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a10085729.html,

江西兴国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特征的发展与传承

作者:徐博

来源:《知识窗·教师版》2011年第07期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流行音乐的盛行,很多人似乎已经遗忘或者不重视中国的民族音乐,他们把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视为时尚的潮流,而忽视了本民族的精华。本文通过对江西兴国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的历史、来源和特征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江西兴国客家山歌发展与传承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因为用客家方言演唱,所以被称为“客家山歌”,它不仅保留了传统音乐的风格,而且吸取了南方民歌的很多特点。兴国山歌是客家山歌中的代表,经过很长时间的演变,其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歌风格。

一、江西兴国客家山歌的发展

1.兴国客家山歌的地理环境与历史背景

兴国县位于江西省南部,三面被山地环绕,以丘陵为主体,全县总面积的24%都是500米以上的山地,东北部、西部有些山岭海拔甚至在1000米以上。因靠近福建、广东沿海地区,这里的气温比较适宜,雨水充足。

因为残酷的战争、自然灾害的打击及瘟疫的流行,客家先民从北方迁到南方,从平原地带入居山区丘陵,虽然远离了动乱与战火,却面临新的生存环境。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居住在深山中的客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为了使生活更有乐趣,他们只有用山歌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兴国山歌历史悠久,相传是秦末建造阿房宫的伐木工所唱的歌,故兴国山歌有“唐时起,宋时兴,唐宋流传到至今”的说法。兴国山歌代表曲目有《园中芥菜起了芯》《绣香包》《行行都出状元郎》《赞八仙》等。

2.兴国客家山歌的民间风格

小学一年级音乐 《落水天》教学设计

《落水天》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落水天》是一首在广东地区传唱非常广泛、家喻户晓的客家民谣,属于客家山歌范畴。塘朗小学把客家山歌引进校园进行传承和创新,是弘扬民族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良好做法。选择小学一年级音乐教材里《落水天》这首具有代表性的客家歌曲,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这首歌曲的课堂教学,让少儿对广东客家民歌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认识。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设计中,根据一年级学生具有好动、好玩的特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歌表演等多种音乐活动,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去感受、体验、表现歌曲。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把音乐审美体验、音乐的知识与技能、音乐兴趣的培养三者有机地进行结合。 执教:课型:唱歌课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材版本:花城出版社《音乐》一年级下册第13课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落水天》 教材分析: 《落水天》是一首具有浓郁岭南风味的客家民歌。“落水天”是客家话“下雨天”的意思。这首山歌歌词简单朴素,口语化,生活化;由“6 1 2 3”四个音组成,旋律平缓,抒情,富于特色“××××·”节奏型贯穿全曲。歌曲反映了旧社会客家穷苦人遇到下雨天,没有雨伞遮雨的可怜情景,同时又具有风趣的内涵。 教学目标: 1. 能主动参与歌唱、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并对客家民歌产生兴趣。 2. 能打着手号自己学唱歌曲《落水天》的第1、2小节。 3. 学会运用各种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 能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落水天》,感受广东客家民歌风格特色。 教学重点:能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落水天》 教学难点:1.能用客家方言演唱歌曲 2.准确的感受“××××·”节奏型 教学准备:钢琴、打击乐器、卡纸图片、儿童伞、多媒体课件。

梅州客家山歌现状特点及其继承的对策

梅州客家山歌现状特点及其继承的对策 客家山歌的生命力,在于它真切地反映了人民的劳动生活和斗争,并在满足人民文化生活的需求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种纯朴而自然流露出来的音乐如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果实存在于自然景色中,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表达了人们的情感意愿,并给人于美感和教育。但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艺的猛烈冲击,人们对艺术文化的欣赏有了新的追求,作为客家文化代表的客家山歌也必须顺应时代,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吟唱的山歌,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客家山歌旋律优美,几乎所有曲调中都有颤音、滑音、倚音等装饰音,因而使旋律变得回环曲折、委婉动听。客家山歌有多种唱腔,包括松口原板山歌、梅县山歌、兴宁罗岗山歌、蕉岭长潭山歌、大埔西河山歌等。 客家山歌题材广泛,意境含蓄,善用比兴手法,尤以双关见长,语言生动通俗,押韵上口。如:“郎有心来妹有心,铁杵磨成绣花针;郎系针来妹系线,针行三步线来寻。”这首山歌用比喻词“恰似”直接把男女不分离的恋情比作始终不曾分离过的针和线,通俗易懂,形象可见,情真意切,生动传神;“橄榄好食核唔圆,相思唔敢乱开言;哑子食着单只筷,心想成双口难言。”这首歌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并带双关,用于抒发相思之情,诉说倾慕对方想与之结成一对夫妻但又难于开口,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自改革开放后,客家山歌的发展现状又到了一个新时期,人才辈出,不逊风流。随着时代的发展,客家山歌从农村走向城市,从业余走向专业,从民间走向舞台,要求更加严格,创作逐渐细分,有人专门负责写曲、写词,专业人员演唱。2003年7月,梅州迎来了阎肃、徐沛东、陈小奇、李昕、王佑贵等20多名中国著名的词曲作家组成的采风团,他们是来梅州“量身定做”一批具有客家风味的现代歌曲,为“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客家山歌节”做准备。作为世界客都的梅州,便从2004年开始举办“首届中国梅州国际山歌节”,今年2月举办了第二届。山歌节为世界各地客家人充分展现各自风格独特的山歌艺术精品提供了一个大舞台,吸引了加拿大、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缅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1、感知觉的发展I)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而.3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淸各种基木颜色.如:红、绿、黄、蓝、朋等.时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 2)听觉:发展较早,到3 岁基本完成。3)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4)时间知觉:能领会“昨夭、今天、明天”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握“过去、现在、将来”的概念“ 5)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脐浅的观察上,他们还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观察兴趣常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I I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6-7 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行观察。 2、注敢的发展:仍处以无意注总为主,有意注意止在逐步增加”(有意注意一般只能维持3-5分钟)°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 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耍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 动时.只能听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収脚小跑步.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地结合起來。 3、记忆的发展: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卞.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 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3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直患维活动也就随之停上或转移.小班幼儿的患堆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彖思维发展。I)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学握II殆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2)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

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分析.pdf

[摘要]岭南客家山歌的优点就是能够让听众从中听出来歌唱者的情绪变化,它以动人优美的旋律著称,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中加入了形象的歌词描绘,让其更加富有内涵。岭南客家山歌主要是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抒发歌者的情感,同时加上简明的歌词,让山歌变得更加委婉动人,这是许多人喜欢岭南客家山歌的最大原因。 [关键词]岭南;客家山歌;音乐特点 一、岭南客家山歌概述 在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中,歌曲作为最主要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一直以来都备受欢迎,尤其是更加接地气的岭南客家山歌,更能够用淳朴的声音打动人心。新山歌、革命山歌、叙事歌、杂歌等不同类型的山歌体现出了不同地区人民朴实无华的生活品质,岭南客家山歌的表现形式也同它的种类一样丰富。[1]广东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其人口数量较多,同时作为中国最大的客家省,广东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以前。有关资料记载,从数百年前开始,许多客家人因为各种原因从外地迁移到现在的广东地区,由于他们与广东地区本土人在生活习惯上有所不同,因此就以客家人自称,以此区分外来人与本地人。经过数百年的发展,这些从外地迁移而来的客家人已经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风俗习惯与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一道靓丽的风景。岭南客家山歌严格来说是传承于中国古代的汉族民歌,其中重叠、双关、赋比兴等表现手法都完好地继承了下来,而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其他不同的元素,让岭南客家山歌变得更加具有特色。[2]在古代时期,大量人口的南迁形成了现在广东地区的客家人,可以说大多数的岭南客家人都是中原子女的后代,所以岭南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在汉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岭南客家人最为特殊之处就在于他们的语言,这种特色语言是在长期的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与岭南客家人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它能够反映岭南客家人在数百年的生存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苦难、能够反映出岭南客家人的淳朴民风。 二、岭南客家山歌特点 岭南客家民谣中的九腔代表着广东省及其周边地区九种不同的口音,这些不同的口音经过了岭南客家人的糅合,已经成为了独具特色的声腔;而十八调则代表着在岭南客家民谣中所运用的声韵,包括了七个仄声韵以及十七个平声韵。岭南客家山歌的特点较多,主要有几下几种:第一,音调起伏较小,整体节奏平稳;第二,岭南客家山歌整体讲究循序渐进;第三,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没有固定的规律可循。总的来说岭南客家山歌的唱法较为自由,因此衍生出了不同种类的山歌,包括五句板山歌、叠板山歌、快板山歌、四句八节山歌、正版山歌等等[3]。岭南客家山歌的民间艺术气息较为浓郁,其歌词相当简明,能够通过简单的描写烘托出高雅的意境,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简单,内容并不复杂。常见的客家山歌一般都只有寥寥几句,但是岭南客家山歌歌词虽少,却讲究一个押韵,句与句之间要对仗工整,韵声契合才行。在岭南客家山歌歌词中还能够见到多种表现手法,其中赋、比、兴是最为常见的,在种类不同的山歌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也不尽相同。岭南客家山歌曲调优美、歌词简明、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旋律较为平缓,音调的变化讲求循序渐进,很少会出现跳级。而且在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中都会掺杂一些倚音、滑音、颤音,让岭南客家山歌的曲调更为曲折委婉。虽然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多种类型,但是无论何种类型的岭南客家山歌都是以简洁、优美的旋律著称,在一曲终了的时候都会以相差无几的腔板结束,因此受到很多人的追捧[4]。由于地区的不同,各地区岭南客家人生活习惯上会有一些小小的差异,而岭南客家山歌在发展过程中会融合不同的元素,包括韶关新丰山歌、陆丰山歌、惠阳山歌、连平山歌、河源山歌、兴达石马山歌等。岭南客家山歌的创作较为自由,没有刻板的曲调变化规定,所以在歌曲中运用的节拍也较为多变,常见的四一拍、八五拍、四三拍、四四拍、四二拍都是其节拍多变的表现。而且岭南客家山歌的节拍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只要能够和旋律引起共鸣,就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时变换节拍。类戏曲“流水版”型、节奏自由类说话型、节奏交替出现型、乐句末任意延长型、流畅轻快叙事型、“前紧后松”型、规整明快型等都是岭南客家山歌中常用的节奏,这些不同类型的节奏都有一个同样的特点,那就是整体偏向于轻快、明亮、自由[5]。很多的山歌都是人们在劳作、休憩时随口唱出来的,所以岭南客家山歌的节奏都比较不拘一格。曲调与歌词共同构成了朗朗上口的岭南客家山歌,其结构明朗,一般都是把整首岭南客家山歌分为几个不同的乐段,每一个乐段都是由两个或者四个乐句组成,虽然也偶见三五句的,但是其创作条件较为苛刻,对岭南客家山歌的对仗要求较高。其次就是岭南客家山歌的结构中都会加入一些诸如衬词、引子等其他元素,来提高岭南客家山歌的整体效果。结语经过无数人数百年的积累,岭南客家山歌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地区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的体现。 近年来,流行乐曲在年轻人群中逐渐发展壮大,给岭南客家山歌造成了很大的冲击,面对如此险峻的考验,岭南客家山歌该如何发扬传承,这便是许多岭南客家人都较为关注的问题。另外,岭南客家山歌一直以来都是口口相传,而且影响范围也仅限于少部分地区,发展速度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流行音乐相差甚远。所以,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工具,增大对岭南客家山歌的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岭南客家山歌的认知水平,更好地传承与发扬这一中国民间传统文化。 作者:李美群 徐铭颢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之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奇葩,犹如一只常开不败的鲜花怒放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然而面临浩如烟海的书法文化,群星璀璨的传统书法艺术宝库,如何衔接传统与创新、创新与流行之间的关系,这是书法文化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中国书法的历史演变 经过夏、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王朝,共计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这~时期的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的发展。从开始的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的出现至篆体、隶体、楷体等书体.在数百种杂体中筛选淘汰逐步定型。 从秦始皇统一大业后,丞相李斯在大篆基础上创造的秦篆到魏晋时代的篆、隶、真、行、草诸书体日渐完善。在这段时期内更是有王羲之的《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再看唐代书法家将草书之狂放不羁、篆书之圆润瑞丽.行书之风骨清婉推向极致和宋四家苏、黄、米、蔡,行草、楷皆备。在之后的元、明、清时期,中国书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当时的书法代表人物有赵孟颛、祝允明、文徵明、董其昌、唐寅、朱耷等等。 二、传承是最好的保护,创新是最好的发展 经过多年努力,中国书法终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是值得所有关心书法的人欣慰的事情。它表明,中国书法,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人类。 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书法创造了辉煌的历史,今天依然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庞大的参与者及受众,在中国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我们应清醒地意识到,当代书法艺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传统文化土壤正在弱化、变异,书法创作外在形式的张扬与内在文化的萎缩是不争的事实。对此,我们应怀有一种忧患意识,保持传统,坚守文化,使古老的书法艺术在新的时代得以传承与发展。 繁荣书法艺术,首先要正确对待继承和创新的辩证关系。在几千年的发展中,古人将书法的技巧创造得几乎尽善尽美,今天的书法艺术远没有达到历史上的高峰,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实现书法创新,继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必要手段。继承为创新找到根据、把握方向,创新为继承展示成果、注入活力。一方面,我们要研究经典,继承传统。书法要继承传统技法,坚持书法本源,克服美术化倾向,提升书法的人文精神。另一方面,要合理创新。所谓合理,就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打着创新旗号,任意丑化汉字。所以我们要确立书法艺术标准,净化书法创作环境,加强学术研究和理论研究,抓好书法教育,在中小学,结合汉语教育提高学生对汉字的识、读、写能力,培养对书法的兴趣,涵养学生文史方面的知识。另外还可以以孔子学院为载体,从普及汉语入手,吸引世界各国更多的人学习书法。使中国书法艺术走向世界并影响世界。同时,也要以书法为纽带,搭建两岸文化交流的平台。加强两岸书法的交流,增强民众对祖国灿烂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作出贡献。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每当我拿起《玄秘塔碑》的时候,我既感受到自己对书法的喜爱,也感到了肩上的重任。中国书法这在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常开不败的鲜花,一定有它更美丽夺目的一天。 参考文献: ·由“狂飙突进”到“重温经典" ——改革开放 3 O年中国书法发展回顾与思考 刘宗超(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 7 1 0 0 2 ) ·论传统书法艺术演变王学俊(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培养书法思维,传承中华文明----黄循龙

定西市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定西市安定区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综合性学习 (共4题;共48分) 1. (11分)语文综合性学习。 传承传统美德,弘扬民族文化。请参加以“孝”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 (1)【猜“孝”义】参考图片及“孝”的古文字,猜猜“孝”的本义。 本义:________ (2)【感“孝”心】传统的“孝”比较强调长幼有序、顺从父母;新时代,“90后”孝顺观有了新的特点。阅读以下材料,写出你的两点发现。 A.节日里我会给爸爸妈妈写小卡片,感谢他们的付出,告诉他们“我很爱你们”。 B.我认为“孝”跟“顺”不是一码事,爸爸妈妈也有错的时候,比如,我一用电脑,爸爸就不高兴,但需要的时候我还是会偷偷用的。 C.我偶尔会和妈妈聊聊明星的八卦,这是有科学依据的,专家证明现代人压力很大,适度地八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 (3)【说“孝”理】孙萌向好友倾诉自己的烦恼,他觉得妈妈管得太多,为此还和妈妈吵了一架,现在甚至想离家出走。如果你是他的好友,将怎样劝阻孙萌?引用以下《论语》中的一句名言进行劝说。(60字左右) A.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B.事父母,几谏。(意思:孝敬侍奉父母,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轻言细语地劝说。) 2. (11分)目前,孝感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则材料,完成相应题目。 材料一:“十二五”时期我国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示意图 材料二:园林绿化,能吸纳灰尘,减少噪音,能让天更蓝水更清,使山更绿城更静,生活更美好。孝感市为创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媚媚,13级艺硕,2013021220 摘要: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缠绵,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正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文化飓风中,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重威胁。客家山歌的创作和传播也同样遇到了多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本文以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和新客家山歌《客家颂》为例,浅析传统客家山歌与新客家山歌在演唱风格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了解客家山歌在演唱面的变化与发展,进而辩证地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展望客家山歌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新客家山歌;演唱;

一、简介客家山歌 (一)客家山歌的文化背景 客家文化属于岭南文化。客家先民来自中华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在上下一千多年的迁徙历时中,从闽、粤、赣交界地区的聚居,到向南各省以及海外的衍播,他们与迁徙途径地、定居地的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取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面都有独到特征的客家文化,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客家人饱经时乱。历尝艰苦,长期渡徙、披荆斩棘,留下了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历练了坚忍不拔的客家精神。即使到了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客家人还保留着甚为丰富的且较完整的中原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文化风俗等。重名节、讲勤劳、重教化等是客家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持家立业之本。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源头出自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因此它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客家人上承《诗经》遗韵,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了尊文重教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家乡方言与民俗文化 11中文B 林豪鹏11550302003 笔者的家乡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县玉湖镇坪上村,根据村中族谱记载,本村是从梅州市丰顺县的金瓯寨迁于此,它位于广东揭阳市东部,东接潮州市潮安县,南临普宁市及揭阳市区,西连揭西县,北与梅州市丰顺县接壤,是连接粤东潮汕地区与粤东客家地区的重要通道之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村名能够熟练地使用客家方言及潮汕方言,但客家方言为本村的通用语言。虽然村子从原来的“客家方言地区”搬迁至“潮汕方言地区”,但本村村名仍以“客家人”的身份自居,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是“客家人”的身份,并传承和创新了客家文化。受篇幅所限,加之客家方言之复杂繁多,本文无法面面俱到。因此,下面笔者就从“粄”的丰富性和“粄”字所透露出来的民俗风情两个方面,试图就客家方言的一个“粄”字来透视客家的民俗风情。 一、客家方言“粄”的丰富性 客家话的“粄”单用时为各类糕点的统称,不限于大米制作的糕点。在这个统称词下有诸多的特称词,据统计,客家地区经过不同的加工手法制作出来的各种“粄”类总计有200款之多。以梅州市丰顺县为例,就有糯米制、粳米制、杂粮制的各种粄类几十种,这些“粄’名称各异,命名理据丰富多彩。可以以原材料为名(这是最多的一类),

如:糯米粄、粘米粄、麦粄(农家自种的小麦磨成粉制)、面灰粄(面粉制)、薯粉粄(淀粉制)、芋头粄、树子番薯粄(木薯粉制)、艾粄(加艾草制成)、签叶粄(加签麻叶制成)、仙人粄(淀粉加仙人草根制成)、芋卵头粄(粳米粉掺芋头丝蒸制成)、芋丝粄(糯米粉加葱花或萝卜丝、芋头丝等做成扁圆形,油炸而成)等,旧时饥荒时节还有糠粄;可以以制作形状为名,如:耳公粄(形状像耳朵)、舌嘛粄(形状像舌头)、疙瘩粄(面粉加水搅匀后用汤匙舀进水已经烧开的炒菜锅中煮,熟后一片一片像疙瘩状,);可以以颜色为名,如红桃粄、黄粄;可以以加入的辅料为名,如:糖粄(用红糖蒸制的糯米糕)、酒粄子(无馅小汤圆,煮时放进酌量糯米酒);可以以制作方式或动作为名,如:酿粄(粄皮里包馅儿)、煎粄子(用加热的糖浆水拌糯米粉,做成圆形或椭圆形,用油炸,方言说“煎”)、搞粄子(粳米制的圆形糕点,因制作时搞成圆团,故名)、搞粄(“搞”为干烧);可以以制作工具为名,如:印粄(用印模印,既是工具也是动作)等等。广东梅州一带普遍有“甜粄”(糯米粉加糖浆蒸制而成,以味觉为名)、“味酵粄”(米浆掺入少量土碱或纯碱拌匀,倒入陶钵中蒸熟,因其中间有凹下的圆窝,正好用来放佐食的调味品,故名);广东揭西有“鸟仔粄”(因其形似小鸟而得名)。此外,客家各地“粄”类的专有名称还有咸粄、老鼠粄、发粄、富粄、水粄、菜头(萝卜)粄、韭菜粄、笋粄、豆粄、豆膏粄、绿豆粄、菜丝粄、饭匙菜粄、瓜(一般为南瓜)粄、层子粄、九层粄、包粄、新丁粄、清明粄、青粄、药粄、碗粄、酿鱼粄、糍粑粄、细粄、尖子粄、糕籽粄、卤水粄、粄仔圆、粄粽、钱仔粄、白头翁粄、猪肠粄、喜粄、菜包粄、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一、认识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展1 视觉:主要表现为视力发展和变色力发展两个方面。(1)岁以后,幼儿喜欢看图书,用眼睛看近距离和细小东西的机会3 黄、蓝、黑等。不断增加,能够学会分清各种基本颜色,如:红、绿、对于色调相近的颜色,如:红和粉红,黄和橘黄等则易混淆。听觉:发展较早,到(2)3岁基本完成。 空间知觉:能辨认上下,但不能很好地辨别前后、左右。(3) 的时间感念,但不能掌”昨天、今天、明天(4)时间知觉:能领会“的概念。握“过去、现在、将来”观察力:刚刚萌发,只是停留在表面肤浅的观察上,他们还(5)观察兴趣常不会按目的去观察,且观察目的会随观察过程发生转移,常会替代成人要求的观察目的。小班幼儿持续观察时间很短,只有分钟,甚至更短。观察的事物,常常是零星的,不会概括和联76—指着图片和物体进观察时常常用手指头帮忙,系起来观察某一事物。行观察。2、注意的发展:(有意注意一般仍处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正在逐步增加。分钟)。53只能维持—小班幼儿的注意转移、分配能力都很差,表现在观察图片时,仅能注意其主要的、鲜明的部分而忽视其它部分;在做律动时,只能听

而不能将身体各个部分的运动有机琴声两手上下挥动或双脚小跑步,地结合起来。、记忆的发展:3主要以无意识记、机械识记为主,凡是感兴趣的、印象生动强烈 的事情就容易记住,具有直观的、形象的性质。4、思维的发展: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岁以前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他们的思维和动作、3其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或转行为紧密联系,一旦动作停止或转移,但他们已经开始借助移。小班幼儿的思维扔带有很大的直觉行动性,即由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具体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来进行,维发展。这个阶段的幼儿只能掌握日常生活中具体概念,如:实物概(1)念、简单的数概念等,很难掌握抽象的关系概念、时间概念、道德概念等。在推理判断时,常常以事物的外部联系为依据,而不是以事(2) 物的内在联系为依据。5、想象的发展:(1)没有预定的目的,受当时事物的影响比较大。 由于想象没有预定目的,易受当时情景的影响,所以想象比(2) 较被动,主题也不稳定。. 这时期幼儿常以想象过程为满足,而不去考虑想想的目的。(3) 另外,小班幼儿还喜欢夸大想象,把没有的事情说得活龙活现。 二、情感发展 1、同情心:具有一定的同情心,但是,他们不会表达自己,只能

广东民歌——客家山歌

《广东民歌——山歌》 一、教材分析:广东民歌中的山歌高亢、嘹亮、节奏自由,因为是口头传唱流传下来的,它们的曲式结构一般比较简单,大多数为上、下句或四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曲式结构,因此便于群众口头传唱。旋律由多种不同调式音阶组成,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其中的客家山歌是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诞生,伴随着客家民系的迁徙而传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感受客家山歌用方言演唱,旋律简单悠长、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歌词生活化,简单、质朴的特点。 2、希望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激发学生对家乡四会民间歌曲的热爱和传承。 三、教学重点:学唱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四、教学难点:山歌的特点。 五、教学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客家山歌《客家妹子爱唱歌》,学生走进教室。 2、讨论:演唱者用了什么方言来演唱歌曲? 3、请会讲客家方言的学生教老师和其他的同学用客家方言来说几句日常用语。 (二)学习客家山歌《唔车水来禾唔长》 1、请讲客家话的同学教大家来朗读《唔车水来禾唔长》的歌词。 2、初听歌曲录音,思考:你觉得歌曲旋律怎样?结构是简单还是复杂?歌词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 (山歌是生活在山区、丘陵等地区的人们劳动时哼唱的民歌,特点,用方言演唱,旋律简单悠长、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歌词生活化,简单、质朴。) 3、为什么歌曲具有音调高亢、节奏自由的特点?(通常是些什么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演唱这首歌曲?)

4、学生随录音学唱歌词。 5、齐唱。 6、老师表演唱一遍,学生评价,以此来加深学生对客家山歌风格的特点的印象。 7、选取你身边唱得最好的同学来为我们表演。 8、点评。 9、齐唱,录音伴奏。 10、结合课本的地图来了解山歌传播较广的地区有哪些? (三)拓展 1、我们四会有没有客家山歌?你会不会唱? 2、欣赏四会的客家山歌《龙船调》 3、四会民歌的歌手分布在各个乡镇,但会唱这些民歌的多为一些长者,都是七八十甚至九十多岁的老人,四会民歌需要我们年青的一辈去传承和发展。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在以后的课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广东民歌中的小调、号子、牧歌等。 [教学反思]:

如何让中国书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如何让中国书法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 说起中国书法的文化源远流长,不仅具有悠久灿烂的历史,而 且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成为推动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日益加快,用电脑打字代替书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中国书法文化要传承和发展不能脱离现实环境,要努力实现文化思想与当代社会相适应,在更好的普及书法文化的同时,提高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和书写水平。 一、书法艺术的当代社会价值 1.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随着当代书法艺术从其记载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社会主流地位的退出,书法艺术存在的社会价值主要表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了。书法艺术的生存与发展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与当今书法艺术社会教化与审美作用所体现的程度。书法艺术社会教化与审美价值的实现主要通过大众对书法艺术的内容与形式所反映的精神层面、审美等层面的感悟从而达到精神与道德上的提升。 2.文化承载与传承价值 书法艺术由于其漫长的发展铸就了其多方面的文化内涵。每一时代的书法艺术不仅是那个时代文化的线条表征,而且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精神。在那个时代也相应地发挥着其应有的文化价值。 书法艺术文化价值主要为精神理念层,精神理念的文化价 值的直接表现就是书法艺术的时代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主流书法艺术都会打上那个时代的烙印。

3.书法艺术的社会政治价值 艺术作为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阶级社会中从其产生就打上了政治的烙印。艺术创作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指导,毫无选择地必须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中国书协在所确定的“全面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确保书法艺术事业发展的正确导向。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多出精品,多出人才,促进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必须始终不渝、长期坚持的方针政策。 4.人类意象思维开发的科学价值中国书法艺术是一门意象的艺术。这种意象思维对于开发人类的右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科学研究发现,人的右脑主要承担创造思维和意象思维。而左脑主要承担逻辑思维。科学地开发人的右脑功能是关系到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而书法艺术的这种对意象思维能力培养的独到作用无论从生理学、从发明创造学还是人类智能开发等角度都具有重要的实验价值、理论价值及科学价值。书法艺术对人类意想思维的 科学价值不可 估量。 5.书法艺术经济价值书法艺术的经济价值伴随着书法艺术的社会价值的产生而产生。由于大众传媒时代文化的大众化使得文化艺术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校特色文化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文化传承创新是高校的主要功能之一,地方高校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使命必须从继承和发扬当地优秀文化开始。赣南师范学院充分利用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深入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建了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联动式课程教学体系,创造条件推进特色文化课程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文化育人效益。 关键词:地方优秀文化;特色文化课程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是培养教育年轻一代的重要内容。《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第十八条明确提出“发挥文化育人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文化。”长期以来,学院立足赣南革命老区、客家摇篮这一地域优势,坚持“价值引领为先、人文素养为重、全面发展为本”的文化育人理念,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努力推进地方优秀文化进校园,积极开展以苏区与客家文化为载体的特色文化课程改革,创新了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课程教学,探索出了一条依托地方优秀文化开展特色文化课程建设之路。 一、构建“二类型、三模块”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 按照“知识传授,文化熏陶,价值引领”的文化育人思路,疏理、挖掘、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苏区和客家文化精华,根据各专业属性、培养层次、培养要求构建了逻辑清晰的特色文化课程体系,形成了“知识传授型、技能训练型、素质拓展型”文化课程模块,同时为配合上述显性课程的教学,以优化文化育人环境,强化文化熏陶实践过程,塑造和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着力点,开发了大量隐性文化课程,形成了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配合的立体式特色文化课程体系(见图1)。 1. 依据课程性质,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显性课程,列入人才培养方案,主要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课“中央苏区历史大讲坛”以及有关专业的专业课程,如:“客家音乐”、“中央苏区文艺研究”等系列课程。 图1 特色文化课程结构 第二类是隐性课程,该类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之外,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主要是以“中央苏区历史博物馆”、“客家文物博物馆”、“客家文化资料室”为依托的各类现场观摩、讲解训练、研究讨论等系列课程活动,以及“红色班级”建设,“红土情”校园文化节,客家体育运动会,“红色之旅”和“史迹考察”等活动。上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辅相成,两者以合力的形式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 2. 依据课程功能,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是知识传授型课程。该类课程以传授地方优秀文化知识为目标,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点,开发了“苏区体育”、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展 张媚媚,13级艺硕,2013021220 摘要: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它的曲调抒情奔放,细腻 缠绵,风格独特,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奇葩,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风靡全球的商业性强势流行文化正冲击着世界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这种全球化的文化飓风中,民间文化遗产及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客家山歌的创作和传播也同样遇到了许多来自多元文化的冲击,进入了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山歌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壤与空间,面临着生存与传承困境。本文以传统客家山歌《有好山歌溜等来》和新客家山歌《客家颂》为例,浅析传统客家山歌与新客家山歌在演唱风格上的联系与区别,让大家了解客家山歌在演唱方面的变化与发展,进而辩证地看待客家山歌的变化,展望客家山歌的未来。 关键词:传统客家山歌;新客家山歌;演唱;

一、简介客家山歌 (一)客家山歌的文化背景 客家文化属于岭南文化。客家先民来自中华灿烂文化的发源地----黄河江淮流域,在上下一千多年的迁徙历时中,从闽、粤、赣交界地区的聚居,到向南方各省以及海外的衍播,他们与迁徙途径地、定居地的人民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吸取了各地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在语言、民情、风俗、精神特质等方面都有独到特征的客家文化,而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精华部分。客家人饱经时乱。历尝艰苦,长期渡徙、披荆斩棘,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传说,历练了坚忍不拔的客家精神。即使到了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客家人还保留着甚为丰富的且较完整的中原民族的传统思想、精神、文化风俗等。重名节、讲勤劳、重教化等是客家人安身立命、待人处世、持家立业之本。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立一支。 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客家文化源头出自古代中原的河洛文化,因此它的主体文化是汉文化。客家人上承《诗经》遗韵,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养成了尊文重教的传统,这些品质和性质构成了客家传统文化的内涵,这种光辉又辐射到客家人的生活、信仰、意识、行为等方方面面,从而在形式上外化为传统文化。客家文化既继承了绚丽的中原文化,又融合了当地土著文化的产物,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色彩-,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客家人。。。。。。 (二)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 1、演唱形式 客家山歌的演唱形式丰富多样,有独唱、对称、合唱、重唱和斗歌。客家山歌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它的主要特点是:内容广泛,语言朴素生动。歌词善用比兴,唱词的韵律整齐,一般为七言四句,颇显文采,曲调节奏自由,音域不宽,整体结构不一,带有曲式变化,如有正板、四句八板、快板、叠板、号子山歌等。它的词与曲并不固定,一般都是即兴编唱。可以一曲多词,反复演唱。 2、音阶和调式 在音阶和调式方面,客家山歌宫、商、角、徵、羽五种调式都有,以五声、四声音阶较少见。但由于各地的方言、生活环境、地理环境等的不同,每种调式的分布就有所不同,以羽调式为多,其次是徵调式。 3、旋律的进行和体裁结构 在旋律的进行上,曲调比较高扬,音域不宽,多为平稳流畅,起伏不大。节奏较自由,古朴婉转,用四至五个音的最多,使用装饰音较多,常用自由延长音,而且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见混拍子,唱腔艺术及表现风格极具客家特色。

粤东北客家山歌的传统性和时代性

粤东客家山歌的传统性和时代性 刘丽君指导老师:钟玲 摘要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有其产生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粤东传统客家山 歌是客家文化中的精粹,它是在客家文化的土壤中孕育、产生和发展的,客家文 化又是中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所以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深烙着中原文化的印 记。 关键词客家山歌;传统性;时代性; 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传统,它继承了《诗经》中的传统风格,受到唐诗律绝和竹枝词的重大影响,同时又吸取了南方各地民歌的优秀成分,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久唱不衰。客家山歌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新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客家山歌是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创造和传播的一种文学艺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独自的艺术特点。其最为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它的唱腔、艺术表现手法和演唱形式。 一、客家山歌的唱腔特色 广东客家山歌是梅州等地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包含中原音乐的韵致,又显露岭南山区土著音乐的特色,大多比较高亢,节奏较自由,具有浓郁的山情风味,颇富情趣。客家山歌的唱腔多种多样,各具色彩。在粤东梅州,流行于各县的山歌唱腔有不同的风格特点,在一个县内的山歌中,又有几种不同腔调。山歌可以通过有才华的山歌手,运用一个基本腔调,随着内容的变化而唱出不同的感情,曲调也有所变化,即情即景,出口成歌,对答如流。 下面是梅州市各县较有特色的山歌唱腔: 一、梅县山歌:梅县山歌较有特色的是“松口山歌”。松口山歌以“四句八节板”又称“四句落板”为独具艺术特色,引号山歌(山歌号子)高亢悠扬。如松口山歌号子."噢嗨!依溜呀老妹子(哎),有好山歌(哇),你都溜(哇)溜等(哪)来(哟)英嗨!" 。山野风味,优美舒展,别具一格.如男女对唱,唱完号子后就转入柔润婉转的山歌正板。

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书法之所以能成为艺术,过去有个传统的说法,是“书画同源”,即文字起源于象形。但象形并非中国所独有,更重要的本质因素,是中国文字的结构和书写所用的工具。任何艺术,都起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模拟”,书法艺术也不例外。不过书法所表现的对象文字和词句,没有绘画那样具体,因此它用以表现对象的规矩和法则也比较抽象。 古语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而用笔、结构和章法,是中国书法艺术规矩的主要之点。规矩即“有法”,巧似“无法”。一种艺术的学习过程,总是从有法到无法,从模拟到创造。要创造,必须首先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所谓“入虎穴”与“出虎穴”,“入帖”与“出帖”,都是指模拟继承和创新发展而言。中国书法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仅受到它那个时代社会风气的影响,反映当时社会通常的习俗和风尚,而且明显的表现出它的继承和发展关系。我国书法艺术,一向被中外学者认为是一种最善于微妙的表现人类高尚情操和时代精神的高级艺术。它源远流长,在整个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继承和发展关系脉络分明。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除了字形的变化而外,主要还表现在各个时代对韵、法、意、态等方面的不同注重和追求。 清人刘熙载说:“秦碑力劲,汉碑气厚,一代之书无不肖乎一代之人与文者。《金石略·序》云:…观晋人字画,可见晋人之风猷;观唐人书踪,可见唐人之典则。?” (《艺概》)这里所谓“力劲”、“气厚”、“风猷”、“典则”,均指书法艺术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所反映的不同的时代特色而言。 传世最早的甲骨文(图1 - 1 ),是中国古老的书法艺术。其特点是笔画比较简单,字形向上下舒展,所谓篆书结体,大多如此。这种字形以及由这一源流发展下去的一类彝器,如鼎、大盂鼎等均是例证。以后再逐渐变化,形成了纯正的宗周风格,如毛公鼎、颂鼎、史颂鼎(图1-2)等,字画圆浑、凝重之中又富有汪洋之意。 在荆楚一带宽博得书法,则是与宗周时代的另一流派,最著名的散氏盘,是其代表作品。此后,字形经过进一步演变,逐渐孕育了秦代的书法萌芽。如季子白盘和石鼓文等,已逐步由纯正的宗周风格而变为具有更浓郁的秦代风气。以上四种篆书,均属大篆。尽管笔画肥瘦不同,字形长短各异,但都呈现出宗周时期的时代特色,既凝重又活泼,字形自由而浑厚。如虫食木,偶尔成文;春云渡空,一任飘渺;意境超逸,难以追寻。 秦篆与汉隶 六国时代,言语异声,文字异行。秦统一后,丞相李斯对改革和统一文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原来的大篆经过他的整理,字形更趋于狭长整齐,即所谓秦篆,又名小篆。如秦山、峄山(图1-3)、琅玡台等七处刻石,便是李斯所书小篆的代表作。另有秦诏版(图1-4)、瓦量秦权等,字形向横方发展,这种横方趋势,即是以后汉隶的萌芽。汉隶由秦时简易的篆书发展而来,是对秦篆承认、利用并加以改造的结果。汉帝国统治时代较长,隶书流行既久且广,形体繁杂,瑰丽多姿。其主要特点是,字形向左右发展,坚挺方折,恣律秀逸,笔画起落轻重分明,富有变化,从发现的大批汉简和出土陶器上的朱砂题字,可清晰看到汉人的真迹。如《史晨》、《孔庙》、《张迁》、《衡方》,以及《华山》、《石门》(图1-5),体态虽异,时风则同。总之,汉代隶书,风格端正,气韵秀逸,是晋以前社会上广泛应用的书体,是当时书法艺术成就最高的代表。隶书有明显的时代烙印,汉代独霸统一的儒家思想,肃穆森严的社会风气,使隶书形成了古拙浑厚的艺术风格和拘谨呆板的造型结构。 秦汉以后的书风 清代梁巘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时代风貌及其继承和发展关系作了高度的归纳和概括。当然,在对书法家书法作品的评论

河源客家山歌的故事

河源客家山歌 相传河源客家山歌的流传,是因为他们从中原迁徙来河源地区时与客家先民有关,他们所落居的地方都是山区、人烟稀少的荒山野岭,山高林密,是猛虎野兽纵横的所在地。客家先民在此落居后,从事开垦、耕耘,生产生活非常艰辛,人们上山砍柴、开山种植、下田耕作或过户交谈,都要走一段很偏僻的山间小路。因此,他们一出门就有一种幽僻感觉,或怕遇上毒蛇猛兽的危险。因而就喜欢用大声响气、用大嗓子来“吊个声腔”唱几句山歌,一来壮壮胆,惊吓野兽;二来便能呼唤对方,得到有个照应,以驱散山里的寂寞,久而久之,便养成了爱唱山歌的习惯。 客家山歌后来也成为了男女之间恋爱的媒介,男女之间常通过对唱山歌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换句话说,唱得一首好歌,是能否吸引异性注意关键。在我们河源就流传着这么个有关于客家山歌的爱情故事: 从前,有一个青年山歌手去赶集,他走在山路上,边走边触景生情地唱起山歌来:“隔岗瞧来隔岗瞧,隔岗瞧妹系潇条;隔岗瞧妹花一朵,莫把风吹日晒朝(方言“朝”即“痿”)。同妹隔岗又隔岗,柑子好吃隔包囊;柑子好吃隔了咪,同妹相好隔心肠。”他唱的歌声悦耳动人。正巧,有个年轻美貌、也爱唱山歌的妹子被他的山歌声吸引住,情不自禁地寻声赶上来。当赶至三丫路口,她看见唱山歌的人相貌很平常,脸上还有

片片汗斑,心里感到失望。于是她以山歌取笑道:“听到歌声赶过山,这山风光也一般(“般”即“斑”),只问阿哥话一句,哪条道路下阴间?”妹子用借问路去阴府为名,暗喻遇见了鬼。话中含蓄,尖锐辛辣。但青年山歌手毫不介意,诚恳唱道:“由妹下来由妹上,各人主意各人想;茶果好看唔好吃,荔果皮皱甜过糖。”妹子见他为人忠实,情意真切,山歌比喻发人深思,暗中佩服他,自愧自己不该以貌论人。她偷眼细瞧青年歌手,竟觉得心里甜滋滋的,不由得羞红了脸。后来的故事发展如何,我们也就可想而知啦。 长期以来,居住在偏僻山区的客家人,大部分缺乏文化,尤其是妇女,在封建社会里很少有受教育的机会,由于封建社会的束缚,她们只能私下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有的女孩子长大成人后为了表达自己的爱情,只能趁父母长辈不在家,或出去溪边挑水、洗衣的空间机会,与爱慕的男青年隔远招呼,互相用山歌来表达爱恋之情。所以爱情山歌在客家山歌中占了很大的份量。 河源客家山歌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和不断发展,既保留它的民间文学传统,又在各个发展阶段,按照历史风貌不断有所创新和进步,从传统的口头文学中推陈出新,发展到文字记载,并且在音乐旋律上,也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如:客家山歌的“赋”、“比”、“兴”和“双关”、“对偶”、“排比”、“夸张”等表现手法,以及四句七言格式的音韵和常见的山歌引歌号

最新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韩山师范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系别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评分 化学系 调研题目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调查 调查的对象范围兴宁市人民 调查的时间地点······年1-2月,广东省兴宁市 调查的主要方法问卷调查、走访调查 一、调查动机: 常言道:“有太阳的地方就有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客家人遍布四方,客家文化也因此传扬于世。而我就出生在“兴宁”这个充满浓厚客家文化气息 的城市,是一个地道的客家人。我热爱客家文化,以本地的民风、民俗及语言为荣, 乐于与外交流,弘扬客家文化。现由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加强,现代化进程在不断加快,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到越来越大的冲击,民间一些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因此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刻不容缓,客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亦包括其中。恰逢学校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所以我以此为契机, 进行以“传承客家文化、保护民族遗产”为目标的调研活动,意在深入了解兴宁客家 山歌文化的发展现状,传承客家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另外,我希望通过展示 此次的调研结果,引起社会对客家山歌的兴趣,促进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社会对客家传统文化的热爱及唤起各界人士对客家山歌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 展前景的关注。 二、调查对象: 兴宁市人民 三、调查方式: 走访调查、随机抽取对象问卷调查、网络调查(调查问卷通过邮件、网络等形式 发送、回收) 四、调查主要内容: 兴宁客家山歌的传承和发展现状 五、调查数据分析:

(一)表一:被调查者的籍贯、年龄构成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是客家人98.9% 97.8% 88.3% 99.2% 是兴宁人95.3% 86.7% 87.4% 98.7%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取调查对象的方法,没有对调查对象进行刻意选择。因此, 具有一定的抽样调查属性,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参考价值。调查结果显示,调查的对象以兴宁本地区的客家籍人士为主,占调查总数的比例为92.3%。此外,调查对象中的其他籍贯、非客籍的人士,对于此次调研活动可以作为参考和补充,增加调查结果的科学性和广泛性。 (二)表二:对客家山歌的认知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知道98.1% 100% 100% 100% 听过75.3% 98.4% 100% 100% 会唱13% 34.9% 45.4% 40.9% 调查结果显示,生活在兴宁地区的人民对客家山歌都有所耳闻。所有年龄段 的兴宁客籍人士中听过客家山歌的占百分之九十三以上,但随着年龄段的下降,听过客家山歌的人的比例有所降低。除此之外,受访人群中有多数非客籍人士也都知道客 家山歌,这足以说明,当地群众对客家山歌这一“土特产”都基本了解,或者说,客 家山歌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普及度。 (三)表三:对客家山歌的喜好程度调查数据 年龄段18 岁以下19—30 岁31—59岁60 岁以上 喜欢39.5% 81% 95.2% 98% 无所谓50.2% 10.6% 3.8% 2% 讨厌10.3% 8.4% 1% 0 从所得数据可以看出,兴宁人民对客家山歌的喜爱程度偏高,特别是中老年人。 据了解,每天下午三点开始就陆续有人在兴宁明珠广场山歌亭唱山歌,且90%以上都是60 岁以上的老人。每逢活动一起,便人声鼎沸,热闹非凡。虽然当地群众对山歌 并没有很多专业的认识和研究,但是大家对它的喜爱确是不言而喻的。调查结果还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