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的发展史

词汇的发展史
词汇的发展史

英语词汇的发展

毕晓霞

(运城学院外语系0903班2009030917)

一、引言

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英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400年。

二、英语词汇的发展

英语的演变经历了五个显著的时期:古英语时期(450-1100)、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500-1800)、现代英语时期(1800-现在)和当代英语时期(现在到今后)。

(一)古英语时期(450-1100)

1、原始状态:

通常把公元450年至1100年期间的英语称为古英语。在不列颠诸岛上最早使用的语言是凯尔特语,它是岛上最早使用的印欧语言。如河流名称the Thames英国著名城市London , 2、罗马征服:

公元前55年罗马人侵占了不列颠群岛。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pear ;公元410年罗马占领结束。

3、日耳曼征服:

公元437年,居住在低地德国的三支日耳曼部落侵犯不列颠。他们是盎格鲁人(Anglos)、撒克逊人(Saxons)和朱特人(Jutes)。这三支部落的语言均属于低地日耳曼语(Low West Germanic)即古德语。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三个部落逐渐形成统一的英吉利民族。他们的语言(史称盎格鲁——撒克逊语)取得了主导地位。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 行诗句中,竟有1069 个复合词,像fifteen ,Sunday 等都在其中。

4、斯堪的纳维亚人的入侵:

从公元790 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斯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这表现在:1、英语中的一些用代词( they , them , their等) 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2、与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有关的很多词汇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如:名词有anger ,egg等; 形词有happy , ill等;动词有call ,get 等。这些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至今仍在英语中广泛使用。

(二)中古英语时期(1100-1500)

诺曼征服: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威廉率领下从法国入侵占领英国,英国被征服。史称诺曼征服。诺曼法语成为了官方语言。而普通百姓仍然讲英语,所以英国出现了长达300年之久的双语时期。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以诺曼征服为起点的中古英语时期,约有

10000 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其中75 %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大批法语词汇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这些词汇涉及政府行政和人们生活等各个领域。像下面这些常用词都来自法语:government(政府), state (国家) ,empire (帝国)。

(三)早期现代英语时期(1500-1800)

1、文艺复兴时期:

早期现代英语时期,对英语词汇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在16世纪以后的两个世纪内对英国的影响很大。在这一时期强调研究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以对抗中世纪的封建文化。于是,英国学者们致力于对古典文化的研究,当时的文学家、科学家都用拉丁语写论文,英国作家和学者们大量借用了希腊语、拉丁语、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等的词汇。17世纪,随着科学的飞速发展,大量的拉丁语科学用语尤其是医学用语出现,如cardiology(心脏病学), heliosis(中暑), heliotherapy(日光浴治疗法)。

2、殖民统治时期:

经过1640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其后的工业革命,英帝国主义开始向外扩张,与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趋频繁,英语也被带到英国以外的一些地区和国家,成为那里的通用语言,如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都把英语作为本族语,而当地的土著语言的词汇也相当多地涌入英语里。如moccasin(一种北美毒蛇), raccoon(浣熊), wigwam(美洲殖民地)。无论是拉丁语词汇、希腊语词汇,进入英语后,大部分都保存了原来的形式,只有少数在词头或词尾稍作变化。当然,英语词汇中尽管外来语成分很多,但是词汇的核心部分还是本民族语成分,本民族语成分仍是英语词汇的基石。

(四)现代英语时期

17世纪英语扩展到北美和南非,18世纪扩展到印度、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英语从世界各地吸收了数千个新词。19世纪的批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文学作品进一步丰富了英语的词汇,而科技的发展更是使词汇呈飞跃式增长。20世纪科技的进步,电影和无线电广播,汽车工业的发展,两次世界大战和计算机的发展都使英语词汇飞速地增长。

(五)当代英语时期

下面词汇是近年在世界范围内有影响的词:the European currency(欧元), Tsunami (海啸), flash mob(快闪族), metro-sexual, reality show, surfing。中国2008年奥运会新词:Bird’s Nest, Water Cube。英语正是以这种姿态使得起源于几个小小的日尔曼部落的口头语逐渐发展成为国际性语言。进入20世纪,传播英语的主导力量转向美国。美国的科技优势转化为语言优势,进一步促进了英语在全球范围的传播。如今讲美国英语的人口占到70%左右。

三、结论

英语一直在变化在继续,不断地发展。古英语时期英语只在英格兰地区说,但现在英语成为世界性的语言。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语系的外来词一步步融入到了英语的词汇中,并对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特别是近50 年以来,英语中出现的新词越来越多,许多旧词不断被淘汰,英语词汇就是在这样的新陈代谢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参考文献:《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李梅保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保定《从历时性研究角度看英语词汇的发展》张玲玲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追溯词汇演变历史充实语言文化知识》司联合南京师范大学

《1600年间的英语:英语发展史漫谈》中国宁波网

《英语词汇的构成包括几部分》百度文库

词汇学论文

外语系0903班

毕晓霞2009030917

13十二社会的发展与汉语词汇的发展

十二上古社会的发展与词汇的发展(一)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在词汇方面,这种情况特别明显。这里我们就上古各个时期,各种社会的词汇发展的情况加以概略的叙述。 第一部分原始社会的词汇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自从人类有了社会,也就有了语言。语言的产生远在文字之前。我们在现存的史料中,很难窥见原始社会词汇的面貌。但是,依理推测,汉语的基本词汇,绝大部分应该在原始社会中已经存在了。 天文气象,应该是原始社会词汇的一个重要部分。甲骨文中的日月风云雨虹蜺(霓)雪等字,在原始社会中应该已经存在相应的概念了。甚至日夕晴雨的概念,也早已有了。 人称代词也属于原始社会的基本词汇。从甲骨文中可以看见,第一人称代词有“余、朕、我”三字,“余”字用于单数宾格,“朕”字用于领格,“我”字用于复数主宾格;第二人称有“女、乃”二字,“女”字用于主宾格,“乃”字用于领格;第三人称未见。原始社会应该基本上是这种情况。 一、渔猎时代的词汇 古人打鱼大约用两种手段:第一种是用钓,第二种是用网。甲骨文的“渔”字写作: 古人打猎的行为叫做“田”。例如: 庚申卜,狄贞王其田,[往]来亡(灾)。(殷契粹编932,下简称粹) 乙卯贞王往田。(粹776) 也叫做“兽”(狩)。例如: 贞王兽于乂。(殷虚书契前编一,四四,七,下简称前) 指明猎取某物时叫做“逐”。例如: 逐鹿,扮(奸)。(前三,三二,二) 贞我逐豕。(粹九四八) 也叫做“从”。例如: 西麋从。(粹九七六) 猎得叫做 ( )。例如: 吉,扮鹿十。(前二,一六) 贞其射鹿,扮。(前三,三二,四) 贞乎逐鹿,扮。(粹九四七) 也叫做“禽”。例如: 射又(有)豕,禽。(粹九五0) 狩猎的对象有鹿、麋、麑、狐、兕、豕、兔、雉、虎、象等。例如: 扮鹿一。(前二,二三,二) 扮麑一。(前二,二四,一) 二、农牧时代的词汇 农牧时代的农作物,大约有下列几种: ①禾,即谷子; ②黍,即黄米; ③稷,即高粱; ④秬,却黑黍; ⑤麦或来。 早期农牧社会的农具有耒耜和蜃。后期有铫。《淮南子·泛论训》:“古者剡耜而耕,摩蜃而耨。”蜃是蚌制的农具,以木制的叫做“橙”。《说文》:“橙,薅器也。”以铁制的叫做囚。

新版泸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计算工具的发展史》教案(2018新教材)

计算工具的发展史 现在人们常用计算器来计算,既快捷,又精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方便。但是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式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放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负数出现后,算筹分为红和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是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后来我国劳动人民创造了算盘作为运算工具。早在公元15世纪,算盘已经在我国广泛使用,后来流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特别实用,它计算数目较大的和数目较多的加减法,更为简便。算盘已经基本具备了现代计算器的主要结构特征。例如,拨动算珠,也就是向算盘输入数据,这时算盘起着“储存器”的作用;运算时,珠算口诀起着“运算指令”的作用,而算盘则起着“运算器”的作用。当然,算珠毕竟要靠人的手来拨动,而且也根本谈不上“自动运算”。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于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

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 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于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于1834年,设计了一部完全程序控制的分析机,可惜碍于当时的机械技术所限制而没有制成,但已包含了现代计算的基本思想和主要的组成部分了。

中国文字发展史

研究单位:高二七班 研究人员:石小东孟慧许文玲史佳新徐泽军张麟主要内容:(1)中国文字的创立 (2)中国文字的发展 (3)中国文字的特点 (4)中国文字之汉字的演变 (5)中国文字的历史意义及其价值

一|、中国文字的创立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驽、镜子和煮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二、中国文字的发展 中国文字——汉字的产生,有据可查的,是在约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后期,这时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汉字中仍有一些和图画一样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动。 到了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大篆的发展结果产生了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后来秦朝丞相李斯对大篆加以去繁就简,改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体简化之外,并把线条化和规范化达到了完善的程度,几乎完全脱离了图画文字,成为整齐和谐、十分美观的基本上是长方形的方块字体。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点,那就是它的线条用笔书写起来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几乎在同时也产生了形体向两边撑开成为扁方形的隶书。 至汉代,隶书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汉字的易读性和书写速度都大大提高。隶书之后又演变为章草,而后今草,至唐朝有了抒发书者胸臆,寄情于笔端表现的狂草。随后,糅和了隶书和草书而自成一体的楷书(又称真书)在唐朝开始盛行。我们今天所用的印刷体,即由楷书变化而来。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是行书,它书写流畅,用笔灵活,据传是汉代刘德升所制,传至今日,仍是我们日常书写所习惯使用的字体。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计算工具发展简史 张郭男北大哲学系2010级---1192772452@https://www.360docs.net/doc/b817274980.html, 从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算筹,到现在以快速,高效,智能,大容量存储,多媒体再现,网络共享和自动化处理为特点的功能强大的现代计算机的出现,计算工具已由人类手的延伸发展到脑的延伸,人类的信息处理技术发生了质的飞跃,走过了一条不平凡的路。一个个激动人心的里程碑耸立在路旁,标记着当时人们的成就。 最早有实物见证的计算工具是诞生于中国的算筹,根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材料的发现,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竹制小棍子,可以看做是它的硬件,而它的摆法便是其软件了。由于它在运算时使用十进位制,又使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软件运算系统,这个传统在相当程度上使中国古代的数学水平长期领先于其他民族。后来算盘也被发明,成为西方计算工具传入前中国人计数的主要工具,两千余年的实践中算盘的计算口诀也发展到极成熟的地步,乃至一个熟练的使用算盘的会计有时可以在速度上击败使用计算器的工人,也就是说通过操纵者的熟练可以使运算速度达到惊人的水平。这样的优

势使中国的计算工具长期没有向西方的自动计算的,现代的方向发展,而是近于停滞不前。 而到了1642年,西方在计算工具方面取得了进展,第一台机械计算器-------加法器由19岁的帕斯卡制作成功。加分器是对中国算盘式的主要凭借操纵者素质提高来提高运算速度的计算机模式的一个突破,它第一次确立了计算机器的概念。后来,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对加法器加以改良,发明了可以做乘除运算的计算器。人类的计算工具开始趋向于自动化,现代计算机的出现于是具有了可能。但加法器和乘法器的出现只是提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算盘的思路,创造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计算机还需时日。 下一个在人类计算工具发展历史上留下痕迹的,是巴贝奇设计的差分机。1822年差分机的模型出现,"这台机器不论在可能完成的计算范围、简便程度以及可靠性与精确度方面,或者是计算时完全不用人参与这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机器。"这句话道出了差分机的先进性。它第一次引进了程序控制的思想,“它能够按照设计者的旨意,自动处理不同函数的计算过程”,这是个了不起的进步。1834年,野心勃勃的巴贝奇在1822年的基础上进行了大的改进,并取名为分析机。由于当时的技术水平限制,分析机仅仅停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的发展史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商)(周)(秦)(汉)(魏晋)(草书) 汉字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虽然是所公认的最早的汉字见于安阳小屯村出土的甲骨卜辞,但汉字的产生肯定远早于殷商时期。山东大汉口文化遗址的陶器上,有许多不同形体的图形符号和刻画符号。它们都能按照古文字的规律释读,因而被多数古文字学家定为文字。大泣口文化的陶器符号,大约出现于公元前2500到前2000年,依文献记载推算,大致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相当。另外,近年来在山西襄汾陶寺附近,也出土一些4000年前的带文字的陶片。当然,这些文字与汉字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仓颉造字的传说可能曲折地反映了汉字草创的某些情况,但文字起源于结绳、契刻和图画,乃是后世学者公认的定论。《周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这些“书契”和图画,一旦有了比较固定的意义、读音和形体,并且能够被使用这一语言的人群所理解时,就具有了文字的性质,而成为最早的文字。汉字是表意文字,其起源当然不会例外。 相传,仓颉“始作书契,以代结绳”。在此以前,人们结绳记事,即大事打一大结,小事打一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竹上刻以符号作为记事。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渐进,事情繁杂,名物繁多,用结和刻木的方法,远不能适应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黄帝时是上古发明创造较多的时期,那时不仅发明了养蚕,还发明了舟、车、弓弩、镜子和煮 饭的锅与甑等,在这些发明创造影响下,仓颉也决心创造出一种文字来。 有一年,仓颉到南方巡狩,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 仓颉日思夜想,到处观察,看尽了天上星宿的分布情况、地上山川脉络的样子、鸟兽虫鱼的痕迹、草木器具的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不同的符号,并且定下了每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号叫做"字"。

英语词汇学论文(浅谈英语词汇的发展)

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对学习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英语知识的掌握会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英语是当今国际性最强的语言。在全世界用得最广的10种语言中,英语居首,虽然说汉语的人数占世界首位,但说英语的人在世界上分布最广。对学英语的人来说,简单了解一下英语词汇的发展过程,对学习英语不仅是一个很大的促进,而且随着英语在我国经济、商业各部门的地位Et趋重要,对英语词汇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会为较快地扩大词汇量,掌握更多的英语知识铺平道路。一种民族语言及其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及至英国的历史是密不可分的。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克尔特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撒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克尔特人被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这一时期,在英国历史上称为罗马占领时期。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13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逊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语言。语言史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古英语时期;中古英语时期;现代英语时期。一、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13耳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以后,各自占领了一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大部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撤克逊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其中撒克逊语曾一度占主导地位,在英语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13耳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地位。据统计,在英语史诗《贝奥伍夫》的3000行诗句中,竞有1069个复合词,像fifteen,Sunday,Monday等都在其中。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人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人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表示家庭用具的词如kettle,cup;表示植物名称的词有pear,beet;以及street,wall,wine等。此外,还有大批与宗教有关的拉丁词汇进入英语,像creed,pope,priest,gospel等。第二件事是北欧人人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纳维亚人和英国人交往频繁,很多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进入英语。这表现在:1、英语中的一些常用代词(they,them,their,both,same等)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2、与普通百姓的13常生活有关的很多词汇来自斯堪的纳维亚语。如:名词有anger,egg,fellow,gate,husband等;形容词有happy,ill,weak,wrong等;动词有call,get,give,lift,raise等。这些斯堪的纳维亚词汇至今仍在英语中广泛使用。二、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格鲁撒克逊军队。英王哈罗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称为诺曼征服。诺曼征服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早在诺曼征服以前,法语词汇就开始进入英语。英法两国隔海相望,历史上两国交往频繁,在古代和中世纪,两国的王室、贵族通婚时有发生。以诺曼征服为起点的中古英语时期,约有10000多法语词汇进入英语,其中75%流传至今并仍在使用。诺曼征服以后,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度统治之下。诺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间,诺曼法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说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几乎中断。直到1204年以后,英语才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5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这一时期,英语词汇的变化相当显著,由于诺曼法语度是英国统治阶级的语言,大批法语词汇涌入英语,这在政治、宗教、法律、军事、社交、服饰、饮食——凡是与统治阶级有关的一切领域都有反映。法语词成为这些领域所用词语的主体。据说,一个受过相当教育的英国人,即使没

中国汉字发展史

一、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是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中国王朝时期最古老的一种成熟文字。它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被称为"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的笔画粗细不一,长短大小均无一定,显出古朴多姿的无限情趣。 二、金文 中国古汉字一种书体的名称。商、西周、春秋、 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 金文的书体,一般称为大篆或籀书,也有称为古 籀的。籀是周宣王时的史官,籀书即为他所写的字书。 青铜器铭文是按照墨书的原本先刻出铭文模型的 陶范,再翻范铸造出来的。 由于商周时期已有很精湛的青铜铸造技术,所以 翻铸的金文一般都能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出墨书的笔 意。

因此,商周的金文实际上是一种墨书的书法艺术。

三、小篆 篆体,又称为"篆书",是小篆、大篆的合称,因为习惯上把籀文称为大篆,故后人常把"篆文"专指小篆。 小篆是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前221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的政策,由宰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一直在中国流行到西汉末年(约公元8年),才逐渐被隶书所取代。但由于其字体优美,始终被书法家所青睐。又因为其笔画复杂,形式奇古,而且可以随意添加曲折,印章刻制上,尤其是需要防伪的官方印章,一直采用篆书,直到封建王朝覆灭,近代新防伪技术出现。

四、隶书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主要将篆书圆转的笔划改为方折,书写速度更快。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竖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据说由程邈整理而成,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对后世书法有不可小觑的影响,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 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汉代隶书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英语和汉语发展史

英语和汉语发展史 对于英语和汉语而言,二者语系不同,起源不同,差异是本身具有的,不是某时形成的,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我们可能觉得凡是语言都是同源,但那起源太过久远,又没有发现过任何实证,猜想不是科学,所以我们就从有可靠证据的起源谈起。 英语在这方面,做得比汉语好得多,汉语的语源考现在做得最好是法国人和美国人,也不能确实得提出有力的论断,国内的说法更是还多停留在传说和猜想阶段,可引证的也不过说文解字和季老那一批人的甲骨文、金文解读,但你既然问了,也只好拿出来比比看,其实二者并不具备什么可比性。 英语的历史从1500多年前的北欧开始。在公元5世纪左右,称为天使、撒克逊和黄麻的人们的部落从德国和丹麦旅行向西过北海。他们迁入英国,并且在7世纪末以前,他们讲早期的形式英语。在8世纪末,斯堪的那维亚人攻占英国。战争持续了将近200年。在这个时期,很多拉丁语、丹麦和古斯堪的那维亚的单词融入英语。象炊具和杯子与生活息息相关一样,拉丁语给了英语很多单词。从丹麦语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中,英国人借鉴过来了皮肤、腿、以及各种词格的代词“他们”、“他们的”。来自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很多同义词统一到英语中,例如,愤怒(英语的wrath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anger);生病(英语的sick和古斯堪的那维亚语的ill),都在英语中进行了统一。1066年,诺曼人征服英国。法语成为富人的语言和强有力的象征,但穷人主要讲英语。在14世纪末,英语再次成为第一语言。到这时,英国人使用的很多词汇来自法语或者拉丁语,并且许多早期的词汇已经不复存在。到了第16和17世纪,人们对古典作品感兴趣。在这个时期,来自拉丁语和希腊语的词汇被归入英语。许多词汇或者单词的组成部分,从那些语言被用现代英语引进使用。 经过1500年的变迁,英语从几个日耳曼部族的语言发展为今天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语言,这固然有政治,经济,社会的原因,但英语本身也有其它主要语言所没有的长处。词汇的国际性便是他的优点之一,一方面英语属于日尔曼语族,有日尔曼语的共同词语,另一方面又长期与法语及其它罗曼语族语言的联系密切,同时吸收了大量古典词语。可以说,英语把代表欧洲主要文化的词语兼收并蓄于一身,这在欧洲各语言中间是独特的。从语法角度看,英语词尾变化简单,没有复杂的性数格变化。英语正在不断向分析性语言的方向发展,向简化的方向发展,英语的词序起的作用越来越大,这也使英语比较容易学习,特别是容易入门了。今天,英语有来自大多数世界性语言的泊来单词。你或许能找到英语使用的某个词汇是最先来自你的母语。 当然英语也有他的弱点。最容易察觉的便是拼读不统一,造成的拼写混乱。此外,同义词、惯用语特别多,这固然使其表现力强,但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不少的因难。 对于汉语而言,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是至今通用语言时间最长的语言。汉语的历史演变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汉语的书写系统——汉字——不是表音的,不能如表音文字那样直接知道同一个字历史上的发音。幸运的是,在汉字(特别是形声字)、诗歌的韵律以及对外国人名的翻译中可以找到有效的信息。 汉语的历史:上古汉语,相传黄帝时中原有“万国”,夏朝时还有三千“国”,周初分封八百诸侯国,“五方之民,言语不通”(《礼记?王制》)。上古汉语存在于周朝前期和中期(公元前11世纪到前7世纪),文字记录有青铜器上的碑铭、诗经集、历史书书经以及部分《易经》。春秋初期,见于记载的诸侯国还有170多个。至战国时期,形成“七雄”,“诸侯力政,不统于王,……言语异声,文字异形”(《说文解字?叙》)。 先秦诸子百家在著作中使用被称为“雅言”的共同语。“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自考英语词汇学 第二章 英语词汇的发展史

Chapter 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glish Vocabulary 第二章 英语词汇的发展史 1. The Indo-European Language Family 印欧语系的谱系关系 识记:印欧语系的各个分支和各个分支的主要语言 Armenian (亚美尼亚语) –existing till now Albanian (阿尔巴尼亚语) –existing till now Prussian 普鲁士语 Lithuanian 立陶宛语 Polish 波兰语 Balto-Slavic(波罗的海语系) Czech 捷克语 Bulgarian 保加利亚语 Eastern set: Slovenian 西洛文尼亚语 Russian 俄罗斯语 Persian 波斯语 Bengali 孟加拉语 印度伊朗语系 Romany 吉普赛语

Scottish 苏格兰语 Celtic 凯尔特语 Irish 爱尔兰语 Welsh 威尔士语 Breton 法国布里多尼语 Portuguese 葡萄牙语 Spanish 西班牙语 Italic 意大利语系 French 法语 Italian 意大利语 Rumanian 罗马尼亚语 Western Set : Hellenic 希腊语 Greek 希腊语 Norwegian 挪威语 Icelandic 冰岛语 Danish 丹麦语 Germanic 日耳曼语 Swedish 瑞典语 German 德语 Dutch 荷兰语 Flemish 弗兰德语 English 英语

2. A historical overview of English vocabulary英语发展的历史回顾 考点:英语词汇发展的三个阶段:古英语词汇,中古英语词汇,现代英语词汇及其特点 Inhabitants of the Island: Celts(Celtic) – Roman Legions(Latin,55) – German Tribes(Anglo-Saxon,410)-Norwegian and Danish Vikings (Scandinavian,900) – Norman(French, 1066) ①Old English 古英语(450-1150)(Anglo-Saxon) Character: 1. Latin speaking Roman missionaries under St. Augustine came to spread Christianity at the end of the 6th century. The introduction of Christianity had a great impact on English vocabulary. (New Words: abbot男修道院长, candle, altar圣坛, amen, apostle使徒) 2. Didn’t borrow as heavily as later, they changed meaning of native words, the common practice was to create new words by combining two native words. (e.g. handbook) 3. Many Scandinavian words came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 Many of the words are alike or interchangeably. 4. Old English has a vocabulary of 50000-60000 words, which was highly inflected. Nouns, Pronouns, Adj., verbs, Adv, had complex endings or vowel changes, differ greatly from what we use today. 内部高度曲折,有复杂的词尾原音变化。 ②Middle English (1150-1500)中古英语 Character: 1.English were defeated, reduced to the status of an inferior people like, French became the polite speech. English, Latin and French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for over a century. 2.Between 1250-1500, 9000 words of French origin poured into English.75% of them are still in use today. 2500 Dutch words found their way to English as

英语的发展史(中英文版)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可关。要了解英语语汇的发展史,不 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 率领下侵入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 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 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 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 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 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 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 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 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有些复合词中不重读部分,渐渐失去了独立地位,而演变成了词缀,如 for-, in-, -ful 等派生法在古英语中也广泛使用。共有二十四个名词后缀、十五个形容词后缀,-dom, -hood, -ship, -ness, -the, -ful,- ish 等词缀都可溯源到古英语时期。古英语时期的诗歌有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头韵(alliteration),由此产生的许多短语一直保留到现在,如night and main, friend or foe, a labour of love。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 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从公元790年开始,大批斯堪的那维亚人在英国定居。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 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 2、中古英语时期(公元1100—1500年) 公元1066年,诺曼人在征服王威廉率领下,横渡英吉利海峡,在哈斯丁战役中击溃了盎 格鲁-萨克森军队,英王哈路德战死,英国被征服。这在历史上被称为诺曼征服。从此,英国结束了分裂状态,置于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之下。谨曼征服是英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对英语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诺曼征服之后,谨曼人占据了教会和政府的一切重要职务。以后的二、三百年里,谨曼法 语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普通人仍然讲英语,但英语的文字记载却几乎中断。中古英语一 般右以分为两个时期,1204年后,英语逐渐恢复主导地位。1362年英王爱德华三世首次 用英语向议会致词。十五世纪,伦敦标准方言兴起。1476年,卡克斯顿把印刷术传入英国,

计算机发展历史

计算机的发展历史 一、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 第一台计算机(ENIAC)于1946年2月,在美国诞生。 ENIAC PC机 耗资 100万美圆 600美圆 重量 30吨 10kg 占地 150平方米 0.25平方米 电子器件 1.9万只电子管 100块集成电路 运算速度 5000次/秒 500万次/秒 二、计算机发展历史 1、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8) 电子管为基本电子器件;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主要应用于国防和科学计算;运算速度每秒几千次至几万次。 2、第二代计算机(1958~1964) 晶体管为主要器件;软件上出现了操作系统和算法语言;运算速度每秒几万次至几十万次。 3、第三代计算机(1964~1971) 普遍采用集成电路;体积缩小;运算速度每秒几十万次至几百万次。 4、第四代计算机(1971~ ) 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器件;运算速度每秒几百万次至上亿次。 三、我国计算机发展历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在1982年我国研制出了运算速度1亿次的银河I、II型等小型系列机。 计算机的历史 计算机是新技术革命的一支主力,也是推动社会向现代化迈进的活跃因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发展最快、影响最为深远的新兴学科之一。计算机产业已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成为一种极富生命力的战略产业。 现代计算机是一种按程序自动进行信息处理的通用工具,它的处理对象是信息,处理结果也是信息。利用计算机解决科学计算、工程设计、经营管理、过程控制或人工智能等各种问题的方法,都是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的。这种算法是定义精确的一系列规则,它指出怎样以给定的输入信息经过有限的步骤产生所需要的输出信息。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是计算机使用者针对待解抉的问题,事先编制程序并存入计算机内,然后利用存储程序指挥、控制计算机自动进行各种基本操作,直至获得预期的处理结果。计算机自动工作的基础在于这种存储程序方式,其通用性的基础则在于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共性方法。 计算机的历史 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现代计算机问世之前,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机械式计算机、机电式计算机和萌芽期的电子计算机三个阶段。 早在17世纪,欧洲一批数学家就已开始设计和制造以数字形式进行基本运算的数字计算机。1642年,法国数学家帕斯卡采用与钟表类似的齿轮传动装置,制成了最早的十进制加法器。1678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制成的计算机,进一步解决了十进制数的乘、除运算。

英语语言发展史

英语语言的历史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英语( Old English ),中世纪英语 ( Middle English )和现代英语( Modern English )。 古英语( 449--1100 )。有记载的英语语言起始于449 年,当时包括央格鲁-撒克逊人(Angles-Saxons )在内的德国部落入侵大不列颠。他们把原来的居民凯尔特人( the Celts) 赶到不列颠的北部和西部角落。凯尔特人的领袖King Arthur 带领部队勇敢作战,英勇抗击德国入侵者。这之后在不列颠岛上央格鲁人、撒克逊人和一些德国部落都说着各自的英语。 尽管85%的古英语词汇现在已经不再使用,但一些常用词汇如:child, foot, house, man, sun 等等还是保留下来。和现代英语相比,古英语中的外来词很少,但派生词缀较多。古英语中还有较多描述性的复合词。女口音乐"是earsport;世界"是age of man。在著名的英雄史诗《贝奥武甫》(Beowulf)中对此有详尽描述。 787年,来自丹麦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北欧海盗( the Vikings )陆续进入英国。在之后的 三百年里,他们袭击、侵占了大部分的英格兰。北欧海盗对英语语言的影响意义是深远的,是他们带来了代词they、their、them 等;/g/ /k/ 的发音;甚至包括husband、window 这样的词。古英语无论从发音还是拼写上都与现代英语大相径庭。 中世纪英语(1100―― 1500 )。1066年的诺曼底征服事件在英语语言发展史上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点。在这年,威廉带领军队从法国诺曼底省出发,穿过英吉利海峡,想在英国称王并在伦敦成立一个法国法庭。之后的近三百年里,法语一直是英国的官方语言,成为统治阶级用语,而平民百姓说的英语被认为市低等语言。到1300 年左右,法语的使用开始减少。到14 世纪末期,英语又重新成为官方语言。乔叟写于14 世纪末期的《坎特伯雷故事集》 (Ca nterbury Tales)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对英语语言的影响。 在近四百年时间里,诺曼人给英语带来了近一万的外来词,深深影响了英国人的社会和生活。 英语语言在这一时期借用了较多法语中的派生词缀,如-able, -esso当然也有一些拉丁语直 接进入英语,而且多用于书面语。由于贸易的发展,还有少量的荷兰词语在这时期融入英语中。 中世纪英语的语音变化较少,但句法上已经形成了固定的词序,并且扩展了情态动词、助词结构。不规则动词越来越少,很多不规则动词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也趋向规则化。到1000 年,语言使用中已确定了-s 作为名词复数的构成,而古英语中曾以-en 结尾表示复数便渐渐不再被人们使用。

英语发展史,词汇的来源

英语发展史 第一部分引语 众所周知,英语是当今世界上主要的国际通用语之一。 据统计,当今世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已达三亿两千万以上,差不多没十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讲英语。此外,世界上多还有六亿人,即每五个中就有一个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语。从使用范围来看,英语也是也是当今世界上主要通用语。英特网上四分之三的信息是用英语写的,世界上百分之七十以上的邮件用英文书写,或用英文注明地址;全世界的广播节目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用英语进行;国际政治、经商、文化、贸易、交通运输等领域,无不依赖英文为其交往工具。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今天,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人在使用和学习英语。英语在世界范围内所取得的惊人进展是语言史上无与伦比的;英语的确堪称‘‘国际语言。’’可是,九百多年前,即在诺曼底人入侵英国的1066年,实际上说英语的人口仅有一百五十万左右。即使在十八世纪初,就使用范围而言,英语尚不能与法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媲美。 那么, 英语为什么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应用和传播呢? 一种民族语言(包括词汇)的发展与民族的历史密切相关。要了解英语词汇的发展史,不可避免地跟整个英语的发展史,乃至英国的历史密不可分。 不列颠群岛的最早居民是凯尔特人,又称不列颠人。公元前55年,罗马人在凯萨大帝的率领下入侵不列颠群岛,凯尔特人被罗马人赶入威尔士和苏格兰的深山之中。直到公元410年,罗马占领时期才告结束。随后,来自德国北部平原的三个日耳曼部落盎格鲁人,撒克森人和朱特人开始来到不列颠定居。英语就是盎格鲁—撒克森人的语言。 第二部分英语的三个时期 语言史学家一般把英语的历史分为三个时期:1、古英语时期,2、中古英语时期,3、现代英语时期。 1、古英语时期(又称盎格鲁-萨克森时期公元450—1100年) 日尔曼部落在不列颠定居后,名自占领一些地区。盎格鲁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北的英格兰的大部分地区和苏格兰的低地,朱特人占领了肯特郡一带地区,撒克森人占领了泰晤士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各个部落建立了一些小王国,出现了英国历史上的七国时代。直到公元830年,阿尔弗雷德大王才统一了整个英格兰地区。由于全国长期没有统一,所以古英语时期存在着多种方言,主要方言有四种:西萨克森语,肯特语,莫西亚语和北恩布里亚语。这四种方言都曾一度占主导地位。西撒克森语保存下来的手搞最多。其它方言在形成英语的过程中也起过很重要的作用。 古英语时期有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给英语词汇带来较大的影响. 第一件事是基督教传入英国。公元597年,一个名叫奥古斯丁的牧师从罗马来到英国传教。罗马文化随着基督教传入了英国。与此同时,一批拉丁词进入了英语。 第二件事是北欧人入侵英国。大约公元九世纪,英国遭到斯堪的那维亚人的大规模入侵,其中尤以丹麦人为甚。丹麦国王卡纽特还一度成为英国的君主。斯堪的那维亚人和英国人频繁交往,所以有许多斯堪的那维亚各国的词语进入了英语。如sister, window, sky. 古英语的词汇有着浓厚的日尔曼语族的特点。这主要表现为复合法是重要的构词方法。复合词在古英语词汇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据统计,在史诗《贝奥武夫》3183行诗句中,竟有1069个复合词。 Heard, hond-locen, hring-iren scir,

计算工具的历史发展

计算工具[Calculating Devices]是计算时所用的器具或辅助计算的实物。 人们从数学产生之日,便不断寻求能方便进行和加速计算的工具。因此,计算和计算工具是息息相关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是一种计算数学,当时的人创造了许多独特的计算工具及与工具有关的计算方法,早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人已开始用算筹作为计算工具,并在公元前3世纪得到普遍的采用,一直沿用了二千年。后来,人们发明了算盘,并在15世纪得到普遍采用,取代了算筹。它是在算筹基础上发明的,比算筹更加方便实用,同时还把算法口诀化,从而加快了计算速度。后来更发现算盘对人类有较强的数学教育功能,因此源用至今,并流传到海外,成为一种国际性的计算工具。 除中国外,其它中古的国家亦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工具发明,例如罗马人的「算盘」,古希腊人的「算板」,印度人的「沙盘」,及英国人的「刻齿本片」等。这些计算工具的原理基本上是相同的,同样是透过某种具体的物体来代表数,并利用对物件的机械操作来进行运算。 近代的科学发展促进了计算工具的发展: 比例规:伽利略发明了「比例规」,它的外形像圆规,两脚上各有刻度,可任意开合,是利用比例的原理进行乘除比例等计算的工具。 纳皮尔筹:15世纪后,「格子算法」通行於中亚细亚及欧洲,纳皮尔筹便是根据了「格子算法」的原理,但与格子算法不同的是它把格子和数字刻在「筹」[长条竹片或木片]上,这便可根据需要拼凑起来计算。 计算尺:在1614年,对数被发明以后,乘除运算可以化为加减运算,对数计算尺便是依据这一特点来设计。1620年,E?冈特最先利用对数计算尺来计算乘除。1632年,奥特雷德发明了有滑尺的计算尺,并制成了圆形计算尺。1652年, R?比萨克制成了有固定尺身和滑尺的计算尺。1850年,V?曼南在计算尺上装上游标,因此而受到当时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广泛采用。 机械计算机:机械式计算机是与计算尺同时出现的,是计算工具上的一大发明。席卡德[1623]是最早构思出机械式计算机,他在给天文学家J?开普勒的信[1623,1624]上描述了他发明的四则计算机,但并没有成功制成。而能成功创制第一部能计算加减法的计算机是B?帕斯卡[1642],在1671年,G?W?莱布尼茨发明了一种能作四则运算的手摇计算机,是长1米的大盒子。自此以后,经过人们在这方面多年的研究,特别是经过L?H?托马斯,W?奥德内尔等人的改良后,出现了多种多样的手摇计算机,并风行全世界。於17世纪末,这种计算机传入了中国,并由中国人制造了12位数的手摇计算机,独创出一种算筹式手摇计算机。 电子计算机:一种能依照一定的「程序」自动控制的计算机。19世纪初,法国的J?M?雅卡尔发明了用穿孔卡片来控制的纺织机,1822年,英国的C?巴贝奇便根据同一原理制成了一部能执行计算程序的差分机,并於1834年,设计了一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

》读书笔记 《汉语词汇研究史纲》,周荐著,刘叔新审订,语文出版社打算先看此书,以此为线,再看其他书,刚看完第一章,有不明白的地方。 第一部分萌芽时期(“五四”前后——四十年代末) 第一章“五四”前的零星研究 一、从材料上看,是古代的二、从方法上看,有承袭,也在借鉴第二章“五四”后三 十年研究的创新意识一、研究材料上的古今嬗变 二、初步的探索: 形式和意义 构词法 1、马建忠,《马氏文通》。按古籍中诸名,往往取双字同义者,或两字对待者,较单辞只字,其辞气稍觉浑厚”——联合关系的复合词;“名有一字不成词,间加, 有?字以配之者,《诗》《书》习用之。”——附加式构词法(派生词) 研究材料为古代汉语,而不是口语。 2、薛祥绥,《中国言语文字说略》。为汉语构词法体系勾勒出一个比较完整的轮廓。他认为汉语的双产音节词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与梵文“六合释”相对应的,第二类是不与“六合释”相对应的,第三类是随文创造的。第一大类又分为五小类,它们是“叠语”、“连语”、“限定”、“假借”、“带数”。第二大类分为四小类,“译音之字”、“表声之字”、“虚助之字”、“随文异义之字”。第三大类又分为五小类,“合名为词”、“截名为词”、“破字为词”、“隐语为词”、“歇后为词”。薛称这些双音词为“复合之例”。 提出“语要”、“语系”的概念——词根、词缀的概念 兴周老师在书中写为提出词根[语根]和词缀[语素]的概念”(16 页),这两组概念是不是要分开呢?

*薛所说梵文“六合释”不明白,不知是否要找书来看看。 *看周老师的书,薛也未弄清“字”和“词”的区别,但为何在第二大类中用“字”,第三大类用“词”? 字、语素、词、词组、语的区别 1、章士钊,1 9 0 7,《中等国文典》,中国历史上科学地提出词的概念的第一人。 2、黎锦熙,《黎锦熙的国语讲坛》,谈到了字或音节有无意义的问题,表明他的观念中已初步萌生了对语素的认识。 3、王力,19 4 3、1944,《中国现代语法》,首先探讨了单音 字、词和双音词的关系问题,指出有时候,一个字就有一个意义?…但是,有时候却是两个字才能有一个意义……由此看来,有些词是由一个字构成的,咱们可以把它们叫做单音词;另有些词是由两个字合成的,咱们可以把它们叫做双音词。”之后,王力着重谈了如何把双音词与词组划分开的方法(从语法的角度分开,插入法)。没有考虑离合词。 4、汪馥泉,19 4 0,《语汇试论》。涉及离合词的问题。合成语(即合成词)有“近接合成语”和“分离合成语”(后者即离合词)。 5、高名凯,《汉语语法论》,指出汉语词和字、语素的分别。 *此时期,章士利提出了词的概念,很多学者注意到了语素、字、词、词级、语的不同,但在使用中还不十分清楚。词的结构形式 1、章士钊,1907,《中等国文典》,谈到词的结构问题: 固有名词与普通名词(专有名词与普通名词)、“合字名词者,谓名词二字以上合用者也(此名词”非noun)”种类双字同义名词”、双字相待名词”、连字名词”。 2、黎锦熙,19 2 1《黎锦熙的国语讲坛》。在这部书的附录词类连书条例”,黎氏谈了他对词的结构形式的认识。把复字名词”(即双音节名词) (个人注: 此名词”非noun)分为六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