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总结复习材料-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地理高考总结复习材料-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地理高考总结复习材料-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高三自然地理练习题

一、选择题

读下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的地理坐标为(66°34′N,0°经线),据此回答1~2题。

1. O点的地理坐标为

A. 0°纬线,180°经线

B. 23°26′S, 180°经线

C. 23°26′N,180°经线

D. 23°26′N,0°经线

2.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AEB弧线为晨线

B.E点和F点都在赤道上

C.E点和F点都在回归线上

D. O点此时昼长夜短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3日凌晨2时47分,执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攻击”行动的“深度撞击号”飞船腾空而起。飞船从美国航空航天局卡纳维拉尔角(位于佛罗里达半岛东岸的突出尖角上)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7月4日,它向擦肩而过的“坦普尔1号”彗星射出重达372公斤的铜头“炮弹”。据此回答3~5题。

3.“深度撞击号”飞船腾空而起的时候,美国华盛顿时间(西五区区时)为

A.1月12日13时47分

B.1月13日13时47分

C.1月14日5时27分

D.1月12日9时27分

4.这次“深度撞击”的主要目的是

A.改变彗星运行的轨道

B.打开彗星“心脏”并观察深藏其中的太阳系起源时的物质

C.完全摧毁彗星

D.通过撞击,使彗星碎片落到地球表面以进行科学研究

5.建设肯尼迪航天中心的有利条件有

①纬度较低,利于航天器发射升空②附近海面开阔,利于跟踪观察

③大陆性气候显著,大气能见度高④地势平坦,不受飓风的影响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 ①②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回答6~8题。

6.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中,最小的是

A.矿物质 B.有机质 C.空气 D.水分

7.图3的四个地区中,土壤pH值最低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形成甲、丙、丁自然景观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 .热量差异

B .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差异

C .太阳辐射总量的差异

D .地形起伏的惹异

右图是我国某地的风向玫瑰图,据此回答9~10题。

9.该地的最大风频和最小风频分别是

A.西南风、西北风

B. 西南风、东风

C.西北风、西南风

D.北风、东南风

10.该地最有可能是我国的

A.内蒙古高原

B.台湾

C.云贵高原

D.塔里木盆地

读右图,等值线a <b <c ,据此完成11~12题。

11.如果甲为陆地,乙为海洋,a 、b 、c 为等温线。则图示区域为

A. 南半球7月等温线图

B.北半球1月等温线图

C. 北半球7月等温线图

D.南半球1月等温线图

12.如果a 、b 、c 为等压线,则甲地天气最可能是

A.阴雨

B.晴朗

C.暴雨

D.偏北风

三圈环流在近地面形成了几个气压带和风带,且气压带和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

移动,由此对气候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据此完成13~14题。

13.因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①热带季风气候 ②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③热带草原气候

④地中海气候 ⑤亚热带季风气候 ⑥温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④⑤⑥

14.澳大利亚大陆西部是热带沙漠气候,而同纬度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却是热带雨林气候,

虽然气候存在差异,但都是受

A.东南信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北信风的影响

D.中纬西风的影响

15.图一中四幅热力环流图与图二所示气压分布状态图相符的是

图一 图二

高空

地面

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日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据此回答16—17题。1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17.此刻,在赤道上朝向太阳一面的经度范围是

A.180°—0° B.170°W—10°E C.140°W—40°E D.170°E—10°W 读两地区示意图,判断18—19题。

18、对abcd各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a是西安市,位于秦岭南侧

B.b处属于背斜构造

C.c城位于京九铁路与长江的交汇处

D.d湖水与长江水不能互补

19、两图中河流的共同点是

A.都有冰期

B.都有春汛和夏汛

C.都发源于“三江源”地区

D.都以雨水补给为主

读世界大洋表面蒸发降水与盐度年平均值的地理分布图(图4),完成20—22题。

20、图中三条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

A.大气降水量、蒸发量、盐度

B.大气降水量、盐度、蒸发量

C.盐度、蒸发量、大气降水量

D.蒸发量、大气降水量、盐度

21、曲线①在南北纬30°左右有较低值,其主要原因是

A.受西风带影响降水丰富

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C.河流众多,淡水补充

D.太阳辐射较弱,蒸发少

22、曲线③中,60°N处的数值比60°S处的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太阳辐射

B.大气降水

C.寒流影响

D.淡水汇入

读右图,完成23至26小题

23、若该图表示亚欧大陆东岸沿海地区海风(或陆风)

示意图,则此时()

A 陆风—白昼

B 陆风—黑夜

C 海风—白昼

D 海风—黑夜

24、若该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②④⑥⑧处气压由

高到底排列正确的是()

A ②④⑥⑧

B ④⑥⑧②

C ②⑥④⑧

D ②⑧⑥④

25、若该图为北太平洋大洋环流示意图(局部),则()

A ③为西风飘流、暖流

B ⑦风海流,流向与风向一致

C ①为千岛寒流

D ⑥处有世界著名大渔场

26、若该图为海陆水循环示意图,则( )

A ②为陆地外流区域

B ⑤表示蒸发和植物蒸腾

C 人类最易改造的是⑦环节

D ③箭头表示地表径流

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队于2004年8月23日结束了为期23天、行程近2000公里的科学探险考察,27日返回北京。这是我国科学家首次对亚马孙地区进行的地理和生态环境综合科学考察。阅读材料,回答27—29题

27.亚马孙地区有世界上最大的、被称为“地球之肺”的生态系统是

A .热带草原

B .热带雨林

C .亚马孙河

D .亚马孙平原

28.对上题中所述“地球之肺”带来严重破坏的主要是.

A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B .粗放的畜牧经营方式

C .滥捕滥杀野生动物

D .过度引水灌溉

29.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比刚果盆地更大,原因有

①西高东低的地形,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暖流的影响大③受寒流影响大④纬度低,热量充足 ⑤陆地面积宽广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⑤

D .①②⑤

图1为某河流河曲处的示意图,读图回答30~31题。

30.下列四幅河床横剖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沿EF 断面的是

31.有关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规划在EF 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E 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

C.若规划在EF 两地建一河港,应选择F 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

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重视对于水的拦蓄和利用。以色列几乎把每一滴雨水都积存起来;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收集和积储雨水,供生产和生活之用;伦敦和芝加哥则利用收集和积储的雨水,满足冲厕所、洗马桶和清洁车辆。根据资料完成32~33题:

32.对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对水循环产生影响的环节是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33.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以下矛盾

A.水资源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

C.水资源地区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的用水不均

图1 E F E F E F E F A B C D

二、综合题

34.下图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及其附近水质状况示意图,读图后回答有关问题。(8分)

(1)关于图中甲河口处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1分)

A.海水的盐度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沿海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资源

C.发生赤潮现象一般是在夏季

D.冬季有结冰现象

(2)乙处为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简述此处形成渔场的有利自然条件。(2分)

(3)丙处是我国的秦山核电站,它弥补了当地的电力不足。在此地还可以利用自身条件开发哪些能源?(2分)

(4) 描述图中所示海域的水质分布状况,并简述该海区的主要环境问题。(3分)

35.读下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 连接东北亚与美国、加拿大西北部的航空线通常选择安克雷奇作为中转机场,选择这

条飞行路线的理由可能是________。(2分)

A.航线较短

B.安克雷奇加油更方便

C.避开高空西风带的乱流

D.安克雷奇气象稳定,起降条件好

(2)A市游客张某到达F市(经度约为122.5°W),在旅馆住处上网想与在A市的李某进行网上聊天,传递用数码相机拍摄的风景照分享旅途快乐。假定A、F两市的工作时间各

是当地区时的8点~20点,在此工作时间内,两人可以同时上网聊天的时段是

李某(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张某(F市区时)_______________。(4分)

(3)张某在F市拍摄的民居多为独户、低层的木质结构,李某认为发达国家经济繁荣,存在这种民居不可理解,请从自然地理的角度解释这种民居景观存在的合理性_______ ____ ___ _。F市所在的地区属于亚热带,其典型植被

是。(4分)

36.读世界某地区地形、降水和城市带分布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0分)

(1)该地区40°纬线附近的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根据等高线延伸情况,请判断该地区西部山脉走向是。(2分)。

(3)该地区水汽主要来自______(东、西)面的大洋,其西海岸①地区降水较多的原因是_____ _ 。(2分)

(4)城市带②和③形成的共同自然区位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图中④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2005

年8月25日,自

飓风“卡特里娜”

在美国东南部佛

罗里达州登陆以

来,已经对美国各

方面造成了巨大

的损失:密西西比

90%的建筑物消

失,路易斯安那州

死亡数千人。

材料二 1718年,法国殖民者吉恩·巴普堤斯不顾

工程师有关洪水威胁的警告,指着密西西比河口、墨

西哥湾和庞恰特雷息湖之间低于海平面的地带说:这

里要有一个城市。这个四面环水的城市,就是新奥尔

良——“卡特里娜”飓风扫过时,美国受灾最严重的

城市。

材料三热带风暴“麦莎”2005年7月31日晚在

菲律宾以东洋面生成,逐渐加强形成“台风”。下图为

“麦莎”侵入我国的大致路线。

(1)能正确反映卡特里娜飓风的天气系统的是

(1分)

(2)卡特里娜飓风造成新奥尔良人员大量死亡的自然原因有那些?(2分);台风对人类有利的影响有哪些?。(2分)

(3)卡特里娜飓风为什么会使美国油价上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下图为“麦莎”经过浙江境内的A、B、C三地观测到过境时的气压与平均风速随时

间的变化规律示意图,“麦莎”中心是从A、B、C三地中的地过境的。(1分)

(5)台风中心位于安徽和江苏交界处,山东省大部分地区的风向为。(1分)

A.偏南风 B.偏北风 C.偏东风 D.偏西风

(6)“麦莎”在北移的过程中,势力为何逐渐减弱?_________________。(3分)38.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爆炸事故发生后,监测发现苯类污染物流入第二松花江,造成水质污染。苯类污染物是对人体健康有危害的有机物。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保总局23日向媒体通报,受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事故影响,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7分)

材料二:据佳木斯监测站刘主任介绍,该市居民饮用水全部来自地层下50米至70米处的地下水,而不是来自松花江的江水。市民不需要抢购水和存水,松花江上游所受的污染不会给市民带来影响。

材料三:据俄“灯塔”广播电台报道,由于污染水源日益逼近俄境内,哈巴罗夫斯克已紧急储备了5万吨水,当地居民也纷纷上街抢购瓶装饮用水。报道称,当地的热水供应系统和取暖系统在河水污染期间不会关闭,但当局告诫人们,该系统的水不能饮用。目前,哈巴罗夫斯克水的销量高出平时数倍,商店里的库存水已经售罄,水价迅速上涨。

(1)根据所学过的知识,请你提出对松花江石油污染合理治理方法。(答对两个3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为何该月分江水不会污染佳木斯市井水?(2分)

(3)根据材料三,利用可持续发展相应原则说明松花江的治理措施。(2分)

1.C 2.B 3.A 4.B 5.D 6.B 7.C 8.A 9.A10.C

11.C12.B13.B14.A15.B16.B17.D18.C 19.D 20.A 21.B 22.D23.C 24.A 25.D 26.A 27B28A29D30D31A32D33B

34.(8分)

(1)C(1分)

(2)大陆架海域;暖寒流交汇;入海河流带来营养物质。(2分,任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3)潮汐能、风能、波浪能、石油、天然气。(2分,任答对两点即可得分。)

(4)由沿海向远洋由坏变好。(1分,合理即可得分。)

海洋污染、海洋生态破坏。(2分,具体分析也可酌情给分。)

35.(10分)

(1)A B(2分)

(2)8点~12点 16点~20点(4分)

(3)该地地处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多地震;(3分,合理即可得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1分)

36.(10分)

(1)东西高,中部低。(2分)

(2)南北向(或西北—东南向)。(2分)

(3)东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

(4)地处中低纬沿海地区,地势平缓,气候适宜。(2分,合理即可得分。)

(5)温带大陆性气候。(2分)

37.(共11分)

(1)A(1分)

(2)新奥尔良市地势低平飓风带来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2分)带来丰沛降水,缓解旱情调节流经地区的气温,保持热平衡(2分)

(3)墨西哥湾沿岸为美国重要的石油产区和石油化工发达地区(1分)

(4)B(1分)

(5)B(1分)

(6)摩擦力加大;水汽来源减少;流经过程中温度、热量降低。(3分)

(3)位于广阔的热带洋面,受地面及洋面气压差及风带影响。(4)夏秋,孟加拉湾38.

(1)(答对两个3分)分散法、沉降法、吸收法(活性炭等)、围栏法、修建冰坝拦截(2)(2分)该市井水是埋藏较深,不易污染,现在正值11月份枯水期,江水不会流入地下水中,污染物也不会流入到地下水中。

(3)(2分)材料三涉及到共通性原则,松花江是国际性河流,治理水污染要加强区域内、国际合作。

大学地理知识点的总结

高中地理所有知识点的总结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05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

地理高考总结复习材料-自然带专题复习

自然带专题 一基本点 (一)自然带 1自然环境五要素(气候、地形、土壤、植被(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整体――整体性(相对的)。其中,气候为主导性因素,植被最具代表性(指示作用),土壤为中心环节;由于位置的不同,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差异――地域分异(绝对的)。 2自然带――地球上自然属性相一致的条带状区域。不同自然带环境特征差异较大。 (注意:下横线者为在中国境内有分布的自然带) 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的一般规律: ①相对高度愈大,纬度位置愈低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基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纬度地带性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 ④积雪冰川带下限(即雪线)高度副热带地区最高,纬度高则雪线低;迎风坡低于背风坡;阴坡低于阳坡。

非地带性: (二)气候 1影响气候的因素 2 气候类型分布模式:

判断气候类型一般分二步走: A.依据气温判断温度带:(月平均气温高于20℃,炎热;低于0℃,寒冷) 最冷月>15℃――终年高温,为热带的四种气候 最冷月>0℃―――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0℃――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最热月<100C或终年00C以下――极地气候 B.依据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特点确定气候类型:(月降水量少于50mm,少雨;大于100mm,多雨)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mm);亚热带季风气 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全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 5气候类型特例 A、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十山地迎风坡十沿岸暖流” 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

高考自然地理100题整理(含答案)

高考自然地理100题整理(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2015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地理综合测试姓名学号成绩 范围:地图与地球、地球与宇宙、岩石与地貌、大气与天气气候部分内容满分 (一)为纪念伽利略首次用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400年,由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发起,主题是“探索我们的宇宙”,希望通过星空探索,帮助人们重新认识他们在宇宙中的位置。 1.下列有关恒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由炽热的气体组成,能自己发光的球状天体 B.由气体和尘埃物质组成,呈云雾状外表 C.与星云比恒星具有质量小、体积小、密度小的特点 D.在天空中的位置固定不变 2.在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层次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河外星系 D.总星系(二)2010年1月1日和15日天象奇观“月偏食”与“日环食”分别上演。 3.1月1日的月相应为 A.满月 B.新月 C.蛾眉月 D.下弦月 4.发生月食的当天,月球上中天时刻为

A.夜半 B.傍晚 C.黎明 D.正午 5.发生日环食的必要条件是 A.日地月基本在一条线上,地球在中间 B.日、地、月基本在一条线上,月球在中间 C.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D.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 (三)经过4天昼夜奋战,中国第26次南极考察于当地区时2009年11月16日1时圆满完成在长城站(62°13'S,58°58'W)的物资卸运任务,离开长城站奔赴中山站。 6.此时北京时间约为: A.16日12点 B.16日13点 C.15日11点 D.15日14点 7.南极考察队员们遇到的危险有: ①暴风雪迎面扑来,看不清路②积雪覆盖的冰隙随时都有可能吞没队员③酷冷的严寒,给队员留下无情的冻伤④整个南极洲上碰不到任何人,无法求援⑤随时会遭到熊的袭击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四)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③位于北回归 线。 8、此日,①地的日期为 A、3.21 B、6.22 C、9.23 D、12.22 9、此刻,①、④两地的太阳高度分别为 A、66°34′,90° B、0°,23°26′ C、0°,66°34′ D、23°26′,66°34′ 10、某日,②地的日出时刻为北京时间6:00,此日,当②地日落时,④地的地方时为 A、1时 B、7时 C、13时 D、19时 (五)下表是2009年某日我国三个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 11.下列节日最可能出现在表中所示日期前后的是 A.儿童节 B.五一劳动节 C.元旦 D.清明节 12.表中三个地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D.②③① 00W 66034’N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三复习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1、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圆说、地心说、日心说、大爆炸宇宙学说。 2、宇宙的基本特点: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 3、天体的分类: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4、天体系统的成因:天体之间因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5、天体系统的级别: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河外星系)-总星系 6、日地平均距离:1.496亿千米。 7、太阳系九大行星的位置:水金地火(小)、木土天海冥。 8、九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冥)。 9、地球上生物出现和进化的原因:光照条件、稳定的宇宙环境、适宜的大气和温度、液态水。 10、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11、太阳辐射能量的来源核聚变反应。 12、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维持地表温度,水循环、大气运动等的动力,人类的主要能源。 13、太阳活动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 1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15、太阳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16、太阳黑子的变化周期11年。 17、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②影响短波通讯③产生磁暴现象 18、月相新月、蛾眉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

19、月相变化规律:上上西西(上弦月),下下东东(下弦月) 20、星期的由来:朔望两弦四相。 21、空间探索阶段的开始1957年10月,原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22、空间开发阶段的开始1981年第一架航天飞机试航成功。 23、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史:1970年“东方红”一号、20XX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试验飞船。 24、宇宙自然资源的分类: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 25、保护宇宙环境清除太空垃圾、加强国际合作。 26、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27、地球的赤道周长4万千米 28、纬线和纬度,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连接东西的线。每1个纬度为111.1千米;0-30、30-60、60-90。 29、经线和经度连接南北的线。相对的两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30、东西两半球的划分: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圈。 31、南北两半球的划分:以赤道为界,以北的为北半球,以南的为南半球。 32、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23°26′和66°34′纬线 33、本初子午线0°经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34、南北方向的判断有限方向,北极为最北,南极为最南。 35、东西方向的判断无限方向,沿着自转方向为向东,逆着自转方向为向西。 36、东西经的判断沿着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37、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38、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39、地球自转的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 小时。 40、地球自转的速度角速度(每小时15°),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41、地球公转的轨道椭圆轨道。一月初(近日点),七月初(远日点)。 42、地球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上空观察,呈逆时针旋转。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

2020届高考高三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专题练习试题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的自然带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森林 C.森林、荒漠、草原 D.荒漠、草原、森林 2.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中亚两大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源于帕米尔高原,纵穿沙漠注入咸海,沿岸形成狭窄的绿洲,是灌溉农业发达地区。读中亚地区图,回答3-5题。 3.咸海沿岸广大地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是( ) A.常受到来自北冰洋的干冷气流影响B.全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稀少 C.大量引用流入该湖泊的河水灌溉土地 D.深居大陆内部,气候干旱,蒸发强烈 4.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大量开垦和引水灌水导致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 ) ①土壤盐渍化②水土流失③荒漠化加剧④周边大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为了防止流域内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

①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协调管理,合理分配水资源②提高灌溉技术,发展节水农业③大力开采地下水,避免使用地表水④营造农田防护林,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6~7题: 6.甲地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7.乙地的农业生产主要发展() A.水稻种植业 B.旱地耕作业 C.草原畜牧业 D.山地畜牧业 浑善达克地处锡林郭勒高原中部,东起大兴安岭南段西麓,向西延伸约340km,南北宽30—100km。下表 示意浑善达克沙地1997年—2017年荒漠化动态。据此完成8—9题。 8 A.荒漠化动态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球变暖B.迎风坡上大量植被因沙埋而逐渐死亡 C.灌丛周围和丘间低地土壤养分减少D.致使北京附近沙尘(暴)天气增多 9.浑善达克地区的合理发展方向是 A.改良土壤,大力巩固和发展种植业B.制定合理载畜量,发展畜牧产品深加工业 C.大力植树造林,改善局地气候条件D.发挥人口优势,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2高考文综复习提纲(衡水高考实用总结)

高考文科综合复习冲刺方略 学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得文(理)综者得天下。”诚然,如今的高考,在很大程度上,拼得就是文(理)综。 文科综合,顾名思义,是对由地理、历史、政治三科组合而成的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简称。文科综合(以下简称“文综”)有着题目多,时间紧,难度高,区分度大等鲜明特征,尤其是这两年,地理、历史难度陡增,使得不少同学(甚至包括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学)在文综面前也犯了难。 话虽如此,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余下的10多天,试图在文综科目尤其是自己所一向感到薄弱的政治、历史或地理某一单科上有较大的进展和突破,则自然是我们每一位高三文科学子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 下面,分别从地理、历史以及政治这三科逐一作以剖析,再就文综整体作以总结。

l 地理篇 说到地理,可就说到了好多同学的老大难与伤心处。地理,是一门贯通时空,横跨文理的学科。它兼具理科的逻辑判断、推理演绎的理性思维,又依托文科广博浩大,繁杂纷乱的文史背景,尤其是地理所着重培养的综合辩证地分析现象、思考问题的能力更是对文科生提出了较高(甚至是极高)的要求。 在最后的高考复习冲刺中,地理复习应注意一下四个问题: 一、回归原理——地理,讲得就是一个“理”字 地理的学科基础是建立在一系列最基本、最原始的地理原理上的。地理地理,顾名思义,讲得就是一个“理”字。 回归原理,指的就是重新接触、温习、理解、深化地理学科的一系列基本原理。比如:自然地理部分的地球运动的基本规律和特征及其影响和表现,内外力作用的原因、表现及意义,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风的形成,气候与自然带(植被)的相互关系,地球物质的流动与能量的循环等;人文地理部分的人口、城市、区位以及农业、工业、交通业、旅游业等;区域地理部分的国家、城市以及有代表性的地形地貌、资源物产、风景名胜、风土人情等。要下大工夫、花大力气把这些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能遗留任何一处知识的漏洞、思维的盲点与认识的误区。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明

2020高考-自然地理专练(选择篇)

自然地理——考点扫描验收(选择篇) 选择题(本大题共45小题。在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2019·大连重点中学联考)广州(113°E)的陈先生到纬度大致相同的夏威夷(156°W)休假,飞机在北京时间5:30 从旭日东升的当地机场起飞,降落到夏威夷时正值日落。据此回答1~2题。 1.陈先生乘坐的飞机大约飞行了( )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1小时 2.陈先生习惯在每天同时与在伦敦和悉尼(32°S,151°E)的两个女儿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流,已知其在伦敦的女儿当地时间6~9时空闲,在悉尼的女儿当地时间18~21时空闲。则其到达夏威夷后与女儿们联系的时间是( ) A.当地时间22~23时 B.当地时间19~20时 C.当地时间21~22时 D.当地时间20~21时 (2019·南京市5月三调)图1为游客某日黄昏时拍摄的南京眼步行桥景观图,图2为南京眼步行桥景点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推测图1的拍摄地点最可能位于图2中的( ) A.甲点B.乙点 C.丙点 D.丁点 4.若图1的拍摄日期为4月20日,则同一地点同一时刻再次拍摄相同图片的时间最接近以下日期中的( ) A.5月20日B.6月20日 C.7月20日D.8月20日 (2019·河南八市测评)光照强度指单位面积上所接受可见光的能量,单位为勒克斯(Lux或Lx)。下图为昆明植物园(102°30′E)内一栋四层建筑的三层东侧靠南的办公室某月室内光照的时空分布图,据此完成5~7题。 5.该月最有可能为( ) A.4月 B.6月 C.8月 D.2月 6.该办公室室内光照的分布特征为( ) A.光照强度与距窗户的距离没有关系 B.一天中光照强度最大值出现在当地正午时刻 C.同一时刻,距窗户越远,光照强度越小 D.上午光照强度大于下午 7.据统计数据,该办公室8月上旬比5月中旬光照强度弱,其影响因素可能为( ) A.昼夜长短 B.太阳高度 C.大气状况 D.植被覆盖率 (2019·安徽安庆一中、山西太原五中等五省六校联考)内河航运船舶航道的区位选择要根据水流的速度、泥沙沉积的实际情况而定,应尽可能实现节省能源、降低运输成本等效益最大化。下图为某河流航运图,依据图中信息,回答8~9题。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知识点总结

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地理要素组成。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通过水循环、大气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过程,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形成了一个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 2、生物循环: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及无机盐合成为贮藏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糖类),并且释放出氧,同时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又成为动物的食物。植物和动物的有机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又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这种有机质的合成与分解过程,称为生物循环。 生物循环促使自然界物质和化学元素不断地迁移运动,能量不断地流动、转化,从而把自然地理环境中的有机界和无机界联系起来。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生物既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物,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创造者。 (1)现今地球大气组成,是生物生命活动参与的结果。大气中的氧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的氮也有一部分来自生物的作用。 (2)生物生命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陆地水的化学成分。 (3)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 (4)生物多次对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进行加工。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而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指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要素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大气本身不具备减缓co2 增加的功能,但是在自然地理环境中通过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却能消除部分新增的co2) 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1、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时刻在演化(气候变化、地貌变化) 2、地理环境各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发展变化着。一个要素的演化伴随着其他要素的演化。 四、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1、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破坏森林与植树种草引发不同的环境效应) 2、在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等地理要素中,人类活动比较容易导致生物发生变化。 第二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空间尺度划分: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区域性的地域分异: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 二、自然带1.概念:陆地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互不相同,水热组合不同,形成不同的气候类型。不同的气候类型,又对应了与之统一的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相应的气候、植被和土壤共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2。自然带的划分(北半球为例)利用气候图对照分析自然带的分布。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 热带草原带(萨瓦纳带)(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中西部) 热带季雨林带(北纬10°—25°之间的亚洲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和40°—60°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70°之间) 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苔原带、冰原带 三、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纬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热量为基础的。纬度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包括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以及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 2、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经度地带性) 这种地域分异规律是以水分为基础的,在中纬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由于受海洋水汽的影响,从沿海到内陆,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 - 1 -

2015届高三地理练习题及答案1

2014年高考地理智能过关训练试题(13)来源浙江2014二轮高考地理仿真模拟(二)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题。 1.靠近水源、受水患影响最小的居民点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②居民点最容易发展成城镇 B.站在M山顶可以通视图中的所有居民点 C.图中河流干流从西北流向东南 D.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山忽上忽下较耗体力 3.⑤居民点到M山顶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A.368 m B.488 m C.678 m D.708 m [答案] 1.A 2.D 3.B [解析] 第1题,图中①②③④居民点均位于沿河地带,都靠近水源,其中②③④ 三居民点位于河谷平原地区,地势较低,易受水患影响,而① 居民点位于地势稍高的鞍部地带,受水患影响小。第2题,图中最容易发展成城镇的居民点应是位于河流交汇处的③居民点;M与⑤居民点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故B选项不正确;根据图中指向标的指示,河流的干流从西南向东北流;由⑤居民点取近道攀登M 山时先穿越山脊再经过河谷,地势起伏很大,故本题的答案为D。第3题,⑤居民点到M 山顶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400 m。 快速公交系统,简称BRT,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共客运系统。下图为 “我国东部某城市某BRT站台分时段乘客流量统计图”。读图,完成4~5题。 4.该站台所在区域最有可能是() A.中心商务区B.居民住宅区 C.工业区D.行政区 5.BRT的开通() A.有利于加强城乡之间的交通联系 B.可以取代出租车,成为城市客运的主要方式 C.有利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提高 D.可以促进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 [答案] 4.A 5.C

高中地理高考总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总复习 第一单元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o/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线速度平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1.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2.赤道全年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平分,3.春秋分日全球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离直射点越近高度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越大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017届高考自然地理专题训练试题

2017届高考自然地理专题训练试题 (完卷10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60分。每题2分。)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14日6时的气压形势,L为低压。图中天气系统以200千米/天的 速度东移。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甲地14日6—9时的风向 及暴雨开始的时间约为 A.偏东风 14日14时 B.偏南风 14日19时 C.东北风 15日4时 D.西北风 15日11时 2.该地区及图示气压形势出现的月份可能为 A.华北平原,3、4月份 B.四川盆地,1、2月份 C.黄土高原,10、11月份 D.东南丘陵,4、5月份 黄河上游自宁夏到内蒙古托克托先后流经河东沙地、乌兰布和沙漠、库布齐沙漠,流程大约1000千米(如下图所示)。由于沙漠的快速推进,黄河在该河段含沙量急剧升高。读图,回答3-5题: 3.受盛行风影响,流沙可能大量进入黄河的沙源地是 A.河东沙地 B.乌兰布和沙漠 C.库布齐沙漠 D.河套平原 4.宁夏平原逃脱了被沙漠侵吞的厄运,主要原因是 A.纬度低 B.位于半湿润区 C.山脉阻挡 D.黄土覆盖 5.与中游相比,该河段黄河() A.有凌汛现象 B.落差大 C.水土流失严重 D.含沙量大 右图示意某天体系统。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太阳电池的运行轨道属于() A.恒星轨道 B.彗星轨道 C.行星轨道 D.卫星轨道 7.图中开发的能源类型是() A.太阳能 B.核能 C.太阳风 D.光能 右图示意局部地区的晨昏线位置,AB为晨线,读图回答8-9题。 8.此时北京时间为() A.2时40分 B.9时20分 C.21时20分 D.16时20分 9.此时下列地理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A.北印度洋洋流为逆时针 B.密西西比河正值枯水期 C.纽约正值一年中昼最长 D.尼罗河流域正值丰水期 右图示意山谷风的形成,回答10-11题。 10.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此图出现的时间是夜晚②此图出现的时间是白天 ③此时吹山风④此时吹谷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作上升运动 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作下沉运动 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作上升运动 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

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考研笔记

第二章地壳 1)克拉克值(元素丰度):元素在地壳中的平均重量百分比 2)地壳中O、、占地壳重量82%以上 1)类型:大陆和大洋两种地壳类型(过渡地壳) 大陆型地壳平均厚度约33,随近海平面厚度较小,深入内陆及高原厚度增大大洋型地壳厚度小,平均为7.3 2)结构: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两者界限是二级不连续面——康拉德面 上层地壳为硅铝层,包括沉积岩层和下伏花岗岩层,又称花岗岩层。在大洋底部缺失,因此认为花岗岩层是不连续的圈层 下层地壳为硅镁层,又称玄武岩层, 3)大陆、海洋区别: 厚薄;大陆型玄武岩上有很厚的沉积盖层及下伏花岗岩层,形成“双层结构”(上下层地壳齐全);海洋型玄武岩之上只有很薄或根本没有花岗岩层,大部分为“单层结构”(上层地壳缺失)。 4)地壳运动因素之一:垂直、水平方向物质分配不均匀性 1)概念:矿物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产物。是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 位。 2)矿物是地壳各种元素的存在形式,化合物/单质,固体/液体,每种矿物都有 其特有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3)岩石:岩石是矿物的集合体,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地壳物质。

4. 岩浆岩 1)岩浆的黏度与硅酸含量有关,少为基性岩浆,黏性小,多为酸性岩浆,黏性 大。岩浆岩中2含量最多,依据硅酸饱和程度,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四大类 2)侵入岩:岩浆上升到一定位置,上覆岩石的外压力大于岩浆的内压力,使之 停滞,结晶,形成侵入岩(岩浆的侵入作用)。根据其在地表深度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3)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岩浆冲破上覆岩层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岩石。 4)玄武岩是基性火山岩,花岗岩是酸性侵入岩 5. 沉积岩 1)概念:是在地表不太深的地方,将其他岩石的风化产物和一些火山喷发物, 经过外力作用、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 2)区别:成层产状和外动力成因,是区别于变质岩和岩浆岩的最主要特点。 3)沉积层理:沉积岩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粒度等在岩石垂向上的变化所显 示的成层特征。划分为:水平、倾斜、交错的几种类型。 4)沉积层面:沉积过程中由自然作用产生在沉积岩层面上的痕迹称为层面构 造。 5)根据成因不同,沉积岩分为碎屑结构、泥质结构、化学岩结构和生物岩结 构。 根据结构不同,分为碎屑岩、黏土岩、化学岩和生物化学岩。 6)沉积岩相:见后面 6. 变质岩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附答案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南海诸岛雨量丰沛,热量充足,岛上的岩石主要是珊瑚、贝壳碎屑砂,质地疏松。诸岛面积小,海拔低,鸟类多,植被有200余种。除滨海地区外,土壤含盐量大部分较低。南海诸岛是一个独特的富磷生态系统,土壤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纽带。下图示意海岛生态系统与富磷土壤间的物质循环。据此完成(1)~(2)题。 1、南海诸岛除滨海地区外,其他地区土壤含盐量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气温低,蒸发弱B.降水多,淋溶作用强 C.植物多,吸收盐分D.距海远,海水影响小 2、南海诸岛土壤中富磷,磷的最主要来源是() A.鱼类死亡分解B.植物死亡分解 C.鸟粪、鸟类残体D.珊瑚、贝壳碎屑 开阔水域是指除去海冰区之外的海洋区域。下图为1982~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距平(与多年平均值之差)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2007年、2012年和2016年北极开阔水域面积异常增大,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相关

B.人类大规模开采海冰导致 C.北极地区降水减少,太阳辐射增强 D.中纬度的气旋进入北极海域加剧海冰融化 4、北极海域开阔水域面积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A.有利于北极熊的生存与繁衍 B.造成北极地区气温升高 C.增强北大西洋暖流 D.北极海域周边陆地降水减少 鄱阳湖(如下图所示)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近年来,鄱阳湖汛期“高水是湖,洪水一片”,枯水期“低水似河,枯水一线”成为常态,严重影响了湖区社会发展。我国围绕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的利弊展开了20多年激烈的争论。近期《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规划》由原来的“建坝”改为“建闸”,“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的新设计方案,大大缓解了各方面的矛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鄱阳湖“高水成片、低水成线”的最主要原因是() A.长江与湖泊的相互补给B.干湿季节极端变化 C.围湖造田和城市化发展D.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6、近十年来,鄱阳湖水文情势出现了枯水时间提前、枯水期延长、水位严重降低等现象,其最主要原因是() A.水体污染严重B.工农业过度用水 C.全球气候变化D.三峡大坝的建设 7、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蓄水期的时段应在() A.1~3月B.4~6月 C.7~9月D.10~12月 下图为纳木错位置示意图。近年纳木错面积不断扩张,2001~2009年湖面扩张超过50平方千米。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20XX年高考专题复习――自然地理主要规律和原理 地理规律和原理的概念 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规律是指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联系。针对地理事象“是什么(样)”,地理规律更多强调地理事象的表现,地理规律主要在于“应用”。 高考涉及的主要地理规律和原理 一、我国太阳辐射能时空分布规律 1、就时间而言,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的中纬度,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时间长, 各个地区的太阳辐射能夏半年多于冬半年。 2、就空间而言,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大体上东南向西北递增。 大体上的界线,从大兴安岭向西南,,经北京西侧,兰州,昆明再折向北到西藏南部,这一条线以西、以北广大地区,太阳辐射特别丰富。 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主要包括纬度高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长)、地形地势、气候气象条 件等方面。 二、地球运动的规律 恒星年:3656时9分10秒2、地方时计算规律

计算规律:东比西早(大),东加西减;相差1时区,相差1小时。 ※日界线 例一.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回答以下1-2题 1.甲地时间为: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3、地球自转与晨昏线的关系规律 A .晨昏线的概念及判读方法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圈(线)。在晨昏线西侧取一点,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如果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则是晨线,反之则是昏线。 B .晨昏线的规律及应用(晨昏线是解决地方时计算、昼夜长短、 日照图综合判读等等地球运动相关知识的线索和突破口) ①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逆向使用,已知昼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或昏线,判读地球的自转方向。 ②判断地方时 晨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6:00,昏线和赤道交点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8:00;昼半球的中央经线为12:00,夜半球中央经线为00:00;与晨昏圈相切的纬度,如果出现极昼则切点(晨昏圈纬度最高点)所在经线为00:00,如果出现极夜则为12:00。 如右图A 为00:00,B 为12:00。 ③判断节气或季节 北极圈出现极昼(或者南极圈出现极夜)为6月22日(夏至日);北极圈出现极夜(或者南极圈出现极昼)为12月22日;晨昏圈和经线圈重合则为3月21日(春分日)或9月23日(秋分日)。 ④判断昼夜长短和日出日落(时间和方向) 昼长=昼弧弧度/15o;夜长=夜弧弧度/15o。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日落时间=12+昼长/2。

自然地理学知识点总结

地理环境: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 自然环境:原生自然环境、次生自然环境 “三分法”: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三层次”:统一地理学、综合地理学、部门地理学 “三重性”:基本原理和方法、应用地理学研究、区域地理学研究 “表层”的别称:“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 部门自然地理学:气候学、地貌学、土壤地理学、水文地理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等 宇宙天体:恒星、行星、卫星、陨石、小行星、彗星、星云、等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类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被规定为矮行星) 地球的三个切片:赤道面(与地轴垂直所截出最大截面所在面)、黄道面(地球轨道所在面)、白道面(月球轨道所在面) 科里奥利力方向:南左北右 地球圈层内三圈:地核、(古登堡面)、地幔、(莫霍面)、地壳 地球圈层外三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 地理学六圈层:岩石圈、土壤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智慧圈 陆地水: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矿物水 海陆两半球:海半球(新西兰东南)、陆半球(法国南特附近) 大洲分界:(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高加索山脉、博斯普鲁斯海峡、达达尼尔海峡;(亚非)苏伊士运河;(欧非)直布罗陀海峡;(亚美)白令海峡;(美洲)苏伊士运河; 岛屿:大陆岛、海洋岛(火山岛、珊瑚岛) 造岩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钛、氢、磷、碳、锰…… 造岩物质:硅酸盐类、含氧盐类、氧化物、氢氧化物、硫化物、硫酸盐、卤化物、单质 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普通辉石、普通角闪石、橄榄石 岩石种类: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按矿物分):酸性岩、中性岩、基性岩、超基性岩 岩浆岩(按形成分):喷出岩、侵入岩 岩浆岩构造:块状构造、斑杂构造、流纹构造、气孔构造、杏仁状构造 沉积岩:碎屑岩类(砾岩&角砾岩、砂岩、粉砂岩)、黏土岩类(钙质页岩、铁质页岩、炭质页岩)、生物化学岩类(硅质岩、石灰岩、白云岩) 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接触热变质作用、接触交代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超变质作用) 构造运动特性:普遍性、永恒性、方向性、非匀速性、幅度与规模差异性 构造运动基本方式:水平运动、垂直作用 沉积建造:地槽型建造、地台型建造、过渡型建造 地层接触关系:整合、假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触、侵入体的沉积接触 地质构造:水平构造、倾斜构造、褶皱构造、断裂构造 水平构造:桌状地台、平顶山、方山 倾斜构造:单面山、猪背岭 褶皱构造: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向斜谷 断裂构造:一线天、试剑石、断层崖、断层三角面、断层悬谷、错断山脊

地理高考总结复习材料-江苏地理专题复习练习

江苏地理专题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读江苏省不同季节平均气温分布图,回答1-4题。 1.分别表示该省冬、夏两季气温分布特点的是 A.图①、图②B.图④、图③C.图①、图③D.图④、图②2.该省部分城市与其自然植被、气候类型的组合中,正确的是 A.南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连云港——温带季风气候 B.苏州——温带季风气候;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连云港——温带落叶阔叶林;南京——温带季风气候 D.徐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苏州——亚热带季风气候 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起点位于 A.南京B.扬州C.淮阴D.苏州4.决定该省冬季等温线基本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热力性质B.纬度位置C.地形D.洋流现代洪泽湖湿地是个比较年轻 的湖泊,约在公元12世纪时才 初步形成。读“洪泽湖湿地水域水 系图”,回答5-6题。 5.读洪泽湖湿地水域水系图,得 出的正确分析判断是 A.该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B.受洪泽湖调节作用最明显的是 长江 C.该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洪泽湖位于我国鲁西南地区

6洪泽湖洪涝灾害频繁,与该湖洪涝灾害无关的是 A.泥沙不断淤积,湖泊蓄水量有限 B.入湖水系较多,梅雨季节带来较大的水量 C.湖水下泄通道不畅 D.每年雨季5月开始,10月结束,雨季长 宋代诗人苏轼在《舶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据此回答7-8题。 7.“三时”是指 A.春分后半个月 B.清明后半个月 C.夏至后半个月 D.冬至后半个月 8.“黄梅雨”的成因是 A.夏季风遇到江南丘陵遭阻挡 B.冷锋作用的结果 C.暖锋作用的结果 D.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徘徊在江淮一带 下表是1953-2000年江苏人口变化情况。据此回答9-10题 A.最近十年江苏人口的增幅达历史最大值 B.最近十年江苏城市化进程速度明显加快 C.江苏距离老龄化社会尚有较大距离 D.最近十年江苏的家庭户数呈现减少势头 10.对上题得出的结论,您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A.江苏经济发展较快,可供人口增长需要的消费资料增多 B.江苏人均GDP 增长较快,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 C.江苏的医疗卫生事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 D.家庭观念发生变化,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 图4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1~14题. 11.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城市群.图中显示该地城市主要分布在 A .河流沿线 B .资源丰富地区 C .沿海港口 D .冲积扇平原 12.圈中甲、乙、丙、丁四个城市均为重要的旅游城市.其中以园林美为主要

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00题(自然地理)

历届高考试题及解析100题(自然地理)试题52-55 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图2—1—13所示,垂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α。据此回答52~55题。 52.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A.12:00B.12:40 C.11:20D.11:00 解题思路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题,属中等难度。该组题立意表达如下两种信息:第一,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通过的“基础语言”,即使在“单科试卷”中,使用到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门课程都强调要学习该学科有用的知识,基础语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包括将地理现实繁复杂乱的信息加以梳理选取,制成直观的地理图表并从图表的信息中“还原”为地理现实或实践的能力。该组题目主要考核学生能否将数学的基础语言和能力运用于解决简单的地理问题,对时间的换算是否熟练,以及能否真正理解地理实践和地理图表间的关系,并准确把握一组题目中各个小题的相互联系。 答案:B 53.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A.英国伦敦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C.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约29°E)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解题思路这是一组典型的自然地理基本能力考核题,属中等难度。该组题立意表达如下两种信息:第一,各学科之间存在着大量通过的“基础语言”,即使在“单科试卷”中,使用到其他学科的基础语言是不可避免和正常的。每门课程都强调要学习该学科有用的知识,基础语言的通用性就是“有用”的重要表现之一。第二,使用地理图表的能力,包括将地理现实

2020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自然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 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 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 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 (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 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 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随纬度 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 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 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