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临床分析

【摘要】对2010-2011年我院住院45例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临床特点、病因等相关因素回顾,临床分析。结果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与用药相关,与年龄相关,临床表现各异,及时明确病因、诊断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人逐年增加。在糖尿病治疗中,由于各种因素影响,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经常发生。由于临床表现各异易出现误诊,影响预后。严重者可成为植物人及危及生命。若及时发现和处理,则预后良好。

1临床资料

本组共45例,全部为60岁以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60-80岁,病程0-30年。39例合并高血压,14例伴发冠心病,10例合并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者5例,合并脑梗塞病史10例。低血糖发作的原因:(1)与格列苯脲有关低血糖20例,(2)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泻5例,(3)进食太少16例,(4)不合理药物搭配4例,如两种磺脲类或磺脲类与胰岛素合用,(5)服用药物剂量过大6例,(6)胰岛素过量8例,(7)胰岛素剂型用错6例,(8)新诊断糖尿病未经饮食及运动控制,直接足量用药的12例,(9)慢性肾功能不全者5例,(10)高龄、有慢性病病人血糖控制过严13例,(11)用药后不规则监测或未监测病人40例。低血糖时临床表现:低血糖发生时间:多为夜间、凌晨或空腹状态出现,其中19例表现为

心悸、出汗、颤抖、饥饿、乏力、头晕表现,25例表现精神异常、嗜睡或昏迷;1例表现癫痫发作。血糖检测为测不到-3.8mmol/L,尿酮体为阴性。25例行头颅检查,除陈旧性脑血管病变外均无脑梗塞、出血病灶出现。

2结果

低血糖一经确诊,立即给予50%葡萄糖40-60ml静脉注射,并以5%-10%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同时予吸氧及脑细胞保护剂,补充维生素,纠正水电解质平衡。每1-2小时监测血糖一次。据血糖调整葡萄糖用量,能进食鼓励进食。所以病例均在入院治疗后好转,1-7天予以出院。

3讨论

糖尿病人低血糖是治疗过程中严重而常见的并发症,老年人更为常见,这与老化过程中的生理功能减退,对低血糖反应的敏感性降低有关。脑本身没有糖原的贮备,据张宝林等[1]报道每克脑细胞仅存糖25-30mmol/L,只能维持脑细胞活动几分钟,当血糖低于1.2-1.7mmol /L,并维持1-2h以上,则大脑的葡萄糖几乎全部消耗。出现低血糖脑损害。再者老年人局部脑血流量低,导致脑对低血糖更为敏感。降糖药物所致低血糖占低血糖原因的69%[2]老年人胰升糖素释放减少,胰岛素清除率缓慢,肝脏糖异生功能降低,也增加了老年糖尿病人低血糖风险。

低血糖症状与血糖下降的程度、速度、持续时间有关,如血糖下降较快,则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群,然后发展为脑功能障碍,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文章目录*一、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1.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2.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3.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危害*二、老人低血糖怎么处理*三、老人低血糖如何饮食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1、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1.1、药物性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1.2、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 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1.3、剧烈活动 因活动量增加,消耗葡萄糖过多糖类不足易致低血糖反应,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即查血糖2.1mmol/L。确定为低血糖反应。

1.4、疾病原因 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2、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一)发病原因 1.引起老年人空腹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胰岛B细胞瘤(胰岛素瘤);②胰岛外肿瘤;③外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④严重肝病;⑤乙醇性;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2.引起老年人餐后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胃大部切除后(滋养性低血糖);②乙醇性;③2型糖尿病早期;④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二)发病机制 大脑及神经细胞内无糖原贮存,且不能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所以其能量供应完全依赖血循环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波动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清晨空腹血糖 3.3~5.0mmol/L(60~90mg/dl),混合饮食餐后血糖 6.7~7.2mmol/L(120~130mg/dl),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不超过8.9mmol/L(160mg/dl)。空腹血糖主要来自肝糖输出(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国产臭氧治疗仪餐后血糖主要来自肠道吸收。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减少,血糖低于正常下限时,低血糖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以代偿性提高血糖水平。如低血糖持续存在,涉及脑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而持续时间长者,可发展成不可逆性损害,昏迷,直至死亡。 低血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空腹状态下胰岛素不适当分泌增多、高胰岛素血症如胰岛B细胞瘤自主分泌胰岛素且不被低血糖所抑制;磺脲类药物服量过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外源性胰岛素过量应用。 2.餐后胰岛B细胞反应性分泌胰岛素过量如胃大部切除后进食富含单糖的流质饮食时,葡萄糖吸收太快,致餐后早期(2~3h)发生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早期,

特别是伴有肥胖者,B细胞反应延迟,胰岛素分泌峰落后于血糖高峰,发生餐后晚期(4~5h)低血糖反应。 3.胰岛素样活性物质增多如胰岛外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4.胰岛素拮抗物质减少致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肝糖输出减少如肝炎、肝硬化、肝淤血和肝癌等致肝细胞广泛破坏,肝糖原贮存减少,糖异生减少;空腹饮酒(特别是肝病患者)时乙醇氧化成醋酸后,NADH/NAD+比值增加,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糖异生减少,致低血糖。 二、老年人低血糖症早期症状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1.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2.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椎间孔镜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减弱,血压下降。如低血糖被及时纠正,则可依次序逆返恢复。 诊断: 1.确定低血糖根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 (1)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或在短时间内较发作前有明显降低。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15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正的病因及临床症状进行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临床特点,分析发病原因。结果所有患者在治疗后9h以内低血糖恢复正常,无误诊和死亡病例,所有患者近治愈后出院。结论老年人长期服用降血糖药物是导致出现低血糖症状的一个重要因素,患者及家人应正确认识并发低血糖症,通过合理的生活方式及正确的使用药物防治并发低血糖症发生。 标签: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老年人在糖尿病治疗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身体素质不佳,很容易出现药源性的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机体会释放相应不同的激素来调节体内血糖浓度,使得机体激素释放发生紊乱,对老年人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的损害,由于老年人的交感神经不易兴奋,导致在发生低血糖时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由此为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诊断造成一定困难。因此,本文结合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临床资料,对老年并发低血糖症做出临床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15例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4例,年龄在65~82岁,平均年龄为(69± 2.4)岁。所有患者均按世界卫生组织低血糖与糖尿病规定,即血浆中葡糖糖浓度≤2.8mmol/L,伴有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紊乱症状,用葡萄糖治疗后相关临床症状会立刻好转。其中,合并慢性肝病1例,原发性高血压1例,合并糖尿病肾病2例,并发性冠心病4例。 1.2临床表现老年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多样性和非典型性,在本组的15例患者中,脑部的CT扫描或核磁检测,有1例出现梗死灶,其他排除脑部病灶;所有患者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其中T波倒置、低平8例,不同类型期的前收缩4例,心房颤动3例;有2例出现肌肉抽搐,2例出现偏瘫和意识障碍;4例出现烦躁不安,4例出现嘴唇麻木、恶心、全身不适等症状;2例无明显的腿软、手颤、全身乏力、面色苍白、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 1.3方法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根据临床表现作出初步诊断,然后进行紧急全面的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症后立即采取静脉注射的方式对患者注射40~80ml50%的葡萄糖注射液,然后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10%的葡萄糖注射液,每隔30min測试患者的血糖值,将患者体内血糖含量维持在6.8~11.1mmol/L;同时,根据患者的低血糖表现,适当的进行吸氧和体液电解质纠正。对于身体状况不佳的患者,可使用神经营养剂;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为缓解患者的应急状态,可采用静脉滴注的方式注射150mg氢化可松。所有患者在72h以内需要密切合理的进行血糖浓度检查,并重视观察患者病情的变化。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误诊分析

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误诊分析 发表时间:2010-05-14T11:07:54.89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6期供稿作者:田雨董巧玲[导读]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反应情况与脑功能状态 田雨董巧玲(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医院内蒙巴彦淖尔 015000)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36-0118-02 低血糖脑病是常见临床急症,其中以精神障碍,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老年低血糖脑病易误诊为癔病、脑梗死,其发病机制与脑梗死截然不同,因此及早识别低血糖脑病,抓住抢救时机是治疗的关键。对我科1990-2008年收治的老年人低血糖脑病6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54-69岁,平均63±7岁。此60例病人均符合Whipple三项标准:(1)发病多在禁食或用力的情况下。(2)注射葡萄糖或口服糖水症状可缓解。(3)发作时,血糖低于 2.24-2.8mmol/L。患有2型糖尿病者40例,均予降糖治疗。服用优降糖12例,二甲双胍16例,达美康6例,应用胰岛素治疗6例。无糖尿病史者20例,为手术前禁食患者。 1.2 临床表现以精神障碍为首发表现30例,表现为幻觉、躁动、打人骂人、不配合治疗。20例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其中10例伴偏侧感觉障碍。10例表现为双下肢无力,一过性意识恍惚。 1.3 辅助检查发作时血糖1.7- 2.8 mmol/L。头部CT示:陈旧性梗塞灶30例,脑软化灶18例,,全脑弥漫性水肿12例,其中伴点状出血3例。脑电图示:弥漫性慢波10例,痫样波3例。 1.4 诊治经过 40例曾被诊为脑梗死,分别定位于基底节区、胼胝体、脑干,20例被诊为癔病。后急查血糖,均低于 2.8mmol/L,给予50%葡萄糖100ml缓慢静注,继之以10%葡萄糖静点,症状约于1小时内恢复。诊为低血糖脑病,经治疗好转出院。 2 讨论 低血糖脑病系指用氧化酶法测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低于2.8mmol/l而出现的一系列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组症侯群。绝大多数人有饥饿、心慌、出汗等症状,其中脑部症状则可因发病时间长短及血糖降低的程度不同而表现为意识改变、癫痫、精神症状、偏瘫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血糖下降的速度、低血糖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以及机体的反应情况与脑功能状态。当血糖下降快时,临床上出现交感神经受刺激及肾上腺素分泌过多症侯群如出汗、倦怠无力、焦虑紧张、面色苍白、心动过速、血压偏高、肢体震颤等。而血糖下降慢、历时长、血糖低,则有脑部征候群,除上述表现外,早期出现记忆下降、注意力差、精神失常、激动恐惧、狂躁或木僵等,也有人出现偏瘫、感觉异常、癫痫样发作、躁动不安或惊厥抽搐。若血糖下降快而持久则兼有上述二组征候群,不及时救治,将出现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昏迷死亡。 误诊原因分析:(1)本组中有32例无心悸、多汗等症状而被误诊,老年人长期患糖尿病,存在植物神经功能障碍,部分人可能反复低血糖,对低血糖敏感性下降;使用中长效胰岛素治疗的患者,血糖下降速度慢,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不明显。(2)脑细胞贮存葡萄糖能力有限,当血糖低于2.8 mmol/L时,就会发生脑功能紊乱。低血糖时,大脑皮层首先受抑制,可出现记忆力定向力及理解能力下降,有的患者外出时发病,找不到家,或突然不认识家人,因反复发作,被误诊为痴呆或短暂性全面遗忘。当脑完全缺血时,内源性葡萄糖在第1分钟即耗竭,离子泵停止活动,细胞膜失去稳定性,环磷酸腺苷含量减少,导致突触传递障碍,引起大脑皮层和脑干网状结构的代谢紊乱,可引起意识障碍[1]。(3)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偏侧舞蹈,大部分患者动脉硬化程度重,脑动脉狭窄,低血糖可引起反射性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脑血管痉挛,加重了脑动脉狭窄程度,出现局灶性症状。有研究表明,低血糖引起神经的选择性损害[2]。本组20例偏瘫患者中,有1例是右侧肢体瘫伴失语,与研究结果相符合。(4)低血糖时间过长,血浆渗透压降低,出现细胞内、外水肿,血管内皮细胞变性、肿胀,导致脑水肿、弥漫性出血和节段性脱髓鞘。患者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 综上所述,我们临床医师要熟知低血糖脑病的临床表现,正确认识低血糖脑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及影象学表现,详细询问病史,及早检测血糖,及时诊断,以减少低血糖脑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参考文献 [1] 陈清棠.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92-193. [2] 李玉亭,常家申.老年人低血糖偏瘫[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2001,18(1):58.

浅谈50例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措施

浅谈50例老年糖尿病人的护理措施 发表时间:2017-01-04T11:11:29.92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5期作者:李艳芳 [导读]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临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甘肃临夏 7318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病人有效的护理经验。方法:为老年糖尿病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治疗措施,减少病人痛楚,使其早日康复。结果:通过有效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糖尿病的了解和对疾病治疗的依存性。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5-0222-01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其特点为由于胰岛素的绝对或相对不足和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电解质和水的代谢紊乱。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40岁后几乎呈直线上升,为老年人的多发病和常见病。典型的糖尿病起病缓慢,表现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而体重减轻。检查尿糖及血糖可确诊糖尿病。治疗原则主要是以控制饮食、运动及药物治疗,治疗目标为控制高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1.临床资料 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 50例,20例有明显多尿、多饮症状,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0~75岁。 2.老年糖尿病特点 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在我国有大量的糖尿病患者未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目前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如任其发展,将成为不可逆性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病残或死亡。因此,提高糖尿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当今值得重视的问题。老年糖尿病部分有多尿、多饮的典型症状,但更多患者症状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掩盖。此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和糖尿病性皮肤病变可能是老年糖尿病的首发症状。老年糖尿病有时空腹血糖不太高,餐后2h血糖较高,故需做餐后2h血糖或葡萄糖耐量试验才能诊断。 3.护理要点 3.1 饮食疗法 饮食调节是对糖尿病进行治疗的基础,轻型糖尿病患者往往仅需将饮食控制好,病情就可以得到缓解,甚至不需使用药物也能慢慢痊愈。关键是适当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并应忌糖,限制主粮的摄入,可使胰岛细胞的负担及时减轻,较快见效: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也是最重要的治疗方法,应让患者和家属明白此疗法对控制血糖和减轻症状的重要性,并使饮食治疗贯穿于糖尿病患者健康的整个过程。多食用含糖量低、又可解渴充饥的蔬菜、水果,如菠菜、梨等,食用含有高纤维和多种维生素食品,以能防止糖尿病的食物作为主食,并控制盐的摄入[1]。 3.2 注射胰岛素的患者 ①胰岛素的保存:中效及长效胰岛素比普通胰岛素稳定。同样在 5℃情况下,前两者为3年而后者为3个月,使用期间宜保存在室温20℃以下。②应用时注意胰岛素的换算。③剂量必须准确,抽吸时避免振荡。④两种胰岛素合用时,抽吸正规胰岛素后抽吸鱼精蛋白胰岛素。⑤胰岛素常用于皮下注射,宜选择皮肤疏松部位,有计划地按顺序轮换注射。每次要改变部位,以防注射部位组织硬化,脂肪萎缩影响胰岛素的吸收,注射部位消毒应严密,以防感染[2]。 3.3 定时监测血糖和尿糖 血糖和尿糖的测定对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血糖比尿糖要精确一些,但测定尿糖的方法较简便易行,可每天测量用于分析病情。血糖准确但适合定期检验,在家中使用试纸法或血糖监测仪进行血糖测试。如果血糖较为稳定,抽测2次/周。 3.4 低血糖 患者出现有虚汗、眩晕、心慌、双手颤抖、双腿软弱无力、有饥饿感、手、足或嘴唇麻木或刺痛、视力模糊、眼花、说话含糊不清、脚步不稳、头晕、头疼等症状时应想到低血糖发生的发生。老年糖尿病患者对低血糖症状的知觉减少,无任何症状即出现神志丧失,所以意识不清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考虑低血糖的可能。发现时立即给予糖水、果汁或其他易吸收的糖类来争取抢救时间,同时查测血糖。 3.5 运动的积极意义 运动可以增强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使血糖下降。运动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所以,患者应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力所能及的运动,如散步、做操、打拳、做糖尿病养生功等。应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每天定时、定量,避免过度疲乏。有严重心、脑、肾及眼病变患者应避免剧烈活动。运动时间宜在餐后30min~1h左右,不宜空腹运动。此外,运动时尤其外出运动时应随身带加餐食物,以预防低血糖反应。有规律的运动有利于患者恢复心理平衡,消除其对疾病的焦虑及精神负担,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长期的运动对减轻体重、控制血糖、降低血压、减少冠心病的发生均有好处。 3.6 心理护理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或饮食控制,加上缺乏糖尿病防治知识,易产生焦虑、烦躁、失望、悲观的情绪。针对这些情况,护士应主动与他们交流沟通,向患者讲解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与之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帮助他们正确了解糖尿病知识,积极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出现,提高生活质量。 4.健康教育 教育患者正确地认识及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早期糖尿患者多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故感觉不到治疗的迫切性,以致不肯坚持治疗,但是如果发生了慢性合并症将是不可逆性病变,甚至难以控制其发展,所以要教育患者了解在发病早期就应坚持治疗的重要意义。宣传糖尿病的危害性,促使人们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禁烟禁酒,少食钠盐,合理膳食,掌握饮食治疗的具体措施,按规定热量进食,定时进食,避免偏食、过食与绝食,采用清淡食品,使菜谱多样化,并多食蔬菜。持之以恒,量力而行,进行有氧运动,提高身体对胰岛素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_对策毕业论文

三峡大学全日制自学考试 毕 业 论 文 准考证号: 姓名: 专业层次: 交稿时间: 联系电话:

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 班级:护理18班姓名:鲍琴琴指导老师:郑超英 【摘要】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护理经验。结果护理指导贯穿糖尿病患者治疗的始终,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通过临床护理指导可以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坚持科学的、系统的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护理;临床护理对策 前言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且无法治愈。 老年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疾病,老年糖尿病肾病有年龄大,病程大,并存疾病多的特点,且多年无任何明显症状,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蛋白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等一系列临床表现。治疗目的是控制血糖、纠正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延长患者生病。 1、临床资料 1.1基本资料 本组为2013年8月至2015年4月科室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50例,均符合1999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龄60-86岁;病程1-30年。空腹血糖(10.8 4-3.61)mmol/L,餐后(16.6 4-2.8)mmol/L,全部病例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1.2临床表现 患者可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善饮、多食;消瘦、疲乏、皮肤瘙痒;四肢

老年糖尿病人的家庭护理

老年糖尿病人的家庭护理 发表时间:2010-07-16T17:33:28.10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10期供稿作者:郭丽丽 [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患糖尿病的现象相对增加,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 郭丽丽(黑龙江省伊春市西林区人民医院黑龙江伊春 15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0)10-0262-02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患糖尿病的现象相对增加,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识,提高患者对家庭护理重要性的认识是患者康复的关键。本文就糖尿病人的家庭护理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具体护理方法。 【关键词】糖尿病家庭护理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代谢内分泌疾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临床综合症(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是由于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所至,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是一种终身疾病。糖尿病发生后,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糖大量从尿中排出,并出现多饮、多尿、多食、消瘦、头晕、乏力等症状。如得不到很好的控制,进一步发展则引起全身各种严重的急、慢性并发症,可导致眼、肾、神经、皮肤、血管和心脏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以致最终发生失明、坏疽、尿毒症、脑中风或心肌梗死,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易感性,但这种遗传尚需外界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肥胖,体力活动减少,饮食结构不合理,病毒感染等。由于生活方式的现代化,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糖尿病尤其是老年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跃居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第四位。老年人群体中糖尿病患者的比率在逐年增加。然而老年糖尿病患者实际在医院病房中的时间却是比较少的,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家中的护理和自我保健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往往人们缺少这方面的知识或缺乏对糖尿病主要症状的了解,因此就需对糖尿病患者的家庭护理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包括饮食结构,体育锻炼,精神神经因素,化学物质和药物,血糖监测和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等内容。 1 合理的饮食结构 无论在我国还是在西方,人们的饮食结构都以高热量、高脂肪为主,而热量摄人过多超过消耗量,则造成体内脂肪储积引发肥胖。同时,高脂肪饮食可抑制代谢率使体重增加而肥胖,肥胖引发Ⅱ型糖尿病。老年人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更易使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并易并发心血管病。常年食肉食者,糖尿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常年素食者,主要与肉食中含脂肪、蛋白质热量较高有关。所以饮食要多样化,以保持营养平衡,避免营养过剩。糖尿病患者常有高血脂症,高血脂促使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老年人新陈代谢减慢,碳水化合物代谢也减慢,饮食中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减少,致糖耐量减退,另一方面也可能食人过多,转变成脂肪储存下来。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多吃粗粮,粗粮可减少患糖尿病的危险。一定要注意每日的热量摄入量不能超过人体需要量,对含糖量多的食物绝对不吃。避免贪食,少吃动物脂肪和精制食品,多吃鱼类、蔬菜、豆制品和水果,水果最好只吃含糖量在4%以下的,如橙、西瓜、杏、草莓、菠萝、柠檬、李子、西红柿、黄瓜等,而且每天的摄入量不要超过400克。含糖量在10%以上的不能吃,它们是苹果、柑桔、香蕉、水蜜桃、石榴、荔枝、梨、龙眼等,吃水果最好在进食后约2小时左右。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做到不吸烟、不喝酒,与不吸姻的糖尿病患者相比,吸烟的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脑中风、心肌梗死、下肢脉管炎和坏死的危险性大大增加;酒会加重糖尿病病情或引起低血糖并掩盖低血糖症状,使甘油三脂和乳酸水平增高。控制体重增加、防止肥胖,但控制体重不宜提倡节食的方法,而采用少吃多餐等方法,糖尿病的自我保健和食物疗法比药物治疗更重要。 2 适当体育锻炼 体力活动可增加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改善代谢,减轻胰岛素抵抗,使高胰岛素血症缓解,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体力活动减少已成为Ⅱ型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因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每天早、中、晚散步30分钟,也可视条件开展其他健身活动。可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否则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为了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随身携带一些食品备食。特别是饭后应进行室外活动,不宜立即卧床或睡觉。总之,运动是糖尿病人的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3 精神神经的因素 在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精神神经的因素所起的重要作用是近年来中外学者所公认的。因为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心理的压力会引起某些应激激素分泌大量增加,而这些激素都是升血糖的激素也是与胰岛素对抗的激素,这些激素长期大量的释放,势必造成内分泌代谢调节紊乱,引起高血糖,导致糖尿病。老年患者必须学会精神放松,遇事不急不躁,保持情绪稳定,大喜大怒会升高血糖。 4 化学物质和药物 已经查明有几种化学物质能引发糖尿病,两种临床用药,戍双咪(用于治疗肺炎)和左旋门冬酰胺酶(一种抗癌药)也能引起糖尿病。 老年人过去有肝炎、肾炎史,在用药前应先查肝肾功能,在肝功能异常时不能用双胍类及胰岛素增敏剂,否则易产生肝功能衰竭,许多降糖药在肝内代谢,经肾排出,所以在肝肾功能不良时应慎重选药。在老年糖尿病肝肾功能不良或血糖控制不好时,应及早应用胰岛素治疗,但是用胰岛索更要防止低血糖,剂量不可过大,尤其是要防止老人视力不好或注射器刻度不清而搞错剂量。作为一名糖尿病患者,应该及早制定好长期的控制目标,对糖代谢,脂代谢,血压等指标做到心中有数,特别是出现眼底病变,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等各种并发症患者,一定要严格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以防病情变化。这包括必须戒烟,控制饮食,保持适当运动和采用药物治疗。 5 血糖监测、控制、预防和定期检查 老年人虽然易患糖尿病,但如果能进行积极的预防,其发病率是能得到一定的控制。 5.1保持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有利于防止血糖升高。 5.2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制,劳逸适度。 5.3定期检查血糖,尿糖及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和及早发现本病,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每月复诊一次,平时常测尿糖,有条件自测血糖更好,特殊情况下,如发烧、腹泻或全身不适,及时就诊,经常量血压,保持血压在正常值,高血压可加快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每年做一次全面检查,包括测视力、看眼底,查24小时尿白蛋白和神经系统体检,进行经常性的血糖和血压控制。 5.4做好各种记录,包括饮食和药物治疗,血糖、尿糖和其他有关检查等。 以上的糖尿病知识和家庭护理安排,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应该是适用的,就绝大多数患者而言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的,可影响全身各个脏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一、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二、老年人低血糖的治疗*三、老年人低血糖吃什么好 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1、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避免首选作用强的降糖药 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属2型糖尿病,多数病情较轻,若单纯饮食和运动治疗达不到要求,在选择口服降糖药时,避免首选作用强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以避免低血糖。 2、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改用胰岛素 对疗程长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已经出现对口服降糖药疗效减低或已有明显的糖尿病并发症,宜尽早改用胰岛素。 3、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选择降糖药时,要考虑老年人是否患有肝、肾方面的疾病,用药过程中,要注意检查肝、肾功能。 4、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放宽血糖控制目标 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治疗共识指出,对于特殊人群(如老年人)的治疗须个体化,在不增加低血糖风险的情况下,尽量更好地控制血糖。中国糖尿病指南提出,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应适当放宽,空腹血糖7.8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即可。 总体原则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标准应适当放宽,如果患者频发低血糖、病情不稳定或长期卧床,还应修改标准,

放宽尺度。 5、老年人低血糖治疗原则之运动干预也是治疗的基础 老年糖尿病患者外出时应携带糖尿病保健卡,以便发生意外时得到帮助;外出活动时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饮料,同时告诉家人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夏天运动要注意多饮水,预防运动中发生低血糖。 老年人运动系统功能减退,在运动时易造成损伤,因此,在开始运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适合老年人的运动疗法有快步走、慢跑和太极拳等。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任选1~2项,其中步行是国内、外最常用的运动方法。 老年人低血糖的治疗1、缓解低血糖症状 轻者口服糖水或糖果即可缓解,重者需静脉注50%的葡萄糖40~80ml。严重者需持续静滴5%~10%葡萄糖数天,必要时可加氢化可的松100~200mg/d,静滴,或胰升糖素1~2mg,肌注。 2、病因治疗 胰岛素瘤经手术切除可根治。如不能完全切除,可试用二氮嗪 100~200mg,2~3次/d,此外也可试用奥曲肽、苯妥英钠、普萘洛尔和钙离子通道阻滞药等,B细胞癌可试用链脲佐菌素,每次20~30mg/kg,每周2次,总剂量8~12g,此药肝肾毒性大,仅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胰岛外肿瘤则治疗原发病;严重肝病则治疗肝病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措施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81387980.html,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措施 作者:王玉芬 来源:《医学信息》2015年第02期 摘要:目的通过对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减少对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发生率。方法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识别能力,加强糖尿病健康宣教,适当运动,定时检测血糖,常备一些应急食物等方法。结果通过老年糖尿病低血糖护理,降低低血糖风险,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脑并发症多,常有低血糖发生,且往往病情隐匿,加强老年糖尿 病低血糖护理,是有效控制低血糖发生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护理措施 糖尿病是老年人慢性代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的特点,[1],如果不及时发现,会引起患者脑功能紊乱,影响患者的神经系统,损害患者健康,甚至 危害患者生命[2],因此,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护理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5月~2014年4月我科成功救治了15例老年糖尿病的低血糖反应患者,其中男8例,女7例,年龄65~80岁,平均年龄71.25岁,15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 病程3~25年。15例患者主要并发症有:肺部疾病5例,冠心病5例,高血压3例,慢性肾炎2例,乙型肝炎2例。 1.2低血糖的原因①胰岛素使用不当或过量;②口服降糖药物使用不当或过量;③食物摄入不足;④过量运动;⑤肾功能减退,导致胰岛素和降糖药清除率降低;⑥饮酒过量;⑦肾上腺,甲状腺或垂体功能衰竭。 1.3临床特点 6例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心慌,烦躁,震颤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6例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语言含糊,四肢无力,精神行为失常等神经功能异常症状,查血糖 2.9~ 3.8mmol/L,3例无症状,在夜间测血糖时发生。 2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预防护理措施 2.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护理人员应当对患者活动情况和意识状态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嗜睡,发抖,出汗,面色苍白,浑身无力等症状[3],老年患者反映不灵敏,出现低血糖 时往往没有较明显的体征和症状,尤其是在夜间经常发生无警觉性低血糖,而进入昏迷状态,因此夜班护士应及时主动巡视病房,询问患者,特别是针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定以及合并慢性肾功能不全,年龄大,近期食欲不振或伴有腹泻症状的患者应严密观察,其次,如发现睡前血糖在6mmol/L以下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症状的可能性在80%以上[4],且大部分的都是无低血糖症状,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定时监测血糖,防止发生低血糖昏迷。

老年糖尿病的护理

老年糖尿病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人口发展趋势,通常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标准是60岁。本课主要介绍了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即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其患病特点是发病率高,患者多为2型糖尿病,起病缓慢、症状不明显、尿糖阴性,并发症多。 一、概述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全部糖尿病患者,包括两部分病人。一部分是60 岁以后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一部分是 60岁以前确诊,而后进入该年龄组的病人。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涉及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132个调查点。根据经济收入的高低,按6个不同经济类型地区划分,即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和四类农村进行抽样。其中调查60岁及以上人群9925人,其中男性4987人占50.25%,女性4938人占49.75%;城市4617人占46.5%,农村5308人占53.5%。收集的样本男女均衡、城市均衡。 上图是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平均值,可以看到该人群空腹血糖平均是5.18,按性别差异,男性是5.15、女性是5.20,女性明显高于男性。按城乡差别,城市平均空腹血糖是5.54,农村是5.04,城市也明显高于城乡。这就提示出在老年人群中糖尿病患病的倾向是女性多于男性,城市多于农村。

上图是 60岁以上人群空腹血糖的分布情况,把60岁以上的老年人按5岁为一个阶段划分、分组,可以看到各年龄组的血糖平均值。各个年龄组空腹血糖水平在第90百分位点上的值在6.01-6.60之间,明显高于 WHO 和 IDF 的诊断标准,有超过10%的老年人存在着糖调节异常。 上图是 60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明显看出发病率的高低跟经济收入排序一致。以经济最发达的大城市最高是16.97%,最贫困的四类农村为最低为1.94%。 美国是糖尿病发病率高发的国家,根据美国 CDC1999 -2002年美国居民健康状况调查,美国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率是20.9%,我国老年糖尿病发病率已经接近美国这种高发病的国家。所以糖尿病是老年人群面临的一个患病率高和流行广的慢性健康问题。

老年低血糖病人的神经系统表现

老年低血糖病人的神经系统表现 发表时间:2010-09-16T10:30:55.0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0期供稿作者:高仁波 [导读]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有些老年病人低血糖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应注意鉴别。高仁波(黑龙江省巴彦县中医院 151800) 【中图分类号】R5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139-01 【关键词】老年低血糖表现 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有些老年病人低血糖时以神经系统表现为主,应注意鉴别。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10例病人,男6例,女4例,为我院急诊及住院病人。年龄65~78岁,平均7 2.1岁。10例全为糖尿病病人,病史1-15年,其中口服降糖药物者8例,注射胰岛素者2例。既往有脑梗死病史者2例,均已恢复至生活基本自理。伴高血压病者7例,伴冠心病者8例。 1.2临床表现及体征 10例病人中5例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和言语障碍,其中言语障碍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和构音不清;1例出现浅昏迷,双侧病理征阳性;1例表现为电线样发作,四肢抽搐;1例表现为烦躁不安,幻视;另2例病人为脑梗死后遗症病人,均表现为明显的患侧肢体无力加重。 1.3实验室检查10例病人均急诊行颅脑CT检查,其中2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见陈旧性脑软化灶,其余8例均未见异常病灶。血糖检查:1例<1.1mmol/L,8例在1.l~ 2.8mmol/L,另1例为 3.0mmol/L。 1.4治疗及预后10例病人均予50%葡萄糖40~100毫升静推后症状好转,继予5~10%葡萄糖静滴后完全缓解。其中有l例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又出现低血糖反应,但较前次为轻,持续治疗后好转。 2 讨论 正常人空腹和餐后血糖波动在3.3~7.9mmol/L。低血糖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血糖浓度过低综合征,一般以血浆葡萄糖低于2.8mmol/L作为诊断标准,但低血糖的临床表现与血糖降低程度未必成正比,初发者血糖未降至3.3mmol/L以下即可出现低血糖症[1]。故本组中1例血糖虽为3.0mmol/L,但表现典型的低血糖症状,亦诊断为低血糖症。 引起低血糖症的病因很多,而对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机能的减退,加之肝肾功能不全使药物的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同时药物排泄减慢,易蓄积,故易发生低血糖且发生后也难以纠正[2]。 脑的主要动力源是葡萄糖,但脑细胞本身并无糖原储备,其所需能量几乎完全依靠血糖供给。低血糖时脑细胞的能量来源减少,很快出现神经症状或称神经低血糖。最初表现为心智及精神活动轻度受损,继之出现大脑皮层受抑制症状,随后皮层下中枢和脑干相继受累,最终累及延髓而致呼吸循环功能改变。若低血糖不能逆转常致死亡。补充葡萄糖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按上述次序逆行恢复[3]。有资料报道,低血糖在成人以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在老年人以神经系统受损症状为主,可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定向障碍,头昏,头痛,呕吐,抽搐,偏盲,偏瘫,昏迷及幻觉躁动易怒等。低血糖性偏瘫并不多见,但近年已有不少报道。其发病机制并不清楚,目前有脑血管痉挛、潜在的脑血管病及选择性神经元易感性等三种学说,而以选择性神经元易感性学说似乎更能解释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但无实验证实[4]。本组中低血糖性偏瘫恰巧发生在2例脑梗死后遗症病人的身上,且缺血表现与原梗塞血管重合。 老年糖尿病病人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些易与脑血管病混淆,故在临床上有糖尿病的老年人出现不明原因的神经系统症状时,应结合其病史及用药情况考虑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检查血糖并治疗,预后是满意的。同时应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79~982. [2]李季春,左光熙,华玉玲,等.酷似脑卒中的低血糖危象3例报告.中国老年医学杂志,1994;14:183. [3]胡绍之,郭瑞林.实用糖尿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178. [4]魏东宁,李天仓,陈小星,等.貌似脑梗塞的低血糖偏瘫二例,临床神经病学杂志,1994;7(6):360.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陈 燕

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陈燕 摘要】对41例老年糖尿病药物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反应病例进行了分析,并从 年龄、药物、饮食等方面探讨其原因,给出若干预防方法及护理中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糖尿病低血糖症老年护理对策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几乎完全 来自血糖,低血糖诊断、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老年由于自身生理特点,极 易发生低血糖。我科自2006年至2008年共收治41例老年糖尿病低血糖 昏迷患者,现将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 般资料DM患者出现低血糖症者41例:1型3例、2型38例,其中男性1 7例,女性24例,年龄68—79岁,平均64.7岁,并发症情况: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19例,大血管并发症23例,神经病变16例,血脂代谢紊乱15例,无合并症者5例。41例患者中有饥饿感者38例,出汗36例,心悸33例,行为异常1例,昏迷2例,无症状者2例(测血糖时发现)。诱发原因:药 物使用不当19例占46.3%,(其中使用胰岛素15例,磺脲类药物4例),饮食因素16例占39.0%(其中摄入葡萄糖不足13例,误餐2例,空腹饮 酒1例),运动因素6例占14.6%。1.2诊断标准参照Whipp三联征:(1)低血糖症状。(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3)供 糖后低血糖症状缓解。1.3临床表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偏瘫等症状,甚至有极少数患者无临床症状,监测血糖 时发现。1.4治疗结果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50%葡萄糖40~60 ml,根据情况再予静脉滴注10%或5%葡萄糖,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稳定 在7~10mmol/L,全部病例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2原因分析①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过量或使用时间不当,是引发低血糖症的最常见因素。老年人患 有多种疾病,可能同时服用的药物能增强降糖药物的效应。已知磺胺药H2受体 拮抗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离子拮抗剂、喹诺酮类抗生素等 可增强降糖药物的作用。可能是诱发低血糖症的原因。老年糖尿病患者应尽量选 择半衰期短、作用相对较弱的降糖药物,宜从较小剂量开始治疗,根据血糖情况 逐渐增加剂量。②控制饮食时采用饥饿疗法,摄入主食过少或因发热、感染、情绪等因素,进食过少;其他原因(记忆力差、忙碌等)导致两餐间隔时间过长, 均可使外源性葡萄糖摄入不足而引发低血糖,空腹饮酒时酒精可抑制肝脏释放葡 萄糖,也可导致低血糖。③运动可加强肌肉细胞对能量的利用,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量过大或运动强度过高,持续时间过长均可引起低血糖的发生。④有些DM患者病程长且并发心、脑、肝、肾、神经等多器官损害,常无低血糖症状,如果未能察觉自主神经警告症状,而迅速陷入昏迷或惊厥者即导致未察觉性低血 糖的发生。3护理对策3.1加把认识和防治低血糖作为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 患者糖尿病教育的首要内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能及时自救或施救。教会患者及家属自我监测血糖,告知患者低 血糖容易发生的时间,在这一时间段,可增加监测血糖次数。指导患者了解各种 药物的作用特点、服用方法、药物副作用,严格遵医服药,勿擅自加用“偏方”、“广告药”。胰岛素选择正确剂型,准确的剂量,规定时间内注射,避免注射到血 管内或肌肉内,以防胰岛素吸收过快而导致药源性低血糖发生。3.2密切观察 病情低血糖容易引起脑损害。老年糖尿病患者多合并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血 液流变学异常、动脉硬化,肾上腺素受体兴奋性降低,加之低血糖时拮抗调节激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

中老年糖尿病护理论文:护理干预对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 饮食误区的作用 [摘要] 目的:纠正中老年糖尿病患者饮食误区,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方法: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结果:所有患者认识到饮食控制的重要性, 88%患者纠正了不良饮食倾向。85%的患者建立了正确的饮食习惯。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可减少其并发症的发生,利于疾病的良好控制。 [关键词]糖尿病;饮食误区;健康教育 中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并发症的出现与饮食密切相关,而一些中老年人因对疾病认知能力差,记忆力下降等原因,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存在不少误区,使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1〕。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对68例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饮食进行健康教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68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龄48~70岁,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患者文化修养各不相同,大专及以上26例,中小学文化程度42例,患者在日常饮食中均存在对饮食控制模糊不清,或有不良饮食倾向。 1·2患者常见的不良饮食倾向及误区:①控制主食:主食尽量不吃,副食不节制,以较多的动物蛋白和脂肪取代主食,

结果造成机体的碳水化合物供热能不足,蛋白质脂肪在代谢中分解不完全,易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②饥饿疗法:认为饮食控制越少越好,使机体处于饥饿状态,结果易发生低血糖及诱发酮症和酮症酸中毒。③不吃早餐:致使机体在十几个小时不能得到能量补充,会使体内血糖波动过大。④控制正餐食量:控制正餐食量,增加零食,尤其是一些含糖量高的糕点水果等,使血糖升高。⑤禁食水果:除甜食不吃外,其他食物不控制: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最普遍的原因。⑥禁食水果:一切水果都不吃。⑦重视药物治疗,轻视饮食控制。认为反正口服降能药,控不控制饮食无所谓,使血糖长期处于高水平。⑧轻信偏方:长期大量进食某一种食物。而偏离了平衡膳食的轨道,导致病情恶化。 2结果 通过对6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饮食健康教育,使所有患者及家属认识到了饮食控制的重要性。88%的患者纠正了不良的饮食倾向, 85%的患者掌握并建立了良好的饮食习惯,配合药物、运动等治疗手段,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有效地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3健康教育的方法 3·1随机性教育:在治疗、护理、巡视病房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如看到患者饮食不合理时及时给予纠正。 3·2座谈式教育:通过个别谈心,耐心解答患者提问,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