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x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x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docx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立、监管、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的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项目的立项、实施、验收和监督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是指对自然因素引发的山体滑坡、崩塌和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工程治理等项目。

(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主要是指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等调查和项目研究。

第三条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邀标)、工程监管制、合同管理制、公告公示制、财务决算评审(审计)制。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管理按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和彭泽县建筑部门公布最新的《工程造价信息》相关文件规定

执行。

第二章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危害公共安全的地质灾害,造

成人员死亡1人(含)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的

地质灾害,需要应急治理的;

(二)由于自然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威胁人员超过10人(常住人口),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工程治理的;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勘查;

(四)其他特定条件符合政府投入的地质灾害防治项

目,依照有关规定,应由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关主管部门和厂矿企业负责治理的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不属于项目申报范围。

第六条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立项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或规划急需的基础性、公益性的区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

(二)为提高我县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与能力的基础研究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方法项目。

第三章项目申报实施管理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县人民政府申报(以政府名义行文),申报单位即为项

目承担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应编制项目施工设计和工程概o

第八条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年8月15日前,向县人民政府提交治理项目申请报告和项目施工设计、工程概算表。逾期未报送的转次年度重新申报。

第九条专项资金由县财政局、县矿管办共同负责管理,共同负责项目施工方案和设计和资金核算的审核,并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县财政局具体负责项目资金的预算审核、下达及资金使用管理、监督及项目验收工作;县矿管办具体负责项目审核及项目实施方案设计审查、实施过程督查和项目验收等工作。

第十条项目确定并下达预算后,项目承担单位必须按照项目施工设计要求组织实施,未经业务主管部门批准不得随意更改设计、项目承担单位必须建立专账,单独审核,主管部门不得提取管理费,不得将与项目无关的支出列入本项目开支,不得虚增项目成本,支出按有关财务规定进行账务处理。

第十一条实行项目责任制。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申报、项目实施、工程进展、工程质量、项目实施效果、资金使用全面负责。

第十二条项目承担单位应根据项目施工设计,加强项目实施管理,加强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检查和监督、及时解决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第十三条项目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工程质量和安全责任制,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按照项目施工设计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隐蔽

工程施工必须按规定验槽。在施工过程中发现施工设计有缺陷的,

应及时反映和提出相关建议。

第四章治理项目验收

第十四条项目承担单位对项目任务完成后,应组织项目初步验收和竣工财务决算,形成初步验收报告,对初步验收中发现的问题必须及时整改和完善;对初步验收合格或初验问题整改到位的项目,项目承担单位应提交项目验收申请报告(以政府名义行文),并做好项目竣工验收的准备工作。

第十五条县矿管办和县财政局收到项目竣工验收申请后,应于

当年12月30日前统一组织验收,申请竣工终验的单位,应提供一

下材料:

1、彭泽县人民政府会议纪要或立项批复;

2、初步验收意见或乡镇人民政府验收文件;

3、中标通知书;

4、施工合同;

5、项目施工设计;

6、施工前、中、后的相关照片(特别是隐蔽工程照片);

7、财务决算评审意见或审计报告

第十六条项目终验时县矿管办负责项目初验材料审

核、工程质量评价等工作;县财政局负责项目工程量核实、资金拨付等工作。

第十七条项目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应按照第十五条竣工终验要求,必须向县矿管办和县财政局提交竣工材料(一式两份),县财政局根据提交的相关终验材料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后,应及时将项目资金拨付给县矿管办,县矿管办按照县财政部门

核准后的金额拨付项目承担单位。

第十八条治理项目通过验收后,其治理工程的保护工作,由项目所在地人民政府落实具体维护和管理部门,项目施工单位负责办理工程移交手续。

第五章项目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县矿管办部门和县财政局部门按照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要求,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跟踪问效。

第二十条项目承担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责令限期纠正,并视情节轻重,中止并清算项目、追回项目资金、限制项目申报。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一)在项目申报和实施中弄虚作假,伪造资料的;

(二)截留、挪用、坐支项目资金,或擅自改变项目资金使用方向、扩大支出范围的;

(三)项目实施中造成重大质量、安全事故的;

(四)项目预算资金下达一年未开工的;

(五)项目竣工后,不报送申请验收材料的(特殊情况除外);

(六)项目实施有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

第二十一条项目监督管理相关人员违反本办法和有关规定,在项目申报、立项、招投(邀标)标和验收中滥用职权弄虚作假和徇私舞弊的,按照有关纪委规定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

任。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由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 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系和监测预报网络,落 实地质灾害群策群防责任制,及时安排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 害值班表,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街道主任为第一责任人,负 责组织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工作及发生 地质灾害后及时组织转移群众撤离工作。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2:广泛宣传,提高全民防灾意识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3:加强动态监测和险情巡查,做好预警 预报。 汛前,对辖区内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一次检查,并落实好以下工作: 1、成立了街道防汛抗旱、预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并充分 发挥社区平安中心户长和楼幢长的作用,切实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信息反馈、宣传等工作。 2、落实社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并制定和完善社区地 质灾害(隐患)点的防治工作预案,使受地质灾害威胁范围内的每个 居民了解灾害隐患、撤离路线、防灾避灾措施等事项。 4、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险情巡查,做好防范突发性地质 灾害工作,并做好值班记录。对重点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要及时协 调有关单位,落实群测群防责任制,并采取有效的减灾措施。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方案4:严格汛期值班和灾情速报制度。

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的特点,要做好应急抢险救灾工作。辖区企、事业单位要严格实行值班报告制度,及时上报值班电话和值班人员表,以便在灾害发生后能在第一时间知悉灾害情况,确保上报下达、传递到位。一旦发现地质灾害险情,要按照分工要求,立即协调有 关单位,做好应急和抢险救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情进一 步扩大,力争最大限度减少损失。 地质灾害防治的根本目标是取得充分的减灾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遵照以下原则: 1.预防为主原则; 2.防灾减灾的相对性、持续性原则; 3.全面规划与重点防治结合的原则; 4.防治地质灾害与其它社会经济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5.防治工程最优化原则。 崩塌、滑坡、泥石流在地质灾害中是发生数量最多、造成危害最严重的灾种,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事故原因及灾害过程,结合笔者通 过近年来从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治理工作的体会,对崩塌、滑坡、泥石流这三类地质灾害的防治提出如下主要工程措施: 1、崩塌灾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拦挡 对中、小型崩塌可修筑遮挡建筑物或拦截建筑物。拦截建筑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拦石堤或拦石墙等,遮挡建筑物有明洞、棚洞等。 在危岩带下的斜坡上,大致沿等高线修建拦石堤兼挡土墙,即可拦截上方危岩掉落石块,又可保护堆积层斜坡的相对稳定状态,对 危岩下部也可起到反压保护作用。 (2)支撑与坡面防护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贵州国源矿业开发有限公司 永安煤矿 地质灾害监测措施 2019年3月

为认真做好煤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减少和降低生命财产损失为目的,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及规定,特制定本措施。 一、基本概况 永安煤矿是兼并重组矿井,矿区面积1.7825km2,扩界后面积2.3041km2,,开采深度:+1475—+1100m标高,设计生产能力:15万吨/年。 (一)地理位置。 永安煤矿位于织金县城东,直距约26km,行政区划隶属贵州省织金县化起镇管辖。南西和北东分别与龙金煤矿、江西煤矿相邻。 (二)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织金县化起镇西东部,为低山丘陵地貌,北西南高,东部低。井田内最高海拔1532m,最低海拔1395.6m。 (三)、地表水系 工作区区域上处于长江水系乌江流域,总体地势南东高北西底,该片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矿区西部溪沟处,海拔1330m。 矿区内溪沟不发育,只有一条小溪流经矿区外围东部,从北西向南东径流,最低标高1360 m,流过煤系地层时最低标高1373m。据矿区井下调查,目前矿井井下开采面最低标

高已达1350 m,但井下干燥无水,说明该区最低侵蚀基准面在1250 m以下。 杨柳河流经矿区外围西北面,距矿区3km,河谷最低标高1150m。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杨柳河河谷标高1150m 应为该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 (四)、气象 该区属高原季风性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潮湿多雾,雾中常伴随雾雨。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据织金县气象局近十年观测资料统计,年均气温14.1℃,最高气温34.5℃,最低气温-3.8℃。最热为7月,月均气温23.4℃;最冷为1月,月均气温5.3℃。年均降雨量1230.00mm, 5-10月为丰水期,占年降雨量的80%以上;12月—次年4月为枯水期,相对湿度为75—86%。 (五)、地震 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建设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件,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二、地质灾害形成原因 经现状地面调查,现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地表裂缝。目前处于发展阶段,稳定性一般。矿域内地植被较差,森林覆盖率低,以耕地、荒地、裸岩为主,居民居住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地质灾害治理论文地质灾害的论文 浅析公路工程常见地质灾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本文对公路灾害的定义进行了阐述,针对公路工程地址灾害治理的一般原则进行了归纳,并就常见的公路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展开了探讨,提出可操作性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公路工程;地质灾害;治理 1. 公路灾害的定义 公路灾害概念在各类公路技术标准、规范及相关文献中目前并未给出明确的定义,这个名词是近几年才逐渐被使用的,以往大量使用的是病害、水毁、破坏等概念。由于公路灾害的复杂性,目前不可能给出一个公理性定义,仅能给出较泛的定义。即公路灾害是指由自然的、人为的、或人与自然综合作用引起公路设施损坏(或使用功能降低)、造成人身伤亡、经济损失,影响通行的事件或过程。公路灾害按成因分为:公路地质灾害、公路气象水文灾害、公路生态环境灾害、公路人为灾害和公路综合灾害5种类型,本文仅对公路地质灾害作出如下探讨。 2. 公路常见地质灾害形成原因与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类型很多,主要包括滑坡灾害、崩塌灾害、泥石流等,针对这三种病害的形成原因与治理措施作如下探讨:

2.1滑坡灾害成因与防治措施 2.1.1滑坡成因分析 1.地质地貌条件。滑坡是松散岩类构成的斜坡破坏形式。当组成斜坡的岩石性质不同,特别是上覆松散堆积层,下伏坚硬岩石时,易产生滑坡。滑坡的滑动面多数是构造软弱面,如层面、断层面、断层破碎带、节理面、不整合面等。另外,岩层的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时,也有助于滑坡的发生。 2.降水和地下水条件。降雨和冰雪融水提高了地下水位,使土体饱和、液化,往往是滑坡的触发条件。一次性连降暴雨,使风化的变质岩含水量饱和,在斜坡重力作用下,表层山体沿下部坚硬岩石表面下滑。一般是大雨大滑,小雨小滑,无雨不滑。绝大多数滑坡都是沿饱含地下水岩体软弱面产生的。 3.人为因素。滑坡的人为因素影响主要表现在:工程施工开挖坡脚,破坏了自然斜坡的稳定状态;在坡顶上堆积弃土、修建筑物及构筑物,加大了坡顶荷载;不适当的大爆破施工,改变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促进了滑坡的发生;排水不当等。除此之外,地震也是滑坡重要的触发条件。 2.1.2滑坡灾害治理措施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本文是关于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地质灾害作为一种破坏性的地质事件,经常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制约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下面为大家分享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地质灾害,包括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当坚持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需由政府承担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在划分事权和财权的基础上,分别纳入省级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队伍建设,组织并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相应职责做好本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工作。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气象、民政、教育、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有关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地质灾害防治的相关义务,共同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增强公众地质灾害防治意识,提高防灾避险、自救互救能力。 第二章地质灾害防治规划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水利、交通、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根据地质环境状况,组织开展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调查。 地质灾害调查范围包括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铁路、公路等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域等。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住房城乡建设、规划、交通、水利、铁路、教育、旅游等部门,依据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调查结果和上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本行政区域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经专家论证后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公布,并报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备案。 修改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应当报原批准机关批准。 第十一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三)地质灾害易发区、危险区划定; (四)总体部署和防治项目; (五)防灾预警体系建设; (六)资金渠道; (七)保障措施等。 第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人口集中区、矿山开采区、水库库区、旅游景区、线性工程沿线和重要工程建设施工区域等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的重点;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等条件且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应划为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及措施的思考与建议 当前正值汛期,地质灾害易发频发,为进一步抓好落实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工作,切实保障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我局对全县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通过收集资料、与各乡镇(街道)相关人员、隐患点监测员和矿山业主等座谈和对各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危害程度资料的分析研究,并对XX县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实地调查,分析总结,形成此调研报告。 一、基础情况 (一)地质灾害分布及受威胁程度 县内存在的地质灾害主要以滑坡、崩塌、地面塌陷为主,全县共存在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57处(按照灾种划分:崩塌14处,滑坡35处,泥石流1处,塌陷7处;按规模划分:大型3处,中型9处,小型45处;按诱发因素划分:自然45处,人为12处),威胁1088户4519人生命财产安全,共潜在预估经济损失9450.35万元。其中银盏镇14处,威胁350户1464人;永和镇10处,威胁154户630人;猴场镇6处,威胁26户108人;江界河镇5处,威胁20户92人;建中镇6处,威胁199户808人;珠藏镇5处,威胁247户1013人;天文镇4处,

威胁47户195人;瓮水街道3处,威胁14户48人;中坪镇2处,威胁8户31人;岚关乡1处,威胁8户39人;雍阳街道1处,威胁3户9人;平定营镇和玉山镇无地质灾害隐患点。 (二)灾情险情 2017年,XX县未发生地质灾害,无因地质灾害伤亡情况。2017年6月22日,珠藏镇方家寨滑坡隐患点监测由变化,紧急安全撤离受威胁群众,后续监测无变化,情况已稳定。 (三)矿山地质灾害隐患 1. 隐患情况 通过调查统计,全县共存在矿山地质灾害隐患7处(均为地面塌陷):其中银盏镇3处,永和镇3处,建中镇1处。从地质灾害隐患类型均为地面塌陷可以看出,是由煤矿和磷矿的开采(洞采)活动引起的。 2. 危及群众 全县7处矿山地质灾害隐患危及群众140户564人,潜在损失516万元。其中:银盏镇54户220人,永和镇69户269人,建中镇17户75人。 (四)影响城镇及重要设施情况 经排查,除公安局后山危石(目前正在治理)威胁公安局和附近的建筑、行人外,无其他影响城镇和重要设施的情况。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号站 1号站位于丰和路路中,沿丰和路南北向布置;车站东侧为丰和园小区和三官庙农贸市场、车站西侧叶语田园小区和新泉佳苑小区;车站位于道路中间,丰和路规划道路宽40m。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起点里程右K14+203.81,终点里程为K14+662.41,车站长度约458.4m,车站宽度约19.7~23.8m,底板埋深约16.61m。车站共设8个出入口,3个安全出口,4组风亭。 2、1号站~2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出1号站后沿丰和路向前敷设,在丰和路与立交路交叉口东北角向东拐入南京路,之后沿南京路向东敷设,最后进入位于南京路南侧的2号站。区间长度为984.28m,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3、2号站 2号站位于南京路与三环东路Y形交口东侧,梅花园小区北侧的地块内,沿南京路东西向设置。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施工。车站起点里程K15+646.690,终点里程为K15+885.490,车站长度约238.8m,车站宽度约19.7~24.1m。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4、2号站~3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由2号站引出后,沿南京路布设,之后下穿绿地到达文博园园站。区间长度为1304.98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线路区地质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 XX市区位于鲁南山区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部位,以平原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带,区内山体最大海拔标高153.00m,一般标高100.00m 左右。山体坡角一般为15°~35°。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标高36.00~42.00m,其余地势低平,海拔标高32.00~36.00m,自北西向南东微倾斜。根据地貌的分类原则:形态+成因+微地貌特征,XX市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残丘)和平原两大类,前者是剥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堆积作用的结果。1号站和到3号站位于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附图1)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地质灾害文献综述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强烈地震。汶川大地震不仅震级高、释放能量大、破坏力强、波及面广,而且由于强震发生在四川盆地西部地质环境原本就比较脆弱的中、高山地区,因而触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其数量之多、分布之广、类型之复杂、破坏之巨大,举世罕见。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占自然灾害总损失的20%以上,直接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1987 年12 月11日第42 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169 号决议把20 世纪的最后十年确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for Natural Disaster Reduction,IDNDR)行动计划之后,地质灾害一词频繁出现于专业文献及新闻媒体。地质灾害一词共有三种表达方式:geological disaster,geological hazard,geo-hazard。地质灾害是自然灾害的一种,地质灾害是指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地质事件,上世纪中叶以来,我国工程地质灾害发生的数量、发生频率以及地质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等都呈明显上升趋势。 二、国外地质灾害研究概况 20世纪60年代以前,地质灾害研究方法及理论不很成熟,地质灾害工作主要局限于灾害形成机理、分布规律及趋势预测研究,重点调查分析灾害的形成与活动过程,具有浓厚的工程地质色彩。基本以地质灾害调查及风险评价居多,重点通过地质历史背景,地质灾害详细情况分析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形成机理;由地质灾害历史及地质灾害遗迹恢复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演化规律及其影像范围。 70年初期,法国专家提出了ZERMOS法进行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该理论认为滑坡的空间分布不是单因素所能控制,因此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因素控制其发育,并利用两种主控因素建立了滑坡分区的数学模型,对法国局部山区进行了滑坡危险性分区研究。 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地质灾害的频繁发生以及对社会安定及经济的严重影响,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在灾害研究方面拓展了研究领域,在继续深入研究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的基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1-9#楼工程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及应急预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镇巴县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五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 三防治工作的部署 (1)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2)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2) 六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3) 七拟定防治措施 (5) 八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制度建设 (5)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勉县漆树坝镇漆树坝村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9#楼工程,工程地点位于漆树坝村,本项目总建筑面积4747㎡,建筑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二、地质灾害防治基本情况 1、该工程地处山区,拟建区域位于河道一侧,东西两侧临山,在自然因素和雨季汛期的影响下,以防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2、陕南地区汛期主要集中在5—10月,这期间极易发生地质灾害。因此将2017年的5月至10月即汛期定为重点防范期,其它时间为一般防范期。 3、为做好我项目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轻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项目部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本项目部正常安全生产,结合我项目部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三、做好防治工作的部署 1、成立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及值班人员名单。 2、加强对建筑及周边地质环境的监测观察,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关情况; 3、对存在有地质灾害的区域设立警示标志; 4、现场对工人进行地质灾害安全教育,增加施工人员的防灾意识和救灾能力。

四、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和人员职责 (一)、紧急应急领导小组: 组长:文亚平 副组长:潘定超、张兆华 组员:杨宝成、潘朝静、李欣、王浩、张欢、刘宝利 (二)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1、组长文亚平负责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进行应急任务的分配和人员应急资源设备调度,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在第一时间向上级领导报告,及时反馈后续紧急情况的处置负责收集地质灾害隐患的监测资料,及时分析,定期上报,随时了解降雨及各地质灾害隐患变形发展的情况,指导和监督监测工作,按防灾预案中确定的监测时间及监测方法进行监测,分析监测结果及地质灾害隐患点变化情况。 2、危险源控制、监测组:潘定超 3、伤员抢救组:杨宝成、刘保利、杜建英 4、安全疏散警戒组:张兆华、余杰、杜海燕、李欣、潘朝静 5、小组全体成员根据预案实施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发现的问题,及时对预案提出调整、修改和补充意见,安全员负责收集意见并修订预案。 五、地质灾害的防治方法 1、在雨季施工期间,应由专人负责与气象部门保持联系,做好防雨防汛工作。

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新、选)

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工程概况 1、1号站 1号站位于丰和路路中,沿丰和路南北向布置;车站东侧为丰和园小区和三官庙农贸市场、车站西侧叶语田园小区和新泉佳苑小区;车站位于道路中间,丰和路规划道路宽40m。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半盖挖法施工。车站起点里程右K14+203.81,终点里程为K14+662.41,车站长度约458.4m,车站宽度约19.7~23.8m,底板埋深约16.61m。车站共设8个出入口,3个安全出口,4组风亭。 2、1号站~2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出1号站后沿丰和路向前敷设,在丰和路与立交路交叉口东北角向东拐入南京路,之后沿南京路向东敷设,最后进入位于南京路南侧的2号站。区间长度为984.28m,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 3、2号站 2号站位于南京路与三环东路Y形交口东侧,梅花园小区北侧的地块内,沿南京路东西向设置。 车站为11m站台地下二层岛式车站。车站结构采用明挖顺筑施工。车站起点里程K15+646.690,终点里程为K15+885.490,车站长度约238.8m,车站宽度约19.7~24.1m。车站共设3个出入口,两组风亭。 4、2号站~3号站区间 区间线路由2号站引出后,沿南京路布设,之后下穿绿地到达文博园园站。区间长度为1304.980m,采用盾构法施工。 二、线路区地质环境特征 1、地形地貌 XX市区位于鲁南山区向黄淮海平原过渡的部位,以平原为主,中部斜插丘陵山带,区内山体最大海拔标高153.00m,一般标高100.00m 左右。山体坡角一般为15°~35°。平原是黄淮平原的一部分,其中黄河故道地势较高,海拔标

高36.00~42.00m,其余地势低平,海拔标高32.00~36.00m,自北西向南东微倾斜。根据地貌的分类原则:形态+成因+微地貌特征,XX市区内的地貌形态主要有丘陵(残丘)和平原两大类,前者是剥蚀-溶蚀作用的结果,后者是堆积作用的结果。1号站和到3号站位于冲积平原地貌单元,地势较平坦。(附图1) 图1XX市地区区域地质构造图 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覆盖层均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物(Q4ml)、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第四系晚更新冲积层(Q3al),场地内均匀分布,厚度随地表起伏有所不同;下伏基岩奥陶系石灰岩等。结合地貌特征,勘察场区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1-1层杂填土(Q4ml)1-2层素填土(Q4ml)2-3-1层淤泥质黏土(Q4al)2-3-2层黏土(Q4al)2-5-3层粉土(Q4al)5-3-4黏土(Q3al)11-2-2层强风化石灰岩(O1m+x)11-2-3层中风化石灰岩(O1m+x)11-2-3A层破碎中风化石灰岩(O1m+x) 3、水文地质条件 工程线沿线区域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孔隙水)和承压水(碳酸盐裂隙岩溶水)。潜水,为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水位埋深1.8~3.50m,水位标高29.35~30.45m,含水层主要为粉土2-5-3层及杂填土1-1层,局部位于黏土2-3-2层里。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和侧向径流补给,以蒸发、侧向径流、人工开采方式排泄。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

地质灾害治理计划措施批准: 校核: 编写:

目录 1 工程概况 (1) 2 地质灾害情况 (1) 3 领导机构 (1)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2) 5地质灾害治理措施 (3)

1 工程概况 2地质灾害情况 ***公司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主汛期4月至10月,以突发性的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和地裂缝为主,集中强降雨是主要诱发因素。为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并充分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滞后性。要求相关部门要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及早进入重点防范工作状态,认真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确保安全渡汛,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3 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 地质灾害治理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组长:认真贯彻、传达上级单位地质灾害治理组织机构的各项指令、文件要求,负责地质灾害治理的决策和全面指挥,调动各部门的救援人员、设备、物资等资源。 副组长:负责现场的具体指挥,组织相关人员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救援工作。 组员: (1)积极主动与上级应急指挥机构保持实时联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 (2)建立地质灾害治理值班和巡查制度,发现险情及时报警; (3)建立和组织地质灾害治理队伍,在发生地质灾害时统一协调,及时赶到第一线抢险。 4 地质灾害治理重点 1.严格按照开采设计施工和开采:开采顺序、台阶高度、平台宽度、台阶坡面角、最终边坡角、以及爆破方法、参数不得任意改变,确需改变时应做补充设计,边坡的形态要符合设计要求,台阶坡面等要平整,严禁产生超挖现象。 2.靠近最终边坡时应采取控制爆破(如预裂爆破或减少药量),临近最终边坡的一排炮,其装药量应比正常装药量减少20~30%,以尽可能减少爆破对边坡的影响,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保证坡面的稳定。 3.建立边坡管理制度,加强边坡管理,加强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破碎严重和断层带附近,应特别注意,必要时应采取防护加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几年来,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工程建设坍塌毁坏现象频频出现,为了预防工程建设遭受和诱发地质灾害,需要对地质灾害进行危险性的综合评估。通过进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综合评估,可以有效的减少因不合理工程活动引发或遭受地质灾害,加强从工程建设的源头上防止地质灾害,为建设项目规避防止地质灾害,减少经济损失,保护地质环境提供依据,本文以将浦发路(郁洲路—310国道)的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为背景,探讨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及防治措施。 关键字: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防治措施 本文以连云港新浦区为背景,通过对连云港新浦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勘察研究,对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并在此基础上按照综合评估的流程和原则进行综合评估,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提出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工程概况 浦发路南起郁洲路,北至310国道,沿线与浦发路(拟建)相交,占地面积11.76公顷,大部为农用地,局部地方为住宅用地,浦发路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022万元,全长2817 m,宽30 m,同步实施雨水、污水、绿化、路灯、给水、通信、电力、燃气、热力、消防等配套工程,建设资金自筹,评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 连云港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质构造较简单,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较不利,工程地质性质较差,破坏地质环境的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流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原则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评估和预测评估结果,依照《江苏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苏国土资发[2010]353号),参照地质灾害危险等级表的划分来进行综合评估。如表1 表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

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措施 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措施 为切实加强矿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障安全生产顺利进行,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文件,特制东江煤业2012年度地质灾害防范治理措施。 一、建立预防地质灾害的机制和制度 1、成立以矿长为组长,总工程师、安全副矿长为副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及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组,并与“雨季三防”工作相结合,下设“雨季三防”办公室和工作小组,负责日常的协调指挥和隐患排查。 2、调度室要主动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暴雨洪水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周边相邻矿井沟通信息,当矿井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周边相邻矿井进行预警。 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技术科、防治水办公室及协调办要专人负责对本井田范围及可能波及的周边废弃老窑、地面塌陷坑、采动裂隙,以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矿区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矿井涌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重大水害隐患停产撤人制度。当暴雨威胁矿井安全时,调度室

必须立即停产撤出井下全部人员,只有在确认暴雨洪水隐患彻底消除后方可恢复生产。 5、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雨季前,防治水办公室要全面检查防范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地质灾害的基础工作 1、防治水办公室必须查清矿区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当地水库、水电站大坝、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2、雨季前,调度室要组织相关队组对井下水仓、水沟等进行清挖疏通,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 3、机电科要定期对井上下供电设备、矿井排水设备、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前,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确保雨季时各种排水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4、防治水办公室要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保障隔水安全;及时、准确地将矿井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等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

地质灾害预防措施

地质灾害预防监测和措施 预防地质灾害工作是学校工作重要部分,它涉及到学校财产以及师生生命安全,以及学校的稳定、发展等。根据县教育局有关预防地质灾害文件通知精神,为了切实做好今年的地质灾害防御工作,确保学校应急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措施。 一、应急防范。 1、加强防灾工作的宣传教育工作。一年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六月份,全体教师要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校会、班队会、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防范及紧急救助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在师生中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知识、防御预案和自救措施的宣传教育活动。 2、进一步落实防灾减灾目标责任制,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学校安全管理工作范畴,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责任,细致到每位教师职工都知道在安全疏散中自己所承担的任务和职责,充分认识各种地质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 3、积极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的排查和监测。在汛前、汛中,各教师要按学校防灾领导小组的要求对学生上学、放学沿途存在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或河磅坍塌等安全隐患的进行一次彻底的排查,并做好对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做好监测工作,发现险情,要及时上报并采取防范措施,特别要组织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师生员工安全转移。 4、在汛前、汛中,各地质灾害易发区教师要认真调查学生上学、放学必经的路线和学校周边的山体、高磅、河磅情况,报学校备案后组织实施。 5、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高磅、河磅坍塌险情时,必须以生命第一,尽力采取保护和自救措施,及时组织人员向安全地点疏散,事后及时施救,并将事实情况通过汇报程序汇报。 6、逢恶劣天气坚持 24 小时值班,当发生险情时,协调组织好抢险工作。 7、学生沿途存在安全隐患的,逢恶劣天气必须执行教师护送制或家长接送制。 二、应急响应 1、全体教师要严格落实值班值宿责任制,建立学校汛情报告制度。要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一旦发现情况要及时上报学校防地质灾害工作领导小组。 2、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及时对所属学校报告的信息进行分析,并立即召

滑坡防治措施综述

滑坡防治措施综述 1 引言 滑坡,作为一种主要地质灾害之一,由于其产生的条件、作用因素、运动机理的多样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致使预测困难,治理费用也较昂贵,且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重要地质工程问题之一。滑坡灾害分布广泛,凡是较陡的地方均可发生,发生频繁,而且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相当大的损失。我国山区建设中,滑坡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据目前所知,铁路滑坡约有1000余处,据建筑部门统计,我国西南地区建筑物由于滑坡全部毁坏的占10%,迫使建筑物场地迁移的占20%,因整治滑坡修改设计的占55%。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和铁路、高等级公路建设大规模地改变了土地利用方式,挖填方等土方工程日益增大,施工强度急剧攀升,随之而来的是滑坡灾害日益严重,滑坡防治工程研究也日益成为工程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2 滑坡治理措施的发展历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治理滑坡灾害常采用地表和地下排水、抗滑挡墙、清方减载、填土反压等措施。地表和地下排水工程,如地面截排水沟,地下截水盲沟、盲洞,支撑渗沟等;支挡工程则主要应用各种形式的挡土墙。但实践经验证明,仅采用地表排水、清方减载、填土反压等措施往往致使滑坡体暂时处于稳定状态,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许多滑坡又重新复活.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成功地应用支撑盲沟加小抗滑挡土墙取得疏水和支挡滑坡的双重效果。但深盲沟施工开挖相当困难,因为在地下水发育的情况下,施工开挖极易坍塌。为了克服抗滑挡土墙开挖基础的困难,曾在滑坡治理中设计采用沉井式抗滑挡土墙,但施工也不容易。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开始重视支挡的作用,强调支挡为主的概念。又因为抗滑桩具有的布置灵活、施工简单、对滑坡扰动小等优点,受到工程设计和施工的普遍应用,逐步形成以抗滑桩支挡为主,结合清方减载、地表排水的滑坡综合治理技术。 20世纪90年代,滑坡整治中贯彻一次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并充分认识到滑坡的形成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应采用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大量采用抗滑桩、结合地面排水的滑坡整体治理措施,效果显著。与此同时,伴随预应力锚固技术理论研究和凿岩施工机械的突破性发展,应用高强钢丝锚索束将滑坡体锚固于其下的滑床中,使抗拉力增大。预应力锚索变一般支挡结构物的被动受力为主动受力,对滑体扰动小,又能实现机械化施工,因此工程师们开始广泛应用预应力锚索来整治滑坡。 近年来,随着机械材料等领域的发展与科技进步,对滑坡体的加固措施向复合型、轻型化、小型化和机械化施工方向发展,土锚钉、加筋土、格构锚固等防治措施也相继应用于滑坡治理中,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常用的滑坡防治措施 滑坡灾害防治工程,其技术途径为:(1)减小滑坡下滑力或消除下滑因素; (2)增大滑坡抗滑力或增加抗滑因素。任何滑坡防治工程都是围绕上述两条途径,结合滑坡地形、地质、水文、滑坡形成机理及发展阶段,因地制宜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达到防止滑坡灾害产生或治理已发生的滑坡灾害的目的。到目前为止,治理滑坡的工程措施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改变坡体几何形态;(2)排水; (3)支挡;(4)改良滑带土体。 3.1 改变坡体几何形态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浅析矿山地质灾害类型与防治措施 发表时间:2010-08-02T17:07:04.140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年5月上旬刊供稿作者:林芳郭守权[导读]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林芳郭守权(黑龙江省桩基础工程公司)摘要:根据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矿山地质灾害主要有岩土体变形灾害、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和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等三大类 型,对这些类型及其亚类型进行了论述。并阐述了对于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的建议。关键词:矿山地质灾害滑坡崩塌泥石流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0 引言 我国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国家之一,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造成损失严重。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分支,是人类开采矿山而直接诱发的人为地质灾害。我国是采矿大国,开采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导致矿山开采环境不断恶化。近年来,重大地质灾害明显上升。 1 矿业开发与地质灾害 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对矿物的需求与消耗,这也为矿产开采企业带来更大的发展机会。然而由于迅猛发展的中小型矿山疏于管理,加之小型矿山的开采方法和选矿工艺落后,大多无环保措施,加剧破坏矿区环境。开采环境明显恶化,矿山地质灾害问题日趋严重,潜在的致灾隐患不断增多,且随时可能发展成灾,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报废、设施损毁甚至矿井关闭、资源浪费等严重后果。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矿山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 矿山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按成灾与时间的关系,可分为突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矿坑突水、瓦斯爆炸、岩爆等)和缓发性矿山地质灾害(如采空区的地面变形、环境污染等)。但最常见的是以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成因关系分类。 2.1 岩土体变形灾害 2.1.1 矿山地面和采空区塌陷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在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而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特别是那些矿体埋藏较浅,产状较平缓的矿区(如煤矿),地面塌陷的现象更为常见。矿体埋藏相对较深的地下开采矿山,如果不能及时回填和崩落采空区,当其达到一定规模就会产生大面积塌陷。此外,在岩溶分布区,还会因矿山排水疏干而导致溶洞上方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不仅破坏可耕地资源、建筑物,毁坏道路、水库,还可直接导致矿山某些地下巷道的塌毁,或使大气降水和地表水沿塌陷裂缝灌入坑内,造成淹井事故,直至停工停产。 2.1.2 采矿场边坡失稳、滑坡与岩崩主要原因是不合理开采如采剥失调、边坡角度过陡等造成,这种灾害多发生在露天开采的非金属矿山和建材矿山。 2.1.3 坑内岩爆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给矿山带来危害和灾难。 2.1.4 采矿诱发地震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环。 2.1.5 场库失稳场库失稳主要是由于尾矿坝溃决崩塌继而形成泥石流造成的危害。尾矿坝崩坝事故常给矿区居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危害,同时也给环境造成巨大破坏和污染。 2.2 地下水位改变引起的灾害 2.2.1 矿坑突水涌水这是最常见的矿山灾害,突发性强、规模大,后果严重。生产过程中常因对矿坑涌水量估计不足,采掘过程中打穿老窿,贯穿透水断层,骤遇蓄水溶洞或暗河,导致地下水或地面水大量涌入,造成井巷被淹、人员伤亡灾难。 2.2.2 坑内溃沙涌泥这是常与矿坑突水相伴而生的灾害。当采掘过程中骤遇蓄水溶洞,常见溶洞中充填的泥沙和岩屑伴随地下水一起涌入,另外一些透水断层和地裂缝也常会使浅部第四纪沉积物随下漏的地表径流涌入坑内。其结果是使坑道被泥沙阻塞,机器、人员被泥沙所埋,严重时甚至会使矿山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2.2.3 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矿山灾害的另一种重要形式。因采矿、选矿产生的“三废”物质,由于未经有效处理就被排放到江河湖海中,造成环境污染公害事件。采矿还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砂化、盐渍化、地下水断流等。 2.3 矿体内因引起的灾害 2. 3.1 瓦斯爆炸和矿坑火灾这种灾害最常见于煤矿。由于通风不良,使瓦斯积聚发生爆炸,造成井下作业人员伤亡,矿井被毁;矿坑火灾除见于煤矿外,也见于一些硫化矿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热,在热量聚积到一定程度时则发生自燃,引发矿山火灾。矿山火灾的危害极大,而且还严重损耗地下矿产资源,如有的煤矿在地下已燃烧上百年,其资源损耗量十分巨大,使当地气候发生改变,农作物和树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芜,环境严重恶化。 2.3.2 地热随着开采深度加大,地热危害不断加剧。我国已有许多矿山开采深度达到800m以下,矿山因含硫量高,开采深度又大,地温非常高。矿山地热灾害导致矿工劳动环境恶劣,严重影响了有关矿山的正常生产。 3 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 根据不同矿山的地质条件和地形特点及矿山的开发利用方案,以及灾点的分布特点划分不同层次的防治区,以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一般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 3.1 重点防治区防治措施 3.1.1 合理设计边坡参数,加强边坡监测,建议作挡墙稳固边坡,开挖后如果出现开裂变形,建议做专门的工程地质勘察。 3.1.2 对于原有的灾害点,做好边坡加固和预防工作,尽量消除因矿山开采而诱发灾害复发的隐患。 3.1.3 渣场弃渣严格作好方量及边坡坡度的设计,作好挡墙设计,设置拦渣坝,防止泥石流的产生。并充分、合理利用渣场,严禁随意弃渣(特别在公路沿线) 。 3.1.4 对于坑道开采,在坑道内一定要作好支护,做到边开采边支护,防止因矿顶坍塌、冒顶等而产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户处要预防引起上部地面开裂。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50%,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严重。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

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全国50%以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诱因:(1)地震;(2)降雨和融雪;(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4)河流等地表水体对斜坡坡脚的不断冲刷;(5)开挖坡脚;(6)蓄水排水;(7)堆填加载;(8)劈山放炮,乱砍、乱伐。 滑坡发生的规律:下列地带是滑坡的易发和多发地区 (1)江、河、湖(水库)、沟的岸坡地带,地形高差大的峡谷地区、山区铁路、公路、工程建筑物的边坡等。 (2)地质构造带之中,如断裂带、地震带等。 (3)易滑(坡)岩、土分布区。 (4)暴雨多发区及异常的强降雨区。 滑坡防治措施: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可以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着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