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人民币汇率的演进

1949年建国至今,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主要经历了以下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第二阶段,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第三阶段,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73-1980);第四阶段,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第五阶段,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第六阶段,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6月);第七阶段,实行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今)。”这几个阶段的汇率制度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即盯住汇率制度、双重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一、盯住汇率制度

1.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频繁调整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49-1952)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中国人民银行的成立,人民币被发行作为统一货币。人民币对美元的汇价于1949年1月18日首先在天津挂牌,因各地区物价水平不一致,各地区中国人民银行可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外汇牌价。这一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具有爬行钉住汇率制特点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即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的制定的依据是物价。因为正值建国之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着如何生存的问题。当时的政治任务就是对内如何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对外如何突破帝国主义的封锁,新中国的汇率政策正是配合奖出限入的外贸政策与外汇政策的产物,因而实行独立自主的、灵活机动的浮动汇率制度。

2. 基本保持固定的盯住美元汇率制度(1953-1972)

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规定物价,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在这种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主要用于非贸易交易的结算,对外停止挂牌,对内采用事实上的固定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在16 年间一直保持在1美元合2.4618 元人民币的水平上。因为当时是中国计划经济体制得以完备建立的时候,为了跟国家即将全面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当时的决策层决定稳定汇率水平,以便于统一预算,进出口差额统一由财政垫支。

3. 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1973-1980)

1973年,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资本主义国家主要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为避免受世界汇率剧烈变动的影响,人民币汇率放弃了对美元的盯住,实行盯住一篮子货币的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1973年3月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由于各国货币汇率变动频繁,我国无法按外国官方汇率的变化来调整人民币汇率,并开始意识到人民币汇率在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于是采用了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机制。

二、双重汇率制度

1. 官方汇率与贸易结算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1984)

为了促进对外开放、扩大对外贸易、奖出限入、加强经济核算并适应外贸体制改革的需要,1979年8月,国务院决定改革我国汇率制度,除继续保留公布牌价外,另外制定内部结算汇率,并从1981年开始正式试行,由此,人民币汇率进入了双重汇率制度时期。这一时期的双重汇率制度,主要体现为内部结算汇率和官方牌价汇率的并存,这二者分别用于贸易品和非贸易品。

2. 官方汇率与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1993)

1981-1984年的双重汇率制度,即贸易结算汇率和官方汇率并存,出现了较多的问题,

导致了1985年之后的汇率制度改革,即取消贸易结算汇率实行单一汇率制度。与此同时,我国在深圳成立第一个外汇调剂中心,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以及相应的外汇调剂价格,从而进入了名义上单一汇率,而事实上外汇调剂市场汇率与官方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时期。

政治原因:1981-1993年的双轨汇率制度时期体现了中国改革的渐进特征,反映着决策层对市场汇率认识的改进,同时也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关系。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双轨汇率制并非没有指责,但比较容忍,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的规模还没有足够大到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特别大,另一方面日本是美国的主要经济对手、苏联是美国的全球争霸对手,美国为了打中国牌,采取让中国“融入世界”的政策,容忍了中国的双轨制,而目这段时期IMF正处在历史最弱状态,没有力量监督各国汇率安排。

三、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05年6月)

从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对外汇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实现了以外汇额度管理为主向银行结售汇制的转变,进一步确定了市场交易基础,扩大了交易范围;人民币汇率实现并轨,由官定汇率和市场调节汇率双重汇率并存向“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汇率”转变。这是因为中国接受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在结售汇制下,人民币汇率越来越缓慢升值,人民银行调控汇率痕迹非常明显。亚洲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作出自我牺牲,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危机后,变成了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并且具有极强的制度惯性。

2.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今)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要改革,改变原有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19时起,人民币升值2.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汇率制度改革结束了执行11年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形成了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一方面反映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经济体制改革历程,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意图,在这一演变过程中,人民币汇率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呈阶段性变化。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主要有三大特征:1、人民币汇率走向弹性化和市场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结售汇业务模式的改善、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的导入、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发展使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也使人民币汇率的制定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和弹性。2、限定了人民币的汇率变动区间。央行规定美元兑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0.3%的幅度内浮动,非美元货币对人民币的交易价在中间价上下1.5%的幅度内浮动。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仍然设定在窄幅区间内波动,波动范围较为有限。3、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在适当调整条件下的有管理浮动。根据央行的声明,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今后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当调整,因此这一汇率安排实际上是有管理浮动。当然,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安排是不可持续的,因此目前的汇率制度只是改革的一个过渡阶段,并不是汇率体制改革的终点。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论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经常项目的影响”的外文翻译 中文部分: 中国独立的货币政策,汇率制度和资本帐户 作者:普拉萨德 国籍:美国 出处及类别:在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关于中国人民币汇率政策的会议上提交的发表时间及页码:2007年10月19日,P7-13 中国的货币政策当然是最近以来最受瞩目的。维持固定汇率是否是部分重商主义者蓄意的战略以促进出口导向型增长,一直受到激烈的辩论。一方面,自1995年以来中国一直采取相对美元较为稳定的汇率。甚至在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人民币有巨大的贬值诱惑时这项政策也仍然维持。另一方面,这十年期间汇率一直保持升值,而仅仅通过大规模干预外汇市场。随着出口的持续高速增长和经常帐户盈余的不断膨胀,在2006年几乎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这一直被视为严重低估货币的初步证据。 正如下文更加详细的讨论,(我们)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汇率灵活性的缺失不仅降低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而且阻碍了银行业的改革。中国人民银行无法把利率作为一个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这意味着,信贷增长将由粗放和非以市场为导向的工具所控制,包括信贷增长的目标/上限以及“非审慎的行政措施”。 中国对汇率政策和资本帐户自由化的方式可能表明了一个愿望,即在贸易开放和资本流动时维护国内、外的稳定。而由此带来的大量的外汇储备积累可能是作为由脆弱的银行体系造成的漏洞的保险。但有一点,当扭曲的政策需要维持时,这种方式会产生不平衡,潜在地强加了巨大的福利代价,自己也成为不稳定的根源。 首先,为什么汇率制度如此重要?毕竟,汇率只是一个相对的价格。此外,经济模型告诉我们,宏观经济基本面最终取决于真正重要的---实际汇率,而非名义汇率。也就是说,如果名义汇率不跟随经济基本面的调整而调整,(则)相

人民币汇率的中国说法

20 2010 3 国际融 资 FOCUS 焦点话题 人民币汇率一直是中美关系中的一个焦点问题。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之初,一度在此问题上表现强硬,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虽然美国财政部2009年10月15日发表报告明确承认,中国没有操纵人民币汇率,但依然指责人民币币值被低估。近来,这个问题又尖锐起来,特别是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当地时间2月3日发表讲话,再次挑起汇率问题,他说,美国需要监控世界各国的外汇政策,以确保各国不会通过让本币贬值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奥巴马说:“我们不得不通过国际协作加以解决的挑战之一,是汇率以及各国汇率如何协调的问题”。他说,解决这个问题才能确保美国产品的价格不会被人为虚增,其他国家产品的价格不会被人为压低。这种局面会将美国置于巨大的竞争劣势。由于奥巴马总统的此番言论,一时间,关于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热点问题。 中国政府强调人民汇率的稳定性 在人民币汇率再次成为焦点时,中国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达沃斯出席与知名企业家对话会时,直面人民币汇率问题 。李克强在1月28日,面对在场企业家关于人民币汇率的提问时,说:“中国对人民币汇率的政策是一贯的,也是负责任的。我们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李克强进一步说,国际金融危 机爆发以后,对各国包括对中国的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中国经济增幅出 现下滑,首先是从中国的沿海开始的,是因为出口急剧下降。李克强同时指出,正因为外需萎缩,出口急剧下降,中国政府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立足于扩大内需,刺激消费,尤其是刺激居民消费。到去年年末,中国全年出口下降了16%,但是全年中国进口额达到1万亿美元,只下降了11.2%。中国GDP增量达到3800亿美元,减缓了全球GDP降幅。这些数字是有很多含义的,它表明,中国的内需也在为世界经济的稳定和走向复苏发挥着积极作用,而中国内需的扩大,又是与中国经济金融和人民币汇率稳定分不开的。李克强说,我们对去年经济的走势曾做过描述,它是中国新世纪以来最困难的一年。我们明确提出,要保持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过努力,中国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回升向好。但是也要看到,这是在世界经济存在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下实现的。所以我们还必须看到,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仍然是我们今年的目标和任务。 针对奥巴马总统在人民币汇率的强硬措辞,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希望美方客观、理性地看待中美经贸合作中的诸多问题,坚持平等协商妥善处理,指责和施压显然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马朝旭说,自从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中国一直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的原则稳步实施有管理的浮 ● 说说人民币汇率问题 人民币汇率问题沉寂了一段时间之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再次挑起,他2月3日发表讲话时说,美国需要监控世界各国的外汇政策,以确保各国不会通过让本币贬值以获得不公平的优势。对此,中国政府、学界和民间纷纷发表看法 C hina talks about RMB exchange rate 人民币汇率的中国说法 ■越石 综述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人民币汇率文献综述

人民币汇率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 本文依次探讨了人民币汇率研究的不同领域问题,对近几年来有关人民币汇率的部分文献进行了综述,目的在于通过本文的介绍,大致的描述出近几年的学术界对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相关方面的研究,并得出一些结论。本文首先对人民币汇率的当前形势进行了大致的勾勒;然后本文介绍了人民币汇率所面对的问题和相关影响的分析,其中也包括了对人民币汇率变动因素的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人民币汇率升值国际贸易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与世界的联系变得日益紧密起来,而在之后,我国加入了WTO,随着每年贸易额稳定增长的同时,汇率也开始成为影响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以及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让我国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成员,人民币汇率的每一次变更都牵动着国际经济的神经。 从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在运行中仍然表现出明显的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的特点。自从1997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一直保持在1美元兑换8.20元左右,并且外汇资产以美元计价。在2005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做出了重归“有管理的浮动”的改革,它对汇率及其形成机制进行了部分的改革,由盯住单一美元改为盯住一篮子货币。 以上简单的阐述了人民币汇率的当前情况和我国目前现行的汇率制度。而该制度下实施的人民币汇率在面对世界货币干扰波动的影响下也开始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下文就开始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对近几年人民币汇率研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由此得出一些结论。 二、人民币汇率所面临的问题 自2002年开始,西方社会经济领域就一度的要求人民币升值,学术界都是一致的认为人民币汇率是低估了的。而在2005年前后,各个国家都开始要求中国改革汇率制度,或是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或是基于国内经济压力,或是迫于国内政治的压力。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世界的主要经济大国都将逐注意力转向了如何摆脱危机,而人民币则在这两年中稳稳的度过。 2010年之后,世界经济开始渐渐复苏,似乎也已走出了危机的阴影中,他们又将注意力移向了人民币升值的问题,稳定了两年的人民币汇率开始松动了,人民币又面临了新的一轮升值压力当中。 对于人民币升值的原因,学术界的研究也是层层递进,深入探析。张永国(2011)将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原因大致化成了四个方面: 1.中外利率差异情况,利率的相对高低会影响资本流动的方向,从而影响国际贸易规模,使利率差异对汇率走势的影响力不断地提高; 2.货币供应量状况,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入,外商投资大幅度增加,再加上紧缩性货币政策,人民币资金相当紧张,外资进入又过多,所以出现了明显的外汇供大于求,促使人民币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建国以来人民币汇率变化 人民币是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时发行的,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公布人民币汇率。从此以后到现在,人民币汇率经过了不断变化的历程。如 一、改革开放前 1.第一阶段(1950~1952) 这个时期由于人民币没有规定的含金量,所以人民币与西方国家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不 是按照两国货币之间的黄金平价来折算的,而是用物价对比法为基础进行计算。也就是说,它的依据是物价水平。 新中国建立之初,国民党留下来的一副烂摊子导致物价飞涨,仅仅从1949年1月18 日到1950年3月13日的13个月中,上海市场批发价格指数就上涨了21.43倍,同期人民 币兑美元的汇率一共调整了49次,从80(旧币)贬值到42000(旧币),据此套算出人民 币兑其他货币的汇率。1950年3月到1952年末,物价从上涨转向下跌,以及因为抗美援朝遭遇美国及其盟国一系列的物质封锁禁运,这时候政府需要通过人民币升值来推动本国进口,所以把汇率调高到了26170(旧币)。 2.第二阶段(1953~1972) 这个时期由于国内物价稳定,对外贸易也从私人手里转为国营公司统一经营,并且主 要产品全都纳入国家计划,所以人民币汇率非常稳定。 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这是建国后第一次进行的币制改革,1万元旧人 民币兑换1元新人民币,从此直到1971年12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一直是 2.4618。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换黄金的官方价格全部贬值7.89%,人民币汇率则相应调整为1 2.2673。 3.第三阶段(1973~1978) 这个时期由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石油危机导致全球物价上涨,西方国家普遍 实行浮动汇率制,所以我国也开始频繁调整人民币汇率,并且也参考西方国家货币汇率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办法,以避免西方国家的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造成冲击。 其调整依据主要是,以在我国对外贸易中比重较大的货币品种进行加权平均。1980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3年的2.46逐步升值到1.50,反过来可以说,美元兑人民币贬 值了39.2%。而人民币兑另一种主要货币英镑的汇率则从1973年的5.91逐步升值到 3.44,换句话说,英镑兑人民币贬值了41.6%。仅仅1978年,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总的趋势是人民币不断升值,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从1972年的2.24逐步升值到1977年的1.755[容易看出,这个汇率比现在的人民币汇率要高得多,但当时好像也并“没有”发生任何不妥。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中国外贸进出口对象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更重要的是进出口收支平衡、没有外汇储备,所以汇率的作用被抹杀了。] 二、改革开放后

转型经济体汇率传递过渡经济体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2020

外文文献翻译原文及译文 标题:转型经济体汇率传递过渡经济体外文翻译2020 文献出处:Nidhaleddine Ben Cheikh, Younes Ben Zaied.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oney and Finance, Volume 100, February 2020,1-16 译文字数:4000 多字

英文 Revisiting the pass-through of exchange rate in the transition economies: New evidence from new EU member states Nidhaleddine Cheikh,Younes Zaied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sits the exchange rate pass-through (ERPT) for a set of transition economies, namely for 10 new EU Member States (NMS), over the period 1996–2015. As the transition process has entailed a deep transformation in their economies and institutions, the extent of pass- through is expected to be regime-dependent on this changing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We propose to implement a nonlinear panel smooth transition regression (PSTR) approach, where transitional factors related to EU accession are captured properly from the data. Our empirical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inflation regime is the main macroeconomic driver of the extent of ERPT. When inflation levels exceed the threshold of 4.56%, i.e., within a high-inflation environment, the degree of pass-through is higher and reaches a full ERPT. However, with the shift towards a stable and low-inflation regime, i.e., when inflation levels are below a threshold of 4.56%, the extent of pass-through significantly declines in the NMS group. Our findings shed further light on how the credibility gained through the commitment to euro area membership is beneficial and would ensure better control of inflation.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的研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李金玲 [内容提要] 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有多种因素,本文对传统汇率制度和市场汇率制度稍加以分析,引出中国关于人民币汇率政策制度的选择和人民币升值背后所隐藏的一些问题;并通过对人民币的升值战略思考来预测未来的人民币汇率。文章强调分析汇率问题应该从本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影响来评价人民币汇率的问题。 关键字:今昔对比经济政策未来发展 目录:引言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二、人民币汇率政策及汇率制度选择 三、外汇管制条件下的人民币汇率波动问题 四、人民币升值战略思考 五、人民币未来汇率预测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民币的升值行情被越来越多的中国的经济领域专家关乃至全球很多国家的经济学专家所高度关注。近来人民币汇率创下自汇率改革以来新高,1美元兑换人民币报7.7977元突破7.8元整数关口。当下,很多中国的普通老百姓也开始关注起理财问题,人民币汇率自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之一。

首先来感受一下当今人民币与其他国家货币汇率的中间价图:人民币元/1美元人民币元/1欧元人民币元/100日元 人民币元/1港元 人民币元/1英镑 从此表中我们不难发现人民币的价值确实是在不断提升,特别是对美元、日元、港元来说就更为明显。就一个简单例子而言:原本一个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的花,须美元折换成人民币,共计需要34万元左右。但是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原本34万元的人民币费用而如今只需要32万元人民币就可以解决了。于是,我们都惊喜的说“人民币更值钱了”! 正文 一、范式转换:传统汇率分析--市场汇率分析 传统汇率分析范式具有的一个特征是:强调某一项因素后而构建出理论模型,然后根据这种模式测算均衡、合理的汇率水平,最后围绕这种汇率水平来制订汇率政策。而实际汇率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经济现象,绝不能简单用模型来测算汇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球外汇市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真正实现了全天候的交易,外汇市场相对其他商品市场而言,是最接近完全市场模型的一种市场。一般认为,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引起汇率变动的基本因素大致有: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利率、中央银行干预和市场预期等差异,是由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的差异决定的。所以,对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和经济发展经验的分析对于深入认识汇率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我国汇率制度的演变及其选择原因探析 摘要: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如何解释开放进程中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的动因和目的?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原因 一、背景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由于历史的原因,人民币在发行时未规定其金平价。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2008年4月29日,《中国证券报》发表文章称:随着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推行,我国推出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条件已基本成熟。由此,与人民币升值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汇率制度演变历史,引起人们关注。 二、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及其原因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练习答案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练习 一、概念 外汇、汇率、直接标价法与间接标价法、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升水与贴水、套利、套汇、货币替代、铸币平价、一价定律、绝对购买力平价与相对购买力平价、套补的利率平价、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汇率超调、抛补套利(抵补套利) 二、思考题 1.现钞价低于现汇价的原因。 2.在不同的汇率标价法下,外汇汇率变动的含义是什么 3.中央银行参与外汇市场的目的是什么举例说明 4.试述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 5.试述汇率与国际收支的关系。 6.汇率变动对一国的对外贸易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7.外汇与外币的区别是什么 8.试比较远期外汇和外汇期货交易。 9.什么是一价定律,它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10.请简述超调模型中的汇率动态调整过程。 *10.联系实际说明人民币升值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怎样的影响 三、判断并改错 值10%,反之则贬值10%。 ()11.在直接标价法下,外汇的买入价低于外汇的卖出价,而在间接标价法下则相反。 ()12.远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一般大于即期外汇的买卖价之差。

( 国货币的购买力之比。 (√)18.外汇倾销是指在通货膨胀情况下,一国政府利用汇率上涨与物价上涨的不一致,有意提高外币的行市,使其上涨的幅度快于并大于国内物价上涨的幅度,以使以低于世界市场的价格输出商品,削弱竞争对手,争夺销售市场。 ()19.利率平价说主要是讲短期汇率的决定,其基本条件是两国金融市场高度发达并紧密相联,资金流动无障碍。 ()20.远期汇率与即期汇率的差异,决定于两种货币的利率差异,并大致和利率差保持平衡。 四、单项选择题 1.利率对汇率变动的影响有() A、利率上升,本国汇率上升 B、利率下降,本国汇率下降 C、须比较国外利率及本国通货膨胀率后而定 D、无法确定 2.在汇率理论中,具有强烈的政策性和可操作性的是() A、购买力平价说 B、利率平价说 C、弹性价格货币分析法 D、国际收支说 3.英镑的年利率为10%,美元的年利率为4%,假如一家美国公司投资英镑1年,为符合利率平价,英镑应相对美元() A、升值6% B、贬值14% C、贬值% D、升值% 4.当远期外汇比即期外汇贵时,两者之间的差额称为() A、升水 B、贴水 C、平价 D、中间价 5.国际借贷说认为,影响汇率变化的因素是() A、流动借贷 B、国际借贷 C、固定借贷 D、长期借贷 6.在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外汇交易时,习惯上使用的标价法是() A、直接标价法 B、美元标价法 C、间接标价法 D、一揽子货币标价法 7.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之间的差额被称为() A、升水 B、汇水 C、汇差 D、贴水 8.一般而言,相对通货膨胀率持续较高的国家,其货币在外汇市场上将会趋于() A、升值 B、贬值 C、不升不降 D、升降无常 9.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种货币之间利率较高的货币,其远期汇率一般为(),而利率较低的货币,其远期汇率则为()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金融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研究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汇率是特殊商品——两国货币之间的价格,汇率的变动不仅牵涉货币买卖,还牵涉到居民消费、企业经营和政府决策;汇率不仅影响实体经济,还直接与虚拟经济相关。而人民币汇率一直以来都是争论的热点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币汇率问题不断凸显。从1949年人民币汇率开始到现在,我国的人民币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过程。人民币汇率在迈向市场化过程中备受世界的关注,尤其在2008年由美国次级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国际金融货币体系必然面临新的调整与变化,人民币必将走向更加灵活的汇率制度,而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也给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提供了新动力和新契机。由此,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便成首要议题。并且我国政府面对国内的通货膨胀、国际收支失衡等问题,对人民汇率制度提出了挑战。国际上的舆论以及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面对国际收支不平衡和人民币的币值问题认为人民币被严重低估,一直要求我国政府提升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对人民币进行大幅度升值。近来央行2010年6月19日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我国当前自金融危机以来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面临着人民币升值,汇率波动逐渐加大,国际游资涌入的风险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变窄,汇率市场化程度明显下降,又表现出重归固定钉住美元制度的特征;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在经常项目和资本账户“双顺差”情况下,各国政府及国际舆论尤其是美国对人民币升值不断施加压力。考虑到国内外种种因素,目前进行汇率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一方面符合我国融入全球化条件下国家利益的需要,给中国出口业直至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有助于推动进行结构调整。另一方面有利于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改善与欧美主要贸易国的贸易关系,缓解经济冲突,用来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提升国际地位。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研究的基本内容是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具体论述: 1、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现状:

关于现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利弊及其调整的思考

关于现行人民币汇率政策的利弊及其调整的思考 王健近年来,国际社会有关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时起时伏,2005年7月中国宣布人民币升值和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后,人民币升值压力一度有所缓解。然而,随着国际贸易顺差扩大(2005年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顺差分别为1141亿美元和701亿美元),中国与美国和欧盟的贸易摩擦升温,国际社会再次要求人民币升值。目前,人民币不宜大幅度升值,而坚持现行的汇率,国际社会压力又比较大。本文在分析现行汇率政策的利弊之后,提出实行“提幅增频双向浮动”汇率政策的建议。从现行汇率政策转向“提幅增频双向浮动”的汇率政策,是汇率政策的适应性调整,既能较好地应对国际社会的压力,又有利于不断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 一、现行汇率政策之利 自从人民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以来,汇率变动幅度很小。除2005年7月21日当天人民币升值2%,其后变动幅度都在1.5%以内。在人民币汇率浮动过程中,又以人民币升值居多,

可以称之为“近似联系汇率制度”,或称为“缓慢爬升的汇率制度”。现行的汇率政策适应了中国经济的特点,有利之处主要有以下四方面: 1、适应中国外向型经济增长的特点。在美国和欧盟纷纷加息的情况下,美元和欧元较坚挺,“近似联系汇率制度”使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稳定、相对于欧元有小幅贬值,有利于扩大出口、减少进口和引进外资。 2、有利于以外需拉动经济增长。现行汇率政策推动外需扩张,带来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一是经常项目顺差刺激国内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而且出口的外贸乘数效应扩大了经济增长的规模。二是资本项目顺差增加了投资需求,刺激了经济增长,投资的乘数效应放大了经济增长的效应。 3、有利于间接融资企业的发展。目前,中国企业直接融资比重已经从历史最高的12%左右下降到3%左右,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属间接融资模式。“近似联系汇率制度”适应了间接融资企业偏好汇率稳定、对汇率变化敏感而对利率变化不敏感的特征。在相对稳定的人民币汇率下,多数中国企业经过艰苦的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历史 摘要:汇率制度是一国政府针对外汇交易而建立的一系列规则、惯例和组织安排,其对平衡一国内外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从1949年公布人民币汇率开始到现在,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经历了由计划到市场、由封闭到开放、由僵化到灵活的调整过程。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为适应对外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而继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人民币汇率的走势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中国政府在通过不断评估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国际影响和国内影响之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方向逐步退出了固定汇率制度,走向了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制度,并于2005年07月21日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背景发展历程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形成背景: 1994年以前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改 革开放新时期。为鼓励外贸企业出口的积极性,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官方汇率与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并存(1981~1984年)和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1993年)两个汇率双轨制时期。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价格正式并轨,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终于,党中央、国务院于2005年7月21日出台了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 改革开放至今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历程以1994年为分界线,可以分为“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和“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两个时期。政府调控为主的汇率制度时期为1978—1993年期间,市场调节为主的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又可分为两个阶段:1994-2004年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和2005年至今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多年来,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无章可循的,其有内在的逻辑性、方向性和原则性,既体现了我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与国际汇率制度的接轨。 一政府调控为主时的汇率制度沿革: 1978年起,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这样,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贯彻实施,原有的人民币固定汇率体制的弊端不断显现出来,越来越不利于加快国内经济发展和促进对外经贸活动的开展。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需要,发挥人民币汇率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逐

人民币升值的英文文献及翻译

US clears China of currency manipulation Veronica Smith AFP The US Treasury cleared China of official accusations of currency manipulation on Friday, but said progress toward allowing the yuan to appreciate was "insufficient". In a report to Congress, the Treasury said that China, eight other countries and the eurozone were all innocent of charges that they manipulated exchange rates "for purposes of ... gaining unfair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Based on the resumption of exchange rate flexibility last June and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pace of real bilateral appreciation over the past few months," China's behaviour did not qualify under the official definition of manipulation, it said in the long-delayed report. Advertisement: Story continues below "Treasury's view, however, is that progress thus far is insufficient and that more rapid progress is needed." It pledged to "continue to closely monitor the pace of appreciation" of the yuan. In addition to China, the Treasury looked at the policies of the eurozone and eight other economies: Brazil, Britain, Canada, Japan, Mexico, South Korea, Switzerland and Taiwan. The 10 together account for about 75 per cent of US trade. "Treasury has concluded that no major trading partner of the United States met the standards" of manipulation as identified by the law "during the period covered in this report". The Chinese currency policy has been a major irritant in bilateral relations with the world's second-largest economy, and was a key topic of discussion when President Barack Obama hosted Chinese President Hu Jintao on a state visit last month. The United States accuses Beijing of keeping its currency undervalued, flooding the country with cheap exports and costing US jobs. US legislators have pushe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to get tough with China over the yuan.A bill threatening sanctions to punish Beijing's currency policy is lurking in Congress, which has awaited the Treasury report since it was first supposed to appear on October 15. Chinahas pledged to allow the yuan to gain value, but at a measured pace so as not to destabilise its rapidly expanding economy. The Treasury said the yuan, also called the renminbi (RMB), had appreciated 3.7 per cent against the dollar between mid-June and January 27. In fact, it added, weighing the higher rate of inflation in China, "the RMB has been appreciating more rapidly against the dollar on a real, inflation-adjusted basis, at a rate which if sustained would amount to more than 10 per cent per year". A top politician in congress, Max Baucus, head of the Senate Finance Committee, slammed the Treasury's findings. "China's currency practices harm ranchers, farmers, and exporters across America and around the world," the senator, a Democrat representing the western state of Montana, said in a statement. "China has been given a free pass on its currency practices for far too long. We need to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 摘要:汇率制度是一国经济政策中基础的经济政策之一,在一国的经济发展中,尤其是对外经济交往中,汇率制度具有重要作用。一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应结合国家实际来考虑,本文将通过论述比较国内外汇率制度,结合中国实际对当前汇率制度进行研究,对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提出针对性意见并进行评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 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从成本—收益角度来研究汇率制度的选择,经济学家蒙代尔也从经济结构特征角度来研究汇率制度等内容。 关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国外研究,1999年诺贝尔经济学得主罗伯特·蒙代尔就多次强调现阶段人民币汇率钉住美元是最明智的选择。根据世界银行《2.003年世界发展指标》,2001年人民币购买力水平为1美元等于1.9元人民币;英国《经济学家》杂志采用麦当劳在不同国家的价格水平测算人民币汇率水平为1美元等于4.22人民币。当然,这些都是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测算的数据,由于选取的商品篮子及基期不同,得出的结论也是大不相同的。 2.国内研究 复旦大学杨长江人民为,人民币不存在被严重低估的问题,升值没有客观必然性,目前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不合理的内外均衡结构。而复旦大学许少强(2005)教授则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来源于我国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他认为从国际收支成长理论来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是结构性的,即人民币升值压力并非短期的,外汇持续供大于求,说明确实存在人民币升值压力,至今人民币没有升值是由于货币当局持续地,强有力的干预的结果。 黄婧(2006)认为人民币汇改将对我国货币政策产生积极影响,汇改增强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效力减轻货币政策实施的难度与汇率风险,可促进我国货币政策宏观目标的实现,而赵林夫(2006)认为,人民币汇改后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不论是从“三元悖论”还是从“米德冲突”原理看,我国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都存在冲突,内外均衡目标难以实现。 二. 人民币汇率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外汇与汇率

第三章外汇与汇率 第一节外汇和汇率的基本概念 一、外汇 外汇(Foreign Exchange)是指外国货币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能用来清算国际收支差额的资产;即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外汇与外币不是同一概念:外币是指外国的货币,包括外国的纸币、铸币;外汇包括可兑换的外币,还包括外币表示的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外币属于外汇的范围,但并非任何一种外币都是外汇,只有可兑换的外币、能够用于国际支付的外币,才能够称作外汇。 一种外币要成为外汇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自由兑换性:即持有者可以自由地将其兑换成其他货币或由其他货币表示的金融资产。(2)普遍接受性:即在国际经济往来中被各国普遍接受和使用。(3)可偿性:即这种外币资产能够保证得到偿付。其中自由兑换性与可偿性往往与一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有关,而普遍接受性除了与各国的外汇管理制度有关外,还与一国货币价格的稳定性有关。 根据2008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所称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1)外币现钞,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或者支付工具,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银行卡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特别提款权(special drawing right,SDR,亦称纸黄金Paper Gol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 外汇的作用:1.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2.促进国际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发展。 3.便利国际间资金供需的调剂。

二、汇率及汇率的表示 (一)概念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Exchange rate):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货币的比率、比价或价格。 (二)标价法 目前,在国际上有三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间接标价法和美元标价法。 1. 直接标价法(又叫应付标价法) 用若干数量的本币表示一定单位的外币,或是以一定单位的外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本币的一种汇率表示方法。 特点:(1)外币的数量固定不变,折合本币的数量则随着外币币值和本币币值的变化而变化。 (2)汇率的涨跌都以本币数额的变化而表示。如果一定单位的外币折算成本币的数额比原来多,则说明外汇汇率上升,本币汇率下跌。在这种方式下,外汇汇率的涨落与本币标价额的增减是一致的,更准确地说,本币标价额的增减“直接”地表现了外汇汇率的涨跌。 我国用100单位美元兑换一定数量的人民币表示汇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人民币,说明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升高;反之,说明美元汇率跌落。人民币的汇率升高,意味着本币升值,相应美元贬值。 2. 间接标价法 用若干数量的外币表示一定单位的本币,或是以一定单位的本币为标准,折算成若干单位外币的一种汇率表示方法。 特点:(1)本币的数量固定不变,折合成外币的数额则随着本币和外币币值的变动而变动。 (2)汇率的涨跌都以相对的外币数额的变化来表示。如果一定单位的本币折成外币的数量比原来多,则说明本币汇率上升,外币汇率下跌。 3.美元标价法(又称纽约标价法) 以一定单位的美元为标准来计算应兑换多少其他货币的汇率。 特点:美元的单位始终不变,美元与其他货币的比值是通过其他货币量的变化体现出来的。 为了便于国际间进行交易,在银行之间报价时采用的一种汇率表示法。 目前各大国际金融中心已普遍使用。 (三)汇率的种类 1. 基本汇率与套算汇率 一般就选定一种在本国对外经济交往中最常使用的主要货币作为基本货币,制定出本国货币与该货币之间的汇率,这一汇率就是基本汇率。套算出来的汇率就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