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的授课对象为历史教育专业专科三年级学生,属历史教育专业专科生的专业必修课。其前续课是世界近代史,后续课为世界当代史。

课程任务:

1、掌握该门课程的基本知识。使学生系统了解世界现代史的发展过程,明了其间各种重大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不同阶段的基本特征,全面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内容,准确掌握重要的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2、认识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本质与规律。使学生完整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

3、学会运用正确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问题。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辨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分析和研究世界现代史中的问题。

4、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本课程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战争与和平、爱国主义与国际意识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上,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增强国际意识,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增强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第二部分课时分配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

导言

教学目标:

1、理解世界现代史在整个世界历史中的地位。

2、了解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新观点。

3、熟练掌握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发展线索及其重大事件。

4、掌握学习世界现代史的方法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20世纪上半期世界现代史的主要发展线索及其重大事件。

难点:关于世界现代史开端的新观点。

基本内容:

一、世界现代史的范围和地位

二、关于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三、20世纪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存在难题、发展趋势

四、世界现代史的主要线索

五、世界现代史的分段及特点

六、世界现代史学习资源介绍

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教学目标

1、理解战时共产主义实施的背景、内容和影响。

2、了解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3、掌握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及外交措施。

4、了解德国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经过。

5、掌握德国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和胜利的原因;德国革命的性质和匈牙利革命的特点。

难点:俄国的落后性正是俄国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原因;布列斯特和约签订的原因和评价;匈牙利革命的特点。

基本内容

第一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一、十月革命的背景

二、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

三、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四、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和苏维埃政权在全国的胜利

第二节俄国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一、苏维埃政权初期的政治经济措施

二、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四、苏俄内战和外国武装干涉

第二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背景和过程。

2、理解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

3、掌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和影响。

4、掌握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概念和影响。

难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内在矛盾;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和主要内容。

基本内容

第一节巴黎和会

一、主要战胜国对战后世界的考虑

二、巴黎和会的召开和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三、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华盛顿会议

一、战后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形势

二、华盛顿会议和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第三节国际联盟

一、国际联盟的成立

二、国联盟约

第四节国际关系的调整

一、德国赔款问题

二、欧洲安全问题与《洛迦诺公约》

三、集体安全与《非战公约》

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

第一节德国十一月革命

一、革命发生的背景

二、德国十一月革命的几个发展阶段

三、德国十一月革命的性质和影响

第二节东欧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兴亡

一、奥匈帝国的解体和东欧民族国家的诞生

二、匈牙利革命

第三节共产国际的建立及其初期活动

一、共产国际的建立

二、共产国际的初期活动

第四章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经过。

2、使学生理解甘地主义和凯末尔主义。

3、使学生掌握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内涵、类型和主要事实。

重点、难点

重点: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内涵、类型和主要事实。

难点:各民族主义思潮。

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况

一、政治运动

二、改革运动

三、民族主义思潮

四、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

第二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自学)

第三节印度的非暴力抵抗运动

一、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二、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三、关于圣雄甘地和甘地主义

第四节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和世俗化改革

一、凯末尔革命

二、世俗化改革

第五节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一、发生背景

二、经过

第六节桑地诺领导的抗美游击战争

一、背景

二、经过

第七节墨西哥的护宪运动和卡德纳斯改革

一、护宪运动

二、卡德纳斯改革

第五章苏联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教学目标

1、了解大清洗运动的教训。

2、理解高度集中体制的形成和评价。

3、掌握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新经济政策。

难点:高度集中体制的评价。

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一、内战结束后的形势

二、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三、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成立

四、国民经济的恢复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二、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开展

三、五年计划的实施

第三节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一、高度集中体制的形成

二、大清洗运动

三、苏联外交政策的变化

第六章相对稳定时期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目标

1、了解20年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发展状况。

2、理解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3、掌握柯立芝繁荣出现的原因、表现和潜在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

难点:柯立芝繁荣出现的原因、表现和潜在问题。

基本内容

第一节 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展概貌

一、经济概貌

二、政治概貌

第二节战胜国英、法的困扰

一、衰落中的英国

二、重建中的法国

第三节魏玛共和国(1919-1933年)

一、政治状况

二、经济状况

第四节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一、背景

二、经过

三、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确立

第五节美国的繁荣(柯立芝繁荣)

一、经济繁荣与社会状况

二、繁荣下的矛盾和隐患

三、政府政策

第六节日本的政党政治与协调外交

一、经济状况

二、政治状况

三、协调外交

四、“东方会议”与“田中奏折

第七章世界经济危机袭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

教学目标

1、理解1929-1933年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概况、特点和引发危机的根源以及产生的影响。

2、掌握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3、了解英法反危机措施的特点。

4、理解德国希特勒上台,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以及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过程和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特点和影响;美国的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和评价。

难点:比较意大利、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

基本内容

第一节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一、危机的爆发及其主要特征

二、危机的根源

三、危机的后果

第二节罗斯福新政

一、背景

二、罗斯福新政

第三节危机年代的英国和法国

一、英国

二、法国

第四节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希特勒为首的纳粹党上台的背景和原因

二、德国法西斯独裁体制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

第五节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与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一、经济危机的打击

二、法西斯势力的发展和法西斯专政的初步确立

三、日本法西斯的内外政策及其远东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八章走向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十年代国际关系发展的主要特点和基本线索。

2、掌握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侵略扩张的步步得逞和西方国家对法西斯国家的绥靖政策及其表现。

3、理解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有密切关系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

重点、难点

重点:西班牙内战;慕尼黑阴谋。

难点:绥靖政策的表现、产生原因和评价。

基本内容

第一节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一、德国毁约扩军和30年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新变化

二、共产国际七大的召开

第二节亚洲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二、朝鲜的反日斗争

第三节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一、战争的爆发

二、西方大国的态度

三、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

四、后果

第四节西班牙内战

一、西班牙内战的爆发

二、各种国际力量的态度

三、战争的结果和后果

第五节德国吞并奥地利和慕尼黑协定

一、《霍斯巴赫备忘录》与希特勒的战争行动计划

二、吞并奥地利

三、慕尼黑协定

第六节大战的迫近

一、英、法、苏三国谈判

二、《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第九章第二次世界大战

教学目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基本过程、重大战役及其影响。

2、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重大国际会议的内容及其影响。

3、理解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和意义。

4、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的过程和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基本内容

第一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展开

一、德国入侵苏联

二、苏联建立东方战线

三、西线战争和法国的崩溃

四、不列颠之战

五、德、意进攻巴尔干和北非战场开辟

第二节战争的扩大和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一、苏德战争爆发

二、太平洋战争爆发

三、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第三节战争的根本转折

一、斯大林格勒会战与库尔斯克战役

二、盟军在北非战场的胜利和意大利投降

三、太平洋战场的转折

四、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

第四节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苏军大反攻与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二、雅尔塔会议

三、德国投降与波兹坦会议

四、盟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的反攻

五、日本投降

六、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近代史所有考点重点归纳

所有考点重点归纳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 (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6)中国人民生活极端贫困化。 2.1840-1919年的反外来侵略斗争均告失败原因 (1)社会制度的腐败。这是根本原因。清政府统治在进入近代以后,社会制度未变,更腐败。后还与侵略者勾结起来,把广大中国人民视为最主要的敌人。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常常因此导致失败。(2)经济技术落后是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有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工业革命后经济技术和军事装备飞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小,工业技术落后,必然被动挨打。经济技术落后必然影响的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等方面远不如人。 3.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两大历史任务。 (2)两大历史任务的表述:一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3)二者的关系。 区别:主体、内容不一样。前者要改变民族受压迫、人民受剥削的地位和状况,要从根本上推翻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统治秩序,解决生产关系问题;后者是要改变近代中国经济文化和社会落后的地位和状态,是要充分发展近代民族工商业,解决生产力问题。 联系:完成第一大任务是为第二大任务完成创造条件。一方面,前者是前提条件,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废除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才能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改变买办和封建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开辟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另一方面,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是使中国走向现代化,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4.历史事件 1、金田起义:1851年,洪秀全率领拜上帝教教众在广西发动起义,建号太平天国。2 2、《天朝田亩制度》:是天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和社会改革方案。 3、《资政新篇》:洪仁玕拟定的带有资本色彩的改革与建设方案,但为涉及农民的土地问题,缺乏实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1864年失败。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换言之,缺乏先进的阶级的领导。 5、“百日维新”:1898年6月,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为开始标志,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为结束标志。 6、洋务派举办洋务事业的目标:“求强”“求富”。、洋务派举办洋务军事工业目的:直接目的是镇压国内农民起义,同时有抵御外国侵略的目的。举办洋务事业的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派举办的民用企业的形式和性质:形式:官办、官督商办(采用最多的形式)、官商合办。性质:基本上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近代企业。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中日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 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康有为(旗手)、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 8、“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等在京赶考的举人向皇帝上书,要求拒绝与日本议和并变法。维新派与守旧派辩论的问题及其实质:要不要变法,要不要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

(整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A》教学大纲 (工学类高中生源本科)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编码:0702002106,0702002206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总学时数/学分数: 192/ 12 实验(上机)学时:0 适用专业:汽车、电子、自动化、计算机、机械 先修课程:无制订日期:2005年11月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教学目标 高等数学A是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各专业学生必修的重要基础理论课,是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应用非常广泛,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质量专门人才服务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能掌握函数和极限的基本内容和思想精华; 2、使学生能掌握一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本内容、重要思想和简单计算; 3、使学生能学会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等的基本内容和计算; 4、学生通过学习能为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取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 5、通过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基本运算能力。

三、学时分配表 内容学时习题课总学时 第一章函数与极限14-16 2 16-18 第二章导数与微分16 2 18 第三章中值定理及导数应用16 2 18 第四章不定积分12 2 14 第五章定积分14 2 16 第六章定积分应用6-8 2 8-10 第七章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16 2 18 第八章多元函数微分学及其应用16 2 18 第九章重积分12 2 14 第十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16 2 18 第十一章无穷级数16-18 2 18-20 第十二章微分方程14 2 16 合计168-174 24 192-198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门课采用完全课堂讲授的教学方式,并辅之以适当的习题课便于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能通过高等数学A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抽象推理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基本运算能力。

世界现代历史知识结构(挖空)

姓名:班别: 评价: 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奠基人 天文学—— 定律 成就:力学:三定律 数学:微积分 成就:《》进化论打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说 伟大的物理学家提出 打开原子时代的大门 法国思想家 主张: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强调资产阶级的和;将教皇比作“两 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是“” ,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政策 年苏联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总产值欧洲,世界。 苏联由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世界一流的,实现了社会主 ) 用行政手段来干预经济,造成经济部门 签订时间:1919年6月(操纵国:英、法、美) 实质:帝国主义性质的分赃会议 影响:《》和其他和约一起构成了凡尔赛体系,它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 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经济和政治实力受到极大削弱,过分的惩罚注定了德国必然走上军事扩张道路,新的世界 大战不可避免。(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中国的) 召开时间和地点:1921—1922年(操纵国:美、英、日)华盛顿——华盛顿会议 内容: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的原则。 实质: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公约打击了独占中国的计划,实际上是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中国重新变为列强 的半殖民地。根本的就是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中国是此会议的最大受害国。 影响:构成了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确立的国际秩序。 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国家建立了“体系” 背景: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危机(1924年——1929年首先在爆发) 新政实施时间:1933年目的:为了消除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和 (“新”的地方) 财政:政府大力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工业:实行产业复兴法,筹划大规模的公共工程的兴建,刺激消费和生产; 农业:缩减农业产量,补偿农民的损失,复兴农业。 对的调整。制定《》(,是新政的和基础) 是一种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 、取得了显著成效,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 没有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罗马()——————————东京() “九一八”事变、731部队等 》标志着英法等国实行的达到了顶峰。 发动突然袭击(方案) 6月22日 月7日凌晨 爆发标志:日本偷袭美军基地(成功代号:虎!虎!虎!) 影响:美国对日宣战,二战达到 26国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地点:苏联的 内容:①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②战后成立; ②实际上也划分了战后世界的势力范围,使战后出现的格局,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诺曼底登陆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海陆登陆作战行动,行动代号为“” 9月2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最新世界现代设计史(考研重点笔记整理)说课讲解

世界现代设计史(History of Graphic Design)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简答题)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 (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性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Art 1、水晶宫(*名词解释) 1851年,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届万国工业博览会。英国工程师约瑟夫·帕克斯顿运用钢铁与玻璃建造温室的设计原理,大胆的把温室结构应用在这次博览会的展厅设计中,展览大厅全部采用钢铁与玻璃结构,被称为“水晶宫”。它开创了采用标准构件、钢铁和玻璃设计与建造的先河。 2、工艺美术运动 (1)定义(*名词解释:2015、2016) 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企图通过复兴中世纪的手工艺传统,从自然形态中吸取借鉴,提倡哥特风格,从而提高设计的品位。由约翰·拉斯金提供理论指导,由被誉为“现代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和身体力行。 (2)风格特征(*简答题:2015、2016) a.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的生产。 b.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

世界近代史知识结构(1640-1917年) 1.什么是世界近代史: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按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世界近代史可划分为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机时代和电气化时代三个阶段。 ①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时期: 时限:14-16C 特征: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 主要历史事件: ②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时期:(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 时限:16中-18C末 特征:封建制度的衰亡,资本主义的成长 主要历史现象: ③工业资本主义时期:(蒸汽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时期) 时限:18末-19C后半期 特征: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主要历史现象: ④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电气时代的资本主义世界或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时期) 时限:19C后半期-20C初 特征: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完全形成 主要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国际工运组织性增强,以合法斗争为主、民族解放运动卷席亚非拉三大洲、帝国主义之间矛盾加剧,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2.时限及特点: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 3.近代社会与古代社会的本质区别: ①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 ②公民取代臣民; ③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力取代以君主为代表的贵族特权。 16世纪前后,世界进入由古代到近代的转型期,即由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应在掌握这一时期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整体把握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第一,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前资本主义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形态是自然经济。自然经济的生产目标主要是满足自我消费,带有闭塞性,发展滞缓。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以实现利润、增殖资本为目的的经济,面向市场,具有开放性特征,充满活力。它必然会不断地侵蚀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占有农本经济的阵地,突破地理的自然界限和国家疆域,几乎无止境地向可能达到的各个角落扩展,最大限度地为销售其商品而开拓市场。它要求自由,要求无条件的绝对私有制。“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天赋人权”等口号,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适应时代要求提出的,是鲜明的反封建口号。 第二,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权利取代以出身血统为依据的贵族特权。即以法治取代人治。商品经济要求自由,要求人的自然权利,那就必然与封建制度下的王权、神权、特权形成尖锐的对立,因而也就不能容许专制与特权。以法律的权威取代特权,是近代社会的必然选择。 第三,公民取代臣民。近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以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实行代议制度,执政者必须由公民选举产生。这样,原来只对国王、领主效忠的臣民,也就转变为参与国事的公民,拥有法定的权利和义务。 4.近代主要矛盾: 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矛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矛盾; 资本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矛盾;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矛盾。 5.三条线索(内容)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在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全面、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主导)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 被压迫民族和人民反侵略反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 第一单元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兴起(前资本主义时期) (14~~~15世纪) 1、总体特征: 16世纪前后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时期。欧洲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欧洲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人类历史向近代迈

世界现代史重点归纳

世界现代史 1、战后20年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雄厚工业基础和广阔的国内外市场;政府进一步干预和调节市场;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侵略扩张刺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杜鲁门的公平施政: 背景:国内社会矛盾加剧 目的:战时经济顺利转轨;稳定国内社会生活;实现称霸世界战略 内容:制定充分就业法;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廉价民用住宅建造计划;扶植农业;扩大联邦政府对教育的援助 评价: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它使新政时期的某些措施得以法律化和制度化;共和党控制了参众议院的多数席位,杜鲁门提出的许多法案没有通过;实现了美国经济的平稳转轨,使国家的经济得以保持并继续扩大 结果及其原因:结果:成效不大,主要限于建造廉价住房,清理贫民窟,确立最低工资标准,扩大社会保险,很多目标未能实现 原因:国会特别会议中,议员们惊慌失措,通过了70多项法案;统治集团内部策略上的分歧、利害上的冲突对公平施政起制约作用;杜鲁门在政治 上保守,在经济改革上却标榜自己是自由主义者,二者的矛盾使得他的 经济社会改革难以推行;组织策略上,杜鲁门不能包容改革派人士,搞 宗派主义,形成占据政府重要职位的密苏里帮;外交路线上,推行霸权 主义,搞侵略扩张,巨额支出对外,推行国内的社会福利改革难免捉襟 见肘 3、西欧经济的恢复:英国:英国工党政府的民主社会主义改革稳定了战后英国衰败的经济; 马歇尔计划提供的援助充实了英格兰银行的外汇储备,稳定了金融 市场;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事设施转为民用设施,促进了新的 工业部门的建立和发展;受战争抑制的固定资产更新加快,人们对 消费品的需求增加;战后初期有利的贸易环境 法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第四共和国进行国有化改革,推进法国式的计 划经济,实施著名经济学家莫内倡导的装备和现代化计划,推动经 济的恢复和发展;无偿使用德国战俘劳动力,以弥补法国劳动力的 不足,是联邦德国创造经济奇迹的原因;马歇尔计划起了重要作用, 它提供了食品和原料,缓解了紧迫的供应状况;马克对等基金缓和 了投资资金的短缺;艾哈德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政策 4、n三环外交:由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提出的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的外交战略。其 主旨 是企图通过英国在与美国、英联邦和联合起来的欧洲这三个环节中的特殊联系, 充当三者的联结点和纽带,以维护英国的传统利益和大国地位。 5、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的特点:削弱议会的权力,降低总理和内阁的作用,扩大总统的权 力;总统是国家的元首,三军的统帅,有权直接任命总理, 解散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形势非常权力。 6、世界殖民体系解体:原因:当代世界多种合力作用的结果,是世界文明史发展的必然; 殖民主义国家和民族主义的力量不断壮大,并逐步从根本上动摇 着殖民主义的政治控制和经济奴役;欧洲中心论的破灭和非西方 文明的复兴,给殖民主义敲响了警钟。 影响:殖民主义主导国际关系,西方列强任意奴役和宰割被压迫民族和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成教)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76课时,其中理论26课时,实践10课时,自学40课时 学分:4学分 考核方式: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一)概论 1、什么是设计; 2、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 3、了解现代设计教育;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1、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情况; 2、掌握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2、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3、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维尔德; 4、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与安东尼.高帝的贡献; 5、苏格兰新艺术运动和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6、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7、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概念; 2、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发展; 3、美国与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1、了解现代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 2、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 3、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六)包豪斯 1、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2、格罗佩斯的设计影响; 3、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5、泛政治化时期—迈耶时期; 6、米斯.凡德诺的设计影响; (七)工业设计的兴起 1、美国工业设计兴起; 2、“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建立与流线型风格; 3、消费主义与流行样式; (八)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 1、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 2、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设计家; (九)世界现代设计 1、日本的设计发展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发展 3、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与瑞士的设计; (十)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1、国际主义的衰退; 2、后现代主义设计; 3、其它设计风格; 三、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知识要点

世界现代史知识要点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的概况: 时间:1917年11月领导人:列宁地点:彼得格勒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结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2.十月革命的意义: ⑴历史性: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由此诞生。 ⑵世界性: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⑴经济上:实施新经济政策(1921年) ①内容(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②意义(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⑵政治上:成立苏联(1922年底) 2.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⑴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1928-1937年,完成前两个五年计划,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增强。 ⑵实现农业集体化。 3.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⑴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新宪法规定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⑵突出特点:经济政治体制高度集中。 ⑶评价:①在一定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使得苏联工业、国防强大。 ②但也具有严重的弊端,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 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巴黎和会——1919年在巴黎召开 ⑴目的:制裁德国,战后分赃 ⑵操纵国:法(克里孟梭)、英(劳合·乔治)、美(威尔逊)——巴黎三巨头 ⑶签订条约:《凡尔赛和约》 主要内容是:(了解即可)

①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得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人;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④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另行确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⑤殖民地: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此条最能说明会议的分赃性质) 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全部权益由日本继承。——这是对中国利益的侵犯,引发了五四运动。 2.华盛顿会议——1922年在华盛顿召开。 ⑴目的:协调美日等在亚太的矛盾 ⑵操纵国:英、美、日 ⑶签订条约:《九国公约》 ①主要内容是: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实质和影响: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分别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两个国际会议构建的。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4.认识:弱国无外交;实力是外交的基础。 第4课经济大危机 1.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 ⑴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⑵首先爆发于:美国 ⑶影响:工人失业、资本家销毁商品,破坏了生产力;劳动人民生活恶化,加深了社会矛盾,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罗斯福新政和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的背景 2.罗斯福新政:(1933年) ⑴背景:1929—1933年,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⑵目的、特点:在资本主义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⑶中心措施:对工业的调整。依据是《国家工业复兴法》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和澎湖列岛,勒索白银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白银,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0B1003 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文名称: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History 学分/学时: 2.5学分/40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 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建议开设学期:2 开课单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通过讲授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史,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懂得近现代中国是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艰苦探索的历史;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经过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把一个极度贫弱的旧中国逐渐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 二、课程讲授内容与基本要求 开篇的话(2学时)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课程性质、地位和特点 1.回答纲要课课程性质的必要性 2.纲要课是以历史为载体的政治理论课 3.纲要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4.纲要课的16字特点:寓论于史,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以史育人 二、为什么要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三、中国近现代史历史时期的划分 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核心和目标 五、教学计划、安排和要求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2学时)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中国灿烂的古代文明

世界近现代史知识结构图(附)

民族关系 跨入①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社会②社会主义改造开始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或土地改革,1958年以后,少数民族先后进入社会主义主义社会 社会③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 各民①政府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从财力、物力和人力上给予支持 族共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族地区的农村也推广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根据本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同繁民族经济 荣③民族地区的工业建设发展很快,大部分地区已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 外交事业 国际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严重地削弱了 环境社会主义越出一国的范围,形成了一个世界体系 新的亚、非、拉美许多国家赢得了民族独立 格局中国人民革命胜利打击了帝国主义,鼓舞了世界人民 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另起炉灶” 独立自主外交“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政策基本方针“一边倒” 团结世界各国人民 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政策,同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成就参加亚非会议(1954年) 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1955年)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60 美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年代外交环境恶化美国发动越南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大国沙文主义使中苏关系恶化 20世纪外交有重大突破和转机,转变的关键是中中美关系的逐渐缓和 70年代1971年10月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恢复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外交发展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订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的协定 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友好互助关系 ①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有了变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的国策 十一届三中②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 全会后外交③重视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 政策的调整④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⑤坚持长期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正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个人整理精华)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 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 《条约》割占,勒索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和澎湖列岛,勒索2亿两,规定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办工厂。中俄《爱晖条约》、中俄《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改定条约》以及以后五个勘界议定书等共侵占中国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辛丑条约》规定,外国军队有权在使馆区和至大沽、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等12处“留兵驻守”,勒索到4.5亿两,强迫清政府作出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反对它们的组织的承诺,并规定清政府各级官员如对人民反抗斗争“弹压惩办”不力,“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中美《望厦条约》取得并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围。 这些条约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使资本帝国主义渗透入中国社会,使中国社会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意义: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世界现代史知识结构 一.三条基本线索: 1.资本主义继续发展(西方) 2.社会主义曲折前进(东方) 3.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三世界兴起(中间地带) 二.世界两大主要矛盾: 1.资本主义国家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西方与东方) 2.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西方国家之间) 三.阶段划分 1917 1929 1945 1992 西方:资本主义调整(战—————和—————战)‖两极格局(冷战时期)多极化东方:苏联革命主义革命的成功和建设的蓬勃发展 苏联的兴衰 苏联历史的阶段划分 1、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过渡1917.2 1917.11 2、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1921____1927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27 1937 4、备战和卫国战争时期19371945 5、经济恢复和两极对峙1946 1955 6、苏美争霸50末80末 7、苏联解体、俄国时期1992 现在 一、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1917.2 1917.11 1、二月革命: 性质:新民主义革命(对象、领导) 2、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革命对象——反沙皇专制转变为反资产阶级(《四月提纲》类似中共七届二中全会)革命方法——和平方式转变成为武装起义(七月事件) 3、十月革命: 原因:进入帝国主义、矛盾尖锐、无产阶级成熟、一战。 性质:社会主义革命 革命措施:(完全正确) 政治:改造旧的政治制度,初步建立苏维埃国家制度(巴黎公社的经验)。 经济:大工业国有——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土地农民私有; 外交:《布雷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建立共产国际(特点:高度统一的世界性共产党) 意义:世界现代史开端、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二、帝国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1917______1921 1927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核心是巩固政权) (1)、原因: 背景:内忧外患,国内外敌人勾结起来进攻苏维埃政权,形势严峻。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理知识分享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整 理

世界古近思想史知识点总结整理 一、普罗塔戈拉等智者学派的观点与苏格拉底观点的异同 1、相同点 (1)都把哲学研究的中心放在了与人类自身密切相关的问题上。可以把二者看做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先驱。 (2)都强调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2、不同点 (1)背景:智者学派与雅典民主政治的高峰相伴,而苏格拉底时期雅典政局动荡。 (2)内容:在普罗塔戈拉那里,人还只是个体感性的人,而在苏格拉底那里,人则成了具有普遍性的理性思维的人。即在“人是万物的尺度”中人对自己的认识仍停留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而在“认识你自己”中人对自己的认识则已经具有了理性认识的含义。 (3)影响: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以他为代表的智者运动也被看做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而苏格拉底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与18世纪启蒙思想的特点极为相似,因此可以把他看做是启蒙思想家的先驱和战友。 特别提示:虽然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有思想认识的差异,但他们的思想却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在当时起了很大的启蒙开导和解放思想的作用,因此他们都是古代希腊先哲的代表人物。 二、古代中国儒家思想与古希腊人文精神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 (2)都将道德看作是政治的基础,认为匡正道德是振邦救国的根本。 2、不同点:

(1)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而古希腊思想家们则特别强调“个体”的人。 (2)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等级秩序,而古希腊思想家强调人的平等。 (3)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态度不同。儒家思想注重将社会和人文问题作为研究的主题,忽视自然科学的探究;古希腊思想家比较关注的是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在对自然的研究中讲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思维方法,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4)作用不同:前者服务于君主专制,后者有助于民主政治。 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比较 1、相同点 (1)时代背景: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时期。 (2)运动性质: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的诉求。 (3)斗争对象:都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4)理论来源: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5)政治支持:人文主义者需要国王、贵族和富商的庇护,马丁·路德得到封建诸侯的保护。 (6)影响相同:都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和近代文化繁荣,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不同点 ①对待宗教的态度不同: 文艺复兴(以人为中心)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还是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

世界现代设计史 梁梅 自学考试笔记

世界现代设计史梁梅笔记 现代设计的概念: 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它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受现代市场营销、一般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约束,具有高度应用性的设计活动。 内容包括: 1、现代建筑设计 2、现代产品设计 3、现代平面设计 4、广告设计 5、服装设计 6、纺织品设计 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现代设计不仅仅提供人类以良好的人机关系,提供舒适、安全、美观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提供人类以方便的工具,同时,也是促进人类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方便自然交流的重要活动。现代设计是一个不太准确的称谓,与其说是一个设计风格概念,还不如说是一个时间概念来得准确。应该说是它是现代建筑、现代工业产品、现代平面设计的总称。 工业设计史(没有现代工业设计史,因为工业设计本身就是在工业革命之后的新事物,本身就是现代的) 大多数设计史都是以建筑为主线,兼顾一些家具而成书的。 现代主义的定义: 时间上定义:20世纪初期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的运动。 意识形态上:革命性,民主性,个人性,主观性,形式主义性,都非常典型和鲜明。 现代主义是一个对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革命,几乎意识形态的所有范畴,从哲学、心理学、美学、艺术、文学、音乐、舞蹈、诗歌等等都被涉及。

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形成,它的组成非常庞杂,既有实用主义、理性主义的内容,也有乌托邦主义的成分,重要人物:勒·科布西耶、沃尔特·格罗佩斯、米斯·凡德洛、弗兰克·赖特、阿尔瓦·阿图。奠定了现代设计思想的基础,影响到全世界设计的发展。 勒·科布西耶 勒·柯布西耶出生于瑞士,1917年定居巴黎,柯布西耶是现代主义大师中著书立说最丰富的一个。他的现代主义思想理论集中反映在它的重要论文集《走向新建筑》中代表了他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本著作的文章,前后跨越几十年,因此难免有些前后矛盾之处,内容也比较庞杂,但是在否定设计上的复古主义和折衷主义,在强调设计的功能至上方面,他的观点与格罗佩斯基本是一致的。 柯布西耶强调机械的美,高度赞扬飞机、汽车和轮船等新科技结晶,认为这些产品的外形设计不受任何传统式样的约束,完全是按照新的功能要求而设计成的,它们只受到经济因素的约束,因而,更加具有合理性。通过强调机械的重要,柯布西耶成为机械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认为:“住宅是供人居住的机器,书是供人们阅读的机器,在当代社会中,一件新设计出来为现代人服务的产品都是某种意义上的机器”。它们的美学原则是独特的,并不跟随古典艺术的美学原则,只有面对这种新的社会状况,我们才能把握新的美学立场和美学原则,那就是代表二十世纪新时代的机械美学, 勒·柯布西耶的建筑思想可分为两个阶段: 1、50年代以前是合理主义、功能主义和国家样式的主要领袖,以1929年的萨瓦伊别墅和1945年的马赛公寓为代表,许多建筑结构承重墙被钢筋水泥取代,而且建筑往往腾空于地面之上; 2、50年代以后勒·柯布西耶转向表现主义、后现代,朗香小教堂以其富有表现力的雕塑感和它独特的形式使建筑界为之震惊,完全背离了早期古典的语汇,这是现代人所建造的最令人难忘的建筑之一。在家具设计中,勒·柯布西耶则以豪华而舒适的钢管构架躺椅著称于世,几乎成为20年代优雅生活的象征。 柯布西耶本人是非常矛盾的,他的观念和它的实践中存在大量的知识分子理性主义的成分,甚至是空想主义的,乌托邦式的,但他在现代主义设计运动刚刚萌芽时提出的这些重要见解,对于推动运动的整体发展,的确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