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历史学名校真题

2016年历史学名校真题
2016年历史学名校真题

2016

历史学重点院校考研真题

北京大学

一、《史记·货殖列传》中节选

二、名词解释

1. 岐山周公庙遗址

2. 张家山汉简

3. 六镇起义

4. 农桑辑要

5. 俺达汗

6. 李秀成

7. 联省自治运动

8. 四人帮

三、论述题

1、陈寅恪在《论韩愈》中对唐代的评价,大概是说说唐朝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求结合史实论述。

2、论述明朝内阁的起源,并比较明清内阁的异同。

3、比较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

4、论述中国与两次世界大战关系。

考研大师兄助你历史学考研一次成功

选择考研大师兄,如同选择保研名校!

联系QQ :1377580770 欢迎咨询

2中国人民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法经

2. 给事中

3. 多伦会盟

4. 整理党务案

5. 海防塞防之争

6. 乡村建设派

1、史料分析

1、苏轼的一篇文章《人法并任》问题:用现代汉语说明苏轼的问题;解释两句话的含义:久留不易之格;封糊誊录;说说自己对解决上述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2、考的应诏统筹全局折问题:说明作者和本文的处处;说明其内容和意义;

三、分析题

1.列举南北朝走向统一的关键事件,并分析北方能够统一全国的原因。

2.明清时期的黄河治理以及政治社会影响。

3.鸦片战争前后的经世风潮。

4.说明南京政府在抗战前10年的经济建设成就。

古代汉语:

1.关于汉书列传记载的问题

2.出在孟子

3.关于皇帝出奔

3北京师范大学

一、名称解释

1. 侯景之乱

2. 道光皇帝

3. 黄埔军校

4. 民国乡村建设运动

5. 五年计划

6. 婆罗门教

7. 加尔文

8. 俄国1861年改革

9. 甘地主义

10. 《马斯特里赫条约》

二.材料题

1.材料出自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的《日知录》,论述古代刺史制度。

2.材料出自文艺复兴时期,三段材料,第一段材料出自彼得拉克,第二段,后面忘了。

三、论述

1.论述清代的民族政策。

2.五四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3.罗马帝国晚期,日尔曼人入侵,论述其对罗马帝国及西欧社会的影响(没选这题,好像是这样的)。

4.举出世界各国三种不同的工业化模式,并就其中一种从原因、过程、特点、影响分析。

4中央民族大学

一、名词解释8个

1. 盘庚迁殷

2. 猛安谋克制

3. 公车上书

4. 1924北京政变

5. 大乘佛教

6. 丕平献土

7. 戴高乐主义

8. 柯立芝繁荣

二、简答8个

1.国共是怎样实现第一合作

2.三国鼎立的原因

3.西欧封建庄园经济的组成和特点

4.伯罗奔尼撒战争原因,结果

5.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运动高涨的原因

6.约翰逊的"伟大社会"的内容

7.宋代文学成就

三、论述4个

1.唐代明代宦官产生的原因,不同表现,结果。

2.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3.九一八事变之前,国民党通过什么举措来一党专政。

4.英国的议会改革的原因,内容,影响。

5首都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三家分晋

2. 五德终始说

3. 秘密立储

4. 《讨粤匪檄》

5. 西原借款

6. 第一次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7. 苏美尔文明

8. 阿拉伯帝国

9. 重商主义

10. 海地革命

11. 国际联盟

二、材料题

1.繁体字句读;.曹魏西晋士族的升降。

2.腓力对马其顿的贡献;除腓力个人因素外,公元前4世纪马其顿崛起的其他原因。

3.俄国革命的影响;谈谈你对俄国革命开辟的现代化道路的认识。

三、论述

1.论述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2.论述中国近现代海疆问题。

3.与希腊罗马时代相比,西欧中世纪(11-14世纪)盛期,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4.评述学界关于冷战起源的研究观点,并谈谈你的看法。

6南开大学

一、名词解释(8选5,12分一个)

1. 上计

2. 竹林七贤

3. 形势户

4. 复社

5. 府院之争

6. 临城劫车案

7. 三三制

8. 八一九限价

二、论述(8选5,36分一个)

1.古史辨的学者及其所持观点,评述。

2.靖难之役及其影响。

3.秦到清的宰相制度变化及其影响。

4.述评科举制度。

5.1910年前后外蒙古和中国的关系。

6.1930年中原大战的意义。

7.抗战中国共作用和影响。

8.国民党败退台湾的原因很复杂,择一论述。

三、古代汉语(60分)

7陕西师大

一、名词解释

1. 仰韶文化

2. 古文经学

3. 秦直道

4. 九品中正制

5. 唐八史

6. 宋学

7. 行省制

8. 八旗制度

9. 《讨粤匪檄》

10. 《孙文越飞宣言》

二、简答题

1.简述春秋时代土地制度的改革

2.简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3.简述和分析"东南互保"

4.简述西安事变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三、论述题

1.论述隋唐时期时期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2.中国古代的地租形态主要有哪几种?它们的演变趋势如何?分成租与定额租相比,哪一种更先进?为什么?

3.论述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价值意义与局限性。

8西北大学

一、名词解释(古代史做前八个,近现代史后两个必做,另选六个)

1. 告缗

2. 三省六部制

3. 九品中正制

4. 唐玄奘

5. 刘知几

6. 南宋行在

7. 督抚

8. 古今图书集成

9. 傅兰雅

10. 国民党改组派

二、论述题

1.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2.论述汉唐文明的异同。

3.论述宋朝与明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及影响。

三、材料题

一段《汉书·食货志》的材料句读并翻译,汉书的特点价值。

9兰州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金文

2. 儒家

3. 淮军

4. 庐山会议

5. 罗塞塔碑

6. 布雷顿森林体系

7. 类型学

8. 四坝文化

二、论述

1.根据时间顺序,叙述田制的变化。

2.汉代陆上海上丝绸之路开辟的措施,经过,路线和作用。

3.简明扼要描述刘知几和他的著作《史通》。

4.中共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和在抗战中的贡献。

5.论述近代以来科学技术进步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6.根据考古资料论述隋唐时期的对外文明交流。

四、最后是40分的翻译题。

10复旦大学

一、名词解释,10*10

1. 三省六部制

2. 党锢之祸

3. 澶渊之盟

4. 《新青年》

5. 新生活运动

6. 癸卯学制

7. 汉莫拉比法典

8. 释迦牟尼

9. 荷马史诗

10. 权利法案

二、简答题,20*6

1.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以及另一句话(记不清了),的联系与区别。【笔者认为,这里应该是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君之茅,何非君臣】

2.两税法。

3.梁启超新史学。

4.晚清冗员问题。

5.启蒙运动。

6.日本明治维新。

三、论述题,三选二,40*2

1.皇朝都城变迁。

2.中国近代史的诸多文献资料类型,挑选你所熟悉的两类进行论述。

3.一战二战,你所获得的对战争的反思。

11南京大学(古代史)

一、名词解释(一个10分)

1. 叔向

2. 睡虎地秦简

3. 吐鲁番文书

4. 燕行录

5. 厘金

6. 行中书省

7. 市舶司

8. 天竺

9. 刀币

10. 月旦评

二、材料题

1.论语中关于刑政的内容,论述分析这种政治思想。

2.关于正德以后商品经济发展与农民比例下降。

三、论述题

1.王莽新政的内容、失败原因和长期影响。

2.中外史学界对宋朝以后停滞和发展的两种观点,分析论述之,并指出其得失。

12南京大学(近代史)

一、名词解释

1. 五口通商

2. 二次革命

3. 学衡派

4. 时务报

5. 李石曾

6. 废两改元

7. 长城抗战

二、简答

1.晚清教案频繁发生的原因。

2.概述第一次直奉战争的过程。

3.评乡村建设派运动及效果。

4.民初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三、论述

1.科举废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看表,概括晚清以来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投资的特点和影响。

13四川大学

一、材料分析题,汉书一段话,评述儒墨异同

二、繁转简,解释词语

三、①近五年关于先秦到元的创造性著作

②新文化运动的最新研究成果及著作

四、论述

1. 清初人口激增的原因,人口政策和经济发展两方面

2. 清末民初的满汉关系

四、论文:教育近代化

五、

六、

14中山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金沙文化遗址

2. 三长制

3. 长子西征

4. 奕訢

5. 建国方略

6. 中苏论战

7. 铁列平改革

8. 班田收授制

9. 黄金诏书

10. 彼得大帝

11. 欧共体

12. 水门事件

二、材料分析

1.古文,说明材料之中中书门下与安抚使的意思分析熙宁九年跟元丰八年的市舶使的演变。

2.史学理论,谈历史资鉴功能。

3.自由大宪章的签署内容与影响。

三、论述

1.论述梁启超的政治参与活动及其政治参与活动的特点(35分)

2.试评梭伦改革内容及意义(25分)

3.1900年是个什么样的世界?(30分)

15厦门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二里头文化

2. 王与马共天下

3. 科学革命

4. 芬兰化

5. 律令制国家

6. 大云经

7. 均输平准

有十个,三个忘了,欢迎补充

二、材料

1.福建经济(文言文)

2.印度种姓(英文)

三、论述

1.清朝历史地位。

2.评述义和团。

3.美国越南战争的政策。

4.评述法国革命。

16华中师大

一、名词解释10个

1. 《盐铁论》

2. 庆历新政

3. 科玄之争

4. 三反五反运动

5. 合作主义

6. 棉花革命

二、翻译

1.轮台诏的政策转折及意义。

2.明朝党争。

3.洋务运动内容及历史作用。

三、简答

1.?

2.明朝经济格局、重心南移。

3.1927-1937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

四、论述

1.?

2.清季民初社会结构和阶层结构的变化。

18清华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郭店楚简

2. 十三经

3. 新潮

4. 刘秀

5. 赣南闽西根据地

6. 维也纳会议

7. 亚历山大东征

8. 布拉格之春

9. 古巴导弹危机

10. 凯末尔

二、古文断句及其主要内容:略

三、论述题:(中国史必做一二题,三四题选一个做。世界史一二题选一个做,三四题必做)(一)1、简述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历史变化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2、关于唐宋变革论(1,2选一个做)。

(二)王芸生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凡例"中日外交关系与欧美各国有不可分离之势",举例,谈认识。

(三)宗教是反科学的。可为什么中世纪晚期,近代初期研究科学的大都是神职人员或与基督教有关的人员。

(四)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的异同。

19吉林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共和行政

2. 唐初八史

3. 好人政府

4. 一条鞭法

5. 时务学堂

6. 巴比伦之囚

7. 光荣革命

8. 神曲

9. 马歇尔计划

二、材料:

1.分封制

2.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3.梭伦改革内容,失败原因,对雅典意义。

4.关于经济大萧条的材料,提问经济危机对美国人民的影响和罗斯福新政的相关问题。

三、论述:

1.秦汉至明清中央中枢权利机构的变化。

2.论述问题与主义之争。

3.中世纪伊斯兰教对阿拉伯国家统一的影响和意义。

4.分析冷战起源。

20东北师范大学

一、名词解释:

1. 共和行政

2. 淝水之战

3. 十三经

4. 田功农时

5. 图腾崇拜

二、简答:

1.周公的历史业绩

2.汉武帝中朝内容及作用

3.明太祖集权实践活动

4.世界历史学科主要任务

三、论述:

1.清末湘淮势力崛起及其对于政局的影响。

2.二战后垄断资本的特点。

四、材料题

第一个是王安石变法,考了评价,青苗法内容,与守旧派矛盾所在。

21社科院

一、名词

1. 关陇集团

2. 黄册

3. 春秋五霸

4. 汉书

5. 里耶秦简

二、简答

1.隋唐研究的五部重要古代典籍,写出内容及其价值。

2.商朝的内外服制度。

三、论述

对明宦官干政,结合史实。

四、分析

秦国为什么最后能统一中国,结合史实分析。

五、句读及翻译

文章是资治通鉴,本纪一四,汉文帝前五,贾诩上的谏议。

2016历史学统考真题

二、名词解释

21、弭兵运动

【解析】是指春秋中期,由宋为消除战乱而发起的会盟运动。晋楚争霸激烈,中原各国受到严重的战争灾害,小国普遍厌战,后因晋楚两国疲于攻战,各想暂时休战,而由宋国发起的弭兵运动。弭兵前后共两次,第一次在前579年,第二次在前546年。弭兵运动都对春秋时期的变局产生了很大影响,是推动春秋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而"弭兵"运动的促成,也反映了宋国作为弱小国家在春秋政治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宋国外交的胜利。

22、嘉定和议

【解析】宋金之间的一次和议。宋宁宗时1206年五月下诏伐金,分道进兵,不久金兵反击,宋大败,损失惨重。嘉定元年(1208年),宋金重新签订合约:依靖康故事,世为伯侄之国;增岁币为银30万两,绢30万匹;疆界与绍兴时相同;另付金犒军银300万两,这就是所谓的"嘉定和议"。一方面加重了宋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双方的稳定发展和民族关系的融合。

23、明代司礼监

【解析】明代宦官系统的机构。司礼监设立于洪武年间,最初不过是为皇帝生活起居服务的宦官系统的一个管理机构,由太监掌管,在明初并没有太大的权力,而且受到限制。明中叶以后,皇帝多深居后宫,荒嬉享乐,不理国政,常常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批红"大权,明朝人往往认为宦官势力由此而攫取了宰相之权。代表性的有刘瑾、魏忠贤等。这一方面造成了明中后期的宦官专权,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牵制内阁,保卫和巩固了专制主义皇权统治。

24、"十通"(写书名即可)

【解析】十通,是《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续通典》、《续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清朝续文献通考》这十部政书的总称。这十部政书分门别类地,系统、全面而又概括地编撰成我国最早的一部专史巨著,开创了史书的新体例。

25、《查士丁尼战争史》

【解析】拜占廷帝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普罗科匹阿斯所著的一部历史著作。内容以写查士丁尼的政事为主,对各族人民的物质生产与精神文化、地理、风俗、科学和军事技术均有涉及。写作方式继承了希腊史家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古代史学传统,与同时代西欧的历史著作相比较,具有较宽广的政治视野。为后世研究查士丁尼时期历史提供了重要史料。

26、"壬申之乱"

【解析】发生在672年(天武天皇元年)的日本古代最大规模的内乱,因这年的干支纪年为壬申,故被称为壬申之乱。天智天皇死后,天智天皇之子大友皇子与天皇胞弟大海人的皇权争夺战,结果大海人获胜,消灭了大友朝廷,反映了改新的时代要求。实质是地方豪族利用群众反对近江朝廷门阀贵族统治,具有政变色彩的武装冲突。大海人即位后,全面推进改革,确立了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

27、美国"文官条例"(1883年)

【解析】美国文官"是指除选举产生的官员,须经议院同意而由总统任命的官员,一般工人及军官以外的所有政府文职人员"。从杰克逊总统往后美国文官的任命逐步形成了"政党分肥制"。政党分肥制下的官员在任职期间,贪赃枉法,无所不为为了纠正这些弊端,美国于1883年颁布了文官制度条例,即《彭德尔顿法》,包括对文官进行公开竞争考试,文官常任,定期考核、政治中立,禁止进行金钱授受等。这些改革,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政府中的腐

败现象,改进了文官的素质,激发了公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能,促进了文官的专业化及政府管理上的科学化。

28、阿拉曼战役

【解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北非战场上的一场重大战役。该战役由轴心国司令埃尔温·隆美尔所指挥的非洲装甲军团与英国中东战场司令克劳德·奥金莱克所统领之英联邦军队在埃及阿拉曼进行之战役。战役以英军胜利告终,扭转了北非战争的格局,成为法西斯军队在北非覆灭的开端。

三、史料分析题

29.材料一:林则徐《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

材料二:林则徐等《英人非不可制应严御将英船新到烟吐查明全缴片》

材料三:林则徐《密陈夷务不能歇手折》

问:1)简单解释材料一中"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遇敌之兵,且无冲饷之银"和材料三中的"浙洋之事""羁縻"含义。

2)简析材料二和材料三中林则徐对抵抗夷人入侵的看法。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为鸦片战争。其中包括清末治理海防的政策,鸦片战争输入的危害,近代中国的夷夏思想等。

30.下文为雅典城邦通的一项法令铭文:

诸神在上,议事会(boule)......不应由它进行【审判】。【而且立即】移交【陪审法庭】......

----奥古斯特。博克《希腊明文集成》

问:

1)铭文中的"议事会"(boule)和"人民"(demos)分别特指什么?"狄奥尼索斯节"是指什么节目?这段铭文属于什么时期?

2)概述雅典的盟邦政策及其影响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是雅典城邦的政治制度。包括官职由抽签产生,贵族会议权力的丧失,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且决定一切国家大事。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附属机构,负责为大会准备提案并主持大会,在公民大会休息期间,议事会是大会最高权力的代表,负责监督行政官员落实大会决议。民众法庭是日常司法机关,高级公职人员的任职资格,也是民众法庭终审。

影响分正反两方面回答:积极的是保护了公民权力。

1、民主有利于正确决策;

2、民主有利于修正错误

3、民主有利于监督政府为公服务,减少以权谋私的可能

4、民主有利于促进文化广泛深入发展

5、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创造出法制基础上的差额选举、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民治运;

消极的是

1、就其民主的范围而言,雅典公民权利是建立在广大奴隶专制的基础之上,众多妇女和外邦人也被排除在民主殿堂之外

2、带有操作层面的幼稚,程序的合理并不意味着结果的合理。

3、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4、它是城邦公民内部的民主,只有成年男性公民才真正享有权利。而妇孺、外邦人、奴隶被排除在外。它在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成雅典政治、经济、文化日臻繁盛的同时,又残忍地窒息、限制了社会另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它既是伟大文明的催化剂,又是社会不公的暴力机器,这是其最大的历史局限。

四、论述题

31、概述秦朝与隋朝的共同点,论秦隋统治的历史作用。

【解析】此题为常规性考查题,难度不大,但得高分也不容易。

解题思路大致是(1)论述秦、隋的共同点,包括都是大一统的王朝、都有开创性的制度(可以分别具体展开说)、都二世而亡等(2)论述二朝统治的历史作用:可分别从大一统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开创性的政治制度为后世沿袭,对中国古代历史产生重大影响;重大的工程,如长城和大运河的重要作用;二世而亡对开创后世盛世的借鉴等。(3)总结,多角度分析秦隋,对学习历史的必要性(此为开放性总结)。

32、论述1895~1919中日两国的政治与文化关系。

【解析】此题考查的重点为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日两国的政治文化关系。考查类型属于热点内容,难点在于文化关系。

大体思路(1)说清两个时间点,即甲午中日战争和五四新文化运动。(2)政治关系,可从具体政治事件说起,甲午战后戊戌变法、清末新政、抵制日货、二十一条、府院之争、一战等。(3)文化关系:学习日本文化,赴日留学,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4)总结:这种关系的变化及其背景分析,国人心态的变化等。

33、论述华沙组织的形成背景、内容及其影响。

【解析】此题为常规性论述题,考查难度不大。

答题思路:(1)华沙组织成立的背景: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两大阵营、冷战、北约组织的建立等(2)内容:设置有政治协商委员会、外交部长委员会等,苏联借华约组织先后又建立了联合武装部队和一体化部队,华沙条约组织的宗旨为: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进攻,每一缔约国应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五十一条行使单独或集体自卫的权利,个别地或通过同其他缔约国的协议,以一切它认为必要的方式,包括使用武装部队,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3)影响:两大阵营的建立;冷战的冲突;对社会主义阵营各国发展的影响等。(4)以今之眼光看华沙组织(此为开放性)

辽宁大学

名词解释:

1. 武丁,

2. 两税法,

3. 官督商办,

4. 靖康之难,

5. 人民公社,

6. 雅尔塔体系,

7. 大化改新,

8. 尽地力之教

简答:

1、西汉前期豪强的表现

2、景帝和武帝打击豪强的措施及作用

3、马略军事改革

材料分析:

1、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到南朝的变化

2、国民党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及消极抵抗和义勇军的作用

3、《雅典的收入》色诺芬的材料,答雅典对待外族人的政策及写作背景

论述(4选3):

1、清朝少数民族的管理政策

2、中体西用的内涵及意义

3、伊斯兰教的形成发展教义和对阿拉伯国家形成的作用

4、地理大发现和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

上海大学2016年考研历史学真题

名词解释:

弭兵之会,党锢之祸,辛酉政变,联省自治,埃和那吞改革,万隆会议

简答:

1、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2、美苏冷战的起源

3、战国时期其他国家变法失败秦成功的原因

4、王莽改制内容及失败原因

论述:

1、论述"明亡清兴"

2、近代中国革命及改良思想的评述

2016云南大学642中国史基础真题

名词解释:

六艺,检籍,南衙北司,交子,洋务派,保路运动,五族共和,救国会,百团大战,广州十三行。

史料分析:

史料分析:第一个是周公辅政。繁体。第一问说明是什么事件,第二问翻译两个句子。第三问评析这一事件。第二个曹锟贿选北洋政府相关问题,给出北京大学1923年一份对政治民意调查。就上述材料谈谈看法

简答题:

1.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及影响

2.东晋门阀政治的条件和影响

3.元代行省制及影响

4.清朝人口增加条件及影响

5.响应太平天国的三大势力简介

6.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论述题:

1.光武帝强化措施及影响

2.从经济、文化,交通、城市,水利等角度论述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3.晚清通商口岸城市近代化发展对晚清社会和中国历史进程的影响。

2016西北大学中国史真题

一名词解释(古代史做前八个,近现代史后两个必做,另选六个)

告缗

三省六部制

九品中正制

唐玄奘

刘知几

南宋行在

督抚

古今图书集成

傅兰雅

二论述题

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论述汉唐文明的异同

论述宋朝与明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及影响

2016河北大学699中国史基础

消藩策宗主都护唐律疏议庚戌之变地丁合一

刘秀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内容和意义唐科举制内容和意义元朝农业发展成就古代科技兴衰的原因汉学和宋学中国史学

讨粤~缴江南制造总局华兴会雅尔塔会议论持久战清末民初新史学晚清清~派土地法大刚国民乡村建设

?江苏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度田,飞钱,九品中正制,《永乐大典》,八一宣言,治安强化运动,理藩院

简答:

1、宋代理学的产生极其发展轨迹

2、明代科技成就

3、洋务派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

4、1929年9月中央军委对红四军的指示信及古田会议的主要内容

论述:

1、西汉建立到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

2、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产生及其主要思想

3、问题与主义之争产生的相关背景,内容,影响

?内蒙古大学

名词解释:

三家分晋,党锢之祸,租佣调制,庆历新政,行省制度,《四库全书》,总理衙门,陈独秀,七千人大会

简答题:

1、简述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2、简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和意义

3、简述张居正改革的主要内容

4、简述戊戌变法的时代背景及影响

论述题:

1、论述"中体西用"

2、论述中共八大的内容和意义

3、论述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翻译:

第一个选自《汉书·匈奴传》

第二个翻译河套地区的土地租用习俗,"跑青牛犋"

?南京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汤武革命,南直隶,里耶秦简,元仁宗,《三洞经书目录》,海昏侯,奕?,清末新政,合作主义,华北事变

简答:

1、简述唐朝中后期的内乱

2、简述宋代传统农业新发展

3、简析上世纪三十年代南京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及其意义

论述:

1、汉代"《春秋》决狱"评述

2、试述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夕,中国进步群体在向西方学习探究国家发展的道路上与落后势力所开展的四次大论争

河北师范大学

名词解释:

山海经,筹安会,蒲安臣条约,新生活运动,七千人大会

简答题:

1、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简评东南互保

材料分析:

1、明史对粮长制和赋役制度的记载,繁转简并加句读

2、中共对富农的土地政策材料,对其说明分析

论述题:

1、概述隋唐宋元明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变迁

2、试述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和对东北亚地缘政治的影响

3、试述建国初期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及其成功经验和教训

?云南大学

名词解释:

六艺,检籍,南衙北司,交子,洋务派,保路运动,五族共和,救国会,百团大战,广州十三行

史料分析:

1.周公辅政(繁体)。说明是什么事件;翻译两个句子;评析这一事件。

2、曹锟贿选北洋政府相关问题,给出北京大学1923年一份对政治民意调查。就上述材料谈谈看法。

简答题:

1、百家争鸣出现的条件及影响

2、东晋门阀政治的条件和影响

3、元代行省制及影响

4、清朝人口增加条件及影响

5、响应太平天国的三大势力简介

6、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湖南大学

名词解释:

两税法,澶渊之盟,摊丁入亩,耆英,瓦窑堡会议,《向导》

论述题:

1、简述西汉前期王国问题的形成及其解决

2、评述朱元璋

3、论述湘淮军对晚清社会的影响

4、简述第三党的政治主张

文献综述与写作:

材料(略)

1、划线的句子下标句读

2、根据给的材料观点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西北大学

名词解释:

告缗,三省六部制,九品中正制,唐玄奘,刘知几,南宋行在,督抚,古今图书集成,傅兰雅,国民党改组派

论述:

1、论述两汉对西域的经营

2、论述汉唐文明的异同

3、论述宋朝与明朝中枢权力机构的变迁及影响

材料题:

一段汉书食货志的材料

1、句读并翻译

2、阐述汉书的特点价值

2016年高考全国二卷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全国二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27.福建各地族谱中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量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面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治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2016年深圳中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2016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卷·学生版 一、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你选出正确选项,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内将该题相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1.(2分)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被华夏儿女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蚩尤B.黄帝C.尧D.禹 2.(2分)山西省简称“晋”,山东省简称“鲁”。这些简称源于下列哪一制度()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内阁制 3.(2分)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主张() A.“知彼知己,百战不殆”B.“仁者爱人” C.“兼爱”、“非攻”D.“无为而治” 4.(2分)学习历史需要辨别史料的价值、从研究司马迁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史记》属于() 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C.实物资料D.影像资料 5.(2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选项中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是()A.北魏孝文帝改革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游 6.(2分)下列制度中,促进了人才的培养与选拔,推动了文学艺术发展的是()A.世袭制B.分封制C.科举制D.行省制 7.(2分)我国古典文学灿烂辉煌。下列文学家及其作品出现时间最早的是() A.曹雪芹《红楼梦》B.李白《早发白帝城》 C.关汉卿《窦娥冤》D.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8.(2分)我国古代经济中心经历了从北方向南方逐渐转移的过程。从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水平逐渐超过北方,下列对其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北方劳动人民不够勤劳B.北方各政权不重视发展生产 C.南方开发的时间比北方要早D.中原人南迁带去了生产技术和劳动力 9.(2分)做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方法。下图是一位同学的历史笔记、根据内容判断 A.秦始皇B 10.(2分)历史纪年表能帮助我们理清朝代的更替顺序。根据下列历史纪年表,判断表中的①应该是() A.秦B.清C.唐D.元 11.(2分)这个条约并不是由相互平等谈判达成,而是一场战争后强加给中国,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这个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2016年历史全国卷2

2016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Ⅱ 162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62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162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 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16227.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162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16229.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16230.抗战胜利后,国民政治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治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1623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16232.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当时的雅典() A. 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 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 参政丧失民众信任 162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16234.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16235.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162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年1850~1945年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至1850年,黑奴约 为1500万,为白人 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 4800万,1834~1941年亚 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 1974年为947.5万,1985年~ 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7分) 16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全国高考上海卷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古希腊人所称的“美索不达米亚’’位于下图中() A.① B.② C.③ D。④ 2.有学者认为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遗址是传说中的夏朝都邑。以下考古发现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石制农具 B.青铜礼器 C.宫殿遗址 D.家畜遗骨 3.周公曰:“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殷人的册典主要指的是() 4.公元前1046年,武王率兵在牧野打败商军,建立周朝。这一年处在() A.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 B.公元前10世纪下半叶 C.公元前11世纪上半叶D.公元前l1世纪下半叶 5.探究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中应填入() ①使用铁器和推广牛耕提高了生产力 ②少数民族政权入主中原 ③农民起义频繁 ④各国竞相实施富国强兵的变革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读通鉴论》曰:“两端争胜,而徒为无益之论者,辨封建者是也。 □□□□,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句中省略处应填入() A.分封之制 B.郡县之制 C.郡国并行 D.行省制度 7.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 张体现了() A.进步史观 B.天命史观 C.循环史观 D.英雄史观 8.诗歌创作往往受到时代思想的影响。“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 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说理诗最有可能 受哪种思想影响?() A.孔孟思想 B.黄老学说 C.两汉经学 D.宋明理学 9.中国文化不仅惠及近邻,而且泽被远西。下图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外传”的时间轴,“?”处应填入() A.火器随蒙古西征传入欧洲 B.中国丝绸受到古罗马上层人士喜爱 C.唐三彩随遣唐使流入日本 D.瓷杯瓷盘随海禁的开放传到菲律宾 10.中世纪后期位于东西方之间的某个军事强国,占据了重要的地理位置,控制了亚欧商路。这个国家是() A.西罗马帝国 B.法兰克王国 C.拜占庭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1.有史学家写道:在危机中,新教和其他力量站在法律和议会一边,而君主则把政治命运押在罗马天主教会身上,最后制定法律的议会战胜了国王。他描述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德意志王朝战争 12.“一般的法律是人类的理性,各国的法律是人类理性在特殊场合的适用”。持以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A.伏尔泰 B.狄德罗 C.卢梭 D.孟德斯鸠 13.绘画是历史的一面镜子,能够折射出思想文化的变迁。下面绘画最早可能作于() A.古典时代 B.中世纪前期 C.文艺复兴时期 D.启蒙运动时期

2016年广东省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版)

2016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海南新石器时代遗存,距今约6000年。同一时期,生活在我国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2.春秋战国时期,学派纷呈。其主张能体现题2表所示内容的学派是 题2表 A.墨家B.儒家 C.道家 D.法家 3.第一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A.历史剧《三国》 B.罗贯中《三国演义》 C.司马光《资治通鉴》D.诸葛亮《出师表》 4.“有容乃大”是唐朝超越前朝的特有文化气派。以下能体现唐朝“有容乃大”的是 ①玄奘到天竺学习佛学②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③日本多次派出使者来唐朝学习 ④马可·波罗来中国经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货币是经济发展的见证之一。关于题5图货币演变的说法比较恰当的是

(a)秦统一货币(b)唐开元通宝(c)北宋交子 题5图 A.由自然形成向人工制作演变 B.由手工制作发展为机器制造 C.在金属货币流通中出现纸币 D.在流通中纸币多于金属货币 6.这一机构的办事特点是“勤、速、密”,且“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决策权由皇帝控制。该机构是 A.锦衣卫B.军机处 C.中书省 D.六部 7.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史实与推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8.据载,清政府的官员都不知道俄国人要求的领土有多大,兴安岭离乌苏里江有多远,还有哪些内容在《尼布楚条约》中尚未确定。材料中“俄国人要求的领土”位于我国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与“第三次突破”直接相关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提倡实业救国 C.物竞天择,适者生存D.提倡民主、科学 10.题10图所示为近代某一战争形势示意图。下列表述中与这场战争相关的是 A.促成了国共两党合作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 C.实现了孙中山的理想 D.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11.读题11表,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2016年高考全国1卷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华厨在K (北?υ 有Hl 轻司 BtilIn Qi huαzl Oimlir ι? Co.JLtd 2016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精编版】 一、选择题(每题 4分,共12题,48分)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 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罡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罡孔子的弟 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星因为儔学 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 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项/『五经秤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 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 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偉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沒 有背离,所以Ei 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 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臥D 项的说法错误。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名师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 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 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本题以儒学传统典籍一一五经为切入点, 深入考查了考生对儒家思想 的认识和理解。《论语》属于四书的范畴,而本题将我们平时熟悉的四书和五经做了分开 处理,加大了题目的难度,需要能够甄别出四书与五经之间的区别,考查细致入微,特别 提醒我们在一轮复习时要注重对细节的处理, 更要求学生能够扩大自己的知识广度, 在此 基础上加大对深度的把握。 25. 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 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卷1)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农业,由题干中的“汉代画像砖”和画像砖中集体劳作的场景可知应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耕作方式的变化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相关内容。由“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可知史官的记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君主的言行,所以选A。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相关内容。由“直属六部”、“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等内容可知巡抚的出现削弱了六部的权限。故选C。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由“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可知外来工业品深入到中国的民众生活中,可知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选C。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民族工业的兴起·自然经济的解体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答案】B

毕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2015??2)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繁荣 B.手工业兴旺 C.海外贸易发达 D.文化昌盛 【答案】C 2.(2015??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期应该是( ) A.南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C 3.(2015??2)北宋前期,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用铜版印刷,版图精美。“交子”的出现有利于( ) ①商业的发展②西域地区的开发③印刷业的发展④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控制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4.(2015??4)汉代时“(江南)不忧冻饿,亦亡(无)千金之家”,至宋代则有“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导致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和劳动力 B.大运河贯通南北 C.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D.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5.(2015??4)“宋齐继,梁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和西 C.这一时期正式形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局面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答案】C 6.(2015?眉山?20)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 A.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B.太湖流域成为最重要的粮仓 C.江南青花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D.长安成为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 【答案】A 7.(2015?省?3)某校举办宋代历史专题手抄报比赛,一位同学摘录了有关太湖流域水稻、棉花和茶叶的种植史资料,又搜集了下列三幅图片,这些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发达的农业生产 B.繁荣的南方经济 C.精巧的手工技艺 D.独特的活字印刷 【答案】B 8.(2015??16)费正清、赖肖尔在《中国的传统与变革》一书中认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的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下面最能够论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都城长安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 B.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C.和下西洋 D.在设立十三行

2016年高考真题——历史(全国I卷)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卷 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 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 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 “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33.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二世去世,安妮女王继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延误占多数

山东省济南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山东省济南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2016·山东济南·1)林语堂在《如何理解中国人》中说:“中华民族有三座长城,第一座长城是从秦始皇开始修建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第二座长城是指汉字,……”汉字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开始出现于() A.夏朝B.商朝C.秦朝D.西汉 2.(2016·山东济南·2)下列图片是嘉峪关出土的魏晋墓砖画,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民族融合B.江南开发C.中外交往D.政权分立 3.(2016·山东济南·3)“唐朝被中国和西方许多历史学家称为最辉煌的朝代。对外国人来说,……唐朝比其他任何时期都更加开放。”下列事件不能说明唐朝对外开放的是() A.遣唐使来华B.玄奘西游C.鉴真东渡D.郑和下西洋 4.(2016·山东济南·4)法国史学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或一个艺术家,必须要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下图反映的社会风貌主要是() A.民族政权并立B.商业繁荣C.经济重心南移D.科技发达 5.(2016·山东济南·5)某中学的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主题为“历代王朝对边疆地区管辖”的研究性学习,为此同学们搜集了右表所示材料。据此判断这是对哪一地区的管辖() A.新疆B.西藏C.东北D.台湾

6.(2016·山东济南·6)准确把握时代特征是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7. (2016·山东济南·7)下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A.鸦片战争中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8.(2016·山东济南·8)2016 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 周年,长征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9.(2016·山东济南·9)1937 年,埃德加·斯诺在(北平)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时大声质问:“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军队撤出宛平?”埃德加·斯诺的质问,针对的是() 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 10.(2016·山东济南·10)1979 年1 月1 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出现了一位中国老人的画像(如下图所示),其标题为“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邓小平入选《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理由是,他() A.开始领导中国的改革开放B.解决了文革中的遗留问题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1.(2016·山东济南·11)下图为周恩来在北京机场迎接尼克松访华的场景。周恩来对

2016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卷3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全国Ⅲ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B】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2.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B】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3.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C】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4.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A】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2016-2018年高考文综历史全国Ⅰ卷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1卷(全国乙)历史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Ⅰ文综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 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 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 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2016年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一卷).pdf

2016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 2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 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时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25.图4位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27.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28.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 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30.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 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关系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政的局面 3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32.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 ,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

江苏省常州市2016年中考历史试卷(解析版)

2016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1.5分,共21分.在每小题列出 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书载:“骞始开通西域道也.”我国历史上“通西域”始于()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2.清朝前期统治者处理边疆民族关系时,“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能够印证该特点的是() A.册封达赖、班禅 B.郑和下西洋 C.澶渊之盟 D.迁都洛阳 3.赵翼《廿二史札记》中评价某一史学著作云:“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该著作是() A.《论语》 B.《史记》 C.《资治通鉴》 D.《水经注》 4.严复被誉为“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他的主要成就是()A.译述《天演论》 B.率军收复新疆 C.编著《海国图志》 D.创办《新青年》 5.1936年12月13日的《解放日报》上发表了《张杨发表对时局宣言》的新闻报道(见图).该新闻报道的是() A.七七事变爆发 B.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C.西安事变爆发 D.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6.201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即导弹部队)改成“火箭军”,并成为我国人民军队的第四个军种.“第二炮兵”成立于() 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B.新中国成立初年 C.20世纪六十年代 D.中美正式建交后 7.“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我国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相互尊重,互补互利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坚持立场,排除阻力 8.辉煌的人类文明是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共同创造的.下列文明成就中属于古巴比伦的是() A.《荷马史诗》 B.《汉谟拉比法典》 C.佛教 D.广义相对论 9.某历史学家认为:“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该认识形成的主要依据是,哥伦布等人的探险活动()A.加剧了“三角贸易” B.使用了蒸汽轮船 C.传播了启蒙思想 D.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状态 10.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马克思认为,英国革命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乔治?华盛顿被任命为大陆军总司令 C.1799年11月9日,拿破仑发动“雾月 政变” D.1813年,玻利瓦尔领导委内瑞拉人民举行起义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016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历史选择题答案初步解析 24.图3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答案】:B 【解析】: 三种字体是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从残片文字可判断),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说明当时文字的使用非常混乱,这打破了秦汉以来文字统一的局面;汉字发展史上历经多次文字规范化运动,如秦朝的“书同文”、汉代的汉字规范、唐代的正字运动等,中央政府在汉字规范活动中扮演组织者与调控者的角色,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参见王瑞英:《试论政府在历代汉字规范中的作用及其启示》,《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统一文字,唐朝鉴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使用的混乱现象,再次兴起大规模的正字运动,其中,《干禄字书》《九经文字》等字书,从音、形、义等方面来规范汉字,说明了当时正字内容的广泛性和系统性,唐代正字运动不仅对当时的汉字规范和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且对后世的意义和影响也是深远的(参见曾新:《唐代正字运动研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所以,题干材料所提经文用三种字体刻写,正好说明了文字使用的混乱,加上当时战乱、割据的局面,割据政权也无力进行正字运动,A可排除。 先秦古文、小篆和隶书正好是先后出现的字体,符合汉字演变的历程,B正确。

先秦古文、小篆到汉代,人多不识,称为“古文”(即上古的、古代的文字),汉代通行的隶书称为“今文”(即当代的、当时的文字)。到三国时期,流行的仍然是隶书,社会一般大众不认识的先秦古文、小篆不可能流行,认识、使用这些“古文”的只是少数专家、少数场合,C可排除。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的标志一般认为是商朝的甲骨文。从文字结构和造字方法看,甲骨文经历相当长的演变过程,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上古文字。甲骨文的造字方法和字形结构,与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是一脉相通的。甲骨文字形结构,已出现了后世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其中以象形字为多,还有会意字、形声字、指事字、假借字、转注字。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了。D可排除。 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答案】:D 【解析】: 汉代察举制是推荐、考试、试用三者相结合,唐代科举是自由投考、考试相结合。察举制推荐的范围也非常广,包括官、民,唐代科举制报考资格也有限制——“刑家之子、工贾殊类”不可参加科举考试。考试是它们的共同环节和关键环节,察举和科举的科目都非常多,理论上都能够选拔优秀官吏,但官吏的优秀与否,决定因素不是考试能力的高低,只能说察举和科举都能选拔到一些优秀人才。科举制沿用至明清,发展为八股取士,官员事功能力多遭非议。总之,科举制与汉代察举制相比,没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官吏的优秀与否与考试能力的高低没有必然联系,A可排除。 考试的局限就在于不能鉴别道德水平,B可排除。 世家子弟同样可以参加科举考试,C可排除。 科举制是自由投考,政权的开放程度更高,更多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读书、通过科举改变命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示范效应、导向效应更强,从而可以带动整个社会的读书风气,D正确。 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2016年高考全国卷3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高考全国III卷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