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施工组织设计与概预算

第三部分施工组织设计

第1章施工组织设计依据

1.1 工程概况

九华山花台索道下站方家里至桥庵接线工程起点于桥庵村停车场五九公路九华河支流南侧约120米处,终点至方家里村民组,走向总体为北西-南东走向,全长2.319千米。道路顺坡脚盘山而建,路基工程于2008年12月底完工,部分边坡段进行了砌石挡墙防护。2009年8月10日,受台风莫拉克影响,道路部分切坡段路堑,填方段路基产生了多处崩塌及滑坡地质灾害,且多处切坡,填方段边坡稳定性不足,不但直接威胁道路建设安全,而且给道路的未来运营带来较大的隐患。为避免地质危害威胁,安徽九华山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对其给予了高度重视,故需要进行边坡防护设计。

1.2 工程地质条件

1.2.1 地形地貌

道路建设区地形分布标高为141.31~346.12m,地势总体特征是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最高点位于道路建设的东南部,标高为346.12m;最低标高位于道路建设的西部,标高为141.31m。自然地形坡度一般15~25°。

道路建设区位于皖南中低山区,主要微地貌类型有河漫滩、低丘及高丘。

河漫滩分布于建设区西侧,为九华河及方村河河漫滩,地面标高138.56~278.96m,地势自上游向下游倾斜坡度约3~5°,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卵砾石。

低丘分布于建设区西侧,为构造侵蚀低丘,地面标高为160.0~265.0m,丘顶浑园,坡度较缓,坡度为12~20°,组成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粉质粘土碎石、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

高丘分布于建设区的中部,为构造侵蚀高丘),分布标高为300.0~480.0m,丘顶浑园,坡度15~25°,沟谷呈“U”字型,组成岩性为闪长岩、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等。

1.2.2地层岩性与岩土工程特性

根据勘查报告,道路建设场地内主要地层及岩性特征自上而下为:

一、第四纪地层

主要成因类型为冲洪积及残坡积,冲洪积主要分布于河流两侧;残坡积主要分布于丘陵及低山的山坡部位。

apl)

1、全新统冲洪积(Q

4

分布于道路建设区西部、线路K0+170~K0+254及K0+356~K0+495段及方家河两侧,为灰黄色砾卵石,砾卵石的分选性差,最大直径为100~300cm,最小直径为0.5~6cm,一般11.0~20.0cm,成分为花岗岩类,充填物为中粗砂,松散,厚0.5~3.5m。

edl)

2、全新统残坡积(Q

4

分布于K0+000~K0+170、K0+254~K0+300、K0+340~K0+356、K0+495~K1+876、K1+930~K2+313段,为灰黄色粉质粘土碎石,稍密~中密,分选性差,碎石最大直径300~400cm,最

小块径为0.5~5cm,一般为8~12cm,棱角状,成分为花岗岩类,粉质粘土充填,厚度0.6~

9.8m。

二、岩浆岩

区内为九华山~青阳复式花岗岩岩体,近东西向展布,出露面积约400km2,岩体呈岩株状产出,岩体的接触面大多数外倾,倾角40~50°,局部内倾。中粒结构,矿物粒度较均匀,主要矿物成份为钾长石,含量为30~40%,呈不规则板柱状,有交代包裹斜长石现象;斜长石含量为25~30%,半自形板柱状,偶见环带构造及钠长石双晶;石英为25~30%,它形粒状;黑云母<5%,片状、六方形,蚀变有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等。

工程沿线岩体风化强烈,而且风化后强度明显降低,钾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强风化层厚度0.30~3.70m,强风化层的厚度变化较大,风化后岩体原结构已全部破坏,风化成中粗砂状,手搓即碎;中等风化层厚度0.5~2.7m,中等风化层裂隙发育,岩体被切割成棱块状,平面裂隙网度为20~30×50~100cm。

1.3水文地质条件

一、含水层类型

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及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

(一)松散岩类孔隙水

1、水量中等的孔隙含水层(单井涌水量100~500m3/d)

岩性为第四系全新统砾卵石,厚0.5~3.5m。分布于方家河两侧,冲洪积成因,透水性强,富水性中等,埋深0.5~1.0m,水质为HCO3—Ca·Mg型。

2、水量极贫乏的孔隙含水层(单井涌水量<10m3/d=

含水层为第四系全新统粉质粘土碎石,厚0.6~9.8m。分布于丘陵、低山的山坡部位,残坡积,富水性差,埋深1.5~2.0m,水质为HCO3—Ca·Mg型。

(二)基岩裂隙水

主要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分布于整个工程沿线及其外侧,岩性为钾长花岗岩(K1t)、花岗闪长岩(J2k),风化层厚度0.3~7.9m,泉流量为0.1~1L/s,单井涌水量100m3/d左右,矿化度0.13~0.27g/l,水质为HCO3—Ca·Na型。

1.4 滑坡特征

1.4.1 滑坡边界、规模与形态分析

滑坡后缘以较陡斜坡陡坎及坡面零星分布的基岩露头为边界。高程171~177m,滑坡外貌较清楚,东侧边界较明显以深切沟谷为特征,切深2~5m,西侧不甚明显以相对低洼地为特征,切深0.30~0.50m。滑体前缘伸入公路、河床,标高约为121~130m。滑坡总面积为0.01616平方千米,滑体平均厚度8.4m,总土方量13.57万立方米,为中型滑坡。滑坡体前缘约宽138m,后缘约宽70m,剪出口位于公路陡坎上及河岸边,高程约121~130m。平面形态呈“舌”状,顺滑坡方向平均坡度约10~19度。滑坡体前缘高程约130~140m,后缘高程约155~160m,相对高差约30m。滑坡向北倾斜,主滑方向为正北方向,滑床为中间深两头浅的凹槽式,纵坡坡度变化较大,滑坡壁较陡,中后缘较缓,局部稍成台阶状,坎高0.5~1.2m不等。斜坡上植被发育,种植茶子树为主。

1.4.2 滑坡变形特征

根据实地调查,该滑坡近年来断续发生变形迹象,雨季尤为明显,主要表现为滑坡后缘、中部地面开裂,地面拉张裂缝长10~35m、宽0.2~0.60m,可见深度0.30~0.80m,其次为公路边坡及河岸岸坡滑塌,公路路面出现小裂缝等。

1.4.3滑体结构特征

滑体已黄、棕黄褐、棕黄、浅白等色硬塑状粘土为主,含风化碎石,偶夹块石,局部含量多,碎块,块石母岩以砂岩为主,部分风化碎石手捻易碎,手槎有砂感,大重度值为

19.53kN/m3,厚度3.10~14.20m,呈两侧较薄,中部稍厚的“船”状。

1.5 滑坡的成因

根据野外地面调查及钻探、井探施工揭露情况,综合分析该滑坡的形成,是滑坡区特殊的岩土条件、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及河水冲刷等自然应力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老滑坡的重力堆积体的存在,其结构疏松,为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2)、老滑坡体内的软弱土层透水性弱,抗剪强度低,是滑带形成的物质条件。

3)、地表水对坡脚的侧向冲刷和侵蚀,使坡脚土体形成临空面,是造成土体滑塌的自然因素。

4)、人工修路,取土切坡不当,且未做任何支挡,破坏山体的支撑部分,并形成临空面,斜坡失去平衡下滑,是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土体滑塌的原因之一。

有上述各种因素产生多次土体滑塌后,使坡体在牵引力的作用下坡面张拉裂缝发育,土体变疏松,在连续暴雨期间,大量雨水的渗入,使坡面土体重量增加,而土体抗剪强度降低,使下滑力大于抗滑力,从而使坡面产生蠕动变形。

1.6编制依据及原则

1.6.1 编制依据

1. 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九华山花台索道下站方家里至桥庵接线工程起点于桥庵村停车场五九公路九华河支流南侧约120米处,终点至方家里村民组二级公路滑坡—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2.《建筑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3.《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用电安全规范》(GB50184-93)

4.《建筑工程质量验收统一标准》(JB50300-2001)

5.《建筑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6.《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7.《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8.《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9.《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H107—87)

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1.《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01)等规程规范

1.6.2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要求,保质保量、安全地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2.确保施工期间连续施工,全面平衡机具、人员、材料需求量,实现均衡生产。

3.妥善安排施工现场,确保安全生产,实现文明施工。

第2章施工技术

2.1 施工准备及场地平面布置

准备工作:

1.开工前施工现场做到“三通一平”,同时确定定位放线方案。

2.做好控制点,轴线等测量资料的交接工作。

3.做好机械设备的保养工作,确保设备完好进入施工现场,做好第一批施工机械的进场工作,并进行试运转。

4.做好材料采购供应,执行采购控制程序,确定材料供应商,组织部分材料进场,并按指定地点存放。提前做好各种材料的抽检工作,即钢筋原材料和焊接强度试验,水泥安定性和强度试验。

5.做好设计单位(外部)及施工单位(内部)两级技术交底工作,认真学习领会设计图纸及质量要求,做好开工前的资料报验工作。

6.按施工平面布置图,搭设现场办公室、职工临时宿舍、水泥库房、钢筋笼制作场。

7.修建场内主干道,将水电管线接至要求位置。

8.了解场地内各种地下障碍物的情况,做好与有关施工管理部门的协调工作,办理好各种施工中所需的证件。

9.施工用水,施工用电的连接及临时设施搭建。

10.对施工人员进行生产,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交底。

11.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调整修改施工方案。

12.根据现场进一步完善施工组织方案,绘制工地挂图包括平面,剖面设计图及施工平面布置图。

13.健全指挥系统及安全施工,工程质量及环保保障体系。

14.设计编制人员及技术主管同现场技术及施工人员召开会议,做详细技术交底及总体施工规划。

2.2支护结构施工技术工艺流程及技术说明

2.2.1抗滑桩施工人员机具安排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采用跳挖方式分三批开挖,首期开挖4根桩,每根桩安排劳动力4人。其它相应岗位按下表配置。在工程未竣工之前,劳动力不得中途退场,以便项目部随时调整,确保施工任务按期完成。

2.2.2 人工挖孔桩灌注桩施工

2.2.2.1施工工序及工艺流程:

主要施工工艺及流程包括:测量放线——桩孔开挖成孔——钢筋笼制作安装——砼搅拌及浇捣——开挖圈梁地槽——圈梁支模——圈梁钢筋制作安放——砼搅拌及浇捣——成桩。

2.2.2.2施工方法与技术要求:

1. 测量放线、测量放样工艺

其流程为:测量仪器检测、校定校测起始数据场地控制网测设定位放

线 校核 各区段分部单项工程细部放线。

组建测量组,配置专业测量技术人员,按业主和设计单位提供的测量成果资料和坐标点、高程点的分布情况编制出测量方案,做好测量内业准备和仪器校检工作。使用仪器为全站仪、水准仪等。

根据监理工程师所交的坐标点、边线点,对本工程所涉及的坐标点、水准点、轴线、桩位进行布设,做好记录,保存测量成果资料,并由技术负责人、监理、业主复核验收后,方才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

应用坐标法作边线桩的定位放样,采用三角高程测量法,按监理工程师指定的控制高程、以保坐标,在各分项工作区外,设置标识控制桩,进行现场控制,特别在分项工程轴体交接处,证轴线、汇交点满足设计要求,其测量精度必须符合工程测量规范要求;编制测量成果资料,以备建设方和监理方检查。在施工中,如果监理工程师要求对现场某段(项)的坐标进行复测时,应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的工作。

2. 桩位开挖成孔

桩位开挖成孔及护壁的施工程序为: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支模浇注第一节砼护壁---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定位轴---安装垂直运输架,吊土设备,排水,通风照明设施等-----第二节桩孔挖土---清理桩孔孔壁,校核桩孔垂直度和直径----拆上节摸板,支第二节模板----第二节砼护壁----重复第二节挖土,支护,浇注护壁工序,循环作业直至设计要求的深度,具体施工技术要求如下:

1)、 挖孔定位与对中:开挖第一段桩孔时,先测放出桩中心,然后以该中心按孔径大小放出桩孔范围,待第一段护壁混泥土浇注后,将定位轴线及挖孔桩孔口标高标记于第一段混泥土护壁上,为防止地表水与岩土及杂物落入孔内,第一段护壁高出地面20cm.如场地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第一段护壁则以桩顶标高为依据,不低于桩顶设计标高.为控制桩孔中心和桩身偏斜,采用十字架和线锤对中. 2)、孔内挖土:桩孔定位后,分段开挖土石方,土层一般采用锹、镐等工具,岩层采用空压机驱动风镐掘进.孔内出土的垂直动输机械为手动绞车,挖孔过程中采用鼓风机向孔内人员输送新鲜空气。

3)、装模护壁(砼护壁):本工程护壁砼采用现场拌制,每开挖1m 后立即护壁,其流程:设置护壁钢筋——安装钢模板——灌注混凝土。

① 护壁钢筋按照设计图纸由钢筋施工队下好料后,由成孔作业队在井下绑扎成型,

并与上节护壁钢筋牢固连接。水平钢筋为8φ@200,竖向钢筋14φ@200。

② 在护壁钢筋施工完毕后,安装固定护壁钢模板,首先将钢模板初步安装,然后吊中校核钢模板的中心,当垂直度在规范允许的范围之内时将模板固定。

③ 护壁钢模板固定好后开始浇C20护壁混凝土,每段护壁接头处作成锯齿形,上厚17cm,下厚12cm,护壁混凝土采用骨料是10-20mm 圆砾和粗砂.水泥采用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 护壁砼采用人工灌注,并采用钢筋插捣将护壁砼捣实。

4)、桩孔土方处理:因人工挖孔护壁桩数量多,桩孔内挖出的土石方,就近在场地红线范围内进行消化处理,并随边坡开挖土方一同外运. 3. 钢筋笼制作、安放 在施工中应注意:

1)、钢筋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报告,材料到达工地后按要求取样送检,对不合格材料严禁使用。

2)、焊好的钢筋笼须自检合格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同时做好隐蔽记录。

钢筋笼安放后,立即固定,四周用预制砼垫块予以导正,保证保护层厚度。

3)、钢筋笼的制作及堆放场地,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在作业场地内临时设置,选用水泥硬化地,并在地下垫好方木,拼设钢筋笼制作棚,防止泥土污染钢筋及成品钢筋笼锈蚀。钢筋笼运到井口后应用木棒或砖块垫起,严禁钢筋笼与地面直接接触。

具体操作如下:

1)钢筋笼制作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的规格、尺寸要求执行。所用钢材必须经过检测合格,其制作允许误差应符合JGJ94-94规范要求,详见下表。

2)桩身分两段配筋,纵向钢筋的接头应错开,主筋搭接要求双面焊,双面焊接长度为20d(d为钢筋直径),采用机械连接的接头应符合《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JGJ107-96)。采用焊接头,在接头左右20d区域内,接头的受拉钢筋截面面积不超过总受拉面积的1/2。

3)在制作钢筋笼之前,应将钢筋除锈、调直。

4)钢筋笼的安装:钢筋笼安装时,采用双勾吊(汽车吊车),为防止钢筋笼变形,先把钢筋笼平行吊起,再在空中把钢筋笼放直,缓慢地下放到桩孔内,并加砼垫块,留置保护层厚度。对桩径大和桩身长的桩孔拟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案,用20T吊车一次性将其安装到位。安装后,校正钢筋笼保护层厚度及钢筋笼顶、底部标高。

7)钢筋笼全部下入孔内后,应对正固定,使其居中。

8)钢筋笼制作、安放和井口焊接自检合格后,应及时填写自检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并及时报请甲方或值班监理工程师验收。

4. 砼搅拌及浇捣

1) 桩孔验收

在桩孔成孔后,经项目部及班组质量自检合格后,写书面函通知业主、监理、设计及质监等部门同志参加验收。在验收前准备好桩孔施工记录、自检的情况记录,试验报告及下道施工工序的钢材、水泥等材料试验报告和砼设计配合比通知书等资料,做好验收记录及隐蔽记录,经验收合格后,申请混凝土浇灌令,在得到建设方、质监、监理方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2) 配置混凝土: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预先在是实验室进行配合比设计,并按混凝土规

范配置砼.用R32.5普通硅酸盐水泥,骨料采用2-4 cm卵石和中粗砂,砼塌落度控制在8-10cm。

3) 砼搅拌:根据配合比准确计量各种拌合料的数量,搅拌时投料顺序为砂—水泥—

水—砾石—控制水灰比,搅拌均匀;砂、砾石的计量要用地磅过称,在工地设置悬挂式地磅。

4) 砼振捣:浇捣砼从底部开始,每浇灌1.2米的高度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一次,愈

接近地面,振捣次数就愈多,并按照设计的要求,满足桩顶砼设计标高要求。

5) 砼的质量检查:砼的组成材料,每个工作台班前检查其质量和用量,严格按配合

1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docx

*** 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公司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管理工作,明确编制、审 核、审批手续及过程管理,使该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施工组织设计是以一个单项或单位工程为对象进行编制,用以指导施工全过 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组织、协调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文件。 第三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建筑工程的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和管理,不适用于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第四条本制度中所列国家、行业、地方标准未标注年号,执行中均以现行有效版本 为准。 第二章编制要求 第五条施工组织设计突出的是施工部署,关键是施工方案 的选择。施工组织设计要体现统筹规划,科学地组织施工,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充分利用空间,缩短工期,推广采用先进施工 技术,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第六条施工组织设计按编制对象,可分为施工组织总设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包括一般施工方案和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案。 ***

*** 第七条施工组织总设计是以若干单位工程组成的群体工程或特大型项目为主要对象编制 的,用以指导其施工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综合文件,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施工过程的 通盘规划,起统筹规划、重点控制的作用。 第八条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以单位工程为主要对象编制的,对单位工程的施工 过程其指导作用和制约作用。 第九条专项施工方案:是以技术复杂、施工技术难度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为对象而 编制的具体控制指导施工的技术文件。 施工方案是对施工组织设计中施工方法的延续和深化,要求编制内容详细、具体,具有针对性和可 操作性。 第十条工程等级划分按《程序文件汇编》QB/SXJG-CX-09-2016(E版)中《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管理程序》的要求执行。 第十一条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是在中标后由项目 经理负责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施工方案论证优化、再由项目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负责召集项目部相关人员进行编制。 第十二条当工程不具备一次性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条件时, 可按地基与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建筑装饰装修工程等分阶段编

公路工程总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公路工程总体施工组织 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概述 1.1.1 工程概况 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是合安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起讫桩号为K1095+389~K1132+889,全长37.5km。主要工程量为凿除原水泥混凝土路面15332.74m3,凿除水泥稳定碎石基层6850 m3,浇筑C15砼基层1501.9 m3,C35砼面板15332.74 m3,级配碎石基层1280 m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5406.25 m3,合同总产值为13742305元。 1.1.2自然地理概况 本项目东部位于江淮丘陵西段,路线西部为大别山余脉,整个地势为岗地,冲畈交错,起伏不断,但高差不大。路线经过地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公路自然区划为Ⅳ2区。沿线水系发达,地表水和浅地下水系对公路路基有一定的影响。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该区动峰值加速度0.05g,对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1.1.3设计标准 公路等级为一级公路,设计车速为80km/h,路面断面形式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基宽26米,路面宽15米,维修后设计载荷为公路-Ⅰ级。 1.2交通 本工程所在位置沿线交通便利,工程材料运输有国省道和县乡道路利用。 1.3供电 沿线村镇密集,电力线、网分布齐全,工程、生活用电方便,施工时与有关部门协商后可就地利用。 1.4筑路材料

本项目各结构层所用工程材料料源稳定,料质良好,运输道路交通便利。 1.5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和原则 1.5.1编制依据 a.本项目招标文件 b.现场考察情况 c.我公司历年从事类似项目的管理方法和经验 d.我公司现有可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e.现行的部颁标准和技术规 1.5.2编制原则 施工组织设计按照业主提出的要求,以及招标文件的规定,将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修建成优良工程的原则进行编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采用我单位近年来在公路建设中使用的先进施工方法、工艺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b.调集我单位精锐的管理人员和最雄厚的技术力量,组成一个强有力的项目经理部。 c.树立视优良工程为合格工程的标准,一定要在G105、G206、S319段大中修工程03标施工中确保优良工程。 d.分别考虑各种不利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因素,在工期安排、人员设备配置、施工方法等方面综合考虑时留有余地。 e.针对本合同段的施工重点、难点,着重考虑相应的施工方案和措施。 二、施工组织设计总体目标和施工部署 2.1 施工组织设计总目标 精心组织,确保工期;规施工,强化过程;以人为本,力创精品;预防为主,杜绝事故;健全机构,绿色环保;快速、有序、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全部工程和实施缺陷修复。 2.1.1质量目标 确保标段全部工程达到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争创优良工程。具体目

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范本[1] 2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川江水利枢纽淹没公路复建工程N0.3合同段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监理单位:广西通佳公路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设计单位:桂林市交通勘察设计院 业主单位:桂林市大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桂林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特点 一、工程概述 桂林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斧子口水利枢纽淹没县道公路复建工程第一合同段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起终桩号为:K0+000-K4+215,路线全长4.215公里,按三级公路标准建设,本项目计划2011年4月1日开工,2012年11月1日完工,工期为17个月,施工的范围包括路基、路面、桥梁、涵洞及绿化及环境保护。 本工程路面结构全线采用级配碎石基层,沥青石屑封层,热拌沥青碎石面层,培土路肩。 二、工程特点 1、本工程技术标准:技术等级为三级,均采用热拌沥青碎石路面。 2、路基填挖工程量大,要求机械设备投入量大。 3、涵洞构造工程量大,要求人员、设备数量较多。 4、环保、水保、文明施工综合管理要求高。本合同段经过农田、林地、河道、山谷,施工期 间对环保、水保、交通防护、文明施工要求高。 三、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土石方:挖方218080m3,填方157314m3; 2、涵洞168m; 3、防护工程:挡土墙669m3,边沟、排水沟410.16m,种草、铺草皮308m2等。 四、水文及气候特点 沿线地表水较为丰富,主要河流有川江,川江发源于桂林兴安县,经兴安、灵川、流过桂林市汇入漓江,基本上靠降雨补给,年径流量变化较大,径流分配不均,其中10月下旬至次年3月径流较小,4-9月径流量较大。水量较丰富,可满足施工用水的需要。 本工程项目处于广西东北部,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2000.1mm,年最大降雨量2750.6mm日最大降雨量达1126.1mm,降雨多集中在3-8月份,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5%-79%。年平均温度27.9℃-20.5℃,平均无霜期为313天。全年四季分明,具有良好的施工条件。在雨季时期,对路基、路面及人工构造物等施工均有一定影响,应合理安排施工工序,抓紧旱季进行施工。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工程项目沿线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人工构造物可采用简易设防。 五、地形、地貌、地质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性及国内外发展趋势 郑妍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规模、范围和开放度在不断扩大,工程项目向大型化和复杂化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国际投资商和业主对建筑承包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从而对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组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施工组织;建筑工程;管理;发展;优化 0 引言 施工组织设计的任务是在技术上解决建筑物高耸、大跨度、深基础的施工方案选择问题;在安装技术上如何配备现代化的通信、监控、自动控制等系统的施工新趋势;在施工质量上如何按照重量标准体系高效优质的施工;在文明施工上怎样做到无污染、无噪声、无公害,创造文明、整洁、美观的施工现场。总之,它就是国家的建设方针、指导政策下,从施工的全局出发,根据拟建工程的各种具体条件,拟定工程施工方案,安排施工进度,进行现场布置;把设计和施工、技术和经济、企业的全局活动和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把施工中各单位、各部门、各工种、各阶段以及各项目之间的关系等更好地协调起来,使施工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之上,从而做到人尽其力、物尽其用,优质、安全、低耗、高效地完成工程施工任务,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 建筑施工组织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一性,一成不变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所以,如何根据各建筑工程项目不同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则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为应付建设单位的审查,不得不编一个书面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具备现场操作性),具体施工时完全凭经验组织施工,想到哪,做到哪,造成大量的窝工、浪费、效率低下,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不熟悉也不钻研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业务,使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更没有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质量安全措施制定等;有些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没有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和合同条款,片面地考虑现场施工方便,从而造成后期施工上的被动;特别是只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性,而忽视其质量,安全,经济性,以致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迅速发育,在施工组织管理方面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变化:招投标制和建筑监理制的健全完善,以政府指导价和市场价相结合的建筑市场价格改革与以“鲁布革经验”、“FIDIC《施工合同条款》”等为代表的国际惯例的接轨,包括推行功法制度在内的企业技术发展体制的改革和以计算机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模式的发展等。从而给施工组织设计提出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新的课题。施工企业不仅要重视施工组织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及策划管理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及策划管理程序 1、 目的 明确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管理要求,合理规划和部署工程项目的全部管理工作。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对管理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实施与总结做出基本规定。适用于本厂所承建的管道安装工程,若业主(建设单位)另有要求,按业主(建设单位)的要求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3、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原则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应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施工安全、切实可行、文字简洁、图表形象化,并应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同时要处理好质量、工期与经济效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1 遵守国家基本建设方针、政策和法令及其它有关行政规章制度,符合工程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遵循基本建设程序,符合合同条款,合理安排施工程序,统筹安排、节点控制。在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基础上缩短工期,加快建设速度。 3.2 制定工程项目的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对项目经理部的组织结构应采用组织机构图和职能分配表的形式对本项目经理部的职责、权限及相系关系表示清楚。 3.3 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做到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和文明施工,确保用户满意,达到现场管理程序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加强施工总平面图管理,利用当地资源,养活物质运输量。 3.4 优化施工方案,采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包括先进的施工工艺、先进的施工机具)和科学管理方法,积极推行工厂化、装配化、机械化和专业化施工,以提高技术、经济效益。

4、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 4.1 国家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工程承包合同或协议。 4.2 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或单项工程组织设计。 4.3 施工计划 4.4 施工图纸 4.5 施工图预算 4.6 有关技术规定、规范、规程、工艺标准及质量标准 4.7 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5、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程序见图1 6、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内容 6.1 工程概况 6.2 施工部署 6.3 主要施工方案及大型机械的选择 6.4 施工网络计划 6.5 施工技术措施,包括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质量保证等措施。 6.6 本工程所采用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6.7 资源供应计划包括劳动力、材料、设备、施工机具、加工件、施工辅助用料,周转材料以及水、电、运输量等。 6.8 施工总平面图(包括临时设施布置) 7、 施工方案编制审批程序 7.1 工程管理部工艺员或项目部相关人员负责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 7.2 工艺质控负责人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审核 7.3 总工程师负责施工组织设计的批准 8、 施工组织设计的实话与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复习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一、建设项目程序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工作--建设准备--施工安装--生产准备--竣工验收--生产运营或交付使用 二、工程建设项目的组成: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和检验批 三、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1、是准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和保证 2、是指导开展紧凑、有序施工活动的技术依据 3、是资源需要量供应的依据 4、是合理布置现场的依据 5、让各工序、专业、部门统一协调 6、是分析风险与解决问题的依据 7、是统筹安排施工企业生产的投入与产出过程的关键与依据 8、作为投标书内容与合同文件的一部分 五、“一案、一图、一表”指什么 1、施工方案 2、施工进度计划表 3、施工平面图 第二章 一、三种组织施工方式的比较

二、流水施工的特点 1、生产工人和生产设备从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施工段,代替了建筑产品的流动 2、建筑生产的流水施工既在建筑物的水平方向流动,又沿建筑物的垂直方向流动 3、在同一施工段上,各施工过程保持了顺序施工的特点,不同施工过程在不同的施工段上又最大限度地保持了平行施工的特点 4、同一施工过程保持了连续施工的特点,不同施工过程在同一施工段上尽可能保持了连续施工 5、单位时间内生产资源的供应和消耗基本较为均衡 三、流水施工的参数 1、工艺参数:施工过程 2、空间参数:工作面、施工段、施工层 3、时间参数:流水节拍、流水步距、间歇时间、搭接时间、流水工期 四、在组织施工现场流水施工时,砌筑安装类型施工过程占有主要地位,直接影响工期的长短,因此必须列入施工进度安排表。 五、划分施工段的原则 1、各施工段的劳动基本相等,保证了流水施工的连续性、均衡性、节奏型(各施工段的劳动量相差不宜超过10%-15%) 2、应满足专业工种对工作面的空间要求,以发挥人工、机械的生产效率,最好施工段数等于施工过程数 3、有利于结构的整体性,应与变形缝一致 4、满足(A*m》n) 六、流水施工的分类 1、分项工程流水施工、分部工程流水施工、单位工程流水施工、群体工程流水施工(组织范围) 2、彻底分解流水施工、局部分解流水施工(分解程度) 3、有节奏流水施工、无节奏流水施工(节奏特征) 七、工期计算P32 八、绘制流水施工进度计划表P36 九、评价流水作业方案在满足工期的要求下,主要通过稳定系数和劳动力动态系数指标衡量。 第三章 一、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1、用网络图的形式来表达一项工程中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先后顺序

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一、施工组织设计 (1) (一) ..................................... 编制说明及编制原则2 (二) ..................................... 工程概况3 (三) ..................................... 施工准备4 (四) .....................................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6 (五) ........................... 质量目标及保证措施10 (六) ....................... 安全生产目标及保证措施13 (七) ............................. 进度计划保证措施14 (八) ................... 雨季施工安排及施工技术措施15(九) ...........................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16十)工程进度形象表18

(一)编制说明及编制原则 一、编制说明: 1、依据山东力克碳素股份有限公司150kt 焙烧项目(二期)路面施 工工程招标文件。 2、现场考察的实际情况。 3、《市政工程施工规范》。 4、《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5、《市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6、本工程的特点、工期要求及本单位的技术水平和设备配套等情况。 二、编制原则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及工程特点,确定编制原则为:精心组织、科 学管理、合理安排、突出重点、重点环保、文明规范。 1、确保实现业主所要求的安全、质量目标 在充分理解业主意图的基础上,以施工设计图纸为主导,采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并满足施工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施工安全和质量优良。 2、确保实现业主要求的工期目标 依据我单位现有技术水平、施工管理经验和设备配套能力,施工进度安排合理、高效,施工区段划分协调、统一,资源配置合理、有效,做到均

某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某城市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施工方案 三、施工工期、进度控制措施(含管线配套) 四、工程质量、安全、文明生产措施 五、季节性施工措施 六、主要机具使用计划 七、劳动力需用计划 八、主要材料使用计划表 九、施工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十、建议与要求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概述 -----路是---市总体路网规划中的一条东西主干道,西起---路,东至---路,是----地区的主干道之一,全长约10.5km。该路规划路幅一般路段红线宽度为86.0m,其路幅组成为:8.0m(绿化带)+6.5m(人行道)+7.5m(非机动车+公交车混合车道)+3.0m(绿化带)+13.0m(机动车道)+10.0m(绿化带)+13.0m(机动车道)+3.0m(绿化带)+7.5m(非机动车道+公交车混合车道)+6.5m(人行道)+8.0m(绿化带)=86.0m。 本项目工程起点---路(桩号K1+706.69),终点为---前路(桩号为K3+431.53),全长为1724.84m。 ---路由---市建筑设计院设计,---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委托---投资有限公司承建,由----工程监理咨询有限公司进行全程监理。该路设计功能齐全,设施完善,道路、排水、地下信道、绿化、亮化、交通等设施一应俱全。 ---路的建设为二环线以南地区的东西向交通快速疏散创造了较好的条件,且将对---市南部地区的整体开发建设发挥重大的促进作用。 (二)工程设计 ---路按城市Ⅰ级主干道设计,设计车速为KM/h,设计荷载—构筑物:城—A级;路面BZZ-100。本工程段位于---新趾和---大院南侧,从西至东分别与---路、---、---路相交,纵断面坡度较缓,分别为1.01%和0.00%。 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其结构为:表面层为4CM 厚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中面层为5CM厚中粒式混凝土[AC-20(Ι)],下面层为6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Ι)],上基层为20cm 厚水泥稳定碎石,下基层为20cm 厚水泥稳定砂砾,面层与基层之间设透层。其中表面层和中面层采用SBS改性沥青,下面层采用重交沥青AH-70。 侧平石及锁石除中央绿化带部位为混凝土材质外,均为麻石,人行道铺彩砖。 排水采用雨污合流体制,自上游西向下游东排放。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Ι级管,最小管径为300mm,最大管径为2400mm。 (三)主要工程量 主要工程量表 序号分项工程名称规格单位数量 1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4cm m 2 74168.12 2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5cm m2 74168.12 3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6cm m2 74168.12 4 水泥稳定碎石20cm m2 77876.53

施工组织设计毕业论文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号教学楼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设计题目: 姓名:

系(院): 专业名称: 指导老师: 年月日 摘要: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施工组织的核心和灵魂,是对工程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构思设想和具体安排,用来指导施工项目全过程各项活动的技术、经济和组织的综合性文件。本施工组织设计是针对德阳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5号教学楼施工的纲领性文件。编制时对项目管理机构设置、施工总体部署、施工准备、主要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方法、工程质量保证措施、安全及文明施工措施、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等诸多因素尽可能充分考虑,突出科学性、适用性及针对性,是确保优质、低耗、安全、文明、高速完成全部施工任务的重要经济技术文件。本施工组织设计包括:施工方案的设计,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的设计,基础工程设计中的土方工程;主体工程设计中的模板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脚手架工程、砖砌筑工程、屋面工程、装饰工程、给排水管道安装、电气安装工程等,以及质量保证措施的设计、安全技术措施的设计、施工现场文明施工措施的设计、降低成本措施的设计和各项资源需用量计划的设计。 关键词:工程施工设计安全文明

目录引言

第一章编制说明·1 第一节编制目的·1 第二节指导思想·1 第三节编制依据·1 第二章工程概况·2 第一节建筑概况·2 第二节建筑墙体·2 第三节建筑装饰·2 第四节结构概况·2 第五节电气安装工程·2 第六节给排水安装工程·3 第三章施工部署·4 第一节总体施工部署··4 第二节施工组织和协调管理·4 第三节施工段的划分·7 第四节施工准备·8 第五节施工总平面布置·9 第四章主要施工方案·11 第一节工程施工测量方案·11 第二节土方施工方案·13 第三节钢筋工程·15 第四节模板工程·20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与管理 第一部分 概述 1、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因为工程项目的特殊性,每个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都不相同,为保证质量、安全、速度、经济性,需要对施工进行事先策划,所以产生了施工组织设计。 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 施工组织设计是全面规划工程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涉及技术、质量、安全、工期、材料、机械、人员、环境、成本、各专业协调等方面。 技术主要是解决可行性和工艺性问题,是各个环节的龙头,基本决定了其他各因素。反过来也就是说,技术路线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 3、施工组织设计管理的时间跨度 施工组织设计并不是编完之后就束之高阁,从承接项目开始,施工组织设计包含了策划、协商、编写、审批、修改、动态管理等过程,直至工程完成。 4、施工组织设计的形式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大纲、施工方案在广义上都是施工组织设计。三者之间并无绝对的界限划分。一般来说,施工方案和前两者的区别是内容涉及方面较少,着重于技术、质量、安全,项目本身的规模也较

小。施工大纲和施工组织设计相比,项目规模往往更大些,涉及的内容也是同样的全面,但深度往往不够,不足以具体指导施工。所以,施工大纲不能单独指导,就必须要配施工方案。而施工组织设计的深度就应能满足施工要求,可以配施工方案作为进一步的补充和细化,也可以不配施工方案。但目前社会的各种管理文件,对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施工方案的编制。

第二部分 施工组织设计管理标准的解读 上海建工集团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大纲) 编制及管理规定 (讨论稿)

Q/PJAB 20603-2006 目 次(待生成) 前言……………………………………………………………………………………………………………1 总则…………………………………………………………………………………………………………2 术语…………………………………………………………………………………………………………3 基本规定…………………………………………………………………………………………………… 4 编制要求…………………………………………………………………………………………………… 4.1 编制依据………………………………………………………………………………………………… 4.2 编制原则………………………………………………………………………………………………… 5 编制形式…………………………………………………………………………………………………… 5.1 一般规定………………………………………………………………………………………………… 5.2 按施工大纲形式编制…………………………………………………………………………………… 5.3 按施工组织设计形式编制……………………………………………………………………………… 5.4 按施工方案形式编制…………………………………………………………………………………… 5.5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 5.6 编制要求………………………………………………………………………………………………… 6 编制内

某市政配套道路工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东)集中查验区市政配套道路工程 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 一、方案设计概况 1. 执行标准 本方案设计以建设部《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为标准。 2. 设计依据 (一)施工组织设计。 (二)设计技术交底施工设计文件。 (三)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规定与建设单位签订的有关合同、协议、纪要等。 (四)施工调查资料。 3. 现场勘查 本工程南侧为地下通道圆弧段,约有16户民房,西侧为芦澳路,北侧为海投物流园区,东侧为海投物流园区已建堆场。施工范围内有较多海投物流园区的通讯、水电管道等。 4. 施工供配电概况 4.1. 现场设置一个独立的供配电系统,从芦澳路引入一路380/220V电源,接至施工现场配电总箱。由变压器提供电力的供电系统均采用TN-S接零保护系统;低压供电方式均采用放射式。 4.2. 计划闸口广场、地下通道、查验区场地、钢筋制作场以及项目部办公临时设施的现场用电设备由总配电箱控制;仓库北侧、东侧、西侧道路施工用电因负荷较小,且线路长,用小型发电机提供。由低压配电室控制柜1只400A空气开关(配自动重合型漏电保护器),400A四极漏电开关2只,分别供闸口广场、地下通道、查验区场地,钢筋制作场和项目部临时设施下设二级配电箱、开关箱。配电设置为低压室→二级电箱→未端箱。采用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及接零保护系统。 4.3.闸口广场、地下通道、查验区场地、钢筋制作和项目部办公临时设施共设置5只固定安装的分配电箱。 4.5. 每台固定设备单独设置一只专用开关箱,每台电焊机单独设置一只移动开关箱,每台砼振捣器使用一只移动开关箱。 4.6. 总配电屏(箱)各分回路均设置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10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的漏电断路器;开关箱内设置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

施工组织摘要

摘要 施工组织设计是现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施工方研究和规划的重点。高效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可以帮助施工方加快工程的进度,降低成本,保障生产的顺利进行,并可以实现对资源有效控制和管理。 本设计主要针对重庆建筑职业学院教学楼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根据设计图纸工程地处环境等因素从工程任务安排,施工部署,施工顺序施工方法,机械选择,施工进度计划等方面在考虑夏季季施工等情况下,对本工程进行较为合理的施工组织安排。 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安排不合理或与实际不相符的情况请老师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能及时改正。 [关键词]施工组织、进度计划

ABSTRACT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architec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onstruction project, is the focu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and planning. Efficient and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can help quicken the progress of the project, reduce costs, ensure production run smoothly, and can realize effective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resources. This design is aimed at building Chongqing vocational college teaching building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engineering design drawings from engineering task arrangement, is located in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construction plan, construction sequence of construction method, mechanical selection, construction progress plan, etc, in considering the summer season construction cases, this project to carry on the reasonable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arrangement Because my ability is limited if there are any unreasonable arrangements or is in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please the teacher to give more valuable opinions, so that I can correct in time [key words ] construction organization, schedule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施工管理在我国正在推行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今天,编制和实施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工程施工企业一项至关重要的管理制度。它可使工程施工 项目从工程项目投标承揽、签订施工合同、施工项目的准备和施工 管理等方面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为施工企业在建筑市场竞争中提供技术保证。 1 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应贯穿于施工管理全过程根据目前工程施工企业的经验,在工程项目施工前,施工企业应编制两类工程施工组 织设计:一类是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下简称“标前设计”),用以满足编制投标书和签订施工合同的需要;另一类是施工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以下简称“标后设计”),用来满足施工项目准备和现场施工的需要。这两类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见表1。 表1 两类施工组织设计的特点种类编制时间编制者作用范围主要特性追求的主要目标标前设计投标书编制前经营管理层投标、签约规 划性中标、经济效益标后设计施工开工前项目管理层施工准备至验 收作业性施工效率、效益 工程施工单位为了使投标具有竞争力,必须根据业主对投标书所要求的内容编制标前设计,标前设计的好坏既是能否中标的关键,又是总 包单位进行分包的依据,同时还是承包单位与发包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拟定合同文本中相关条款的基础资料。

2 标前设计内容根据招标文件的内容,施工单位在投标前应编制投标书,进行工程招标前施工组织设计,其内容如下: 1)根据招标文件,确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选择、机械选用、劳动力和主要材料及半成品投入量。 2)制定施工进度计划。包括工程开、竣工日期,施工进度控制图及说明。 3)制定主要技术组织措施。包括质量、安全、进度等方面的保证技术组织措施。 4)安排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含施工用水、用电量,临时设施用量、费用的计算。 5)其他有关投标和签约谈判的设计。 3 标后设计内容 1)施工部署。施工部署对重要组织问题和技术问题作出决策和规划,包括: ①工程项目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备,应根据工程规模确定组织结构的规模,再根据职能确定职能机构设置,配备职能(施工、技术、质量、安全、核算等)人员。 ②决策控制工程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的措施。应从提高工程施工经济效益和施工效率出发,作出合理决策。

道路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八圩港(横港—环城南路)改造工程,该路段计划施工工期为90日历天。 1.1、施工内容: 1.1.1、东岸新建挡墙桩号E0+168.4~E0+507,新建挡墙长338.6m,其中挡墙结构断面(一)长度为129.11m,挡墙结构断面(二)长度为209.49m。根据业主要求:本工程河道东岸桩号E0+168.4~E0+240.76区段列为二期工程建设,挡墙结构断面详见施工图; 1.1.2、西岸新建挡墙桩号W0+168.4~W0+504.07,新建挡墙长335.67m,其中挡墙结构断面(一)长度为43.2m,挡墙结构断面(二)长度为28.96m,挡墙结构断面(三)长度为158.99m,挡墙结构断面(四)长度为104.52m,挡墙结构断面详见施工图。 1.1.3、三江路桥为1跨16m、宽15m钢筋砼板式桥,河道蓝线宽度为14m,与道路中心线呈3度斜桥;桥台采用轻型桥台,下部基础均采用桩基础,上部结构为C50预应力空心板梁。 二、施工总体部署 2.1、施工准备 与甲方协议签订之后,本公司根据现场工程实际情况,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熟悉本地施工条件的优势,就近调集施工人员做好上场准备。 由项目经理带领施工技术部、安全质量部、物资设备部、计划部、等在本地的人员10人进驻现场,进行前期准备,其余人员在10天内调集完毕,在最短时间内进驻现场。并组织精测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及业主提供的原始测量基准点、测量标志、基准线或水准点或其他书面资料,按国家测绘标准和本工程精度要求,对本工程测设施工加密控制网,并及时提交监理单位,直至获得认可,在此同时,施工单位将陆续组织工程所需的各种施工机械、各项设备进场,联系各种材料厂家准备供料计划,并做好开工前的其他工作。

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 施 工 组 织 设 计 一、编制依据及原则 (一)编制依据 1、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2、公路工程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程及相应的质量检验评标准。 3、本单位多年积累的公路施工经验,施工现场及周围环境的调查所掌握有关资料。 (二)编制原则 1、遵循招标文件各项条款要求,严格按照设计标准,现行施工规范

和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正确组织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合格,单位工程合格率100%。 2、根据工期要求,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搞好工序衔接,达到均衡生产,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缩短工期。 3、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在制定施工方案中,充分发挥我施工队专业化、机械化的施工优势,借鉴以往类似工程施工经验,坚持科学管理、精心施工,确保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本项目的建设。 4、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做到机械化作业、流水作业和标准化作业,合理配备劳动力资源,加强内部管理,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5、在满足设计的前提下,确保实现进度、质量、安全的预期目标。 二、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一)工程简介: 本合同项目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工程地点位于睢县董店乡 (桩号:)。工程范围:全长8.5KM,设计技术标准为平原微丘区三级公路,路基宽7.5M,路面宽7M,水泥混凝土路面。。本工程的设计指标为:公路路线等级采用部颁三级公路标准,设计行车速度 40 公里/小时,设计交通等级为轻型,设计年限为年。(二)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公路路线等级采用三级公路标准 2、计算行车速度:V=40km/h。 3、最大纵坡≤10%,最小纵坡0.3%; 4、路面交叉:平面交叉。

论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

论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8-06-19T17:14:43.01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作者:丁罕明[导读] 摘要: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问题将直接影响都整个工程的质量。 身份证号码:34082219830421xxxx 摘要: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过程中,施工组织设计的问题将直接影响都整个工程的质量。本文将就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施工组织;组织设计;发展趋势 前言 施工组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的常用设计结构,主要是用于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保证施工的质量是整个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要环节。下文将对施工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现状与重要性 1.1施工组织设计的现状 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施工质量的优劣及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实际工程中发现,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对施工的质量和经济效益有着较大影响,因此,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相关问题的研究有着较重大的意义。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施工单位一般由技术部门人员负责编写,导致没有很好的将现场施工的技术人员和生产人员积累的施工经验和管理方法资源运用到施工组织设计中去,影响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质量,同时也不利于推广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方法。 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对总体工程和每个专项工程的施工特点。工艺注意事项都需要进行编制,而其中有很大部分的内容重复,可能会导致做了一些不必要的重复工作,从而降低工作效率和浪费了资源。 目前对建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由于理解和认识的差异,编制内容和深度很不一致,水平差别较大。主要表现在施工方案#施工平面布置。现场资源利用以及工程工期控制等方面。 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经常是编制与实施分离,从而导致施工组织设计成为一个形式。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一般是由技术部门的人员完成,而有经验的工长可能未参与进来,技术部门编制,生产部门施工,最终会导致编制人员没有考虑实施的情况,实施人员不按编制要求等现象出现。 1.2建筑施工组织的重要性 由于建筑产品的单件性,一成不变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建筑工程项目,所以,如何根据各建筑工程项目不同工程特点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则成为施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多年来,受计划经济思想的影响,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执行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签订施工承包合同时,为应付建设单位的审查,不得不编一个书面的施工组织设计(不具备现场操作性),具体施工时完全凭经验组织施工,想到哪,做到哪,造成大量的窝工、浪费/效率低下;一些施工单位的管理人员,不熟悉也不钻研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业务,使一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得不到及时的应用和推广,更没有结合建筑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施工方案、降低工程成本、质量安全措施制订等;有些施工组织设计在编制时,没有结合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和合同条款,片面地考虑现场施工方便,从而造成后期施工上的被动;特别是只重视施工组织设计的技术性,而忽视其质量,安全,经济性,以致影响了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发挥,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目前存在的缺陷 2.1目前所累积的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这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对早已有的成功经验没有进行借鉴,所编制的内容缺乏新技术、新工艺,没有起到提高劳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的作用。 2.2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人员缺乏技术理论基础和具体施工经验,编制中只是对技术规范照搬照抄,而未对具体工程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规划和设计,没有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 2.3施工组织设计必须对每个工程逐个进行编制,以适应不同工程的特点,但不同编制人员对于同类型的施工工艺在进行编制工作的同时,作了大量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了工作效率。 2.4现在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只作为技术管理制度的一项工作,主要追求施工效益而很少考虑经济效益,存在只注重组织技术措施,而不注重经济管理的内容,以至在实施过程中不讲成本,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目标。 三、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方法的改进措施 3.1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工程管理部门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经过分析和归纳,整理并发布,则能使先进的施工组织设计更能发挥效益,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而且能推广先进经验。 3.2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就是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从事实出发,决定各种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是施工组织设计的核心,应根据多年积累的施工技术资源,同时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结合工程项目的特殊性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相统一。 3.3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目标,结合实际、满足招标文件的需要,要具有竞争性,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3.4实行施工组织设计的模块化编制,更多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便进行积累、分组、交流及重复应用,通过各个技术模块的优化组合,减少无效劳动。 四、施工组织设计今后变革发展的走势 施工组织设计必须适应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需要,前述四个方面的变革因素将决定施工组织设计今后发展的走势。无论是编制方式或编制内容,都将会有显著的变化,在编制方式上趋于组合化,在编制内容上趋于竞争特色的规范化和编制手段上趋于快速化。而这三方面的变化则是协调发展、相辅相成和缺一不可的。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编制说明

市政道路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篇编制说明和依据 (一)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K0+033.286-K0+407.5)工程招标书。 (二)中国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 (K0+033.286-K0+407.5)工程道路,给排水,电、气工程施工图纸。(三)国家现行交通设施、市政安装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及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第二篇工程概况 重庆市空港新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空港新城Z14线B段道路(K0+033.286-K0+407.5)工程位于重庆市空港新城区,起

始桩号K0+033.286-K0+407.5,本标段全长374.214米,该工程为重庆市空港新城区内城市支道,标准路幅宽16米,其中车行道宽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根据深圳市建筑工程招投标暂定办法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取施工单位进行工程施工。工程有关施工图已由深圳南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完成。现场已具备施工条件。 第三篇施工进度计划 按招标文件要求,本工程工期为120日历天,有效工期从业主签发的开工通知第二天算起。 第四篇施工平面图布置 1. 根据本工程规模、施工进度计划、高峰期施工人数,结合现场实际,在现场红线用地范围内和少部分红线外布置生产临时设施、生活临时设施、临时道路以及施工和生活用水、用电管线。 2. 施工大临设施设于甲方指定的空置位置上。生活区面积为1200m2。房屋布置及面积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3. 由于本工程主要结构部分采用商品混凝土(垫层除外),现场砼部分数量不大,现场设400公升砼搅拌机一台,二台200公升砂浆搅拌机。预制构件制作区、水泥稳定石粉渣拌和站,设于甲方指定红线范围内空置位置上。砼搅拌机和砂浆搅拌机位置随施工进度需要灵活移动。生活及施工区用水、用电从现场甲方指定接口位置接出(详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4. 施工总平面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