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表(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

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表(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
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表(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

2015级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课表(儿童保护与家庭教育领域)

学期:2015年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已大量存在。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也不可避免成为了现代社会研究的重要问题。由于家庭与家庭之间不同的教养方式、教育水平、家庭结构使家庭教育呈现出了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独生子女的特殊问题研究,透过社会工作的视角,从家庭环境这一维度探究其中的原因,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培养和谐的家庭关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帮助独生子女摆脱不良的家庭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健康成长,为祖国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 标签: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社会工作 1 我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现状及研究意义 现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社会,包容的社会,这一代独生子女面对的是比父辈更加宽广的世界,学习着更加广泛的知识,他们注定要极大地影响和改变中国社会,独生子女不仅在现在,更是在未来将成为我国社会的主流,他们是衡量一个国家能力的重要因素,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整个社会人才不断更新换代的重要保障。在子女的健康成长过程汇总,后天的教育对其影响很大。而教育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一项系统的工程。在上述三个方面中,最基础的是家庭教育系统。家庭作为独生子女最初的教育环境,对他们心理和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对培养他们社会的适应能力具有很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各个家庭的教养方式、教育标准水平、家长的文化素质、家庭成员结构存在较大差距,使得不同水平的家庭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差异,也使独生子女呈现出了很多问题。因此,为了使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分析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从社会工作角度寻求解决对策将对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家长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培养意识,采用更合理、更科学的教育方法,促进其个性发展和人格健全,有利于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更好地实现个人价值,扮演好自己所在的家庭成员角色、社会成员角色。 2 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家庭对独身子女教育理念的缺失 教育理念的缺失主要存在如下两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家庭教育对于孩子在物质层面的投入很大,但往往忽略对孩子心理素质的锻炼。这种教育理念现在现实生活中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孩子过于依赖物质层面的刺激,而缺乏健康的心理品质。其次是现代大多数家庭都非常看重孩子智力的培养,在孩子还很小时就为孩子选择超出年龄阶段的智力开发课程,不仅增加了孩子们的身心负担,而且也不利于他们的正常发展。在很多家长忙于对孩子智力培育开发的同时,忽略了对孩子们思想素质的教育。要知道在子女成长的环境中,所受到的家庭环境的思想道德熏陶对其以后的成长十分关键,良好品德是人成为社会合格有用之才的基礎。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研究 国老龄办《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指政府和社会力量依托社区,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一种服务形式。它是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更新,是我国发展社区服务,建立养老服务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我国老龄化趋势和DS街老年人需求现状 我国是全球老年人口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据推测,直到21世纪末我国老年人的比例都将始终维持在30%左右。我国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家庭成员虽然仍是老人最主要的照顾资源,但家庭的照顾功能正逐渐弱化,所以居家照顾必须配以适当的社区照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既符合当前我国国情的需要也满足老年人不想脱离原有熟悉环境的意愿,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过渡养老形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老年人养老服务已经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但目前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供给不足、比重偏低、质量不高,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 广州市政府积极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十分重视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通过政府购买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形式在全市每个街道建立起由专业社工组合成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尝试以专业的社会服务方式,将专业社工引进居民社区。其中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属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一条街道之中的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 DS街总面积13.10平方千米,辖内共设4个社区居委会。户籍总人口18331人,流动人口45490人。DS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是由广州市广大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并运作,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而特别举办的社会福利性服务项目,是广州市推进社会管理服务改革创新中产生的惠民工程。中心内设有多功能大厅、青少年活动室、婚姻家庭活动室、长者活动室、就业辅导室、个案工作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偶到服务区等区域。针对当地社区居民的需求开设了家庭、长者、青少年、残障人士、就业辅导、志愿者培训与服务、文娱康乐七大服务平台。其中长者部的设立是针对DS街辖区内的老年人的需求,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服务。 辖内60岁以上常住户口的老年人约2200多人,常住人口18600多人,即约占辖内常住人口的11%,常住老年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较高。其中60-69岁的中低龄老年人的比例高,占了总数的56%;70-79岁的占了总数的28%;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占了总数的16%。中心运行一年之中主要着重于辖内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的摸底以及中心的宣传工作,长者部通过调查、探访、外展活动等方式对辖内老年人的服务需求进行了总结。 1、长者有健康维护的需求 目前DS街绝大部分老人都是居家养老。长者服务的重心是老年医疗服务,社区医疗服务成为社区老年服务的核心需求。在大部分的调查对象看来,他们的健康状况良好,而有慢性疾病或重病大部分的老人希望得到更好的生活照料和医疗保障。 2、自我价值体现的需求 退休对长者来说是新的开始,许多达到退休年龄的长者希望通过丰富的文娱活动继续展现自我价值。由于许多长者过去忙于事业无暇做自己喜欢的事,现在难得闲下来,因此他们希望能够好好享受生活,书法绘画、唱歌跳舞、外出旅游等成为他们新的生活安排。 3、社会参与的需要 长者有表达意愿、维护利益、发挥作用的需要。从探访中发现,辖区内长者在退休后自文体运动,包括:太极拳、腰鼓、柔力球等,并参加到各种公益性的演出当中,这也说明了长者的社会参与程度比较高。 4、社区照顾的需要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暴力个案服务分析 【背景介绍】 老张(化名),男,35岁,公司主管。老张与其妻子关系一般, 妻子常忙于工作,照顾家庭的时间较少,主要由老张照顾和辅导儿子——小张(化名)。小张现在江门某小学就读四年级,学习成绩低下、性格内敛。 自2012年9月小张上小学后,学习成绩开始跟不上其他同学。 虽然儿子的学习成绩较低,但是作为爸爸的老张从来没有放弃对孩 子的学业要求。老张会尽量安排时间教导儿子的功课,与其一起查 漏补缺。但是儿子缓慢的接受能力耗尽了老张的耐性。烦躁、气愤、恨铁不成钢的负面情绪排山倒海而来。一开始的小责备到破口大骂,一开始的小责罚开始演变成对儿子的家暴。 小张升上四年级后,学校里有了学校社工。小张班主任开始发现他身上有淤青,并且某日还有五个清晰的手指印出现在白皙的脸蛋上,班主任马上将个案转介给学校社工。 【案例分析及主要问题】 1、根据理性情绪疗法理论,社工对老张产生对小张家暴行为的 现象进行分析,形成基本的预估。老张出现家暴孩子的行为原因大 部分是因为儿子功课差,接受能力慢,多次教导也未必有效。根据 理性情绪疗法理论分析,诱发事件a是:辅导功课、学习成绩,b 是认为打骂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结果c是:老张打骂小张,社 工需要在辅导过程中协助老张认识到不合理的认知和信念,辅导其 重新构建合理的信念b,让c的行为有所改变。 2、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人的自我意识发展持续 一生,他把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这八个阶

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而任何年龄段的教育失误,都会给一个人的终生发展造成障碍。儿童期是勤奋对自卑的冲突,“勤奋”的能力是由于爱的关注与鼓励而形成的,自卑感是由于儿童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人物对他的嘲笑、漠不关心或其他不恰当的教育方式造成的。老张对小张的家暴行为是一种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方式,而这种家暴行为已经导致小张对自身产生自卑感,并且对老张也有了明显的恐惧感,这也不利于他们的父子关系的良性互动。因此,社工需要与老张共同探讨另外的教育方式。 【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协助老张了解和认识《家暴法》的相关法规,停止对儿子家暴的行为。 2、协助老张认识到继续使用‘打骂’的教育方式可能导致的结果。 3、通过理性情绪治疗法,重建老张对儿子积极合理的信念。 4、协助老张寻找到更合理健康的教育方式。 二、服务实施计划: 1、与老张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初步评估的服务对象家暴行为的风险性,以及老张对用家暴方式教育孩子的看法,制定服务目标; 2、与老张共同制定他可以去实施的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 3、根据制定的计划,按阶段实施,定期检测实施成效。 【服务过程】 一、收集信息 1、向班主任收集信息: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社会工作介入下的流动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的出现,我国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数量和结构产生了大幅度的变化。随父母一起迁入父母所在务工地区的子女数量在不断增加。2013年,全国妇联发布《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报告指出,全国流动儿童规模达到3581万人,江苏省流动儿童数量为70.68万人。江苏省连云港市新海新区是一片刚开发的土地,需要广大的劳动者来建设,这就出现了一大批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新海新区内的流动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父母务工、子女随迁造成了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心理问题、学习问题、安全问题、生活问题等),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少年犯罪、青少年越轨等)。从实际情况着手,深入、全面地关心流动儿童的各种问题迫在眉睫。 流动儿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①家庭层面:一方面,家庭结构完整,家庭有所关爱;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有所缺失,集中表现在缺乏家庭教育意识和家庭示范功能,学习环境不佳,出现在工地或者小吃摊边做功课的情况。②自身层面:由于难以融入城市,流动儿童会出现自我评价、自尊水平低、自卑心理严重,沟通能力、亲子关系、学习方面存在障碍,对城市生活缺乏认同感,孤独感强烈的现象。一、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未成年阶段是人的品德、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家长对孩子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佳时期。所以,早期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人生目标的树立,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的养成及人格的发展都是有决定意义的。亲子关系不良,会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社交活动,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人格的形成,对现阶段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都是极为不利的,对家长本身也会有较大的影响。 经过实地走访,发现普遍情况为:父母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家庭教育观念。亲子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关系生疏。 (一)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婆媳关系问题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婆媳关系问题分析家庭社会工作介入婆媳关系问题分析 一、婆媳关系概述 婆媳关系,指的是婆婆与儿媳之间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 婆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家庭关系,它既不像夫妻那样有着亲密的姻缘 关系,又不像母女那样有着稳定的血缘纽带,与其他家庭关系相比,亲 情的成分较弱[1]。双方是通过一个男人即丈夫和儿子的角色扮演者 建立的一种法律关系,彼此并不熟悉,情感基础薄弱,容易产生矛 盾和摩擦,并且属于“冤家宜解不宜结”的关系。 依看,婆媳关系产生冲突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观念与生活习惯不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也随之改变,两代人有思想代沟也就不足为奇了。老辈人想要 一种稳定、传统的生活,每天定时作息,想要家人有计划的生活, 婆婆追求的是相夫教子,照顾孙子,安享晚年。而后辈在现代观念 影响下,追求自由、刺激的生活,生活随意,对人和事看法独特, 儿媳往往追求的是二人的甜蜜世界,不愿意有人干涉私生活,这种 思想的不同造成双方在生活琐事上发生冲突。 第二,精神占有与权威争夺。对于两人共同爱的人,婆婆想要儿子还是那个未婚的儿子,事实与其商议,想要儿子无条件的站在自 己的身边。儿媳妇则认为丈夫作为自己的爱人,应该维护自己,而 不是与母亲一同对抗自己。在传统观念中,婆婆是家务事的主管人,负责教导儿媳如何勤俭持家,做好媳妇的本分,婆婆对媳妇而言具 有绝对的权威。然而,现代观念讲求是平等,婆婆与媳妇二人地位 平等,互尊互敬,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婆婆的权威,家庭地位受到动摇。

第三,情感薄弱与沟通欠缺。双方在彼此成为婆媳之前互不了解,没有感情基础,在发生矛盾时,不会顾及对方的感受,更不会站在 对方的立场上考虑,这会令矛盾扩大甚至无法和解。而在矛盾发生时,婆媳各守一理,不能有效的沟通,有时在语言上互相攻击,或 者表达不清,这都是冲突的原因。 第四,中间人调节不力。这里中间人主要指是双方发生关系的男人,婆婆的儿子,媳妇的丈夫,中间人与双方有着密切的关系。婆 婆不满,可跟儿子唠叨;媳妇有意见也可以向丈夫发泄,这时候,中 介人要甘受夹板气,要在她们中间多讲道理,当好“消防对员”, 使矛盾由大化小,由小化了。如果出现偏袒一方的情况,便会火上 浇油,激化矛盾。 除了以上四种主要原因,还有许多原因造成婆媳冲突,比如消费观念、教育观念、休闲娱乐方式以及家庭中的兄弟姐妹的涉入等等。 二、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一)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即社会工作在家庭中的应用,目的是解决家庭问题,调节和改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与稳定。对于家庭社会工作不 同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中国学者王思斌指出,家庭社会工作是以 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 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2]。总体来看,家庭社会工作包含以 下要素:第一,介入对象为家庭及家庭成员。针对其问题及需要, 设计服务方案进行服务;第二,介入手段依托专业知识、技术和理念。在专业的价值观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提供服务;第三,提供服务的人是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者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专业的身份、专业的角度提供解决方案。 (二)家庭社会工作介入的必要性 现今社会,“分家单过”已成为社会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对原本就不熟悉的两个人来说,更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沟通交流,更不用说 建立深厚的感情,在发生冲突时无疑是雪上加霜。女性特有的心理 特征,一般包括柔弱、细腻、温情、感性等等。具体到婆媳关系中,

家庭教育与社会工作 专业概论论文

家庭教育转变与社会工作 孙文轩 (常州大学社会工作系,江苏常州 213000) [作者简介] 孙文轩(1998—),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社会工作系在读。 简介:我国自古以来就以“家和万事兴”为贵,无论是在古代或是现代,家庭都是每个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对于家庭问题的解决,也在历经千百年的经验积累之中产生了一套自然形成的解决办法。这些办法在现在来看,主要具有默契性、约定俗成的优点,但也不免显得单一化、甚至略显粗暴的特点。 新世纪新型的家庭问题中,由于青少年过早的曝露在信息化社会之中,早熟期提前,青春叛逆期提前,传统的家庭问题解决手段难以解决问题的情况愈来愈多,家长们面临着问题难以解决、处理手段缺乏、咨询道路滞涩的窘境,亟需社会工作者的专业方法的指导。 一、新型教育问题 1.青少年叛逆期提前 新世纪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青少年儿童不可避免的会过早地曝露在信息爆炸之中。 在对青少年叛逆行为的已有研究中,一般认为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生理过渡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但还不够完善,在认识事物和看待问题时难免存在偏差,在得不到渴望的承认和理解时,常常表现为任性和耍小脾气,对周围事物采取怀疑甚至敌视态度。但从社会性角度来看,叛逆是青少年在与社会信息的接纳和被接纳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种反应。[1] 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开始接触家庭之外的大量信息,处理这些信息的过程中就带来了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增强。因此,综合来看,叛逆问题不单单是一个生理期问题,而是一个生理和社会综合作用下的教育问题。家长亦不可忽视,在现下少年儿童接触智能手机、接触网络世界、接触社交平台的时间如此提前的情况下,所带来的新型家庭教育的问题。 此类新型教育问题,主要是由于叛逆期中的“生理性”以及“社会性”之中“社会性”的提前。随之带来的是青少年儿童叛逆,通常表现为一种“无力的叛逆、沉默的叛逆”。孩子心理上“成熟”了,但生理上还没有达到一般的青少年叛逆期,除了无声的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中学生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

家庭社会工作介入高中生亲子沟通问题的研究 ——以XX中学为例 第一部分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家庭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亲子关系是家庭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关系。亲子关系具有不可替代性、持久性、不平等性等特点,他对青少年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近些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亲子沟通即亲子互动是亲子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中生出于青少年阶段,由于青少年阶段的社会化和年龄的成长,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在转化过程中,所以难免会出现亲子沟通障碍和困难。 我国处于社会的转型时期,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面临急剧的时代变化,出现亲子双方的心理困惑与矛盾的几率不断增加,因而有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此从家庭社会工作入手研究青少年亲子沟通对于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促进家庭乃至社会的良性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目的: 通过对榆中县第二中学高中生的亲子沟通状况的资料收集,了解其具

体亲子沟通状况和影响因素,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相应地家庭社会工作理论指导下,为有效改善其亲子沟通状况制定社会工作专业的干预计划。 意义: 理论意义:针对高中生亲子沟通状况的改善,提供系统的家庭社会工作干预范式。 现实意义:运用家庭社会工作相应的理论,系统、全面地改善高中生亲子沟通装状况,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家庭关系的和谐。 三、研究文献综述 1、亲子关系、亲子沟通的概念界定与亲子沟通研究的发展脉络 2、家庭社会工作概念界定与发展脉络 3、亲子沟通和家庭社会工作的相关理论 4、亲子沟通的影响因素、干预对策研究等研究现状 5、家庭社会工作在亲子沟通方面的相关应用研究。 6、研究见解与研究方向 四、研究内容与理论基础 内容: 1、榆中县第二中学高中生亲子沟通现状调查与结果分析 2、家庭社会工作对高中生相应的亲子沟通介入计划 理论基础:萨提亚治疗模式、游戏治疗、团体动力学模式等。 五、研究方法 研究类型:描述性研究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

第十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十章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目的:掌握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与特征,了解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假设以及具体工作内容,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重点:家庭社会工作的内涵与特点 教学难点:运用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和理论开展家庭社会工作。 教学方法与手段:情境引导法、案例分析法、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假设,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工作内容及工作方法。 自学内容: 课外作业: 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它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有什么样的关系?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4、试述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与工作方法。 5、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主要内容。 6、简述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原则与步骤。 、 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方法实务,邓恩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库少雄,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王思斌主编,《社会工作概论》(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社会工作实务》,2012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指导教材初级,中国社会出版社 第一节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家庭社会工作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使其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

服务活动。在这个定义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因此,家庭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家庭作为帮助对象的各种服务活动的总称。细分则主要包括三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不同类型的家庭社会工作的共同特征是: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起源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的产生要比家庭治疗早。社会工作者的创始人玛丽?里士满就是家庭社会工作的先驱,她首先要求社会工作者同时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成员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系统考察。而家庭治疗则是系统理论产生后把心理治疗从个人延伸到家庭的尝试和实践。 2.关注焦点不同 与家庭治疗相比,家庭社会工作关注的焦点更为广泛,既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也包括家庭成员在不同层面的互动交流,而家庭治疗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家庭本身的结构和互动关系。 3.工作理念不同 家庭社会工作更为强调“人在情境中”的服务理念,注重在受助家庭的自然生活场境中开展专业服务。而家庭治疗更为注重家庭系统的服务理念,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方式和结构。 3.专业关系不同

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探析-精品文档

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探析 听障儿童是指由于某些原因而导致听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损甚至完全丧失的14 岁以下的群体,它一方面阻碍了个人的正常社会交往,另一方面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听障儿童一经确诊后,首先进入家庭系统,受家庭多方面的影响和刺激,尤其是听障儿童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其影响更为突出,直接牵涉到他们自身的语言康复、心理健康、性格培养和行为发展等,因而,重视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尤为重要。目前,虽有学者们积极研究听障儿童的问题,但已有文献中涉及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研究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围绕听障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本文不同于以往研究,立足于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创新色彩,也旨在为听障儿童的家庭教育提供参考价值。 、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问题 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通过多种形式教育和指引儿童,因而确保家庭教育的质量尤为重要。不过就听障儿童而言,其家庭教育却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能力有限,行为方式不当 家庭教育环境是衡量家庭教育质量的标准之一。实际上,多数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环境不够理想。其一,多数家长自身能力缺乏,有限的经济和文化水平难以保证为听障儿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致使他们不具备专业知识以帮助听障子女进行听觉训练。 其二,家长的行为作为家庭教育环境构成之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的行为。由于听力障碍,儿童只能依靠视觉观察父母的行 为,这就要求家长时刻注意自身行为,而家长们在生活中并非能保持高度警惕,难免在细节性问题上出现不恰当的行为。 (二)家庭教育理念:家长关注不足,期望值偏低 家庭教育理念是家长基于对听障儿童及其发展的认识而形成的教养观念,而目前听障儿童家庭教育的理念亟待改善。这在 于家长得知子女患有听力障碍时不免产生失落情绪,往往会出现再生健康子女的想法,易导致家长对听障儿童的关注不足甚至是置之不理,从

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课程论文 题目:家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学院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专业社会工作 年级 2007 级 学号 200710712043 姓名曾艳 成绩 2010年11月15日

家庭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曾艳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 摘要:家庭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与社会密不可分,因而家庭文化也是整个社会大文化背景中的重要组成元素。家庭是由人构成的群体,家庭文化的主体也就是人, 因此家庭文化必定与个人的成长密切相关,使人形成具有与家人相似特点的性格特 征、行为方式等。而家庭社会工作的介入,能够帮助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进 而帮助个人形成良好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 关键词:家庭家庭文化家庭社会工作 1.引言 1.1研究的背景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归宿。家庭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教化和教育功能。在传统社会中,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它不但是社会生产和人口生产的单位,而且是最为重要的文化载体。但在现代社会中,家庭的教育功能和文化传承功能正逐渐从家庭向社会转移。 家庭作为个人进入社会的最初场所,提供了儿童社会化的基本方面,对于孩子的未来起着基础性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感觉到,家庭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着个人的成长,如个人的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等。然而,并不是每一个家庭都能够建设好自己的家庭文化。恶劣的家庭文化对于个人的成长势必造成不良的影响,如家庭暴力。 1.2研究的目的 家庭文化不仅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教导和希望,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也包括长辈之间的互动对子女的言传身教,子女与长辈的交流等等,家庭文化影响着所有的成员,也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能够使儿童和青少年增强抵御不良社会影响的能力。而本文所探讨的家庭社会工作,在营造良好的家

离婚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与家庭社会工作介入

离婚家庭青少年成长困境与家庭社会工作介入 时间:2014-02-13 11:38来源:未知作者:360期刊网1 点击: 478 次 据我国民政部门统计,2008-2010年离婚登记数分别为356.1万对、404.7万对、451.6万对。日前公布的全国民政事业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四季度,我国共有1247.1万对夫妻办理了结婚登记,211.1万对夫妻办理了离婚登记,离婚率达16.9%,这意味着我国平均每天有5784个家庭解体。当中国的离婚率持续走高,成长于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群体。而家庭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的助人服务活动,能够为离婚家庭的青少年走出成长困境提供支持和帮助。 一、离婚家庭与单亲家庭的区别在“百度百科”中,离婚被定义为“夫妻双方通过协议或诉讼的方式解除婚姻关系,终止夫妻间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行为”。而离婚家庭的青少年,则是指在离婚家庭中生活的青少年个体,其年龄一般在13~20周岁。离婚家庭是单亲家庭的一种表现形式。《中国大百科全书》中认为,“单亲家庭是指由父亲或母亲一方与未婚子女共同构成的家庭”。 社会学和人口学的相关研究表明,目前单亲家庭主要有四种形态,即离婚式单亲家庭、丧偶式单亲家庭、未婚式单亲家庭和分居式单亲家庭。离婚家庭与其他类型的单亲家庭存在以下主要区别。 (一)产生的原因离婚家庭大多是夫妻双方感情不和、经济利益等矛盾导致的,是夫妻双方主动选择的结果。其他类型单亲家庭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自然死亡、意外事故、条件限制等,是被动接受的结果。 (二)家庭成员的完整程度在离婚家庭中,尽管夫妻已经离异,但孩子的亲生父母仍然健在,其原本的家庭成员没有缺失;而在其他类型的单亲家庭中,孩子可能只拥有父亲或母亲。 (三)家庭结构的变化离婚家庭存在父亲或母亲再婚,进而形成一个甚至两个核心家庭的可能,其家庭成员可能不断增多,旁系亲属网络也会随之扩大;而其他类型单亲家庭则只有两种选择,即继续维持现状和通过再婚重新组建一个核心家庭,其家庭结构的变化较为单一。 受以上3个因素影响,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可能会比其他类型单亲家庭青少年遇到的问题更为复杂,更易陷入成长的困境。 二、离婚家庭青少年的成长困境 (一)心理支持缺失下的自我认同困境自我认同就是对自我身份的确认,是一种价值观,将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自我认同只有在个体实践中自觉的、持续不断的“认同”中方可实现。对于离婚家庭中的青少年来说,自我认同的建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由于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社会教育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社会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发展,大批的农村青壮年到城市务工,把孩子留在农村,委托祖父辈或者其亲属照顾,但是祖父辈并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由于祖父辈本身缺乏教育、保护需要,再加上对辈的溺爱,在教育辈时很容易导致有心而无力的状况。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农村留守儿童在身心、学习、社会交往方面出现很多问题,同时也引发了农村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在介入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工作方法家庭教育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中国1.2亿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千万留守儿童。 88.2%的留守儿童只能通过打与父母联系,其中53.5%的人通话时间在3分钟以,并且64.8%的留守儿童是一周以上或者更长的时间才能与外出的父母联系一次,有8.7%的儿童甚至与父母就没有联系。49.7%的孩子表示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但也有44.1%的被调查对象明确表示不想和外出打工的父母在城市生活。有24.2%的留守儿童与照顾他们的成人很少或从不聊天。1 二、研究背景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九九三 1 中国儿童信息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b913362499.html,

八六一”现象,其中留守儿童问题近年来受到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1.缺乏安全感,农村儿童相比较城市儿童更缺乏安全感,父母外出务工,只有节假日才能够回来,留守儿童很少从父母那里得到关爱,留守儿童智能从祖辈那里得到关爱,但是这种关爱并不能代替父母的关爱。据有关部门统计,留守儿童并不能很好的外界交流。性格孤僻、冷漠不愿与人交流,不爱参加社会活动,是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 2.行为偏差,主要体现在逆反心理和团结协作能力不足。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极易造成心自卑、胆小等心理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祖父母对留守儿童的过分溺爱,和缺乏平时对其管理,使得农村儿童更加的放纵,更加容易产生逆反的心理。主要体现在任性、专横、无礼甚至是暴利。 3. 极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走向放错,甚至是犯罪的道路。影响儿童的社会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媒介、同辈群体。家庭功能的不完善,会使得留守儿童把更多的精力转向媒介、同辈群里交流。受同辈群体的影响,留守儿童极易产生暴利的性格,处处与人为敌,拉班结派。 4.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很多家长认为要每个月给孩子寄去足够的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关心,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儿童需要父母的陪伴,需要学习伦理道德,需要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很多农村儿童在道德上的失都是由于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苏某,农村户口,在家中排行第二,有一个姐姐。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人对他宠爱有加。初中毕业之后苏某就进入社会,在外面闯荡了几年。20岁时和本村茹某结婚,因未到结婚年龄,所以先在村里举行仪式,两年之后领结婚证。苏某婚后两年,妻子茹某生了一对双胞胎,一儿一女女。苏某婚后主要在村附近的小工厂上班,妻子茹某无业在家,主要负责养育孩子,照顾老人。可是苏某对养育孩子没有兴趣,下班回到家看电视,和别人玩牌,从来不主动看管孩子,一遇到孩子哭叫,不问青红皂白就打孩子。妻子和其因为此种事情争吵过多次,可是苏某没有丝毫改变,并且妻子发现最近苏某回家的时间越来越晚。 【问题】 1.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的你,请对苏某的问题进行分析。 2.作为家庭社会工作者,你认为该如何进行介入,请列出简要的介入策略。 3.在为苏某一家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些什么 【问题解析要点】 1.从案例的情况来看,苏某主要有以下问题: (1)个人方面:家里唯一的儿子且从小受宠,文化水平较低且能力一般。 (2)家庭方面:结婚年龄过早,和妻子容易为家庭琐事发生争吵,夫妻感情略有摩擦;在对待孩子教养方面,缺乏教养孩子的能力和技巧。 (3)生活方面:个人能力较差,工作一般,一人承担抚养家庭的重担,压力较大。 2.对于苏某可以采取如下的介入策略:

(1)对苏某进行心理辅导。苏某结婚年龄过早,所以导致苏某对象子的降生完全没有做好角色转换,所以苏某还沉浸在个人的自由享受上,没有担负其照顾孩子的责任。所以,对苏某要进行心理调适,并且协助他进行角色转换。 (2)对苏某和妻子进行联合辅导,让两人在交谈中进行沟通和交流,改善夫妻关系。 (3)组织村里的年轻夫妻组成亲子教育小组,邀请苏某一家参加。社会工作者在小组活动中邀请教育专家对教育孩子的方式技巧等进行介绍,让苏某反思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 3.在为苏某提供服务的时候,家庭社会工作者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处理好家庭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态度,尊重服务对象自己的选择。 (2)家庭社会工作者要具有成熟的婚姻家庭观,掌握家庭问题解决的方法和技巧。 (3)以开放的态度倾听家庭成员的观点和理由。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分析及其社会工作介入 摘要:近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注目的社会问题。据统计全球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比例最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一份统计资料表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逐年上升,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青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青少年犯罪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中,家庭环境因素不可忽视,因为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第一课堂”。一、我国家庭环境的新变化 所谓家庭环境是指人们在家庭里与家庭成员发生作用的因素的总称。家庭环境有硬环境和软环境之分,硬环境有家庭的成员结构、成员素质、资源分配、生活方式等,软环境有家庭成员间的关系、父母的教养方式和态度、家庭功能等。家庭环境各个要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发展变化的。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四世同堂式的家庭“金字塔”迅速演变成“倒金字塔”的家庭结构。“421家庭”将成中国社会新的家庭主流。“421家庭”,即一对独生子女结婚生子后,他们的家庭结构,4个父母长辈、1个小孩和他们2人。二是家庭功能社会化,个人的经济生活、就业、社会交往、教育、娱乐均由家庭承担责任并自行调适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社会转型引起家庭功能弱化,促使家庭功能向社会的转移,由社会向家庭提供服务成为一种发展趋势。三是离婚率上升,单亲家庭比例也相应增加。 二、青少年犯罪的家庭环境因素及其分析 家庭对青少年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家庭环境的不良影响和父母采取的不当的教育方法往往对青少年的人品形成、性格特点等产生深刻的负面影响,个别情况下会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通过近年来对青少年被告人犯罪原因的调查,我们发现与青少年犯罪有关的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家庭结构因素与青少年犯罪 (1)缺陷家庭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 缺陷型家庭指的是由于双亲一方或双方由于死亡、离婚、遗弃、或其他原因,造成家庭结构或家庭关系破裂、缺损的家庭。这种家庭,自然结构被严重破坏,家庭的功能也就不能得以健康发挥,失去父母双方悉心的照顾和正确的引导,孩子就有可能生活在一个被遗忘和麻木的环境里。他们无所适从,不知究竟该相信谁、依靠谁,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已破碎的家,在这种情况下,极有可能造成内心痛苦,心理失衡,一旦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引诱,便会走上犯罪的不归路,难以自拔。 对青少年犯罪有影响的还有重组家庭,重组家庭是指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或另一方重新与其他异性组合成的新家庭。这种再婚家庭的自身结构也不健全,也同样与青少年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失独家庭困境及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本研究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将失独家庭纳入个人、家庭、社会共同的脉络之下,探讨了失独家庭个人、家庭、社会环境的互动导致失独家庭成员个人身心失衡、家庭结构缺损及功能失调、社会融入困难等困境,尝试针对各个系统内及系统间进行有计划性的努力,即家庭系统动力重塑和外部系统的有效支持,达到系统内和系统间的平衡,缓解失独家庭的危机。 标签:家庭系统理论;失独家庭;系统;次系统 失独家庭是指其独生子女因疾病、车祸、犯罪、工作、自杀、灾害等原因死亡,从而永远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其父母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且一般情况下,由于年龄或其他原因不能或不愿再生育、收养子女。〔1〕据学者估算,截至2010年,农村失独家庭为158.57万户,城镇为82.69万户,合计为241.26万户。到2030年农村49岁以上失独父母规模为85.1万人,城镇约的57.2万人。〔1〕失独家庭数量庞大,不仅困扰着失独者的生存与生活,而且威胁到家庭和谐及整个社会的稳定。本研究将失独家庭作为研究的对象,将其纳入个人、家庭、环境三重脉络之下,力图寻求一个新的观点和完整的视角,理解失独家庭面临的压力与困境,探讨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的定位与着力点,并就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帮助失独家庭重新构建家庭的生活秩序摆脱困境提出对策建议。 一、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 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系统是一个由要素组成的整体,要素与要素、要素与整体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所有的有机体都是系统,各个系统由不同的子系统组成并相应地是更大系统的一部分。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社会系统不断互动并产生交互作用,影响系统间和系统内的平衡。 家庭系统理论将个人、家庭、社会置于一个共同的脉络(context)之下的观点启发了很多的研究者,将家庭内部的压力和外部的压力结合起来,考察引发家庭压力的种种因素,为社会工作理解和介入失独家庭的困境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Boss(1987,1988)对家庭面对的外在脉络和内在脉络(context)引发的压力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2〕Boss指出,家庭的外在脉络会影响家庭的内在脉络,引发家庭压力。外在脉络指的是家庭的压力来自于家庭外的因素,包括历史、经济、发展、遗传及文化。家庭的内在脉络即来自家庭内的因素,对压力的影响主要有三个向度:结构的、精神的、哲学的。 Betty Carter和Monica McGoldrick 结合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对个体、家庭和文化在内的每一个系统对家庭的影响力进行了解读〔3〕,认为个体因素、家庭因素与社会因素交织,家庭受内外的压力是正常和难以避免。当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于某一点时,所有的家庭都有功能失调现象出现,家庭能否尽快作出调整是解决家庭问题的关键。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

社会工作者介入“家庭暴力”的案例分析 事件经过:王芳(化名)是名超市促销员,因为丈夫有外遇,双方经常有冲突,每次都以她被打结束,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了近10年。今年8月12日,又遭到丈夫毒打的王芳住进了鼓楼区某妇女温馨驿站。在和驿站社工的沟通中,她认识到自己原来也“有责任”。“现在丈夫对家庭更有责任感了,我也更关心丈夫,我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回家一周后,王芳这样告回访的社工。 王芳是鼓楼区妇女温馨驿站成立至今半年来接收的第一位也是惟一一位家庭暴力受害者。今年7月,鼓楼区妇联和鼓楼劳保局牵头,委托鼓楼区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设立该站,目的是为该区遭受家庭暴力伤害的女性提供暂时居住地。这也是鼓楼区首次尝试社工介入救助家暴受害女性,“这一案例我们做得很成功。”鼓楼区阳光慈善救助服务社社长黄某均如是评价。 治疗过程:“她从没想过自己也有责任”据黄某介绍,王芳入住温馨驿站当天,她们就做了一次沟通,时间大概1个多小时,“在这一个小时里,我主要是听,听受害者倾诉。”之后,黄某均和王芳一起分析了矛盾所在,并给她指出,事情虽然出在丈夫身上,但这是一个家庭问题,“她(王芳)很惊讶,说从来没有想过是不是自己把丈夫逼急了,没想过自己是不是关心丈夫。”访谈结束,王芳最初坚决要离婚的想法也没有了,并表示,只要丈夫和第三者断绝关系,她还是可以接受的。 在接下来三天里,每天24小时有志愿者陪同王芳,黄某均说,从志愿者记录的谈话情况看,其间王的丈夫和孩子多次打电话催王回家,王也很矛盾,“王和丈夫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同时,鼓楼区妇联也做了王芳丈夫的工作。8月15日,王芳被丈夫接回了家。一周后,黄某均做了回访,“王芳说现在丈夫对她和家庭更有责任感了,她也更关心丈夫,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满意。” 据黄某均介绍,用社工的手法介入家庭暴力,对受害者进行心理疏导,是一个尝试。“传统组织干预家庭暴力不是司法援助就是对施暴者施加压力,问题不能根本解决,而社工是通过对受害者心理疏导,提升其处理问题、解决矛盾的能力。”黄某均说,对受害妇女的救助,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她们能返回家庭,这一案例达到了他们的目的。 按照鼓楼区妇女温馨驿站流程,申请入住者必须是本区女性,自己先到当地女性组织申请,情况被核实后,只要不是精神病患者、传染病人、身体严重伤害需住院治疗及正在办理离婚而不愿回家的,都可以入住。据了解,温馨驿站目前有两个房间,黄某均表示,明年计划招收部分专业社工或心理辅导志愿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