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1-4章)【圣才出品】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1.1 复习笔记

一、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一)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古老、最普遍的现象之一。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管理活动。

1.管理的含义

关于管理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解释。

(1)管理“是这样的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和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个目标”;

(2)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

(3)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

(4)管理是“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2.管理的要素

(1)组织

管理只能是在集体或组织中进行,单枪匹马无所谓管理。

(2)目标

管理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个目标,盲目地行动也无所谓管理。

(3)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没有资源管理就无法进行下去,管理就是以这些资源为中介进行的。

(4)效率

管理所追求的就是出效率,付出最少,得到最多,这样才能体现管理的功用。

(二)管理和行政

1.从狭义角度看待行政

(1)行政的含义

①“行政乃是为完成或为实行一个政权机关所宣布的政策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②“行政是国家的组织活动。”

③行政要和国家、政府的职能密切联系在一起。行政限定在国家或政府的职责范围内,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执行国家的意志,从事国家的管理活动。

(2)行政的特性

①行政必属于国家;

②行政的权限由法律所规定;

③行政行为必须依据法规;

④行政必须是处理公务;

⑤行政必须以维护和推进公共利益为目的。

2.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

从广义角度看待行政,人们认为,根据目前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状况来看,行政显然不应只局限于国家或政府部门,也不宜仅仅把行使国家权力、从事国家管理活动称为行政。在

实际生活中,人们往往把各种组织中的内部管理活动都称为行政。

(三)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5.通过有效管理,可以使组织机构内信息更为畅通,可以较合理地分配社会资源,可以缓解组织中的矛盾冲突;可以保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等等。

(四)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虽然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它更多地受到一定的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不是一种短暂的、即时性的动作。完整的管理活动的模型图,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活动模型图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教育管理活动的概述

(一)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现代教育是在近代公共教育制度上发展起来的,从学前教育到中小学义务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到在终身教育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各类成人教育,现代教育已成为一个人数众多、规模庞大的体系。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教育的发展要依赖于许多条件,诸如政治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地理条件等。国家愈大,各地的差异性就愈大,教育实施的主客观基础也就愈不一致,这就需要通过有效的教育管理活动来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一个国家再怎么富有,教育资源总是有限的。通过有效的管理,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不单单是为了领导教育,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于教育。

(二)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1.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相同之处

(1)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2)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

(3)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等。

2.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不同之处

(1)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难以定论或把握。

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习氛围等。由于对这些东西缺少定论,致使教育管理工作者有时感到很难将它们转化为具体可行的操作方案。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

(3)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因此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涉及其他管理活动不常碰见的伦理、道德及价值观方面的问题。

(4)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

教学人员往往希望在自己的领域有更多的自由发挥空间,故教育管理者是在与一群并非十分需要严格控制和管理的专业人员打交道。教育专业的这一特点,导致教育管理人员与教学专业人员之间常常会发生矛盾冲突。

(5)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

(6)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一项教育政策的出台,有时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巨大反响。教育的这一特点常常使得教育管理工作趋于保守,在制定教育政策时采取非常谨慎的态度。

(三)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1.教育经验管理

(1)教育经验管理的含义

所谓经验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凭借个人或某一团体积累的知识和经验来实施管理工作。经验管理所依靠的,主要是个体的亲身感受、直接体验以及传统的习惯定势,因此其局限性显而易见。

(2)教育经验管理模式的特点

①管理者笃信经验的价值,把自己的个人经验作为教育决策和判断的依据;

②办教育的水平实际上就代表了教育管理者的经验水平;

③办学时间愈长,经验就愈丰富,相对来说管理教育就愈得心应手;

④办学经验始终停留在经验水平层次,难以上升到理论高度,更难以大面积推广;

⑤当教育处于较稳定状态时,管理较有效,一旦教育发生剧烈变革,管理就会发生困难。

2.教育科学管理

(1)教育科学管理发展的原因

①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以及伴随而来的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

②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使人们对人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有了更多的了解;

③现代实验教育学的兴起,激起了人们把教育作为一项实验来探究的兴趣,科学的方法由此被引入教育的研究之中;

④企业管理理论的崛起,促使教育管理者用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思考教育管理问题;

⑤民主主义思想的传播,使广大教师对专断式的经验管理方法产生怀疑、抵触的心理;

⑥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使管理者有可能借助于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观察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教育科学管理模式的特点

①管理过程中更看重管理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再盲目轻信于个体的感受、经验;

②教育管理的机构层次分明,分工明确,制度健全,职权责一致;

③管理过程中注意运用调查、统计、测量等自然科学常用的技术手段来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④管理时比较注重民主管理的方法,强调参与决策的重要性;

⑤管理的模式具有较普遍的推广价值;

⑥有较强的适应性,既能适应稳定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也能适应变革时代的教育事业的管理。

3.教育经验管理与教育科学管理的关系

(1)提倡教育的科学管理,并非说经验管理的模式一无是处,也不是说现在所有的教育管理都属于科学管理。

(2)经验管理的方式现在依然普遍存在,科学管理的效果也与管理者的个体素质、经验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从总体而言,不可否认教育的科学管理比经验管理更有其优越性,它无疑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的主流。

(四)教育管理的元价值

什么是“元价值”?按照有些教育管理学者的解释,即“元价值是关于这样一种愿望的概念,这种愿望是如此确定、根基牢固,以至似乎谁也不用怀疑、毋须争议——它常常以不明说的或未经检验的假定形式,进入个人或集体生活的普通价值的微分学之中。”简而言之,“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五)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教育管理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专门的管理活动,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全世界每年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从事这项活动;除了一大批人从事教育管理以外,同时还有一大批人在研究教育管理工作,促进教育管理事业的蓬勃发展。

三、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1.该学科的研究对象

(1)教育管理学以各级、各类教育组织和机构的管理现象、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为其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教育组织和机构五花八门,其中最普遍、最有代表性的是学校,所以学校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

(2)为更深刻、全面地理解学校管理现象,教育管理学就必须研究其他相关问题,如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教育政策和法律的制定和实施、教育人员的资格和条件、教育经费的筹集和管理等等问题。

(3)教育管理学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2.对该学科的不同看法

(1)将教育管理学分成两个科目进行研究,即教育行政和学校管理,两者各有其研究对象

教育行政研究国家各级教育行政机关对教育事业的领导和管理,学校管理则专门研究学校内部的管理工作。这种看法实际上是把教育管理学架空了,不再将它看作一门单独的学科。

(2)将教育管理学作为一门单独学科看待

该观点认为这门学科既研究政府的教育行政事务,也研究学校的行政管理事务,并把后者看作前者的一个部分。这种观点实际上是从广义的角度看待教育行政问题,将教育行政与教育管理等同看待。

(二)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基础

(1)实践基础

从实践基础来讲,近代大工业的兴起和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对教育的极大需求,而对教育的需求又导致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随着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学校规模扩大了,学生入学人数大大增加,教育的投入也相应增加,影响教育的各种因素也随之增加,这样就使得教育管理工作变得复杂起来,加上政府对教育事务及其管理日趋重视,因此客观上产生了对教育管理进行专门研究的需要。

(2)理论基础

理论基础是指20世纪兴起的工业管理理论,这些理论为教育管理工作超越原来的经验式管理提供了可能,教育管理者可以借鉴这些理论分析教育管理问题,并逐步形成自身的理论框架。

2.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时期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课(章)后习题详细分析和解答(第7章 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第9章

第四篇教育人员和教育对象管理 第7章教育领导者及其管理 7.1 复习笔记 一、领导者与教育领导者 (一)领导的界说 1.斯多格迪尔的观点 (1)领导是团体过程的核心; (2)领导是个性及其影响的重合; (3)领导是一门引导服从的艺术; (4)领导即施加影响; (5)领导是一种行动或行为; (6)领导是一种说服的形式; (7)领导是达成目标的手段; (8)领导是相互作用的结果; (9)领导是特别的角色; (10)领导是结构的创新。 2.汉森的观点 汉森认为,虽然有关领导的界说因作者的观点而异,但是有关领导的种种表述往往都涉及人、过程和系统三个基本要素。当然各种表述对每个基本要素的强调程度和角度是不尽相

同的。 (1)古典理论对领导的界说往往强凋心理品质(人)、强制服从(过程)和正式结构(系统); (2)社会政治理论强调行为特征(人)、引导服从(过程)、不同的问题情景和正式及非正式结构(系统); (3)开放系统理论则更注重人、过程和系统的动态性,强调对不同的情景应作出不同的反应。 3.我国学者的观点 我国有关学者认为领导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含义: (1)领导是一种过程; (2)领导是领导者向被领导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3)领导是领导者对被领导者施加影响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二)领导者的角色 领导者是组织中领导活动的主体。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或在同一组织的不同发展时期,领导活动的侧重或重心会有所变化,但组织发展的导引者、组织运行的指挥者和组织沟通的促进者三种角色,乃是现代领导者必须要担当的基本角色。 1.组织发展的导引者 领导者是组织改革和发展的总设计师和导引者。对于领导者的具体要求包括: (1)应当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和正确的管理思想; (2)必须能够客观地分析组织面临的内外环境和各种条件; (3)应善于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提出组织的发展方向; (4)应通过种种领导方法和管理手段,来影响组织成员,引导他们去认识组织发展规

教育管理学教程 褚宏启(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教育管理学教程褚~(课后问题及补充)《完整版》 第一章教育管理与教育管理学 1.什么教育管理?教育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育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各教育管理主体从自身职能出发,围绕各项教育事务进行计划、决策、领导、组织、激励、沟通和评价等活动,以提高教育工作效率,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育管理的目的有两个: 第一,教育管理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 教育管理是为教育目的服务的,是为了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具体地,教育管理对学生发展的促进包含四个方面:1.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使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智力水平、知识技能以及生活理解与适应能力等诸方面得到充分发展。相应地,教育管理工作也要从课程设置、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财物资源配置、教育人员配备与考核、考试内容和形式、升学条件与方式等方面入手,思考如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引导和支持。2.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3.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这就要求管理者要有“远见”、教育管理也要有“广度”:处理好学校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4.教育管理要促进学生的公平发展。教育管理要确保每一个学生的入学机会,使每一个学生都有学可上;努力使每一个学生接受适合自己、且水平大致相当的教育。 第二,教育管理是为了提升工作效率。 教育管理之所以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有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基本原因。第一,教育管理实现了各项教育工作在整个层面的自觉性、意识性。管理通过规划、设计、组织等工作,使教育事业整体工作成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第二,教育管理实现了教育工作的分工与协作。分工与协作是管理活动的基本原理与主要特征。分工促进了相关工作的专门化与专业化;协作可以将相对独立的分散工作联合为一个整体,产生超过各部分工作之和的合力效果,从而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用。 2.教育管理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教育管理过程是指教育管理主体为更有效合理地实现管理与教育目的,而基于一定的原则与方法实施相关管理职能,更好地组织与协调教育人员与教育事务的经过与程序。 教育管理过程的特点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是与一般管理过程相似的特点;二是与一般管理过程不同的独特性。 教育管理过程的一般特点有:1.有序性。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开展的,总是先有计划,后有执行,再有检查,继而总结。2.周期性。从教育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1~3章)【圣才出品】

平狄克《微观经济学》(第7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第1章绪论 1.1复习笔记 1.微观经济学的主题 (1)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个体(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所有者和厂商)的行为,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2)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是现代经济理论的一种主要分析方法,也称为经济数学模型,指用数学形式所表述的经济过程或经济理论结构。现实世界的情况是由各种主要变量和次要变量构成的,因而非常复杂,只有把次要因素排除在外,才能对经济运行进行严格的分析。运用经济模型,事先做出某些假设,可以排除掉许多次要因素,从而建立起一定的模型,然后通过运用这一模型,可以对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作出简单的描述。 (3)经济理论的局限性 在经济学中,理论的有用性和合理性取决于它是否对其试图解释和预测的一系列现象成功地做出了解释和预测。比如说,厂商并不总是追求其利润的最大化的,因此,厂商理论只在解释厂商某些行为(如资本投资决策的时机)时才获得了有限的成功。尽管如此,这一理论确实解释了有关厂商和行业的行为、成长和演变方面的大量现象,所以它已经成为决策者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 (1)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微观经济学既研究实证问题,也研究规范问题。实证问题主要涉及解释和预测,规范问题则研究应该如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都是重要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2)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含义 实证分析是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特点是它对有关命题的逻辑分析,旨在理解经济过程实际是什么、将会是什么、为什么,而不涉及对结果好坏和是否公平的评价,其中不包含任何价值判断。实证分析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 规范分析也是经济学分析经济问题的一种方法,它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作为出发点,提出行为的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它力求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者说,它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做出这种选择,而不做出另一种选择? (3)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的关系 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区别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①规范分析在研究经济事物的同时树立一个判别标准,以便能对分析结果做出好与坏的判断;而实证分析则只对经济运行过程本身做出描述,并不做出好与坏的判断。 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规范分析要说明经济事物是否符合既定的价值标准;实证分析则要解决经济“是什么”的问题,要研究经济变量的规律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并对未来做出预测。 ③规范分析没有客观性,其结论受到价值标准的影响;实证分析的内容具有客观性,其结论可以接受事实的验证。 尽管有上述区别,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二者之间仍相互联系:规范分析以实证分析为基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

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A.方向性原则 B.权变性原则 C.有效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答案】B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权变就是权衡应变的意思。它要求我们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6.下列关于管理活动的特性说法错误的是()。 A.管理活动不仅有赖于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还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的生产关系状况、社会的政治制度、社会的文化历史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制约。 B.管理活动的对象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方位的。其所指向的对象有人、财、物、信息、事、时间、空间等。 C.管理活动就整体而言是一种过程,并不是短暂的、及时性的动作,这一过程大致包括规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决算、报告等。 D.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在任何时代都是相同。 【答案】D 【解析】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这表现为:19世纪以前,由于生产力的限制,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管理总体上属于一种家族式的专制管理,其

《教育管理学》试题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A)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 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 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学管理 2、教育决策 3、教育价值观 '■ I 4、教育管理现代化 5、教育计划 6、校本培训 二、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古典管理理论在教育管理领域的不足之处。 2、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有什么异同? 3、简析教育管理体制中专家统治制的优缺点。 |i Z(! r A 4、简述学校聘任制管理的基本原则。 5、简述课程管理的基本内容。 三、论述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 7 i 1、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如何理解“中小学校长负责制”的内涵? 12分,共12分) I 四、案例分析题(每小题 以下是我国小学生守则的两个版本,请运用教育管理学知识予以判断分析,你认同那个版本?为什 么? 版本一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锻炼身体,讲究卫生。?? 5、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生活习惯文明健康。??

6积极参加劳动,勤俭朴素,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7、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礼貌待人。?? 8、热爱集体,团结同学,互相帮助,关心他人。?? 9、诚实守信,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 10、热爱大自然,爱护生活环境。?? 版本二 1、尊敬国旗,会唱国歌,升国旗肃立,敬礼规范。 2、尊敬师长,友爱同学,不欺弱小,礼貌用语。 3、遵守校规校纪,按时到校,有事先请假,不无故缺课。 4、勤奋学习,按时完成作业,认真做好预复习。 5、热爱科学,开动脑筋,敢于提问,乐于探究。 6诚实守信,不说谎话,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7、珍爱生命,注意安全,坚持锻炼,讲究卫生,服装整洁。 8、关心集体利益,参加社会实践,热心公益,遵守公共秩序。 9、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爱惜粮食,勤俭朴实。 10、热爱劳动,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帮着做。 被否定的作文批改法 我是某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教研员,常下小学对学校进行常规检查。当翻开某班的习作练习本时,我发现前面的几篇作文,学生在老师批改后(主要是提出修改建议)又练习了一次,效果非常好。后面的几篇作文,不知什么原因,学生没有坚持下去。我正在惋惜,该班的语文老师解释道:“学校领导认为这样做有凑作文篇数的嫌疑,便规定不准这样来安排习作。”稍后我与该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谈及此事,这位领导说:“个别老师对重写的作文只写了几个字的评语,但也要算一篇大作文。为了防止老师‘偷工减料’,便杜绝了此类做法。这样做没有别的意思,只是为了好管理。据我事后了解,这所学校在教师工作量的考评中有明确规定,每学期要批改一定数量的学生习作。 请你结合教育管理学的有关理论来分析校方这一做法。 湖南女子学院2014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教育管理学》课程考试(查)试卷(B) 出卷教师:邵汉清教研室主任(签字):系部主任(签字):考试方式:开卷考试规定时间:120分钟适用班级:12级学前教育(专)试卷份数:40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4分)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8章 生产要素市场)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8章生产要素市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劳动的需求 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duction)是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三种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企业的生产要素需求是从它向另一个市场供给物品的决策派生出来的。 1.竞争的、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 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由劳动的供给与需求决定。从劳动的需求取决于企业在另一个市场上供给产品的意义上说,劳动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考察劳动需求要作出关于企业的两个假设:(1)企业在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上都是竞争的; (2)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2.生产函数与劳动的边际产量 生产函数表示生产中所有的投入量与生产的产量之间的关系。理性决策者考虑边际量,可以从生产函数中得出劳动的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生产函数表现出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即随着一种投入量的增加,该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递减。 3.边际产量值和劳动需求 (1)边际产量值 为了确定工人对收益的贡献,必须把劳动的边际产量变为边际产量值。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duct)是指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市场价格。 由于一个竞争企业的市场价格是不变的,随着工人越来越多,边际产量在递减,所以边际产量值(与边际产量本身一样)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经济学家有时边际产量值称为企业的边际收益产量:它是企业从多使用一单位生产要素中得到的额外收益。 (2)边际产量值对劳动需求的决定 如图18-1所示,该图描述了边际产量值如何取决于工人的数量。这条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劳动的边际产量随着工人数量的增加而递减。该图还包括一条市场工资时的水平线。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这两条曲线相交的那一点。低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大于工资,因此再雇用1个工人会增加利润;高于这个雇用水平,边际产量值低于工资,边际工人是无利可图的。因此,一个竞争性的、利润最大化企业雇用的工人数要达到劳动的边际产量值等于工资的那一点。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1章 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第3章 教育管理体

第1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历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是()。 A.《大学》 B.《学记》 C.《中庸》 D.《论语》 【答案】B 【解析】《学记》是我国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成书于战国后期,它是中外文明史上最早的教育管理文献。《学记》篇幅不长,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管理思想,这些思想即使在今天依然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2.教育管理学研究的核心是()。 A.学校管理 B.教育行政管理 C.教学管理 D.人才培养管理 【答案】A 【解析】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它以学校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3.关于教育管理学的特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 B.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 C.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 D.教育管理学是程序化的科学 【答案】D 【解析】教育管理学的特点包括:①教育管理学是增长智慧的科学;②教育管理学是富有挑战性的科学;③教育管理学是价值的科学;④教育管理学是权变性的科学;⑤教育管理学是行动的科学。教育管理学并非是程序化的科学。这要求一切管理工作都要从实际出发,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既要有高度的原则性,又要灵活地选择管理方式和方法。 4.教育管理活动的中心任务是()。 A.提高教育质量 B.教书育人 C.调动教师积极性 D.贯彻执行国家的政策法规 【答案】A 【解析】任何一个教育组织都十分重视教育质量问题。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因此,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管理的中心任务。 5.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这体现了教育管理的()。

教育管理学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教育管理学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管理目标对管理活动所起的主要作用有三种:指向作用、激励作用和()作用 A、选择 B、指导 C、标准 D、教育 学员答案:C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管理现代化是一个()的概念 A、固定 B、发展 C、不变D闭合 学员答案:B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科学 A、原则 B、过程与规律 C、活动 D、方法 学员答案:B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提高教育质量是()的中心任务 A、教育管理 B、学校 C、教师 D、领导 学员答案:A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指班级成员在长期交往中形成的一种共同心理倾向

A、班风 B、约束力 C、规范 D、群体气氛 学员答案:A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是()现代教育管理的基本特点 A、理性化 B、现代化 C、1有效性 D、工具性 学员答案:A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管理工作 B、教学工作 C、后勤工作 D、德育工作 学员答案:B 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 A、社会 B、管理 C、自然 D、行政 学员答案:A 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1 内容: 教育管理学学科体系有两个维度,其中一个是管理职能维,另一个是() A、教学业务维 B、工作维 C、生活维 D、科研维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高鸿业微观经济学笔记第一二章 第一节稀缺性与选择(一)稀缺性和经济问题稀缺性的含义生产资源的相对有限性资源的稀缺 性与经济问题由于资源稀缺性的存在,使得人们必须考虑如何使用有限的相对稀缺的生产资源来满足无限多样化的需要。这就是所谓的"经济问题".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主要包括的成分经济社会中的生产资 源也叫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其价格为利息)、土地(其价格为地租)、劳动(其价格为工资)。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作出最终抉择,在使用或者不使用货币的情况下来使用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的生产性资源,来现在或者将来生产产品,并把产品分配给社会的 各个成员以供消费之用。它分析改进资源配置形式可能付出的代价和可能产生的收益。 (二)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含义在既定的资源之下所能生产商品的最大产量的组合,就是生产可能性线 生产可能性曲线与资源稀缺性之间的关系生产可能性曲线反映了资源稀缺性的特征。 (三)选择和机会成本选择产生的原因资源的稀缺性使得社会不得不作出选择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具有多种用途的稀缺资源使经济主体需要选择时,选择会带来成本, 选择的 成本我们称为机会成本,当把一定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另一各产品的数量就是机会成本,它是作出一次决策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 经济问题的解决与机会成本的关系经济问题的解决被归结为如何使得选择的机会成本达到最低。 第二节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的定义西方经济学研究人与社会如何使用稀缺的生产性资源,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 西方经济学包含的最基本的思想资源是稀缺的社会必须以有效率的方式使用它(二)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西方经济学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生产什么以及生产多少。 生产电 视还是生产电脑、生产大炮还是生产黄油(希特勒的选择是:宁要大炮不要黄油);生产多少台电视机、多少台电脑,用多少资源生产大炮,用多少资源生产黄油。 怎样生产,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生产这么多的产量与劳务,与生产方式,技术水平直接有关。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 1)特别通俗易懂。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 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 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

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说到供给和需求,就离不开价格,价格本身是供求关系的一个反映,又是调节供求的风向标。供给不变,需求增加,那价格当然就涨上去了。如果需求量恒定不变,供给增加,那价格就要往下掉。价格大战——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竞争当中,价格竞争是首要的。经济学家有个定义,叫竞争形成均衡价格。限制价格——不符合经济学规律 某种经济活动中,产生了某种成本,这个成本不由交易双方产生,而是跟这事没关的第三方产生,这是负外部性;产生了某种收益,收益也没落到交易双方头上,这叫正外部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教育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教育管理学 总学时:54学时学分:3学分 开课学期:第2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说明: 《教育管理学》是教育管理专业教育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育管理专业教学计划中,本课程具有重要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当代学校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并掌握学校管理发展与创新的理念、内容与机制;.能综合运用学校管理的理论分析学校管理现象,辨别和处理学校管理活动中的问题,进而提高教育硕士研究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专题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4学时) 本专题重点对本学科的基本内容进行概略介绍,包括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以便为以下各专题的学习与研究奠定基础。 专题二:教育管理思想与理念(8学时) 本专题从管理哲学的层面研讨教育管理的思想和理念。包括教育与管理的本质、教育价值、教育管理理念以及管理思想发展历史简要介绍和教育管理理念的历史演变等。 专题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除一般性管理原则以外,重点研讨:人本与知本;教本与学本;质量与效益;效率与公平;竞争与合作;全面发展与整体和谐;扬长补短与培育特色;等等。 专题四: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8学时) 本专题主要介绍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具体有:教育思想理念管理,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等;教育行政管理,包括教育政策、制度、法规;教育事务管理,包括教育质量管理、教学事务管理、学术事务管理、师资人员管理、财务

后勤管理等。 专题五:教育管理方法与技术(8学时) 本专题主要根据上个专题介绍的管理内容分类介绍不同的管理方法,包括领导方法、组织方法重点介绍现代管理方法与技术在教育管理实践中的应用。 专题六;教育管理理论流派(8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流派的基本观点和主要内容,对科学管理理论、科层管理理论、组织行为理论、系统管理理论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等几种有代表性的教育管理理论进行介绍、分析和评价。 专题七:我国教育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我国教育管理的现状,包括现行的教育体制、素质教育与课程改革实践中的管理问题、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等,以及我国教育管理实践未来发展趋势。 专题八:国内外教育管理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6学时) 本专题重点介绍:教育组织行为理论与教育管理问题;教育管理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包括学校引进国际质量标准体系认证问题;知识管理理论的运用,包括研究和探索创建学校为学习型组织问题;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与教育的人性化管理问题;素质教育理论与义务教育管理问题等。 教材或主要教学参考书 教材: 《教育管理学》第三版,陈孝彬高洪源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主要参考书: 1、《中国教育管理史》,孙培青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2、《教育管理学》,吴志宏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教育管理学》,[美]F. C. 伦恩伯格,A. C. 奥斯坦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 4、《教育组织行为学》,[美]R G 欧文斯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微观经济学经典笔记

第二篇西方经济学 第一章微观经济学 内容精讲 第一节西方经济学概论 一、稀缺性 1.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经济物品,或者说生产这些物品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 2.稀缺性的相对性是指相对于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 3.稀缺性的绝对性是指它存在于人类历史的各个时期和一切社会。稀缺性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 4.经济学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 5.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二、选择 1.稀缺性的存在决定了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作出选择。 2.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什么欲望的决策。它包括“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三个问题。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 三、机会成本 1.经济学是研究选择的,要选择就要有所舍弃,舍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2.机会成本并不是实际上的支出,而是一种观念上的支出。 四、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单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单项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得到充分利用。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第一,研究的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经济。 第二,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宏观经济学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 第三,中心理论不同。微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价格理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第四,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总量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 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第二,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都是实证分析。 第三,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五、理论 (一)理论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理论包括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 定义是对经济学所研究的各种变量所规定的明确的含义。假设是某一理论所适用的条

高鸿业西方《微观经济学》简明笔记

微观经济学 (简明笔记) * 本文档是对人大出版社教材《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六版理论文字的简要概括,不包含在讲课时所涉及的图表、公式、资料、案例、动画、视频、音频等内容。 * 建议本文档单面打印、装订,在背面空白处可补充记录。 * 减轻学员的听课负担,供预习或复习时参考。 * 个人整理,如有调整,不再通知。 =============================================================== 前言 高鸿业(1921-2007),生于江苏省徐州市。1944年,本科毕业于国立交通大学的机械系;1956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整个理论体系上,对它加以否定;在个别概念、论点和方法上,要看到它的可资借鉴之处。” =============================================================== 第一章引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经济学的定位 经济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早在两千多年之前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就产生了丰富的经济思想并出现萌芽;学术界公认经济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以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为标志。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资源的稀缺性 经济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就是因为稀缺性规律是人类面对的永恒话题。 稀缺性是人类社会各个时期和各个地区所面临的永恒问题,所以,“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 以上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配置问题,这正是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一、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经济学是快乐之学:。 经济学是厚积之学:。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二、学习经济学的作用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所生存的世界。 学习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为精明地参与社会经济生活。 第二节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三、学习经济学的态度 1898年,凡勃伦在《经济学季刊》杂志上发表了“经济学为什么还不是一门发达的科学?” 1969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设立了经济学奖。

陈孝彬《教育管理学》课后习题详解教育课程行政【圣才出品】

第10章教育课程行政 1.什么是教育课程?其构成内容有哪些? 答:教育课程一般是指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而规定的教育内容及其目的、范围和进程的总和。简言之,教育课程的基本涵义是指学校的课业内容及其进程。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教育行政关心和作用的重要领域。教育课程的构成内容包括:(1)教学计划 ①教学计划的涵义 教学计划是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不仅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而且是课程的重要内容。从教育行政上讲,教学计划形式上是国家的关于学校教育教学内容的指令性或指导性计划;内容上是国家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标准,编制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依据,督导和评估学校教学工作的依据;性质上是教育行政法规性文件,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具有法律约束作用。 ②教学计划的内容 教学计划作为学校教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其主要内容构成是:学校培养目标;列出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学科的教学时数和教学顺序;各学年的教学时数及学期划分、假期时间;学校的各种活动诸如生产劳动、体育活动、自学活动的安排。 通过包含以上内容的课程规划,不仅可以直接把学生和学校生活连接起来,而且间接地把学校与国家培养各种规格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意志,社会发展中的教育需求结合起来。

(2)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教学大纲与教科书都是课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对学校里所教学科内容的规定。 ①教学大纲的内容:主要由说明和本文两部分构成。前者扼要说明本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指导思想及有关教法的原则性建议等。后者具体列出本学科教材的篇章、节目、内容要点、上课时数、作业的内容以及其他教学活动的时数等。此外有的教学大纲还列出教师参考用书、教学仪器、直观教具等。 ②教科书的内容一般由目录、本文、习题、实验、图表、注释、附录等部分构成。本文是其主要部分,这部分内容通常分篇、章、节、目或者一课一课地编排,系统、简明、通俗地叙述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科内容即最基本的事实、概念、原理、公式等。 2.说明教育课程行政的含义。 答:课程行政是指教育行政对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审定与管理。课程行政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课程的决策者和决策方式,它对学校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教育行政的重要内容。课程行政体制是教育行政体制的一部分,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根据国家对课程干预的程度,课程行政体制可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分权型两种。课程行政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三个方面: (1)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学校课程的总体规划,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关重要的教育文件和不同层次与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制定的关于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或指令性文件。其主要内容包括培养目标、学习年限、所设学科、各学科教学时间安排和课程说明等。

曼昆微观经济学笔记整理

菲利普斯曲线 循环流量图 重要概念区分 实证表述/规范表述 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正常物品/低档物品 私人物品/公共物品/公共资源/俱乐部物品定额税/累进税/累退税 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 固定成本/可变成本 规模经济/规模不经济 企业短期停止营业/企业退出 竞争/垄断/垄断竞争 功利主义/自由主义/自由至上主义 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第一章经济学十大原理

原理: 【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人们如何相互影响】 5.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得更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市场失灵的两个可能原因:外部性;市场势力 (联系第7章市场效率+第10章外部性) 名解: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的特性。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服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某个经济活动小群体)对市场价格有显着影响的能力。 生产率:每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服务数量。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第二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 1.科学判断的不同 2.价值观的不同 3.感觉与现实 循环流量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和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实证表述:描述性的,试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规范表述:规定性的,试图描述世界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观点。

新编教育管理学第一版笔记(吴志宏版本)

第一篇教育管理学总论 第一章管理、教育管理和教育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意义和特性 管理是人类社会最普遍的现象 管理:在组织中,有关人员对各种资源进行适当领导、组织和安排,以完成预定的目标和任务。 管理的要素:一组织。二目标。三资源。四效率。 管理和行政 很多情况,两者是交替使用的。 管理活动的意义 1、管理是一个组织能够正常运转,并最终完成组织任务的根本条件,缺乏管理的组织不过是一盘散沙。 2、有效的管理是提高工作绩效的最主要的手段。 3、通过有效管理能够提高众人的士气,这对维护组织生存至关重要。 4、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能使组织成员职责分明,减少扯皮和推诿。 管理活动的特性 1、管理活动更多地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管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多方位的。 3、管理活动是一种过程。 4、管理活动的技术手段和方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二节教育管理活动概述 教育管理活动的意义 1、现代教育已构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事业 2、为了协调教育的发展 3、为了合理规划和利用教育资源

4、为了服务于教育 教育管理活动与其他管理活动的比较 共同点:教育管理活动也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教育管理的对象,同样是人、财、物、事、时间、空间等成分;教育管理也表现为一个过程,并有其专门的管理职能;其管理方式也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等。 不同点(教育管理活动的特殊一面即特性):一教育领域中很多东西人们难以定论或把握,如教育目的、教学技能、学习态度、学术氛围等。二教育完全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而人的发展要受多种因素制约,这就导致教育管理的很多方面难以量化,并直接影响到评判的标准。三教育是价值高度涉入的事业,所以教育管理活动常常会碰到伦理、道德、价值观方面的问题。四在教育系统中,教学有日趋专业化的迹象。五对教育管理工作成效的评价,比对其他管理工作的评价要复杂得多。六教育涉及千家万户,容易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从经验管理走向科学管理 教育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元价值就是超越其他一切价值的价值,是最基本的价值。 个人元价值是生存,学术元价值是理性,管理的元价值是效率和效用。 教育管理:蓬勃发展的事业 第三节教育管理学学科分析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以学校组织的管理为核心,并探讨与学校教育事业有关的种种教育管理现象和问题。 教育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作为一门学科,教育管理学产生于20世纪初。 教育管理学与相关学科领域 政治学、社会学、哲学、行为科学、心理学、行政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经济学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1、教育管理学总论 2、教育管理体制和机构 3、教育政策和法律 4、教育人员及教育对象的管理 5、教育实务管理(上)(下) 教育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远程教育《管理学教程》复习内容:模版

使用说明 为了更好地方便您的理解和使用,发挥本文档的价值,请在使用本模版之前仔细阅读以下说明:本模版为根据一般情况制定或编写的常规模版; 使用过程中请根据结合您的客观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修改和完善; 本文档为word格式,您可以放心修改使用。 希望本文档能够对您有所帮助!!!感谢使用 管理学概论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管理的本质问题就是如何在变动的环境中( )的潜能,将组织的()进行有效配置,以达成组织既定的目标与责任。 2、组织既定目标具有双重性:( )和( )。 3、( )实验及梅奥的见解开拓了管理中另一个值得重视的新领域,即( )的整和 4、科学管理理论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 )形成,其代表人物为( )。科学管理是管理从经验走向( )的标志,也是管理走向现代化、科学化的标志。科学管理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对()、()、作业人员与管理者的分工协调等方面。 5、行为科学理论既是管理理论的发展又是管理时间的总结,它的巨大贡献主要表现在()假设的提出及对( )、作业组合、领导理论的分析等四个方面。 6、管理主体良好的心智模式包括:( )、健全的心理、( )。 7、领导的权力涉及( )和( )。 8、决策的有效性是指( )的有效。决策的关键在于承担责任的( )。 9、共同愿景由景象、( )、使命、目标4部分组成。 10、一个组织的正式沟通通常设计4个方向的沟通:( )、( )、( )和( )。 11、前馈控制是对( )的控制;同期控制是对( )的控制;反馈控制是对()的控制。 12、激励的基本组成因素是需要、驱动、()的行为。 13、管理创新作为一个过程和作为一个结果实际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创意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