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诗经》二首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辅导素材苏教版

2018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6课《诗经》二首重章叠句一唱三叹辅导素材苏教版

《诗经》二首

重章叠句一唱三叹

——《〈诗经〉二首》的写作艺术

《〈诗经〉二首》中的《关雎》《蒹葭》属于《诗经》三大题材“风”“雅”“颂”中的“风”(也叫国风),由于“风”是各地的民歌,因此它在结构上具备了民歌重章叠句、一唱三叹的特点。

【课文在线】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含英咀华】

这三章诗每章四句,每一章只改动数字,表达的意思也相近,即重章叠句。诗人通过这种重章叠句的形式,把君子对淑女的深情仰慕和执着追求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在线】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含英咀华】

与《关雎》相比,《蒹葭》的重章叠句内容更为丰富。每一章均是先描写秋天早晨的环境,接着写伊人所在的地理位置,然后写通往伊人所在地的道路曲折难行,最后才写主人公对伊人的不懈追求。通过重章叠句的反复咏叹,来表现主人公不畏严寒和路途的艰难,对伊人的执着追寻。

《诗经》中这种重章叠句、一咏三叹的艺术形式,既充分表达了人物的情感和追求,又使得诗歌结构整齐,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为后来诗歌的创作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1

高中语文 2.4《诗经》两首《诗经》的编定和体制素材 新人教版必修2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删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则是有史籍可考的。《诗经》中当不乏这类作品。汉代人认为周代设采诗之官到民间采诗,献于朝廷以了解民情。这种说法是否确切,颇有争论。公卿列士所献之诗,既有自己的创作,也未必没有采集来的作品。周王朝是否实行过采诗制度,虽不能确定,但如无周王朝和各诸侯国乐官的参与,民间之诗很难汇集于王廷。因此,可以说,《诗经》包括了公卿列士所献之诗,采集于各地的民间之诗,以及周王朝乐官保存下来的宗教了宴飨中的乐歌等。这些作品的编集成书,汉人认为经过孔子的删定。事实上,早在孔子的时代,已有与今本《诗经》相近的“诗三百篇”的存在。孔子对“诗”作过“正乐”的工作,甚至也可能对“诗”的内容和文字有些加工整理。但说《诗经》由他删选而成,则是不可信的。整理编定《诗经》的人和具体情形,我们今天已无从得知。可能周王朝的乐官在《诗经》的编集和成书过程中,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大约公卿列士所献之诗,以及采集来的民间之诗,最后都集中到王朝乐官手中,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可能的。 《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诗”最初都是乐歌,只是由于古乐失传,后人已无法了解风、雅、颂各自在音乐上的特色了。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是地区、方域之意。十五国风160篇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周南、召南、豳都是地名,王是指东周王畿洛阳,其余是诸侯国名,十五国风即这些地区的地方土乐。国风中,豳风全部是西周作品,其他除少数产生于西周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31篇是西周的作品,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小雅共74篇,除少数篇目可能是东周作品外,其余都是西周晚期的作品。大雅的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小雅的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和地位低微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许多都是舞曲,音乐可能比较舒缓。周颂31篇,是西周初期的诗。周颂不同于其他诗的体例,不是由数章构成,每篇只有一章。鲁颂4篇,产生于春秋中叶鲁僖公时,都是颂美鲁僖公之作,《泮水》、《閟宫》体裁近乎雅诗,《有駜》、《駉》则近于国风。可见颂诗演变之迹。商颂5篇,大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从内容上可分为两类:《那》、《烈祖》、《玄鸟》明显是祭歌,主要是写歌舞娱神和对祖先的赞颂。《长发》和《殷武》的祭祀意味不浓,可能是一种祝颂诗,主要写商部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前三篇不分章,后二篇分章,风格近于“雅”,可能比前三篇晚出。 《诗经》中的作品,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编辑成书后,广泛流行于诸侯各国,运用于祭祀、朝聘、宴饮等各种场合,在当时的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左传》中大量记载了诸侯君臣赋诗言志的事例,他们以“诗”来酬酢应对,出使专对,以赋诗来表情达意。称引“诗”句,来讽谏戏戒,评论抒情,在上层的人际交往中,是十分普遍的现象,而诸子百家在著述中引

人教版2018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 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读并背诵,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 2. 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 1.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体会诗歌中优美的意境,感受涌动着的激情。 3.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味诗歌抒发的恋土深情和思乡愁绪,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诵读。理解诗歌意象,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 2.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感情诵读,把握诗歌的内在旋律与和谐节奏,认真体味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 2.探究欣赏法如对诗歌意象和主题的解读。 3.比较阅读法如将余光中与席慕蓉同类题材(抒写乡愁)诗歌进行比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爱这土地 一、导语设计 谁不爱自己的母亲.谁不爱自己的祖国?穿越时空,只有一种感情能将民族的心联系起来,那就是对祖国深深的爱恋。早在1938年,著名诗人艾青就眼含热泪对祖国母亲唱了一首深情的赞歌——《我爱这土地》。今天,我们——起去感受诗人澎湃着的灵魂。 二、资料助读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笔名莪伽、克阿、林壁等,浙江金华人。他生长在农村,自幼为贫苦农妇哺养,对我们民族的主体——农民有着儿子般的深情。长大后的曲折经历、坎坷遭遇,使他很快成长为—个革命者。1929年赴法国留学,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狱中写成诗作《大

堰河一一我的保姆》,奠定了在诗坛的地位。他的早期诗作多诅咒黑暗,风格浑厚质朴,调子沉重忧郁,但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憧憬。他的抗战时期的诗作,为觉醒了的民族而歌唱,格调高昂。作品有《大 堰河》《北方》《向太阳》《黎明的通知》等。主要诗作还有抒情长诗《光的赞歌》《古罗马的大斗 技场》等。 《我爱这土地》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时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 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 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 慨激昂的诗。 三、朗读指导 1.学生小声试读,体会诗作的意境和感情。并尝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3.指定学生诵读全诗,教师作简要点评。 四、精彩研读 (1)诗人为何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而用“嘶哑”形容鸟儿唱的歌喉?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诗人选用?嘶哑?一词,就把杜鹃啼血般的奉献者形象赋予了悲愤的爱国者,它充满着因沉重的 苦难和忧郁的负荷而生发的焦灼与浩叹,传递着与时代同步的忧患涛情,所以用?嘶哑?一词十分传神。如果换用?珠圆玉润??动听?等别的字眼,就不能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祖国、对土地、对人民执著的爱。 (2)鸟儿歌唱的内容中,“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深刻的含义。结合时代特征, 说说它们有哪些象征意蕴? 上述一系列意象表达了歌唱的丰富内涵:暴风雨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温柔的 黎明——隐喻了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土地?可以看作繁 衍生长了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的象征,?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可以看作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 反抗精神的象征,?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 (3)诗句“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有何深意? 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将自身融进大地,隐含了一种敢于牺牲自我之意。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高一语文《诗经》三首练习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到期间的诗歌篇,故又称为“”。分、、三大类,其中即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民间歌谣,更是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 2.默写《氓》中女主人公追述恋爱生活的三句:,。 ,。,。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硕.()鼠呦呦 ..() ②无食我黍.()乘彼垝.()垣.() ③爰.()得我所自我徂.()尔 ④谁之永号.()淇水汤汤 ..() ⑤氓.()之蚩蚩 ..()隰.()则有泮.() ⑥愆.()期卜筮.() ⑦视民不恌.()晏晏 ..() ⑧和乐且湛.()帷裳.() 4.找出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1)例句:适.彼乐土 A、适得其反 B、无所适从 C、削足适履 D、适可而止() (2)例句:逝将去.女 A、大势已去 B、何去何从 C、扬长而去 D、去粗取精() (3)例句:爰得我所. A、各得其所 B、所向披靡 C、无所不为 D、大失所望() (4)例句:莫.我肯故 A、爱莫能助 B、望尘莫及 C、莫我毒也 D、莫衷一是() 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 ①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②甚矣,汝之不惠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 ④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⑤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⑥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6.对下列句子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A.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悦与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B.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深觉不堪回首。 C.女主人公想起当初恋爱时的轻松愉快与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

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D.女主人公想起结婚喜筵上的愉悦欢笑和海誓山盟的情形,真不敢想象“氓”会是这样反复无常。 7.判断下列各句的正误,选出正确的一项:() A.《硕鼠》和《鹿鸣》两诗都选自《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国风。 B.《硕鼠》和《鹿鸣》都采用了“比”和“兴”的手法。 C.《硕鼠》和《鹿鸣》都采用四言体,排列整齐。 D.《硕鼠》选自《诗经·魏风》。硕鼠,大老鼠,这里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 8.《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写出以下诗句各属于那一种。 (1)呦呦鹿鸣,食野之革。 (2)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子之于归,宜其室家。(《桃夭》) (5)相鼠有皮,人而无仪。(《相鼠》) (6)山有扶苏(大树),隰(xí洼地)有荷花。不见子都,乃见狂且(狂夫,且,读jū)(《山有扶苏》) (7)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8)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9)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赋:;比:;兴: 阅读《相鼠》,完成9—11题。 相鼠 相.鼠有皮,人则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休,人而无礼。人而无礼,互不遄.死? 9.选出诗中四个加点字意义或注音有误的一项:() A.相——xiàng,仔细看B.仪——令人敬重的容貌和庄重的举止 C.俟——同“矣”,句末语气词D.遄——chuán,快 10.这首诗的题旨是:() A.诅咒统治阶级,说他们连老鼠都不如 B.讽刺统治阶级荒淫无耻 C.斥责统治阶级,说他们没有合于礼仪的外表和举止,简直不是人 D.诅咒万恶的统治阶级,让他们早死 11.这首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顶真、反问B.拟人、夸张 C.比喻、拟人D.顶真、反问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15题。 蒹葭(秦风) 蒹.(jiān)葭.(jiā)苍茫,白露为霜 ..。遡(sù)洄.从之,道阻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2018年九年级政治一模试卷(含答案)

2018年初三政治一模试题 (6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要求我们 ( ) A.正确行使权力,适当履行义务 B.权力必须行使,义务必须履行 C .权力必须行使,义务可不履行 D.正确履行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2、2006年3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作工作报告时说:“各级人民法院切实加强刑事司法领域的人权保障,严把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确保判决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坚持有罪则判、无罪放人,依法宣告2162名刑事被告人无罪。依法保护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共为117407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这主要说明 ( ) ①.社会正义是我们共同的目标②.非正义行为必然遭到法律制裁 ③.我国的法律建设已经完善④.我国依法治国方略取得重大成就 A.①②④ B.①③④ C. ①②③④ D.②③④ 3、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那么要把“蛋糕”分好必须 (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实现共同富裕 C.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D.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不惜加大财政投入,努力做好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累计筹集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费10多亿元,做到了“一个不漏,一天不欠,一分不少”,这表明( ) ①.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②.国家努力采取措施实现社会公平 ③. 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5、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一要求( ) ①是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相一致的②突出以加快发展经济为中 心③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④强调形成诚信友爱、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2010年以来,中开展全方位外交,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出席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并出访了众多的国家,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地区稳定、气候变化等当今世界各国关注的热度问题的立场和理念。中国积极走向世界将有利于( ) ①.为改革开放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②.主导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③.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合作,共同应对挑战 ④.展示和平、合作、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A. ①②③ B.①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 7、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表明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 C.对外开放 D.一国两制 8、当张丹重重地摔在水面上时,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她和张昊将就此退出比赛,然而倔强坚强的张丹稍做处理后又重新回到了赛场,并和张昊一起以完美的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都灵冬奥会官方网站称张丹、张昊是“超越冠军的英雄”。对于这段材料不正确的是 ( ) A.张丹的行为是爱出风头的表现 B.他们以实际行动为祖国增添了光彩 C.这是具有强烈的国家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具体表现 D.张丹、张昊是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9、“为什么不上学?——放羊;放羊干什么?——挣钱;挣钱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娃娃;生娃干什么?——放羊。”这是记者与一个农村放羊娃的对话,这段话反映了() A、保护资源的重要性 B、提高人口素质的严峻性 C、放羊娃具有艰苦创业的精神 D、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0、2010年11月1日,我国进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人口普查的意义是( ) ①.通过人口普查,可以全面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情况 ②.有利于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③.统筹安排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 A.中国共产党B.工人阶级C.中央人民政府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2、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的基准定额标准已达到中西部地区小学生均300元/年,初中生均500元/年;东部地区小学生均350元/年,初中生均550元/年。中央财政提前预拨了春季学期各省区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178.47亿元。上述做法() ①为贫困家庭子女依法享受教育权提供了物质保障②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益性③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④是维护社会正义的表现A.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13、下列能直接体现我国综合力显著增强的有 ( )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词欣赏知识讲解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 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2018年浦东新区初三英语一模卷和答案解析

浦东新区2017学年第一学期初三教学质量检测 英语试卷 Part 1 Listening(第一部分听力) Ⅰ. Listening comprehension(听力理解)(共30分) A. Listen and choose the right picture(根据你听到的内容,选出相应的图片)(6分) 1. ________ 2. ________ 3. ________ 4. ________ 5. ________ 6. ________ B. Listen to the dialogue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ear(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选出最恰当的答案)(8分) 7. A. In June. B. In May. C. In July. D. In March. 8. A. A teacher. B. A shop assistant. C. A shop manager. D. A bank clerk. 9. A. Clean the kitchen. B. Lay the table. C. Cook with Jenny. D. Enjoy the dinner. 10. A. Rainy. B. Sunny. C. Cloudy. D. Snowy. 11. A. At 1:00 p.m. B. At 2:00 p.m. C. At 3:00 p.m. D. At 5:00 p.m. 12. A. In the library. B. In the cinema. C. In the restaurant. D. In the book store. 13. A. Because they get lost again. B. Because he doesn’t feel very well. C. Because the car needs repairing. D. Because he’s not sure how far they can go. 14. A. The woman lives in a house on Lake Street. B. The woman doesn’t want to live with her roommate. C. The woman wants to share a house with Rob. D. The woman and her roommate want to move into Rob’s house. C. Listen to the passage and tell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符合你听到的短文内容,符合的用“T”表示,不符合的用“F”表示)(6分) 15. When Jason opened the hotel room door in Hawaii, it was 10:30 p.m. 16. Jason walked out onto the balcony to breathe the warm and fresh night air. 17. Jason was a guest of Room 645 and was locked in his bathroom that night. 18. Jason climbed over to the balcony of the neighbour and asked for help.

2019-2020年高二语文诗三首水平考试预测题word版含答案解析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芙蓉.(rón ɡ) 鼓瑟. (sè) 度阡. (qiān) 樊.(pān)笼 B .子衿. (jīn) 呦呦.(yōu) 遗. (wèi)谁 兰泽.(zé) C .阡陌. (mò) 三匝.(zā) 吹笙. (shēnɡ) 吐哺.(pǔ) D .可掇.(duō) 譬. (bì)如 守拙.(zhuō) 羁. (jī)鸟 【解析】 A .“樊”读fán ,C.“哺”读bǔ,D.“譬”读pì。 【答案】 B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同心.. 而离居(指感情深厚) B .但. 为君故(但是) C .桃李罗. 堂前(罗列) D .暧暧.. 远人村(昏暗,模糊) 【解析】 “但”应解释为“只,只是”。 【答案】 B 3.下列词句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 .月明星稀 误落尘网中 鸡鸣桑树巅 B .我有嘉宾 长路漫浩浩 池鱼思故渊 C .僻如朝露 兰泽多芳草 桃李罗堂前 D .契阔谈讠燕 复得反自然 少无适俗韵 【解析】 A 项“巅”应为“颠”,C 项“僻”应为“譬”, D 项“反”应为“返”。 【答案】 B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B.?????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 解忧 C.?????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 攘诟 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解析】 D 项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A 项代词, 代“芙蓉”/助词,的。B 项连词,相当于“而”/介词,凭借、依靠。 C 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并列,和。 【答案】 D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越陌. 度阡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 B .何时可掇. 掇:停止 C .枉. 用相存 枉:枉驾 D .绕树三匝. 匝:周、圈 【解析】 掇:拾取,采取。 【答案】 B 6.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B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C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解析】 厌,通“餍”,满足。 【答案】 A 7.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依依..(轻柔而缓慢地飘升) 暧暧.. (昏暗) B .枉用相存.(问候,怀念) 越陌.度阡. (陌,南北向的田间小路;阡,东西向的小路) C .山不厌.高(满足) 俗韵. (本性,气质) D .漫浩浩...(形容无边无际) 性. 本爱丘山(天性、本性) 【解析】 陌,东西向的田间小路;阡,南北向的小路。

诗经三首原文及翻译

《诗经·卫风?氓》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予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伴。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农家小伙笑嘻嘻,抱着布币来换丝。原来不是来换丝,找我商量婚姻事。我曾送你渡淇水,直到顿丘才告辞。并非我要拖日子,你无良媒来联系。请你不要生我气,重订秋天作婚期。 我曾登那缺墙上,遥望复关盼情郎。望穿秋水不见人,心中焦急泪汪汪。既见郎从复关来,有笑有说心欢畅。你快回去占个卦,卦无凶兆望神帮。拉着你的车子来,快用车子搬嫁妆。 桑叶未落密又繁,又嫩又润真好看。唉呀班鸠小鸟儿,见了桑堪别嘴馋。唉呀年青姑娘们,见了男人别胡缠。男人要把女人缠,说甩就甩他不管。女人若是恋男人,撒手摆脱难上难。 桑树萎谢叶落净,枯黄憔悴任飘零。自从我到你家来,多年吃苦受寒贫。淇水滔滔送我回,溅湿车帘冷冰冰。我做妻子没过错,是你男人太无情。真真假假没定准,前后不一坏德行。 结婚多年守妇道,我把家事一肩挑。起早睡晚勤操作,累死累活非一朝。家业有成已安定,面目渐改施残暴。兄弟不知我处境,见我回家哈哈笑。净思默想苦难言,只有独自暗伤悼。 “与你偕老”当年话,老了怨苦更增加。淇水虽宽有堤岸,沼泽虽阔有边涯。回顾少年未婚时,想你言笑多温雅。海誓山盟还在耳,谁料翻脸变冤家。违背誓言你不顾,那就从此算了吧。 《诗经·秦风·无衣》 原文: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下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 ...”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6分) ①过尽千帆皆不是,。(温庭筠《望江南》) ②马作的卢飞快,。(辛弃疾《破阵子》) ③,欲语泪先流。(李清照《武陵春》) ④,西北望,射天狼。(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⑤力尽不知热,。(白居易《观刈麦》) ⑥池上碧苔三四点,。(晏殊《破阵子》) ⑦,背灼炎天光。(白居易《观刈麦》 ⑧,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2)把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默写完整。(4分)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人不寐,。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4)题。(9分) 无论是洋洋几十万的鸿篇巨作,还是寥寥数语的经典语录;无论是立意高远、技艺精zhàn 的名著华章,还是质朴平实、深入浅出的俚句俗语,都可以引人入胜,撼人心魄,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都具有陶冶情操,洗涤.灵魂,营养头脑,升华气质的作用。就是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汉字,几千年来,绽放出一朵朵绚烂夺目的文学之花,凝结出一枚枚丰硕诱人的思想之果,普写出一曲曲悦耳动听的和谐乐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精zhàn()洗涤.()(2分)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2分)(3)“鸿篇巨作”一词中的“鸿”意思是。“引人入胜”的意思是。(3分)(4)在横线上补写一个句子,使它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语意连贯。(2分)

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诗经》两首

九年级下册语文《精品教案》《诗经》两首第一课时关雎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理解这首诗的主要内容°(重点) 3.了解诗中运用的赋、比、兴和反复等写作手法°(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在我国几千年的古典文学长廊中,《诗经》是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是诗歌文学的鼻祖,是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在古代一直被选作各类学校的教材,据说东汉大学问者郑玄家的婢女也熟读《诗经》,日常生活中能以诗相对°今天我们来学习冠于《诗经》三百篇之首的《关雎》° 二、预习展示 1.了解《诗经》° ①《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国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②《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 比:就是比喻° 兴: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兴”字的本义是“起”°简单地说是指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③《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 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叠词来状物、拟声、摹貌° 2.生字识记° 雎(jū)鸠(jiū)荇(xìng) 芼(mào) 好逑(hǎo qiú) 参差(cēn cī) 窈窕(yǎo tiǎo) 寤寐(wù mèi) 3.重点语句翻译°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翻译:姑娘美丽又善良,是我的好配偶°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翻译:好姑娘追求不到,从早到晚思念她° (3)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翻译:姑娘美丽又可爱,弹奏琴瑟来亲近她° 三、合作探究

(完整word版)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018部编版)古诗词欣赏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古诗词欣赏含答案 渔家傲·秋思(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重点词句翻译: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饮一杯浊酒,不由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 2.句子赏析:“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以描述。 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城门紧闭,表现了边塞的凄凉。 3.主旨赏析:请对“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作简要分析。 运用窦宪刻石燕然的典故,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刻石燕然的目的。 4.手法赏析:请揣摩“霜满地”在表达上的作用。 借边地夜寒深重表达凄清悲凉之感,在时间上是“长烟落日”的延续,表现了守边将士寒夜戍守的艰辛。 5.真题再现: (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和思亲念乡的复杂情怀。 (2)从写景的角度赏析“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声伴着军中的号角响起,凄清悲凉;在群山的环抱中,太阳西沉,长烟苍茫,城门紧闭。“孤城闭”三字隐隐透露出宋王朝不利的军事形势。千嶂、孤城、长烟、落日,这是静;边声、号角则是伴以声响的动。动静结合,展现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战地风光图,形象地描绘了边塞独特的风景。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古人用语往往一字传神。“千骑卷平冈”句中“卷”字用得好,“卷”字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1分)。(共2分)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这篇词中的名句,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答:(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企望为国御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心壮志(1分)和关怀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1分)。(或按字面意思理解也可,共2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对上面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词,从题材上看是写雄健勇猛的军营生活场景,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是豪放壮美的,故将其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诗经二首及国殇》

诗经二首及国殇 一、授课班级: 二、授课时间: 三、教学目标 1、加强诵读,通过节奏的感受,语气、语调的把握来加深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2、主意用比较法比较了解四言诗、骚体诗和早期五言诗在句式、节奏上的不同特 点,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唐宋诗词打下基础。 3、了解《诗经》的基本常识 4、培养学生结合注释,能初步读懂诗作的能力 5、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精神 6、背诵课文 四、教学重点 把握诗中重章复唱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把握诗歌的整体基调 2、背诵课文 六、教学方法 1、运用诵读法,让学生品味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2、运用比较阅读法、探究阅读法,延伸课堂内容,发展学生思维。 七、教学工具 多媒体投影 八、课时统计:3 秦风.无衣 一、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音乐 提问:从音乐当中我们感受到了怎样的基调,这段音乐有什么样的特点? 生:激昂、雄壮的基调 生:这段音乐每隔一段就会有一个重复的节奏 明确:没错,这是电影《英雄》当中一段描绘秦兵出征时的音乐,它的基调是激昂而雄壮的,并且每隔一小节就会出现重复的旋律,以及士兵们的呐喊声,描写了秦国男儿勇征沙场的一种视死如归,英勇赴义的精神,它是一首战歌。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战歌,一首描绘秦地男儿慷慨赴义的一首战歌——《秦风·无衣》,选自《诗经三首》 板书:秦风·无衣 (设计说明:本段音乐和所学文章有三个共同点,1、基调相同,都是激昂、雄壮的 2、重复的旋律 3、都是战歌由它引入课文可以使课文更加生动可感,同时也能为课堂烘托一种氛围,将学生带入诗歌中的意境另外音乐中的重复和诗歌当中的重章复唱也可以作一个比较) 二、解题 出示投影: 介绍《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总共305篇,又称《诗三百》 内容分为:风——民间歌谣,15国风,共160篇 雅——朝廷的正统歌谣,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2018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附答案)

2018年九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1-6每小题2分,7-12每小题三分) 1.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 A.头晕目眩(xuàn)啜泣(chuò)吮吸(shěn) B.采撷(xié)倔强(jué )潸然(shān) C.扼制(è)不屑(xiè)繁衍(yǎn) D.枯萎(wěi)栖息(qī)擎天撼地(qíng) 2. 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陡峭竟赛问心无愧 B.懊悔蹂躏坚持不懈 C.酿蜜娴熟七窍生烟 D.侥幸清澈一尘不染 3.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 A.对那些专心欣赏好音乐的人们,一看见他们那一幅专注而感动的神情,我就肃然起敬。 B.每天晚上我走到这个地方,总是心惊肉跳,不晓得会遇到什么东西。 C.每次捧读史铁生的散文《秋天的怀念》,我都会被感动潸然泪下。 D.会操比赛开始了,同学们昂然挺立地走进比赛场地。 4.修辞判断有误的一项() A、他面孔黄里带白,瘦得叫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比喻) B、有了崇高的理想、豪迈的气概和乐观的态度,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反问) C、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D、火辣辣的太阳把人的手和脊背都要晒裂了。(夸张)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校门口对面又开了一家卖饮料和汽水的小店。 B.牧童牵着牛在吃草。 C.李明同学很勤奋,也很智慧,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 D.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6. 诗词搭配有误的一项() A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唐朝——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水调歌头》——苏轼——宋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C 《过零丁洋》——文天祥——清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 《饮酒》——陶渊明——晋朝——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二、古诗文填空:(10分) (1)山气日夕佳,。 (2),化作春泥更护花。 (3)东风不与周郎便,。 (4),都护铁衣冷难着。 (5)人生自古谁无死?。 (6),拔剑四顾心茫然。 (7)予观夫巴陵胜状,。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气象万千。 (8)蝉则千转不穷,。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窥谷忘反。 三、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①A.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B.曾经

古诗词的美

古诗词像春花,她为我们展现了人间最美好的生活,古诗词像秋月,她为我们倾唱出人们最细微的心曲;古诗词的一半像海水,她蕴积深厚而又波澜壮阔;古诗词的一半像火焰,她真挚勃发而又明亮昂扬古诗词;古诗词也像一只嘶哑的鸟,深情的赞美这丰饶的土地;古诗词更像一个前行的人,怀揣使命走向明天。 古诗词是美的,作为读者的我们能“再现绘画美,领会意境美,品味语言美,体会韵律美”吗?读者与诗的关系有人做了一个比喻:苏轼有《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这琴与指,正如我们读者和诗,只有认真阅读,深入理解一首首诗,这诗才被我们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我们也正从这诗中得到感情的陶冶。那么,学习古诗词究竟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吟读古诗词能造就一个人的性格,陶冶一个人的情操。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几千年来,我们的祖先流下了无数辉煌的诗篇,这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无数英雄伟人、仁人志士就是在这块沃土上成长起来的。一代伟人毛泽东能背诵三百余首古诗。从他16岁写的《咏蛙》一诗可看出,古诗词对他成长的影响之早,之深。从立志成才到走向天安门城楼,这个伟人一生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一首《沁园春、雪》气概天下,成为千古杰作。“诗言志”、“歌永言”。一首好诗就是一位良师益友。吟读古诗词如在花海中徜徉,其色、其香、其味熏陶着人的心灵。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含蓄稳重的个性,质朴豪迈的情怀,为国为民舍生忘死的壮烈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吟读古诗词能培养造就一个人的性格,使人的志向、情操得到陶冶升华。培根说过;‘‘读史书使人明智,读诗书使人灵秀。”此话仅说了一半,读诗书不仅能使人灵秀,更重要的是使人脱离庸俗和低级,使人成为更完全意义上的人,更加文明和高雅。因此,吟读古诗词是培养儿童立志,发愤,成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相当重要的方法。 其次,吟读古诗词能提高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使人的修养“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典诗词流传至今的佳作名篇,不是千锤百炼便是妙手可得,其语言表达能力极强。学习古诗词对学生作文、说话水平提高极快。当沉默比雄辩效果更好时,我们可说“此时无声胜有声”;离别感伤“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爱人异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曾今沧海难为水,除去巫山不是云”的情怀。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会有两份情:一份是凡俗生活里的油盐酱醋,一份是梦一样的风花雪月。若留在红尘,再新鲜的情怀也会让岁月冲释得平淡无味。若真的逐梦去,又未免高处不胜寒。到底该怎样处理这两样情感呢? 记的有这样一句话,近处是生活,远处是梦想,而中间则是诗歌。我认为,做一个真心的歌者,以诗人的眼光和思维来拉近现实和梦想的距离,以诗歌的形式来诠释人生或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些人认为,诗人是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而真正的诗歌是来源于生活,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其实,诗歌早在文字发明以前就开始流传了,是人们现实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反映。生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梦想是虚无缥缈的想象,而诗歌则婉转浪漫地把二者融合在一起,以文字或口头的方式表达出来,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要,达到心理和精神上的平衡,是生活的升华和结晶。 我们在生活中感性地反省自己,理性地反思事实,对万事万物总有一些的感叹。

高二语文诗经三首同步练习题1

训练一 《诗经》三首 课前预习无师自通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匪我愆.期()将.子无怒() 无与士耽.()自我徂.尔() 渐.车帷裳()女也不爽.() 士也罔.极()言笑晏晏.() 答案:qiān,拖延qiānɡ,愿、请dān,沉溺cú,往jiān,溅湿、浸湿 shuǎnɡ,差错wǎnɡ,无yàn,欢乐的样子 2.请分别写出句中的通假字。 犹可说也隰则有泮爱而不见说怿女美于嗟鸠兮自牧归荑 答案:“说”通“脱”“泮”通“畔”“见”通“现”“说”通“悦”“于”通“吁” “归”通“馈” 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 (1)至于 ..顿丘(2)泣涕.涟涟(3)以我贿.迁(4)体.无咎言 答案:(1)古义:到了。今义:达到某种程度或另提一件事。(2)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3)古义:财物。今义:用财物买通别人。 (4)古义:卜筮的卦象。今义:身体。 4.填空。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记录了西周到春秋中期几百年间的社会生活,共_______篇。从采诗和作品的性质上看,它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从艺术手法上看,它突出的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人们把以上六者合称为《诗经》的___________。《诗经》大多数是___________言诗。 (2)《诗经》中的作品,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多方面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现实生活,作品《氓》反映的是___________,《无衣》反映的是___________,《静女》反映的是___________。它们的写实精神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___________优秀传统。 答案:(1)305 “风”“雅”“颂”赋比兴六义四(2)古代妇女追求自主婚姻和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秦国人民抗击西戎入侵的情形古代男女青年的恋爱生活现实主义 课堂巩固一点即通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匪我愆.期(qiān)将.子无怒(jiānɡ) 氓之蚩.蚩(chī)尔卜尔筮.(shì)B.体无咎.言(jiù)淇水汤.汤(s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