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1)(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刑法学(1)(专)》2019-2020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空格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

A. 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我国刑法分则中“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 -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犯罪目的只存在于( )犯罪中。

A.故意 B.直接故意

C.间接故意 D.既遂

4.某甲在与某乙争吵中捅了某乙一刀后扬长而去,某乙因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

A. 意外事件 B.过失犯罪

C.直接故意犯罪 D.间接故意犯罪

5.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6.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A.人民法院的执行部门

B.人民检察院的监所检察部门

C.公安机关的派出所

D.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

7.死刑不适用于( )。

A.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根据解释的效力不同,刑法解释可以分为立法解释、和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 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和。

13.犯罪主体就是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和

14. 犯罪的过失有两种类型,即与

15. 刑罚,是指刑法中明文规定的由依法对所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16. 对犯罪分子判处罚金,应当根据其决定罚金数额。

17.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和正在,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属于特别自首,亦称准自首。

18.对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其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 犯罪预备

20.主犯

21.剥夺政治权利

22. 数罪并罚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24.简述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

五、案例分析(16分)

25.案情:

韩某,男,50岁,某外国籍,该国驻中国某地领事馆职员(无外交豁免权)。

韩某于2016年3月25日晚与被害人胡某(女,20岁,某公司文员)相识后,以请胡某喝酒为名,将胡某带至自己宿舍,并向胡某提出发生性关系的要求。在遭到拒绝后,韩某将胡某按压在床上,扯下自己的领带将胡某的双手捆在床架上,又用毛巾塞住胡某的嘴,随后与胡某发生了性行为。期间,胡某由于不断反抗以致身体多处受伤(经鉴定属轻微伤)。凌晨2时许,胡某觉得韩某已经入睡便悄悄挣脱捆手的领

带溜出韩某宿舍,不料却碰倒了门口的衣架。响声惊醒了韩某,韩某随即赶出来将胡某抓住并拖回房间。胡某大声喊叫,韩某便死死掐住胡某的脖子,直至胡某不再动弹为止。当韩某将胡某的尸体运出领事馆准备抛弃时被巡警发现抓获。

请分析并说明理由:韩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我国法院是否有权管辖?如果我国法院有权管辖,应当如何处理(只答处理原则)?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一、选择题(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ABD 2.B 3.B 4.D

5.CD 6.D 7.ABD 8.B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司法解释学理解释

10.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社会危害性程度

12.作为不作为

13.自然人单位

14.疏忽大意的过失过于自信的过失

15. 国家审判机关犯罪人

16.犯罪情节

17.被告人服刑的罪犯

18. 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十三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

20.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1.剥夺政治权利:是指依法剥夺犯罪人一定期限参加管理国家和政治活动权利的刑罚方法,属于资格刑。

22.数罪并罚:是指人民法院对一行为人在法定时间界限内所犯数罪分别定罪量刑后,按照法定的并罚原则及刑期计算方法决定其应执行的刑罚的制度。

四、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1)起因条件:存在不法侵害。(2分)

(2)时间条件: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3)对象条件: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的第三者实行。(2分)

(4)主观条件: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2分)

(5)限度条件: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4.我国刑法规定的计算追诉期限的方法是:

(1)在通常情况下,追诉期限从犯罪之日起计算。(2分)

(2)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犯罪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2分)

(3)在时效中断的情况下,前罪追诉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2分)

(4)在时效延长的情况下,追诉期限不受限制,即:

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分)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25.评分要点:

(1)韩某的行为构成犯罪,应由我国法院管辖;对其所犯两罪应当实行数罪并罚。(3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本案中,韩某采取捆绑等暴力手段强奸胡某,后又为了掩盖罪行而将胡某杀害,出于两个故意实施两个行为,其行为显然已分别构成犯罪。(4分)

(3)韩某的犯罪行为发生在中国境内,而且韩某虽是外国人,但其并不享有外交豁免权,此案中并无法律特别规定的例外情形,因此,根据我国刑法的属地管辖原则,此案应由我国法院管辖。(6分)

(4)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韩某所犯两罪应当先分别定罪量刑,然后依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

(视论述情况适当给分)

《刑法学(1)》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字母填入题目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 24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

A. 司法解释 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

A. 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的犯罪。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 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 )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 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 )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刑法就是规定犯罪、____和____的法律。

10.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____。

11.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____及其____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需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12.按照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个数不同,我国刑法理论将犯罪客体划分为二种,即:____和____

13.精神病人在____或者____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14.为了使国家、____、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____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15.刑罚的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具体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16.管制的期限为____以上____以下。

17.对于____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能适用缓刑。

18.被判处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____。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

20.直接故意

21.犯罪集团

22.一般累犯

四、筒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简述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征。

24.简述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及其基本适用规则。

五、案例分析(16分)

25.案情:

黄某,男,36岁,农民。

孙某,男,16岁,中学生。

2011年4月17日晚6时许,黄某驾驶一辆二轮摩托车载着孙某,从某镇驶往某市途中,不小心撞上在公路边同向行走的刘某,致使刘某颅骨粉碎性骨折昏迷。黄某为了逃避法律追究,在与孙某商议后,两人将刘某抬上肇事摩托车,运至离案发现场约一公里以外,将刘某抛入1.5米深的一条沟内,并用于草覆盖在刘某身上进行伪装。第二天中午,刘某的尸体被村民发现。警方现场勘查证实,刘某在沟内曾从昏迷中苏醒过,其手上有明显的抓挖沟内物体的伤痕。经查,黄某2005年5月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2010年11月被假释。

试分析并说明理由:黄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共同犯罪?应当如何处罚(处理原则)?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I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4分)

1.B 2.B 3.D 4.CD

5.ABD 6.A 7.C 8.B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刑事责任刑罚

10.从旧兼从轻原则

11.社会危害性程度

12.单一(简单)客体复杂客体

13. 不能辨认不能控制

14.公共利益财产

15.特殊预防一般预防

16.三个月二年

17.累犯

18. 5年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9.刑事责任能力:是指行为人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所必需的,行为人具备的刑法意义上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

20.直接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21.犯罪集团:是指三人以上为共同实施犯罪而组成的较为固定的犯罪组织。

22. -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3.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4分)

犯罪未遂具有如下三个特征: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即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刑法分则规范里具体犯罪构成要件中的犯罪行为。(2分)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即犯罪未达既遂形态而停止了下来。(2分)

(3)犯罪停止在未完成形态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2分)

24.我国刑法采用的数罪并罚原则是以限制加重原则为主,以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为丰充的折衷原则。(4分)

根据我国刑法典的规定,数罪并罚时应遵守如下基本适用规则:

(1)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最重刑为死刑的,采用吸收原则,仅应决定执行死刑。(1分)

(2)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采用吸收原则,只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1分)

(3)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自由刑即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采取限制加重原则,即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3分)

(4)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采用并科原则,附加刑均须执行。(1分)

五、案例分析(16分)

25.评分要点:

(1)黄某与孙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共同犯罪。(2分)

(判断正确者得分。判断错误则全题不得分。)

(2)所谓共同犯罪,就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3分)

(3)黄某交通肇事致人受伤后本应将被害人送医抢救,但其为逃避法律追究,反而与孙某合谋,共同将被害人带离现场予以遗弃、隐藏,致使被害人因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其行为符合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因而构成共同犯罪。(5分)

(4)孙某犯罪时未满18周岁,且属于从犯,依法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而且不能适用死刑。(3分)

(5)黄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又犯新罪,应当撤销假释,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并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