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的提高

初中数学教研组吴加国

课题级别:上饶县花厅中学校级

学科分类:初中数学

课题负责人:吴加国

主要成员:陈振银徐健姚正平蔡全黄同飞杨思伟徐丽娜傅云

摘要:每位教师都在教学过程中从一时难以应对,到不断改变教学理念,调整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从中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与体会,认为认真研究在新课程标准下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新形势下数学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受王光明教授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一一数学教学效率论科研课题的影响,我们初中数学组的每位教师从课堂教学出发,把研究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教研课题,在一年多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一次交流和小结,写了相关的总结论文13篇,上了校课题研究课3次,在教研组内每位老师都上了一节教学研讨课,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其意义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与合作者”。同时明确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要为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面对新教材的新教学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己经显得力不从心,题海式的训练己经成为阻碍素质教育的病疾,高耗低效的熟练度训练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背道而驰,因此,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把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放在重要地位。所以转化传统的教师角色,在教学的过程中脚踏实地研究数学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于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著名教育学家巴班斯基认为:教学效率不取决于老师打算教给学生什么,而取决于学生学到了什么。我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数学教学效率论的总课题负责人王光明教授认为:“数学教学效率应从两个维度来认识:在学生的时间投入方面,指能够充分利用时间,全身心、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在数学教学结果方面,指多方面的学习效果一一认知成绩、理性精神、效率意识、良好认知结构和数学学习能力.”“学校教育质量的任何意义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效率,教学效率不高,设计再好的教材也只能束之高阁.”早在1632年,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序言中就写到:著作《大教学论》的目的就是改进学校教育;要让老师因此而少教;让学生因此而多学,让学校充满欢乐,而不是厌烦和高压.到了20世纪,教育家巴班斯基则系统研究了教学优化问题.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局长特德斯科先生则认为:“提高教育质量仍是21世纪教育的目标." 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报告中

“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无论怎样强调均不过分’,这一句话竟重复了3次,足可见这一国际性组织对教师素质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是多么的关注。“在节约教育方面再没有比不浪费学生的时间更有成效的了.”

二、课题提出的理论基础

《数学课程标准》,《中学数学创新教法》,《数学教学效率论》,教育学,心理学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内容和方法

主要目标: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探讨新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切实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主要内容:

(一)把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作好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定位已经很明确,“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合作者”的含义包括建立师生之间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关系,彻底打破传统意义上的师道尊严,让学生能在一个平等、信任理解和宽容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得到指导和建议。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傅云老师重视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在他的课堂上学生能畅所欲言,发表他们不成熟的想法,并经常会得到老师的赞扬,傅云老师说:课堂上出现冲突怎么办?批评不如表扬,表扬不如关爱,关爱不如理解,理解不如尊重,没有什么比理解和尊重更能让人感动了。当然教师在为学生提供帮助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要为学生的学习把握好方向。在与学生合作时老师应该即是合作者又是引导者和促进者。“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成为让学生能创新的引导者。首先,数学教师自身要具备创新精神,其次,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第三,创造一套适应创新教育的课余活动。周晋豫老师袁木林老师在课题实验中注重把握教师角色转换中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 袁木林老师说:“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①赞赏每—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⑦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③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④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周晋豫老师在转变自己在课堂教学中

的地位时从教学策略上思考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动手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热情,

为学生张扬个性提供必要的空间来实现自己的教学目的,例如,在指导学生课题学习时,教师仅仅是一个普通的合作者,尤其在分组活动中,学生更多的感受了自身知识在现实生活的实际应用、实际价值。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使每个小组从不同的出发点,对同一个课题给出了各有特点的观点或设计,充分地体现了合作的效益,呈现出不同的个性发展。从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与学生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学生出现偏差或有疑问时,教师应及时给出明确的方向并尽量提供知识的保证。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最终都能有机的结合在学生身上,使得知识在学生身上得以扎根。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实现了学生的近期学习目标,也潜在的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培养了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精心设计新课导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良好的法宝。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导入新课是教学的起始点,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数学老师会精心设计新课的导入,把学生的兴趣开始就牢牢抓住,使学生在整堂课中能精神饱满的投入学习中。杨思伟老师在研究课题的过程中,注重新课的导入,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第一章第四节《从不同的方向看》这一节的教学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一个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游戏,作为新课的导入,樊老师手中拿着几只被切开的只有半边重叠的乒乓球,学生从正面看,是一只乒乓球,然而,老师却从手中拿出了一个一个“乒乓球”(其实只有半只),学生们惊呆了,心想这是怎么回事呢?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老师此时因势利导,启发学生全面地观察问题,课堂也显得生动活泼,学生学的兴趣昂然,为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留下了久久难以忘怀的印象。成功地完成本节的教学任务。同时也为他们今后怎样观察周围的事物,防止挂一漏万,受骗上当,增强是非的辨别能力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达到了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的统一

2、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徐丽娜老师在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中,同时注重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她立足课堂,不断研究探索,取得了一些效果。她实验的“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步骤为(1)在课堂上,用2、3分钟的时间,通过导入新课的各种方式,出示显性教学目标,为学生学习定向。(2)引导学生主动学:用5——8分钟,通过课前可印题签或制作课件等方法设“自学引路提纲”,并提出自主探究的范围、内容、时间、方式、要求以及届时如何检测等。(3)用20分钟左右,教师组织答疑自主探究检测中出现的问题。在这个环节中师生互教合作学习即是培优,又是补差,不同学生都有提高。人人是学习者,人人也是小先生,角色互为转换,起到了互补、

互助、互利作用,学生课程资源得到挖掘。教师在这个环节中精讲:讲疑点难点,讲易错易混点;精教:教规律、教思维方法,将百法归一、万法归宗,实现教与学的科学有效性(4)用七7、8分钟,通过完成课堂作业(即检测题),检测每位学生在本节课学习效果,巩固运用知识。徐丽娜老师说:“我们教师最关心的就是在40分钟内学生是否认真倾听了?究竟学会了多少?能沉淀下来什么?学习中还存在着哪些问题?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为解决上述问题,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我尝试进行了课堂检测,到目前已经初具成效。”

3、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提高教学效率。新教材在编排上已经给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引领,比如每节课的“议一议”、“做一做”、“猜一猜”、“想一想”等。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合理利用教材的思维主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我们课题组的姚正平和彭海萍老师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究。姚正平老师的在课堂实践中主要分以下五个步

彭海萍老师在教学研究过程中从挖掘教材出发,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丰富的图形世界》,《有趣的七巧板》,《图案设计》,《黄金分割》等章节的教学中充分挖掘生活中与之相关的内容,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出各种精美的作品,丰富了学生图形世界,为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4、对教材重新进行整合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教材虽然有很好的教学理念,但并不是每一个环节都适合每个班级教学,在整和开发教材的研究中,杨思伟老师有自己独到的做法,例如,在“去括号法则”教学设计中,发话老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心理,把去括号法则与小学的乘法分配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减少了学生认知上的混乱,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而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

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不仅仅是课堂上的事情,我们的课题老师还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家庭因素对提高教学效率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了研究。郑少磊和廖添才两位老师通过对研究得出,非智力因素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他们采取一些针对措施:(1)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2)营造合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精神愉快。(3)尊重学生: 使学生信任老师。(4)关心学生,使学生感受温暖。(5)激励学生,让学生精神饱满。通过对学生情感的投入使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学生的成绩也有很大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的关爱会影响到他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他将来成为一个有爱心的人有很好的帮助。鲁帆老师致力于研究家庭因素对课堂教学效率的影响,她说: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上课状态和学习效率。她发现的问题有:(1)家长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2)家长的溺爱,使孩子产生“学习好坏无所谓”的错误心态;(3)家长只顾忙自己的事,忽略了与孩子的

沟通;(4)单亲家庭的孩子上课注意力不能完全集中。解决问题的措施是:(1)家长支持孩子学习,“支持”这两个字,是指父母能够相信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能鼓励孩子拥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等;(2)能让孩子有一个轻松的心情,让孩子不必被其他琐碎的事情而困扰,(3)正向信息的传递,当学生遇到了学习上的瓶颈时,要坦然面对,在适当的时候鼓励孩子,让孩子充满自信。

研究方法:

1、教学实验法:通过教学中的试验比较,得出短期内的相应结果

2、理论分析法:通过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学习有关课程改革后的一些教学研究法面的论著,以及一些大教育家的理论等,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用理论指导教学。

3、课例分析法:通过研究课中大家从教师角色转变后的教学效果等各个方面探讨分析,为

课题研究找出例证。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成果

(1)研究的主要结论和观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要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去探索,它不仅仅是教师课堂教学上的事,也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生的各种非智力因素等息息相关,各位老师在教学中注重角色的转化和课堂效率的提高,使教学成绩有相应的提高,特别是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我校举办的两届数学活动周中,学生能把自己学到的知识理论运用到动手实践中,制作出一些有质量的数学小制做作品。在数学擂台赛,数学小故事等活动中学生都能一展自己的数学风采,展示他们数学方面良好的素养。在福田区的《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展评中,我校学生的成长记录袋作品丰富,质量高受到一致好评。总之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新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教学方法,提高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

(2)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成效:数学教学效率论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已经在几个省市开展了子课题的研究,并且有了一些经验,我们课题组只是为了提高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科研的水平而参与的,目前还没有充分的数据来证明我们的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但我们相信,在研究中我们的教学理念发上了根本的改变,也因此使得我们的课堂更加富有生气,更像学生自己的课堂,学生数学能力已有所提高。

(3)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创新之处和突破性进展:我们的课题研究的主要特色是每位教师都是教学一线上的数学教师,他们在教学中边探索边实践,随时对研究的内容加以补充和调整,它们既是课题研究的参与者,也是研究结果的受益者。他们谨慎实践,不断总结,并能把好的经验及时推广开来,使课题研究的效益立见成效。

(4)讨论部分:在研究中我们每位老师都积极投入,但我们毕竟是一线的教师,缺少理论上的指导,由于教学任务繁重使得教师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理论书籍,所以一

些在研究中已近成熟且可行的方法我们仍然不知道,使得我们的教研成绩缓慢且成效不够显著。其实对于初中数学教师,如果有一些好的课题研究成果能帮助我们尽快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或者有一些好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去研究课题的话,我想课题研究效果会更加明显,会事半功倍。提高教学效率,是时代的呼唤,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最有效方法。夸美纽斯曾说:“使教师因此而少教、学生因此而多学,让校园充满欢乐”,我想这就是真正的提高课堂效率了。

提高课堂效率应该体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今后会扩大研究的范围,探索每个教学环节中提高效率的方法,使课题研究更有时效性。

五、主要研究成果目录

陈振银老师的论文:《数学课堂的生活化——从角的教学想到的》,

《有趣的七巧板》课堂实录及反思,

《找准位置,定好角色——浅谈教师角色的转换和课堂效率》

徐健老师的教改小故事:《充分挖掘教材,故事就在身边》,

《充分挖掘教材,培养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姚正平老师的论文:《对新教材的认识与探索》,

《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探究与课堂效率》

蔡全的论文:《新课程推动中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黄同飞老师的论文:《让数学与生活紧紧的拧在一起——新教材教学体会点滴》

杨思伟老师的论文:《教师角色转换与课堂效率的探讨》

傅云老师论文:《教师的角色转换与数学课堂教学》

徐丽娜老师的论文:《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有效学习》

六、参考文献:

1、《中学数学创新教法》主编:毛永聪学苑出版社

2、《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重视数学教学效率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数学教育学报,2005年8月第14卷第3期

4、《数学高效率教学简介》马宏云华山中学网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翻转课堂源自美国学者萨尔曼?可干的教学实践与理论思考。后经国内有关专家学者的引入,一时蔚然成风。我校自去年对此引起关注,今年暑假又选派部分骨干教师前往山东昌乐二中实地考察学习,收获想来不菲。我虽不敏,但也略知一二。下面选择其中的一 个方面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我想要阐发的是翻转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教师由课程的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传统课堂中的教师对于教材是十分虔诚的,奉之若神灵,诚惶诚恐,不敢越雷池半步。相应的教参也被奉为圭臬,成为教学“圣经”,只能亦步亦趋。新课程早就看到这一弊端,提出教师要突破教材制约,变“教教材”为“用教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材。就此而言,翻转课堂与新课程异曲同工,如出一辙。 不仅如此,翻转课堂尤其需要教师有处理教材、开发教材的能力。教师在对学生学习品质、学习能力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量身定做“教案”,并利用电子学习平台制作“微课”,以便学生自主学习,反复学习,以弥补吃不饱,消化不良的不足,最大限度提高教学实效,服务每一个学生。同时,又满足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师由学习活动的掌控者向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转变。 我在新课程改革初期就提出,教师要从教育的神坛上走下来,不要专制,不要暴虐,把课堂的话语权交还给学生。教师不再“唯我独尊”,你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导游、导演、导师,你不是游客、演员,置学生于不顾,使其完全丧失学习的兴趣、快乐,以及由此带来了愉悦感、幸福感。 翻转课堂进一步明确了教师的身份,即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者、指导者。传统教学中,老师们习惯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布置作业,你写。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被动者,成为学习的接收器。翻转课堂中,教师不仅策划自己的教学活动,还要规划学生的学习活动。譬如课堂上对成果交流的组织,问题讨论的指导,学习成效的评估,都需要教师关注。课堂延伸的学习教师更要关注。譬如,学习进程,学习平台,学习方式,学习检测都需要教师贴身指导。 翻转课堂有两个关键性学习环节,教师早精心策划的。首先是充分了解学生,而且是每一个学生。譬如,学生家庭经济状况、家长综合素质(特别是作用现代学习技术的知识与能力)、学生基础知识水平、知识结构、思维特点、计算机网络学习能力等等。还包括课堂上学生呈现出困惑与不足。如果教师不是对此了然于胸,相反,眉毛胡子一把抓,翻转课堂必将流于形式,最终也只能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 其次是“后教”的组织,谋划。考察中就有教师指出翻转课堂会出现的几种可能: 1,教师甘当旁观者,放任学生自流。这种现象一度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出现过,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一无所获。 2,小组讨论或者集中交流时,不少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成为被课堂遗忘的对象,结果事与愿违。不久前河北涿州市的“三疑三探”教改就存在这种弊病,以致家长感到不公平,群起而攻之,最后不欢而散。 3,议而不决,最终教师一槌定音。这样,教师仍然掌控课堂,掌控真理,不利于培养

数学论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教学中,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小学生的特点,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教学特点,在此基础上运用适当的手段,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一、教师课前准备充分,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课前准备是否充分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个完整、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必定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科学的教学目标的制定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首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通俗的讲,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所以应该合理得安排一节课的信息量。对低年级和高年级的学生要进行区分,由于不同级的思维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相应的教学进度也要区别对待。 其次,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也要有所区分,这样能够避免在教学时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内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学生容易接受的内容上多花时间从而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 二、将科学性和新颖性融入课堂教学

1、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我们知道数学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它更是一种情感过程。对于这种情感教学我们要注意的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兴趣不妨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给学生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水果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水果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出现了哪几种水果?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着就很顺利、迅速的引入了统计的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感到有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活跃的课堂气氛无疑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其次,注重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加强。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是师生情感得以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也应多多给予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经常给予学生赞扬,发现他们思维的“闪光点”也能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教师角色的转变已成为一种必然。教师角色的转变是为了让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发挥应有的功能,这种转变是让教师改变原先拥有知识权威者的形象,侧重于对学习过程的组织、引导并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研究,以及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 教师要转变其作为拥有知识的权威者的角色,而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传统的学校教育是“教师中心”的,教师作为知识的化身而进行单项度的灌输。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自身形象,成为学习的组织者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关注学生主体,提升学生的主题性是这次课程改革努力的方向之一,而学生主题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首先认识并认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的“教师中心”的做法。 长期以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从自己的教学经验出发,把书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完全处于被动的位置。这种“教师中心”的教学方式割裂了知识与学生经验的内在联系,不能很好地从学生经验出发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未来人。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再也不能固守原有的“教师中心”的做法,必须站在学生中间,从学生的经验出发而开展活动课程并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教师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的需要及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别指导尽可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2、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 本次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由以讲授为主的教学转变为提倡自主探究和引导、发展的教学,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角色也必然发生转变,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尤其是在学习新课程的过程中。因为有些课程就是要让学生去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探究,这种探究活动需要教师积极的引导。包括研究题目的选择、研究活动开展得计划、具体研究活动的进行、对研究结果的处理等。教师要清醒地意识到引导学生学习是自己的职责,教师的引导对学生发展极为重要。教师作为引导者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做到能很好的引导学生学习,必须自己在知识面、理论水平、认识水平、洞察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具备较高的修养,否则不能很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3、教师作为反思性实践者 “反思性实践”理论的提出者舍恩认为反思性实践既要“反思”又要“行动”,思考和研究不是理论独有的领地,实践也不是仅仅去“做”,也要进行思考,理论和实践都需要研究。实践者的活动固然是一种实践,“专家”的活动同样也是另一种形态的实践。在两类不同的实践中,既有思考也有行动。想和做代表了认知的两个途径——并导致了不同种类的认知。对实践的研究在于发展思考的途径,而实践则致力与理论研究不能顾及的领域。“专家”的传统角色日渐消亡,正在转化更加谦虚地顾问角色,与实践者一起进行反思与行动。“反思性实践”的概念和理论提出后,很多学者认为,教师应该作为反思性实践者。因为教师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而这种反躬自省对于教师发展自身不足、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积极反思,通过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作者:华悦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中旬刊)》 2018年第5期 【摘要】 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已经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随着教改的 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逐显重要,而要想语文成绩突出,打下牢固的基础语文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这就需要从小学语文开始就要求课堂的高效,为了达到这个要求,教师的角色应该转变为策划者、服务者、学习者。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师角色 随着高考的改革,各学科在高考中的分量又重新得到划分,其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语文学科。在北京,高中语文学科是180分,并且这种加重语文的趋势也不断向全国渗透。我们知道,语 文这个学科不是短期就可以提高的,它的提高是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或者说它需要的是 你的基础,而这个基础就需要我们从小学就开始夯实。这就要求我们从小学就要开始追求高效 课堂,这也是课改不断深入的要求。 高效课堂是针对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而提出的,从过去关注教师的教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学,其根本要求就是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其实质是“以学定教,以生为本”。它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相信学生,解放学生,激发学生、发展学生,真正从 “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知识观、学生观、评价观的变革要求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 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而且要“启智、陶情、冶性、锤志”。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 入手: 首先,教师应该是策划者 认真备好课是作为一个策划者的基础。打招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要做好“三备”:一是备教材。小学语文课文中充满着令人向往的故事、事迹等,这些文章文质兼美,意蕴深远,而教学 内容隐就藏在课文之中。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只有吃透文本,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文本, 让学生能为有这么优美的祖国语言而感到骄傲与自豪。二是备学生。认真分析本班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把学生分层几个层次,针对这不同的层次设计好不同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不会脱离学生实际。三是备教法。根据所教的课文不同,那么教学方法也 会有不同的。例如,在给学生上文言文的时候,更多的是要让学生注意文中的字、词、句的用法,还要让当时的作者背景再现,更好地展现出文章的精髓。 其次,教师应该是服务者 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天赋,都有展示的要求,作为现代的教师,我们就是应该为他们服务的。如果说现在教育就是一个职业的话,那么学生就是我们的上帝。我们需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搞好各种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要多接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 亲近和关爱。如果说我给出的问题,有不少人回答不出来,我会把这个问题变得更简单一些, 让那些回答不出来的人可以思考并且回答。有时我们要求获得不只是他们的答案,更多的是他 们怎样做到这个答案的,原来的问题为什么他们做不来。只有加强与他们的沟通,才能进一步 得到答案。苏霍姆林斯基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关怀着每一个成长的生命,按他的观点,优生个 个老师都爱,只有爱差生才是真正的爱!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浅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我校提出“高效课堂”的活动,我作为在教学第一线的一名普通老师深感责任重大,同时感到学校领导的决策的英明。本人通过听专家的报告和自己教学的一些做法,对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本人认为教学是否有效或高效只有通过学生才能得到检验,即:通过教师的教学之后,学生是否获得进步或发展是检验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要求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教学不是唱独脚戏,而是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本人认为真正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是自主学习,只有自主学习才能帮助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而要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我们老师必须培养学生具备“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等四个方面的能力。 2、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高效”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因此我认为备好课是课堂高效的必备条件。 3、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课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 4、

高效教学是指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理智的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唤醒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教学方式要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 2、不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向,激励学生完成富有挑战性的任务。 3、帮助学生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及时反馈,建造沟通的桥梁。 4、 “高效课堂”是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过程和最大的效率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等获得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我认为教学是否有效关键看学生的学习成效,看有多少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有效教学,取得了怎样的进步和发展,以及是否形成了继续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还要看学生在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负担,教师的教学行为越有效,学生的学习投入就可能越少,效率就越高。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中主要关注以下的环节: 1、设计确切的目标是高效教学的落脚点。教学目标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也是学生学习最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因此教学目标的设计要具体、要有探究的价值。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高效教学的着力点。变学生由“听中学”为“做中学”,;由“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由“机械模仿地学习”为“探究性地学习”。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高效课堂中教师的角色 发表时间:2011-03-10T13:10:29.250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唐善锋 [导读]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 唐善锋(临清市金郝庄第二中学,山东聊城252654)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的现实要求,对于推进初中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 一 现在有些人以为高效课堂当把学习交给学生时,连带着也应该把责任交给学生,学生主导着课堂,教师的角色就是维持秩序,课堂主要是学生的,教师没什么事干。我只能说这是个明显的误会。的确,高效课堂的主张,体现了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教师不可“替代”学生,甚至不可以“讲授”太多,这是教学原则的要求。教师应该给学生“机会”和空间,让他们想尽办法参与到“真实”的学习中去。在这里,“真实”这个词相当重要,假如学习离开了“体验”而单纯转化成机械重复的死记硬背,那学习就是不“真实的”,是消极的,甚至是没有生命力的。 把学习教给学生并不意味着就此推卸掉了教师原应承担的责任。实际上,对教师而言,教师的职责并未因此而发生变化,相反教师却要面对一场更加艰巨的挑战。当被迫丢弃了顺手熟稔的“方式”后,教师需要重新寻找到一件“新式武器”,并且让“新式武器”发挥相当的威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把学习还给学生,把责任留给教师。当教师保证把学习权利还给学生的同时,还必须敢于负起责来,保证学生能够学会。保证“还权”,是为了落实学生的主体;保证责任是为了落实学会和会学。 二 当教师放下“旧式武器”,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时,无论试图采用什么模式组织教学,课堂教学都是失败的。失败的课堂注定会两败俱伤,一方面它剥夺了教师原有的方式;另一方面,它让学生们好不容易谋求来的学习利益,却不能产生应有的效益,这样的结果不正在制约着新课改的进展吗?课改之难,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传统课堂剥夺了学习权利,高效课堂归还了学习权利。但这个权利并非意味着一旦拥有便能够生成“能力”。“能力”不是来自“真空”,它来自于合作和互动带来的效果。无论合作还是互动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因而高效课堂不是将教师“边缘化”的行为,而是发生在教室里涉及所有人在内的整体“融入”行为。教师当然不是绝对的领导者,更不是在学习过程之外。教师只是几十分之一中的那个“一”,教师难以独木成林;同样离开了教师,那几十根“矮树桩”也难说拥有多美丽的风景。因此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变身为“导演”。 教师是导演,学生则为演员。这显然和传统课堂不同,在传统课堂上教师是演员,学生是观众。而导演的责任,就是教师的责任,尽可能的调动学生的表演欲望,挖掘演员的表演才华,这个“导”字鲜活而传神的给教师做出了角色定位。学生究竟“演”得如何,实在是体现了导演的功力。反之教师只顾自己“演”而浑然忘记了“责任”,则失去了导的价值。因而教师的能力取决于他具有怎样的导“功”。教师的这门功夫,决定了课堂教学能走多远。 教师转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依然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高效课堂同样学生也无法替代教师。正因为如此才鼓励,“生亦师,师亦生,师生合作。”正因为是这样,才没理由总是把教放在教育的第一位置上去,当然也绝对不能因之肆意抹杀“教”。 构建高效课堂教师的角色不容忽视。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师的参与,离不开教师的课堂设计、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离不开教师的热情欣赏、离不开教师的大胆开发,只有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我们的高效才会长长久久。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的措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推广,教师必须明确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综合力、联想力和创造力这一任务,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各个环节,切实提高教学效率,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正确分析、处理好“三点” 教师要教好课,首先要熟悉乃至精通所教的教材,要在“通”字上下功夫,要过好教材关。其次,上课前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掌握教材重点,找出学生认识和理解教材的难点和疑点。要分析为什么会难,为什么会疑,特别要研究重点课题上的难点和疑点,要注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新旧知识间的衔接。积极应用知识迁移,妥善解决学生从向已知的转化。在教材组织、环节安排、讲练活动以及板书设计等问题上都要注意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恰当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多媒体技术。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同时通过剖析、解释、类比、辨异等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解决疑点。总之要做到:重点要着重讲,难点要针对讲,疑点要明确讲,真正解决好这“三点”问题。 搞好“三个设计” 所谓的“三个设计”,就是教学内容的教学程序设计、课堂反馈设计和板书设计。备课时在把教材内容理成线、习题归成类后,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层次以及年龄特征,按循序渐进原则分层且富有启发性地设计好教学程序。习题按基本题、灵活题、综合题,分档布置,分档要求,着重基础,重视灵活和综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精神。板书是无声语言,它使教师把储存的知识信息传递给学生,打开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思考,特别是数学教学,板书是少不了的。因此要重视板书的设计,以求高效率的信息传递。板书设计中要注意:示范性、启发性、直观性、有合理性。 处理好教学用语

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角色的转换 提到教师的角色,从古自今有过很多的经典的描述,既有“蜡烛、春蚕、园丁、人梯”等传统美誉,也有“导师、母亲、朋友、合作者”等崭新形象。最近,因为一些意外的事件,让我对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思考。 一、教师要是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前不久友新闻报道,就因为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不好,使得家长对教师的工作产生了误会,生发出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在平时课堂上,就因为有一些教师语言表述的不清楚、不贴切、不到位,使得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不尽人意,带来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缺憾;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因为部分教师说话不把握尺度、不注意分寸,使得学生心灵受到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很多无法挽回的悲剧等等一些事例,都表明了教师的语言表述能力是何等的重要。教师要完成职业使命,必须成为一位出色的语言大师!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比如一个淘小子在课间不小心把脚崴了、一位同学突然出了鼻血等等,作为临场教师应该做哪些工作?随着季节的改变、天气的突变、传染病的来临等,教师又要给学生提醒些什么?这些都是每个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都要经常面对的一些问题,为了不让意外变成遗憾,做教师的还真要补上医疗保健这一课,要了解一些易发生的常见性的“意外”事故的防范知识和处理办法,要掌握一些突发疾病或伤害的应急常识。 二、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现在的孩子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要想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有用之人,就必须正视孩子们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问题不解决,根本就无法实施正常的教育。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许多,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也相当地复杂,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就要通过学习多掌握一些心理知识,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必要的开解和辅导,使之走出不健康的心理阴影,健康快乐地学习、生活。所以说,新时期的教师要是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三、教师要是一位细心的保健医师。 前日有报道,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突然抽搐倒地,老师吓得惊慌失措,找来的学校领导比较有经验,掐了孩子的人中,孩子慢慢恢复,原来孩子有癫痫的家史。由此联想随时可能发生的其他的一些意外,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在高效课堂中的角色和作用 高效课堂中,教师最重要的特征,不仅是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更要具有激励性人格,能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欲望,并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学会。 高效课堂教师角色转变引导高效课堂这样评价教师:给学生讲明白的不是好老师,能引导学生想明白的才是好教师,能让学生学会的才是好教师。可见,要实现课堂的高效,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转换角色。 一、精于做一位“导演” 教师处于一种什么样的角色对于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对于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非常关键。其实,教师应精于做一位”导演”,除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知识,教师更应该精于在课堂中启导、诱导、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让课堂成为学生自我学习、主动探究的“学堂”,让学生由被动的受体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和能动的实践者。在高效课堂中,教师要精于设计,指导学生如何生疑,如何质疑,如何析疑,如何释疑,引导学生怎样进入学习情景,怎样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怎样运用学法促使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高,怎样从学习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美好情操的陶冶。没有有效

的“导”就没有真正的“学”。教师要把高效课堂当作“舞台”,做一名真正的“导演”。在学生思维不畅时要“导”,在学生切入重难点时要“导”,在学生疑惑不解时要“导”,在学生束手无策时要“导”。教师作为学生的导师,就是要导趣、导乐、导思、导法、导议,留给学生更大的创造的空间和发展的空间,让学生愿学会学、活学、善学、勤学、乐学。 教师作为高效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当一个学生想在讨论中说些什么的时候,辨认出他的愿望并且让他发表自己的看法,这通常是教师的任务。当不只一个人同时希望在讨论中发言或同时希望回答同一个问题时,是由教师来决定谁来发言或按什么顺序来发言的。如果先叫到了某个学生,可能另一个学生就会觉得无话可说了,因为前一个学生已经把他想说的话说过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教学所需要资源问题,因为空间和物资是有限的。因此在任何既定的时刻,希望使用各种教师资源的学生,常常多于可以使用他们的学生。 教师作为高效课堂时间把握的法定计时员,负责宣布事情的开始和结束。要搞清楚活动所花费的时间是多了还是少了,另外还要决定什么时候由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如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时候做练习,什么时候讲解等。 二、甘于做一名“助理”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的转变 随着新课标的施行,教师角色也有了明显的转变。 首先,从师生关系的角度看教师角色的转变。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中的基本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保证。韩愈的《师说》曾对教师角色是这样阐述的“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传统意义下教师的角色,但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师角色的定位,我想应该要一系列地转变。从“施教者”转变到“引导者”,从“独奏者”转变到“伴奏者”,从“执行者”转变到“决策者”。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溶化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止是忠实地执行教案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师生个性化的创造过程,作为传统的知识的传授者的教师的角色会发生如下变化:1、教师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当前,学生的学习正在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下向探究式、研究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播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教师即促进者是新课程下教师角色的根本变化,是教师角色变化的一个飞跃和突破。2.从独白到对话。由于教学过程将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交往过程,教师需要从过去的单

向的独白式表演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进而成为课堂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展开平等交流的对话者。传统的教师吧自己置于课堂的中心,以知识权威者的角色说话,从而使课堂教学成了教师的“个人秀”。在这种“独白”式的教学中,教师忠诚于学科知识,却背弃了学生;关注的是自己的扮演忽视的是学生的反映和参与;体现了独断和专制,忘却了民主和平等。在这样的课堂中,教师几乎垄断了课堂里所有的话语权,从而吧学生置于“失语”的境地。与此相反,新课程把教学视为师生交往的过程。为此,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把话语权交给学生,把课堂变成是语学生平等交往的场所。3.由权威转化为民主平等的关系。我国解放以后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情境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创制者和教学成果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教师习惯于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来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的将学生不很规范,但很有见地的,甚至是创造性的想法,按自己的要求进行“模式化”。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限制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同时教师的教学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所以说这种传统的师生观必须得到改善。 其次,从教师的自身角度看教师角色转变。1、终身学习者。“知识爆炸”的年代里,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变革孕育出了教师的学习者的角色。当今社会,知识随时间呈“几何级”

教师角色的转换

网络时代教师角色的转换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因特网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领域中,网络学习成了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网络信息更成为教育的主要资源。无疑,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决无法回避网络的巨大冲击,而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对其旧有角色的挑战,网络时代呼唤着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网络时代教育的特征 人类的教育型式是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人类知识获取方式的变化而逐渐变化的,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知识型、智能型、创新型。知识型从诞生之日一直持续到20世纪40年代(在中国则持续到70年代),其特征是把传授知识作为推一和至高的目的。虽然知识型教育为人类文明进化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它那种以“知识就是力量”为价值取向的原始性和局限性,必然导致重复训练、死记硬背的应试教育,无法培养出适应网络时代发展的新人。智能型教育是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伴随着“知识爆炸”时期的到来而逐渐兴起的,教育的重心由知识的传授为主转移到以开发智力、培养能力为主,告别了知识累积式的消极被动的教育形态。教育发展到了今天,人们进入了加速更替的开放时代,凭借人类已有的文明之总和,再也无法从容应对未来之冲击,许许多多的人越来越感到无法适应新事物、新变化。因此,人类不但要与过去的时代告别,而且在网络时代还要扮演新的角色,即从消极接受的被奴役者变为独立自主的创造者,从适应未来、复制未来的智者变为驾驭未来的先导者,为此,教育应具有新的时代特征。 (一)教育观念现代化 网络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网络把距离和时间缩小到零。信息可以便捷地获得和使用,社会发展也进入了空前的加速期。因此,对于教育,必须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替代传统的教育观念,把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作为重要的教育目标。 教育观念现代化是指教育应面向未来,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以带动社会求新求变。若忽视了这一点,培养出来的学生在信息日益增多、知识迅速更新的网络时代,将失去适应能力、创造能力。而加强教育对未来的导向功能,则将会使教育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育必须要现代化,具有未来意识,这是网络时代赋予教育的新的使命。网络社会飞速发展,不但不允许我们留恋“过去”,而且也不允许我们留恋“现在”,“现在”的东西马上就要变成“过去”,留恋“现在”,在一定程度上说就是面向“过去”。我们惟有选择“未来”,面向未来,才能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并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的几个角色转换-精品文档

高效课堂建设中教师的几个角色转换 教师是教育教学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路人。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作为教师,既需要系统的学习课堂教学管理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及时的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心得与体会运用于教学实际,解决课堂教学管理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结合近年来的高效课堂教学管理建设中自己的体会,笔者总结出高效课堂建设中应该注意教师的几个角色转换。 一、站在观众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你的关注 每个孩子都有展示的天赋,都有展示的要求,何不给他们机会表现一下的机会?当你能欣赏学生的才能,并表现出你的热情,学生自然会更有信心。没有什么比用心聆听更能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注。想要当个更好的倾听者,不要只用一只耳朵听,当学生对你说话,或者在全班同学面前发表自己的见解时,尽量停下你手边正在做的事情,组织好自己的学生,专心听他讲话。要耐心听学生说完话,不要中途打断、急着帮他表达或是要他快快把话说完,即使他所说的内容你已经听过许多遍了或者表达不够精准。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当他感受到被人关注的时候,他会更认真,更努力。每一位同学都是我们关心和关注的对象,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只有我们能当好观众,才能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真正实现课堂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

二、站在演讲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你的激情 优质高效课堂要求“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即让学生的学习情况决定老师讲解的内容。对于重要的或者说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的表达往往不是十分准确,或者深度不够,或者推理欠缺。此时就需要老师登台讲解。要让你的课堂高效,生动活泼。教师需要在“讲、写、画”上做的到位,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你教学的激情。如果你在讲解时语言简炼、通俗、形象,那么,学生会很喜欢听你讲解。如果你写的适时,写的漂亮,这无疑又是画龙点睛。因问题的需要,适时画出图表,图形等,为教学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解决单凭讲这不一定能听得懂、理解透彻的知识点,便于形成概念。如果你在讲解时,或讲、或写、或画,表现的精力旺盛,神采飞扬,把感情融入教学全过程,真正进入角色。做到以情动人,移情于学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引起共鸣,学习又有什么困难呢?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三、站在导师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你的引领 新课程和高效课堂理念提出课堂教学中仍然普遍存在着一 些突出问题,其中之一是“继承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即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老师在教学中仍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轻实践能力的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老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针对以上问题,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提出“先学后教,以学定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提高课堂效率,最主要的责任在教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来做呢?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能力其实质就是学生的学习能力,它包含的是多方面的,比如善于分析与综合的能力、勤于思考善于发问的能力、寻求最佳解决问题途径的能力等等。而这些能力的培养,并不是需要教师去刻意追求,而是要把它融入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在教学的过程中使学生悟到,从而把教师的教学方法演变成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②面向全体学生。 在深入学校听课的时候,发现有的教师在课堂中对优秀学生表现出的关爱程度远远高于一般学生,其实这是教师教学中的一个误区。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要树立起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意识。如果教师的眼中只有优秀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的存在,势必会产生多数学生在课堂上心不在焉的后果,这对提高教学效率实在是一种严重的阻碍。解决的办法首先是在备课过程中就要想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出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再次就是给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创造同等的机会,让他们都能够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这才可以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 ③面对教学实际。 所谓的教学实际,其实就是指你所任课学校的、班级的具体实际情况。尤其是要注意在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的时候,必须要立足于本班实际,不能照搬照用,否则多好的经验一旦脱离了自己的实际,也不会见到效果的。比如,现在好多学校都在推广洋思中学经验,其中学案的使用就必须要以自己本班学生的实际来进行操作,不能只是学一点形式和皮毛。否则就会出现别人的经验学不到,自己的优势却发挥不出来,其结果必然会影响到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转变

教学观念的转变,给课堂教学带来质的变化。教学模式、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最显著的变化莫过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讲练。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正襟危坐。教师滔滔不绝,学生兴趣索然。这种现象司空见惯,虽然也强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但是师生互动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达不到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通常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特别高,教师以为自己付出了艰苦的劳动,讲得声情并茂,讲到口干舌燥,课堂的教学效果以讲者的自我感觉作为评判的标准。课堂上也设置了问题情境,也进行了启发诱导,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按道理学生应该能融会贯通、熟练掌握,如果学生还不会,教师不乐意,可能会说学生“基础不好”,或者怪学生“没有认真听讲”,甚至斥责学生“学习不努力”。然后就是一遍又一遍讲概念,讲方法,讲步骤,一直到学生听懂为止。被动学习模式下,教师讲得累,学生学的累。恨铁不成钢会演变成语言暴力,变相体罚这些事例曾经在我身上真实地发生过,由此带来的懊悔内疚,曾经让我的内心产生过迷茫和挣扎。新的教学理念,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激发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新的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具备特别的爱心和耐心,我们没有理由拒绝学生渴望的眼神和柔弱的心灵。 新课标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用新理念呈现教学活动,实实在在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说到底是服务者,服务于课堂,服务于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问难质疑,教师着重点拨,学生分层练习,重视反馈检测,巩固学习效果。新型导学案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自主学习的平台,教师给于学生更多的信任,放手让学生去自学,相信学生能养成独立钻研的能力。 学生有了充分思考的自由,通过自主探究进行知识迁移,掌握新的概念,理清知识脉络,在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模型,在教师点拨下强化重点解决难点,化难为易,逐步学会归纳演绎推理,合理进行抽象概括总结。这样的学习模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也偏重于启发、鼓励、赏识。宽容积极的学习氛围,特别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高效实用的课堂形成过程,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常规的落实,教师角色的转变,不仅有利于促进优化课堂教学,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成长进步。

一线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一线教师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过程,倡导学生自主性的探究性学习模式。高效课堂,不仅是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巨大变革。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导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在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高效收获、高效提高、高效进步。作为教师,是课堂改革的最直接的一环。所以,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来打造高效课堂: 一、教师要处理好角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角色、观念的转变是关键。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让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

关键所在。真心热爱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这是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的前提。只有让学生感到你爱他,学生才能信任你,你讲的话才有感召力,你的愿望才能得以实现。利用课余时间,尽量去了解学生,充分的接触是建立朋友式师生关系的基础。利用课间的休息时间作为了解学生的最佳时机,这样可以向学生指出他的错误或提出自己的建议。因为学生的自尊心都很强,所以应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向他指出错误或提出好的建议,学生极易接受。 二、高效课堂需要充分的准备 紧盯教学内容是教师准备的一方面。不打无准备之仗,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业。备好教学对象。课前备课必须充分,特别是备学生要落实到位。这节课你虽然设计得很精彩,但是必须符合你这个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如果不符合,就必须修改,因为这是关系到我们所讲的这节课是否能引起大部分学生兴趣的一个关键之所在,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正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效课堂需要活跃的课堂状态教师要善于根据具体教学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者,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是教师完成其“传道”、“授业”、“解惑”任务的主要场所,是学生完成学业,发展智力,丰富情感,形成高尚审美情操的主要阵地。早在300多年前,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指出:“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这种以“少教”达到“多学”的愿望,是历代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目标,这种目标的追求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达成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多学,这是我一直在探究的课题。我发现,保证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前提是教师要有精湛的教学技艺和科学的教学方法。 近几年来,我一直从精心备课、有效提问、指导学法、及时反思、增大容量等方面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了较好效果。 一、有效备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 1、认真研读课程标准、教参、教材。在备课之前,我努力做到细读课文,对课文内容了然于胸。课后的思考题我也仔细阅读,了解了每道题的设计意图。在此基础上再确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和教法学法。我严格要求自己每一节课都这样备课,我发现有准备的“仗”打得更有意思,

我也从中获得了自信。 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备讲,备导。要想上课的效果好,教师的只言片语就都要精心推敲,所以从课前的导入语,课中的过渡语,到点拨学生回答的导语,再到课后的总结语,我都进行了精心设计,力求为上课的重点服务,力求为引导学生服务。 3、备学生。学生是上课的主体,因此要了解学生的朗读水平,理解能力,提出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才能适时调控,恰当引导。 二、有效提问,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提问是触发学生思维的引言,是激发学生觉悟的契机,是教学检测的手段。提问的质量制约着教学进程能否推进,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要运用好提问,应当注意这样几点: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对于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的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也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要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这种应答式的提问,思维的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大有存在。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导读:本文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英语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马彦萍 (盐池高级中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目前的现状 (一)教师讲,学生听,依然是比较普遍的课堂教学模式 近几年来,虽然英语课堂教学较以往有所变化,但大多数教师仍然沿袭过去的陈旧方法——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角色作用仅仅是语言知识的传授者和学生语言错误的纠正者,文字的搬运工,自始至终进行"填鸭式"教学,而没有真正起到学生和语言学习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使得语言的教与学陷入十分被动的局面,课堂气氛沉闷,枯燥无味,更谈不上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信息和情感交流了。 (二)语言教学空洞、盲目,缺乏使用真实环境的过程 语言的交流是在一定的真实环境下进行的,离开了一定的语言情境,一切交流都变得非常空洞、盲目。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和实施,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许多教科书在编排过程中都有意识地在每个单元的第一课里设计了一个听说课,其目的就是要加强语言情境教学的功能,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

大多数教师却忽略了这一点,使得这一设计失去了它最初的意义。 二、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依据 为了进一步说明英语教师课堂角色转换的紧迫性,笔者对本校高三某班的5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英语教师课堂印象的问卷调查(见下表): 通过上表的调查我们不难发现,学生主要是在向往一种"教"与"学"的和谐统一,正如李岚清同志在第二个教师节与一些教育工作者座谈时强调的:"一位优秀的教师就是一位开发人力资源的科学家、专家。" 三、新型教学模式下,英语教师应扮演哪些角色 (一)教师是教学的创造者 提倡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适合学生学习英语的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根据本地区、本班级的英语课堂的具体实际情况,创造适应于自己和学生的教学方法,并注重学习指导,善于激发和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 (二)教师是教学的参与者 教师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就是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参加教学活动,做好示范,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通过教师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教师参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成为学生的一个交际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