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准备活动

浅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准备活动
浅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准备活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17496790.html,

浅析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准备活动

作者:李海军

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02期

摘;要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准备活动的作用非常大,对于一堂体育课或者一项训练都尤为重要。按照体育教学课程内容和训练项目,可以将准备活动分为三个性质类别:一般性、综合性和专项性准备活动。所以教师应该将准备活动的方案拟定工作和体育教学内容以及训练项目的特点结合起来。

关键词体育教学;准备活动;训练

中图分类号:G804.85,D6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2-0171-01

准备活动又称为热身运动,是运动开始之前的身体练习,是体育课堂和体育训练的核心点之一。如果人体在没有进行任何预热活动下直接进行剧烈运动,就有很大可能达不到想要的效果和标准,甚至会出现预料不到的肌体损伤。所以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本文简述了准备活动对体育训练和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对准备活动进行分类介绍,并简要说明准备活动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如何制定方案。

一、准备活动的重要性

准备活动是一堂体育课程和一项运动训练的开始。准备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意识和积极性,让全身神经系统保持一定的兴奋度。在剧烈运动前充分调动学生的骨骼、肌肉、全身关节,让身体有一定的柔韧性和协调性,避免学生在体育训练中的肌体损伤。

二、准备活动的作用

(一)对身体骨骼肌肉关节的作用。体育训练对身体机能有一定的要求。准备活动能通过一定程度的拉伸、扩展等基本运动降低肌肉的粘滞性、增强心率、加快血液循环,从而让肌体体温升高,增强血液输氧运氧能力,整体强化骨骼肌肉的生理特性,让身体能够具备更强的柔韧性来适应接下来的剧烈运动。

(二)对心肺功能的作用。在运动之前,肌体心肺功能处于一个相对平静的状态,如果突然做剧烈运动就会出现心脑血管的输氧能力跟不上身体机能的需求,身体上会出现胸闷、呼吸困难、肌体无力等“运动极点”。在经过短时间的调整之后,身体会适应运动状态,迎来“二次呼吸”。准备活动的作用之一是能提升身体机能,推迟“运动极点”的到来或者让肌体的“二次呼吸”快速到来。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和相同点分析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和相同点分析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在于两者本质内涵、主体涉及内容,教学方法、场地设施互动程度的不同;相同点在于两者都是理论的具体表现形式,都需要依据时代变化而丰富自身形式、变革自身内容。 标签: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差异;相同点 在体育教育工作中,我们可以发现,体育教学活动与运动训练活动是两个不一样的定义。而这两方面也是整个体育教育工作的两大部分,正是这两部分内容构成了整个体育活动。两者看似没有重复和一致的部分,但从实质和内涵上看,却存在相通的地方。正是这些一致的地方,促成了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良性结合。但二者之间存在差异和区别。正视这些存在的差别,才是有效区分二者关系的重要依据和保障。厘清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差异和相同点,对正确处理二者关系,发展体育事业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和推动作用。 一、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概念定义解析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两个相异的内容。体育教学是一种教学活动,是依托体育课堂,以教师为核心和主动,学生为承受对象的双边互动教学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依托体育教学大纲,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部分体育知识,学习相关体育技能。同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运动意识,让学生保持健康身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是整个体育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实现学校体育教育目标的关键之处。相对而言,运动训练则是另外一个角度认知体育教学。 在运动训练过程中,坚持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重视改善运动成绩。而在这一环节中,要想有效提升竞技能力,改善成绩就需要在专业运动教练的带领下,通过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培训计划,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体育培训。而在这一过程中,更多的是对体育理论的实践与应用。运动员或者参与者通过自身参与,对整个培训计划行程切实有效的掌控和管理。但在运动训练过程中,既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又必须服从教练的指导,这是确保整个运动训练顺利完成的关键。 通过定义对比,我们发现二者有极大相似之处,无论是参与形式,还是参与主体都是一样的。但相对理论的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准而言,体育教学则更多是学校体育的课堂范畴,更多是理论普及。而运动训练则主要属于竞技体育的范畴内容,无论在运动天赋、本质上、内容上、训练方法、场地器材要求上,都有显著差异。同时在体育教学上,学习者和教育者更多是一种学习与传输的关系,而在运动训练过程中,需要运动员与教练进行广泛互动,整个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参与互动过程。 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差异分析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公共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I 、八 I 前言 高等学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教学是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基本途径。为了深化我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大纲》和本校实际情况,编写了菏泽医专体育课程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编写教材、进行教学管理的依据,供我校体育课教学使用。 一、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是高等学校教学计划内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完成高校体育工作任务的主要途径。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1 、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 2、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具有勇敢顽强、 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二、教材的选编原则与要求 (一)坚持社会主义的教育目标,理论和实践课教材都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和心理素质,增强组织纪律性,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二)体育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合理的体育教学过程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使学生增强体育意识,提高体育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成为体魄强健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注意实效。为达到体育课程日的,任务和阶段目标的要求,应注意教材内容和方法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实效性,教材内容要少而精。 (四)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应符合大学生的认识规律,充分考虑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和智力优势,建立以增强体质、提高体育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的教材体系。 (五)汲取世界优秀体育成果与继承弘扬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相结合。要注意体现教材的时代性、多样性,并要充分体现教材的民族性和中国特色。 (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要强调理论教材的科学性、针对性。实践课、理论课教材应紧扣培养目标,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丰富理论,使理论与实践教材融汇贯通,相辅相成。 (六)坚持《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的要求,使体育课与早操、课外活动融为一体,努力提高大学生的《国家体育锻炼

体育拓展训练课

体育拓展训练课教学构思 一、设计理念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把学生主动发展放在突出地位。对学生的情感、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方面的要求更加具体化、显性化。体育与健康课程从育体向育体与育人有机结合是本课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以“游戏”为载体,围绕着“素质拓展”这一主题,层层深入,使学生在开放式教学环境中学习,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创造思维能力。同时,采用分组教学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方式,尽可能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如在游戏中,采用的任务式的教学模式,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游戏中,积极思考、探索,相互讨论、合作,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交流沟通、信任与合作,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运动中来,活跃思维,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 2、身体健康: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尊、自信、勇敢、团结的精神,具有在活动中勇于展示相互协作的愿望和行为,能遵守规则,表现出活泼的精神面貌。 4、社会适应:与同伴和谐相处,团结奋进,共同努力,在活动中表现出合作探究的行为,培养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生存能力。 三、课的重难点: 重点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到合作学习的特点,学会与他人合作进行各种游戏的方法。 难点是在合作练习的过程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的处理,个性与共性的和谐发展。 四、教法运用 针对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遵循“从学生的发展出发,培养想像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模式: 1、情境教学:创设情境——场地的变化,激发学生改善环境和学习的兴趣。 2、自主教学:给学生以自由、自主的活动和想像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拓展训练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体育教学中, 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教学成果。本文就拓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方式以及应用的可行性展 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应用 从某种程度上讲,我国的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来说,教学效果并不非常显著,特别是排除专业化理论知识教学之内的其他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不足之处。目前, 我国高校的传统化体育教学仅仅是注重传授技术,却忽视了价值教育以及养成教育,进而 造成了学生心理意志相对薄弱,而且还缺少相应的自我挑战精神,与“健康第一”的教学 思想是相互背离的,往往会使体育教学处在盲目无序状态下,降低学生健康水平[1]。 在体育教学中有效引进拓展训练教学项目,能够改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可能会存在的问题,陶冶情操以及完善人格,意义重大。 1拓展训练来源的分析 从拓展训练的来源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在1939年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军舰对 相应的盟军物质供给舰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重创,造成盟军物质在实际供给方面不能得到 补充,再加上大西洋气候比较恶劣,最终导致大多数盟军战士只能葬身大海,仅仅少数战 士得以生还。在此过程中,盟军对战斗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科学的总结,总结结果惊奇发现,在少数生还战士当中具有较强心理素质以及作战经验相对丰富的年长战士在生还率上 远远高于那些年轻且精力旺盛的水手们[2]。针对这种现实情况,大量研究人员对此实 施充分研究与分析,一致得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属于极端恶劣环境生存的关键性因素。 在1941年的时候,德国教育学家在之前相关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更加详细的分析以 及相关资料的整合,提出了我们现在所说的拓展训练概念。在日后的相关教学训练期间, 逐步完善,并演变为现在的军队士兵生存训练科目,以其独特培训方式以及良好培训效果,得到日益普及,并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风靡欧洲,得到广大青年的热衷。在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一些高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逐渐引入了拓展训练,开始仅仅作为选修课程,后来 部分体育院校已经将其直接划归为专项课程。 2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设想 2.1实现体育实践教学以及拓展训练的’有机结合:虽然体育教学具有培养团结协 作以及拼搏上进的功能,然而将其与拓展训练进行相比,在对人的心理素质影响强度方面 仍然相对较弱,借助拓展训练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不足,在团队精神以及战胜自我 培养方面存在比较独特的优势[3]。此外,体育教学的相关课程也与所谓的拓展训练内 容以及拓展训练形势有着诸多密切联系,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拓展训练和 体育教学实施有机结合,不仅可以达到体育教学的具体目的,还可以实现拓展训练效果,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级中学) 一、考试目标 1.体育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掌握体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在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有效地运用;掌握体育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了解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能够合理运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指导教学。 2.体育教学的设计能力。能够合理制定和表述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进行合理的选择与设计,正确选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资源;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 3.体育教学的实施能力。掌握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实施的组织形式及基本步骤,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与手段;具备准确讲解、示范和纠正错误动作的能力,具备激发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和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能力,具有处理体育课堂中安全和突发事故的能力。 4.体育教学的评价能力。了解“体育与健康”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具体方法,能够合理运用多种评价方式,通过教学评价改进教学,促进学生体质和运动技能的提高。 二、考试内容模块与要求 (一)学科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外体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总体趋势,熟悉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文社会学、体育教育训练学及民族传统体育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发展趋势,掌握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 2.了解人体结构的基本组成、人体主要器官和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功能。掌握骨骼肌的收缩原理、收缩形式和特征、肌纤维类型与运动的关系;熟悉氧运输系统的功能、能量代谢、人体运动的神经、体液调控等内容;掌握运动技能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运动过程中人体功能变化的规律;掌握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和制定运动处方的基本方法。了解体育卫生、医务监督、按摩和医疗体育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种类、运动性疾病与运动损伤的预防、处理和康复等内容。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与合理膳食,熟悉各种营养素的来源、功能和需要量,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了解人体的物质组成、竞技体育中的违禁药物等内容;掌握运动过程中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特点。 3.掌握体育的本质与功能、目的与手段,熟悉体育过程要素与结构、体育文化属性与含义及奥林匹克文化,了解中西方体育文化差异以及我国体育体制与体育发展趋势等内容。了解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了解体育课程的性质与特点、编制与实施、资源开发与利用,掌握体育课

课题论文: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81269 学科教育论文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xx年龄特点和教学的有关内容,社会发展形成了科学、科学、系统第的教学方式课程。其目的在于运用正确的方法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教学目标的合理制定和教学方式的恰当运用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课程在学课程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开展对于学校的基础工作可以产生比较大的影响,也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主要方法。伴随社会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体育课程慢慢变得全面、广泛,成为构建当代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 1.2 体育教学概述 教学是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构建了特殊的一种人才培养形式。通过这一形式教师有上旬、组织、计划引导学生自觉、积极进行学习,同时快速掌握文化科学

基础知识、技能,让学生的素质可以全方位提高,让他们可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体育教学是按照一定的计划和课程标准,有目的和有组织的进行教育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任务是教学生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道德、意志、品质等等。这是一个学校体育的基本形式,同时也是体育目标的实现。在学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教师和学生的参与,使用一些系统模式和体系,形成系统的工作模式和流程。使用一个合理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体育知识、基本技能和掌握健康知识等,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上,在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的关系 2.1 体育课程、体育教学相互独立 从科学的角度总结分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关系,课程理论和教学方法应该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在教育教学领域。课程和教学对象的学习和教育教学的理论体系属于两个不同的分支。因此,在实践中,体育课程与体育之间形成两种不同模式的概念和标准,但它的本质是独立和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杭州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认真落实“以生为本,健康第一”的制定思想,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05】4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体艺【2002】13号、《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方案(教体艺【2007】8号文件精神,为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理论、技术、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特制定《杭州师范大学<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管理条例》。 二、课程设置 一、二年级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体育必修课,四个学期共计144学时,计4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是学生毕业获得学位的必要条件之一;对部分身体异常,如因病、残等不宜进行正常体育活动的学生,开设以体育康复内容为主的体育保健课程。学生在校期间每年必须按时参加《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测试合格获得每学年1个学分。 三、课程内容 从我校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体育场馆设施和师资队伍状况,在体育课程项目内容选择上,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

相结合,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主项学习与副项学习相结合,开放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多种教学模式,实现课内外一体化。实践必修课包括:游泳、身体素质课;主项课程有: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体育舞蹈、武术2、艺术体操、健美操2等;副项类课程有:健美、健美操1、乒乓球、形体、足球、轮滑、定向运动、武术1、瑜伽、户外运动、保健课等。 四、课程结构、选课与教学 (一)实施模块教学 1、必选模块:体质测试、身体素质练习。 2、模块(一)包括:足球、乒乓球、瑜伽、健美、武术1、健美操1、轮滑、定向运动等 3、模块(二)包括:篮球、排球、羽毛球、艺术体操(女)、女子防身术、体育舞蹈、健美操2、武术2等。 (二)教学项目的学期分配及学分 根据本科培养方案,学生在大一、大二的4个学期中,每学期体育课程合格获得1个学分,共4个学分。 1、教学项目为:第一学期、第二学期必选身体素质(以一个项目为主线),结合模块(二):足球、健美、乒乓球、艺术体操、轮滑、健美操1、武术1、定向运动、瑜伽等;第三、四学期从模块(二)选一个项目。其中根据场馆的情况,对各项目的学生人数进行平衡,对选课人数加以限制。 2、学生根据学校教务处网公布的选课信息,实行网上选课,选择上课时间,上课项目,任课教师。体育教学各项目,根据场地设施情况、教学大纲、计划和教学内容,教师应遵循“精讲多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要力求个性化与多样化,提倡

10种经典户外拓展训练项目

10种经典户外拓展训练项目 雷区取水项目介绍:在一个直径5米的深潭中间有一盆水,你 要在仅用一根绳子,不接触水面的情况下取到全体队员的救命宝物, 想一想可能吗?团队的智慧能够把它变成事实。项目目的:提升队员 组织、沟通和协作的水平和技巧,团队的领导艺术和技巧,人力资源 的合理分配和使用,行动之前的讨论和计划对于事情的成败起重要作用,培养人处理事情良好的计划性和条理性,培养队员集体荣誉感, 为团队勇于奉献的精神。 NO.2无敌风火轮项目介绍:提供的只有报纸,剪刀,胶带。靠大家的智慧和团队的协作走完一段不容易的路程。项目目的:合理配置 资源,分工配合;检验组织成员工作主动性,建立团队自己的节奏, 协调一致对组织的重要性,个人与团队的相互作用(个人的能量只有 透过组织才能发挥出来,如果个人与团队目标不统一,个人能量越大,对组织的破坏性越大,个人发展必须跟上组织的节奏对领导的认同, 明确的团队目标,有效的沟通与合作。 NO.3背摔项目介绍:参加实施的队员,两手反交叉握拢弯曲贴紧自胸前,两脚并拢,全身绷紧成一体;后倒时,头部内扣,身体不能 弯曲,两手不得向外打开,参加保护的队员,两腿成弓步且相互抵紧,两手搭于对方肩上,掌心向上,上体和头部尽量后仰,当实施队员倒 落时,全身协力将实施队员平稳接住。项目目的:.信任环境的营造.建立换位思考的意识.通过身体接触、实现情感的沟通信任与责 任 NO.4断桥项目介绍:参训队员爬越9米高的断桥立柱,站立于断桥桥面之上,两臂自然平伸,保持身体平衡,移步至桥面一侧边缘, 以后脚的蹬力,使身体向前跃出,跨过断桥落于桥面另一测,平稳走 到终点。项目目的:.成功与失败永远只差关建的一步,勇敢的跨出 这个步,成功就属于你

公共体育课选项方案

#####职业学院公共体育课 选项教学实施方案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2002】13号文规定:“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和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求”。根据《新纲要》的精神,结合我院现有的体育场地条件,建议体育课进行改革,现将具体实施方案报告如下: 一、课程性质 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豫发【2007】30号)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提出:“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结合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意见》的要求:“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所以,公共体育课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实现高职阶段体育教学的四个目标。1、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2、满足学生的体育兴趣与爱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3、掌握1—2项科学锻炼的方法,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4、增强学生职业身体素质,强健体魄,胜任未来岗位。综合上述,公共体育课程就是完成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任务而设置的必修课程。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发展学生个性,具备从事职业活动的体能和适应能力、全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体育课程设置及要求 (一)《新纲要》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44学时的体育必修课程。第一、二、三、四学期每学期18周,每周2学时。学生每学年选修一项内容。学生获得体育课程合格并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获得毕业证必要条件之一。

体育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体育拓展训练心得体会 据了解,眼下高校体育课正逐渐“变脸”,向生活化体育接近,设置的课程项目对学生实际生活很有利,除开设以球类竞技等为主的公共体育课外,还辅佐以跆拳道、散打、攀岩、拓宽等专项选修课,学生能够自主挑选感兴趣的课程内容。有关人士以为,高校传统体育课更注重以根本技术、技术为主体,着重学生的学习效果对体能与安康的协助。 体育拓展训练心得(2) 立定三级跳远是跳远、三级跳远项目发展快速跳跃能力的一个训练手段,体育训练心得体会。立定三级跳远是当前许多体育院校招生的一项身体素质测试内容,它要求考生不但要有良好的专项技术,而且还要有弹跳力、平衡能力、协调性和节奏感。然而,要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并非一件易事,那么怎样才能提高立定三级跳远成绩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希望对广大体育生能有所帮助。 1、技术分析 由于立定三级跳远是从原地开始:双足起跳──跨步跳──跳跃,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所以它是以爆发力为主的项目,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协调性。如果用三级跳远的`技术类型来分的话,立定三级跳远应接近于高跳型。 而且在技术训练中髋关节的灵活性训练显得格外重要,要特别强调用伸髋、顶髋、送髋的动作来加大动作幅度,防止屈髋臀部后坐导致重心过低或过分远离支撑点,而增加起跳难度。三跳过程中骨盆绕髋关节的“转动”是立定三级跳远最具特色的技术和提高成绩的有效途径。三跳的比例关系是一跳比一跳远,第三跳最远。 2、立定三级跳远的训练 2、1、技术训练: (1)手扶双杠或栏杆的脚掌“扒地”练习,体会大腿的积极下压和小腿的向前鞭打; (2)原地或行进间的摆腿摆臂练习,体会上下肢的协调配和; (3)行进间的摆腿“扒地”练习,要求大腿的积极前摆下压; (4)连续的原地纵跳,体会摆臂、蹬地的协调用力; (5)连续的原地剪跳,体会分腿、两腿的主动剪绞用力; (6)连续单足跳,提高腿部爆发力,力量弱的腿更应加强练习; (7)连续跨步跳:体会手臂与腿的蹬摆配合,以及蹬地时顶髋,腾空时送髋,积极“扒地”的动作; (8)多级跳:体会快速用力,以及用力和放松相交替的节奏感。 (9)行进间三级跳,体会完整动作的整体感觉; (10)定点立定三级跳远,通过标志点来确定符合自身条件的三跳比例; (11)第三跳跳过一定高度的软障碍,用以强调最后一跳的展体腾空; 2、2、身体训练:包括柔韧性、协调性、绝对力量、快速力量等素质练习。 (1)压腿和踢腿:结合武术的正压腿、侧压腿、正踢腿、侧踢腿、外摆腿、里合腿等内容,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 (2)各种跳绳练习:提高腿部力量和身体协调性;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浅谈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是新课程教学改革大力提倡的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方式, 拓展训练在新课程教学改革潮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实践,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拓 展训练与传统的体育活动相比,能够锻炼学生毅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利于学生形 成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理。拓展训练不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加娱乐游戏,是体育社会功能的 体现和延伸。笔者结合实际经验,从以保障安全为前提,选择合适的拓展训练项目,加强训 练场地建设,积极引进训练器材,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拓展训练技能的培养,针对环 境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的实用性,做好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的融合方面,浅析了拓展训练 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拓展训练的定义、课程内容 拓展运动、拓展训练,又称外展训练(Outward bound),原意为一艘小船驶离平静的港湾,义无反顾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战。这种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今天,拓展训练在发达国家已经介入到高校的管理专业课程,成为MBA团队管理课程的重要构成部分。1995年,拓展训练走进中国,1999年,高等学府清华大学率先将体验式培训引入 到MBA、EMBA的教学体系中,随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中山大学 岭南学院、浙江大学、暨南大学等学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纷纷把拓展训练作为指定课程内容。短短几年中,拓展培训业不断发展,倍受推崇,逐渐被列入国家机关、高校、外企和 其它现代化企业的培训日程。 2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拓展训练 2.1以保障安全为前提,选择合适的拓展训练项目 安全是体育教学的基础,而拓展训练中又有一些颇具挑战的项目。因此,高中体育教师 在引入拓展训练项目时,要充分考虑项目的安全可行性,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合 的项目。可对颇具挑战性的拓展训练项目进行改造与简化,增加其安全系数的同时选择具有 教育价值的项目。另外,拓展训练教学开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分批次进行教学,同 时进行健康状况检查,对体质虚弱、生病的学生进行特殊方案教学。 2.2加强训练场地建设,积极引进训练器材 硬件设施是必要的物质保证。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投入场地建设资金与器材引进资金, 为拓展训练创造必要条件。在拓展训练场地建设方面,要保证其平坦且开阔,地面需铺塑胶 或软泡沫,以减少安全事故损伤。学校还可以在操场跑道等地方进行合理设置穿越电网等小 型训练场地。同时,学校要引进与拓展训练项目相配套的设备和器材,并安排专人保管,保 证其安全稳定的发挥作用。 2.3加强对体育教师专业化体育拓展训练技能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类型有很多种,但是就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很多高中体育教 师的拓展训练技能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化技能培养具有必要性。高中学 校应当注重体育拓展训练,并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该方面的培训,可以聘请一些拓展训练方 面的专家,或者与其他学校合作,引进一些该方面经验丰富的教师来校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得教师能够对拓展训练的项目流程、内容、保护工作等等都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如此体育 教师才能够更好地进行拓展训练的开展,推动拓展训练起到良好的效果。 2.4针对环境开展野外拓展训练的实用性 野外拓展训练是借鉴先进的团队培训理论,由传统外展训练发展而来的。它利用大自然 的各种条件,通过设定具体的任务与规则,结合大自然环境本身存在的各种险阻、艰辛、挫

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

论述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论的功能 一、体育课程功能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的需要层次不断提高,体育事业也随之得到进一步推进。我国有学者把体育功能拓展到了健身、娱乐、促进个体社会化、社会情感、教育、政治6个方面;也有人把体育的效能归纳为生物效能和社会效能两大类,生物效能具体包括了健身、健美、保健、延寿4种;社会效能包括了教育、娱乐、政治、经济4种。 体育课程的功能包括本位功能与延伸功能。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是与体育课程直接相关的、直接反映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直接反映学生发展领域的那些功能,包括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发展、心理发展和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体育课程的延伸功能是与体育无直接关系的那些功能。 体育课程的本位功能包括4个方面:①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②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③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知识、技能) 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④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4大功能。 体育课程的延申功能除了上述4个本位功能外,其他由此而引伸的体育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等。 建国以来,我国学习了苏联的凯洛夫教育理论,学科中心论一直占课程论的统治地位,与学科中心论相对应的学校教育提倡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体育课程领域,时而反映为以知识技能为中心,时而又反映为以增强体质为主,总之,考虑的是体育学科的自身性质和特征,未能较为全面地考虑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各个方面。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学校教育中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体育课程领域,由于体育价值观的变化,体育课程本位功能的中心也发生了变化。体育课程本位功能转向了学生;由知识和技能转向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经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总结出体育教学论的如下功能: (一)认识体育教学现象和教学规律 体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需要不断地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总结经验,从而指导未来的教学实践。人们对体育教学的认识绝对不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方案 体育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基本课程之一,是高校体育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形式。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人才,依照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实施办法》及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布《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在总结西华师范大学公共体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要求和我院师资、场馆、地域、学生特点等实际情况对公共体育教学进行改革和完善,旨在使每位大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既能锻炼身体,保持较好身体素质,又能愉悦身心、增长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又能掌握几项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并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为此,特制订本方案。 一、基本目标 1、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同时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熟练掌握一至两项健身运动基本技、战术、理论、竞赛规则和裁判法以及基层单项比赛的指导方法和组织方法。了解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关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培养良好的体育习惯,具备健康的体质和心理素质。 二、体育课类型 大学第一学期为身体素质提高期,第二、第三、第四学期采用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每一学期1个学分;三、四年级为体育选修课,修完一学期获得1个选修学分。 三、体育课基本内容 (一)学生分班原则 1 根据进校学生身体健康状况分为体育保健班和体育班;对于身体有残疾及有心脏病、哮喘或动过大型手术等不适合进行剧烈运动的学生将之统一编入体育保健班学习和锻炼,并采取与体育班不同的考试办法进行考核。身体健康的学生则统一进行体育班。 2 对体育班学生根据其运动素质情况分为基础班和提高班,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一般的学生进入基础班学习、锻炼和考核,身体素质较好、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进入提高班学习、训练和考核。 (二)课程设置及结构 1、体育班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4个学期共计179学时(含8课时体质测试)的体育课程。第一学期为13周,每周2学时,

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初探

拓展训练的体育教学初探 一、当前体育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素质教育各个阶段的体育课程设置缺乏创新,一直沿袭旧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还存在各个阶段体育教学内容重复的情况,忽视了不同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无趣的课堂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设的体育项目少,且比较基础,而学生感兴趣的新项目,则由于学校设备的缺失或是教师素质较低没有入选。在课堂训练中,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不高导致其不能很好地把技能展示给学生,影响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意义 1.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拓展训练除了能够让学生体验更多项目之外,它的很重要的一个特色就是学生的自我摸索。实施拓展训练前,教师应该首先提出训练的注意事项以及教学所要达到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整个训练过程中的问题应该让学生自主讨论摸索完成。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不仅把课堂交给了学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拓展训练有利于磨炼学生意志 在体育训练的拓展方面,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和困难,拓展训练的内容和特点能够使学生不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从而培养学生坚韧的品格。在有些项目当中,学生必须通过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让学生共同摸索,学会妥协,共同承担痛苦,享受快乐的喜悦,从而在参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拓展训练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拓展训练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走到户外,感受运动带来的酣畅淋漓,增强学生的抵抗力,能够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同时通过身体各个机能的锻炼,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利于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训练过程中,学生通随着我国素质教育进程的不断推进,教育不再单纯追求文化课成绩的高分,而是更加追求素质的全面发展。这就使得在体育课堂中加入拓展训练有其发展的必然性。拓展训练能够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不断发挥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为体育教学的良性发展提供思路。标签:拓展训练;体育教学;应用过不断克服自己的恐惧和紧张情绪,提高自己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从而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

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的意义 1 什么是拓展训练 拓展训练起源西英国,是为了提高战士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而被创造出来的。随着二战的结束,拓展训练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各个方面。因为拓展训练对于缓解压力,提高心理素质,增强体质等方面有着显著地效果,所以拓展训练备受人们追捧,成为了现代人闲暇时间的娱乐锻炼活动。在一些西方国家,拓展训练已经被列入体育教学课程中,例如断桥、天梯、独木桥、野外生存等训练项目,受到学生们的热情追捧和喜爱。 拓展训练有场地训练、野外训练和水上训练三种形式。场地训练包括求生、天梯、断桥、沼泽等训练项目;野外训练包括远足露营、登山、攀岩、野外生存等训练项目;水上训练包括游泳、跳水、潜水、划船等训练项目。以上列举的项目又可以细分为个人训练项目和团体训练项目,个人训练项目可以充分的训练个人能力,使训练者发挥自己身体和心理上的最大潜力,从而达到突破自己,缓解压力的作用。团体训练项目以任务艰难复杂且庞大为特点,旨在训练参加团队的合作能力,建立共同努力团结奋进的优良团队气氛,培养无坚不摧的优秀团队的目的。 2 为什么要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引入拓展训练 2.1教学改革的需要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保证中学生的身体健康是体育教育的第一目的。但在现代教育教学中,存在着很多不利于体育教学的问题。第一,部分体育教师的教学思想仍然停留在训练成绩“达标”上,导致在上课时死板单一的去教授学生课程要求的体育知识,缺乏教学的趣味性,学生对体育课失去兴趣,产生乏味感。第二,学校一味地去追求“升学率”,缺乏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导致体育教学时间和学生的课外活动时间被一步步压缩,学生只有沉重的学习负担,没有去进行体育锻炼的机会和时间。第三,学校体育锻炼的场地和器材不足。因为学校只注重文化课的教育,所以大量经费投入到文化教学中,导致分给体育教学的资金严重不足,体育器材得不到补充,锻炼场地得不到建设,使学生失去锻炼的兴趣,严重危害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解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解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是存在联系的,通过科学设置体育课程,对安排体育教学时间和课程进度具有積极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分别从性质、功能等入手,旨在合理协调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达到优化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体育运动是关系到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关键,故此,针对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需展开进一步研究。过去国内对体育课程内容编制的内容较为老旧。而且,人们对体育教材与内容相对了解,但对具体的体育课程认知还存在一定不足,容易造成混淆。如果未能将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关系理清,必然会影响体育教学的效果。基于此,本文以高校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为对象,详细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内容如下。 1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分析 1.1体育课程 高校体育教学活动中,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是相对独立的。所谓体育课程,是在明确具体教学目标和社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按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学内容等,所构建的一种具有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特征的教学模式。体育运动与人体健康之间的联系密切,人们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重要性,学校也将体育课程纳入到具体的教学环节中,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设置,对综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具有积极的作用。 1.2体育教学 体育教学则是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由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并保障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借助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标的具体流程。具体的体育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对体育知识和综合素质。教师结合适宜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技能、卫生保健等知识,全面推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2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的若干关系 为研究分析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之间的联系,需从对个角度入手,并为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基础,具体关系研究如下。 2.1二者性质的关系研究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均是在国家有关部门的规范下展开,不仅反映了国家政策与需求,还反映了学生素质扩展和身心健康的基本需求。体育课程在实际编制过程中,需充分体现国家标准,并突出学生发展需求,其对具体教学活动具有良好指导性。教学活动则是根据具体特点和教学目标,由教师展开的活动。由此可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运用论文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运用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方面,运动技能的迁移有利于了解和掌握运动技能,另一方面,对运动技术的临场发挥和运用又有阻碍租用,科学的正向的迁移对缩短运动技能掌握时间和迅速开展新运动的学习、新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本文阐述了运动技能迁移的相关内容,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运动技能迁移的正确应用的建议。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训练;运动技能迁移;应用 体育教学与训练中,一种运动的学习对其他运动产生影响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迁移表现在理论知识和动作技能等运动学习的各方面,只有正确的运用这种迁移,才能提高体育教学与训练的效率。 一、运动技能的种类 1、正迁移 正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例如,掌握了篮球技术手球学习难度就会降低;脚背正面踢球技术的掌握对脚背外侧踢球具有促进作用;掌握了跳山羊,很快就学会了跳箱技术。 2、负迁移 负迁移是指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运动的学习产生负面的阻碍作用。例如,会骑三轮车的人在学习自行车时就会比完全不会骑车的人更难,因为三轮车的平衡技术给自行车的学习带来了干扰,阻碍了

自行车平衡的掌握,但是,负迁移不是永久的,它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消除的[1]。 3、零迁移 零迁移是指前后所学的两种运动几乎没有任何关联性和相似性,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方式 1、运动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具有影响,例如,掌握了单杠屈身上技术对双杠杠端屈身上的学习和掌握具有促进影响。 2、语言与运动之间的迁移 运动前的语言训练对实际运动技能的掌握具有促进作用,例如在运动前用语言训练见到不同的肢体信号做不同的对应动作,在实际运动过程中,经过这种语言训练的人会比未经过训练的人反应更快,学习和掌握速度也会大大提升[2]。 3、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是指身体任何一侧的训练都会对另一侧造成影响,例如,通过对左手的训练,右手的技能也得到提高,这种迁移也可以表现为一侧手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脚的影响、一侧脚的训练对同侧或另一侧的手或脚的影响。通常,这种迁移在对称部位表现的最明显,但优势侧对劣势侧的影响要大于劣势侧对优势侧的影响。 三、运动迁移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的正确应用 1、对已经掌握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练习,注意两种技能的学习间

大学体育课程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初三体育中考教学与训练计划及措施说课材料

2018-2019学年初三体育中考教学与训练计划及措施一、目标: 认真贯彻两个《条例》精神,推进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提高九年级学生身体素质,完成体育中考学生各项任务。力争在2019年我校体育中考成绩合格率达到80%以上,成绩平均分达到38分以上。 二、现状及学生分析: 1、学生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尤其是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体育中考成绩的比重重视不够。 2、中学生的力量基础差,尤其是男女生的立定跳远、座位体前屈能达到满分成绩的同学较少,这些项目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系统的训练,成绩很难得到提高。 3、训练、练习时间不够,差生面积大,仅利用体育课时间远远不够。文体活动时间由于缺乏必要的组织和周密的安排,学生练习效果不佳。尤其是优生很难得到照顾。 三、措施及方法 1、保证课堂质量,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针对中考项目研究教学法),严格考勤,不允许其他老师利用体育课补习文化课。在平时课堂上有针对性的加强比较差的项目的训练工作,落实到个人,加强管理,完成体育老师布置的任务,增强体质。尤其是耐久跑方面,全体学生要在平时课堂上要认真跑完规定的距离,采取以课带练,以时间控制的往返跑,加速跑,间歇跑,保证耐力跑的提高,课堂上有目的的训练,个别学生利用可用的时间加强辅导,加强单项的巩固和提高,对他们制定个人训练计划,内容,提高成绩,避免中考拖后腿,发挥个人成绩。采取周考形式对一周完成的单项,通过考核提高成绩,对个别

人及时提出技术动作要求,做到不足的地方给予及时的指出来。(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辅导,从而提高成绩,利用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对他们进行训练计划项目的监控,提高成绩。) 技术的专门训练,对耐久跑项目,起跑的动作和要领给予要求和强调,对终点的加速跑能力给予提示,强化细节的过程。对每一个项目的注意点强调和说明,容易错的地方多想,多练,做到心中有数,在测试中技巧给予细化和说明,帮助学生掌握动作的技巧,提高成绩。 要利用每一节课4---6圈跑步的活动,着重训练学生速度感和集体编队跑战术意识的能力。每周1---2次速度耐力测试,即300-400米计时跑2---3个,与课间操体育锻炼错开安排。开学初进行随堂测试一次,9月前份完成。要计算各项成绩及三项总分,核算班级平均分,进一步分析原因,找出差距和努力方向,更进一步激发刻苦锻炼和持之以恒的斗志,树立坚定的信心。 2、晨练与课间训练 要充分利用好早晨和上午课间操体育锻炼的时间 (1)强化学生一般耐力素质与速度耐力素质的锻炼;(2)阶段性地分班分场地进行各个考试项目的锻炼(3)每日由年级组长协同班主任抓本班跑步锻炼的出勤、纪律等情况,注意培养班级学生吃苦耐劳、循序渐进和持之以恒锻炼的意志品质(4)训练前抓集合速度,训练中抓班级队伍整齐度和速度,训练后抓集合回班情况,要坚持不懈地抓好这三点(5)班主任要与体育老师共同抓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和行为;(6)体育老师或年级组长对某个班级的点评,只对事,不对人,需要班主任理解和支持,班主任要针对本班出现的具体问题马上定措施,重在抓落实,要防患于未然,不给学生留有可乘之机。其他时间每周六、适当安排15—20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一般耐力训练,保持学生体力的同时还能调节文化课学习压力,做到脑体结合和劳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