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洋流”实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上海市亭林中学-刘佳鑫)

自制“洋流”实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上海市亭林中学-刘佳鑫)
自制“洋流”实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上海市亭林中学-刘佳鑫)

上海市地理学科

‘行为体验’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案例编号:)

案例标题:自制“洋流”实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案例形式:课内(片段□整节√),课外□;

实施(是√否□);

学校(全称):上海市亭林中学

撰写教师:刘佳鑫

联系电话:

自制“洋流”实验,归纳洋流分布规律

一、实验说明:

洋流这部分内容是第一册中的重点和难点,但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洋流的形成过程和分布规律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和掌握。为此,我想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示,通过自制实验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洋流的成因及其分布规律。但因全球大洋范围过大,学生无从下手。于是,实验选取学生们最为熟悉的太平洋入手,通过模拟太平洋洋流的形成过程,和洋流分布规律再得出其他大洋洋流的分布规律。

二、实验目标:

1、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通过实验观察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绘制出世界洋流分布的简单模式图。

2、通过实验观察提高学生实践的操作能力和读图、绘图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合作精神和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成就感,提高科学素养。

3、唤起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

三、实验准备

1、人员准备

根据每个班级人数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小组,每组4-5人。

2、器材准备

托盘、适量的水、泡沫板(模拟太平洋两侧陆地)、线条(北纬30度和北纬60度可是事先画在托盘中)、两根吸管、适量茶叶末;蓝色和红色的彩笔;实验单。

四、授课过程:

1、新课导入

【教师引导】播放“荷兰少年”清洗海洋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海洋垃圾运动的动力是什么有什么运动规律在哪里安装垃圾回收装置,能达到最有效清洗海洋的效果【学生活动】学生观看视频短片,通过视频短片的介绍,得出信息:漂浮的固体垃圾运动的动力是洋流运动。知道洋流的运动规律并在洋流流经处安装垃圾回收装置就可有效的达到垃圾回收的目的。

【设计意图】以“荷兰少年”清洗海洋视频为新课的导入,一方面可以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海洋环境的保护做好铺垫,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用时】2分钟

2、洋流概念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找出洋流的定义,并概括出关键词

【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并把握关键词“表层、大规模、稳定”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阅读能力

【用时】2分钟

3、海水运动的动力

【教师引导】在托盘中装入适量的水,代表微型海洋,适量茶叶末均匀的洒在水面上,用来代表水上漂浮物。引导学生如何利用吸管在托盘表层模拟出大规模、稳定的海水运动。并分析出海水运动的原因。

【学生活动】学生按要求设计方案完成操作演示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

分析出盛行风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观察能力。

【用时】3分钟

4、洋流影响因素

【教师引导】(1)展示全球行星风系图和世界海洋轮廓图,并标出太平洋所处的位置。

(2)把事先准备好的带有大陆图形的泡沫版安放在图盘的左右两侧,模拟太平洋两侧陆地。并粘贴北纬30度和北纬60度两条线条。

(3)介绍实验具体步骤:

小组选取两位同学,一名按照盛行西风的方向,一名按照东北信风方向,同时均匀的吹气1-2分钟。

(4)组织学生观察茶叶末的运动轨迹,分析洋流的影响因素除了盛行分还有其他哪些因素,并完成实验单的第二部分。

(5)引导学生回忆地转偏向力的效果

【学生活动】

(1)小组按照要求分工完成实验

(2)观察茶叶末的运动轨迹,分析出洋流运动除了盛行风的影响此外还有海洋轮廓以及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完成实验单第二部分,画出太平洋洋流模式图,并回忆地转偏向力的具体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并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以小组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用时】7分钟

5、总结绘制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

【教师引导】

(1)指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太平洋洋流模式规律。

(2)展示全球行星风系图和世界海洋轮廓图,引导学生在实验单上绘制出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

(3)总结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

【学生活动】在老师指导下绘制大西洋洋流分布模式图并总结全球洋流分布模式图【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和绘图能力

【用时】8分钟

6、布局垃圾回收装置

【教师引导】

结合绘制出的完整的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选取哪些地方适合安置回收设备

要求:1、用尽量少的装置,回收尽量多的垃圾。

2.便于垃圾的回收运输处理

【学生活动】在实验单上绘制出垃圾回收处理装置,选取代表性的小组展示交流,并说明布局理由。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用时】2分钟

7、洋流类型

【教师引导】(1)结合部分学生把垃圾回收装置安置在洋流的交汇处,分析洋流的交汇处两只洋流有何不同

(2)引出寒流和暖流的含义,引导学生如何区分寒流和暖流

(3)指导学生分别用蓝色和红色的彩笔在全球洋流模式图中描出寒流和暖流(4)引导学生总结概括出寒流和暖流的分布规律

【学生活动】

(1)分辨寒流和暖流

(2)分别用蓝色和红色的彩笔在全球洋流分布模式中描出寒流和暖流

(3)总结概括出寒流和暖流的分布规律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总结概括能力

【用时】6分钟

8、四大渔场的成因

【教师引导】

(1)教师呈现四大渔场分布图

(2)引导学生分析渔场形成的条件

【学生活动】

(1)通过观察四大渔场的分布图得出三个位于寒暖流交汇处。

(2)阅读教材寻找答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用时】5分钟

【教师引导】

9、纽芬兰渔场的“前世和今生”

展示纽芬兰渔场的以前照片和现在照片的对比,以及资料的介绍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材料,分析由于人类的贪婪和不择手段将“可以踏着鳕鱼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的著名渔场变成如同死水一般,无奈关闭的结果。

【设计意图】唤起学生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用时】3分钟

10.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探索了“洋流的分布规律”,以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洋流对全球热量的传输和交换的影响、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对航海事业的影响,从而也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这些内容综合体现了各自然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彼此影响的辩证关系,因此同学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用时】1分钟

四、流程图

五、评价

六、参考文献

[1]王晨光.“洋流”实验设计[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6):46.

[2]章莉.基于数学逻辑的地理教材分析与反思——一人教版“世界海洋表层洋流的分布”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7):49-51

七、总结反思

洋流这部分内容是第一册中的重点和难点,但也是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一方面是因为,洋流成因受盛行风、地转偏向力、大陆轮廓等因素的影响,成因复杂。另一方面是学生对区域地理知识欠缺,没有形成大尺度空间分布概念。本实验是利用自制的微海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动手完成实验,观察洋流的运动轨迹,从而让学生能够形象、直观的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实验材料中使用的托盘、泡沫板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工具,制作简单,可操作强,具有很好的推广效果。实验模拟区域选择北太平洋,是因为北太平洋是中学生最为熟悉的区域,并且该区域陆地轮廓较为完整,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洋流的分布情况。在学生对该区域的洋流形成直观理解的基础上,再推导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流则较为容易,通过自己绘制全球的洋流分布,总结概括分布规律更有利于学生记忆。

本实验基本可以清楚观察出洋流的运动成因和运动轨迹,并通过标注30°N

与60°N的纬线,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气压带和风带的具体位置,并有助于学生明确洋流空间分布规律。

通过实验的操作较好地达成了教学预设的目标,但实验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在第二个实验的实际操作中,因为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模拟的盛行西风和东北信风时两个同学的气流无法做到均衡,因此漂浮物并不能完全按照30°N与60°N

精准位置流动。其次泡沫板材质脆弱在制作中并无法精准切割出大陆轮廓。

上海市实验学校

上海市实验学校 二〇〇八学年度先进集体、优秀学生表彰名单 浦东新区优秀班集体:高二(6)班 浦东新区优秀学生干部:夏侃高二(3)班 浦东新区三好学生:杨筱茜高三(8)班徐天一高三(1)班杨文磊高二(6)班 王子豪高一(6)班(47号) 浦东新区优秀少先队员:耿萌哲中一(1)班吴瑶中二(2)班 校红旗团支部:高一(5)班 校文明班:中一(2)班中一(4)班中三(2)班高一(6)班高二(2)班校优秀社团:“方圆理学社”“辩论社”“日语社” 校优秀团干部:左煜坤中三(3)班陈璐霞高一(2)班宋怡帆高一(3)班 邱诗悦高一(5)班万嘉俊高二(4)班乔桑羽高二(6)班 刘艺高二(6)班徐靓滢高二(6)班 校优秀学生干部:俞佳依中二(2)班翁祎樱高二(4)班章心旖高二(6)班 余琦高二(6)班 校优秀团员:曾彦卿中三(1)班姚莉玫中三(2)班张天融中三(3)班 肖涵中三(4)班凌淑怡高一(4)班毛一帆高一(6)班 耿莉高二(2)班 校优秀班干部:张楚晓高一(1)班沈逸怀高一(2)班嵇轶伦高一(4)班 王子豪高一(6)班(20号)夏岚高二(1)班 王晓睿高二(2)班兰蔚波高二(2)班余吉恒高二(3)班 顾泰嘉高二(4)班赵天韵高二(5)班 校优秀少先队长:顾昊天中一(1)班王孜怡中一(2)班许一凡中一(3)班 陈贺炜中一(4)班苗雨菲中二(1)班朱启帆中二(4)班 孙唯佳中三(2)班 校三好学生:苏李轩高一(1)班杨镇洲高一(3)班林施伊高一(5)班 倪尔东高一(5)班孙可迅高二(1)班王燕高二(3)班 冯双高二(5)班李昕蔚高二(6)班 校优秀少先队员:庄瑞良中一(2)班章开泰中一(2)班陆心悦中一(3)班 陈聿铭中一(4)班华恺元中二(1)班瞿笑域中二(2)班 曹君旸中二(3)班丁飞雪中二(3)班冯倩妍中二(4)班 陆泽夫中三(1)班吴桢钦中三(4)班

(通用版)初中物理 典型易错习题分析与解答 第四部分 物理实验设计开放题

第四部分物理实验设计开放题 【习题282】一根长1m左右、粗细均匀的细木棒,一个已知质量为m的钩码,一把刻度尺,还有一些细绳和一支铅笔。只用这些器材如何测出这根细木棒的质量。写出实验步骤,导出计算木棒质量的公式。 【答案】实验步骤: (1)用刻度尺找出木棒重心,用铅笔做出标记; (2)用细线系住木棒,一处做支点; (3)用细线系住钩码套在木棒上; (4)调节钩码或支点的位置使木棒平衡; (5)用刻度尺分别量出支点到木棒重心及支点到系钩码细线的距离L1、L2。 木棒质量为ML2m/L1 【习题283】用刻度尺、弹簧秤、长方体铁块、烧杯测液体的密度,写出实验步骤及计算液体密度的方法。 【答案】实验步骤:①用刻度尺测出规则铁块的长a、宽b、高c,则V=abc;②用弹簧秤称出铁块的重力G;③用弹簧秤拉着铁块并把铁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记下弹簧秤的示数G',则铁块受到的浮力= 【习题284】假如由你来设计一座用大理石建造的纪念碑时,你需要考虑这座纪念碑对地面的压强大约有多大,那么,你应该依据什么原理,收集哪些数据来进行估测? 【答案】根据:压强公式P=F/S=ρgh 收集的资料:纪念碑的高度,大理石的密度ρ。 【习题285】设计一个实验如何辨别生鸡蛋和熟鸡蛋? 【答案】用力让两个鸡蛋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转动,生鸡蛋内部是液态的,外壳转动起来,而内部的液态,由于惯性还保持静止,所以很快停止转动;而熟鸡蛋是固态,转动时内外速度一致,所以就能转动较长时间才停下来。 【习题286】有一位中学生在实验室用一个没有砝码的自制等臂天平和一个自制的量筒以及细沙、水等简易器材测出一块矿石密度,你认为他是如何测矿石密度的,简要叙述实验过程。 【答案】实验步骤:(1)平衡盛水容器。在天平的一个盘里放盛水容器(可以用量筒),在另一盘内加沙子至天平平衡。 (2)测矿石质量。在放沙的盘内放上矿石,在容器内加水,直至天平再平衡,此时m水=m石。用量筒测出m水的体积,并求得 m水的大小,即得矿石质量m石的大小。 (3)测矿石体积,求密度。用量筒根据排水法测得矿石的体积 V石,可求得矿石的密度 【习题287】利用身边的刻度尺、平面镜、水、弹簧秤等器材及浮力、电流热效应等知识,可以对一只电灯有哪些联想与设想? 【答案】 (1)灯一平面镜、镜前灯;(2)灯一水、浴室灯(浴霸);(3)灯一浮力、航标灯;(4)灯一弹簧秤、夜间使用的弹簧秤。 【习题288】设计两种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法,所需器材请在以下提供的器材中选择。 器材:天平(含砝码)、刻度尺、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扎有橡皮膜)、烧杯(无刻度)、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 要求:写出每种方法所选择的器材、测量步骤、所测量的物理量,并用所测量的物理量写出牛奶密度的表达式。 【答案】方法一:器材: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牛奶、细线。步骤:①用调好的天

初中物理实验常用的十二种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常用方法 一、观察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总结和思索得来的。著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在教学中,可以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如长度、时间、温度、质量、密度、力、电流、电压等物理量的测量实验中,要求学生认真细致的观察,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得到准确的实验结果,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验技能。大部分均利用的是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是科学归纳的必要条件, 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外部表现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 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 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学生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 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需要教师及时交待, 提醒学生, 然后再进行 分析。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我首先让学生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 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学生通过实验发现, 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 也是物 质的一种特性, 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 深化认识。在指导学生观察时, 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 可以加深学生理解知识, 拓宽思路。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二、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 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 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 最后再综合解决。利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问题, 有利于扭转“重结论、轻过程”的倾向,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使学生学会学习。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 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 改变导体两端电压, 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 通过学生实验, 得出欧姆定律I=U/R。另外,研究导体的 电阻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液体压强的大小、浮力大小、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电流的热量的大小、压力的作用效果、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产生感应电流方向也都用到了控制变量法。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积极探索完整实验课程
——上海市实验学校课程规划
上海市实验学校前身是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 改革实验班",1986 年学校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发文成立,1995 年成为上海市教 委直接领导的一所市重点学校。 上海市实验学校是一所集教育科研于一体的中小 学十年一贯制的学校。学校面积开阔,硬件设施优良,并拥有精英化的教师队伍 与先进科学的管理模式,是上海市课程改革的名校。 学校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中学部:中学部(初中、高中)位于浦东新区东明路 300 号,占地 110 亩, 建筑面积 29309 平方米; 小学部:小学部位于浦东新区南码头路 1316 弄 1 号; 国际部:国际部位于徐汇区田林 13 村 1 号,招收境外学生。 回顾走过的 25 年,学校始终沿着“充分开发学生智慧潜能,充分尊重学生 个性特长”的方向,围绕着“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的实验项目,积极地在 学制、课程、教材、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进行探索与改革,全面进行课程规划。
一、 学校背景分析(这一部分请学校补充材料) 表一、学校 SWOT 分析
因素 地 理 环 境 学 1. 2. 1.小班教学,每班 30 至
1
S(优势)
W(劣势)
O(机会)
T(威胁)
家长、社会对教

校 规 模 硬 件 设 备 教 师 资 源 行 政 人 员 学 生 状 况 家 长 配 合 小 区 参 与 地 方 资 源
36 人。
育质量的 高关注 与高要求
1.学校占地面积积大,各 种馆室场所齐全; 1.绿化面积不足 2.学校信息化水平高; 3.学生生活设施良好。 1.高级教师占 40% 2.教师学历水平高 3.教师文化积极向上
进一步提高现代 化设备的利用率 1.与上海师大有多个合 家长对优质教师 作项目 的高需求 2.学校建有教师专业发 展学校
二、课程目标
(一)学生培养目标:充分开发学生潜能,培养持续创新人才 上海市实验学校作为我国第一所真正以教育实验为主导的十年 一贯制学校, 一直追求通过学校教育体系改革促进每个儿童的潜能转 化为现实的能力, 使其成为具有自我持续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性人才。我校的培养目标是“整体平衡、理性见长;志趣高远、勇于 承担” 。
2

初中物理:设计性实验题(答案)

1.如图所示是教材上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装置,ab 是一段粗铜导线,通过导线连接灵敏电流计的两接线柱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分析总结出了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请你回想你们当时在做这个实验时的情境,并参照下表示例,再写出其中两次实验操作及相应的实验现象: 竖直上下移动ab ,指针不发生偏转;左右移动ab ,指针发生偏转;左右加快移动ab ,指针偏转幅度变大;换用磁性较大的磁铁,以同样速度左右移动ab ,指针偏角更大;ab 不动,左右移动磁铁,指针偏转;ab 移动方向不同,指针偏转方向不同。 2.某同学阻在练习电路连接的实验中,根据如图所示的电路图连接了实物。检查电路连接无误后,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 1比L 2亮一些。他猜想:灯泡L 1靠近电池的正极,通过的电 流比灯泡L 2中的大一些。请你设计实验,验证这个猜想是错误的。 实验方案: (所需仪器不限)。灯泡L 1比L 2亮的原因是: 。 实验方案:将电流表分别串联在A 、B 、C 三点,闭合开关,测量出A 、B 、C 三点的电流,比较其大小(或:将两只灯泡的位置调换后,闭合开关,观察两只灯泡的亮度是否变化)。 原因:由于串联,通过两只灯泡的电流相等,根据P=I 2R 可知,电阻大的灯泡,实际功率大, 灯泡就亮一些(本题有其它相近表述均可得分)。 3.利用身边的物品、廉价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探究物理规律,是学习物理的好方法。给你一个透明玻璃杯、一支铅笔、足够的水和一张白纸,请你利用这些器材或从中选用部分器材,设计一个小实验来研究(说明)相关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1)要研究(说明)的物理问题或现象; (2)选用的器材; (3)简述实验过程及现象。 【方案一】 (1)光的折射(2)玻璃杯、铅笔、水(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插入水中,从玻璃杯上方看,水中的铅笔向上弯折;从玻璃杯侧面看,水中的铅笔部分发成侧移。 【方案二】 (1)凸透镜(柱镜)成像(2)玻璃杯、铅笔、水(3)玻璃杯内倒入适量水,将铅笔放到玻璃杯后方,

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题

上海市行知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数学试 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若复数z 满足2136z i -=+(i 为虚数单位),则z =____________. 2.函数()()1,1x f x a b a b =+><-不经过第_________象限. 3.已知“x k >”是“ 3 1x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实数k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4.在报名的2名男教师和4名女教师中,选取3人参加义务献血,要求男、女教师都有,则不同的选取方式的种数为________(结果用数值表示). 5.设函数()()cos 06f x x πωω?? =- > ?? ? ,若()4f x f π?? ≤ ??? 对任意的实数x 都成立,则ω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 6.如果已知极限1lim sin 1n n n →∞??= ???,那么极限21 5sin lim 21 n n n n →∞--=________. 7.已知P 为曲线sin cos 12sin 2x y θθθ=+??=-? (θ是参数,02θπ≤<)上一点,则点P 到点 ()0,1Q 距离的最小值是_______. 8.已知函数()()2 11f x ax b x b =+++-,若对任意的b R ∈,函数()()F x f x x =-总有两个不同的零点,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9.若正三棱锥的正视图与俯视图如图所示,则它的侧视图的面积为__________. 10.若实数x 、y 满足约束条件4y x x y y k ≤?? +≤??≥? ,且2z x y =+的最小值是9-,则实数k = ______. 1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1,0),B (0,?1),P 是曲线 上一个动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 上海市实验学校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对溶液的科学分类可以按照其酸碱性分为酸性、碱性和中性溶液。 2.认识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指示剂: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变色情况。 3.懂得要移取少量的溶液进行酸碱性测定而不能污染待测溶液。 4.学会用石蕊和酚酞判断和区分溶液的酸碱性,认识常见的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5.了解指示剂发现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激发从生活中发现不同的指示剂。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两种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难点】1.正确记录石蕊和酚酞遇不同酸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 2.实验操作中防止对待测溶液的污染和指示剂滴管的交叉污染。 三、教学准备 【器材】 活动一:生活中的一些溶液图片。 活动二: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6、2试管酸性溶液(稀盐酸)、2试管中性溶液(蒸馏水)、2试管碱性溶液(稀氢氧化钠)。 活动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试管架、小试管3、溶液A(稀盐酸或稀硫酸)、溶液B(稀氢氧化钠或石灰水)、溶液C(蒸馏水)、学生自带待测溶液2-3种。【资源】 活动三:补充实验报告 活动四:PPT课件。 四、内容组织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活动一:对生活中一些溶液的分类 活动目标:

1.学会将已有的关于溶液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归类。 活动二: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认识石蕊和酚酞两种常用试液遇不同酸碱性的溶液的颜色变化。 活动三: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活动目标: 1.学会用石蕊和酚酞判断和区分溶液的酸碱性。 活动四:酸碱指示剂的发现与应用 活动目标: 五、训练与评价 【举例】“补充实验报告”(见附件1、2) 【说明】 1.建议使用2课时完成本节教学,两种试液与pH试纸的使用分开,比较有利于学生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性的强弱(酸碱度)。也避免实验中溶液种类太多造成混乱。

中考物理 实验设计题

实验设计题 学习了弹力知识后,小萱发现:给弹簧施加拉力,当拉力越大时,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于是小萱提出猜想: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拉力成正比。实验桌上已经备有如下器材:一个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一个铁架台、一个刻度尺、六个质量均为50g的钩码。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弹簧的伸长量(ΔL)跟所受拉力(F)是否成正比”。 要求:(1)请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 (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 (1)实验步骤:(4分) ①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的支架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0,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将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下面的挂钩上,用刻度尺测量弹簧此时的长度L,将钩码的质量m和弹簧的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②,依次在弹簧下面挂2个、3个、4个、5个、6个钩码,每次用刻度尺测量弹簧的长度L,并将每次钩码的总质量m和相应的弹簧长度L记录在表格中。 ④利用公式F=G=mg,分别计算出6次弹簧所受拉力F,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利用公式ΔL=L-L0,分别计算出6次弹簧的伸长量ΔL,分别记录在表格中。 L0/m m/kg L/m F/N ΔL/m 符合实验要求的可以变换输出电压的学生电源,多个阻值不同的定值电阻,一块已经调零的电压表,开关一个,导线若干。请你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证明“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个电阻两端电压之和”。 要求:(1)画出实验电路图; (2)写出实验步骤; (3)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答案:(1)电路图见图;(1分) (2)实验步骤:(3分) 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②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量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 断开开关S,把电压表并联在电阻R2两端,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量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断开开关S,把电压表并联在电源两端,闭合开关S,用电压表测量电源两端的电压U;把U1、 U2和U记录在表格中。

2019-2020学年 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上英语10月月考英语试卷

上海市行知中学2019学年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 I. Grammar and Vocabulary Section A Directions: 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below, fill in the blanks to make the passage coherent and grammatically correct. For the blanks with a given word, fill in each blank with the proper form of the given word; for the other blanks, use one word that best fits each blank. Mistakes that work The best way to learn something is to make mistakes first. Thomas Edison, (1) __________ invented the light bulb, told his colleagues: “Of the 200 light bulbs that didn’t work, every failure told me something was able to incorporate (融入) into the next attempt.” Benjamin Franklin, the US statesman and scientist once said: “I haven’t failed. I have had 10,000 ideas that didn’t work.” (2) __________ of these people understood that failures and false starts are the condition of success. In fact, (3) __________ surprising number of everyday objects had their beginnings in a mistake or a misunderstanding. Post-it notes, packets of crisps and even bread are all unexpected inventions. In 2600 BC, a tired Egyptian slave invented (4) __________ is now called bread when the dough (面团) rose during his sleep. And crisps were first cooked by a cook in the USA when a customer suggested his fried potatoes be (5) __________ (thin) than they were. In 1968 Spencer Silver was trying to develop a strong glue when he accidentally invented a very weak glue instead. His colleague, Art Fry decided to use it six years later, in1974, to have his bookmarks (6) __________ (hold) in his books and the post-it note was invented. Successful businesspeople have often made big, expensive mistakes in their past. When an employee of IBM made a mistake that cost the company $600,000, Thomas Watson, the chairman, (7) __________ (ask) if he would fire the man. “No,” he replied. “I have just spent $600,000 (8) __________ (train) him. I won’t let another company (9) __________ (benefit) from the experience. The important thing to remember is that you need to learn from your mistakes. (10) __________ you don’t, then there is no point making them. 1 / 11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初四物理复习学案实验方法和公式 初中物理常用的主要实验方法: 1. 控制变量法 4. 实验推理法(理想实验法)2. 等效替代法3. 转换法 5. 类比法 6. 物理模型法(理想模型法) 一、使用控制变量法的实验 1. 探究物体运动的快慢; 2.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 探究物体的动能大小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4. 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5. 探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6. 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7. 探究电磁铁磁性与线圈的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8. 探究导体电阻大小跟导体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关系; 9.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 10. 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的关系. 二、等效替代法:将某个物理量用另外一个物理量来替代,得到同样的结论的方法。 1、测量不规则小块固体的体积时,用它排开水的体积等效固体的体积; 2、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时,用二力平衡的原理测得拉力,从而得知摩擦力的大小; 3、托里拆利实验中,利用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与大气压等效的方法测定大气压的数值; 4、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5、求多个用电器组成的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 三、转换法:在研究看不见的物质或现象时,可以通过研究该物质现象或所产生的可见的效果,由此进一步分析物质或现象,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注意:“等效替代法”虽然也包涵有转换法的思想,但其研究主体已发生转移,而转换法则是通过研究主体所产生的效果来上朔其原因的一种研究方法。 转换法的实验例子: 1、利用小球的振动来判断发声体在振动; 2、根据苹果落地的现象证明重力的存在; 3、利用小桌陷入海绵的深度判断压力的作用效果; 4、根据小球将木块推动的远近来判断小球动能的大小; 5、利用纸片的飘动来判断气体压强的变化; 6、根据马德堡半球实验的现象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7、通过扩散现象研究分子的热运动; 8、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可通过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去确定; 9、判断磁场是否存在时,可用小磁针放在其中看是否转动来判断; 10、电磁铁的磁性强弱通过它吸引大头针的多少来确定。 四、实验加推理法:有一些物理现象(如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会怎样运动?),由于受实验条件所限,无法直接验证,需要我们先进行实验,再进行合理推理得出正确结论,这也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如物体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可以永远运动下去、真空不能传声等结论,都是这样得到的。这些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 (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 [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 (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 (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 (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 (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 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 (二)测滑动磨擦力 [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 (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 (三)探究浮力大小 [示例]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2019-2020学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解析版)

2019-2020学年上海市行知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一、单选题 1.将表的分针拨慢10分钟,则分针转过的角的弧度数是( ) A . 3 π B . 6 π C .3 π- D .6 π- 【答案】A 【解析】将表的分针拨慢10分钟,则分针逆时针转过60°,即分针转过的角 的弧度数是 3 π. 本题选择A 选项. 2.关于函数()(0)a f x x a x =- >,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是( ) A .()f x 的值域是(,0)(0,)-∞+∞ B .()f x 是奇函数 C .()f x 在(,0)(0,)-∞+∞上单调递增 D .方程|()f x a =∣ 总有两个不同的解 【答案】B 【解析】A 中通过令()0f x =可求得x 的值,可知值域包括0,可判断A ; B 中根据奇函数的定义可判断B ; C 中通过反例可确定()f x 在()(),00,-∞?+∞上不满足单调递增的定义,可判断C ; D 中将方程变为a x a x - =±,通过验证两个一元二次方程各有两个不等实根,并且0x =不是其中任何一个的根,即可确定方程共有四个不同解,可判断D. 【详解】 对于A 选项:令0a x x - =,解得:x =()f x 值域含有元素0,则A 错误; 对于B 选项:由解析式可知()f x 定义域为{} 0x x ≠,又 ()()a a f x x x f x x x -=-- =-+=-- ()f x ∴是奇函数,则B 正确; 对于C 选项:当()x ∈时,()0f x >;当(x ∈时,()0f x <,可知()f x 在()(),00,-∞?+∞上不满足单调递增的定义,则C 错误; ④由()f x a =得: ()f x a =±,即a x a x - =±,整理可得:20x ax a ±-= 240a a ∴?=+>,20x ax a ∴+-=与20x ax a --=各有两个不等实根,

上海市重点中学名录

上海市重点中学名录 徐汇区:(6所)上海中学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上海市南洋中学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第二中学 黄浦区:(5所)上海市格致中学上海市大同中学上海市敬业中学上海市光明中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大境中学 卢湾区:(2所)上海市向明中学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 长宁区:(2所)上海市第三女子中学上海市延安中学 普陀区:(3所)上海市曹杨二中上海市宜川中学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 闸北区:(3所)上海市市北中学上海市第六十中学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虹口区:(4所)华东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杨浦区: (5所)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控江中学 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同济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静安区:(3所)上海市育才中学上海市华东模范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 浦东新区:(5所)上海市建平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上海市进才中学上海市洋泾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 闵行区:(2所)上海市七宝中学上海市闵行中学 嘉定区:(1所)上海市嘉定一中 松江区:(1所)上海市松江二中 青浦区:(2所)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上海市朱家角中学 宝山区:(2所)上海市行知中学上海市吴淞中学 崇明县:(1所)上海市崇明中学 金山区:(3所)上海市金山中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第三附属中学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 奉贤区:(1所)上海市奉贤中学 南汇区:(1所)上海市南汇中学 上海市重点高中排名(括号内为一本上线率): 第一档(4所):上海中学(99)、华师大二附中、复旦附中、交大附中 第二档8所一流一等市重点:建平中学(89)、上师大附中(87)、南洋模范(83)、延安中学(85)、控江中学、上海市实验学校(83)、上外附中、复兴中学、七宝中学(84)、大同中学、格致中学 第三档8所一流二等市重点: 松江二中、市西中学、曹杨二中、市北中学、进才中学位育中学、 第四档8所一流三等市重点:向明中学、市二中学、市三女中、华师大一附中、育才中学、杨浦高级中学、晋元中学 第五档8所二流一等市重点:行知中学、闵行中学、嘉定一中、敬业中学、洋泾中学、大境中学、北郊中学、吴淞中学、 第六档9所二流二等市重点:新中中学、青浦中学、奉贤中学、南汇中学、金山中学、崇明中学、卢湾中学、徐汇中学 第七档9所二流三等市重点:回民中学、上大附中、光明中学、南洋中学、宜川中学、同济一附中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题--最新版

初中物理设计实验题 第二章 1用音叉、乒乓球和细线设计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将正在发声的音叉靠近细线悬挂的乒乓球时,发现乒乓球被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答:向正在发出声响的鼓面上撒沙子,发现沙子在跳动,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 3验证“声音能在水中传播” 。答:把正在发声的防水闹钟放到水中,依然可以听到闹钟的声音,说明水可以传播声音。 第三章 1:“熔化现象存在” 。答:将一块冰放在烧杯里,10 分钟后发现杯中有水出现,这就说明了熔化现象存在。 验证:“凝固现象存在” 。答:将水放在冰箱的冷冻室里,1 小时后发现水中有冰出现,这就说明了凝固现象存在。 验证:“汽化现象存在” 。答:将一滴酒精滴在玻璃片上,过一段时间后,发现酒精消失,这就说明了汽化现象存在。 2: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答 1:用蘸上酒精的棉花包裹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答 2:将酒精擦在手背上,手背感觉凉,说明“液体蒸发时要吸收热量” 。 3给你一温度计、棉布、水,请你设计一个小实验,验证:“蒸发有制冷作用” 。答: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用蘸了水的棉布包着,发现温度计示数下降,说明:“蒸发有制冷作用” 。 4验证:“液体表面积越大,液体蒸发的越快”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 精,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摊开,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摊开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

5验证:“液体温度越高,液体蒸发的越快” 。答:在两块玻璃片上各滴上一滴等量的酒精, 放在相同的环境下,将其中一滴用酒精灯加热,发现加热的那滴酒精先消失,证明液体温度越高,蒸发的越快。 6.验证:“液化现象存在” 。答:从冰箱中拿出一瓶饮料,一会儿发现瓶外有水珠出现,这就说明了液化现象存在。 7.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 1:将水沸腾时产生的水蒸气,通入冷试管中,一段后会看到试管中有水珠出现,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答 2: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 。 8(1)现有:烧瓶、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烧杯、水、温度计,请设计实验验证“液化放热。” 答:烧瓶内装水,塞好带导管的瓶塞,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将水蒸气通入盛有凉水的烧杯中,用温度计策烧杯内水的温度。发现温度升高,说明“液化放热” 。 8.(2)验证:“液化放热” 将一壶水烧开,让水蒸气喷到冷玻璃片上,发现玻璃片上有水珠出现,且玻璃片变热。说明“液化放热” 。 9验证:“升华现象”和“凝华现象” 。答: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固态碘,塞紧塞子后放入盛热水的水槽中,发现固态碘不见了,试管中出现紫色气体,由此说明“升华现象”存在。再将试管放入凉水中,发现紫色的气体不见了,试管壁上出现黑色的固态小颗粒,由此说明“凝华现象”的存在。 第四章:光的直线传播 1.验证“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答 1:用激光手电透过烧杯外壁照射滴入几滴牛奶的水中,发现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 传播” 。答 2:点燃蚊香,用透明可乐瓶收集一瓶烟雾,用激光手电照射,发现在烟雾中光束是直的,说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

物理常用实验方法

初中常用物理实验方法 巴普洛夫认为:“重要的是科学方法,科学是思想的总结,认识一个科学家的方法远比认识他的成果价值要大。”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提高素质,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探究物理实验的科学方法有许多种, 常用的有观察法、比较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类比法、建立模型法、理想实验、图像法。 一、观察法。观察法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的对自然发生条件下所显现的有关事物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人们收集获取记载和描述感性材料的常用方法之一,是最基本最直接的研究方法。简单的讲观察法就是看仔细地看。但它和一般的看不同,观察是人的眼睛在大脑的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组织的感知活动。因此,亦称科学观察。 实例:水的沸腾:在使用温度计前,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认清它的刻度值。实验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温度计在沸腾前和沸腾时的示数变化;在学习声音的产生时可让学生观察小纸片在扬声器中的运动状态,观察正在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激起水花,观察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的运动情况,就会发现发出声音的物体都在振动;除此之外还有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滑动摩察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等。 二、比较法。比较法是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过程和方法,各种物理现象和过程都可以通过比较确定它们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比较是抽象与概括的前提,通过比较可以建立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利用比较又可以进行鉴别和测量。因此,比较法是物理现象研究中经常运用的最基本的方法。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利用比较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 实例:象汽车轮船火车飞机它们的发动机各不相同但都是把燃料燃烧时释放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装置。而汽油机和柴油机虽然都是内燃机但是从它们的构造、吸入的气体、点火方式、使用范围等方面都有不同。再如蒸发与沸腾的比较两者的相同点都是汽化过程。不同点从发生时液体的温度、发生所在的部位及现象都不同。还可以用比较法来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重力与质量的关系;重力与压力;电功与电功率等。 三、控制变量法。控制变量法是指讨论多个物理量的关系时通过控制其几个物理不变,只改变其中一个物理量从而转化为多个单一物理量影响某一个物理量的问题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在实验数据的表格上的反映为某两次试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若两次试验结果不同则与该条件有关。否则无关。反之,若要研究的问题是物理量与某一因素是否有关则应只使该因素不同,而其他因素均应相同。 实例:在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时,为了研究方便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须挑选两根合适的导线,测出它们的电阻,然后比较,最后得出结论。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长度的关系,应选用材料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材料的关系,应选用长度和横截面相同的导线,为了研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横截面的关系,应选用材料和长度相同的导线。`研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研究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研究动能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琴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粗细、松紧、长短的关系;研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物质的种类质量温度的变化的关系;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研究电功或电热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影响感应电流的方向的因素采用此法。 四、等效替代法。所谓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陌生复杂的问题变换成熟悉简单的模型进行分析和研究的思维方法,它在物理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实例:研究串联并联电路关系时引入总电阻(等效电阻)的概念,在串联电路中把几个电阻串联起来,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所以总电阻比任何一个串联电阻都大,把总电阻称为串联电路

沪教版实验中学中考化学推断题试卷

一、化学推断题 1.A~F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是一种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在高温下分解为B和C;通常情况下,C是一种无色气体,可用于生成汽水;E俗称纯碱,D、F都是常见的碱。 (1)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B→D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 (3)D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 (4)C与F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2.A、B、C、D为初中化学常是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B是密度最小的气体单质,D的水溶液呈蓝色。根据信息和图示回答问题(反应条件和部分生成物已略去)。 (1)A的化学式为,B的化学式为。 (2)写出一个符合D和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图中A~I表示几种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表示物质间存在相应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已知圈i中的转化均是分解反应。圈ⅱ中的转化均是化合反应.D和G是常见的非金属单质,组成化合物E 和H的元素种类相同。组成化合物F和I的元素种类也相同,A常用来中和土壤的酸性。 (l)写出化学式:A_____B______D_____ (2)写出H→E+G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写出G→I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A一F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六种物质,其中B能供给呼吸,C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D是黑色固体,E溶液呈蓝色,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生成D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写出A→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C是氧化物,B是胃液中含有的酸,D是通常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E可用作补钙剂,反应①中有红色物质生成。物质间相互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端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1)A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C→E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4)写出B的一种用途_____。 6.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丙是有毒气体,则甲可能是_____(填化学式),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若丙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则乙是_____(填化学式),甲转化成丙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7.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不同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稳定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表示反应能一步实现,“一”表示相连物质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回答下列问题。

中考物理设计实验专题汇总

2015-2005年中考设计实验专题汇总 2015年:实验桌上有带横杆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测力计、细绳,另外还有钩码一盒,质量不等的滑轮2个,滑轮的轮与轴之间的摩擦很小,可忽略不计。请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证明: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所受重力有关。 要求:(1)写出实验步骤;(2)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 1、用已调零的弹簧测力计测出动滑轮的重力分别为G1、G2,如图先用重 力为G1的动滑轮组装实验器材,用弹簧测力计拉住细绳端,竖直向上匀 速缓慢拉动,使质量为m的钩码匀速上移一段距离,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为F1,用刻度尺测出绳端移动距离s和钩码移动距离h,记录G1、F1、 m、s、h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2、换用另一个重力为G2的动滑轮组装实验器材,钩码质量m不变,仿 照步骤①再做一次,记录G1、F1、m、s、h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利用公式η=W有/W总分别计算两次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G动/N m/kg F/N s/m h/m W总/J W有/Jη 2014年:实验桌上有三个完全相同的烧瓶,烧瓶内装有质量相等的煤油、型号相同的温度计和阻值相等且不变的电阻丝R,如图18所示。另外,还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滑动变阻器和开关各一个,电流表和停表各一块,导线若干。请利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保持电阻阻值不变,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电阻的电流越大,电流通过电阻产生的热量越多”。实验设计中可用煤油升高的温度Δt的大小

图2 R S A 表示电流通过电阻丝R 产生热量的多少。请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 实验电路图如图2所示。 实验步骤: (1)按电路图将装置甲、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等串联接入电路中,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 阻值最大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甲中温度计的示数t0。 (2)闭合开关S 的同时按下停表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 ,通电3min ,停止计时的同时观察并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 ,断开开关S 。 (3)用装置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甲,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乙中温度计的示数t0。仿照步骤(2),做一次实验。 (4)用装置丙替换电路中的装置乙,再次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观察并记录装置丙中温度计的示数t0。仿照步骤(2),再做一次实验。 实验数据记录表: 2013年:实验桌上有符合实验要求的橡皮筋一根、 弹簧测力计 (量程0-5N )一个、钩码(每个钩码的质量为50g )一盒、带横杆的铁架台一个、刻度尺一把、细线若干。请你选用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如果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F1与F2的方向相反,且F1大于F2,则F1与F2的合力F=F1-F2。请你写出实验步骤(可画示意图辅助说明),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解析:实验步骤: I/A t0/℃ t/℃ Δt/℃ 甲 乙 丙 图18 温度计 接线柱 R R 温度计 接线柱 R 温度计 接线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