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选择图解

内窥镜选择图解
内窥镜选择图解

鼻内镜的 消毒灭菌

随着鼻内镜的不断发展、推广,鼻内窥镜手术越来越多,手术器械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关于鼻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清洁、保养、消毒也是不容忽视的。现将我院对鼻内窥镜器械的清洁、保养及消毒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清洁 1.1一般手术器械清洁手术完毕,用流动水冲洗器械表面血渍,钳夹部位张开用小牙刷轻轻刷洗,将藏在关节部位的血渍冲洗干净。经上述清洁后的器械泡入内酶剂浸泡2min,内酶剂能快速溶解蛋白质、脂肪、血液、有机物等,然后用流动水冲洗干净,擦干,最后高压灭菌备用。 1.2乙型肝炎手术患者器械的清洁、消毒处理此类手术患者最好安排在当日的最后一台手术,以便手术室及器械消毒而不影响连台手术。手术完毕,先将器械泡入1∶20的84稀释液中浸泡90min,然后按上述步骤清洁器械。 2 保养 2.1除锈及上油每周对所有器械进行一次除锈、上油保养。将器械泡入除锈剂稀释液内浸泡15min,注意打开关节、活塞、弹簧部位,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擦干后用注射器将润滑剂直接喷至器械表面轴节上,同时检查器械轴节的灵活度、有无松动的螺丝及损坏缺失,及时维修、补充,保证手术所需,最后擦干器械表面的润滑剂,高压消毒备用。 2.2保管手术室设置独立鼻内窥镜器械储备间,内设器械柜、空调。由专人负责保管。冷光源导体严禁成角折叠,应圆形盘旋放入器械柜,鼻内镜需轻拿轻放,避免碰撞。 3 消毒 3.1摄像头冷光源导线各种角度的内镜摄像头内镜防水性能欠佳,采用甲醛气体熏蒸消毒12h方能达到灭菌目的,但配置的设备不可能有数根摄像头冷光源导线,可采用一次性无菌塑料套套好连接手术台上接鼻内镜端,再用无菌手术薄膜封闭固定,使之达到无菌的目的。同时可防止手术台上的血迹污染,使多例连台手术缩短手术时间,避免因经常浸泡、熏蒸、消毒带来的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3.2鼻内窥镜器械的消毒主要有以下三种方法(1)甲醛气体熏蒸:采用不锈钢玻璃熏箱,底层方盒内置10%甲醛溶液,每周更换溶液,于手术前一晚将器械置入熏箱熏蒸12 h,使用前用生理盐水冲洗。(2)浸泡: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1 h,浸泡时将有关节的器械打开,使器械完全浸泡在消毒液中,使用前将器械表面的戊二醛溶液冲洗干净,以免刺激组织。(3)高压消毒是对鼻内镜器械最理想的消毒方法。

德国狼牌内窥镜产品操作手册

产品简介 德国狼牌内窥镜WOLF公司是一家具近半个世纪历史的著名企业。以硬性内窥镜和手术器械及纤维软镜为主导的产品系列,已超过三万种,覆盖世界一百多个国家。其产品设计超前,工艺精湛,经久耐用等特点已经广为医院青眯。WOLF公司生产的内窥镜保持一贯德国技术的特点,精确,安全,耐用,合乎BF标准且操作简单,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安全和满足临床的需要。 内窥镜发展史 内窥镜起源于100年前,主要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以当时所用器械的主要特征为标志。 硬式内镜阶段(1806-1932):硬式内镜由德国人Philipp Bozzini 首创,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主要用于膀胱和尿道检查。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内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应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统帅地位。 半屈式内镜阶段(1932—1957):Schindler从1928年与优秀的器械制作师Georg Wolf 合作研制胃镜,最终在1932年获得成功,定名为Wolf-Schinder式胃镜。之后,许多人对其进行了改造,使之功能更为齐全,更为实用。 光导纤维内镜阶段(1957年至今):1954年,英国的Hopkins和Kapany发明了光导纤维技术。1957年,Hirschowitz及助手在美国胃镜学会上展示了自行研制的光导纤维内镜。60年代初,日本Olympas厂在光导纤维胃镜基础上,加装了活检装置及照相机,有效地显示了胃照相术。1966年Olympas厂首创前端弯角机构,1967年Machida厂采用外部冷光源,使光量度大增,可发现小病灶,视野进一步扩大,可以观察到十二指肠。近10年随着附属装置的不断改进,如手术器械、摄像系统的发展,使纤维内镜不但可用于诊断,且可用于手术治疗。 电视内镜时代(1983年以后):1983年Welch Allyn公司研制成功了电子摄像式内镜。该镜前端装有高敏感度微型摄像机,将所记录下的图像以电讯号方式传至电视信息处理系统,然后把信号转变成为电视显像机上可看到的图像。 影像质量评价 内窥镜在200年里结构发生了4次大的改进,从最初的硬管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到纤维内镜,又到如今的电子内镜。随着科技的进步,影像质量也发生了一次次的质的飞跃。最初Bozzine研制的第一台硬管内镜以烛光为光源,后来必为灯泡作光源,而当今从内镜获得的是彩色相片或彩色电视图像。这图像不再是组织器官的普通影像,而是如同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微观像,微小病变清晰可辨,可见其影像质量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医用内窥镜分类 按其发展及成像构造分类:可大体分为3大类:硬管式内镜、光学纤维(软管式)内镜和电子内镜。

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规程

鼻内窥镜手术操作规程 1. 目的 明确鼻内窥镜手术的适应证,使用和保养方法,以确保安全,正确使用。2. 适用范围 适用于进行鼻内窥镜手术操作的医护人员。 3. 工作规范 3.1 鼻内窥镜手术适应证: 鼻内窥镜手术不仅适用于诊断和治疗鼻窦炎性疾病,适应证已扩展到眶尖,眶内和颅底区域,例如,泪囊鼻腔造口术,眼眶和视神经减压术,经筛窦纸样板进路眶内异物取出术,脑脊液鼻漏修补,鞍区占位性病变切除术,鼻窦囊肿和/或良性新生物摘除术,后鼻孔闭锁修复术,等,大约95%的鼻部疾病可以在内窥镜下手术。 3.2 禁忌证:鼻内窥镜手术没有绝对的禁忌证,对高血压,血液病,肝功、血糖不正常者应对症处理后再手术。 3.3 内窥镜、手术器械和电视监视系统均属精密贵重仪器,应有专人保管。 3.4 选择 4.0mm 0°和30°内窥镜及系列手术器械,经电源插板连接冷光源,录像/摄像系统,以及电动切割器。 3.5 在内窥镜直视下或直接观察监视系统手术。 3.6内窥镜手术器械的保养:内窥镜要轻拿轻放,谨防碰撞,摔落;光源导线忌折断,使用时应避免强行扭曲;手术钳,剪,刀,吸引管等在使用后要认真刷洗干净,烘干后涂石蜡油。 3.7 内窥镜手术器械的消毒:内窥镜,光源导线,摄像镜头,电动切割器等可以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次不少于40分钟。若为脑脊液鼻漏手术,眶内手术,垂体手术等,每次熏蒸时间不能少于60分钟。门诊内窥镜可以浸泡消毒;手术器械,如刀,剪,钳等可以浸泡消毒,也可以高压消毒。 3.8 定期检定:定期对鼻内窥镜进行检修,并做标识和登记。若出现问题应由专业人员检查和处理,切勿私自拆装。 4. 流程图 接通电源——合理操作和使用——内窥镜手术器械的保养——内窥镜手术器

内窥镜使用说明书(v4.6)

目录 第一部分:内窥镜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内窥镜工作站软件的运行境 (3) 二、软件的特点 (3) 三、软件安装方法 (5) 四、软件运行 (5) 第二部分:软件功能按钮介绍与教程 一.软件主窗口 (6) 二、程序操作区各按钮功能 1、建新病历 (6) 2、保存病历 (6) 3、采集图片 (6) 4、图像处理窗口 (7) 5、冻结 (9) 6、生成报告 (9) 7、系统设置 (12) 7-1、报告格式设置 (12) 7-2、报告格式编辑窗口 (13) 7-3、伪彩设置 (17) 7-4、系统设置 (18) 7-5、术语设置 (19) 8、病历管理窗口 (20) 8-1、备份功能 (21) 8-2、查询功能区 (22)

8-3、排序功能区 (23) 8-4、设置功能区 (24) 8-5、病历操作控制区 (25) 2-8-1、打开病历 (25) 2-8-2、删除病历 (25) 2-8-3、工作量统计 (25) 9、退出系统 (26) 10、诊断图库 (26) 11、视频动态回放功能区 (27) 12、亮度、对比度和饱和度调整 (28) 13、全屏显示 (28) 三、病人主要信息输入区功能窗口 (28) 1、选择内容设置窗口 (28)

第一部分内窥镜工作站的运行环境、特点及安装方法 一.软件的运行环境 .Microsoft Windows98/2000/XP操作系统 .MMX奔腾II级PC;32MB以上内存 .3000MB可用硬盘空间 .支持24-bit(真彩色),显示器分辨率为1024*768 .支持直接写屏显卡 .CD-ROM驱动器 .医疗专用视频采集卡 .720dpi分辨率以上的彩色喷墨打印机 二.软件的特点 我们在开发过程中从用户使用的角度出发,设计了方便简精的界面风格,多功能全方位的实时编辑,安全可靠的运行环境,使您的操作倍感流畅、轻松、快捷!以下是本软件的部分特点: ■方便快捷的病历内容输入 在填写病历资料时,很多内容相对固定,变化不大。对于检查所见和诊断结果,我们为您内置了比较常用的模板,您只需根据提示选择即可。并且模板内还可设置选择项,如镜检所见中,同一种病可能回声,象限位置有些变化,通过模板内设置选择项,无需编辑,直接选择即可,节省您生成报告的时间。可方便您进行模板管理中有回声很多工作人员在汉字输入方面不太熟练,为了减少工作人员的文字输入工作量,针对病历中一些内容比较固定的输入项(如临床所见、检查所见等),我们设置了内容快捷选择方式,通过对预置内容的选择和取消即可快速完成病历报告的填写,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设置默认输入法,光标停在需要输入汉字的文本输入框内,将自动切换至默认输入法。 ■输入法自动切换 通过设置默认输入法,当您将光标指向姓名、病人主诉等需要输入汉字的地方,将自动切换到默认的输入法。 ■在编辑当前病人报告时,可对下一个病人进行图像采集,提高效率 ■报告各输入项可选择 软件提供的输入项比较全,很多医院报告上并不需要体现这么多内容,可通过设置将多余的输入项删去,简化操作提高效率。 ■图文并茂的多功能报告格式即时编辑 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报告格式的输入项、纸张大小等进行调整和设置。

鼻内窥镜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鼻内窥镜鼻窦炎手术术后注意事项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纪育斌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我的文章主要以头颈肿瘤相关的科普知识为主,也计划着以此为主线继续写下去。今天,想了想还是插上一段鼻窦炎的内容,主要是因为最近在临床上遇到了很多鼻窦炎的患者,经过住院和手术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均已顺利出院。我却有一些担心,因为从2000年开始,我就从事鼻内窥镜外科工作,经手治疗的患者有千余人,这些患者中,大多数人均已痊愈,却实实在在有一部分患者出现了复发,这部分复发的患者除了一部分是因为持续存在变态反应的因素外,绝大多数复发的患者是因为术后没有认真执行医生的医嘱,没有按时复查和用药。所以,我觉得很有必要写一篇有关鼻窦炎术后方面的科普文章,为我的患者朋友们介绍一下鼻窦炎术后的注意事项,避免或尽量的减少潜在的复发危险。 首先回答一个患者经常问我的问题:副鼻窦和鼻窦有什么区别?答案是:没有区别,副鼻窦就是鼻窦。至于为什么当初会出现“副鼻窦”这个名词,我没有考证过,患者朋友们只要知道,副鼻窦、鼻窦,有人也叫鼻旁窦,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鼻窦。 人类的颅骨当中存在4组鼻窦,分别是上颌窦、筛窦、蝶窦和额窦。这些鼻窦的功能包括:1.增加你的“颜值”,良好的鼻窦气房存在可以使人的面部更加饱满,美观;2.让你的声音更加好听,鼻窦是存在于颅骨当中的空腔,对声音有共鸣的作用;3.其实,鼻窦最大的作用是当人的头颅受到外伤时,起到缓冲外界作用力,保护颅脑的作用。 如上所诉,鼻窦的存在对人体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同其他组织器官一样,会生病,比如出现炎症感染,就是我们所说的鼻窦炎,比如出现肿瘤,如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鼻窦癌、淋巴瘤等。限于时间所限,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最为常见的鼻窦炎。 鼻窦炎是鼻窦最常见的病变类型,可以分为急性鼻窦炎和慢性鼻窦炎,慢性鼻窦炎又可以分为伴发鼻息肉和不伴发鼻息肉两种类型。鼻窦炎的主要症状表现

医疗内窥镜使用说明

T913电子内窥镜使用说明 一、内窥镜的连接图 二、软件的安装 驱动的安装: 安装驱动之前请先检查计算机的USB接口是否是USB2.0,如果不是请更换到USB2.0的机器上安装(或单独购买一个PCI的USB2.0板卡)。尽量接电脑主板后边的USB接口,前置USB有的会供电不足。 确认是USB2.0接口以后,用USB线从设备的USB接口连接到电脑的USB2.0的接口上。连接正常以后,电脑会自动找到新硬安装向导 1.在弹出的[找到新硬件向导]中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高级)(S)],单击[下一步]继续安装;

2.选择[在搜索中包括这个位置(0)]后,点[浏览]来选择该设备驱动所在的位置; 3.选择好驱动所在的位置后,单击[确定],路径[E:\Driver]是此设备驱动所在的路径。单击[下一步]继续安装; 4.安装过程中,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单击[仍然继续]进行安装;

5.出现下边窗口后,单击[完成]完成驱动的安装; 6.完成安装后,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把鼠标移到桌面[我的电脑]上,然后单击鼠标右键,选择[管理] 7.在弹出的窗口中,单击[设备管理器],在[声音、视频和游戏控制器]中可以看到,安装正

常的设备[USB Media Captuer Device]。 如果安装的设备[USB Media Captuer Device]出现异常,如:有黄色“!”“?”的时,可以双击该设备来更新驱动程序。具体的步骤,同上边安装时一样。再重启计算机后,没有其它异常现像,表示驱动完全安装到您的电脑,可以运行软件正常使用该设备。 病历软件的安装: 1.打开光盘,运行光盘[开发包/Setup.exe]安装软件(安装的软件包中含有VC二次开发包,用户可以进行二次开发) 2.运行[软件.msi]进行安装病历软件 三、病历软件的应用 软件启动后默认加载病历信息。

鼻内窥镜手术 相关解剖

鼻内窥镜手术相关解剖 一. 鼻腔外侧壁 鼻腔外侧壁结构复杂,自上而下呈阶梯状排列着三个鼻甲,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大约84%的成年人还可以有最上鼻甲。每个鼻甲的下方有相应的鼻道,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中鼻甲的解剖变异包括中鼻甲气化,中鼻甲反向弯曲等。 鼻腔外侧壁双测中鼻甲气化(箭头) 中鼻甲气化可以形成中鼻甲粘液囊肿,巨大的中鼻甲粘液囊肿还可以侵犯眼眶。 1999年,Armengot 等报告一例。患者女性,65岁,因复视,左眼球突出,内眦部隆起就诊于眼科。鼻内窥镜检查发现左侧中鼻甲异常增大,但表面粘膜光滑。CT 显示左侧鼻腔,相当于中鼻甲部位巨大膨胀性病变,其周围骨壁变薄,且突入眼眶,诊断为泡性中鼻甲黏液囊肿侵犯眼眶。在内窥镜下切开中鼻甲菲薄的骨壁,即有大量棕色液体流出,眼球突出和内眦隆起消失。 中鼻道内有下列重要结构: 1.鼻丘: 鼻丘(agger nasi)位于中鼻甲前端的前方,钩突前上方的鼻腔外侧壁上,呈小丘状隆起,内 含1~3个气房,称为鼻丘气房,是额隐窝气房气化泪骨形成的,代表前组筛窦的最前端。 鼻丘气房

鼻丘气房过大,可以妨碍额窦引流。切除鼻丘气房,充分暴露额隐窝,可以保证额窦引流通畅。 2.钩突: 钩突(uncinate process)为一钩状结构,内有一块薄骨片,外复粘膜。钩突的前上部在鼻丘后下方与筛骨连续,几乎呈矢状位,自前上向后下走行。钩突下部借鼻甲突与下鼻甲相连,后部(尾部)附着于腭骨垂直突。钩突的平均长度为14~22mm,高度约4mm。 钩突上缘与筛泡之间的间隙为半月裂,钩突还参与构成筛漏斗的内壁。 正常窦口鼻道复合体CT图正常中鼻道 3. 筛泡: 筛泡(ethmoid bulla)呈半圆形隆起状,位于中鼻甲外侧,钩突和筛漏斗的后方。筛泡平均长18mm(9~28mm),平均高5.4mm(2~13mm)。筛泡代表前组筛窦最大和最恒定的气房。 4. 半月裂: 钩突与筛泡之间有一新月形裂隙,称为半月裂(hiatus semilunaris)。半月裂向外与筛漏斗相通。半月裂如同一道门,经过这道门可以进入筛漏斗。 5. 筛漏斗: 筛漏斗(ethmoidal infundibulum)呈漏斗状,是一个真正的三维空间。筛漏斗的前内界是钩突,外界是筛骨纸样板(偶有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参与),后界是筛泡,向内经半月裂(下半月裂)与中鼻道交通。筛漏斗的前界为盲端,前上部称为额隐窝(frontal recess)。筛漏斗宽度为2~5mm,深度取决于钩突的高度,从0.5~10mm不等,平均深度为5mm。

(整理)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发展简史.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发展简史 1870 年,P Bossini发明耳镜之后,人们纷纷寻找检查人体各腔道的方法。据Spiess所言,前鼻镜常规使用始于1868年,至今仍为鼻科所必备。但对于鼻腔深在腔隙检查,它还是远远不够的。人们一直在探索更好方法。1879年,Nitze设计出第一个膀胱镜,而Hirshman则于1901年首次用改进的膀胱镜进行鼻科检查并获成功。1925年,美国纽约鼻科大夫Maltz将其深入到鼻窦,并称之为鼻窦镜(Sinuscopy)。这一系列探索,由于诸如照明昏暗、镜体笨重等原因,在当时并没有带来多大好处。正如Zarniko在1925年所说:“它给我的印象与其说是一必要的诊治工具,还不如说是一玩具而已。”直到本世纪50年代初,Hopkins予以极大的改进,尤其是照明的改善,配以不同视角和不同弯度相对应的器械,使内窥镜逐渐发挥其特有的优势。1954年,Heermann开始将它与显微镜结合起来,在尽可能清除病灶方面有了一大进步。但所述种种方法,其指导思想都是认为鼻窦内病变为不可逆,需彻底清除。传统的柯氏手术也一样。 Luc-Caldwell手术,也叫根治术(radical antrostomy)是上世纪90年代由法国 HenriInc和美国人George W. Caldwell创立的,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其缺点:损伤组织多,病变鼻窦炎性组织尽可能清除,且需下鼻道开窗,破坏了正常鼻腔纤毛运动功能;有一定复发率,术后症状不能改善或复发,其原因现在认为是一些深在关键部位的病变被忽视未能清除引起;术后病人常有如面颊部不适及该术特有的不适感觉等等。恰如Stammberger 1987年研究指出,7根治术后,患者常因疲痕形成,自然窦口或下鼻道开窗口闭塞再次形成形态和功能异常的鼻窦粘膜,而且,术腔的粘膜纤毛运动仍向自然窦口,下鼻道窗口引流意义不大。正是这些问题激发学者们去探索更好的方法。 W. Messerkinge: 教授,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创始人,为奥地利人。他自50年代就开始研究上呼吸道纤毛运动功能,后来集中于鼻、鼻窦方面。通过大量的活体观察、尸体解剖和临床研究,尤其是他系统地研究了鼻、鼻窦解剖生理,结合鼻内窥镜检查及手术,得出如下结论:(1)绝大部份鼻窦炎是鼻源性的,(2)鼻窦炎反复发作原因在于鼻腔外侧壁的病灶影响鼻通气引流功能,而病灶部位多在前中筛-中道区域。Nautrum 1965年首次称该部位为鼻窦-窦口复合体 (Ostiomeatal Complex OMC),这一解剖新概念自鼻内窥镜广泛开展后才引起人们充分注意并被普遍接受。它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筛漏斗、筛额窦开口等。越来越多文献指出OMC的病变对鼻窦炎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起关键作用。 (3)OMC的病灶十分有限或十分轻微,但引起的症状往往较重,而不一定表现出鼻窦炎的典型的鼻塞、流脓涕和头痛三联征,往往表现为其中一个症状。Stammberge:观察指出,临床上一些病人诉鼻部不适,前鼻镜检查和常规鼻窦X 片无异常发现,但通过内窥镜检查及CT检查往往发现存在OMC病变。"(4)在鼻内窥下围绕OMC将病灶清除干净后,鼻窦纤毛运动和通气引流功能恢复,病人鼻窦炎症粘膜即可转归正常,症状消失,勿需将鼻窦粘膜剥离干净。 这样,一种全新理论指导下的新技术诞生了-- Messerklinger Technique。仅清除OMC病变,不触动鼻窦内粘膜。在大量的实

新内窥镜说明书

一.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结构及参数 1.结构: 2.基本参数:

二.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软件特点 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图像实时显示 清晰的图像实时显示,方便教学及多人观察、会诊。 2、动态图片库 提供一个病员的动态图片库,操作该图片库的方法只需设定图像范围,点击抓取图像按钮即可。同时该图片库随新建病员资料而清空。3、按钮化操作 工作站采用按钮操作,医生在使用时无需一级一级选取菜单上的命令,只要点击工具框上的按钮就可完成所需操作。 4、动态跟踪提示 工作站操作具有动态跟踪提示功能,如果是首次操作或是忘掉图标按钮的功能,只需将鼠标指针在按钮上停留半秒,便可在鼠标下方得到动态跟踪提示。 5、直观的伪彩编码显示,方便的加彩按钮 工作站提供的八套伪彩编码直接显示在图像处理框中,无需记住各种伪彩结果,各种编码形成明显的对比。当需要对病灶区进行伪彩处理时,只需用鼠标按下图像处理框中的加彩处理按钮便可实现图像加彩。 6、可视化图像处理 具有真正所见即所得的可视化图像处理功能,并可及时观察处理结果,确定后,系统程序自动将选定区域处理结果保存。 7、取消处理 如对处理后的图像不满意,可以按取消按钮,取消图像处理。 8、图像标注 工作站设有图像标注功能,可以在图像上标注文字信息。 9、打印预览 工作站提供打印预览功能,在打印之前先进行预览,检查其中的错误,提高打印的正确率节省不必要的浪费。 10、多种打印模式可选 工作站提供多种打印模式供选择,并根据用户要求,单独开发用户要求模式。 11、系统直接启动 工作站可在进入Windows操作系统后直接运行其程序,结束操作时,根据需要直接关闭计算机或退出本系统。操作者无需学习Windows的使

鼻内窥镜手术的注意事项

鼻内窥镜手术的注意事项 [手术前] 鼻内窥镜手术前,尤其是伴有鼻息肉时,医生可能会嘱咐病人在术前吃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激素。目的是改善鼻窦炎病人的手术条件,病人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另外手术前至少两周内不要服血阿斯匹林类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芬必得,萘普生等),维生素E,大蒜, 银杏,人参,麦角胺,等,这些药物可以稀释血液,从而使术中及术后容易出血。但泰诺是安全的,儿童和成人可以在术前术后任何时间服用而不会对手术有明显影响。如果病人吸烟,术前至少3周不要吸烟。术前需要医生对鼻部进行详细的检查,病人最好记住用药史,并带上以前就诊的病历。医生手术前还会对病人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等,以判断病人的全身情况。CT是鼻内窥镜手术必做的检查之一,可以帮助了解鼻窦炎的范围供手术参考,有其它严重器质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史者不适合鼻窦内窥 镜手术。 [手术和麻醉] 严重的鼻窦炎或伴有鼻息肉,可能采用全身麻醉,需要注意术前10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全麻术后6小时内,由于病

人未完全清醒,请家属不要给病人进食,以免发生危险。局部麻醉的病人无特殊饮食禁忌。但有的麻醉科医生也建议病人适 当禁食禁水。 [手术后] 1.全麻手术术后禁食、禁饮水6小时,防呕吐引起窒息。2.局麻术后、全麻清醒6小时后建议半流质饮食(如稀饭、牛奶、奶粉、汤面等)及半坐卧位。 3.鼻腔纱条拔除后改普通饮食,但避免刺激性强的食物(如煎、 炸、辛、辣的食物)。 4.手术后1到2天抽除鼻腔堵塞纱条,鼻腔填塞纱条期间容易 口干,宜少量多次喝温开水。 5.术后勿用力吐痰,避免咳嗽、打喷嚏,如有咳嗽、打喷嚏先兆时请张口深呼吸或用舌头尖顶住上腭,同时勿自行拔除鼻腔 填塞纱条,防鼻腔活动性出血。 6.冰敷额部6小时,有利于减轻头痛及减少出血等.7.局麻木后及全麻清醒6小时后,进食前后用朵贝氏液漱口, 注意口腔卫生. 8.术后几天鼻腔可有少许渗血、痰中带少许血丝;鼻腔填塞纱条期间(24~48小时)可有轻度头痛、鼻部胀痛、溢泪。这些都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有眼痛、视力下降、眼球活动障碍等不

(整理)内窥镜影像工作站说明书.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基础 (3) 1.1 安装配置要求 (3) 1.2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操作界面介绍 (4) 1.2.1 诊断处理 (4) 1.2.2 病例查询 (5) 1.2.3 图像处理 (6) 1.2.4 报告管理器 (7) 1.2.5 数据管理器 (7) 1.2.6 模板管理 (8) 1.3 一般系统参数设置 (8) 1.3.1 视频格式 (8) 1.3.2 视频源 (9) 1.4 使用帮助文件 (9) 第二章 使用指南 (10) 2.1 启动系统 (10) 2.2 新建病例 (11) 2.3 视频操作 (12) 2.4 图像采集 (13) 2.5 诊断处理 (13) 2.5.1 工具栏 (13) 2.5.2 模板选择 (14) 2.5.3 自动完成 (15) 2.6 报告管理器 (15) 2.6.1 图片选择 (15) 2.6.2 标题选择 (16) 2.6.3 报告格式 (16) 2.6.4 打印预览 (17) 2.7 图像处理 (17) 2.7.1 测量工具区 (17) 2.7.2 图像处理区 (18) 2.7.3 色彩调整区 (18) 2.7.4 显示调整区 (18) 2.7.5 放大镜 (19)

精品文档 2.7.6 保存与取消 (19) 2.8病例查询 (19) 第三章系统管理 (21) 3.1数据管理器 (21) 3.1.1 增加数据 (21) 3.1.2 修改与删除 (22) 3.2模板管理器 (22) 3.2.1 增加模板 (23) 3.2.2 修改模板 (23) 3.2.3 删除与保存模板 (23) 3.3系统设置 (23) 3.3视频控制 (24) 3.4数据维护 (24) 精品文档

鼻科手术分级项目

鼻科手术分级 四级手术: 鼻成形术 1.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 2.鼻窦恶性肿瘤切除术 3.鼻咽癌切除术 4.鼻窦骨肿瘤切除术 5.三叉神经切断术 6.鼻咽纤维血管瘤切除术 7.鼻神经外科手术 8.垂体瘤经蝶窦切除术 9.脑脊液鼻漏经鼻修补术 10.各类皮瓣移植、整形术 11.颅-面联合进路筛窦肿瘤切除术 12.鼻内窥镜下颅底肿瘤切除术 13.视神经管减压术 14.眶减压术 15.新开展的鼻内窥镜下鼻眼相关及鼻颅底相关手术 16.科研项目手术 三级手术: 1.上颌骨切除术 2.颈外动脉结扎术 3.鼻腔内肿瘤切除术 4.鼻内窥镜下鼻咽部肿瘤切除术 5.鼻畸形矫正术 6.鼻窦囊肿、息肉切除术 7.额窦根治术 8.鼻窦探查、开放术 9.鼻内窥镜下鼻窦病损切除术 10.筛窦切除术 11.筛窦切开异物取出术 12.鼻窦瘘修补术 13.翼管神经切断术 14.鼻咽腔闭锁手术 15.鼻中隔穿孔修补术 16.鼻外径路鼻窦手术 二级手术: 1.上颌窦根治术 2.筛动脉结扎术 3.鼻病损切除术

4.鼻腔囊肿切除术 5.鼻腔血管瘤切除术 6.单发性鼻息肉切除术 7.鼻前庭囊肿切除术 8.鼻窦活检 9.上颌窦开窗术(单纯上颌窦切开术) 10.额窦切开术 11.上颌窦囊肿切除术 12.腺样体切除术 13.鼻骨骨折复位术 14.鼻骨整复术 15.鼻甲部分切除术 16.鼻咽活检术 17.前鼻孔闭锁成形术 18.鼻甲射频消融、封闭、激光、微波治疗 19.鼻中隔手术 一级手术: 1.上颌窦穿剌术 2.鼻填塞止血术 3.鼻腔电凝止血术 4.鼻腔粘膜烧灼止血术 5.鼻部切开引流术 6.鼻-鼻腔活检术 7.鼻外伤清创缝合术 8.鼻腔粘连分离术 9.鼻窦穿刺引流术 10.鼻腔、鼻咽部异物取出术

乳管镜(内窥镜)使用说明书

德国雪力 内窥镜及其附件 使用说明书 外科用内窥镜及其附件 微型内窥镜及附件 器械描述 微型内窥镜是直径0.35mm×长度120mm的光纤维内窥镜,其包装为非灭菌包装,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制造参考编号44.0500的扩张器/镜鞘的目的是同参考编号202204的微型内窥镜一同使用,其包装为无菌包装,包含两个部件a)外鲁尔接头将扩张器固定入镜鞘内,b)镜鞘上的外鲁尔接头将扩张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制造微型内窥镜的目的是与常规光纤维导光束偶联,包括的适配器用于ACMI、Wolf、Olympus和Storz。 制造微型内窥镜的目的是连接最常规的,一般用于最小侵入式外科手术的医用级摄影机,例如:StorzWolf,ACMISmith和NephewOlympusLinvatecStryker等等。微型内窥镜上的目镜将直接连接到照相机上的光学偶联器,使用带较大或较小焦距的光学照相机偶联器可改变监视器

上的影像大小。可变焦距偶联器,如置入Storz照相机的可变焦距偶联器还可用于提供各种不同的焦距。 预期用途 微型内窥镜要由业务熟练的内科医生使用,观察人体的内腔,可穿透人造或天然开口,扩张器用于引导镜鞘入人造或天然开口。一旦放置了镜鞘就将扩张器从镜鞘移出并处理掉,然后将镜鞘用作微型内窥镜的插入管。 禁忌症 据我们所知,该器械没有禁忌症! 警告和注意事项: ·小心不要过度弯曲内窥镜,安全的弯曲是偏离直线大约10度,对乳腺管道内窥镜而言,要熟练地使用解剖学以适应内窥镜,不要弯曲内窥镜来适应解剖学。·微型内窥镜供货时为非灭菌包装,使用之前必须灭菌,见清洗和灭菌说明。·扩张器/镜鞘为无菌产品,如建议所示为一次性使用器械。 ·务必在使用之前检查微型内窥镜是否有损伤的迹象,特别注意光学表面,看上面是否有划痕。 ·如同使用任何精密光学器械一样,谨慎使用微型内窥镜。 副作用 据我们所知,该产品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 微型内窥镜的清洗和灭菌 清洗 微型内窥镜是一种高质量的光学器械,如同任何精密光学部件一样需谨慎使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洗涤,清洗掉所有的碎屑,应使用软刷子和中性去污剂清

乳管镜内窥镜使用说明书

乳管镜内窥镜使用说明 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德国雪力 内窥镜及其附件 使用说明书 外科用内窥镜及其附件 器械描述 微型内窥镜是直径0.35mm×长度120mm的光纤维内窥镜,其包装为非灭菌包装,使用之前必须进行消毒。制造参考编号44.0500的扩张器/镜鞘的目的是同参考编号202204的微型内窥镜一同使用,其包装为无菌包装,包含两个部件a)外鲁尔接头将扩张器固定入镜鞘内,b)镜鞘上的外鲁尔接头将扩张器固定在适当的位置。 制造微型内窥镜的目的是与常规光纤维导光束偶联,包括的适配器用于ACMI、Wolf、Olympus和Storz。 制造微型内窥镜的目的是连接最常规的,一般用于最小侵入式外科手术的医用级摄影机,例如:StorzWolf,ACMISmith和NephewOlympusLinvatecStryker等等。微型内窥镜上的目镜将直接连接到照相机上的光学偶联器,使用带较大或较小焦距的光学照相机偶联器可改变监视器上的影像大小。可变焦距偶联器,如置入Storz照相机的可变焦距偶联器还可用于提供各种不同的焦距。 预期用途 微型内窥镜要由业务熟练的内科医生使用,观察人体的内腔,可穿透人造或天然开口,扩张器用于引导镜鞘入人造或天然开口。一旦放置了镜鞘就将扩张器从镜鞘移出并处理掉,然后将镜鞘用作微型内窥镜的插入管。 禁忌症

据我们所知,该器械没有禁忌症! 警告和注意事项: ·小心不要过度弯曲内窥镜,安全的弯曲是偏离直线大约10度,对乳腺管道内窥镜而言,要熟练地使用解剖学以适应内窥镜,不要弯曲内窥镜来适应解剖学。 ·微型内窥镜供货时为非灭菌包装,使用之前必须灭菌,见清洗和灭菌说明。·扩张器/镜鞘为无菌产品,如建议所示为一次性使用器械。 ·务必在使用之前检查微型内窥镜是否有损伤的迹象,特别注意光学表面,看上面是否有划痕。 ·如同使用任何精密光学器械一样,谨慎使用微型内窥镜。 副作用 据我们所知,该产品没有引起任何副作用。 微型内窥镜的清洗和灭菌 清洗 微型内窥镜是一种高质量的光学器械,如同任何精密光学部件一样需谨慎使用,每次使用后应进行洗涤,清洗掉所有的碎屑,应使用软刷子和中性去污剂清洗器械,清洗时特别注意缝隙货或缝处,避免使用能够划伤或以任何方式损伤内窥镜各端光学表面的硬性材料或去污剂,我们建议遵循包含在 ASTMF1518-00用于检测中空内脏的软性光学纤维图像内窥镜的清洗和消毒标准规范中的准则。 扩张器/镜鞘建议为一次性使用器械,使用之后应处理掉。 蒸汽高压灭菌(不要使用蒸汽高压灭菌) 不应对微型内窥镜和扩张器/镜鞘进行蒸汽高压灭菌,若将它们暴露于蒸汽高压灭菌,将产生严重的损伤。 化学灭菌 建议遵循AdvancedSterilization一家强生公司发表的准则。 AdvanceSterilization产品准则

胶囊内镜操作使用说明

胶囊内镜操作使用说明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胶囊内镜MiroCam操作流程 [软件介绍] 1.sever服务器,其功能主要是实现数据在软件之间传输。 2.operator传输器,其功能主要是完成数据由记录仪导入其中,将病人 病历导入电脑。 3.client浏览器,其功能主要是帮助医生阅读病人图像,编写病人病 历。 [软件使用] 1.(1)、打开显示器电源。(2)、打开主机电源。(3)、打开打印机电源。 2.(1)点击服务器图标,确定在电脑屏幕右下角出现胶囊的图标 ,显示服务器已经打开。 (2)点击传输器图标,在选择界面键入密码1,进入操作界面。

在列表处的导入病历处可以完成病历的导入。 在工具栏中的参数设置中可以实现用户信息修改、更改储存路径等功能。 点击记录仪的图标显 示出4个借口(0—3)在这个借口处可以完成数据的上传,一般我们默认串口0完成数据的上传。 点击上传图标可以完成数据的上传,在病历信息图标中可以完成患者信息的录入,在初始化图标中可以完成记录仪的初始化。 (3)点击浏览器图标,进入选择界面,键入密码1,进入读片的界面,在这个界面中是回访视频的按键,是编写病历的图标。

双击选择您要读取的患者病历,双击进入回放视频模式。 , 在这个界面中: 点击窗口位置图标可以显示出胶囊在人体中的位置; 点击单视图按钮可以看到单一图片的影像; 点击双视图按钮,可以看到两个画面同时出现的影像 ;点击四视图显示按钮可以看到四个画面同时出现; 点击区域回访按键可以看到总计19张图像同时显现; 点击地图浏览模式则所有的图片将以压缩的形式展示出来 。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说明书

第一章内窥镜影像工作站基础 (3) 1.1安装配置要求 (3) 1.2内窥镜影像工作站操作界面介绍 (4) 1.2.1 诊断处理 (4) 1.2.2 病例查询 (5) 1.2.3 图像处理 (6) 1.2.4 报告管理器 (7) 1.2.5 数据管理器 (7) 1.2.6 模板管理 (8) 1.3一般系统参数设置 (8) 1.3.1 视频格式 (8) 1.3.2 视频源 (9) 1.4使用帮助文件 (9) 第二章使用指南 (10) 2.1启动系统 (10) 2.2新建病例 (11) 2.3视频操作 (12) 2.4图像采集 (13) 2.5诊断处理 (13) 2.5.1 工具栏 (13) 2.5.2 模板选择 (14) 2.5.3 自动完成 (15) 2.6报告管理器 (15) 2.6.1 图片选择 (15) 2.6.2 标题选择 (16) 2.6.3 报告格式 (16) 2.6.4 打印预览 (17) 2.7图像处理 (17) 2.7.1 测量工具区 (17) 2.7.2 图像处理区 (18) 2.7.3 色彩调整区 (18) 2.7.4 显示调整区 (18) 2.7.5 放大镜 (19) 2.7.6 保存与取消 (19) 1

第一章 内窥镜影像工作站基础 2 2.8 病例查询 (19) 第三章 系统管理 (21) 3.1 数据管理器 (21) 3.1.1 增加数据 (21) 3.1.2 修改与删除 (22) 3.2 模板管理器 (22) 3.2.1 增加模板 (23) 3.2.2 修改模板 (23) 3.2.3 删除与保存模板 (23) 3.3 系统设置 (23) 3.3 视频控制 (24) 3.4 数据维护 (2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