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影响

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影响
化石能源消耗对环境影响

化石燃料消耗对环境影响

姓名:邓小强

学号:222011319022008

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金属材料工程

化石燃料消耗对环境影响

摘要:随着十八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的开始,人类便开始迅速步入工业文明时代。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人类对一种事物更加倚重,甚至早已不可缺失,它就是能源。不论哪一次人类文明的巨大飞跃,其背后影藏的动力都是新兴能源应用。尽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现代文明,但是工业革命也将人类的贪婪性和对地球环境的破坏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人类在寻找、开发和消耗地球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方式却依然如此野蛮。对地球环境造成了不可扭转的巨大破坏。本文主要描述了煤、石油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对地球环境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煤、石油、化石燃料、环境影响、

尽管近几年,可再生能源技术不断得到发展,各种清洁能源得到发展和推广,清洁能源在人类能源消费比中不断扩大。但是人类对传统的化石能源的依赖程度依然在80%以上,特别是过去一百年来,对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巨大消耗,已经对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且现在还未发现能有效代替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2010年世界能源总消耗量构成的一种示意图:

一、煤的消耗及其对环境影响

1煤开采对环境影响

1.1 地表塌陷对环境影响

煤炭开采破坏了地壳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由于连续不断的开采。采空区范围不断扩大。当顶板自重超过顶板抗拉强度和煤柱抗压强度时, 顶板岩土层会发生位移、断裂、下沉变化之后,引起地表塌陷。地表塌陷后,损坏了地面构筑物、民用建筑物、农田塌陷、灌溉设施损坏、塌陷区积水以及桥梁、铁路、输电线路等不同程度受到影响, 原有生态系统受到破坏[ 1] 。

1.2 矸石对环境影响

煤矸石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包括井下开掘岩巷、半煤岩巷排出的矸石、露天矿剥离物被用于井下充填,而大部分矸石则被运输到地面堆积,形成矸石山。煤矸石中含有碳和大量的硫等有害物质,长期堆积往往会引起自燃,排放大量的烟尘、SO2、CO、H2S等有害气体,对矿区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并且矸石山淋溶水含较强的酸性渗人地下,个别地区矸石中还含有重金属以及放射性元素,污染了周围土壤和地表水系及地下水。此外,矸石山侵占耕地良田,造成环境污染,矿区生态系统破坏严重。

1.3矿区排水对环境影响

在煤矿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地表渗透水、岩溶水、矿坑水,以及生产、防尘用水等会通过不同的途径进入巷道和工作面。为了保证采矿安全,防止水害的发生,需将矿井水排出。矿井水是煤矿排放量最大的一种废水,矿井水排出后,破坏了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从而引起地下水水位下降、地表沉降等一系列问题。矿井水由于受开采、运输过程中散落的煤粉、岩粉、支架乳化液等杂物的混入以及煤中伴生矿物的分解氧化等导致水体混浊,大多数水体呈灰褐色、悬浮物、色度高、水面浮有油膜,并散发出少量的腥臭、油腥味, 细菌和大肠杆菌群数超标。这些废水若没有经过净化处理直接外排,会污染附近地表水体,引起环境污染, 并对养殖业产生不良影响。而且有些矿井水属于酸性水,它会腐蚀设备及管路,

污染地表水体和土壤,破坏自然景观和动、植物的生长。废水渗入地下,将对地下水资源造成严重污染,危害人类用水和身体健康。

2 煤的消费对环境影响

人类过去对煤的利用方式是直接燃烧,煤的燃烧会对大气环境产生许多污染,煤炭燃烧过程中向环境释放了大量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悬浮颗粒物等大气污染物和CO2等温室气体。研究表明,燃煤利用过程中排放的SO2 、NOx和颗粒物分别占全部人为源排放量的94%、60%和70%左右,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来源。

2.1酸沉降由硫酸型向复合型转变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均为致酸物质,其大量排放会引起酸沉降问题,影响范围已经由局地性污染发展成为区域性污染,甚至成为全球性污染。我国西南、华中及东部沿海地区已成为继欧洲和北美地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2.2颗粒物造成的沙尘和灰霾污染严重

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污染物,目前监测的300 多个城市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PM10 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此外,在一些大中城市,随着对粗颗粒物控制的有效性的提高,细粒子在颗粒物中所占的比例日趋上升,而且细粒子中含有高浓度的有机物、硫酸盐和硝酸盐等二次成分,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我国城市监测的PM2.5浓度最高达150 ug/m3,超过美国标准年均限值(15 ug/m3)的8-10倍。目前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城市群地区频发灰霾天气,大气能见度明显下降,就是高PM2.5浓度与不利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

2.3臭氧和光化学污染问题凸显

臭氧最重要的前躯物除NOx外,还有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但我国目前还几乎没有针对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措施。

2.4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压力日益增大

在煤炭利用的过程中,除排放大量大气污染物外,还排放了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二氮等温室气体。目前,我国的CO2排放总量已成为世界首位,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也已达到世界平均水平,CO2减排压力日益增大。

二、石油消耗对环境影响

1、陆地石油开采对环境影响

油气田开发的特征决定了油气田开发所涉及环境问题的多重性。从环境影响分类看,既有生态影响,又有污染影响。如管道、道路、井场建设带来的环境破坏属生态型影响,油气开采排放的废水、废气、含油污泥等属污染型影响。从污染源空间分布看,既有面源,又有点源。整个油气田由几百至几千个单井组成,属面源污染,而污染物排放又集中在联合站,属点源污染。从污染源时间分布看,既有固定源,又有变化源。联合站排放的废气一般固定不变,油田产出水会随着采油时间的变化逐年增加。石油天然气开采除对水体、大气、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外,还会对地层和地表景观造成破坏并改变原始自然生态环境。而这种对原始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有些是不可恢复或难以恢复的。【2】

2、海上开采对环境影响

(1)开采过程中,海床的岩土遭到破坏,影响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钻井中,带有原油的泥浆从岩土底层被抽取部分进入附近海域,泥浆的物理化学特性改变周围环境。(2)钻井作业中,钻井液、水下切割、油漆,平台的阴极保护,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3)采油过程中,运输、存储等的原油泄漏造成的污染,对生态将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过去50年最严重原油泄漏事故【3】

事件时间泄漏量

“M/T天堂”号事故1991年原油泄漏量:14.5万吨“阿莫戈-卡迪兹”号事故1978年3月16日原油泄漏量:22.3万吨

“贝利韦尔城堡”号事故1983年原油泄漏量:25.2万吨

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事故1977年原油泄漏量:26.3万吨“ABT夏日”号事故1991年5月原油泄漏量:26万吨

瑙鲁兹海上油田事故1983年2月10日原油泄漏量:26万吨

费尔干纳盆地事故1992年3月2日原油泄漏量:28.5万吨

“大西洋女皇”号事故1979年7月19日原油泄漏量:28.7万吨

“伊克斯托克-I”油井事故1979年6月3日原油泄漏量:45.4万吨科威特漏油事故1991年1月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3、石油消费对环境影响

石油产品中,以汽油、柴油、喷气燃料、燃料油为主的燃料产量最大,约占总产量的90%;各种润滑剂品种最多,产量约占5%。因此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源于,液体燃料的大量使用后的排放物。

(1)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排放了大量CO2和氮氧化合物等,是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2)汽车尾气排放物中颗粒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最主要的污染物,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频发严重雾霾天气,致使多地空气质量显示“重度污染”,部分城市更突破上限,能见度不足200米,由此带来的环境、健康、出行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空气质量关注的骤然提升,“元凶”可入肺颗粒物PM2.5成为热词。

(3)温室效应的元凶是CO2,燃料的燃烧又是二氧化碳的最主要来源。大量的排入大气,产生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全球海平面上升、植物枯死、沙漠化急剧增快。

化石燃料在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燃烧时各种气体与固体废物和发电时的余热所造成的污染。化石燃料时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全球气候变化。燃料中的碳转变为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从而导致温室效应加剧,改变了全球的气候。二是对对生态环境影响,导致生态破坏和生态失衡。化石燃料的利用,带来利益的同时,还要注意其危害,这是绝不容忽视的!化石燃料的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类进步,然而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环境保护势在必行,人们应该学会节约能源,太阳能、电能、潮汐能、风能等环保能源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危机,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使环境得到一定的保护。

考文献:

【1】王文、桂祥友、王国君、煤矿井下清洁开采技术[ J]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4)

【2】《石油开采应提防哪些环境问题?》中国环境网

【3】《50年13起最严重原油泄漏事故揭秘》中国广播网

能源-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

能源-环境-经济的相互影响 提出问题: 经过一学期对环境经济学的学习,我更深入地了解了能源的紧缺与现状,环境的变化与整治,经济的发展与问题。能源、环境、经济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们三者之间也紧密联系,相互影响。那么,能源、环境、经济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影响呢 分析问题: 一.能源与环境:我国能源开发利用的特点:1.能源开发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利用率低。2.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3.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的消耗持续增长。我国能源消耗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我们知道像煤、石油、天然气、金属等主要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由于20世纪中叶以前,人类对能源影响环境的严重性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如煤炭、石油类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多种有机污染物形成酸性降水:或降低大气能见度,某些有机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形成光氧化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或能源物质中夹杂的重金属元素也会污染土壤、水域等。这种种严重影响了人们生存环境。 二.环境与经济:1.环境是经济的基础:环境系统向经济系统提供所需要的资源、能源;环境系统可以接纳经济系统的废弃物;经济是环境发展的产物;经济活动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作保证。2.环境是经济的制约条件:经济系统从环境系统开采资源、能源的数量要受环境系统的供给能力的制约;经济系统向环境系统排放污染物要受环境容量的制约。3.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变化起主导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界的干预能力逐渐加强,人类可以按自己的意愿改造自然界。当人类按自然规律办事,合理利用和改造环境,就可使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反之,若违背客观规律的要求,一味按人类的主观意志办事,就会使环境系统出现恶性循环,环境质量不断下降。4.环境和经济相互促进:良好的环境可以为经济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可为经济系统提供更多资源,也可容纳经济系统产生的更多的废弃物,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了,经济实力提高了,人们就可拿出更多的剩余产品用于环境建设和环境治理,如建立自然保护林,对废弃物进行治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的利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能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当今社会必不可少的元素,它的有效利 用将帮助社会提升发展速度,改善人们生活质量。动力工程能够很好的利用能源,所以为了能够保证能源更好的转化,一定要充分合理的利用能源与动力工程的设 计与优化,促使其能在较多的行业与领域中发挥出积极的作用。虽然能源与的利 用起到了很好的积极效果,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这就号召各行各业 都要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度,建立相关的管理机制,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利用;环境影响 一、能源和动力工程的装置 1.1热能动力装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热能动力装置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生产中也 得到了广泛的利用,对生产和生活都有极其重要的帮助作用。对热能动力装置进 行深入了解能够明确其操作的具体流程,这有利于促进能源利用。当前的热能动 力装置在使用时有些需要通过燃烧燃料来保证热量供给,进而通过技术手段的共 同作用将热能转化为有效的机械能,通过燃烧和其他技术一起工作的热能动力装 置最为常见的有两种:1)依靠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气进入发动机内,进而促进 了其他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并能够进行循环使用;2)将燃料在燃烧过程中所 产生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汽轮机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以此方法促进能 量之间的传递和转化,进而达到能源被转化利用的目的。 1.2动力工程装置 动力工程是一项针对能源转换、传输及利用的技术,在提高能源利用率方面 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降低能源消耗及对环境的污染程度,进而推动能源 的可持续发展。能源与动力工程相结合,除了能够推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 统能源的开发与使用外,还能更加高效地利用核能、风能及太阳能等新能源,推 动中国动力工程的发展。当前的动力工程大多应用于火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在 生产电能时,需要遵循能量守恒定律,确保能源能够及时转化为电能,在此基础 之上使能源与动力工程相互作用,进而为输送电能发挥出其关键作用。 二、能源与动力工程在电厂中的应用 2.1火力发电 目前,我国的电力系统发电结构仍以火力发电为主,其主要原因是发电效率 更高,同时发电便捷性也相对较好,不受环境变换的影响,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 境下开展发电工作。我国在火力发电方面技术应用较为成熟,能够将单一的结构 能源转化为多种电力资源,是现代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火力发电涉及 范围较为广泛,能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多个地区进行发电工作,就经济效益而言,火力发电仍是发电系统布局的最佳选择。 2.2减少调压能耗损失 在具体的电力生产过程中,因为发电机组在工作过程中会出现相应负荷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就很可能造成电厂生产效率的下降,基于这一原因,加强对于发 电机组压力的调节,保障机组工作的稳定性就能够切实提高发电机组的效率,这 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具体到调压过程来看,企业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损耗,针 对这一损耗,我们也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来降低损耗,尽可能的提高生产效率,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发现,导致这种损耗较大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是因为发 电机组本身设计存在问题,进而导致在调压过程中产生较大的能量损耗,另外一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问题就是全球极为关注的事情。本课题主要结合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说明使用清洁燃料与开发新能源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这样一个大题目进行教学。首先,教师通过两组形成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认识到燃料燃烧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其次,教师组织学生通过“模拟酸雨地危害”实验,加深对酸雨危害的认识。最后,师生共同讨论学习乙醇、氢气等新型燃料以及一些绿色能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 (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3)逐步培养学 生用辩证的眼光瞧“燃料的燃烧”。(4)培养对化学、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与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方法引导→实验→联系实际→拓展引申→开阔视野→小结内容。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投影仪、烧杯、“模拟酸雨水”。学生用具:树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以图片的对比,创设情境] [教师]在开始学习新内容前,我们先来观瞧两组幻灯片。(或投影) 第一组:课本P 128图7—24。第二组:课本P 134 图7—30、图7—31、图7—32。 [设问]这样的两组画面给同学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呢?

低碳经济下我国化石能源发展路径_贾县民

2012年第10期 HONG GUAN JING JI GUAN LI ○贾县民 王喜莲 低碳经济下我国化石能源发展路径 从1997年的京都议定书、 2007年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欧 盟春季首脑会议、德国海利根达姆 G8峰会,到APEC (亚太经合组织) 会议和亚欧会议,都将气候变化列为主题。在石油、煤炭和其他化石能源日趋枯竭以及应对气候变化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热点话题的背景下,旨在实现发展和减排双赢的低碳经济应运而生,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潮流。 一、世界能源发展概况 1.化石能源居于主体地位。从 图1可以看出,1995年~2011年,世界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例始终稳定在87%以上,化石能源长期居于主体地位,可再生能源的份额继续有所提高,但目前仅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2%;化石燃料消费结构也在发生变化,石油仍是主导性燃料,占全球能源消费量的 33.1%,其所占份额自1999年起连 续12年出现下降,煤炭成为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其份额为 30.3%,达到1969年以来最高的水 平。 2.世界能源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1995年~2008年,世界能 源消费及生产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2.3%和2.24%。受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2009年全球GDP 增长率为 -1.1%,世界化石能源消费、生产量 也均出现了16年来的首次下降。 2010年又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受 西亚北非动荡、日本地震和海啸、以及页岩气生产的革命性变化等的影响,2011年的全球能源消费总量达1.23万百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2.5%,与历史平均数值大致持平,但远低于2010年5.1%的增长率。2011年,全球化石能源生产总量为1.09万百万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3.5%。总体看,能源生产能力增长缓慢,能源消费需求却快速上升。 3.能源消费和生产区域性明 显。2011年,世界新增石油产量仍 然几乎全部来自OPEC (石油输出国组织),亚太地区煤炭占全球煤炭产量增长的85%。天然气产量方面,美国的增幅位居各国之首,中东是增幅最大的地区;石油消费量所有净增长均来自亚洲、中南美洲和中东等新兴经济体;煤炭消费量所有的净增长均来自亚太地区;天然气消费量增长除了北美洲外,所有地区均低于平均增长水平。总体而言,世界能源重心继续从经合组织转向新兴经济体,特别是亚洲地区。 二、我国能源发展状况(一)总量分析 1.能源的持续增长支撑了经济 图2 1995年~2011年世界能源生产状况 图1 1995年~2011年世界能源消费状况 能源专题 63

浅谈建筑照明能耗与环境的公共政策

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浅谈建筑照明能耗与环境的公共政策 摘要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照明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在电能消耗上,它成为继空调、采暖电机之后的第二能耗大户。目前,我国建筑照明能耗占到整个建筑电量能耗的25%~35%,占全国电力总消耗量的13%,照明节能空间潜力很大,目前成熟的照明节能方案均能达到节电20~35%,若按节电20%的计算,全国节约的电能价值可观,可想而知在国民经济中作用很大。这一连串的事实在向人们展示照明能耗量大的同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全国提倡节能减排的行动中,建筑照明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方面 关键字:建筑能耗、照明、措施、政策 引言:当前我国现在的民用建筑普遍采用的光源有白炽灯、荧光灯、HID灯,随着技术的发展,还将逐渐地采用一些新的光源,例如光纤照明、LED等。要求高照度的场所可设局部照明。而且随着房地产的快速发展,与之配套的照明产品的需求量也在大幅增长。因此照明系统节能的潜力还是相当大。在保证照度尺度和照明质量的条件下,提倡照明节能,在保证不降低工作场所的视觉要求,力求减少照明系统中的能量损失,最有效地利用电能,节能减排势在必行。 1、建筑能耗 1.1建筑能耗现状 建筑能耗主要指采暖、空调、热水供应、炊事、照明、家用电器、电梯、通风等方面的能耗。据统计,建筑能耗在我国能源总消费中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27.6%,且仍将继续增长。我国目前城镇民用建筑运行耗电占我国总发电量的25%左右,北方地区城镇供暖消耗的燃煤占我国非发电用煤量的

15%~20%。这些数值仅为建筑运行所消耗的能源。建设领域中的建筑业和住宅产业也是资源消耗的大户,据计算,钢材消耗约占我国钢材生产总量的20%,水泥消耗量约占我国水泥生产量的20%,玻璃消耗量约占我国玻璃生产总量的15%,降低能耗、节约资源问题不容忽视。 1.2 建筑能耗的总体发展趋势 1.2.1既有建筑规模 到2004年底,我国城乡建筑总面积约400亿平方米,其中城镇约为150亿平方米。在城镇中居住建筑面积约为105亿平方米,能达到建筑节能标准的仅占5%,其余95%都是非节能高能耗建筑。目前我国公共建筑面积大约为45亿平方米,其中采用**空调的大型商厦等为5~6亿平方米。这些建筑绝大部分为高耗能建筑,其单位面积能耗大约是普通居住建筑的10~15倍。 1.2.2建筑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每年竣工的房屋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预计到2020年底,我国新增的房屋面积将近300亿平方米。 2、建筑照明能耗分析 2.1. 光源能耗 众所周知,光源发光便带来了能耗,也就是电能转化为光能。但同时,也产生了热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费。从光源相对供电电压的特性曲线可以看出,随着电压的升高,光源的功率、通量和光效也相对增加,但光是光效的增加幅度要小于功率和光通量。 2.2 器件能耗 照明电器配件能耗主要为照明辅助器件的能耗,包括补偿电容、流器、镇起辉环节的能耗。 2.3 技术能耗

能源开采由于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O一三年月日 能源开采和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以庆阳市环县为例 王占财 ( 陇东学院政法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 摘要:本文以庆阳市环县为例,调查和分析了煤炭和石油能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提出实现环县能源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第一,企业从自身做起保护生态环境;第二,政府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群众参和保护生态环境。 关键词:能源;生态环境;影响;建议;可持续发展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充足的能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所必备的物质条件。煤炭和石油是推动环县发展的支柱性能源,随着能源危机的加剧,石油和煤炭资源已成为环县持续、快速、健康、和谐发展的“瓶颈”。近年来,环县石油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力度逐渐加大,已成为推动环县快速健康发展的支柱性产业。石油和煤炭的开发难度大,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对能源的开采工程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就可能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1]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一)环县能源储备特点 环县能源丰富,主要以“黑、红、黄”三大产业为主,黑即矿产资源,红是红色旅游,黄指农耕文化。环县能源储备具有如下特点: 1.储备丰富,发展前景广阔

环县地处庆阳市西北部,属陕、甘、宁三省交汇处,全县辖251个行政村,土地面积9236平方公里,总人口35万。境内矿产资源丰富,有石油、煤炭、天然气、石灰岩、白云岩等多种矿产资源。据统计,境内石油地质储量达5亿多吨,被确定为环江亿吨级大油田,是长庆油田的生产区之一。煤炭预测储量达684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3480亿立方米,具备建设亿吨级煤田的条件。目前,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六大煤矿建设工程,石油年产达到100万吨以上,刘园子、甜水堡煤矿将在全市率先建成投产。环县已成为庆阳市日益崛起的希望地、财富地,发展前景广阔。 2.分布集中,便于开采 环县能源储备丰富,种类齐全。各类能源分布较为集中,逐步形成了环城镇张淌村油区,木钵镇水坝滩村和合道乡白虎掌油区,四合原油区等五大油区和刘园子煤矿,沙井子煤矿和甜水堡煤矿等六大矿区。能源的集中分布为其开采和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3.分布于山区,开采难度高 环县地处黄土高原区,受其自然条件的限制,能源多分布于交通不便的山区,从而加大了其开采难度。 (二)环县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 环县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环县丰富的能源开采和利用现状如下: 1.开采力度大,成就显著 环县储量丰富的能源能够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能源“瓶颈”问题,有利于推动环县的快速健康发展,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和下,环县启动实施了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建设工程。 2.交通不便,运输困难 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由于受其地形条件的限制,五大油区和六大煤矿都分布于山区,其开采和利用所需的机械设备很难运输到站场投入使用。即使以破坏少量的生态环境为代价修筑出运输道路,在阴雨天气也不能投入使用。尤其是木钵镇水坝滩油区和环城镇张淌村油区,通往油区必经过一条河,该河滩长达数千米,遇到阴雨天气就变得泥泞交加,从而严重影响能源的开采和利用。 3.开采不合理,粗放发展 由于环县地形以山地为主,其能源开采必须在山区进行,这就给山区思想观念落后的农民创造了有利条件,他们利用各种借口让能源开采尽可能多地占用耕地而获得更多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 编者按:人类能够惬意地活在世界上,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类会使用火。火让人类开始吃熟食、方便地取暖、也可以用于在危机四伏的早期丛林中抵御袭击。可以说,人类能够成为地球上的顶级动物与火密不可分。火是人类把能量从木材中转化的一种方式。而能量转化如今也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做的事情。能源提供能量,消耗能源也必然会对人类产生影响,比如:环境。 一、能源: 既然说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就不能不知道何为能源。 1. 能源的定义:《科学技术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大英百科全书》说:“能源是一个包括着所有燃料、流水、阳光和风的术语,人类用适当的转换手段便可让它为自己提供所需的能量”;我国的《能源百科全书》说:“能源是可以直接或经转换提供人类所需的光、热、动力等任何形式能量的载能体资源。”由此能源是一种呈多种形式的,且可以相互转换的能量的源泉。确切而简单地说,能源是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 2. 能源的分类:能源主要分为两类——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 (1)一次能源,直接来自自然界的能源。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海洋能、生物能。 (2)二次能源,如:沼气、汽油、柴油、焦炭、煤气、蒸汽、火电、水电、核电、太阳能发电、潮汐发电、波浪发电等。 3. 能源的开发状况:主要有常规能源比如: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生物能;新能源比 如:核能、地热、海洋能、太阳能、早期、风能。 根据人类的发展,我主要选出四个阶段的主要能源:干木材、煤、石油、天然气(气态石油 气)探究它们的规律。对于这四种燃料,不同之处就是使用时的热值。根据公式 m c Q= 容易得知能源效率与热值成正比。它们的热值分别是 4-1 =1.2510 C J kg ? 干木柴 ,对 于煤 4-1 =2.9310 C J kg ? 煤,对于石油 4-1 =4.52210 C J kg ? 石油 ,对于气态液化 石油气有 4-1 =5.02310 C J kg ? 气态液化石油气。我们不难发现,开发年代越短的能源 热值越大。再看现在的核能,根据爱因斯坦质能方程 2 E m c =,其中蕴含的能量更是无

未来三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未来三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保持增长态势 《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7》显示,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由2015 年的12.1%增长至2017 年的13.8%。未来3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非化石能源中,核电建设周期延长,投产规模预计无法达到规 划预期,将影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0.2 个百分点左右。 5 月18 日,电力规划设计总院(23.90 -0.83%,诊股)在京发布《中国电力发展报告2017》。《报告》指出,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已由2015 年的12.1%增长至2017 年的13.8%。未来3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预计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在非化石能源中,核电建设周期延长,投产规模预计无法达到规划预期,将影 响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0.2 个百分点左右。 为突出能源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增加了一个关 键性原则,即到2020 年我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此前表示,这个目标是硬目标,是必须要完成 的。为了体现这一点,《规划》在电源结构优化的过程中优先布局清洁能源,在 考虑电力电量平衡的时候,首先平衡水电、风电、光伏和核电。 2017 年,我国电力消费持续回暖,电源结构加速优化,非化石电源装机 比重接近规划目标。《报告》显示,2017 年非化石电源装机比重达到38.6%,接近39%的规划目标。在非化石能源中,风电装机比重较2016 年提高0.3 个百分点,太阳能(5.27 +0.38%,诊股)发电提高2.7 个百分点,水电下降0.9 个百分点,核电与生物质发电与2016 年持平。 与此相对应,2017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进一步加快,增速达2.9%;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3.8%,发电完成规划目标的60%。在2016 年提高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能源、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学号:20101020214x 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能源发展迅猛,现已成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然而与此同时,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突出,成为中国实现社会整体稳定、可持续发展所必须高度重视和尽快解决的瓶颈问题。论文对能源-经济、能源-环境、能源-经济-环境关系、以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字能源与环境;能源与社会;节能减排 正文 前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是经济、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人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实现人类与自然的良性循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美好自然保障是我们共同的责任。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工业经济迅猛发展,能源问题日益凸显。能源匮乏,使用率低下,技术滞后以及由此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障碍。如何突破能源瓶颈,实现传统能源的合理利用与新能源开发并举,使得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共进,不断推进技术研发成为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能源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与保障作用。我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面对新世纪,如何保持能源、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1.我国能源概况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名列世界前列,其中谁能和煤炭较为丰富,蕴藏量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位,但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中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分布,总体说来是北多南少、西富东贫。能源品种的地区分布是:煤大多在北方地区,油气在西部地区,水能多集中在西南地区;而中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的地区却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我国的能源构成可总结为以下五句话:我国是以煤炭为主的产能大国;人均能源耗能不多;能源分布不均匀;能源利用率低;能源资源地区分布远离经济发达地区。 2.能源与环境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密不可分,每一次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利用都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近200年来,建立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基础上的能源体系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然而,能源开发利用工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增长而日益严峻。同样,能源开发仍然是未来生态影响和环境污染物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能耗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最具挑战性的问题。 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需要将能源从初级形式转换成可以消费的高级形式,这种转变对环境产生了各方面的负面影响。多数环境污染问题与能源问题直接相关,如空气污染、水体和土壤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和固体污染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NOx、CO、碳氢化合物和烟尘等直接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过物理过程和光化学反应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影响涉及更广的范围。能源工业产生的大量固体废物也污染大气、水和土壤。放射性污染主要来自核电站,核武器试验也是污染源。此外,与火力发电相比,核电站排放废热更严重,他将全部热能的2/3排向环境。 我国是典型的能源消费性污染,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煤烟型污染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首要因素,也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我国CO2的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案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设计 江苏省东海县城头中学付彩杨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了解氢气的实验室制法; (3)认识使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各种资源,认识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2)通过观看视频和“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充分认识酸雨的危害; (3)利用两则资料,让学生深刻感受大气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并深刻感受到开发利用新能源的重要性与迫切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对环境影响的学习来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通过实验和讨论来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新能源开发重要性。 2.难点:燃料燃烧对空气污染的原因,树立爱护资源、保护地球、爱护地球的意识。 三、设计思想及内容分析 本课题的内容主要分为两大点:一是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二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一副漫画创设情境引入酸雨的危害,配合视频资料,在加上学生亲身体验实验探究,增加学生对知识的感受与理解,激发学生对生活中化学问题的兴趣,并有进行探究的愿望,通过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等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片加以展示,让学生对燃料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有所体会,并深刻意识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这样,自然地过渡到介绍新能源:乙醇和氢气。从关心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出发,来引起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环境污染,引导学生树立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思想,并为之做出努力,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力所能及的点滴做起,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四、教学设计及过程 【情境导入】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问题 燃料的使用对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有些燃料在燃烧提供能量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

中国能源消费与环境质量 摘要 本文是一个关于能源和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类与预测类问题的提出和合理解决。在中国,能源消费所带来的二氧化硫和烟尘等废气的排放严重影响了环境质量,这一问题若处理不当,就会使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因此,研究能源结构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并预测未来的空气质量,在此基础上,合理评价我国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问题一,我们采用自回归滞后模型,此模型中既含有对自身变量的滞后变量的回归,还包括因变量分布在不同时期的滞后变量。将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分为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三个方面,考虑到污染物排放量还受到过去指标的影响,即滞后效应,将滞后变量加入式子中。滞后阶数由AIC 信息准则确定(即2R)。将能源消费总量,工业能源消费量,生活能源消费量及它们的若干期的 滞后值表示我国居民工业生活能源消耗量。建立各个污染物与能源消耗量关系,以此定量分析能源消耗与环境空气质量的关系。得出结论:短期内工业能源消费对二氧化硫排放量影响最大,生活能源消费对烟尘排放量影响最大,能源消费总量对工业粉尘其影响最大。长期后工业能源消费对烟尘和工业粉尘影响最大。 对于问题二,根据2000-2009年三类污染物各自的排放量,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构造相对偏差模糊矩阵,再利用变异系数法得出各二氧化硫、烟尘、工业粉尘对空气质量影响的权重。这样便能贴切计算总输出和总输入,用两者之比来使节能减排效果数字化,并反映于图表,从而得出十一五前期的节能减排工作做的颇有成效,并在08年得到了近几年内最好的节能减排效果,而后期虽然有成效,但效益有所下降。 对于问题三,利用matlab软件编程进行数据拟合并对未来十年数据预测。由于本题考虑实施节能减排后未来十年能源消耗,需要用节能减排四年中的数据对2010-2019年环境质量情况进行预测。能源消费按照2000-2009年全体数据进行预测。给例表如下: so排放量预测数据 2 (万吨) 关键词:能源环境空气质量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评价模型模糊数学数据拟合与预测 一.问题重述 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要消耗大量能源,所产生的废气(比如烟尘和二氧化硫、工业粉尘等)严重污染了空气,不处理好这一问题,就会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破坏和污染。为了更好得解决这一问题,建立居民生活和能源消费对环境质量的影响的定量数学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在2006-2010年期间,我国提出了节能减排政策,通过对减排成绩的分析,为下一步制定计划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进一步统计分析,预测未来十年居民生活和工业的能源消费量和环境质量,掌握基本的发展趋势。基于以上的建模求解以及分析的过程,为我国未来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提出意见。

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能源更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战略地位。能源相当于城市的血液,它驱动着城市的运转。现代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对能源的依赖越强,因为能源在维系以下重要功能:照明、交通、餐饮、供暖、降温、自动化管理系统。 以石油为主的三大能源物质提供全人类大部分能源的同时,还是重要化工原料(如塑料,油漆。它们是工业的粮食、血液,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再加上它们的不可再生,决定了它们天生的重要性。 水电 图22007年中国能源消费构成 在日常生活中,水对我们的生命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生命的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物质资源之一。人的生命一刻也离不开水,水是人生命需要最主要的物质。在现代工业中,没有一个工业部门是不用水的。也没有一项工业不和水直接或间接发生关系。更多的工业是利用水来冷却设备或产品,例如钢铁厂等。水还常常用来作为洗涤剂,如漂洗原料或产品,清洗设备或地面,每个工厂都要利用水的各种作用来维护正常生产,几乎每一个生产环节都有水的参与。

电能是我们生活中最常用的能源之一,在生活方面,它可以照明,可以做饭,用洗衣机,看电视,玩电脑,热的时候电扇\空调。冷的时候有电热板,可以给手机和其他小电器充电,有电车,去公园有电动的大型玩具。在民用方面,它还可以用于照明,烹调,家居,娱乐。在工业上,电机,电解,电力。在农业上,育种,发生器。电能的应用推动了能源密集型生产的发展,开创了社会生产进入技术密集型的时代,创造出空前规模的社会生产力;电能的应用与电子技术控制手段相结合,为社会生活的技术进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劳动社活条件的改善,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太阳能太阳能利用的形式很多,例如太阳能集热为建筑供暖、供热水,用太阳能电池驱动交通工具和其它动力装置,等等,这些都属于太阳能小型、分散的利用形式。太阳能大型、集中和利用形式,则是太空发电。在距地面三万多公里高空的同步卫星上,太阳能电池每天24小时均可发电,而且效率高达地面的10倍。太空电能可以通知过对人体无害的微波向地面输送。 风能风能利用技术的不断革新,使这种丰富的无污染能源正重放异彩。据估计,二三十年内,风力发电量将要占欧共体电占全国总电力的30%左右。1977年,联邦德国在著名的风谷--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的布隆坡特尔建造了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电风车。该风车高150米,每个浆叶长40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 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 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 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 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 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学生:①查阅化学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 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教学过程】 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 【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一)化石燃料的形成 引导学生回顾自然课已学知识:煤和石油的形成 大屏幕展示:化石燃料形成的文字说明和煤、石油、天然气的图片 师生活动:回顾和交流 (二)化石燃料的组成元素 创设问题情境:根据化学理论和已有知识猜测化石燃料的主要组成元素? 学生讨论:提出猜想及猜想根据。

如何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如何实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 最近,国家能源局提出,“十二五”我国能源战略已经从保供给为主,向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转变。这对于我国传统的能源思维模式是一次革命,也是一个挑战。 我国的能源发展无法超越阶段性的经济增长和能源需求特征,现阶段我国经济的主要特征一方面是速度高、经济结构粗放,而经济粗放说明节能的空间比较大;另一方面,经济快速增长要求能源成本不能大幅度增加,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了政府调高电价的难度。相比之下,节能比较便宜可行。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和能源战略转型路径应当是节能为主,发展清洁能源为辅。 国家发改委在全国能源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把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低碳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除了将低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还将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 具体说,政府认为“十二五”期间要将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吨标准煤以内,才能实现政府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这样,“十二五”规划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作为能源工作的重大战略,其中重点工作是控制煤炭消费量的过快增长,压缩不合理的消费需求,淘汰落后产能。在“十二五”末,争取非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达到11.4%。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将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将影响GDP 增长速度、能源结构、能源价格、GDP产业结构,乃至耗能产业迁移。比如说,对某个省份的能源消费总量限定可能迫使这个省份的钢铁厂迁移到其他省份。所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影响将是广泛和长期的。具体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内容,最终将是主要体现为控制煤炭消费总量,除了目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份额比较大以外,更重要的是,由于我国低碳转型的总体战略,减少碳排放意味着煤炭消费总量需要得到有效控制。 虽然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问题日益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如果要使控制达到较好的效果,还需要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研究如何确定能源总量控制的目标。能源是支持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同时经济增长需要以一定数量的能源来支持。要维持现阶段比较高的经济增长,能源供应的总量将随之增长,需要研究阶段性能源增长与GDP之间的关系。制定一个既能保证一定经济增长速度,又能较好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的目标,十分重要。 第二,研究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问题。能源总量控制要求各个省份控制甚至减少能源消费数量,这相当于给地方经济增长加了一个紧箍咒。地方政府出于对经济发展的担忧,可能在能源总量控制目标的分配上斤斤计较。需要根据各地情况,在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费之间寻找平衡,合理制定能源总量控制目标。 第三,研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能源总量控制的意义。与“十一五”不同,“十二五”的节能需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各地政府以节

能源与环境 的关系

能源与环境的关系 能源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自从人类告别了渔猎进入农耕以来,从刀耕火种开始,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一直依赖于能源这个物质基础的支撑。尤其是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以来,能源技术推动了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它无时无刻不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民的生活已离不开能源。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人们也越来越感受到大规模使用化石燃料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资源日益枯竭,环境不断恶化,还诱发了不少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纠纷甚至是冲突和战争。为了人类社会的永久和谐,必须寻找一种新的、清洁的、安全、可靠的可持续能源系统。 一、能源 (一)能源的定义 能源的定义可以描述为:比较集中的含能体或能量过程称为能源。 能源是能量的来源,是在一定条件下可转换成人类所需的燃料或动力来源的物质。能源既包括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常规能源,也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新能源。有些能源储量非常有限,如煤炭、石油等,不能再生;有些能源如水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是可以再生的。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能源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 人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能源密切相关。回顾人类的发展历史,每一次高效的新能源的利用,都会使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代,产生一次新的飞跃。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是从薪柴燃火开始的。火为原始人提供了温暖、光明和熟食,也是人们防御和围猎动物的工具。人类先后经历了薪柴时代,煤炭时代和石油时代。 (二)能源的分类 对能源的分类有不同的方法。 1.按能量蕴藏方式分类 根据能量根本蕴藏方式的不同,可将能源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能源来自地球以外的太阳能。人类现在使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节能降耗对保护环境的积极意义

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和廉价劳动力来实现的,据测算,我国每创造1美元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我国的能源利用率仅为美国的26.9%、日本的11.5%。由此可见,在我国企业的产品成本中能源消耗及其他资源的消耗成本占了相当大的比重,这就使得一些企业以劳动生产者的低工资来弥补能源和其他资源高消耗的产品成本,以取得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也可以说,企业通过节能降耗减少产品中资源消耗成本的空间十分巨大,完全可以靠节能降耗来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而且,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还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相当一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对环境治理和削减污染物排放投入很少,或者根本不进行投入。资源和能源被大量消耗的同时,也带来污染物大量的排放。肆意排放的污染物对空气、植被、水资源、河流、土地的污染日益严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正面临严峻的威胁。 .节能降耗是缓解资源压力的有效途径 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及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更有效的利用能源资源。节能已被称为世界第五大能源,它不仅可以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而且是减少有害气体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的最现实最经济的途径。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石油化工行业,集产能大户、耗能大户于一身。据统计,石油石化行业年能耗量达到2.7亿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高达3.5吨标准煤,是其他行业的两三倍。2006年,为了实现“十一五”节能降耗的总目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纷纷推出能源节约方案,通过节约和替代石油、热电联产等方式初步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经估算,三大石油公司在2006年节约能源折合350万吨标准煤,节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减排SO2 3.5万吨,减排COD9600吨。 不难看出,通过节能降耗,既能实现节约能源、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的目的,同时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能源资源不足带来的危机。 .节能降耗创效益 节能降耗不仅仅是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意味着创造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为防止地球温室效应,爱普生公司采取多种节能措施,致力于减少因消耗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占公司能源消耗总量70%的电子设备生产工序进行改进,使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54.9%。2005年,爱普生公司“液体成膜技术”在“高温多晶硅TFT液晶面板”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光刻法”制造电子元器件严重浪费材料和能源、并产生大量废弃物的问题。而且爱普生移动液晶投影仪EMP-740在能源利用率方面的卓越表现更是令人刮目相看,较之以前的产品,EMP-740的亮度提高了4倍,而消耗电量却只有从前的1/4。这些节能环保产品既有利于扩大 共2页: 1 下一页 市场份额,增强社会美誉度,也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节能环保已成为戴尔公司重要的经营理念而被贯彻于产品设计、生产和应用的各个过程之中,戴尔推出的OptiPlex商用台式机在电源、主板和机箱等方面均采用了无铅设计,并配备了全新、高效的DellEnergySmart系列设置和戴尔平板液晶显示器,从而使全球客户每年可节约将近10亿美元的能源开支。数据显示,如果将OptiPlex 745中采用的节能设置应用于所有戴尔台式机,其节省的电能将减少1250万吨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相当于大约250万辆汽车在路上排出的废气。同时,节省的能源可为客户节约16亿美元的运营成本。 节能降耗在节约能源和创造效益方面的作用是显着的,但是要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必须要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发展高新技术来实现。 .发展循环经济是节能降耗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目标的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

当代能源使用状况

当代能源使用状况 在当今,能源是每个人、每个组织乃至国家都必不可少的东西。它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能量,同时也创造者财富。能源有多种形式,不同的能源对环境的影响不同。 新能源可以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等能源。这些能源不是最近才发现的,但是在最近,才开始有国家努力去研发这些能源。新能源具有清洁、无穷无尽、不排放气体等特点。由于研发时间不长,技术还不够先进,使得成本高于现有的天然气、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而难以独立在市场上生存。新能源只有在政府的帮助下,才能立于市场中。风能利用风力,但各个地区的年均风力强度大小不一,政府则依据最佳方案在适合的地点建设风力发电厂。风能的设备成本低,而且随着规模而扩大,成本还会再降低,这增加了风能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有利于风能的发展。太阳能利用阳光。太阳发射的阳光分布非常广泛,但能量密度低,不利于采集,这增加了太阳能设备的成本,降低了其市场竞争能力。水能分布较广,但建设成本昂贵。且大坝会影响水生物的回游繁殖等活动,导致一些生物的灭绝,也会使大坝上游处的泥沙堆积。核能的能量密度极高,燃料的运输和储存都很方便,发电成本较其他能源稳定且低,几乎是最完美的能源。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核电站事故使人们意识到,核能不容易控制,而且一旦失控,后果将极其严重,会消耗大量的财力、物力。这严重阻碍了核能的发展,使得一些国家在可以控制核电站之前,不得不停止核电站的建设。 化石燃料燃烧时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物、氮化物及很多气体有机物和烟尘。这些气体打破气候原有的微妙平衡,破坏环境,形成如酸雨、光化学污染、温室效应等现象。酸雨腐蚀分解大理石制品进行,破坏许多建筑与雕像,也腐蚀粮食、蔬菜的茎和根,使其腐烂或枯黄。光化学污染导致人和动物的眼睛和粘膜受刺激、头痛、呼吸障碍、慢性呼吸道疾病恶化、儿童肺功能异常等疾病。温室效应则影响更大,会使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和沿海低海拔的国家面临被淹的危险,瘟疫流行,许多动物濒临灭绝。 石油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它太过重要了,以至于它与政治也有着复杂的联系,无法再独立成为商品。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的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为石油化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兴起,19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内燃机;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的产生和发展;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内燃机交通工具相继问世,石油成为重要的能源。石油作为现代最重要最普遍使用的能源,对现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国联没有把石油等重要能源物资列入禁运范围,助长了法西斯侵略的气焰,世界面临法西斯侵略和战争威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法西斯进一步向东南亚扩张,企图建立在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本的政策严重损害了美英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为此美国采取了限制和禁止向日本出口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的措施。日本为了夺取战略物资,发动了太平洋战争。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丰富, 成为帝国主义长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