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报告

县区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报告

https://www.360docs.net/doc/b95474763.html,

县区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报告xx区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化解工作报告

按上级关于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防控化解工作有关要求,我区制定并下发了《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当年化解工作方案》,对2018年度政府隐性债务偿还化解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按要求报送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平合。

一、政府隐性债务工作开展情况

对照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一系列工作部署,我区以通过财政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平台”填报的截至2018年8月底的政府隐性债务(以下简称截至2018年8月底的政府隐性债务)为基础,落实《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制定并下发了我区《2018年政府隐性债务当年化解工作方案》,明确部门职责、化解时限,将测算后的化解资金x万元于2018年12月份拨付到债务单位

二、政府隐性债务变动情况

我区截至2018年8月底政府隐性债务共337项,余额x万元,按《政府隐性债务化解方案》,2018年9月至12月末需化解x 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共化解政府隐性债务x万元(因3月份月报未完成汇总上报,根据各单位上报情况),总体完成化解目标,余额x万元。具体情况如下

(一)完成2018年度化解目标情况

共330项,应化解x万元,实际完成化解x万元,提前完成化解x万元,主要原因为发改局承担的双代工程完成化解x万元,提前化解x万元;住建局承担的经济开发区BT一标段、2015年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与化解的思路 田锦尘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副司长 二O一三年十一月 我围绕“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现状及防范、化解的思路”谈一些个人看法。主要谈以下三个观点: 一、从近几年国内外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高度关注,有很多的判断,有的认为有十几万亿,有的认为有 20 多万亿,还有的认为 30 多万亿的甚至更多。现在国际上也有一股唱衰中国的声音,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问题是其中重要的一个依据。对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客观面对,要看到我国政府债务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客观的原因。政府通过举债融资可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公共产品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熨平经济周期波动,提供了资金保障,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是在发展中形成的,问题的解决也应在发展中解决。分析判断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考虑我国有别于其他国家的一些特殊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以下方面:全局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总体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资金主要是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项目,大多具有直接或者间接的收益,能形成固定资产,有利于当地经济增长和财源的培育,与欧美国家主要用于福利支出有本质的不同。除了财政收入外,我国各级政府还有一定的固定资产、国有股权、可处置土地的使用权、在建工程等可变现的资产,可以根据需要变现以增强政府偿债能力。此外考虑我国经济处于稳定的增长阶段,地方政府通过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可以提高当地的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当地的商业环境,给地方经济和政府收入创造增长的空间,改善政府的偿债条件。这些都是判断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应该看到一个有利的条件。同时也应该看到如果对地方政府债务不进行规范的管理,其危害也非常大。正因为如此各级政府、特别是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2010年6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也即业界常说的19号文,有关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配套的文件,通过这些举措,清理融资平台公司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保留的融资平台公司正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运行,与政府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自主经营的能力大幅增强。据不完全的统计,2012年末在发行过企业债券、中期票据和短期融资券的807家城投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分别比2010年年均增长19.9%和22.4%,平均资产负债率由2010年的58.5%,降低到 2012年56.4%。 在清理规范融资平台同时,通过发布地方政府债券,积极探索规范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2009年至2011年每年中央财政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2000亿元,2012年、2013年发行额分别增加到2500亿元和3500亿元。从2011年起国务院批准上海、浙江、广东、深圳四省市试点实行发债,2013年发债试点地区扩展到山东和江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五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浴火重生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经济断崖式下滑的严重困难局面,我们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特别是2014年9月,党中央对省委领导班子进行改组式的重大调整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改革创新、攻坚克难,实现政治生态由“乱”转“治”,发展由“疲”转“兴”,同全国人民一道迈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效。认真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退出煤炭产能4590万吨,率先实施煤炭减量化生产。 ——转型综改开创新局面。打出转型综改“组合拳”。稳步推进开发区整合改制扩区调规,成立转型综改示范区,批准新设15个省级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率先实施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开展“1+9”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考核评价办法。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全面完成。 ——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碳纤维、笔尖钢、高铁轮轴钢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施“五个一批”。实施“十大创新行动”,大力开展“双创”活动。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14个配套文件。 ——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实施“东融南承西联北拓”战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主动融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圈。实施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工程。开展山西品牌中华行、丝路行活动。启动山西自由贸易试验区申报。成功开通中欧、中亚班列。太原武宿机场进入全国繁忙机场行列。 ——“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果。五年出台50项强农富农惠农政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0亿公斤左右。实施特色现代农业增效工程。以省级战略推动农谷建设。累计退出4800个贫困村,275万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3.6%下降到3.9%,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967元增加到7330元。脱贫攻坚首战首胜、再战再胜。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全省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2个百分点。城乡人居环境改善四大工程顺利实施。推动“五规合一”。狠抓“铁、公、机”“岸、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同、运城、五台山航空口岸开放和中鼎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增长67.2%,4G电话用户占移动电话用户比重达到61.5%。 ——文化建设实现新发展。持续推进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编纂出版《山西文华》。一批优秀成果获“文华大奖”等国家级奖项。实施重大文化传承工程。竞技体育蓬勃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高。各级财政累计投入1.38万亿元用于民生福祉。深化教育改革,实施高等教育“1331工程”和“双一流”建设,新增6所本科院校,实现设区市本科层次教育和高等职业学校全覆盖。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6%、8.8%。全面加强就业工作,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成为全国典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省政府每年办好一批重点民生实事。 ——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完成国家下达的“大气十条”目标任务。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五水同治”。以汾河谷地为中心的地下水位连续10年回升。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累计下降19%。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严格落实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共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133件、政协提案4020件。省市县三级行政机构权力清单、

工作方案:X区关于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攻坚战的工作方案

X区关于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攻坚战的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的决策部署,有效防控政府性债务风险,按照预算法、《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X 政〔201X 〕31号)、《X 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我区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工作总体目标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战略决策部署,严格执行预算法和担保法,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担保,加强政府性债务监测预警,稳妥处置隐性债务存量,有效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审计认定的隐性债务全面化解,不发生区域性债务风险事件。 分年目标:2018年,全面摸清我区政府性债务及融资平台债务情况,锁定存量债务,按照“有多少财力办多大事”的原则加强项目审核,各债务主体单位制定债务分类化解方案,融资平台公司制定市场化转型发展意见。2019年,加强对债务主体单位和融资平台公司的指导,加快土地资产处置变现,举债建设形成的资产变现后优先用于偿还债务,全区政府性债务规模得到有效控制。2020年以后,区级政府性债务规模控制在限额以内,政府性债务风险水平控制在风险预警线以内,基本化解隐性债务风险。 二、主要任务 (一)全面清理排查政府性债务

1、全面清理排查存量债务。组织债务相关单位开展存量债务自查自纠,做到“五核五清”:核实债务主体,分清偿债责任;核实债务项目,厘清债务与建设项目、项目资本金、打包土地的对应关系;核实打包土地情况,摸清可偿债资产底数;核实债务期限,查清举债时间和债务期限;核实债务偿还情况,结清已偿还债务项目。 2、全面开展专项审计。由区审计局组织开展专项审计,在市审计局专项审计的基础上,进一步核实我区政府性债务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以及债务资金的使用效益,全面反映政府性债务现状,审计结果及时向区人民政府报告。 3、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预警监测。按季度定期统计全区政府性债务变动情况,动态监测全区债务风险。 (二)规范地方政府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 1、制定出台全区政府性债务风险管控和化解措施意见。对债务规模严格实行限额管理。及时足额缴付2018年当期地方政府债券应还本息,确保兑付率100%。 2、加强政府债务预算管理。严格落实政府债务预算管理要求,将一般债务、专项债务收支分别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管理,将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中的财政补贴等支出按照性质纳入相应政府预算管理,政府债务预算全面反映债务“借、用、还”整体情况。 3、落实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求。建立健全“举债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政府性债务资金绩效管理机制,推进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项目绩效管理,加强债务资金使用和对应项目实施情况监控,提高债务资金使用效益。 4、强化人大预算监督。每年向同级人大常委会汇报本级政府政府性债务管

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可编辑版】

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 政府性债务化解方案 为有效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问题,确保基本药物制度顺利实施,促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立新的运行机制和持续健康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关于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意见的通知》文件精神,按照《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省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施方案的通知》和《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x市清理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债务基本情况。201x年8月,县财政、发改、卫生、审计、监察等相关部门对全县1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1X年12月31日之前,201x年1月1日至201x年7月5日期间发生的债务开展自查核实工作,后经审计局审计认定,涉及债务30项,债权人14人,截止20xx 年12月31日债务总额为324 3.28万元。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201x年1月至201x年7月5日各单位已筹集资金偿还250.68万元,截止201X年7月5日债务余额为299 6万元。按照债务用途分类: 一是卫生院的业务用房举债293 4.11万元,占债务总额的9 8.04%;二是附属设施建设举债5

8.49万元,占债务总额的 1.96%。 化债范围。截至201x年10月清理核实时,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产生的债务余额,主要包括医疗业务用房、附属设施建设产生的长期债务,不包括医务人员生活用房直接相关的债务以及调购药品产生的债务。 化债目标任务。于201x年底前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并建立防止发生新债的稳定机制。 二、基本原则 先剥离后化解。在已经核实锁定债务的基础上,将所有债务从基层卫生院剥离到县化债办,由县化债办与债务单位签定剥离协议,将审核认定的基层医疗机构的债务统一剥离到县人民政府管理,并建立债务台帐和资料数据库。然后对债务明确责任,区分轻重缓急,明确偿债顺序,科学制定偿债计划。 还旧债不借新债。为了保证偿债资金安全可靠,县财政用于化解基层医疗机构的资金做到单列预算,在支出预算中单设科目、单独反映,不抵顶预算安排给卫生部门的正常支出指标数,确保还了旧债,不添新债。 三、化债时间计划、资金来源及管理办法 化债时间计划。于201x年底前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长期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资金来源。一是上级财政补助的化债资金;二是县财政通过调整支出结构筹集的化债资金;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自筹资金。 资金管理办法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及化解对策

第13卷第2期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Vo l 13No 22011年4月Journal o f Shang hai U niversity o f Finance and Econom ics Apr 2011 中图分类号:F810 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0150(2011)02 0077 07 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及化解对策 李永刚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上海201620)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的基本情况和债务结构问题,对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分级次和分地区负担情况进行了研究。文章在分析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原因后,提出了化解地方债务的对策。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对策 收稿日期:2011 01 06 作者简介:李永刚(1978-),男,河北邯郸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政与税务学院讲师,财政学博士。 一、地方政府债务基本情况 我国 预算法 和 担保法 对地方政府举债进行了严格限制。 预算法 规定,地方各级政府预算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原则编制,不列赤字,除法律和国务院文件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 担保法 规定,除了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者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之外,对向国内债权人举借的债务,国家行政机关不能提供担保。但是,多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仍以各种名义举借了大量债务,地方政府债务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已经威胁到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表1 政府负债风险矩阵 政府债务直接负债 或有负债 显性负债 1 国外和国内主权借款 2 预算法律规定的支出 3 受长期法律约束的预算支出 1 政府对非主权借款和地方政府、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实体(如开发银行)债务的担保 2 对不同类型贷款的保护性政府担保 3 对贸易与汇率、国外主权政府借款、私人投资的政府担保 4 有关存款、私营养老金基金最低收益、农作物、水灾、战争风险的政府保险体系隐性负债 1 法律未做规定的未来公共养老金2 法律未做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 3 法律未做规定的未来医疗保健筹资 4 公共投资项目的未来经常性费用 1 对私营化实体负债的清理 2 银行倒闭 3 非担保养老金基金、就业基金投资失败 4 私人资本流向改变而采取的紧急救援行动5 环境灾害后果的清理、救灾、军事筹资等 资料来源:H ana 、马骏主编: 财政风险管理:新理念与国际经验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省、市、县、乡镇四级政府的负债。地方政府债务主体包括各级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所属职能部门、某些公益性单位,甚至包括一些具有政府背景的企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调研报告.doc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的调研报告 按照要求围绕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这一课题,通过对我县**、教科局和乡镇等单位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和硕县债务基本情况 截止2019年9月,我县债务余额为**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债务为**万元,隐性债务**万元。 从债务构成看,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存量债务主是2014年前经审计清理甄别认定的债务,主要集中在**。 或有债务为政府担保债务主要是**,每年由债务单位自行偿还债务本息。政府债券主要是自2015年以来通过置换、新增债券解决存量政府债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等重点民生项目支出。 隐性债务主要以融资平台公司棚户区改造、**产业形成的工程欠款。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强化领导,着力夯实管理基础 新预算法实施以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要求,成立由县委书记为组长的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领导小组、政府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债务应急领导小组),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

案,有效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债务风险的底线和红线。(二)限额管理,着力硬化预算约束 截止2019年,上级批准我县债务限额为**亿元,我县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债务未突破批准的限额,为争取新增债券额度创造有利的条件,严格按要求将新增债务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三)多措并举,着力拓宽偿债渠道 根据各债务单位制定的债务化解方案,通过控制项目规模、压缩公用经费、处置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方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提高政府偿债能力,按时履行偿债义务。 (四)动态监测,着力排查风险隐患 对各单位政府性债务风险进行动态监测,分别纳入地方性债务管理系统、财政监测平台进行动态管理,及时了解各单位债务情况。根据各单位债务情况,分析风险原因,切实降低债务风险。加强对债券资金使用的监管,开展新增债券资金使用情况自查、核查工作。开展新增债券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进一步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切实提高债券资金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偿债务任务重,财政压力大 从债务项目分析,我县政府性债务主要用于**等民生项目,从债务用途分析,基本为公益性项目,各债务单位无经营收入,部分债务主要由财政资金偿还,偿债压力巨大。 (二)或有债务存在一定代偿风险,监管难度困难 地方政府债务系统内存量债务、或有债务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或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概要

审计研究简报 第6期 (总第201期) 审计署审计科研所 2010年9月14日 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几点建议 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地方政府不得举债、预算不列赤字。而现实情况是地方政府规避法规约束,多头举借债务,尤其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举债融资规模膨胀迅速,资金运用效率不高,偿债风险日益加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融资的现实需求,也有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资金紧张等体制性因素,还有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导向偏差引发的地方官员非理性投资冲动,以及统筹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监督等管理因素。对于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情况及债务风险,各级审计机关要予以高度的关注,客观分析和看待其形成的原因,准确把握问题的核心,从如何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角度,研究和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建议。 一、分类施治,疏堵结合,完善风险管理,建立控制体系 (一)清查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风险。 根据先清理后规范的要求,应该把妥善处理地方政府的存量债务,作为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 1.摸清债务总量,分清类别结构。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当务之急是全面摸清各地债务规模底数,并在与各地财力比较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债务总体风险大小;同时分清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掌握各种类型债务的特点及成因,以确认偿债风险,划分层次、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相应化解措施。 2.区分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 对政府部门、机构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债务,以及由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融资平台公司因提供公共服务产生且无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承担直接偿债责任;对各类融资平台公司因基础设施、公益性项目建设而产生,且有偿债资金来源的债务,地方政府应督促其按计划、合同的要求严格履行还款义务,尽量避免其向政府直接债务转化;对与公共服务无关的市场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本着“谁举债,谁偿还”的原则,由举债主体自行偿还,政府不承担兜底责任。3.保障还款来源,全力化解风险。 在分清举债主体、落实偿还责任的基础上,要及时制定偿还计划,科学筹措偿债资金,按时履行偿债义务。其中:

解决隐性债务问题

解决隐性债务问题,深化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一、中国基本养老保险隐性债务的产生、规模和严重性 (一)隐性债务产生的历史背景 中国养老保险始建于50年代初期,由国家与企业按现收现付模式筹资。这一模式在人口年龄结构处于年轻、成年型时期还是适应的。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赡养率不断提高,以支定收统筹缴费率日渐上升,国家和企业负担沉重。据预测资料,到200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突破10%,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30年达最高峰为22.06%,退休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例将为47.39%。养老保险若沿用现收现付制,到退休高峰期,养老金筹资将达工资总额的40%以上,届时企业将不堪重负,会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影响社会安定。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些部门和地方开始改革现收现付养老保险制度,深圳、上海等地探索了统帐结合的筹资模式。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改革方向。199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由各地进行统帐结合试点。1997年国务院颁发《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在总结各地试点经验基础上统一了缴费率、个人帐户规模和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对于新制度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其养老金由两块组成,一块是个人帐户养老金,筹资按职工本人工资的11%缴费(其中企业3%,个人8%)长期积累,退休后,每月按总积累额÷120计发;另一块是基础养老金,相当于统筹地区职工平均工资的20%,筹资仍沿用现收现付模式,由企业按工资总额的5%缴纳。新制度实施前已退休的人员(简称"老人")实行老人老办法继续发养老金。新制度实施前参加工作的在职职工(简称"中人"),除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外,另加一块工龄系数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 给"老人"发养老金和给"中人"发过渡性养老金是原现收现付制度的延续,但在新制度中已没有相应的筹资途径,构成隐性债务,也就是转制成本。按理论和国际经验来说,转制成本由政府财政承担,有利于新制度一步到位,并可降低国有企业缴费率。但在设计改革方案时,中国采取了长期加大企业统筹费率的办法,期望逐步消化隐性债务,从而使企业面临既要为新制度下的在职职工积累养老金,又要为老制度下"老人"、"中人"没有建立个人帐户的"欠帐"提供基金,形成了严重的双重负担。据预测,如果企业完全承担这种双重负担,缴费率从2000年到2030年将持续高达35%左右,显然不堪重负。为了适当减轻企业的双重负担,我们规定企业平均维持20%的统筹费率,统筹基金不够支付时,可以利用统筹基金和积累基金的混合管理,向个人帐户基金透支,个人帐户作为"空帐"运作。 近年来,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效益低下,统筹保险费收缴率下降,大部分省、自治区出现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有的地方企业缴费率已高达25%,总缴费率到了30%,养老保险基金仍收不抵支,这就把隐性债务造成的养老金缺口问题加快暴露出来了。事实说明,依靠企业长期负担高费率来消化隐性债务难以为继,既不利于搞活国有企业,又不利于扩大养老保险的覆盖面,更严重的问题是潜伏着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危机风险。 (二)隐性债务的结构和规模 从结构上看,政府应负担的隐性债务可分为"老人"、"中人"两块。因为中国采取了部分积累的制度,因此对"老人"的债务是他们渡过余生所需养老金的总额减去其中的现收现付部分(相当于20%社会平均工资的份额);对"中人"的债务相当于他们在旧制度的工作年限中,假设按新制度的设计应当积累的个人帐户数额。 精算结果表明,养老保险基金的增值问题极为重要。如果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能

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解决措施

一、我国地方债的现状 (一)背景。早在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中央政府发行公债时有些省份就曾经发行过少量地方债。但1994年实行分税制,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政府不得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于是一些政府尝试以投融资平台模式绕过不能发债的政策限制,即政府通过划拨土地、股权、国债等资产,迅速包装出一个资产和现金流均可达到融资标准的公司,再辅之以财政补贴作为还款的承诺,以达到获得来自各种渠道资金的目的,即所谓隐性负债。 (二)现状。以浙江为例:2010年9月29日,浙江省报告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情况。成为首个公开披露地方政府债务情况的省份。据报告显示:市县中,负债率、债务率、偿债率等三个指标均超过省定警戒线的市县有29个。两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一个指标超过警戒线的市县有6个,负债情况不容乐观。 其实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早已不是什么秘密了,各地方政府多少都逃不了背负“隐型”债务。尤其是为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政府4万亿投资刺激规划的出台,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的出资。为解决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央政府多次强调要加快投融资体制的改革以解决当前困难。2009年3月,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监会联合明确提出“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拓宽中央政府投资项目的配套资金融资渠道。”在此背景下,各级地方政府依托投平台,大量负债。 有关调研结果显示,2009年末地方政府负债已上升至5.26万亿元,平均资产负债率约60%,约相当于GDP的16.5%、中央财政收入的80.2%、地方财政收入的174.6%。中国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则认为,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为8万亿。花旗的经济学家则认为,到2011年底,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 二、原因 导致地方政府债务负担的原因有很多,有历史原因,有制度原因,但都归于地方财权事权不匹配。 (一)地方事权不断扩大。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期,大量工业投资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刻不容缓。尤其是近年来各地跌路的投入加大。其次,GDP作为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官员升迁的必要条件是要有业绩,要有业绩就要搞建设,要搞建设就要有财力支撑。于是,为了加大投资规模,地方政府除政府性财政资金,银行贷款外,招商引还通过举债的形式,因此,地方债务日渐沉重。再次,各种主题政策如降低能耗、促进产业升级、举办国际大型活动、援助落后地区和应对自然灾害等也会增加地方事权。 (二)地方财权相对缩小。1994年分税制改革,原则上要求事权财权相匹配。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客观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财力,削弱了地方政府的财力。 大部分年份,中央财政收入占整个财政收入的70%左右,地方政府的收入仅占30%左右,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地方政府自然就想到借债了。 三、解决措施 (一)完善预算法,授予地方发债权。如果地方政府能够明正言顺的发行地方公债,就不会出现地方融资平台隐性债务而只有显性债务了。不言而喻显性比隐性债务容易监管,风险预警也会比较强。当然,发放地方债的合法要伴随一些约束制度的建立健全。地方债在欧美及日本已经相当成熟,我们可以借鉴一些经验进行改革。 (二)我国政府应当坚持并贯彻分税制。真正做到“一级政权、一级事权、一级财权、一级税基、一级预算、一级产权、一级举债权”,使得各级政府财权事权相匹配,尤其是加大地方财权,使其有能力完成相应的责任。十二五期间房产税和资源税的改革应该会为地方财政带来不小的收入。 (三)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现存的评价制度引起的短视行为使得地方债务不断膨胀。政府要建立评价制度,债务到领导而非债务到一届政府。要完善干部责任追究制度。 (四)引进民间资本。十二五规划特别突出民生的重要地位,因此加大基础建设是今后政府工作的重点,然而这又为地方政府增加了沉重的事权。如果财权不能及时有效地跟进,单靠政府财政支出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加的基础设施投资需要,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民间资金,如诞生应用于西方的公私合作关系PPP模式,建设-经营-转让BOT模式等。 参考文献 [1]贾康.天量隐性地方债如何走向阳光[J].中国报道,2010,(07) [2]戴毅.地方债制度化变革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10,(09) [3]刘晓凤.美日法地方债制度的变迁及启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0,03 [4]专题报道.浙江地方债务预警[J].新理财2010(11). 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解决措施 刘娟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成都610074) 摘要:当前,在我国扩大内需和重民生的财政政策下地方债务面临总体规模较大,利用率不高,部分地方政府偿债有很大的偿债压力等问题。我国的地方债务既包括显性的地方公债,如国务院批准代发的,也包括隐性债,即通过投融资平台形成的债务。本文就我国地方债务的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地方债务;地方债财权;事权 刘娟:我国地方债务问题及解决措施 82 --

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的十条建议

化解政府存量债务的十条建议 近期,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专家库双库专家、中国城投网首席经济学家、中国现代集团董事长、江苏现代资产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现代研究院院长丁伯康博士,应邀在国家开发银行举行的规划业务专项培训会上,为到会的全体人员作了题为“平台公司转型的态势研判和路径分析”专题授课,受到普遍好评。在这次会上,丁伯康博士针对当前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的化解提出了十条建议。 他说,自2014年以来,国发43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2018年中发27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意见》和中办发46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责办法〉》等文件的出台,在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和债务风险防范方面,提出了严格监管和全面防范的要求,同时对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的责任追责和处罚力度,也是大大增强。 就全国而言,中国债市总量已达到76.02万亿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务高达22.27万亿元,整体债务上涨迅速,而全国地方债务中除已经上报,纳入政府债务置换范围的显性债务外,还存在大量尚未纳入统计范围的隐性债务。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之所以如此庞大,与土地财政财权与事权不对等、大量基础设施待建、地方融资平台政企不分以及变相的PPP融资等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地方政府性债务由于举债规模巨大,举债形式和主体多元化以及举债层级复杂等因素,导致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突出。更为严重的是地方政府除依赖土地收入偿债、开源节流和推动地方融资平台转型等手段解决债务问题外,还没有太多科学化的方法来解决债务问题。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围绕地方政府存量债务问题的解决 丁伯康博士提出了以下十条建议: 一是建立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防控机制。对地方政府(含平台公司)债务(含隐性债务)的规模、结构和形成原因,调查清楚,深入分析,分类处置。并依据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状况、财政可承受能力和资源可利用水平等因素,建立起一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动态管理和控制机制。 二是合理开发利用政府资源,平滑偿债高峰,减少集中偿还压力,规避政府债务风险。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开展实施方案

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工作开展实施方案 20XX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打好三大攻坚战之后,围绕着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X银行、各相关部门及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研究制定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行动方案,同时,精准有效处置重点领域风险,取得积极成效。 (一)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 一是宏观上管好货币总闸门。20XX年人民币贷款新增16.17万亿元,M2余额同比增长8.1%,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9.26万亿元,同比增长9.8%。 M2增速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二是推动企业降杠杆。定向降低17家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释放5000亿元资金用于支持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目前债转股签约金额已超2万亿元,落地金额超6000亿元。三是严控居民部门杠杆过快增长。督促商业银行合理管控个人住房贷款增长,20XX年个人住房贷款余额25.8万亿元,同比增长17.8%,增速同比下降4.4个百分点。四是配合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支持地方政府发行债券4.1万亿元,优化地方政府债务结构。总体看,各项政策措施成效逐步显现。 (二)改善金融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营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20XX年以来5次降准,累计置换MLF2.55万亿元,净释放1.45万亿元用于增加对民营、小微及创新型企业贷款。截至20XX年末,普惠型小微贷款余额9.36万亿元,同比增长21.79%;小微企业贷款平均利

率为6.16%,已连续5个月下降,累计下降0.39个百分点。二是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额度4000亿元,下调支小再贷款利率0.5个百分点。创设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工具、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适当扩大央行担保品范围。目前银行间债券市场已创设信用风险缓释凭证63.2亿元,支持49家民营企业成功发行313亿元债务融资工具。研究创设民营企业股权融资工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民营企业提供阶段性股权融资支持,将在报经批准后适时推出。相关措施发挥了引领市场预期、修复企业融资信心的作用,民营、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总体下行。 (三)平稳有序处置高风险机构 以风险已暴露、具有系统性影响的“安邦系”等重点机构风险处置为优先点,在依法依规前提下,既防范系统性风险,又防范道德风险。稳妥处置债券市场的重点企业违约风险,支持商业银行推出永续债,提高商业银行资本补充和风险抵御能力。 (四)大力整顿金融秩序 一是继续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网络借贷机构从5000家减少到1600家,国内173家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已全部无风险退出。二是切实防范支付机构违法违规风险。组建网联平台, 开展“断直连”和备付金集中交存工作。三是继续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活动,及时查处大案要案,稳步推进各类交易场所清理整顿工作。 (五)防范金融市场异常波动和外部冲击风险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95474763.html, 关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的一点思考 作者:肖凇元 来源:《消费导刊》2019年第12期 摘要:从201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除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举借的方式外,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举借债务”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券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的通知》(国办函[2016]88号)、《财政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财政部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对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进行了日趋严格的规范。地方政府债务在不断规范,政府的潜在的隐性债务风险仍在不断增大。 关键词: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思考 一、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定义及特征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是指地方政府在法定政府债务限额之外直接或承诺以财政资金偿还以及违法提供担保等方式举借的债务,依法不属于政府债务。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主要是债务规模较大,增长速度较快,举借形式多样,债务率的地域分布情况普遍是市县级大于省级。但是由于统计口径、方法没有统一标准,债务形式多样,难以摸清实际全国隐性债务的准确规模。总之,我国隐性债务的规模和年均增速都远高于政府性债务,蕴含着潜在的风险。 二、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形成的原因 事实上,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而这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地方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要大量的财政支出加以配套。在2018年国地税改革之前,我国一直使用的是1994年以来的分税制。分税制将导致的一个问题是地方政府的财权事权的不匹配,即地方政府大量的地方事务需要财政投入,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重从1994年的69.7%上升至2017年的85.3%,但是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的增长,却难以满足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增长。因此,地方政府较大的预算收支缺口使得举借债务成为了地方政府为满足地区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而采取的一种主要手段。同时,虽然近年来考核地方政府官员的标准更加多元化,比如将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成效纳入干部绩效考核等,但是历史上形成的“GDP为王”的观念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变过来,所以还存在着“新官不理旧账”、“吃子孙饭”的问题,导致了许多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建设投入,上马和财力不相匹配的项目就使得举债规模日益扩大。最后,由于地方政府会以财政收入作为还款担保,其收入比较稳定和可控,信用风险很低,所以银行等金融机构比较倾向于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使地方政府举债有了一定的空同。 三、政府对隐性债务的态度

地方政府债务及化解

地方政府债务及化解 一、政府负债是什么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发展已经经过两部门经济,在三部门经济模型到四部门经济模型变化,即从原来单一的生产消费模式,进化到生产、政府、消费,到目前的生产、政府、外部环境、消费的模式。政府在这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政府也通过其财政手段和货币手段影响这经济发展。根据经济学公式,政府可以通过内债和外债两种形式对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具体政府债务分为以下三类:一是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包括地方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政府融资平台公司和其他相关单位举借,确定由财政资金偿还的债务。二是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指因政府(含政府部门和机构)提供直接或间接担保,当债务人(包括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公用事业单位等)无法偿还债务时,政府负有连带偿债责任且需要用财政资金来偿还的债务。按照国际通用财务报告准则,这类债务一般只是在担保单位的资产负债表的附注中加以说明作为或有负债,而不将其作为本单位的负债来源。实践中,这类债务一般也不可能百分之百转化为坏账,不是都需要作为担保单位的地方政府来偿还的。三是政府其他相关债务,指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费补助事业单位和公用事业单位为公益性项目举借的债务。这类债务由非财政资金偿还,政府也未提供担保,在法律上政府是没有还债义务的。但由于它是债务主体为承担政府公益性项目而举借的债务,假如出现了

偿债困难,政府也可能要承担救助责任。 二、政府负债有那些原因 1.经济增长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然而,目前部分地区财力还不是很宽裕,有限的财政资金不足以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所需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迫使政府举债,从而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2009年,为了配合中央政府4 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地方政府出台的配套投资计划总规模已高达18 万亿元,近乎4 倍于中国的全年财政收入。地方政府利用大规模投资保持地 区的经济增长,进而稳定就业。 2.财政体制因素造成地方政府举债。按照事权划分规则,区域性公共产品由地方相应级次的政府提供。但由于事权划分不清,上级政府向上集中资金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仍一直要提供义务教育、本区域内基础设施、社会治安、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等多种地方公共产品,同时,还要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这就造成地方政府举债,以填补财政预算无偿投资和一般商业金融投资之间的空白。 3.现行的金融市场环境和银行制度为政府债务规模不断扩大创造条件。银行短期信贷安全性的要求,使银行偏好于政府项目或者政府担保的项目贷款。不良贷款已经成为中国银行业(主要是中资银行)的最大问题。而控制银行新增不良贷款的主要手段是控制贷款对象。根据一般的银行贷款安全性原则,银行向政府或由政府提供担保项目(包括公司)贷款的安全性显然远远高于一般的企业。在政府急需发展建设资金的情况下,通过银行信贷融资较为容易,致使政府债务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的现状及成因

中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的现状及成因 摘要:当欧洲债务危机开始向金融业蔓延、美国债务危机结构性矛盾难以破解的同时,由于我国为了控制经济下滑,拉动内需,各地方政府均出台了应付经济危机的经济刺激计划,导致我国即将迎来偿债的高峰期,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也逐渐开始引起社会的关注。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在局部已经显现,未来潜在的风险很大,如不积极防范和化解,向中央政府转嫁,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特点和成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 引言 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债务或负债的总称。从债权人的角度看,地方政府债务是地方政府历年积累起来尚未清偿的债。从广义上看,地方政府债务包括预算内公债和预算外公债。预算内公债是指直接显性债务,如欠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养老金等;预算外债务,指直接隐性负债或有的显性负债和或有的隐性负债,如地方政府以及其所属部门的各种担保等。 一、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现状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主要包括地方债券和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2004年地方政府债务不足2万亿元,但经过7年发展,2010年中国地方债务余额达10.7万亿元。在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严重冲击下,2008年底我国政府制定出台了十大措施和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实现保增长的目标。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投资计划,总资金规模高达18万亿,庞大的投资支出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将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为了突破资金瓶颈和法律障碍,各地政府建立了专业投融资公司、事业单位承担建设任务,利用这些单位法人承接银行或信托资金,成为地方政府主要融资平台。而这些政府为刺激经济发展加大投资的举措,使得地方政府债务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地方投融资平台数目急剧增多,在地方政府债务中占据主导地位,形成巨大的地方政府隐形债务。 而目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危机现状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描述: 1、地方债务规模大,投融资平台数量多。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急剧膨胀,到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政府共设立融资平台公司6576家,其中省级165家、市级1648家、县级4763家。融资平台公司政府性债务余额为49710.68亿元,其中,省级8826.67亿元、市级26845.75亿元、县级14038.26亿元,分别占17.76%、54%和28.24%。 2、地方政府多头融资,银行多头授信。近年来,地方政府对外国政府与国际金融机构借款余额下降,国内政策性银行贷款逐年增加。国内金融机构贷款日益成为地方政府债务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对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较大。地方政府还通过成立多个融资平台同时向银行借款,使得银行对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及担保状况难以把握。贷款管理也较为混乱,风险较难精确计算。 3、地方债多头管理,局面混乱。虽然财政部代发的地方债还未发放完毕,但在实际操作运行中,已经出现了多部门管理的现象。发改委规划债务所要投向的项目,财政厅、发改委、银监会和人民银行审核举债目的及贷款,发改委和国资委共同负责债务的运行管理,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摘要: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第0174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案由:关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和防范风险的提案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财政部办理 提案人:九三学社中央 主题词:财政,管理 提案形式:党派提案 内容: 从近几年的全国审计结果看,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10.72万亿元,其中,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6.71万亿元,占62.59%;政府负有担保责任的或有债务2.34万亿元,占21.83%;政府可能承担一定救助责任的其他相关债务1.70万亿元,占15.86%。总体看,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负担尚未超出其偿债能力;地方政府性债务资金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审计中我们发现,部分地区的债务偿还存在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偿债能力不足、逾期债务等问题。因此,加强政府债务管理,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势在必行。 一、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缺乏规范。由于地方政府无举债权,其举债融资行为缺乏规范,各地举债融资渠道和方式不一,且多头举债、举债程序不透明。如某县2007年以企业名义向社会集资8.63亿元。 2.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债务监管不到位。除地方政府债券和各种财政转贷外,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收支未纳入预算管理和监督,相关管理制度也不健全。 3.部分地区和行业偿债能力弱,存在风险隐患。个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担较重,部分地方的债务偿还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较大,部分地区高速公路、普通高校和医院债务规模大、偿债压力较大。据报道:到2009年5月末,全国共有8221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其中县级平台高达4907家。而从地方平台公司贷款债务与地方政府财力对比看,债务率为97.8%,部分融资平台公司贷款债务率超过200%、资产负债率超过80%。 4.部分政府债务资金未及时安排使用,部分单位违规取得和使用政府债务资金。乡镇一级政府债务还没有反映出来。 5.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数量多,管理不规范。融资平台公司债务规模大,部分融资平台公司管理不规范、盈利能力较弱。根据审计署审计结果,有7个省级、40个市级和107个县级政府及所属部门,违规为融资平台公司等单位举借债务提供担保464.75亿元。地方融资平台所负债务占到了市、县二级地方政府债务的70%以上。 二、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分析 1.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量资金需求与地方政府有限财力之间的矛盾是债务问题形成的直接原因。近几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战略要求和战略举措,进行了扩内需等决策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