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注释】

忆江南:词牌名。据说,它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爱妾谢秋娘所作。原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春去也》。《金奁集》入“南吕宫”。唐代白居易作《忆江南》三首,调名遂改名为《忆江南》。

谙(ān):熟悉。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山寺:指杭州天竺寺。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

娃:美女。

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晚:犹言何时。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游玩天竺寺寻找中秋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苏州的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作者】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

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解析】

第一首“能不忆江南”,那么杭州这个白居易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是什么给他的感受最深呢?古籍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既然寺僧可以拾得,那么看起来,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时候,很有兴趣去拾它几颗,也似多次去灵隐寺寻找那月中桂子,正好欣赏三秋月夜的桂花。白居易是诗人,自然不乏浪漫的气质,在八月桂花暗飘香的月夜,徘徊月下,流连桂丛,时而举头望月,时而俯首细寻,看是否有桂子从月中飞堕于桂花影中。这是何等美丽动人的一副画面。一个寻字,而情与景合,意与境会,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第三首,写的是苏州。吴酒一杯春竹叶,也许有人会说,竹叶青并非是吴酒啊,这是怎么回事呢?一来,竹叶是为了与下句的芙蓉对偶,二来,“春”在这里是形容词,所谓春竹叶并非一定是指竹叶

青酒,而是指能带来春意的酒。白居易在另一诗里就有“瓮头竹叶经春熟”的说法,而且白居易所在的中唐时代,有不少名酒以春字命名,如“富水春”、“若下春”之类。文人大多爱酒,白居易应该也不例外,喝着吴酒,观“吴娃双舞”犹如醉酒芙蓉的舞姿。“娃”者,即是美女,西施就被称为“娃”,吴王夫差为她建的房子就叫“馆娃宫”。也许白居易这样写,就是出于对西施这位绝代佳人的联想吧。十多年后,他在洛阳,回忆起当年饮酒观舞,不禁叹道:“早晚复相逢?”。早晚,是当时的.口语,意思就是何时。

【赏析】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太原(在今山西省)人。他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诗歌成就很高,对词的发展也有贡献。

这首《忆江南》是他晚年在洛阳写的,词中充满了他对江南生活的亲切回忆。

江南,指长江下游以南的地区,包括今江苏、安徽两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忆江南》这首小令,只有二十七个字。首尾是咏叹江南景物的美好,三四两句描写钱塘江的景色,色彩绚丽,令人向往。“风景旧曾谙”,“谙[ān]”,熟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里的风景作者过去就很熟悉。白居易做过杭州、苏州的地方长官。他关心当地人民的疾苦,熟悉那里的山水草木。拿杭州来说,那里绕城的荷花、拂郭(城)的松树、画图似的西湖、奇特的钱塘江大潮、碧线毯一般的稻田..都曾写入他的诗篇。这一切是那么美好,使他难以忘怀。他记得,在春天的早晨,他徘徊江边,看着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日出江花红胜火”,江边的春花沾满了露水,本来就很可爱,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是红艳得胜过了火焰。江花,即江边的花朵。“春来江水绿如蓝”,“蓝”是一种蓼[liǎo]科植物,叶子含蓝汁,可以制深蓝色的染料蓝靛[diàn]。春天的水色绿得象蓝靛,这是一个很贴切很生动的比喻。它写出了春水的色泽和深度,这些比喻都好在真切地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美。“能不忆江南”是用设问的语气来作肯定的结论。读到这里,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人们,仿佛听到了作者赞美的声音,感觉到了他的激动,很自然地也会产生一种共鸣。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 :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不同的 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 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广, 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i寺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S "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釋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f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贤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古诗三首1注释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独坐敬亭山》 群鸟高飞远去无影无踪,孤云独自飘动自在悠闲。 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我,好像互相交流,彼此总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望洞庭》 湖光和秋月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湖面平静无风,就像一面铜镜,还没有被打磨。远远地看,洞庭湖翠绿的山水,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的一枚青螺。 《忆江南》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曾经很熟悉。春天来了,太阳升起,照得江边的鲜花比火还要红艳,江水深碧,像蓝草一样绿。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白居易忆江南三首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⑵;日出江花红胜火⑶,春来江水绿如蓝⑷。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⑸,郡亭枕上看潮头⑹。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⑺;吴酒一杯春竹叶⑻,吴娃双舞醉芙蓉⑼。早晚复相逢! 注释 ⑴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诃体之一。 ⑵谙:熟悉。 ⑶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⑷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⑸“山寺”一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⑹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⑺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⑻竹叶:酒名。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⑼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⑽早晚:犹言何时。 相关试题及答案

1.这三首词写了什么内容结构如何 答案:白居易这三首词表现了极丰富和极深厚的情感,真可谓是词短情长。从内容方面说,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从结构方面说,这组词的写法几乎完全一致:即头两句为点题,中间两句为对胜景、胜事的描绘,末尾以呼应开头作结。它很明显受到民歌的影响,既具有回环复沓的美,又富有清新活泼的情调。 2.三首词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答案:三首词,从今忆起往日,从洛阳到苏杭,时空都有极大的跨度。白居易身在洛阳,神驰江南,抚今追昔,无限深情地追忆最难忘的江南往事,使自己得到了一定的精神满足。 3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画面。(2分) 答案:春天来了,在阳光的照耀下,江边的花开得比火还要红,碧绿的江水像靛草那么蓝,江水是多么清澈啊!(“日出”“春来”是互文的修辞,描写时没表现出来的扣1分,写出来了,并且语言流畅的得2分。) 文章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出自 4.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可从文中的哪两个字看出来(3分) 答案:本首词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江南的春景,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春天的喜爱、赞美、眷恋之情。(2分)可从文中的“忆”“好”两字看出来。(1分) 译文 其一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比火红,春天到来时碧绿的江水象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其二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像天堂一样的杭州:游玩灵隐寺寻找皎洁月亮中的桂子,登上郡亭,枕卧其上,欣赏那起落的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其三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喝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一看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清晨夜晚总要再次相逢。 创作背景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忆江南

【教材分析】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篇词的教学,是第十册第一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景色,最后用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的有力的表达了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思路】 古诗词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瑰宝,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为体现新课程标准以“以读为本”的理念,本节课让读始终贯穿着整个教学过程。在读中感受古诗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的和丰富的人文内涵;在读中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1.示范读激趣 通过范读,引领学生懂得怎样读书,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在潜移默化中训练学生“听”的能力,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激发学生读书的欲望。如在开头以优美的导言和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将使学生在心中荡漾起一种淡淡的愉悦之情,把学生带入一种对江南的向往之中,进而有一种渴望要了解这首词的心情,达成“未成曲调先有情”。 2.品味读悟情 古诗词的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几十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要注重品词品句,在品词品句中感悟语言、熏陶感情。语言的感悟就是要培养语感,感悟到语言的精妙之处,语言的表达效果,语言的感情色彩。语言的感悟是“读”出来的,情感的熏陶也是“读”出来的。在本节课中,老师着重通过品味语言、想象情境、体会人物心情来引导学生读出味道,读出情感。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每读一次都是一次不同的情感体验。 3.想象读入境 诗重感情,诗重想象,没有感情就没有艺术,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展现画面,在读中想象意境。如、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配乐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听着配衬得体的歌声、音乐,读着这优美的诗句学生的情感就悠然而生。再通过展开想象,把仿佛看到的、听到的情境、感受,用自己的诵读传达出来,从而化语言文字的符号为鲜活的画面,鲜活的意境。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4.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具备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释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揭题: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春”有关的文章——《忆江南》。 (1)简介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区,当然,我们台州也属于江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回味一下咱们江南的迷人风光吧!

古诗三首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导入:诵读有关赞江南的诗文佳句。 2、介绍“江南”:关于“江南”究竟在什么地方, 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说法:现在一般指长江中下游,长江的南岸;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指的是苏州与杭州一带。 3、课件出示江南的一些风景图。 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自古以来,江南,就以她的美丽和富饶,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文人墨客,

他们游历江南,写下了大量歌咏江南的诗词。其中,流传最 广,影响最大的当数白居易的这首只有27个字的《忆江南》。 那么,这首《忆江南》,究竟有着什么样的独特魅力呢?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白居易眼中的江南。 4、板书:忆江南 5、课件出示本词。(齐读本词) 6、解题:“忆”是什么意思?说说忆江南的意思。 (诗人回忆、追忆江南) 7、了解“词”与“词牌”。与前两首诗比较一下, 这首词有什么不同?(词与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两 颗明珠。词兴起于晚唐,繁荣于宋朝,它的句式有长有短, 能比较灵活地反映作者要表达的内容与思想情感。词有不 同的“词牌”,“忆江南”就是其中之一。 二、初读释义,感知促情 1.学生自由练读(4~6),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 注意读准“谙”; ◎熟悉,精通:~练。~悉。~晓。~达。深~医道。 ◎熟记,背诵:~记。~诵。一览便~。 “蓝”:在这里用来形容江水深绿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读出节奏。 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江南?

忆江南 古诗范文

忆江南古诗范文 忆江南·江南好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文章鉴赏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

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因而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忆江南古诗]相关文章: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古诗三首 忆江南- 其一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庭枕上看潮头。何日复重游! 忆江南- 其三 江南忆,其次是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 意思都很好理解的。注意第二首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是引用了一个传说,传说中秋节晚上可以在宁静的寺院里听到月亮上桂花飘落的声音。第三首诗中“吴宫”指苏州,“吴娃”指苏州的美女。这诗是说苏州的酒好,美女和舞蹈更美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

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 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朗诵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朗诵 这首诗流露出强烈的赞叹和眷恋之情。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忆江南白居易古诗朗诵,欢迎来参 考!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 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 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 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 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 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 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 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 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赏析 《忆江南》三首是唐代诗人创作的组词。第一首是总写对江南的回忆;第二首和第三首则是分别写对杭州和苏州的忆念、向往。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艺术括力强,意境奇妙。 忆江南·江南忆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②,郡亭枕上看潮头③。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④。吴酒一杯春竹叶⑤,吴娃双舞醉芙蓉⑥。早晚复相逢⑦? 注释 ①忆江南: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之一。 ②山寺句:作者《东城桂》诗自注说:“旧说杭州天竺寺每岁中秋有月桂子堕。” ③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④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⑤竹叶:酒名。 ⑥娃: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⑦早晚:犹言何时。 赏 诗人早年因避乱来到江南,曾经旅居苏、杭二州。晚年又担任杭、苏刺史多年。江南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给他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也与那里的人民结下了深挚的友谊,直到晚年回到北方以后,仍然恋恋不已。三首《忆江南》词就是这种心情下的产物。作品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以后文人词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忆江南·江南忆》的前一首是突出描绘杭州这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古诗内容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 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以下 是小编收集的古诗相关内容,欢迎查看! 定格 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双调 欧阳修《望江南·江南蝶》 江南蝶,斜日一双双。 身似何郎全傅粉,心如韩寿爱偷香。 天赋与轻狂。 微雨后,薄翅腻烟光。 才伴游蜂来小院,又随飞絮过东墙, 长是为花忙。 词牌介绍 《忆江南》,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又名《望江南》《梦江南》《江南好》《望江梅》《春去也》《梦游仙》《安阳好》《步虚声》《壶山好》《望蓬莱》《江南柳》等。《金奁集》入“南吕宫”。单调二十七字,三平韵。中间七言两句,以对偶为宜。第二句亦有添一衬字者。至宋人多将其叠为双调。 晚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记载:“《望江南》始自朱崖李太尉(德裕)镇浙日,为谢秋娘 所撰,本名《谢秋娘》,后改此名。”李德裕(787—849)为晚唐人,然盛唐玄宗(685—762) 时教坊已有此调名,玄宗末年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下录有《望江南》。王国维曾据此 以辩此调不始于李德裕,《乐府杂录》所言不确。任二北《敦煌曲初探·后记》则说明盛唐时已 有《望江南》调作“三、五、七、七、五”者,并举天宝十三载崔怀宝赠薛琼琼一首为例,崔怀 宝《忆江南》词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玉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其平仄、叶韵、句法均与中唐白居易所作的三首《忆江南》词同。明·杨慎《词品》卷一云:“《望江南》,即唐法曲《献仙音》也。但法曲凡三叠,《望江南》止两叠尔。白乐天改法曲为《忆江南》。”陈旸《乐书》云:“法曲兴于唐,其声始出清商部,比正律差四律,有铙、钹、钟、磬之音。”据以上诸说,《望江南》之名始自盛唐开元天宝年间,且既关法曲,又关教坊曲。后白居易依此调作《忆江南》三首,因第一首首句云“江南好”,故又名《江南好》。此外,因

[忆江南 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忆江南白居易古诗]白居易古诗忆 江南的赏析 唐朝诗人白居易晚年所作,为追忆青年时期,漫游江南,旅居苏杭所感受到的江南盛景。三首忆江南,用几十个字将江南美景跃然眼前,令人心驰神往。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原文介绍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注释] 忆江南: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系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忆江南》共3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曾:曾经。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胜,一作“似”。 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此指蓼蓝。《旬子·劝学》:“青

出于蓝而青于蓝”。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译诗、诗意] 江南美啊,对我来说江南的美景曾经是那么的熟悉。灿烂的阳光把江畔的野花照耀得比火还要红,春天的江水如蓝草一样碧绿清澈。这样的景色让我怎能不常常回忆呢? [诗人白居易古诗忆江南的赏析] 古语云,言而无文,行而不远。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词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一直流芳百世,那么这寥寥数语,文在何处?如何能“行”如此之远呢? 诗人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呆了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应该说,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他六十七岁时,写下了这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仍在他心中栩栩如生。 要用十几个字来概括江南春景,实属不易,诗人白居易却巧妙地做到了。他没有从描写江南惯用的“花”、“莺”着手,而是别出心裁地从“江”为中心下笔,又通过“红胜火”和“绿如蓝”,异色相衬,展现了鲜艳夺目的江南春景。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常常可见,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两种不同的颜色互相映衬,使诗意明丽如画。诗人白居易走的也是这条路,从他的诗里也可见端倪,“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春草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绿

新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1古诗词三首《忆江南》教案.doc

《忆江南》教案 古诗词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小学生进行古诗词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阅读、理解、领悟和欣赏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江南》教案,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热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闲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美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诗词对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唱。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知识?(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交流,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2、朗读情况:注意谙读作ān;最后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根据预习情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互相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讨论。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讨论。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美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向往)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原因。 (2)风景旧曾谙 谙:熟悉。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古诗词三首《忆江南》美文赏读

忆江南 记忆中的江南是忽略了季节的。 江花似火,芦花胜雪,虎丘山上萧条的塔影,二十四桥的明月夜……伴着如织的梅雨和小巷中结着愁怨的姑娘款款向你走来。 江南是多雨的,小巷边,人家房畔的水边……一棵棵栀子树在雨中静立,一朵饱满的栀子花在雨中“啪嗒”一声落下,雨气中弥漫着一种令人心醉的甜香。青瓦,白墙、飞檐……一座座民居隐在淡淡的雨中,若隐若现,象极了古人笔下淡淡的水墨画。 小巷的鹅卵石街面上长满了肥绿的青苔……一朵红色的小伞冉 冉飘过,伞下是蓝色衣饰的女子,在雨中飘散着一种淡淡的忧郁…… 没雨的时候,湖面上有点点白帆,一望无际的荷叶铺满了水面,几个翠衣的采莲少女从荷叶丛中悄悄划出,“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少女轻轻一划,小船轻快地在绿叶丛中出没。她偶尔伸出纤细嫩白的小手,摘起船旁的莲蓬,莲蓬硕大、丰实,“素手剥鸡头”,多么诱人的一景。远处湖面上有湿漉漉的渔歌传来,大胆,清亮、野气十足,听着听着,她慢慢地从中听出了自己,脸面渐渐起了红晕,船也不动了,当一支歌儿歇下,她才惊觉似地醒来,似乎生谁的气似的,把莲蓬一扔,小船飞快地躲进莲花深处。芦苇丛中,几只白鸟飞了起来,白茫茫的湖面,水气弥漫…… 记忆中的江南是人文的江南。 “骏马西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对于生长于中原大地、塞北高

原的人来说,江南代表了另一种文化。 江南多水,水的柔,静、随和,给山川河岳增加了一份妩媚和灵性。于是江南风物的精致、江南水乡的柔媚,也使江南的人物风情增加了一种柔性和风致,苏州、扬州、杭州、秦淮河畔…… 自然风物的柔美和物质享受的富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旖旎富丽的特殊的氛围,“烟水画桥,雕栏画栋”,在文人柔婉细腻的笔下,江南的风物和生活,更是有一种审美价值从而流露出对其深深的向往和依恋: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港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杜荀鹤《送人入吴》)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韦庄《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舫听雨眠。胪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 可见江南对文人的诱惑是极大的,其实断肠的岂止是韦庄,还有更多…… 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三年后又任苏州刺史,再加上青年时代的游历生涯,几十年的江南生活使这位出生于太原府的才子对此念念头不忘。 碧绿的江水,飘香的桂花,如怒的江潮……使他深深迷恋,而使他更为难忘的却是江南的绮丽风情:“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

古诗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

教案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会诗词中出现的生字,能结合注释理解词义。 2、能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背诵这三首古诗词,默写前两首。 二、能力目标 1 、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学习作者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目标 1、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优美的山水特点,激发审美情趣,培养爱国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一、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祖国优美的山水特点,激发审美情趣。 课前准备:教案挂图 教案时间:3 课时 教案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古代诗人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写景抒情的诗词,那么,在第一课中我们将接触其中的三首。今天呢,我们将来学习第一首李白的《独坐敬亭山》(板书:独坐敬亭山)。 二、品味阅读,深入课题。 1、释题,简介背景 (1)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教师介绍背景。 (2 )引语: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2、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自由读诗,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尽:完。独去闲:可以交换词序解释,悠闲地独自离去了。) (2 )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①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A、自由吟诗 B、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②品味诗句的意境,“尽”“闲”:诗句动静结合,烘托了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而后两句中“两不厌”“只有”更加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三、总结学习,积累方法。 诗词常用的方法:读——释——品——悟 四、同步作业,拓展练习。 1、解释并默写《独坐敬亭山》,体会诗人所渗透的情感。 2、背诵你喜欢的唐诗。 第二课时《望洞庭》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忆江南古诗教案【《忆江南》教案】 一、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歌曲《忆江南》,欣赏《欢乐的夜晚》。二、教学设计本课设计四个环节:看江南舞→看江南景→唱江南歌→听江南曲,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展开教学。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视、听、唱等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体验歌曲的意境美,学会歌曲《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2.通过欣赏《欢乐的夜晚》,学生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对丝弦五重奏这种演奏形式有初步了解。 3.从诗、景、歌、乐、舞等方面让学生感受江南水乡风光的秀美和江南音乐语言的甜美,激发学生对江南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愉快演唱歌曲《忆江南》,积极参与创编。 五、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演唱一字多音,用优美的声音背唱歌曲。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 七、教学过程 (一)看江南舞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这节音乐课开始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段舞蹈视频。看的时候请思考:你觉得这段视频表现的是什么地方舞蹈?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2.看舞蹈视频,教师配以解说词。 (二)赏江南景 1.看江南景视频。

师:江南好,江南美,明媚清澈的江南水、委婉缠绵的江南雨、纯净皎洁的江南月、悠久深厚的江南历史文化、江南的一切都吸引着古往今来文人墨客的情怀,唐代诗人白居易就曾写下著名的《忆江南》。 2.生背《忆江南》,出示《忆江南》 (三)唱江南歌 1.听歌曲《忆江南》,听后说说歌曲给你的感觉。 师:江南好风景,江水绿如蓝,一方水土,一方风情,今天老 师想带大家一起来学习出生于江南的当代作曲家戴于吾先生作曲的《忆江南》。 2.用“lu”哼唱歌曲的旋律。 3.教师带领学生用柯尔文手势唱谱。 4.唱完说说歌谱中一共用到了哪几个音?(生答) 小结:歌曲中一共用了1、2、3、5、6五个音,这五个音分别 把他们叫做宫商角徵羽,这属于我们中国的五声调式。

四年级下册语文一课一练-1 古诗三首之《忆江南》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忆江南》当堂达标测试 一. 辨字组词 曾()蓝()谙()亿() 增()篮()暗()忆()二.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的意思是相安、和谐。() “谙”的意思是熟悉。()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的广大的地区。()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指的是岸边的鲜花。() “红胜火”指的太阳照耀下的水面。() “蓝”指的是蓝蓝的天空() “蓝”指的是一种植物,可以提取青蓝色的燃料()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忆江南》是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所作。《忆江南》是,诗人采用了_________ 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的山水美景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 。你如何理解“蓝”。(3)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四.我能解释下面古诗句的意思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 3.能不忆江南? 。五.默写古诗。 忆江南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六.拓展练习 任意默写白居易的诗篇 , 。 , 。 七.自我学习评价反思。

《忆江南》当堂达标题答案 一. 辨字组词答案略 二.给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答案,用“√”表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谙”的意思是熟悉。(√) 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作者生活过的地方(√)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红胜火”指的是岸边的鲜花。(√) “蓝”指的是一种植物,可以提取青蓝色的燃料(√) 三.完成下面的填空 (1)唐白居易词牌名对偶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诗词给你的感受是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波漾漾,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所以江水显的更绿。。你如何理解“蓝”形容春水深碧的美好景象。(3)能不忆江南要以什么样的语气读?反问。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强烈的语气,更容易引发感情的共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热爱江南水乡的美好景色。四.解释诗句的意思 1、江南的景色真美,我曾经很熟悉这里的美景。 2、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波漾漾,绿波粼粼,红日映照,所以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所以江水显的更绿。

忆江南词三首翻译、解析

忆江南词三首 唐代: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译文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清晨日出的时候,江边盛开花朵颜色鲜红胜过火焰,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江南的回忆,最能唤起追思的是杭州。月圆之时山寺之中,寻找桂子,登上郡亭躺卧其中,欣赏那钱塘江大潮。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江南的回忆,再来就是回忆吴宫,喝一杯吴宫的美酒春竹叶,看那吴宫的歌女双双起舞像朵朵迷人的芙蓉。迟早会再次相逢。 注释 忆江南:唐教坊曲名。作者题下自注说:“此曲亦名‘谢秋娘’,每首五句。”按《乐府诗集》:“‘忆江南’一名‘望江南’,因白氏词,后遂改名‘江南好’。”至晚唐、五代成为词牌名。这里所指的江南主要是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 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绿如蓝:绿得比蓝还要绿。如,用法犹“于”,有胜过的意思。蓝,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桂子:桂花。 郡亭:疑指杭州城东楼。 看潮头:钱塘江入海处,有二山南北对峙如门,水被夹束,势极凶猛,为天下名胜。 吴宫:指吴王夫差为西施所建的馆娃宫,在苏州西南灵岩山上。 竹叶:酒名。即竹叶青。亦泛指美酒。 吴娃:原为吴地美女名。此词泛指吴地美女。醉芙蓉:形容舞伎之美。

创作背景 刘禹锡曾作《忆江南》词数首,是和白居易唱和的,所以他在小序中说:“和乐天春词,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此词在公元837年(唐文宗开成二年)初夏作于洛阳,由此可以推断出白居易所作的三首词也应在开成二年初夏。 赏析 这三首词既是各自独立成篇又是互为联系的,必须把它们放在一起来分析。 第一首摄取一年之春的江南景色,写得生机盎然,色彩艳丽。“日出江花红胜火”一句刻画在初日映照下的江畔春花,红得胜过火焰。表现出春天花卉的生机勃勃之态,使人感到江南春色浓艳、热烈之美。次句说“春来江水绿如蓝”。春水荡漾,碧波千里,诗人更夸张地形容它比蓝草还要绿,这深浓的碧绿色,与上句日映江花的火红色相映发,便觉更加绚丽夺目。诗人敷彩设色,用色彩明艳的辞藻,很好地显示出江南春色的迷人之态,像作者这样长期居住在苏杭的人自然是“能不忆江南!”即便素未到过江南的人也会急欲一睹为快。 如果说第一首是对江南春色的客观的把握,总体的描绘,来表明“江南好”,那么第二、三首便是通过突出描绘苏、杭这两个被人喻为可同天堂媲美的地方来验证“江南好”了。古神话中有月中桂树的传说。《南部新书》载:“杭州灵隐寺多桂,寺僧曰:‘此月中种也。’至今中秋望夜,往往子堕,寺僧亦尝拾得。”可见这寺中月桂的说法不过是寺僧自神其说而已。但是,生活真实不等于艺术真实,作品运用这一传说,意在表达杭州的非同凡俗。同时“山寺月中寻桂子”也表现了诗人浪漫的想像,我们眼前仿佛现出怒放的丹桂,闻到桂子浓郁的芳香。次句“郡亭枕上看潮头”则描绘了杭州浙江入海的奇观。诗人通过对当年山寺寻桂和钱塘观潮两个代表性的生活画面的描写,仅用两句话就足以使人想见杭州之多彩多姿。 最后一首是描绘苏州之美。苏州有当年吴王夫差为美人西施修建的馆娃宫等风景名胜古迹,有名叫“竹叶春”的美酒佳酿,苏州的女子也更美丽多姿,能歌善舞,她们的舞姿,令人联想到那在风中沉醉的荷花。诗人以美妙的诗笔,简洁地勾勒出苏州的旖旎风情,令人无比神往。 三首词各自独立而又互为补充,分别描绘江南的景色美,风物美和女性之美,每首都以“江南好”开篇,而以直接深情之句作结,艺术概括力强,意境奇妙,使人读其词而直欲奔向江南实地观览一番。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