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苏莱曼大帝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代君王,他的父亲是谢里姆一世,虽然谢里姆一世在

位仅有八年时间,但他对于扩展领土十分热衷,一即位就开始疯狂地领土扩张,让奥斯曼

帝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倍。在其父在外征战的时候,苏莱曼便替他父亲代理朝政。

通过苏莱曼大帝简介,我们可以发现,他与他父亲一样,也对扩张战争有着别样的热衷。公元1520年,在谢里姆一世去世后,苏莱曼大帝便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奥斯曼帝国

的新一代君王。苏莱曼和他的祖先们的区别是,他的祖先都是通过血腥厮杀和手足相残才

坐上皇位的,而苏莱曼是谢里姆的独子,因此他继承皇位的并没有来自外界的威胁,这也

使得他在文治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

在苏莱曼大帝即位的第二年,他就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攻夺了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

德的地理位置十分突出,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入欧洲地区的前哨。之后,苏莱曼又率领十万大军围攻罗德岛,虽然他成功攻占了罗德岛,在对于岛上仅有六千守军

的战绩来说,苏莱曼围攻整整九个月才将其拿下,不得不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大败笔。

1526年,苏莱曼入侵匈牙利,导致匈牙利国王战死,匈牙利军队主力被全歼。使得他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并在其后两度攻打维也纳。

在苏莱曼统治期间,其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在亚洲,其势力达到两河流域,

非洲达到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欧洲达到西班牙和威尼斯等地。

1535年,苏莱曼大帝采取与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结盟的方式,用以遏制神圣罗马帝国。1566年,苏莱曼再度远征匈牙利,因痛风病死在锡克瓦特尔的军营中,当时享年72岁。

苏莱曼大帝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奥斯曼帝国的国王,所以讨论苏莱曼大帝的成就要从其

文治和武功两方面来看。

在军事方面,苏莱曼以用兵神速而著名,因此他有“雷电”的称号。他在亚洲、欧洲

和非洲三方面,都拥有着其扩张的领土。首先在非洲方面,苏莱曼依靠其海军上的优势,

攻灭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将当时由西班牙控制的阿卡德瓦德王朝也收归自己的囊中。

在亚洲方面,苏莱曼和波斯帝国的塔赫马斯普一世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这场战争最终

胜负各半,但苏莱曼还是从塔赫马斯普一世的手里,夺取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在欧洲方面,苏莱曼是花费时间和力量最大的,他首先攻取了贝尔格莱德,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然

后又出兵打败了匈牙利,兵锋直指维也纳。他先后两次发动了对维也纳的战争,虽然没有

成功,但对当时的欧洲震撼和打击也是相当巨大的。

在文治方面,人们称苏莱曼大帝为“立法者”,他先后颁布了例如《群河总汇》、

《埃及法典》和《苏莱曼法典》等,他以古典的伊斯兰法典作为立法基础,同时吸取各地

法典的长处,使他所颁立的法典更完善。

在宗教方面,苏莱曼大帝本人是伊斯兰教的,但是他并不排斥异教徒。在他统治期间,只要拥护奥斯曼帝国统一的异教徒,都可以享有高度自治。因此,例如天主教、东正教、

太教格列高里教派等,他都予以接受,他甚至可以接受犹太人。

苏莱曼大帝的成就在奥斯曼帝国长达六百多的统治中,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他统治

时期,也使帝国到达了巅峰时期。

对苏莱曼大帝的评价,西方人几乎是一致的。他拥有着强大的军事领导能力和前无古

人的文治功绩,使奥斯曼帝国成为了当时世界上的强国之一。

在苏莱曼的统治期间,在亚、欧、非三洲,领土都有着前所未有的扩张,尤其是在亚洲,他和当时世界上的另一强国波斯帝国争锋,掠夺了波斯的大片土地。但是由于波斯帝

国避免与苏莱曼的正面交锋,几次不得不使他在寒冬中撤出了刚刚被他占领的城堡和要塞。而苏莱曼在欧洲方面成就是最大的,他率先攻克了贝尔格莱德,并围攻罗德岛,占领了匈

牙利的大部分地区,几乎灭掉了整个匈牙利王国。虽然在维也纳城下他的军队遭遇了失败,但也不影响他成为奥斯曼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因此,西方人对苏莱曼大帝的评价,

正如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所说的那样:“苏莱曼苏丹是一位传奇的军事奇才。”

在文治方面,人们成苏莱曼为“立法者”,他颁布了多部伊斯兰法典,并在古典的伊

斯兰法典的基础上,加以扬长避短,吸取企图宗教、国家的法律长处,颁布出奥斯曼帝国

最为完善和全面的立法。他对于非伊斯兰教的教徒同样帮助其摆脱农奴的身份,对他们的

生活也极为关注和重视。在苏莱曼大帝去世的一百多年以后,法国旅行家让·德泰弗诺来

到奥斯曼帝国,看到帝国中的人们丰衣足食,不由感叹这些都是苏莱曼大帝带给他们最丰

厚的礼物。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语:Osmanlı İmparatorluğu)为土耳其人建立的一个帝国,创立者为奥斯曼。17世纪也叫奥托曼帝国。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供大家阅读!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奥斯曼与拜占庭扩张领土地图 15世纪奥斯曼帝国的扩张 15世纪末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最大时期的疆域 1763年的土耳其 1848年的奥斯曼帝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 解体前的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简介土耳其人初从属于罗姆苏丹国,后在土耳其独立建国,日渐兴盛。极盛时势力达亚欧非三大洲,领有东南欧、巴尔干半岛之大部分领土,北及匈牙利和斯洛文尼亚。自灭东罗马帝国后,定都于君士坦丁堡、改名伊斯坦布尔,且以东罗马帝国的继承人自居,继承了东罗马帝国的文化。 16世纪,苏莱曼大帝在位之时,日趋鼎盛,其领土在17世纪更

达最高峰。在巴巴罗萨的带领下,其海军曾压过西班牙,取得地中海地区的优势。 土耳其是15世纪到19世纪地中海地区重要强国,并在16到17世纪和西班牙、法国、奥地利等同为该地区最强的国家之一。不过在17世纪的巅峰期之后,土耳其日趋衰弱,不敌崛起的奥地利和俄国。 土耳其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里败于协约国之手,国家因而分裂。之后凯末尔领导起义,击退希腊,建立土耳其共和国,奥斯曼帝国至此灭亡。 土耳其位处东西文明交汇处,并掌握东西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近六个世纪之久。在其存在期间,不止一次实行宗教及现代化改革,使得东西文明的界限日趋模糊。 奥斯曼帝国版图每个时期的疆域地图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知识: 知道奥斯曼土耳其建立政权、对外扩张、占领君士坦丁堡直至走向衰落的基本历史进程。 理解奥斯曼土耳其迅速扩张的原因。理解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在历史上影响。 技能: 根据要求列举同一类别的历史事实。 (二)过程与方法 掌握比较历史事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方法;运用内因和外因的哲学范畴,分析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 ﹡从不同历史条件、不同历史阶段的视角,分析历史事件所产生的不同影响。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确立人类社会必须顺应时代潮流而发展的观念,谴责延缓或阻滞历史潮流的行为。 二、重点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2、帝国的统治 三、难点 1、奥斯曼国家的形成(没有经历奴隶社会) 2、帝国统治的影响 (1)、伊斯兰教在更大范围内传播 (2)、巴尔干地区的民族、宗教和国际关系复杂化 (3)、对东西方商业活动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传授+讨论 五、教学过程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来由、西迁与立国 (1)、来由:西突厥的一支(部落),游牧于中亚地区; (2)、西迁:13世纪初,蒙古西征,迫使奥斯曼人向西进入小亚细亚; (3)、立国:1299年,奥斯曼一世宣布建立国家。(当时,中国是元朝,1206——1368年)

2、对外扩张与伊斯兰教的迅速传播 (1)、扩张的原因:周边地区(主要指阿拉巴帝国封建制度)先进生产力的影响,从氏族公社跃入封建社会,各种社会矛盾加剧,为摆脱困境,对外频频用兵。 (2)、扩张的策略:交强攻弱 A、交强:在东南两面取守势,保持与诸突厥邻国的友好关系,对蒙古汗国称臣纳贡; B、攻弱:对摇摇欲坠的拜占庭帝国,集中力量,软硬兼施,不断兼并其领土。 (3)、扩张的结果: A、充实国力; B、扩大疆域; C、伊斯兰教迅速传播。 (二)、攻占君士坦丁堡 1、原因 (1)、主观上:奥斯曼人对外扩张的需要,君士坦丁堡是矛头所向; (2)、客观上:拜占庭帝国的衰落,且内讧不断,给奥斯曼人提供可乘之机。 2、过程 (1)、攻陷:1453年5月,穆罕穆德二世率军攻陷,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阵中; (2)、迁都:1457年,奥斯曼人迁都君士坦丁堡,后改名伊斯坦布尔。 3、直接后果: (1)帝国的建立 A、时间:16世纪后 B、疆域:横跨亚、非、欧,拜占庭和阿拉巴帝国的大部分领土圈入奥斯曼国家的版图。 C、性质:堪称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封建帝国。 问题:读图学史 奥斯曼帝国和阿拉伯帝国都是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比较本课与第10课地图,观察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区域,哪些不同的区域。 (提示:指导学生重点观察欧洲部分。阿拉伯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伊比利亚半岛,奥斯曼帝国的欧洲部分主要在巴尔干半岛。) (2)、伊斯兰教更大范围的传播。 (三)、帝国的统治(影响)

土耳其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精彩片段摘录 1.战争奥斯曼帝国靠战争生存。帝国所有的总督都是将军。每个警察都是禁卫军士兵。1683年,围攻巴格达期间,波斯人提出用一场角斗决定胜负。波斯一方从士兵中千挑万选一个大力士,而默罕默德苏丹四世亲自上场,仅仅一击就砸碎了波斯冠军戴着头盔的脑袋。甚至精神病人也组成了一个军团,叫做“灵魂冒险者”。他们反正也提不出什么反对意见,因此经常被用作人肉攻城锤或人肉桥梁。一旦和平降临,帝国内部就将滋生动荡,因为人们仍旧渴望战利品和军功。集结令一旦发出,人们便以惊人的速度,兴奋地集合起来,你会以为他们被邀请去参加的是一场婚礼而不是战争。 禁卫军是帝国的正规步兵,由巴尔干半岛进贡的男孩组成。他们对食物有种质朴的渴望,军队成员们胃口奇好,以至用炊事术语表示级别。战争中丢失军旗是一大耻辱,不过要是搞丢了军团的大锅,所有军官毫无例外都将遭免职。 2. 苏丹们皇朝的前十位君主,从奥斯曼拜伊到1566年去世的苏莱曼大帝,都是成功之人。然而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苏丹平均在为时间不超过12年。10位苏丹有5位被废黜,2位被暗杀。 默罕默德三世1595年即位,根据苏丹上台时的弑亲法,宫廷大门抬出19具王侯的尸体,送葬的队伍穿过街道。早期的苏丹们除了自己的儿子们,没有任何活着的男性亲属,弑亲法保证了他们没有亲人来挑战自己的权威。一直到默罕默德三世的继承人艾哈德一世,弑亲法才被中断。不过,亲属们再也不能离开后宫。苏莱曼二世在后宫囚笼待了39年,他在位的13个月中,数次请求回到牢笼。 3.奥斯曼帝国中的人们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所有国度中,保守计算有36个------贝都因人最难以控制,希腊人最狡猾,埃及人最文雅,塞尔维亚人最恶毒,匈牙利人好告状,而阿尔巴尼亚人是帝国中唯一被奥斯曼人认可为一种独特人种的民族-----他们似乎囊括了奥斯曼帝国中的所有海盗、流氓、谋杀犯和骗子。 一些阿尔巴尼亚人十分困惑,自称完全不知道哪个宗教更好,于是干脆星期五去清真寺,星期日去教堂。 4.没有哪种冲突会像苏丹和伊朗王之间这样不了了之:双方1615年终于开战划定了边界线,战争的起因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被忘却,以至于18世纪时,把战争的起因理解成是波斯人的可怕习惯造成的:他们洗脚的方式是早上起床后用手搓干,而不是用水洗。 5. 说起伊斯坦布尔,这里天空中的生物如此之多,你往天上扔一块食物,十有八九不会再掉下来。 6. 达尔马提亚地区(克罗地亚一个地区),到处都是无所事事的人们,每天在边境地区来来往往,做小买卖或实施抢劫,从不把大国和他们庄严的合约放在眼里。那里皈依伊斯兰教的人们成天兴高采烈地乱使劲,给孩子割礼时诵读《福音书》,整个斋月期间像基督徒一样喝酒,照吃不误。 7. 时至今日,耶路撒冷的圣墓教堂的看门人,仍是1135年受命担任此职的后人。他们家族见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兴衰。

【课时练】新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10-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11)

人教版历史初三上册-综合拓展提升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课时练习题 建议完成时间:40分钟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罗马民法大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废除了奴隶制B.对财产、买卖、债务等作出明确规定C.改善了奴隶的地位D.被誉为欧洲民法的基础 2.6世纪中叶,查士丁尼大帝主持编纂《民法大全》期间,重金悬赏各地法学家前来献策。下列四人的主张最有可能被采纳的是 A.甲呈献据称是帝国前期皇帝编纂的《十二铜表法》 B.乙上书皇帝主张“君权神授”和“按律量刑” C.丙建议政府保护自由民的财产不可侵犯 D.丁提出罗马法律不适用于外邦人的主张 3.因垂涎东方土地和财富而发动对拜占庭帝国的战争,使拜占庭帝国一度灭亡,不久后复国,但国势日渐衰弱。造成这一局面的事件是 A.布匿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占领麦加城 D.十字军东征 4.对下图解读不正确 ...的是

A.凯撒去世时,罗马疆域局限于欧亚两洲 B.2世纪时,地中海已成为罗马的内湖 C.罗马帝国内部建立了行省 D.罗马帝国时期,日耳曼民族已经形成 5.有一颗大树,当它作为种子刚发芽时,拜占庭帝国建立了(395年)。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君士坦丁堡时,派人将它砍下修建自己的宫殿。请问这颗大树的年轮有多少圈? A.1057 B.1453 C.1452 D.1058 6.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荷马史诗》 C.《天方夜谭》 D.《罗马民法大全》 7.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阿拉伯人把阿拉伯数字传到欧洲 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 C.亚历山大曾经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D.拜占庭帝国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8.古罗马不仅通过对外扩张,从台伯河畔的一个小邦滚雪球般地膨胀为地跨三洲的超级帝国,而且以务实的精神创造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特别是法律方面有突出建树,编制出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其历史影响至今仍清晰可辨。对上述说法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古罗马是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与惨败

奥斯曼帝国曾经的辉煌与惨败 ——“西亚病夫”往事 “西亚病夫”的最初缘起,还要追溯到1683年,曾经所向披靡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在维也纳城下的惨败。在1683年之前,帝国几乎是战无不胜;在1683年之后,帝国几乎是战无不败。 也是在1683年,日后的“东亚病夫”大清帝国正值鼎盛,康熙帝还沉浸在收复台湾的踌躇满志当中;法国最伟大的国王路易十四正在开创他的波旁盛世;俄罗斯最伟大的沙皇彼得大帝刚刚即位一年;英国五年后就将发生“光荣革命”。 而对于1683年的奥斯曼土耳其来说,他们早已告别了那些历史上最伟大的苏丹们。事实上,1683年的奥斯曼苏丹也并没有如先王那样御驾亲征,而是派了自己的“大维齐尔”(宰相)去维也纳,直到今天,这位宰相的头颅还一直躺在维也纳的艺术博物馆里。 对于帝国中后期苏丹个人素质的严重下滑,奥斯曼的历史学家们曾提出过“女祸论”——昔日苏丹们英勇善战的血液,已被后宫那些外来女奴们“一滴一滴”的稀释了。1911年有位历史学家甚至相当严密的计算了一番,宣布今天的苏丹仅拥有不足“一百万分之一”的土耳其血统。 从后宫干政的角度来说,“女祸论”多少是有点道理的。奥斯曼帝国的政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曾为后宫的娘娘们所把持,“垂帘听政”期间曾创下12年换18位宰相的记录。

不仅是女人,整个帝国的后宫对苏丹们来说就是一个大牢笼,产生了很多位精神分裂的苏丹。比如说,奥斯曼帝国也有太监,按照斯坦福·肖在《奥斯曼帝国》中的说法,太监的首领“大内总管”权倾朝野,在帝国中的地位仅低于大维齐尔和大教长(宗教领袖),基本等同于明朝宦官的政治地位,搞得整个帝国和苏丹家族鸡飞狗跳。不过我很欣赏他们一个巧妙的制度安排,奥斯曼的太监们基本由黑人担任,这样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帝国王室血脉的纯洁性——万一有“去势”不干净的太监和后宫的娘娘们有染,孩子一生出便真相大白。 但正是在那些伟大苏丹们的带领下,自14世纪初开国以后,奥斯曼帝国一路从亚洲腹地的蕞尔小邦打出了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军事帝国。1453年,在“征服者”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奥斯曼的突厥武士们标志性地攻下了君士坦丁堡,亲手了结了日薄西山的东罗马帝国。到了16世纪军威赫赫的苏莱曼大帝时代,奥斯曼已建立起东临伊朗,西抵阿尔及利亚,南达埃及,北临奥地利的庞大帝国,从多瑙河到尼罗河,阿拉伯世界和巴尔干半岛尽为苏丹所有,地中海几乎成为帝国的内湖。 苏莱曼大帝之后,奥斯曼帝国的鼎盛期事实上已然结束,但帝国的扩张惯性依然保持了上百年,到1683年,奥斯曼的疆域已达1200万平方公里的峰值。 奥斯曼帝国令人瞠目的发家史延续了三百多年,而之后的两百多年,就是同样波澜壮阔的“病夫”败家史。让数据说话,当代土耳其面积仅为78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在病夫年代竟然丢掉

第十一课 奥斯曼帝国

刘悦 第十一课奥斯曼帝国 一、导入 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那就是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从此兴起,至今成为世界上的三大宗教之一,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这节课的开始,我想和大家一起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 提问:伊斯兰教兴起的时间? 回答:公元7世纪 提问:在哪里兴起? 回答:麦加。 提问:创始人是谁? 回答:穆罕默德。 提问:教义经典是哪部? 回答:古兰经。 嗯,大家回答的很好。大家知道,阿拉伯帝国于1258年被蒙古骑兵所灭,但是它所创立的伊斯兰教文明却传播到了帝国所征服的领域,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这节课就要进入一个同样的伊斯兰帝国,奥斯曼帝国——一个兴起于小亚细亚,最终成为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庞大帝国。 二、讲解 1、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是十五至二十世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伊斯兰帝国,它兴起于小亚细亚,靠着其草原圣战勇士的传统,在拜占庭和穆斯林国家的长期战争中发展起来,十四至十五世纪间,土耳其人进入巴尔干半岛。1453年,攻取伯斯布鲁斯海峡的著名古城——君士坦丁堡,并大举向中欧、西亚和非洲扩张,将整个伊斯兰教世界与巴尔干半岛及中欧联系在一起。十七世纪以后,随着西方世界的迅速崛起,伴随着巴尔干、近东、埃及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衰落,成为欧洲列强角逐近东地区的牺牲品。土耳其人属于黄色人种,

他们的祖先,是生活在中亚的游牧民族突厥人。土耳其这一名称,就是由突厥二字的字音转变而来。 奥斯曼土耳其人是突厥人游牧部落的一支,其祖先西突厥人曾与中华帝国的汉唐王朝有过激烈的边境冲突。七世纪以后,西突厥人辗转西迁至咸海和锡尔河之北,里海和伏尔加河以东,额尔齐斯河之西南的广漠草原上。在进入这一地区伊斯兰教商人和苏菲派苦行僧人的影响下,接受了正统派伊斯兰教。 十一世纪早期,西突厥人中的一支塞尔柱克人越过锡尔河南下,进入巴格达,挟持了阿拔斯朝哈里发,成为伊斯兰教世界的实际统治者,从此,已经停止扩张的伊斯兰教帝国,开始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拜占庭帝国的近东边界从此再无宁日。 13世纪初,奥斯曼人曾依附于小亚细亚的罗姆苏丹国。13世纪30年代,罗姆苏丹国将与拜占庭接壤的一块牧场赐予奥斯曼人,并令其守卫边境。这块牧场遂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突厥人在近东的崛起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诱发了以拯救圣地为名的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十字军东征。十一至十三世纪间,尤其是第四次十字军攻取君士坦丁堡之后,小亚细亚出现了多种文化与宗教势力激烈冲突的局面。14世纪末,奥斯曼军队大胜巴尔干联军和欧洲各国骑士十字军,控制了巴尔干半岛绝大部分地区。1365年,奥斯曼人迁都亚得里亚堡,将此地作为向欧洲扩张的基地。在近东,奥斯曼人势力继续发展至安纳托利亚中心,安卡拉成为奥斯曼人囊中之物。在苏丹穆拉德一世统治期间,奥斯曼人进而控制了巴尔干半岛上的重镇,索菲亚和尼什。 奥斯曼土耳其人之所以能在巴尔干半岛迅速扩张的原因: 首先,巴尔干半岛地势舒缓,很少有难以突破的天险。多瑙河及其支流构成有效的联系通道,进军便利。 其次,巴尔干半岛上从来没有统一的政治实体,拜占庭、塞尔维亚、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等国一直在竞相争斗,是奥斯曼人能够渔翁得利。 再次,当时西欧的基督教世界,正处于民族国家建立之前的阵痛之中,英、法百年战争,威尼斯和热那亚在地中海上的争夺,罗马教会内部的混乱,都使他们无力分身去关注奥斯曼人在巴尔干半岛上的进展,也不可能认识到这种进

第七章 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

第七章欧美崛起过程中的奥斯曼帝国、印度、日本和中国 第一节奥斯曼帝国 王三义:“奥斯曼帝国移动的边疆与脆弱的霸权”,《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 黄维民:“奥斯曼帝国社会改革的历史考察及评析”,《西北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邵永灵、时殷弘:“地缘政治经济与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 一、帝国早期的辉煌 1、疆域的不断扩大 从奥斯曼国家的建立者奥斯曼(1299-1326年在位)起,经几代君主的征战,1517年,奥斯曼国家变成跨三洲的帝国,1683年,帝国疆域达到最大。 2、早期的辉煌与加齐传统A、相对平等的精神。B、宽容精神。 二、17-18世纪帝国的内忧外患 1、帝国内部的瓦解与衰弱A、作为帝国军事支柱的军事采邑制逐渐解体,农业迅速瓦解。B、宫廷权力斗争和腐化之风盛行,军事行政效率日衰。C、总督、地方封建权贵割据一方,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失效。 2、帝国不断恶化的国际环境 三、帝国晚期的改革及其失败 1、谢利姆三世改革(1792-1807) 组建一支新军;在各省组建国民军;重建炮兵部队;聘请英法专家改造炮兵工厂、枪械厂等;建立陆军工程学校和海军工程学校。 2、马赫穆德二世改革(1807-1839) 军事改革:重建新式步兵军团、首都卫戍部队和山地骑兵部队;在各省恢复国民军等。 中央管理体制改革:扩大中央政府部门的职能;苏丹直接控制伊斯兰法庭;成立最高司法委员会。 省级管理制度改革:废采邑制;中央政府派专职税收官直接征税。 教育改革、社会习俗改革等 3、“坦志麦特”改革(1839-1876)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将最高委员会改为国家委员会;在省以下设区、县和乡。 法律改革:颁布商业法、新刑法和海上法。建立民事刑事混合法庭、商业法庭。财政改革:建银行,发行纸币。教育改革第二节近代的印度 庄万友:“莫卧儿人的统治及其对英国人在印度统治的影响”,《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第1期。林承节:“对殖民时期印度史的再认识”,《世界历史》2006年第5期。林承节:《印度近现代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 一、莫卧儿帝国的兴衰(1526-1858) 巴布尔、胡马雍是帝国的开拓者,阿克巴完成帝国建设,至奥朗则布时期,帝国疆域达到最大。末代皇帝巴哈杜尔·沙。 阿克巴改革 (1)整顿政治制度 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中央机构以皇帝为中心,设置四大臣;将帝国分为15个省,省组织如同小帝国组织;从中央到地方设置司法机构。 (2)改革经济体制 整顿和改革印度的农业、工业、外贸、货币和价格,以推动印度经济发展。 (3)治理军事事务 重视炮兵和骑兵建设;设海军部;整顿和治理军队机构臃肿、后勤机关庞大的问题。 (4)实行宗教宽容政策 对伊斯兰教以外的宗教采取宽容政策,废除非穆斯林的人头税,禁止奴役战俘等。 二、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侵略和统治 1、东印度公司除有商业独占权,还有政治特权。A、对公司职员的立法和司法权。B、建立要塞、武装防卫、任命官员管理的权利。C、建立军队的权利。D、铸造印度货币的权利。E、对非基督教民族的宣战媾和权利。F、建立市政府和法院的权利。G、处理战争所得领土的权利。 2、东印度公司由商人组织向国家政权转变的过程 A、争取合法贸易地位,谋求贸易特权。 B、公司活动越出贸易范围:1请求在商馆所在地设防。2建立小块殖民地以确保地位和利益。3插手印度内讧,建立对某些王公的政治控制。4征服孟加拉。 三、1857年反英大起义1、一些王公和士兵对英国统治不满。1857年初的“涂油子弹事件”成为大起义的导火索。2、大起义是印度第一次突破种族和地域局限反英大起义,成为印度民族意识觉醒的宝贵资源,也是19世纪中期亚洲民族运动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英属印度帝国1、对印度进行政治和军事改革。2、建立印度文官体系。3、进行交通建设,兴修水利工程,加大投资。 4、提倡英式教育。

第11课 奥斯曼帝国

第11课奥斯曼帝国 导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伊斯兰教的产生和阿拉伯帝国的创立,知道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但1258年,蒙古军队的铁骑攻陷了巴格达,阿拉伯帝国终告覆亡。那么在阿拉伯帝国灭亡之后,伊斯兰世界又将走向何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其享誉世界的名著《全球通史》中称:“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那么,1500年前后的伊斯兰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段历史。 一、奥斯曼土耳其人的兴起 1、奥斯曼人的兴起 谈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要从他们的祖先西突厥人开始追溯。在汉代的时候,突厥人就生活在我国北部的蒙古高原。公元6世纪7世纪之间,因为继位制度混乱,突厥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突厥人属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由于生产力水平低,所以经常劫掠农耕民族,获得生产生活资料。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就和突厥民族战争不断。公元629年,唐朝终于消灭了东突厥。又经过30年的努力,打败了西突厥。西突厥人战败后,就向西迁居到现在的中亚地区。这时的奥斯曼人就是属于西突厥的一个游牧部落。到了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占领中亚,奥斯曼人也接受伊斯兰教。 到了13世纪,蒙古人作为一个强有力的游牧部落,不仅逐步占领中国。他们还发动了一系列的西征。奥斯曼人打不过蒙古人,就在蒙古人的追赶下,不断的西迁。后来在小亚细亚半岛落脚。接受了当地罗姆苏丹国的庇护。当时罗姆苏丹国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占领的小亚细亚半岛原来是东罗马帝国的领土。后来东罗马帝国向西败退。但这两个国家之间因为领土和宗教,彼此征战不断。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罗姆苏丹国和奥斯曼人达成了协议,奥斯曼人获得一块与拜占庭帝国接壤的牧场。而奥斯曼人替罗姆苏丹国守卫边境。这块土地成为奥斯曼人的发祥地。 2、奥斯曼国家的建立 为什么这个民族被称作奥斯曼人呢?他们的名称来源于开国国王奥斯曼一世的名字。奥斯曼生于1258年,33岁时接替他父亲成为部落首领。由于他才能出众、气度不凡,并且通过联姻与贿赂不断提高自己的威望。很多穆斯林慕名投靠奥斯曼一世。奥斯曼一世趁机招募军队壮大军事力量,并且不断向外扩张,蚕食邻国东罗马帝国的领土,而他的宗主国罗姆苏丹国在蒙古人的一再打压下分崩离析,无法抑制奥斯曼一世的扩张。在1299年奥斯曼人宣布独立建国,并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它的国家。 大家在书上第一段最后一句划一下,1299年,奥斯曼人的首领奥斯曼一世宣布独立建国。 3、对外扩张 奥斯曼人定居小亚细亚半岛之初一直以放牧为主,社会形态是以血缘为纽带的原始社会。定居之后,受到周围先进的生产关系影响,奥斯曼人也学会耕种土地,并且最终充当地主,向农奴收取实物地租。社会形态向封建社会转化。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奥斯曼人内部各阶层斗争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土地,满足奥

世界历史各时期主要强国排名列表

世界历史各时期主要强国排名列表 在人类历史上,共出现过多少强国和超级强国,这些强国在时间和地域上如何分布,它们又是怎样影响了世界格局和人类历史进程?对此做一个全局性的描述是很有意义的。本文从世界历史的时空大局观出发,以每半个世纪为单位,列出每半个世纪综合国力最强的若干强国的排名,并探讨它们的强国历程和归宿,评析它们对每半个世纪的世界历史格局的影响,试图以此来厘清人类历史上强国的盛衰和更替的线索。 这里对每半个世纪的强国的选择和排名,主要依据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各个国家的面积、人口、经济总量这些客观指标,这是体现其综合国力的基础;第二是该国在半个世纪中所取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成就的总和;第三是该国所体现出来的影响力,包括空间上所影响的范围,和在时间上所影响的长度。 自公元前7世纪以来每半个世纪世界主要强国排名简表: 前700-650年:1、亚述帝国,2、米底王国,3、齐国,4、古埃及第25王朝,5、乌拉尔图王国前650-600年:1、米底王国,2、新巴比伦王国,3、亚述帝国,4、古埃及第26王朝,5、晋国,6、吕底亚 前600-550年:1、新巴比伦王国,2、米底王国,3、吕底亚,4、楚国,5、晋国,6、古埃及第26王朝 前550-500年:1、波斯帝国,2、迦太基,3、晋国,4、摩揭陀国 前500-450年:1、波斯帝国,2、雅典,3、斯巴达,4、摩揭陀国 前450-400年:1、波斯帝国,2、斯巴达,3、雅典,4、摩揭陀国,5、魏国 前400-350年:1、波斯帝国,2、摩揭陀国难陀王朝,3、迦太基,4、底比斯,5、马其顿王国前350-300年:1、亚历山大帝国,2、孔雀帝国,3、波斯帝国,4、迦太基,5、齐王国,6、秦王国 前300-250年:1、孔雀帝国,2、塞琉古王国,3、托勒密王国,4、秦王国,5、罗马共和国,6、迦太基 前250-200年:1、孔雀帝国,2、秦帝国,3、罗马共和国,4、塞琉古王国,5、托勒密王国前200-150年: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匈奴汗国,4、安息帝国,5、塞琉古王国,6、巽伽王国 前150-100年: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安息帝国,4、匈奴汗国,5、努米底亚王国前100-50年:1、汉帝国,2、罗马共和国,3、安息帝国,4、匈奴汗国,5、亚美尼亚王国前50-1年:1、汉帝国,2、罗马帝国, 3、安息帝国,4、匈奴汗国 1-50年: 1、罗马帝国,2、汉帝国,3、安息帝国,4、匈奴汗国,5、贵霜帝国 50-100年:1、汉帝国,2、罗马帝国,3、安息帝国,4、贵霜帝国 100-150年:1、罗马帝国,2、汉帝国,3、贵霜帝国,4、安息帝国,5、安度罗王国 150-200年:1、罗马帝国,2、汉帝国,3、贵霜帝国,4、安息帝国 200-250年:1、波斯帝国萨珊王朝,2、罗马帝国,3、曹魏帝国,4、贵霜帝国 250-300年:1、罗马帝国,2、晋帝国,3、波斯帝国萨珊王朝,4、亚美尼亚王国 300-350年:1、罗马帝国,2、波斯帝国萨珊王朝,3、笈多帝国,4、阿克苏姆国 350-400年:1、笈多帝国,2、波斯帝国萨珊王朝,3、罗马帝国,4、阿克苏姆国,5、前秦帝国 400-450年:1、波斯帝国萨珊王朝,2、笈多帝国,3、阿提拉帝国,4、拜占庭帝国,5、北魏帝国 450-500年:1、北魏帝国,2、波斯帝国萨珊王朝,3、拜占庭帝国,4、白匈奴汗国,5、笈多帝国 500-550年:1、拜占庭帝国,2、波斯帝国萨珊王朝,3、东哥特王国,4、南梁帝国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 摘要:奥斯曼帝国,是土耳其人建立的国家。又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土耳其帝国等。公元1453年,苏丹默罕默德二世带领土耳其军队攻占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他将君士坦丁堡更名为伊斯坦布尔,并且作为帝国的新首都,改宗伊斯兰教。奥斯曼帝国经过他及其后继者的百年征战,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然而,曾经盛极一时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在21世纪的今天,本文以今人的目光试论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从中吸取历史经验和教训,给予世人启迪和警示。 关键词:奥斯曼帝国伊斯兰教苏丹土耳其人苏丹亲兵 前言:在《世界史》课本中,我学习到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与衰落的这段历史。对于奥斯曼帝国这个盛极一时的大帝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以及奥斯曼帝国为什么衰落,引发了我的探究与思考。所以,本文主要论述奥斯曼帝国衰落的原因,主要研究方法是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从奥斯曼帝国中后期衰落的历史入手,进行研究和阐述。 一、盛极而衰 奥斯曼土耳其人原本是游牧部族,属于西突厥人。14世纪时,蒙古西征,迫使他们从中亚迁移到小亚细亚半岛。1299年,土耳其人的首领奥斯曼趁塞尔柱突厥人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分裂之机,正式宣布独立,称号“加齐”,奠定了奥斯曼国家的雏形。

1326年,奥斯曼之子奥尔汗(1326—1360在位)继位后,改称总督,建立常备军。他对外开疆拓土,对内确立国家行政制度,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真正的缔造者。之后的几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攻陷贝尔格莱德,攻陷布达,围攻维也纳,夺取了地中海的东岸和红海的要道。奥斯阿曼帝国从此成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版图囊括以前的阿拉伯和拜占庭两大帝国的大部分地区,地跨欧、亚、非三洲,称雄一时①。然而,曾经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奥斯曼帝国最终避免不了衰落的命运。1571年,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勒班多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权。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②。虽然,奥斯曼帝国在1683年围攻维也纳时,它的疆域面积达到了顶峰,但是,土耳其军队在维也纳之战中遭到惨败,宰相卡拉·穆斯塔法·科普利里被震怒的苏丹斩首。1699年,奥斯曼帝国在卡罗维兹和会上同奥地利、波兰、威尼斯签订了和约,同俄国签订了休战协定。卡罗维兹和约迫使奥斯曼帝国第一次作为战败国一方而签订。和约标志着奥斯曼帝国已从对欧洲国家的进攻转为防御。此后,奥斯曼帝国历任苏丹都进行改革试图挽救帝国的颓势。然而,17世纪的情形往往是这样的,统治阶级允许改革只是为了在强敌面前挽救帝国的需要。一旦危机过去,他们就会行动起来破坏改革③。正因为如此,18—20世纪的奥斯曼帝国在对欧洲战事上接连失利,领土不断被蚕食,在19世纪,奥斯曼帝国被普遍视为“欧洲病夫”。它的存在只是欧洲大国间

华师大版第5册第11课《20世纪的国际冲突》教案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教学目标] 1、了解20世纪初的世界局势;理解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过程;知道20世纪初的地区冲突的基本情况及其结果。 2、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史料分析,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文字 史料、图片史料等的解读,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的眼光分析历史史实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对战争的分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念和民族观念,意识到在保持人类发 展和进步同时远离战争的重要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一战前的国际局势总体特征。 难点:如何理解欧美列强支配下的国际格局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体系; 说明: 1.一战前的国际局势总体特征是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形成,但欧美列强的发展并不平衡,从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好了准备,故为本课的重点问题。 2.欧美列强支配下的国际格局不是一个稳定的世界体系,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包括原因(欧美列强发展的不平衡性)和过程(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两个方面,而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 过程又包括了很多错综复杂的矛盾,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故为本课的难点问题。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一)国际经济发展情况: 1、通过表格和课本小字部分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由学生得出结论:在经济上,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强,世界范围内的地区分工初步显现,出现了欧美工业国和亚非拉农业国的分工。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天的伦敦在芝加哥有它的粮仓,在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有它的森林,它的养羊场在澳大利亚,它的金矿和银矿在加利福尼亚和秘鲁,它喝从运来的茶叶,从东印度种植场弄来的咖啡。” ——20世纪初一位英国经济学家的描述 2、总结与过渡: 这种国际分工体系的本质是,广大亚非拉国家开始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这样的国际分工体系显得那样的不和谐,缺乏一定的合理度。在如此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体系之下,世界的版图又将如何演绎呢?请参看课本地图《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世界》进行归纳。 (二)国际政治发展状况: 在政治上,19世纪末刮起的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的狂潮让几乎所有国家和民族都被迫卷入国际政治漩涡,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世界已无世外桃源,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殖民地是有限的,列强之间的争夺则似乎是无限的。列强之间围绕殖民地的争夺为后来的世界大战埋下了伏笔。英法美等欧美强国充当了这一轮瓜分的主角。由此可见,20世纪初的世界格局其特征在于欧美列强主导下的世界体系。 [思考] 欧美国家为什么能够操控世界呢? [引导学生归纳] 有赖于两次工业革命浪潮的推动,科学技术的突破促进了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导致了国家的长足进步。 [思考] 这样的世界体系能否一如既往地固若金汤呢? [引导学生归纳] 虽然当时的欧洲仍然保持着自身优势地位,但欧洲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又出现了垄断组织,加速了欧美列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正是在这种不平衡规律的支配下,这个体系内部必将遭到了严峻的挑战。 [思考]按照相关史料,归纳欧美列强发展不平衡性的表现。 材料一:1870年欧美各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奥斯曼帝国苏丹苏莱曼的简介 苏莱曼大帝是奥斯曼帝国的第十代君王,他的父亲是谢里姆一世,虽然谢里姆一世在 位仅有八年时间,但他对于扩展领土十分热衷,一即位就开始疯狂地领土扩张,让奥斯曼 帝国的领土扩大了近一倍。在其父在外征战的时候,苏莱曼便替他父亲代理朝政。 通过苏莱曼大帝简介,我们可以发现,他与他父亲一样,也对扩张战争有着别样的热衷。公元1520年,在谢里姆一世去世后,苏莱曼大帝便继承了皇位,成为了奥斯曼帝国 的新一代君王。苏莱曼和他的祖先们的区别是,他的祖先都是通过血腥厮杀和手足相残才 坐上皇位的,而苏莱曼是谢里姆的独子,因此他继承皇位的并没有来自外界的威胁,这也 使得他在文治方面的成绩尤为突出。 在苏莱曼大帝即位的第二年,他就率领十万大军,北上攻夺了贝尔格莱德。贝尔格莱 德的地理位置十分突出,是位于巴尔干半岛的中心地带,也是进入欧洲地区的前哨。之后,苏莱曼又率领十万大军围攻罗德岛,虽然他成功攻占了罗德岛,在对于岛上仅有六千守军 的战绩来说,苏莱曼围攻整整九个月才将其拿下,不得不说是他军事生涯中的最大败笔。 1526年,苏莱曼入侵匈牙利,导致匈牙利国王战死,匈牙利军队主力被全歼。使得他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并在其后两度攻打维也纳。 在苏莱曼统治期间,其领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在亚洲,其势力达到两河流域, 非洲达到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欧洲达到西班牙和威尼斯等地。 1535年,苏莱曼大帝采取与法国法兰西斯一世结盟的方式,用以遏制神圣罗马帝国。1566年,苏莱曼再度远征匈牙利,因痛风病死在锡克瓦特尔的军营中,当时享年72岁。 苏莱曼大帝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奥斯曼帝国的国王,所以讨论苏莱曼大帝的成就要从其 文治和武功两方面来看。 在军事方面,苏莱曼以用兵神速而著名,因此他有“雷电”的称号。他在亚洲、欧洲 和非洲三方面,都拥有着其扩张的领土。首先在非洲方面,苏莱曼依靠其海军上的优势, 攻灭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尔,将当时由西班牙控制的阿卡德瓦德王朝也收归自己的囊中。 在亚洲方面,苏莱曼和波斯帝国的塔赫马斯普一世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这场战争最终 胜负各半,但苏莱曼还是从塔赫马斯普一世的手里,夺取了两河流域的南部。在欧洲方面,苏莱曼是花费时间和力量最大的,他首先攻取了贝尔格莱德,打开了进入欧洲的大门,然 后又出兵打败了匈牙利,兵锋直指维也纳。他先后两次发动了对维也纳的战争,虽然没有 成功,但对当时的欧洲震撼和打击也是相当巨大的。 在文治方面,人们称苏莱曼大帝为“立法者”,他先后颁布了例如《群河总汇》、 《埃及法典》和《苏莱曼法典》等,他以古典的伊斯兰法典作为立法基础,同时吸取各地 法典的长处,使他所颁立的法典更完善。

绚丽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

绚丽的阿拉伯书法艺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 凡是接触过奥斯曼帝国钱币的人,很多都会对钱币正面那个纠结在一起的好看的花纹图案感兴趣,这就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花押。花押在奥斯曼土耳其语中写作:????? (图格拉)是一种结合阿拉伯书法艺术的字母组合,是奥斯曼帝国苏丹独有的签名和印章。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这种由各种复杂花纹精心设计构成的花押会出现在所有帝国的官方文 件和信函上,同时也是作为苏丹统治期间的象徴出现在一些建筑的装饰上,铸造在帝国的钱币上。类似于中国皇帝的玺。伊斯兰教的传统认为真主是宇宙间唯一永恒的存在,并且不具备凡人可以描绘的形象,除真主外无其他偶像崇拜,描绘真主创造的世界,或者描绘人物都是对教义的亵渎。所以和欧美钱币所不同,花押也就代替了人物雕塑成了钱币上历任苏丹统治的标识。这是本人在土耳其游览时,在托普卡帕 皇宫里看到的苏丹花押贝尔格莱德城门口也有苏丹的花押,可惜被塞尔维亚人破坏了花押最初的的设计是来源于奥斯 曼帝国苏丹个人签名的描绘,再由宫廷的御用书法家或者掌玺大臣(相当于国务院秘书长)转写在文件上。它和出现在古埃及的漩涡花饰以及今天英国皇室的徽记有着近似的意义。每个苏丹都有自己独特的花押。现在已知的第一个花 押属于乌尔汗,奥斯曼帝国的第二位统治者。直到200年

后的苏莱曼大帝时期才逐渐发展成今天的经典形态。花押是一个签名组合,为什么一定要构成这样一个图形。那我接下来就把一个繁复花押的各个组成构件拆解开来,作分别的解释,看看他们包含的深刻意义。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个独特的花押都使用一个从苏莱曼时代以来延续的基本框架,也只有拥有以下这些部分,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花押。奥斯曼帝国苏丹的名字写在整个花押底部位置,这部分称为Sere,不同时期,写法也有出入,如乌尔汗的时候,只写“乌尔汗,奥斯曼之子”,以后逐渐加上了成颂语和祈祷词。位于花押左侧的两道环线被称为Beyze,在阿拉伯语直译解释为“卵”,在这里被看作是奥斯曼帝国控制的两大海洋,外侧的大环线象征地中海,内测的小环线代表黑海。顶部的三道直线是旗杆,称为Tug,象征奥斯曼帝国的独立自主。穿过旗杆的S型线条称为Zulfe,引申意义为吹拂旗帜的风,由于阿拉伯文由右向左书写习惯,也可以看作奥斯曼土耳其人由东方迁徙而来向西方扩张的历史进程。这让我想起了从开塞利去伊斯坦布尔的飞机上和一个土耳其人聊天,当他知道我从中国来的时候,很开心的说,以前我们突厥人和你们中国人可是生活在一起的,后来我们才搬家来到小亚细亚这个地方。Hancer则是位于花押右侧的两条长长的延展线,是胜利之剑的意思,代表苏丹的绝对权力和至高威望。有了这些框架,再填入苏丹个人信息,一个完整的花押就呈现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衰败诱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有一则历史小笑话说,土耳其人和奥斯曼帝国与引发世界大战的七月危机毫无关联。事实上,如果土耳其人的奥斯曼帝国不曾对东欧的发展有过深远影响的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危机绝不会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各国都有深远影响,但对土耳其人和受土耳其人统治数个世纪的许多民族影响更深远一些。 如果奥斯曼帝国没有衰败,哈布斯堡王朝绝对不会涉足波斯尼亚,也绝对不会有塞尔维亚王国。巴尔干半岛根本不会出现权力真空。俄国和奥匈帝国也就不会被拖入那个权力真空,从而也就不会有冲突。 向更远回溯,如果没有奥斯曼帝国的兴起,巴尔干半岛的苦难传奇肯定会截然不同。土耳其人统治巴尔干半岛长达500年,在其最鼎盛时期,帝国向西到达意大利,向北到达奥地利、匈牙利、俄国,黑海也被收于囊中。历史上有一段时间,奥斯曼帝国似乎注定要征服整个东欧,甚至整个欧洲大陆。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虽然奥斯曼帝国在欧洲只留下一个小落脚点,但其疆土从中东一直延展到阿拉伯半岛。 奥斯曼帝国在苏莱曼大帝(Sultan Suleiman the Magnificent)在位的时候达到了巅峰,然后逐渐衰落。苏莱曼大帝在1520至1566年间统治奥斯曼帝国,帝国不仅在地理上达到巅峰,而且在文化上也达到巅峰。苏莱曼大帝是帝国的第10代传人,帝国的创立者是一个名叫奥斯曼的土耳其部落首领,他在苏莱曼大帝出生前300年建立了一个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王朝。奥斯曼帝国的前10代君主,以一种不间断的步伐向外扩张,世界上没有哪个家族曾做到这一点。苏莱曼大帝是10代君主的佼佼者,他浑身充满活力,作战英勇顽强,具有强烈的征服欲。帝国刚建立时,只不过是位处今日土耳其东部的身份低微的小部落,后来逐渐向所有方向扩张,从而帝国逐渐控制周围越来越大的领土。奥斯曼帝国第一次进入欧洲是在1354年,99年后占领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从此,君士坦丁堡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罗马时代最伟大的建筑圣索菲娅大教堂,成为伊斯兰清真寺。 占领君士坦丁堡后的一个世纪里,奥斯曼帝国继续扩张,征服了大片多瑙河南面的土地。苏莱曼的父亲谢里姆一世(Selim I),竟依靠一场战争的胜利赢得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阿尔及利亚,把帝国的疆界扩大了一倍。他传给苏莱曼领土包括许多著名的城市:亚历山大、阿尔及尔、雅典、巴格达、开罗、大马士革、耶路撒冷、士麦那。奥斯曼帝国不仅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政治、军事主宰,而且是麦加、麦地那等与伊斯兰教创立人穆罕默德有关的诸多圣地的监护人。这就使得奥斯曼帝国的霸权变得难以被他人挑战。 随着帝国越来越强大,奥斯曼家族变得越来越不像正常意义的家族,而只是一系列没有婚姻的父子关系。奥斯曼帝国的苏丹们从来不娶妻子,他们像拥有财产一样占有数百个不能成为婚姻配偶的妇女。这些妇女居住在像监狱的闺阁内,只能与拥有他们的苏丹和监管人接触。这些监管人一般是非洲的黑人,他们的男性生殖器被人切割掉。 与英格兰的亨利八世同时代的苏莱曼大帝,继承这罕见的遗产,并赋予新的

奥斯曼帝国的幽灵

奥斯曼帝国的幽灵 伊斯梅尔?卡达莱一 有一句法国谚语:“猫喜欢吃鱼却不想弄湿爪子。”收到《雨鼓》这部小说的时候,这应该也是我的心情。书是好书,但真的要动手去译却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出版社约稿我一开始就想推掉,后来勉强答应下来,断断续续拖拖拉拉译了有一年半时间,最后架不住编辑三番四次催逼才紧赶慢赶交了稿。 书的作者是二○○五年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的得主伊 斯梅尔?卡达莱,一九三六年出生在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诺卡斯特的他一九九○年才移居法国,所以一九六九年底出版的《雨鼓》是他用母语创作的。我一直不赞成转译,从阿尔巴尼亚语到法语再到中文,文本经过翻译的二度变形,冲淡再冲淡,丢失再丢失,即便译者认真,推敲再推敲,纠结再纠结,原文一不小心还是容易串了味道,变了模样。再则,小说编了一个如假包换的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入侵阿尔巴 尼亚城邦的故事:苏丹的大军在图尔桑帕夏的率领下远征阿尔巴尼亚,兵临城下,一攻一防,数月的对峙。我是女人,不喜欢战争,也不喜欢打仗的故事,阿尔巴尼亚离我很远,奥斯曼帝国对我来说就更陌生。卡达莱复调的叙事天才吸引

了我,但在这个围城的故事里,陷在等待和绝望之中的是两军对垒的将士,也是被各种遍查字典不见的从土耳其语变身法语的专有或普通词汇层层围困的我。二 冬天一过,当苏丹的使者再次离去,我们终于明白:战争在所难免。使者千方百计对我们施压,想让我们同意做苏丹的附庸。他们先是花言巧语,许诺让我们参与统治幅员辽阔的帝国,随后又诬蔑我们是法兰克人的走卒,换言之是投靠欧洲的叛徒。最后,不出所料,他们的把戏以威胁收场。你们以为你们的城池都是铜墙铁壁,他们对我们说,就算它们的确如此,我们也会在你们周围筑起另一层铜墙铁壁,那就是饥饿和干渴。 战争开始了:信仰基督教的阿尔巴尼亚城邦守卫军把家人送到山里去躲避战乱。“跟他们掏心掏肺地道完别后,我们回到了要塞。在高高的塔楼上,我们一直目送他们走到十字高地,之后,又看到他们出现在陡坡上,最后消失在风峡口。之后,我们关上重重的城门,整座堡垒沉寂了,现在已经没有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我们把第二道城门也一一放下,缩在堡垒里,任由寂静淹没我们。”一片孤城万仞山,留下来的,都是铁了心誓和要塞共存亡的死士。城外,是新月旗和像大章鱼一样伸展着触须把阿尔巴尼亚人的要塞慢慢缠住不放的苏丹大军一长溜一长溜的白色营帐。 力量悬殊的较量,围城旷日持久,强攻、炮轰、断水、

从霸主沦为“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变迁史

从霸主沦为“欧洲病夫”:奥斯曼帝国的疆域变迁史 在奥斯曼帝国瓦解前,巴尔干半岛上的民族几乎都脱离 奥斯曼帝国,奥斯曼帝国的领土面积缩减大约76万平方公里。北非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阿尔及利亚等地在19世纪 陆续被英、法、意占领,使帝国的领土缩减大约220万平方公里。1913年7月29日,英国与奥斯曼帝国签订了一项协定。根据协定,波斯湾的科威特谢赫领地成为英国在波斯湾的?? 半保护体系的一部分,确保了英国在波斯湾的地位,而奥斯曼 帝国放弃对波斯湾地区的要求。到1914年时,奥斯曼帝国名义上的领土只有安纳托利亚、叙利亚、巴勒斯坦、伊拉克、汉志、也门西部、欧洲的色雷斯等地,面积大约210万平方公里,只有原来疆域最大时的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签订的《色佛尔条约》,彻底瓜分了奥斯曼帝国。叙利亚划归法国统治,伊拉克和巴勒斯坦划归英国统治,汉志和亚 美尼亚独立;奥斯曼的欧洲属地东色雷斯和亚洲本土伊兹密 尔及周围地区割让给希腊;摩苏尔产油区割让给英国。安纳托利亚则被英法两国支持的希腊军队占领。 三、脆弱的“霸权”与“漫长的衰退” 奥斯曼帝国崛起的过程中,1396年的尼科堡之战使欧洲 人感受到威胁,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使欧洲人震惊,1517 年征服埃及使地中海世界意识到土耳其人的力量,1526年苏

莱曼攻入匈牙利使欧洲人害怕。从1453年到1566年是奥斯曼帝国政治上的黄金时代,1517~1683年是奥斯曼的帝国军事上最为强大的时期。奥斯曼帝国向欧洲连连推进,所向披靡,并以“霸国”的姿态横跨欧亚非三洲交界处,对欧洲构成极大的挑战。当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时候,??基督教欧洲正在开展海外扩张,这座城市的失守,使欧洲人一下子感觉到自己处于屈辱的最危险的防守地位。在欧洲人看来,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不可思议,而土耳其的“威胁”让他们难以释然。事实上,奥斯曼帝国无论版图还是人口在当时来说都是庞大的。苏莱曼一世时期拥有辽阔的疆土(约450万平方公里)和1400万人口,而这时的西班牙仅有500万人,英格兰仅有250万居民;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在全盛时期拥有50万以上人口(1600年),比任何欧洲城市都大。由于土耳其在陆上和海上对欧洲造成的军事压力,使欧洲人对穆斯林产生普遍敌意,欧洲的反土耳其恶意宣传不断增加。西欧渲染土耳其人反基督教文明的暴行,西欧知识分子制造舆论说,“土耳其人把异教伊斯兰的威胁带到了基督教西方的大门口。”涉及与反土耳其战争有关的题材很多,各种耸人听闻的文学书也在欧洲流行。这表明,奥斯曼帝国被看做一个强大的足以建立霸权的国家。 当然,即便是霸权,也只限于军事方面。奥斯曼土耳其人通过发动对异教地区的战争,扩大伊斯兰领地,从观念和行动上使素丹统治合法化。没有特殊的理由能说明奥斯曼土耳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