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检测问答题四含答案)

射线检测问答题四含答案)
射线检测问答题四含答案)

三、问答题 4.1 试述射线源的选择原则。
4.2 X 射线线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3 选择透照焦距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4.4 何谓曝光量?X、
射线的曝光量分别指什么?
4.5 何谓曝光因子?何谓平方反比定律?
4.6 何谓互易定律失效?它对射线照相有何影响?
4.7 从提高探伤质量的角度比较各种透照方式的优劣?
4.8 计算一次透照长度时,公式中的外径 Do 是否计入焊缝余高
4.9 计算搭接长度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考虑焊缝余高
4.10 计算几何不清晰度 Ug 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4.11 曝光曲线有哪些固定条件和变化参量。
4.12 为什么说不同的 X 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各不相同?
4.13 试述散射线的实际来源和分类。
4.14 影响射线照相质量的散射线是如何产生的?
4.15 散射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16 常用控制散射线的方法有哪些?
4.17 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包括哪些内容?
4.18 焊缝余高对 X 射线照相质量有什么影响?
4.19 透照有余高焊缝应注意哪些事项?
4.20 透照余高磨平的焊缝怎样提高底片灵敏度?
4.21 大厚度比试件透照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有哪些?
4.22 指出小口径管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对缺陷检出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4.23 计算小径管透照平移距离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4.24 射线照相实际透照时,为什么一般并不采用最小焦距值? 4.25 什么是优化焦距 Fopt?射线检测中选择优化焦距的目的是什么? 问答题答案 4.1 答:射线源选择的原则: (1)对轻合金和低密度材料,最常用的射线源是 X 射线; (2)透照厚度小于 5mm 的钢(铁素体钢或高合金钢),除非允许较低的探伤灵敏度,也要选择 X 射线; (3)大批量的工件实施射线照相,选择 X 射线,因为曝光时间较短; (4)透照厚度大于 150mm 的钢,宜选择兆伏级的高能 X 射线; (5)对于厚度为 50mm~150mm 的钢,选择 X 射线和 γ 射线可得到几乎相同的探伤灵敏度; (6)对于厚度为 15mm~50mm 的钢,选择 X 射线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选用 γ 射线则应根据具体厚度和所要求 的探伤灵敏度,选择 Ir-192 或 Se-75,并应考虑配合适当的胶片类型; (7)对某些条件困难的现场透照工件,宜选择 γ 射线; (8)在满足几何不清晰度 Ug 的情况下,透照环焊缝尽量选择圆锥靶周向 X 射线机作周向曝光,以提高工效和影像 质量。 4.2 答:(1)适用的射线能量范围主要根据试件的材质和厚度确定,以保证能穿透试件为射线能量的下限,以保证 足够的灵敏度为射线能量的上限。 (2)具体管电压数值主要根据底片对比度要求而确定,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小时,需增大对比度,应采用较低 管电压;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需兼顾宽容度,适当降低对比度,应采用较高管电压。 (3)射线能量不仅影响底片对比度,而且影响固有不清晰度和散射比,这些都应在选择射线能量时加以考虑。 4.3 答:(1)焦距的选择应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 (2)焦距的选择还应保证在满足透照厚度比 K 的条件下,有足够大的一次透照长度 L3; (3)为减少因照射场内射线强度不均匀对照相质量的影响,焦距取大一些为好。 (4)由于射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焦距的增加必然使曝光时间大大延长,因此焦距也不能过大。 4.4 答:曝光量可定义为射线源发出的射线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 对于 X 射线来说,曝光量是指管电流 i 与照射时间 t 的乘积(E=it);

对于 γ 射线来说,曝光量是放射源活度 A 与照射时间 t 的乘积(E=At)。
4.5 答:曝光因子是一个用来确定曝光参数的物理量,其形式为:
对同一台 X 射线机或同一个放射同位素来说,只要曝光因子值不变,照相的曝光量也就不变,摄得底片黑度必然 相同。对射线强度、时间和距离三个参数,如果实际透照时需要改变一个或两个参数,便可用曝光因子计算其他 参数,从而保证照相曝光量不变。
平方反比定律是指射线强度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其数学式为:
原理是:近似认为射源是一个点,在其照射方向上任意立体角内取任意垂直截面,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子总数 是不变的,但是由于截面积与到射源的距离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单位面积的光量子密度,即射线强度与距离的平 方成反比。
4.6 答:互易定律是光化学反应的一条定律,该定律指出,决定光化学反应产物质量的条件,只与总曝光量相关, 即取决于照度和时间的乘积,而与这两个因素的单独作用无关,由于它指出了时间和照度的互易关系,所以称为 互易定律;如果与这一定律结论有偏离,则称互易定律失效。
如果不考虑光解银对感光乳剂显影的引发作用的差异,互易定律可引伸为显影黑度只与总的曝光量有关,而与照 度和时间分别无关。
在射线照相中,当采用铅箔增感和无增感时,遵守互易定律。设产生一定显影黑度的曝光量 E=I·t,当射线强度 I 和时间 t 相应变化时,只要两者乘积 E 值不变,底片黑度不变。
当采用荧光增感时,互易定律将会失效,I 与 t 发生变化时,尽管 I 与 t 的乘积不变,底片黑度仍会改变。用公式描 述保证底片黑度不变的前提下,曝光量 E 与射线强度 I、时间 t 的关系,其形式为 E=I·tp。(P≠1)
互易定律是利用曝光因子公式和平方反比定律修正透照参数的基础,如果互易定律失效,则不能利用曝光因子和 平方反比定律修正参数,这将使透照参数的选择复杂化。
4.7 答:从提高像质计灵敏度,减小透照厚度比 K 和横向裂纹检出角 θ 以及保证一次透照长度 L3 等方面评价,几种 透照方法比较如下:单壁透照优于双壁透照;双壁单影优于双壁双影;焊缝单壁透照时,源在内中心法优于源在 内偏心法,源在内偏心法优于源在外。
4.8 答:不计入焊缝余高。计算公式中的 Do 取筒体外径即可。
因为在工件上划线时,一般是在筒体上测量一次透照长度,且筒体直径远远地大于焊缝余高值,忽略余高对实际 工作不产生影响,为使计算结果一致,统一作出规定不计入焊缝余高是比较适宜的。
4.9 答:应考虑焊缝余高。计算搭接长度 ΔL 时,公式中的 L2 应为板厚 T 与焊缝余高 Δh 之和,忽略余高 Δh 将产 生较大误差,所以是不合适的。
4.10 答:应计入焊缝余高,对于单面焊:L2=T+Δh;对于双面焊:L2=T+2Δh;对于小径管环焊缝双壁双影透照: L2=Do+2Δh。
4.11 答:曝光曲线的固定条件有:①X 射线机,②焦距,③胶片型号,④增感方式,⑤暗室处理条件,⑥基准黑 度,⑦试件材质。

曝光曲线的变化参量有:穿透厚度,曝光量,管电压。
4.12 答:因为:①加在 X 射线管两端的电压波形不同(半波整流、全波整流、倍压整流及直流恒压等),会影响 管内电子飞向阳极靶的速度和数量;②X 射线管本身的结构、材质不同,会影响射线从窗口出射时的固有吸收; ③管电压、管电流的测定有误差。
4.13 答:受射线照射的各种物体都会成为散射源,但强度最大,对探伤质量影响最大的散射源是试件本身。
散射线一般按散射方向来分类:来自胶片暗盒正面(射源方向)的散射称为“前散射”或“正向散射”;来自胶片暗盒 后面的散射称为“背散射”;来自侧面的由试件周围向试件背后或试件中较薄部位向较厚部位的散射称作“边蚀散 射”。
4.14 答:射线穿过物质时,与物质发生各种相互作用,其结果是除了一部分直接前进的透射线外,还有向各个方 向射出的散乱射线以及光电子,反跳电子等。
光电子和反跳电子穿透力极弱,大多数被物体自身吸收,即使射到物体外,也很容易被空气吸收,对探伤质量不 产生影响。散乱射线中的一部分是由光电效应引发的荧光 X 射线能量,这部分射线能量远小于透射线,例如,铁 的 Kβ 荧光射线约 7KeV,很容易被物体和增感屏吸收,对探伤质量也不产生什么影响。因此影响探伤质量的散射 线主要是由康普顿效应和瑞利散射产生的,在射线能量很低(小于 200KeV)范围内,散射线由康普顿效应和瑞利 散射共同产生;在射线能量较高范围内,散射线主要由康普顿效应产生。
4.15 答:(1)焦距:在实际使用的焦距范围内,焦距的变化对散射比几乎没有影响;
(2)照射场:除非是用极小的照射场透照,照射场大小对散射比几乎没有影响;
(3)射线能量:在工业射线照相应用范围内,散射比随射线射线能量增大而变小;
(4)试件壁厚:在相同射线能量下,散射比随壁厚增大而增大;
(5)焊缝余高:有余高的焊缝中心散射比高于同厚度平板中的散射比,随着能量的增大,两者数量逐渐接近。
4.16 答:(1)使用铅箔增感屏,吸收部分前散射线和背散射线;
(2)暗盒后衬铅板,进一步减少背散射;
(3)使用铅罩和铅光阑,限制照射范围,减少散射源;
(4)采用铅遮板或钡泥屏蔽试件边缘,减少“边蚀”效应;
(5)用流质吸收剂或金属粉末对形状不规则及厚度差较大的试件进行厚度补偿,以减少较薄部分散射线对较厚部 分的影响;
(6)采用滤板去除射线中线质较软的部分,减小“边蚀”效应;
(7)减小或去除焊缝余高,降低焊缝部位散射比。
4.17 答:焊缝射线透照的基本操作包括以下内容:

(1)试件检查及清理:尽可能去除试件上妨碍射线穿透或妨碍贴片的附加物,并经外观检查合格;
(2)划线:按照工艺文件规定的检查部位、比例、一次透照长度在工件上划线;
(3)像质计和标记摆放:按照标准和工艺的有关规定摆放像质计和各种铅字标记;
(4)贴片:采用可靠的方法将胶片(暗盒)与工件表面紧密贴合,尽量不留间隙;
(5)对焦:射线束中心对准被检区中心,并使焦距符合工艺规定;
(6)散射线防护:按工艺的有关规定执行散射线防护措施;
(7)曝光:按照工艺规定的参数和仪器操作规程进行曝光。
4.18 答:大多数焊缝在射线照相时都保留着焊缝余高,由于余高的存在,透过母材部分的射线要比透过焊缝部分 的射线强得多,而且照射母材部分的 X 射线产生的散射要比照射焊缝部分的 X 射线产生的散射线强得多,这样, 来自母材部分的散射线会与透过焊缝部分的 X 射线所产生的散射线叠加在一起,使照相质量降低。散射比与余高 的变化关系是:余高宽度越窄,高度越大,散射比越大。
4.19 答:(1)由于焊缝余高的存在,底片上焊缝部位黑度 D1 总是小于母材部位黑度 D2,照相时应注意保证 D1、 D2 均在标准允许的黑度范围内。
(2)由于底片对比度 ΔD 随黑度 D 的增加而增大,而识别界限对比度 ΔDmin 也随黑度 D 的增加而增大,因此透照 有余高焊缝时,通过控制适当的焊缝部位黑度 D1 和母材部位黑度 D2,可使母材部位和焊缝部位能识别的透度计线 径相等,此黑度称为余高焊缝透照的最佳黑度。
(3)底片对比度随射线有效能量的降低而增大,但另一方面,射线有效能量的降低会使焊缝部位的透射线 I1 与母 材部位的透射线 I2 的比值大大减小,从而使母材部位的散射线对焊缝部位的影响更严重,其结果是降低了对比 度,因此透照有余高焊缝时,焊缝部位的对比度不是单纯地随射线能量的降低而增大,而是在某一线质时,焊缝 部位的底片对比度达到最大值。此线质称为余高焊缝透照的最佳线质。
4.20 答:对余高磨平的焊缝透照,提高灵敏度的要点是尽量提高底片对比度和控制底片黑度。提高对比度的途径 包括:
(1)选用 γ 值更高的胶片;
(2)选用较低能量的射线;
(3)采用反差更高的显影配方;
(4)进一步减小散射线;
(5)选择最佳黑度。底片黑度同时影响底片对比度和最小可见对比度。试验证明,当黑度约为 2.5 时可识别的透 度计线径最小,称为余高磨平焊缝透照的最佳黑度。因此,对余高磨平的焊缝最好选择黑度约为 2.5 的曝光参数。
4.21 答:(1)适当提高管电压技术:减少厚度大的部位的散射比,降低边蚀效应,同时可获得更大的厚度宽容度;
(2)采用双胶片技术:采用同速胶片叠加时,双片重叠观察黑度较小部位,单片观察黑度较大部位;采用

D
异速胶片叠加时,感光度较大的胶片适用于透照厚度较大部位的观察,感光度较小的胶片适用于透照厚度较小部 位的观察。
(3)补偿技术:是指用补偿块、补偿粉、补偿泥、补偿液等填补工件较薄部分,使透照厚度减小的方法。
4.22 答:小口径管焊缝射线照相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对缺陷检出的不利因素和改进措施有以下几点:
(1)双壁双影法透照时,由于射源侧焊缝比胶片侧焊缝离开胶片的距离相差一个管子直径,故射线源尺寸的影响 较大,使几何不清晰度增加,小缺陷对比度降低,为减小射线源尺寸对几何不清晰度和对比度的影响,可选择焦 点尺寸小射线源,适当增大焦距。
(2)透照小口径管时射线的穿透厚度自中心向两端变化很大,易导致底片上中心部位黑度过大,边缘部位黑度过 小,为减少被检区域不同部位的黑度差,宜适当提高射线能量,采用“高电压,短时间”的透照工艺。
(3)由于管子直径较小,散射线引起的“边蚀”效应比较严重。相应的措施是在射线机窗口处加滤板。或采用铅罩屏 蔽焊缝以外部分,以减少“边蚀”。
(4)双壁双影透照时,焊缝被倾斜投影到胶片上,缺陷影像会发生畸变。为减少畸变,应控制透照角度和椭圆开 口宽度,开口宽度应控制在 1 倍焊缝宽度左右。
4.23 答:为保证计算结果一致,统一规定计入一个焊缝余高,即 L2=Do+Δh,式中 Do 为管子外径,Δh 为焊缝余 高。
4.24 答:因为除了几何不清晰度与最小焦距有关外,透照场的大小与焦距相关。焦距增大后,匀强透照场范围增 大,且这样还可以得到较大的有效透照长度,同时影像清晰度也进一步提高,所以实际用的焦距比最小焦距要大 得多。
4.25 答:当几何不清晰度 Ug 减小到与所使用射线能量下的固有不清晰度 Ui 数值相同时,所使用的焦距称为优化焦 距 Fopt。
当射源一胶片距离增大时,可明显提高窄裂纹之类的平面型小缺陷检出率。所以选用优化焦距 Fopt的目的是为了有 效检出小裂纹缺陷。

射线检测问答题(三)(含答案)

三、问答题 3、1 什么就是射线照相灵敏度?绝对灵敏度与相对灵敏度得概念又就是什么? 3、2 简述像质计灵敏度与自然缺陷灵敏度得区别与联系? 3、3 什么就是影响射线照相影像质量得三要素? 3、4什么叫主因对比度?什么叫胶片对比度?它们与射线照相对比度得关系如何? 3、5 写出透照厚度差为△X得平板底片对比度公式与像质计金属丝底片对比度公式,说明公式中 各符号得含义,并指出两个公式得差异? 3、6就像质计金属丝得底片对比度公式讨论提高对比度得主要途径,并说明通过这些途径提高 对比度可能会带来什么缺点? 3、7 何谓固有不清晰度? 3、8固有不清晰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9 何谓几何不清晰度?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 3、10实际照相中,底片上各点得U g值就是否变化?有何规律? 3、11试述U g与Ui关系以及对照相质量得影响。 3、12试述底片影像颗粒度及影响因素。 3、13什么叫最小可见对比度?影响最小可见对比度得因素有哪些? 3、14为什么射线探伤标准要规定底片黑度得上、下限? 3、15采用源在外得透照方式比源在内透照方式更有利于内壁表面裂纹得检出,这一说法就是否正确,为什么? 3、16在底片黑度,像质计灵敏度符合要求得情况下,哪些缺陷仍会漏检? 3、17为什么裂纹得检出率与像质计灵敏度对应关系不好? 问答题答案 3、1答:射线照相灵敏度就是评价射线照相影像质量得最重要得指标,从定量方面来说,就是指在射线底片上可以观察到得最小缺陷尺寸或最小细节尺寸;从定性方面来说,就是指发现与识别细小影像得难易程度。 绝对灵敏度就是指在射线照相底片上所能发现得沿射线穿透方向上得最小缺陷尺寸。 相对灵敏度就是指该最小缺陷尺寸与射线透照厚度得百分比。

渗透检测技术习题

一、单选题 1.玻璃细管插入水银槽内,细管内水银面呈 A.凹弯曲面,有一定爬高 B.凸弯曲面,接触角大于90度 C.凸弯曲面,低于管外液面 D.凹弯曲面,接触角小于90度 2.固体被润湿的条件是 A.润湿角小于90度 B.润湿角等于90度 C.润湿角大于90度 D.以上均不对 3.决定液体渗透性能是否好的两个重要因素是 A.表面张力和粘度 B.粘度和接触角的余弦 C.密度和接触角的余弦 D.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余弦 4.渗透剂的润湿能力 A.用接触角度量,与表面张力无关 B.是粘度的函数,并随表面张力的减小而增大 C.用接触角度量,并随表面张力的增大而减小 D.用表面张力度量,并随接触角的增大而减小 5.用显像剂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的原理是基于 A.表面张力 B.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性 C.毛细作用 D.上述都对 6.液体渗透探伤液一般包括 A.渗透液 B.清洗剂 C.显像液 D.以上都包括 7.施加在零件表面渗透剂薄膜上与渗透剂混合,从而使渗透剂能被清洗掉的材料是 A.乳化剂 B.渗透剂 C.显像剂 D.同素异构体 8.渗透探伤中要求显像剂 A.白度要高 B.颗粒度小 C.喷洒均匀 D.以上都对 9.“干式”、“速干式”、“湿式”三个术语用来说明三种类型的 A.乳化剂 B.清洗剂 C.显像剂 D.渗透剂 10.渗透探伤容易检验的表面缺陷应有 A.较大的宽度 B.较大的深度 C.较大的宽深比 D.较小的宽深比 二、简答题 1.简述渗透检测的基本原理。 2.渗透检测技术有哪些优点? 3.渗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主要有哪些? 4.简述渗透检测的基本步骤。 5.什么是毛细现象? 6.根据渗透液种类,渗透检测分为哪几类?

射线探伤复习试题

无损检测RT专业测试题 一、是非题(在括号内正确的画“O”,错误的画“×”) 1、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是指放射性元素的放射强度变为原来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底片黑度D=2,即意味着透射光强为入射光强的1/100。() 3、光电效应发生几率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加。() 4、胶片的梯度与射线的能量有关,射线的能量越高,胶片的梯度越小。() 5、显影时间延长,将会使胶片特性曲线变陡,且在坐标上的位置向右移。() 6、当X射线通过三个半值层后,其强度仅为初始值的六分之一。() 7、同一型号的X光机可以使用同一曝光曲线。() 8、在X射线管和胶片距离一半处放置一块用高密度材料制成并钻有小孔的板,这是用来测定 焦点的大致尺寸。() 9、显影液呈碱性,定影液呈酸性。() 10、铅箔增感屏的表面划伤在底片上会产生黑色条纹。( ) 11、底片不清晰度包括几何不清晰度和固有不清晰度,固有不清晰度随着射线能量的 增加而连续递增。() 12、一般来说,对厚度差较大的工件,应使用较低能量的射线透照,其目的是降低对比度, 提高宽容度。() 13、散射线只影响胶片对比度,与主因对比度无关。() 14、采用源在外单壁透照方式,如K值不变,则焦距越大,一次透照长度L3就越大。() 15、对Φ50×8mm、焊缝宽度为13mm的小径管环缝作双壁双影法倾斜透照时,椭圆成像开口 宽度应在13mm左右。() 16、AB级射线照相曝光量推荐值为15mA·min,焦距为700mm,如焦距改为900mm,则曝光量 推荐值应不少于20mA·min。() 17、定影液老化和水洗不彻底都会导致底片长期保存后出现泛黄的现象。() 18、形状缺陷不属于无损检测范畴,但对于目视检查无法进行的场合和部位进行射线照相, 则应对内凹、烧穿、咬边等形状缺陷评定。() 19、在放射防护中,随即性效应的发生几率与剂量的大小有关。() 20、实际探伤中使用的射线是宽束连续射线,工件的吸收系数和工件内部的吸收系数 差别越大,缺陷越容易被发现。()

射线题问答题

4.工业X射线电视的优缺点如何? 答:优点:可以直观地观察物体动态或静态情况下的内部结构与缺陷;使用经济、简便、效率高;可用于流水作业,便于实现X射线检验自动化。缺点:其检测灵敏度一般较X射线照相法低;对形状复杂的零件检查有困难;初始投入较高。 5.什么是伪缺陷?简述底片上伪缺陷的来源。 [提示]:由于胶片本身质量、胶片保管、剪切、装取、暗室操作处理不当,以及操作者其他操作不慎等原因,在底片上留下可辨别的影像,但并非是被检验工件缺陷在底片上留下的影像,称之为伪缺陷。伪缺陷的来源包括机械损伤或表面附着物形成(如指纹、折痕、划伤、水印等),或者是由化学作用形成(如漏光、感光、药物玷污等),大致上可以分为来源于胶片本身的制造质量与储运、保管,来源于增感屏制造质量及损伤导致的增感不均匀或受过可见光线照射过的荧光增感屏的受激荧光影响等,来源于胶片裁切、包装、照相及冲洗过程中的漏光、手印、静电、划伤或局部折伤等;来源于暗室处理中的玷污、处理不均匀、水迹、指纹、气泡、药水老化失效、操作程序不当等等 6.什么是影响射线照相影象质量的三要素?答:影响射线照相影像质量的三个要素是:对比度、清晰度、颗粒度。射线照相对比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相邻区域的黑度差。射线照相清晰度定义为底片影像中不同黑度区域间分界线的宽度。用来定量描述清晰度的量是“不清晰度”。射线照相颗粒度定义为对视觉产生影响的底片影像黑度的不均匀程度。 7.什么是“照相灰雾(Photo graphic fog)”和“曝光灰雾(exposure fog)”? [提示]:照相灰雾是由于乳剂和冲洗条件造成的灰雾,即是胶片固有灰雾与显影时的化学灰雾的总和;曝光灰雾则是由于胶片受到不需要的电离辐射或可见光波的曝光而造成的灰雾 8.什么是增感和增感系数? 答:增感即是增加胶片的感光量,从而可以相对地缩短对胶片的曝光时间。增感系数用于说明增感屏的作用程度,也称增感因素,它是在所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底片得到相同黑度时,不使用增感屏所需曝光时间t1与使用增感屏所需曝光时间t2之比:K=t1/t2,但是此增感系数K并不是一个固定不变的值,它随使用的X射线波长和所取底片黑度的不同而变化的。 9什么是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其焦点形状和尺寸于哪些因素有关? 答:在X射线管中,电子束轰击阳极靶上的实际面积为X射线管的实际焦点,实际焦点在所激发的射线束中心方向(即垂直于X射线管轴线方向)的投影面积称为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有效焦点的平面可认为在X射线管的轴线上,它是直接影响X射线检验质量的因素,因此X射线机说明书或检测规程上所说的焦点(或称作射源尺寸)都是指有效焦点。X射线管焦点的形状和尺寸,决定于灯丝的形状、尺寸、安装位置以及 阳极靶面的倾斜角度。 10.在评片前首先要检查底片是否合格,其合 格要求有哪几项? 答:底片黑度合格、像质指数或像质计 灵敏度合格、影像识别要求合格,即定 位及识别标记齐全;没有妨碍底片评定 的伪像,包括底片的损伤、污迹等。 11画出曝光曲线的示意图,说明制作条件并 简述其用途。 答:曝光曲线是给定X射线机在选定工 艺条件下(包括胶片类型、增感方式、 显影条件、焦距、底片黑度等)制作的, 只有在给定的X射线机和相同的工艺条 件下才能使用该曝光曲线。有了实际射 线探伤工艺条件下的曝光曲线,在射线 探伤时,对于不同厚度的工件就可以根 据曝光曲线上的穿透厚度直接求得相 应的管电压、管电流和曝光时间,这是 非常经济、省时和方便的。 12.评片时对底片的质量一般有哪些要求? 答:底片上应无伪像、划伤、迹痕和其 他可能引起评片结论出现差错的影像; 底片上应有识别工件的编号、拍片部位 编号、定位记号等标志并与工件相对 应;底片上应有透度计的影像,透度计 规格适当,底片灵敏度符合标准要求; 底片黑度应在规定范围内,反差适当。 13射线探伤的组织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哪几个 方面? [提示]①配备足够完成本单位探伤任 务的人员,这些人员需经考试合格并取 得资格证书;②配备足够完成本单位探 伤任务的设备及器材,加强设备维护, 保证设备完好;③制定必要的各项规章 制度,如:检测程序书、设备维护、人 员培训、检测报告、审核及存档制度等; ④储备足够数量的探伤用消耗器材(胶 片、增感屏、药品等),并认真验收保 管好;⑤监督本单位全体人员各负其 责,把好质量关。 选择透照方式时必须确定的事项、几何参数 和必须考虑的相关因素是什么? 答:选择透照方式时必须确定的事项 是:射线源和胶片的位置、射线束照射 的方向、透度计和标记的放置、散射线 的屏蔽和监测等;必须确定的几何参数 是:焦距、一次透照长度、环焊缝100% 透照时最少曝光数;必须考虑的相关因 素是:几何模糊度、透照厚度比、横裂 检出角、纵裂检出角、有效评定长度以 及100%透照时相邻两片的搭接长度。 三、问答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产生X射线需要哪些条件? 答:产生Χ射线应具备五个条件: (1)发射电子。将灯丝通过加热到白炽 状态,使其外围电子离开原子。在灯丝 周围产生小的“电子云”,这种用热电 流分离电子的方法叫热电子发射。 (2)电子聚焦。用钼圈或罩形阴极围绕 灯丝,并将其与负电位接通。由于电子 带负电,会与它发生相互排斥作用,其 结果是电子被聚成一束。 (3)加速电子。在灯丝与阳极间加很高 的电压,使电子从阴极飞向阳极过程中 获得很高速度。 (4)高真空度。阴阳极之间必须保持高 真空度,使电子不受气体分子阻挡而降 低能量,同时保证灯丝不被氧化烧毁。 (5)高速电子被突然遏止。采用金属作 阳极靶,使电子与靶碰撞急剧减速,电 子动能转换为热能和Χ 2、试述x射线机训练的目的和原理? 答:新的或长期不用的x射线机使用前 必须进行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提高x射 线管的真空度,保证仪器工作稳定。x 射线管工作时,阳极受到电子轰击温度 升高,会排出气体,降低管内真空度。 同时管内残余气体电离后,其质量较大 的正离子会高速冲向阴极,使阳极金属 和钨丝溅散,这些溅散金属能吸收气 体,提高管内真空度。训练时管电压和 管电流逐步增加,可以保证吸收气体过 程始终占优势,吸收气体量大于排出气 体量,从而提高x射线管的真空度。 3.对观片灯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观片灯应有足够的光强度,为 能观察黑度为4.0的底片,观片灯最大 亮度应不小于100000cd/m2。 (2)观察的漫射光亮度应可调,观察 低黑度区域时,光强调小;观察高黑度 区域时,光强调大。 (3)光源的颜色应该是白色,允许在 橙色或黄绿色之间。 (4)对不需要观察或透光量过强部分, 应采用遮光板屏蔽强光,底片黑度≤ 2.5时,经照射后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 30cd/m2。底片黑度>2.5时,经照射后 的底片亮度应不小于10cd/m2。 (5)观片灯应有足够的照明区,一般 不小于300×80 mm 。 (6) 观察屏各部分照明应均匀,照射 到底片上的光应该是散射的。 4.详细说明合格底片有哪些要求?(6分) 答:合格底片的要求: A.底片上的像质计位置应正确,像质 指数必须显示出标准规定的最小线径。 B.有效评定区内黑度达到要求。 C.搭接标记及其他各种齐全且,不掩 盖被检焊缝的影像。 D.在底片评定区内不应有不允许的假 缺陷。 E.背散射检查:Ug、K值应符合要求等。 7、试写出窄束单色、宽束多色射线在物质中 的衰减规律表达式? 答:对窄束单色射线,其强度衰减公式 为:I=I0e-μT --(1), 式中:I--透射线强度; I0--入射线 强度;μ--线衰减系数; T--穿透 厚度。 宽束多色射线,其强度衰减公式为:I = Ip +Is= Ip(1+Is/ Ip)= Ip(1+n) --(2), 式中:I-透过物质的总射线强度;Ip - 一次透射射线;Is - 散射线; n - 散 射比 ,n = Is / Ip 5. 试述射线探伤工艺规程包含的内容? 答:A.工艺适用范围(试件种类、焊 接方法和类型、厚度等) B.工艺编制依据(有关规程、规范、 标准、设计规定等) C.对探伤人员要求(资格、工作经历、 学历、视力等) D.设备器材选择(射线机、胶片、增 感屏、透度计、暗盒等) E.对工件的要求(工序、探伤时机、 工件表面状况等) F:探伤技术要求(质量等级、比例、 部位、合格级别等) G:透照方法(源-胶片相对位置、焦距、 编号方法、透度计等) H、曝光参数(管电压、管电流、时间 等) I:暗室处理(配方、程序、条件、要 求等) J:底片评定(像质鉴定、级别评定等) K:记录报告L:安全管理规定。 1、连续Χ射线和标识Χ射线有哪些不同 点?它们在射线探伤中各起什么作用? 答:(1)产生机理不同,连续Χ射线 是高速电子与靶原子核的库仑场碰撞 产生的,标识Χ射线是高速电子把靶 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碰撞出轨道后,外 层电子向内层跃迁时发出的。 (2)波长和能量不同,连续Χ射线具 有混合波长,能谱为连续谱,最短波长 取决于管电压,而标识Χ射线波长为 特定值,能谱为线状谱,波长与靶材料 元素有关而与管电压无关。标识Χ射 线波长较长,光子能量小,线质软,例 如钨靶所产生的标识射线中,能量最大 的K系标识射线能量为69.5kV,在探伤 中基本上不起作用。 (3)在探伤中穿透试件,使胶片感光 主要依靠连续Χ射线 2、试解释“窄束”和“宽束”,“单色”和 “多色”的含义 答:宽束:包括散射线在内的射线束称 为宽束; 多色:包括所有波长的连续X射线称为 多色或白色。 窄束:不包括散射线在内的穿过射线束 单色:由单一波长组成的射线束成为单 色射线; 射线束通过狭缝后照射到物体上,贯穿 物体后又经狭缝校准直后到达探测器, 这种射线称作窄束射线,由于狭缝的作 用,到达探测器的只有一次透射线,各 种散射线均被狭缝阻挡。所以把强度不 受散射线影响的射线称为窄束射线。把 强度受散射线影响的射线称为“宽 束”射线。 Χ射线的“色”的概念是从可见光中 光的颜色和波长的关系引伸而来。把单 一波长的射线称为“单色射线”,把不 同波长混合的射线称为“多色射线”, 把连续波长的射线称为“白色射线”。 3、X射线和γ射线有哪些不同点? 答:X射线和γ射线都属电磁波范畴, 两者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产生方式不同。 X射线是高速电子撞击金属产生的,γ 射线是放射性同位素从原子核中发出 的。其他不同点包括:X射线是连续光 谱,γ射线是线状光谱;X射线能量取 决于加速电子的电压,γ射线能量取决 于放射性同位素种类;X射线强度随管 电压的平方和管电流而变,γ射线强度 随时间的推移按指数规律减弱。 5. 详细说明合格底片有哪些要求? 答:合格底片的要求: A.底片上的像质计位置应正确,像质

渗透检测习题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渗透检测?渗透检测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2渗透检测可以按什么形式分类?各分为哪几类? 3原始渗透剂检测方法与现代渗透剂检测方法主要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说美国工程技术人员斯威策开创了现代渗透检测方法的新阶段? 4渗透检测操作有哪几个基本步骤?水洗型;后乳化型及溶剂祛除型渗透法各有几个基本操作程序? 5渗透检测体系的可靠性包括哪些内容?简述渗透体系的可靠性与受检零部件安全使用的关系。 6简述无损检测(探伤)的特征及作用。 第二章渗透检测的物理化学基础 7什么叫分子运动论?简述分子运动论的基本内容。 8阐述拉伸或压缩物体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或斥力的机理?9什么叫分子的平均动能;分子势能;分子内能? 10为什么说温度是物体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 11阐述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的关系? 12自然界有哪三种物质形态?各有什么特征? 13什么叫界面?固,液,气三态之间有哪几种界面?简述界面张力和界面能的概念? 14什么叫表面层;附着层?简述表面层,附着层里分子的受力情况?15什么叫液体的表面张力?举例说明? 16什么叫表面张力系数?有什么特点? 17什么叫表面过剩自由能?它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与表面张力系数有何联系? 18什么叫分子作用半径?分子作用球?为什么液体表面有自行收缩的趋势? 19简述液体表面的分子分布状况及相互作用力状况?为什么说液体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0什么叫润湿?润湿有哪三种方式?它们与接触角有何关系?简述润湿与不润湿产生的机理,它对渗透检测有何影响? 21润湿的基本公式是什么?它与界面张力有何联系? 22什么叫表面活性?什么叫表面活性剂? 23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的特点是什么?离子型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各有什么特点?渗透检测时常用哪类表面活性剂? 24渗透检测中常用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种?各有什特点?

直线、射线、线段测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如图,小华的家在A处,书店在B处,星期日小华到书店去买书,他想尽快地赶到书店,请你帮助他选择一条最近的路线( ) 题1 题2 A.A→C→D→B →C→F→B →C→E→F→B →C→M→B 2、如图,林林的爸爸只用两枚钉子就把一根木条固定在墙上,下列语句能解释这个原理的( ) A.木条是直的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D.一个点不能确定一条直线 3、如右图是一条射线,一条线段和一条直线,则它们的交点的个数有()个. 4、下列四个图中的线段(或直线、射线)能相交的是( ) A.(1) B.(2) C.(3) D.(4) 5、 A、3cm B、4cm C、5cm D、6cm

6、如图,把弯曲的河道改直,能够缩短航程.这样做根据的道理是 () A.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C.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D.两点确定一条线段 题6 题7 题9 7、.如图,C、D是线段AB上两点,D是线段AC的中点,若AB=10cm,BC=4cm,则AD的长等于( ) A. 2 cm B. 3 cm C. 4 cm D. 6 cm 8、平面内有三个点,过任意两点画一条直线,则可以画直线的条数是( ) 条条条条或3条 9、如图3,图中有( ) 条直线条射线条线段 D.以上都不对 10、如图,C、D是线段AB上的两个点,CD=3cm,M是AC的中点,N是DB的中点,MN=,那么线段AB的长等于 A. B. C.8cm D. 二、填空题。(每题3分) 11、已知线段AB=6cm,点C是它的三等分点之一,则线段AC= cm. 12、如图,将射线OA反向延长得射线,线段CD向延长得直线CD. 12题 14题

射线检测试题含答案

“我是技能王”射线照相技术理论培训试卷 一判断题15道,每题2分,共30分,对的打√ ,错的打×。 1.X射线和γ射线具有辐射生物效应,能够杀伤生物细胞,破坏生物组织。(√) 2.阴极电子以很高的动能飞向阳极,绝大部分能量转换为X射线,仅有一小部分转变为热能。(×) 3.射线照相法的最大优点是可以获得缺陷的直观图像,缺陷定性容易。(√) 4.便携式X射线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困难位置作业。(√) 5.X射线管必须具有足够的真空度、足够的绝缘强度和良好的热传导能力。(√) 6.X射线机的技术参数中所列出的焦点尺寸通常是指实际焦点尺寸。(×) 7.像质计是用来检查和评价射线底片影象质量的工具。(√) 8.评价射线照相影像质量最重要的指标是射线照相灵敏度。(√) 9.γ射线源体积小、重量轻、不用电、不用水,特别适合野外作业。(√) 10.训机的目的是吸收X射线管内的气体,提高X射线管的真空度。(√) 11.使用铅增感屏是减少散射线最方便,最经济也是最常用的方法。(√) 12.外径小于等于89mm,壁厚小于等于8mm的小径薄壁管,一般采

用双壁单影法透照。(×) 13.水洗不充分的底片,长期保存后会出现发黄现象。(√) 14.显影时间的长短对底片的黑度和反差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 15.显影温度与配方有关,手工处理的显影配方推荐的显影温度多在18℃—22℃。(√) 二.选择题(单选)共15道,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种材料的靶产生X射线的效率最高?(B ) A、低原子序数材料 B、高原子序数材料 C、低硬度材料 D、高硬度材料 2.射线的生物效应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D) A、射线的性质和能量 B、射线的照射量 C、肌体的照射量 D、以上都是 3.射线检测人员每年允许接受的最大射线剂量为:(B ) A、50雷姆 B、5雷姆 C、0.5雷姆 D、以上都不对 4.X射线管的有效焦点是指:(C)。 A、阳极靶面积 B、电子流轰击的几何尺寸 C、电子流轰击的几何尺寸在透照方向上的正投影尺寸 D、阴极面积 5.显影时,哪一条件的变化会导致影像颗粒粗大?(D) A、显影液活力降低 B、显影液搅动过度 C、显影时间过长 D、显影温度过高 6.胶片的银盐颗粒粗时:(A ) A、感光度高 B、清晰度高 C、对比度高 D、灵敏度高

渗透检测复习选择题

1.1液体渗透技术适合于检验非多孔性材料的:() A.近表面缺陷 B.表面和近表面缺陷 C.表面缺陷 D.部缺陷 1.2 下列那种零件不能用渗透探伤法检验:() A.非松孔性材料零件 B.铸铝件 C. 松孔性材料零件 D.铸铁件 1.3 液体渗透探伤对下列那种材料无效?() A.铝 B. 上釉的瓷 C. 玻璃 D. 镁 1.4 渗透液渗入表面缺陷的原因() A.渗透液的粘性 B.毛细管作用 B.渗透液的化学作用D.渗透液的重量 1.5 液体渗入微小裂纹的原理主要是() A.表面力作用 B.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性 C. 毛细作用 D.上述都是 1.6 渗透探伤容易检验的表面缺陷应有() A.较大的宽度 B.较大的深度 C.较大的宽深比 D.较小的宽深比 1.7下列那种方法适合于液体渗透探伤方法() A. 液体渗透探伤方法比涡流探伤法灵活性小 B.对于铁磁性材料的表面缺陷,渗透方法比磁粉方法可靠

C.渗透方法不能发现疲劳裂纹 D.对于微小的表面缺陷,渗透探伤法比射线照相法可靠 1.8 下面那一条是渗透探伤的主要缺陷() A.不能用于铁磁性材料 B.不能发现浅的表面缺陷 C.不能用于非金属表面 D.不能发现近表面缺陷 1.9 下面哪一条不是渗透探伤的特点( ) A.这种方法能精确地测量裂纹或不连续性的深度 B.这种方法能在检验大型零件 C.这种方法能发现浅的表面缺陷 D.使用不同类型的渗透材料可获得较低或较高的灵敏度 1.10 渗透探伤的优点是() A.可发现和评定工作的各种缺陷 B.准确测定表面缺陷的长度,深度和宽度 C.对表面缺陷显示直观且不受方向的限制 D.以上都是 1.11下面那一条不是渗透探伤的优点() A.适合于小零件批量生产的检验 B.可探测细小裂纹 C. 是一种比较简单的方法 D.在任何温度下都是有效的

射线检测问答题(四)(含答案)

三、问答题 4.1 试述射线源的选择原则。 4.2 X 射线线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4.3 选择透照焦距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4.4 何谓曝光量?X、
射线的曝光量分别指什么?
4.5 何谓曝光因子?何谓平方反比定律? 4.6 何谓互易定律失效?它对射线照相有何影响? 4.7 从提高探伤质量的角度比较各种透照方式的优劣? 4.8 计算一次透照长度时,公式中的外径 Do 是否计入焊缝余高? 4.9 计算搭接长度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考虑焊缝余高? 4.10 计算几何不清晰度 Ug 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4.11 曝光曲线有哪些固定条件和变化参量。 4.12 为什么说不同的 X 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各不相同? 4.13 试述散射线的实际来源和分类。 4.14 影响射线照相质量的散射线是如何产生的? 4.15 散射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4.16 常用控制散射线的方法有哪些? 4.17 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包括哪些内容? 4.18 焊缝余高对 X 射线照相质量有什么影响? 4.19 透照有余高焊缝应注意哪些事项? 4.20 透照余高磨平的焊缝怎样提高底片灵敏度? 4.21 大厚度比试件透照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有哪些? 4.22 指出小口径管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对缺陷检出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4.23 计算小径管透照平移距离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 L2 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4.24 射线照相实际透照时,为什么一般并不采用最小焦距值? 4.25 什么是优化焦距 Fopt?射线检测中选择优化焦距的目的是什么?
问答题答案 4.1 答:射线源选择的原则: (1)对轻合金和低密度材料,最常用的射线源是 X 射线; (2)透照厚度小于 5mm 的钢(铁素体钢或高合金钢),除非允许较低的探伤灵敏度,也要选择 X 射线; (3)大批量的工件实施射线照相,选择 X 射线,因为曝光时间较短; (4)透照厚度大于 150mm 的钢,宜选择兆伏级的高能 X 射线; (5)对于厚度为 50mm~150mm 的钢,选择 X 射线和 γ 射线可得到几乎相同的探伤灵敏度; (6)对于厚度为 15mm~50mm 的钢,选择 X 射线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选用 γ 射线则应根据具体厚度 和所要求的探伤灵敏度,选择 Ir-192 或 Se-75,并应考虑配合适当的胶片类型; (7)对某些条件困难的现场透照工件,宜选择 γ 射线; (8)在满足几何不清晰度 Ug 的情况下,透照环焊缝尽量选择圆锥靶周向 X 射线机作周向曝光,以提高工 效和影像质量。 4.2 答: (1)适用的射线能量范围主要根据试件的材质和厚度确定,以保证能穿透试件为射线能量的下限, 以保证足够的灵敏度为射线能量的上限。 (2)具体管电压数值主要根据底片对比度要求而确定,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小时,需增大对比度,应采 用较低管电压;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需兼顾宽容度,适当降低对比度,应采用较高管电压。 (3)射线能量不仅影响底片对比度,而且影响固有不清晰度和散射比,这些都应在选择射线能量时加以考 虑。 4.3 答:(1)焦距的选择应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 (2)焦距的选择还应保证在满足透照厚度比 K 的条件下,有足够大的一次透照长度 L3; (3)为减少因照射场内射线强度不均匀对照相质量的影响,焦距取大一些为好。 (4)由于射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焦距的增加必然使曝光时间大大延长,因此焦距也不能过大。

安全测试考试题目(全)

软件安全性测试培训考试试卷 部门:姓名: 一、单选题(30分,每题2分) 1、信息安全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分为( C )。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2、从信息安全发展角度,目前主要是确保什么安全( D )。 A、通信 B、计算机 C、人 D、信息和信息系统资产 3、防火墙的原则是什么( B )。 A、防攻击能力好 B、一切未被允许的就是禁止的! C、一切未被禁止的都是允许的! D、是否漏电 4、IDS和IPS的部署模式是( D )。 A、都是旁路模式 B、都是在线模式 C、IDS在线模式、IPS旁路模式 D、IDS旁路模式、IPS在线模式 5、VPN是什么( D )。 A、安全设备 B、防病毒软件 C、安全测试软件

D、虚拟专用网络 6、下列哪个不是常见的安全设计问题(A )。 A、数据库表太多 B、密码技术使用的败笔 C、创建自己的密码技术 D、错误的处理私密信息 7、下面哪个不是VPN分类包括的( A )。 A、主机对远程用户 B、主机对VPN 网关 C、VPN网关对VPN 网关 D、远程用户对VPN 网关 8、动态测试方法不包括( D )。 A、手动分析技术 B、安全扫描 C、渗透测试 D、用户测试 9、最新的WEB系统版本是( D )。 A、 B、 C、 D、 10、渗透测试模拟什么角色进行( A )。 A、模拟黑客 B、模拟用户 C、模拟系统管理员 D、模拟开发 11、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产生的外因是什么( B )。 A、过程复杂 B、对手的威胁与破坏

C、结构复杂 D、使用复杂 12、关于测试的思想转变,描述正确的是( A )。 A、所有系统不允许的事件都去想办法允许。 B、所有系统允许的事件都去想办法不允许。 C、根据用户指定内容进行测试。 D、根据开发人员指定内容进行测试。 13、以下不属于安全测试的辅助工具的是( D )。 A、wireshark B、APPSCAN C、Zenmap D、QTP 14、下列哪种不属于WEB系统文件上传功能安全隐患(D)。 A、未限制扩展名 B、未检查文件内容 C、未查杀病毒文件 D、未检查文件大小 15、以下哪种说法是对的( B )。 A、关系数据库不需要进行安全测试。 B、通过软件安全测试能够降低安全隐患。 C、通过软件安全测试能够杜绝安全隐患。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章有答案

射线检测复习题(第7章含答案) 一、是非题 7.1 暗室内的工作人员在冲洗胶片的过程中,会受到胶片上的衍生的射线照射,因而白血球 也会降低。(×) 7.2 一个射线工作者怀疑自己处在高辐射区域,验证的最有效方法是看剂量笔上的读数是否 也增加。(×) 7.3 热释光胶片剂量计和袖珍剂量笔的工作原理均基于电离效应。(×) 7.4 照射量单位“伦琴”只使用Χ射线或γ射线,不能用于中子射线。(√) 7.5 当Χ或γ射源移去以后工件不再受辐射作用,但工件本身仍残留极低的辐射。(×) 7.6 即使剂量相同,不同种类辐射对人体伤害是不同的。(√) 7.7 小剂量,低剂量率辐射不会发生随机性损害效应。(×) 7.8 只要严格遵守辐射防护标准关于剂量当量限值的规定,就可以保证不发生辐射损伤。 (×) 7.9 从Χ射线机和γ射线的防护角度来说,可以认为1戈瑞=1希沃特。(√) 7.10 焦耳/千克是剂量当量单位,库仑/千克是照射量单位。(√) 7.11 剂量当量的国际单位是希沃特,专用单位是雷姆,两者的换算关系是1希沃特=100 雷姆。(√) 7.12 Χ射线比γ射线更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比γ射线大。(×) 7.13 当照射量相同时,高能Χ射线比低能Χ射线对人体的伤害力更大一些。(√) 7.14 辐射损伤的确定性效应不存在剂量阀值,它的发生几率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 (×) 7.15 照射量适用于描述不带电粒子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比释动能适用于描述带电粒子与物 质的相互作用。(×) 7.16 在辐射防护中,人体任一器官或组织被Χ和γ射线照射后的吸收剂量和当量剂量在数 值上是相等的。(√) 7.17 吸收剂量的大小取决于电离辐射的能量,与被照射物体本身的性质无关。 (×) 7.18 辐射源一定,当距离增加一倍时,其剂量或剂量率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 二、选择题 7.1 收剂量的SI单位是( B ) A.伦琴(R) B.戈瑞(Gy) C.拉德(rad) D.希沃特(Sv)

渗透检测二级题.

PTⅡ级培训试卷A 一.是非题(正确的打“0”,错误的打“×”,每题1分,共20分) 1、《锅炉定期检验规则》是在用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的定期检验及检验管理的基本通则() 2、《锅炉定期检验规则》适用于承压的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蒸汽锅炉和热水锅炉。() 3、《锅炉定期检验规则》规定,对受压元件进行重大修理改造后是否进行水压试验由使用单位决定。() 4、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安全状况为1级或2级的压力容器,每15年至少进行一次内外部检验。() 5、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进行局部无损检测的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对未检测部分的质量负责。() 6、JB4730标准规定,对正在使用的渗透剂做外观试验,如发现有明显的混浊或沉淀物,变色或难以清洗,则应予以报废。() 7、JB4730标准规定,当检测结束时,用对比试块验证渗透剂已经失效时,必需进行复检() 8、99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有色金属制压力容器对接接头应尽量采用射线检测。() 9、JB4730标准规定,进行局部渗透检测时,准备工作范围应从检测部位四周向外扩展100㎜。() 10、表面活性剂的H,L,B,越高,亲水情况越好。() 11、着色探伤是利用人眼在强白光下对颜色敏感的特点。() 12、进行荧光渗透探伤时,一般来说,选用后乳化型荧光渗透检验法较水洗型荧光渗透检验法灵敏度高。() 13、焊件表面的飞溅、焊渣等物,可用蒸汽除油法去除。() 14、渗透探伤的预处理工序中,一般不推荐采用喷砂处理。() 15、润湿现象能综合反映液体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两种物理性能指标。() 16、使用过滤性微粒渗透液对石墨制品进行渗透探伤时,不使用显象剂而实现自现象。() 17、对渗透探伤操作要求最高的工序是痕迹解释和评定。() 18、弧坑裂纹有时呈放射形。() 19、后乳化渗透法,显象时发现背景太浓,则应从乳化开始,重新渗透探伤以后的各工序() 20、表面活性剂的H,L,B值较高时,可起乳化作用;较低时,不能起乳化作用。() 二.选择题(共40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JB4730标准规定,荧光渗透剂的荧光效率不得低于()%。 A、25 B、50 C、75 D、95 2、指出下列哪种液体的表面张力最大:()。 A、水; B、煤油; C、丙酮; D、乙醚。 3.一般来说,表面张力小的液体对固体表面的浸润作用:()。 A、强; B、弱; C、无关; D、不能浸润。 4、湿润液体的液面,在毛细管中呈()形,液体的液面高度在毛细内()。 A、凸; B、凹; C、上升; D、下降。 5.使用着色渗透剂和含有低强度荧光剂的方法称为:()。 A、荧光现象法; B、逆荧光法; C、反衬荧光法; D、逆着色法。 6.即使表面上少量污染,渗透剂也能在表面上扩散为光滑均匀的薄膜,我们说这种渗透剂具有()。 A、低粘度; B、高粘度; C、润湿能力; D、低蒸发性。 7.渗透性的主要内容是指()。 A、渗透能力;B渗透速度;C、以上两项;D、以上两项和其他。 8.决定液体渗透性能是否好的两个重要的性质是() A、表面张力和粘度; B、粘度和接触角的余弦; C、密度和接触的余弦; D、表面张力和接触角的余弦; E、密度和表面张力。 9.湿能力是由哪些参数度量的?() A、比重; B、密度; C、接触角; D、表面张力。 10.液体渗入微小裂纹的原理主要是()。 A、表面张力; B、对固体表面的浸润性; C、毛细作用; D、上述都是。 11.用显像剂把渗入缺陷内的渗透液吸附出来的原理是基于()。

射线检测问答题.doc

三、问答题 试述射线源的选择原则。 X射线线质的选择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选择透照焦距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何谓曝光量? X、射线的曝光量分别指什么? 何谓曝光因子?何谓平方反比定律? 何谓互易定律失效?它对射线照相有何影响? 从提高探伤质量的角度比较各种透照方式的优劣? 计算一次透照长度时,公式中的外径D o是否计入焊缝余高? 计算搭接长度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L2是否要考虑焊缝余高? 计算几何不清晰度U g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L2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曝光曲线有哪些固定条件和变化参量。 为什么说不同的X 射线机的曝光曲线各不相同? 试述散射线的实际来源和分类。 影响射线照相质量的散射线是如何产生的? 散射比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常用控制散射线的方法有哪些? 焊缝透照的基本操作包括哪些内容? 焊缝余高对X 射线照相质量有什么影响? 透照有余高焊缝应注意哪些事项? 透照余高磨平的焊缝怎样提高底片灵敏度? 大厚度比试件透照采取的特殊技术措施有哪些? 指出小口径管对接焊缝射线照相对缺陷检出的不利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计算小径管透照平移距离时,公式中的工件表面至胶片距离L2是否要计入焊缝余高?

射线照相实际透照时,为什么一般并不采用最小焦距值? 什么是优化焦距F opt?射线检测中选择优化焦距的目的是什么? 问答题答案 答:射线源选择的原则: (1)对轻合金和低密度材料,最常用的射线源是X 射线; (2)透照厚度小于5mm的钢(铁素体钢或高合金钢),除非允许较低的探伤灵敏度,也要选择X 射线;(3)大批量的工件实施射线照相,选择X 射线,因为曝光时间较短; (4)透照厚度大于 150mm的钢,宜选择兆伏级的高能 X 射线; (5)对于厚度为 50mm~ 150mm的钢,选择 X 射线和γ射线可得到几乎相同的探伤灵敏度; (6)对于厚度为 15mm~ 50mm的钢,选择 X 射线可获得较高的灵敏度;选用γ射线则应根据具体厚度和所 要求的探伤灵敏度,选择 Ir-192 或 Se-75 ,并应考虑配合适当的胶片类型; (7)对某些条件困难的现场透照工件,宜选择γ 射线; (8)在满足几何不清晰度U g的情况下,透照环焊缝尽量选择圆锥靶周向X 射线机作周向曝光,以提高工效和影像质量。 答:(1)适用的射线能量范围主要根据试件的材质和厚度确定,以保证能穿透试件为射线能量的下限,以 保证足够的灵敏度为射线能量的上限。 (2)具体管电压数值主要根据底片对比度要求而确定,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小时,需增大对比度,应采 用较低管电压;当被检区域厚度变化较大时,需兼顾宽容度,适当降低对比度,应采用较高管电压。 (3)射线能量不仅影响底片对比度,而且影响固有不清晰度和散射比,这些都应在选择射线能量时加以考 虑。 答:(1)焦距的选择应满足几何不清晰度的要求; (2)焦距的选择还应保证在满足透照厚度比K 的条件下,有足够大的一次透照长度L3; (3)为减少因照射场内射线强度不均匀对照相质量的影响,焦距取大一些为好。 (4)由于射线强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焦距的增加必然使曝光时间大大延长,因此焦距也不能过大。 答:曝光量可定义为射线源发出的射线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乘积。

渗透检验试题

渗透探伤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是非题(共15道,每道2分,在括号内正确的画○,错误画×) 1. 渗透液接触表征渗透液对受检零件及缺陷的润湿能力。( ) 2. 渗透液渗透性能可用渗透液在毛细管中的上升高度来衡量。( ) 3. 决定渗透液渗透能力的主要参数是粘度和密度。( ) 4. 渗透探伤时,宽而浅的缺陷最容易检出。( ) 5. 在检验表面细微裂纹时,渗透检验法的可靠性低于射线照相检验法。( ) 6. 施加探伤剂时,应注意使渗透剂在工件表面上始终保持润湿状态。( ) 7. 后乳化荧光法灵敏度高于溶剂清洗型着色法。( ) 8. 试件表面极为光滑,最好选用湿式显像剂。( ) 9. 施加显像剂的目的,其中之一是给缺陷痕迹提供背景反差。( ) 10.为显示细微裂纹,施加湿现象剂时,越厚越好。( ) 11.焊件表面的焊渣、飞溅等物,可用蒸汽除油法去除。( ) 12.弧坑裂纹有时呈放射形。( ) 13.渗透探伤剂应配套使用,不同型号的渗透探伤剂不能混用。( ) 14.当用溶剂去除型渗透剂时,在一般的情况下都是将被检件浸于清洗剂中或用蘸有清洗剂的布对被检件进行往复擦拭,才便于将试件表面的渗透剂去除。( )

15.只要作过着色渗透伤试验的对比试块,一般情况下不能再作荧光渗透探伤试验,反之则不是。( ) 二、选择题(共35道,每道2分,在括号内填入正确答案代号) 1. 溶剂清洗型着色法,渗透探伤流程为( ) A. 预清洗渗透溶剂清洗显示检查后清洗 B. 清预洗乳化水洗显像检查后清洗 C. 预清洗渗透水洗显像检查后乳化 D. 预清洗渗透干燥显像检查后清洗 2. 渗透剂干在工件表面上,此时最适合的处理方法是( ) A. 重新予清洗再渗透 B. 用热水清洗 C . 重新渗透 D. 显像时显象剂厚一点就可以了 3. 渗透探伤法中最常见的显象方法有那些( ) A.干式显象法 B. 湿式显象法 C. 快干式显象法 D. 以上A/B/C 4. 使用后乳化性渗透法时,乳化剂在工件上保持时间最佳为( ) A. 5秒 B. 1秒 C. 20分钟 D. 实验后确定 5. 渗透探伤用人工裂纹对比块有( ) A. 铝合金淬火试块 B. 镀铬裂纹试块 C. 不锈钢压痕试块 D. 上述A. . B. C 6. 产生虚假显示的原因是( ) A. 显像剂施加不当 B. 显像剂膜太厚 C. 渗透时工件温度太低 D. 绒毛或毛刺 7. 渗透检验时,工件温度太低( )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开卷笔试练习题集

射线检测Ⅱ级人员开卷笔试练习题 一、相关法规、规范 1)判断题 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考核范围内的无损检测方法包括射线(RT)、超声(UT)、磁粉(MT)、渗透(PT)、声发射(AE)和涡流(ECT)六种。 2.《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特种设备《检测人员证》的有效期为4年。 3.《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要求报考的检测人员至少单眼或者双眼的裸眼或者矫正视力不低于《标准对数视力表》的5.0级。 4.《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各级人员笔试和实际操作考试的合格标准均为70分。 5.《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年龄65周岁以上(含65周岁)人员的换证申请不再予以受理。 6.《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换证分为考试换证和审核换证两种方式,审核换证应当在取证后首次换证时实施,以后采取考试换证与审核换证交替实施,不得连续实施审核换证。 7.《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适用于符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范围内的固定式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以及以余热利用为主要目的的烟道式、烟道与管壳组合式余热锅炉。8.《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锅炉受压元件及其焊接接头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检验、通球试验、化学成份分析、无损检测、力学性能检验、水压试验等。 9.《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规定,当选用超声衍射时差法(TOFD)时,应当与脉冲回波法(PE)组合进行检测,检测结论应进行分别判定。

10.锅炉受压部件无损检测方法应当符合NB/T47013(JB/T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要求。管子对接接头实时成像应符合相应技术规定。 11.GB150-2011《压力容器》规定,第Ⅲ类容器的对接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12.GB150-2011《压力容器》规定,对于进行局部射线或者超声波检测的压力容器,其公称直径D N ≥250mm的接管与长颈法兰、接管与接管对接连接的焊接接头应进行100%射线或超声波检测。 13.GB150-2011《压力容器》规定,进行局部检测的焊接接头,发现有不允许的缺陷时,应在该缺陷两端的延长部位增加检测长度,增加的长度为该焊接接头长度的10%,且两侧均不少于250mm。 14.GB150-2011《压力容器》规定,压力容器无损检测档案应完整,保存时间不得少于容器设计使用寿命。 2)选择题 1.《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的超声检测方法项目为。 A.脉冲反射法超声检测。 B.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测。 C.超声检测(自动)。 D.以上都是。 2.以下哪一条不是《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规则》规定的对Ⅱ级人员的能力要求? A.调试和校准检测仪器。 B.编制或者审核无损检测报告。 C.编制和审核无损检测工艺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