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和设计复习资料整理

填空以及判断

1、霍华德规划每个城市居民的公共绿地面积要超过35平米

2、最早见于史册的园林形式为周文王的“灵囿”(囿为四周有墙垣想围合的一块较大的地方,供狩猎活动,开凿池沼做养殖灌溉之用,筑高台供祭祀之需,园林的雏形)

3、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造园的主流

4、计成《园冶》

5、中国园林的分类:皇家宫苑、私家园林、寺庙园林

6、世界园林的三大体系:①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主根)②欧洲园林体系(文艺复兴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英国风景园林)③西亚园林体系(以伊斯兰教为主)

7、凡尔赛宫苑设计师:勒诺特

8、极简主义的代表:彼得·沃克

9、结构主义的代表作:拉·维莱特公园(把公园解析成为点、线、面分离的体系)

1、每人有10~15平米的树林地或者25~30㎡的草地面积就能够供给所需要的氧气并吸收掉二氧化碳

2、对二氧化硫的抗性越强的植物,一般吸收二氧化硫的量也越多。阔叶树对二氧化硫的抗性一般比针叶树要强

1、1843年动用税收建造了伯肯海德公园,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城市公园的正式诞生(奥姆斯特德)

2、美国的第一个城市公园----纽约中央公园于1858年在曼哈顿诞生 1880年“公园运动”

3、1880年美国园林设计师:奥姆斯特德设计了波士顿公园体系

4、麦克哈格的《设计结合自然》:建造与人共享的人造生态系统思想

5、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多个专业规划之一,总体规划的必要组成部分,该层次的规划主要涉及城市绿地在总体规划层次上的统筹安排。

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单独编制的专业规划)是对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的深入和细化。(是对城市各类绿地及物种在类型、规模、空间、时间等方面所进行的系统化配置及相关安排)

6、2002年,国家建设部颁布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分为五类:公园绿地G1、生产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他绿地G5

G1:公园绿地、综合绿地、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社区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园、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他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

7、城市绿地三大指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城市绿地率

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公园绿地面积G1÷城市人口数量

人均绿地面积: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人口(G1、G2、G3、G4)

城市绿地率:城市建成区内绿化面积之和÷城市用地面积

城市绿地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城市用地面积

9、服务半径居住区公园:500~800 小区游园:300~500

10、带状公园的宽度一般不小于8米

11、在历史保护区、旧城改建区,街旁绿地面积要求不小于1000平米,绿地占地比例不小于65%

12、防护绿地的种类: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带、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带

13、道路绿地:包括道路绿带、行道树绿带、分车绿带、路侧绿带、交通岛绿地

14、红线宽度大于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米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15、古树:树龄在100年以上名木:有重大意义

16、《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规划图则、规划基础资料

1、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支点高、寿命长的特点灌木:没有明显的主干,多成丛生状态或基部分枝

2、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0~29℃

3、对植包括:对称种植、非对称种植

4、孤植:最适距离(最佳观察)为树高的四倍左右

1、廊:空廊、水廊、半廊、复廊、双层廊、曲廊P135

2、建筑与水面配合方式:凌跨水上、紧临水边、建筑与水面之间设置平台过度

3、园路的作用:组织交通、引导游览、组织空间、构成园景、为水电工程打下基础

4、园路类型:主要园路(最宽不能超过6米)、次要园路(2~4米)、游憩小路(小于2米)

5、园林的观景游憩需求使游览性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6、园路面积不应过大,控制在总面积的10%~12%

7、雕塑分为: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

8、洞门和景窗:用来进行引景和框景

9、景窗作用:连续布置可以对单调的墙面进行装饰点缀,使之产生有节奏的韵律感

1、人的行为按社会特征分为:必要性行为、自主性行为(也称为选择性行为,在园林绿化规划设计中考虑最多的)、社会性行为

1、人正常视距为25厘米,空间视距上限为450~500米。

视域超过60°,所见的景物开始模糊不清,30°之内所见景物较清楚。

最适视距在垂直视角30°,水平视角为45°的范围内

碑身及周围环境景物能同时观察,27°时主要能观察碑的整个体形,45°时只能观察碑的局部和细节

2、分景:处理因功能作用和艺术效果的不同,可分为障景与隔景

3、障景:凡是能抑制视线、引导空间转变方向的屏障景物均为障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隔景:根据一定构景意图,借助分隔空间的多种物质技术手段,将景园分割成不同的功能以及观赏区,使之景观各具特色而避免相互间的视线和人流的过多干扰。

分为实隔、虚隔、虚实隔。虚实之隔主要以视线能否通透为度,虚者视线通透,空间隔而未断,能相互联系。

漏窗洞缺、空廊花架、可透视线的隔断、稀疏的树木为---虚隔

水上设提桥,墙上开漏窗-----虚实隔

4、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

5、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的中心,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

6、轴线必须是一种连接两点或多点的现状单元,是一种构图的连接要素。轴线是一种强有力的风景要素,能抑制与中和其他风景特征的趋势。一条轴线通过任何景物空间都是有影响的。

一条轴线在他的影响范围内,对景观要素的影响有时是否定的有时是肯定的。

轴线可以是一条或者几条,每条轴线应有两个端点。有力的轴线应有强有力的终点。轴线可以弯曲或者迥转,但不能有分歧,冲突与混乱。

1、真正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城市公园,是由美国景观规划师:奥姆斯特德主持修建的纽约中央公园。

2、确定公园游人容量以游览旺季的周末为标准,这是公园发挥作用的主要时间。C=A\Am米

3、综合公园:面积一般不少于10公顷,在假期和节目里,游人的容纳量约为服务范围居民人数的15%~20%

50万以上人口城市,全市性公园能容纳至少10%人同时游园

4、出入口:包括主要出入口、次要出入口、专用出入口

一般主要出入口设置一个,次要出入口设置一个或者多个,专用出入口设置一到两个。

城市主要道路和有公共交通的地方,同时要使出入口有足够的人流集散用地,与园内道路联系方便,城市居民方便快捷地到达公园内

次要出入口辅助性的,主要为附近居民或城市次要干路的人流服务。

专用入口根据公园管理工作的需要而设置,不供游人使用

5、功能分区:安静游览区(100平米每人)、文化娱乐区(30㎡每人)、儿童活动区(50㎡每人)、园务管理区、服务设施

1、行道树种植方式有树池式、种植带式。

树池式:其边长或直径不得小于1.5米,矩形树池短边应大于1.2米,长宽比在1:2左右

栽种于树池的几何中心,树干距车行道一侧边缘不得小于0.5米离道路的缘石不得小于1米

2、为便于行人穿越马路,分隔带需要适当分段,一般在城市道路中以75~100米为一段较为合适

简答题:

一、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中国园林以自然山水为风尚,有山水者加以利用,无地利者,常叠山引水

2、诗情画意的构思。中国古典园林与传统诗词、书画等文化艺术有密切的关系。

3、园中有园的手法。在园林空间组织手法上,长江园林划分为景点、景区,使景与景之间既有分隔又有联系,从而形成若干忽高忽低、时敞时闭、层次丰富、曲折多变的“园中院”和“院中园”

4、建筑为主的组景。在各个景区均应有相应的建筑成为该景区的主景。

5、因地制宜的处理。各个园均有其特色,或以山著称,以水得名,或以水取胜,以竹引人,构成了丰富多彩的园林景观。

二、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2、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

3、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4、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5、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6、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

7、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和现状的统筹安排。

8、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9、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

10、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三、我国城市绿地空间布局常用的形式有以下四种

1、块状绿地布局:将绿地成块均匀地分布的城市中,方便居民使用,多用于旧城改建中

2、带状绿地布局:多数是由于利用河湖水系、城市道路、旧城墙等因素,形成纵横向绿带、放射状带与环状绿地交织的绿地网。带状绿地布局有利于改善和表现城市的环境艺术风貌。

3、楔形绿地布局:利用从郊区伸入市中心由宽到窄的楔形绿地。楔形绿地布局有利于将新鲜空气源源不断的引入室内,能较好地改善城市通风条件,也有利于城市艺术面貌的体现。

4、混合式绿地布局:综合利用,可以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组成完整的体系。其优点是能够使生活居住区获得最大的绿地接触面,方便居民游憩,有利于就近地区气候与城市环境卫生条件的改善,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的艺术面貌。

四、规划布局的原则要求

1、城市绿地应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全市居民生活、游憩需要,促进城市旅游发展。

2、指标先进

3、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

4、远近结合,合理引导城市绿化建设

5、分隔城市组团

五、树种选择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以地带性植物树种为主。可考虑选用一部分多年驯化的外来引进树种。

2、选择抗性强的树种。所谓抗性强是指对城市环境中工业设施、交通工具排出的“三废”,对酸、碱、旱、涝、砂性以及坚硬土壤、气候、病虫等不利因素适应性强的植物品种。

3、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

4、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结合。注意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更替衔接问题,分期分批逐步过渡。

5、注意城市绿化中的植物多样性。注意乔、灌、藤、草本植物的综合利用,形成疏密有致、高低错落、季相变化丰富的城市人工植物群落。

六、规划文本内容

1、总则

2、规划目标与指标

3、市域绿地系统规划

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

5、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6、树种规划

7、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规划

8、古树名木保护

9、分期建设规划10、规划实施措施

11、附录

七、植物可构成空间形态分类

1、开放空间。空间仅用低矮的灌木和地被植物作为空间的限定因素。空间的主要界面放开无封闭感,人的视线没有任何遮挡。

2、半开放空间。空间的一面或多面部分接受较高植物的封闭,限制了视线的通透。

3、覆盖空间。利用具有浓密树冠的遮荫树木构成空间的顶平面,四面有树干限定空间的范围,视线通透。人的视线和行动不受限制。

4、完全封闭空间。这种空间没有方向性,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隔离性,空间形态十分鲜明。

5、垂直空间。选用高而细的植物能够成具有向上开敞的空间,具有很强的向心性。

八、瞭望庇护原则

1、瞭望是指人渴望与外界发生联系的一种行为。包括看与被看。人类行为认为“人看人”是人的天性,人们有窥探、观察的欲望,总是期待自己处于有利位置,然后眺望风景或他人的活动。除此之外,人还有被看的欲望。大多数人希望在人群中受到关注。

2、庇护是指人处于环境中所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行为。这是一种出于安全需要的潜意识行为。一般来说,在园林中,设置在有植物或构筑物作为背景的边界地带的休息点容易受到游人的青睐。

3、在园林设计中,一方面要满足游人瞭望的需求,这是园林的基本功能之一;另一方面,游人在园林观赏中渴望得到庇护,因而在设计中必须为游人提供能庇护的空间。

九、突出主景的手法

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富有艺术上的感染力,是观赏视线集中的焦点。

1. 主体升高

主景的主体升高,可产生仰视观赏的效果。并可以蓝天、远山为背景,使主体的造型轮廓突出鲜明,不受或少受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2、轴线和风景视线焦点

一条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常有较强的表现力,一条轴线如无有力的端点,则感到这条轴线没有终结,轴线的交点则因轴线的相交而加强了该点的重要性,故常把主景布置在轴线的端点或几条轴线的交点上。风景视线的焦点,则

是视线集中的地方,也有较强的表现力。

3、动势

一般四周环抱的空间,如水面、广场、庭院等,其周围景物往往具有向心的动势。这些动势线可集中到水面、广场、庭院中的焦点上,主景如布置在动势集中的焦点上能得到突出。

4. 空间构图的重心

在规则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几何中心上,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将主景布置在构图的重心上,也能将主景突出。

十、道路绿化断面的布置形式和优缺点

1.一板二带式

当中是车行道,路旁人行道上栽种高大的行道树。特点是简单整齐、管理方便、用地经济。但为树冠所限,当车行道过宽时就会影响遮阴效果,同时也无法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驶混杂的问题。通常被用于车辆较少的街道或中小城市。

2.两板三带式

绿化带在路中予以分隔,形成单向行驶的两股车道。这种布置中间有了分隔绿带,可以消除相向行驶的车流间的干扰,这既有利于视野的开阔,又可以避免夜晚行车时前灯的照射炫目。其下可以埋设各种管线,这对于方便铺设、检修都较有利。但与一板二带式绿化相同,此类布置依旧不能解决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争道的矛盾,因此主要用于机动车流较大、非机动车流量不大的地带。

3.三板四带式

用两条绿化分隔带将道路分成三块,中间作为机动车行驶的快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的慢车道,加上人行道上的绿化,呈现出三板四带式的形式。特点是道路的遮阴效果较为理想,在夏季行人和各种车辆的驾驶者都能感觉到凉爽和舒适,适用于非机动车流量较大的路段。

4.四板五带式

在三板四带式的基础上,再用一条绿化带将快车道分为上下行,就成为四板五带式布置。它可避免相向行驶车辆间的相互干扰,有利于提高车速、保障安全,但道路占用的面积也随之增加,所以在用地较为紧张的城市中不宜采用。

十一、行道树选择原则

1.树种的选择应先考虑他的适应性。当地的适生树种经历长时间的适应过程,产生了较强的耐受各种不利坏境的能力。

抗病、抗虫害力强,成活率高,而且苗木来源较广,应当做首选树种。

2.作为行道树在种植之初希望生长快速,以期能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浓荫匝地的效果。这之后则要求其更新周期长,以

减少因树种衰老而带来的频繁更新工作。所以需要以及实际情况选择速生或缓生品种,或者综合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希望达到的效果予以合理种植。

3.考虑到景观效果,行道树需要主干挺直,树姿端正,形体优美,冠大荫浓。落叶树以春季萌芽宜早,秋天落叶应迟,

叶色具有季相变化为佳。如果选择有花果的树种,那么应该具有花色艳丽、果实可爱的特点。

4.植物开花结果是自然的规律,作为行道树需要考虑花果有无造成污染的可能。即花果有无异味、飞粉或飞絮,是否

会招惹蚊蝇等害虫,落花效果是不是有砸伤行人、污染衣物和路面,会不会造成行人滑到、车辆打滑等事故。

5.浅根树种容易为风刮倒,会对行人或车辆造成意外伤害,在易遭受强风袭击的城市不宜选用;而萌蘖力强、根系特

别发达的树种,会因下部小枝易伤及行人或根系隆起破坏路面而不宜选用。此外还应避免在可能在行人接触的地方选择带刺的植物。

6.行道树下为人行及车行的通道,为保持其通畅,需要对树木进行修剪。为避免树木的枝叶影响道路上部的架空线路,

也要经常整枝剪叶。所以选用作为行道树的树种需要具有较强的耐修剪性,修剪之后能快速愈合,不影响其生长。

1. 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

2. 法国古典主义园林的特点?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具体包括哪些方面?

4. 我国城市绿地布局的常用形式及各自的优缺点?

5. 城市树种选择的原则有哪些?

6. 园林设计中的瞭望庇护理论?

7. 景观设计中个人空间的概念及特点?

8. 在景观设计中人对私密性的需求?

9. 景观设计中“平地”的特点及处理方法?

0. 植物构成的空间类型及特点?

11. 突出主景的方法一般有哪些?

12. 奥姆斯特德原则有哪些?

13. 综合公园的位置选择应该考虑哪些问题?

14. 城市道路绿化的断面布置形式及优缺点?

《城市绿化规划建设指标的规定》

对各类附属绿地指标的规定

①新建居住区绿地占居住区总用地比率不低于30%;

②城市主干道绿带面积占道路总用地比率不低于20%,次干道绿带面积不低于15%;

③城市内河、海、湖等水体及铁路旁的防护林带宽度应不少于30m;

④生产绿地面积占城市建成区总面积的比率不低于2%

⑤单位附属绿地面积占单位总用地面积比率不低于30%。

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不低于20%;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工厂中的绿地率不低于30%,并

设立不少于50m的防护林带;

学校、医院、疗养院、机关团体、公共文化设施,部

队等单位的绿地率不低于35%;

绿化三维量(三维绿量、绿量):指绿地中植物生长的茎、叶所占据的空间体积的量。(单位:m3)三、绿地基本指标和计算方法

公园各功能分区的占地比例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复习资料 1·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内,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因地制宜地改造地形、整治水系、栽种植物、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方法创作而成的优美的游憩境域。 构成要素:地形、水体、植物、建筑、园路 2·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是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 3·城市绿地系统:是由一定质量的的各种绿地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的绿色有机整体。4·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a生态效益:净化空气、水体和改良土壤;调节城市小气候;降低城市噪声;安全防护b社会效益: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保健场所;文化科教园地c 经济效益 5·城市绿地分类:公园绿地(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和其他绿地。 6·城市绿地定额指标:a城市园林绿地总面积=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他绿地。B城市居民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公共绿地总面积除以城市非农业人口数c 城市绿化覆盖率=城市内全部绿化种植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D城市绿地率=城市园林绿地面积之和除城市用地总面积 指标作用:反映了一个城市绿化数量和质量,以及一个时期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环境质量以及城市居民生活保健水平,也是评估一个城市环境质量的标准和城市居民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 7·影响城市园林绿地指标的因素:a国民经济水平b城市性质c城市规模d城市自然条件e 城市绿地现状和绿化基础 8·城市绿地系统布局的原则:a结合城市其他各项用地的规划,综合考虑,全面安排b结合当地特点,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c均衡分布,比例合理,满足市民休息游览的需要d 远景目标与近期安排相结合,创造特色e发挥其综合功能的前提下,结合生产,创造财富。9·城市园林布局的形式:块状绿地布局(大连、上海。。)、带状绿地布局(西安,南京,苏州)、环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合肥)、片状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北京)10·公园:是指可以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教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11·公园规划容量C=A除以Am(A为公园面积,Am为人均占面积) 12·主题公园:是为了满足游览者多样化休闲预科要求而建造的一种具有创意性游园活动和策划性活动方式的现代旅游观光形式。它以文化移植,文化复制文化陈列以及高科技等手段,13·居住区用地的组成:a居住区建筑用地b公共建筑和公共设施用地c道路及广场用地d 居住区绿化用地 居住区的布置形式:行列式、周边式、混合式、自由式、庭院式、散点式布置、 居住区的规模:按人口规模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 居住区绿地的类型:公共绿地、专用绿地、道路绿地、宅旁和庭院绿地等。 居住区总体规划的原则:坚持社会性原则、坚持经济型原则、坚持生态性原则、坚持地域性原则、坚持历史性原则、 14·城市广场的类型: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宗教广场、附属广场 现代广场的基本特点:共性:场地开放、性质公开、功能综合、空间丰富、文化休闲个性:标志性、地方性、人文性 城市广场设计的原则:系统性原则、完整性原则、生态型原则、特色性原则、多样性原则、主题性原则、尺度适配性原则、步行性原则、文化性原则

[转] 景观设计尺度相关规范整理

[转] 景观设计尺度相关规范整理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居住区道路、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秋凌景观学习网》致力于[景观.建筑.规划]学习,搜索微信号: yy630430添加关注,一起学习探讨!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

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2.0 L≤100m 步行道≥0.2≤8.0≤4.0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标准规范方案一览表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标准规范一览表 1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2 主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03137-200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0399-9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OB50156-2002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3 建筑装饰装修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50327-2001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54-2005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1-93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OJ155-2007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75-2009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JGJ/T105-96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103-2008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126-2000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2-2009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33-2001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144-2004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T29-2003

(整理)城市园林绿地规划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调研报告

天大六村居住绿地调研 一调研的背景与方法 1 调研背景 居住绿地(G41)作为城市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是居民日常休憩娱乐的理想选择。它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户外活动,丰富了人们居住生活的空间,提供了优美的生态环境。 同时,居住绿地也是居住区用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绿地包括居住小区游园,宅旁绿地,居住区内公建庭院,居住区道路绿化用等。 居住绿地与居民日常的户外游憩,社区交流,健身体育,儿童游戏休憩密切相关,同时也对居住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环境美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调研对象 天大六村位于南开区天津大学西面,是一个建设年代比较久远的居住小区。其中有一处公共庭院,为人们日常户外健身休闲活动和居民交流的场所。我们选取该公共庭院为调研对象,从空间绿地功能、空间形态、服务对象、利用效率、公众评价等方面,对选定对象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具体策略。 3 调研方法与思路 通过对实地考察和与居民进行访谈,我们了解了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使用情况,综合各方面观点,进行编辑梳理,分析天大六村公共庭院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查找文献,谈论分析,征求居民意见等途径寻找措施,加以解决。 图1—1天大六村及绿地

二基地概况 天大六村位于天津市南开区,西邻天津大学,东邻天津大学化工实验厂,南邻南开大学,北至湖滨道。该居住小区占地5.7公顷,其中的公共庭院面积为0.33公顷,位于居住小区的东北角,是小区内的核心开敞空间,也是居住日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该小区绿化覆盖率为10%,容积率为2.07,虽然建设年代久远,但是其中的建筑组合方式以及小区的生态绿化环境都比较好:建筑排布有秩序同时又富于变化,宅前绿地也种植了草坪和高大树木。以我们主要调研的公共庭院为例,庭院四周有建筑围合,其中南,北,东三面是檐墙面对庭院,西面则为建筑山墙面对,由于庭院在小区的东北角,因此小区中的居民可以从庭院西面进入庭院。同时庭院北面正对小区的主要出入口之一,为小区提供了一个从开敞向半私密再向私密的过渡空间。 该公共庭院的地面主要为硬质铺地为主,四周边缘种植有一圈低矮的灌木,内部的绿化以高大的树木为主,种植较为密集。同时在部分树木周围设置了木质座椅,供人们休憩乘凉。还有部分石质的座椅,供人们日常的娱乐活动和交流。总体来看,该庭院的各种设施比较宜人,是人们在居住小区内活动的理想场所。 三调研内容及主要问题 1 绿地的功能与主要服务对象 绿地为居住小区内居民活动的重要户外活动场所,也为小区提供了宜人的自然环境。该公共庭院中种植的树木较多,对调节居住小区内的小气候有很好的作用,在炎热干燥的夏季,浓密的树木为居民带来了凉爽和湿润的舒适环境,与外部燥热的气候形成鲜明的对比;密集种植的树木也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声的作用,阻隔居住小区外部对内部产生的干扰和不良影响。因此这个庭院受到了居民们欢迎和好评。 该公共庭院主要为居住区的居民使用,同时由于该小区靠近天津大学学生生活的区域,因此有时也为学校内的学生使用。但与校园内热闹的景象不同,这片庭院提供了一个静谧的空间,保证了小区内居民的正常生活不受到打扰同时又不至于过于凄凉偏僻。 2 植被的分布情况 庭院内的绿化植物以高大乔木为主,其余只在四周种植了约半米宽的绿带,其中以草地为主,间或种植了一些低矮的灌木。而树木的种是很密集的,从谷歌卫星地图上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几乎已经全部被绿色所覆盖。沿东西向走在庭院中,每隔几步就可以看到成行排列的树木。树木分布比较均匀,南北基本成行,但是每一列没有对齐。密集的树木形成了很好的光影效果,和舒适的环境。在现在的大多数居住小区中这是很少见的。然而,尽管庭院内的树木较多,但是草地和其他植物过少显得庭院中的绿化比较单调,空间层次也比较单一。 同时在庭院的东南角还有一处以假山石的堆叠为主的圆形花坛, 图2—1天大六村绿地鸟瞰图 图2—2 天大六村绿地卫星地图 图3—1公共庭院是居民日 常活动的重要场所 图3—2 庭院周围的低矮灌木

景观设计常见尺寸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T”形“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汇总

园林景观设计常用规范摘抄 一、《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 第4.3.2条硬底人工水体的近岸2.0m范围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7m,达不到此要求的应设护栏。无护栏的园桥、汀步附近2.0m范围以内的水深不得大于0.5m。 第4.3.3条溢水口的口径应考虑常年降水资料中的一次性最高降水量。 第4.3.4条护岸顶与常水位的高差,应兼顾景观、安全、游人近水心理和防止岸体冲刷。 第5.1.2 第5.1.3条园路线形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水体、植物、建筑物、铺装场地及其它设施结合,形成完整的风景构图; 二、创造连续展示园林景观的空间或欣赏前方景物的透视线; 三、路的转折、衔接通顺,符合游人的行为规律。 第5.1.4条主路纵坡宜小于8%,横坡宜小于3%,粒料路面横坡宜小于4%,纵、横坡不得同时无坡度。山地公园的园路纵坡应小于12%,超过12%应作防滑处理。主园路不宜设梯道,必须设梯道时,纵坡宜小于36%。 第5.1.5条支路和小路,纵坡宜小于18%。纵坡超过15%路段,路面应作防滑处理;纵坡超过18%,宜按台阶、梯道设计,台阶踏步数不得少于2级,坡度大于58%的梯道应作防滑处理,宜设置护栏设施。 第5.1.6条经常通行机动车的园路宽度应大于4m,转弯半径不得小于12m。 第5.1.7条园路在地形险要的地段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第5.1.8条通往孤岛、山顶等卡口的路段,宜设通行复线;必须沿原路返回的,宜适当放宽路面。应根据路段行程及通行难易程度,适当设置供游人短暂休憩的场所及护栏设施。 第5.3.3条通行车辆的园桥在正常情况下,汽车荷载等级可按汽车-10级计算。 第5.3.4条非通行车辆的园桥应有阻止车辆通过的措施,桥面人群荷载按 3.5kN/m2计算。 第5.3.5条作用在园桥栏杆扶手上的竖向力和栏杆顶部水平荷载均按1.0 kN/m 计算。 第7.1.2条游览、休憩、服务性建筑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与地形、地貌、山石、水体、植物等其它造园要素统一协调; 二、层数以一层为宜,起主题和点景作用的建筑高度和层数服从景观需要;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资料及答案

一:识记题 1、在城市用地实用性的评定过程中,通常办法是将用地按优劣条件分成的种类为3种。 2、油松不具有防火性。 3、乔木与有窗建筑物外墙的最小间距为3.0 m。 4、树带式种植带的宽度一般不小于1.5 m。 5、在城市用地中按照土地的使用性质进行分类,农业生产用地不属于城市用地。 6、适合于在儿童公园栽植的植物是南天竺、樟树、桂花等等。 7、“田园城市”的提出者是19世纪末英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20年。 9、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道路广场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8-15m2。 10、在当前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保护环境的途径不包括充分进行宣传保护。 11、分车带在高速干道上的分车带不应该种植乔木,分车带以种植草皮为优。 12、城市劳动人口不是风景区中的人口构成。 13、农、林、牧、渔、水利业属于城市产业类型中的第一产业。 14、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工业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0-25m2。 15、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特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100万以上。 16、选择耐旱植物不是工厂企业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的基本原则。 17、城市园林绿地布局,要保持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经济发达不是其基本要求。 18、城市园林绿化的树种选择原则不包括名贵树种。 19、有利于创造人文环境-社会价值不是工厂绿化意义主要表现。 20、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21、城市绿地类型中,不参与城市建设用地平衡的是居住区绿地。 22、在行道树树种的选择中,当苗木刚出圃时,一般合适胸径为12-15cm。 23、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绿地一般控制在每人不得小于9m2。 24、风景游览绿地不参与建成区的用地平衡的绿地。 25、我国城市绿地系统,在形式上不包括点状绿地布局。 26、桃树不是抗SO2的树种。 27、将人口规模进行分类,大城市的城市人口数为:50万~100万。 28、在公路绿化中,交叉处应留出足够的视距,在遇到桥梁、涵洞等构筑物时,不得种树的距离是5m。 29、在居住区组成中,居住区建筑用地一般占居住区总用地的50%。 30、在城市单项建设用地中,居住用地一般控制在每人18-28m2。 31、我国城市规划有关标准规定,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32、在人的心理感受方面,对城市印象影响最大的因素,大致包括以下5个部分。即:道路、边界、中心、区域和标志物。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景观常用规范及尺度整理 1.道路宽度: 1.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1.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1.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1.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 2.5m; 1.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1.6 轮椅通过:W≥1.50m,轮椅交错:W≥1.80m。 1.7 尽端式道路的长度: L<120.0m, 1.8尽端回车场: S>1 2.0mx12.0m。 1.9 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 0~120。 2.道路横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消防通道设计规范 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 高层(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住宅)建筑消防车道设计要求: 1.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有些地方是9米)。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2.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 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 消防车道上空4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3.长度超过35m的尽端式车行路应设回车场, 多层可做到12m×12m。 高层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 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4.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m。 5.一般消防车的长度均大于或接近10m,高度近4m,宽度近2.5m。 6.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7. 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 8. 供消防车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应设消防车道。 消防登高面设计规范 消防登高面又叫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消防平台,是登高消防车靠近高层主体建筑,开展消防车登高作业、及消防队员进入高层建筑内部,抢救被困人员、扑救火灾的建筑立面。按国家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高层建筑都必须设消防登高面,且不能做其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设计)

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教案 教学单位:美术学院 任课教师:

该课程属于专业必修课,总课时36学时, 2学分。 绪言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就是对各种城市绿地进行定性、定位、定量的统筹安排,形成具有合理结构的绿色空间系统,以实现绿地所具有的生态保护、游憩休闲和社会文化等功能的活动。(在城市用地围,根据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园林绿地,合理地来布置,使园林绿地能够改善城市小气候条件,改善人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条件、并创造出清洁、卫生、美丽的城市。) 园林绿地还具有容丰富的设施、高度的思想性及艺术性,并与城市各组成部分,组成完美的有机整体。在另一方面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又是指导城市园林绿地详细规划和建设管理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任务: 1、确定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原则; 2、选择和合理布局城市各项园林绿地,确定其位置、性质、围、面积; 3、根据国民经济计划、生产和生活水平及城市发展规模,研究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速度与水平,拟定城市绿地的各项指标; 4、提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调整、充实,改造、提高的意见,提出园林绿地分期建设及重要修建项目的实施计划,以及划出需要控制和保留的绿地; 5、编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图纸和文件; 6、对于重点的大型的公园绿地,还需提出示意图和规划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应提出重点园林绿地的设计任务书,容包括绿地的性质,位置、周围环境、服务对象、估计游人量布局形式、艺术风格、主要设施的项目与规模、完成建设年限、建设的投资估算等。作为园林绿地详细规划的依据。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工作主要由城市规划部门和园林部门以及其他有关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协作完成。 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及其用地选择 一、教学目的: 1、掌握城市园林绿地的分类;

景观设计尺度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整理

[转] 景观设计尺度相关规范整理 2013-7-10 16:52阅读(10)转载自诺诺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 ,最小转弯半径6m );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 ,最小转弯半径10m )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 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 ≤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 ≤2.0 L≤100m 步行道≥0.2≤8.0≤4.0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设计院通用工作表格全套

设计院通用工作表格全套 一、已出图归档的图纸需要做修改、增补时,都应填写A4大小统一规格的“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填写序号、修改日期和所属专业,并写明修改原因、因甲方原因需修改的须清单确认书面文件(1)甲方要求(2)现状问题(3)图纸变动、修改内容以及涉及被修改的有关图纸的图别、图号。 二、已出图归档的图纸需要做修改、增补时,可采用下列三种方式进行并应做好相应的标识。 1、直接在“设计修改通知单”上填写方式当设计人对图纸做较少修改时,可直接采用A4大小统一规格格式的“设计修改通知单”。“设计修改通知单”以文件表达为主,此时修改图和“设计修改通知单”合在同一张底图上。“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填写序号、修改日期和所属专业并写明修改原因、修改内容以及涉及被修改的有关图纸的图名、图号。 2、重绘制底图当图纸做较多修改时,可采用重绘底图方式进行。局部修改的地方应做彩云状标记,并在图签栏上加注修改日期及内容,底图的版次应作相应修改。设计人应用文字形式同时填写“设计修改通知单”通知顾客/业主或相关单位。 3、插入图纸方式当有内容需要增加补充,涉及的相关图纸继续有效、且采用上述两种方式修改增补均不能满足要求时,可采

用插入图纸的方式进行。与原图纸无关的补充图纸一般按顺序排列在已出图纸之后。 设计人应同时用文字形式填写“设计修改通知单”通知顾客/业主或相关单位 三、修改、插入、删除、补充图纸的图号标识。通知单“设计修改通知单”应分别按专业排列顺序号,通知单的类别及序号可简称“景修3”等。修改重绘底图产生的新图应采用A、 B、C等顺序的版次标识。如:景施18A替代,在景施18作废。” “设计修改通知单”重绘时也按此条办法标识,如“景修3A”代替,在“建修3作废”。插入需要在原先图号中“插入增补”产生的新图纸,应采用加注第二层注脚的方式加以标识,如需在景施19中间插入补绘三张图纸,应标“景施 18、2” 、“景施18图纸已删除,无此图。”其余图号均可不变。补充补充图纸一般按顺序号排列在最后,不必在图号中写“景施—补1”等字样。 四、所有修改内容凡涉及到相关图纸或相关专业的,都应在修改图的文字说明中写清楚,修改后的图纸必须经相关专业人员的验证并签署。 五、图纸目录的添注和更新

景观设计尺度规范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道路类型最小纵坡最大纵坡多雪严寒地区最大纵坡 机动车道≥0.2≤8.0 L≤200m≤5.0 L≤600m 非机动车道≥0.2≤3.0 L≤50m≤2.0 L≤100m 步行道≥0.2≤8.0≤4.0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结构设计常用数据表格

建筑结构安全等级 2 纵向受力钢筋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mm) 不同根数钢筋计算截面面积(mm2)

板宽1000mm内各种钢筋间距时钢筋截面面积表(mm2) 每米箍筋实配面积 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白分率(%)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最小配箍特征值λν(ρν=λνf/f)

受弯构件挠度限值 注:1 表中lo为构件的计算跨度; 2 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 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 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值时,其计算跨度lo按实际悬臂长度的2倍取用。

注: 1 表中的规定适用于采用热轧钢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和采用预应力钢丝、钢绞线及热处理钢筋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当采用其他类别的钢丝或钢筋时,其裂缝控制要求可按专门标准确定; 2 对处于年平均相对湿度小于60%地区一类环境下的受弯构件,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可采用括号内的数值; 3 在一类环境下,对钢筋混凝土屋架、托架及需作疲劳验算的吊车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2mm;对钢筋混凝土屋面梁和托梁,其最大裂缝宽度限值应取为0.3mm; 4 在一类环境下,对预应力混凝土屋面梁、托梁、屋架、托架、屋面板和楼板,应按二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在一类和二类环境下,对需作疲劳验算的须应力混凝土吊车梁,应按一级裂缝控制等级进行验算; 5 表中规定的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和最大裂缝宽度限值仅适用于正截面的验算;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斜截面裂缝控制验算应符合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 6 对于烟囱、筒仓和处于液体压力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7 对于处于四、五类环境下的结构构件,其裂缝控制要求应符合专门标准的有关规定; 8 表中的最大裂缝宽度限值用于验算荷载作用引起的最大裂缝宽度。 梁内钢筋排成一排时的钢筋最多根数

景观设计常用尺寸1

道路: 主要道路(车辆行使道路)宽7~10米 次要道路(人行大道)宽3~5米 休闲小径或双人散步小道宽0.6~1.5米 园灯:由灯头、灯杆和灯座三部分组成灯柱高约3~5米 园桌:直径1000~1200 高度700~750 栏杆: 低栏高0.2~0.3米中栏高:0.8~1米高栏高1.1~1.3米 坡道:居住区道路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园路不应大于4%;自行车专用道路最大纵坡控制在5%以内;轮椅坡道一般为6%;最大不超过8.5%,并采用防滑路面;人行道纵坡不宜大于2.5%。 坡度的视觉感受与适用场所。

园路、人行道坡道宽一般为1.2m,但考虑到轮椅的通行,可设定为1.5m以上,有轮椅交错的地方其宽度应达到1.8m 树池及树池箅选用表 木栈道由表面平铺的面板(或密集排列的木条)和木方架空层(2CM)两部分组成 一般为3-5cm厚,板宽一般为10-20cm之间,板与板之间宜留出3-5mm宽的缝隙。 饮水器(饮泉) 饮水器分为悬挂式饮水设备、独立式饮水设备和雕塑式水龙头等。 饮水器的高度宜在800mm左右,供儿童使用的饮水器高度宜在650mm左右,并应安装在高度100-200mm左右的踏台上。 饮水器的结构和高度还应考虑轮椅使用者的方便。 垃圾容器 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要求较大,高宜在90cm左右,直径不宜超过75cm。 座椅(具) 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

景观规划设计常用尺寸规范合集

景观规划设计常用尺寸规范合集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1.1居住区道路纵坡控制坡度(%)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结构设计常用表(2010)(1)

钢筋的计算截面面积及公称质量表 每米板宽内的钢筋截面面积表

梁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注:表内分数值,其分子为梁上部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分母为梁下部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柱纵向钢筋单排最大根数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 受弯构件的挠度限值 注:1、表中0为构件的计算跨度;计算悬臂构件的挠度限度时,其计算跨度0按实际悬臂长度的 2 倍取用。 2、表中括号内的数值适用于使用上对挠度有较高要求的构件; 3、如果构件制作时预先起拱,且使用上也允许,则在验算挠度时,可将计算所得的挠度值减去起拱值;对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尚可减去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 4、构件制作是的起拱值和预加力所产生的反拱值,不宜超过构件在相应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计算挠度值。 结构构件的裂缝控制等级及最大裂度宽度限值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mm2)

混凝土保护层最小厚度c(mm) 柱轴压比限值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ρmin值(%) 最小配筋率ρmin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注:1 表中括号内数值用于框架结构的柱; 2 钢筋强度标准值小于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1,钢筋强度钢筋强度标准值为400MPa时,表中数值应增加0.05; 3 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上述数值应增加0.1。 框架梁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率(%) 附加箍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F] (kN)

附加吊筋承受集中荷载承载力表(kN) 防震缝最小宽度 6.1.4钢筋混凝土房屋需设置防震缝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震缝宽度应分别符合下列要求: 1)框架结构(包括设置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当高度不超过15m 时不应小于100mm;当高度超过15m 时,6 度、7 度、8 度和9 度相应每增加高度5m、4m、3m 和2m,宜加宽20mm; 2框架-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70%,抗震墙结构房屋的防震缝宽度不应小于本款1)项规定数值的50%,且均不宜小于100mm。 3防震缝两侧结构类型不同时,宜按需要较宽防震缝的结构类型和较低房屋高度确立缝宽。 估算板厚度h/l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

转] 景观设计常见尺度规范整理(转) 2013-12-18 11:32阅读(3)转载自秋凌景观网 ?赞(383) ?评论 ?转载(2529) ?分享(1091) ?复制地址 ?收藏夹按钮收藏 ?更多 上一篇 | 下一篇:景观方案“种树”... 一、消防 1.消防车道宽度不应小于4m。转弯半径不应小于9~10m,重型消防车不应小于12m,穿过建筑物门洞时其净高不应小于4m,供消防车操作的场地坡度不宜大于3%。 2.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有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消防车道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俩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m,消防车道上空4m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4.小区内尽端式道路不宜大于120m,应设置不小于12m*12m消防回车场。(考虑到车行方便,及景观效果一般尽端路超过35m,设回车场)。 回车场模式见下图(m)。 5.尽端式消防车道应设回车道或回车场。多层建筑群回车场面积不应小于12m*12m,高层建筑回车场面积不宜小于15m*15m,供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L”形 “T”形 “O”形 注:图中下限值适用于小汽车(车长5m,最小转弯半径6m);上限值适用于大汽车(车长8~9m,最小转弯半径10m)

二、车道 1.道路纵坡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L为坡长。 1.2在地形坡度较大的个别困难地段,道路纵坡极限值不宜大于11%,其坡长不大于80m,路面应由防滑措施。 2.道路纵坡 机动车、非机动车道路横向坡为1.5%~2.5%。 人行道横坡为1.0%~2.0% 3.道路宽度 3.1居住区级道路:红线宽度不宜小于20m。 3.2 小区级道路:路面宽6.0~9.0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4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 3.3 组团路:路面宽3m-5m;建筑控制线之间的宽度,需敷设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10m;无供热管线的不宜小于8m; 3.4 宅间小路:路面宽不宜小于2.5m; 3.5 双车道:W=6.0~9.0m(场地主干道双车道宽度,小型车双车道最小宽6米,大型车双车道最小宽7米) 单车道: W=3.5~4m;(车道兼具回车通道作用,应按照停车场标准设计车道宽度) 4.转弯半径 机动车最小转弯半径:(道路内路牙最小半径) 6.0m:车长不超过5米的三轮车、小型车。 9.0m:车长6-9米的一般二轴载重汽车、中型车。 12.0m:车长10米以上的的铰接车、大型货车、大型客车等大型车。 基地出入口转弯半径应适量加大。 5.道路与建筑物间距 道路边缘至建、构筑物的最小距离(m)表 注:1.摘自《城市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 2.居住区道路的边缘指红线;小区路、组团路及宅间小路边缘之路面边线;当小区设有人行便道时,其道路边缘指便道边缘。 3.建、构筑物无组织排水,则为散水边缘至道路边缘。 三、人行道 人行道宽:不小于1m,并按照0.5的倍级递增。 路牙要求:车行与人行道之间路牙地面高度在100~200之间;人行与草坪之间宜0~120。 四、停车场 1.居住区内地面停车用地面积以小型车计算,停车场宜设置在行车方便、距建筑外墙面约6m,尽量不影响居民生活宁静和不影响景观环境地段。 2.机动车停车场用地面积按照当量小汽车位数计算。停车场用地面积每隔停车位为25~30㎡,停车位尺寸以2.5m*5.0m划分(地面划分尺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