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选择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C )

A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B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C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D .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2 .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3 .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 )

A .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 .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

C .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 .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 .人类进人21 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 A )

A .马克思

B .爱因斯坦

C .达尔文

D .牛顿

5 .在19 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

A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 .英国宪章运动

C .芝加哥工人起义

D .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6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C )

A .工业革命

B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C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D .阶级斗争

7 .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B )

A .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

B .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C .工人罢工和起义

D .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

8 .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B )

A .马克思

B .亚当? 斯密

C .大卫? 李嘉图

D .威廉? 配第

9 .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C )

A .辩证法

B .历史观

C .劳动价值论

D .剩余价值论

10 .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 )

A .合理内核

B .基本内核

C .精髓

D .核心

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B )

A .费尔巴哈

B .傅立叶

C .欧文

D .圣西门

12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D )

A .德国

B .奥地利

C .中国

D .俄国

13 . “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 A )

A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

C .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

D .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

14 .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 )

A .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 .与时俱进

C .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D .科学性

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C )

A .辩证唯物主义

B .历史唯物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D .唯物主义

16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 )

A .科学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与时俱进

17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D )

A .吐故纳新

B .科学严谨

C .博大精深

D .与时俱进

18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A )

A .实现共产主义

B .消灭阶级、消灭国家

C .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

D .实现人权

19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C )

A .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

B .一切从实际出发

C .理论联系实际

D .实事求是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

2 . A

3 . A

4 . A

5 . B

6 . C

7 . B

8 . B

9 . C 10 . A 1 1 . B 12 . D

13 . A 14 . A 15 . C 16 . A 17 . D 18 . A 19 . C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三(C )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

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

5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 . “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

A .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 .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 .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 B )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撅;战马撅,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 A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 .事物是变化的

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D )

A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 .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 .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 .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 .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

A .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 .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 .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 .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15.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17 . “历史是逻辑的基础,逻辑是历史的修正”,这一观点是(B )

A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观点

C .片面强调逻辑重要性的观点

D .割裂历史与逻辑统一的观点

18 . “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的思维方法是(A )

A .归纳与演绎

B .分析与综合

C .抽象到具体

D .实践到认识

19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D )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

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

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C

2 . C

3 . A

4 . C

5 . D

6 . B

7 . B

8 . C

9 . A 10 . D 1 1 . D 12 . D 13 . A 14 . A 15 C 16 . D 17 . B 18。A 19 . D

第二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A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

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

C .科学实验

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

2 .实践的主体是(B )

A .绝对精神

B .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 .人

D .人的意识

3 .实践的客体是(D )

A .绝对精神的对象化

B .客观物质世界

C .人的意识的创造物

D .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

4 .实践的中介是(A )

A .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

B .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C .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

D .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5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D )

A .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

B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C .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

D .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

6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C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 .科学进步是实践的目的

7 .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B )

A .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 .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 .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8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

A .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 .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9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这一名句强调的是(C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实践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

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D .间接经验毫无用处

10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C )

A .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

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 .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1 .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B )

A .感觉

B .知觉

C .表象

D .分析

12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 )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

B .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地

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面的真理性

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的

13 .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B )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

14 .真理与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C )

A .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绝对对立的

B .没有相互转化的可能性

C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D .两者之间没有原则区别

15.“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A )

A .主观唯心主义

B .客观唯心主义

C .辩证唯物主义

D .机械唯物主义

16 , “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 )

A .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 .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 .客观真理论

D .形而上学真理论

17 .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D )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 .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 .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 .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18 . “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A )

A .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 .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 .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 .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与规律客观性

19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B ) .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 .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 .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20 .承认我们知识的相对性就(D )

A .必然归结为诡辩论

B .必然归结为怀疑主义

C .必然归结为不可知论

D .可以防止认识的僵化

21 .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这一论断说明了( B )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B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C .实践检验真理不需要理论指导

D .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具有同样的作用和力量

22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 )

A .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 .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 .反映论与先验论的对立

D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23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C )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

B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

24 .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一命题的含义是( C )

A .革命理论比革命行动更重要

B .革命运动是革命理论的派生物

C .革命理论对革命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D .革命理论最终决定革命运动的成败

25 .法国科学家路易? 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D )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

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

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

D .人们在认识事物是要有理性的指导

26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 C )

A .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

B .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 .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

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

27 .真理和谬误的界限在于(C )

A .是否符合人的利益和愿望

B .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

C .是否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D .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28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

29 .真理观上的相对主义,错误在于(A )

A .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

B .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C .只讲真理的客观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 .认为关于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

30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 )

A .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

B .决定着社会变革力度

C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D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

31 .重视理论创新,必须反对(D )

A .经验主义

B .先验论

C .绝对主义

D .教条主义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A

2 . B

3 . D

4 . A

5 . D

6 . C

7 . B

8 . C

9 . C 10 . C 1 1 . B 12 . C 13 . B 14 . C 15 . A 16 . A 17 . D 18 . A 19 . B 20 . D 21 . B 22 . A 23 . C 24 . C 25 . D 26 . C 27 . C 28 . B 29 . A 3 0 . C 31 .

D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 )

A .生产方式

B .地理条件

C .社会意识

D .人口因素

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 .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

A .生产资料所有制

B .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 .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 .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4 .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 这句话揭示了(D )

A .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 .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 .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5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 C )

A .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 .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6 .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 )

A .生产力

B .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 .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 .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7 .上层建筑是指(D )

A .社会的经济制度

B .科学技术

C .社会生产关系

D ,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8 .社会形态是(B )

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 .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9 .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B )

A .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 .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0 .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 )

A .生产力的发展

B .生产关系的变革

C .社会形态的更替

D .科技的进步

11 .社会革命根源于(D )

A .人口太多

B .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 .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 .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2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

A .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 .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 .实现社会公平

13 . “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D )

A .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 .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 .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 .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4 .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

A .唯心主义的观点

B .折中主义的观点

C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 .历史循环论的观点巧.

15.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

A .阶级斗争史

B .思想发展史

C .劳动发展史

D .文化发展史

16 .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

A .思想范畴

B .经济范畴

C .政治范畴

D 文化范畴

17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

A .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 .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 .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

A .占人口大多数

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 .具有先进思想

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19 .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

A .经济条件

B .法律制度

C .传统观念

D .文化水平

20 .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

A .纯粹偶然的

B .纯粹必然的

C .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 .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A

2 . C

3 . A

4 . D

5 . C

6 . D

7 . D

8 . B

9 . B 10 . C 11 . D 12 . C 13 . D 14 . C 15 . C 16 . B 17 . C 18 . B 19 . A 20 . C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一、单项选择题

1 .商品的本质因素是(B )

A .使用价值

B .价值

C .交换价值

D .价格

2 .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D )

A .创造新价值

B .创造剩余价值

C .创造必要价值

D .创造使用价值

3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它是以( B )

A .具体劳动为尺度的

B .简单劳动为尺度的

C .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D .个别劳动为尺度的

4 .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 )

A ,价值规律

B .剩余价值规律

C .竞争规律

D .货币流通规律

5 .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B )

A .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 .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6 .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A )

A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 .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 .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 .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7 .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

A .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 .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 .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 .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8 .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C )

A .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 .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 .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9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D )

A .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 .消费者之间的竟争实现的

C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10 .在商品经济中,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支出必须借助于(A )

A .具体劳动

B .剩余劳动

C .商品的生产形式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11 .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D )

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2 .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A )

A .劳动二重性学说

B .资本有机构成学

C .剩余价值学说

D .平均利润学说

13 .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

A .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B .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

C .它具有计量单位

D .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

14 .资本集中的方式是(C )

A .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 .竟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C .竞争和信用

D .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

15.资本主义地租是(B )

A .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 .超额利润转化来的

C .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 .企业利润转化来的

16 .资本是一种运动,资本循环是从(A )

A .资本运动的形式和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B .资本运动的速度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C .资本运动的实现条件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D .资本运动的矛盾性方面研究资本的运动

17 .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C )

A .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贷资本

B .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生产资本

C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D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流通资本

18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

A .生产过剩的危机

B .生产不足的危机

C .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 .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19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B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 .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20 .下列实物形态的资本中,同时属于生产资本、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是(C )

A .原料和燃料

B .辅助材料

C .机器设备

D .商业设施

21 .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D )

A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B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C .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

D .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22 ,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B )

A .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 .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 .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 .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23 .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A )

A .政治职能

B .经济职能

C .社会职能

D .对外交往职能

24 .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 )

A .民法

B .宪法

C .刑法

D .行政法

25 .美国采取权力制衡的组织形式,其中立法权属于(A )

A .国会

B .总统

C .最高法院

D .最高检察院

26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的实质是(C )

A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分权

B .每个公民都能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活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

C .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利益关系和矛盾的重要措施

D .人民当家作主

27 .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D )

A .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B .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

C .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制约

D .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

28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核心是(C )

A .文学、艺术和宗教

B .道德、伦理

C .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D .哲学、历史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B

2 . D

3 . B

4 . A

5 . B

6 . A

7 . D

8 . C

9 . D 10 . A 1 1 . D 12 . A 13 . B 14 . C 15 . B 16 . A 17 . C 18 , C 19 . B 20 . C 21 . D 22 . B 23 . A 24 . B25 . A 26 . C 27 . D 28 . C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一、单项选择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这意味着( A )

A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担当调控国家宏观经济的重要职能

B.国家垄断资本掌控经济生活

C .所有重要的经济部门实行国有化

D .国家垄断重于私人垄断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

A .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3 .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C )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企业级

C .跨国公司

D .国际康采恩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私人垄断统治的发展表现在(D )

A .托拉斯和康采恩的出现

B .金融寡头的统治

c .国际垄断同盟的兴起

D .形成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企业

5 .金融资本是由(C )

A .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B .银行资本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C .垄断的银行资本和垄断的工业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D .垄断银行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而成的

6 .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D )

A .工业资本

B .农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金融资本

7 .在垄断资本主义的各个基本经济特征中最根本的特征是(C )

A .国家垄断同盟的形成

B .资本输出具有重要的意义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瓜分世界领土,形成殖民体系

8 .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人垄断阶段,最根本的标志在于(A )

A .垄断代替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B .资本输出代替商品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C .银行资本代替工业资本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国家垄断代替私人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9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基础是(C )

A .国有垄断资本

B .资产阶级国家

C .私人垄断资本

D .资本输出

1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B )

A .改变了经济的资本主义性质

B .符合垄断资本家的整体利益

C .代表了个别资本家的利益

D .消灭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础

11 .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C )

A .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 .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 .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

D. 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的方式

1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C )

A. 消除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垄断资本主义

B.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相互分离的垄断资本主义

C. 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D. 带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垄断资本主义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是(B )

A. 发展缓慢不稳定

B. 发展迅速且持续稳定

C. 发展迅速但不稳定

D. 时而削弱,时而发展

1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宏观管理和调节体现的是(C )

A. 全体劳动人民的经济利益

B. 个别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C.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15.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中,最主要的、最重要的形式是(B )

A. 国家市场垄断经济

B. 国家调节经济

C. 公私合营经济

D. 国家自然垄断经济

16.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化”(B )

A.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

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D )

A. 使垄断资本主义存在着时而迅速发展时而停滞的趋势

B.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C. 使垄断资本主义经济长期处于滞胀状态

D. 它只能暂时使某些矛盾缓和,但却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深和复杂化

18.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借助于(D )

A. “代理制”

B. “个人联合”

C. “企业联合”

D.“参与制”

19.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B )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B. 国际垄断同盟

C.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

D.殖民地和宗主国

20.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基础是(C )

A .新科技革命

B .生产国际化

C .国际贸易的高度发展

D .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

21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决定了它的发展必然是(B )

A .有利于所有国家

B .有利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C .有利于发展中国家

D .有利于社会主义国家

22 .下列不属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选项是(D )

A .市场经济成为全球经济体制

B .区域经济集团日益发展

C .跨国公司的主导作用增强

D .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23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达国家的好处很多,但不包括(C )

A .从世界各地获取大量的利润

B .降低其生产成本

C .扩大了贸易逆差

D .加强对国际金融市场的控制

24 .经济全球化带给发展中国家的消极影响有许多,但不包括(D )

A .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失

B .在国际贸易关系中剩余价值大量流失

C .金融风险加大

D .经济发展机会大大减少

25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D )

A .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

B .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

C .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

D .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

26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是(D )

A .寄生的资本主义

B .腐朽的资本主义

C .不断发展的资本主义

D .过渡的资本主义

27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物质条件是指(A )

A .全面的社会化

B .全面的商品化

C .全面的市场化

D .市场的计划化

28 .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C )

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

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

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

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

29 .资本社会化的最高形式是(B )

A .垄断资本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牛产社会化

D .经营管理社会化

30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D )

A .从根本上解决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矛盾

B .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

C .使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形成了利益一致

D .没有改变劳动者受剥削的地位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A

2 . D

3 . C

4 . D

5 . C

6 . D

7 . C

8 . A

9 . C 10 . B 11 . C 12 . C 13 . B 14 . C 15 . B 16 . B 17 . D 18 . D 19 . B 20 . C 21 . B 22 . D 23 . C 24 . D 25 . D 26 . D 27 . A 28 . C 29 . B 30 . D

第六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除我国之外,哪个国家也提出了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C )

A .苏联

B .南斯拉夫

C .越南

D .古巴

2 .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B )

A .马歇尔计划

B .杜鲁门主义

C .两大阵营的形成

D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3 .两极终结的标志是(B )

A .东欧剧变

B .苏联解体

C .第三世界的崛起

D .中国的强大

4 .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 )

A .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

B .生产关系为标准

C .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

D .以阶级斗争为标准

5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C )

A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B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 .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6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 )

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 .坚持党的领导

D .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D )

A .进行阶级斗争

B .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

C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

D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8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 )

A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巩固共产党的领导

D .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

9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是(B )

A .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

B .改良的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不同模式的一种

D .社会主义的最佳模式

10 .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D )

A .集体领导

B .理论联系实际

C .实事求是

D .民主集中制

11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根本目的是(C )

A .改变无产阶级及其他劳动群众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

B .彻底打碎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

C .解放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实现共产主义

12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C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13 .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B )

A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B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

C .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

D .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

14 .下列说法中,观点错误的是(D )

A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当今正处在低潮时期

B .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

C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的曲折的过程

D .社会主义在若干国家的严重挫折改变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巧.

15.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D )

A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

B .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

C .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

D .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16 .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是(A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

B .建立革命的统一战线

C .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的极大提高

D .国家政权问题

17 .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D )

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

B .农民问题

C .武装斗争问题

D .国家政权问题

18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B )

A .经济斗争

B .政治斗争

C .理论斗争

D .议会斗争

19 .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D )

A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 .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 .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D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0 .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D )

A .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

B .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

C .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

D .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

21 .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 )

A .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

B . 19 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

C .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D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

22 .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C )

A .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 .德国古典哲学

C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D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23 .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A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 “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 .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24 .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具体途径是(D )

A .通过改革和革命实现的

B .通过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和灌输实现的

C .实践

D .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实现的

25 .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B )

A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

B .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

C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

D .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

26 .列宁对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贡献是(C )

A .提出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提出了新经济政策

C .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首先在一国或数国取得胜利的理论

D .提出了利用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社会主义的理论

27 .民主的根本性质最终取决于(A )

A .由谁来进行统治

B .其经济基础的性质

C .统治阶级如何来进行统治

D .是不是全民的民主

28 .在理论上第一次将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的是(A )

A .马克思

B .恩格斯

C .列宁

D .斯大林

29 .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内容是(A )

A .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B .唯物史观

C .无产阶级专政

D .国家政权

30 .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 )

A .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B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C .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

D .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

31 .无产阶级专政的目标是(C )

A .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

B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

C .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

D .防止国外敌人的侵略和颠覆,支持世界人民的革命斗争

32.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其根本原因是由于(B )

A. 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具有较高的精神文明

B. 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决定的

C. 它是以高度社会化的资本主义大生产作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物质前提的

D.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可以在旧社会的内部孕育生长起来

[单项选择题答案]

1.C

2.B

3.B

4.A

5.C

6.C

7.D

8.A

9.B 10.D 11.C 12.C 13.B 14.D 15.D 16.A 17.D 18.B 19.D 20.D 21.B 22.C 23.A 24.D 25.B 26.C 27.A 28.A 29.A 30.A 31.C 32.B

第七章

一、单项选择题

1 .下列提法正确的是(D )

A .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B .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C .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

D .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

2 , “通过批判旧世界来发现新世界”是(B )

A .空想社会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B .马克思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C .唯物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D .唯心主义预见未来社会的方法

3 .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

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是( A )

A .《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

B .《共产主义原理》中的一段话

C .《哥达纲领批判》中的一段话

D .《资本论》中的一段话

4 . “人的依赖性关系”是(A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5 . “物的依赖性关系”是(B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6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D )

A .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

B .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C .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D .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

7 . “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 ( C )

A .是矛盾的

B .是两回事

C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D .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8 .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C )

A .时间性概念

B .空间性概念

C .历史性概念

D .物质性概念

9 .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D )

A .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

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 .消灭利益差别

10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D )

A .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

B .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D .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

11 .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D )

A .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

B .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

C .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

D .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

12 .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 A )

A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B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 .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D .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

13 .下列属于自由王国社会状态的是(D )

A .奴隶社会

B .封建社会

C .资本主义社会

D .共产主义社会

14 .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 )

A .两种不同的状态

B .两种不同的选择

C .两条不同的道路

D .两种不同的理想

15.自由王国是指人们(D )

A .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

B .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

C .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

D .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

〔单项选择题答案〕

1 . D

2 . B

3 . A

4 . A

5 . B

6 . D

7 . C

8 . C

9 . D 10 . D 11 . D 12 . A 13 . D 14 . A 15 . D

艺术概论自考辅导试题1及答案

《艺术概论》自考辅导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同时具有时空综合的美学特质。近世纪出现的影视艺术都和它有亲缘关系。 A.舞蹈 B.戏剧 C.文学 D.建筑 2.总来说,迄今学术界对艺术发生的问题尚无一致的看法,一般倾向于作 A.单一性的解释 B.复杂性的解释 C. 3. 我们在纵观艺术的发展史时,最突出的印象应该是 A.每个时代的艺术都是一样的 B.艺术保持着固有的风貌 C.不同时代有不同的艺术 D.艺术分离于时代 4.“言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的是 三国时期的 A.曹植 B. C.王弼 D.诸葛亮 5. A.欧阳修 B.苏轼 C.黄庭坚 D.郑板桥 6. A.埃斯库罗斯 C.欧里庇得斯 D.荷马 7.艺术的 B.认识属性 C.审美属性 D.商品属性 “世界上最年轻的艺术家”,就在于他从不肯重复别人,也不肯重复自己,他的艺术生命始终是旺盛的、永恒的。 A.米勒 B.罗丹 C.安格尔 D. 毕加索 9.20世纪人类审美领域的开拓方面 有它的积极作用和贡献的是 A.再现性艺术 B.表现性艺术 C.写实性艺术 D.抽象性艺术 10. 界的艺术理论统称为 A.表现论 B.再现论 D.再现性艺术 11.《播种》里,不仅能感受到太阳升起的景色,同时还感受到艺术家的生命、脉搏、呼吸,同太阳升起合一的那种精神、情感和境界。 A.毕加索 B.高更 C.凡·高 D.达芬奇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方式和 A.宗教的方式 B.理论的方式 C.实践精神的方式 D.心灵关照的方式 E.哲学的方式 2.时间艺术包括 A.文学音乐 B.雕塑 C.音乐 D.文学 E.建筑 3.舞蹈的三个要素是 A.姿态 B.姿势 C.节奏 D.动作 E.结构 4.我们说的外在世界,就是指 A.物质世界 B.精神世界 C.自然世界 D.实体世界 E.虚拟世界

艺术概论试题[1]

艺术概论 本试卷共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 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 选均无分。 1. 人类思维着的头脑用四种方式掌握世界,即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____b______。 A. 哲学的 B. 理论的 C. 冥想的 D. 观照的 2. 把音乐看作是唯一直接表现纯洁真情艺术的人是_____C_____。 A. 贝多芬 B. 肖邦 C. 叔本华 D. 尼采 3. 《西斯廷圣母》的作者是____D______。 A. 米勒 B. 罗丹 C. 柯罗 D. 拉斐尔 4. 提出“舞蹈是身体动作表现得最丰富、最纯粹、最富变化的艺术“的人是_____D_____。 A. 康德 B. 黑格尔 C. 叔本华 D. T.M.格林 5. 《情感与形式》的作者是____C______。 A. 佛洛依德 B. 荣格 C. 苏珊·朗格 D. 瓦萨利 6. _____A_____,是戏剧动作的一部分,是人类生活高度凝练化、特殊化了的戏剧性情感符号。 A. 道白 B. 道具 C. 布景 D. 灯光 7. “形式服从功能”这一至今有效的建筑美学法则的提倡者是美国建筑学家_____C_____。 A. 莱特 B. 肯扬 C. 路易斯·沙利文 D. 费希特 8. 《费加罗的婚礼》的作者是_____A_____。 A. 莫扎特 B. 比才 C. 柴科夫斯基 D. 肖斯塔科维奇 9. 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大约产生于_____B_____。 A. 十万年以前 B. 三万年以前 C. 五万年以前 D. 八万年以前 10. 德国著名艺术史家格罗塞写作了《____C______》。 A. 谈艺录 B. 野性思维 C. 艺术的起源 D. 什么是艺术 11. 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无论人和动物的游戏活动都不是无目的的嬉戏,他不能同意的观点是”_____D_____”。 A. 巫术说 B. 自然主义 C. 符号论 D. 过剩精力 12. 欧里庇德斯的代表作是《_____C_____》。 A. 俄狄普斯王 B. 普罗米修斯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传播学教程》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 第一节 1、为什么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答: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行为的介质既不单单是意义,也不单单是符号,而是作为意义和符号,精神内容和物质载体只统一体的信息,因为意义离开符号就不能得到表达,而符号离开意义只不过是一些莫名其妙的物质,两者都不能单独引起社会互动行为。社会信息指物质载体和精神内容。主客体的统一,符号和意义的统一。信息又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所以说,信息是物理载体和意义构成的统一整体。 2、什么是传播?它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传播即是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它是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其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是人类的活动,是信息的交流,它离不开符号,媒介,它的目的是希望发生相映的变化。 基本特征: (1)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 (2)它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形成的,也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 (3)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象的是社会互动行为。 (4)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传授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5)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 3、传播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又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如何理解这个观点? 答:传播产生于一定的社会关系,这种关系可能是纵向的也可能是横向的。它又是社会关系的体现,传授双方表述的内容和采用的姿态,措辞等等,无不反映着各自的社会角色和地位。社会关系是人类传播的一个本质属性,通过传播,人们保持既有的社会关系并建立新的社会关系。 第二节 1、如何理解社会传播的系统性? 答:世界上的一切事物无不处在一定的系统中。所谓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合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从这个定义而言,人类的社会传播,也是具有普通的系统性。 2、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是什么? 答:(1)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 (2)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接,相互交织构成的整体 (3)它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的系统 (4)自我创造,自我完善的系统 3、如何理解社会信息系统中的双重偶然性? 答:它是人类社会信息系统所特有的属性,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有关,因为在自然系统中,系统各部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都是依据既定的条件进行的,满足了既定的物理,化学生物的条件,变会引起预期的反应。而人类社会则不同,人类的活动不仅受到生物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受到精神和心理的运动规律的制约,这样影响社会信息系统运动及其结果的变量就更多,更复杂。 4、什么是传播隔阂? 答:它包括个人之间的隔阂,个人与群体的隔阂,成员与组织的隔阂,群体与群体,组织与组织,世代与世代,文化与文化之间的隔阂等等。由于社会信息系统的参与者——无论

《美术概论在线考核试题

美术概论考核试题 1、《重为华山图序》的作者是( B )。 A、王绂 B、王履 C、王冕 D、王维 2.(5.0分)《苦瓜和尚话语录》的作者是清代明僧人( B )。 A、朱耷 B、石涛 C、李叔 D、弘仁 3.(5.0分)吴门画派是明代中期活动于( C )地区的文人画流派。 A、扬州 B、杭州 C、苏州 D、上海 4.( 5.0分)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 C )。 A、谢赫 B、宗炳 C、荆浩 D、石涛 5.(5.0分)( C )提出“书画本来同”的主张。 A、张璪 B、苏轼 C、赵孟頫 D、董其昌 6.(5.0分)元代画家( C )称“仆之所谓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耳”。 A、黄公望 B、王蒙 C、倪瓒 D、吴镇 7.(5.0分)在中国传统风俗中,“鱼”是代表着年年有余的吉祥象征。这是指 美术作品中意义(B )层面。 A、作品中物象、事件、情节的指称含义和表现。 B、文化意义 C、作品形式的构成之中 D、物质材料层含义

8.(5.0分)( B )在评论王维的诗画时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 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指语言艺术中有造型艺术的因素,是以抒情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了。所谓: “画中有诗,是指在有形的画面中蕴含着诗的情趣和不尽之意。 A、刘勰 B、苏轼 C、王士 D、严羽 9.(5.0分)著名油画作品《十五朵向日葵》是( D )的代表作。 A、达芬奇 B、拉斐尔 C、塞尚 D、梵高 10.(5.0分)德拉克洛瓦的《自由神引导人民》属于( B )创作方法。 A、自然主义 B、浪漫主义 C、古典主义 D、现实主义 二、名词解释 1、名词解释:"境生象外”。 答:“境生象外”出自唐代刘禹锡《董氏武陵集记》中的“境生于象外”,是中国古典文艺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中国画论关于意境论的一个重要论点:意境离不开象,又不等与象,而是超越画中物象之外的深沉意蕴。“境生象外”指出,艺术意境所具有的“象”(实)与“境”(虚)的两个不同层次,通过“象”这一直接呈现在欣赏者面前的外部形象去传达"境”这一象之旨,充分调动欣赏者的想象力,由实入虚,由虚悟实,从而形成一个具有意中之境、“飞动之趣”的艺术空间。中国美术品旨在创造超越具体物象的艺术意境,给接受者提供一个无限开阔的审美空间。 2、名词解释:吴门四家。 答:吴门四家是指四位著名的明代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和仇英。此一名称,是相对于“元四家”而来。由于他们均为南直隶苏州府人,活跃于今苏州(别称“吴门”)地区,所以又称为“吴门四杰”或“天门四杰”。自沈周开创,以四人为代表的吴门画派,基本上被认为是继承元四家的文人画传统接续下来的体系,自晚明之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特别是在山水画的部分。吴门四家中的沈周与文徵明,是吴派文人画最突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创作以山水为主,无论淡雅的青绿,还是沉雄、文秀的水墨,大多描写江南风光和文人园林。他们以诗书画三位一体抒写情怀,山水画以水墨及水墨淡着色引人注意,都有粗细两种面目。“吴门四家”中的唐寅与仇英分别代表吴门四家中的另外两种类型:唐寅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艺术理论》试题A卷评分标准 、解词:(每题5分,共50 分)1、什么是艺术流派?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 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旨在提高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 为显著的审美效应,是能够产生共鸣;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净化他们的灵魂;其

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并以物态化的形式 得以显现,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10、雕塑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雕塑是一门直接利用物质材料,运用雕刻或塑造的方法,在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中创 造出具有实体形象艺术品的艺术。雕塑艺术的基本特征是:(1)物质与技艺的统一; (2)造型与观念的融合。 (3) 二、简答:(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要点)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 术的发展, 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 质不同。 2、简述艺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要点) 在艺术创造活动中,艺术主体和艺术客体是一对重要的范畴,它们之间的运动形式,决定着艺术创造的总体趋势;艺术主体是指在艺术活动中的社会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与审美对象相对应的具有一定创造能力的认识和实践者,艺术客体是与艺术主体相对立的诸客观审美事物,是艺术主体认识和实践的对象;艺术主体具有能动的创造性;艺术主体需要具有一定的 审美和艺术创造能力;艺术创造主体与艺术客体的相互交流运动与相互作用,是艺术活动的 核心,二者的相互交流运动是双向的,同时主体应处于矛盾统一体的主要方面。 3、简述艺术活动中的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从发现和体验生活、到进行艺术构思、形成艺术意象和意念,并将其物化为艺术形象的整个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种主要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具有很强 的具象性、情感性、创造性和整体性,它以具体的形象作为思维的主要材料,以情感作为思维的中介和动力,并体现出浓烈的创造色彩和艺术家对事物的整体把握。 4、简述艺术创造中的崇高。(要点) 崇高是在实践主体提出了理解、征服和掌握现实客体的历史要求,并且已经或必将趋于实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崇高以现实客体压倒实践主体为其外表特征;而其实质在于受到压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着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

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题不同程度的显着性的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的大事及重要性的判断。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在一定阶段内对某个事件和社会问题的突出报道会引起公众的普遍关心和重视,进而成为社会舆论讨论的中心议

2019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612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与812美术概论考试重难点与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考研612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与812 美术概论考试重难点与真题试卷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外美术史与理论复习全析(共三册)》由鸿知华师考研网依托多年丰富的教学与辅导经验,与该专业课优秀研究生合作汇编而成。全书内容紧凑权威细致,编排结构科学合理,为参加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考生量身定做的必备专业课资料。 《2019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外美术史与理论复习全析(共三册)》全书编排根据: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 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简史》 王宏建《美术概论》 本书旨在帮助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同学通过华师教材章节框架分解、配套的名校真题讲解,帮助考生梳理指定教材的各章节内容,深入理解核心重难点知识,把握考试要求与考题命题特征。 通过研读演练本书,达到把握教材重点知识点、适应多样化的专业课考研命题方式、提高备考针对性、提升复习效率与答题技巧的目的。同时,透过测试演练,以便查缺补漏,为初试高分奠定坚实基础。

适用院系: 美术学院:美术学 适用科目: 612 中国美术史与西方美术史、812 美术概论 内容详情 本书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内容: Part 1 - 考试重难点: 通过总结和梳理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简史》、王宏建《美术概论》各章节复习和考试的重难点,建构教材宏观思维及核心知识框架,浓缩精华内容,令考生对各章节内容考察情况一目了然,从而明确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Part 2 - 名校考研真题汇编 结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简史》、中央美术学院《外国美术简史》、王宏建《美术概论》与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名校考研真题研读与测试,参考配套详细答案检测自身水平,把握华师考研核心考点及参考书目内在的重难点内容。

艺术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新版

《艺术理论》试题 A卷评分标准 一、解词:( 每题5分, 共50分) 1、什么是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她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 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2、什么是艺术作品的内容? 艺术作品的内容, 指的是经过艺术家选择、提炼、加工和改造过的人类生活的外部客观世界和内部主观世界。其构成因素包括题材、主题、人物、情感、环境等诸因素, 其中最为主要的构成因素是题材和主题。 3、什么是艺术批评? 艺术批评是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艺术作品及一切艺术活动、艺术现象予以理性分析、评价和判断的科学活动。 4、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有三种, 即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5、什么是美育? 美育即审美教育, 是指运用审美的方式实施教育, 旨在提高

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审美创造力及审美情趣, 以促进其人格的完善以及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升。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6、什么是艺术中的幽默? 幽默是喜剧性的一种独特形态, 它把内容和形式中美和丑的复杂因素交合为一种直率而风趣的形式外化出来。幽默所引发的笑, 常常带有轻微的讽刺意味。 7、书法的涵义及其艺术特征是什么? 书法是以线组合文字的艺术形式, 它主要经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线条组合等方式进行造型和表现主体的审美情操。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 1) 线条与组合; ( 2 ) 具象与抽象; ( 3 ) 情感与象征。 8、什么是艺术欣赏的审美效应? 审美效应是艺术欣赏活动具体运作的结果, 也是艺术欣赏的作用和目的。艺术欣赏活动最为显著的审美效应, 是能够产生共鸣; 其二是能够陶冶欣赏者的情绪, 净化她们的灵魂; 其三是能够深化人们的哲思, 提高其精神境界。 9、什么是艺术创作的物化与表现? 即艺术家将自己在艺术构思中已经基本形成的艺术意象转化为艺术符号, 并以物态化的形式得以显现, 使之成为具体的、稳定的、可感的艺术形象、艺术情态或形象体系的过程。

艺术概论 试题

一、选择题 1人面鱼身纹是(A )彩陶上最具代表性的纹饰。 a) 仰韵文化彩陶b) 庙底沟彩陶c) 马家窑彩陶d) 半山彩陶 2湖北随县战国时期曾候乙墓出土的铜尊盘,上有玲珑剔透的装饰,就是用(D )铸造的。 a) 染缬工艺b) 夹缬工艺c) 景泰工艺d) 失蜡法工艺 3商代青铜器的主要纹样是(C )。 a) 螺旋纹b) 云气纹c) 饕餮纹d) 莲花纹 4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B)。 a)《考工记》b)《园治》c)《天工开物》d)《营造法式》 5西班牙建筑师(B )在整个新艺术运动中是最引人注目,他设计的西班牙巴塞罗那的米那公寓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a) 霍塔b) 戈地(安东尼奥·高迪)c) 格罗佩斯d) 查尔斯莫尔 6.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B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b) 博克斯登(约瑟夫.帕克斯顿)c) 戈地d) 毕亚莱至 7宋代(A )瓷器大量使用开片的装饰方法。 a) 定窑b) 汝窑c) 钧窑d) 哥窑 二、简答题 1试论工业革命对设计的影响 2中国古代设计的鲜明特征 3什么是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 4什么是装饰艺术运动 一、选择题 1、《营造法式》这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著书人是 A.李诫 B.鲁班C.吴道子 D. 计成 2、中国明清在园林设计方面的专著是( )。 a) 《考工记》b) 《园治》c) 《天工开物》d) 《营造法式》 3、1851年,在伦敦的海德公园举办了首届世界博览会。( )设计著名的“水晶宫”。 a) 麦金托仕 b) 博克斯登 c) 戈地 d) 毕亚莱至 4、1919年,( )担任了“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校长,推行一套新的教学制度和设计理论,使该校成了现代主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传播学概论模拟试卷一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6分) 1、被公认为“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C 】(点击括号查看答案)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2、下列哪种方法不是量化/实证研究方法【 D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哲学思辨 3、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属于【 A 】 A、线性传播模式 B、控制论传播模式 C、系统论传播模式 D、受众中心模式 4、电视的天气预报节目主要履行的是大众传播的【 A 】功能 A、传播信息 B、引导舆论 C、教育大众 D、提供娱乐 5、既能进行大众传播,又是人际传播重要工具的媒介是【 D 】 A、报刊 B、广播 C、电视 D、互联网 6、拉扎斯菲尔德等人指出,两级传播流动过程中,【 A 】扮演着重要角色。 A、舆论领袖 B、把关人 C、受众 D、追随者 7、“大多数时间里,报界在告诉人们该怎样想时可能并不成功;但它在告诉它的读者该想些什么时,却是惊人的成功。”伯纳德·科恩的这段话与【 D 】一脉相承。 A、枪弹论 B、两级传播论 C、创新与扩散论 D、议程设置论 8、霍夫兰认为,正反两面说的宣传方式对【 B 】较为有效 A、教育程度低的人 B、教育程度高的人 C、男性白人 D、家庭主妇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1、传播学的先驱者包括【 A B C D 】 A、哈罗德·拉斯韦尔 B、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C、库尔特·卢因 D、卡尔·霍夫兰 2、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正确的是【 A B C 】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3、符号的特点包括【 B C D 】 A、可积累和可衰减性 B、指代性 C、社会共有性 D、发展性 4、大众传播的特点包括【 A B C D 】

美术概论试卷及答案

淮阴师范学院 09级美术学专业《美术概论》课程考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一、列举(每小题3分,共15分) 1、列举历史着名国画及国画家 《人物龙凤图》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顾恺之《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鬼伯》张萱《捣练图》周坊《簪花仕女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荆浩《匡庐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公麟《五马图》赵佶《柳鸦芦雁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列举中外着名壁画 《受伤的野牛》《射猎图》《三个女乐师》《太子与公主》《萨多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归来》《婚礼图》《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雅典学院》《朝元图》《舞蹈》《墨西哥的历史》 3、列举中外着名版画家 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王琦陈晓南丢勒伦勃朗戈雅杜米埃佐恩蒙克柯勒惠支 4、列举中外着名建筑 长城嵩岳寺塔五台山佛光寺太原晋祠紫禁城布达拉宫金字塔波斯波利斯宫巴台农神庙罗马大角斗场阿克萨清真寺太阳金字塔圣索非亚教堂吴哥寺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 5、列举中外着名油画家 徐悲鸿刘海粟董希文凡奈克达芬奇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透纳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美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巫术说(1) 游戏说(1) 模仿说(1) 劳动说(1) 季节符号说(1) 其他的学说(1) 2、美术具有哪些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认识功能(1) 教育功能(1) 审美功能(1) 最主要的是审美功能。这是由美术所特有的美的特征所决定的。(3) 3、简述素描的类别。 从发展阶段来分有古典素描、写实素描、表现素描、抽象素描。(3) 从表现形式上来分有线描素描、明暗素描、结构素描。(3) 4、简述书体的类别流变。 我国的书体主要有篆、隶、楷、行、草等。(1)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指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及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经过规范整理后推行全国的文字。(1) 隶书,又称佐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来的一种字体。(1)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指具有法度的楷模之书。(1)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1)草书,狭义的草书指章草、今草和狂草。(1) 5、什么是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1分)它从人的生 密封线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期末考试卷一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2分) 1、米开朗基罗的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是应教皇朱诺二世的委托而创作的。 2、工艺美术的物化形态,既具有审美特性,又具有较强的物质特性,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 3、根据造型的形式和展示艺术形象特点的不同,雕塑有圆雕和浮雕的区别。 二、名词解释(共15分,每题5分) 1、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指的是艺术作品之中那些具有高度典型性的形象体系,包括典型人物、典型环境等,其中,典型人物是艺术典型的主体,典型性格是典型人物的核心。 2、艺术流派 艺术流派是指思想倾向、审美观念、艺术趣味、创作风格相近或相似的一些艺术家所组成的艺术派别。他们既要有明确的艺术主张,还要有具体的创作实践、艺术成果和成就显著的代表人物。 3、悲剧 悲剧是同崇高有密切联系而又互有区别的一个范畴。悲剧的美学特征表现为一种主体与客体的矛盾斗争趋向于统一的过程,即体现人的本质力量的实践主体暂时被否定而最终被肯定,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实践主体暂时受挫折而终将获得胜利。 三、列举题(共15分,每题3分) 1、试列举艺术传播的主要方式 现场传播方式、展览性传播方式和大众传播方式。 2、试列举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是 线条与组合;具象与抽象;情感与象征。 3、试列举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 艺术家应具有的审美创造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2)丰富的想象能力;(3)精湛的艺术技能。 4、试列举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 舞蹈艺术的基本特征:(1)动作与姿态;(2)抒情与表现;(3)节奏与韵律。 5、试列举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 音乐艺术的基本特征:(1)情感的涌流;(2)想象的自由;(3)象征的意味。 四、简答题(共10分,每题5分) 1、简述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艺术与宗教在其早期是融合在一起的,而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也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二者在认识与掌握世界的方式上有着相似之处。宗教长期利用艺术来宣传宗教,客观上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同时艺术也在不断影响着宗教。但由于宗教反科学的性质,决定了它与艺术的本质不同。 2、简述艺术鉴赏的过程 艺术鉴赏一般可分为三个环节。首先,艺术鉴赏往往从感知艺术作品的外在形式美开始,欣赏者对艺术作品外在形式美的发现和感受,主要是通过感、知觉来进行的;其次,是对艺术作品的形象及情感的观赏和体验,主要是通过

艺术概论试题和答案(1)

艺术概论试题 一、选择题: 1、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是我国代四大书法家(D) A 汉 B 晋 C 唐 D 宋 2、《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C)的油画作品。 A 米开朗琪罗 B 拉斐尔 C 达·芬奇 D 提香 3、郭沫若的著名作品《凤凰涅槃》的体裁是(A) A 诗歌 B 散文 C 小说 D 戏剧文学 4、陈钢、何占豪创作的《梁祝》是著名的(A)协奏曲。 A 小提琴 B 中提琴 C 钢琴 D 二胡 5、青铜雕塑《思想者》的创作者是(D) A 菲狄亚斯 B 亨利·摩尔 C 马约尔 D 罗丹 6、清代画家郑板桥所说的从“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再到“手中之竹”,形象地描述了(B)过程的基本特征。 A 艺术发生 B 艺术创造 C 艺术欣赏 D 艺术批评 7、电影《英雄》是我国著名导演(B)的作品。 A 陈凯歌 B 张艺谋 C 冯小刚 D 黄建新 8、长诗《浮士德》是诗人(A)的作品。 A 歌德 B 席勒 C 拜伦 D 雪莱 9、小说《茶花女》是法国作(B)的作品。 A 雨果 B 小仲马 C 福楼拜 D 乔治·桑 10、话剧《雷雨》是我国剧作家(C)的作品。 A 洪深 B 田汉 C 曹禺 D 夏衍 11、享誉世界的卢浮宫是(D)的艺术博物馆。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12、“三吏”、“三别”是唐代大诗人(C)的作品。 A 王维 B 李白 C 杜甫 D 白居易 13、国画家(B)以画虾而著称于世。 A 吴昌硕 B 齐白石 C 潘天寿 D 李苦禅 14、《孔雀舞》是我国(C)族的代表性舞蹈。 A 苗 B 彝 C 傣 D 瑶 二、填空题: 15、艺术概论是一门研究艺术活动(或艺术)基本规律的学科。 16、根据艺术分类的美学原则,可以将艺术分为五大类别,即造型艺术、实用艺术、表情艺术、语言艺术(文学)和综合艺术, 17、关于艺术发生的学说主要有摹仿说、游戏说、表现说、巫术说和劳动说五种。 18、从总体上讲,七月可分为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和键盘乐等。 19、戏剧按其容量大小,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20、园林艺术的类型,从世界范围看主要有三种,即欧洲园林、阿拉伯园林和东方园林。东方园林以中国(国名)园林为代表。 21、艺术家的审美创造能力主要是指敏锐地感知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和精湛的艺术技能。 22、艺术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包括整合、变形、移情和意蕴的凝结。 23、艺术传播方式有很多种,历史上先后出现口头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等方式。

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1.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著名的5W传播模式,确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 2.香农——韦弗第一次提出“噪音”的概念,噪音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可造成干扰,由此产生信息的衰减和失真。 3.传播学的两大阵营包括:传统学派和批评学派。 4.传播学的定量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实验法、个案研法 5.传播学的四位奠基人:拉斯韦尔、拉扎斯菲尔德、库尔特卢因、霍夫兰 6.被称为“传播学之父”的学者是威尔伯施拉姆。 7.传播的英文是communication 8.传播的四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9.美国(传统学派)欧洲(批判学派) 10.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 11.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人类语言区别于动物信号系统的最根本特征 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学 大众传播学是研究大众传播事业的产生、发展、及其与社会的关系、

研究大众传播的内容、过程、功能与效果的学问。 2.“麻醉精神” 麻醉精神指大大小小的传媒给人们带来的讯息,其数量之多已达到令人难以招架的地步。而且人们花费许多时间从事这种视听活动,自认为已经充分了解周围的社会,实际上他们已没有多少机会直接投身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关系反而日趋疏远和冷漠了。 3.受众 传播学中的“受众”一词,是社会信息传播的接受者群体的总称。大众传播的受众,则指报刊读者、广播听众和电视观众,是通称这些信息接受者的集合名称。 4.意见领袖:指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同时对他 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中介或过滤的作用,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 5.传播效果:“传播效果”这一概念具有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 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2指传播活动,尤其是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直接+间接+潜在)的总体。 6.拟态环境:就是我们所说的由大众传播活动形成的信息环境,并 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 7.议程设置功能:指传媒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试题及答案 艺术概论 小题,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选择题:小题每小题2分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图1是唐代绘画名作 图1 A.《清明上河图》图》A.圆雕【】B.顾闳中 C.吴道子D.朱耷【】B.浑雕 C.浮雕D.透雕B.《洛神赋图》C.《女史箴图》D.《步荤 2.在平面上雕出凸起的艺术形象的雕刻形式称为 3.右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被尊为画圣的是 A.顾凯之【】 B.陶渊明【】 B.孔尚任 C.汤显祖 D.洪昇C.王维 D.孟浩 4.意境深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诗人 A.曹植然 A.关汉卿【】被人们认可,这就形成了A.艺术风格味 A.西北地区区【】 B.《魂断蓝桥》】 B.黑格尔 C.圣·佩韦D.布封C. 《雨中曲》 D.《乱世【】 B.西南地区 C.东北地区 D.华北地 B.艺术流派C.艺术思潮D.艺术趣 5.明代戏曲《牡丹亭》的作者是 6.艺术创作者群体有相同或相近的艺术主张,代表人物成就显著,其创作实践和艺术成果也 7. “花儿”这一民歌形式流传于我国 8.美国著名小说《飘》被改编为经典好莱坞影片 A.《出水芙蓉》佳人》 A.歌德【】 B.旦行 C.净行D.丑行【 9.在艺术风格问题上,鲜明提出“风格即人”这一论断的文艺理论家是 10.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所扮演的角色属于A.生行【】 11.钟鼓楼怪人加西莫多的形象出自文学大师雨果创作的A.《巴黎圣母院》工》 A.传播媒介【】A.刘海粟【】A.康德【】 B.叔本华 C.席勒 D.尼采 B.徐悲鸿 C.黄宾虹 D.齐白石【】 B.传播主体C.传播效果D.传播活动 B.《悲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传播学概论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传播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6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2.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4.与卢因一样,从心理学角度切入传播学领域的学者是() A.施拉姆 B.拉斯韦尔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拉斯韦尔模式的第4个环节是() A.谁 B.说什么 C.通过什么渠道 D.对谁 6.德福勒模式对申农-韦弗模式最重要的修正是加入并突出了() A.反馈 B.信息的发生 C.噪音 D.信息的接受 7.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8.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9.皮亚杰认为传播具有两种功能,一是自我中心性的功能,一是() A.娱乐性功能 B.工具性功能 C.社交性功能 D.宣传性功能

10.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11.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1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13.第一个把媒介同人类文明发展史联系起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卢因 C.英尼斯 D.麦克卢汉 14.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中心论点是() A.全球村 B.媒介即讯息 C.媒介有“冷”、“热”之分 D.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15.“使用与满足”研究的出发点是() A.受众 B.传播内容 C.传播者 D.传播渠道 16.据霍夫兰等研究,“两面提示”适用于() A.原先持赞成态度的人 B.文化水平较高的人 C.原先态度不明朗的人 D.有既定政治倾向的人 17.与国际传播秩序中的南北问题研究有关的理论是() A.“培养”理论 B.“议程设置”理论 C.“知识沟”理论 D.“沉默的螺旋”理论 1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19.“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20.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美术概论试卷及答案

淮阴师范学院09级美术学专业《美术概论》课程考试卷(A)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一、列举(每小题 3 分,共15分) 1、列举历史着名国画及国画家 《人物龙凤图》长沙马王堆1号汉墓T型帛画顾恺之《洛神赋图》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吴道子《鬼伯》张萱《捣练图》周坊《簪花仕女图》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荆浩《匡庐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李公麟《五马图》赵佶《柳鸦芦雁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2、列举中外着名壁画 《受伤的野牛》《射猎图》《三个女乐师》《太子与公主》《萨多那太子舍身饲虎图》《归来》《婚礼图》《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雅典学院》《朝元图》《舞蹈》《墨西哥的历史》 3、列举中外着名版画家 古元李桦力群彦涵王琦陈晓南丢勒伦勃朗戈雅杜米埃佐恩蒙克柯勒惠支 4、列举中外着名建筑 长城嵩岳寺塔五台山佛光寺太原晋祠紫禁城布达拉宫金字塔波斯波利斯宫巴台农神庙罗马大角斗场阿克萨清真寺太阳金字塔圣索非亚教堂吴哥寺比萨斜塔巴黎圣母院 5、列举中外着名油画家 徐悲鸿刘海粟董希文凡奈克达芬奇提香鲁本斯伦勃朗透纳德拉克洛瓦米勒列宾莫奈梵高毕加索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美术起源的几种学说。 巫术说(1) 游戏说(1)模仿说(1) 劳动说(1) 季节符号说(1) 其他的学说(1) 2、美术具有哪些功能?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是什么?为什么。 认识功能(1) 教育功能(1) 审美功能(1) 最主要的是审美功能。这是由美术所特有的美的特征所决定的。(3) 3、简述素描的类别。 从发展阶段来分有古典素描、写实素描、表现素描、抽象素描。(3) 从表现形式上来分有线描素描、明暗素描、结构素描。(3) 4、简述书体的类别流变。 我国的书体主要有篆、隶、楷、行、草等。(1) 篆书,是大篆和小篆的统称。大篆指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石鼓文及通行于六国的文字。小篆指秦统一六国后经过规范整理后推行全国的文字。(1)隶书,又称佐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来的一种字体。(1) 楷书,又称正书或真书,指具有法度的楷模之书。(1)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1) 草书,狭义的草书指章草、今草和狂草。(1) 5、什么是工艺美术? 工艺美术是造型艺术之一,(1分)它从人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视觉形象创造出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物品,用以装饰美化生活,通过对一定的物质材料的艺术加工、制作,完成具有实用性或装饰性的物质产品,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促进人类文明。(3分)其审美性主要体现在造型美,纹饰美,色彩美,材质美和技术美五个方面。(2分) 三、论述题(55分) 答题要求:

(完整版)艺术概论简答题论述题

(二)简答题 1、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答:所谓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即是马克思所明确提出的“艺术生产”的概念之说,将“艺术”与“生产”联系起来,从生产活动实践出发来考察艺术问题,把艺术看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是人们满足审美的需要,它的成果构成了人类光辉灿烂的艺术文化宝库。 2、“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答: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艺术的起源离不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即它的发展不能脱离一定时代的物质生产条件。但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即揭示了艺术作品与欣赏者,对象与主体,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3、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答:所谓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它们意义首先是指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内容,并且总是以一定的形式来体现、表现内容。是两者的有机统一。其次,在艺术欣赏中,直接作用于欣赏者感官的是艺术的形式,例如一首乐曲的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或者一幅油画的丰富而和谐的色彩等。然后由这种形式或生动而鲜明地展示出或含蓄而微妙地蕴涵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4、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 答:艺术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所自有的一种独特的认知功能。艺术以其所特有的艺术形象为载体,在充分地表现出艺术家的对社会、人生敏锐的观察、深刻的评判、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时,让审美主体——欣赏者以及广大受众,在潜移默化的认同中与作者、作品因审美互动而形成了共识。 另外,艺术作品的真实,又因它的高于生活真实,超越生活真实而表示出人们的对更为美好的未来的憧景和热爱。展现了人的思想、灵魂的纯化和升华,从而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加深了对美好的事物、高尚的道德、诚真的情感的响往和追求。 有鉴于此,艺术的认知作用中的审美认知作用是艺术审美所特有的一种功能,是与人通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去认识客观事物,所不同的一种认知功能作用。 5、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 艺术的审美娱乐作用是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的审美需要得以满足,并由此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快。如通过阅读作品和观看演出,使身心得到愉快和休息。艺术作为一特殊的精神产品,给人们带来审美的愉悦和心理快感,是其审美娱乐的功能的体观。 6、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 答:“美育的核心是艺术教育”一说,首先是指相对于实施美育教育之不同途径而言的。其次是指由于一般认为艺术教育是实施美育的主要手段,而艺术美又是美的集中表现形态,以及艺术教育又总是以艺术美为基础,从而艺术教育便被赋于了更为不广泛的内涵而言的。尽管“艺术教育”的一种狭义理解是培养各种艺术家以及艺术专业的艺术专门教育,但艺术教育的更为广泛的自然的意义总是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等为一般特点,以此培养、造就人的审美理想、鉴赏能力,乃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陶冶高尚情操、熔铸完美人格等。从而使艺术教育在这个层面上,具有了与美育同质之意义。也就是说在这个层面上,艺术教育的这种广义的功能,可视为美育的核心。(答案可参阅教材63、64、65页。由韩修乾老师重新组织、整理、册改、补充)。 7.如何理解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 答:艺术的瞬间性与永固性是造型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所谓艺术的瞬间性是指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