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一 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一 配电柜内配线的技术要求

除了保证导线的截面积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之外,还应满足其在特殊条件下的抗拉强度,为此,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推荐选用铜导线。

母线与电器连接时,接触面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GB 50149-201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2)柜内配线使用的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 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 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积的要求)。

①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截面积为1.5 mm2;

②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5 mm2;

③断路器跨接线的最小截面积为2.5 mm2:

④变压器一次绕组进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5 mm2;

⑤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5 mm2;

⑥控制线路最小截面积为1.0 mm2;

⑦面板控制回路至柜内接线最小截面积为1.0 mm2;

⑧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截面积为1. 5 mm2;

⑨电流互感器连接导线截面积为1. 5 mm2;

⑩传感器连接导线的最小截面积为1. 0 mm2;

⑩面板备用线截面积为1. 0 mm2;

4)导线应严格按照图样的标号,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①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②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③避免将几根导线接到同一接线柱上,一般元件上的接头不宜超过2-3个。当几个导线接头接到同一接线柱上时,接头之间应平贴、整体接触良好。

5)对控制电路导线的颜色以其导通的电压等级来区分的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有明显的用意,对于操作维护维修的人员来说既明显地表示了对电压危险程度的分级,也大致示意导线所在的回路。

①交流三相主电路通常用黄、绿、红颜色来加以区分,以防止紊乱;

②主电路导线头、尾端部一律用彩色塑套管进行标示(黄、绿、红);

③工作电压为AC380V及以上的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④工作电压为AC220V的电源线用红色导线连接;

⑤工作电压为AC110V电源线用橙色导线连接;

⑥工作电压为DC36V电源线用紫色导线连接;

⑦工作电压为DC24V电源线用蓝色导线连接;

⑧工作电压为DC12V电源线用绿色导线连接;

⑨工作电压为DC5V电源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⑩工作电压为DC0V电源线用黑色导线连接;

⑩传感器信号及模拟信号线用白色导线连接;

⑥电源指示灯连接导线颜色与电源电压等级相同;

⑩电压表连接导线颜色与其指示的电压等级相同;

⑩电流互感器用黑色导线连接;

⑩备用导线用黄色导线连接。

柜内采用清一色黑色导线时,应在母线排、断路器、接触器等引线端,使用三色绝缘胶带包裹或使用成品彩色塑套,以标明相色,使主电路的标识明确、统一。

6)接线端头应套有打印的号码管标志,字迹清晰、统一、美观。推荐使用电子号码管打印机(亦称电子印号印字机)。

7)连接导线端部一般应采用专用电线接头。线端应使用材质合格的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当设备接线柱结构是压板插入式时,使用扁针铜接头压接后再接入。当导线为单芯硬线则不能采用电线接头,可将线端作成环形接头后再接入。

①如进入断路器的导线截面积小于6 mm2,当接线端子为连接片式时,先将导线用铜接头压接处理,以防止导线的散乱;如导线截面积大于6 mm2,应将裸露铜线部分用细铜丝环绕绑紧后再接入连接片。

②截面积为10 mm2及以下的单股铜芯线和单股铝芯线可直接与电器、设备的端子连接。

③截面积为2.5 mm2及以下的多股铜芯线的线芯应先拧紧搪锡,或压接端子后再与电器、设备的端子连接。

④截面积大于2.5 mm2的多股铜芯线的终端,除设备自带插接式端子外,应焊接或压接端子后再与设备、器具的端子连接。

8)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如下(设导线端部的绝缘剥除长度为L):

①当导线端部用管状接头(闭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再加上2-3mm,即L=L1+(2~3);当导线端部用板状接头(开口)时,L取线芯插入管状接头套筒的长度L1再加上1-2mm,即L= L1+(1-2);

②导线端部无接头时,对插入式接头L取插入式接线板的插接长度;对环形接头L 取环形接头的长度加适当直线部分,直线部分的长度应按平垫圈半径考虑,使平垫圈恰好紧靠绝缘切口压在环形接头上,而不压到绝缘层上。

9)剥除导线绝缘应采用专用的剥线刀、剥线钳,操作时不得损伤线芯,也不得损伤未剥除的绝缘,切口应平整,并尽可能垂直于线芯轴心线。线芯上不得有油污、残渣等。

10)熔焊连接的焊缝,不应有凹陷、夹渣、断股、裂缝及根部未焊合的缺陷。焊缝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焊接工艺评定文件的规定,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药和焊渣。锡焊连接的焊缝应饱满,焊点应表面光滑。焊剂应无腐蚀性,焊接后应及时清除残余焊剂。

11)线槽内导线所占据的截面积应符合行线设计规定;当设计无规定时,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总截面积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60%。在可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包括绝缘层在内的导线接头处所有导线截面积之和不应大于线槽截面积的75%,在不易拆卸盖板的线槽内,导线的接头应置于线槽的接线盒内。端子等集中布置的元件的短接线不进入线槽,以方便检查和节省线槽排线空间。

12)导线连接片或其他专用夹具,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紧固件应拧紧到位,防松装置应齐全。

13)导线与电器元件间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或压接等,均应牢固可靠。

①柜内所有导线接头除专用接线设计外,必须用标准压接钳和符合标准的铜接头连接。

②接头在压接前,应除去铜芯线上的绝缘层、残渣及油污。

③环形接头的绕圈方向应与接线柱螺母旋紧方向一致。

④压接前检查接头,不得有伤痕、锈斑、裂纹、裂口等妨碍使用的缺陷。

⑤套管连接器和压模等应与导线线芯规格相匹配。压接时,压接深度、压接口数量和压接长度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有关规定。

14)柜门面板控制线完成后必须放置至少20%备用线,最少为3根。备用线的柜内长度应以能连接柜内最远元件为准。如果面板无线槽,把备用线卷成100 mm直径的线卷,并用扎带可靠固定在面板扎线攀处。

15)柜内信号电路、PLC输入电路的布线尽量不与主电路及其他电压等级电路的控制线同线槽敷设,并应采取必要的防干扰措施。

16)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力。

按照我国的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标准,TN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中性线和专用保护接地线( PE)相连。T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 PE)。IT系统为电源变压器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壳没有专用保护接地线(PE)。

(1) TN方式供电系统

电力系统的电源变压器的中性点接地,称作接零保护系统。根据电气设备外露导电部分与系统连接的不同方式又可分3类,即TN-C系统、TN-S系统、TN-C-S系统。

1) TN-C系统。

①电源变压器中性点接地,保护中性线( PF)与工作中性线(N)共用。

②它利用中性点接地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作为故障电流的回流导线,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故障电流经中性线回到中点,由于短路电流大,故障情况下熔断器会熔断,低压断路器的脱扣器会立即动作而跳闸,安全性能好,TN-C系统一般采用零序电流保护。

③TN-C系统适用于三相负载基本平衡场合,如果三相负载不平衡,则PE、N线中有不平衡电流,再加一些负载设备引起的谐波电流也会注入PE、N线,从而使PE、N线带电,且极有可能高于50V,它不但使设备机壳带电,对人身造成不安全,而且还无法取得稳定的基准电位。

④TN-C系统应将PE、N线重复接地,其作用是当接零的设备发生相与外壳接触时,可以有效地降低中性线对地电压。

⑤TN-C系统干线上使用漏电保护断路器时,工作中性线后面的所有重复接地必须拆除,否则漏电开关将合不上,而且工作中性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断线。

2) TN-S系统。

①整个系统的中性线(N)与保护线( PE)是分开的。

②当电气设备相线碰壳,直接短路,可采用过电流保护器切断电源,如果线路较长,可在线路首端装设漏电保护断路器,靠它切断故障电流。

③当N线断开,如三相负载不平衡,中性点电位升高,但外壳无电位,PE线也无电位。

④TN-S系统不必重复接地,因为重复接地对N线断后保护设备作用不明显。

⑤工作中性线只用作单相照明负载回路。

⑥TN-S方式供电系统安全可靠,该系统适用于工业企业、大型民用建筑,同样适合变频器的供电系统

3) TN-C-S系统。

①它由两个接地系统组成,第1部分是TN-C系统,第2部分是TN-S系统。前一部分保护线与中性线是共用的,后一部分是分开的,其分界面在N线与PE线的连接点。

②工作中性线N与专用保护线PE相连通,TN-C-S供电系统是在TN-C系统上临时变通的做法,线路不平衡电流比较大时,电气设备的接零保护受到中性线电位的影响,要求负载不平衡电流不能太大,常用于建筑、施工工地供电。

③PE线除了在总箱处必须和N线相接以外,其他各分箱处均不得把N线和PE线相连,PE线上不许安装开关和熔断器。

④TN-C-S系统中,PE线连接的设备外壳正常运行时始终不会带电,所以TN-C-S系统提高了操作人员及设备的安全性。

(2) TT方式供电系统

1) TT方式是指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也称TT系统。第1个符号T表示电力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第2个符号T表示负载设备金属外壳与大地直接连接,而与系统如何接地无关。在TT系统中负载的所有接地均称为保护接地,TT系统在国外被广泛应用,在国内仅限于局部对接地要求高的电子设备场合。

2)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但是,低压断路器不一定能跳闸,有可能造成漏电设备的外壳对地电压高于安全电压。

3)当漏电电流比较小时,即使有熔断器也不一定能熔断,所以还需要漏电保护断路器作保护。

4) TT系统接地装置耗费大,该系统适用于接地保护很分散的场合。

(3) IT方式供电系统

1)I表示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经过高阻抗(大于30Ω)接地,T表示负载侧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进行接地保护。

2) IT方式供电系统在供电距离不是很长时,供电的可靠性高、安全性好,一般用于不允许停电的场所,或者是严格要求连续供电的地方。运用IT方式供电系统,电源中性点不接地,一旦设备漏电,单相对地漏电流很小,不影响电源电压的平衡。在选配变频器的滤波器时,注意应采用适合IT系统的滤波器,防止滤波器内部电容器组和电阻器接地引起供电系统故障。

2.接地的技术要求

1)在TT和IT供电系统中的变频器和电动机,可以通过接地母线直接接地,安全性能最好。因此,在设计变频控制柜所在的安装场所,应有用于保护的接地母线(排),变频器的PE 端和电动机外壳通过接地母线接地,接地母线的接地电阻应小于等于0.5Ω。在TN-C供电

系统中,变频器和电动机是经过中性线以及保护接地线在电源的中性点再接地的,设备外壳的电位受三相负载平衡程度的影响,极有可能带电,因此应考虑重复接地以提高接地效果。

2)当需新设置用于变频控制系统的接地装置时,应参照常规装设接地装置的要求:

①接地线一般用40mm ×4mm的镀锌扁钢。

②接地体用镀锌钢管或角钢。钢管直径为50mm,管壁厚度不小于3.5mm,长度为2~3m。角钢以50mm×50mm×5mm为宜。

③接地体的顶端距地面0.5 -0.8m,以避开冻土层,钢管或角钢的根数视接地体周围、的土壤电阻率而定,一般不少于两根,每根的间距为3 -5m。

④接地体距建筑物的距离在1. 5m以上。

⑤接地线与接地体的连接应使用搭接焊。

⑥接地母线的接地电阻应在每年的春、秋两季雨水较少时各测试一次,确保接地合格。若接地电阻高于标准,可用食盐、木炭或长效化学降阻剂降低土壤电阻率,减小接地电阻。

3)柜、屏构架上应设有不小于2mm×15mm的接地铜排,并应有明显的接地标志。用于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和电缆套的端子应是裸露的,如无其他规定,应适于连接铜导体。

4)门与柜体之间的连接线采用6mm2柔性镀锌屏蔽带连接。屏蔽带端头的处理要使用0形铜接头进行压接,屏蔽带使用倒齿垫片固定以防止松动和接触不良。

5)当柜内有电子元器件的接地或者屏蔽线的接地时,此类弱电信号的接地铜排应使用绝缘子与底板绝缘,但要预留一根与主接地排可靠连接的至少6mm2的接地线,如果在调试时觉得此种接地悬空不利于系统运行时,再将此排与接地线连接,以提高信号接地系统的灵活性。

6)接地装置的接触面均需光洁平贴,保证良好接触,并应有防止松动和生锈的措施。

7)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线圈应单独可靠接地。

8)柜内所有需接地元件的接地柱要单独用接地线接到接地体。元件间的接地线不得采用跨接方式连接。

9)具有铰链的金属面板上安装电器元件时,面板与金属箱体之间应设置安全跨接线。

10)在盖板、门、遮板和类似部件上面,如果没有安装电器设备,通常的金属螺钉连接和金属铰链连接被认为足以保证电路的连续性。

3)母线的相序排列遵循如下规定:母线从左到右排列时,左侧为U相,中间为V相,右侧为W相;从上到下排列时,上侧为U相,中间为V相,下侧为W相。

母线的相序颜色涂色遵循如下规定:U相黄色,V相绿色,W相红色,PE线黑色,PEN 线黄绿交替色,正极褐色,负极蓝色,在连接处或支持件边缘两侧10mm以内不涂色。

4)电器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紧固件应做到能在正面旋紧和旋松。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紧固件应采用标准件,有镀锌或其他可靠的金属防蚀层。

5)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情况良好的柜体上方,并尽量减少对其他元件的热影响,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电力半导体器件、模块,应将其散热面涂覆导热硅脂并与散热器平面良好接触,散热器的风道应垂直方向安装,以利于散热,必要时安装单独的冷却风机。

7)柜内的工控机、PLC的布置要尽量远离主电路、开关电源及变压器,不得直接放置或靠近柜内其他发热元件的对流方向。

8)主令操作电器元件及整定电器元件的布置应避免由于偶然触及其手柄、按钮而误动作或动作值变动的可能性,整定装置一般在整定完成后应以双螺母锁紧并用红漆漆封以免移动。

9)不同系统或不同工作电压电路的熔断器应分开布置,不能交错混合排列。有熔断指示器的熔断器,其指示器应装在便于观察的一侧。瓷质熔断器在金属底板上安装时,其底座应垫软绝缘衬垫。

10)熔断器、使用中易于损坏以及偶尔需要调整和复位的零件,应不经拆卸其他部件便可以接近,以便于更换及调整。熔断器安装位置及相互间距离应便于熔体的更换。

11)低压断路器与熔断器配合使用时,熔断器应安装在电源侧。

12)强弱电端子应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用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13)接线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14)有防振要求的电器应增加减振装置,其紧固螺栓应采取防松措施。

15)紧固件应采用镀锌制品,螺栓规格应选配适当,电器的固定应牢固、平稳。

16)落料后的金属件、导轨端头等均需去除毛边,以防工作人员割伤。

17)行线槽应平整、无扭曲变形,内壁应光滑、无毛刺,固定或连接行线槽的螺钉或其他紧固件其端部应表面光滑,无金属毛刺。

18)行线槽敷设应平直整齐,水平或垂直允许偏差为其长度的0.2%,全长允许偏差为20mm。并列安装时,槽盖应便于开启,行线槽的出线口应位置正确、光滑、无毛刺。行

线槽的连接应连续无间断。每节行线槽的固定点不应少于两个。在转角、分支处和端部均应有固定点,并紧贴安装面固定。行线槽接口应平直、严密,槽盖应齐全、平整、无翘角。

19)断路器、漏电断路器、接触器和热继电器等元件的接线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为30mm。连接元件的铜接头过长时,可适当放宽元件与线槽间的距离。动力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为30mm。

20)用于连接配电柜进线的开关或熔断器座的布局位置要考虑进线的转弯半径距离。

21)控制端子与线槽直线距离为20mm,中间继电器和其他控制元件与线槽直线距离为20mm。

22)电器元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电器元件的安装应牢固,固定方法应是可拆卸的,元件附件应齐全、完好,固定时不得使电器内部受额外应力。

23)低压断路器的安装应符合产品技术文件的规定,无明确规定时,宜垂直安装,其倾斜度不应大于5°。

24)低压电器根据其不同的结构,可采用支架、金属板、绝缘板间接固定在柜内,金属板、绝缘板应平整。当采用DIN轨道安装时,轨道应与低压电器匹配,并用固定夹或固定螺栓与壁板紧密固定,严禁使用变形或不合格的轨道。

25)具有电磁式活动部件或借重力复位的电器元件,如各种接触器及继电器,其安装方式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规定,以免影响其动作的可靠性。

26)电器元件的紧固应设有防松装置,一般应放置弹簧垫圈及平垫圈。弹簧垫圈应放置于螺母一侧,平垫圈应放于被紧固面的两侧。如采用双螺母锁紧或其他锁紧装置时,可不设弹簧垫圈。

27)采用在金属底板上螺钉紧固时,螺钉旋紧后,其螺纹的有效长度应不小于螺钉直径的0.8倍,以保证强度。

28)当铝合金部件与非铝合金部件连接时,应避免直接接触,建议使用绝缘衬垫隔开,以提高抗电解腐蚀的能力。

29)电源侧进线应接在开关的进线端,即固定触头接线端;负载侧出线应接在出线端,即可动触头接线端。

30)面板上安装指示灯、按钮时,之间的距离宜为50 - 80mm;当倾斜安装时,其与水平线的倾角不宜小于30°。

31)集中在一起安装的指示灯、按钮、开关等,应有编号或不同的识别标志,“紧急”按钮应有明显标志,必要时设置保护罩。按钮、开关操作应灵活、可靠、无卡涩现象。

32)电器的接线端或接线端子板应采用铜质或有电镀金属防锈层的螺栓和螺钉,连接时应拧紧,且应有防松装置。

33)当元件本身预制导线时,应用转接端子与柜内导线连接,尽量不使用对接方法。

34)电器元件、电气设备的外壳应能防止工作人员偶然触及带电部分。

变频配电柜的组成

核心提示:变频控制柜通常由供电母线、主电路熔断器(可选件)、进线滤波器(可选件)、断路器、接触器(可选件)、进线交流电抗器(可选件)、变频器、噪声滤波器(可选变频控制柜通常由供电母线、主电路熔断器(可选件)、进线滤波器(可选件)、断路器、接触器(可选件)、进线交流电抗器(可选件)、变频器、噪声滤波器(可选件)、输出交流电抗器(可选件)、控制变压器、开关电源、控制装置(PC、PLC等)、传感器,

以及低压电器等组成。图8-12所示为一变频控制柜的实物图。

图8-12 变频控制柜的实物图

低压电器指电压在1500V以下的各种控制设备、继电器及保护设备等。常用的低压电器设备有刀开关、熔断器、低压断路器、接触器、磁力起动器及各种继电器等。

1.变频器的安装方式和空间

变频器必须垂直安装,保证空间需满足散热冷却的要求,变频器上、下部空间最小尺寸应不小于300 mm,其间不允许安装其他器件,以免影响进风和排风。

2.变频器的安装高度

通常情况下,变频器建议安装在柜体的上半部,好处是操作键盘的高度位置比较方便人操作或观察;变频器顶部空间由于热量集中排出,也不适合安装其他设备,所以从节省空间的角度出发,这种安排比较合理。但要求柜体顶部散热孔对准变频器通风道,下部的进风口位于变频器底部,以保持风道最小的风阻。

当需要将变频器上下布置时,应在变频器之间安装隔板,并形成各自独立的风道,防止下方变频器的出风成为上方变频器的进风,影响整体的散热效果。

3.配电柜内设备的冷却

(1)自然冷却方式

自然冷却方式指柜体基本全密闭,所有发热器件依赖柜内空气自然冷却,这种方式适用于小功率变频器系统(即发热情况轻微)或者外部环境恶劣,不能满足变频器正常安全运行的场合。

采用全密闭变频器配电柜的尺寸可由式( 8-21)来确定

( 8-21)

式中A-有效传热面积,等于配电柜散热面(腾空面)的表面积之和(m2);

P-柜内所有发热设备的热损耗(W)(可询问制造厂或查技术资料);

K-配电柜材料的导热系数;

tm1 -变频器最大允许运行温度(℃);

tm2-外部环境温度最大值(℃)。

立地安装的配电柜的有效传热面积A为

(8-22)

式中l-柜体的宽度(m);

h-柜体的高度(m);

b-柜体的深度(m)。

通常可以根据设计要求(比如周边其他配电柜的高度)和内部实际设备,先确定配电柜的高度h和宽度l,然后计算出柜体的深度。

(8-23)

(8-24)

最后,对这3个尺寸再做必要的调整。

(2)强迫通风冷却力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变频器自带的风扇之外,柜内应安装比变频器内置风扇风压、风量大的通风机,以加强散热。柜内通风导流设计应注意以下事项:

1)变频器配电柜应设计专门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应有不影响通风的防护顶盖或防护网,避免杂物落入,进风口除了采用百叶窗、防护网,有必要时还应加装可脱卸的空气过滤(防尘)网。

2)风道应设计合理,必要时装设导风板,避免柜内产生涡流,影响通风效果。

3)按照风量要求和柜体实际空间选择适合的通风机(优选低噪声风机),确保风机的旋转方向符合下部送风,上部吸风的要求。

4)必要时可在下部进风口安装通风机。

4.变频器配电柜的温度调节

变频器配电柜是否需要内部或外部进行温度调节取决于以下因素。

1)变频器配电柜所处环境温度不能满足变频器正常工作所规定的温度范围。例如我国高寒地区的室外或无供暖的室内温度可低于- 30℃甚至- 40℃,对于工作温度范围在- 10 -+40℃的变频器在这种情况下根本无法正常开机,必须移人有供暖的室内或柜内采用加热器对机器加热升温。由于不同品牌的变频器所允许的工作温度范围也不尽相同,有的下限温度不能低于0℃,即使处在我国的南方也会存在不能正常开机的问题。而在炎热的夏季,如果不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变频器常常会因机内散热器温度过高而保护动作。

2)变频器驱动的负载若为重要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不允许中断,必须严格保证变频器在正常的工作环境下工作。

3)大量变频器集中使用,即使有共用的吸风和排风装置,仍不能满足变频器的机内温度的要求。

4)变频器周围大气中有粉尘、油污甚至腐蚀性气体,必须与外面隔绝,否则会构成对变频器的侵蚀。

温度调节可以采用空调器进行,根据气候或环境温度实行冷暖的切换,在严寒情况下可按需要采用PTC暖风机进行辅助加热。

此外,在特殊恶劣环境,例如有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不能采用空调器调节温度时,可以考虑采用在变频器散热器外加强迫水暖、水冷或强迫油循环等方法.以隔绝腐蚀性气体。

3)变频器控制端口采用无源触点(继电器)作为信号中继。这对隔绝长导线所感染的干扰信号特别有效。比如远方控制台到变频器控制端的连线、PLC输出端到变频器控制端口的连线等。所谓“中继”即将长线改为对继电器的控制,继而采用继电器的触点去控制变频器端

4)按安装方式分为地面安装、墙面安装、嵌入安装和柱上安装。

2.壳体的结构要求

1)控制柜壳体应能承受机械、电气和热的应力。当内部设置有较大功率的变频器时,壳体的骨架、梁、柱、板和其他支撑类零件应满足结构上的要求。

2)保证控制柜金属壳体的电气连续性。

3)控制柜壳体内外表面的保护涂层能有效防止壳体的腐蚀。对于绝缘材料制成的壳体或壳体部件,应保证其物理性能的稳定,并满足抗热、防火和气候影响等要求。

4)控制柜的两侧面和背面采取可脱卸结构,为柜内安装、日后的维修和器件更换提供方便。

3.壳体的尺寸

柜壳体的外形尺寸按GB/T 15139-1994《电工设备结构总技术条件》规定,设计时原则上在下列数据中选取:

1)高度为1600mm、1800mm、2000mm、2200mm( 2300mm)、2400mm;

2)宽度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

3)深度为600mm、800mm、1000mm、1200mm。

柜体的制作精度,可参照GB/T 15139-1994的标准,即

1)柜高的精度为±2。7mm;

2)柜宽的精度为前宽±1. 5mm,后宽±1.5mm;

3)柜深的精度为±1. 85mm;

4)对角线误差为±5mm。

变频控制柜主要技术数据

核心提示:在GB 7251. 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国家标准中,对成套设备的定义是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在GB 7251. 1-200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国家标准中,对成套设备的定义是“由一个或多个低压开关设备和与之相关的控制、测量、信号、保护、调节等设备,由制造厂家负责所有内部的电气和机械的连接,用结构部件完整地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对于大多数低压变频控制柜而言,均属于该范畴。设计和制造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柜的技术称为变频调速系统的成套技术。变频控制柜设计的主要技术数据和原则

变频控制柜设计的主要技术数据有:

1)变频器的电压等级、容量、外形尺寸和质量。

2)电动机具体型号、参数。

3)负载特性类型,工作制式。变频柜安装位置到电动机位置实际距离。

4)控制方式和控制信号。如手动/自动、本地/远程、信号的采集、信号的量程、信号的隔离、信号电缆的布线以及是否通信组网等。

5)变频控制柜拖动电动机的数量及运行方式。

6)变频控制柜电气系统的切换要求。比如,是否需要电动机△-Y起动切换、变频、工频切换等。

7)工作环境要求。如现场环境温度、防护等级、电磁辐射等级、防雷、抗浪涌、防爆要求等。

2.变频控制柜的设计原则

变频控制柜应根据以下原则进行设计。

(1)变频器使用的环境要求

1)温度。应满足变频器运行所规定的环境温度条件,通常为-10 ~ +40℃,有的变频器为0-40℃,具体应参照变频器的技术说明书执行。但不管哪一种环境温度,变频控制柜一定要考虑通风散热。当仅靠通风散热不能满足使用温度条件时,应考虑强迫通风或采取必要的温度调节措施。

2)湿度。应满足变频器运行所规定的湿度条件,通常环境湿度应低于95%(不结露)。

3)振动。应满足变频器运行所规定的振动条件,通常环境振动所容许的最大振动加速度为0. 5g,当安装环境振动超过上述标准,应采取避振措施或更换安装场地。

4)气体。变频器使用环境的空气中,严禁有易燃易爆和腐蚀性气体。当该条件不能满足时,变频控制柜除了应具有隔绝上述气体的措施外,还应能满足使用环境温度的要求。

(2)柜体承载质量

变频控制柜的机械强度应能足够承载所安装的变频器和其他电气设备的质量。

(3)运输方便性

变频控制柜应加装吊装用挂钩,以利于搬运方便和安全。

(4)柜体铭牌

铭牌是制造商的CI标识。变频控制柜的铭牌应标明制造商、制造日期、主要的技术参数等。

变频调速系统控制柜的检查

核心提示:控制柜(屏)制作完毕后期的检查是针对整个过程的,其中线路连接的正确性是基本要素,检查通常按照常规或如下顺序要求进行。 1)检查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与设

控制柜(屏)制作完毕后期的检查是针对整个过程的,其中线路连接的正确性是基本要素,检查通常按照常规或如下顺序要求进行。

1)检查设备铭牌、型号、规格应与设计图样相符,各个元件型号应与材料表相符。

2)检查连接导线的型号、规格应与设计图样相符。与元件直接连接的裸露带电导体和接线端子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应符合规定的要求。

3)按图检查接线应正确无误,线端标记正确、完整,重点检查主电路的相位连接是否正确,接地线是否符合要求。检查电路时应逐路进行,检查一路断开一路,以排除其他回路对测量的影响。当用万用表电阻挡检查电路时,应断开变压器端子的一端,防止危及安全的电压产生。

4)检查接线头材料是否合格、压(焊)是否符合工艺要求,接线头和导线之间是否接触可靠。

5)检查导线布线和捆扎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6)检查主电路器件(断路器、接触器、热继电器、熔断器座、接线端子等)的螺钉是否牢固或紧固力是否适当。母线之间或母线与导线之间的接触是否良好。配电板用的电器元件应牢固地安装在构架或面板上。

7)具有主触头的低压电器,触头的接触应紧密,采用0. 05 mm×10mm的塞尺检查,上下触头之间的压力应均匀。

8)需事先整定的电器如热继电器,应调整在保护动作值。

9)初次通电检查前,应断开所有断路器(包括控制电源的断路器),有PLC的应将内部“编程/运行”开关置于“编程”位置。检查时,应逐个回路、逐段电路进行,不要同时合上两个回路。通电时必须至少有两人在场。

10)先检查所有电源回路电压(包括控制用开关电源)是否正常,再逐个检查控制电路动作情况。

11)将PLC投入运行,逐个检查输入信号/输出信号的动作情况。

电气柜接线技术要求

电气柜配盘接线技术要求 一、元器件安装布局 1、盘柜厂家需要先核对图纸,检查所需配盘的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检查元件是否有损坏,如有,请及时与我方采购或者工程师联系。 2、如有需要组装的元件一定要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正确组装,如有条件,测试下组装是否到位,确保不会有犯卡、安装不到位、组装错误的情况发生。 3、在元件布局时,做到布局合理美观,便于维修更换元件。在一些比较复杂的控制盘时我方会提供元件布局图,或者我方会到盘柜厂与厂家商定元件布局,如果我方无法及时赶到,盘柜厂最好将元件布局拍照发给我方相应工程师,经确认后方可开始安装元件。 4、一次元件和二次元件布局时要分开。 5、充分考虑一些发热元件,前后左右要根据说明书预留一定量的空间范围,有利于散热,比如变频器、可控硅等发热元件。 6、对于有盘内有变频器等干扰源时,在配盘时要考虑到一些电子元件的位置,最好远离干扰源。 7、对于有需要接地的元件、必须根据说明书上的要求连好接地线,接地线必须采用黄绿相间线,并且接地线规格不应小于说明书中的规格,接地线必须连接牢固。 8、对于立式安装的控制盘,其接线端子排应距离柜子底部至少要有200mm的距离,并且要考虑进出线电缆的位置。除特殊的立式安装

的控制盘以及壁挂式安装除外,但是要考虑端子下口线接线是否方便。 二、一次线的连接 1、主回路的每个元件必须要有标识,标识的粘贴要牢固,水平、垂直方向及粘贴部位要统一。标识必须要清晰。 2、主回路电缆的选取应该根据图纸中空气开关等元件的脱扣器的额定电流选取,图纸中会标出相应元件的额定电流。 3、当主回路的电流大于100A,最好用铜排进行连接,当铜排连接难以加工时,可采用单芯多股电缆连接。 4、主回路也要标号线号,如果主回路采用铜排,需贴好标签纸线号,当主回路电缆过粗,无法套线号管时,可采用2.5mm2线号管,用扎带穿过线号管的空心,然后扎在主回路线路上。保证线号的位置平齐。 5、如有必要时,在主回路电缆的两端要套上相应颜色的热缩管。 6、对于有需要用线鼻子连接的主回路,必须要用线鼻子压接,线鼻子可采用鸭嘴鼻或者圆形线鼻子,线鼻子与线必须采用专门的压接工具压接牢固,不能有松动或者过紧的情况。 7、剥线时的长度要适中,不能剥线过长导致有露铜,或者剥线太短,压接在绝缘皮上。 8、主回路无论是铜排或者线缆,应保证制作时要横平竖直,做到线路美观。 9、主回路所有线路连接要牢固。 三、二次线的连接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配电房电气设备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试行草案》 目录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配电柜基础安装 二、配电柜安装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电压为35KV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二、1600KVA以下油浸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第三部分:高低压柜硬母线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硬母线安装要求 二、硬母线固定要求 三、硬母线连接方式和要求 第四部分:二次回路安装和调试要求 一、控制电缆敷设的工艺要求 二、二次线安装(接线)工艺要求 三、相互动作试验(联动试验)要求 第五部分:安装工程全部结束后应做工作

第一部分:配电房高低压成套柜的安装标准和工艺要求 一、柜子基础: 1、基础型钢安装允许误差 2、根据高低压柜子的数量和尺寸, 决定槽钢的长度和宽度,要求尺寸准确,焊缝美观、牢固,要注意长和宽的槽钢表面要尽量做到水平。(如果这个水平不好,将要影响到安装到基础上的所有柜子的垂直度)。 3、基础接地点数≧2点,接地连接牢固,导通良好。 二、柜子安装: 1、安装位置要符合图纸要求 2、垂直度误差﹤1.5mm/m (用铅坠检查) 3、水平误差:相邻两柜顶部﹤2mm 成列柜顶部﹤5mm 4、盘面误差:相邻两盘边﹤1mm 成列盘面﹤5mm 5、盘间接缝﹤2mm 6、盘体固定:连接牢固,盘底用M8-10盘基螺丝把电柜安装固定在槽钢基础上,也可用电焊将每只电柜底部四面点焊一下,每个焊点宽度以 不直度 每米﹤1m/m 全长﹤5m/m 水平度 每米﹤1m/m 全长﹤5m/m 位置误差及不平度﹤5m/m

10mm左右为宜。 7、盘面上设备应平整、齐全,外观完好、无损,元件固定牢固,标志清晰 完整。 第二部分:电力变压器的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一、电压为35KV及以下干式变压器安装工艺标准和要求 工序检验项目性质质量标准备注 设备检查 外壳 及附 件 铭牌及接线图标志齐全清晰 附件清点齐全 绝缘子检查光滑、无裂纹 铁芯 检查 外观检查无碰上变形 铁芯紧固件检查紧固、无松动 铁芯绝缘电阻主要绝缘良好 铁芯接地主要只能1点接地 绕组 检查 绕组接线检查主要牢固正确 表面检查无放电痕迹及裂纹 绝缘电阻主要绝缘良好 引 出 线 绝缘层无损伤、裂纹 裸露导线外观主要无毛刺尖角 裸导体相间及对地距离主要按GBJ149-1990规 定 防抬件主要齐全、完好

配电柜接线工艺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 1、元器件安装 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5)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

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 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 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 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2)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 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 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 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5)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 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电气工艺安装与接线工艺设计规范

电器柜设计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瞧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就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与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配电柜接线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 电能计量仪表 0.6-1.8 控制开关、按钮 0.6-2.0 紧急操作件 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 端子的标识

配电箱柜安装要求

配电箱、柜安装要求 配电箱柜产品要求 1、配电柜、控制柜、配电箱应有产品合格证,产品生产许可证,3C认证,出场检验报告。 2、配电柜门应用不小于2mm的钢板制成,开启灵活自如,无噪音。进、出线开孔与线槽、导管管径匹配,护口齐全。 3、柜体、箱体表面涂层完整、均匀,无污染,铭牌齐全。 4、配电柜内电器安装牢固整齐美观,电器支架与柜体电气连通可靠。 5、导线分色一致,成排导线平行、顺直、整齐。分回路绑扎固定牢固,绑扎带间距均匀一致。 6、不同回路、不同电压等级的端子在相同处敷设时,应采用隔挡措施。 7、每个设备和器具的端子接线不应多于两根线,不同截面的两根导线不得插于一个端子内。 标识 1、系统图清晰、大小适中与柜体相匹配,为最终版本的系统图。 2、开关等标识清晰、规整,字体大小与柜体相匹配。 3、标识粘贴牢固,使用的材质应具备较长的使用年限。 4、各支路电缆应有电子版标识牌,标识字迹清晰。 5、强弱电端子应分别敷设,并应标识明显,导线接续端子处,线

号编码齐全,字迹清楚,不易退色。 配电柜、控制柜安装 1、配电柜、控制柜和基础型钢用螺栓固定牢固。配电柜安装垂直度不大于1.2‰,成排盘面全长平整度不大于4mm。 2、柜间接缝均匀一致,不大于2mm。 3、并排安装的配电柜应平行,柜间间距符合要求。 4、配电柜入柜的导管排列整齐,出地面高度不低于50mm,高度一致,管口光滑,护口齐全,管口在穿完线后封堵严密。 5、配电柜导线按相序或用途分色一致,接线牢固,端子规格和电线、电缆芯线规格相匹配,且不得用开口端子。可动部位的电线,线束有外套塑料管等加强绝缘保护层;可转动部位的两端用卡子固定。 6、母线的相序排列正确,间距合理均匀一致,并应涂色或表面热塑。 7、母线与母线,当采用螺栓连接时,其孔径、螺旋直径、拧紧力距应符合要求。并应涂以电力复合脂。 8、柜内应设N排、PE排,导线入排顺直、美观,螺栓与端子匹配,有防松措施。 9、配电柜内应设通长PE排,且不少于2处与接地引入线有效连接,并做好标识。 10、配电柜柜体,带电器可开启的门,带接地端子的电器均应与PE母排有效连接,且线径符合规范要求。门上的接地线应套阻燃黄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标准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一、元器件的安装 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4)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 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教程

1、元器件安装 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 接法 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 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5)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16)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17)保护接地连续性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 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8)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9)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2、二次回路布线 1)基本要求: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2 3)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4)每个电器元件的接点最多允许接2根线。 5)每个端子的接线点一般不宜接二根导线,特殊情况时如果必须接两根导线,则连接必须可靠。 6)二次线应远离飞弧元件,并不得防碍电器的操作。 7)电流表与分流器的连线之间不得经过端子,其线长不得超过3米 8)电流表与电流互感器之间的连线必须经过试验端子。 9)二次线不得从母线相间穿过。

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图文)34969

【图文】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低压成套配电柜安装工艺标准.doc

ICS Q/ZXJZ 低压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盘)、照 明配电箱施工工艺标准 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 发布

目次 1 适用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施工准备: (1) 4 操作工艺 (2) 5 质量控制 (6) 6 质量标准 (6) 7 成品保护 (8)

低压成套配电柜及动力开关柜(盘)、照明配电箱施工工艺标准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我总公司所有在施的公共与民用建筑施工。 2 引用标准 GB50303-2002 (2002.4)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15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GB50254-96 (1996.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5-96 (1996.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6-96 (1996.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7-96 (1996.1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DBJ 01-26-96 (1996.8) 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范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汇编 (1996) 北京地区电气规程汇编 (2002.12) 3 施工准备: 3.1 设备及材料要求 3.1.1 设备及材料均符合国标或部颁发的现行的技术标准,符合设计要求;并有3C认证和产品合格证及随带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有生产许可证和安全认证标志,进口产品应提供商检证明和中文的质量证明文件、规格、型号、性能检测报告及中文的安装、使用、维修和试验要求等技术文件。设备有铭牌,并注明厂家名称,附件、备件完好、齐全,接线无脱落脱焊,涂层完整,无明显碰撞凹陷。 3.1.2 铁制配电箱、柜体为镀锌板,并应具有一定的机械强度,配电箱体二层板厚度不小于1.5毫米镀锌铁板。塑料配电箱体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周边平整无损伤,二层板厚度不小于8毫米。木制配电箱体应刷防腐、防火涂料,木制板面厚度不小于20毫米。 3.1.3 柜、箱内的保护导体应有裸露的连接外部保护导体的端子,当设计无要求时,柜箱内保护导体的最小截面积S P不应小于表1规定。 3.1.4 柜、箱内低压电器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3.1. 4.1 发热元件安装在散热良好的位置; 3.1. 4.2 熔断器的熔体规格、自动开关的整定值符合设计要求; 3.1. 4.3 切换压板接触良好,相邻压板间有安全距离,切换时不触及相邻的压板; 3.1. 4.4 信号回路的信号灯、按钮、光字牌、电铃、电笛、事故电钟等动作和信号显示准确; 3.1. 4.5 外壳需接地(PE)和接零(PEN)的,连接可靠; 3.1. 4.6 端子排安装牢固,端子有序号,强、弱电端子隔离布置,端子规格与芯线截面积大小适配。 3.1.5 柜、箱内配线: 3.1.5.1 电流回路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不小于2.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3.1.5.2 除电子元件回路或类似回路外,其它回路的电线应采用额定电压不低于750V、芯线截面不小于1.5mm2的铜芯绝缘电线或电缆;

配电柜安装规范

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 电能计量仪表 0.6-1.8 控制开关、按钮 0.6-2.0 紧急操作件 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电气接线工艺上应力求美观、实用、便于施工操作和方便以后检修查线。接线应兼顾全局,力求整齐划一、协调大方,给人以整体美,不得标新立异、各自为政,避免给人以零乱无章之感。 1、电缆整理 1.1、电缆整理应层次分明、曲率一致、松紧适度,严禁扭曲、交叉或杂乱无章。 1.2、电缆的固定应采用绑线或尼龙扎带,扎带规格应与电缆的粗细要求相符且应规格一致,留头方向统一,扎带过长的部分

应予剪除。 2、电缆头制作 2.1、电缆开剥时应小心从事,力度适中,严禁伤及线芯绝缘。 2.2、电缆头的制作材料应使用塑料带和黑色塑料绝缘粘胶带。 2.3、做头时以红色塑料带有序缠绕,成型后用黑色塑料胶带封口。 2.4、做头时以塑料带对折后绷紧缠绕,缠绕时应紧紧贴近芯线和护套接口处,上端头截面平齐且垂直于电缆轴线,成型后为

坚固密实的圆筒状,表面光洁、形体美观、严禁出现纺缍形。 2.5、电缆头的长度以26mm左右为宜,直径不大于电缆护套外径2mm,电缆头在护套上的包扎长度一般为13mm左右。 2.6、电缆绑扎成束后,电缆头应高度一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2.7、电缆的屏蔽层、带、芯应可靠外引以便接地。 3、电缆标识 3.1、电缆标识牌用微机打印、压塑制作,内容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用途及走向。 3.2、标识牌的挂装应使用防蚀、防霉的绳带,宜采用化纤丝 dqltwk|电气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b98105380.html,

绳。 3.3、化纤丝绳系于电缆头上部,垂下的标识牌高度一致。 4、电缆接线。 4.1、线芯的绑扎应整齐一致,采用绑线或小扎带绑扎。绑扎线间距以70mm左右为宜。 4.2、当一盘内线芯特多时,应按单元或回路分束绑把以方便施工接线、查线和将来检修,尽量避免出现特大把束。 4.3、不论怎样排列,如何绑扎均应掌握尽可能的紧凑、整齐、美观实用又简单易行。

图解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电控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1 元器件安装 1.1 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 适用条件 ?? 需要的灭弧距离 ??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 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 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 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 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 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 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 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 ??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元器件的安装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4) 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 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1)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二次回路布线 1) 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 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2 多股导线不小于㎜2 弱电回路不小于㎜2 电流回路不小于㎜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

配电箱的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配电箱的安装规范及注意事项 一级箱一般要靠近变压器或者配电室就近安装,如果工地据变压器或者配电室远,则要考虑把一级箱安装到工地用电机械相对中心位置(不影响物质运输和存放),为下步配二级箱做考虑。 二级配电箱一般在塔吊与搅拌机中间位置(不影响物质运输和存放),钢筋制作区,混凝土泵站各放置一台。 三级配电箱装设在用电设备负荷相对集中的地区,二级配电箱与三级箱的距离不超过30米。 一些规则 1动力配电箱与照明配电箱分别设置,如合置在同一配电箱内,动力与照明线路分路设置,照明线路接线接在动力开关的上侧。 2.三级箱是末级配电箱配电,箱内一机一闸一漏,每台用电设备有自已的开关,严禁用一个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两台以上的用电设备。 3。购置配电箱要符合安检质量合格产品。购置漏电保护器必须是国家定点生产厂或经过有关部门正式认可的产品。 ①配电箱内的电器首先安装在金属板或安装条上,然后整体固定在配电箱箱体内,金属板与配电箱体作电气连接。 ②配电箱、开关箱内的各种电器按规定位置紧固,在安装板上不得歪斜和松动,并用电器设备之间,设备与板四周的距

离符合有关工艺标准的要求。 ③配电箱内的工作零线通过接线端子板连接,并与保护零线(地线)线端子板分设。 ④箱内的连接线采用绝缘导线,导线的型号及截面严格执行临时图纸的标示截面。各种仪表之间的连线使用截面不小于㎜2的绝缘铜芯导线,导线的接头不得松动,不有外露带电部分。⑤各种箱体的金属构架,金属箱体,门以及箱体内电器的金属底座,外壳等作保护接零,保护接零应通过接线端子连接。 ⑥配电箱后面排线需要排列整齐,绑扎成束,并用卡钉固定在盘板上,盘后引出及引入的导线应留出适当余量,以方便其检修。 ⑦导线剥削处不伤线过长,导线压头牢固可靠,多股导线不盘圈压接,加装压线端子,并且挂锡。 ⑧配电箱安装平整牢固,用角铁焊安装架, 配电箱中心线距地米, 安装架刷红白相间油漆。 4.施工现场配电线路施工现场采用TN-S系统供电,现场中所有的配线均采用三相五线制,铠装电缆可以挖深米,上下各覆100mm的细沙后盖砖埋设,橡胶电缆穿管后埋设,严禁沿地面明设,并应避免机械操作和介质腐蚀。电缆穿越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易受机械损伤的场所及引出地面从2M 高度到地下处,必须加设防护套管。室内配线:进户线过墙

配电柜接线工艺标准规范标准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元器件的安装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 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 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 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 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4) 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 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 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 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 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 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 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1) 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二次回路布线 1) 基本要求: 按图施工、连线正确。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的相同元件走线方式应一致。 2) 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2 3) 所有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

配电柜接线工艺规范

:配电柜,电器及其线路放置在其中的箱子,用来分配电力能源。统称为动力配电中心。它们集中安装在企业的变电站,把电能分配给不同地点的下级配电设备。 元器件的安装 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需要的灭弧距离,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5、必须按图安装。 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①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②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③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2)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3)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4)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5)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6)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7)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8)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9)保护接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或者破坏绝缘层。 门上的接地处(红圈处)要加“抓垫”,防止因为油漆的问题而接触不好,而且连接线尽量短。 10)安装因振动易损坏的元件时,应在元件和安装板之间加装橡胶垫减震。 11)对于有操作手柄的元件应将其调整到位,不得有卡阻现象。将母线、元件上预留给顾客接线用得螺栓拧紧。 二次回路布线 1、基本要求:

配电柜接线标准终审稿)

配电柜接线标准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配电柜接线标准 电力作业人员都知道,配电柜导线的连接在电工的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大部分的电工师傅接线都相对的规范,几乎都是以实现电气控制功能为主体而进行的接线,可是回头看看,电工配电柜的接线也是有一定的标准和规范的。一,配电柜导线连接注意事项: 1,首先就是要保证导线的截面能够承载正常的工作电流,同于柜内元件的损耗发热,使得温度要比柜外高的特点留足余量。对于控制电路的导线连接也要考虑其在特殊条件下对抗拉强度的要求。 2,控制柜的柜门上都有按钮等元件,就使得柜门上备用线的放置就极其必要。因为在现场针对实际工况而修改和增加电路是有极大可能性的,而柜门上的线束通常是使用缠绕管保护,就使得在现场对柜门上元件增加导线的情况就显得特别的麻烦。所以备用线的颜色也是非常显眼的黄色,这样对柜内修改增加过的回路也会一目了然。 3,控制线路的接线线端处理必须使用专用铜接头和与其匹配的标准压接工具。在厂家中发现其控制线路线端的处理竟然使用斜口钳的刃部进行剪切式压接或使用其他钳具的受力平面进行平面挤压式压接。但使用这些方法的最大问题就是:每个线端接头的压接质量都会随着接线人员本身的握力,接线人员手腕的疲劳程度而起很大的变化。握力过大会使铜接头和铜线一起被剪断。如果握力小一些,就只能保证铜接头暂时不和铜线分家,可是在一般的检查时这些问题根本不会被发现,就会给本身就很复杂的现场维修带来更多的“试题”。自然的也就谈不上对产品质量的保证。

二,配电柜导线连接的标准: 1,配电板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应为1.0mm2,对于低电平的电子电路允许采用截面积小于1.0mm2的导线(但不得小于电子设备制造厂对安装导线截面的要求)。截面积不大于8mm2时,其弯曲半径应大于其外径的3倍。配电板面板等活动部分的过渡导线,应有足够的可绕性。 2.连接导线的绝缘应是耐潮、耐霉及滞燃的,其绝缘电压等级为:线路工作电压小于或等于10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250V;线路工作电压大于100V 小于或等于450V时,绝缘电压等级应大于或等于500V。 3.导线应严格按照图纸,正确地接到指定的接线柱上。 4.接线应排列整齐、清晰、美观,导线绝缘良好、无损伤。 5.外部接线不得使电器内部受到额外应力。 6.接线应按接线端头标志进行。 7.连接电源指示灯导线线径为1.5mm2。 8.进入断路器和漏电开关的单回路线径最小为1.5mm2。 9.单主电路线径最小为1.5mm2。 10.开关跨接线路最小线径2.5mm2。 11.进入变压器初级绕组最小线径为1.5mm2。 12.控制线路电源跨接线最小线径为1.5mm2。 13.控制线路最小线径为1.0mm2。 14.面板控制回路至底板接线最小线径为1mm2。 15.电压表导线连接导线用1.5mm2。 16.电流互感器导线连接线用1.5mm2。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样本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14728配电柜安装接线规范 Distribution cabinet installation and wiring specification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配电柜的安装接线规范 配电柜的安装接线的规范 1、元器件安装 1.1前提: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

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距。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为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a)端子的标识 1.15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b)双重的标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