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专题: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专题: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高中数学专题: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有两种解题思路:

1. 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有两个转化方法:

(1)利用正弦定理将边转化为角的正弦值,A R a sin 2=,B R b sin 2=,C R c sin 2=.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和诱导公式进行角的转化,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C B A tan )tan(-=+. 最终转化为一个角的三角函数形式,求其最值.

2. 转化为利用均值不等式(ab b a 222≥+)求最值问题,主要与余弦定理或其推论相结合,求三角形面积的最大值,或某一个内角余弦值的最小值.

一.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问题.

例1.(2016年北京卷理科15题)

在ABC ?中,ac b c a 2222+=+.

(1)求B 的大小;

(2)求C A cos cos 2+的最大值.

解:(1)ac b c a 2222=-+,则由余弦定理得:

22222cos 222==-+=ac ac ac b c a B ,4

π=B , (2)

)4cos(cos 2)cos(cos 2cos cos 2π

+-=+-=+A A B A A C A

A A A A A sin 2

2cos 22sin 22cos 22cos 2+=+-= 1)4

sin(≤+=πA 当24π

π

=+A 时,C A cos cos 2+取最大值,为1.

例2.(2011年全国卷理科16题)

在ABC ?中, 60=B ,3=AC ,则BC AB 2+的最大值为 . 解:设3==AC b ,AB c =,BC a =, 由正弦定理得:22

3

3sin sin sin ====C c B b A a , 则A a sin 2=,C c sin 2=,

所以A B A A C a c BC AB sin 4)sin(2sin 4sin 222++=+=+=+

A

A A A A A A cos 3sin 5sin 4cos 3sin sin 4)60sin(2+=++=++= 72)sin(72≤+=?A ;(其中5

3tan =?), 当1)sin(=+?A 时,BC AB 2+取最大值,为72.

例3.(2018年北京卷文科14题)

若ABC ?的面积为)(43222b c a -+,且C 为钝角,则=B ;a

c 的取值范围是 .

解:由余弦定理得B ac b c a cos 2222=-+, 所以B ac B ac S cos 243sin 21?==,则3tan =B ,所以3

π=B , 由正弦定理得:

A

A A A A C A A C a c tan 12321sin cos 23sin 21sin )sin(sin sin +=+=+==, 由于C 为钝角,3π=

B ,所以??? ??∈6,0πA ,???

? ??∈33,0tan A , ()

+∞∈,3tan 1A ,所以()+∞∈,2a c . 二.转化为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问题.

例4.(2013年全国二卷理科17题)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B c C b a sin cos +=.

(1)求B ;

(2)若2=b ,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C B A c b a sin :sin :sin ::=得

B C C B A sin sin cos sin sin +=,

则B C C B C B C B C B sin sin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sin(+=+=+, 所以B C C B sin sin sin cos =,因为0sin ≠C ,所以B B sin cos =, 1tan =B ,所以4π

=B ,

(2)由余弦定理得:B ac c a b cos 2222-+=,即

ac ac c a )22(2422-≥-+=,所以2242

24+=-≤

ac , 当且仅当c a =时,等号成立, 故124

2sin 21+≤==ac B ac S , 所以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12+.

例5.(2016年山东理科16题)

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A

B B A B A cos tan cos tan )tan (tan 2+=+. (1)证明:c b a 2=+;

(2)求C cos 的最小值.

(1)证明:B

A B A B B A A cos cos sin sin )cos sin cos sin (2+=+, B A B A B A C B A B A B A B A B A cos cos sin sin cos cos sin 2cos cos )sin(2cos cos sin cos cos sin 2+==+=+所以B A C sin sin sin 2+=,则b a c +=2.

(2)由余弦定理得:ab

b a b a ab

c b a C 222cos 222222??? ??+-+=-+= 2

1221243221)(4322=-?≥-+=ab ab ab ab ab b a ,当且仅当b a =时,等号成立,所以C cos 的最小值为2

1. 小结:解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或者转化为三角函数求最值,或者利用不等式求最值.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知识点汇总及典型例题1

解三角形的必备知识和典型例题及详解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 +b 2 =c 2 。(勾股定理) (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 (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 (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 (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a 2= b 2+ c 2-2bc cos A ; b 2=c 2+a 2-2ca cos B ;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 (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积等等.主要类型: (1)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第2、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 (2)两类余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第1、已知三边求三角.

专题24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4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解题时要灵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边转角”“角转边”,另外要注意2 2 ,,a c ac a c ++三者的关系. 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其中的核心是“变角”,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 1、正弦定理: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为ABC V 外接圆的半径 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是方程和分式中的边角互化.其原则为关于边,或是角的正弦值是否具备齐次的特征.如果齐次则可直接进行边化角或是角化边,否则不可行 学/科-+网 例如:(1)2 2 2 2 2 2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A B C a b ab c +-=?+-= (2)cos cos sin cos sin cos sin b C c B a B C C B A +=?+=(恒等式) (3) 22sin sin sin bc B C a A = 2、余弦定理:2 2 2 2cos a b c bc A =+- 变式:()()2 2 21cos a b c bc A =+-+ 此公式在已知的情况下,配合均值不等式可得到和的最值 4、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 (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判定是否构成三角形时,只需验证较小的两边之和是否比第三边大即可.由于不存在等号成立的条件,在求最值时使用较少 (2)在三角形中,边角以及角的三角函数值存在等价关系: sin sin cos cos a b A B A B A B >?>?>?<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方法大全

解三角形的方法 1.解三角形:一般地,把三角形的三个角和它们的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元素。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 其他元素的过程叫作解三角形。 以下若无特殊说明,均设ABC ?的三个内角C B A 、、的对边分别为c b a 、、,则有以下关系成立: (1)边的关系:c b a >+,b c a >+,a c b >+(或满足:两条较短的边长之和大于较长边) (2)角的关系:π=++C B A ,π<A , C B A sin )sin(=+,C B A cos )cos(-=+,2 cos 2sin C B A =+ (3)边角关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以及它们的变形 板块一:正弦定理及其应用 1.正弦定理: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其中R 为AB C ?的外接圆半径 2.正弦定理适用于两类解三角形问题: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和一边,先求第三个角,再根据正弦定理求出另外两边;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所对的角,先求另一边所对的角(注意此角有两解、一解、无解

总结:若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解这类三角形时,要注意有两解、一解和无解的可能 如图,在ABC ?中,已知a 、b 、A (1)若A 为钝角或直角,则当b a >时,ABC ?有唯一解;否则无解。 (2)若A 为锐角,则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无解; 当A b a sin =时,三角形有唯一解; 当b a A b <

(完整版)高中数学必修五解三角形测试题及答案

(数学5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0 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 A 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60,则底边长为( ) A .2 B . 2 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 二、填空题 1.在Rt △ABC 中,0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 2 2 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 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7∶8∶13,则C =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 AB 030C =,则AC B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什么?

人教版必修五“解三角形”精选难题及其答案

人教版必修五“解三角形”精选难题及其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60.0分) 1.锐角中,已知,,则的取值范围是 A. , B. , C. , D. , 2.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满足,则 的形状为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边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3.在中,,,,则的值等于 A. B. C. D. 4.在中,有正弦定理:定值,这个定值就是的外接圆 的直径如图2所示,中,已知,点M在直线EF上从左到右运动点M不与E、F重合,对于M的每一个位置,记的外接圆面积与的外接圆面积的比值为,那么 A. 先变小再变大 B. 仅当M为线段EF的中点时,取得最大值 C. 先变大再变小 D. 是一个定值 5.已知三角形ABC中,,边上的中线长为3,当三角形ABC的面积最大 时,AB的长为 A. B. C. D. 6.在中,,,分别为内角,,所对的边,,且满足若 点O是外一点,,,平面四边形OACB 面积的最大值是 A. B. C. 3 D. 7.在中,,, ,则使有两解的x的范围是 A. , B. , C. , D. , 8.的外接圆的圆心为O,半径为1,若,且,则 的面积为 A. B. C. D. 1 9.在中,若,则是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0.在中,已知,,分别为, , 的对边,则为 A. B. 1 C. 或1 D. 11.设锐角的三内角A、B、C所对边的边长分别为a、b、c,且,,则b 的取值范围为 A. , B. , C. , D. , 12.在中,内角,,所对边的长分别为,,,且满足 ,若,则的最大值为 A. B. 3 C. D. 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35.0分) 13.设的内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则角A的大 小为______ ;若,则的周长l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 14.在中,, ,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已知 ,,则______ . 15.已知中,角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若,则 的形状是______ . 16.在中,若,则的形状为______ . 17.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若, 且,则______ .18.如果满足,,的三角形恰有一个,那么k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 . 19.已知的三个内角,,的对边依次为,,,外接圆半径为1,且满足 ,则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132.0分) 20.在锐角中,,,是角,,的对边,且. 求角C的大小; 若,且的面积为,求c的值. 21.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已知. 求角A的大小; 若,,求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最值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最值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 三角形中的最值(或范围)问题 解三角形问题,可以较好地考察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恒等变换,边角转化,正弦余弦定理等知识点,是三角,函数,解析几何和不等式的知识的交汇点,在高考中容易出综合题,其中,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又是一个重点。其实,这一部分的最值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建立目标函数后,利用三角函数的有界性来解决,二是也可以利用重要不等式来解决。 类型一:建立目标函数后,利用三角函数有界性来解决 例1.在△ABC 中, ,,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且2asinA =(2b+c )sinB+(2c+b )sinC. (1) 求角A 的大小;(2)求sin sin B C +的最大值. 变式1:已知向量(,)m a c b =+,(,)n a c b a =--,且0m n ?=,其中,,A B C 是△ABC 的内角,,,a b c 分别是角,,A B C 的对边. (1) 求角C 的大小;(2)求sin sin A B +的最大值. 解:由m n ?=()a c +()()0a c b b a -+-=,得a 2+b 2—c 2=ab=2abcosC 所以cosC=21 ,从而C=60 故sin sin sin sin(120)O A B A A +=+-=3sin(60 +A) 所以当A=30 时,sin sin A B +的最大值是3 变式2.已知半径为R 的圆O 的内接⊿ABC 中,若有2R (sin 2A —sin 2C )=(2a —b )sinB 成立,试求⊿ABC 的面积S 的最大值。 解:根据题意得: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解三角形的知识总结和题型归纳 一、知识必备: 1.直角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C =90°,AB =c ,AC =b ,BC =a 。(1)三边之间的关系:a 2+b 2=c 2。(勾股定理)(2)锐角之间的关系:A +B =90°;(3)边角之间的关系:(锐角三角函数定义) sin A =cos B =c a ,cos A =sin B =c b ,tan A =b a 。 2.斜三角形中各元素间的关系: 在△ABC 中,A 、B 、C 为其内角,a 、b 、c 分别表示A 、B 、C 的对边。(1)三角形内角和:A +B +C =π。 (2)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R 为外接圆半径)(3)余弦定理: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a 2=b 2+c 2-2bc cos A ;b 2=c 2+a 2-2ca cos B ;c 2=a 2+b 2-2ab cos C 。 3.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1)?S = 21ah a =21bh b =21 ch c (h a 、h b 、h c 分别表示a 、b 、c 上的高);(2)?S =21ab sin C =21bc sin A =2 1 ac sin B ; 4.解三角形:由三角形的六个元素(即三条边和三个内角)中的三个元素(其中至少有一个是边)求其他未知元素的问题叫做解三角形.广义地,这里所说的元素还可以包括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以及内切圆半径、外接圆半径、面 【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练习及详细答案

解三角形练习 题一:在△ABC中,若∠A=60°,∠B=45°,BC=32,则AC=(). A.43B.2 3 C. 3 D. 3 2 题二: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23,c=22,1+tan A tan B= 2c b,则C =(). A.30°B.45° C.45°或135°D.60° 题三: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若b=2a sin B,则角A的大小为________. 题四: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2b-c)cos A-a cos C=0.求角A的大小. 题五:在△ABC中,内角A,B,C依次成等差数列,AB=8,BC=5,则△ABC外接圆的面积为________. 题六: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sin B(tan A+tan C)=tan A tan C. 求证:a,b,c成等比数列. 题七:某港口O要将一件重要物品用小艇送到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上.在小艇出发时,轮船位于港

口O北偏西30°且与该港口相距20海里的A处,并正以30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沿正东方向匀速行驶.假设该小艇沿直线方向以v海里/小时的航行速度匀速行驶,经过t小时与轮船相遇. (1)若希望相遇时小艇的航行距离最小,则小艇航行速度的大小应为多少? (2)为保证小艇在30分钟内(含30分钟)能与轮船相遇,试确定小艇航行速度的最小值. 题八:如图,在△ABC中,已知B=π 3,AC=43,D为BC边上一点.若AB=AD,则△ADC的 周长的最大值为________. 题九:如图,在△ABC中,点D在BC边上,AD=33,sin∠BAD=5 13,cos∠ADC= 3 5. (1)求sin∠ABD的值; (2)求BD的长. 题十:如图,在湖面上高为10 m处测得天空中一朵云的仰角为30°,测得湖中之影的俯角为45°,则云距湖面的高度为(精确到0.1 m)(). A.2.7 m B.17.3 m C.37.3 m D.373 m 题十一:在△ABC中,若sin2A+sin2B < sin2C,则△ABC的形状是(). 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高中数学专题练习:解三角形问题

高中数学专题练习:解三角形问题 [题型分析·高考展望]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是解三角形的工具,而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每年必考的热点问题之一.命题的重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斜三角形为背景求三角形的基本量、求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判断三角形形状等;二是以实际生活为背景,考查解三角形问题;三是与其他知识的交汇性问题,此类试题一直是命题的重点和热点. 常考题型精析 题型一活用正弦、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问题 例1(1)(·广东)设△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3, cos A= 3 2且b

点评在根据正弦、余弦定理解三角形问题中,要结合大边对大角进行判断.一般地,斜三角形中,用正弦定理求角时,若已知小角求大角,有两解,已知大角求小角有一解;在解三角形问题中,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起着重要作用,在解题中要注意根据这个定理确定角的范围,确定三角函数值的符号,防止增解等扩大范围的现象发生. 变式训练1(·课标全国Ⅱ)△ABC中,D是BC上的点,AD平分∠BAC,BD=2DC. (1)求sin B sin C; (2)若∠BAC=60°,求B. 题型二正弦、余弦定理的实际应用 例2如图,游客从某旅游景区的景点A处下山至C处有两种路径.一种是从A沿直线步行到C,另一种是先从A沿索道乘缆车到B,然后从B沿直线步行到C.现有甲、乙两位游客从A处下山,甲沿AC匀速步行,速度为50 m/min.在甲出发2 min后,乙从A乘缆车到B,在B处停留1 min后,再从B匀速步行到C.假设缆车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130 m/min,山路AC长为 1 260 m,经测量cos A=12 13,cos C= 3 5.

解三角形中相关的取值范围问题

解决与三角形相关的取值范围问题 例1:在锐角ABC 中,2A B =,则c b 的取值范围是 例2:若ABC 的三边,,a b c 成等比数列,,,a b c 所对的角依次为,,A B C ,则sin cos B B +的取值范围是 例3: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且cos ,cos ,cos a C b B c A 成等差数列。(1)求B 的大小。 (2)若5b =,求ABC 周长的取值范围。 例4:在ABC 中,2222 3a b c ab +=+,若ABC ,则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例5:(2008,江苏)满足 2,AB AC =的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例6:已知角,,A B C 是ABC 三个内角,,,a b c 是各角的对边,向量 (1cos(),cos )2A B m A B -=-+, 5(,cos )82A B n -=,且98 m n ?= (1)求tan tan A B ?的值。 (2)求 222 sin ab C a b c +-的最大值。 通过以上例题,我们发现与三角形相关的取值范围问题常常结合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面积公式、数列、三角函数、基本不等式、二次函数、向量等知识综合考查。这一类问题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考命题的热点。理顺这些基本知识以及技巧和方法可以提高我们解题的能力。希望本文能对同学们复习备考有所帮助。 巩固练习 1.在ABC 中,2,1a c ==,则C ∠的取值范围为 2.若钝角三角形的三内角的度数成等差数列,且最大边长与最小边长的比值为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解三角形最值问题

三角形最值问题 课前强化 1.在△ABC 中,已知0 45,2,===B cm b xcm a ,如果利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有两解,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222 <x< B.222≤<x C.2x > D.2x < 2.△ABC 中,若sinA :sinB :sinC=m :(m+1):2m,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0,+∞) B.( 2 1,+∞) C.(1,+∞) D.(2,+∞) 3.在△ABC 中,A 为锐角,lg b +lg(c 1)=lgsin A =-lg 2, 则△ABC 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4.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两个解的是( ) A.0 075,45,10===C A b B.080,5,7===A b a C.060,48,60===C b a D.045,16,14===A b a 5.△ABC 的三内角,,A B C 所对边的长分别为,,a b c 设向量(,) p a c b =+ (,)q b a c a =-- ,若//p q ,则角C 的大小为 (A)6π (B)3π (C) 2π (D) 23 π 6.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都增加同样的长度,则这个新的三角形的形状为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由增加的长度决定 最值范围问题: 7、在ABC ?中,角所对的边分别为且满足(I )求角的大小;(II )求)cos(sin 3C B A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的大小. ,,A B C ,,a b c sin cos .c A a C =C ,A B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解三角形练习题

解三角形卷一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sin A :sin B :sin C =3:2:4,则cos C 的值为 A .23 B .-23 C .14 D .-14 2、在ABC △中,已知4,6a b ==,60B =o ,则sin A 的值为 A 、3 B 、2 C 、3 D 、2 3、在ABC △中,::1:2:3A B C =,则sin :sin :sin A B C = A 、1:2:3 B 、 C 、 D 、2 4、在ABC △中,sin :sin :sin 4:3:2A B C =,那么cos C 的值为 A 、14 B 、14- C 、78 D 、1116 5、在ABC △中,13,34,7===c b a ,则最小角为 A 、3π B 、6π C 、4 π D 、12π 6、在ABC △中,60,16,A b ==o 面积3220=S ,则c = A 、610 B 、75 C 、55 D 、49 7、在ABC △中,()()()a c a c b b c +-=+,则A = A 、30o B 、60o C 、120o D 、150o 8、在ABC △中,根据下列条件解三角形,则其中有二个解的是 A 、10,45,70b A C ===o o B 、60,48,60a c B ===o C 、7,5,80a b A ===o D 、14,16,45a b A ===o 二、填空题。 9.在△ABC 中,a ,b 分别是∠A 和∠B 所对的边,若a =3,b =1,∠B =30°,则∠A 的值是 . 10.在△ABC 中,已知sin B sin C =cos 22 A ,则此三角形是__________三角形. 11. 在△ABC 中,∠A 最大,∠C 最小,且∠A =2∠C ,a +c =2b ,求此三角形三边之比为 .

高考大题---解三角形中有关最值问题的题型汇总

解三角形中有关最值问题的题型汇总 1.(2010年浙江高考)在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设S 为ABC ?的面积,满足)(4 3222c b a S -+=。 (1)求角C 的大小; (2)求B A sin sin +的最大值。 2(2011年湖南高考)在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且满足C a A c sin sin = (1) 求角C 的大小; (2) 求)4cos(sin 3π +-B A 的最大值,并求取得最大值时角A ,B 的大小。 3.(2011年全国新课标2)在ABC ?中,?=60B ,AC=3,求AB+2BC 的最大值。 4.(2012太原模拟)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设向量),(a b a c m --=→,),(c b a n +=→,若→m 平行于→n 。 (1)求角B 的大小; (2)求C A sin sin +的最大值。 5(2012年浙江宁波模拟)已知函数θθπ2cos )4( sin 32)(2-+=x f ,A 为ABC ?中的最小内角,且满足32)(=A f 。 (1)求角A 的大小; (2)若BC 边上的中线长为3,求ABC S ?的最大值。 6. (2013年全国新课标2)在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 ,,角,已知B c C b a sin cos += (1)求B ; (2)若b=2, 求ABC S ?的最大值。

7(2014年陕西高考)在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 (1)若c b a ,,成等差数列,证明sinA+sinC=2sin(A+C); (2)若c b a ,,成等比数列,求cosB 的最小值。 8.(2015年山东高考)设)4(cos cos sin )(2π+ -=x x x x f (1)求)(x f 的单调区间; (2)在锐角ABC ?中,c b a ,,C B A 所对的边分别为,,角,若)2(A f =0,a=1,求ABC S ?的最大值。 9.(2016年北京高考)在ABC ?中,ac b c a 2222+=+ (1)求角B 的大小; (2)C A cos cos 2+求的最大值。 10(2016高考山东理数)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tan tan 2(tan tan ).cos cos A B A B B A +=+ (Ⅰ)证明:a+b=2c; (Ⅱ)求cosC 的最小值. 11.(2016河南中原名校一联,理10)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 c ,已知向量()cos ,cos m A B = ,(),2n a c b =- ,且//m n . (1)求角A 的大小; (2)若4=a ,求ABC S ?的最大值。 12.(2016绥化模拟)在ABC ?中,232cos 2 --x x C 是方程的一个根。 (1)求角C ; (2)当a+b=10时,求ABC ?周长的最小值。

高中数学 解三角形最值或范围-含答案

解三角形最值或范围1.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2a -c b =cos C cos B ,b =2.(1)求B ; (2)求△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 【解】(1)由2a -c b =cos C cos B ,结合正弦定理可得(2sin A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 ∴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 ∴2sin A cos B =sin C cos B +sin B cos C =sin (B +C )=sin A ,得cos B =12 ,∵B ∈(0,π),∴B =π3 ;(2)若b =2,由余弦定理得:4=a 2+c 2-2ac ?cos π3 ,即a 2+c 2﹣ac =4, 又a 2+c 2﹣ac ≥2ac ﹣ac =ac ,即ac ≤4.∴△ABC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S =12 ac ?sin B =12 ×4×3 2 =3 .2.在锐角△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是a ,b ,c ,且a sin B -3 2 b =0.(1)求角A 的大小; (2)若a =4,求△ABC 面积的最大值.【解】(1)因为a sin B -3 2 b =0,所以sin A sin B -3 2 sin B =0,又sin B ≠0,所以sin A =3 2 ,即A =60°.(2)因为a 2=b 2+c 2﹣2bc cos A ,A =60°,a =4, 所以16=b 2+c 2-2bc ×12 =b 2+c 2-bc ,所以16≥2bc ﹣bc =bc ,即bc ≤16(当且仅当b =c =4时取等号),故S △ABC =12 bc sin A ≤12 ×16×sin60°=43 .△ABC 面积的最大值:43 . 3.在△ABC 中,a =2,2cos2A +3=4cos A . (1)求角A 的大小 (2)求△ABC 的周长L 的取值范围 【解】(1)因为2cos2A +3=4cos A , 所以2cos 2A +12 =2cos A ,所以4cos 2A ﹣4cos A +1=0,所以cos A =12 ,又因为0

专题24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解析版)

专题24 解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问题解三角形问题是高考高频考点,命题大多放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主要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三角形面积公式等知识解题,解题时要灵活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边转角” “角转边”,另外要注意a c,ac,a2 c 2三者的关系 . 高考中经常将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知识综合起来命题,如果式子中含有角的余弦或边的二次式,要考虑用余弦定理;如果遇到的式子中含有角的正弦或边的一次式时,则考虑用正弦定理实现边角互化;以上特征都不明显时,则要考虑两个定理都有可能用到.而三角变换中主要是“变角、变函数名和变运算形式” ,其中的核心是“变角” ,即注意角之间的结构差异,弥补这种结构差异的依据就是三角公式 . a b c 1、正弦定理:2R,其中R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sin A sinB sinC 正弦定理的主要作用是方程和分式中的边角互化 . 其原则为关于边,或是角的正弦值是否具备齐次的特征 . 如果齐次则可直接进行边化角或是角化边,否则不可行学/科-+ 网 2 2 2 2 2 2 例如:(1) sin A sin B sin AsinB sin C a b ab c (2)bcosC ccosB a sin B cosC sinC cosB sin A (恒等式) bc sin B sinC (3) a 2 sin 2 A a sin A 2、余弦定理:a2 b2 c2 2bc cos A 22 变式:a2b c 2bc 1 cosA 此公式在已知a, A的情况下,配合均值不等式可得到 b c和bc 的 最值 4、三角形中的不等关系 (1)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在判定是否构成三角形时,只需验证较小的两边之和是否比第三边大即可 . 由于不存在等号成立的条件,在求最值时使用较少 (2)在三角形中,边角以及角的三角函数值存在等价关系: a b A B sinA sinB cosA cosB 其中由A B cosA cosB 利用的是余弦函数单调性,而A B sinA sinB 仅在一个三角形内有效. 5 、解三角形中处理不等关系的几种方法(1)转变为一个变量的函数:通过边角互化和代入消元,将多变量表达式转变为函数,从而将问题转化为求函数的值域(最值) (2)利用均值不等式求得最值

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第42课 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考点提要 1.掌握三角形的概念与基本性质. 2.能运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建立目标函数,解决三角形中的最值问题. 基础自测 1.(1)△ABC 中,cos A A =,则A 的值为 30° 或90° ; (2)△ABC 中,当A= 3π 时,cos 2cos 2B C A ++取得最大值 3 2 . 2.在△ABC 中,m m m C B A 2:)1(:sin :sin :sin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 1 >m . 解 由m m m c b a C B A 2:)1(:::sin :sin :sin +==, 令mk c k m b mk a 2,)1(,=+==,由b c a c b a >+>+,,得2 1>m . 3.锐角三角形ABC 中,若A=2B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30o<B <45o . 4.设R ,r 分别为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则 r R 1. 5.在△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若23b ac =,则B 的取值范围是 0°<B ≤120° . 6.在△ABC 中,若A>B ,则下列不等式中,正确的为 ①②④ . ①A sin >B sin ; ②A cos B 2sin ; ④A 2cos B ?a >b A R sin 2?>B R sin 2?A sin >B sin ,故①正确; A cos < B cos ?)2sin(A -π<)2 sin(B -π ?A>B ,故②正确(或由余弦函数 在(0,)π上的单调性知②正确); 由A 2cos B sin ?A>B ,故④正确. 知识梳理 1.直角△ABC 中,内角A ,B ,C 所对边的边长分别是,,a b c ,C=90°,若内切圆的半径为r ,则2 a b c r +-= . 2.在三角形中,勾股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基础,起到工具性的作用.它们在处理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证明、判定三角形的形状及解三角形等问题中

高中数学复习提升-解三角形应用(最值)

○…………外…………○…………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最值范围题 8.在△ABC 中,角A 、B 、C 所对的边分别为c b a ,,,且BC 边上的高为a 63 ,则c b b c + 的最大值是( ) A .8 B . 6 C .23 D .4 4、在 中, 分别是角 的对边,已知 ,且 ,则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 1、在 中,角 所对的边分别为 ,若, ,且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 , 则此时的形状为_________. 5、已知中, 的对边分别为 ,若 , 则的周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三角形中的最值范围题(设定未知角) 1.如图,正三角形ABC 的边长为4,D E F ,,分别在三边AB BC CA ,,上,且D 为AB 的中点,()90090 EDF BDE θθ∠=∠=<<, (1)若60θ=,求DEF ?的面积; (2)求DEF ?的面积S 的最小值,及使得S 取得最小值时θ的值. 2.如图,已知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M ,N 分别是边AB ,AC 上的点,线段MN 经过ABC 的中心G ,设23 3MGA π παα??∠=≤≤ ???. (1)分别记AGM ?,AGN ?的面积为1S ,2S , 试将1S ,2S 表示为α的函数.

○…………外…………○…………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内…………○…………装…………○…………订…………○…………线…………○………… (2)求2212 11y S S =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如图,半圆O 的直径2MN =,2OA =,B 为半圆上任意一点,以AB 为一边作正三角形ABC .当点B 在什么位置时,四边形OACB 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4.如图,在边长为10的正三角形纸片ABC 的边AB AC ,上分别取D E ,两点,使沿线段DE 折叠三角形纸片后,顶点A 正好落在边BC 上(设为P ),在这种情况下,求AD 的最小值. 5.某校把一块边长为2a 的正三角形ABC 的边角地辟为生物园,D 为AB 上的动点,图中DE 把生物园恰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 (1)设(),AD x x a ED y =≥=,试求用x 表示y 的函数关系式; (2)如果DE 是灌溉水管的位置,为了节约,希望它最短, D 、E 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如果是参观线路,希望它最长, 位置又该在哪里? 6.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以水为主题的公园,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欲在该公园内搭建一个平面凸四边形ABCD 的休闲?观光及科普宣教的平台,如图所示,其中4DC =百米,2DA =百米,ABC 为正三角形.建成后BCD 将作为人们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区域,ABD △将作为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的区域. (1)当3 ADC π ∠= 时,求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区域BCD 的面积;

高中数学解三角形课件

解三角形 (数学5必修)第一章:解三角形 [基础训练A 组] 一、选择题 1.在△ABC 中,若0 30,6,90===B a C ,则b c -等于( ) A .1 B .1- C .32 D .32- 2.若A 为△ABC 的内角,则下列函数中一定取正值的是( ) A .A sin B .A cos C .A tan D . A tan 1 3.在△ABC 中,角,A B 均为锐角,且,sin cos B A >则△ABC 的形状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是3,这条高与底边的夹角为060,则底边长为( ) A .2 B . 2 3 C .3 D .32 5.在△ABC 中,若B a b sin 2=,则A 等于( ) A .006030或 B .006045或 C .0060120或 D .0015030或 6.边长为5,7,8的三角形的最大角与最小角的和是( ) A .090 B .0120 C .0135 D .0150 二、填空题 1.在Rt △ABC 中,090C =,则B A sin sin 的最大值是_______________。 2.在△ABC 中,若=++=A c bc b a 则,2 22_________。 3.在△ABC 中,若====a C B b 则,135,30,20 0_________。 4.在△ABC 中,若sin A ∶sin B ∶sin C =7∶8∶13,则C =_____________。 5.在△ABC 中,,26-=AB 030C =,则AC BC +的最大值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 在△ABC 中,若,cos cos cos C c B b A a =+则△ABC 的形状是什么 2.在△ABC 中,求证: )cos cos (a A b B c a b b a -=- 3.在锐角△ABC 中,求证:C B A C B A cos cos cos sin sin sin ++>++。

(完整)高中数学解三角形专题及例题.doc

解三角形专题 1 课题 教学目标理解正玄定理、余弦定理的基本内容 会应用正玄定理、余弦定理解决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重点、难点正玄定理、余弦定理的基本内容及其简单应用 本章中的有关三角形的一些实际问题,往往动笔计算比较复杂,象这样的 问题的计算就要求大家能用计算器或电脑来帮助计算,能根据精确度的需考点及考试内容要保留相应的位数。尽管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但必要的计算能力对于一个 现代人还是有必要的,所以平时大家还要注意训练自己的运算速度与准确 性,时刻注意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教学内容 一、正弦定理及其证明 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 a b c sin A sin B sin C 正弦定理揭示的是一般三角形中的重要边角关系,它们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 对于正弦定理,课本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任意三角形中有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的边角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是否能得到这个边、角关系准确量化表示的问题。由于涉及边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就 比较自然地引导到三角函数。 在直角三角形中,边之间的比就是锐角的三角函数。研究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就很快 证明了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分析直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考察结论是否适用于锐角三角形,可以发现 asinB 和 bsinA 实际上表示了锐角三角形边 AB上的高。这样,利用高的两个不同表示,就容易证明锐角三角形中的正弦定理。 钝角三角形中定理的证明要应用正弦函数的诱导钝角三角形中定理的证明要应用正弦函数的诱 导公式,教科书要求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来加以证明。可以考虑采用向量的知识来证明。 二、余弦定理及其证明 余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任一边的平方都等于其它两边的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其夹角的余弦 的积的 2 倍,即 a2b2c22bc cos A ; b2a2c22ac cos B ; c2a2b22ab cosC ; 余弦定理同样揭示的是一般三角形中的重要边角关系,它们是解三角形的两个重要定理之一。由直 角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归纳猜想任意三角形的边角间的关系。自己学会探索、并试着去从理论上去解决。通过这个定理的探索并去从理论上证明,作为一个现代中学生,要掌握一些研究 事物的方法、要学会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并且试着去解决问题。 同样这个定理的证明也是采用了向量的相关知识很容易得到解决,向量知识在数学上的一个具 体应用,这也体现了数学科学的特点之一:前后知识间联系紧密。 这也要求大家能够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而不应该是孤立地来学习某部分知识,而不善于将所 学恰当地应用,这也要求大家能够活学活用。当然这两个定理的证明证明方法,自己还可以考虑采 用比如平面几何知识等其它的方法,以锻炼自己的能力。 三、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应用 正弦定理的应用: 1.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是正弦定理的一个直接应用,正弦定理可以用于两类解三角形的问题:(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和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另一边的对角,进而计算出其他的边 和角 . 2.三角形解的个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