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四、絮凝沉淀实验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

絮凝沉淀装置(4组实验)

型号:GJK28

一、实验目的

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水泵

2、配水箱

3、搅拌装置

4、配水管阀门

5、水泵循环管阀门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

8、排水管

9、取样口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7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

(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

(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4根沉

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

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

表2 各取样点悬浮物去除率E 值计算表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 以下的絮凝颗粒,在沉降过程中颗粒之间会发生相互碰撞而产生絮凝作用的沉淀称为絮凝沉淀。给水工程中的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淀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

絮凝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使颗粒粒径和质量凝聚变大,从而沉降速度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降实际是一个变速沉降过程。在实验中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的沉速食该颗粒的平均沉淀速度。絮凝颗粒在平流沉淀池中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在沉淀柱内,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颗粒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沉淀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实验装置,每根沉淀柱在高度方向每隔150~250mm 开设一取样口,柱上部设溢流孔。将悬浮物浓度及水温已知的水样注入沉淀柱,搅拌均匀后开始计时,每隔20min 、40 min 、60 min 、……分别在每个取样口同时取样50~100mL ,测定其悬浮物浓度并利用下式计算各水样的去除率。

%100c c c E 0

i

0?-=

(式1) 以取样口高度为纵坐标,以取样时间为横坐标,将同一沉淀时间与不同高度的去除率标注在坐标内,将去除率相对的各点连成去除曲线,绘制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

静沉重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路和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计曲线计算法,而絮凝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根据絮凝沉淀等去除率曲线,应用图解法近似求出不同时间、不同高度的颗粒去除率,图解法就是在絮凝沉淀曲线上作中间曲线,计算见图,去除率分为两部分。 (1) 全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即指在制定的停留时间T 及给定的沉淀池有效水深H 0两直线相交点的

等去除率线所对应的E 值,它只表示T

H u u 0

0=

≥的那部分完全可以去除颗粒的去除率。 (2) 部分被去除的悬浮颗粒。悬浮物沉淀时,虽然有些颗粒小,沉速小,不可能从池顶沉到池底,

但处在池体的某一高度时,在满足

i i u H u h <

时就可以被去除。这部分颗粒是指沉速T H u 0<的那些颗粒。这部分颗粒的沉淀效率也不相同,其中颗粒的沉速快。其计算方法、原理和分散颗

粒沉淀一样,用图解法,因中间曲线对应的不同去除率的水深度分别为h 1、h 2、h i 、…,则

i H h 近似地代表了这部分颗粒中所能沉到池底的比例。这样可将分散颗粒沉淀中的

dP u u 0

P 0

s

?

用 ()()() +-+-+-340

32302120i

E E H h E E H h E E H h 代替。 综上所述,总去除率用下式计算

()()()1n t n t 0

i 1t 2t 22t 1t 01

r E E H h E E H h E E H h E E -+++++-++-+-+

= (式2) 五、实验结果整理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水样性质及来源 沉淀柱直径D= 柱高H=

水温/℃ 原水悬浮物浓度SS 0(mg/L)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将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并计算各取样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3)在以沉淀时间T 为横坐标,以深度H 为纵坐标,将取样各点的去除率填在各取样点的坐标上。 (4)在上述基础上,用内插法绘制等去除率曲线。E 最好是以5%或10%为一间距,如25%、35%、45%、或20%、25%、30%。

(5)选择某一有效水深H ,过H 做x 轴平行线与各去除率线相交,再根据(式2)计算不同沉淀时间的总去除率。

(6)以沉淀时间t 为横坐标,E 为纵坐标,绘制不同有效水深H 的E~H 关系曲线及E~u 曲线。

六、注意事项

(1)

向沉淀柱进水时,速度要适中,既要防止悬浮物由于进水速度过慢而絮凝沉淀;又要防止由于进水速度过快,沉淀开始后柱内还存在紊流,影响沉淀效果。

(2)

由于同时从每个柱的5个取样口取样,人员分工、烧杯编号等准备工作要做好,以便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上至下准确的取出水样。

(3) 测定悬浮物浓度时,一定要注意两平行水样的均匀性。 (4)

注意观察,描述颗粒沉淀过程中自然絮凝作用及沉速的变化。

七、思考题

1、 观察絮凝沉淀现象,并叙述与自由沉淀现象有何不同,实验方法有何区别。

2、 两种不同性质污水经絮凝实验后,所得同一去除率的曲线之曲率不同,试分析其原因,并加以讨论。

絮凝沉淀池操作规程

絮凝沉淀池操作规程 1 总则 1.1 目的 为了保证水厂絮凝沉淀池的安全操作,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2 内容 2.1 安全注意事项 2.1.1 作业风险辨识 存在滑跌、淹溺、触电的风险。 2.1.2 安全防护用具 作业人员需佩戴安全帽,穿防滑鞋。 2.1.3 风险控制措施 (1)上工艺池不得穿高跟鞋、拖鞋,注意安全标识牌及地面安全警示标识。 (2)行走时注意通道内或操作区域内的积液或障碍物,发现后无法自行消除需立即上报。 2.2 操作注意及禁止事项 2.2.1 停池排水过程中需注意角阀启闭状态和排水水量,若因管道堵塞导致排水量过小,需对管道进行反冲保证排水通畅;若因设备问题导致阀门启闭异常,需及时向保障车间报修处理。 2.3 操作步骤 2.3.1 运行前的检查

(1)运行前应检查整个构筑物及有关设备是否处于良好状态。 (2)检查排污阀门是否启闭灵活、不漏水,虹吸排泥机是否良好运行。 (3)检查池内有无杂物。 (4)检查投药系统及搅拌机是否良好运行。 2.3.2 运行 (1)根据原水浊度、水量大小来确定投药量,并启动投药系统,让其安全有效运行。 (2)开进水车台,待沉砂池水进入格网絮凝平流斜管沉淀池后,运行人员应随时观察矾花形成情况,并根据进水量和原水浊度的变化,随时调整投药量,保证沉淀池出水浊度<5NTU。 (3)根据原水浊度,每个白班进行排泥。通常排泥持续时间以浓稠泥浆排完为止。虹吸排泥机的操作步骤见《虹吸排泥机操作规程》。用角阀排泥时,一次最多开2个角阀,待排泥完毕,再开启另外两个角阀,角阀与排泥机应分开排泥,以免影响出水量。 (4)定期打捞水面漂浮物。 (5)运行之中不准爆池。 (6)运行过程中,絮凝沉淀池及其所属设备要定期检修,保持良好状态,斜管如有堵塞,应通过清洗立即清除。 2.3.2 停池 (1)停止进水,调整进水车台,关闭沉砂池进水阀门。 (2)停止加药。

污水处理中沉淀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污水处理中沉淀工艺的原理及特点 针对沉淀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对沉淀工艺的进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介绍 了平流式沉淀池、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拦截式沉淀池的特点和优点,旨在 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给水处理工艺大多采用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淀部分对 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设施之一,在水行业 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沉淀构筑物的发展可以发现,在20世纪6O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60年代起各种澄清池盛行一时,70年代后,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复合型沉淀池。沉淀构筑物形式的改进提高了沉淀分离的效率。沉淀池的设计和开发都是 围绕怎样增加沉淀面积和改变水流流态这两方面进行的。沉淀池的设计总是以提高沉淀池的 沉降效率为目的。提高沉降效率有两种方法:1)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增大沉淀池面积,斜管沉淀属这一类;2)增大矾花颗粒的下沉速度,通过采用高效絮凝剂和优化絮凝工艺来实现。 1、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目前我国大中型给水厂使用最广泛的池型,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 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平流式沉淀池为矩形,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经混凝的原水流入沉淀池后,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定期排出池外。 2、蜂窝斜板(管)沉淀池 蜂窝斜板(管)沉淀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的众多蜂窝斜板(管)组 件置于沉淀池中。水流可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流动,颗粒则沉于底部,而后自动滑下。从改 善沉淀池水力条件来分析,由于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R大为降低,弗劳 德数大为提高,满足了水流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率,许多改良型的 蜂窝斜板(管)沉淀池应运而生。 蜂窝斜管填料特点: 1. 湿周大,水力半径小。 2. 层流状态好,颗粒沉降不受絮流干扰。 3. 当斜管填料管长为1米时,有效负荷按3-5吨/米2·时设计。V0控制在2.5-3.0毫米/秒范围内,出水水质最佳。 4. 在取水口处采用斜管填料,管长2.0~3.0米时,可在50-100公斤/米3泥砂含量的高浊 度中安全运行处理。 5. 采用斜管填料沉淀池,其处理能力是平流式沉淀池的3-5倍,加速澄清池和脉冲澄清池的 2-3倍。 6.采用优质无毒,孔径表面积大,不易老化,耐久性强,表面光滑,耐酸耐碱,轻质耐压,使用寿 命长,组装方便,安装牢固。

(完整版)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 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 1.2西南电力设计院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 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 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8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范规定;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 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 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1.3施工区域内无障碍物; 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 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 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方,做到牢固可靠; 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 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 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向班组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阐明本工程的重要性、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以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3.2.6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求在开工前提供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 3.2.7各项工作基本就绪,提交开工报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 4 主要施工机械、测量设备及工器具 4.1 施工机械 4.2测量工具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和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5)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在每根柱上,自上而下地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的浓度。 (6)记录见表1。 五、实验结果 (1)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实验日期水样性质及来源:生活污水 沉淀柱直径d= 110mm 柱高H=170cm 水温/℃=20 原水悬浮物浓度C (mg/L)=962 绘制沉淀柱及管路连接图 (2)实验数据整理

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絮凝的原理和应用

水处理过程中化学絮凝的原理和应用 摘要:絮凝沉降(或浮上)进行固液分离的方法是目前水处理技术中重要的分离方法之一,采用水溶液高聚物为絮凝剂来处理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工业给水、循环冷却水、民用水时,具有促进水质澄清,加快沉降污泥的过滤速度,减少泥渣数量和滤饼便于处置等优点[1]。本文介绍了采用絮凝剂絮凝的原理、絮凝剂的分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研究进展。 关键词:絮凝剂原理应用共聚物衍生物 一、化学絮凝原理 絮凝剂的化学絮凝原理是假设粒子以明确的化学结构凝集,并由于彼此的化学反应造成胶质粒子的不稳定状态。当发生凝结作用时,胶体粒子必失去稳定作用或发生电性中和,不稳定的胶体粒子再互相碰撞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当加入絮凝剂时,它会离子化,并与离子表面形成价键。为克服离子彼此间的排斥力,絮凝剂会由于搅拌及布朗运动而使得粒子间产生碰撞,当粒子逐渐接近时,氢键及范德华力促使粒子结成更大的颗粒。碰撞一旦开始,粒子便经由不同的物理化学作用而开始凝集,较大颗粒粒子从水中分离而沉降 [2]。 二、化学絮凝剂的简述 在絮凝过程中用到的助剂称为絮凝剂。絮凝剂有不少品种,其共通特点是能够将溶液中的悬浮微粒聚集联结形成粗大的絮状团粒或团块。化学絮凝剂简述如下。

1.无机絮凝剂 1.1无机絮凝剂的分类和性质[3] 无机絮凝剂按金属盐可分为铝盐系及铁盐系两大类。在传统的铝盐和铁盐的基础上发展合成出聚合硫酸铝、聚合硫酸铁等新型的水处理剂,它的出现不仅降低了处理成本,而且提高了功效。这类絮凝剂中存在多羟基络离子,以oh-为架桥形成多核络离子,从而变成了巨大的无机高分子化合物,无机聚合物絮凝剂之所以比其他无机絮凝剂能力高、絮凝效果好,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它能提供大量的如上所述的络合离子,能够强烈吸附胶体微粒,通过粘附、架桥和交联作用,从而促使胶体凝聚。同时还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中和胶体微粒及悬浮物表面的电荷,降低了zeta电位,使胶体粒子由原来的相斥变成相吸,破坏了胶团的稳定性,促使胶体微粒相互碰撞,从而形成絮状混凝沉淀,而且沉淀的表面积可达(200~1000)m2/g,极具吸附能力。也就是说,聚合物既有吸附脱稳作用,又可发挥黏附、桥联以及卷扫絮凝作用。 1.2改性的单阳离子无机絮凝剂 除常用的聚铝、聚铁外,还有聚活性硅胶及其改性品,如聚硅铝(铁)、聚磷铝(铁)。改性的目的是引入某些高电荷离子以提高电荷的中和能力,引入羟基、磷酸根等以增加配位络合能力,从而改变絮凝效果,其可能的原因是[4]:某些阴离子或阳离子可以改变聚合物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或者是两种以上聚合物之间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絮凝沉淀实验

实验项目名称: 絮凝沉淀实验 (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 院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合作者: 指导教师: 本实验项目成绩: 教师签字: 日期: 一、实验目的 (1)加深对絮凝沉淀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絮凝实验方法,并能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淀静沉曲 二、实验原理 悬浮物浓度不太高,一般在600~700mg/L以下的絮状颗粒的沉淀属于絮凝沉淀,如 给水工程中混凝沉淀、污水处理中初沉池内的悬浮物沉淀均属此类。沉淀过程中由于颗粒相互碰撞,凝聚变大,沉速不断加大,因此颗粒沉速实际上就是一变速。这里所说的絮凝沉淀颗粒沉速,就是指颗粒沉淀平均速度。在平流沉淀池中,颗粒沉淀轨迹就是一曲线,而不同于自由沉淀的直线运动。在沉淀池内颗粒去除率不仅与颗粒沉速有关,而且与沉淀有效水深有关。因此沉淀柱不仅要考虑器壁对悬浮物沉淀的影响,还要考虑柱高对沉淀效率的影响。 静沉中絮凝沉淀颗粒去除率的计算基本思想与自由沉淀一致,但方法有所不同。自由沉淀采用累积曲线法,而絮涨沉淀采用的就是纵深分析法,颗粒去除率按下式计算。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内径D≥100mm,高H=3、6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如图所示。管最上为溢流孔,管下为进水孔,共五套。 (2)配水及投配系统:钢板水池,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 (3)定时钟、烧杯、移液管、瓷盘等。 (4)悬浮物定量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抽滤装置,定量滤纸等。 (5)水样:城市污水、制革污水、造纸污水或人工配制水样等。 四、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水池进行搅拌,待搅拌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值。 (2)开启水泵,打开水泵的上水闸门与各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3)放掉存水后,关闭放空管闸门,打开沉淀柱上水管闸门。 (4)依次向1~5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闸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5根沉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就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20 min。

混凝沉淀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混凝沉淀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水是生命之源,它孕育和滋养了地球上的一切生命.并从各个方面为人类社会服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安全,制约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人类能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问题,引起全世界的普遍关注。 关键词: 水环境污染混凝沉降混凝剂资源利用 1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用水量急剧增加,污水排放量也相应增加,加剧了淡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污染,使地表水,尤其是城市河流水水质逐年变差,水质恶化失去了水源水的利用价值。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国内外在水处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开发了多种水处理工艺,如生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化学氧化法、电渗析法和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等。与这些方法相比,混凝沉淀法以其处理效率高、经济、简便的特点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一种水质处理技术。 2混凝沉淀的应用 2.1混凝沉淀的基本原理 废水中的胶体物质具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液体介质中的正离子或负离子或极性分子等,使固液两相界面上的电荷呈不平衡分布,在界面两边产生电位差,这就是胶体微粒的双电层结构。形成双电层结构的微粒的整个胶体结构就称为胶团,整个胶团是电中性的。胶团中心是带有电荷的固体微粒本

身,称为胶核。胶核所带电荷的符号就是胶体所带电荷的符号。胶体微粒之所以能在水中保持稳定性,原因在于 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斥力(胶体常 常带有同种电荷而具有斥力)、胶 体表面的水化作用及胶粒之间相互 吸引的范德华力共同作用。胶体微 粒带电越多,其电位就越大,带电 荷的胶粒和反离子与周围水分子发 生水化作用越大,水化壳也越厚,越具有稳定性。向水中投加药剂,使胶体失去稳定性而形成微小颗粒,而后这些均匀分散的微小颗粒再进一步形成较大的颗粒,从液体中沉淀下来,这个过程称为凝聚。这种过程一般分为3种作用形式:压缩双电层作用、吸附电性中和、吸附架桥作用和沉析物网捕作用 2.1.1压缩双电层作用 水中粘土胶团含有吸附层和扩散层,合称双电层。双电层中正离子浓度由内向外逐渐降低,最后与水中的正离子浓度大致相等。因此双电层有一定的厚度。如向水中加入大量电解质,则其正离子就会挤入扩散层而使之变薄;进而挤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的负电性降低。这种作用称压缩双电层。(胶体双电层结构) 也就是说通过加入电解质压缩扩散层而导致胶粒脱稳凝聚的作用机理。脱稳:胶粒因ζ电位降低而失去稳定性的过程;凝聚:脱稳胶体相互凝结形成微小絮凝体的过程。【1】 2.1.2 吸附-电中和作用: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简述混凝沉淀处理的基本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向污水投加药剂,进行污水与药剂的混合,从而使水中的胶体物质产生凝聚或絮凝,这一综合过程称为混凝过程。 混凝沉淀处理流程包括投药、混合、反应及沉淀分离几个部分 (1)投药混凝剂的配制与投加方法可分为干法投加和湿法投加两种。 ①干法投加干法投加指把药剂直接投放到被处理的水中。干法投加劳动强度大,投配量较难控制,对搅拌机械设备要求高。目前,国内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②湿法投加湿法投加指先把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再投入被处理污水中。湿法投加工艺容易控制,投药均匀性也较好,可采用计量泵、水射器、虹吸定量投药等设备进行投加。 (2)混合混合是指当药剂投入污水后发生水解并产生异电荷胶体与水中胶体和悬浮物接触形成细小的絮凝体(俗称矾花)这一过程。 混合过程大约在10~30s内完成。混合需要搅拌动力,搅拌动力可采用水力搅拌和机械搅拌两种,水力搅拌常用管道式、穿孔板式、涡流式混合等方法;机械式可采用变速搅拌和水泵混合槽等装置。 (3)反应当在混合反应设备内完成混合后,水中已经产生细小絮体,但还未达到自然沉降的粒度,反应设备的任务就是使小絮体逐渐絮凝成大絮体以便于沉淀。反应设备有一定的停留时间和适当的搅拌强度,使小絮体能相互碰撞,并防止生产的大絮体沉淀。但搅拌器强度太大,则会使生成的絮体破碎,且絮体破碎,且絮体越大,越易破碎,因此在反应设备中,沿着水流入方向搅拌强度越来越小。 (4)沉淀废水经过加药、混合、反应后,完成絮凝过程,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沉淀池可采用平流、辐流、竖流、斜板等多种结果形式。 加药系统运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为了保证车辆效果,不论使用何种混凝药剂或投药设备,加药设备操作时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保证各设备的运行完好,个药剂的充足。 定量校正投药设备的计量装置,以保证药剂投入量符合工艺要求。 保证药剂符合工艺要求的质量标准。 定期检验原污水水质,保证投药量适应水质变化和出水要求。 需记录清楚储药池、投药池浓度。 经常检查投药管路,防止管道阻塞或断裂,保证抽升系统正常运行。 出现断流现象时,应尽快检查维修。

絮凝沉淀

为了保证出水水质达到排放标准,进一步降低磷含量,在MBR 工艺后再设混凝沉淀池,混合和反应絮凝是混凝过程的两个阶段。 采用桨板式机械搅拌混合池 (1)混合池有效容积V n 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 T —混合时间,min ,取T=2min n —混合池个数; 则代入得3max m 41 60236.117n 60≈??==T Q V 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 ×2m ×1m H H=3m 图4-2混合反应池设计计算示意图 (2)絮凝池总有效容积V n 60max T Q V = 式中 Q max —设计最大水量,m 3/h ; T —混合时间,min ,T=15~20min ,取18min ; n —反应池个数; 则代入得351 601836.117n 60max ≈??==T Q V m 3 设絮凝池高H 为3m ,池超高0.4m ,则絮凝池设计尺寸为6.2m×2m×3m ,

则混合池水深为H 1= m 12 24=?,混合池的设计尺寸为2m×2m×1m 。 本设计中采用平流式沉淀池。 (1)沉淀区有效水深h 2 qt =2h 式中: h 2—有效水深,m ; q —表面水力负荷,m 3/(m 2.h),q=1.0~2.0,取1.5; t —污水沉淀时间,h ,t=1.5~2.5,取2h ; 沉淀区有效水深h 2,一般用2.0~4.0m,超高不应小于0.3m 。 则代入得m 325.1h 2=?==qt (2)沉淀区有效容积V 1 t Q A V max 21h == 式中 V 1—有效容积,m 3; A —沉淀区水面积,m 2,2max m 24.78q == Q A ; Q max —最大设计流量,m 3/h ; 则代入得3max 2max 21234.72m 2117.36t h h =?=== =Q q Q A V ,取235m 3 (3)沉淀区长度 t L ν6.3= 式中 L —沉淀区长度,m ; v —最大设计流量时的水平流速,mm/s,一般不大于5mm/s ,取4mm/s ; 代入得m 8.28246.36.3=??==t L ν (4)沉淀区总宽度 m 8.28 .2824.78===L A B (5)沉淀池总座数 b n B = 式中 n —沉淀池座数; b —每座宽度,与刮泥机有关,一般用5~10m ;

实验二絮凝沉淀

实验二絮凝沉淀 1.实验目的: (1). 加深对絮凝沉降的特点、基本概念及沉降规律的理解。 (2). 掌握絮凝试验方法,并利用实验数据绘制絮凝沉降曲线 2.实验原理 颗粒在沉淀过程中,其尺寸、质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沉速也加大。水处理工艺中的许多沉淀都属于絮凝沉淀。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且难以用数学方法表达,因此要用实验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絮凝沉淀的实验中沉速与水深有关,因此需要使用具有多个取样口的沉淀柱来进行沉淀性能测定。在不同的沉淀时间,从不同水深取出水样,测出悬浮物浓度,计算悬浮物去除率。将这些去除率绘于相应的深度与时间的坐标上。再绘出等去除率曲线。最后借助于这些等去除率曲线,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 3.实验过程 絮凝沉降的实验流程框图如图1所示。 图1实验流程框图 絮凝沉降仿真实验的仪器面板如图2所示。首先选择原水性质(1),设置好沉淀柱的多个取样口的对应深度(2),原水样的SS 数值(3), 指定采样的时间序列表(4),指定是否用实测结果进行修正(5)和实测水样的SS 数值(6)。便获得在不同沉淀时间、不同水深的悬浮物浓度或(7)悬浮物去除率(8)。

图2 实验面板 等去除率曲线描绘出水样的絮凝沉降性能,借助于等去除率曲线能够计算对应于某深度和停留时间的悬浮物去除率,和进行沉淀池设计。絮凝沉降的二沉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如图3所示。首先指定是应用SVI或选择原水性质(1)作为二沉池设计控制准则,设置进入二沉池的水流量和从二沉池底排出的回流污泥流量(2);设置进水污泥浓度(3),设计二沉池的池形(4),和池体参数(5),虚拟仪器输出出水水样的SS 数值(6)和回流污泥浓度(7)。二沉池设计所处的工况点及设计中应讨论的主要技术参数用图形(8)和数字仪表(9)显示出来。 图3絮凝沉降的沉淀池设计仿真实验仪器面板 例1使用内径为20cm,有5个距液面深度分别为0.5m、1m、1.6m、2.2m、2.8m采样口的沉淀柱,原水来自纺织厂,SS浓度为1500 mg/L,进行絮凝沉降实验。 按实验要求检查相应对话框,如果原有深度和时间不符合实验的要求,将光标移动到相应部位进

直列式混合器、星形絮凝设备、V型沉淀设备、水处理

浩光水务系水务处理高新技术企业,专门致力于水质净化工程。 拥有独立自主研发的水处理技术知识产权。 拥有专业的水处理专家和人才队伍,为用户提供研发、技术方案设计、工程详细设计、系统采购、核心设备生产、工程施工、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等整体水处理系统的专业服务。 拥有市政、造纸、电力、煤炭、化工、钢铁、食品、纺织、医药等行业水处理工作经验,对于采用物化法处理的水系统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代替澄清池,省去滤池,出水水质直接达到工业使用要求。 承担行业内新建工程及改造项目,并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和工程实际特点,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自项目前期至工程运转,浩光水务用专业服务将一直与客户紧密相连并终身延续。“浩然至臻,光远宣明”,我们愿意成为您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携手一道,破茧伐冰。 直列式混合器:形成调频涡流,使数种物料得到充分混合。本产品根据客户要求,采取不同材质,具有良好的耐腐蚀、强度高、外形美观、安装方便、混合快速高效、能耗低等特点。 星形絮凝设备:絮凝池内设置本品,合理控制湍流流态,促进絮凝效果,时间缩短,絮凝时间只需8分钟,最低可达5分钟,耗能低。产品整体形式按照反应池尺寸要求设计加工。本品原材料采用不锈钢或改性PVC等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强度高、外形美观、安装固定,方便、使用时间长等优点。 V型沉淀设备:本产品是在逆向流斜板设备中,利用设备截面差,造成沿重力方向的速度差,从而在上向水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厚度的具有自我更新能力的粒子动态悬浮泥渣层,利用接触絮凝和沉淀原理,提高沉淀去除率及沉淀负荷。 设备材质选用乙丙共聚或PVC,本产品具有外形美观,表面光滑、利于排泥、表面负荷高、设备使用年限长、沉淀效果好等优点。

絮凝沉降(4组)

上海江科实验设备有限公司 絮凝沉降实验 型号:GJK28 一、实验目的 水处理中经常遇到的沉淀多属于絮凝颗粒沉淀,即在沉淀过程中,颗粒的大小、形状和密度都有所变化,随着沉淀深度和时间的增长,沉速越来越快。絮凝颗粒的沉淀轨迹是一条曲线,难以用数学方式来表达,只能用实验的数据来确定必要的设计参数。通过实验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絮凝沉淀特点和规律; 2、掌握絮凝沉淀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整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与材料 1、水泵 2、配水箱 3、搅拌装置 4、配水管阀门 5、水泵循环管阀门 6、各沉淀柱进水阀门 7、各沉淀柱放空阀门 8、排水管 9、取样口 (1)沉淀柱:有机玻璃沉淀柱,直径D=100mm,柱高1500mm,沿不同高度设有取样口。 (2)配水及投配系统:配水箱、搅拌装置、水泵、配水管等 (3)取样设备(自备):定时器、烧杯、移液管、磁盘等。 (4)悬浮物分析所需设备及用具(自备):分析天平(感量0.1mg)、带盖称量瓶、干燥皿、烘箱等。(5)水样(自备):城市污水或人工配水等。 三、实验步骤 (1)将欲测水样倒入进水槽进行搅拌,待搅拌均匀后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SS)。 (2)开启水泵及各沉淀池的进水阀 (3)依次向1~4沉淀柱内进水,当水位达到溢流孔时,关闭进水阀门,同时记录沉淀时间。4根沉

淀柱的沉淀时间分别是20min、40 min、60 min、80 min、100 min 、120 min。(4)当达到各柱的沉淀时间时,沿柱面自上而下依次取样,测定水样悬浮物浓度。(5)将实验数据记入表1,计算结果记入表2 表1 絮凝沉淀实验数据记录表

水处理中常用的絮凝剂有哪些

凝剂按照其化学成分总体可分为无机絮凝剂和有机絮凝剂两类。其中无机絮凝剂又包括无机凝聚剂和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又包括合成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天然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它们常常被用于水处理。 (一)无机混凝剂 1.低分子无机混凝剂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简单无机型絮凝剂是铁系、铝系金属盐。主要有三氯化铁、硫酸亚铁和硫酸铝。三氯化铁(Fe:常用的是六水合三氯化铁(FeCl3?6H20)形成的矾花沉淀性好,处理低温水或低浊度水效果比铝盐好,适宜pH值范围较宽,但处理后水的色度比铝系的高,有腐蚀性。硫酸亚铁(FeS04?H20)离解出的Fe2+只能生成最简单的单核络合物,不如二价铁盐那样有良好的混凝效果。硫酸铝(Al2(S04)3)是废水处理中使用最多的絮凝剂,使用便利,絮凝效果好,当水温低时水解困难,形成的絮体较松散,它的有效pH值范围较窄。明矶(Al2(S04)3?K2S04.24H20)的作用机理与硫酸铝同[14]。 2.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无机离分子絮凝剂混凝效果高、价格低,有逐步成为主流药剂的趋势。我国此类絮凝剂的开发成绩显著。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品种有阳离子型,如聚合氯化铝(PACL聚合硫酸铝(PAS)、聚合磷酸铝(PAP)、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铁(PFC)、聚合磷酸铁(PFP)、聚亚铁和阴离子型,如聚合硅酸。 聚合氯化铝(PAC):对各种废水都可以达到好的絮凝效果,能快速形成大的矾花,沉淀性能好,适宜的pH值范围较宽(pH在5-9之间),且处理后水的pH 值和碱度下降较小。水温低时,仍可保持稳定的絮凝效果,其碱化度比其它铝盐、铁盐为高,因此药液对设备的侵蚀作用小。 聚合硫酸铁(PFS):混凝体形成速度快,密集且质量大且沉降速度快。尤其对低温低浊水有优良的处理效果,适用水体pH值范围(pH在4-11之间),腐蚀性小。实验表明,用聚铁净化水,可降低亚硝氮及铁的含量。因此,它是优良安全的饮用水混凝剂剂,有取代对人体有害的聚合铝混凝剂的趋势。 聚亚铁:可将高价金属离子还原成低价金属离子,且不需酸化。该混凝剂在水体中具有电荷中和与吸附架桥双重功能。与活性剂共用,可使胶体物质转变为混凝体,同时除去废水中的Cu、Zn、Ni等金属离子,成为高效电镀废水净化剂。

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样本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 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当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原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工艺, 设计规模为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 悬浮固体SS去除率为90%, 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一、主要预处理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 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 经过上下交错的方孔, 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经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 水流经过斜管缓慢上升, 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 经过沉淀后的水经过斜管进入清水区, 清水经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 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设计进水量为350m3/h, 1座, 6格.长X宽X高: 4mx6mx5m,每格尺寸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 其直角边长为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 起端流速适宜为0.6~1.0 m/s, 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计。 (2)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 共上下2排, 每排9个方孔, 方孔尺寸200X200. (3)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座, 长X宽X高: 9.1mx6mx5m, 穿孔管排泥。设计排泥量为42 m3/d.设计液面上升流速v=2mm/s, 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斜管沉淀时间5min。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1d/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0.9 m3。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 1座, 尺寸: 6.5mx6mx5m.有效容积: 183 m3。有效水深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 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 由于沉淀池较长, 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 顺水流方向, 依次递减。因此, 沿水流方向, 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根据水质报告, 初步确定沉淀池排泥周期为0.5~2d,一次排泥时间10~15min.具体排泥时间由调试结果确定。 三、工艺调试方案 (一)调试目的和内容 调试的主要内容有: 第一, 带负荷试车, 解决影响连续运行的各种问题, 为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第二, 确定符合实际进水水质水量的工艺控制参数, 如絮凝剂最佳投加量, 助凝剂最佳投加量等。在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的前提下, 尽可能降低耗量; 第三, 确定絮凝池, 布水槽和沉淀池的排泥周期, 从而在PLC 和上位机设定参数, 确定排泥闸阀开启的时间。第四, 编制工艺控制规程, 以指导今后的运行。 (二)调试方法 1、准备工作 1)人员准备: a.工艺、化验、自控、仪表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各一人。 b.接受过培训的各岗位人员到位, 人数视岗位设置和能够进行 轮班而定。 2) 其它准备 a.收集工艺设计图及设计说明、自控、仪表和设备说明书等相 关资料。 b.检查化验室仪器、器皿、药品等是否齐全, 以便开展水质分 析。 c.检查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尺寸、标高是否与设计相符, 管

水处理沉淀工艺汇总

水处理沉淀工艺汇总 针对沉淀是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单元,对沉淀工艺的进展方面进行了论述,主要介绍了平流式沉淀池、蜂窝斜管填料沉淀池、高密度沉淀池、拦截式沉淀池的特点和优点,旨在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 目前,国内外的给水处理工艺大多采用沉淀(澄清)过滤和消毒形式,其中沉淀部分对原水中悬浮物的去除显得尤为重要。沉淀池作为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主要设施之一,在水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纵观沉淀构筑物的发展可以发现,在20世纪6O年代以前主要采用平流式、竖流式和辐流式沉淀池,60年代起各种澄清池盛行一时,70年代后,主要是斜管、斜板及复合型沉淀池。沉淀构筑物形式的改进提高了沉淀分离的效率。沉淀池的设计和开发都是围绕怎样增加沉淀面积和改变水流流态这两方面进行的。沉淀池的设计总是以提高沉淀池的沉降效率为目的。 提高沉降效率有两种方法: 1)缩短颗粒的沉淀距离、增大沉淀池面积,斜管沉淀属这一类; 2)增大矾花颗粒的下沉速度,通过采用高效絮凝剂和优化絮凝工艺来实现。 1平流式沉淀池 平流式沉淀池是目前我国大中型给水厂使用最广泛的池型,具有结构简单、管理方便、耐冲击负荷强等优点。平流式沉淀池为矩形,上部为沉淀区,下部为污泥区,池前部有进水区,池后部有出水区。经混凝的原水流入沉淀池后,沿进水区整个截面均匀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流向出口区。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沉积的污泥定期排出池外。 2蜂窝斜板(管)沉淀池 蜂窝斜板(管)沉淀是把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一般为60。)的众多蜂窝斜板(管)组件置于沉淀池中。水流可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流动,颗粒则沉于底部,而后自动滑下。从改善沉淀池水力条件来分析,由于沉淀池水力半径大大减小,从而使雷诺数R大为降低,弗劳德数大为提高,满足了水流稳定性和层流的要求。为了进一步提高沉淀效率,许多改良型的蜂窝斜板(管)沉淀池应运而生。 蜂窝斜管填料特点

污水处理絮凝剂

污水处理絮凝剂 一、概述 造纸生产中用水多、消耗化学药品多、污染非常严重,在造纸工业中的污水处理剂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助剂。污水处理最常用的是絮凝沉淀剂。 絮凝剂是能使溶胶变成絮状沉淀的凝结剂。絮凝剂能使分散相从分散介质中分离出絮状沉淀,其凝结作用称为絮凝作用。用于促进废液中废物沉降、过滤、澄清等过程的普通絮凝剂,包括无机物和有机高分子。两者可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但配合使用比单独使用效果更佳。 1.絮凝原理 制浆造纸的废液中所含杂质范围很大,从呈稳定的胶体状态的杂质,到只有流动状态下的悬浮,以至在静止时沉淀的较大颗粒等杂质。它们在水中不容易沉淀,必须添加药剂改变物质的界面特性,使分散的胶体聚合,然后形成大颗粒,使这些胶体粒子易于沉降或浮上分离,此过程称为絮凝。在废水处理中,水中胶体粒子多数带负电荷,这些带负电荷的粒子吸引水中的阳离子,而排斥阴离子,这也是胶体粒子得以稳定的原因。因此,在胶体粒子表面附近,阳离子浓度高,阴离子浓度低。这样胶体粒子表面形成Zeta电位。絮凝剂多为电解质,加人水中电离出带相反电荷的部分与腔体粒子的电荷中和,粒子间斥力作用也随之消失,便可形成大颗粒而沉降,水即可澄清。一般认为,如果将粒子表面Zeta电位降到±5V,可以得到良好的絮凝效果。由此看出,微小粒子聚集形成大颗粒的絮凝作用是由于静电力、化学力或机械力的作用或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就是一般絮凝的原理。 2.絮凝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絮凝过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 ①向废水中添加絮凝剂;②絮凝剂在液体中扩散;③为了使絮凝剂和悬浮物粒子接触而进行搅拌;④为了使接触后的粒子成为大而重的颗粒而进行的搅拌。实际上这些阶段有的也很难分开。 从以上过程看,絮凝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所以,影响因素较多,除了废液中胶体粒子的种类、胶体粒子的大小、表面特性、胶体粒子的浓度和絮凝剂的种类与特性等因素外,还包括溶液的pH值,共存物质(特别是盐类)的种类和浓度,反应温度和温度变化,搅拌的方法及絮凝剂用量等等。 总之,胶体粒子的絮凝是较复杂的过程,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对实际废水进行絮凝试验,选出最佳絮凝剂及其絮凝条件。 从诸多因素影响来看,只要废液和絮凝剂一定,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胶体粒子浓度和搅拌条件。胶体粒子越浓,粒径犬小越不均匀,粒子间接触的几率越大,絮凝效果越好。同时搅拌仅对絮凝效果有很大影响。为了便于胶体粒子与絮凝剂有良好的接触,搅拌越剧烈效果越好。而在絮凝颗粒生长过程中,搅拌太剧烈则使颗粒破坏或长不大,此时则应缓慢搅拌。所以絮凝过程中,加入絮凝剂后搅拌应先快后慢。加入絮凝剂在溶液中电离出离子的电荷和絮凝剂的用量也影响很大。一般电离出离子电荷越高,浓度越大,絮凝效果越好。 除化学法外,造纸厂废水处理还可采用机械法、沉降法、过滤法、离心分离法、生物化学法等,且各种方法均有一定的效果。废水应用何种方法处理,需要根据其中所含物质的成分及浓度、要求净化的程度、排放标准、回收废物的综合

(完整word版)絮凝沉淀池调试方案说明

山西三维絮凝沉淀池预处理工艺调试方案山西三维循环排污水项目前期预处理系统采用原水池+穿孔旋流絮凝池+斜管沉淀池处理工艺,设计规模为350m3/h.设计处理能力要求为:悬浮固体SS去除率为90%,出水浊度满足后续过滤器进水要求。 一、主要预处理工艺流程 流程说明:原水进入穿孔旋流絮凝池,通过上下交错的方孔,顺序流出至布水槽。再通过布水槽下部的穿孔花墙均匀出水进入斜管区,水流通过斜管缓慢上升,絮凝杂质在斜管上沉淀下落进入排泥斗,经过沉淀后的水通过斜管进入清水区,清水通过穿孔集水槽汇入集水总渠,最终流入原水池。 二、主要构筑物及设计参数 (1)穿孔旋流絮凝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进水量为350m3/h,1座,6格.长X宽X高:4mx6mx5m,每格尺寸1.8mX1.9m,四个角填成三角形,其直角边长为0.3m. 絮凝池孔口流速应按由大变小的渐变流速计,起端流速适宜为0.6~1.0 m/s,末端流速宜为0.2~0.3 m/s。絮凝时间按10min 计。 (2)布水槽 采用穿孔花墙均匀布水,共上下2排,每排9个方孔,方孔尺寸200X200. (3)斜管沉淀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长X宽X高:9.1mx6mx5m, 穿孔管排泥。设计排泥量为42 m3/d.设计液面上升流速v=2mm/s,颗粒沉降速度u0=0.3mm/s。斜管沉淀时间5min。初步设计排泥周期为1d/次。每个沉淀池排泥斗容积为0.9 m3。 (4)原水池 钢筋混凝土结构,1座,尺寸:6.5mx6mx5m.有效容积:183 m3。有效水深4.7m. (5)设计排泥周期 与沉淀池相比,絮凝池及布水槽污泥量相对较少。排泥周期相对较长。就斜管沉淀池而言,由于沉淀池较长,沉淀池进水端积泥较多,顺水流方向,依次递减。因此,沿水流方向,前两个排泥管排泥周期小于后面几个排泥管的排泥周期。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

中药絮凝分离技术是将絮凝剂加到中药的水提液中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絮凝作用以及无机盐电解质微粒和表面电荷产生凝聚作用,使许多不稳定的微粒如蛋白质、锰液质、树胶、鞍质等连接成絮团沉降,经滤过达到分离纯化的目的。使用絮凝剂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无毒,操作简便。絮凝剂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但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壳聚糖澄清剂。中药提取普遍采用水提醇沉法作为去除杂质的分离手段。水提醇沉是中药制剂的传统工艺,但醇沉工艺存在一些不足:如有效成分损失严重、成本高、成品稳定性差、生产周期长、劳动强度高等。醇沉过程对某些药效成分的严重损失,难以保证制剂的有效性。絮凝分离技术与之相比则具成本低、操作安全简单、分离效果好的特点。如壳聚糖作为絮凝剂,以电中和及吸附方式沉降带负电荷的蛋白质、粘液质,鞣质等胶体粒子,达到澄清药液、去除杂质的目的。但澄清剂的使用需要慎重,沉淀物为何物,对有效成分有无影响都是需要研究的向题。在絮凝沉淀过程中可以加人交流电场或直流电场强化,即电场絮凝。电场絮凝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用量,增加絮凝体的大小和强度,缩短絮凝时间。电场絮凝不但可以用于混悬液的液固分离,亦可以代替部分乙醇沉淀等过程。文献报道,如:吕定刚比较了乙醇沉淀法和壳聚糖澄清剂对玉屏风口服液的澄清效果,结果两种澄清工艺的澄清效果、制剂稳定性相似;壳聚糖澄清剂对黄芪甲苷和多糖含量基本无影响;乙醇沉淀法在使制剂总固体物含量明显减少的同时,也使多糖含量显著降低。除了少数中药品种外,壳聚糖适用于大部分单味中药浸提液,起到一定澄清作用,保留其中大部分有效成分,并能明显提高多糖和有机酸的转移率;不残留于提取液中;安全无毒,操作简便,无需增加设备投资;其提取液不吸潮,便于制剂。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中药絮凝技术比传统的醇沉工艺有明显的优点,是现代中药制药工艺改革的一个方向。

几种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解析

几种常见的水处理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解析随着我国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大量生产性和生活性污水排放量剧增,如不加以处理直接排放,将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污.水处理领域中的治理方法很多,主要有生化法、絮凝沉降法、吸附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和化学氧化法等,其中絮凝沉降法是应用广、成本低的常用处理方法,而高效能的絮凝剂沉降处理过程关键在于恰当地选择和投加性能优良的水处理絮凝剂,因此,了解和比较各类絮凝剂的絮凝特征、相适应的水质条件以及絮凝过程中搅拌强度是非常重要的.本实验从胶体化学基本观点出发,结合一系列试验,综合分析聚合氯化铝、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常用的絮凝剂的絮凝特性,并对水中TOC去除效果进行对比. 1 实验部分 1.1 仪器与试剂 1.1.1 仪器 浊度仪(美国HACH公司);pH值测定仪(美国HACH公司);3型N电位仪(包括电泳槽、显微测速装置、时间跟踪器和中央数据处理显示器);COD测定仪(5000A,日本岛津);DC-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 1.1.2 试剂 三氯化铁;聚合氯化铝;硫酸铝;盐酸(AR级):北京化工厂;氢氧化钠(AR级):北京化工厂. 1.2 实验方法 (1)浊度水配制:配浊试验用水取自当地水库,配浊粘土取自水库上游,取回的粘土和水充分混合,静置2h后,取上层悬浮液,浊度为10NTU. (2)在DC-506型六联浆拌式搅拌机上进行搅拌(该机能够一次设定9种不同转速,絮凝过程自动完成,具有参数记忆、计算、显示功能,如水温、转速及相应的水力梯度G值的计算),每次可同时做6个水样,每个水样水量1000mL,并用1mol/L的HCl溶液和1mol/L的NaOH溶液调节溶液pH值至预定值.在快速搅拌状态下(120~180r/min)投加絮凝剂,搅拌1min后立即取样,在电泳仪上测定N电位和电泳迁移率EM值,然后继续慢速(40~90r/min)搅拌20min后停止,沉淀20min,用浊度仪测上清液的剩余浊度RT. 2 结果与讨论 2.1 絮凝剂的投加量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从图1、图2中可知,对一定浊度的水质,PAC、三氯化铁和硫酸铝3种絮凝剂都存在最佳投加量.在配水浊度为10NTU、pH值为8.16、水温为19.5e条件下,聚合氯化铝(PAC)、三氯化铁和硫酸铝最佳投加量(剩余浊度为0.5NTU以下)分别为2mg/L(以Al2O3计)、8mg/L(以FeCl3计)和2mg/L(以Al2O3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