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材料学基础知识

服装材料学基础知识
服装材料学基础知识

服装材料学--服装基础知识

引言

不同服装材料其性能表现各不一样,带来服装应用范围和最终用途也会大相径庭。因此,认识和掌握服装材料的各种性能,对正确地选用材料,合理地设计服装,满意地穿着服装会大有帮助,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服装材料的性能包括物理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外观性能以及卫生保健性能和缝纫加工性能等服用性能。

第一节服装材料的物理机械性能

一、定义

织物在外力作用下引起的应力与变形间的关系所反映的性能叫做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它包含强度、伸长、弹性及耐磨性等方面的性能。

二、强度性能

1.织物的拉伸强度与断裂伸长率

织物在服用过程中,受到较大的拉伸力作用时,会产生拉伸断裂。将织物受力断裂破坏时的拉伸力称为断裂强度;在拉伸断裂时所产生的变形与原长的百分率,称为断裂伸长率。织物的拉伸断裂性能决定于纤维的性质、纱线的结构、织物的组织以及染整后加工等因素。

⑴纤维的性质:纤维的性质是织物拉伸断裂性能的决定因素。纤维的断裂强度是指单位细度的纤维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单位:CN/dtex。在天然纤维中,麻纤维的断裂强度最高,其次是蚕丝和棉,羊毛最差。化纤中,锦纶的强度最高,并且居所有纤维之首,其次是涤纶、丙纶、维纶、腈纶、氯纶、富强纤维和粘胶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强度虽低,但略高于羊毛,在湿态下,其强力下降很多,几乎湿强仅为干强的40~50%。除粘胶纤维外,羊毛、蚕丝、维纶、富强纤维的湿强也有所下降,但棉、麻纤维例外,其湿强非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提高。涤纶、丙纶、氯纶、锦纶、腈纶等则因吸湿小,而使其干、湿态强度相差无几。至于断裂伸长率,则属麻纤维最小,只有2%左右,其次为棉,只有

3~7%,蚕丝15~25%,而羊毛属天然纤维之首,可达25~35%。化纤中,以维纶和粘胶纤维的断裂伸长率最低,在25%左右,其它合纤均在40%以上。

因此,各类纺织纤维的拉伸性能是不同的:棉麻类属高强低伸型,羊毛属低强高伸型,而锦纶、涤纶、腈纶等属高强高伸型,此外,还有维纶和蚕丝属中强中伸型。一般细而长的纤维织成的织物比粗而短的纤维织物拉伸性能好。

⑵纱线结构:一般情况下,纱线越粗,其拉伸性能越好;捻度增加,有利于拉伸性能提高;捻向的配置一致时,织物强度有所增加;股线织物的强度高于单纱织物。

⑶织物的组织结构: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定长度内纱线的交错次数越多,浮长越短,织物的强度和断裂伸长率越大。因此,三原组织中以平纹的拉伸性能为最好,斜纹次之,缎纹织物最差。

⑷后染整加工:织物的后整理对拉伸性能的影响,应视具备情况而定,有利有弊。

织物拉伸性能可用断裂强力、断裂伸长、断裂长度、断裂伸长率、断裂功等指标来表达。国际上通用经纬向断裂功之和作为织物的坚韧性指标。

2.织物的撕裂强度

在服装穿着过程中织物上的纱线会被异物钩住而发生断裂,或是织物局部被夹持受拉而被撕成两半。织物的这种损坏现象称为撕裂或撕破。目前,我国在经树脂整理的棉型织

物和其它化纤织物测试中,有评定织物撕裂强度的项目。织物撕裂强度的影响因素同拉伸性能,所不同的是撕裂性能还与纱线在织物中的交织阻力有关,因而表现出平纹组织织物的撕裂强度最小,方平组织织物最大,锻纹和斜纹组织处于两者之间。织物的撕裂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出织物的活络、板结等风格特性。

测试织物撕裂强度的方法,国家标准中规定有三种:单缝法、梯形法、落锤法。这三种方法分别适合于测试经染整加工处理的织物、各种机织物及轻薄非织造织物。针织物一般不作撕裂试验。

3.织物的顶裂强度

织物局部在垂直于织物平面的负荷作用下受到破坏,称其为顶裂或顶破。顶破与衣着用织物的拱肘拱膝现象相关,也与手套及袜子的受力情况相似。顶破试验可提供织物多向强伸特征的信息,特别适用于针织物、三向织物、非织造布及降落伞用布等。

国家标准中规定,顶裂试验采用弹子式或气压式顶裂试验机进行。测试指标为顶破强度和顶破伸长。

三、抗皱性与弹性

抗皱性是指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也称为折痕回复性;弹性是指织物变形后的恢复能力。二者同归于织物的弯曲性能。织物并非完全弹性体,织物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可变的弹性变形和不可变的塑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织物能立即恢复原状或经过一段时间逐渐恢复原状的性能称为可变弹性变形,包括急弹性变形和缓弹性变形;当外力去除后织物不能恢复原状的性能称为不可变塑性变形。影响抗皱性和弹性的主要因素有纤维性质、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及染整后加工等。

⑴纤维性质:纤维的抗皱性和弹性是影响织物抗皱性和弹性的主要因素,抗皱性决定于纤维初始模量的大小。初始模量是指较小的拉伸力与变形应力之比。初始模量越大,抗皱性越好;初始模量越小,抗皱性越差。在天然纤维中,以麻纤维的初始模量属首位,且在所有纤维中其值最大,棉、蚕丝次之,羊毛最差。在化纤中,初始模量从大到小依次是涤纶、粘胶纤维、腈纶、维纶、丙纶、氯纶、锦纶。弹性与纤维在小变形下的拉伸回复性能成线性关系,天然纤维中的羊毛弹性最好,氨纶又称之为弹性纤维,其次是锦纶、丙纶、涤纶、腈纶、氯纶和维纶,以粘胶的弹性为最差。

因此,涤纶初始模量高,弹性好,其织物不易折皱,保形性好,而锦纶虽然弹性好于涤纶,但初始模量低,其织物挺括度不如涤纶织物好,相比之下,涤纶更适合于做外套服装,而锦纶织物则在肘部、臀部、膝部会隆起来。麻、棉、粘胶等纤维初始模量较高,但弹性差,其织物一旦形成折皱,不易消失。

⑵纱线结构:纱线捻度适中,其织物抗皱性好,否则抗皱性会因捻度过大或过小而变差。

⑶织物的组织结构:一般组织点少的织物抗皱性好,因此锻纹组织织物的抗皱性较好,而平纹组织织物较差。

⑷染整后加工:织物经过热定型和树脂整理,可提高抗皱性。

表达织物抗皱性的指标为折痕回复角,而反映弹性大小的指标是弹性恢复率。它们的测定均有国家标准统一的测试方法。

四、耐磨性

织物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磨损而引起织物损坏,将织物抵抗磨损的特性称为耐磨性。磨损是服装织物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影响因素仍是纤维的性质、纱线的结

构、织物组织及染整后加工特性。

⑴纤维的性质:在各种纤维中,以锦纶的耐磨性为最优,其次是涤纶、维纶、丙纶、氯纶,腈纶的耐磨性最差。天然纤维中,羊毛的耐磨性相当好,棉、蚕丝和麻的耐磨性一般。这就是锦纶常用来制袜,而羊毛耐穿的原因。

⑵纱线结构:纱线粗,其织物耐磨性好;捻度大的织物耐磨性亦好;股线织物的耐磨性优于单纱织物。

⑶织物组织结构:在经纬密度较疏松的织物中,平纹组织织物的耐磨性最好,锻纹组织最差;而在经纬密度较大的紧密织物中,结论正好相反,平纹织物的耐磨性最差,锻纹织物耐磨性最好。一般,过松、过紧的织物都不利于织物的耐磨性。

⑷染整后加工:织物经过树脂整理,可提高其耐磨性。

织物的磨损分平磨、曲磨和折边磨等。衣服的袖口与裤脚属平磨,而衣裤的肘、膝部是曲磨,上衣领口、裤脚边则属折边磨。

织物耐磨性能的测试有实际穿着试验与仪器试验两类。评价织物耐磨性的指标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经一定的摩擦次数后,以织物物理性能发生的变化表示。例如用样卡来对比评定外观色泽、起毛起球级别,用仪器来测定强度、重量、厚度、透气量等的变化率。

②以试样上出现一定的物理形态变化(如产生破洞)时的摩擦次数来表示。

③采用综合耐磨值:

综合耐磨值=3/(1/耐平磨值+1/耐曲磨值+1/耐折边磨值)

第二节服装材料的化学性能

一、定义

服装材料的化学性能是指服装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作用和干扰,使其性质发生变化,甚至破坏,而服装材料能够抵抗这种变化和破坏的性能。它一般包含材料的耐热性、耐旋光性及耐酸、碱等化学药品性能。

二、耐热性能

服装材料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热的作用,如染色、热定型、洗涤、熨烫、干燥等,织物受热作用后,其强度一般会下降,强度下降的程度随温度、时间和纤维种类而异。将织物在高温下保持自己物理机械性能的能力叫耐热性。织物耐热的性能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呈现出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直至高温下,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分解炭化或合成纤维软化、熔融。

1.纤维的性质

织物的耐热性决定于纤维耐热性的好坏。在天然纤维中,麻的耐热性最好,其次是蚕丝和棉,羊毛最差。在化学纤维中,粘胶纤维的耐热性很好,常被用作轮胎粘帘子布,涤纶的耐热性也非常好,其次是腈纶,而锦纶和维纶、丙纶的耐热性较差,锦纶遇热产生收缩,维纶不耐湿热,丙纶则耐湿热不耐干热,耐热性最差的纤维应属氯纶。

2.织物的性质

服装材料的耐热性包含热可塑性和热收缩性。热可塑性是指织物受热后塑性增加,即将织物加热压成一定形状后使其迅速冷却,织物会在这一形式下固定下来。任何织物都具有热可塑性,以羊毛和合纤表现更为突出。服装进行熨烫定型就是利用了这一点。热收缩性是指织物受热后产生收缩的性能,一般羊毛和合成纤维都会产生热收缩。羊毛在湿热条件下反复受外力作用,纤维之间会互相缠在一起交编毡化,这就是羊毛特有的缩绒

性。利用这一特性可生产质地丰满的粗纺呢绒和毛毡,使其表面形成一层毛绒,手感更加柔软,外观更加美丽,而精纺呢绒为了保持布面的光洁和织纹的清晰,要进行防缩绒处理,这也是羊毛穿着过程中不易保持尺寸稳定的根本原因。在合成纤维中,维纶的热水收缩率很高,因此维纶不宜用热水洗涤,而其它合纤也都有不同程度的热收缩,因而在制作这类织物服装时,裁剪规格要略大些。

3.检测方法

评价织物和服装耐热性能优劣的指标有两种:抗熔孔性和阻燃性。

⑴搞熔孔性:织物在局部接触火星或高温时抵抗形成孔洞的性能称为抗熔孔性。其测定方法常用落球法和烫法。落球法是把加热的玻璃或钢球放在水平张紧的织物上,用织物形成熔孔所需的最低温度,或球体在织物上停留的时间来加以评定。烫法是将加热到一定温度的钢球落在织物试样上,经一定时间后,观察试样的烫痕来加以评定。

⑵阻燃性:服装材料的阻燃性是指织物是否容易燃烧和是否经得起燃烧两层含义。织物的阻燃性与纤维本身的燃烧性能有关,还与织物组织、厚度、重量、空气含有量有关。各种纤维的燃烧性能如下:纤维素纤维与腈纶易燃,羊毛、蚕丝、锦纶、涤纶、维纶等可燃,氯纶纤维难燃,而石棉、玻璃等纤维不燃。通常将织物的阻燃性用极限氧指数(LOI)表示,即材料点燃后在大气里维持燃烧所需要的最低含氧量的体积百分数。极限氧指数越大,表示织物越难以燃烧,耐热性能越好。

三、耐旋光性能

服装材料在使用和贮存中,由于日光和大气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会发生氧化,使性能逐渐恶化,强度降低,以致丧失使用价值。这种现象称为服装材料的“老化”。将服装材料抵抗气候作用的性能叫耐气候性,而其中抵光太阳光作用的性能叫耐旋光性。耐旋光性对于经常在露天使用的服装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1.纤维的性质

织物的耐旋光性随纤维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中,羊毛和麻的耐旋光性是较好的;棉和粘胶纤维的耐旋光性较差;蚕丝的耐旋光性最差。在合成纤维中,腈纶的耐旋光性最好;涤纶的耐旋光性较好,接近羊毛,维纶的耐旋光性较差,与棉接近;锦纶的耐旋光性差,和蚕丝相近;而丙纶和氯纶的耐旋光性最差。

2.织物的性质

各种纤维织造的织物,其耐旋光性差异决定了应用范围和条件的差异。因腈纶的耐旋光性很好,居各类纤维之首,因此可用作窗帘、床罩及旅游装、泳装等户外服装;涤纶织物的耐旋光性仅次于腈纶而优于其它纤维织物,适合于制作外衣服装;呢绒织物虽有较好的耐旋光性,但不宜长时间在日光下曝晒,否则会失去羊毛油润的光泽而泛黄,给人以陈旧干枯之感;丝绸和锦纶织物更是如此,因为日光中的紫外线对其有脆化、破坏作用,长时间曝晒,不仅使其色泽变黄,且强度显着不降,故这类织物不适宜做户外用装。一般,大多数织物应在阴凉通风处阴干,这不仅有利于保持织物色泽的鲜艳,而且可以延长织物的使用寿命。

3.检测方法

服装材料的耐旋光性,可用两种方法加以测试,即露天曝晒法和人工模拟试验法。前者的优点是试验条件比较接近实际穿用的条件,缺点是试验周期长和试验结果的再现性差。后者为仪器试验法,其优点是空气的温湿度和辐射强度可以控制,试验的老化过程可以加速进行,试验结果较稳定,但缺点亦存在,因仪器所用人工光源与日光的光谱分布有

差别,故不同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实际使用中,可根据不同需要,分别采用不同方法测试服装材料照射一定时间后,其强度损失的百分率来反映其耐旋光性的优劣程度。

四、耐化学药品性能

服装材料抵御各种化学药品的能力,称为服装材料的耐化学药品性。这一性能在服装的洗涤、除污垢、染色、漂炼等过程中有重要影响,因为在这些过程中,服装材料会遭遇到不同程度的酸、碱及氧化剂、漂白剂等化学药品的作用。此外,经药品处理后的织物对人体皮肤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对服装材料的耐化学药品性能加以考察研究。

1.纤维性质

各类服装材料的耐药品性,可以从原料纤维的特性上来加以考虑。

⑴耐酸性:蛋白质纤维的耐酸性好于纤维素纤维的耐酸性,因此,羊毛和蚕丝纤维无论是在有机酸还是无机酸中都能使其质量不受或少受影响。一般情况下,弱酸或低浓度强酸在常温下对其不产生明显破坏作用,随着温度和浓度的提高,强酸对其破坏作用将相应增加。棉、麻和粘胶纤维的耐酸性相对较差,无论是强酸、弱酸,还是有机酸、无机酸都会不同程度地起破坏作用。棉纤维对盐酸、硫酸、硝酸等无机酸极不稳定,会与其作用而使纤维强度显着下降,一般有机酸对棉不发生作用;麻对酸的稳定性要好些,没有棉那幺敏感,热酸会使麻受到损伤,而冷浓酸则几乎不对麻发生作用。化纤中,丙纶和氯纶的耐酸性最好;涤纶的耐酸性良好,它们对无机酸和有机酸都有良好的稳定性;腈纶的耐酸性较强,对有机酸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浓硫酸中会溶解;锦纶的耐酸性是合纤中最差的,各种浓酸都会使其分解;维纶则不耐强酸,易溶解。

⑵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耐碱性好于蛋白质纤维。因此,棉、麻和粘胶纤维在常温下耐稀碱作用;而蚕丝和羊毛的耐碱性很差,碱对它们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作用大小随碱液的浓度、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浓度越大,温度越高,其破坏力越强。化纤中,涤纶的耐碱性最差,它对弱碱有好的稳定性,而强碱会使其表面受腐蚀,部分表面脱落呈现凸凹不平现象;锦纶的耐碱性好于涤纶;腈纶在强碱液中会溶解;维纶、丙纶的耐碱性均较好;氯纶在室温下一般不受碱的影响。

2.织物性质

了解了纤维的耐酸碱性,便不难领会各种织物在化学药品劳动环境中用作工作服的必然性。因弱酸或低浓度强酸对羊毛纤维无显着的破坏作用,因此羊毛织物可在弱酸性染料中染色,且可作防酸工作服;而棉织物在碱液中的表现,可使其得到“丝光”处理;涤纶遇强碱的腐蚀作用,则被利用来制涤纶烂花织物。人们正期待着应用服装材料的耐化学药品性加工出更多、更好、更有用的产品。

3.检测方法

测试服装材料的耐酸碱性,一般使用在一定温度、一定浓度和一定PH值的溶液中其强度的下降程度或材料的重量、着色等性质的变化程度来表达。目前还没有能称得上是统一的标准试验法。

五、染色性能

织物的染色性能是指织物对各种染料的上染难易程度和染色的鲜艳程度。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原料的可染性。一般情况下,在天然纤维中,棉对染料具有良好的亲和力,染色容易,色谱齐全,色泽也比较鲜艳;麻的染色性能不如棉纤维,色泽单一,多给以漂白处理;蚕丝和羊毛的染色性能很好,可用多种染料上染,且色彩鲜艳柔和,色谱齐

全。化纤中,粘纤的染色性能很好,比棉更易上色;涤纶染色鲜艳;维纶染色后色泽不够鲜艳,与丙纶和氯纶一起归入染色性差的纤维。

织物染色性能的优劣,可通过测定染料的上染率、染色后的染色牢度等加以掌握。

第三节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

一、定义

服装材料质量的好坏、性能的优劣,终将表现于服用性能上,即服装穿着使用后能否保持优良的外观形态,服装的缝纫制作过程是否容易,服装对人体可否保持舒适感等,只有准确地掌握和了解这些性能,才能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合理地选择相应的衣料制作服装。

二、外观风格性能

(一)尺寸稳定性

服装在生产和穿着过程中,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服装造型走样。这种变形不仅会影响服装的外观美,且会影响穿着者的情绪,因而必须加以克服,以保证服装尺寸稳定性。服装尺寸稳定性含有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折皱变形、收缩变形等,这里主要讨论在服装和织物上最频繁发生的收缩变形的内容——织物的缩水性。

织物被水浸湿后会产生收缩,这种收缩叫做缩水,缩水的百分率叫缩水率。服装无论是在加工过程中,还是穿着洗涤后都会面临缩水的问题。缩水和织物结构以及纤维、纱线的性能,加工条件等有关,分析原因,可知:一方面与纤维的吸湿性有关,由于纤维吸湿后横向膨胀变大,使织物中经纬纱线的弯曲度增大,织物变厚,尺寸缩短;另一方面是由于在纺纱、织造、染整加工过程中,纤维受到一定程度机械外力作用而使纤维、纱线和织物有所伸长,致使留下潜在应变,当织物一旦浸入水中处于自由状态,则拉长部分会不同程度地回缩回去,出现缩水现象。

1.纤维性质

各种纤维缩水率是不一致的。一般亲水性纤维(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缩水率大;疏水性纤维(合成纤维)缩水率小,甚至不缩水。如棉、粘胶纤维的缩水率大,而丙纶几乎不缩水。毛纤维缩水率大的原因,除与棉、粘胶纤维有相同之处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便是羊毛的缩绒性。为此,在羊毛织物上采取了许多限制羊毛缩绒的防缩处理。2.织物性质

在相同织物规格条件下,粘胶、棉、麻、丝绸等吸湿性好的织物的缩水率较大,因此在购买时要将缩水率加以考虑,且裁剪前进行预缩水或按比例放足缩率。合纤织物,尤其是涤纶、丙纶等吸湿性极小的织物,其缩水率很小,可忽略不计。但对于组织结构不同的织物,则结构稀疏松散、紧密度小的织物,需考虑缩水率。如:女线呢、松结构花呢织物收缩率很大,针织物的缩水率也较大,因此这些织物不易常洗,或需经防缩树脂整理。各类织物的缩水率可参考附录。

3.检测方法

织物缩水率的测试方法较多,按其处理条件和操作方法的不同可分成浸渍法和机械处理法两类。浸渍法常用的有温水浸渍法、沸水浸渍法、碱液浸渍法及浸透浸渍法等;机械处理法一般采用家用洗衣机处理。但从原理上讲,不论哪种方法其测试原理大同小异,测试指标相同,即测定织物缩水处理前后的尺寸变化,由此求得织物缩水率。

缩水率=(试验前实测距离—试验后实测距离)/试验前的实测距离X100%

(二)刚柔性和悬垂性

刚柔性是指织物的抗弯刚度和柔软度。抗弯刚度是指织物抵抗其弯曲形状变化的能力,

常用于评价相反的特性——柔软度。织物刚柔性直接影响服装廓形与合身程度,一般内衣要求具有良好的柔软度,使穿着合体舒适,而外衣则要求具有一定的刚度,使形状挺括有形。影响织物刚柔性的因素很多,有纤维的弯曲性能、纱线的结构、还有织物的组织特性及后整理等。悬垂性指织物在自然悬垂状态下呈波浪屈曲的特性,它反映织物悬垂程度和悬垂形态。织物的悬垂性对于服装,尤其是裙装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因为悬垂性好的织物制成服装后能显示出平滑、均匀的轮廓曲面,给人以线条流畅的优美形态感觉。织物的悬垂性与其刚柔性和织物重量有很大关系,因此,影响织物刚柔性的因素也同样作用于织物悬垂性。一般,抗弯刚度大的织物,悬垂性较差;纱支粗,重量大的织物,悬垂性亦较差。

1.纤维性质

纤维的初始模量是决定其弯曲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初始模量越低,则纤维越柔软,其织物越适宜贴身穿。天然纤维中,羊毛的初始模量低,具有柔软的手感,麻的初始模量高,手感发硬,棉、蚕丝的初始模量居于二者之间,因此手感柔软程度中等。化纤中,除锦纶的初始模量较小,手感较柔软外,其余合成纤维的初始模量均高,因此手感较刚硬。

2.织物性质

纤维刚柔性与实际使用中的织物刚柔性概念是一致的,这就是为什幺棉、丝织物常用于做内衣和显示身体曲线美的服装,而麻、涤等织物适宜充当外衣面料的原因。此外,织物的刚柔性还取决于组织交织点的多少及纱线的粗细、捻度的多少等,如三原组织织物的手感,以平纹最硬,斜纹次之,锻纹最柔软,而针织物由于用纱捻度小,故其手感柔软于机织物。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环境而选择合适刚柔性的织物。

3.检测方法

评定织物刚柔性,国家标准规定了两种方法:斜面法和心形法。斜面法是最简易的方法,用于评定厚型织物的硬挺度,采用弯曲长度、弯曲刚度与抗弯弹性模量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硬挺;心形法用于评定薄型和有卷边现象的织物的柔软度,采用悬垂高度为测试指标,其值越大,织物越柔软。

织物悬垂性的测试,常用伞式悬垂法,其测试原理是将一定面积的圆形织物试样置于一直径较小的圆盘上,织物依自重沿小圆盘周围下垂呈均匀折迭形状,kao从圆盘上方照射的平行光线得到织物折迭水平投影图。根据织物试样投影面积与小圆盘面积之差的比值计算出悬垂系数。国家标准采用了利用光电原理直接读数的悬垂性测定仪,得到的悬垂系数越小,表示织物悬垂越好。

(三)起毛、起球和钩丝性

服装在穿着和洗涤过程中,会经常受到揉搓和摩擦等外力作用,致使受力多的部位容易磨毛、起球,而长丝织物则易使纤维被引出或钩断露在织物表面上,形成钩丝现象。织物的起毛、起球和钩丝现象不仅使服装的外观变差,且明显影响其内在质量和穿着服用性能。影响织物起毛起球和钩丝的因素很多,有纤维性能、纱线、织物结构以及整理加工等。

1.纤维性质

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除羊毛外,由于强度低、耐磨性差,即使起毛后也不易结球,因此起毛起球现象轻微;而合纤由于强度高,纤维无卷曲,其间抱合差,伸长能力大,加之耐磨性好,纤维易滑出织物表面,形成小球后不易脱落,因此起毛起球现象严重,尤其

锦纶、涤纶、丙纶等织物更甚。纤维弹性的好坏,则决定了其织物的抗钩丝性,一般弹性好的纤维,可利用本身的弹性来缓和外力的钩挂作用,其抗钩丝性良好。

2.织物性质

不同纤维织物,其起毛起球和钩丝性能各异,而对相同纤维织物而言,这些性能也会产生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见:纤维的长短、粗细及织物组织后整理的影响也很明显。一般,细、短纤维织物比粗、长纤维织物易起毛起球,结构紧密的织物比疏松的织物抗起毛、起球、抗钩丝性好,后整理加工可改善起毛起球、钩丝现象,机织物抗钩丝性好于针织物,平纹织物抗起毛起球、钩丝性好于斜纹和锻纹,短纤维的织物比长丝织物更耐钩丝。

3.检测方法

织物或服装的起毛起球、钩丝性能多采用对照标准样照的方法来评定。起毛起球的评定方法,可将穿着一定时间的试样或者经起毛起球仪试验过的试样与原样对比评定,一般分5个等级,5级最好,基本上无起毛起球现象,1级最差,起毛起球现象严重。织物钩丝的评定方法,与起毛起球相似,采用实物与标准样照对比定级,以5级(最好)~1级(最差)评定。

(四)染色牢度

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因为染过色的织物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熨烫等原因发生裉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织物或服装的外观美感。染色状态变异的性质或程度可用染色牢度来表示。织物的染色牢度与纤维种类、纱线结构、织物组织、印染方法、染料种类及外界作用力大小有关。它可分为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和升华牢度等。

1.日晒牢度

日晒牢度是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2.洗涤牢度

水洗或皂洗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洗涤液洗涤后色泽变化的程度。通常采用灰色分级样卡作为评定标准,即依kao原样和试样褪色后的色差来进行评判。洗涤牢度分为5个等级,5级最好,1级最差。洗涤牢度差的织物宜干洗,如若进行湿洗,则需加倍注意洗涤条件,如洗涤温度不能过高、时间不能过长等。

3.摩擦牢度

摩擦牢度是指染色织物经过摩擦后的掉色程度,可分为干态摩擦和湿态摩擦。摩擦牢度以白布沾色程度作为评价原则,共分5级(1~5),数值越大,表示摩擦牢度越好。摩擦牢度差的织物使用寿命受到限制。

4.汗渍牢度

汗渍牢度是指染色织物沾浸汗液后的掉色程度。汗渍牢度由于人工配制的汗液成份不尽相同,因而一般除单独测定外,还与其它色牢度结合起来考核。汗渍牢度分为1~5级,数值越大越好。

5.熨烫牢度

熨烫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熨烫时出现的变色或褪色程度。这种变色、褪色程度是以熨斗同时对其它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的。熨烫牢度分为1~5级,5级最好,1级最差。测试不同

织物的熨烫牢度时,应选择好试验用熨斗温度。

6.升华牢度

升华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存放中发生的升华现象的程度。升华牢度用灰色分级样卡评定织物经干热压烫处理后的变色、褪色和白布沾色程度,共分5级,1级最差,5级最好。正常织物的染色牢度,一般要求达到3~4级才能符合穿着需要。

三、卫生保健性能

卫生保健性能是服装材料的重要服用性能之一。它包括人体穿着服装时的衣服气候性质——舒适性和衣服的保护性质——安全防护性。与服装舒适性有关的性能是吸湿性、保温性、含气性、透气性、导热性等,与安全防护性有关的性能是皮肤的防伤害性、防虫蛀性、防霉、防菌性及抗静电性和防污性等。

(一)含气性

服装材料多为纤维制品,由于构成织物的纱线有弹力,因此在织物组织中有许多织眼,通常在这些织眼中有空气,纱线内部、纤维集合体间也都含有空气。这种性质称为织物的含气性,这些织眼、空间称为气孔。气孔的大小和有无,关系到服装材料的透气性、热传导性和湿润性等。影响织物含气性大小的因素有纤维种类、纱线粗细、纤维方向、组织种类、厚度、平方米重、后处理及缝制等。

1.纤维性质

不同种类的纤维所含气孔的形状和大小是有区别的,因此其含气性也会不同,反映在织物上,其保暖程度和通气性会有差别。一般,天然纤维的含气性好,合成纤维的含气性差,以毛纤维的含气性为最好。

2.织物性质

含气性是纺织品优越的特性,一般毛呢织物的含气性很好。这是因为毛纤维含气性好,毛纱可织成多空隙织物结构,因而使织物中的空气含量大大增加,降低了热传导机率,提高了保暖防寒性,这也是冬季穿填絮料服装保暖的原因。

3.检测方法

服装材料含气性的大小可用含气率,即一定体积中空气量的百分率来表示。

含气率(%)=(S-P)/ S X 100

式中,S——纤维的体积质量(g/cm3)

P——材料的表观体积质量(g/cm3),P=FW/d (g/cm3)

FW——平方米重(g/cm2),d——厚度(cm)

由上式可知,只要测得织物的平方米重、厚度、纤维比重,便可求得含气率。

(二)吸湿、透湿(透水)性

吸湿性、透湿性是服装材料重要的卫生指标。服装材料放置在大气中吸收水分的性能称为吸湿性。吸湿性主要取决于纤维的性质,但因纱线的加工方法或材料的织法不同,吸湿性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化。透湿性(这里指透水性)则是指水分穿过布层的性能。一般情况下,人体皮肤表面的湿度比外界空气高,所以人体皮肤表面的水分穿过布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如果扩散不充分,就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1.纤维性质

各种纤维的结构成分不同,因此它们的吸湿性也不尽相同。天然纤维和人造纤维都是亲水性纤维,因此吸湿性好,合成纤维为疏水性纤维,因此吸湿性差。尤其丙纶的吸湿性最差,几乎不吸湿。各种纤维吸湿性大小排序为:羊毛>粘胶>麻>丝>棉>维纶>锦纶>腈

纶>涤纶。

2.织物性质

纤维的吸湿、透湿性决定了织物的用途。麻纤维由于吸湿散热快,接触冷感大,因此是理想的夏季衣料;合成纤维制品由于吸湿性差,穿着有闷热感,但其易洗快干,具有优良的洗可穿性;羊毛织物虽然吸湿性很好,但其放湿速度较慢,因此不适宜做夏装。弱捻纱织物比强捻纱蓬松、含气量大,因而吸湿性好;针织物比机织物吸湿好;起绒、起毛织物比一般织物吸湿好,棉起绒布适宜婴幼儿服装。

3.检测方法

服装材料的吸湿性会影响其许多性能发生变化,如刚性下降,断裂伸长增加,导电性增大等,最重要的是影响穿着的舒适感,因此有必要测试其含湿量。服装材料吸湿性通常用回潮率和含水率指标表示。回潮率是指材料的湿重减干重与干重的比率;含水率是指湿重减干重与湿重的比率。可用烘箱法和电阻测湿仪分别得到回潮率与含水率。

服装材料的透湿性可用一定湿度(或蒸气压)差下,单位时间内穿过单位面积布的水分量表示。采用织物透水性试验机进行测量。透湿性的相反指标为防水性。因此它在衣着上或工业上均有其重要意义,既可用做雨衣、帐篷,又可用做滤布。

(三)透气性

透气性也是服装材料重要的卫生指标。它是指当织物两侧存在一定的压力差时,空气透过织物的能力。它的作用在于排出衣服内积蓄的二氧化碳和水分,使新鲜空气透过。根据透气的大小,服装材料可分为易透气、难透气和不透气三种。影响服装材料透气性的主要因素有纤维的性质、织物组织结构及吸水作用。

1.纤维性质

一般,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透气性好,天然纤维中,又以棉、麻、丝的透气性比较好,而羊毛的透气性稍差些。

2.织物性质

服装材料的透气性不仅受纤维种类影响,更受织物结构特征的影响,因为透气性与气孔形态的关系甚大,织物组织中的织眼等直通气孔比不定形气孔(如纤维内部空隙,絮料裂纹等)更利于空气的透过。因此,织物密度大的厚型材料透气性较差,羊毛、呢绒等不规则气孔的制品透气性也不那幺好。相反,当羊毛制品吸水后,反尔透气性下降较少,这是因为水分占据空隙后会使透气性下降,但羊毛由于弹性好且拒水,使空隙不易减少罢了。

3.检测方法

服装材料透气性采用织物透气仪测定织物在一定压力差条件下,单位时间内通过织物的空气量,以此求得透气性的好坏。具体操作可查阅有关国家标准规定的试验方法,这里不再详述。

(四)保暖性

随着人们对服装性能要求的提高,近代测试手段的出现,目前已有很多测试方法可用于织物保暖性的测定。其中以模拟暖体假人试验最为先进,但由于该设备价格昂贵,至今未得到普及。目前广泛采用的是织物保暖性测试仪。

保暖性是服装材料的重要性能之一,尤其冬季服装不可缺少。它是指织物在有温差存在的情况下,防止高温方向向低温方向传递热量的性能。常用相反的指标导热系数表示。服装材料只所以保暖,主要是织物内部含有的静止空气起作用,因为静止空气是最好的

热绝缘体,导热系数很小,而纤维的种类对织物的保温性影响不大,因此影响服装材料保暖的关键因素是织物厚度。

1.纤维性质

纤维保温性取决于各种纤维的导热系数,导热系数越大,保暖性越差。常用纤维的导热系数如下表5-3-1所示。其中,空气和水的导热系数是两个极端,空气的导热系数最小,保暖性最好;水的导热系数最大,织物吸湿后保暖性下降。

表5-3-1 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

材料

λ

材料

λ

0.071-0.073

涤纶

0.084

羊毛

0.052-0.055

腈纶

0.051

蚕丝

0.05-0.055

丙纶

0.221-0.302

粘胶纤维

0.055-0.071

氯纶

0.042

醋酯纤维

0.05

静止空气

0.027

锦纶

0.244-0.337

0.697

2.织物性质

由表中数据可知,天然纤维中羊毛和蚕丝的导热系数较小,理应保暖性好,但由于蚕丝缺少膨松感,含气量少,它的保暖性远不及羊毛制品;而棉织物却因含气量大,故其保暖性很好;麻纤维的导热系数较上述三种纤维大且含气量少,因此散热快,适宜夏季服装。化纤中,除腈纶、氯纶、丙纶的保暖性好外,其余纤维的保暖性均较差,因此,腈

纶、丙纶多用做絮填料,腈纶还有人造毛之称。当然,为了提高合成纤维织物的保暖性,增大其含气量,可将合成纤维制成中空纤维。此外,为了增加织物空气层的含量,增大其厚度,可将织物进行起绒或拉毛处理,或减少其捻度,增大膨松性,这些都是冬季防寒服装选料的依据。

3.检测方法

使用纺织品保暖性能测试仪可测定服装材料的保暖性能,得到指标保暖率。测定时保持一定温度的加热面,用织物覆盖加热面后,维持一定温度所需的热量,与没有织物覆盖时,加热面维持同样温度所需的热量比较,从而利用下式求出保暖率:

W=(Q1-Q2)/Q1 X100(%)

式中,W——保暖率,Q1——未覆盖试样的加热面的热损失,

Q2——对同一加热面用试样覆盖后的热损失。

(五)防霉、防菌、防蛀性

服装材料放置于潮湿的环境中会遭受微生物的侵蚀,而发生霉臭、变色、脆化现象,甚至招致厚度和重量减小。通常将服装材料抵抗微生物侵蚀破坏的能力称为防霉、防菌性;对羊毛织物则是抵抗虫蛀食的能力,称为防虫蛀性。服装材料的防霉菌、防虫蛀性与纤维的性质、纱线的捻度及织物后整理等有关。

1.纤维性质

纤维种类不同,其防霉菌侵蚀能力不同,易遭虫蛀食的程度也不一样。一般,天然纤维比化学纤维易遭霉菌侵蚀和虫蛀,棉和粘胶等纤维素纤维易发霉变质,其织物需置于通风干燥处;羊毛和蚕丝等蛋白质纤维易被虫蛀食,尤其羊毛的蛀食程度更甚;耐纶、腈纶等纤维虽比羊毛蛀食要轻,但仍能观察到其织物被蛀食的情形。

2.织物性质

羊毛制品易被虫蛀食是众所周知的。原因已如前所述,是由于羊毛纤维不耐虫蛀引起的。除因纤维因素外,织物的防微生物性主要取决于纱线的紧密程度和后整理加工。一般,纱线越细,加捻越多,纤维抱合越紧,则纱线表面的茸毛减少,妨碍了蛀虫将纤维抽出蛀食;后整理加工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因为织物整理剂多具有杀菌作用,可提高织物的防微生物性,尤其对某些要求特殊场合使用的织物,可实行防霉、防菌、防臭、防蛀等特殊整理。

3.检测方法

通常认为表示纺织品抗腐、防霉、防蛀特性的最可kao和关键的试验,是将织物完全曝露在将被使用处的气候环境中,但这种试验方法处理时间很长,不能很快得到结论,因此,实际使用中,常用生物测试和化学测试两种方法来代之评估。传统的生物测试方法是在有控制的条件下,将需测试的纺织品试样与经挑选的虫蛀、霉变、菌破坏试样接触,然后评定测试试样所遭受的损伤程度,如测定试样的失重、强度的损失,目测蛀洞大小及织物受霉变色情况等。化学方法可测定织物上存在的防蛀、防霉剂的含量,因此很适合于防霉、防虫处理的织物。

(六)带电性

织物在受摩擦时会产生静电现象,造成服装吸附灰尘、缠身、作响等缺点,使穿着不舒适、不雅观,因此带电性也属服装卫生保健性能之一。服装材料的带电性与纤维种类关系很大,此外受织物后整理加工的影响也很大。

1.纤维性质

纤维的电学性能,包括导电性和静电性两方面。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导电性大的纤维,不易积累静电,静电现象不严重,反之亦然。一般,纤维素纤维的静电现象不明显,羊毛或蚕丝有一定的静电干扰,而合成纤维和醋酯纤维的静电现象严重。

2.织物性质

各种服装材料的带电性受其纤维原料的支配,因此,会有羊毛制品和合纤衣料在穿脱时产生静电火花现象,即静电积累严重。为了克服和消除静电干扰,出现了各种防静电整理,即对羊毛或合成纤维制品进行亲水性、加入金属纤维或导电纤维等的整理,从而使织物的导电性加强,产生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3.检测方法

测定服装材料带电性主要有摩擦式及感应式两类静电仪器,这两类静电仪器都可测得试样上的电荷或静电压及半衰期,以此反映服装材料的静电特性。常用的仪器有:感应式静电衰减测量仪、静电电位计、旋转静电试验机、法拉第筒静电电压测试装置及测试脚踏地毯静电电位的人体电位测定装置等。只有确实掌握了织物的带电性能,才能够达到生活织物对消除静电干扰、不被尘埃污染和卫生舒适性的要求。

四、缝纫加工性能

服装材料的服用性能还应包括缝纫加工性,即布料在缝制各工序中的使用特性、其操作的难易程度、可缝性能如何以及缝制品的外观美观状态等。只有缝纫加工性满足要求的布料,才能称得上具有良好的服用性能。

(一)织物使用性

布料为满足缝纫加工的需要,应具备一定的基本性能,如伸长性、润滑性、熔融粘着性及防止绷裂的张力等。这些基本性能决定于织物本身的物理机械性能。

1.伸长性主要是指织物的伸长率,急、缓弹性回复率。由于针织物属伸缩性大的布料,铺开后大多要自行收缩,这是造成缝制时难以处理、针脚部分呈平直式波纹形状的原因。假如用普通缝线缝制,则缝线不是易于断裂就是出现缩线,因此应采用具有伸缩性的耐扭缝线。

2.脱缝现象针织物特别是平针织物、罗纹针织物、双面针织物等,在缝制或穿着时,如在接缝和裁口附近加上张力,便会产生脱缝现象。脱缝现象不仅妨碍了缝制操作,且影响服装的穿着使用效果,因此须考虑和想法避免。它可用Instron强力机进行检测和评价。

3.布料的润滑性布料的润滑性是机织布料使用性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在铺料、裁剪及缝制工程中,布料往往因其润滑过度或过薄而产生移位现象。影响布料润滑性的直接因素是织物的摩擦性能,摩擦系数大的织物,其移位现象减轻,因而缝制容易,便于缝纫加工。

4.熔融粘着布料的熔融粘着性对于裁剪是必要的,可使多层布料裁剪时不走位,起到准确定位的作用。熔融粘着本质上决定于纤维的融点,合成纤维和纤维素纤维混纺的针织物和机织物,由于混纺率不同或组织结构、厚度不同,其熔融粘着的状态也不同。熔融粘着以裁剪时的实际粘着程度进行视觉评价。

(二)可缝性

可缝性是织物缝纫加工性优劣的一个综合评定指标。它包括布料的缝平程度、缝纫的缝迹好坏及断裂程度。

1.布料的缝皱性布料的缝皱性是指织物用机器缝纫时在针脚旁边所产生的波纹程度。

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布料的特点,影响了服装的外观及服用性。一般用缝纫率和视觉评级进行评定。

2.底线的切断用机器缝制衣料时,因织物关系,机器针常将底线切断,造成缝迹质量变差,衣物耐用性下降,缝纫效率受损,因此需对缝制织物进行底线切断的评价。具体评价方法是:将缝好的两块重迭织物试样从中间拂开,用手搓揉接缝,然后数读一定长度内底线切断数,用单位针脚数的底线切断发生率表示。在针织物中,还有采用没有缝线通过的空缝后用放大镜测定其底线切断数的方法。

(三)熨烫性

服装材料在缝制过程中要进行多次、多部位处的熨烫,以期达到成品外观平挺、有形、合身的目的。因此织物的熨烫性便成为缝纫加工性能的一个重要方面。织物的熨烫性包括热收缩、折缝效果及外观变化情况。

1.热收缩服装材料的热收缩是评定织物受热压烫后的形态破坏情况,它可提供织物收缩后尺寸变化数据,为缝纫裁剪符合规定尺寸需放多少余量做好准备和提供保证。一般测定织物湿热压烫收缩率和汽蒸收缩率两项指标。

2.折缝效果折缝效果是指织物在缝制工程中的压烫或缝制后的压烫整理的折缝效果。它一方面取决于布料在缝制中的操作技能(影响美观效果),另一方面主要取决于纤维原料,纤维原料不同,折缝效果的保持性能也不同。一般,天然纤维易熨烫,但折缝效果保持性差,而化纤难熨烫,但折缝效果保持性好。对其进行评价的方法是,将织物按规定条件给以折缝后再用目光进行评定,然后从中切取小块折缝用折皱仪测定其角度,按下式计算折缝效果:折缝效果(%)=100—折皱角度/(180-100)X100

3.外观变化外观变化主要评价经熨斗压烫后织物出现的极光(因织物结构被压扁的光泽增大现象)、缝头平整程度(缝头外表面压烫后的平整现象)和弯曲硬度变化(由熨烫处理引起的弯曲性能和硬度为主的风格变化)。这些变化将直接影响服装的外观穿着效果和使用价值,应给予重视。服装材料熨烫后的外观变化容易出现于针织物,以原料论,则易出现于丙纶等对热敏感的纤维织物。评价方法是:用目光观察缝头反面的光泽变化和缝头平整状况;通过测定弯曲硬度和弯曲回复率得到弯曲硬度变化率。

此外,对缝纫加工性的评价,还应包括接缝强度、接缝不齐程度等指标的测试。

第2章面料品种识别

服装材料分为面料和辅料两大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纤维的发展,使得服装衣料市场大放异彩,无论是在面料还是辅料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服装面料出现了化纤仿真、混纺交织等许多新品种、新风格的发展,使其在品种、花色、功能上都令人称奇,为各式各样的服装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章将对常用各种服装面料加以介绍,以期达到合理选材、正确指导服装设计和生产的目的和作用。

第一节织物的分类

一、按形成织物加工方法分

1.机织物指用经纱和纬纱以有梭或无梭织机加工而成的织物。其布面有经、纬向之分。2.针织物指采用一根或一组纱线为原料,以纬编机或经编机加工形成线圈串套而成的织物。

3.非织造织物指不经传统的纺纱、织造工艺过程,由纤维层直接构成的纺织品(包括由线纱层构成的缝编非织造织物)。

二、按织物的纱线结构分

1.纱织物用单纱织造的织物。

2.全线织物全部用股线织成的织物。

3.半线织物经纱用股线、纬纱用单纱织造的织物。

三、按织物的纺纱系统分

1.精梳织物由精梳纱织成的织物,多为高档织物。

2.粗梳织物由粗梳纱织成的织物,主要是普通中档织物和工业用布。

四、按纱线所用原料不同分

1.纯纺织物由纯纺纱织成的织物。如棉织物、毛织物、麻织物、丝织物、纯化纤织物等。

2.混纺织物由混纺纱织成的织物。混纺织物的命名原则是:混纺比大的在前、混纺比小的在后;混纺比相同时,天然纤维在前,合成纤维在其后,人造纤维在最后。

3.交织织物经纬纱分别用不同纤维的纱线或长丝交织而成的织物。

五、按原料和生产工艺不同分

1.棉型织物商业上简称为“棉布”。它是用棉纱或棉与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物。2.毛型织物商业上简称为“呢绒”。它是以动物毛和毛型化纤为原料织成的织物。3.丝型织物商业上简称为“丝绸”。以桑蚕丝为原料织成的织物叫真丝绸;以柞蚕丝为原料织成的织物叫柞丝绸。真丝绸和柞丝绸都是长丝织物,又可分成生丝和熟丝两种。生丝是指未经精练的茧丝,熟丝是指精练的茧丝,熟丝比生丝品质高。以下脚丝切断后纺成纱再织成的织物称为绢纺织物。此外,还有与各种化纤长丝交织的交织绸。

4.麻型织物主要有苎麻织物和亚麻织物。黄麻等其它品种麻一般不作衣料使用,只用作包装材料或工业用布。

5.纯化纤织物主要有中长纤维仿棉、仿麻、仿毛、仿丝织物、化纤长丝织物、人造鹿皮和人造毛皮等。

六、按印染加工方法分

1.本色布亦称“坯布”,指未经染整加工而保持原来色泽的织物,本色布可直接市销,但大多数是用作印染厂的坯布。

2.漂白布经过漂白处理的织物。

3.染色布本色织物经过染色工序染成单一颜色的织物。

4.印花布经过印花工序使织物表面有花纹图案的织物。

5.色织布经、纬纱用不同颜色的纱线织成的织物。

6.色纺布是先将部分纤维或毛条染色,再将染过色的纤维或毛条与本色纤维按一定比例混合成纱再织成的织物。

第二节天然纤维纺织面料

天然纤维纺织面料,指的是用天然纺织纤维织成的面料。这里包括棉、毛、丝、麻纤维织成的纯纺布,以及它们与其它纤维包括化学纤维之间的混纺交织布。

一、棉型织物

(一)棉型织物的特点

棉型织物是指以棉纱或棉与棉型化纤混纺纱线织成的织品。它具有以下一些特点:1.吸湿性强,缩水率较大,约为4~10%。

2.耐碱不耐酸。棉布对无机酸极不稳定,既使很稀的硫酸也会使其受到破坏,但有机酸作用微弱,几乎不起破坏作用。棉布较耐碱,一般稀碱在常温下对棉布不发生作用,

但强碱作用后,棉布强度会下降。常利用20%的烧碱液处理棉布,可得到“丝光”棉布。3.耐旋光性、耐热性一般。在阳光与大气中棉布会缓慢地被氧化,使强力下降。长期高温作用会使棉布遭受破坏,但其可耐受125~150℃短暂高温处理。

4.微生物对棉织物有破坏作用。表现在不耐霉菌。

(二)棉型织物的品种

1.纯棉织物

纯棉织物由纯棉纱线织成,织物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它可按染色方式分为原色棉布、染色棉布、印花棉布、色织棉布;也可按织物组织结构分为平纹布、斜纹布、锻纹布。

⑴原色棉布没有经过漂白、印染加工处理而具有天然棉纤维的色泽的棉布称为原色棉布。它可根据纱支的粗细分为市布、粗布、细布,它们的特点是:布身厚实、布面平整、结实耐用,缩水率较大。可用做被单布、坯辅料或衬衫衣料。

⑵府绸府绸是棉布的主要品种,兼有丝绸风格。其质地细而富有光泽,布身柔软爽滑,穿着挺括舒适,用平纹组织织成。府绸组织结构上的特点是:经纱密度比纬纱密度大一倍左右,布面上经纱露出面积多于纬纱,其凸起部分在布面外观形成明显的菱形颗粒,加之其所用纱支质量较高,因此布面纹路清晰、颗粒饱满、光洁紧密。但府绸面料有一大缺点,即用其缝制的服装易出现纵向裂纹,这是因为府绸经、纬密相差很大,经、纬纱间强度不平衡,造成经向强度大于纬向强度近一倍的结果。

⑶毛蓝布一般的坯布在染色前都要经过烧毛处理,使布面平整、光洁,而毛蓝布则不然,在染色前无需烧毛,染色后布面保留一层绒毛,故称“毛”蓝布。毛蓝布一般以靛蓝染料染色,染色牢度较好,色泽大方,并有越洗越艳之感。其规格有多种:毛蓝粗布、毛蓝细布等。一般适合作外衣,遍销城乡各地。

⑷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这类布由各类白坯布经印染、漂白而成。根据不同色彩可分为素色布、漂白布、印花布。

a. 素色布:指单一颜色的棉织物,一般经丝光处理后匹染。如:士林蓝、凡拉明蓝等各种什色布。

b.漂白布:由原色坯布经过漂白处理而得到的洁白外观的棉织物,它又可分为丝光布和本光布两种。丝光布表面平整光泽好,手感滑爽;本光布表面光泽暗淡,手感粗糙。漂白布一般用来制作内衣、床单等。

c.印花布:由纱支较低的白坯布经印花加工而成,有丝光和本光两类。这类布根据印花方式不同,其外观效果不同,多为正面色泽鲜艳,反面较暗淡。适合制作妇女、儿童服装。

⑸色织布用染色或漂白的纱线结合组织及花型的变化而织成的各种织品。它比普通印花棉布更具立体感,且花型丰富多彩,染色均匀,色牢度高。常见的品种有线呢、条格布、劳动布等。

a. 线呢:是棉织品仿毛织物的统称,采用染色纱线作原料,按不同的图案及组织结构织成的外观具有毛织呢风格的织品。可分为两类:男线呢和女线呢。

男线呢:一般采用28texX2、18texX2、14texX2股线作经纬纱,以斜纹变化组织织成。花型多为隐条、明条、素色,适合于男子及中老年者做衣料用。主要品种如下:

销纹呢:采用14texX2(42”/2)纱线作经纬纱织成。

康乐呢:以双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纱作纬纱,采用条形斜纹组织织成。

苎麻呢:以双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粗支纱作纬纱,采用斜纹组织织成。

大卫呢:以三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粗支纱作纬纱,采用大人字形斜纹组织织成。

人字呢:以三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粗支纱作纬纱,采用小人字形斜纹组织织成。

马裤呢:以双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粗支纱作纬纱,采用变化急斜纹组织织成。

女线呢:常采用18tex(32"、14tex(42"花线或单色股线作经纬纱,以平纹或绉组织织成。花型繁多,色彩鲜艳,有厚薄之分,适合于制作女性服装。主要品种有:

国光绉:以双股花线或色纱作经纱,四股或五股的花线或单色线作纬纱,采用平纹组织织成。

雪花呢:以双股花线作经纱,单色股线作纬纱,采用平纹变化组织织成表面呈雪花状白点织物。

元宵呢:以双股花线作经纱,单色纱线作纬纱,采用平纹变化组织织成。

肤雪呢:以单色股线与四股皱线作经纱,绢丝花线与四股皱线作纬纱,采用联合组织织成。

群星呢:以彩色小结子皱线与双股花纱线及单色纱线作经、纬纱,采用斜纹变化组织织成。

b. 劳动布:劳动布属色织布的线呢类,采用二上一下的斜纹组织。经、纬纱采用较粗的双股线,布身厚实,强度大,耐摩檫,有弹性,穿着不贴身,结实耐用,适合制作工作服。劳动布的经纱一般染成蓝色,而纬纱一般采用白色或灰色,由于经、纬纱颜色不同,交织出的布正、反面色彩不一。由于组织结构紧密,手感硬挺,穿久了,领口、袖口、脚口处易折裂。劳动布的缩水率较大,约8~10%,在裁剪前应预缩水。在洗劳动布制作的服装时,不宜用热水或碱水洗涤,否则易使深色的经纱变浅,浅色的纬纱变蓝,导致布面颜色暗旧或发白。这里须提到的是牛仔布,因牛仔布与劳动布的风格特征相似,可归为劳动布类,也可单独列出。牛仔布因其挺括、粗厚、耐磨、耐脏的特点而得到青年男女的偏爱,多用来缝制“牛仔系列服装”。

c.其它色织布:除上述的色织布外,还有许多色织布品种。

二六元贡:因幅宽2尺6寸(旧式尺)而得名。采用斜纹变化组织,仿毛料“礼服呢”制成。由于其工艺为先染后织,故属色织布。布面纹路宽而清晰,粗壮饱满,有毛料风格,常用作鞋面料。

二二元哔叽:以幅宽2尺2寸(旧式尺)而得名。采用股经、纱纬二上二下斜纹组织织成。由于布料密度稀,手感柔软,此品种已趋淘汰。

条格布:利用色纱在布面上织出条或格花纹的平纹组织织物。条格布价格低廉,适用面广,因此属色织布中的大路货。

被单布:用白色地或浅色地织成条或格布,主要采用平纹组织。分为全线与半线两种。被单布色泽鲜艳,耐洗耐晒,坚牢耐用。

色织府绸:经染色后的纱或线织成的府绸,属色织布中的高档产品。

⑹泡泡纱泡泡纱是棉织物中具有特殊外观风格特征的织物,采用轻薄平纹细布加工而成。布面呈现均匀密布凸凹不平的小泡泡,穿着时不贴身,有凉爽感,适合做妇女夏季的各式服装。用泡泡纱做的衣服,优点是洗后不用熨烫,缺点则为经多次搓洗,泡泡会逐渐平坦。目前市场出售的泡泡纱,多是运用棉遇烧碱溶液收缩起皱而形成泡泡,此外,还可采用双经轴(一紧一松)织造或对树脂处理布进行机器轧纹而成。

⑺麻纱麻纱不是由麻纤维织成,而是棉纤维通过纺织工艺处理织成的具有麻织品风格的织物。它采用单、双纱间隔排列作经纱以平纹组织织成,布面上呈现宽窄不同的条纹和细小孔隙,很似麻布,故称麻纱。麻纱不仅具有麻织物的外观风格,且具有麻织物的滑

爽手感和轻薄透凉的服用性,因此多用来作夏季服装面料。麻纱有网眼、提花、方格等品种。

⑻绒布棉坯布经拉绒处理,在织物表面形成一层蓬松绒毛的织物。这种绒布因绒毛的存在而使空气含量增加,保暖性增强。因此,绒布常用来做内衣或婴幼儿服装,使人感到柔软厚实、有舒适感。绒布有单面绒与双面绒之分。

⑼灯芯绒、平绒、丝光绒灯芯绒、平绒、丝光绒属棉布类中的高档产品,表面有一层丰润的绒毛,质地厚实柔软,外观美丽大方,给人以温暖感。由于加工方式不同,它们又有各自的风格特色。

a. 灯芯绒:采用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交织而成。其中一组纬纱与经纱交织成地布,另一组纬纱与经纱织成宽窄不一的条状浮纱浮于布面上,经割绒机割断和刷毛整理,得到呈条状耸立的绒毛,故灯芯绒又称条绒。灯芯绒可织成粗细不同的条绒,其绒面较紧密而平坦,绒条丰硕饱满,耐磨性好,外型美观,主要用作外衣面料,可做男女各式服装。灯芯绒服装切忌洗涤时用热水烫、用力搓,以免脱绒;也不宜洗涤后熨烫,以免倒绒。

b. 平绒:采用二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成中间有连线的双层布,经割绒机从中切断连线,得到两块表面平坦均匀地分布着绒毛的织物,称为平绒。平绒织物具有绒面平整、光泽充足、手感柔软、富有弹性、不易起皱等特点,适宜制作春秋中高档女装、马夹、外衣等。平绒服装在穿着时易脱绒,应避免强烈揉搓。熨烫时要垫水布,不能过分用力,以免烫倒绒毛,烫后要刷毛。

c. 丝光绒:属平绒类,是起绒纱经丝光处理而得到的表面光泽很好的织物,也叫丝光平绒。多用于各式妇女上衣及衣服绣边。

⑽其它棉布类包括由斜纹组织织成的各种棉布,如华达呢、卡其布、哔叽等,由纤维染色后纺纱织成的各种色织布,如凡立丁、色纺薄花呢等。由于这些品种在棉织品中不常见到,在毛织品中属常规品种,因此将在毛型织物一节中详述。

2.棉混纺、交织织物

由棉与其它纤维混纺、交织而成的织物,统称为棉混纺、交织织物。这里包括棉与其它天然纤维的组合,也包括棉与各种化纤的组合,通常棉多与化纤组合成各种花色品种、兼具各方优点的实用面料。

⑴粘纤及富纤与棉混纺织品一般采用33%的棉纤维、67%的粘纤或富纤。这类织物具有耐磨、强度高于粘纤织品、吸湿性好于纯棉布、湿强下降较少、手感柔软光洁的特点。主要品种有粘棉布、富纤棉织品。

⑵涤棉织品通常采用35%的棉与65%的涤混纺。这种织物主要采用高支纱平纹组织织成,多用于轻薄的衬衫布、细平布、府绸等。涤棉布俗称“的确良”,它既保持了涤纶纤维强度高、弹性恢复性好的特性,又具备棉纤维的吸湿性强的特征,易染色、洗后免烫快干。涤棉布品种规格较多,有原色布、色布、印花布及色织布等。

a. 涤棉细布:采用纱支较高、平纹组织织成的经纬密相近的织物。布面平整细洁、手感滑爽、薄轻挺括、不易起球。以漂白、印花、浅色较多,可制作男女衬衫。

b. 涤棉府绸:组织结构和布面特征同纯棉府绸。以漂白、素色居多,适宜制作较高档衬衫。

c.涤棉麻纱:采用单、双经纱间隔排列的平纹组织,布身细洁透气、手感滑爽,具有麻织品的风格。

d. 涤棉泡泡纱:又称涤棉轧花布,具有挺括、快干、免烫等特点。布面外观风格同纯棉

泡泡纱。

e. 涤棉斜纹布:采用斜纹组织织成的布面具有清晰斜纹纹路的织物,包括涤棉卡其、华达呢、克罗丁等。其中,涤棉卡其具有布身厚实紧密、坚韧挺括、纹路清晰、耐磨等特点。适宜制作茄克衫、风衣等。

f. 涤棉烂花布:以涤棉包芯纱(涤长丝为芯,外包棉纱)织成的坯布,经酸处理后得到的表面花纹凹凸不平、透明凉爽、立体感强的织物。适合夏季穿用。

g. 其它涤棉品种:如涤棉色织树皮皱、倒比例混纺织物等,它们都各具特色,服用性能超出单独一种纤维原料织成的织物。

⑶维棉织品维纶与棉混纺的织物。这种织物吸湿性、透通性均很好,且因维纶耐盐水腐蚀,故维棉混纺织物适合制作内衣、内裤、睡衣等。维棉布的缺点在于染色不够鲜艳、弹性较差。其主要品种有维棉市布、维棉平布、维棉细布及维棉格子布等色织布。

⑷丙棉织品将丙纶短纤维与棉按1:1比例混纺而成的平纹组织织物,常见的有丙棉细布和丙棉麻纱。

a. 丙棉细布:采用50%棉与50%丙纶混纺的平纹织物,其外观挺括,缩水率小,耐穿耐用,易洗快干,具涤棉织品风格。但吸湿性、耐热性、耐旋光性较差,适宜制作外衣。

b. 丙棉麻纱:采用50%棉与50%丙纶或65%丙纶与35%棉混纺的稀薄织物,外观同纯棉麻纱织物,但吸湿性、耐旋光性、耐热性不如棉麻纱。适合作夏季衬衫料或军用雨衣、蚊帐等。

二、麻型织物

(一)麻型织物的特点

麻型织物是指麻纤维(包括苎麻和亚麻)纯纺织物及其混纺或交织物。它具有以下特点:1.麻纤维属纤维素纤维,其织物拥有与棉相似的性能。

2.麻织物具有强度高、吸湿性好、导热强的特性,尤其强度居天然纤维之首。

3.麻布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不易褪色。

4.对碱、酸都不太敏感,在烧碱中可发生丝光作用,使强度、光泽增强;在稀酸中短时间作用(1~2分钟)后,基本上不发生变化。当然,强酸仍对其构成伤害。

5.抗霉菌性好,不易受潮发霉。

(二)麻型织物的品种

麻型织物的品种比棉布和呢绒少得多,但因有其独特的粗犷风格和凉爽透湿性能,加之近年来的回归自然潮,使其品种日趋丰富起来。

1.纯麻织物

⑴苎麻织物苎麻织物是由苎麻纤维纺织而成的面料,分手工与机织两类。手工苎麻布俗称夏布,因其质量好坏不均一,故多用作蚊帐、麻衬、衬布用料;而机织苎麻布品质与外观均优于手工制夏布,布面紧密平整,匀净光洁,经漂白或染色后可制做各种服装。苎麻服装穿着挺爽、透气出汗,实属理想的夏季面料。

⑵亚麻织物亚麻织物是由亚麻纤维加工而成,分原色和漂白两种。原色亚麻布不经漂白、染色,具亚麻纤维的天然色泽。漂白亚麻布经过漂炼、丝光,比原色布柔软光滑、洁白有弹性。亚麻布因布面细洁平整、手感柔软有弹性,穿着凉爽舒适、出汗不贴身等优点而成为各式夏令服装之面料,如外衣、衬衣、窗帘、沙发布等。

⑶其它麻织物除苎麻布、亚麻布外,还有许多其它麻纤维织物,如黄麻布、剑麻布、蕉麻布等,这些麻织物在服装上很少使用,多用于包装袋、渔船绳索等。另外,近年来非

常热门的罗布麻服装作为一种保健服饰,也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2.麻混纺、交织织物

苎麻、亚麻纤维均可与其它纤维混纺或交织,大多为低比例麻纤维与化纤、天然纤维混纺或交织,目的是集各类纤维之长,补其所短,使面料性能更加优良,同时也可降低成本价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⑴麻棉混纺交织织物麻棉混纺布一般采用55%麻与45%棉或麻、棉各50%比例进行混纺。外观上保持了麻织物独特的粗犷挺括风格,又具有棉织物柔软的特性,改善了麻织物不够细洁、易起毛的缺点。棉麻交织布多为棉作经、麻作纬的交织物,质地坚牢爽滑,手感软于纯麻布。麻棉混纺交织织物多为轻薄型,适合夏季服装。

⑵毛麻混纺织物采用不同毛麻混纺比例纱织成的各种织物,其中包括毛麻人字呢和各种毛麻花呢。毛麻混纺布具有手感滑爽、挺括、弹性好的特点,适合制作男女青年服装、套装、套裙、马夹等。

⑶丝麻混纺织物丝麻砂洗织物是近年来利用砂洗工艺开发出的新产品。它兼有真丝织物和麻织物的优良特性,同时还克服了真丝砂洗织物强度下降的弱点,产生了爽而有弹性的手感。此面料适合制作夏令服装。

⑷麻与化纤混纺织物包括麻与一种化纤混纺的织物、麻与两种以上化纤混纺的织物。如:涤麻、维麻、粘麻等织物、“三合一”织物。

a. 涤麻布:指涤纶与麻纤维混纺纱织成的织物或经、纬纱中有一种采用涤麻混纺纱的织物。包括涤麻花呢、涤麻色织布、麻涤帆布及涤麻细纺、涤麻高尔夫呢等品种。涤麻布兼有涤纶与麻纤维性能,挺括透气,毛型感强。适合制作西服、时装、套裙、茄克衫等。

b.“三合一”混纺织物:指麻与两种纤维混纺的织物,如涤毛麻、涤麻棉、涤腈麻等。这种织物既具有麻织物的凉爽、舒适、挺括透气的特点,又具有其它两种纤维的优良特性,如涤毛麻既有麻的风格、又有毛涤花呢弹性好、不易起皱、易洗免烫的特点,可满足各种用途需要,非常适合制作男女各式时装、外套、裙料、裤料等。

三、丝型织物

(一)丝型织物的特点

丝型织物主要是指以蚕丝为原料织成的纯纺或混纺、交织的纺织品,它因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良服用性,因此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其主要特点如下:

1.蚕丝织物具有较好的强伸度和弹性,但抗皱性能差。

2.蚕丝织物具有很好的吸湿性、染色性和光泽,所染织物色彩艳丽、光泽明亮。其含水率可达11~12%。

3.蚕丝织物耐酸不耐碱。对无机酸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浓的无机酸可使丝绸水解),对碱反应敏感,但比羊毛稳定。洗涤时应用中性或弱酸性洗涤剂。

4.蚕丝织物燃烧性能同羊毛,发出烧毛臭味(因为二者均属蛋白质纤维)。耐热性高于棉与呢绒,在120℃时几乎不受影响。

5.丝织物的耐旋光性很差,注意防晒,以免泛黄。

6.蚕丝织物抗霉菌性好于棉、呢绒和粘纤。

(二)丝型织物的品种

丝型织物是高档的服装材料,主要以天然蚕丝纤维和各种人造丝、合成纤维丝制成。具有柔软滑爽、光泽明亮等特点,穿着舒适、华丽、高贵。其品种丰富,种类齐全,可按原料分类,也可按组织结构和外观特征加以区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