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2021届高三地理复习专题讲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判断方法

一、专题讲解

1.区域环境人口容量的分析法

看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看科技、教育、经济条件:影响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这些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看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看区域消费水平: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水平也较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2.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

(1)区别:环境承载力大于环境人口容量。

(2)联系:一个地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数量,即最少资源的环境承载力为环境人口容量。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二、同步训练

1.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A.甲省B.乙省

C.丙省D.丁省

[思维探究]

[答案] C

下表是江苏省各设区市环境承载力指数(数值越大,反映环境承载力越高)。据此完成2~3题。

2.据表可知( )

A.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B.经济环境承载力:苏北>苏中>苏南

C.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D.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

答案 C

解析据表可知,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A项错误;经济环境承载力是苏北<苏中<苏南,B项错误;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是苏南>苏中>苏北,C 项正确;环境承载力苏南、苏中、苏北地区不会相等,D项错误。

3.提高苏北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有效途径最主要的是( )

A.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

B.加强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

C.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对外开放程度

D.加强生态建设,保护青山绿水

答案 C

解析发展公共服务事业,改善人居生活环境,可提高苏北社会生活环境承载力,A项错误;加强资源开发,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不利于经济环境承载力的提高,B项错误;加强区域协作,提高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提高苏北经济环境承载力,C项正确;加强生态建设,保护青山绿水,可提高苏北自然资源环境承载力,D项错误。

贵州省晴隆县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据此完成4~5题。

4.制约茶马镇茶际村一组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

A.土地资源B.淡水资源

C.气候资源D.能源资源

答案 A

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马镇茶际村一组是一个“困”在石头中的苗族寨子,表明茶际村一组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故A项正确。

5.导致茶际村一组整体搬迁的主要因素是( )

A.生态环境B.经济发展

C.政策扶持D.社会文化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可知,茶际村一组已经纳入当地整体搬迁计划,表明政府开展当地整体搬迁,这是政府政策扶持,故C项正确。

6.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1)读图甲,说明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面临的人口问题。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对人口容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上海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2%(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人口老龄化。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宁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数据。

(1)分析西宁市环境人口容量高于青海省其他城市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青海省2000~201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自然条件恶劣,科技水平较低,但西宁位于湟水谷地,海拔较低,气温较高,自然条件相对优越;作为青海省省会,科技水平等社会经济条件比本省其他城市优越。第(2)题,表中数值反映青海省的少儿比重下降,劳动力适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

答案:(1)位于河谷地区;气候条件较优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

(2)变化特点:出生率下降,人口增长缓慢;劳动力年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进程加快。

有利:劳动力较丰富,社会抚养比下降;不利:就业压力加大。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1.4 地域文化与人口04课时作业 湘教版必修2

课时作业 04 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地理环境是息息相关的。读中国现代辛辣指数分布区比较图,回答1~2题。 1.“四川人怕不辣,湖南人不怕辣”,其喜辣、食辣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特别适于种植辣椒 B.气候潮湿,辛辣可祛湿 C.昼夜温差大,辛辣可驱寒 D.宗教信仰及传统饮食习惯 【解析】四川和湖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较潮湿,辛辣可祛湿。 【答案】 B 2.图中辛辣指数分布区涉及的省区都( ) A.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上 B.位于中国东部经济地带 C.位于长江流域 D.位于湿润、半湿润地区 【解析】图中陕、川、渝在西部经济地带,鄂、湘在中部经济地带,B项错误;粤在珠江流域,京、鲁等也不在长江流域,C项错误;陕西省有些地区位于半干旱地区,D项错误。 【答案】 A 联合国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在102至107之间,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2012年中国总人口为13.54亿人(不含港澳台数据),比上年末增加669万人。其中,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7.7。据此回答3~4题。 3.造成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调的原因有( ) ①婚姻的地域范围空前广阔②“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③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④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 A.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 【解析】虽然我国“重男轻女”的传统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在一些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存在,从而出现人为控制选择性生育的现象,导致性别比严重失衡。 【答案】 A 4.目前,解决性别比严重失调最切实可行的措施是( ) ①提倡计划生育,少生优生②改变传统的农业社会生产方式③加强各地区之间的交流④严禁医疗机构非医学上的胎儿性别鉴定⑤加强对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的管理⑥树立“生男生女一样好,女儿也是传后人”的新风尚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④⑥ D.①②④⑥ 【解析】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目前”“最切实可行”。此题易错选②,改变性别比失衡现状,通过发展生产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可以完成,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日之功,需要很长的过程。而④⑤⑥项近期就可实现。 【答案】 B 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顺利举行,各国运动员齐聚北京。在此期间,通过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高考一轮复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 量选择题专题训练 不同地区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下图为不同因素在不同时期对应的人口规模变化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丁四个要素对应正确的是 A.甲—自然资源B.乙—生活消费水平C.丙—社会生产力D.丁—人口迁入 2.要提高我国东部地区环境人口容量,可行的措施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住房建设C.人口大规模迁出D.加强科技应用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4.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5.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6—7题。6.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B.淡水资源C.地形地势D.科技水平 7.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入部分人口 兰州市地处黄土高原、蒙新高原、青藏高原三大高原的交界处,位于两山中间,黄河穿城而过。下表为兰州市人口容量总结表(单位:万人)。据此,完成8—9题。 8 A.311;345B.207;344C.227;338D.207;338 9.为增大人口容量,兰州市可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A.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容积率B.治理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C.跳出河谷,开发新的城市用地D.发展科技,提高开放程度 10.下图是N、M两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关于两类国家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N类国家因环境人口容量潜力大而人口增长快 B.M类国家因人口数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而导致人口萎缩 C.N类国家因资源十分丰富所以环境人口容量大 D.M类国家因经济、科技发达所以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我国西北地区海拔高,地势高低起伏,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植被大部分为荒漠,是目前我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2世界地理分区考点 01东亚及日本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2世界地理分区考点 01东亚及日本 【基础知识梳理】 一、东亚地区概况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气候:季风气候显著,东部为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3.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多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4.经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和季风水田农业;西部以畜牧业为主;世界重要水稻、茶叶、蚕丝产区。 二、日本

【考点】 1.日本农业发展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1)农业单产高:水稻产量自给甚至出口 ①自然原因: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为平原地区的水稻种植提供水热保证。

②社会原因:农业生产方式大多采用小型农业机械;发展水利,合理施用化肥;发展生物技术,精耕细作,以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 (2)渔业发达:捕鱼量排世界第一 ①自然原因: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于日本北海道附近的海域,寒暖流交汇,可使海水发生扰动,上泛的海水将营养盐类带到海洋表层,使浮游生物繁盛,进而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渔业资源丰富,故形成世界著名渔场——北海道渔场。 ②社会经济原因: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需求大。 2.“三湾一海”工业带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的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和濑户内海沿岸。原因: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且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节省了陆上运输和储存的时间和费用,降低成本;且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即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典例分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东亚部分区域图。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新高一预习:高一地理人口与环境知识点 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原始型(高高很低)传统型(高较高较低)过渡型(高低高)现代型(三低) 世界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2.2%)、死亡率(0.9%)、自然增长率(1.4%) 中国人口自然变化(2019年)出生率(1.34%)、死亡率 (0.64%)、自然增长率(0.7%) 人口自然变化典型地区欧洲的德国和匈牙利(负增长)、非洲(2.4%)、拉美 人口数量的变化自然增长(出生率—死亡率)、机械增长(人口迁移:迁入-迁出) 生育率指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与育龄妇女(15-49岁)数之比环境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生育率(主要是社会环境因素)、死亡率(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资源和环境压力增大、环境污染加剧(但不是主要原因) 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所能承载或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对外开放、文化、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合理容量某地区最适宜人口的规模(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16亿(人口承载量),8-9亿(合理容量)

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环境因素原生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地方病)次生环境因素(污染、食品、疾病) 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影响人们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主要因素) 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缓解人口压力,加强与外界的联系),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力) 历史上我国的人口迁移“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大迁移,使南方人口首次超过北方人口。 八十年代中期前人口净迁出地区辽宁、山东、上海、四川我国人口迁移的现状和原因从农村到城市,从内地到沿海和工矿区。务工和经商为主。

高中地理 1.3《人口的合理容量》同步训练 新人教版必修2

《人口的合理容量》 一、选择题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②P'为环境承载力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2.图示反映了()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我国黑河至腾冲一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宏观分布格局,被地理学界称为“胡焕庸线”。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国人口分布的宏观格局不仅没有变化,而且“东多西少”的现象更加突出。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下列各地区中,人口合理容量最高的是() A.青藏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内蒙古地区D.新疆地区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东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我国西部的实际人口数量低于人口合理容量 C.若实际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当地自然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 D.若实际人口数量等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人口与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有区别,但两者也有正相关的关系。中国西部环境人口容量小,因此人口合理容量肯定也小。相反,我国东部环境人口容量大,人口合理容量也大。因此,长江中

下游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相对较高。从我国目前实际人口数量看,无论是东部还是西部,人口数量均已超过人口的合理容量。若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则会对自然资源造成破坏。据此回答5~7题。 5.与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因素是()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人口的消费水平 D.地区对外开放程度 6.下列因素中,会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有() ①人口的消费水平②资源和科技发展水平③社会政治制度④婚姻、生育观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原始社会的环境人口容量() A.比现在小的多B.比现在大的多C.与现在相当D.无法比较 广州提出到2020年末把常住人口控制在1 500万以内,应该说,这“1 500万”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据此回答8~9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人口容量 B.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9.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广州应() ①超出本地区范围过度索取资源,发展生产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下表,回答10~12题。

2019届高考地理大二轮复习 微专题八 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学案

微专题八气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Z 知能整合hinengzhenghe K 考题调研aotidiaoyan (2018·甘肃兰州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蓝莓,果实颜色极具吸引力,好吃又兼营养保健功能而深受消费者喜爱。我国东北地区分布有野生蓝莓,果实品质优但产量低;在引进国外优良品种的基础上,现已培育出七十多个品种,这些蓝莓品种的共性是生长环境喜湿怕旱,主要差异是耐寒程度,例如,生长在我国东北地区的蓝莓可耐零下35℃低温,但极端天气下,当地气温可能会出现超低温,农民经常人工堆雪以防冻害;蓝莓植株高度有的品种达1.5米左右,有的品种仅0.3~0.8米。下图分别示意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冬、夏季山谷、山顶气温日变化。 (1)据图,指出山谷和山顶冬、夏季气温及其日变化的差异。 (2)说明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的原因。 (3)分析在半山坡的野生蓝莓比山谷种植的蓝莓不易受到冻害的原因。 (4)简述当地果农采用人工堆雪方式防止蓝莓冻害的原因。 【答案】(1)冬季: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 夏季: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 (2)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因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3)冬季(尤其是夜晚),太阳辐射减弱(夜晚没有),(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冷空气将山谷原来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

温相对较高,在此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积雪)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缺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堆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 【解析】(1)根据图示曲线,左图是冬季气温曲线,山顶气温高,山谷气温低。气温日较差是一日中气温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山谷气温日较差大,山顶气温日较差小。右图是夏季气温曲线,白天山谷气温高,夜晚山顶气温高。山谷和山顶气温日较差均较大,山谷变化更大。(2) 大兴安岭蓝莓主要种植在山谷、洼地,主要从水分、热量、土壤角度分析。结合上题分析,山谷和洼地夏季气温高,热量充足。山谷和洼地有河流和丰富的地下水,土壤湿润。山谷和洼地土层沉积深厚,土壤肥沃。(3)冬季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减弱,夜晚山谷两侧的山坡降温快,山坡近地面的空气受冷收缩下沉至谷底,谷底的气温低,易受冻害。冷空气将山谷原来的暖空气抬升至半山坡,使得半山坡气温相对较高,所以半山坡生长的野蓝莓不易受到冻害。野生蓝莓长期生长在本地,对当地气候变化适应性强,不易受冻害。 (4)东北地区冬季降雪量大,当地莓植株高度较矮,约0.3~0.8米,容易人工堆雪覆盖。冬季时堆雪覆盖,可以减少地表热量的缺失,又可阻隔冷空气直接侵袭蓝莓树体和土壤。积雪较蓬松,孔隙多,孔隙中的空气对地面和树体具有保温作用。从而减少了冻害发生。 G 归纳拓展uinatuozhan 1.气温影响农作物的分布、品质 (1)气温高——生长周期短——上市时间早——价格高。 (2)气温低——生长周期长——上市晚——品质好——价格高。 (3)昼夜温差大——品质好。 2.温度高低对农作物的影响 农作物生长的三基点温度指农作物生长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 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农作物生长发育停止,在最适温度时,农作物生长速度最快。在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时再升高或降低,农作物开始出现伤害甚至致死。

(完整版)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高中地理关于人口与环境的模拟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2016·山东潍坊高三第一次模拟)空巢家庭是指老人独居的一种现象,当前我国城乡家庭空巢率超过五成以上。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展开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图1示意不同政策下的人口总量变化趋势,图2示意不同政策下的据此完成1~3题。 1.近年来,我国“空巢家庭”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差别 B.家庭原因 C.计划生育 D.个人原因 2.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政策相比,0~14岁人口将增加约() A.0.2亿 B.0.7亿 C.1.0亿 D.1.3亿 3.“全面二胎”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 A.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 B.家庭负担持续加重 C.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 D.有利于扩大内需 解析第1题,空巢老人是指子女离家后的中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水准的加深,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空巢老人”现象迅速增加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生育,所以C准确。第2题,预计到2040年,实施“全面二胎”政策与“单独二胎”

政0~14岁人口将增加约0.7亿,所以B准确。第3题,“单独二胎”政策实施将缓解人口老龄化状况,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但不 能解决男女比例失衡问题,影响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有利于扩大 内需,所以D准确。 答案1.C2.B3.D (2015~2016学年济南高三质量调研考试)下图为2010年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地区差异。读图,完成4~5题。 4.关于2010年我国人口特征的叙述,准确的是() A.全国老年人口数量超过2亿 B.沪宁杭人口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 C.上海市老年人口数高于山东 D.青藏高原地区人口平均年龄 5.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原因是() A.生育意愿低 B.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 C.人均寿命长 D.大量老年人迁往西部 解析第4题,据图计算可知,全国老年人口数量未超过2亿,故 A项错误;据图B项准确;上海市老龄化水准高于山东,但老龄化人口的数量低于山东,故C项错误;青藏高原地区人口老龄化水准最低,故平 均年龄最低,D项错误。第5题,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在重庆和四川,主要是人口迁移造成的;为了获得更好的就业,改善生活的条件,增加收入,大量年轻人外出务工,老人和孩子留守,故B项准确,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 本节的主要考点在于人口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要关注人口数量的增长,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要关注人口增长对资源需求量带来的压力,也要关注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的社会问题。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的合理容量,供大家参考。 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1、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报政府和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简单的说:环境人口容量是指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 3、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因素之间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 科技发展水平决定开发数量 资源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 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数量最主要因素 在各因素中,科技发展水平与华努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资

源与环境人口容量成正相关关系。 4、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稳定性。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1、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简单的说:人口的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的适度人口或理想人口。 2、人口的合理容量意义:对于制定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又总要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对整个世界来说: (1)国际社会要倡导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要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 (2)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3)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地区持续发展战略,既保持良好生态平衡,又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附注: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人口的合理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应适宜保持多少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是讨论一个地区可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一般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

师说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强化练 一、选择题 武汉光谷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据此回答1~2题。 1.武汉光谷企业布局的原则是( ) A.靠近市场 B.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C.水陆交通便利 D.靠近原料产地 解析:武汉光谷是我国在光电子信息领域参与全球竞争的标志性品牌,是高新技术产业,受技术因素影响最大。故选B。 答案:B 2.关于武汉光谷工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企业生产规模大 B.产品主要供应湖北及周边省区 C.产品更新换代较快 D.生产成本中,工人工资所占比重很大 解析:高新技术产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产品面向全球,在生产过程中科技投入比重最大。产品更新换代快是高新技术产品的特点。 答案:C 创意产业通常包括广告、时尚设计、电影、数码娱乐、音乐、表演艺术、出版业、软件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和文物交易等。下图是北京市创意产业集聚区分布略图。读图,完成3~4题。 3.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 ) A.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B.集聚分布在高等院校周边 C.集聚分布在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地区 D.具有向沿江沿湖分布的趋势 解析:从图中可直接看出北京创意产业分布特点是集聚分布在中心城区及其周边。 答案:A 4.北京创意产业集聚区形成的区位优势有( ) ①水陆交通便利,网络通信发达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③更加接近市场,可快速获取信息 ④劳动力廉价,运营成本低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解析:北京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区域内河流径流量小,所以水运能力差;北京是我国古都之一,因此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北京科技水平高,人口众多,创意产业消费市场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微专题15 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环境人口容量 一、单选题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6,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口密度约为全国的1/10。据此完 成1~2题 1.制约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短板是 A.耕地资源B.草场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 2.为提高新疆环境人口容量,目前下列措施较合理的是 A.调整农业结构,提高灌溉技术B.发挥光照优势,扩大水稻种植 C.出台优惠政策,促进人口的迁入D.降低区内人们生活与文化消费水平 20世纪30年代,一场大旱灾使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及其附近地区赤地千里,许多农民举家逃离,大部分向西迁往加利福尼亚州。据此完成3~4题 3.最适于用来解释俄克拉荷马州人口迁移的因素是 A.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B.交通通达性提高 C.环境人口容量变化D.经济区域专业化发展 4.依据材料分析下列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时期,人们估计的环境人口容量差别不大 B.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理想的人口规模 C.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科技发展水平 D.合理的人口容量和环境承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对当前自然、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下图为不同气候区世界人口容量测算柱状图,读图完成5~7题 5.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A.社会经济B.地形C.生产技术D.生物资源 6.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热带雨林气候D.沙漠气候 7.2011年日本的人口密度达到335人/平方千米,远超过该国的环境承载力,但其居民生活水平高,原因是该国 A.居民消费水平低B.科技发达,资源利用率高 C.矿产资源丰富D.位于季风气候区,人口容量大 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EBC)是指一定区域内,某一时期该地区环境承载力(ECC)与实际的环境承载量(ECQ)之间的差值。如表为成都市2019年单要素环境承载力相对剩余量统计表,据此回答8~9题 8.2019年,各省市人才争夺硝烟不断,西安、南京、杭州、天津等地落户条件再度降低。成都作为西部地区经济贸易中心当然不甘示弱。若短期内成都人才落户政策得到积极响应,则 A.ECQ不变B.ECC降低C.EBC降低D.EBC增加9.成都市 A.环境人口容量为109万人 B.经济人口总量为826万人 C.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要素是产业结构 D.提升森林资源利用率可提升环境人口容量 读“中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对我国各地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估算的部分数据”,完成10~11题 10.造成两地区土地生产潜力差异的原因是 ①光照②地形③土壤④热量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青藏地区环境人口承载力的特点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承载力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承载力小

【范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

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人口合理容量www.5y https://www.360docs.net/doc/b88472997.html,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 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 2自然资源(必须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直接利用的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3自然资源的分类: 一(1)矿产资源:它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水资源:淡水储量只占世界总水量的2.535左右,而可利用的淡水储量只占淡水储量的0.03%左右。 (3)土地资源: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2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正在显著缩小。我国土地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4)森林资源(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的作用):森林的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候反常事件增多。 二无限性资源(一定时间内超越技术水平以上的)和有限性资源 有限性资源又包括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即可再

生但需要一定的时间)若过度开发,可再生资源有可能变为不可再生资源。 (注:科技开发水平决定开发资源的数量文化消费水平决定消耗资源的数量)4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5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注:重点阅读P14页,区分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及环境承载力的含义,了解三者的联系即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6人口容量(最高人口数量)的影响因素:(1)与自然资源储量(首要因素)成正比(2)与科学技术水平成正比(3)与地区开放程度成正比(4)与人类的文化生活消费水平成反比 7分析地区人口容量需要考虑的因素: (1)气候的两要素气温影响农作物的热量,降水影响其水分(2)地形(3)经济,科技水平和开放程度(一般不提及文化消费水平)我国西部地区人口容量低的原因:(1)气候干旱,水源缺乏且多高原山地地形,耕底面积小(2)深居内陆,对外开放程度低(3)经济和科技水平低,人口受教育水平低,对人口容量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我国东部地区人口容量高的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0西北地区题

2019届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20西北地区题【基础知识梳理】 一、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1、地形: 2、气候与植被

(1)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递减-经度地带性明显: (2)特征:地处内陆,降水少,冬冷夏热,年日温差大。日照强,多大风。表现出来典型的大陆性特征。 3、河流: 河湖稀少,绝大多数是内流河、内流湖,流量少,季节变化大,冬季出现断流现象。

二、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重要牧业区和灌溉农业区 (1)农业生产条件: Ⅰ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云量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②牧场广大,宜农荒地多。 ③新疆、河西走廊有冰川融水灌溉,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有黄河水灌溉。 Ⅱ不利条件:①冬长夏短,寒潮影响大,春季沙尘暴频发。 ②降水少,蒸发强,农业需灌溉,灌溉水源不足。 ③地表植被差,荒漠化严重,河套平原、宁夏平原盐碱化严重。 (3)发展农业应解决的问题 ①发展节水农业,注意节约用水;②要防止土地荒漠化,保护生态环境; ③要执行计划生育;④排灌结合 (4)新疆特色农业 长绒棉、甜菜和多种瓜果是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 2、生态环境问题:

3、新疆的黑白战略: “黑”—石油:“白”—棉花: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I.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③提供就业; ④促进经济,缩小差距。 Ⅱ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⑤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⑥清洁能源,改善环境质量; ⑦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经典试题专练】

我国西北地区受海陆位置影响,形成了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地理环境。据此完成1—2题。 1.西北地区多内流河,其主要补给是 A.雨水补给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C.高山冰雪融水补给D.地下水补给 2.西北地区自然景观以草原和荒漠为主的根本原因 A.地形起伏大,高原山地广B.远离海洋,深居内陆 C.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逐渐变干D.植被稀少,植被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小3.下图是我国西北某地古绿洲与现代绿洲分布变化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绿洲是指沙漠中具有水草的绿地。它多呈带状或块状分布在河流或井、泉附近,以及有冰雪融水灌溉的山麓地带,绿洲地区也是当地人口的主要聚居区。材料二近几年来,于田县大力发展红枣种植业,特别是优良品种骏枣的种植面积大规模增加,成为于田县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涌现出了新疆昆仑山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于田中天圣果果品有限公司等大型红枣种植和加工企业。 绿洲分布变化示意图

((湘教版))高二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可编辑修改word版)

选修VI《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第一节环境概述 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是指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社会和物质条件的综合体。 2.环境的分类: A.按属性: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环境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2.社会环境因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三、环境质量 1.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分类:大气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土壤环境质量等 第二节环境问题概述 一、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使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并对人类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和破坏的问题。 2.分类: A.原生环境问题:由自然力或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原生环境问题。 B.次生环境问题: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问题称为次生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 生态破坏。 二、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1.原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危害:A.威胁生态平衡B.危害人类健康C.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污染:气候变暖、酸雨污染、臭氧层破坏等。 2.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特点:突发性;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第三节人类与环境 一、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 A.人类依赖于自然界而生存和发展; B.人类可以改造环境,环境又反作用于人类 二、人类对自然态度的演变 对自然的态度:依赖自然 1.采猎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部分生物资源遭到破坏 对自然的态度:改造自然 2.农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区域性环境问题出现 对自然的态度:征服自然 3.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环境问题蔓延的全球 对自然的态度:善待自然 4.后工业文明时期:产生的环境问题:全球性环境问题亟待解决 三、人类与环境问题的和谐 1.尊重和善待自然 2.关爱人类并尊重个人 3.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 第二章自然资源保护 第一节自然资源与主要的资源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涵义 1.概念:自然界中的各种物质和能量,只要他对人类有用的,都属于自然资源。 2.分类 可再生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太阳能、风能、A.按照是否潮汐能 再生或恢复:非可再生资源: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 二、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水资源问题 A.表现:水资源短缺 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使用水量加大 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匀 B.形成原因:水资源浪费和污染严重 流域植被和湿地破坏严重 2.土地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用地减小、耕地资源缺乏、土地浪费 人口增长 水土流失和土地退化 B.形成原因土壤次生盐碱化 潜育化以及环境污染 城市、公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的不断扩大 3.矿产资源问题 A.表现:人均拥有量低、后备资源不足、生产能力下降、面临着枯竭、矿区环境污染 人口增长 B.形成原因总量不足 浪费严重 开采时间过长 第二节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一、石油资源耗竭与应对措施 石油是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 1.石油资源潜在危机分析对石油的消费量不断增加 很难寻找石油的替代品,石油缺乏阻碍经济增长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习题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四节课后检测知能提升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 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主要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②地域文化体现人类对自然的利用和改造状况,如有人称东亚为“稻米文化”③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呈正相关关系④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相对稳定性 A.②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解析:选A。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地域文化是不同的,这可以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也可以体现在物质文化方面,①错误。地域文化中“地域”的范围可大可小,地域范围的大小与其重要性并不都呈正相关的关系,③错误。 2.对下图解释正确的是() A.早婚使妇女生育年龄提前,生育时间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从而加快了人口的增长 B.早婚能提高出生率 C.早婚可降低出生率 D.早婚可遏制人口的增长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和分析能力。由图示可以看出婚育年龄的早晚对人口增长速度影响明显。 3.在婚俗方面导致欧美国家人口出生率一般较低的原因是()

A.早婚早育现象普遍B.宗教因素的影响 C.婚姻关系不稳定D.只生一个的国家政策 解析:选C。欧美国家由于离婚率较高,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4.下图反映了我国人口学历与平均预期寿命的关系,从中可知() A.相同学历段女性比男性的平均预期寿命短 B.高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距大于低学历段 C.各学历段男女平均预期寿命的差异没有变化 D.受教育程度越高,平均预期寿命越长 解析:选D。由图可知,不同学历的平均预期寿命均是女性高于男性,而且学历越低,男、女性的平均预期寿命差距越大。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流动人口已达2.6亿,十年间增长80%,平均每6个人中就有1个是流动人口。有数据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平均年龄不到30岁,“80后”年轻人正逐渐成为流动人口的绝对主力。据此回答5~6题。 5.材料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的新变化是() ①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 ②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 ③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 ④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6.促使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庞大的人口压力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改革开放的国家政策 D.工商业者成为光荣的劳动者 解析:第5题,我国人口流动日趋活跃,他们外出的主要目的是务工和经商。第6题,这些文化新时尚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5.C 6.B “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

2019-2020学年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作业与测评:1.3 人口的合理容量A卷

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 A卷(基础巩固) 考点题号 环境人口容量1、2、3、4、6、7、8(1)(2)(3) 人口合理容量5、8(4) 一、选择题(共7题,每小题4分,共28分)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图为某省区环境人口容量“木桶效应”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省区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 A.矿产资源B.水资源 C.土地资源D.生物资源 答案 B 解析根据木桶理论,容量的多少由短板决定。图示省区水资源能够供养的人口最少,相当于木桶的短板,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取决于水资源,B项正确。 2.推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A.新疆B.湖北C.山东D.广东 答案 C

解析该省区水资源短缺,矿产、土地、生物资源丰富,最可能是山东省,C 项正确;新疆水资源、生物资源短缺,A项错误;湖北、广东的水资源充足,B、D两项错误。 3.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 A.大力开采地下水B.加快矿产资源开发 C.提高植被覆盖率D.迅速扩大耕地面积 答案 C 解析提高该省区环境人口容量的可行性措施是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的能力,C项正确;大力开采地下水,会引发地面沉降等问题,A项错误;加快矿产资源开发、迅速扩大耕地面积不能促使水资源增加,会加快矿产资源枯竭,可能导致水土流失加重,B、D两项错误。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 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木板)图,回答4~ 7题。 4.以某地的四类要素为标准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A.8 000 B.10 000 C.6 000 D.4 500 答案 D 解析根据“木桶效应”可知,该地四种要素中最小供应量决定环境承载力。 5.下列影响我国不同省区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中相当于木桶短板的是() A.四川—水力资源B.山东—气候资源 C.黑龙江—矿产资源D.内蒙古—水资源 答案 D 解析内蒙古位于我国水资源缺乏的西北地区,制约该地区人口合理容量的“短板”为水资源。 6.下列关于“木桶”的说法最正确的是() A.根据“木桶效应”,地球的环境承载量可以无限制地扩大,因此不必担心人口过多的问题

高考地理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29 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考点热度★☆☆☆☆] 一、知识整合 1. 环境承载力 2. 环境人口容量 ⑴实质:某地环境承载力的直接反应。 ⑵制约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以及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 3. 人口合理容量 ⑴实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⑵谋求措施 世界各国、各地区发展中国家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人口规模之 内;建立公平的秩序 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因地制宜制定本区域持续 发展战略 [提示] 我国谋求人口合理容量的重要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重点考向 考向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1.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特点 2.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区 别 内涵最大人口数量最适宜人口数量 参考角度自然资源的承载力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意义生存发展 人口数量大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 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典例引领】 读长江中下游与青海、西藏地区部分资料表,完成1~2题。 1.青海、西藏的环境承载力远远低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地势高、气候寒冷 B.生态环境脆弱 C.自然资源丰富 D.生物资源少 2.西藏的人口合理容量正在减小,原因可能是 ①消费水平迅速上升②生产活动破坏了生态环境 ③青藏铁路的开通,加强了西藏与外界的联系④自然灾害的增多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解析]1.C 2.A 第1题,结合表中内容和西藏、青海地区的自然环境可知,该地区环境承载力小的原因为海拔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资源少;自然资源丰富可以提高环境人口容量。故选C。第2题,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要从消费水平、生态环境及地域的开放程度等方面考虑,开放程度越高,人口容量越大,③错。故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