、进给量f 进给速度v f—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进给运动瞬时速度,mm/s或mm/min.。 进给量f—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用刀具或工件每转或每行程的位移量来表述,mm/r或mm/行程。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

第一章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 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 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 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 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 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 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 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

腐蚀的定义

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材料受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和物理作用产生的损坏或变质现象。腐蚀的特点:自发性、普遍性、隐蔽性。 腐蚀的分类:(金属腐蚀和非金属腐蚀) 金属腐蚀分为: (机理)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 (破坏特征)全面腐蚀、局部腐蚀。 (腐蚀环境)大气、土壤、电解质溶液、熔融盐、高温气体等腐蚀。 局部腐蚀:应力腐蚀、疲劳腐蚀、磨损腐蚀、小孔腐蚀、晶间腐蚀、缝隙腐蚀、电偶腐蚀等电化学腐蚀的定义:金属与电解质溶液发生电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化学腐蚀:金属与非电解质直接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破坏。 金属腐蚀:金属腐蚀是金属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使金属由单质转变成化合物的过程。腐蚀速度:在均匀的腐蚀情况下,常用重量指标和深度指标来表示腐蚀速度。 极化的概念: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电流流动而引起电极电位偏离初始值的现象,称为极化现象,通阳极电流,阳极电位向正方向偏离称阳极极化;通阴极电流,阴极电位向 负方向偏离称阴极极化。 产生极化的根本原因:阳极或阴极的电极反应与电子迁移(从阳极流出或流入阴极)速度存在差异引起的。 标准氢电极:把电镀有海绵状铂黑(极细而分散的铂金粉)的铂金片插入氢离子活度1的溶液(酸性溶液)中,不断地通入分压101325Pa(1atm)的纯氢气冲击,使铂黑吸附氢气 至饱和,这是铂金片即为标准氢电极。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热力学条件: (1)阳极溶解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E A>E eM (2)阴极去极化反应自发进行的条件:E K>E0k (3)电化学腐蚀持续进行的条件:E e.M

挤压拉拔知识点

挤压:对放在容器中的钢坯一端施加以压力,使之通过模孔成型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正挤压特征:金属流动方向与挤压杆运动方向相同,钢坯与挤压筒内壁有相对滑动,二者间存在很大外摩擦。正挤压三个阶段:开始,金属承受挤压杆的作用力,首先充满挤压筒和模孔,挤压力急剧上升。基本,一般筒内的锭坯金属不发生中心层与外层的紊乱流动,挤压力随筒内锭坯长度的缩短,表面摩擦总量减少,几乎呈直线下降。终了,管内金属产生剧烈的径向流动,即紊流,易产生缩尾,此时工具对金属的冷却作用,强烈的摩擦作用,使挤压力迅速上升。填充系数:挤压筒内断面积与锭坯的断面积之比,指金属发生横向流动,出现单鼓或双鼓时的变形指数。挤压比:挤压筒腔的横断面积与挤压制品总横断面积之比,指金属不发生横向流动时的变形指数。粗晶芯:反挤压棒材纵向低倍组织上,沿中心缩尾边缘一直向前延伸,形成一个特殊粗晶区,叫。死区:在基本挤压阶段,位于挤压筒与模子端面交界处的金属,基本上不发生塑性变形,故称为死区。死区产生原因:强烈的三向压应力状态,金属不易达到屈服条件。受工具冷却,σs增大。摩擦阻力大。影响死区因素:模角,摩擦力,挤压比,挤压温度速度,模孔位置。死区的作用:可阻碍锭坯表面的杂质、氧化物、偏析瘤、灰尘及表面缺陷进入变形区压缩锥而流入制品表面,提高制品表面质量。终了挤压三大挤压缩尾及防止措施:挤压缩尾是出现在制品尾部的一种特有缺陷,主要产生在终了挤压阶段。缩尾使制品金属不连续,组织与性能降低,依其出现部位有中心缩尾(当钢坯渐渐被挤出模孔,后端金属容易克服挤压垫上的摩擦力产生径向流动,将钢坯表面上常有的氧化物,偏析瘤,杂质或油污带入制品中心,破坏了制品致密性,使制品低劣)。环行缩尾(出现在制品断面中间,形状为圆环。堆积在靠近挤压垫和挤压筒交界处的金属沿着后端难变形区的界面流向了制品中间层)。皮下缩尾(出现在制品表皮内,存在一层使金属径向上不连续的缺陷)。措施:对锭坯表面进行机械加工~车皮。采用热剥皮挤压。采用脱皮挤压。进行不完全挤压~留余压。保持挤压垫工作面清洁,减少锭坯尾部径向流动可能性。影响金属流动因素:接触摩擦与润滑的影响。工具与锭坯温度(工具的冷却作用,金属导热性,合金相变,摩擦条件)。金属强度特性。工具结构与形状(挤压模,模角越大,越不均匀。挤压筒。挤压垫)。变形程度。挤压力:挤压杆通过挤压垫作用在钢坯上使之依次流出模孔的压力。影响挤压力因素:挤压温度与变形抗力(挤压力大小与金属变形抗力成正比)。变形程度(正比)。挤压速度(开始挤压,力大。继续进行,力降。若缓慢挤压,力可能一直升高)。挤压模角(角大,力先高后小)。制品断面形状。锭坯长度(越长,越大)。挤压方法(反挤小,正大)。粗晶环:合金在热变形处理中形成异常大的晶粒,这种粗大晶粒在制品中分布通常不均匀,呈环状分布在制品断面周围,称粗晶环。粗晶环分布规律:单孔模粗晶环均匀的分布在周边,多~出现在局部周边,呈月牙形。模孔数少,牙形粗晶环较长,~多,短。型材棒材断面上分布不均匀,在型材角部或转角区,粗晶环厚度较大,晶粒较粗。粗晶环形成基理:粗晶环产生部位常常是金属材料承受剧烈附加剪切变形的部位。挤压温度越高,粗晶环越厚。影响粗晶环因素:合金元素。铸锭均匀化。挤压温度。应力状态。挤压方式。变形程度。挤压效应及产生原因:某些工业用铝合金经过同一热处理,淬火与时效后,发现挤压制品纵向上的抗拉强度要比其他压力加工制品的高,而延伸效率较低的情况称挤压效应。原因:内因:凡是含有过渡元素的热处理可强化的铝合金都会产生挤压效应。外因:变形与织构:挤压时,金属处于三向压缩应力状态和二压一拉变形状态,变形区的内部金属流动平稳,网状膜不破,使得制品纵向抗拉强度提高。阻碍角:在型壁较厚和比周长较短处的模孔入口做一个小斜面,斜面与模子轴线间的夹角。促流角:为了促进金属向弯壁部分流动,对阻力大的薄壁部分做一个具有rc角的促流斜面。挤压机分类:传动类型:机械,液压(结构:卧式,立式。)。舌比:对于半空心型材,把型材断面所包围的空心部分的面积A与型材开口宽度的平方W^2之比,R=A/W^2。穿孔针:对实心锭进行穿孔或用实心锭生产管材。挤压垫:防止高温金属与挤压杆直接接触,并防止金属倒流。挤压模:用于生产所需要的形状尺寸的制品。挤压杆: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