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

英文名称:Management

先修课程:无

适应专业:工商管理类、应用经济类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总学分数:3 学分

教学时数:72 学时

课程的性质和基本要求:

《管理学》是一门管理学科的基础课程,同时又是一门范围极广的综合性的学科。本课程是为管理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是管理类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四年的学习中,起着引导学生入门及初步养成管理思维模式的作用。

该课程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它引导学员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如下:

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

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着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教学目的要求:课程性质决定课程任务。管理学课的基本任务有二个,一是传授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二是结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改革的现状,培养学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探索中国成功的管理经验。

掌握管理基本概念和特点;了解管理学基本内容;掌握管理思想发展的主要过程、理论和代表人物;理解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在现代管理的地位和作用;掌握决策的基本过程,了解决策方法;掌握组织设计基本概念和原则,理解各种组织结构的特点、适应范围;掌握领导影响力的概念,理解领导理论对管理的启发意义;理解各种激励理论在管理中的应用;理解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控制的基本过程。讲授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管理和组织导论

本章目的是探讨组织、管理者和管理的概念,了解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和学习方

法。

1. 解释管理者、管理等基本概念;区分效率与效果。

2. 描述管理职能和管理过程;管理角色;管理技能。

3. 定义组织;说明管理与组织的关系。

4. 阐明研究管理的意义。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与今天

本章的目的是介绍管理学的历史知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目前的管理理论及实践,对管理类学生而言,了解管理思想和实践的演进是非常重要的

1.讨论管理和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讲述管理的历史背景。

2.20 世纪前管理的主要贡献者;科学管理及其重要贡献;一般行政管理理论及其重要贡献;定量方法及其贡献。

3.理解组织行为;描述早期先驱的贡献;霍桑实验及其贡献。

4.讨论当前趋势和问题。

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本章讨论组织文化与环境的组成和复杂性,以及它们是如何影响管理者的。1.区分管理万能论和象征论。

2.定义组织文化;构成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区分强文化和弱文化。

3.定义外部环境;描述具体环境和一般环境;评价环境的不确定性;利益相

关者关系管理。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

本章主要分析全球环境以及如何在全球环境中进行管理。

1.理解以全球观点看待管理的重要性;全球经营的三种不同态度。2.描述不同区域性贸易政策;解释许多国家加入区域性贸易联盟的原因。3.比较多国组织、跨国组织和无国界组织;描述组织国际化发展阶段。4.阐述民族文化;识别全球环境中的管理及其挑战。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本章建立了用来理解社会责任与管理伦理的框架。

1.阐述社会责任的古典观点和社会经济观;列举支持和反对社会责任的观点。

2.区分社会义务、社会响应和社会责任;阐述社会责任与经济绩效的关系。

3.描述价值观导向管理和管理绿色化。

4.区分四种道德观;影响管理道德行为的因素;讨论改善员工行为的各种途径。

第六章制定决策:管理者工作的本质

本章重点考察决策制定过程以及决策制定的相关问题。

1. 定义决策;概括决策过程;解释决策的普遍性。

2. 描述理性决策者;对比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决策制定方法;区分问题和决策的类型。

3. 分析决策条件,区分确定性、风险性、不确定性性决策条件。

4. 描述不同的决策风格。

第七章计划的基础

本章讲述计划工作的基础。

1. 定义计划工作;分析管理者制定计划的原因。

2. 说明目标在计划工作中的作用;区分计划类型;确定目标的方法与步骤;描述良好目标

的特征。

3. 计划工作的权变因素。

4. 对计划工作的批评;在动态环境下有效制定计划。

第八章战略管理

本章深入探讨战略管理过程,这是计划职能的重要部分。

1.阐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描述战略管理过程;解释SWOT 分析。

2.区分公司层战略、事业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

3.解释竞争优势;描述五力模型;识别竞争战略。

第九章计划工作的工具与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所使用的计划工作的工具和方法。

1、评估环境的技术:环境扫描、预测、标杆比较。

2、资源分配的技术:预算、排程(甘特图;负荷图;PERT 网络分析)、盈亏

平衡分析、线性规划。

3、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情景计划。

第十章组织结构与设计

本章介绍组织结构和组织设计方法。

1. 定义组织结构、组织设计;解释结构与设计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

2.描述组织结构的六个关键要素:工作专门化;部门化;指挥链;控制幅度;集权和分权;正规化。

3.区分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设计;识别影响组织设计的权变因素。4.描述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简单型结构;职能型结构;事业部型结构。

5.了解现代组织设计:团队结构;项目和矩阵结构;内部自治单元;无边界组织;学习型组织。

第十一章管理沟通与信息技术本章介绍管理沟通的基本知识、组织沟通方式和沟通技术。

1. 定义沟通;解释人际沟通的过程。

2.介绍人际沟通方法;有效沟通的障碍和克服障碍的方法。3.对比组织中的各种沟通方式和网络: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沟通的流向、组织沟通网络。

4.描述信息技术对管理沟通的重要影响。

第十二章人力资源管理

本章探讨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1.说明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描述人力资源管理过程。

2.区分职务说明与职务规范;对比招聘与解聘的各种方案;描述不同的甄选

手段;识别各类培训方法;解释绩效评估方法;描述报酬制度的内容。

3.讨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问题。

第十三章变革与创新管理

本章阐述管理变革的基本观点及激发创新的方法。

1.分析促进变革的力量;对比变革过程的两种不同观点。

2.介绍变革的类型;分析变革阻力及降低变革阻力的策略。

3.讨论变革管理中的新问题。

4.区分创造与创新;解释组织如何激发和培育创新。

第十四章行为的基础

本章重点介绍员工的心理要素。

1. 定义组织行为学关注的焦点和目标。

2.描述态度的三种成分:态度与一致性、认知失调理论、态度调查;满意度和生产率的关系。

3.分析人格特质和情绪智力;根据人格特质预测行为。

4.阐述归因理论;分析影响知觉的因素;判断他人时常用的捷径。

5.管理者塑造员工行为的方式。

第十五章理解群体与团队

本章介绍群体工作特点和团队工作性质。

1. 定义群体;区分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2. 描述群体发展阶段;介绍基本的群体概念。

3. 描述群体行为模型的关键要素;指出群体决策的利弊。

4. 解释工作团队盛行的原因;描述四种常见的团队类型;列出高效团队的特征。第十六

章激励员工

本章在激励基本原理基础上,重点介绍各种激励理论。

1.定义激励和需要。

2.描述三种早期激励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格里格的X 理论和Y 理论;赫茨

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

3.介绍当代激励理论:三种需要理论;目标设置理论;强化理论;设计挑战性工作;

公平理论;期望理论;当代激励理论的综合。

4.讨论当代激励问题。

第十七章领导

本章介绍领导理论及相关观点。

1.区分管理者与领导者。

2.阐述领导特质理论和领导行为理论。

3.阐述领导的权变理论:菲德勒模型、情景领导理论、领导参与模型、途径—目标模型。

4.讨论领导理论的前沿问题。

第十八章控制

本章介绍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控制方法。

1.定义控制;解释控制的重要性。

2.描述控制过程;区分控制的三种类型: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3.描述有效控制系统的特性;分析影响控制系统的权变因素。

4.讨论当代控制问题。

第十九章作业及价值链管理

本章介绍作业及价值链管理的基本方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