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汇总4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汇总4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汇总4

…○…………装…………○…………订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装…………○…………订绝密★启用前

初三化学第五单元经典实验探究题汇总4

未命名

未命名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 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第II 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实验题

1.如图所示,康康设计了三个实验装置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请回答:

(1)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写1个)。 (2)图甲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_____。 (3)图乙实验设计存在的问题是_____。 (4)图丙实验设计的优点是_____。 2.使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

○…………外……………○……○…………内……………○……

(1)写出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指出装置图中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_____。

(3)氧气收集完成后,测得其纯度明显偏低,原因可能是_____(填字母,可多选)。 A 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 D 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

(4)在研究“适于制取氧气的物质及其反应条件”的过程中,某同学完成了下表所示系列实验:

①根据实验A 、B 、C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_____。

②根据实验D 、E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 3.实验室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外…………○…………订…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内…………○…………订…(2)实验室用A 、E 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若要用D 装置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 ”或“b ”)进入。

(3)乙炔在氧气中燃烧的火焰可用于切割和焊接金属。乙炔的化学式是C 2H 2,实验室中常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乙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2222CaC 2H O Ca(OH)C H +=+电石与水反应非常激烈,生成的乙炔容易发生爆炸,

制取乙炔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 (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标号)。装药品前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3)用装置C 收集气体(保持瓶口朝上)。

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不能从导管j 端进入,原因是_____________。 ②若用250mL 集气瓶收集一瓶空气与所制得的氧气的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操作为:用量筒量取___________mL 的水,倒入到集气瓶中,盖上瓶塞,将氧气从导管__________(填“j ”或“k ”)端通入,待瓶中的水排尽即可。

5.第六组同学对上述部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发现有的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而有的质量减少。对此,该组同学展开进一步的定量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实验前天平平衡。

① 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观察到天平

………○………………○…………※在※※装※※订※※线※※内题※※

………○………………○…………的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② 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 结论: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设计__________(“开放”或“密闭”)装置进行探究。

(2)某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物质W 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 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图中X =_______g 。物质W 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6.根据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数字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 2,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用D 装置收集O 2,验满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3)如果使用装置F 收集O 2,应由_____端进入;如将装置F 中充满了水,O 2由_端进入。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把药品装入试管中并固定仪器;②加热;③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气体;⑤停止加热;⑥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请回答该实验的以下相关问题: A 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写序号)____。

B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若选择上图A 装置做反应发生装置,还需要添加的实验用品是_____。 7.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装…………○…………………线…………○……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装…………○…………………线…………○……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实验室装置 A (无棉花)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该反应属于_____(基本反应类型);若用 C 装置收集氧气不纯,可能原因是_____;

(3)若用 F 装置实验原理制取氧气,则若需制得 16g 氧气,求所需水的最小质量_____(写出计算过程)。

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下列是教材中的三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 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利用该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未能收集到两瓶氧气,可能的原因是____。 A 没有塞紧橡胶塞 B 试管口没有放棉花

C 收集时没有及时更换到第二瓶

D 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

(2)实验B 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___推断水的组成的。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打开活塞后的两个玻璃管的尖嘴口,观察现象,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_______。

外…………○……………○…………线※※请※※不※题※※

内…………○……………○…………线9.某化学实验室有一瓶只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 、C 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NH 4HCO 3

Δ

NH 3↑+H 2O+CO 2↑,NH 3能被酸液完全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①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测量B 、C 装置的质量; ②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③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B 、C 装置的质量 ④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 、C 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3.6g 、4.4g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装置B 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其作用是_____; (2)步骤③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如果缺少D 装置,测得的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会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或“无法确定”) (3)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_____。

10.质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学重要的理论基础,结合以下探究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I 中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 (2)实验Ⅲ中的反应现象为___。

(3)实验Ⅳ如图,称量打磨干净的长镁条与石棉网的质量总和m 1,点燃后用石棉网收集产物并称量二者质量总和m 2,则m 1__m 2(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或“不确定”);

○…………外…………○………订…………○…………线学校: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订…………○…………线出一点即可)特点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11.某兴趣小组拟对氨气与氧化铜的反应进行探究并设计了如图装置。 (资料)①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铜、氮气和水 ②无水硫酸铜(白色)遇水变蓝,碱石灰可吸收水和二氧化碳 ③氨气有氨臭味,极易溶于水

(1)写出仪器a 的名称________;实验室中可以将装置A 的药品换成高锰酸钾来制取的氧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装置B 的作用是_________。装置D 中盛放的物质是________。请写出装置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能说明氨气与氧化铜发生了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装置F 的集气瓶中收集有气体。 (3)装置F 收集气体的方法叫_______。

(4)实验室中也常用浓氨水和生石灰混合来制取氨气。请用文字说明该方法制取氨气的原理是______。此法的优点是_____(填一点即可)。 12.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装…………※※请※※不※※要※※在※※装……○…………装…………(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用装置C 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B 的优点是______。

(3)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 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 ①方法一: 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两个作用:______,____。

②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__(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③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④绿色化学是指在制造和应用化学产品时应有效利用(最好可再生)原料,消除废物和避免使用有毒的和危险的试剂与溶剂。在制取氮气的3种方法中,联合使用方法一和方法二与单独使用方法三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请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进行评价:_________。 13.利用下列实验来探究实验室氧气的制取和性质。 (1) A 、B 、C 三套发生装置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 2气体。

①实验室制取O 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 ②收集O 2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 (填序号); ③主要实验操作步骤有: a 收集气体 b 检查装置气密性 c 将二氧化锰放入锥形瓶中 d 从长颈漏斗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写字母序号)。 ④检验O 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A 装置相比,利用C 装置制取O 2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B 装置制取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在实验过程中因加入的药品量不足,致使集气瓶内剩余少量水。若想集满这瓶氧气,在不拆卸装置和不添加药品的前提下,请帮他设计一种解决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

14.氯酸钾有多种用途,常作氧化剂、火箭推进剂等,它易溶于水,在加热时可缓慢释放氧气,但在氧化铜等催化作用下加热会快速放出氧气。小华利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来验证氧化铜的催化作用,并探究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 (查阅资料)①氯化钾、氧化铜加热不分解; ②硫酸铜易溶于水,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③33KCl+AgNO =KNO +AgCl ↓ I.催化剂的制备

4421CuSO 2CuSO 5H O CuO

??

?

?→?????→ ? ???

含硫酸工业硫酸铜亚铁溶解步骤除铁溶液步骤等杂质

(1)步骤1的目的是除去不溶性杂质,步骤1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

(2)步骤2的目的是得到CuSO 4.5H 2O 晶体,实验操作是_____、降温结晶、过滤、洗涤、干燥。

Ⅱ.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并探究剩余固体的成分

小华设计了以下两组实验,在相同条件下加热,并记录产生VL 氧气所需要的时间,实验发现t 1>t 2,说明氧化铜可以加快氯酸钾的分解,相关数据如下表。

○…………外………○…………装…………※※请※※不※※要※※在※※装※○…………内………○…………装…………(1)实验ⅰ中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m =_____。

(2)探究实验ⅱ反应后剩余固体的成分和氧化铜的催化作用,部分数据如下表。

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如图中检验b 管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由实验可知水是由____组成。

(2)如图中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请改正装置中的一处明显不足:____。

………装…………○…………○…………线…………○…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___________

………装…………○…………○…………线…………○…化学方程式为____;气球在反应中与反应后的变化是____。

(4)利用如图分别进行如下两组实验。

①验证CO 2是否与水反应。A 中盛放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B 中盛放____;关闭K 1,打开K 2,从a 处通入CO 2,若观察到____,则可证明CO 2与H 2O 发生了反应。 ②除去CO 中混有的水蒸气和SO 2,A 、B 中盛放的试剂分别是____、____。 16.小明利用如图1装置,称量了白磷被引燃前后整个装置的总质量,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

(1)白磷燃烧属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中的_____反应。 (2)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体积变化情况是_____。

(3)图2中,锥形瓶中固态物质的质量m 随时间t 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 17.某实验小组用KClO 3和MnO 2制取氧气,然后从制取后的残留固体中回收MnO 2并用于实验室制取氯气(Cl 2)。部分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线…………○………线…………○……

(1)写出装置Ⅰ中制取O 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将制取氧气后的残留固体冷却、转移、__________(填操作名称)、过滤、洗涤和干燥,即回收到MnO 2.过滤装置Ⅱ中,仪器M 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将回收到的MnO 2用于实验室制取Cl 2.反应原理为:

2222MnO +4HCl MnCl +Cl 2H O ↑+(浓) ,实验装置为Ⅲ和Ⅳ,实验时,将a 口

连接__________ (填“b”或“c”)口收集Cl 2,收集到的Cl 2中的杂质有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洁厕灵(主要成分为盐酸)与“84”消毒液(主要成分为NaClO)混合也会反应生成Cl 2:

222HCl+NaClO R+Cl H O ↑+═ ,生成物R 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23222HCl Na CO 2NaCl CO H O +=+↑+(或2232CO 2NaOH=Na CO H O ++) 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 气球膨胀,使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使天平失去平衡 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图甲、图乙、图丙实验都有反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图丙实验中还有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 2+2NaOH=Na 2CO 3+H 2O ; (2)甲实验中的烧杯是一个敞口容器,所以产生的二氧化碳逸散到空气中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乙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造成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膨胀,产生浮力会影响实验结果;

(4)丙实验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碳酸钠和稀盐酸生成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溶液所吸收,装置内的压强几乎不变,且也不会因为浮力影响测定结果。 2.2KMnO 4

加热

K 2MnO 4+MnO 2+O 2↑ 试管口处没放棉花 BD 像高锰酸钾这样

能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才适于制氧气 反应条件 【解析】 【分析】 【详解】

(1)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 4

加热

K 2MnO 4+MnO 2+O 2↑。

(2)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而装置中的试管口处没放棉花,故填试管口处没放棉花。

(3)A 二氧化锰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生成物,高锰酸钾中混入了二氧化锰不影响生成的氧气的纯度,选项错误;

B 收集前,集气瓶中未注满水含有空气,与收集的氧气混合使收集的氧气的纯度降低,选

项正确;

C 收集后,集气瓶中仍有少量水,使收集的氧气的体积小于集气瓶的容积,但不影响氧气的纯度,选项错误;

D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导管口刚出现的气泡多为原集气瓶中的空气,未见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开始收集氧气,会降低收集的氧气的纯度,选项正确,故填BD 。

(4)① 对比 ABC 可知,只有 A 产生了氧气, BC 均没有生成氧气,所以可得出 “ 在一定条件下,像高锰酸钾这样能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才适于制氧气 ”,故填像高锰酸钾这样能反应产生氧气的物质才适于制氧气 ;

② 对比实验 D 、 E 可知,两个变化的起始物质物都是水,但在不同的条件下 D 没有生成氧气, E 生成了氧气,所以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反应条件是影响物质能否反应产生氧气的重要因素,故填反应条件。 3.分液漏斗 2KMnO 4Δ

K 2MnO 4+MnO 2+O 2↑ 试管口没放棉花 a B 能控制

反应速率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G 为分液漏斗,故填:分液漏斗。

(2)高锰酸钾加热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可用A 、E 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MnO 4

Δ

K 2MnO 4+MnO 2+O 2↑,实验结束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红了,可能的原因

是试管口没放棉花,高锰酸钾进入水槽,若要用D 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密度比空气大,则气体应从a 进入,故填:2KMnO 4

Δ

K 2MnO 4+MnO 2+3O 2↑;试管口没放棉花;a 。

(3)电石与水反应非常激烈,生成的乙炔容易发生爆炸,制取乙炔其发生装置最好选用 B ,其原因是该反应不需要加热,并且需要控制反应速度,B 可以通过注射器控制滴加药品速率,进而控制反应速率,故选:B ;能控制反应速率。 4.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长颈漏斗 A 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

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 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200 j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 【详解】

(1)氯酸钾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

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

(2)据图可知,仪器①为长颈漏斗;氯酸钾制氧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发生装置,发生装置选择:A ;检验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先把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试管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反之,则说明装置漏气;

(3)①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不能从导管j 端进入,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 ②用250mL 集气瓶收集一瓶空气与所制得的氧气的体积比为1:4的混合气体,其主要操作为:用量筒量取200mL 的水,倒入到集气瓶中,盖上瓶塞,将氧气从导管短管j 端通入,因为氧气的密度比水小。

5.CaCO 3+2HCl═CaCl 2+CO 2↑+H 2O 在标尺中央 偏右 密闭 52 3 1:3 【解析】 【详解】

(1)①大理石中的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HCl═CaCl 2+CO 2↑+H 2O ,观察到天平的指针在标尺中央;

②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天平的指针偏右,结论: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设计密闭装置进行探究;

(2)图中X=23g+(64g-16g )-(32g-5g )+8g=52g ;物质W 中氧元素质量为:(52g-8g )×32

44

+(32g-5g )×

16

18

-(64g-16g )=8g ,因此W 由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等3种元素组成;其中碳元素、氢元素质量分别为:(52g-8g )×1244

=12g 、(32g-5g )×218=3g ,碳、氢原子个数

比为:

1212

g :31g

=1:3。 【点睛】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6.锥形瓶 2

22

222H O 2O H n O+O M ↑ 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

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氧气已收满 b a ③①②④⑥⑤

4

2422 2KMnO K MnO +MnO +O Δ

↑ 棉花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可知①为锥形瓶,故填:锥形瓶。

(2)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O 2,反应的方程式为2

22

222H O 2O H n O+O M ↑,该

反应不需加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 ,用D 装置收集O 2,氧气具有助燃性,验满的操作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氧气已收满,故填:B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看木条是否复燃,若复燃则氧气已收满。

(3)如果使用装置F 收集O 2,氧气密度比空气大,长进短出,应由b 端进入;如将装置F 中充满了水,氧气密度小于水,短进长出,O 2由a 端进入,故填:b ;a 。

(4)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操作步骤,首先查气密性,然后装药品,固定式管,点酒精灯加热,收集氧气,撤导气管,熄灭酒精灯,故装置顺序为③①②④⑥⑤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

2KMnO K MnO +MnO +O Δ

↑,选择上图A 装置做反应发生

装置,还需要添加的实验用品是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堵塞导气管,故填:③①②④⑥⑤;

4

2422 2KMnO K MnO +MnO +O Δ

↑;棉花。

7.铁架台 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 分解反应 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就

开始收集气体 18g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1)据图可知,仪器①的名称是铁架台;

(2)实验室装置 A (无棉花),属于加热固体制取氧气,应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3

22

MnO 2KCl Δ

2KClO +3O ↑,此反应符合“一变多”

的特点,属于分解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时,需要观察到导管口有连续均匀气泡冒出时,才能收集,开始冒出的气泡为排出的空气,不能收集,否则造成收集气体不纯; (3)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 ,

2222H O 2H +363216O g

x

↑↑

通电

36=3216g

x x =18g

答:所需水的最小质量18g 。

8.试管 AC 元素组成(或元素种类)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 44=Fe+CuSO FeSO +Cu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图中可以看出①仪器是试管; A 、没有塞紧橡皮塞,使氧气部分扩散到空中,收集的氧气减少,故A 可选;B 、试管口放有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与生成的氧气无关,故B 不可选; C 、没有及时更换集气瓶,使收集的氧气减少,故C 可选;D 、加热前已将集气瓶灌满水倒立于水槽中与生成的氧气量无关,故D 不可选;因此选择AC 。 (2)实验B 是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验证水的组成的实验,电解水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元素组成(或元素种类)推断水的组成的。将燃着的木条靠近打开活塞后的两个玻璃管的尖嘴口,观察现象,得出两个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分别是氧气和氢气,因此得出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3)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铜,因此铁会把硫酸铜中的铜置换出来,溶液中的溶质由硫酸铜变为硫酸亚铁,因此现象是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为44=Fe+CuSO FeSO +Cu 。

9.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浓硫酸 吸收水蒸气和氨气 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 偏大 98.7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会被氢氧化钠、浓硫酸吸收,步骤①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排尽装置内的空气,装置B 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 2═Na 2CO 3+H 2O ; (2)步骤③中,当样品反应完全后,应将反应生成的氨气、水和二氧化碳全部排出,使浓硫酸和氢氧化钠完全吸收,所以步骤③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如果缺少D 装置,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C 装置,C 中氢氧化钠增加的质量偏大,所以测得的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3)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 、C 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3.6g 、4.4g ,说明样品质量为:3.6g+4.4g=8g ,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 ,则

43

322NH HCO NH H O CO 79

44

4.4g

x

↑+↑+↑

?

79=44 4.4g

x 解得x=7.9g ;

所以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7.9g

100%=98.75%8g

?。 【点睛】

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是得出正确实验结论的前提,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实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0.2

254P+5O 2P O 点燃

白色粉末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天平指针向右偏 不确

定 I 、Ⅱ 有气体参加、 有气体生成、生成物容易扩散(合理均可)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分析】 【详解】

(1)实验I 是通过红磷燃烧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方程式为2

254P+5O 2P O 点燃

(2)实验Ⅲ是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可溶于水的氯化钙,因此其中的反应现象为白色粉末溶解,有大量气泡冒出,天平指针向右偏(气体逸散,造成生成物得质量少于反应物得质量)。

(3)因为镁条燃烧时有氧气参加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中增加了参加反应的氧气的质量,而镁条的燃烧会生成大量的白烟散失到空气中,使燃烧后的剩余固体质量有可能比反应的固体质量小,无法确定白烟逸散的质量和增加的氧气的质量之间的大小关系,因此m 1和m 2之间得大小关系不确定;

(4)实验Ⅰ有气体参加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Ⅲ因为二氧化碳气体溢出,生成物的质量少于反应物,实验Ⅳ生成物和反应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无法确定,因此上述实验中能得出正确结论的是实验Ⅰ、实验Ⅱ,实验Ⅰ是有气体参加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Ⅲ、Ⅳ有气体生成,但是没有在密闭容器内,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归纳后可以发现具有有气体参加、 有气体生成、生成物容易扩散特点的化学反应必须在密闭体系中进行。 11.铁架台 4

2422Δ

2KMnO K MnO +MnO +O ↑ 干燥氨气 无水硫酸铜

322Δ

3CuO+2NH 3Cu+N +3H O C 装置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 装置D 中无水硫酸铜

变蓝 排水法 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碱性增强,且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气挥发 无需加热、操作简单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a 的名称是:铁架台;

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2422Δ

2KMnO K MnO +MnO +O ↑;

(2)氢氧化钙与氯化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制得的氨气含有水蒸气,故装置B 的作用是:干燥氨气;

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可生成铜、氮气和水,装置D 的作用应是:检验水的生成,故盛放的物质是:无水硫酸铜;

装置C 内的反应为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

22Δ

3CuO+2NH 3Cu+N +3H O ;

氨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故实验现象为:C 装置中黑色物质变成红色;装置D 中无水硫酸铜变蓝; (3)由图可知,装置F 收集气体的方法叫排水法;

(4)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溶液碱性增强,且温度升高,有利于氨气挥发;

该方法的优点是:无需加热、操作简单; 12.试管

23

22KClO 2KCl MnO +3O ↑?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F 消耗

氨水溶液中的水 放出的热量促使氨水挥发、分解而得到氨气 G 碱石灰(其他称谓也可) 2422Δ

NaNO +NH Cl

NaCl+N +2H O ↑ 铜和氧化铜可循环使用,节省试

剂(或避免使用有毒物质而造成污染) 【解析】 【分析】 【详解】

(1)仪器名称:①试管。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加热条件下,二氧化锰催化氯酸钾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3

2MnO 2KClO 2KCl+3O Δ

↑;

用装置C 制取二氧化碳相对于B 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关闭导管阀门,气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 复习指南 1、基本实验、仪器的选择和使用(电表量程的选择,Rp的选择) 2、电路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3、根据实验现象及数据总结规律,必须用准确精练的物理语言回答。 4、根据要求设计实验 实验一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在中考试题中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查: 考查点1.电流表的使用、读数; 考查点2.实验基本操作,如拆接电路时,开关应处于状态(所有电学实验); 考查点3.电路故障分析; 考查点4.实验数据分析及结论的归纳, 即 考查点5.实验的纠错及改进。如实物图接错了 例题1:在“探究串联电路中各点的电流有什么关系”时,小明设计实验步骤如下。 1、选用两个规格(选填“相同”或“不同”)灯泡L1、L2串联起来接到图1所示电路中, 2、闭合开关后发现两个灯泡均不亮,检查各个接线柱均连接良好,小明用一根导线连接AB两点时,两个灯泡仍不亮,连接BC两点时,L1发光,则故障是。 3、排除故障后,把电流表分别把图中A、B、C三点,测出个点的电流。 4、换上另外两个小灯泡,再次测量三点的电流。下表是两次测量的记录数据. 图1 分析和论证: (1)在拆接电路时,开关S必须处于________状态。 (2)结论:串联电路中。 (3)本次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 例题2: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2甲是实验电路图。 图2 (1)电流表应(选填“串联”或“并联”)在被测电路中;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 电流表应接在图甲中的点。 (2)小刘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在排除故障后,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A。 (3)下表是小亮同学在实验中用两盏规格相同的小灯泡测得的实验数据。由实验数据小亮得出 I A/A I B/A I C/A 0.2 0.2 0.4 (4)实验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且各支路的电流相等。 请指出小亮的探究过程的两点不妥之处:①;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初中生物实验探究题专题 评卷人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40小题) 1?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就要设法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为此,某兴趣小组开展了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实验研究. 【实验原理】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可以通过检测氧气的释放速率来测定;产生的氧气滞留在叶片,会使叶片在液体中上浮. 【实验器材】长势相似的绿萝叶片、不同浓度NaHCQ溶液(可分解释放CC2)、注射器、打孔器、如图所示的实验台(不同高度放有三组烧杯)等. 【实验步骤】 ①用打孔器在绿萝叶片上取大小相同的小圆叶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片细胞间隙的气体,使叶片在蒸馏水中都能下沉; ②在每组的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NaHCO溶液(不考虑溶 液密度差异),然后用镊子将小圆叶片放入烧杯中,每个烧杯10片; ③点亮LED灯带,记录每个烧杯中8个叶片上浮到水面所需的时间?时间越长,表示光合作用强度越弱.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可知,本实验中设置的自变量有二氧化碳浓度和 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结果】叶片上浮的平均时间记录如表. (单位:秒) 组别NaHCO相对浓度 50100150 低光强组968801720 中光强组883632498 高光强组767476355 【实验结论】. 【评价反思】①本实验的重要改进是用LED冷光源代替传统的白炽灯,这一改进 对该探究的主要意义是 ②实验中每个烧杯放10个小圆叶片,而统计时只选取前8个小圆叶片上浮的平

均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LLD灯? 2?小科同学发现一个生活现象,道路两旁的红叶石楠春天长出红色的嫩叶,到了夏天,这些红色的叶片变成了绿色,小科猜想可能跟夏天的温度高或光照强有关?于是,小科决定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他借鉴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的实验?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组别甲组乙组 实验材料同种红叶石楠多株同种红叶石楠多株 环境条件阴暗、低温光照充足,适宜温度 处理方法装甲、乙两组植物栽种在各自实验环境中一段时间 (1)交流评价:学习小组同学对该实验方案讨论后认为,因为实验选材和环境条件设置没有控制好变量,该方案并不能探究光照能否影响叶片变绿”请你对该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①对实验材料选择的改进是__________ ②甲组的环境条件应重新设置为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预期:假如光照对叶片变绿确实有影响,预期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食物在胃里是如何消化的? (1)历史上,针对动物的胃是只能研磨食物进行物理消化,还是能同时进行化 学消化的问题有过争议.若穆、斯帕兰扎尼等科学家进行了实验:将一块肉装在由金属丝制成的小笼里,然后让鹰吞食这个小笼,过一段时间,将小笼从鹰体内取出.如果胃在进行物理消化同时,也能进行化学消化,科学家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2)为了研究胃内能进行化学消化的液体是一直存在的,还是在进食后的消化过程中产生的,有人设计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甲:取一群人早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实验乙:取某人中餐前后的胃内容物,进行成分分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班级:姓名:座号: 1、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方案,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时,具有相同的速度,采取的措施是:;(2)小车在水平轨道上滑行时,受到的力一共有个,分别是。 (3)表面最粗糙,小车在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远; (4)由实验结果可推出:若运动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它将做运动。 2、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好处是确定像的位置。 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 蜡烛B,如图2所示,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要确 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在确定蜡烛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在(选填“A”或“B”)侧观察; 王刚同学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不能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 是。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4)将蜡烛逐渐靠近玻璃板时,像的大小(填“变大”、“变小”或“不变”)。(5)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屏幕,不能看到A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选填“实”或“虚”)像。 3、小丽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0cm,它们把蜡烛和凸透镜分别放在如图所示位置, 然后调节光屏至合适的位置,则显示一个倒立(填“放大”或“缩小”)的像,像的位置在60cm 刻度处的侧(填“左”或“右”),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原理与此类似的是。 4、如右图所示,小明是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当杠杆右端下沉时,应把杠杆两端的平衡 螺母向(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 在不挂钩码时,保持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 这样做的好处是:。 (2)杠杆调节平衡后,小明在杠杆上A点处挂4个钩码,在B点处挂6个钩码杠杆恰好在原位置平衡。于是小明便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为:他这样得出的结论是否合理?;为什 图2

实验探究专题练习题

专题四相关练习: 1、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B.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C.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D.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2、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Cu2+、OH- B.Na+、Cl-、SO42- C.Na+、H+、CO32- D.Fe2+、Cl-、NO3- 3、下列各组物质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FeCl3、NaOH、Na2SO4、KCl B.Na2CO3、HCl、CaCl2、HNO3 C.NH4Cl、KOH、Na2SO4、BaCl2 D.KNO3、HCl、NaOH、FeCl3 4、以下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反应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含有三种元素B.参加反应的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1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D.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5、下列方法不能把待鉴别的物质区分开的是() 选项待鉴别的物质鉴别方法 A 软水、硬水加肥皂水,搅拌,观察产生泡沫的多少 B 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加水溶解,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温度的变化 C 食盐水和醋酸加入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 D 棉纤维、羊毛纤维点燃,闻燃烧产生的气味 6、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利用混有少量CO2的CO气体还原氧化铁,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实验室现有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从左到右的方向,装置连节顺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甲→丙→乙→丁 C.乙→甲→丙→甲→丁D.乙→甲→丙→乙→丁 7、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1)写出仪器的名称:E__________、F___________。 (2)图A的实验室制氧气装置有两处错误,请改正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H与B组合,操作弹簧夹可以使反应停止或发生,还可以从“C至H”中选择仪器_______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个可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的装置;若用H2O2和O2,且能获得平稳的气流,应选E(或F)和______组合。 (4)若用图I所示医用塑料袋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导入端为______(填“a”或“b”).(5)用图J所示矿泉水瓶可以证明CO2与NaOH溶液确实发生了反应,其现象是____________,应作的对比试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某金属冶炼厂的管道烟泥中含有炭黑及金属铜和锌。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从管道烟泥中回收金属铜的实验方案,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 (1)步骤①中,过滤操作使用了玻璃棒,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滤液B中的溶质有______________ (填一种)。 (2)步骤④中,所加入的金属X与Zn的活动性顺序是Zn >X, 金属X具有广泛用途,X是__________。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可编辑word)

20佃版《3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专题五实验探究题 夯基提能作业 1.在物理实验中,对物理量有时要进行多次测量 ,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普遍 规律,下列是为了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 ) “测量定值电阻的阻值”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压和电流值 图乙中天平所测物体质量为 乙图:两个压紧的铅块能吊起钩码 ,说明 丙图:导线触接电源后小磁针发生偏转 ,说明 丁图: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一定角度 ,是由于 4.(1)图甲中: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是 g ;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是 mL;弹簧测力 计的示数是 N;温度计的示数是 C O A.在 B.在 C.在 “探究某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关系”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 D.在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时 ,测量多组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 2.(1) 图甲中物体的长度为 cmo 式是 家用白炽灯正常工作时,其两端的电压为 (选填“并联”或“串联” V;白炽灯与电视机之间的连接方 n ft [■Mil]: fT^^rrT] u -屮 ? 11f n 1^14 九 3.根据如图所示的四幅图,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相应的内容。 甲图:风中雨伞容易“上翻” ,是由于 r2 乙 鑑 甲

20佃版《3 年中考2年模拟》专用资源 (2)木块从图乙所示斜面上的位置静止释放,直到撞上金属片,测此过程木块的平均速度。 ①在图中画出需要测量的距离。 ②用粗糙程度相同、 质量不同的木块做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根据公式 一次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 请归纳本实验木块的平均速度与质量是否有关 实验次数木块质量/g 运动距离/m 运动时间/S 1 100 1.000 0.8 2 150 1.000 0.8 3 200 1.000 0.8 4 250 1.000 0.8 5.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溢水杯、空杯、三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物块、细线。 研究物块重空杯重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弹杯、水总浮力的大排开水所受对象G/N G杯/N 簧测力计的示数F7N 重G总/N 小 F 浮/N 的重力G排/N 物块1 1.25 0.35 1.1 0.5 0.15 0.15 物块2 1.15 0.35 1.0 0.5 0.15 0.15 物块3 0.45 0.35 0.3 0.5 0.15 0.15 ,: (1)浸入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的大 小。 (2)把物块1浸没在水中,放手后将 (选填“上浮” “下沉”或“悬浮” io ■- J _ r=- 乙 算出第

人教版-2018八年级物理上实验探究题专题(含答案)

台江一中2017-2018学年度半年及物理上学期期末复习 一、实验,探究题 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3)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 (4)某次实验的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电子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面顶端、中点和底端不同时刻,则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m/s. (5)小车从斜面顶端到底端时,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完全相同的两个音叉进行实验,并将系在细线上的轻质小球靠近音叉来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实验中通过观察小球是否被弹开来显示实验现象. (1)若在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只敲击了乙音叉,听到乙音叉发声同时也看到小球被弹开,说明它也在振动发声,由此说明. (2)轻质小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答:. (3)这种思维方法叫做(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3、某同学在做研究某物质熔化时的规律的实验时得出如下数据: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加热时间 (min) 温度(℃)64 68 72 76 80 80 80 80 84 88 92 96 则由装置图(如图)和上表数据可知: (1)此物质一定属于.(填“非晶体”或“晶体”) (2)此物质的熔点是,在第10min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 存态”) (3)此物质的温度达到72℃时,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 (4)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插入固体粉末中,不要碰到试管底或. (5)把试管放在有水的烧杯中加热是为了使固体粉末受热;其中烧杯中的水面应(填“高 于”或“低于”)试管中物质的上表面. (6)此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 4、如图甲是“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的装置示意图.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整理).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一、气体的制取、干燥及装置连接 1、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学习了气体的制取和收集后,对相关知识进行总结,请你一起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内容: (1)写出下列仪器名称:a ;b .图3 (2)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口通入(填“c”或“d”). (3)装置B、C都可用来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相对于装置B在操作方面的优势是。也可用加热碳酸氢钠(NaHCO3)固体(产物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来制取CO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若用此法来制取CO2,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收集装置为. (4)实验室制取氧气有以下主要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把药品装入试管后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熄灭酒精灯⑤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⑥从水槽中取出导管。正确的操作顺序是(写序号)。(5)若用F收集CO2,要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目的是;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填“有”或“无”)明显影响. 2、图3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洗气:除去CO2中的水蒸气,装置内应盛的物质是,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2)检验:证明CO中混有CO2,装置内应盛。 (3)贮气: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填“A”或“B”,下同。) 若用排空气法收集O2,气体应从装置的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H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若用排水法收集O2,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端通入。 3、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收集某气体只能采用E装置,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性质;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 4、实验室用图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是,装置C的作用是。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中所盛试剂是,反应后装置E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3)为证实生成的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装置B应改盛溶液。 (4)氢气还原氧化铜的主要操作步骤有:①加热氧化铜②检验氢气纯度③停止加热④通入氢气⑤停止通入氢气。正确的操作顺序(序号)是。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一、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 (1)作出的假设是。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在设计实验时,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以便形成。 (3)每个实验装置中放入10只鼠妇,每分种统计一次明亮和阴暗土壤中的鼠妇数目,统计10次,计算10次统计数的值,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用10只而不是用1只鼠妇做实验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束后应该把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_. (4)得出的结论是。 (5)如果“探究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则实验中的变量是,需要给鼠妇提供和两种环境。 二、【显微镜的使用】 1、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如果目镜上标有5×,物镜上标有40×,则显微镜观察到的物体被放大的倍数是。 2、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关系是,这说明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像。如果视野的右下方有一物像,我们向______移动玻片标本,物像就会到视野中央。 3、怎样判断污点在目镜上、物镜上、还是在玻片标本上? 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则在目镜上;再移动玻片标本,如果污点动则在标本上;如果两处都不动,则在物镜上。 4、用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必须是。 5、可调节光线强弱的是() A、遮光器和载物台 B、反光镜和通光孔 C、遮光器和反光镜 D、反光镜和载物台 三、【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1、擦→滴→撕→展→盖→染→吸 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一般是() ①染色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盖 盖玻片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2.制作洋葱鳞片叶片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正确使用盖玻片的方法是() A、将盖玻片迅速盖在载玻片上 B、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慢慢盖上 C、将盖玻片放在载玻片一端,推向中间 D、将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滴液,另一边快速盖上 3、下列关于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和载玻片擦拭干净,然后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 B、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外侧撕取一小块透明的薄膜 C、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 D、用稀碘液进行染色 四、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1、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用凉开水漱口 B、在载玻片上滴加生理盐水 C、口腔上皮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核 D、用碘液进行染色 2、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其目的是 五、【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方法步骤 (1)把盆栽天竺葵放到处一昼夜,目的是: (2)用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光下照射。使叶片的见光部分和未见光部分形成________ (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纸片。 (4)把叶片放入盛有的小烧杯中,加热,使叶片含有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如此加热的目的是 (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 1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及答案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三) 1.(6分)小伟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系列探究活动。从分液漏斗依次向集气瓶中加入①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②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③一定量的 稀盐酸。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2)实验②的探究目的 是。 (3)整个实验过程中,酚酞起到的作用是。(4)实验③结束时,集气瓶内溶液澄清,则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 (写其中的一种),确定该组成的方法是 2.(7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图装置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仪器的固定装置已经省略) (1)A装置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实验开始后,关闭K2、打开K1,可观察到B中现象为; C中的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 待蜡烛熄灭后,铁片上的棉花剧烈燃烧起来,由此可得到的推论 是。 (3)实验开始后,关闭K1和K3,打开K2,观察E中现象,然后打开K3,再观察E中现象,其不同之处是, 有关反应的方程式为。 3.(8分)三位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当观察到玻璃管A中的 粉末由红色逐渐变为黑色时,停止加热,继续通一氧化碳,冷却到室温,停止通气,同时观察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装 小明认为:依据上述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小红认为:仅从上述实验现象,不足以证明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 她增加了一个实验:用磁铁靠近生成的黑色固体,看到有黑色固体被磁铁吸引。 于是得出生成的黑色固体为金属铁的结论。 小光通过查询有关资料得知: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加热条件下,可发生如下反应: 3 Fe 2O 3 + CO 2 Fe 3O 4+ CO 2 (2)四氧化三铁(Fe 3O 4)为黑色固体,有强磁性,能够被磁铁吸引。 因此,小光认为小明和小红的结论都不能成立,你是否同意他的说法? ,请 具体说明你的理由 小光欲通过实验检验生成的黑色固体是否 含有金属铁。请你帮他设计实验并填写下表。 除上述方案,还可以采取另一种实验方案,所用的试剂是 ,将该试剂与黑色固体混合,通过观察 ,判断黑色固体中是否含金属铁。 4.(8分)小丽去爷爷家,发现爷爷买了一台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她仔细阅读了所用制氧剂的说明 对制氧剂产生了兴趣。 【查阅资料】过碳酸钠(化学式2Na 2CO 3·3H 2O 2)俗称固体双氧水,白色结晶颗粒。过碳酸 钠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是很好的固体氧释放剂。 【做出猜想】猜想Ⅰ:A 剂可能是过碳酸钠。猜想Ⅱ:B 剂的作用是催化作用。 △ === 氧 氧立得复方制氧剂 A 剂:固体氧释放剂。 B 剂:不溶于水的固体,保证出氧速率稳定。 1. 用法与用量:将A 剂、B 剂先后放入装好水的 氧立得制氧器反应仓中,通过导管和鼻塞吸氧。 2. 规格:A 剂:50g/包 B 剂:3g/包 氧立得便携式制氧器 反应仓

专题四 实验题

专题四实验题 类型一光学实验 1.(2015·山西)如图所示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垂直__(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反生了__漫__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向平面镜,在纸板F上可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得数据如上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结论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把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反射角(把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当作入射角)__。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反射光和入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到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不合理。小明没有把纸板F折转,再次进行观察纸板上是否还能看到反射光__。 2.(2015·苏州)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__较薄__(填“较厚”或“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__像与物的大小相等__。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__后__(填“前”或“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分析表中数据,__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__。 3.(2015·安徽)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让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水槽内的水中,看到如图所示的现象。 (1)请在图中分别作出入射角(用字母i表示)和折射角(用字母r表示)。

2018全国中考物理专题分类——实验探究题

21.(2018·贵阳)如图甲所示,是科技迷小明制作的“真空炮”模型:在一根两端开口、内壁光滑、水平放置的透明塑料管左端管口处,放置一枚弹丸;管口两端各有一块可自由开合的挡板;靠近管口右端连接一抽气机。抽气一段时间后,迅速将挡板1打开,弹丸便可冲开挡板2从管右端射出。 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明提出了如下猜想: A:与弹丸的形状有关 B:与弹丸的直径有关 C:与塑料管的长度有关 小明在塑料管壁两侧安装了多套光电传感计时器,用于测量弹丸在管中不同位置的运动速度。 请完成下列各实验步骤的填空: (1)抽出挡板1时,弹丸受到的动力来自于其两端气体的气压差。 (2)探究猜想A时,控制其他因素相同,分别用球形与弹头形弹丸进行实验,测得弹丸速度大小随运动位置变化关系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则出口速度较大的是弹头形弹丸。 (3)探究猜想B时,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弹头形弹丸重复上述实验,发现直径越小的弹丸,出口速度越小。你认为直径小的弹丸出口速度小的原因可能是直径越小,质量越小,惯性越小,运动状态越容易改变,速度减小的快。 【解答】解:(1)抽气机将透明塑料管内的气体抽出,管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大于里面的大气压,里外气压差将弹丸压出; (2)由图乙知,弹头形弹丸的出口速度大; (3)探究猜想B即探究弹丸从管口射出的出口速度与弹丸的直径的关系时,需要控制弹丸的质量一定,改变弹丸的直径,而小明仅换用底面直径不同的两枚

10.(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甲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近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 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图乙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小钢球初始位置 A B C 0.5 0.4 0.3 距压力传感器 高度/米 1.90 1.78 1.66 压力传感器 达到的最大示数/牛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速度的增加而 增大。

酸碱盐实验探究题专题

1、某海洋化工集团用氨碱法生产的纯碱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 注明:碳酸钠≥96%。为测定工业纯碱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图装置: 【实验步骤】 ①准确称取盛有碱石灰的干燥管的质量为158.0g,再准确称取11.0g纯碱样品并全部放 入A中; ②组装全部反应装置并检查气密性,关闭d;由e逐滴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 ③打开d,慢慢鼓入空气10min; ④再称干燥管的总质量为162.4g。 【问题分析】 ⑴通过装置B鼓入空气的目的是。 ⑵不设置装置C将使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原因是。 ⑶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结果精确到0.1%) 2、有一实验事实: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但有铜生成,而且有较多的气体产生。为确 定气体的成分,进行下列实验探究。 ㈠探究:从物质组成元素角度分析,气体可能是SO2、O2、H2中的一种或几种。 ㈡实验: ⑴甲同学为确定是否含有SO2,他将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颜色未发生变 化,证明该气体中没有SO2 。 ⑵乙同学认为只有O2,则可用是来检验。实验证明乙同学的观点不正确 ...。 ⑶丙同学为判断是否含有O2,同时确定气体成分,通过查阅资料得知: O2+4KI+4HCl=2I2+4KCl+2H2O,I2为碘单质。于是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㈢实验现象与结论:A中观察到,证明无O2;B中观察到铜网表面变红,证明该气体是H2。 ㈣实验反思: ⑷大家认为丙同学在加热之前,应对气体先以确保安全。 ⑸由上述实验可知,硫酸铜溶液显性(填“酸”或“碱”)。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了工业“侯氏制碱法”的原理后,知道: 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提出问题】能否在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中制取NaHCO3的过程呢? 【实验验证】如下图是该学习小组进行模拟实验时所用到的部分主要装置。已知浓氨水遇生石灰会产生大量的NH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塞紧带长颈漏斗的橡胶塞,夹紧弹簧夹后,从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水面高于试管的水面,停止加水后,若__________,说明装置不漏气。装置完成后,在A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D是连接在装置A与装置C之间的气体净化装置,进气口是______(填a或b), D 的作用是除去A中挥发的氯化氢气体。 (3)实验时先向饱和NaCl溶液入较多的NH3(溶液显碱性),再通入足量的CO2,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填写序号) ①使CO2更易被吸收②NH3比CO2更易制取③CO2的密度比NH3大 (4 )用的方法将生成的NaHCO3晶体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得出结论】利用“侯氏制碱法”在实验室可以制取NaHCO3。 4、某中学科学兴趣小组按照课本实验方法(如图甲),做木炭与氧化铜反应实验时,发现 很难观察到紫红色铜的生成,却往往有暗红色固体出现。他们决定对这个实验进行探究和改进。 【提出问题】暗红色的固体是什么?如何选择合适的条件,使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更明显? 【查阅资料】铜有+1和+2两种化合价,通常情况下,氧化合价为-2,碳的化合价为+4或-4。 【猜想与假设】 (1)同学们认为这种暗红色固体可能是一种化合物,并猜测它的化学式为。 (2)同学们还认为,通过改变反应物的状态、质量比,以及反应装置,可以使该实验现象更加明显,减少出现暗红色固体的情况。 【分析与交流】

化学中考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有答案)

实验探究题 1、某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麽物质? 【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 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1)小红取少量残留废液和少量氯化钙溶液分别加入到两支试管中,并分别滴入无色酚酞试液作对比试验,结果两支试管中溶液均无色,于是小红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是正确的,理由是 酸性、中性物质都不能使酚酞溶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剂 ,当加入该试剂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溶液显红色 。 【拓展应用】(1)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 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碳酸钙 ,反应完全后过滤。 (2)通过以上探究你认为实验室的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导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管道,污染环境等等 。(写一条) 2、某学习小组在探究CO 2与NaOH 溶液反应的实验中,先用铝制易拉罐收集满一罐CO 2气体,然后迅速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NaOH 浓溶液,立即将易拉罐口封闭(不漏气),轻轻摇动易拉罐,发现易拉罐很快变瘪,但过一段时间后,易拉罐又重新鼓起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忽略不计)。 【提出问题】易拉罐为什么先瘪后鼓? 【分析猜想】易拉罐开始时变瘪的原因 是 O H CO Na CO NaOH 2322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易拉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易拉罐中又生成了气体A ,其成分极有可能是CO 2或 H 2。 【查阅资料】①Na 2CO 3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只有在高温条件下才会分解; ②铝单质比较容易被酸、碱腐蚀。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为了检验铝制易拉罐中重新生成的气体成分,小组又进行如下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实验现象:

2019年中考化学复习题型复习(四)实验探究题专题练习

题型复习(四) 实验探究题 题型之一 物质组成成分的探究 1.(2017·孝感)小明同学欲回收中考化学实验操作考试(考题:鉴别碳酸钠和氯化钠两瓶白色固体)用剩的药品。他对其中的一瓶药品是否纯净产生怀疑,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其成分展开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白色固体为碳酸钠;猜想二:白色固体为氯化钠;猜想三:白色固体为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 【实验结论】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猜想三正确。 【反思评价】小明同学根据实验结论领悟到:老师强调加入稀硝酸并且至过量的目的是__检验并除去CO 2- 3__。他认为,若只将实验步骤中的过量稀硝酸换成过量稀盐酸,重复以上实验操作,虽然也会产生相同的实验现象,但 不能确认猜想三是否正确,理由是__引入Cl - 对实验造成干扰__。 【归纳总结】①在选加试剂检验物质成分时,既要考虑除尽原有的干扰物质,又要防止__引入__新的干扰物质;②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规范操作以避免药品被__污染__。 2.(2018·益阳)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溶液(受损标签如图所示)。咨询实验老师得知,这瓶无色溶液是一种常用的盐溶液。小组同学对这瓶溶液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无色溶液是什么物质的溶液? 【猜想与假设】小组同学提出了如下假设:①碳酸钠溶液;②硫酸钠溶液;③氯化钠溶液。 【讨论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同学经过讨论,认为有一条假设不合理。 (1)请你指出不合理的假设并说明不合理的理由:__③,氯化钠中不含氧元素__。 【查阅资料】硫酸钡既不溶解于水也不溶解于酸;碳酸钠溶液呈碱性;Ba(OH)2 的化学性质与 Ca(OH)2相似。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完善小组同学的“相互评价”。

初三化学专题复习探究性实验题模板

初中化学几类探究题分析 一、C、Fe、Cu、FeO、Fe 2O 3 、CuO等物质性质的探究题 1、对碳的探究,一般考察木炭的颜色,与氧气的反应及它的还原性。 2、对铁的探究,一般考察它与酸的置换反应、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及亚铁盐溶液的颜色。 3、对铜的探究考察铜的颜色、及与氧气反应后得到的氧化铜的颜色且铜与盐酸、稀硫酸不发生置换反应。 4、对FeO、Fe 2O 3 、CuO等物质的探究主要考察本身的颜色以及与盐酸、稀 硫酸反应而溶解后溶液的颜色。 一般以填写实验报告册的形式给出,根据猜想填写实验步骤、观察到的现象、及由现象得出的结论。 常见的现象: 1、对碳而言与盐酸、稀硫酸不反应常说黑色固体不溶解,它的氧化产物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对铁而言它比较活泼与盐酸、稀硫酸反应常说黑色固体溶解、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FeO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浅绿色。CuO 与酸反应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变为蓝色。Fe 2O 3 与酸反应红色固体溶解,溶液变 为黄色。 所以针对不同的猜测,叙述的现象各不相同,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把握好物质的性质的差异,描述正确的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 举例如下: 第一题:现在许多食品都采用密封包装,但包装袋中的空气、水蒸气仍会使食品氧化、受潮变质,因此一些食品包装袋中需放入一些脱氧剂,以使食品保质期更长一些。甲、乙、丙同学为了探究“脱氧剂”的成分,从某食品厂的月饼包装袋中取出“脱氧剂”一袋,打开封口,将其倒在滤纸上,仔细观察,脱氧剂为灰黑色粉末,还有少量的红色粉末。 提出问题:该脱氧剂中的黑色粉末、红色粉末各是什么?

猜想:甲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红色粉末可能是铜。 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铁粉,也可能还有少量的活性炭粉,红色 粉末是氧化铁。 丙同学认为:灰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活性炭粉,红色粉末可能是铜。(1)、你认为同学的猜想正确。 (2)、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验证你的猜想是正确的,并填写以下实验报告: 第二题:某校进行化学实验考察时,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小包黑色粉末,这种黑色粉末可能是氧化铜、木炭粉或者是这两者的混合物,让他们通过实验探究来确定。某同学探究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假设1:黑色粉末是木炭粉; 假设 2:;假设 3:;(2)〔设计实验方案〕:他对实验进行了一下设想和分析: 取少量黑色粉末于烧杯中,并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则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如下表,请你完成下表。 (3)〔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及分析,确定该黑色粉末为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