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老照片

保定老照片
保定老照片

保定老照片

保定在殷商时期为北燕之地,西周至战国为燕赵之地。秦始皇统一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改河北中北部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中,则保定别称为上谷。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于清苑县置保塞军。太平兴国六年(981年),保塞军升为保州,清苑县更名保塞县。宋淳化三年(992年),李继宣知保州,筑城关,浚外濠,葺营舍,疏一亩泉河,造船运粮,保州始成都市。蒙古太祖二十二年(1227年),任行军千户、保州等处都元帅张柔主持重建保州城池,重新划市井,定民居,建衙署,筑寺庙,造园林,修筑土城墙,疏浚护城河,引一亩泉河水入城,既起到防御作用又改善城中水质,并利用水能在城外建水力石磨,奠定了保定城的基础。新建的保州城为京师门户,为燕南一大都会。元太宗十一年(1239年),以保州为顺天路治所,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顺天路为保定路,“保定”之名自此始,寓“保卫大都,安定天下”之意。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保定路为保定府。明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决定将国都迁北平(迁都后改称北京),并将北平行都司更名为大宁都司,迁驻保定,负责京畿附近的护卫与安全。隆庆年间(1567~1572年),张烈文等三任知府将土城逐步改建成砖城,加固并增筑城楼,从战略防御出发,根据当时条件和地

利,确定城池形制,城周基本呈方形,唯西城南部向外呈弧形凸出500米,整个城池形似足靴,故有“靴城”之称。清沿旧制,仍设保定府。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隶巡抚驻

保定,保定为直隶省省会。

保定府河府河,《水经注》称沈水,又名清苑河,明代,改名保定府后称府河。府河上游有一亩泉河、候河、白草沟等支流。一亩泉河为主流,与众多支流汇合后称府河。府河在灵雨寺东分出一支护城河。主流向东有黄花沟、金线河汇入。与唐河汇合后入藻杂淀。府河码头曾是保定城水路交通的

枢纽。北宋淳化三年(992),保州知州李继宣造船百艘,运送军需民用物资。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建南关府河码头火车站,运送修建京汉铁路用的物资,从天津港用木船运到府河码头,再装火车运往工地。码头上舳舻相接,樯帆如林。20世纪30年代始有汽轮通津,保定地区及察南、雁北地区的

土特产,由此运往天津,高阳、清苑、蠡县的土布,由此运往西北、东北及河南、江苏、蒙古等地区。津、沪、青岛及国外生产的工业品从津运至保定,再销往土特产品生产地区,府河码头成为土特产品和工业产品的转运站与集散地。

保定原为上谷,是古郡名。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把河北中北部改为上谷郡,保定位于其

中,后来保定成了河北的都会,人们就把保定称为上谷。上谷八景,就是保定八景。

上谷八景之市阁凌霄-大慈阁据《保定府志》载,宋淳右十年(1250年)大慈阁为蒙古河北东西路都元帅张

柔所建,与鸿福寺、崇严院、奉祗院、永宁寺(市二中址)为保州城内五大名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慈

阁以'市阁凌霄'之美誉位居'保定八景'之首,成为古城保定的象征。上谷八景之奎楼应宿-穿行楼残墙今尚在古楼已无存奎楼据相关记载:'古代保定有两座奎楼,一是建于明代万历年,位于南门以东古城墙顶部,为双重檐八角楼;另一座建于清代初年,位于大慈阁以南,筑室六丈结楼于颠,下做四洞,人可往来,俗称穿心楼,后称穿行楼,今仍有穿行楼街地名。奎楼又称奎星阁、文昌阁,是古城

悠久文化象征建筑。奎楼应宿,形容奎楼之高似可与天空二十八星宿中之奎星相呼应。

上谷八景之横翠朝晖-横翠楼朝晖寻遍地何

处是楼台据考证,横翠楼(后称从胜楼,亦称鼓楼),始建于蒙古宪宗四年(1254),所处位置在总督府以东,钟楼以西,横跨南大街,坐北朝南,高约8米,有东西长18米、

南北宽12.5米的砖砌矩形楼基,下有一条宽约5米的穿行

门洞,门洞上建两层楼,楼内悬鼓,亦称鼓楼。楼前左右各有一牌坊,左为金台俊彦,右为昭代耆英。朝阳东起,重楼

浸染,祥云笼罩,气度巍峨。20世纪50年代初期,裕华路扩建时拆除。

上谷八景之莲漪夏艳-莲花池古莲花池初建于700多年前,为张柔所建,原名'雪香园')。元代之后,保定遭遇地震,该园被毁。直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张烈出官费加以修复,此园才得以重见天日。雍正十一年(1733)直隶总督李卫奉旨在莲池开办书院,增置宾馆,后将宾馆扩建为行宫。清代,莲池曾经过三次大规模的整建和重修,园内假山叠,古木森森,奇花争艳,山、水、楼、台、亭、榭参差错落,形成了著名的莲池十二景,博得了'几疑城市若蓬莱'的盛誉。自从扩建为行宫以后,乾隆、嘉庆、光绪三朝帝后均曾来此驻跸巡幸。光绪三十二年(1906 年)直隶布政使增温维修后,将莲花池辟为'莲花公园'。民国十年直隶省长曹锐、巡使曹锟集资重修,并请大总统徐世昌书写了'古莲花池'四字匾额。园中以临漪亭即水中亭为中心,由君子长生馆、观澜亭、濯锦亭、寒绿亭、藻咏亭、响琴榭等组成十二景,它们皆环池而设,疏密得当,错落有致。

上谷八景之东皋春雨几度春风几度雨百花

散尽暗香来清代陈正有诗赞东皋云:'细雨东郊润落花,田夫携手话桑麻。高原已足春三泽,鸡水新添两岸沙。嫩草如烟滋灌溉,长虹弄色隐云霞。载歌喜雨因谁赐,笑指飞凫入酒家。'由此可见,所谓东皋春雨不过是描述古城东关之外自然

天成的田园景色。据记载,古时保定城有四门四关:北关是京师孔道,街长三里;西关是江南通途,街长二里;南关是漕运码头,街长一里;唯独东关,地势低洼,村落稀疏,一望田野无际,小桥流水人家。晋代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归去来辞》中有脍炙人口的名句:'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上古八景之一的'东皋春雨'便由此而来。东皋春雨的具体景点,就在如今东风公园里石桥东边往北的土坡上,传说它是北宋时期的烽火台遗址,解放后,改建成东风公园。

上谷八景之西刹秋涛小桥流水似江南在'保定八景'之中,有两处景致都是与府河相关的。保定是座北方的水城,当夏秋之交,荷菱如绣,水禽容与,飞鸣下上,若与游人共乐而不能去。舟行其中,投网可以得鱼。古时的府河上游叫一亩泉河,也叫鸡距河。泉水汇集,日夜流淌。西刹秋涛,描绘的是保定古城西,灵雨寺和寺前涛涛河水的秋日胜景,自西北源源而来的鸡距河,在保定城西的吴家湾分流,一支向东南急转直下,一支向东北曲流而去。沿河北岸,高大的牌楼后面一座巍然而立的古刹,便是灵雨寺,又称灵隐寺、月潭院,因各方僧人往来在此下榻,又称十方院。

上谷八景之鸡水环清汲水耳闻鸟飞鸣欲问满城清几许府河成就了古城保定昔日的辉煌。一亩泉水入城后,流到灵雨寺(今八中) 附近,又一分为二。一股经大闸

南流入府河,水声轰鸣,便是'西刹秋涛'。一股向东北绕城一周,在今南关天水桥北侧汇入府河,再流入城中。河水清澈见底,游鱼历历,就是'鸡水环清'。明代建文年,改保定之土城为砖城时,修筑护城河,引鸡距泉(一亩泉)水环绕古城。清澈河水与雄伟之保定古城构成鸡水环清胜景。一亩泉也因玫瑰芙蕖,香闻十里,飞鸟游鱼,各自鸣跃的动人景致,博得'小江南'的美名。

八郎峰耸秀地处太行余脉的的保定古城,自古有群山西峙之说,站在保定古城放眼西眺,有绵延不断的山群。有陵山,抱阳山、郎山等。在那群山中,高耸入云,山色秀丽的就是郎山,其峰尖锐如削,皎然玉立,山状如狼牙,又称狼牙山。早在两千年前的战国时期,'郎峰耸秀'就是当时燕国十景之一。

保定府署元代为保定路署,在西大街,元末毁于兵火。明初于张柔故宅废墟新建衙署,永乐元年(1403)大宁都司迁保,府署被占,乃于大宁都司东原崇严寺废址建新署。民国2年(1913)废保定府建制,原驻旧县街之清苑县署迁此。1939年,日伪省公署由津迁保,于此建省会警察局,伪县公署迁今市府前街。1 948年11月保定解放后,改为保定市公安局。20世纪60年代末,市公安局迁东风路地道桥西,市财贸办公室、商业局迁此。商业局迁五

四路后,该址归保定商场。

清河道署清河道署建于清道光年间(始建年代不详),建筑面积1840平方米。清河道为分巡道,始设于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管理保定、正定二府及易州、赵州、深州、冀州、定州五直隶州。并监管直隶境内的苑家口(今霸州城东南十八里)以西、北京以南诸河。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保定府地面有拒马河、大清河、唐河、一亩泉河、府河等9条河流,是历史上有名的九河汇聚之地。清王朝初建,保定府遭遇连年大雨,'九河泛滥'、'大水决堤'。作为京南重镇、畿辅要地,保定的水利建设直接影响到皇城的安宁,对皇权统治也易构成威胁。雍正三年(1725年),'霖雨月余,河水泛滥,东西南北四堤冲决如平地矣'。雍正皇帝再派其弟怡亲王允祥和大学士朱轼'查勘直隶水利'。次年二月,遂大力进行水利整修。怡亲王为加强华北地区治水管理,建议'将大名道改名清河道,移驻保定府',主要官吏为道员,正四品,是省与府州之间主管河务的地方长官。保定周边二十余处州县旧有管理河务的大小官员统统归其调遣,后经'吏部议准',辖保定、正定、河间三府,易、冀、赵、深、定五直隶州,仍管河务。保定府清河道由此诞生。

直隶总督署又称直隶总督部院,是中国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原建筑始建于元,明初为保定府衙,明永乐年间改做大宁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参将署。

1730年(清雍正八年)经过大规模的扩建后正式建立总督署,历经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帝,可谓是清王朝历史的缩影,曾驻此署的直隶总督共59人66任,如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方观承等,直到1909年清朝末代皇帝逊位才废止。民国年间是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曾是日伪和国民党河北省政府所在地,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河北省人民政府也曾驻此。

直隶审判厅位于保定市北市区法院西街东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工建设,至宣统二年(1910年)投入使用。1935年,河北省高等法院驻此,曾审理过刘青山、张子善案。至今保存完好。

光园光园位于保定市区裕

华路中段,是一座中西合璧、造型与设计匠心独运、保卫设施严密、巧设机关暗道、可满足特殊需要的特殊建筑,又是一处花木掩映、富有情趣的园林式建筑。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直隶巡抚由正定迁到保定后,巡道司狱署驻此。雍正二年(1724年)又改为按察使司狱署。1916年,曹锟任直隶督军时,在光园大兴土木,进行大规模改建、装饰,成为曹锟的公馆。因曹锟非常敬慕抗倭名将戚继光,故将此处改为光园。原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现在仅存主体建筑。

淮军公所地处保定古城区西南隅的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于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年-1891年)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的'淮军昭忠祠'及'公所'(淮军办公驻地)合一的建筑群,占地40余亩。此祠是继苏州、无锡、武汉之后为祭奠在战斗中阵亡的淮军将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座。李鸿章死后改为李鸿章祠堂。淮军公所规模宏大,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分7个区域。一是正门以内的前院,为办公和迎送客人之所。二是戏楼和公祭区,位于前院的后部。三是生活住宅区,有三个院落,位于戏楼的后部。四是神厨库,即伙房,位于前院的东侧。五是死亡将士纪念区,两个院落,位于前院的西侧,两个院落东西廊的墙壁上,刻满阵亡'将士'的生平。六是荷花塘,即花园区,位于该所的西南部。七是停放车马的马厩区,位于该所的西北区。淮军公所历经一百多年,已经破败不堪,现正在修复。

保定八大会馆保定会馆的建立源于北京,北京会馆的建立始自明朝。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朱棣迁都北京,以北京为京师,全国性科举考试机构也随之北迁。各省在京建起的会馆,直接影响到保定,作为“翅卫京师”的畿府首善重镇,

是南方诸省进京必由之地,于是京南几省在保定的同乡为解决其同乡子弟赴京赶考或商贾赴京途中住宿之便,陆续建立起了会馆。保定在清朝为直隶省会,到清末,外地来保经营的商贾日渐增多,很快形成以地域划分的行帮,这时成立的会馆为纯商管性质。

中州会馆八大会馆中历时最久的当属南大

街西侧的中州会馆(亦称河南会馆),建于清康熙年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有房110间,义地28亩,会馆在南大街和菊胡同分别开门。菊胡同内坐南朝北,大门楼上题刻“松蒿里”,进门一长胡同,胡同口东侧是一小院,西侧是一列南北向三进大院,上房的客厅平廊宽伸,进深约十米、这三进院北侧均有门通松蒿里。安徽会馆会馆中规模最大的是地处半亩园的安徽会馆(亦称两江会馆),建于光绪二年(1876年),此时正是淮系首脑李鸿章督直之时,在保定建成规模宏大的会馆与他有直接关系。会馆有房产65处、250间,义地309亩;会馆坐北面南,徽式三开间黑漆大门雄踞在条石砌起的高台上,正对门是一套四进正院。正院西部是坐北朝南的戏楼和它对面的“文昌阁”。再西散落着大小不等的七组院落山东会馆(亦称山左会馆),山东会馆在延寿寺街,建于乾隆年间,有房50间,义地50亩。会馆坐西面东,临街五级台阶上建起两扇红漆大门楼,门内是一套东西向三进院,院北侧有一

独院,独院东面、北面是宽阔的空院,空院东北角开门仍到延寿寺街。浙江会馆八大会馆中,建筑最讲究的是地处市府前街的浙绍会所(亦称浙江会馆),建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有房136间,另在西郊购有义地、会馆建筑形制精致,坐南朝北,临街一米多高台阶上建起歇山顶牌楼式的三楹大门楼,门楼南北各有四根明柱支撑,门的上方和两侧全部木雕刻饰,通体红漆,门楼上方高悬金宇大厦,门楼两侧是燕翅脊形磨砖对缝的画廊,阶前一对石狮高蹲,整个会馆门面气势非凡。会馆院落分东西两部分,中间以胡同相隔,正对街门的是东部主院区,主院内大门开在西侧胡同底部,坐东朝西,进门后,北面是垂花二门,门内是二进五上六厢环廊精饰的三合院,房高屋大,砖石瓦木精工雕刻,客厅前后宽廊,室内进深十多米,垂花二门对面即是会馆的戏楼(1900年重建),楼内戏台面北,当中是池座,东、西、北三面环以楼廊:胡同西部是独立的三套院,建筑虽不如主院讲究,但较普通民宅好。湖广会馆地处东大街的湖广会馆。其始建年代不详,有房165间,义地463.7亩,就其规模来看应与曾国藩任直隶总督有关。会馆临街是一窄门,额悬“湖广会馆”匾,进门一胡同,东侧一大门楼,内为一大院,曾国藩死后,此院为其建祠堂。胡同底部西侧又一大门,门内为会馆戏楼。会馆最值得称道的就是这座戏楼,它集中体现南北建筑之长,又访京式戏馆建

造,戏楼正厅可容纳四至六百人,东、西、北三面起楼下覆廊,楼上设包厢可容二百多人,南面正中是戏台,高约1米,宽9米,深8米,是我国传统伸出式舞台,舞台不设天幕和边幕,观众可以从东、西、北三面看戏,整个戏园视听效果极佳。这座戏楼是一座完备地具有我国传统形式的古典戏楼,可惜已不复存在。

四川会馆四川会馆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有房产两处,一处再东大街路北,二进院有房18间;另一

处在椿树胡同路南,临街北向宽大的门楼开在正中,迎门立一照壁阻断院景。院为二进,第一进庭院宽阔,前后带廊高大的三间客厅居中而起,客厅东西侧建照壁墙与后院隔断,二院为五上六厢环廊房与客厅后廊廊柱相环成一规整严谨

的四合院,既大方又美观。

三晋会馆(山西会馆)三晋在东大街,建于乾

隆五十六年(1791年),有房30间,他的建筑格局是“前馆后神”,虽略异于一般商业会馆“前神后馆”的形制,但也充分体现出浓厚的商业功能的气息,会馆大门坐北朝南,进门一深胡同,胡同底部照壁上刻有“三晋会馆”大书,胡同西侧是

院落区。后部神院为五上六厢四合廊庑殿,正殿五间,起建在五级石阶上,内供关羽,贴殿外墙东西两侧建有碑廊,立有石碑数通。前部院落,日伪时期已改建成影院。

云贵会馆云贵会馆在中平嘉胡同,建于光绪戊

子年(1888年),有房33间,会馆西向开门,四套院落。第一进院仅有三间四周环廊的高大客厅,绕客厅两侧环廊可到二、三进院,此二院为南北并列的三上六厢三合院,院中连廊相环,画栋雕梁。从一院客厅南廊折而南行,有一极为幽静的小院,北房二间,通体玻璃,透过东侧游廊可窥见三院侧景。此会馆建筑格局独特,在保定城宅中很有代表性。

老照片的回忆

家里老照片的记忆 那日,妈妈从发黄的相册里拿出很多年前的照片,让我扫描下来放在电脑里以便于保存和查看。妈妈喜欢对着电脑戴上老花镜翻看曾经的照片,一张张细数着昨日的故事。妈妈还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很多年前的照片她都如数家珍,每张照片背面都写着时间、地点,家里的老照片,基本上就是一本回忆录。 这些照片的年代跨度很大,有过世的妈妈的奶奶、姥爷、姥姥、爷爷、奶奶、还有健在的抚养妈妈长大的姥娘,从照片上看,那个时候他们还算年青,身边早已儿女成群,怀里抱着孙子外孙们,脸上写满了幸福。 照片里还有爸爸妈妈过去的影子。爸爸年青时候在部队里当过骑兵、炮兵,那时候爸爸或穿着军装扛着枪,或骑在马背上英姿飒爽。妈妈说她不善照相,每次对着照相机就由不住的紧张,妈妈的衣裳似乎永远都是蓝布褂子花衬衣,垂在两肩又粗又长的麻花辫成为莹绕在我心中永远的梦。再后来,麻花辫便成了我的经典发型,直到高三那年,在学校的高压政策下被迫剪掉。那个年代,我的爸爸妈妈虽然没有华丽的服装,也没有美丽的容颜,但在那个艰苦的年代里,造就了他们的勤劳勇敢,让他们拥有了善良美德,在我心中,他们永远是最美的父母!

还有一些是我和姐姐小时候的照片,如果说父母祖辈们的年代在我的记忆里早已经模糊不清,那我们小时候的种种应该还在记忆中时隐时现。看着小时候的照片,仿佛又回到了童年。都说人越大越容易想念,而我竟然也情不自禁的怀旧了。这些照片都是黑白的,心灵手巧的妈妈把它们染了颜色,这一张张怀旧的“彩色照片”也成为了那个简单年代中唯一的色彩。姐姐的头花染成了那个时候最新潮的红色,我的小被被变成了绿色,连我俩的小脸都红嘟嘟的!想象不出妈妈当时给这些照片上色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境,直到我今天也身为人母,才能深深理解了母亲的心,那是母亲的一种寄托,是母爱的浓抹重彩。 邱新琳

四川资料

大邑安仁镇 安仁镇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所辖的一个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安仁镇地处成都平原西部,距成都41公里,双流国际机场38公里,大邑县城8公里,是国家重点历史文化名镇。辖15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面积21.36平方公里。大邑县安仁镇(又称中国博物馆小镇)是中国四川成都市大邑县所辖的一个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之一。安仁镇有保存较完好的川西风格的明清古典建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邑刘氏地主庄园也位于此。 安仁古镇现存的旧式街坊建筑多建子清末民初时期,尢以民国年间刘氏家族鼎盛时期的建筑最多,风格中西式样结合,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号称“川西建筑文化精品”。刘氏庄园,是一所地主庄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刘湘公馆始建于1933年,稍早于刘氏庄园,占地近14亩。该座公馆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布局,公馆内有号称“川西第一”的四合院,四合院一楼一底,红柱抱壁,气势恢宏,办公楼青瓦、砖柱、廊檐上嵌配精细的雕刻;公馆内还有至今仍清新雅致的小姐楼等颇具特色的建筑。刘湘公馆的建筑风格除具有刘氏庄园典型的川西民居风格外,还巧妙地融入了欧式建筑的风格,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刘元瑄公馆,规模宏大,别具特色,公馆占地36亩,房屋面积3万多平方米,院内共有房间288间,房屋全是纯木结构,灰瓦、暗红色的房柱及青色的墙壁,尽显气势,各院落间由墙壁隔开,各墙又另开侧门,让院子间而未间,连而未连。 气候环境 大邑县位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内,气候温暖湿润,热量充足,降水充沛,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非常适合发展全天候的四季旅游。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6.0℃(平坝区),1

摄影心得体会范例合辑

摄影心得体会范例合辑 摄影心得体会范例合辑篇一 从小就对摄影有一种好奇,但仅仅只是好奇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学习实践。终于在大一这一学期学校开设了新闻摄影这门科目让我第一次有系统的接触到了摄影这门科目。说摄影是一门科目其实也是一种技术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让很多人都热爱都为他奋斗的一种艺术。新闻摄影做为一种视觉新闻,是新闻形象的现场摄影纪实,是以图文结合的方式,传递新闻信息的摄影种类。新闻摄影只是摄影的一个小部分但是他有很多值得学习需要我们掌握的东西。 通过这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初步掌握了新闻摄影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能说是悄悄的入了门。了解了如何在摄影的基础上找到新闻的价值,知道了形象和意象的区别,知道了新闻摄影在大众传播中的现实意义,知道了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称得上是新闻摄影作品,知道了新闻摄影作品和艺术摄影作品的异同点。通过不停的出去拍照也摸索到了一定的经验,在多少次被拒之门外和赶出会场的委屈和无奈中更体会到了新闻摄影的艰辛。

但是这些并没有吓倒我反而更加让我对摄影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愈发的着迷,摄影对于光影技术的运用;照相机的各种镜头的应用;照片的表现手法;独幅照片组照系列照片的分别与特点;新闻摄影对于主题形象和构图原则的追求;新闻摄影对于情感表达的独特手法;新闻摄影给予新闻活力让现场直击呈现在受众的眼前;新闻摄影让今天的新闻变成历史永驻;新闻摄影作品的标题拟定;为自己的新闻摄影作品加入说明。这些都让我迷失让我有了进一步探索学习的动力。 这个学期在剡老师的带领教导下,我们逐渐从一个新闻摄影的门外汉变成了有缘人,从一个只会文字表达的落后新闻人变成了一个能拍能写能文能武的全能新闻人,从一个只会拿着卡片机到处乱转的浮躁年轻人变成了一个懂得运用光影技术懂得运用不同的镜头来塑造不同的形象的摄影初学者。我相信只要今后继续在新闻摄影和摄影方面发展下去我们就一定能从一个初学者变成一个老手变成一个专业人士,让我们完全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并进一步弘扬摄影这门艺术。 虽然在拍摄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但同时也学到了很多实际拍摄的经验,技巧与方法。 由于准备工夫比较充足,所以在拍摄的过程中我很快就

[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老照片经典散文] 老照片散文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三十年前我也曾经是其中一员。 看到朋友圈里各种晒,晒萌宝,晒礼物,更有甚者晒老公祝贺老婆或者老婆祝贺老公六一儿童节的红包,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个永恒的节日,一段最铭心的记忆像潮水一样一下子涌进了脑海,缘起一张老照片。 银比我大四五岁,是个半哑巴,即能勉强听勉强说的那种。常听母亲说起我小时候放羊的事情。母亲说,我六岁(虚岁)那年,父亲买了三只羊,叫我赶到田野里放,到九岁那年,三只羊成了一大群羊。放羊的那段日子就是和银朝夕相处的日子。 银虽然说话不清楚,但她心灵手巧。春天的田野里,野花开放,尤其是蒲公英,漫山遍野的黄。柳树也抽出了新芽,长长的枝条舒展成一树的长发。这个时候,我的任务就是把长长的柳条折下来,把柳条外边的一层皮剥掉,露出白森森的柳骨。柳条脱掉衣服的那一瞬间,清新中带些苦味的气息飘进鼻孔里,让人觉得甜蜜。柳条一小把一小把的,用细细的柳条皮捆扎起来。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带块干粮,喝点水就是中午饭了。 大中午的时间,羊儿们都寻了树荫,反刍着它们的午餐昏昏欲睡。我们是不睡觉的,找了大大的树杈横骑在上面,开始了我们的工作。银最巧,只见她用稍粗一些的柳骨打底,一般要用六根。首先要编成十字型,固定好。这可是个技术活,如果固定不好,就会影响后续的工作。大中午蝉儿的聒噪声里,树杈上的孩子们努力的做着自己喜欢的手工。小竹篮的底打好了,就要起帮了。篮子的帮更难编,稍不留神,细细的柳骨就会折断,得用一个巧劲,我们几个女孩儿的帮都是由银给起的,等到编了几圈后我们再接下来自己编。日头不再毒辣了,羊儿们也已经消化完成上午吃进去的草料,一个个的小小柳骨篮子也都完工了。看,有的底是松散的,有的帮是歪的,还有的篮子把像是快要断了的样子。我们互相取笑着对方的“杰作”。只有银的篮子是无可挑剔的。虽然不大,但是底是平的,帮是正的,把是漂亮的绿色,上面还插上了一朵蒲公英的黄花。那几个丑丑的篮子站在旁边,很难为情的挤在一起。 时光没有停留在那些美好的时光里。九岁那年我上了小学,银不能上学,她依然在放她的羊,依然在编她的小篮子。 今天我又想起了银,在我上高中离开村子的时候她出嫁了,嫁到了邻村。丈夫健全,有了两个孩子,老大上了大学。或许是上天的眷顾,她的两个孩子都继承了她的心灵手巧,或许是老天给她的弥补,两个孩子说话口齿伶俐,心思敏捷。 照片中的她眼神明亮,眉目清秀,身材高挑,没有人知道她的秘密。 专比我大一岁,长得白白胖胖的,也有两条大辫子垂在胸前。笑起来两只眼睛眯成了缝,露出白白的糯米牙,很是可爱。专的家里很干净,就住在我家的前边,并且家里还开了一个经销(村里的小卖部)。她家里是我们这些女孩子最爱去的地方,不仅是因为家里整洁,还因为她家里有一台14英寸的黑白电视机。 每天傍晚,她家里的院子里早早地泼上了水,消除了一天的暑气。电视机搬出来了,院子里已经坐了一排小脑袋了,就等着开演《射雕英雄传》呢!十几个孩子手里还拿着没吃完的干粮,两眼放光,紧紧盯着电视屏幕,就等着看郭靖拉弓射雕的画面。只要梅超风出来,人群里就有小小的骚动,惊呼,有的把头埋在同班的怀里。黑黢黢的院子里,一个长指甲,煞白面孔的披头散发的女人手里还经常抓着人的骷髅头,确实让那些胆小的女孩们害怕不敢看电视屏幕的。电视剧演完后也能听见女孩子的惊叫声,这又是那些坏小子们用梅超风的造型来吓唬她们的。

可怜的将军 -- 日本幕府时代趣话之十六

可怜的将军-- 日本幕府时代趣话之十六 可怜的将军-- 日本幕府时代趣话之十六(2011-10-30 15:30:41)要是拍电视,我们建议把吉宗继任将军的过程描写成一部恐怖片-- 被辗转从东非某地卖到日本,心理变态却身怀绝技的女黑奴由利夫人(由被人遗忘的美国前国务卿赖斯扮演)白日戴着铁面具隐居林下,夜黑风高之时飞檐走壁悄悄出宫,杀尽对儿子吉宗继位不利的大小侯爷,诸侯父子 – 当然,以日本古代的保守,也许由利夫人连动手都不需要,只要某个雷雨交加的夜晚悄悄爬上窗口,等对手在胆战心惊下掀开无风自动的窗帘,闪电下露出灿灿白牙的黑色面孔就足以把妨碍了儿子的仇人吓死。 的父亲,通报幕府决定的事项中有关朝廷的内容– 如此,她后来从后宫与吉宗联系也就不足为奇。 她的父亲近卫基熙是当时的大学者,基熙熟悉当时的礼仪规范。于是天英院建议请她父亲来幕府做顾问。这样做显然有依赖他的指导,使幕府的典章礼仪制度向贵族公家的风格靠拢的意图。经过努力,这件事终于达成,在当时贵族的观念中,幕府虽然有权,但门第地位较低,近卫基熙担任过首相

(关白),所以他的到来是件很给幕府面子的事情。 这一次,近卫基熙在江户滞留了大约三个星期。四年以后,受已经成为第六代将军的家宣之邀,再次驾临幕府的近卫基熙在江户停留了将近两年的时间。幕府方面依据基熙的意见,大量采用了贵族化的礼仪,算是促进了正规化建设。 在天英院的努力下,当时日本的政局较为稳定,作为贵族公家的女儿,也只有具备罕见的坚韧性格,并且行动果断的天英院,方能适应幕府的武家风格,成为幕府和天皇朝廷间的桥梁。 天英院寿至七十六岁,在历代将军夫人御台所中其长寿无可匹敌。 然而,吉宗挖坑,很可能和天英院有关。继位后的吉宗很快发现,本来支持他的宫内势力很可能变成一块把他砸翻的大石头。可是,吉宗又不是恩将仇报的人。或许想来想去,最终被他想出了这个挖坑的解决办法。 [待续] 老萨影集你从未见过的北京城:老萨独家收集的百年 老照片遗忘在异国的中国海军:老萨在日寻访北洋水师遗迹 家有小女初长成:小小魔女成长日记配上寒风,暗夜和闪电,赖斯转行演恐怖片应该不是问题这简直是比《巴黎圣母院》还要吸引人的东方女版卡西摩多啊!当然,这种场面只能发生在电视剧里,纪州的农家女由利夫人自己看了估计也会被唬得半死的。然而吉宗继承将军之位背后,的确隐隐约约可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

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答案】C 【解析】1901年的《辛丑条约》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这就为日本能够在卢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复习】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

2020年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D.《二十一条》

民国老照片1911年~1949年的历史影像(七)

民国老照片·1911年~1949年的历史影像(七)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b96073970.html,%2Fmw690 %2F0027Q0dLgy6TB74Sgz731%26690" action-type="show-slide" style="max-width: 650px;"> 1949年,毛主席在看南京解放的新闻。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6月11日,枪毙日本战犯松本浩。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民国时期时的女银行职员。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10月29日,浙江大学学生自治会主席于子三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激起全国的强烈抗议。这是北大、清华、燕大二校歌咏队在合唱挽歌。新华社记者张祖道 摄。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毛主席在陕北看军事地图,指挥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 10" title="1911-1949:老照片中的历史10" style="max-width: 650px;"> 1947年4月27日,清华大学36周年校庆。这是原西南联大(北京、清华、南开)三校恢复后,清华从昆明回北平清华园第一次举办校庆。左一为原西南联大训导长、昆明师范学院院长查良钊,左二为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左三为原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主席、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左四为南开大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透过那泛黄的老照片 当曾一时风光无两、雄霸天下的胶片业巨头柯达无奈地宣布破产,当各式各样功能炫酷,造型高端的单反成为摄影师手中的新宠,当众多的智能手机巨子为旗舰机型装上像素高得令人咋舌的摄像头……我们不得不承认,曾经记录着我们悲欢离合的胶片时代,终究还是在一片唏嘘中,缓缓落幕。 历史总是如此冷酷无情,新电子信息统治时代的到来,总是以旧王者的黯然离场作为背景,纵令人唏嘘,令人流连,却总是无可奈何。 其实何止是黑白胶片,生活中的一切一切,都在面临着现代技术的入侵和侵蚀。纸质化阅读的备受冷落和电子阅读的方兴未艾;书信的逐渐绝迹和电子邮件、微信、QQ等即时通信的大行其道;磁带和CD在角落里蒙上岁月的灰尘,而MP3、MP4里存满了每一首最爱的歌曲……是的,不知不觉间,现代技术早已将我们的生活方式彻底改变,攻城占地,势如破竹。 然而,当我们臣服于现代技术那娆媚的风姿和高贵的裙摆时,是否也曾想过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带来海量的信息储存,光速的传播速度,便捷丰富的资源外,是否也意味着美好的“稀释”,传统的遗失?你是否也曾对曾经伴你度过艰辛峥嵘岁月的“鱼书”和“随身听”们,有过一丝不舍和留恋? 真正有底蕴的文化,必有泥土的厚重,纸质的轻盈,和木质的清香,而非金属、玻璃和塑料的冰冷。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不再高不可攀,然而打开手机和相机,液晶屏上的照片,却不过是无数个晶体堆叠的机械体,冰冷而没有生命;电子阅读的普及,使图书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碎片化、娱乐化的阅读倾向,使我们很少能再静下心来,在雪夜拥一大炉,捧一杯茶,品读智慧的芬芳;电子邮件、QQ的大行其道,使空间不再成为心灵的阻隔,然而碎片式的简短回复,不但使人的思考变得肤浅苍白,也再也品味不到“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的幽怨温情以及每个文字背后如泣如诉、辗转斟酌的纠结缠绵……生活方式的变迁,是时代和社会的进步,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正如王开岭所说的,是古典与美感的消磨与丧失。 可怕的是,这种丧失,我们还浑然不知。 于是,佳能的“感动常在”听上去更像一句难以实现的诺言。而偶尔翻开母亲的相册,我却总能收获发自内心的感动。因为,即使泛黄,却依然能看见那一抹动人的微笑。

老照片修复教程翻新教程

老照片修复教程-翻新教程

————————————————————————————————作者: ————————————————————————————————日期: ?

现在拿出这些照片看,童年的一幕幕是不是又都浮现眼前呢?许多朋友为了更好的保存和欣赏照片,都通过数码相机、扫描仪把老照片数码化,存入电脑。可是这些照片大部分都会因为年代久远、保管不当,留下难看的痕迹,照片发黄、破损,有的还留下水印、折痕。破坏了我们怀旧的心情。怎么样才能去掉这些烦人的东西呢?下面我们介绍一些使用的小技巧,可以简单有效的使老照片焕然一新。 一、扫描照片 首先我们先把一张老照片通过数码相机翻拍或者扫描仪扫描导入到电脑中,如图1,我们可以看到这张照片有许多杂点,右上角和右下角都有折痕,照片的对比度、亮度不足,细节不清晰。下面我们通过Photoshop 的几个功能来把老照片翻新,文中使用的是Photoshop 7.01中文版,其他版本操作几乎一样。 ?图1 老照片原稿 二、去除泛黄 用Photoshop打开老照片文件,按Crtl+J复制背景层,把当前图片复制一份,按Ctrl+Shift+U将副本做去色处理,使照片变为真正的黑白灰度照片,去掉了老照片泛黄的颜色。

图6-7-2复制背景层 三、调整亮度和对比度 选择“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如图6-7-3。慢慢地调整图片的亮度和对比度,直到满意为止。这张照片调整到亮度为+5,对比度为+23(如图6-7-4)。 ?图3亮度/对比度菜单

图4 调整亮度/对比度参数 四、去除杂点和痕迹 在图像上会有许多需要修补的地方,这一步,我们把照片中的杂点、痕迹去掉。我们使用Photoshop 里面有名的修补工具─“仿制图章”,如图5。选择绘图工具栏中的“仿制图章工具”,调整好鼠标箭头的大小,按住Alt键,鼠标指针变为圆形,如图6,选择和需要修补的地方类似的区域,单击鼠标左键复制这个区域,松开Alt键,再用鼠标在需要覆盖的地方点击,即可把刚才选择的区域复制到有杂点、痕迹的地方,“盖”在杂点、痕迹上面。这个步骤是最重要的一步,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碰到没有问题的部分。所以如果处理不好,最好及时按Ctrl+Z取消上一步操作,如果要取消多步的操作,按Ctrl+Alt+Z。如果看不请可以按Photoshop右上角“导航器”中的“放大”按钮成倍放大图片,帮助你处理细节。处理好的照片后,图中小孩身上、天空中、背景景物以及右上角右下角的折痕已被抹去,画面显得干净很多(如图7)。 ?图5 仿制图章工具

前门百年绝版老照片

前门百年绝版老照片〔组图〕 2008年07月28日8:46 环球网 1865 此木刻画是按P.Champion于1865年拍的照片所刻(笔者暂不知原照现存于何处),是已知最早的前门大街老照片.从木刻画可见,牌楼下已有小摊,桥上亦有不少马车

1872 此照是John Thomson(汤姆森) 于1872年8月至10月期间所拍. 街上景色和六年前所拍的照片变化不大 1874

此照片是A.E. Boyarsky (阿.爱.鲍扬斯基)于1874年在中国考察期间所拍.前门大街还是变化不大. ca1875 ~ ca1885 推测此照片拍于1875年至1995年之间. 有网友认为此照片拍于庚子事变后,但笔者并不同意,原因有: 1)图中不见电线竿,亦不见黄包车.此二物普遍见于庚子事变后; 2)照片中的旁边的店铺还有冲天柱牌坊门面,这种装饰庚子后基本消失; 3)三头桥右边的店铺可见”XX金店”和汤姆森于1872年所拍的一样; 4)街景亦和阿.爱.鲍扬斯基于1874年所拍的很接近, 在照片左下角亦有相同的冲天柱牌坊门面,所以笔者推断此照拍于己于庚子事变前,而且年代较早。 ca 1885~ ca 1890 此时照片左下角的的转角楼,它的冲天柱牌坊门面以和上一张照片已不同. 那家名”XX金店”,在三头桥右边的店铺已经不见了,而该建筑物亦曾改建。

ca 1890 ~ 1900 从照片可见,越接近庚子事变,街上越繁华,小摊越多 1900 四,五月

此原照现存于澳大利亚.由于整批照片均拍于庚子事变前后,.而批照片里有一张正阳门则拍于1900年4,5月间,故推测此照拍与同期.很有可能是”旧”前门大街遗照. 此照右下方的转角楼和三十年前所拍的一样。 1900 年五,六月? 此两照转自联盟论坛之Tales of Old China此照年份不详,但怀疑拍于大火前几天.因人车的朝向都是朝南,应该是出城避祸的。

20张彩色修复经典黑白照片

20张彩色修复经典黑白照片 将彩色照片转成黑白照片,只需要一个按键就能完成;但是想将本来是黑白的照片转成彩色,可能就需要下功夫了。海外某网站讨论版聚集了一批修图师,专门对一些历史黑白照片进行上色处理。接下来就来看看这些被“上色”的历史瞬间吧。在彩色胶片出现之前,摄影师们只能通过黑白照片记录当时的画面。大概是因为在黑白照片中只能通过被摄物体的动作与形状进行辨别,所以更让我们着迷于历史片刻的光景。最近就有一些人通过对当年的时尚潮流、通用衣着布料等进行考究,别出心裁地用科学方式赋予黑白老照片色彩。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加工”后的照片感受黑白影像中的神秘与浪漫。“照片色彩修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项服务,不论你是想让曾曾曾祖父的黑白自拍照显得更有生气,还是想还原爷爷奶奶当年留下来黑白胶片的时空背景,在网上都有专人替你服务。 玛丽莲·梦露,1957。摄影:Richard Avedon,彩色作品:Zuzzah。 搬冰块的女人,1918。摄影:War Department/National Archives,彩色作品:Dana Keller 时代广场,1947。摄影:William Gottlieb,彩色作品:Jordan J. Lloyd

献给希特勒的复活节彩蛋,1944-1945。摄影:US Army/National Archives,彩色作品:Zuzzah 报童贩卖泰坦尼克号沉船消息的晚报,1912。摄影:Hulton-Deutsch Collection,彩色作品:Dana Keller 总统林肯会见麦克莱伦将军,1862。摄影:Alexander Gardner,彩色作品:Zuzzah 戴着防毒面具在烟雾中训练的中士,1942。摄影:Jack Delano,彩色作品:Ryan Urban 绘制二次世界大战的政令宣传海报,1942。摄影:Marty Zimmerman,彩色作品:Patty Allison 在化妆间练习的路易斯·阿姆斯特朗,1946。摄影:William Gottlieb,彩色作品:Dana Keller 施工中的金门大桥,1935。摄影:source unknown,彩色作品:Dana Keller 美国百老汇大道,1900-1915。摄影:Detroit Publishing Co.,彩色作品:Sanna Dullaway 身高惊人的牛仔Ralph E. Madsen与参议员Morris Sheppard 握手时的对比,1919。摄影:Harris & Ewing,彩色作品:Photo Retrofit 美国国家芭蕾舞团的舞者,1924。摄影:National American Ballet,彩色作品:Photo Retrofit 爱因斯坦,1921。摄影:Ferdinand Schmutzer,彩色作品:

老照片,新照片 专家点评

《老照片,新照片》专家点评 辽阳师范附属小学副校长 辽宁省思想品德学科带头人 熊艳娣 品德与生社会是一门活动很强的综合课程,应以儿童主体参与为主,让儿童在自主活动中感受、体验、感悟,获得认识的提升,情感的深华,完成道德的自我建构。本节课的执教者李微老师的教学设计就很好的体现了这些理念。 首先,李老师能积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情境,营造民主、宽松、愉快的课堂气氛,通过老照片和新照片的对比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娴熟灵活的驾驭了课堂。利用课外调查、采访的活动形式,极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引导了学生通过对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和成果汇报,真实有效的实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基本理念——以生为本。 其次,李老师能够巧妙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生活体验为重点,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注重聆听学生的发言,并根据教学目标巧妙引导,通过学生自己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调查研究让学生有着贴近的生活的活动体验,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第三点,李老师能以生活经验为依据,寻找链接点,本节课李老师侧重从学生现有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一些新照片为抓手,选取链接点,很好的注意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内

容的联系,从而引导学生对一些老照片和老一辈人的生活情况的深入探究和了解,对自己的生活进行了有意义的观察、思考和体验,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四点,教师做到了已学生主体参与为主,运用了自主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等方法。课堂上李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相互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到了身边的生活,感受到了时代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家乡的富裕,人民的幸福。 最后一点,李老师对本节课的活动设计非常紧密,能够联系学生生活,促进了德育的时效性,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处处体现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一理。 通过老照片和新照片的对比研究,通过谈话方式,学生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的变化,向自己的长辈请教以前的生活情况,化解了本节课的难点,本节课的设计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的道德认识得到了提升,真正起到了指导生活的作用,实现了品德课的育人目标。

参观档案馆心得体会

参观档案馆心得体会 篇1 农村。在广阔的天地里,在艰难的岁月中,他们挥洒汗水,经历磨练,奉献出一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后,他们又以自强不息的精神,奋力拼搏,一路前行,谱写人生和祖国的新篇章。如今,当年的知青已走向生命中成熟的秋天,他们正以特有的情怀,真诚地回报第二故乡…… 历史不应该遗忘。为了记述那一段难忘的岁月,纪念因特殊时代而有了相同烙印的33万份青春年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之际,福建省档案馆从馆藏中选出297份档案和照片,举办《福建知青档案图片展》,从告别城市、辛勤耕耘、知识奉献、生活片段、离乡返城、情牵故乡六个方面展示一代人的青春影像,以此献给与共和国同龄、为祖国建设奉献出青春年华的福建知青。 现场直击 一幅幅让人感慨万千的老照片、一件件记录青春岁月的日记本、招工登记表、上山下乡通知书等珍贵档案材料……展览开幕的当天,吸引了1000多人前往参观,老知青们时而叹惋,时而开怀,在这里回首往事、畅叙旧情、合影留念、感慨万千。

篇2 上个月,我作为一名入党积极份子,很有幸地参观了上海档案馆共产党员先进事迹的文献图片。参观过后,感慨万千。上海档案馆,是一个正在走向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城市的记忆,是用文献、照片、声像形成的记忆。它如同一部历史教科书,真实的告诉我们:上海是怎样从昨天走到了今天,又将会怎样走向明天。上海实在是得天独厚,气候温润,物产丰富,更兼滨江近海,商贸航运繁盛。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她是蒙受大多苦难的城市,又是中国最早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城市。 1949年春天,她回到真正的主人手中,像一块熠熠生辉的宝石,镶嵌在新生共和国的大地上,改革开放的大潮涌起,她又被推向了高高的浪尖。档案馆,从先民足迹、城市发展、工商荟萃、多元文化、浦江风云、宏业开基、文革十年、新的征程等几个方面来介绍上海。使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了上海的发展。档案馆中的珍贵档案文献和历史照片,展示了近2来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发展的脉络。我们们看老照片、读历史资料、观老电影,静心品味着历史,追溯上海的“记忆”,深切的感受到了上海的风度、上海的速度、上海的高度和“海纳百川,服务全国,追求卓越,艰苦奋斗”的上海精神。展览中,我们既看到了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也看到了浦东开发开放以来的沧桑巨变。 尤其是现在的浦东,已成为人才和财富的聚集之地,先试先行的创新之地,超常发展的腾飞之地。此外,档案馆还陈列了一些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事迹,一

茅台所获金奖被指造假-前掌门人得啥奖不重要(全文)

茅台所获金奖被指造假-前掌门人得啥奖不重要(全文)

茅台所获"金奖"被指造假前掌门人:得啥奖不重要 (全文) 核心提示:茅台在被质疑以获巴拿马万博会金奖进行虚假宣传后,其前任“掌门人”季克良回应称,得奖这是肯定的,但“到底得的是一个什么奖,并不重要”,他认为没必要争论汾酒、茅台究竟得了什么奖,“就算是它(汾酒)得了金奖,也就是个清香型的酒,我觉得没什么了不得。” 今年是1915年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举行100周年。历年来均宣称自己曾夺取该博览会金奖的“国酒”茅台自然是不肯放过宣传机会,从去年起就通过不断预热升温的活动造势:在北京高调推出售价100万元的“金奖百年百瓶大全套”、拍电视连续剧《赤水河国酿》、寻访与茅台有关的百名人物、征集百年老照片……忙得不亦乐乎。 那么,茅台的“金牌血统”是纯正的吗?它是否真的获得了这项一直以来最引以为傲的国际大奖?茅台是从何时开始宣传自己夺得金奖的?汾酒、荣和烧坊等不断质疑茅台的获奖史,有依据吗?茅台为何一直不作正面回应?近日,长江商报记者去往贵州实地深入采访,揭开了这个百年之谜。 目击: 酒厂内处处可见“金奖”展示 一进贵州省仁怀市的茅台集团大门,便可见展示的“1915年勇夺巴拿马金奖”参展酒罐复制品。 在22层的茅台集团办公大楼前,有一尊高近20米的“贵州茅台酒荣获国际金奖纪念碑”。纪念碑上方是“仙女洒酒飘香”的雕像,下方是1915年巴拿马金奖奖章、1985年国际美食及旅游委员会金桂叶奖奖牌以及历次国际奖介绍;背面为国内历次获奖记载。 贵州茅台官方网站的说法是,1915年美国为庆祝巴拿马运河通航,在旧金山举行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贵州省推荐了茅台“成义”、“荣和”两家作坊的样酒参展,以“茅台造酒公司”的名义,统称为茅台酒送出。展会上,茅台酒以其特有的优点征服了各国的评酒专家,被誉为世界名酒,与法国科涅克白兰地、英国的苏格兰威士忌并称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从此蜚声中外。 在茅台集团的网站上,还有茅台酒“怒掷酒瓶振国威”夺金的故事:身着长袍、梳着长辩的中国人被视为“东亚病夫”,用土陶罐盛装的茅台酒无人问津。展会即将结束,一位中国代表心生一计,佯装失手摔坏了一瓶茅台酒,顿时酒香四溢,使评委们一下子被吸引住了,经反复品尝后一致认定“茅台酒”是世界最好的白酒,于是向茅台酒补发了金奖(因为此前已评出金奖产品)。在国运不济、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专题0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120周年(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周年热点及时政热点复习 【热点直击】 2020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争爆发120周年。1900年至1901年,英、俄、德、法、美、日、意、奥以及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多个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联军侵华战争。中国战败后,与这些国家签订了多项不平等条约,严重危害中国主权,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彻底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高考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主要以隐性考查为主,侧重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对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学生在复习备考时应引起重视。 【知识链接】 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背景 (1)根本原因:列强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以维护和扩大在华侵略利益 (2)直接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导致义和团运动 2.经过: (1)1900年6月,八国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侵华战争。 (2)八国联军从天津出发,经过廊坊之战、天津之战,联军攻陷北京。 3.结果:中国战败,签订《辛丑条约》 条约内容: (1)中国赔款价息合计9.8亿两白银(详情为赔偿4.5亿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约9.8亿两)。(2)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3)清政府拆毁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列强各国派驻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5)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 (6)修订商约。

4.影响: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 (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加紧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凋敝。 (2)在北京设立“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 (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侵略者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4)清朝官吏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 二、总结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会的过程 【模拟检测】 1.(2020·福建高三月考)《辛丑条约》签订后,各地督抚接连致电军机处,商讨中央能否对地方筹款予以折扣,减轻地方负担。清廷先是允诺督抚所提建议,随后又否定地方提议的减免方案。地方未能实现减免诉求。这反映出 A.地方势力依然受中央掌控B.中央集权受到严重挑战 C.清末新政未取得明显效果D.财政危机闲扰地方政府 【答案】A 【解析】中央否决地方提议,最终导致地方诉求没有实现,说明中央对地方仍然有一定的掌控力,故选A 项;地方的诉求最终没有实现,说明没有对中央集权形成严重挑战,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清末新政的内容,排除C项;地方请求对筹款予以折扣并不意味着地方受到财政危机困扰,排除D项。故选A。2.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在北平西南的宛平城外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日本能够在卢沟桥举行“军事演习”是依据

历史老照片记录经典瞬间

历史老照片记录经典瞬间 这些旧照包罗万象,从历史上的经典瞬间、挑战人体极限的壮举一直到匪夷所思的特殊发明和稀奇古怪的突发事件。 1923年,测试新型防弹背心瞬间 安妮特·凯勒曼因宣传女性有穿贴身连体泳衣的权利而成名,1907年她在波士顿海滩上穿着一件大胆的比基尼泳装,被以猥亵罪逮捕 1885年6月17日,运达美国的自由女神像头部正在拆除防护包围 这头河马属于马戏团,它显然喜欢把拉车当成一个游戏玩,1924年

1916年27岁时的查理·卓别林 安妮·爱迪生·泰勒(1838年 - 1921年),1901年她成为第一个成功乘木桶翻越尼亚加拉大瀑布的人 塞班岛战役中,一名美军士兵与一只山羊分食香蕉 假肢少女,英国,1890年前后

20世纪20年代的救生员 1940年,一个孩子在伦敦一家被德国空袭摧毁的书店内看书 用来晒黑皮肤的自助机器,1949年 黑猩猩宇航员汉姆在成功完成太空任务后为拍照摆姿势,1961年

1965年6月18日,一名不知名的美军士兵,他头盔的绑带上写着“War is hell”(战争是地狱) 空袭过后,小女孩在被炸弹炸毁家园的废墟中安慰自己心爱的洋娃娃,伦敦,1940年 在禁酒时期,非法酒精被倒掉,底特律,1929年 二战期间,一名奥地利男孩收到新鞋后的喜悦 修建柏林墙,196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德国首都柏林被分割为东柏林与西柏林,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也成为分割东西欧的象征

动物被用来进行医学治疗,愉悦孩子的心情,1956年 在大萧条期间,孩子们正在吃他们的圣诞晚餐:萝卜和白菜 一种行程管理器。通过转动地图工作,地图以一定的速率通过屏幕,可以指示汽车的速度,可以算作最早期的GPS,1932 真正的小熊维尼和克里斯托弗·罗宾,1927年前后 一个身无分文的母亲在出卖自己的孩子时羞愧地藏起自己的脸,芝加哥,1948年

关于描写老照片的句子

关于描写老照片的句子 关于描写老照片的句子 照片,可以保留生命中精彩的一瞬间、惊险的一刹那,让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照片,可以保留我们儿时最珍贵的记忆,记住我们童年最可笑的举动;照片,可以录下我们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到亭亭玉立的大姑娘的成长过程。每一张照片都留着一个故事,每一张照片都记录一段历史,今天我就来讲述自己照片中的故事。 幸福很短暂,还长着翅膀会飞。快乐太单纯,所以很容易破碎。【感慨老照片的美句】 偶尔要回头看看,否则永远都在追寻,而不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每一段记忆,都有一个密码。只要时间,地点,人物组合正确,无论尘封多久,那人那景都将在遗忘中重新拾起。(看照片回忆的感慨句子) 所以我还是爱这个让我失望透顶的世界的,正如,我爱你。 风中飘过一朵哭泣的云,撕扯着六月的鳞片。如果思念的风还能吹醒季节,就像吹醒汨罗河桥头熟睡的粽子,我乘坐一枚艾叶在《离*》与《天问》之间自由的泅渡。对于那些擦肩而过的许诺,我会牢牢嵌进心里,永不忘记! 一样东西无论充满了多么贵重的回忆,它都不是回忆的本身。珍贵的东西是埋藏在

找一样我认为重要的东西,理想也好,爱情也好,我需要这样的东西来提醒我,我不是靠“活着”的惯性活着的。 岁月从指间流淌着,我感觉到自己的星宿从轨迹中缓缓陨落。。 回首昨天,我们问心无愧,尽管太多的苦涩融进了昨日的犁铧,尽管太多的忧伤充斥着我们的心灵,尽管太多的无奈写在我们的脸上,尽管太多的精力挥洒在昨日的流程上。赞美那已经失去的,好使它在回忆中显得格外可爱。端午,人早起均需饮酒一杯,传说可以避邪。日照端午给儿童缠七色线,一直要戴到节后第一次下雨才解下来扔在雨水里。临清县端午,七岁以下的男孩带符(麦稓做的项链),女孩带石榴花,还要穿上母亲亲手做的黄在鞋,鞋面上用毛笔画上五种毒虫。意思是藉着屈原的墨迹来杀死五种毒虫。即墨在端午节早晨用露水洗脸。那时的端午节每每会到河边采来苇叶,傍晚我们围坐在母亲身旁,看着修长柔软的青叶,是如何在母亲手中变成一只只棱角分明,却又圆润的粽子。那时只是想着如何能多吃两只,而忽略了母亲看我们时的眼光。渐渐长大,渐渐明白,那一根根缠在粽子上的丝线,就像母亲的心思一样柔软。屈原,中国着名的爱国诗人。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看照片回忆的感慨句子) 我很幸运,我要感谢自己的父母。童年的时光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童年依托于一个时代,也反映一个时代。我们的童年处于一个崛起的时代,处于一个开放的时代,我们这一代是永不言败,永不守旧,永不封闭的一代。喜欢自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