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

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的探索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本专业自2006年获得教育部批准成立

后,在“立足湖南、面向全国,服务三农、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定位思想指导下,确立了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相结合、教学、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相结合的开放型、多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特色课程与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行业所急需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要求。

标签: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创新性教学实践环节;

1 引言

创新性办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有利于学校积极主动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服务,有利于企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以及成果推广示范的实践基地[1-6];另一方面创新性办学模式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通过办学的链条,带动高等学校、企业、科研所共同为社会创造知识价值、学术价值与经济价值,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7-10]。因此,进行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是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必然选择。

目前,全国共有上海海洋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天津农学院和西南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办了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相关高校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包括动物学、鱼类学、水生生物学、观赏水族养殖学、水族景观设计、观赏水族营养与饲料学、观赏水族疾病防治学、水处理技术、水族景观生态学、水草组织培养与栽培学、休闲渔业经营学等。实践教学内容则围绕着水族产业经营与管理、观赏水族的养殖与繁殖、水族器材的设计与加工来进行。课程的开设和实践性教学环节均强调学生在基本技能、思维能力、个人品质等多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重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整合程度,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的有机结合,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培养。

湖南农业大学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在办学过程中,立足于本身水族行业的实际,在相关课程建设及实践教学环节上,有所突破。建设有“美术基础”、“水族观赏动物学”、“观赏水草栽培学”、“水族箱造景技术”、“水族箱水处理技术”等特色课程;通过“水族动物繁育实验室”,“观赏鱼生产实验室”、“水族动物观赏鉴定室”和“湖南农业大学水族教学科研基地”等创新性教学实践场所的的建设与完善,学生的培养达到了社会所需的多元化要求,综合能力及素质的到了更大的提高。

2 专业建设现状

湖南农业大学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以现代休闲与水族观赏产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依托湖南省“十二五”重点学科——水产学科的相关条件,坚持“校

课程建设特色

1、课程建设目标 以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加强实践为核心,以教育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为宗旨,以突出现代实用技术为原则,以模块化教学为基本特色,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为突破口,进行课程综合性改革,课程建设成为体现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手段灵活、特色鲜明、教学效果显著的精品课程。 2、课程建设规划 3、采取的主要措施 1) 施行实践教学精细化管理,推行教学过程标准化,促进精品课程建设。 制定相应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组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与奖励机制调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保障精品课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2) 加强教学管理,严格考核制度,规范教学过程,保证实践教学质量。 定期检查大纲、教案、实践报告、教学大纲执行情况与学生听课效果等内容,结合教师相互听课、领导分头听课与定期的教学研究和评议制度,及时对教学进程进行评价,并积极采取措施对问题予以整改,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同时中心向参加实践训练的每名学生提前发放成绩考核表,明确考核标准,并按照过程考核与作业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最终成绩评定。这样,学生可以按照标准要求去努力学习和提高,教师严格按照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训练结束时学生就可以知道自己的成绩,并依此找出差距、明确方向、继续提高。另外,在每阶段训练结束后,由中心统一组织学生通过书面的教师评价表对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价,中心负责向相关教师反馈意见并积极采纳学生的合理化建议,及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地改善了中心的教学工作。 3)完善教学文件建设,指导改革工作进行。 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实训教学大纲、实训指导书等教学文件,指导教学的正常进行。 4)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教学内容改革,适应新时期高职教学要求。 ①按照不同层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分析该专业层次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选择相应的实训内容(工种)。按照不同层次、专业、学习形式的培养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分析该专业层次所应具有的技能和知识,将分为认识性实习、基础知识实习、综合创新实习及技能项目型选修课程培训四个不同层次教学模块,每个模块对应不同的实训内容及要求,采用由易入难、循序渐进,阶梯上升的模式,逐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②在教学内容方面既继承传统,又注重开拓创新,从实现课程内容尽可能及时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要注意吸收在实际工作中起关键作用的经验知识和技巧,从人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出发,把培养能力作为主线,并贯穿始终。 5)注重实训教材建设,满足教学需要。 选择质量高、学时和内容适当的参考教材。所用教材涉及的内容要求密切联系社会生产实际,反映当前社会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材内容必须详尽且紧跟时代步伐,还要易于理解,以方便学生自学。通过对现有的自编教材进一步修订、提高,在现有基础上建立一套比较完备的、多层次的、针对性强的系列精品教材,以及与之配套的教学大纲、指导书、电子教案、PPT课件、习题集等。 6)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改进,构建可视化、网络化、模块化的教学体系。 ②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来安排实训现场教学。通过若干个实训任务完成技能训练,着力打造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为目的,以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为主线,以就业为导向,以提升能力为本位,工学结合为特色的“分层次、多模块、重项目、讲开放、练技能、抓创新、树能力、促就业”的创新型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年龄、职称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思想品德优秀,业务素质过硬,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实训教学方法手段的基本要求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 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

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1-1 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 (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构”中均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对不同教师执教同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案例进行充分比较、多方探讨,

本科教学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doc

本科教学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 2019年上半年,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以下简称《国标》)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师范类专业坚持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统一,按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工科专业融入新工科建设理念,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启动专业规范建设计划:印发《关于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举措和激励措施,全面统筹学校专业认证工作。初步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车辆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6个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有师范专业参加师范专业认证,其中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英语数学专业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其余师范专业参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2个,支持教师就如何“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能力养成的关注和引

导”开展研究。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精品建设课程为引领,立项建设20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集控录播系统、泛在学习中心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录播教室使用与管理办法》,鼓励开展校本慕课建设工作,基本建成《电路分析基础》、《职业教育心理学》等6门校本慕课。所有教室安装雨课堂软件。雨课堂使用人数在天津市排名前5。 4.实施阳光体育计划:牵头体育教学部制定并执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施阳光体育计划。当前,跑步app已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现全覆盖。户外锻炼学生人数显著提升,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中。 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印发《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外聘兼课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系(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规定》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完善2019年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加强教学过程评价,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课程特色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1. 重视传统课堂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结合,构筑全方位多视角的教学模式。 (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讲解具有动态性质的知识点和扩充知识面的观点,使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本课程已经有80%的资源上网,供学生下载使用,发挥了课程网络资源作用。 2.实验教学多分层次设计,注重知识传授、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于一体。 将实验和实践分为三个层次,近几年来利用自制仪器立项的方式开展信号与系统硬件实验开发,同时将MATLAB软件仿真实验引入该课程,还参加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学科竞赛的实践项目指导实验教学设计思想,体现了知识传授、素质培养与创新能力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1)利用开放实验室进行MATLAB软件仿真实验,在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较早地引入MATLAB语言,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利用学院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实验室开展实践创新活动,课程组许多老师作为大学生实践创新基地指导教师已经完成多个指导

项目,提高学生的解决工程问题的创新能力。在历届电子设计竞赛、电子专业人才竞赛荣获一等奖30项,二等奖 45项,三等奖60项。本课程与国内外同类课程相比,所处的水平: “信号与系统”课程建设历史虽不长久,但是我们善于和勤于学习、吸收、借鉴先进的、现代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技术。课程组在教学的改革实践中进行了有益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学生和教师双双受益、取得了成绩。课程的网络化有课程介绍、教学档案、教学内容、实验教学、习题与模拟练习、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相关资源、网络答疑等功能,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融合,并在教学过程逐步达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有机和完美结合。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信号与系统课程在校内外、区内的同类课程建设中是先进的。 本课程目前存在的不足: 由于教学内容很多、学时受到限制,在课堂上讲解和示范例题、习题的时间不多。虽然我们提倡“训练学生从资料而非习题中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从依赖习题解答的方式中解脱出来”的教学思想,但是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他们短时间还是不能改变这个习惯。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加强。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内容的更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与建设思考(20200704200323)

学校特色课程的定位与建设思考 近年,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西丽小学在创建与深化“亮丽教育”特色的过程中,着重建设“亮丽人生”特色课程。笔者作为学校课程建设的领导者,基于学校的办学理念,挖掘“亮丽教育”文化内涵,对“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做出定位与路径思考。 一、特色课程定位:鲜明个性、综合价值、普及实施 1. 特色?n程的选定体现鲜明个性 特色课程首要特征是“特” ,相对于地方课程和本校其他课程而言的,最显著的特点是突出体现了本校鲜明的个性,在教育性、科学性和发展性方面具有其独特的品质。学校可以开设的课程众多,选择什么课程作为学校特色课程,需要根据学校的发展目标、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课程体系而定。 “亮丽人生” 特色课程建设,是在西丽小学“亮丽教育” 特色的“亮丽人生从这起步”办学理念的引领下,以“亮丽人生”为课程主线,以校本课程和亮丽教育活动为载体,提炼、整合、优化原有的几种校本课程和系列教育活动,建设体系化、特色化、品牌化的主导性课程,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做学习的主角,努力实现最亮丽的自己,为少年儿童幸福美好的人生奠基。这是学校在探索“亮丽教育”的过程中,

因本校特定需要和特有条件而提出的课程建设思考。与本校其他课程相比,“亮丽人生”课程的建设是直接对应实现“培养健康、多彩、创新的亮丽人”的学校育人目标,彰显“亮丽教育” 思想的,它的实施将是(也必须要)代表着西丽小学课程开发的最高水平。 2. 特色课程的价值取向体现综合性特色课程既然是学校的主导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取向十分重要,要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一是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符合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二是要体现科学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三是充分体现学校发展与学生发展的统一。 “亮丽人生”特色课程建设,以国家层面的“办出各自的特色”“教育人如何做人,帮助人健康成长,培养人具备完善的人格,帮助社会走向完善”等教育方针为最高指导思想,植根于“亮丽教育”文化,以“亮丽人生从这起步” 办学理念为课程内核,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系列校本课程的优化组合为载体,以特色课程的实践研究为基础,更突显课程的结构化、内容的个性化和核心价值的综合性,直接支撑着西丽小学“亮丽教育”特色学校的创建。 3. 特色课程的实施必须全校普及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的根本目标,是为全体学生的发展提供优质的课程平台,从而全面实现学校育人目标,提升学校整体教育质量的。因此,必须通过课程的递进式设计和连贯的实施,实现学生的普遍参与。让全体学生都有同等机会享受特色课程资源并得到相应的发展,才能实现学校的育人目标,才能形成学

课程创新与特色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中兽医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践性强,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较熟练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特点,突破原有课程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以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应对畜牧业产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重要途经[1]。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中兽医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力求突破原有本科式《中兽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兽医课程改为《中兽医应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兽医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中兽医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中兽医的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教学思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兽医应用技能两部分,并根据中兽医的学习特点,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其调整为学年课,上期上《中兽医基础》,下期上《中兽医应用技能》,延长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中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与理解。在内容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将中兽医基础理论课作了一定的精简和压缩,对技能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知识进行强化,学时分配上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50学时,中兽医应用技能部分40学时,总学时9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应用部分的教学以技能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中兽药应用技术,中兽医四诊与辨证技术,中兽医针灸技术三部分,共设10个技能,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实训场和实验室。对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编写了《中兽医技能包》实训指导教材,使实践性教学更加规范,内容丰富而生动。 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使课程

微课的特色与创新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它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学讲”方式则是我们主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忙起来,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走上讲台,说我所说讲我所讲,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诣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把微课建设一个平台,进行校内、校际间资源共享。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课程主题、实验等)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对初中课堂教学有着重要意义。微课有如下几个特点: 1、教学时间较短:教学视频是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根据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因此,相对于传统的40或45分钟的一节课的教学课例来说,“微课”可以称之为“课例片段”或“微课例”。 2、教学内容较少:相对于较宽泛的传统课堂,“微课”的问题聚集,主题突出,更适合教师的需要:“微课”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内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 3、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rm,wmv,flv 等),师生可流畅地在线观摩课例,查看教案、课件等辅助资源;也可灵活方便地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U盘等)上实现移动学习、“泛在学习”,非常适合于教师的观摩、评课、反思和研究。 4、资源组成、结构、构成“情景化”,资源使用方便。“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突出、指向明确、相对完整。它以教学视频片段为主线“统整”教学设计(包括教案或学案)、课堂教学时使用到的多媒体素材和课件、教师课后的教学反思、学生的反馈意见及学科专家的文字点评等相关教学资源,构成了一个主题鲜明、类型多样、结构紧凑的“主题单元资源包”,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微教学资源环境”。这使得“微课”资源具有视频教学案例的特征。广大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易于实现“隐性知识”、“默会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学习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风格的模仿、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学生学业水平。 结合以上微课的特征,我们组织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对一学期各章的重点、难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中兽医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践性强,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较熟练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特点,突破原有课程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以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应对畜牧业产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重要途经[1]。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中兽医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力求突破原有本科式《中兽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兽医课程改为《中兽医应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兽医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中兽医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中兽医的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教学思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兽医应用技能两部分,并根据中兽医的学习特点,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其调整为学年课,上期上《中兽医基础》,下期上《中兽医应用技能》,延长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中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与理解。在内容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将中兽医基础理论课作了一定的精简和压缩,对技能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知识进行强化,学时分配上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50学时,中兽医应用技能部分40学时,总学时9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应用部分的教学以技能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中兽药应用技术,中兽医四诊与辨证技术,中兽医针灸技术三部分,共设10个技能,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实训场和实验室。对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编写了《中兽医技能包》实训指导教材,使实践性教学更加规范,内容丰富而生动。

课程创新与特色全面.doc

.精品.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中兽医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践性强,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较熟练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特点,突破原有课程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以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应对畜牧业产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重要途经[1]。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中兽医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力求突破原有本科式《中兽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兽医课程改为《中兽医应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兽医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中兽医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中兽医的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教学思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兽医应用技能两部分,并根据中兽医的学习特点,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其调整为学年课,上期上《中兽医基础》,下期上《中兽医应用技能》,延长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中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与理解。在内容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将中兽医基础理论课作了一定的精简和压缩,对技能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知识进行强化,学时分配上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50学时,中兽医应用技能部分40学时,总学时9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应用部分的教学以技能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中兽药应用技术,中兽医四诊与辨证技术,中兽医针灸技术三部分,共设10个技能,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实训场和实验室。对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编写了《中兽医技能包》实训指导教材,使实践性教学更加规范,内容丰富而生动。 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使课程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课堂教学的特色、创新与点评 ——在“第二届初中数学名师创新型课堂研修会”上的发言罗增儒(陕西师范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老师们:下午好. 很荣幸,两天来我们马不停蹄地欣赏了六位老师关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概念教学,女)、“整式的乘法”(法则教学,男)的“同课异构”,聆听了六位老师关于课堂特色、课堂创新的“主题演讲”.首先,让我们对来自浙江(郑瑄)、北京(张苏)、安徽(章昀、董建功)、山东(刘乃志)、上海(孙琪斌)、江苏(庞彦福)七位老师的精心准备和流畅展示表示由衷的感谢;对三位主持老师(董建功、王俊和孔琳)的辛勤劳动表示崇高的敬意.我看到了,本次活动是以大家风范的“同课异构”为载体的;是以名师引领的“课堂研修”为主题的;是在“特色”和“智慧”的旗帜之下打造优效教学的.所以,我的发言也就环绕同课异构、教学特色、教学创新、教学智慧和数学案例五个主题词来展开.先谈理论认识(铺以故事来作说明),再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上谈本次活动中的课例和演讲. 1 理论认识 数学课堂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学,有的精雕细刻,面面俱到;有的大刀阔斧,突出重点、难点和观点;有的任性

热闹、但数学浅薄得一无所有;有的质朴无华、却内容揭示得入木三分;有的工于抽象思维,有的富于形象直观;有的是教师的独角戏,有的是师生的二重唱;有的是课堂的催眠曲,有的是心灵的净化剂;听有的课是受罪、听有的课是享受,不同的教学有不同的效果,我们追求有特色、有创新、有智慧、从而是高效率、优效果、强效益的教学. 1-1同课异构 (1)同课异构的界定.“同课异构”中的“课”指教学内容,“构”指教学设计.“同课异构”这一名称借鉴了化学学科中的同分异构,化学上,同分异构体是一种有相同化学式、有同样的化学键却有着不同原子排列的化合物.有些同分异构体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的相差很大.同样,“同课异构”有的风格迥然不同,有的只是“同课异人”.(2)同课异构的方式.同课异构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另一种方式是同一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教学班级作不同的处理,组织为不同的课堂教学.通常所说的同课异构大多指第一种(本活动),也就是不同的教师选用同一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实际、现有的教学条件和教师自身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和不同的教学设计.(3)同课异构的作用.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对课程资源的组合能力以及教师对教材的处理艺术,在“同课异

课程创新与特色之欧阳光明创编

课程创新与特色 欧阳光明(2021.03.07) 《中兽医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践性强,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较熟练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特点,突破原有课程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以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应对畜牧业产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重要途经[1]。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中兽医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力求突破原有本科式《中兽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兽医课程改为《中兽医应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兽医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中兽医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中兽医的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教学思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兽医应用技能两部分,并根据中兽医的学习特点,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其调整为学年课,上期上《中兽医基础》,下期上《中兽医应用技能》,延长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中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与理解。在内容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将中兽医基础理论课作了一定的精简和压缩,对技能部分和临床应用部分的知识进行强化,学时分配上中兽医基础理论部分50学时,中兽医应用技能部分40学时,总学时90学时。理论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组织教师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内容丰富,提高教学效果。中兽医应用部分的教学以技能模块的形式进行教学,内容包括中兽药应用技术,中兽医四诊与辨证技术,中兽医针灸技术三部分,共设10个技能,采用实践性教学模式,把课堂搬到实训场和实验室。对实践性教学课程进行精心的设计,编写了《中兽医技能包》实训指导教材,使实践性教学更加规范,内容丰富而生动。 教学内容的设计紧密联系生产实际,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充分的行业调研,使课程内容的设计有科学的依据和实用性,为学生就业铺好路。我们非常重视校企合作单位对人才培养要求的信息收集,及时掌握社会需求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体现在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学到社会真正需要的技能与知识。比如:根据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和对行业调研后,在中兽药部分我们增大了现代中兽药制剂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内容的比重;在病证防治方面,增加了“中

本科教学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完整材料).docx

精品范文,下载后可编辑 本科教学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 2019年上半年,结合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创新点和特色工作总结如下: 1.制定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主动适应新时代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坚持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动手动脑,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不断丰富职教师资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内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18年)(以下简称《国标》)和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认证工作要求,师范类专业坚持学术性、职业性、师范性“三性”统一,按照《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工科专业融入新工科建设理念,结合《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启动专业规范建设计划:印发《关于开展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制定实施举措和激励措施,全面统筹学校专业认证工作。初步确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网络工程、车辆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6个专业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有师范专业参加师范专业认证,其中英语、汉语国际教育、数学与英语数学专业参加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其余师范专业参加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 3.加强课堂教学改革: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32个,支持教师就如何“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成效、能力养成的关注和引导”开展研究。全面加强“课程思政”建设。以天津市级“课程思政”精品建设课程为引领,立项建设20门校级“课程思政”精品课程。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集控录播系统、泛在学习中心信息化教学平台,探索实施翻转课堂、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制定《录播教室使用与管理办法》,鼓励开展校本慕课建设工作,基本建成《电路分析基础》、《职业教育心理学》等6门校本慕课。所有教室安装雨课堂软件。雨课堂使用人数在天津市排名前5。 4.实施阳光体育计划:牵头体育教学部制定并执行《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关于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实施方案》。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施阳光体育计划。当前,跑步APP已在一、二年级学生中实现全覆盖。户外锻炼学生人数显著提升,学生反映效果良好。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纳入体育课程管理中。 5.强化教学质量监控:印发《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外聘兼课教师管理办法》《关于加强系(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的规定》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完善2019年教学质量过程控制及评估指标体系;加强第三方评价机制建设,加强教学过程评价,通过完善制度、强化管理,不断推进教学质量持续改进!

复旦-思政课创新特色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创新特色 复旦大学社科部精品课 几年来,社会科学基础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研室教师坚持以教育观念的变革为先导,以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为龙头,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初步形成了本课程的特色,取得了可喜成就。这一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 (一)创新教学理念,把握课程功能定位 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已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师生共同探索、教材和课外读物并用、课堂与课外并行、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并重的理念。特别是近几年来,复旦大学领国内高校之先,推行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大措施,其目标就是要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即,具有创新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人才。通识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多维度、多变化的范畴。从目标上看,它要体现出“通识”、“全能”、“通才”的灵魂;从活动来看,它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传承文化,改变人们的行为,形成一种习惯、思想、文化价值观。这样,作为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始终秉承通识教育精神理念。本课程目标的定位,是让学生成为“基础厚、知识宽、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实践证明,这种理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创新教学模式 本课程教师贯彻“三贴近”(贴近社会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将教学内容的政治性、思想性、知识性、创造性、学术性、趣味性融为一体,创立“知行教学模式”,即总体上用一半时间简明讲授课程理论知识,用一半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这种用一半教学时间进行课堂教学,用一半教学时间进行多样化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具体实施中,又采用“三大模块”(即理论教学模块、能力训练模块和实践能力模块)组织教学。 第一,在理论教学模块上,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方式、注重教学效果; 第二,在能力训练模块上,加强课堂讨论和交流环节,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采取“课题项目研究”形式,鼓励学生进行专题调查研究,锻炼并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通过开放式教学,不断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第三,在社会实践模块上,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观看影像资料、进行论文写作等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在社会调查方面,鼓励学生按照个性发展,倡导学生自主设计,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大的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空间。 (三)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活动 这些年来,本课程教师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大胆采用专题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研讨式教学法、课题项目研究方法等,明显增强了教学效果。 (1)专题式教学法。 所谓“专题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讲授某一基本理论时,结合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热点问题,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的特点在于:一是问题集中,重点突出,分析透彻,具有深刻性;二是围绕一个主题在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扩展,知识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照本宣科地讲解,促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只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问题抓得准,研究比较深入、分析比较透彻,就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专题式教学法,既有深刻的理论分析又有具体生动的材料说明,学生听后满意,

浅谈校本课程的特色

浅谈校本课程的特色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对学校提出的必然要求,是学校充分体现办学的优势和特色,积极参与国家创新工程,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促使学校和谐发展,培养和“造就新世纪的人”的一项基本建设。实施校本课程是培养多种人才、满足社会多样化需要的重要措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相互补充可以较好地满足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深入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模式。“计划课程”被打破,改变了单一国家课程设置体系,这是对地方及学校课程决策权利的重新分配,同时也是民主开放的课程决策过程。 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比在性质和功能上有很大不同,它们提供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应该是与学生当地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乡土知识和社区经验,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多样性,更好地获得生活经验,建立学习与发展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学生、特别是一些学生厌学、辍学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基础教育课程远离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导致学生对于基础教育课程产生陌生感和自卑感,从而丧失了继续学习的动力。校本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弥补单一的国家课程的不足,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办学宗旨,满足不同学校和学生的不同需要与不同特点,从而使整个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既能促进国民基本素质的提高,又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多样化发展。开发建设校本课程势在必行。 我们应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整体部署,根据当地条件和资源,结合本地区学校实际情况,开发了校本课程教材。其内容是结合当地地理环境、社会生活经验、文化及家乡发展建设、学校的特点等情况而编写的,让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走出了一条开发校本课程的特色之路。 一、校本课程——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我认为,校本课程应依据学校的办学方向与办学目标,组编主体是校领导和教师。校本课程的建立与校领导和老师密不可分。他们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编制与时俱进的教材;另外,要有明确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过程。校本课程虽说老师具有了极大的自主权,但是老师的自主权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可以没有目标,这是我们编写校本课程时特别注意的问题;再次,校本课程要具有稳定性与连续性。校本课程作为学校的内部课程,它必须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只有持之以恒,校本课程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我们在编写教材时,从内容到教材结构都充分要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多样性、灵活性、趣味性、探究性的特征。编写前,我们要多次调查和了解学生实际学习需要,广泛搜集与学生实际生活贴近的有关知识材料,同时采取学生乐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编写。在编写校本课程教材还要得到了其他教师的认可和学生的喜爱才可行。 二、校本课程——信奉生本教育的思想

微课的特色与创新

欢迎阅读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践,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反映教师在针对某个知识点或环节的教学活动中所运用和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体。它是一种新兴的教育资源,具有主题突出、类型多样、情景真实、交互性强、可生成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而“学讲”方式则是我们主打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把二者有机融合起来,让学生在课前忙起来,在课堂上动起来,让他们走上讲台,说我所说讲我所讲,既培养了学生个性,又促进了学生全面、和诣的发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把微课建设一个平台,进行校内、校际间资源共享。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 1 45分钟 2 需要: 教学, 3 U 4 、课 入浅出,形象生动,富有启发性和激趣性; 1、选取课题 教学目标清楚,教学内容明晰,或针对计算教学,或针对难点突破,或针对课前导入,或针对拓展延伸,择其一点设计教学。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进一步理解。 2、设计内容 备课时更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学生,心中有学生。要准确地把握教学节奏,快慢适当,吃透教材。要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因为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教学视频,通过视频组成一个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课件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 3、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 教学语言要简明扼要,逻辑性强,易于理解。讲解过程要流畅紧凑。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要

考虑到实际进行的状况,这样才能有一节吸引人的精彩的课。 4、开拓教师的视野。 为拓展知识点,就必须查阅资料去充实内容,才不会显得空泛和空洞。那么,在拓展学生的视野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师的教学资源。教师和学生在这种真实的、具体的、典型案例化的教与学情景中可以实现“隐性知识”,并实现教学观念、技能的迁移和提升,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5、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 教师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经历着“研究—实践—反思—再研究—再实践—再反思”的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教师们的教学和研究的水平和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6、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 制作微课,需要了解并掌握许多相关的软件,比如PPT,录屏,截屏等。微课,最终让教师从 是传统 现在农 由于课 分钟, 出, 基 微课 设有待加强。但是,微课引发的“翻转课堂”正在将个性化学习引入课堂,是一种新的教与学的模式,是现行教育方式的一种重要补充。它将有力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有利于促进教师教研能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值得推广。 一、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 “微课”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效形式一般课堂教学很难照顾到每一位学生,而微课可实现学生的“自助式”学习。学生可通过观看微课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回到课堂上就能独立解决部分问题,对于有疑问的题可通过小组合作或教师点拨讲解的方式解决。对于未弄懂的知识点,可再看教师的视频讲解,不用担心跟不上教学进度,完全可以自己掌控看视频的速度,随时调整进度,这样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到学生,学生自主规划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能更好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参与度,实现个性化指导。对于学优生,则设置拓展练习,解决“吃

课程创新与特色

课程创新与特色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课程创新与特色 《中兽医应用技术》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之一,实践性强,需要学生积累一定的临床实践经验,较熟练的掌握基本专业技能,才能较好地运用于生产实践,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到本课程特点,突破原有课程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以突出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一、改革的总体思路与目标 实践教学是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关键环节,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应对畜牧业产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重要途经[1]。根据教育部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畜牧兽医高职高专教育自身的特点,以“培养实用型、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中兽医教学进行大胆的改革与探索,力求突破原有本科式《中兽医学》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重组教学内容,构建适宜于高职高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中兽医课程改为《中兽医应用技术》,在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高职特点,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突出技能培养和强化实践性教学为特色。旨在探索和创新一种全新的高职高专中兽医教学模式。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事兽医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中兽医知识和技能,具备运用中兽医的诊疗技术对畜禽疾病进行临床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实际工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的重组与教学模式的创新 根据上述教学思路,对课程的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将课程内容分为中兽医基础理论和中兽医应用技能两部分,并根据中兽医的学习特点,在总学时不增加的前提下,将其调整为学年课,上期上《中兽医基础》,下期上《中兽医应用技能》,延长学习周期,有利于学生对中兽医知识和技能的领悟与理解。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本课程的特色与创新点 1、校企合作、项目驱动,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2、模拟企业机械零件加工制造的实际生产过程进行教学,以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和小型台虎钳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两大任务为主线。 3、根据我院实训中心现有的相关设备、实验室等条件,在实训中心、实验室等实习实训场地进行现场教学,最大程度的发挥我院实训中心和双元制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相关实训机床和设备,将加工环节的普通机械加工设备(车、铣、磨、钻等)、数控机械加工设备(车、铣、加工中心)、特种电加工设备(线切割、电火花)等先进加工设备合理的组织运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采用“需要什么,用到什么讲什么”的原则,理论服务于实践,实践巩固并提高理论,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切实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摈弃传统教室上课时教师口头讲述一大堆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学生听着乏味,效果相对也不明显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4、在教学实践中采取分组同时进行的教学方法;即第一部分普通机械加工部分(含普通车床加工和普通铣床磨床加工两个模块)、第二部分数控机械加工部分(含数控车床加工和数控铣床加工中心两个模块),同时由不同专业老师进行分组上课。按照所需要完成的两个任务:小模具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和小型台虎钳的零部件加工制作与装配进行对应项目中所需加工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和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单项能力操作训练到综合系统能力培养,贴近工厂、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 5、以博世(苏州)汽车部件有限公司TGA(双元制学徒技术工人培训中心)企业资源为平台,通过校企合作实施,引入企业一起参与课程改革与建设,借助企业的设备一同参与实际课程的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实现融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教育为一体的效果。 6、学生自己组织完成两个任务中对应项目中所需加工零部件的工艺流程和在机床上完成相应零部件的机械加工制作,课程项目中机械零件的加工制造实践操作全部在实际机床上完成,并使得学生能够直观地置身于各个实际加工教学环节之中,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成绩的考核方式由二大部分组成:机械加工和数控加工各占50%,其中机械加工部分中实践操作50%,理论测试20%,工艺编制20%,5S安全文明10%,其中数控加工部分中实践操作70%,理论测试20%,5S安全文明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